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改研究

修改研究

修改研究
修改研究

煤矿研究

摘要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我国广大煤矿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健康,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影响了煤炭业的发展,导致了整个煤炭行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有所削弱,不利于煤炭行业的持久有效进步。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但安全成本投入的不合理也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安全成本投入综合评价和效率进行了深入探索。主要创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较为完整和科学的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投入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安全成本的预算评分模式

此篇文章统筹起的一整套关于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发展的统一评价指数主要包含的安全投入有:基本的条件配备、人员整合、技术的分管与管理要素,以及保险的投入等5个二级指标构成,整个设备工程以及在施工条件以及煤炭采掘规划过程中的安全投入等23个三级指标构成。

首先,根据萨蒂的1—9标度方法构造安全成本投入综合评价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次各指标之间的权重。然后,以某国有煤炭企业为例,从该企业中聘请对本企业经营状况熟悉、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安全成本投入评价指标进行状态等级评判,得到隶属度函数矩阵。最后,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得到综合的安全成本投入综合评价风险指数。

(二)选取合理的投入和产出变量,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煤炭企业的技术效率

本文选取基础设施的安全投入、人员系统的安全投入、安全技术的投入、安全管理的投入以及保险的投入等作为模型的投入变量,选取安全产值作为模型的产出变量,采用DEA的CCR、BCC和Malmquist模型对五家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和产出的效率进行了测算。

(三)构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数,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安全投入产出效率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效应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取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净利润等9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数,并采用面板分析法进一步实证研究了安全投入产出效率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四)以鹤煤集团为例,从操作层面介绍了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投入相关问题为更好地研究煤炭企业的安全投入问题,以鹤煤集团为例,从企业操作层面研究了安全投入资金使用范围、计划项目的管理与实施、安全费用提取及使用情况。

总之,本文对安全成本投入与效率进行了评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安全成本投入评估体系,并运用该评估体系计算了安全成本投入指数;对安全成本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了测度,构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数,实证检验了安全成本投入效率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技术和业务的发展,以及作者的长期工作实践,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另外,由于数据的难以获得性,本文选取的企业数量较少,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搜集,并进一步对测度基本方案加以调整。

关键词:煤炭行业,安全评价指标,安全投入产出效率,层次分析法,核心竞争力

目录

第一章绪论11

第一节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目的11

一、选题背景11

二、选题的意义15

三、研究目的16

第二节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17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7

二、综合评价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19

三、效率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23

四、文献述评29

第三节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30

一、主要研究内容30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31

第四节关键问题、难点及研究方法、33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3

二、论文的难点及解决的方法33

第五节研究方法与创新点34

一、研究方法34

二、创新点34

第二章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投入相关理论与构成要素35第一节安全成本投入相关理论35

一、安全成本投入基本理论

二、煤炭企业安全成本的影响因素38

第二节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投入的功能与效益特征47

一、煤矿安全投入的功能47

二、煤矿安全投入效益的特征47

第三节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构成要素47

一、保证性安全成本50

二、损失性安全成本50

本章小结。

第三章我国煤炭安全成本投入现状及制度变迁53

第一节我国煤炭安全成本投入现状53

一、煤炭安全成本投入强度分析55

二、煤炭安全成本投入结构分析58

第二节煤炭安全成本投入制度变迁58

一、煤炭安全成本投入制度历史沿革59

二、煤炭安全成本投入制度存在的问题62

第三节案例研究:X煤矿企业安全成本投入分析64

一、X煤矿企业经营概况64

二、X煤矿企业安全成本强度与结构分析

三、X煤矿企业安全成本投入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目的

一、选题背景

煤炭作为我国三大主力能源之一,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煤炭的安全生产与作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能源的长久有效利用都具备重要意义,更关系到国家的财产的合理利用以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然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步骤中也具备重要地位与意义。人文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的重视,更体现在保障进行生产的主体的安全。安全生产正逐步成为个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安全是最好的效益”也已经被绝大部分生产性企业认可和接受。在煤炭行业,生产安全的问题更为突出,因为经济效益的导向使得安全问题频出,人们对煤炭的安全生产的关注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只有以强有力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念做知道,才能在煤炭行业的发展上一直处于优势与领先地位。

1.煤炭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国的煤炭产量以及煤炭使用量都居于世界前列。前年的产煤量就已经突破了三十五亿吨;2012年达到了36.5亿吨,增长4%;2013年全年煤炭产量36.8亿吨,增长0.8%(表1-1)。我国煤炭产量在全球煤炭产量中的份额占到约50%,远超其他国家。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近70%来源于煤炭(图1-1),世界上很少有国家经济发展如此依赖于煤炭。据煤炭工业协会预测,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将在60%左右,2050年也不会低于50%,煤炭作为我国最可靠的主体能源地位不可替代,并被上升为国家级“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的核心,受到高度、广泛的关注。以煤炭为主的资源消费需求,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内其主导地位很难动摇,煤炭产业仍具备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图1 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95%的煤炭开采是地下作业,煤炭在具体的挖掘工作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诸如瓦斯问题、顶板问题等,在具体的采掘作业中,操作程序如果处理得不够细致则很容导致多重事故与灾难,从而威胁到井下人员的安全。矿难的发生,不仅对于职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对于其背后的家庭的伤害也是难以磨灭的。在社会主义构建文明、和谐的大步伐之下,接二连三的煤炭事故伤害了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安全,也不利于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长久有效运行。所以,只有扎根运作好这一严峻的问题与形式,才能保障好人民的利益,排除掉潜在的危险。国家不断通过各种力量来对于煤炭企业进行整顿和排查,但是仍旧有很多事故不断出现。整个煤炭产业的安全与保障,对于煤炭工人的生命健康权的维护以及内心的心理安全的建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整个中国的各行各业之中,死于煤炭事故的人员仍旧是排在前列的。这样的现状,给死者家属所造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对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建设的伤害也是毁灭性的。在死亡时间发生之后,社会各级纷纷引起轰动,而这又带来了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困扰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将矿难事故降低到最低,这是当前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2.我国煤炭企业作业保障仍需不断提高

