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下册 《15.2 电功率》教学设计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15.2 电功率》教学设计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15.2 电功率》教学设计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15.2 电功率》教学设计 苏科版

苏科版《15.2 电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1、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2、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标有“220V 11W”“220V 22W”的灯泡各1只,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

际功率各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P=W/t 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学生分析P=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

(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

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电压U 功率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

问题,必要进行示范。

2、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应进行必

要的复习。

最新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一、电路的组成: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工作的设备;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定义: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 五、电流的测量: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电流表;量程;读数方法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I=I1+I2;并联电路:I=I1+I2 七、【方法提示】 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 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间的串联或并联;

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求出待求的电流。 八、电压的测量 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九、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U=U1+U22并联电路:U=U1=U2 十、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十一、【方法提示】 关于电源、电流、电压三者关系。电源在工作中不断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2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 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必须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点 电压表电流表 用途 与电源相接 连接方法 相同点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一、电阻的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二、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三、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的,还与温度有关。在其它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1.4 功率 教案

《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 2.知道功率的概念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W和P=Fv 难点:学会如何比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功的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功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导入 (请你帮忙)工地上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学生回答的方法可以总 结为两种:一种是人工,一种是机械。 1、两种方法对砖做功一样多吗? 2、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引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 理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中不仅做功多少很重要,同时做功的快慢也很重要。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参照比较运动的快慢运用类比法,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总结,并得出功率的定义) 板书: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①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越少,做功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板书: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定义:功与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W 功率的定义式:P= t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功率的常用单位:kW(1kW=103W)、MW(1MW=106W) 介绍为什么用瓦特做功率的单位(瓦特的贡献) 小资料:用图片打出一些运动物体,让学生猜的功率的单位 如:优秀运动员短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1_____;长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70_____ 抽水机的功率大约是1.2_______; 轿车的功率可达66________ 马长时间拉车的功率约为450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功率的计算 例题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解先计算起重机做了多少功,再求单位时间做的功,这就是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月考试卷

苏科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全册月考试卷 九年级物理试卷 2006年3月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请将下列各题唯一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面的表格,每题2分,共2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如图1所示是小汪同学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电路图。当闭合电键时,A 1电流表无示数,A 2电流表有示数;如把两灯互换,则闭合电键后两电流表均有示数。则电路中存在故障的原因是:( ) A L 1断路。 B L 1短路。 C L 2断路。 D L 2短路。 图1 2.如图2所示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各种机械,其中不能省力的是 ( ) A 利用斜面拉重物上车 B 用渔杆钓鱼 C 自行车刹车手柄 D 用剪刀剪树枝 3.如图3所示杠杆, O 是支点, 中间挂一重物G, 如果在杠杆的另一端M 处加一个力F 使杠杆平衡, 且要求所加的力要最小, 则这个力:( ) A. 应沿MQ 方向 B .应沿MP 方向 C .应沿MN 方向 D .可沿任意方向 图3 图4 4.如图4所示,甲乙两物体做功和所需时间关系图象,由图可知 ( ) A.P 甲>P 乙 B.P 甲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3 欧姆定律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题: 1、需要的实验器材? 2、实验电路图? 3、怎样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4、本活动的探究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同桌相互 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学生上黑板进行活动探究 1、连接电路 2、进行实验 3、收集数据 引导学生 合理猜 想,引出 探究课题 培养学生 进本的实 验操作能 力,学会 用控制变 量法探究 问题 学会交流

刚才几位同学都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究,并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下面就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组的探究结果。 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PPTflash动画展示该实验过程,进一步理清实验思路、过程以及探究时注意的细节问题 活动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电 压变大为原来的两倍时,电 流也变为原来的两倍;电压 变大为原来的三倍时,电流 也变为原来的三倍。 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 电压成正比。 认真观看的同时思考滑动 变阻器在本探究中的作用 实验 次序 电压 U/V 电流 I/A ① ② ③ 激发学生 交流的欲 望 学会分析 数据、归 纳结论 进一步掌 握电流与 电压的关 系

课堂 小结 1.回顾本课探究过程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3.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研究方法? 同桌或邻桌间相互交流后, 点名回答 进一步掌握新知 课堂 练习 PPT 展示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 巩固新知 作业布置 作业:课本“www ”习题 独立完成 进一步落实新知 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主要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时间紧,学生素质较低时,教师不能一味放手,要注意适当引导。利用PPTflash 动画演示及实物投影显示学生归纳的结论,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板书,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显得比较宽裕,是本课圆满完成的关键之一。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005]

