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现状分析

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现状分析

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现状分析
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现状分析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的现状;

●明确其他国家医药产业国际化的特点;

●掌握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面临的形式;

●把握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方向及方式。

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现状分析

一、国际化的根本意义

【案例】

三井集团的钢铁业务产业链布局

钢铁业务一直是大众和新闻媒体比较关注的对象,钢铁行业极低的利润及几年前铁矿石连年大幅度涨价都触动了媒体和大众的神经。

中国是钢铁的第一生产国、第一消费国和第一出口国,但几乎全部生产设备和技术都引进于新日铁(三井财团成员企业)。例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的王牌产品硅钢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来自于新日铁;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钢”)的中型轧钢机工业设备和电气设备分别来自新日铁和东芝;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1549毫米热轧技术也来自于新日铁……

日本先进的钢铁生产设备无法“消化”中国低品位的铁矿石。进口了日本的设备之后,必须同时进口与该设备相匹配的高品位铁矿石。因此,我国企业只能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高品位铁矿石。而日本三井集团在出售给中国企业轧钢技术和轧钢设备之前,已经直接或间接参股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印度等国家的铁矿,如三井物产拥有新日铁上市股份的20%、巴西淡水河谷18%的股份、印度Sesa Goa51%的股份等。宝钢必需的铁矿石原料,大多数由三井物产等日本企业参股控制。

同时,运输这些铁矿石的企业是三井物产的成员企业——商船三井;运输铁矿石的大型沙船是由三井造船制造的;宝钢与三井物产合作生产的卷板是按照日本汽车(如丰田)、家电(如东芝、索尼)等日本企业的要求进行切割、打孔,然后再进行加工销售的。

三井物产的布局一方面以宝钢为先锋、以新日铁为后援,加紧推进中国战略;

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投资铁矿石企业,大幅提升原料价格。此外,三井物产还迅速

提高了铁矿石运输的价格,从中获利。

由案例可见,三井集团通过全球的参股、控股的方式,使其钢铁业务贯穿铁矿石原料、钢铁下游客户到钢材运输,完成了钢铁业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牢牢把控全球的钢铁行业命脉,使得众多钢铁生产企业沦为三井集团的打工者。

从钢铁行业的惨痛教训中可以清晰看到,贸易全球化可以控制全球资源,在全球的产业和产业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国际化的本质

资源

资源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源泉,国家的强大、国民的富足从根本上是由资源推动的。现代工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战争)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才最终形成今天的国家位势。

市场

市场是经济活动的最终归宿,尤其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而市场是价值最终实现的过程。只有通过市场对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实现,经济才可能保持持续良性循环发展。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现代国家不仅注重国内市场的满足,而且更加注重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

资源和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命题。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资源是稀缺的,市场是有限的,国内的市场和资源不足以支撑其长远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必须不断拓展国际空间,企业国际化成为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市场也是有限的,全球资源和市场必然面临着国家之间的分配问题,必然出现此消彼长的格局。在这一格局中,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就会成为资源和市场争夺的主要力量,国家抢夺资源和市场主要依托于大型企业、跨国企业展开,因此,推动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国际化是国家获取资源、占领市场的根本,是国家产业繁荣、民富国强的根本,这正是国际化的本质所在。

2.国际化历史演变进程

从国际化的历史演变进程来看,从18世纪到“二战”前,英国是世界的霸主,支撑其霸主地位的正是国际贸易,当然也包括黑奴贩卖。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基础和坚船利炮形成海上霸权,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地搜刮其他国家的财富,殖民地更是遍及欧、亚、美和其他几大洲。不仅仅是英国,现代主要的发达国家都曾经通过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和占领国际市场迅速完成企业和国家财富的积累,最终形成今天欧美和日本比较强势的国势。

作为“二战”后持续至今的超级大国,美国拥有3亿多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6%,但长期以来凭借着国家位势和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积累的优势,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35%,实现了美国国富民强、持续领跑世界大势的经济。由此可知,现代化国家的崛起必然需要全球资源和市场进行支撑。

对于和平崛起与人均资源比较匮乏的中国而言,大力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开拓市场,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从资源及人口总量的角度看,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要达到美国的发展水平,需要消耗的资源是美国的4倍,只有将全球的资源供应都配给给中国,才有可能支撑中国成为未来的美国。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争夺的会日益激烈。中国的强大需要依托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轨道,推动全球资源进入中国,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根本。因此,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是实现中国强大的根本所在。同时,这些企业也一定会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获得超额利润。

对于医药产业而言,在全球范围内领跑的制药企业也都是高度国际化企业。在福布斯排行榜中,全球制药企业排名前10名的企业至少都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营活动,正是由于这种全球性才支撑了企业的发展规模。

3.国际化发展的三大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界局势的变化,国际化的趋势也在发生改变。

产业转移

自产业分工开始,产业转移就从未停止。以医药行业为例,制药产业最早诞生于欧洲,后来随着美国的崛起逐步转向美国,目前更有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同时,产品结构也逐步从低端原料药、高端特色原料药、制剂产品发展为产业的核心研发。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多年的积累,制造业逐渐崛起,大型跨国公司出于成本和环境保护压力方面的思考,将一些化学原料药生产线纷纷外迁。我国的化学原料药抓住了这次全球转移生产的机会,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国。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大规模的异地投资、联合兼并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就制药产业而言,国际分工与合作更加细化,带动了整个国际药品研发、外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国。跨国制药企业进行生产外包主要是基于成本方面的思考,研发外包则是基于对中国市场未来的预期。此外,中国的临床研究水平和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也使得世界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能够在中国快速发展,并使得部分药品在中国可以领先于世界、先行上市推广。

产业转移的根本逻辑是遵循“水往低处流”的基本经济规律,对产品扩张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正是这一系列产业转移带来的直接结果。

并购重组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产业格局和产品格局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企业随之发生变化,并购重组频频出现,催生了很多巨无霸产业、领袖企业,分别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第四次并购浪潮和20世纪90年代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在两次并购浪潮中,医药行业的表现特别突出。

以第五次并购浪潮为例,从全球范围看,医药行业中并购金额在600亿美元以上的就有三起,分别是:1996年,山德士和汽巴嘉基合并为诺华,并购金额600亿美元;1999年,辉瑞制药与沃纳兰伯特合并,并购金额超过700亿美元;2000年,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并,并购金额达760亿美元。医药行业的并购规模和并购数量丝毫不弱于其他传统大产业。

从近几年的资本运作来看,医药巨头的并购案例非常多,截止到2012年11月末,超过百亿美元的并购一共有8起,包括默克用133亿美元收购雪兰诺、强生用166亿美元收购辉瑞的OTC、辉瑞用680亿美元收购惠氏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大的并购趋势下,必然导致一批企业兴起、另一批企业衰落。

整体而言,并购重组加速了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企业通过购买生产线重新设立分支企业的方式迅速获得了资源,通过资本方面的力量换取了时间和空间,这是资本扩张力量的重大表现。

授权经营

总体而言,授权经营是通过企业品牌的力量实现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是国际化扩张的重要表现形式。

虽然医药行业的授权经营并不普遍,但国际医药巨头在进行国际扩张时,无一例外都是运用其品牌优势,在全球医药高端市场中长期占领优势地位,获得比较丰厚的利润,使强者越强,不断地从上向下挤压市场。对于一流的制药企业而言,在某一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之后,通过制定一定的标准,不断提高行业的门坎,防止竞争对手后序的跟随进入,可以保障企业的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授权经营中,企业实质上应该推广其标准,通过标准的大量渗透使企业树立行业领袖独一无二的地位。所以从本质上看,授权经营是企业在运营层面的国际扩张,也是对产品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软性补充,对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上是国际化演变的三种趋势,也代表了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大致未来方向。