(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和死亡人数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如果考虑煤炭产出和人员的伤亡率,从百万吨死亡率看,1949年至1963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很快,考虑到当期的政策,这和当时煤炭产量的急剧提高有关,并不能说明是安全性的提高。但1963年开始出现上涨,在1973,1980年前后,其增长率增至9个百分点;然而在1980年左右又呈下降趋势,20世纪最后十年保持在5个百分点,但进入21世纪作为一个重要转折点,上升到但2000年又达到了一次峰值5.86,2001年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至2013年下降到0.293,为历史上首次降到0.3以下。

表X 1949年~2013年我国煤矿矿难死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统计表

若单论死亡人数,自1949年开始算起,到1980年我国煤矿的死亡人数一直呈现的是上升的势头,在整个遇难事故上进行观察,从建国开始的三十年间死亡呈现出上升趋势,在接下来的五年之内则相对于平稳,但是到20世纪后20年则死亡人数一直不断上升。在政府采取了诸多有针对性解决方案之后,才有上升状态逐步想着平稳、下降的势头转换。不仅生产能力提高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下降了很多。在本世纪的头5年,死亡率降低的幅度最大。2013年死亡人数为1067人。

表1 中国和美国矿难死亡人数对比

虽然我国煤矿百万吨产量中出现的人身伤亡事件已经明显降低,但是如果与世界上其他同等产煤量的国家与企业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落差值包含在其中的。

在整个世界煤炭格局中,美国位于第二位,在20世纪初十年期产量一般在10吨,而每年的死亡人数则控制在不到三十人,也就是说达到了100万吨仅有十分之一的死亡人数,尤其是在近些年分,死亡率再次下降了许多。作为煤炭第一出口国的澳大利亚,其死亡率还要比美国低一半。我国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10倍和20倍。从中美死亡人数之比来看,中国矿难死亡人数仍是美国矿难死亡人数的几十倍。

(2)煤矿事故发生率趋降,但重大事故仍不断发生

针对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在这其中的煤炭生产事故与发生情况做如下总结:一是总体上煤矿事故发生率稳中趋降。2013年,煤矿灾难发

生率与死亡率都各自降低了接近四分之一,在这之中的较大事故则降低了高于三分之一,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3%。实现了总体稳定,逐步好转的态势。但较为严重的灾难仍然不断出现,不仅造成了严峻的生命威胁,而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是严峻的,下面回顾几例2013年发生的重大事故。

●黑龙江东宁永盛煤矿事故致12人遇难

2013年1月末,黑龙江省东宁县永盛煤矿的三名煤炭职工在井下作业时被突发气体熏中毒,在整个救助的过程中,又有其他施工队伍被熏中毒。在第二日,黑龙江省东宁县政府通报称,截止到30日16时,该市29日发生的永盛煤矿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中8人脱离生命危险,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贵州一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中造成了超过20人死亡惨状

2013年3月12日20时,贵州省六盘水马场煤矿暴发一则严重煤矿事件,事发时当班下井人员83人,其中58人安全升井,事故已造成21人死亡,另有4人下落不明。

●云南镇雄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8人死亡惨状

2013年03月01日14时左右,镇雄县木卓镇凉水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8名被困井下的矿工已确认遇难。

●吉林大型国有矿八宝煤矿瓦斯爆炸致28人死亡惨状

2913年3月29日22时36分,通化集团所属单位的一个煤炭企业同样发生爆炸,被困的41人中,28人遇难,13人受伤。

(3)由于自然地理环境较为多变,安全预防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煤矿企业自身的生产情况变化多样,在内部运行过程中还包含着其他个别小情况,例如排水设备运行、煤炭运输设备、煤炭检测设备、通风通电设备等。因为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和生产系统的复杂性,致使煤矿事故引发的原因也极为复杂,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一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诸如瓦斯爆炸、透水、顶板事故、火灾等等这类事故,往往也是连串发生的,事故的发展具有随机性、模糊性。由此可见,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因素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我们需要深入的思考,建立系统的分析框架,摸清楚具体的点,才能解决由这些点构成的复杂的问题。

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更关系到煤炭企业作业者的人身健康,不断出现的事故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负面影响是很严峻的,给煤矿工人的家庭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再者也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方面。整个社会主义煤炭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降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与障碍。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煤炭行业在政府的有力监督之下,安全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仍不甚理想,和世界先进国家仍存在巨大的差距,由于不具备理性的分析与研究,不具备专业的指导与作业计划安排,没能从根本上找到煤矿事故爆发的原因,出了事故就解决事故,哪里出了问题就修补哪里,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排查方法,不能找到内在之根本,所以在预防和联动机制上还仍然有所欠缺。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对煤矿事故爆发原因的研究刻不容缓,对安全成本投入比例和投入产出效率问题的研究也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有利于煤矿企业的一线工作者和管理者,更促进了我国煤炭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选题的意义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模式之中,切实有效地保障好煤炭投资企业的市场主导未知,促进煤炭从业者积极主动地注入安全保障机制,来杜绝走机会地现象;然而在具体的安全设备引入过程总,如何使安全与效率双赢等等关于煤炭企业安全投入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关系到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总结和吸收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安全经济学的成果性注入,针对于现阶段出现的安全问题,对煤炭产业的总体安全设施进行考量,从理论上揭示煤炭企业安全投入能力及投入结构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模式,确保整个行业安全水平的提升,来进一步促进煤炭产业的理论研究成果。

就次篇论文的现实意义而言,有以下几点:(1)视角独特新颖。避免了过去单方面的眼光与眼界,增加了经济视角、社会视角等,从多角度多方向的来考虑这个论题。这不但弥补了煤矿安全经济投入研究的不足,更丰富了煤矿安全生产因素;(2)安全生产是基础性要素,安全设备的运行对于整个煤炭产业的长久有效发展而言也是重要的前提和基准性因素,既需要科学地运营有需要有效地投入。本研究着力形成了煤炭安全生产的评估保障标准,来有效地给予其安全运

营以合理评估,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3)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煤矿安全投入理论,更在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不仅注重对于安全的综合考评,对于企业的自身运营也十分重视,以安全投入为基础来进行成本的评估与预测,能够更加鲜明具体地分析安全因素对于成本投入不足或投入冗余的情况,决策者可以依靠数据做出合理的选择和精确的调整,合理高效的配置资源。通过对于有安全设备的投入而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能够有效地摸清安全生产所带来的良好有效收益,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运作模式,保障投资方的优势地位,

