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在动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_冒玉娟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在动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_冒玉娟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在动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_冒玉娟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在动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_冒玉娟

阿维菌素介绍

1.1阿维菌素 1 M* q0 r. `0 r( v; B* c! W* P6 Y1 ] 阿维菌素,又称阿佛曼菌素,英文名称为Avermectin,是一种新型农畜两用抗生素,属大环内酯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是土壤微生物灰色链霉素(Strentomyces avermitilis)的发酵代谢产物。阿维菌素的化学结构是带双糖支链的大环内酯,由A1a、A1b、A2a、A2b、Bla、B1b、B2a和B2b等8个组分组成,在8个组分中B组分的生物活性优于A组分,其中以B1a组分活性最强。B1a的分子式为C48H74O14(R=C2H5),分子量为872;B1b的分子式为C47H70O14(R=CH3),分子量为858。 3 x/ u6 Z( ]- e8 i3 M+ Q3 r 阿维菌素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 ]1 b; E2 @/ Y: L( y% c 阿维菌素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熔点为157-162℃,[α](CHCl3)=+55.7,在237、245、254 nm处均有吸收峰,λmax=244±2 nm。阿维菌素溶于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三氯甲烷、乙醇等溶剂,微溶于正己烷和石油醚,在水中溶解度极低(10μg/L)。小鼠经口:LD5013.6-23.8 mg/kg;大鼠经口:LD5010.6-11.3 mg/kg,无致癌致突变作用。本产品应在干燥、密闭、阴凉遮光下保存。! n& ~% p2 S6 K$ ~3 I. E$ [ 阿维菌素对多种农作物的害螨和害虫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它是一种优良的抗生素杀虫、杀螨剂,防治对象主要是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烟青虫、蚜虫、木虱、桃小食心虫、斑潜蝇、叶潜蝇、瘿蝇、螨类等,具有广谱、高效、低残留和对人畜及环境安全等特点。由于它的作用机制独特,可有效防治对常用的杀虫、杀螨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和害螨,是当前农业害虫综合防治中较理想的农药品种之一。% Q4 \' D4 z. V, O' | 阿维菌素(Abamectin)是由Sterptomyces avermitills 所产生,其为链霉菌素的一种,属灰色链霉素,阿维 * Y( h2 N- [4 A$ _( z6 [. j, A, g w! f0 \6 W9 P0 w* b1 J4 ?8 Q 菌素存在于发酵液的菌丝体中,经过过滤弃去滤液,滤饼用乙醇提取后脱糖、浓缩、结晶可得到阿维菌素精品 ; G) g8 e$ W7 H+ z5 J' {% ~# N e, K; j6 [0 i. T& j0 H" |, y (含AbamectinB1≥95%),母液经脱溶后得到油膏(含AbamectinB1 3%-9%)。6 Z7 ^' a" Z! R 3 D/ ?' ^2 @. i6 _阿维菌素为天然发酵组分的混合物,共8个组分:A1a、A1b、A2a、A2b、B1a、B1b、B2a、B2b,主要有4种 " T3 _3 D2 {, @7 s* O/ R / \( M4 n( d" G0 R* m E% B3 F即A1a、A2a、B1a和B2a,其总含量≥80%;对应的4个比例较小的同系物是A1b、A2b、B1b和B2b,其总含≤20%。 0 p9 I, j4 ~. c5 s/ T% R8 T: \: F3 \1 b7 k# F. O3 l& u

兽用阿维菌素类药物剂型研究进展

兽用阿维菌素类药物剂型研究进展 发布: 2009-05-26 | 作者: admin | 来源: 转载 | 查看: 次 兽用阿维菌素类药物剂型研究进展 摘要: 阿维菌素类药物是目前最优良的一类广谱高效兽用抗寄生虫药物。本文就该类药物的不同剂型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阿维菌素类药物;剂型;毒理学;临床应用 阿维菌素类(Avermectins,AVMs)药物是由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产生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物,目前,在这类药物中已商品化的有阿维菌素(Avermectin,AVM)、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多拉菌素(Doramectin)和依立菌素(Eprinomectin)。阿维菌素类药物由于其优异的驱虫活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被认为是目前最优良、应用最广泛、销量最大的一类新型、广谱、高效、安全和用量小的兽用抗内、外寄生虫药,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在畜禽内、外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制剂研究 不同制剂形式决定着阿维菌素类药物给药方式,并对其作用、药代动力学特征等具有明显的影响。如潘保良等[1]对阿维菌素长效注射液与阿维菌素普通注射液(阿福丁注射液)药物动力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长效注射液和阿福丁注射液在绵羊体内均呈二室代谢模型。长效注射液以1mg/kg体重进行颈部皮下注射得到以下药动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α=9.59h,消除半衰期 t1/2β=292.97h,达峰时间tmax=47.46h,最大血药浓度Cmax=13.91ng/mL,曲线下面积AUC=6235.48ng/mL·h,消除率CIB=0.034L/kg·h,表观分布容积 Vd=13.7L/kg。将阿福丁注射液以0.2mg/kg体重进行颈部皮下注射的药动学参数为:t1/2α=9.05h,t1/2β=144.34h,tmax=12.63h,Cmax=8.52ng/mLAUC=1017.35n g/mL·h,CIB=0.22L/kg·h,Vd=14.5L/kg。即阿维菌素长效注射液比普通注射液吸收慢、消除慢,在体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长,长效注射液维持有效血药浓度(0.5ng/mL血浆)的时间长于49d,而阿福丁注射液不足21d。又比如IVM对巴特斯细颈线虫(Nematodirusbattus)内服给药的效果优于注射给药,但对于痒螨,只有注射给药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因此,对阿维菌素类药物的剂型改进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已经开发并应用于兽医临床的阿维菌素制剂主要有预混剂、片剂、注射剂、口服液剂、粉剂、浇泼剂、喷雾剂、控释剂等,也研制开发出依维菌素预混剂、片剂、注射剂、口服液剂、糊剂、浇泼剂、控释剂等,研制开发出多拉菌素注射剂和浇泼剂及依立菌素浇泼剂等。这些制剂可以满足不同动物、不同饲养方式、不同寄生虫的用药需求,为广泛推广应用阿维菌素类抗寄生虫药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陈克强等[2]将灭虫丁-7051混于兔用饲料粉中制成颗粒药料驱杀兔疥螨和兔耳痒螨,克服了经口投服操作麻烦、适口性差和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缺点,且不影响药效。罗延红等[3]研制了供内服和外用的阿维菌素驱虫速溶片剂,对辅料进行了初步筛选,选择5种材料或颗粒(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颗粒),采用正交试验法L8(27)探讨了最佳处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为245nm处绘制阿维菌素标准曲线。三批阿维菌素片剂样品含