`

二、美国、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借鉴意义

在世界范围内的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美国和印度是两个典型的标杆。

1.美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借鉴意义

美国是世界制药工业的中心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医药的领导者之一,还是全球最大的药品供应市场及消费市场。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全球制药企业排名前15名中,美国制药企业有9家,所占比重超过50%,并且无一例外都是大型的全球性企业。

美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四大时期

美国制药工业从产生发展至今基本经历了四大时期,依次是南北战争前后、南北战争到“一战”、“一战”到“二战”和“二战”至今。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制药工业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南北战争前后,约在1865年。在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的药品主要依赖进口,其医药产业基础非常弱。随着战争的爆发,美国国内对药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并且要求药品的供应非常及时,这就促使美国逐渐产生了制药工业。这时美国制药工业的实力是非常弱小的,处于国际医药产业市场中,和欧洲的医药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

南北战争到“一战”。从南北战争后到1914年前,美国制药工业一直高度、高比例地依靠进口德国和瑞士的药品,批发商和小型制药商是美国制药工业的主体,实力仍然较弱。但是这一时期美国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医药公司,这也是很多国际巨头制药公司的雏形,如默克、史克、礼来、惠氏、普强等。

“一战”到“二战”。在这个相对较短的期间内,“一战”中德国产品禁运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促使美国医药产业开始大力发展医药技术,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推动了美国原有产品的升级和改进。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开始建立药品研发实验室,培育规模更大、功能更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组织体系。另外,由于战争问题,美国没收了很多德国医药公司的资产,构成了美国医药制造的基础。

“二战”至今。这一时期的大概时间点是1940年至今。“二战”期间对药品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发酵和以磺胺吡派生物为基础的抗感染药,推动了治疗革命的出现。这时,传统制药工业的重心——欧洲,已经基本陷入战火中,美国在“二战”后更是一举取代欧洲成为世界制药工业的中心。随着战后美国迅速实现了从军火提供商到救世主的转变,美国开始大规模地生产药品,其药品开始通行于包括欧洲在内的广泛的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原苏联等一些东欧国家体制的改变、解体,美国医药产品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经畅通无阻。同时由于技术的推动和资本市场的繁荣,美国医药产业尤其是新兴的生物医药产业,也获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发展到今天,美国不论是医药工业还是医药商业,不论是单一的产品还是系统技术,都已经远远走在世界前列。伴随着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其医药产业获得了快速提升。

概括而言,美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的进程,实际就是全球的美国化过程。

影响美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六因素

美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除了医药企业自身的因素外,还有以下六方面的因素: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一战”以来,伴随着美国的大国崛起,医药等很多产业逐步从欧洲转向美国,并在美国实现了不断壮大。美国崛起吸引了这些产业的进入和资源的涌入,这些产业的成长又帮助美国不断提高产业能力,帮助美国建立自己的优势地位。作为战争结束后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伴随着美国的国力和国势逐渐遍布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为美国的产品打开了贸易大门,同时也为美国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行全球通行货币。作为战后世界通行的唯一货币,美元在美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美元进行交易为美国产品和资本的出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机会。

通行的语言文化。作为战后世界主要的通行语言,英语无论在人们的国际化思维中还是在贸易沟通和交流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行的语言文化为美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扫清了其他文化基础的障碍。

技术的持续进步。美国长时间引领全球的技术革命,其医药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起点。同时,美国十分注重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一系列的原因使美国可以维持其医药产业方面技术的持续进步。

资本市场的繁荣。对于当今社会而言,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心脏。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华尔街这一“资本心脏”的不断泵血。凭借全球资本唯一安全港的地位,美国获得了全球资本的供应,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医药产业,促进了美国医药产业的全面繁荣,不仅推动了美国超级巨无霸企业的大规模并购,也推动了新兴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美国未来医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战争中大规模获益。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医药产业均获益颇丰,推动了其医药产业国际化的进程。“一战”促使美国获得了工业基础,形成了医药产业技术;“二战”不仅使美国成为世界制药工业的中心,而且还获得了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市场。

在上述六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美国医药企业也在持续推动美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也正是因为美国具有一大批量级很大、技术领先的全球性的医药企业,美国的医药产业才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

【案例】

辉瑞公司国际化发展历程

辉瑞公司创建于1849年,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医学和制药公司,其2008年后的销售额在483亿美元以上,被誉为“全球制药的领先者”,1997年

和1998年连续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上最钦佩的制药公司”,1999年福布斯将辉瑞评为“年度最佳公司”,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球十大制药企业的首位。

图1 辉瑞公司的发展历程

如图1所示,辉瑞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创期、成长期和扩张期。

初创期:

1900年之前,辉瑞公司完成了多样化的产品生产,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

辉瑞公司的起点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负责为北军提供大量的药品。在之后的发展中,辉瑞公司在产品柠檬酸的带领下,逐步将自己的业务和产品拓展到美国国内的各州和地区。

成长期:

辉瑞公司的成长期是在1900年到1980年之间,跨越了“一战”和“二战”两个关键的时间点。这一时期辉瑞公司主要是以柠檬酸和青霉素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率先完成了国际化,在全球各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

1920年左右,辉瑞公司成功开发出利用发酵过程大量生产柠檬酸的工艺,成为发酵技术的先驱性企业。在战争时期,辉瑞公司利用发酵技术生产了大规模的青霉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青霉素供应商。“二战”后,辉瑞公司自主研发出几类抗生素产品,同时开始在国内很多地方设立研究和生产机构。

扩张期:

1980年后,辉瑞公司的发展思路是通过全球并购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

随着药品研发难度的不断增加,辉瑞公司此时开始寻求获取产品的新方式、新方向,完成了华纳兰伯特、法玛西亚、惠氏等大公司的并购,快速获取了大量的产品,导入了自己的销售端。

美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借鉴意义

总体而言,美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有以下三方面值得中国关注和思考:

第一,综合国力。美国医药产业是伴随着美国国运和国势的不断提升而兴起的,其医药

产品国际化的范围就等于国力涉及的范围。随着中国大国的崛起,中国医药产业也可以随着

中国国力的增长范围展开国际化拓展。利用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领先优势,在亚非拉地区进

行产品拓张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第二,整合资源。由于市场有限和资源稀缺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国

际化的进程必然会与美国企业在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目前的全球经济和

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均有利于仿制通用名药物的兴起,中国企业在仿制药的生产和研发上有一

定的优势和基础,但中国企业必须明白,美国医药产业国际化是系列综合因素的最终结果。

例如,美国强大的资本市场和其在研发领域相对领先的技术。中国医药企业应充分利用和整

合相关资源。

第三,本土竞争。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远比美国医药企业国际化起步晚,美国很多全球

性医药企业在中国市场已经站稳脚跟,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美国企业国际化带来的中国市场本

土竞争,是中国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例如,在处方药的高端市场中,外企的原研产品和领

先产品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跟随地位。

2.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借鉴意义

印度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历程是近年来医药产业奇迹性的转折点。早在2004年,印度就

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药品生产国,其药品产量占全球药品总量的8%。但是,初期时印度

医药产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行业集中度非常低,特别小型的医药企业遍布印度市场。通过多