得到了很好的体现。(4)本研究除联系多方理论外,还结合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

指定处理一整套有效地应对方案。次篇论文将采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煤炭企业的安全投入成本产出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优化安全投入成本产出效率的建议。(5)煤矿事故的频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的范畴,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这对于煤炭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形象也有一定作用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加大安全的配额,防止事故的发生,其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品牌,减少负面效应,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研究目的

在对于外国优秀生产、管理、运作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基础之上,来对于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安全设备运行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维护煤矿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标准的运行模式构造,以及良好地评价与运行体制;对于整个技术设备的综合分析、生产效率的合理规划;对于煤炭行业发展的计划统筹安排、价值理念进行引导;对于安全生产的模式进行把握,对于其投入和产出进行细致研究,来提供良好的理论先到,保障煤炭行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第二节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安全

这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中国百科大辞典》中这样定义,“所谓的安全,是指的人的生存环境得到保障,不至于发生意想不到的迫害现象”。《汉语大词典》中这样解释“安全生产,就是不存在危险情况,能够有效地确保人身、财产被自身所掌控”。著名科学家罗云先生这样指出,“安全存在的前提,就是那些导致人们不安全的因子,注入伤亡、破坏等的消除,确保生存环境的安全,确保生命健康”张景林、王桂吉(2001)认为安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全“不仅仅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还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有形与无形的共同体,也是以一个目标的形式所存在的特殊客体”著名学者刘潜则提出:“安全,主要在于人们内心,保障人的心理层面尽可能少地受到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从而真正达到一种平衡而又安全的境况”;由此而言,安全也可以作为一种由外界稳定环境所带来的心理层面的满足与认可。

几位专家的观点来自于安全因素的本身固有特性,根据归类法可以从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整合:首先,所谓的安全并非是绝对的。某种绝对主义持这样的表述,如果要达到安全则要将所有的危险因子统统排除掉。而与之相应的观点则认为,排除全部危险因子并不现实,达到平衡,保证人们能够接受即可。在这两方面的观点中,我们较为推崇后者,因为安全必定会与危险相伴随,没有危险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所以,得出结论,安全是具有相对性的。这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释义:首先,没有绝对安全这样的现象。其次,安全标准的界定归根结底在于外来技术、人的认知与承受能力等诸多要素。再次,在不断进步与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与认知,来进一步确保安全,保障良好的生产运行模式。

(二)安全成本

姚庆国教授等(1999)则主张整个安全设备及资金的投入,对于企业健康及良性生产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能够给予其财产和损失以一定的补偿额度。在所有的生产运行模式的每个细节之中,加以区分的话可以划分为保证性安全指标、损失性安全指标两个大类。前者指的是为确保安全生产模式而所投入的成本性支出,包含着工程投资、作业投入、运营支出等;后者指的是由于不安全因子而带来的对于整个生产规模的破坏与损耗,诸如危险事故发生所带来的损失等。另外,从煤炭成本按其与产量的关系,姚庆国(1986)把安全

成本可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这种划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便于成本的分析、控制和管理。二是对煤炭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量本利”分析和预测,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煤炭成本的整体来看,真正属于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的项目并不多,大部分费用项目是混合费用。

二、综合评价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一)综合评价基本理论

所谓的综合评价基本理论,主要指的是在诸多因素影响之下对于统筹事物的评价与考量方式,包含在整个统筹运算之中,在各种社会现象与经济现象中可以自由使用;同时,还带有一定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性质,是一种具备多角度联系与运行的良好方式。

所谓的综合评价模式,其内在本质是将数字推理模式运用到综合评价钟来,以指标的方式来进行系统性评价。主要在多重的数字推敲理论中,对于决策系统进行统筹评价,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这样评价体系的前提标准是“功能要素”,包含了任何一个能够进行系统评价的分子。在评价主体地不断进步与理论层次加深的背景之下,随着思考问题角度的拓宽,不同的运行方法也越来越丰富。

1.单一标准模式

就现阶段的评价体系而言,单一评价模式有以下几种:(1)以专业学者为主的构成模式;(2)以数学运算为基础的构成模式,如统计学分析法、数字推敲法;(3)创新性评价体制,神经模块推敲法;(4)将经济学指标纳入其中,内部效益评估测评法;(5)统筹因素分析法,如综合因素分析法、协调配合法,以及在动态变化中的分配法等。这些方式是较为普遍与单一的评教标准模式,其运行的范围往往较为特定化,而就现阶段而言,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在运行范围上也有所开阔,从而其整体的发展势头还是很好的。

2.综合评价模式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之下,各种知识与技能相互影响与借鉴。首先,传统的管理学基础与系统的信息理论相结合,在更为综合的研究视域中促进其理论的创新与开阔;其次,多种类型的评价指标又进一步确保了不同方法之间的转换,多重的因素相结合确保了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的产生于发展。综合评

价模式根据其范围又可分为广义与侠义。在这其中,侠义是一个更加强调单方面、系统性的平级之间的整合。

统筹整个发展模式,就现阶段的评价体系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域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具体综合分析融合模糊抽象分析,如AHP研究法融合到FCE之中;其次,人工智能研究与传统评价研究相融合,网络研究与具体人工研究相结合;再次,将时间概念融入到考评之中;同时,注重结果的集成性研究以及综合性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良好的综合评价体系。

随着方法与模式的日趋一致化与综合化,并且将其他有利因素融入到评价体系之中,保证评价模式地更加科学、理性。

(二)安全成本运行模式的整体评估机制文献综述

1.安全投入指标的研究

陈万金、刘素霞(2004)等根据安全投入内容规划出了全新的评价模式,主要包含七个主体部分、三十多个基本因素。在进行系统要素评价的基础之上,开创出了全新的计算模式与标准;陈全君教授站在监督控制的立场上,针对于人、才、物的提供因素之中,对于整个系统进行了合理地配置;王书明(2008)在则注重在投入的结构安排、制度约束、力度整合等方面进行把握,对于一个年度之下的安全投入总额、吨煤安全投入、安全工程投入、安全设备投入、安全科技投入、安全管理投入等6个指标对安全投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安全指标的运营权重分析情况。合理确定待投入的情况分析,将良好的指标分析情况加以整合。朱忠厚教授在研究过程中,把主要的安全指标概括为生产条件的变更、生产效率的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提升等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整个煤炭产业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综合把握,来进一步减少危险因素的出现。王志军、郭忠平、李勇(2005)则持这样的观点,指标的建构与运营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多重因素,在过去的研究方式中存在着大量人为性质的因子,不利于其整体的研究成果。在这个因素的影响之下,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网络评判方法,并将整个网络权衡机制大量地运用于指标评价体系之中,彻底减轻了不利因素的干扰,是整个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具有可行性与可利用性。