应用MTPA确定手性仲醇绝对构型的研究进展_何玉玲

应用MTPA 确定手性仲醇绝对构型的研究进展 何玉玲综述;杜曦1审校 (泸州医学院:药化教研室;1化学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 中图分类号O6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2669.2013.03.028 作者简介:何玉玲(1988-),女,硕士生 实物与其镜像不能重合的现象称为手性。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多数药物都具有手性。由于手性特征,手性药物分子与体内的药物靶点作用产生药理学效应时必然具有对应选择性,即往往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药理学性,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1]和布洛芬(ibuprofen)[2]等。因此,包括手性药物分子在内的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确定必然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目前确定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四类:①有机合成;②基于手性试剂化学反应和NMR 的Mosher 法; ③X 射线单晶衍射;④光谱学方法。其中,Mosher 法[3] 是确定 手性醇类化合物绝对构型最经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就应用手性衍生试剂MTPA(α-甲氧基三氟甲基苯基乙酸)确定α-手性仲醇绝对构型的Mosher 法进行综述。 1Mosher 法 1973年Mosher 首次报道了应用NMR 法确定仲醇的绝 对构型。将仲醇分别与(R)和(S)-MTPA 反应形成酯(Mosher 酯)后测定其NMR ,通过比较(R)和(S)-MTPA 酯的位移值δ得到△δ(△δ=δS-δR),然后与Mosher 酯的构型关系模示图比较,根据△δ的符号来判断手性仲醇的绝对构型(图1)。 图1Mosher 酯的构型关系模示图 MTPA 可以作为酸或酰氯参与反应,当(R)-MTPA 作为 酸参与反应时生成的是(R)-MTPA 酯,而作为酰氯(R)-MT - PA-Cl 参与反应时,与醇反应则生成(S)-MTPA 酯[4,5]。2012 年,Ming Chen 等[6]利用改进的Mosher 法确定了一系列手性 仲醇的绝对构型。改进的Mosher 法中,苯环的各向异性作用不仅仅局限于β位质子,还可以向更远的质子延伸;将(R)和 (S)-MTPA 酯的各个质子的△δ计算出来,发现△δ正值和△δ负值整齐的排列在化合物两侧(图2)。 图2改进的Mosher 法确定手性仲醇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Mosher 法应用NMR 谱的化学位移值确定分子的绝对 构型,包括利用CF 3的19F-NMR 谱以及分子中其他基团的 1 H-NMR [7]和13C-NMR 化学位移值来确定其构型。 1.1利用19F-NMR 的Mosher 法 Mosher 最先使用19F-NMR 确定仲醇的绝对构型[8]。(R) -MTPA 酯和(S)-MTPA 酯的19F-NMR 化学位移的不同主 要是由于两个非对映异构体的酯分子中羰基对19F 的去屏蔽作用不同引起的。假设仲醇的(R)/(S)-MTPA 酯中C(1′)H ,羰基,CF 3是处于同一平面的(图3),当MTPA 中的苯环与醇上的较大基团相对,与醇上的较小基团处于同一边时,CF 3与羰基更接近处于共平面位置,因此受到的羰基的去屏蔽效应较大,19F-NMR 信号向低场移动。 如图3(B),当较大的取代基(例如L 1)与苯环处于同一侧时,CF 3受到的去屏蔽效应比L 1与甲氧基处于同一侧时(图 3A)要大,CF 3在低场发生共振。其化学位移差值的表达方式 △δ△δ 综述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 第36卷第3期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Vol.36No.32013293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许多药物具有光学活性(opitical activeity)。一般显示光学活性的药物分子,其立体结构必定是手性(chirality)的,即具有不对称性。手性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重合。互为镜像关系而又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结构称为对映体(enantiomer)。虽然对映异构体药物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分子所作用的受体或靶位是由氨基酸、核苷、膜等组成的手性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等,后者对与之结合的药物分子的空间立体构型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映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往往呈现出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差异。鉴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今后研制具有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必须给出手性拆分结果,欧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手性拆分已成为药理学研究和制药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利用酶法、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GC)法、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isis,CE)法和分子烙印法拆分对映体,已成为新药研究和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上述方法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1酶法 酶的活性中心是一个不对称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识别消旋体。在一定条件下,酶只能催化消旋体中的一个对映体发生反应而成为不同的化合物,从而使两个对映体分开。该法拆分手性药物已有较久的历史,反应产物的对映过剩百分率可达100%。酶催化的反应大多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温度通常在0~50℃,pH 值接近7.0。由于酶无毒、易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适于大规模生产。酶固定化技术、多相反应器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大大促进了酶拆分技术的发展。脂肪酶、酯酶、蛋白酶、转氨酶等多种酶已用于外消旋体的拆分。脂肪酶是最早用于手性药物拆分的一类酶,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适用于催化非水相递质中的化学反应,在B 一受体阻滞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多种药物的手性拆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意大利的Batlistel等用固定于载体Amberlite AD-7上的脂肪酶对萘普生的乙氧基乙酯进行酶法水解拆分,对温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抑制等进行了研究,最后使用500 mL的柱式反应器,在连续进行了1200h的反应后,得到了l8kg的光学纯S-萘普生,且酶活性几乎无损失。另外,酯酶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其应用前景也极为广阔。Jiaxin等利用pseudomaonas cepacia脂肪酶拆分了一类酰基取代的1.环己烯衍生物,通过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得到产率较高的光学纯化合物,且提供了反应过程监测方法。这种方法可推广到该类化合物系列衍生物的合成与拆分。 2 SFC法 根据手性选择剂种类不同,该分离方式主要包括氨基酸和酰氨类手性固定相、Prikle型手性固定相、环糊精型键合固定相如聚甲基异丁烯酯等。由于SFC 法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参(如温度、压力、流动相的组成和密度等) 对分离度的影响机制还未完全清楚。SFC法具有简单、高效、易于变换操作条件等优点,已成为与HPLC法和GC法互补的拆分方法,因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应用前景极为广阔。Nozal等用Chiralpak AD柱和Chiralcel OD柱在SFC条件下拆分了驱肠蠕虫药阿苯唑亚砜化合物,并研究了甲醇、乙醇、乙丙醇及乙腈等有机溶剂对立体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Chiralpak AD柱为固定相时,用2丙醇可以获得最好的拆分效果;而在Chiralcel OD柱上用甲醇效果最好。