年的发展,印度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制药企业,如南新、阮氏,这些企业在近

几年的发展中,不仅广泛地通过并购获取国际知名度,使得其非专利产品成功打入欧美等规

范市场,而且生产了一些创新药、原研的创新产品。

世界将整个印度医药产业的发展模式定义为“印度模式”。

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的三大发展阶段

印度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

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非规范市场的仿制药→规范市场的通用名药→开发创新药从发展时期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印度从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小型原料药起

步,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仿制药品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促使一些大型制药企业诞生。此外,

仿制药逐步进入海外非规范市场,如俄罗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印度仿制药品已经遍布世界非规范性市场,为印度

医药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大量资本。随后,印度开始发展一些非专利药品,并将

这些系列的产品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在多领域、多品类的非专利药品中,印度都实现了在欧美规范市场的成功注册。

2000年后。这一时期印度制药企业开始通过国际市场的大量并购,迅速提升自己在非专利药品市场的市场份额。例如,印度在2005年开始实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结束了印度制药公司只依靠仿制药发展的时代。近期,印度正在积极开拓、研发并生产专利药品。

支撑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良好发展的四要素

从根本上讲,印度持续进行产业升级,成功抓住了世界非专利药品市场的契机,是其国际化获得深远发展的根本要素。除了这一根本要素外,支撑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实现良好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政策支持。印度很早就制订了统一的国家药物政策,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产业环境;印度旧《专利法》规定,允许制药公司仿制畅销的专利药,只要这些仿制药采用不同的生产工序,就可以在印度国内外进行销售,推动了医药企业大力发展非专利药;印度对仿制药生产的管理非常宽松,比如,如果药品能够在美国获得FDA认证,在国内就不需要做临床试验,节省了资本、资金和时间;印度同时推广药品安全国际认证,其“优良药品制造规范”得到了很多国际组织的认可,如美国的FDA。印度是除美国之外获得FDA认证的药品品种最多的国家。

庞大市场。印度基于广大亚非拉国家市场来考虑其国际化问题,生产出大量物美价廉的仿制药,满足了这些国家的基本市场需求。伴随着一批重磅专利药的到期,仿制药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放大,印度的医药企业也随之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才储备。印度医药领域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同样是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才,印度的人才成本只及发达国家的1/3,直接降低了医药产业的成本。在印度,从零起步研发一种新药的成本大约是1亿美元,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很多产品的研发成本(包括沉没成本)至少需要10亿美元。

国家地位。印度是英联邦的成员国之一,也是77国集团的主要国家之一,其国家地位是其药品在亚非拉国家和欧美等国家通行的基本必要政治条件。

与美国一样,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同样是通过一批大企业推动的。阮氏是这批大企业中的杰出代表,其发展历程是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标本。

【案例】

阮氏公司国际化发展历程

阮氏的国际化发展同样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和扩张期三个时期。

初创期:

在初创期,阮氏在医药产业中的定位主要以原料药品为主。

1986-1990年,阮氏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规范大宗原料药品的生产,同时向俄罗斯和其他的一些非规范性市场大规模出口产品;1992-1993年,主要举措是升

级原有大宗原料产品为特色的原料药产品,1992年和1993年分别在美国和法国成

立了特色原料药的销售中心。

成长期:

1994-2002年是阮氏公司的成长期,主要针对非专利药品的发展。这意味着阮氏公司完成了产业升级,并将产业链延伸至制剂生产等相关领域。

例如,1994-1998年,经过四年的努力,阮氏的第一个非专利药雷尼替丁的生产制剂车间获得了美国FDA的认证。

扩张期:

在这一时期,阮氏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举措是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应。

例如,2002年,收购英国相关的实验室及相关的标的子公司;2005年,收购罗氏公司在墨西哥的药物制造工厂;2006年,收购德国第四大仿制药制造企业。

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借鉴意义

总体而言,印度医药产业的国际化有以下三方面值得中国关注和思考:

第一,把握时机,审时度势。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关键在于把握住了世界非专利药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机,并且适时进行公司的产业升级。目前,非专利药依然比较盛行,部分中国企业也是沿着印度的发展轨迹发展,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同时也必须有一部分企业跨越印度模式的限制,利用国内原料药的优势实现下游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注重国际认证。中国医药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规范市场,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国际认证问题,这是开发国际化市场的先决条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大力推行国际认证工作需要量力而行。在具体市场的选择上,部分企业可以先选择不规范的市场,通过不规范的市场拓展不断蓄集企业的资本和技术人才的实力,然后再冲击规范市场。

第三,非专利药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结果。印度就是在这种战略规划下走在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前列,我国医药企业也应当抓住非专利药的发展机遇,与印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其中,价格和质量是我国医药企业在仿制药方面需要突出的最重要的参考因素。

三、中国国际化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

1.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扭转原料药生产下滑的局面,我国开始尝试着将一些原料药产品出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开始试探性地对外进行直接投资。1987年,中国青春宝公司加拿大分公司成立,这是第一家我国中药行业与外商合资经营的企业。

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规模承接了世界原料药产业转移的机会,到90年代后期已成为世界原料药出口的大国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在美国、日本、新加坡、苏丹等地区试探性地少量投资、兴办企业。例如,1998年,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苏丹喀土穆设立工厂,生产核心产品青蒿素;同仁堂则积极在欧美和东南亚开办了分公司或药店,主要通过“以医带药”的方式进行药品的对外发展和推广。

2000年后,我国承接了很多研发外包转移和生物制药兴起的产业转移的机会。从这一时期开始,这两大领域就和国际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我国有20多家医药企业(如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等)在海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并逐步开始收购海外公司和资产。

反观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历程,可以发现原料药和研发外包的国际化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一,原料药的国际化历程。我国在原料药生产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大宗原料药的部分,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原料药相关产品。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普罗烯酮等大宗原料药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从我国的原料药国际化进程看,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导致原料药产业发生的变迁,中国原料药的生产企业正是通过大宗原料药的价格竞争,最终承接了原料药从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转移的机会,使中国成为世界原料药的主要供应产地之一。

第二,研发外包领域的国际化历程。为人们所熟知的研发外包主要是为了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如欧美一些大型制药企业向研发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外包其新药的部分工作,实际上,研发外包工作几乎包括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和板块,如药物化学结构的分析、化合物的活性筛选、先导化合物的合成以及药物的临床性研究、安全评价等。研发外包产生的本质是对医药产业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深化,更主要的是出于研发成本的考虑。

最近,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了亚洲地区医药研发外包发展动态的一项报告,提出:根据成本、风险和市场机会三项指标进行评估,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亚洲研发外包的首选地。一方面,外资医药企业加快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进程,很多外资企业计划将研发中心布局到中国。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经在中国合资办厂,还有很多是独资成立的企业。另一方面,我国医药研发外包的本土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可以参与市场分工中的有效竞争。

2.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现状

纵观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历程,真正意义上的医药产业国际化才刚刚开始。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处于价值链条的低端

在资源条块分割的格局下,我国医药企业先天竞争力不足,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基础薄弱,企业的量级相对较小,在国际化分工中处于价值链条的低端。

我国医药企业相对具有优势的领域是原料药出口,在其他细分领域中基本不具备优势,即使是我国特有的中药产业,真正能实现国际化的企业和中药产品的品种数目也不多。

对国内市场过于依赖,企业国际化意识不强

仅从人口数量和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中国未来肯定是药品需求最大的国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医药工业基本可以实现年均增速17%的水平,与其他众多行业相比,属于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但是,由于企业只需角逐国内市场就可以维持自己的快速发展,并超过其他企业的增速,这就削弱了很多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同时,由于医药企业真正融入国际市场的时间较短,国际化的思维不够充分。