2.安全生产的效益模式与评价指标

就其本质内涵而言,以最少的成本或许最高的收益,是社会效益最大化,人民的生活得到满足,从而安全作业也有一定基础。安全活动在获得满足安全需要的基本前提下,所需投资的资本、劳动等越少,安全的经济效益就会越高。何涛、刘贞堂、王恩元针对于现阶段的煤炭产业的发展情况,结合理念中的费用支出与实际中的费用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来强有力地致命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利弊危害。李红霞、田水承(1998)强烈表明,在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在确保相关责任人的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只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有所保障了,才能确保整个煤炭行业的长久有效发展。在生产效益的评估模式中,加入节约成本与提高效益的方式方法。沈春明、李铭心(2007)主要分析的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不足,从事故发生数量、投入与产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与研究。唐晓军、季慧英(2007)等站在传统经济学角度,结合相关案例来对于安全指标运行过程中所实际带来的收益进行分析,来寻找最为优质的结合点。

3.安全生产保障计划模式探析

煤炭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不够重视安全设备的使用,这使得其整个产业运作过程中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在资金力度方面,投入力度不够更加加剧了安全的威胁与危害。诸多研究者认为由于受到安全设备投入成本过低,带来了安全作业能力差,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李宏勋、郭伟光,2005),剖析安全因子以及理解其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预警机制,来确保煤炭企业的合理有效的产业效益。

安全投入优化模型。陈万金(1997)、王大承(2000)、王大业(2002)深入研究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系统,同时构建了一整套安全设备运行体系,来保障安全生产的可靠性。侯立峰,何学秋(2004)分析了投入比例与安全作业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制定费用使用的不同层次区别,来加强不同层级之间的不关联,确保安全成产的实现。辛篙、程卫民(2003)在边际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对于煤矿内生产作业环境加以评估,寻找到最为优良的投资和产出环境,形成最为优质的运作模式。彭红军、李新春(2009)从安全投入产品直接消耗系数和安全投入劳动力工资入手,通过企业各年度安全投入力度统计,确保在企业取得优质利润与降低危险发生之间取得最大的平衡,得出安全产品和安全劳动力在各部门间最优化流动情况、企业各部门最优化安全分项投入方案及最优安全投入额,系统解决

了企业如何进行安全投入和安全投入多少的决策问题。王书明、王恩元(2008)指出我国煤矿安全投入“重硬件,轻软件”等结构失衡现象比较突出。

4.安全投入必要性研究

王书明、何学秋(2005)在具体的研究中指出,积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以此来保障良好的运营环境,展现合理化的投入产出体制,确保我国煤炭产业的长久有效发展。何金祥认真细致研究加拿大煤炭产业的运营模式,将政府宏观调控、财税体制调控、以及信息服务、法律保障机制等加以运用,并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果。

5.安全投入对策研究

不断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企业的过度利益化,同时政府的监管失衡也是重要因素。由于存在不作为的现象,以及监督运行手段的不畅通,从而产生了安全作业的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与因素背后,也能够侧面反映出法律体制的不健全,权力的过度集中化等因素。只有从煤炭企业自身,以及从外在法治环境等多方面角度着手,才能够真正改变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才能保障好煤炭产业的长久有效发展,才能促进煤炭经济的合理、有力地发展与运营。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赵连阁针对于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有针对性建议,并将其作为影响煤炭产业持久运营的根源之所在。在一系列的研究与实地考察之后,证明确实存在政府投入力度不够而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隐患现象。站在制度的角度上理解,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突兀的代理关系运行模式、监督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惩奖机制不完善等。李豪峰、高鹤等(2007)则提出了直接性的检查管理模式中,中央与地方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导致了宏观的政策措施很难具体应用,从而产生了严重的不适用问题。针对于这一系列现象,笔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中央为中心,地方政府与煤炭企业相机和的有机组合体,提出只有加强惩奖力度,才能保障煤炭产业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必须要变更传统的直接领导模式,提升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来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李红霞、田水承(1998)创造性地将委托代理模式与煤炭生产相融合,将较为平和的委托代理运用到煤炭产业中来,从两个不同利益主体的角度进行阐述,提出了奖惩力度的重要尺度,来保障企业的发展与责任意识。同时还认为,要想促进煤

炭产业的长久有效发展,就毕业重视煤炭产业自身内部非技术生产水平以及安全设备投入等。

安全投入设施建设。肖宝军教授曾作出这样的研究成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能够为构建科学的煤炭机制提供有力依托,科学合理地降低税收收入,对于企业的不科学成本进行把控,保障煤炭资源及其产业投入产出的良好发展。王书明(2009)指出了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制度存在安全费用使用范围窄、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应通过改革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制度,强化安全投入监督和提高安全投入资金使用率来完善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投入制度。张光建、刘超捷提出这样的观点,立法建设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具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不重视安全设备投入这一弊端,所以快速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法规体系,并且加大惩处力度,对于整个行业的长久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意义。陶爱萍指出在我国现行的煤炭安全设备引入现状之下,有大量的不够全面、有效的安全费用来源渠道单一、违法成本偏低,缺乏威慑力、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缺乏有效监管等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给出了完善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机制的法律措施。

安全投入结构角度。王书明(2007)通过对1999年全国大中型安全煤矿安全投入情况的调查显示,安全投入的实现率很低,仅为50.86%,且小型煤矿的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投入的85.73%流向了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件”方面,而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安全科技等“软件”部分的投入很少,并针对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的这种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效率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效率的概念与解析

