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正在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处置

对正在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处置

对正在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处置
对正在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处置

对正在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处置

操作规程:

1.判明现场情况,疏散围观群众,设立警戒带,隔离现场。

2.采取适当方法稳定精神病人情绪,尽力化解暴力倾向。

3.对暴力倾向无法化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使用警绳、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4.对正在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或者暴力抗拒、阻碍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暴力袭击公安民警威胁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武器。

5.现场有伤员的,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通知120急救中心。

6.对被制伏的精神病人,依法报请所属区县公安机关批准,送指定的康复医院进行收治。

7.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注意事项:

1.尽量采取迎合哄骗、亲情感化等各种方法稳定精神病人情绪。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理解、同情、称赞甚至哄骗等方式,缓解其紧张心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法找到该精神病人患者的亲朋好友,由他们实施劝导,促使其放下凶器。

2.对现场处置有困难的,及时报告所属区县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请求派人支援。

3.在处置过程中,公安民警要注意自身安全。

4.对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告知受害人向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请求赔偿。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依据一: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14条)

依据二: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第1、2、3款)

依据三: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

依据四: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伏性警械: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1款第7项)

依据五: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8条第1款)依据六: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第1款第6、13项)(重公)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生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可能发生在患者家里、社区、医院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危害及严重后果。因此,精神科护理保同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时处理。 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1.行为:兴奋激动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一些早期的兴奋行为包括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鄂或面部的肌肉紧张等。 2.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激动和心不在焉不稳定可能表示患者将失去控制。 3.语言:患者在出现暴力行为之前可能有一些语言的表达,包括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胁,或提一些无理要求,说话声音大并具有强迫性等。 4.意识丧失: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也提示暴力行为的可能发生。 评估工具:

预防: 1.合理安置,环境安静、宽敞、明亮,避免不良刺激 2.注意观察病情,掌握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如睡眠障碍及月经期均可以是暴力行为发生的先兆。及时发现与处理。 3.减少诱因:态度和蔼,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供治疗及护理前,充分地告知患者,取得患者同意,尊重患者,不与其发生争执;避免患者参与一些竞争性的工娱活动,如下棋、打蓝球等。 4.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绪,如捶沙袋、枕头、棉被、撕纸、做运动等,无法自控时,求助医护人同帮助。同时,告知患者暴力行为的后果,并设法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相信自己有控制行为的能力。 5.控制精神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实践证明, 长期或短期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患者的冲动行为的发生。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暂行办法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暂行办法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暂行办法 为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为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市统一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救助、服务、管理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属地管理、底数摸清、处置有力、救助到位、依法管理的原则,做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有人管、不脱管、管得住、管得好。 二、工作目标到201X年底,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助服务与管理工作协作联动机制,形成以预防为主、收治为先、及时处置、后续管理的服务管理工作格局,提升我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实现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动态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有效预防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 三、组织机构区成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综治工作的副区张铁炎任组,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残联、人社、司法等部门和街道(乡、镇)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综治办,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陈海东担任。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预案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 预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1)先兆行为 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紧绷;呼吸增快;突然停止动作 (2)语言方面 威胁真实或想象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大声喧哗;妄想性言语(3)情感方面 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情感不稳定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坏;无力改变自身现状 3.暴力行为的预防 密切注意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若发现患者有暴力行为的先兆,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把暴力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具体措施:(1)交流技巧 通过早期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来化解危机状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会使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下降。 ①用平静低沉的声音与患者说话可以降低患者的激动程度,并避免不恰当的笑。 ②可向患者说明工作人员关心、理解其心情,并会尽力帮助其摆脱困境,以减轻患者的激动程度。 ③鼓励患者倾诉内心困扰,参与治疗决策,给其提供治疗信息。