承受着全球医药巨头在中国本土开展的竞争

改革开放后,跨国企业在我国医药领域的投资额不断扩大。强生、辉瑞、默克、罗氏、拜耳等全球前20名的制药企业都在我国投资建厂,并设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已合资和外资的医药企业共约1500家,占我国制药企业总数的30%以上。外资企业不仅通过自己的强势品牌和产品占据我国医药产业中处方药的中高端市场,而且通过资本并购等方式大量收购我国被低估的民族医药企业。

相对而言,我国医药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发展较晚,承受着来自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近年来,在熟悉了我国的市场运作之后,一批合资医药企业掀起了独资化的浪潮,如上海强生,使我国的医药企业承受着更为激烈的本土市场竞争。

以价格为优势,参与国际医药产业初级分工

目前,我国医药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我国医药行业相关领域也是通过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医药产业的初级分工。无论是出口量最大的原料药,还是和国际市场联系比较紧密的研发外包,我国医药企业的竞争优势都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

随着制剂产品普遍通过国际认证,我国未来要抓住通用名药品出口的机会。对于我国传统的中药和新兴的生物制药,我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我国国势的地位严重不符,不具备竞争优势。目前能够实现制剂出口的FDA认证的制药企业只有15家,包括上海复星、深圳立健、浙江金星、北京泰德等,数量非常少。

3.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相对滞后的原因

从我国医药产业的业态看,国际化进程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基本特点——制剂领域的行政管制力度相对较强,直接导致依靠独特产品能够生存的中小企业数量非常多。

第二,行业之间的并购整合相对滞后。

第三,市场集中度非常低。

第四,单个企业的量级偏小。参与国际化竞争中,企业量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参与外部竞争的水平。

如果市场集中度低,单个企业的量级偏小,无法建立医药工业的成熟业态,我国制药企业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制剂出口的竞争优势。未来随着行业政策的变化及医疗卫生领域相关政策的松绑,药品制剂领域的竞争性会变得更加有效,市场集中度也会大大提高,将会有很大的竞争能力参与产品的国际化出口。实际上,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国际化,还包括企业资本的国际化提升,这是我国医药行业能够进行大规模国际化的先决条件。

4.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已经形成一定基础

虽然我国的医药行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已经为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产品国际化

从产品国际化方面看,我国相关领域已经具备国际化的雏形。

例如,目前我国大宗原料药的出口居世界第一位,这是未来我国医药产业继续发展的坚实有力的基础;特色原料药领域已经积累了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如华海、海正;我国已经有一批制剂企业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等规范市场的认证,起到了较好的产品出口的示范效应;在特色中药板块,我国医药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认同,部分经营较好的中药产品在不断进行美国的二期、三期的临床实验。

品牌国际化

在品牌国际化方面,同仁堂等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海外的华人圈子,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品牌国际化建立在产品国际化基础之上,随着我国产品迅速扩展到国际市场并占据一定位置,品牌效应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不断增强。

资本国际化

我国医药企业在海外投资建立了少量资本国际化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一批获得风险投资的医药企业纷纷在海外市场融资,如药明康德、迈瑞医疗、先声药业等。这批企业在获得资金和熟悉海外市场后,开始在美国收购相关的公司,如药明康德收购美国标的类的实验室,迈瑞通过并购获得了生命信息监护业务。

产品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我国医药企业未来国际化的三驾马车。其中,产品国际化是三驾马车的基础。从我国目前医药国际化的进程看,产品国际化属于初级阶段。伴随着我国未来大国地位、世界工厂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可以通过为国际市场提供安全有效、物美价廉的产品,将中国医药行业的国际化潮流变为主流。通过品牌和资本力量的辅助,极大地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看,目前已经走入品牌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时期,规模空前的并购整合是对资本国际化的最好验证。资本国际化进入高端时期后,中国医药企业必然面临

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全球性的医药企业巨头实力相对较强,依靠自身研发技术、管理水平领先,但是其根源在于企业吸纳资本的实力较强。

从国际的经济形势来看,伴随着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不断下滑,华尔街资本市场泵血能力的不断降低,这些庞大的全球性制药企业未来的发展会有下降的趋势。那么,中国医药企业的产品品牌和所需资本,在中国大国崛起的背景下走向世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竞争,会成为一种必然。中国医药企业顺应这种潮流就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否则,很可能会有衰落的趋势。

5.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全球市场的蓬勃发展

2011年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医药市场仍然保持着平稳的增速。从全国医药市场规模来看,到2015年,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1亿美元的水平。从全球医药市场来看,随着新兴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公共医疗保险的普及、疾病谱的变化和不同人群发病率的提升,以及人类对创新疗法的不断需求,全球药品市场的增速会持续保持稳定。

中国大国崛起,世界地位突出

中国大国崛起和世界地位的突出会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2000年时金砖四国的GDP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8%,2008年后这一比重超过15%。几年时间里,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其中,中国的贡献达到25%。

2003年,高盛公司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中国将在2039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二战”后,美国经济完成了快速发展的新周期,关键因素在于成为全球资本唯一相对安全的港口。但是,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美国的经济增速呈逐渐下滑的趋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及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都体现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正在完成大国崛起的命题,中国世界版图的地位必将进一步突出。

国际产业转移深化,国际分工细化

国际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化,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为我国医药产业带来了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重大契机。

现代制药工业产生于欧洲,19世纪80年代,“德国三巨头”和瑞士的制药工业处于领导地位。20世纪40年代,产业重心逐步从欧洲转向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影响较大的生物技术革命奠定了美国在医药行业持续领先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印度以及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并且开始逐步承接新兴市场、欧美市场转移的产业机会,发展历程会经历原料药制造、产业转移、研发外包和制剂生产,也为中国的医药产业带来了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重大机会。

欧美市场的“重磅炸弹”产品陆续到期,通用名药物兴起

根据我国仿制药大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医药产业国际化未来将会有更快速的增长。

1980年前,仿制药的临床研究难度等同于创新药的临床研究,国际仿制药产业领域基本空白。1984年,美国推出了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修正案,成为仿制药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仿制药产业的起步期。

20世纪90年代,药品福利管理机构逐渐开始增加,仿制药的使用量及产业业态步入增长阶段、黄金期。例如,20世纪80年代后,仿制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全球的年仿制药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5%,远高于药品的增速6%。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欧美市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仿制药的发展,仿制药产业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热点,对仿制药企业的大规模并购整合也始于这一时期。

人才回流带来技术,投资聚集带来资本

中国在最近20~30年的发展中,逐渐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1987年至2009年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的人员总数高达162万,年平均增长率25%,出国留学的规模扩大了260倍。由于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家鼓励回国和吸引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2009年,全年留学回国人数超过10万人,同比增长超过56%,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增长率近40%。步入21世纪后,留学生回国的人数增速更加明显,平均增长率几乎每三年翻一番。

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面临的形势是国内医药市场持续、快速发展,这会造就一批大型制剂类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国际化案例分析及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方向选择

1.国际化优秀企业案例分析

【案例】

华为的国际化历程

华为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典范,经过12年的国际化,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

网络遍及全球,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00多个国家,服务了全球运营商前

50强中的36家。

毫无疑问,华为的国际化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源于华为制定的国际化战略,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先易后难”的国际市场开拓路线。

1995年,华为将国际化作为长期发展战略。1996年,华为国际化正式开始。

最初几年,华为的国际化屡战屡败,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中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为了摆脱这一局面,华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制胜薄弱环节”,首先从电信发展

比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入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后进军发达国家市场。