《辞海》中指出,所谓的“效率”指的是,在劳动成果的获得与劳动的投入之间的比值关系。也就是说单位劳动成果所耗费的劳动力的多少。

在社会资源的运行背景之下进行观察,在固有的企业发展水平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尽可能低减少投入。也可以说是为了高标准的产出而所寻求的最大利益。从经济学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专家对于这个理念的认知是不同的,途径与研究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对于效率问题的整体观点。

通俗的效率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有用的生产成分在总成分中的比重;其次,具体时间内所产生的价值。但是,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简单的推算模式是不够科学合理的。只有在生产时间中加强认识与能动作用,才能以科学的决策应对不断变化的发展。其中:P.H.Douglas 和C.W.Cobb(1928)出其不意地将理论模型研究与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融合与改造,将资本、劳动力和最终产出联系在一起,发表了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C-D Function)。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Tinbergen(1942)的研究在柯布-道格拉斯迈出了重要的一个台阶,也即是说将时间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因子加入到运算模式中来,从而产生了生产效率这个基本的概念。Hiram Davis(1954)在《生产率核算》中,提及了不同的生产单位其劳动率的多少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首先明确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内涵。明确表明所谓的安全标准生产率因子,是从整体的要素分配之中进行理解和运用的。Solow(1957)指明存在某些可以与生产函数相互变化运用的因子,以此来对于劳动力、技术成本等因素进行计算,从而在假设单位生产量中的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来观察技术因素的变化情况,剔除劳动力贡献和资本投入贡献后的得到“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索罗余值。对它的度量的研究成为20世纪下半叶最具有争论的话题之一。Abramovitz(1956)则有针对性地表明了所谓的“索洛剩余”是由于失误而导致的,这其中在原有的技术成分前提之下,诸如创新动力、完备设备管理以及误差计算、错误方式方法等也涵盖在其中。也就是说,“索洛剩余”直接作为技术的发展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因为在这其中还有非常多的介入因子。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首先,针对于在投入地不断增加过程中,带来了生产率的全面提高,这是对于资本运作模式中的技术角度的概念解释;其次,生产率的提升不会完全被投入的多少所左右,而也会被经济运行模式、管理层次的整体水平、外来人为因素的影响等。Farrell(1957)指出,具体的劳动生产率有多方面因素,主要为技术层面和资源配置层面的因素。技术层面的因素,展现出来的是整个行业所拥有的最为优质的运行力量。而资源配置层面的因素则展现出来的是企业自身对于资源配备的整体把握。两种方式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Dale W.Jorgenson(1973)提出了使用超越对数

形式进行生产率的核算,成为与CD函数同等重要的有参数前沿生产函数最常用的模型。

Charnes,Cooper和Rhodes(1978,1981)对于这种模型原作模式进行了升华,并成功提出了CCR概念,成为最常用的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方法。在结合DEA运行模式基础上对于整体的模式运行机制、技术层面的把控以及资源的高性能调控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整合。Caves(1982)等人首次提出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Rolf Fare、Grosskopf、Norris(1994)等人研究者通过Malmquist运算方式,形成了一套包含多重要素的模式,同时将不同的要素加以分析从而产生了技术与效率两个层面的概念意义。

全新的经济运行理念,是针对于纯粹理论上而产生的一个有效性概念界定,相较于其他的概念其桁架注重对于效率的在变化和全局中的把握,所以也就称其为全面的生产效率。具体分析其方式,包含着全面依靠技术、规模以及生产资源的划归等。

在前述的多重纯理论概念之中,我们可以对于效率运行给予一个全新的定义。从广义上而言,包含着任意性单元音字,以综合的计算方法为主,不仅展现出一定的生产运作总量,在理论的培养上也大有成果。将技术概念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划分,有着纯粹技术概念与注重规模的两方面区分,在对于资源的分配中,既定的因子在被价格进行衡量之后,单位量中所能够反映出来的实际资产效能。对于企业或行业实体一般用技术设备投入,是对于不同实体的运行效果的可行性分析,生产率是表征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及中间投入所得产出的效率指数,可分为部分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二)效率相关基础问题

1.效率理论问题

以较为直接的方式来界定,所谓的效率在经济职能中的体现,就是在现阶段的生产资料发展过程中,全社会对于如何在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使用使其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从一个企业来看,效率在经济层面的展现,是指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对于设备的总投资不变从而带来的既定利润最优。从某一层面而言,所谓的生产效率就是在于企业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利益最大化。

此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运作模式,对于其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把握,保障煤炭企业取得最优质的利益,同时使得损害与危险降到最低。

2.规模经济问题

规模经济理论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之一,指的是随着产出的增加其单位成本是下降的,也就是说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煤炭企业开采的初始阶段,由于需要具备较多的资源投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承担,这样就必须要进行预防和管理,也就使得整体的成本不断上升。这仍然阻却不了规模效益以及集合化的运营模式。

首先,相比期初投入的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后期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其平均成本会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降低。其次,煤炭企业的业务投入有所增加,那么随之而来的成本就会减少,保障了集合化的运营方式。

3.投入产出问题

里昂惕夫提出投入产出问题并进行研究。他在1936年发表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中,首次介绍了投入产出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所著成的《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中,对于这个理论进行了系统第分析,并在50年代的《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作了进一步地分析。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论,曾有过各种各种名称,如部门联系平衡法、产业关联分析法、投入产出技术等。虽然名称各异,但其核心都是投入产出理论。针对于一个具体的方式方法而言,其主要的运用领域在于国家之间或者集团之间,科学合理地分析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量化与投入与产出相关的比例。

4.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由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先提出,这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交易费用,也就是在企业对于交易的双方进行要约过程中,在整个合同签订执行中所带来的花费。生产厂家针对于不同企业之间重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以分析与消化,排出多重风险的影响,减少资金的消耗。杨小凯、张永生(1999)在进行相应理论作业时,指出这样的费用消耗从理论角度而言包含着内部与外部之分。内生交易费用是指人的主观行为造成的隐形费用。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外生交易,则是由可以衡量的外来因素所

产生的费用。内生费用是具备不可认知性,具有后知性。只有改变既有的交易习惯和交易方式才能有所降低,这与靠科技进行变更的外生模式有着根本性不同。

(三)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1.效率的测算方法

(1)前沿分析方法是近年来使用最多的模式。其本质是在于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进行考量,对于内在因素与外在周边因子进行把握,确保整个生产值都高于边际成本,从而达到较高的生产率。