5.2 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学生从测量的速度的过程中,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 (3)通过尝试计算,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骄人成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对速度的定义、公式和理解 3、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的难点:1、速度概念的理解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具: 纸锥、米尺、表、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交流: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个电视节目吗?首先我们来一个猎豹捕食的视频。 播放《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鹿的场景。 提出问题:猎豹能追捕到鹿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猎豹比鹿跑的快(或猎豹比鹿速度大),引入课题“速度” 同学们能再举一些物体运动快慢不一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老师鼓励,(举例过程中,老师引入一些关于快慢的比喻,如说一个人走路慢就像蜗牛爬行一样,说一个跑的快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等等。跑的快与慢,对于动物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能否生存) 总结:物体运动有快慢。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动物的运动快慢呢? 活动5.5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猜一猜: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哪个纸锥下落得较快? 师:(对一个学生)你的猜想是什么? 学生:顶角小的,(或其他说法) 师:(对其余学生)有没有不同的猜想? (如何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再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个纸锥快的呢? 生:相同路程比时间(或引导)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总结:相同时间比路程(如学生回答不出来,引导:没落地之前如何判断哪个快呢)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会,来看一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第一章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

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 技术常常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处理好噪声问题,益发显得重要,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节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体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借此渗透关于“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思想教育,故本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节内容的选择和展开具有以下特点: (1)关于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1-16所示的内容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对它们分类。 (2)关于噪声的危害,希望通过一些简易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后再结合声音的级别加以展开。 (3)结合噪声的控制,增加了一个探究性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4)在习题中特意设置了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其目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的噪声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培 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情感。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器材 录音机小闹钟鞋盒棉布报纸塑料袋 泡沫塑料音叉铝锅饭勺 三.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实验能力较差,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

心指导,引导学生比较出有关材料的隔声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与技术 设计。 3.情感与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和讨论,培养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意识,提高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指导: 1.课前准备 (1)准备阅读提纲 (2)上网查阅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3)准备一块玻璃板和一塑料泡沫、一只铝锅和金属饭勺 (4)现场收集噪声,到闹市区录下各种噪声 (5)观察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了解其作用 (6)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公众对噪声的认识、政府及相关部门控制噪声的举措 (7)寻找家庭和教室的噪声来源 (8)收集各种隔声材料,准备闹钟和鞋盒 2.活动目的 (1)了解噪声的概念、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2)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3)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苏科版初中物理《摩擦力》优质教案

xx教师辅导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课时:______学员姓名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摩擦力 课堂教学过 教学内容要点补充知识点1 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 例.如图,小红背者书包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随着扶梯一起上 行,在上行过群中;书包所受重力方向是;电梯对小红 (选填“有”或“没有”)摩擦力. a.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的接 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方向:跟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判断方法: 大小: 例1.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 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程例2.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错误的是() A.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B.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C.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D.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例3.如图所示,用6N的力握住总重为1.5N的水杯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N,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N,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N.例4.小明在家里根据课本提示(在玻璃杯里装满米,压紧后插入一根筷子,慢慢地把装米的玻璃杯提了起来),做“筷子提米”实验. (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 (2)这种摩擦是一种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 ?滑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方向: 大小: 影响因素: 例1.假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突然消失,下列描述的现象不可能的是()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并一直飘浮在空中 C.固定日光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日光灯落到地上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 教案

_九_年级_物理_学科_第十四_单元 《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重要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新课程标准还要求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学生的个人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电阻的概念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电阻》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等内容的必要基础,本节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导体电阻概念的得出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由于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所以这里只要求学生在应用中初步理解电阻的含义就可以了。教材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各个因素进行对比。其中,教材只对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列表,对温度这个影响因素的探究没有列出,而是将探究空间留给了学生。另外,教材中还通过“读一读”栏目初步介绍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和超导体,介绍了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增强对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认识,不断拓展、丰富学生个性化的探究领域。 2、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将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并且已经有了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的学习基础,对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电阻的基本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 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得出以及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三、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次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主题,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下列教学目标: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计划进度安排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为适应本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物理教学工作有续进行,现对本学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尤其在初三物理复习中注意精讲精练,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做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教学中不段学习、总结,最大努力的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