从1999年开始,华为派人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力邀请下游客户来中国考察华为。华为当时设计了一条“新丝绸之路”:从北京入境,之后到上海、深圳,然

后从香港出境;或者从香港入境,再到深圳、上海,再到北京出境。根据这一路线,

华为让客户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了解了华为公司的运营情况,以此寻求国

际化突破。

同年,华为首先在东南亚国家找到了国际化突破口——在越南和老挝两国中标,这是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第一次中标。随后,华为先后在俄罗斯、拉美等相对非主流

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中标。从2000年起,华为全面参与国际化竞争,从其他地区开

始全面开拓,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市场。

随着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布网完成,华为开始大力拓展欧美市场,一些原有

的国际著名电信品牌顿时感觉到华为带来的巨大威胁。

目前,华为已经树立了全球品牌地位,华为的众多产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一数二的地位。

纵观华为的国际化历程,主要有五方面的因素值得我国医药企业关注和思考:

第一,国际化思维和合作思维。华为的国际化具有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正是基于对国际通信产业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才选择“先亚非拉后欧美”的战略布局。

第二,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华为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是围绕自身的核心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深化,最终实现研发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目前,华为在全国拥有14个研究中心,均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确保华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有效领先。同时,华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效的资源调配。

第三,技术和价格优势。对于通信设备制造商来说,先进的技术实力是赢得国际市场的根本基础。华为在技术上的投入和成功是业界公认的,其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也处于业界相对领先的地位。为了持续提升围绕客户的需求和创新能力,华为长期坚持使用不少于销售额10%的资金投入作为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前期的预研发,对涉及的新技术、新领域进行不断的研发和跟踪。此外,华为还特别注重自身专利产权的保护。

第四,具有狼性的人才队伍。任何一个企业在开拓市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一支狼性人才队伍。1995年,华为决定进行国际化时,没有能够实现国际化的人才,为应对国际化的竞争,华为从社会上引进了大量人才。新引进的这批人才创建了华为最初的海外市场体系,通过狼性协调共同开拓市场,完成了“跑马圈地”和“开拓疆土”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华为开始大量培育海外的市场人员,将国内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外市场。

第五,对并购手段的运用和思考。华为在国际化扩张的过程中,尤其是进入欧美市场时,不断地尝试通过并购获得新的市场区间。

【案例】

以色列梯瓦公司的国际化历程

以色列梯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通用名药品制造企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家诞生在骆驼和驴背上的药品运输企业,成立初期的量级非常小、基础薄弱,经过100年的成长和国际化市场拓展,最终成为全球通用名药品制造的巨头。

梯瓦公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创立期:

1901年,梯瓦公司在耶路撒冷成立,是一个依靠骆驼和驴子进行运输批发进口药品的小型药物批发商,规模很小。

发展期:

20世纪30年代,很多中欧制药专业人士移民至梯瓦公司所在的以色列地区,成立了大量相对正规的制药厂。梯瓦公司也成立了最早的正规制药厂。

上市期: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药品市场发展迅速,加之移民回国,当地企业也大规模寻找出口方式。作为第一批上市的工业企业,梯瓦公司在1951年在以色列的股

票交易市场公开发行股票。

1976年,以色列三家较大的制药公司合并为“梯瓦制药”,即现在的梯瓦制药的工业主体之一,也因此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制药企业。

20世纪80年代,梯瓦进军美国市场,同时稳固国内制药企业的龙头地位,使得企业的规模和量级得到了有效提升。

20世纪90年代,梯瓦开始全面进军全球医药市场,继续扩大,在各国积极采用并购战略,成为全球仿制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2000年后,梯瓦继续在全球展开大手笔的并购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企业,确定了其在全球仿制药领域的领导地位。

梯瓦公司战略成功的原因在于其聚焦于药品通用名市场,将自己具备的核心的资源和能力投资于此。梯瓦之所以能够大规模地拓展全球的药品市场,核心在于其通过大规模的并购和合资获得后驱产品销售的渠道和资源,然后快速切入各国的医药市场,尤其是门坎相对较高的欧美成熟制药市场。

国外市场的开拓是梯瓦进行国际化的核心保障,难点在于药品的跨国销售存在相对较高的进入限制,尤其是对于相对成熟和集中度高的市场,会遭到本国竞争对手的强烈抵制和抑制。梯瓦主要通过合资或并购的方式解决这类限制问题。梯瓦在渠道保障的同时,抓住了通用名药的核心要素,主要通过发育三大能力解决后期产品仿制的问题:

第一,首仿能力。梯瓦在全球建有28个研发中心,对于专利即将到期的潜力品种,会在到期的第一时间推出该产品的通用名仿制药。梯瓦在追求速度的同时重视对产品质量的提升,在产品的稳定性、有效性及制剂工艺方面均力图突破,特别是对于具有高难度制剂工艺的药品或专门生产技术的产品,以及合成过程相对复杂的原料药产品。此外,梯瓦建立了行业内相对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原料药生产方面获得的技术专利超过1200项。

第二,原料供应保障能力。梯瓦绝大多数制剂的原料药都能满足自供。它在以色列、欧美、拉美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共拥有21个原料药生产地,主要原料的生产品种超过300个。梯瓦不仅整合被收购对象的原料药业务,还将原料药的生产扩大到中国、印度等新兴地区。例如,2003年,收购印度IDL公司,作为梯瓦在远东地区重要原料生产地;2006年,收购中国浙江万马,更名为“杭州泰华”,将其纳入了梯瓦全球原料的生产体系。

第三,制剂生产能力。2010年,梯瓦在全球的40个药品制剂生产基地中,共生产630亿粒片的口服产品及近5亿支无菌制剂。此外,梯瓦的生产能力也体现在其生产技术的领先。梯瓦的多数生产基地位于以色列、欧洲、美洲地区,而不是亚洲、拉美等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对劳动力素质的高要求保证了其生产产品的高质量。梯瓦的全部生产基地中,已有24个基地通过FDA认证,22个通过EMA认证。

2.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方向

通过对华为和梯瓦国际化案例的分析,对中国医药产业未来国际化的思考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点:

产品出口

我国的医药产品,尤其是制剂产品,出口量及品种很少,能够触及高端市场的产品不多。但是随着通用名药物,尤其是欧美市场通用名药物的大发展,和我国现有的及未来的制药企业可以通过规范市场的认证,药品制剂的出口会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国际认证

目前,我国部分医药企业拥有通过国际认证的明显优势。这些企业应该凭借对国际市场熟悉的诸多优势,努力成为我国国内企业导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投资建厂

海外投资建厂有利于我国企业接近国外市场。医药企业未来投资建厂时,初期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亚非拉地区,遵循向低成本过渡的原则。

海外上市

目前,我国国内部分医药企业在资本的辅助下已经完成海外上市的进程,获得风险投资的研发外包企业和生物制药企业有望率先实现海外上市。海外上市不仅可以筹措大量的企业发展资金和并购资金,而且会在上市所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促进上市企业快速融入当地社会。

并购重组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未来需要通过海外并购重组打开国际市场,获得企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国际合作可以为医药产业捕捉国际市场信息,引进先进产品和技术。无论是重大课题研究,还是研发外包的国际分工,均对我国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国际化案例分析及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方向选择

1.国际化优秀企业案例分析

【案例】

华为的国际化历程

华为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典范,经过12年的国际化,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

网络遍及全球,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00多个国家,服务了全球运营商前

50强中的36家。

毫无疑问,华为的国际化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源于华为制定的国际化战略,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先易后难”的国际市场开拓路线。