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 年级 2010 姓名 liyang 学号 0508840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彼岸。大学期间,正是我奋力拼搏的大好时期。因此要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它们是我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我要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光荏苒,又是一年风吹过,岁月如梭,时不待我可奈何。漫漫人生路,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沧海桑田的弹指一挥间。纵然人生短暂,但却可以有辉煌的瞬间,纵然生命有限,却可以有非一般的意义。回顾我的人生已走过20几个初夏秋冬,今后的路该何去何从,怎样使自己不虚度年华,未来的日子需要目标的指引,理想的实现需要现在的规划。用规划照出前进的方向,用时间为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自我分析 进入大学生活将近一年光景,我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很空虚,即使是那些学校社团的也一样的,我也不例外,他们无目的加入,机械化的运转,最后落得两手空空是也,有的更甚,用父母的血汗去玩弄自己的感情,尴尬无言,结果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嘛,性格比较内向的,不善于表露自己,但我喜欢交流和写一些东西。因此我加入了一些部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可以给予我更多锻炼,更多的学习经验,还可以使得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会那么的空虚,不再那么的乏味。 我有时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而且会兼顾实际,不会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向往自由不拘束的生活。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快地融入新生活、新环境。抗压能力比较好,虽然有时面对压力情绪低落,但能及时调整心态,乐观面对。喜欢结交朋友。做事比较认真负责,老师、同学交给我的工作都能及时完成。喜欢有规矩的生活,凡是有调理。而且比较乐观,对待困难能够及时反思,从多角度看问题。但我的性格中也有很多缺点。有时毅力不够,面对困难会有退缩的想法。恒心不足,有时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不懈。有时不

阿维菌素优缺点和使用要点

阿维菌素优缺点和使用要点 阿维菌素是一种叫做阿佛曼链霉菌或灰色链霉菌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由于其中没有活的微生物,所以不算微生物源杀虫剂。它含有多种杀虫成分,其中B1a的药性最强并以它来计算药剂的有效含量。 阿维菌素的第一个特点是高效并能杀死多种害虫,包括鳞翅目、双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害虫和叶螨、锈螨,还是杀灭多种寄生线虫的高效药剂;第二个特点是与其他杀虫剂的药性不一样,不易产生抗药性;第三个特点是安全,由于喷到植物表面的药剂能够很快分解,所以对天敌比较安全,对环境少污染,即使使用过量10倍也不会引起植物药害。 缺点:一是杀死害虫的速度较慢,害虫吃了阿维菌素,先是行动迟缓,不取食,2~4天后才死亡,农民朋友往往以为药效不好;二是原药毒性大,各种成药都以低的有效成分含量来降低药剂的毒性级别,但使用中仍需注意安全。 阿维菌素虽然是好药也不能滥用。目前它还是比较贵的,一般在蔬菜田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潜叶蝇、夜蛾、叶螨,在果树上防治各种螨、锈壁虱、木虱、粉蚧以及蚜虫和鳞翅目害虫,以及在其他作物上一些难于用其他药剂控制的或已经对常用药剂产生抗、耐药性的害虫,如棉叶螨、棉铃虫。能用其他药剂的地方尽可能不用这种药