④鼓励患者自己控制冲动,处于冲动早期的患者受到安慰后,可能会离开刺激性环境来增加对自我的控制。 护士采用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干预的效果。护士应该将手置于口袋外面,避免威胁性、紧张性或突然性的姿势,并调节身体位置,平视患者的眼睛,这样可使患者感觉是平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常需要四倍于常人的空间。如果护士侵犯了患者的个人空间,会让其感到威胁,从而激发其攻击性。因此,护士在接近患者时应细心观察患者的行为,紧握拳头、面部肌肉紧张或转身走开等都提示患者可能感到威胁,应立即纠正与患者的距离。 (2)服用药物 药物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护士应及时执行医师的处方,以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 (3)环境管理 保持环境的安静与整洁,避免嘈杂、拥挤,可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提供丰富活动的病房可减少患者不适当的行为,并增加其适应性的社会功能。要管理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被冲动的患者拿作攻击的工具。 (4)患者教育 通过沟通性咨询及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方法和表达愤怒情绪的适宜方式是一项有效预防暴力行为的措施。应鼓励患者探讨自己被尘封的、忽视或压抑的情感,与其一起讨论情绪的表达方

精神病人的处置

对正在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处置 操作规程: 1.判明现场情况,疏散围观群众,设立警戒带,隔离现场。 2.采取适当方法稳定精神病人情绪,尽力化解暴力倾向。 3.对暴力倾向无法化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使用警绳、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4.对正在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或者暴力抗拒、阻碍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暴力袭击公安民警威胁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武器。 5.现场有伤员的,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通知120急救中心。 6.对被制伏的精神病人,依法报请所属区县公安机关批准,送指定的康复医院进行收治。 7.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注意事项: 1.尽量采取迎合哄骗、亲情感化等各种方法稳定精神病人情绪。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理解、同情、称赞甚至哄骗等方式,缓解其紧张心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法找到该精神病人患者的亲朋好友,由他们实施劝导,促使其放下凶器。 2.对现场处置有困难的,及时报告所属区县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请求派人支援。 3.在处置过程中,公安民警要注意自身安全。 4.对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告知受害人向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请求赔偿。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依据一: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14条) 依据二: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第1、2、3款) 依据三: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依据四: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伏性警械:(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1款第7项) 依据五: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8条第1款) 依据六:

关于精神病人管理问题的议案(调研报告)[1]

关于在漳平市福利中心设立民生医院管理及安全论证 报告 漳平市政府: 精神病患者属社会群体的特殊成份,如何安臵和管理他们,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难题。不能得到治疗的这部分患者,他们的生存困境、生计困境交织在一起,容易导致他们焦虑并作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如不尽快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必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严重障碍。 长期以来社会对精神病人存在一种歧视误区,将精神病人简单划分为“疯子”、“高危人群”,很多人不把精神病的表现当做疾病看待,而认为他们道德、人品有问题。但是这种歧视的造成却不是社会单方面的,如果精神病患者在当地有一家精神病防治机构就不会出现个别严重的赤身裸体、见人就骂、漫山放火、恐吓儿童、危害他人的现象发生了,许多人因此对精神病人惟恐避之不及。实际上他们只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心理脆弱,尤其需要周围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只有使他们感觉到轻松和安全,才有望康复。对于条件艰苦、家庭无力监管而生活在精神病痛中的农村患者,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仍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福利院入住有条件限制,精神病院治疗有经济限制,救助站接收有时间限制,民政帮扶有政策限制,种种限制致使这部分患者游离于各种安臵供养体系的大门之外,

他们面对的是社会和旁人的异样眼光,个人声誉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样,就容易造成他们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这部分精神病人长期面对不公正待遇,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以过激行为“报复”社会,这就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利因素。 分析: 1、现行法律、政策、制度存在的死角滋生了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门法的相关规定原则性太强,在实际工作中增加了一定难度。如《刑法》第18条规定,对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患者,应当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在实践中执行起来就困难重重。由于在立法上也没有对不履行上述义务应承担的责任予以明确,也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机制,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常常无钱或不愿意出钱为患者治疗。此外,对“由政府强制医疗”也没有可操作性的补充条款,很难落实。这些客观现实都导致精神病患者再次出现危害社会行为的可能性。曾经杀人的精神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处臵,再次出现严重暴力行为的情况屡有发生。在司法实践中,精神病人与罪犯的区别在哪儿?应如何对待他们?社会及其家人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政府应提供怎样的帮助?由于没有专门的精神卫生法,往往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导致争议很大,严重影响到法律