1995年,华为将国际化作为长期发展战略。1996年,华为国际化正式开始。

最初几年,华为的国际化屡战屡败,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中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为了摆脱这一局面,华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制胜薄弱环节”,首先从电信发展

比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入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后进军发达国家市场。

从1999年开始,华为派人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力邀请下游客户来中国考察华为。华为当时设计了一条“新丝绸之路”:从北京入境,之后到上海、深圳,然

后从香港出境;或者从香港入境,再到深圳、上海,再到北京出境。根据这一路线,

华为让客户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了解了华为公司的运营情况,以此寻求国

际化突破。

同年,华为首先在东南亚国家找到了国际化突破口——在越南和老挝两国中标,这是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第一次中标。随后,华为先后在俄罗斯、拉美等相对非主流

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中标。从2000年起,华为全面参与国际化竞争,从其他地区开

始全面开拓,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市场。

随着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布网完成,华为开始大力拓展欧美市场,一些原有

的国际著名电信品牌顿时感觉到华为带来的巨大威胁。

目前,华为已经树立了全球品牌地位,华为的众多产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一数二的地位。

纵观华为的国际化历程,主要有五方面的因素值得我国医药企业关注和思考:

第一,国际化思维和合作思维。华为的国际化具有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正是基于对国际通信产业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才选择“先亚非拉后欧美”的战略布局。

第二,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华为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是围绕自身的核心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深化,最终实现研发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目前,华为在全国拥有14个研

2018年度尔雅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标准答案

对“文学”的理解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文学是能指的自由游戏,这一观点出自()。 窗体顶端 A、弗洛伊德 B、海德格尔 C、德里达 D、王德伟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文学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一观点出自()。 窗体顶端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叶芝 C、华兹华斯 D、别林斯基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文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副对联纪念的人物是()。窗体顶端 A、鲁迅 B、李济 C、胡适 D、吴宓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窗体顶端 A、 胡适 B、 刘半农 C、 俞平伯 D、 鲁迅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如何与伟大的文学相遇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多选题】关于《巨流河》的描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A、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 B、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 C、一部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记 D、一部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的天籁诗篇 我的答案:ABCD得分: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润物细无声,这是文学发生作用的独特方式。()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文学与生命经验息息相关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45个,法国有46个,日本有44个,而我国只有6个,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中国的企业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强者,产品生产的经营活动走向世界市场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中国企业要对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对策,才能有利于实现品牌的国际化。 关键词:国际化模式困难对策

目录 引言 (1)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和衡量标准 (1)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 (1) (二)品牌国际化衡量标准 (1)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1) 三、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2) (一)品牌国际化模式 (2) (二)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2) 四、中国品牌国际化面临的难题 (3) (一)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经受住考验 (3) (二)中国品牌赢得国际消费者的信任艰难 (4) (三)文化差异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又一个障碍 (4) 五、中国品牌国际化对策 (5) (一)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经得起考验 (5) (二)必要刻意地和有意识地去渲染自己品牌的中国背景 (5) (三)品牌国际化的本土化运作 (6) 六、参考文献 (7)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引言 商务部发布的报告表明,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 另外,我国品牌价值也不高。根据《商业周刊》网站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排行榜,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70亿美元,微软的品牌价值为569.3亿美元,仍然没有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 我国现有的品牌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努力建树品牌,并尝试国际化策略。这些企业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在海外建立研发、生产、营销机构,立志于成为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海尔和联想。第二类:有意建树品牌,但还力不从心。这类企业已为产品注册了商标,但因管理水平有限,资金实力不足,未能创出自己的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众多中小服装出口企业。第三类:没有品牌意识,只有生产、销售观念。这类企业认为当前发展品牌是务虚,缺乏现实意义。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和衡量标准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 品牌国际化是指在保持品牌核心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用相同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进入品牌原产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品牌营销,以扩大品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地区覆盖率的方法和策略。 (二)品牌国际化衡量标准 1.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品牌评估的价值 3.企业经营国际化的比重 4.品牌国际化经营的时间 5.品牌国际化的区域分布 6.品牌国际化的输出方式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 3.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当代文学史答案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苹果树下》出自以下哪个组诗?( B ) A、《博斯腾湖滨》 B、《吐鲁番情歌》 C、《果子沟山》 D、《天山牧歌》 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 C ) A、《红旗谱》 B、《林海雪原》 C、《青春之歌》 D、《红日》 3、老舍话剧中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经典”和现实主义话剧的高峰的是( C ) A、《龙须沟》 B、《西望长安》 C、《茶馆》

D、《春华秋实》 4、下列哪一部话剧是田汉历史剧创作的高峰之作?( B ) A、《胆剑篇》 B、《关汉卿》 C、《蔡文姬》 D、《文成公主》 5、下列哪一作品是张洁创作的“改革小说”?( A ) A、《沉重的翅膀》 B、《花园街五号》 C、《男人的风格》 D、《三千万》 6、《太阳下的风景》是( C )回忆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散文名篇。 A、季羡林 B、余秋雨 C、黄永玉 D、唐弢 7、深刻展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事业追求和生活风貌的“手抄本”小说是( A ) A、《第二次握手》 B、《公开的情书》 C、《金光大道》 D、《波动》 8、下列哪一作品是杨绛散文的代表作?( C ) A、《耕堂读书记》 B、《谈生命》 C、《干校六记》 D、《女孩子的花》 9、下列属于“文化寻根”小说的是( A ) A、《棋王》 B、《受戒》 C、《游园惊梦》 D、《陈奂生上城》 10、下列哪一位是新生代诗人中“新古典主义”倾向的代表?(D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 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与传承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文学作品的发展与影响日益加深,而现代的文学作品就如浩瀚文学天空的一颗巨星,烨烨生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主要由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闪光点,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如果把文学作品看成一个人,那么小说就是他的灵魂,诗歌是他的眼睛,散文就是他的发肤,戏剧就是他的衣服。 小说是现代文学作品的代表,在原有的明清小说的基础上,加上国外长短篇小说的影响,以及现代的社会环境的熏染,现代小说已经具备了它完整的体型,走向成熟。为什么说小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因为它最直观的反应了当时人的思想,社会的思想,表达了人类的某种或一些愿望,是人的思想的一种载体。 我读的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不多,就简单的说说我对巴金《寒夜》的感悟。该故事篇幅短小,内涵却十分丰富,主要介绍了这个家庭悲剧的种种矛盾,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讽刺,并以婆母和曾树生为代表的两种女性形象,反应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本书那直指人心的艺术魅力值得深思。 通过参考,我将从时代背景、文化观念及女性意识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简单的介绍。 社会历史时代的思考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文学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社会现实批判。巴金创作《寒夜》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寒夜》寄寓着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及对新生活的热情向往。巴金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来表现小人物的悲剧,重要的是揭示了旧制度灭亡的必然,表现了对新生活的渴望之情。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寒夜”就是国统区阴郁现实的象征。 《寒夜》是巴金于1944 年创作的,是一部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汪文宣一家的悲剧。小说中,丈夫汪文宣性格软弱,收入微薄,妻子曾树生漂亮、开放,而婆婆却守旧顽固。由于生存压力,本来就存在的矛盾日益激化,婆媳之间冲突不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痛苦死去。婆婆领着孩子离开了家。小说的结尾,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去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的月夜下徘徊,作品写道:夜,的确太冷了。 可以说这既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巴金把小说中的家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在巴金看来,正是国统区黑暗、腐败的现实造成了小说中家破人亡的悲剧。后来,巴金为了解释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一再强调成书的时代背景,明确表示作品的目的是揭露抗战前夕大后方政治黑暗和知识分子的痛苦处境。“那时社会上最活跃的是官僚资产阶级,是那种利用职权囤积居奇,做黄白黑生意的人,他们官商结合,权利结合,像蛀虫一样把中国在战争中所剩下的一点元气全部耗光。”还说,“我们没有发国难财,却倒了胜利霉。”在作品中,汪文宣的痛苦、失业以及家庭的破碎,都和这样的社会现实具有密切关系。 文化观念冲突的表现 美国思想家杰姆逊说:理解文学必须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实际上,小说中的家庭悲剧也可以在文化上找到原因。在这个家庭中,婆媳之间的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婆婆完全是旧式的,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传统封建文化的家庭伦理观念,而曾树生却是受过现代教育的新青年。婆婆总是用旧的观念去衡量儿媳妇,媳妇由无法