前沿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参数分析法和非参数分析法两种。参数法先设定一定的生产函数形式,然后用于构建具体运用之中。其最大的优势是在于由技术产出与统计学因素而带来的误差很低,前一个因子来测量技术因素,后一个隐私来区分生产状况之下的各种可能出现的误差因素。非参数的前言模型则正好相反,以数据包络分析(DEA)为代表的确定性前沿分析方法,不需要假定生产函数,但把所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都进行技术含义进行把握,很可能会带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诸多不重合因素。

(2)基于时间序列上的效率的动态变动。当前研究大都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表示,Malmquist(1953)所研究的一个名为TEP的指数概念,在距离函数中对于不同之处进行分析,这种方式并不要求一定有具体的运行着的参与,在考量整个TFP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对于技术、效率、规模的变化和调整加以把握。

2.国内外效率测度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回顾

(1)国外效率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回顾

外文文献中对效率的实证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企业与产业层面的技术效率测算及差异分析,也有不少研究对这一层面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企业层面上,Jung Woo Kim,Jeong Yeon Lee(2005)在前模型理论的指导下,对于二十多个不同国家多重企业进行综合探究。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韩国浦项(POSCO)和日本新日铁(Nippon Steel)的技术效率占据第一位,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一的程度。针对于多重因素与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与考量,在这其中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新书产业的落实等都进一步促进了钢铁产业的运行与发展。James E.Kirkley等针对于1990年前后的美洲大陆的渔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同

时有针对性地结合自然、人工等多方面因子。Sena(2002)则在相同的年代对于意大利的近两百个生产商家的技术装备水平进行中整合。在对于DEA模式进行分析与把握的基础上,发现高新技术对于整个行业的合理化发展具备中非常重要的意义。

(2)国内效率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回顾

效率问题是当前国内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宏观到微观都有涉及,主要包括:涉及我国时间序列上效率变动研究中,王兵等(2006)将DEA结构方法运用到上世纪后五十年的生产中进行研究与把握。王海峰研究者(2010)则在DEA 方法的指导下,从2005年这个横切面入手,针对于不同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宏观把握与对比,同时对于其中的多重因素进行分析与概括。张雄辉(2010)等采取的是内涵式的研究方法,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前七年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王兵(2010)等在整合现阶段的DEA与序列运算过程中,对于上世纪后40年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产业投入、技术投入等指标进行综合理论实证研究。

涉及到国家能源效率方面,吴利学等(2008,2009)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分析框架,从波动角度分析了中国能源效率的变化。高大伟、周德群、王群伟(2010)、王群伟、周德群(2010)分别对我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了技术溢出和能源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谭忠福和张金良(2010)利用1978-2006年样本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及成因。邹艳芬(2010)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理念,计算了中国1980-2007 年的能源生态足迹及其动态效率。

行业或产业层面上,涉及到电力、铁路交通、银行、制造业、电信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等。其中,解百臣等(2010)应用在DEA模型和基于动态效率的投入型Malmquist指数,对我国1997-2007年30个省市区发电部门运行状况进行了低碳经济评价。鲁涛、周晶(2010)基于Malmquist指数,给出了一个能把决策单元的内部非有效同与群组特征相联系的非有效区分开的测量方法。李兰冰(2010)以DEA评价体式以及Malmquist的评价研究机制,针对于我国的铁路发展机制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原毅军等(2009)构建了1997-2005年中国27

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

技术创新 《微计算机信息》2012年第28卷第10期 120元/年邮局订阅号:82-946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200例》 软件时空 刘继华: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吕梁学院2012年校级自然科学校内基金项目名称:基于移动Agent 和BP 神经网络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研究 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1.吕梁学院;2.北京特种机电研究所软件测评中心) 刘继华 1 陈策 2 LIU Ji-Hua CHEN Ce 摘要: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历史,讨 论了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软件测试的充分性准则、静态分析与度量技术以及黑盒与白盒动态测试技术,可为软件测试学科建设及其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件测试;充分性准则;静态分析;动态测试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oftware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software quality,and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part of software engineering.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st technology,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soft -ware testing technology,such as software testing criteria,static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black -box and white-box dynamic test technology,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reference.Keywords:software testing;adequacy criteria;static analysis;dynamic testing 文章编号:1008-0570(2012)10-0494-03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也不断增加,软件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使得软件错误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很多军用装备经验收性软件测试后,仍然有上百项软件问题存在,严重影响着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发挥。实践证明,只有充分的测试才能保证软件的质量,有关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和软件测试工具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软件界的重视。 2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其发 展历程 2.1软件缺陷所带来的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软件问题导致系统失效的灾难时有发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了重大损失。例如,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首次金星探测计划就因为在用FORTRAN 语言编写的DO 语句中漏掉了一个逗号酿成发射失败,损失达上千万美元。软件中潜藏的缺陷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缺陷的存在还给人身造成巨大伤害。如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生产的Therac-25放射治疗仪曾以其安全性著称于世,但在1986年3月至1987年1月间,由于软件出错导致控制系统失灵,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上述这些鲜活的事例说明在安全关键系统中,由于软件缺陷导致的系统失效所酿成的损失巨大,软件的质量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2软件测试的提出背景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元器件可靠性得到了普遍提高,硬件设计和验证技术不断成熟,由硬件所造成的系统故障相比软件而言已大幅降低,研究表明:信息化系统中软件设计缺陷导致的系统失效与硬件设计缺陷导致的系统比是10:1,软件缺 陷正成为导致计算机系统失效和停机的主要原因。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和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强,软件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这使得错误更可能发生。鉴于软件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提出各种方法和技术来提高软件质量,如形式化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基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过程控制和软件测试技术等。软件测试技术作为一门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学科,已成为当前软件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越来越受到软件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 2.3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早期的软件开发活动中,软件测试的概念非常狭窄,几乎等同于程序的“调试”,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程序测试的概念,英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给出了程序测试的原始定义,测试是正确性确认实验方法的一种极端形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软件测试作为软件生存周期的一个阶段被提了出来。20世纪70年代中期,软件测试的意义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对软件测试的研究工作开始受到重视。1975年,Goodenough 和Gerhart 首次提出软件测试理论。到了20世纪80年代,对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982年6月,在测试学科先驱Bill Hetzel 博士的召集下,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召开了首届软件测试正式技术会议,成为软件测试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后一批关于软件测试的理论专著相继出版,这些专著构成了软件测试学科的最初理论框架,标志着软件测试学科的诞生。目前,国际上每隔两年召开一次软件测试与分析的学术会议,涌现了大量的有关软件测试的研究成果。我国也定期召开全国软件工程会议和容错计算会议,软件测试已成为这两个会议的热门专题。 3软件测试的技术体系及其研究进展 3.1软件测试的充分性准则 软件测试的充分性准则是根据被测软件在有限多个测试数据上的行为判断在所有测试数据上的行为的逻辑基础,它构 494--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711139047.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六种着色剂毒性研究进展