精神科护士受攻击行为伤害的原因及防范

精神科护士受攻击行为伤害的原因及防范 【摘要】攻击行为是指任何形式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的行为,其极端形式是暴力行为[1].攻击行为是精神科住院患者较常见的护理问题,是患者住院期间经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暴力攻击行为给医务人员及住院患者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在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较易发生护患冲突及纠纷,一直是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受暴力伤害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事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防范措施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具有突发性、冲动性、盲目性特点,决定了精神科护士受暴力伤害的高风险性。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遭受病人的暴力攻击而致身心伤害。据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精神病人暴力攻击率为98.47%[1]。保护护士人身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暴力行为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大多缺乏自知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逃跑等过激行为,尤其受病态思维的影响,激惹性极高,极具攻击性。 1.2 患者家属因素 精神病患者家属大都对精神科知识、治疗及护理缺乏了解。不能有效配合治疗护理,特别是首次患病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偶发意外(如猝死)和特殊治疗措施(如保护性约束)极难理解,情绪行为易失控。 1.3 病房管理模式及其他社会因素 精神病院大都采取一种封闭式管理,给精神病人得到更系统的观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家庭和社会得以安全。但这种管理模式病人常感到失去自由,生活单调而想及早脱离住院环境,极易发生情绪不稳而致暴力发生。个别病人社会关系复杂,探视人员杂乱,提出无理要求护士极易受到伤害。 1.4 护理人员因素 1.4.1专业知识不够熟练、业务技术不精 当前护理教育仍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为主,学校很少系统地教授精神科这门课,在校及实习期很少接受如何防范暴力和保护自我的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对患者及家属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认识不足,缺乏预见性和应对措施。 1.4.2 服务意识薄弱,沟通技巧不足 精神科护理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待遇低、社会偏见导致部分护士服务意识淡薄、态度粗暴,不能针对不同情况积极主动地接诊患者,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能耐心解释。与患者及家属不能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而致暴力伤害发生,尤其是低护龄护士。 1.4.3 责任心不强,警惕性低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处理患者及家属的呼叫。警惕性不高,不善于观察病情变化或观察不认真仔细,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准确识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性疾病症状或及时发现病人异常并汇报给医生而致延误疾病诊治,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引发暴力伤害。 2 防范措施 2.1 医院管理应对措施 2.1.1 重视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制度 常规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可能出现的家属闹事做到充分的预见性。与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

南京市溧水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共6大类重性精神疾病,病情不稳定,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有暴力倾向等表现、达到3-5级高风险行为的患者或在不能辨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二章组织保障 第三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属地管理,区及镇(区)要成立由分管综治(稳定)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教育、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区稳定办、镇综治办(稳定办)。各级政府要落实必要的经费保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村(居)委会应明确一分管领导负责。 第四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部门要切实履行下列职责: (一)综治(稳定)办牵头组织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辖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辖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二)公安部门牵头组织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各镇、村(居)委会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协调相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诊治。 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一概念 暴力行为是由于愤怒、敌意、憎恨、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 攻击行为,可造成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如个体针对自己的伤害则属于自残、自杀、自伤行为。暴力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 精神病人由于心理活动紊乱,是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危险人群,他们的暴力行为可能发生在家中、社区、医院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等。精神病人常见的暴力行为有口头的攻击,如谩骂、威胁、讽刺、嘲笑等;身体攻击,如打人、踢人、咬人等。) 二防范与护理 护理评估 发生暴力行为原因评估 1.精神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最高。这主要是与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躁狂状态、冲动和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中认真评估与暴力行为有关的精神症状和精神状态,对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非常重要。 2.心理因素:个体在早期心理发育过程中,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剥夺或性格形成期处于暴力环境容易采取暴力应对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也认为,暴力行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由内在和外在的学习而来的,内在学习是实行暴力行为时的自我强化;外在学习是对角色榜样的模仿,如父母、同伴、娱乐界偶像等。此外,特殊的处境、某些功能性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的人有暴力倾向。 3.生特因素:智力低下、内分泌失调、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改变、疾病、药物、脑外伤等。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是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如对成员、同辈、媒体或周围人们不良行为方式的模仿会增加暴力倾向,尤其是从暴力行为中获益之前后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拥挤、嘈杂、冲突、缺乏交流也可引发暴力行为、精神科病人如果在病房聚集一起、过分拥挤、处于被动、封闭式管理、天气炎热等环境因素中时更容易发生暴力事件。