.引导学生发现“水平”的意义。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教后反思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孙雯 在认真的备课、上课之后,我根据实际上课效果反复思量教学设计,现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节课的看法。 首先,我对这一节课的整体印象是: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题,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中的一些亮点: 1、创设了适宜的探究情景 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田亮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 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 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 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一下,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但,个人认为这仍只是停留在浅表的交流,高水平的交流不应是简单的叠加,而应是两种思想的碰撞上升,其结果必然会大于二者之和。在这一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的质疑思辩,这就是一种高水平的交流。这一节课为什么能够活力四射,那正是因为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迸发出的创新的火花。 4、注重实验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这一节课的几个环节中,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自己获得知识,让他们尽可能的贴近科学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十五章电功和电热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苏科版初中物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教学设计 司徒初中吕国维 一、设计思路 1、创新情境,引入新课 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精彩视频的场景,引出物体的运动,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欲望。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况能力,让学生针对如何比较不同锥角的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采取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3、理解感念,规范应用 速度感念的建立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领会速度概念的建立方法,并能记住公式,既要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又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在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并介绍汽车速度表,让学生既了解了速度常用单位又学会了汽车速度表的读数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公式,师范解题格式并进行反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4、合作实验,培养技能 学生活动:测纸锥下落的速度。这个看似平常却能培养学生多种技能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在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原理、准备器材、设计记录表格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分钟后,小组讨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探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错误,敢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做法,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5、贴近生活,走向社会 介绍体育健儿用速度为国增光的一些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此外学生表演情景短剧:“龟兔赛跑”,通过这一情感升华,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戒骄戒躁,坚持到底终能成功。 二、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展示了飞奔的猎豹与缓慢爬行的蜗牛,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物世界的场景,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块有慢。本节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测量。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首先对结果提出预测,进而为自己的预测寻找证据,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用物理公式测量、计算速度提出了要求,以此说明数学与实验是研究物理现象的重要方法。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1 光的色彩 颜色 教案

第三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色光。 3.了解光的三原色,知道色光的混合。 4.了解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5.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探究色光的混合和物体颜色的形成,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7.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和探究物体颜色的形成。 教学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教法学法:引导启发、实验探究和演示与多媒体结合演示;观察体验、阅读自学和实验探究。 教学媒体:三棱镜、投影仪、三基色演示仪、彩色透明纸、红黄蓝彩色玻璃、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放大镜、三色陀螺等。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对光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概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在理论上对一些现象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要从实验探究和生活实际两个不同角度入手,系统地研究和验证物体的颜色,实用简洁,方式自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理解。

三、物体的颜色 老师找到了一条彩带,同学 们肯定会找到更多条彩带。同学 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进行实 验探究活动。 板书: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 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演示透明体的颜色实验, 这是一块红色玻璃,下面我 们看一下那种色光可以透过 它?大家看红光能透过红色玻 璃,蓝光和绿光均不可以。 这是一块绿色玻璃,下面我 们看一下那种色光可以透过 它?大家看只有绿光能透过红 色滤纸。 这是一块蓝色玻璃,下面我 们看一下那种色光可以透过 它?大家看只有蓝光能透过红 色滤纸。 为光的色散。 学生利用实验仪器,寻找类 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然后以小组形式汇报交流 实验方法。其他同学记录其他小 组的新方法。这是同学回报的几 种方法: ①让手电筒发出的光射向 三棱镜,调整后在白纸上出现彩 色条纹。 ②让光通过玻璃砖或装有 水的圆形烧瓶,旋转到某一角度 时,白纸上出现彩色条纹。 ③透过三棱镜看日光灯灯 光。 ④将三棱镜对着太阳光,调 整好在实验桌侧面出现彩色条 纹。 学生认真观察: 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 绿色玻璃只能透过绿光 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色 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派代表回答问题。 通过本活动能有 效的培养学生的探 究意识。在汇报过程 中培养学生尊重他 人意识,提高合作学 习的能力。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色散过程,便于学生 思考和理解,有利于 难点的突破。 它利用生活用 品改进设计成学生 的活动器材,让学生 感到物理就在身边, 体会到生活处处有 物理。 利用生活中常 见的彩色透明纸、手 电筒、各种颜色的布 条等来研究不透明 物体颜色的成因,让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使枯燥的知识变得 生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知识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知识点 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家庭电路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W=Pt;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1kWh=3.6x10^6J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公式:P=I^2R和P=U^2/R,但是有前提条件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教案