六种着色剂毒性研究进展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aingw@https://www.doczj.com/doc/6711139047.html, 摘要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公布 6种色素可能会引起儿童多动症 ,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文章探讨了这 6 种色素日落黄、柠檬黄、喹啉黄、偶氮玉红、胭脂红、诱惑红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南安普顿大学研究这6种色素的毒理分析做出详细的论述。对未来食品合成色素的应用 ,提出建议。 关键字食品合成色素; AD I;毒性;儿童多动症 1前言 近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关注焦点。科学家们对6种常见的食用人工合成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喹啉黄、偶氮玉红作为重点研究对象。2007年9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 1 ] ,许多食品含有的这6种着色剂(还包括防腐剂苯甲酸钠),能够引起多种儿童多动症的症状,比如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物质特别在软饮料、果汁、沙拉酱等儿童经常食用的饮料和食品中含量更高。 对于南安普顿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英国政府非常关注。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在英国食品法规中除再次重申“1岁以下婴儿食用的食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添加剂”外,该局还提醒父母们不要给孩子们购买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饮料、糖果和加工食品。2008年4月,英国食品标准局拟议禁止在食品内添加6种人工色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喹啉黄、偶氮玉红。欧盟食品安全局也对此高度重视,

开展相关物质的风险评估研究[ 2 ] 为了更好地认识这6种着色剂毒性,特别是其对儿童行为能力的影响,我们对此作一综述。 2 6种着色剂 着色剂,通常包括食用合成着色剂和食用天然着色剂两大类。食用合成着色剂是用人工方法进行化学合成制得的[ 3 ]。合成着色剂具有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成本低等特点,目前仍在广泛使用。但近年来由于存在安全性问题,其使用品种逐渐减少。 2. 1 日落黄 日落黄又名晚霞黄,橙红色粉末或颗粒,吸湿性强。水溶性偶氮类色素,中性和酸性水溶液呈橙黄色,碱性时红棕色。 2001年JECFA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Joint FAO/ WHO Expert Comm itteeon Food Additives)规定日落黄的AD I(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2. 5mg/kg体重。大鼠经口LD50 >2. 0mg/kg。目前,挪威和芬兰不准其用于食品。研究发现:大白鼠经口投药50mg,从消化道吸收甚少,其吸收量只为投入量的 3. 6%。投药100mg时,从粪便回收0. 8%。该色素大部分在肠内通过细菌作用,使其偶氮键开裂。芳香族胺与芳香族磺酸部分一般认为被肠道吸收。 2. 2 柠檬黄 柠檬黄,橙黄色粉末或颗粒,水溶性偶氮类色素,中性和酸性时水溶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摘要】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是一个任重道远并需要不断的过程。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为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有效信息和决策依据,宫颈癌疫苗的研制成功或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预防的又一高峰。但该疫苗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还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成本效益分析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W ANG Zhiqiang, CAI Hongb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Hubei,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AI Hongbing, E-mail: chb2105@https://www.doczj.com/doc/6711139047.html, 【Abstract】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 the public problems which serio usly do harm to women’ health. The works of scree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are harsh and continually explored. The research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provides effective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argeted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s. The prevention for cervical precancerous and cervical cancer possibly reached a peak with the success of HPV vaccine research. However,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resolved firstly if we want to extensively use the vaccine in China. 【Key Words】Cervical cancer; Human papilloma virus; Vaccine; Cost–effectiveness 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患者死亡的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2.9800万,死亡人数约27.5100万,85%发生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1]。近年来我国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加[2,3]。初次性生活过早(<16岁),性生活紊乱、活跃,性生活不洁,孕产次频多,口服避孕药,吸烟,宿主遗传易感性,营养缺乏等皆为宫颈癌发病的促进因素[4,5]。然而,业已证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诸如16、18、31、33、35等在内的多达13种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罪魁祸首[6]。世界范围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与人类5%的癌症发病相关,与10%的女性患癌相关,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16%[7]。其中,几乎100%的宫颈癌,90%~93%的肛门癌,40%~51%的外阴癌,40%~64%的阴道癌,36%~40%的阴茎癌,12%~63%的口咽癌,3%的口腔癌发病都与HR-HPV相关[8]。 HPV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亦可通过共用毛巾、坐便器等间接传播及母婴间垂直传播等。感染后,HPV DNA病毒在上皮及黏膜的表面复制繁殖,宫颈的鳞