精神科-防范和处理暴力行为

防范与处理暴力行为 有人说,干精神科的人都是一条条好汉!(什么?你是女的?那你就是一条女汉子!),打算干精神科的,没学点格斗和擒拿都不敢进这个门,因为精神科是一个时时刻刻充满危险的地方,轻者被病人吐口水,重者小命不保。 要是你没学过格斗、擒拿也不用怕,「精神时间」来手把手教你hold住暴力行为,这篇文章将打破常规,全文都是扎扎实实的干货。 1牢记暴力的前兆 在暴力行为发生之前,往往有许多预警的细节值得我们警惕。 先兆表现:呼吸增快,坐立不安,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下颚紧绷,紧紧的攥着拳头,用脚或手踢打周围的物品。 言语方面:威胁性、激情性言语,幻觉、妄想支配下的言语(凌乱,很难理解),大声喧哗。 情感方面:愤怒,情绪不稳,充满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 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缺乏定向力,记忆力损害。 2阻止事态的进展 沟通最重要 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即使再苦再累在委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用词,不要将坏情绪带给患者。 即使患者兴奋躁动,在诊室大吵大闹,也应该用平静而低沉的声音与之沟通,降低其激动的程度,否则大声呵斥会让患者认为是一种挑战,从而导致事件的升级。姿势也不可忽视 躯体姿势作为一种非言语沟通方式,同样也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如双手交叉于胸前表达出情感上的距离和不愿帮助的一种态度。 所以在交流时应做出镇静、放松的姿势,避免突然性、紧张性、威胁性的动作,并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不仅让患者感觉有安全感,同样也是保护自己。 细节观察要仔细 要随时注意患者情绪、面部表情、行为、言语的变化,若波动较大,记得首先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做好解释和沟通的工作。 同时也要有危机意识,一旦发现有暴力行为发生的苗头,就应该在心里面做好准备。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共6大类重性精神疾病,病情不稳定,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有暴力倾向等表现、达到3-5级高风险行为的患者或在不能辨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二章组织保障 第三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属地管理,区及镇(区)要成立由分管综治(稳定)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教育、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区稳定办、镇综治办(稳定办)。各级政府要落实必要的经费保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村(居)委会应明确一分管领导负责。第四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部门要切实履行下列职责: (一)综治(稳定)办牵头组织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辖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辖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二)公安部门牵头组织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各镇、村(居)委会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协调相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诊治。 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精神病人不能辨认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预案

(1)先兆行为 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紧绷;呼吸增快;突然停止动作 (2)语言方面 威胁真实或想象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大声喧哗;妄想性言语(3)情感方面 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情感不稳定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坏;无力改变自身现状 3. 暴力行为的预防 密切注意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若发现患者有暴力行为的先兆,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把暴力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具体措施:(1)交流技巧 通过早期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来化解危机状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会使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下降。 ①用平静低沉的声音与患者说话可以降低患者的激动程度,并避免不恰当的笑。 ②可向患者说明工作人员关心、理解其心情,并会尽力帮助其摆脱困境,以减轻患者的激动程度。 ③鼓励患者倾诉内心困扰,参与治疗决策,给其提供治疗信息。 ④鼓励患者自己控制冲动,处于冲动早期的患者受到安慰后,可能会离开刺激性环境来增加对自我的控制。