课 题: 引 言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深刻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进行看图、实验、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 (2)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 (2)通过讲述物理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喜欢物理”的情感态度。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进入八年级时,你将会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物理,英文名称是否physics ,她将带你进入奇妙的物理世界给你科学想象的无限空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同学们,物理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从树上掉下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能传递各种信息……我们心头还萦绕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奇妙的物理现象 [看一看]点燃两支蜡烛(一长一短),用玻璃杯罩住,观察 是长蜡烛先熄灭,还是短 蜡烛先熄灭?(见课本图0—1) [议一议]为什么短(长)的先熄灭? [点 拨] 如果玻璃杯较小,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温度高密度小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到 玻璃杯的顶端,长蜡烛先熄灭;如果玻璃杯较大,二氧化碳气体下沉到杯 的底部,短的蜡烛先熄灭。 [猜一猜]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烧瓶的颈部,不金鱼会怎样?(见课本图) [想一想]金鱼为什么没有被迅速烫着? [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见课本图) [想一想]书上的字为什么变大了? [试一试]给你玻璃杯、课本(纸张)、文具盒(铁质)、塑料板等到物品,隔着上述 物品,磁铁对铁钉的吸引会发生变化吗? 图 0-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 教案 (7)

第一节《电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舞台灯光的亮度需要调节, 2、收音机的音量需要调节, 3、电扇的转速也需要调节…… 你知道这些是如何实现的吗? 原来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来实现的。 你能发现这句话中隐含的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 活动1:探究改变电路中电 流的大小 实验器材与电路图 思考:1、你是通过什么来比较电流的大小? 2、你有几种方法来改变电流大小? 归纳总结 1、电路中接入同一导体时,改变电池的节数,即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可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2、保持电路两端电压相同时,改变连在电路中的导体,也可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

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会不同呢? 原来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般也不同。 电阻概念的建立 1、概念: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的符号:R 3、电路中符号: 4、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 5、常用单位:kΩ(千欧),MΩ(兆欧) 6、换算关系:1MΩ=1000kΩ1kΩ=1000Ω 7、说明: 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小,灯就越暗。 反之,如果在同一电路中接入不同的导体发现电路中的电流越小,或灯越暗,那么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导体的电阻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不同的导体其电阻也不同。 你知道什么样的导体才称为不同的导体吗?你能说说看吗? 那么你认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活动2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思考: 1、你认为要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该实验? 2、在实验中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导体的电阻大小呢?具体怎么判断呢? 3、你需要怎样的一些导体? 4、你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5、会设计实验的电路吗? 实验结论: 三、板书设计 1、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 2、电阻: 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 单位: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1.质量(m):物体所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1t=103kg=106g=109mg (千进位)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因它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刻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就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轻拿轻放;(3)保持天平与砝码的干燥与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单位:kg/m 3,g/cm 3,1g/cm 3=1000kg/m 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决定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9.水的密度ρ=1.0×103kg/m 3.它表示1m 3水的质量是1.0×103kg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m 和用量筒测出V ,据公式求出ρ。再查密度表。 (2)求不便直接测量质量:m=ρV 。 (3)不便直接测量求体积:V=m/ρ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延展性沸点、熔点、范性等。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的无规则运动中;(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m ρV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 教案 (1)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为欧姆定律,也就是电流与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本节安排在第一节,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先了解到电流与电阻和电压有关系,为欧姆定律打下基础,另外,为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做下铺垫。 本节课凸显科学探究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调光灯,请大家注意观察,当转动旋转开关时,你看到有什么发生了变化?(亮度发生变化)图片展示生活中类似的调节功能:收音机的音量旋钮,调速电扇等等。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能起到调节作用。 提问:这些用电器是如何实现调节功能的?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电流)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学习 探究活动一: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 1、学生们猜想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根据学生前面的知识,学生很容易知道改变电池的节数,即电压。 2、教师演示实验,接入1节2节3节电池,学生观察电流表读数,总结现象 3、提问:还有哪些方法? 根据学生情况讨论,若学生不能回答,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总结。 4、电路中分别接入镍铬合金丝,铁丝,观察现象,总结结论。 活动一: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1、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电灯、开关、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电流表 2、思路:当同学们在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导体或电池的节数时,会通过电流表示数的 变化或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出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从而总结出改变电路 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3、目的:通过实验得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4、步骤:(1)、按图连成电路,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5、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师:我们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个因素: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是连在电路中的导体。 师:我们从第二个因素知道,不同的导体接在同一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