2018年10月自考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卷 (课程代码00531)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睨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I页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小说《喜宴》通过知青视角描写的两个场景是 A.“喜宴”和“卖油绳” B.“喜宴”和“上门喝茶” C.“假结婚”和“卖油绳” D.“假结婚”和“上门喝茶” 2.小说《鞋》中守明将做好的鞋交给未婚夫并请他试穿,未婚夫的反应是 A.觉得有点挤脚 B.觉得有点大 C.觉得正合脚 D.没有试鞋 3.小说《广陵散》刻画人物时采取的描写方式是 A.生活细节与心理活动相结合 B.梦幻与现实的叠加 C.意识闪回与蒙太奇交织 D.正文与补记相互映衬 4.小说《马桥词典》中“宝气”一词的引申涵义是 A.民间正道和对权力的不屈反抗 B.友情的诚挚和爱情的忠贞 C.乐天知足的生活态度 D.对现代都市文明生活的向往 5.小说《送一个人上路》故事展开时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A.第三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青年“我”的视角叙述 D.童年“我”的视角叙述 6.散文《致傅聪》的作者傅雷与傅聪的关系是 A. 师生关系 B.兄弟关系 C.父子关系 D.朋友关系 7.“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 A.汪曾祺 B.孙犁 C.丰子恺 D.阿城

试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之会计准则、实务、会计人才的必然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学号:090504125 姓名:张佩 2011年12月1日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摘要:随着国际经贸和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入手展开论述,然后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向,最后对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 近年来,会计国际化在我国倍受关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都与世界惯例接轨之际,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自然也要尽快地与国际惯例接轨,逐步融入到国际会计中去。经过十几年的引进和吸收,中国会计界对有关会计国际化方面的理论和实务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已取得积极进展,开始了一定层面的对话,但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特征,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过程仍很漫长。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探讨会计国际化的涵义,首先应考察和明确“国际化”的涵义。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交往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处理有关事务上,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从而达到采用国际规范和统一通行做法的行为。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两方面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 2.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第一,会计国际化是我国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要求会计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参予竞争提供真实、公允、可比,能满足国际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要求我国会计惯例必须趋同国际会计惯例。 第二,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和风险、优势互补、增加利润、保持市场份额等目标。母公司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需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东道国以及居住国政府处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也要了解跨国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财务状况及子公司的经营成果;另外,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就需要消除各国之间会计的差异,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 第三,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十年以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我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早在建国之初吸收前苏联的会计模式就初现端倪,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摘要 品牌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呈现出市场国际化、企业跨国化、资本多国化和竞争白热化的态势,品牌国际化成为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本文首先简单阐释了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基本概念,对品牌的概念和功能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然后对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中外企业品牌国际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最后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国际化

ABSTRACT The global branding is the output of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Since it has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the world economy demonstrates the symbol of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erprise transnational, capital multi-countries and competition superheating and the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urns into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strategy for an enterprise and even a na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erprise brand, brand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a simple explanation. Then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ur enterprises brand theory,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o internationalize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road. Finally the brand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 enterprise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rand brand strategy internationalization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套试卷含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B)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系别、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15分(15×1) 1、()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2、()是台湾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具有广泛的影响。 3、()的《白鹿原》和张承志的( )被誉为是“史诗 性”的作品。 4、《负喧琐话》的作者是()。《白发苏州》是()的散 文作品。 5、杨绛的()叙写“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 的小 插曲”,成为80年代散文的精品。 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朦胧诗 人 ()的诗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诗人()的作

品。 7、冯骥才的()和()等是著名的津味小说。 8、()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中最具有职业化特点的作家之一。 9、()揭开了“改革文学”的大旗,他的《乔厂长上任记》塑 造了改革家()的形象。 10、《棋王》是作家()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20分(5×4) 1、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2、“三突出”创作原则 3、陈奂生 4、八个样板戏 三、简析题:20分(10×2) 1、简述陆文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2、宗璞的小说《红豆》简析。 四、论述题:30分(15×2) 1、试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又一座丰碑? 五、作品赏析题:15分 仔细阅读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974年3月 附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5分(15×1) 1、郑愁予 2、琼瑶 3、陈忠实、《心灵史》 4、张中行、余秋雨 5、《干校六记》 6、北岛、顾城 7、《神鞭》、《三寸金莲》(或者《阴阳八卦》) 8、陈祖芬9、蒋子龙、乔光朴10、阿城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

论鲁迅对文学的影响 寻常的人,都是在歌颂和期盼黎明的曙光驱赶走夜的黑暗,而鲁迅,却在深夜里思索,夜幕让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穿透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气节人格,使鲁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不仅仅是在文学造诣方面,更是在他对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不懈努力和奋进之心,鲁迅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他在中华民族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峰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正是对那个封建专制,人吃人的社会的最强的反抗之音,他以自己的笔写下对那些,亦或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亦或扮演吃人角色的人最有力的控诉。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疯子,才是最不受那些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便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性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性 提要会计国际化是指某一个国家由于参与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而把本国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本文主要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会计国际化?所谓会计国际化,是指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会计国际化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1)会计国际化是指某一个国家由于参与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而把本国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即会计国际化就是会计惯例国际化,这也是我国会计界经常提到的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真实涵义;(2)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是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它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企业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极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内容;(3)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1、我国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潮流所向。在这种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融入国际经济潮流,如果脱离经济全球化而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平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会计国际化,将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从输入到加工和处理,再到传递和使用的全过程。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潮流所向,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9.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0.《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5.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61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卷 (课程代码 00531)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以“就那么回事”为处世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林震 B.刘世吾 C.韩常新 D.王清泉 2.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叙事线索是 A. 借被子 B. 插野菊花 C. 放馒头 D.补军装 3.下列作品中,通过今昔宴会场景的比照,反映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退到台湾后的沧桑之感的是 A.《将军族》 B.《喜宴》 C.《游园惊梦》 D.《赴宴者》 4.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故事背景是 A.“文革”时期 B.建国初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 大跃进时期 5.在铁凝的下列小说中,把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诗化,创造空灵蕴藉艺术境界的短篇小说是 A.《无雨之城》 B.《哦,香雪》 C.《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D.《笨花》 6.阿城小说《棋王》中,表现王一生对理想境界执着追求的故事高潮是 A. 连环大战 B.与脚卵对弈 C.钻研模艺 D.参加地区象棋比赛 7.陈染小说《空的窗》中,摆脱了绝望,重拾生活信念的两个人物形象是 A.“我”和退休老人 B.退休老人和他的老伴 C.“我”和邮政局长 D.邮政局长和退休老人 8.下列作品中,围绕“假结婚”事件展开故事,呼唤打破不同文化间的隔阂,实现真正楣互沟通的短篇小说是 A。《与往事干杯》 B.《少女小渔》 C.《无处告别》 D.《小姨多鹤》 9.孙犁散文《黄鹂——病期琐事》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对偶排比 B.托物言志 C. 营造紧张的气氛 D. 浪漫的想象 10. 为准确呈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刘庆邦在小说《鞋》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离线考核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 70分。) 1.《洼地上的“战役”》在选材上有什么与众不同? 在众多的表现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中,路翎选取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最容易引起非议、又十分真实感人的生活侧面一一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一个朝鲜姑娘和一名志愿军战士之间发生的纯朴、朦胧的爱情故事,来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从爱情与纪律所引发的感情冲突中,具体地写出一种更崇高、更伟大的对于朝鲜人民的爱,对于和平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更加深刻地展示出我们志愿军战士伟大的胸怀和美好、高洁的心灵。也使小说具有了独特、感人的艺术魁力。 2.陈奂生的形象。 陈奂生是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勤劳善良、质朴节俭、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老一代农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改变,使他摘掉了“漏斗户”主的帽子,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物质生活提高了,他开始渴望精神生活,再不能忍受人们对他的无视,要求在精神上和人们平起平坐,但是,长期的坎坷生活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长期的受人驱使的地位,又使他形成了目光短浅、愚昧软弱、自轻自贱、易于满足、善于自我安慰的心理,使其思想性格中明显带有着阿Q的一些特征。作品相当详尽地描写了他从最初的感激到惊讶、恼火,再到懊悔,最后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心理过程,集中体现了陈奂生的性格弱点。 作为当代中国农民的代表性形象,陈奂生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刚刚摘掉物质贫困帽子的农民在精神上的贫困。他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既要满足自己新的物质追求,