剂,也算是一种保护吧。 近年研发了一系列含阿维菌素的混合杀虫剂,如与各种菊酯类药剂混用,与毒死蜱混用等等,往往能够起到加速害虫死亡速度;增加触杀或其他作用方式;延缓害虫产生耐药性的效果,值得应用。 另外,从品种开发上,一种叫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另一种叫做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的类似药剂已经经过试验证实比阿维菌素的杀虫活性更高,对人畜毒性更低,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阿维菌素及其在果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阿维菌素及其在果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分类:农业 ?作者:韩林 ?字数:2307 来源:山西果树第1期2007 1阿维菌素的名称 阿维菌素是我国的通用名称,国际通用名abamec-tin,其他名称为商品名称,常见的有齐螨素、海正灭虫灵、7051杀虫素、爱福丁、阿巴丁、虫螨光、阿维虫清、除虫菌素、杀虫菌素、揭阳霉素、螨虫素、杀虫丁、阿巴菌素、阿弗菌素、齐墩霉素、害极灭、农哈哈、爱力螨克、爱比菌素、MK-936等。 2阿维菌素的杀虫机理和作用特点及安全性 2.1阿堆菌素的杀虫机理 阿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杀虫杀螨剂,属昆虫神经毒剂,杀虫机理主要是通过刺激害虫神经传递介质r一氨基丁酸的释放,干扰其正常的神经生理活动,抑制其神经肌肉接头的信息传递,从而导致害虫、害螨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d(天)后死亡。 2.2 阿堆菌素的作用特点 由于阿维菌素的作用机制独特,使用后,害虫不易产生抗性,与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无交互抗性,残效期10d(天)以上(一般对鳞翅目害虫的有效期为10~15天,害螨为30~40天),特别适合于防治对其他类型农药已产生抗药性的害虫。阿维菌素对害虫、害螨主要通过胃毒(咀嚼式和刺吸式昆虫)和触杀作用(可以通过昆虫的气孔或爪垫进入体内),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此外还有一定的驱避性。无杀卵作用,对胚胎未发育的初产卵无毒杀作用,但对胚胎已发育的后期卵有较强的杀卵活性。无内吸性,但有较强的渗透作用,药液喷到植物叶面后迅速渗入叶肉内形成众多的微型药囊,并能在植物体内横向传导,杀虫(螨)活性高,比常用农药高5~50倍,用药量仅为常用农药的1%~2%。 2.3 阿维茵素的安全性 阿维菌素原药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粉末,无气味,难溶于水,无腐蚀性。尽管根据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阿维菌素属高毒杀虫剂,但其对环境是安全的,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对鸟类低毒,对水生生物高毒,对蜜蜂高毒,在试验剂量内对动物元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阿维菌素制剂含有效成分剂量较低,在2%以下,加水稀释后使用,有效成分浓度更低,毒性也随之下降,在常用剂量范围内,对人、畜、天敌安全。可以在一般无公害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使用,在AA级绿色食品中限用,阿维菌素对捕食性昆虫和寄生天敌虽有直接触杀作用,但因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在植物表面残留少,而且在环境中经2~4h(小时)后迅速光解为无毒物质,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很小。此外,阿维菌素在土内被土壤吸附不会移动,并且易被土壤微生物代谢分解,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因此对环境安全,无累积作用。