软件体系结构的特点与研究进展

第19卷第4期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12月Vol.19No.4 Journalof Chongqing NormalUnivers 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ec.2002 软件体系结构的特点与研究进展 张广泉1,2 (1.重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重庆400047; 2.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摘 要: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提供了软件系统的高层抽象。文章阐述了软件体系结构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以及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求精方法和特定领域体系结构(DSSA)等主要研究内容; 分析了软件体系结构与传统开发方法、O-O方法、设计模式、软件复用、净室技术以及统一建模语言(UML)等其它软件工程技术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求精;特定域体系结构;设计模式;复用;净室;UML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05(2002)04-0001-06 The C haracteristics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the Progress of Its Study ZHA NG Guang-quan1,2 (1.Dept.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 2.State Key Lab.of Computer Science,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80,China) A bstract:Software architectur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in software engineering.It provides a high-level abstraction of a soft- ware system.In this paper,first,the background and fundamental conception of soft ware architecture are introduced.Several main topics,such as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s(ADL),refinement methods and domain-specific soft ware architecture(DSSA) and so on,are discussed.Finally,the relation and distinction bet ween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other soft ware en gineering technolo-gies,such as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ethods,O-O methods,design pattern,software reuse;clean room technology,and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 M L),are analyzed. Key words:soft ware architecture;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 guage;refinement;domain-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design pat-tern;reuse;cleanroom;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在工业、商业、科研和国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程序的规模愈来愈大,其复杂性也急剧增加,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遇到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如软件价格高、难以控制开发进度、工作量估计困难、软件质量低、错误多、且修改和维护十分困难等等;针对这种所谓的“软件危机”现象,1968年在德国Gar mish召开的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计算机科学会议上,F.Bauer首先提出“软件工程”概念,其目标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结合起来,从而解决或缓解软件危机。在另一方面,软件危机也促使人们深入探讨程序和程序开发过程的规律,建立严密的理论,以期能用来指导软件开发实践,从而促进了软件方法学特别是形式化方法的研究[1]。 软件工程与软件方法学二者密切相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软件工程研究侧重传统工程学科,最终目的是把软件生产变成一门制造工程,而研究软件方法学的目的是寻求科学方法的指导,把软件开发活动置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软件工程需要方法学的依据和指导,而方法学也依赖软件工程特别是环境工具来发挥实际效用。三十多年来,人们不断从 收稿日期:2002-08-08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073020);国家“十五”863高科技计划(2001AA113200);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运筹学与控制论市级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广泉(1965-),男,江苏连云港人,重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软件工程与形式化方法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蛋白质工程是生物工程中五大工程之一,本文对蛋白质工程作了简要概述,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特点,并从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蛋白的创造和改造等方面对蛋白质工程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以实例作了蛋白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特点;研究内容;实际应用;展望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离开了蛋白质,生命将不复存在。可是,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蛋白质,有的往往不尽人意,需要进行改造。由于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每一种蛋白质有自己独特的氨基酸顺序,所以改变其中关键的氨基酸就能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而氨基酸是由三联体密码决定的,只要改变构成遗传密码的一个或两个碱基就能达到改造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重新进行设计,使合成的蛋白质变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这种通过造成一个或几个碱基定点突变,以达到修饰蛋白质分子结构目的的技术,称为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动力学、蛋白质化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的蛋白质,这也是蛋白质工程最根本的目标之一。 目前,蛋白质工程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实际上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和预测,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手段改造或创造蛋白质。从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1概念 按人们意志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新的蛋白质的过程。包括在体外改造已有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新的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已有的或创建新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去合成蛋白质等。为获得的新蛋白具备有意义的新性质或新功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一、POCT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个体健康信息的人群不断上升。因此,临床检验的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在维护人体健康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人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需要未来的临床检验发展向高分析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速网络化信息传递、高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要求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临床实验室发展趋向中心化。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中除需要具有较大规模的中心医院外,还有家庭及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20世纪后期,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在紧急救治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病人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报纸、电视等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有关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及关心程度不断提高,某些正常、亚健康和带病人群需要经常了解自己体内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上述需求促使临床检验仪器向携带便捷、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结果即时可得的所谓POCT检验方向发展。 “POCT”是英文point-of-care testing的缩写。由于在英文文献中一些不同的名称被使用,如nea r-patient testing,on-site testing,bed side testing ,home use testing,extra laboratory te sting等,从而给其中文名称及其准确定义造成一定的困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床旁检验”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笼统的POCT定义,主要是指一些操作简便(非专业检验人员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操作),能够在中心实验室之外,如:病房、病人住所、医生办公室、急诊科、手术室、救护车上、战场、甚至学校、工厂等任何场所,开展的检验技术。由于POCT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效率高、成本低,试剂稳定且便于保存和携带,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等优点,目前正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基本原理 POCT与中心实验室一样要依赖各种现代分析技术的支持,如:化学、酶、酶免疫、免疫层析、免疫标记、电极、色谱法、光谱法、生物传感器、光电分析等技术。 1. 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 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免疫金标记技术类似与酶免疫技术,它是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快速检测蛋白质类和多肽类抗原,如激素、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白蛋白、高敏C 反应蛋(hs-CRP)及一些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爱滋病病毒(HIV)抗原和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河南科技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淡水养殖学 院(系):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 动物科学 班级: 动科101 姓名:陈双钊: 学号:20100714119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养鱼业的不断发展,鱼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等情况不易看清,一旦发了病,要正确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某些鱼病发生后即使是特效药也难以进入体内,因此鱼病防治工作必须强调预防为主。鱼病的发生和流行会对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减少病害损失,是获得养鱼滚产高产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鱼病防治生长环境药物防治人为作用研究进展 引言: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不仅养殖面积扩大了,养殖品种也日益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鱼病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许多地方因为鱼病流行,在短短几天内全池鱼都死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搞清楚鱼病发生的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渔业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 一、鱼患病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的温度、酸碱度、溶氧和有毒物质。 1、水温。鱼属冷血动物,体温随水温升降而变化,如果温差过大,鱼体难以适应,就会导致鱼病。各种鱼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弱急剧改变水温也会导致鱼病,因此在鱼苗鱼种运输和下池时,要求“水温差不超过2℃,鱼种放养及成鱼不超过8℃,养鱼最适合的温度是25℃—30℃。草鱼和鲢鱼的越冬水温不得低于1℃,一般在4℃以下,低于0.5℃时即出现死亡。罗非鱼长时间生活于13℃—15℃的水中,会造成水霉菌寄生,40℃以上或13℃以下会造成死亡。”【1】草、青鱼在水温20℃以下时一般不会生病,但平均水温在25℃左右时可能会引起疾病的流行。 2、酸碱度。饲养的鱼类对池水的酸碱度虽具有较强的适应范围,但以7—8.5为适宜,若ph值低于5或超过9.5,就会引起死亡,酸性土壤中鱼池的ph值一般在5—6.5之间,鱼种成活率低,家鱼生长不快,体质较弱,易患病。 3、溶解氧。溶解鱼水中的氧气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若溶解氧低到每升水含1.5㎎氧气时,家鱼就会发生浮头现象,如不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则在短时间内,鱼类就会因为窒息而死亡,溶氧过多则又会使鱼患气泡病。鱼在溶氧缺乏的水中对饲料的利用率低且体质较弱。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