又开始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但历史的因袭毕竞过于沉重,他的思想性格仍呈现出 小生产者的特性,说明教育农民,完善他们的心灵仍是当代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 课题。。 3.《一个鸡蛋家当》的艺术特色。 短小精悍、针对性强是本文的重要特点。文章篇幅很短,但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现实 讽喻精神,体现了邓拓勇于针砭时弊、捍卫真理的宝贵品格。 寓教于乐,将深刻的思想寓于生动通俗的故事当中,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也是这篇杂 文的显著特色。 4.《拣麦穗》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小女孩的心理,心态描写真切细腻,感情真挚朴实;其次,作品 在艺术上以“丑”显美,将两个人物形象都描画而为“美丑联体”的意象,外面都具有“丑” 的特征,通过形“丑”与神“美”的错倒、反差,达到人性“美”的讴歌;寓意的深沉含蓄也是文章的.--个特色;语言自然朴素、明净清丽,也是艺术上的鲜明特色。 5.《草木篇》的艺术特色。 第一,构思上,整组诗都采用拟人化手法,使五种自然植物,具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第二,作者将深刻的思想和丰厚的人生体验与生动鲜明草木形象有机结合,使抽象的思想观念化作具体感性的形象,既有哲理性,又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第三,运用对比手法,把五种植物分为两种类型,构成对立的艺术形象. 6.《双桅船》的艺术特色。. .第一诗作以总体的象征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第二,还具有内涵丰富性和主题多义性的特点;第三,诗作还具有典雅、端丽、温柔的抒情风格。 7《关汉卿》为什么采用“戏中戏”的结构?. 答:关汉卿是我国元代著名戏剧家,但他的事迹在《元史》中却无记载。由于史料的匮乏,给剧作

浅谈会计国际化

浅谈会计国际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会计;国际化;必要性 【论文摘要】随着国际经贸和中际投资、融资的进程不断国际化,会计国际化也逐渐成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什么是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中国会计国际化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入手,对这些焦点问题进行分层次探讨,最后对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有助于推动中国会计的发展和会计国计化进程。 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

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从会计专业分类角度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中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②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会计机构和人员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积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③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④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注册执业人员的认定、考核方法、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⑤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积引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和的需要;⑥促使与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⑦积积参加国际会计活动,努力促使其他会计事务处理方法趋同国际惯例。在这7方面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2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

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 一、国内品牌国际化的困境 毋庸讳言,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劣势也是相当明显的。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烦恼有四:一是品牌的弱势,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强势品牌相比,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强势国际品牌存在,有些品牌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十分稳固,新品牌进入的成本非常高,被消费者接受的难度非常大。二是实力弱、资金不充分,品牌建设需要的周期较长,投入也大,即使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相对于国际强势品牌,实力也是偏弱的。三是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和经验,就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中国企业缺乏一支熟悉外国市场运作规则、了解外国客户需求、拥有全球运营经验又熟悉本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这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最大瓶颈。四是认知导致的障碍,低价格、质量一般、缺乏科技含量是国际消费者对中国整体产品的普遍认知,这对中国企业塑造在国际竞争中重新塑造品牌形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上述的劣势,但是中国品牌如果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非常有机会的。那么中国品牌如何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如何才能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

力?笔者认为,清晰的战略思维是国际化竞争致胜的关键,这也是品牌国际化的基础。 二、“从产品到品牌”的战略思维 在实践中,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跨国公司模式。以“海尔”为典型代表,在海外直接建厂,实现了生产、人员、营销、研发、设计的当地化。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公司资金、科研人才和科研实力雄厚,公司运作的国际化程度高,企业熟悉投资国的金融政策和企业运作规律,并且对投资国的民风民情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否则,冒昧进入不熟悉的市场,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第二种方式是海外并购模式。以“联想、TCL”为典型代表。比如,联想并购美国的IBM就是比较成功的海外并购。这种通过并购海外的成熟品牌,利用原有品牌的影响力、渠道、人才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比较好的国际化战略选择;第三种方式是OEM加工出口模式。我们先来看一下何为OEM。OEM与现代工业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著名的品牌商品制造商,常常因为自己的厂房不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又或者需要某些特定的零件,因此向其他厂商求助。这些厂商就被称为OEM,即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中文翻译为“原始设备生产商”。如将之引申到IT领域的话,则表示那些进行代工的生产商。例如CPU风扇,Intel或AMD 公司本身并不生产,它们通常会找像日本三洋公司这样的专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00002)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

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 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

国际会计论文: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和思考1

山西机电职工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 姓名:李娇 专业:会计电算化 平级: 12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论文提纲 一、序论 1、中心论题: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写作意图: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二、本论 (一)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经济转九时期我国会计的问题 2、中国现阶段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 1、提高认识 2、完善教育 三、结论 做会计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的理念,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必须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和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就重点对于中国会计当今的国际化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国际会计发展现状,确定我国会计国际化这一趋势的必然性,并了解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会计从与国际准则协调到趋同的概况。同时从宏观的角度对该课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趋同 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信息提供方式,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了充分的共享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加剧,世界范围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引起的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必然要求会计准则推行国际化。我们应深刻理解会计国家性与国际化的辨证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加快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已然是放在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研究课题,如何能准确地理解会计国际化,妥善处理当前国际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所谓会计的国际化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商业语言”而为国际社会所普遍适用。它要求通过比较、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的差异,寻求处理国际经济业务对双方都能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包括国际企业会计、国际比较会计、国际社会会计、国际审计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且正在各国积极转化为实际行动,会计国际趋同的现象也备受瞩目。 (一)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国际经济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融入国际经济的潮流,想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脱离国际贸易市场和世界资本市场是难以实现的。而会计作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会计事务处理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化,使全球的经济情况能公允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