新型广谱抗生素类驱虫药_塞拉菌素的研究进展_汪涛

收稿日期:2007-10-24 基金项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项目(CPF08)作者简介:汪 涛(1983-),男,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杨光友(1964-),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新型广谱抗生素类驱虫药)))塞拉菌素的研究进展 汪 涛1,杨光友1,王成东2,杨 智 2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成都610081) 中图分类号:S859179+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34(2008)011-0015 02 阿维菌素类药物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一组大环内酯类药物,是目前世界上效果最优良、使用最广的一类广谱高效抗寄生虫药,其中已商品化的药物包括阿维菌素(AVM )、伊维菌素(I V M )、多拉菌素(DR M )、埃谱利诺菌素(EPR )及塞拉菌素(SE I)等。塞拉菌素是由基因重组的阿维链霉菌(Strep to my ces aver m itilis)新菌株发酵而成的一种阿维菌素类抗生素。现将新型广谱抗生素类驱虫药)))塞拉菌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理化性质 塞拉菌素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其化学名为25-环已烷基-25-去(1-甲丙基)-5-脱氧-22,23-二氢-5-(肟基)-阿维菌素B1单糖,它与其他阿维菌素类抗生素的最大区别是在C5位置上的取代基为肟基,其分子结构中具有较强的亲脂基团,脂溶性较高,水溶性较差。2 药理作用机理 塞拉菌素的药理作用机理与其他阿维菌素类药物相同,即通过干扰虫体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使虫体发生快速、致死性和非痉挛性的神经肌肉麻痹。由于吸虫、绦虫不含有受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故塞拉菌素对吸虫和绦虫无效,只对部分线虫和节肢动物类体表寄生虫有杀灭作用。 Ph i p ps A N 等[1] 在研究塞拉菌素对猫栉首蚤的作用机理时发现,在干扰猫栉首蚤虫体内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中塞拉菌素的浓度显著高于伊维菌素的浓度,因此其杀灭猫栉首蚤的效果高于伊维菌素。3 药物剂型 塞拉菌素作为一种优良的宠物用抗寄生虫药物,其剂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塞拉菌素制剂共有3种剂型:透皮剂、口服剂和注射剂。市场上较为成熟的产品为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供外用的 塞拉菌素透皮剂,中文商品名为/大宠爱0,该制剂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该药在2006年8月份正式获得农业部批文,获准进入中国宠物市场。此外,国外还有关于口服剂和注射剂的研究报道。4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Saraso la P 等[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对犬(12只)和猫(12只)进行了口服(24.0m g /kg)和外用(24.0mg /kg)塞拉菌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在外用组中,猫的最大血药浓度为5513?2173ng /mL,达到峰值时间为15?12h;犬的最大血药浓度为86.5?34.0ng /mL ,达到峰值时间为72?48h 。在口服组中,猫的最大血药浓度为11929?5922ng /m L ,达到峰值时间为7?6h ;犬的最大血药浓度为7630?3140ng /mL,达到峰值时间为8?5h 。犬和猫口服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外用组。5 驱虫活性5.1 对螨的驱杀效果 塞拉菌素对螨有良好的驱杀效果。M uraoka N 等人的研究表明,按6.0~11.0m g /kg 的剂量局部外用塞拉菌素对犬疥螨的治愈率达100%。Shanks D J 等人对犬(48只)和猫(32只)进行了外用塞拉菌素(6.0m g /kg)防治耳痒螨的试验,用药30d 后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经方差分析表明,治疗组的耳痒螨感染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塞拉菌素对家兔、小白鼠及雪貂的感染螨同样有驱杀效果。M c T ier N 等人对48只感染耳痒螨的家兔局部外用塞拉菌素(6.0~18.0m g /kg ),用药56d 后耳痒螨被100%驱杀。Gonenc B 等人按10.0~12.4m g /kg 的剂量对感染螨的小白鼠进行了塞拉菌素的药效观察,用药7d 后螨被100%驱杀。M iller D S 等人的试验证明,塞拉菌素对雪貂自然感染的耳痒螨的驱杀率达100%。5.2 对蚤的驱杀效果 塞拉菌素对犬和猫的感染蚤同样有良好的驱杀效果。有研究表明,在单糖基C5-肟基阿维菌素的一系列衍生物中,对猫跳蚤(栉首蚤属)杀灭活性最高的是塞拉菌素,其最小可检验检测浓度(M DD )值 15 5黑龙江畜牧兽医62008年第11期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等都是手性分子。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异构体,它们如同实物和镜像的关系,通常叫做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药物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药物约占全部化学药40% } 50%,药物的手性不同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药理、毒理作用,服用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不仅可以排除由于无效(不良)对映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药剂量和人体对无效对映体的代谢负担,对药物动力学及剂量有更好的控制,提高药物的专一性,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Dl 1由天然产物中提取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半合成就是从天然存在的光活性化合物中获得,或以价廉易得的天然手性化合物氨基酸、菇烯、糖类、生物碱等为原料,经构型保留、构型转化或手性转换等反应,方便地合成新的手性化合物。如用乳酸可合成(R)一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z}。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通常只含一种对映体用它们作起始原料,经化学改造制备其它手性化合物,无需经过繁复的对映体拆分,利用其原有的手性中心,在分子的适当部位引进新的活性功能团,可以制成许多有用的手性化合物。 2手性合成 手性合成也叫不对称合成。一般是指在反应中生成的对映体或非对映体的量是不相等的。手J险合成是在催化剂和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的方法。如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手性醇、酮、醛、胺、酸、酉旨、酞胺等衍生物,以及各种含硫、磷、氮及金属的手性化合物和药物,其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产率高、产品光学纯度高、无污染。 手性合成是获得手性药物最直接的方法。手J险合成包括从手性分子出发来合成目标手性产物或在手性底物的作用下将潜在手性化合物转变为含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手性底物可以作为试剂、催化剂及助剂在不对称合成中使用。如Yamad等和Snamprogetti等在微生物中发现了能催化产生N-氨甲酞基一D-氨基酸的海因酶( Hy-dantoinase)。海因酶用于工业生产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是生产重要的临床用药半合成内酞胺抗生素(氨节青霉素、轻氨节青霉素、氨节头炮霉素、轻氨节头炮霉素)的重要侧链,目前国际上每年的总产量接近SOOOto 3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 外消旋拆分法是在手性助剂的作用下,将外消旋体拆分为纯对映体。外消旋体拆分法是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己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是获得手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拆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等将外消旋体分离成单一异构体,外消旋体拆分法又可分为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膜拆分和泳技术。 3. 1结晶拆分法 3.1.1直接结晶法 结晶法是利用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较外消旋体的溶解度小,易拆分的性质,在外消旋体的溶液中加入异构体中的一种(或两种)旋光异构体作为晶种,诱导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优先(分别)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一甲基一L一多巴的工业生产中就是使两种对映体同时在溶液中结晶,而母液仍是外消旋的,把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通过含有各个对应晶种的两个结晶槽而达到拆分的目的[3]。结晶法的拆分效果一般都不太理想,但优点是不需要外加手性拆分试剂。若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也能获得较纯的单一对应体。 3. 1. 2非对映体结晶法 非对映体结晶法适用于拆分外消旋化合物,利用天然旋光纯手性拆分试剂与消旋化合物