护士采用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干预的效果。护士应该将手置于口袋外面,避免威胁性、紧张性或突然性的姿势,并调节身体位置,平视患者的眼睛,这样可使患者感觉是平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常需要四倍于常人的空间。如果护士侵犯了患者的个人空间,会让其感到威胁,从而激发其攻击性。因此,护士在接近患者时应细心观察患者的行为,紧握拳头、面部肌肉紧张或转身走开等都提示患者可能感到威胁,应立即纠正与患者的距离。 (2)服用药物 药物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护士应及时执行医师的处方,以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 (3)环境管理 保持环境的安静与整洁,避免嘈杂、拥挤,可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提供丰富活动的病房可减少患者不适当的行为,并增加其适应性的社会功能。要管理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被冲动的患者拿作攻击的工具。(4)患者教育 通过沟通性咨询及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方法和表达愤怒情绪的适宜方式是一项有效预防暴力行为的措施。应鼓励患者探讨自己被尘封的、忽视或压抑的情感,与其一起讨论情绪的表达方式,向其提供处理愤怒情绪的一些实用方法,如体育锻炼、改变环境、听音乐等,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4. 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寻求帮助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预案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预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先兆行为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紧绷;呼吸增快;突然停止动作(2)语言方面 威胁真实或想象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大声喧哗;妄想性言语 (3)情感方面 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情感不稳定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坏;无力改变自身现状3.暴力行为的预防 密切注意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若发现患者有暴力行为的先兆,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把暴力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具体措施: (1)交流技巧 通过早期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来化解危机状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会使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下降。 ①用平静低沉的声音与患者说话可以降低患者的激动程度,并避免不恰当的笑。 ②可向患者说明工作人员关心、理解其心情,并会尽力帮助其摆脱困境,以减轻患者的激动程度。 ③鼓励患者倾诉内心困扰,参与治疗决策,给其提供治疗信息。 ④鼓励患者自己控制冲动,处于冲动早期的患者受到安慰后,可能会离开刺激性环境来增加对自我的控制。 护士采用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干预的效果。护士应该将手置于口袋外面,避免威胁性、紧张性或突然性的姿势,并调节身体位置,平视患者

的眼睛,这样可使患者感觉是平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常需要四倍于常人的空间。如果护士侵犯了患者的个人空间,会让其感到威胁,从而激发其攻击性。因此,护士在接近患者时应细心观察患者的行为,紧握拳头、面部肌肉紧张或转身走开等都提示患者可能感到威胁,应立即纠正与患者的距离。 (2)服用药物 药物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护士应及时执行医师的处方,以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 (3)环境管理 保持环境的安静与整洁,避免嘈杂、拥挤,可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提供丰富活动的病房可减少患者不适当的行为,并增加其适应性的社会功能。要管理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被冲动的患者拿作攻击的工具。 (4)患者教育 通过沟通性咨询及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方法和表达愤怒情绪的适宜方式是一项有效预防暴力行为的措施。应鼓励患者探讨自己被尘封的、忽视或压抑的情感,与其一起讨论情绪的表达方式,向其提供处理愤怒情绪的一些实用方法,如体育锻炼、改变环境、听音乐等,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4.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寻求帮助 当有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等暴力行为发生时,首先要呼叫其他工作人员,集体行动。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弋江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救助、服务、管理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属地管理、底数摸清、处置有力、救助到位、依法管理”的原则,做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有人管、不脱管、管得住、管得好”。 二、工作目标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助服务与管理工作协作联动机制,形成以“预防为主、收治为先、及时处置、后续管理”的服务管理工作格局,提升我镇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实现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动态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有效预防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 三、组织机构 成立弋江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高发兴同志任组长,镇分管政法党委副书记陈建平同志任副组长,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残联、人社、司法等部门和各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由张春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部门职责 (一)综治办: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全镇各部门、各单位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全镇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办。 (二)派出所:组织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社区(村)开展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制定排查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治愈出院后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救治。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 (三)民政办:负责协助公安、卫生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工作。收集、梳理福利机构和救助站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公安、卫生部门。督促指导协助卫生部门开展走访、诊断和风险评估等工作。负责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精神病人予以相应的社会救助。协助做好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 近年来,广东省兴宁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兴宁市频频发生暴力型精神病患者(俗称“武疯子”)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的恶性案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暴力型精神病患者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如何加强对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的防范措施,是值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重视的一个问题。现结合检察办案实践,就如何防范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犯罪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犯罪的一些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和如何防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多年来政法部门会同卫生、民政和残联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近来本地一些精神病人伤人杀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等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 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严重的智能欠缺或者精神发育不全达到中度(如痴愚)或者更为严重程度(如白痴)等严重精神障碍或者精神疾患的人。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犯案,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有一些将构成刑法上的犯罪,但相当大的一部分,由于行为人———精神病人在主观心理状态方面的严重障碍,将

不被认为是犯罪。 无论是构成犯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社会对他们适用的矫治措施都应考虑到他们的疾病,才可能有效地保障社会秩序的安定。按照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法犯罪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治疗。但是,如果无法找到监护人,或者监护人十分贫困,无能为力时怎么办?政府由哪个机构来负责强制治疗?具体程序怎样? 本市的民政部门由于财政较困难,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对无能为力的精神病人进行救助。卫生部门现在采取的新型合作医疗为精神病人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是合作医疗报销都属于事后报销,对于困难群众事前拿出一笔巨款来付医疗费又是一个难题。所以,现在对精神病人管理等方面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精神病人的危害社会行为的原因和致病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对此,社会只能通过综合治理的手段,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抑制这些因素所起的危害作用。我们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一经鉴定为精神病人或者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处于精神病病发期时,那么,公安机关立案的应撤销案件;已移送起诉的,检察院应作出不起诉决定;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应作出终结诉讼的裁定。

关于精神病人管理问题的议案(调研报告)

建议题目:关于加强农村精神病人管理问题的建议 代表团前岗乡 建议内容: 情况: 精神病患者属社会群体的特殊成份,如何安臵和管理他们,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难题。不能得到治疗的这部分患者,他们的生存困境、生计困境交织在一起,容易导致他们焦虑并作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如不尽快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必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严重障碍。 长期以来社会对精神病人存在一种歧视误区,将精神病人简单划分为“疯子”、“高危人群”,很多人不把精神病的表现当做疾病看待,而认为他们道德、人品有问题。但是这种歧视的造成却不是社会单方面的,如果精神病患者都有足够的费用享受医疗救治就不会出现个别严重的赤身裸体、见人就骂、漫山放火、恐吓儿童、危害他人的现象发生了,许多人因此对精神病人惟恐避之不及。实际上他们只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心理脆弱,尤其需要周围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只有使他们感觉到轻松和安全,才有望康复。对于条件艰苦、家庭无力监管而生活在精神病痛中的农村患者,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仍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福利院入住有条件限制,精神病院治疗有经济限制,救助站接收有时间限制,民政帮扶有政策限制,种