阿维菌素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阿维菌素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化工107 10411120 蔡金鹏摘要: 阿维菌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杀灭动植物寄生虫的抗生素之一。对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培育、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以及产品的分离纯化进行了综述,指出阿维菌素是很有前景的一类低毒害生物农药 关键词: 阿维菌素;诱变育种;培养基;分离;结晶 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KitasatoInstitute)从日本静冈川奈市的一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该菌株,研究初期即发现该菌株的发酵液具有很高的驱肠道寄生虫活性。它能有效地防治双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及多种害螨,特别是对常用农药有抗药性的害螨和害虫具有优异效果。阿维菌素为农用兽用杀虫、杀螨剂,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阿维菌素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致死作用较慢。但在植物表面残留较少。化学构成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它是由一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组成,活性物质为AVERMECTIN,对螨类和昆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喷施叶表面可迅速分解消散,渗入植物薄壁组织内的活性成份可较长时间存在于组织中并具有传导作用,对害螨和植物组织内取食危害的昆虫有长残效性。主要用于家禽、家畜体内外寄生虫和农作物害虫,如寄生红虫、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和有害螨等。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天然Avermectins中含有8个组分,主要有4种即A1a、A2a、B1a和B2a,其总含量≥80%;对应的4个比例较小的同系物是A1b、A2b、B1b和B2b,其总含量≤20%。 阿维菌素分子式:

一.阿维菌素的性质特点介绍 1. 理化性质 原药精粉为白色或黄色结晶(含B1a≥90%),蒸气压<200nPa,熔点150- 155℃,21℃时溶解度在水中7.8微克/升、丙酮中100、甲苯中350、异丙醇 70,氯仿25(g/L)常温下不易分解。在25℃,pH5-9的溶液中无分解现象。农药上常用的叫做阿维菌素油膏,是阿维菌素精粉提炼后的附属品,为二甲苯溶解乳油装,含量在3-7%之间。 2.作用方式及特点 触杀,胃毒,渗透力强。它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它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它不杀卵。其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它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而r-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螨类成、若螨和昆虫与幼虫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它的致死作用较慢。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虽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对根节线虫作用明显。 3.中毒症状 早期症状为瞳孔放大,行动失调,肌肉颤抖。一般导致患者高度昏迷。 4.急救治疗 经口:立即引吐并给患者服用吐根糖浆或麻黄素,但勿给昏迷患者催吐或灌任何东西。抢救时避免给患者使用增强γ-氨基丁酸活性的药物如巴比妥、丙戊酸等)。 二.菌种改造 在工业生产中,阿维菌素菌株的优劣对生产有很重要的影响。阿维菌素原始菌株发酵单位非常低,最先发现的菌株MA-4680的发酵单位只有9μg/mL,经改变发酵条件后有较大的提高,但也仅为120μg/mL,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该菌株经过紫外诱变,从中选出一株突变株,发酵单位可达到500μg/mL,相比原始菌株有了长足的提高。冯军等[5]通过对原始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得到一株耐链霉素的突变株,发酵单位提高了116倍,另一突变株发酵单位提高了215倍;再采用亚硝基胍进行诱变,发酵效价提高116倍,并且发酵产物中的B1a和B1b的比值由原来的8提高到20。于秀莲等[6]在亚硝基胍诱变过程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g/L 的阿维菌素时,取得最佳诱变效果,正变率达到1313%;增加阿维菌素质量浓度则孢子的死亡率增加,正变率降低,负变率增加;当质量浓度达到3g/L时,正变率为零;以含甲硫氨酸质量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河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河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 专业动物医学 层次本科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撰写日期:年月日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 摘要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其发病率一般在40%以上,死亡率在7%以上。从而导致仔猪成活率低、饲料报酬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它疾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生理、病原、饲料、应激以及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早期断奶腹泻发生的原因,从免疫、饲料营养、饲料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综合型预防措施,提高了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仔猪;早期断奶;腹泻;原因;防治

目录 正文 (4) 引言 (4) 1、引发仔猪腹泻的因素 (4) 1.1、生理性因素 (4) 1.1.1、胃酸分泌不足 (4) 1.1.2、胃肠消化酶少 (4) 1.1.3、免疫能力较弱 (5) 1.1.4、体温调解 (5) 1.1.4.1、物理调解能力有限 (5) 1.1.4.2、化学调解效率低 (5) 1.2、病源性因素 (6) 1.2.1、细菌性腹泻 (6) 1.2.2、病毒性腹泻 (7) 1.2.3、疾病密螺旋性腹泻 (7) 1.3、饲料性因素 (7) 1.3.1、饲料中植物蛋白所占的比例过高 (7)

1.3.2、脂肪过高 (8) 1.3.3、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 (8) 1.3.4、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因子 (8) 1.3.5、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 (8) 1.4、应激因素 (9) 1.5、环境因素 (9) 2、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表现 (10) 3、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10) 3.1、防治 (10) 3.1.1、疫苗接种 (10) 3.1.2、补酸化剂 (10) 3.1.3、补酶制剂 (11) 3.1.4、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 (11) 3.1.5、补铁 (11) 3.1.6、提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 (12) 3.1.7、合理加工处理饲料原料 (1) 2 3.1.8、添加高水平氧化锌 (12)

药剂的作用机理

药剂的作用机理 杀虫剂———— 一、有机磷:(化学性神经毒剂)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二、菊酯类:(物理性神经毒剂) 使神经膜上的Na+闸门关闭延迟,引起不正常的动作电位。 三、杂环类: 1、锐劲特: 抑制昆虫r-氨基丁酸为递质的神经传导系统。 2、溴虫腈: 溴虫腈是一种杀虫剂前体,其本身对昆虫无毒杀作用。昆虫取食或接触溴虫腈后在昆虫体内,溴虫腈把过多功能氧化酶转变为具体杀虫活性化合物,其靶标是昆虫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使细胞合成因缺少能量而停止生命功能,打药后害虫活动变弱,出现斑点,颜色发生变化,活动停止,昏迷,瘫软,最终导致死亡。 四、阿维菌素: 作用于昆虫神经元突触或神经肌肉突触的GABAA受体,干扰昆虫体内神经末梢的信息传递,即激发神经未梢放出神经传递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促使GABA门控的氯离子通道延长开放,对氯离子通道具有激活作用,大量氯离子涌入造成神经膜电位超级化,致使神经膜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阻断神经未梢与肌肉的联系,使昆虫麻痹、拒食、死亡。(神经传递介质有两种;1、兴奋性传递介质如乙酰胆碱,需要乙酰胆碱酯酶降解,否则兴奋会一直持续下去;2、抑制性传递介质如GABA,如果没有GABA受体将其降解,“就会对对神经传导产生抑制”。) 五、阿克泰: 有效成分干扰昆虫体内神经的传导作用,其作用方式是模仿乙酰胆碱,刺激受体蛋白,而这种模仿的乙酰胆碱又不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所降解,使昆虫一直处于高度兴奋中,直到死亡。 六、烯啶虫胺: 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作用于胆碱能受体,直接刺

激副交感植物神经节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对昆虫的神经轴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 七、多杀菌素(菜喜) 可以持续激活靶标昆虫乙酰胆碱烟碱型受体,但是其结合位点不同于烟碱和吡虫啉。多杀菌素也可以影响GABA受体,但作用机制不清。 八、茚虫威(安打) 阻断昆虫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细胞丧失功能。 九、昆虫生长调节剂类 1、虫酰肼: 是一种蜕皮激素兴奋剂,它模拟昆虫荷尔蒙蜕皮激素来控制蜕皮进程,诱导致命的早熟蜕皮,引起变形和影响昆虫繁殖。该药模拟一种蜕皮激素作用,使“早熟的”蜕皮开始后却不能完成。在虫酰肼的刺激下产生过量蜕皮激素,促成不正常的蜕皮过程,使昆虫在未达到蜕皮的时候促使幼虫提前蜕皮,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最后昆虫因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 2、氟铃脲: 抑制昆虫表皮细胞几丁质的合成和抑制害虫吃食速度。 3、卡死克: 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使害虫不能正常脱皮变态而死。 4、灭蝇胺: 诱使双翅目幼虫和蛹在形态上发生畸变,成虫羽化不全或受抑制。 九、氨基甲酸酯类: 跟有机磷类似,也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但是其抑制作用是可以恢复的。(有机磷类的抑制作用不可恢复)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杜邦康宽5毫升*50\盒): 是通过激活害虫肌肉中的鱼尼丁受体,导致内部钙离子无限制地释放,使昆虫肌肉松弛性麻痹,阻止肌肉收缩,从而使害虫迅速停止取食,出现肌肉麻痹、活力消失、瘫痪,直至彻底死亡。害虫从取食到瘫痪,停止危害,仅仅需要大约7分钟的时间。 鱼尼丁是一种肌肉毒剂,主要作用于钙离子通道,影响肌肉收缩,使昆虫肌