种限制致使这部分患者游离于各种安臵供养体系的大门之外,他们面对的是社会和旁人的异样眼光,个人声誉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样,就容易造成他们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这部分精神病人长期面对不公正待遇,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以过激行为“报复”社会,这就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利因素。 分析: 1、现行法律、政策、制度存在的死角滋生了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门法的相关规定原则性太强,在实际工作中增加了一定难度。如《刑法》第18条规定,对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患者,应当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在实践中执行起来就困难重重。由于在立法上也没有对不履行上述义务应承担的责任予以明确,也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机制,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常常无钱或不愿意出钱为患者治疗。此外,对“由政府强制医疗”也没有可操作性的补充条款,很难落实。这些客观现实都导致精神病患者再次出现危害社会行为的可能性。曾经杀人的精神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处臵,再次出现严重暴力行为的情况屡有发生。在司法实践中,精神病人与罪犯的区别在哪儿?应如何对待他们?社会及其家人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政府应提供怎样的帮助?由于没有专门的精神卫生法,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干预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干预 发表时间:2018-12-04T12:59:48.6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1期作者:郑春英 [导读] 掌握应用精神科技能来预防各种危急状态的发生,在危急事件发生能采取有效应对的措施。 郑春英 (福建省漳州市福康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掌握应用精神科技能来预防各种危急状态的发生,在危急事件发生能采取有效应对的措施。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及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的变化,巧用技能。结果:通过护理观察,巧用技能,有效预防各种危急状态的发生,在发生后进行有效的处理。结论:运用专科知识与技能,既能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保护患者及他人人身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技能;暴力行为;预防;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351-02 暴力行为在精神科是最常见,又最需要防范的一种应急危机,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破坏性极强。甚至危及生命。发生暴力行为不单躁狂症患者(mania),还有抑郁症depression,分裂症schizophrenia),癫痫等病人。如:(1)林某,女,25岁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社会不满入院,住院一段时间突发抓工作人员手大喊我要回家,不然马上撞墙,咬舌。(2)方某,51岁,男以大声喧哗,毁物入院,住院后不配合任何治疗方案,用言语攻击工作人员等。 1.暴力行为评估 (1)不同精神患者暴力行为发生,针对性是不同。分裂症患者最常见,主要受幻觉和妄想支配出现命令性行为或自卫心理,听到有人叫其做什么,或以一物体为参照物暴露症状引出暴力比如视拍片机为拖拉机,违拗症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会产生反抗和敌对,而发生暴力;躁狂症急性期易激惹,得不到满足,就冲动,个别出现性欲亢进而出现暴力;抑郁症心理较自卑,没有安全感,怕拖累,而自伤或自残;癫痫患者人格会改变,报复心强,暴力行为更残忍,有一种置你死地的感觉。 (2)强行住院,患者出现反抗;工作人员管理经验不足,歧视挑逗患者也会激发冲动 (3)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静坐不能,握拳,敌意,横眉冷眼,异样焦虑或欢快,进食单一寡言,身上出现抓伤,威胁性言语等。 2.暴力行为预防 (1)首先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护理对象是人,其次是病,要尊重病人的人格,不辱骂病人,不用粗暴的动作和生硬的言语,不激惹病人,合理安置躁动病人。指导家属入院前仔细阅读住院须知,一周后视病情情况方可探视,配合医护工作,避免激惹冲动发生。 (2)对不合作的病人采用强制的手段只会造成抵触心理,要以四心为基点即关心,耐心,爱心,责任心。以患者为中心,主动关爱患者生活情况,了解患者近期心情变化,是否想亲人,为何不配合治疗,出院为啥不吃药,历假情况,对反馈问题及时解答,个人隐私严守保密,并于住院制度宣教。节假日做好心理指导,安抚患者情绪,适时巧妙应用暗示方法,非语言技巧(握臂),让患者感到放心。确保治疗方案实施,控制阳性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3)护士要掌握药物的性能包括药名,剂量,作用,副作用,颜色,如何预防和熟练的技能操作,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与支持。举例,告知患者及家属口服锂盐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平时少量多次服用盐水促进排泄,不药粉,因为药粉后遇温水变成凤凰红。 (4)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包括言语,动作,表情,神态,进食睡眠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合理要求要给予满足,不合理要求给予制止,宣教。必要时采用约束。观察患者在冲动发生前有无睡眠障碍,女患者是否月经期,探视家属说事,减少诱因。 (5)注意与病人沟通方式,表情,位置,空间,距离,肢体语言变化。 (6)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发泄情绪。比如组织病人唱歌,打球,整理床单位,提高自控能力,树立药物治疗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个体文化,每周安排一天参加康复治疗活动,建立良好人际交流及回归社会角色适应。康复后要告知监护人做好监护责任。 (7)加强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及业务学习,掌握专科技能与危机事件应急处理。 3.暴力行为护理 (1)病室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消除环境的不良刺激,护理人员保持仪表仪容整齐及敏锐观察力。 (2)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变化,有伤人,冲动,毁物,自杀行为遵医嘱设一级护理,在阅览表注明,活动范围要在护理人员视线内,严格交接班。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辅以心理疏导与宣教。入院时指导家属仔细阅读住院须知,保持电话畅通,告知家属治疗区病人多,集体生活难免出现斗嘴,肢体碰撞,有特殊情况院方及时通知,家属及时到位,防范医疗纠纷,建立合作治疗关系。 (3)异常班半小时巡视一次病房,对病人的床单位位置包括康复患者,暴力患者,年老体弱,要心中有数。随身携带对讲机,手机,了解值班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电工,总值班是谁,抢救物品放置要清楚。比如缝合包,以备应急。出现危机事件要大声呼救。 (4)暴力行为患者出现阳性症状采用药物控制,辅以护理。在阳性期时常不配合任何治疗。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面貌,文化,性格,躯体的情况巧用技能。口服药物:向患者示意这是维生素,钙片,消炎药,或顺患者想象把药物看做星星时不与争辩于认可,诱导服入,拒绝张口检查用和蔼态度示意患者张口看一下牙齿情况,护士动作及眼快,发现无残留,嘱咐患者多喝水,保证药物入肚,如遇有睡前药同晚餐药一起服用,避免值夜班人员少被攻击;做治疗包括肌注,输液:输液时向患者示意你最近进食少,补充下营养,如果您多吃点饭,输液可少,或外伤于消炎,但防输液时困摔倒,给您约束保护,可避免误会与树敌现象发生,约束时动作要快,防患者出现反跳现象;肌注时组织康复患者握住患者躯体,分散注意力,做到无痛技术,动作要快;对软硬不吃患者遵医嘱鼻饲,程中于药物治疗重要性宣教。使患者对护理产生信任,建立护患关系,树立药物治疗信心。 (5)对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护士避免与患者单独相处,避免激惹的语言,不站在患者正面,而应站在患者两侧,一旦出现攻击行为迅速握住患者打人的手臂,用平静温和的态度于劝说,示意你已经被制服。针对女性患者,而男性出现攻击时,不必惊慌,胆大,镇静,心细,首先寻求帮助,一面组织康复患者,一面呼叫保安,报告医生,与患者保持1米距离进行心理疏导,等到人员到齐,从侧面或背面齐心协力制服。护理人员迅速拿保护带各两节即一条保护带有四节,一节先当手指到肘关节距离,腰部相当缠绕处,从腰部绕过,一手握住患者手臂,一手拿保护带在手臂与躯干以一拳距离于腕关节处约束,双脚踝关节以一拳距离为宜,收紧度以一指为宜,约束时先手后脚最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共6大类重性精神疾病,病情不稳定,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有暴力倾向等表现、达到3-5级高风险行为的患者或在不能辨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二章组织保障 第三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属地管理,区及镇(区)要成立由分管综治(稳定)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教育、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区稳定办、镇综治办(稳定办)。各级政府要落实必要的经费保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村(居)委会应明确一分管领导负责。第四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部门要切实履行下列职责: (一)综治(稳定)办牵头组织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辖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辖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二)公安部门牵头组织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各镇、村(居)委会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协调相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诊治。 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精神病人不能辨认 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现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三)民政部门负责协助公安、卫生部门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工作。收集、梳理民政系统所属福利机构和救助站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公安、卫生部门。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精神病人予以相应的社会救助。协助做好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 (四)卫生部门负责协助公安部门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做好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病情诊断、医疗救治、信息采集和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及时向公安部门通报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的精神病人信息。监督精神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区精神病防治院负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有关规定收治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完善安全设施,防止住院治疗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外逃、伤人和自杀等事件发生。 (五)区残联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社会防治康复工作。规范发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残疾人证件,落实符合救助条件者按规定享受门诊免费服药及重残补助等优惠政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