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与展望_陈芝

第17卷 第3期 2007年3月 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与展望 * 陈 芝 宋 渊 文 莹 李季伦**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系,北京100094  2006-07-19收稿,2006-08-18收修改稿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批准号:2003CB114205) **通信作者,E -mail :lijilu n @https://www.doczj.com/doc/6e11190782.html, 摘要 阿维链霉菌(S treptom yces avermitilis )由于可以产生杀虫抗生素———阿维菌素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多年来该菌得到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其基因组序列也已测定.文中综述了阿维链霉菌中阿维菌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方面的研究,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关键词 阿维链霉菌 阿维菌素 次级代谢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组合生物合成 1 阿维链霉菌及其基因组信息 阿维菌素的产生菌———阿维链霉菌(S trepto -myces avermitilis )是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从日本 静岗县的一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阿维链霉菌自发现以来,以日本北里大学和北里研究所以及美国Merk 公司为主的研究小组分别对它开展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抗生素研究领域.与其他链霉菌一样,阿维链霉菌不仅具有复杂的形态分化,也具有合成多种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由它产生的阿维菌素在医药、农业及畜牧业上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目前对阿维链霉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领域[1—5]. 链霉菌中天蓝色链霉菌(S treptomy ces coelicol -or )A3(2)[6] 、阿维链霉菌MA -4680[7] 和S trepto -myces div ersa 的基因组序列已被测定,此外还有一些链霉菌(S.noursei ,S.ambo faciens ,S.peucetius 和S.scabies )的基因组正在测定中(http ://w w w.geno mesonline.o rg /search.cgi ).对它们的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将为这些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阿维链霉菌的线状染色体大小为9025608bp ,G +C 含量为70.7%,至少包含7577个开放阅读框(ORF ),编码区占基因组的86.2%.O RF 平均大小为1034bp.阿维链霉菌还含有一个线性质粒 SAP1,大小为94287bp ,G +C 含量为69.2%,含有96个O RF ,编码区占质粒的79.0%.在阿维链霉菌的基因组中,大多数必需基因都位于一个高度保守的6.5M b 的内部区域.染色体上靠近端粒的 位置有两个保守性低的亚端粒区(subtelome ric re -gio ns ).有趣的是,50%以上的与次级代谢合成有关的基因(包括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都位于亚端粒区,而在亚端粒区没有发现已知的必需基因.此外,亚端粒区含有基因组中大部分的转座因子[7].这些基因位于亚端粒区可能与阿维链霉菌的遗传不稳定性有关,在对阿维链霉菌培养过程中我们经常得到一些形态分化的突变株(光秃型突变株和白色突变株等),有些突变株同时丧失了合成阿维菌素的能力. 在阿维链霉菌的线状染色体上有30个基因簇与次级代谢合成有关,共有271个基因,占基因组的6.6%.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染色体上,但有一半位于染色体的末端.在质粒SA P1上没有发现与次级代谢有关的基因簇[7,8].在30个与次级代谢有关的基因簇中,有4个与黑色素的合成有关,其中两个负责酪氨酸酶及其辅酶的合成,另外两个分别与由尿黑酸生成的赭色色素和聚酮结构的黑色素的合成有关;合成类胡萝卜素和铁载体的基因簇分别由7个和5个基因组成;此外,有8个基因簇与非核 290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阐述了手性药物的世界销售市场。综述了目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领域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包括: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手性萃取拆分法和膜拆分法等,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关键词:手性药物; 外消旋体; 手性拆分 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手性现象,比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酸、酶等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物质,都是手性的。据统计,在研发的1200种新药中,有820种是手性的,占世界新药开发的68%以上[ 1 ]。美国FDA在1992年发布了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该原则要求各医药企业今后在新药研发上,必须明确量化每一对映异构体的药效作用和毒理作用,并且当两种异构体有明显不同作用时,必须以光学纯的药品形式上市。随后欧共体和日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此项措施大大促进了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领域[ 2 ]。当前大多数药物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出现,即药物里含有等量的左右两种对映体。但是近年来单一对映体药物市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3年全球100个热销药中,光学纯的药物仅仅占20%;然而到了1997年, 100个中就有50个是以单一对映体形式存在,手性药物已占到世界医药市场的半壁江山。在1993年,手性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只有330亿美元;到了1996年,手性药物世界市场已增长到730亿美元; 2002年总销售额更是达到1720亿美元, 2010年可望超过2500亿美元[ 3~5 ]。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触发了更多的医药企业和学者探索更新更高效地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在体内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研究与开发手性药物是当今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合理药物设计思想的日益深入,化合物结构趋于复杂,手性药物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单一异构体代替临床应用的混旋体药物,实现手性转换,也是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 1 - 3 ]。1985~2004年上市的550个新化学合成药物中,有313个药物具有手性中心,其中以单一异构体上市的手性药物为167个,手性药物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5年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为6 020亿美元,而手性药物的销售总额为 2 250亿美元,占全球制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7% , 2010年可望超过 5 000亿美元[ 4 - 6 ]。总之, 手性药物大量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手性药物制备技术的发展亦日趋完善,这为以制备和生产手性药物为主要内涵的手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由化学控制技术和生物控制技术两部分组成。手性药物的化学控制技术可分为普通化学合成、不对称合成和手性源合成3类;手性药物的生物控制技术包括天然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和控制酶代谢技术。以前手性化合物为原料,经普通化学合成可得到外消旋体,再将外消旋体拆分制备手性药物中间体或手性药物,这是工业生产手性药物的主要方法。1985~2004年上市的58个含有一个手性中心的手性药物中,有27个手性药物是通过手性拆分法生产的[ 4 ]。 1结晶法拆分 结晶法拆分包括直接结晶法拆分( direct crys ta llization resolution )和非对映异构体拆分( dias te reom er crys tallization resolution) ,分别适用于外消旋混合物( conglom e rate)和外消旋化合物( racem ic compound)的拆分。在一种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直接加入某一对映体的晶种,即可得到一定量的该对映体,这种直接结晶的拆分方法仅适用于外消旋混合物,其应用几率不到10%。外消旋化合物较为常见,大约占所有外消旋体的90%。通过与非手性的酸或碱成盐可以使部分外消旋化合物转变为外消旋混合物,扩大直接结晶法拆分的应用范围。 对于外消旋化合物,可采用与另一手性化合物(即拆分剂, reso lving agent)形成非对映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