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教室,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笔者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笔者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发现那些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座。当然,这可能声明这些同学比较细心周到。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

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报酬。

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如果说,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那么是每天轮流由不同的人充当占人好呢,还是固定专人占座好呢?答案是后者。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小王习惯晚睡,因此早起半个钟头对他来说无异于酷刑加身,勉强爬起来完成“神圣使命”,可能将导致一天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相反,小李习惯早起,占座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小张不仅可以早起,而且拥有先进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占座对他来说更加容易。三者在占座这一行为的相对优势比较中,小张》小李》小王。那么当在三人中作出选择时,小张无疑是最合适的,而小王也许可以利用晚睡的时间为大家提水,小李也许可以利用早起时间去买早餐。于是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座位轮换制——另一种制度设计的优劣

抨击“占座”的人,往往会指出占座违背了公平的原则,每个人都应当平等的拥有占有好座位的机会。于是他们提出他们认为公平的制度-座位轮换制,即每人编号入座,每周逐排调动。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首先它的操作性较强,同时它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预期。你可以不必为占座操心,因为座位就在那里等你,因此你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其次,正如它的支持者所言,在长期内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好位子(当然也必然获得坏位子),于是实现了一种表面上的公平。

而这种制度的弊端在于其极有可能引发不效率的结果,因此从实质上背离了公平原则。首先,由于它是强制性的而非建立在个人意志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那些给予某些座位最高评价的人得不到该座位,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由于对这门课不感兴趣而对这些座位评价很低。于是这些座位无法在他们身上发挥最大效用,甚至还会由于他们的缺席而导致资源的无谓损失。这种趋势的出现,正如一方面穷人食不裹腹,一方面富人挥霍无度的反差。你能说这是公平的吗?其次,座位轮换制显然使前面论及的种种占座所带来的好处都无法实现。

综上,不难发现,座位轮换制弊大于利,而导致其不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违背了竞争原则。考察“座位轮换制”,我们会发现

他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何其相似,而几十年单一计划经济带来经济

落后的教训告诉我们,竞争观念必须加强。

运用“行政”手段——对占座不效率的克服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了占座带来的种种优越性。但是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中,由于运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不效率的出现。因此,我

们还需进一不讨论对这种不效率的抑制。

比如说,如果8点上课,而楼门6点就打开了,由于竞争的存在,意味着占座人必须6点前赶到,这便加大了占座的机会成本,

而影响人们的获利。于是,在一定情况下,当人们认为机会成本超

过了其收益时,便会退出竞争,而使得占座带来的优越性得不到发

挥。更严重的是,由于必定有人坚守阵地,而这个坚定者作为一个

理性人,为了弥补这部分增加的机会成本必定会努力扩大收益。由

于此时不存在其他竞争者,他想占多少座位都不受限制,于是便形

成了其对座位的垄断,那些对座位高评价的人仍无法得到座位,从

而导致不效率,不公平。那么是不是需要对占座的数量加以限制

呢?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因为没有人可以监督其占了多少座

位)。事实上,只要将开门时间做一调整即可。当调整到上课前半

小时时,由于大量竞争者的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这一情况。

再如,有人长期以本占座,妄图一劳永逸,对付这一行为的措施是开门前将本收回,以保证每个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总之,正如政府在市场中对“市场失灵”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占座制度,同样可以发挥积极功效。

自习室占座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自习室占座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占座现象的原因: 大学生自学时间逐渐增多, 考研和对其他课程的研究导致大学生大多课余时间均以图书馆自习室学习为主。部分学生在自习室用书包、小垫占座, 便于自己学习, 有的一人拿几个垫, 为同学占座, 他们互相帮助, 结成同盟, 一人占座,以便后来的人也有座位。占座后因同学没来, 而使座位白白空着, 却不让别人坐。为此, 学生之间因占座时常发生口角和矛盾,甚至导致一些严重后果。一些没有座位的读者对管理人员抱怨, 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不力。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特别是学生占座问题尤为突出, 是困扰图书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根据在图书馆自习室多天的切身体会和感受, 结合本馆实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图书馆学生占座行为进行剖析, 并提出几项治理措施和对策。 占座现象的危害: (1)抢先入馆来“惠”己“助”人而殃及自修秩序。部分读者在自习室占据有利位置,并用书包、坐垫等物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占座,最多的时候,竟然占到10个座位以上。他们互相帮助,达成默契,谁先到了谁占,甚至出现了有偿代占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彼此熟悉由具有“共同自修座位话题”的学生凑到一块,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有的甚至交头接耳,严重影响其他

人自修学习。 (2)占者不用,需者无着,引发矛盾冲突。很多情况下,同学迟迟不到,座位虚以待人,而许后来的读者为找到一个自修座位来 回逡巡,实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坐到已有占座之物的座位 这样就难免引发矛盾,发生口角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进而严重 破坏图书馆和谐的学习环境。 (3)害群之马,顺手牵羊,难免物品丢失。有的学生担心失去座位,在离开阅览室或自修室时,将自己的书包等物品留在座位上。 由于阅览室是读者流动量很大,时常有个别心术不正的读者顺 手牵羊,将他人之物据为己有,进而引起读者之间的猜忌,甚 至有的读者会对管理人员产生误解,给自修室的管理工作带来 不必要的麻烦。 图片采集:

房奴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房奴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从现象上来看,房奴问题源于房价的高涨以及居民不合理的消费习惯等因素,但是在预期房价上涨的状况下,根据购房者的博弈模型成为房奴却是居民理性的选择。房奴问题却给购房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不利的因素。本文认为,解决房奴的问题可以采用预防以及化解两大类对策,需政府、银行及购房者共同采取行动。 【关键词】房奴;理性选择;购房者博弈;成因;对策 房奴是指在购买住房后背上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的消费者。伴随着房价的快速上升 2005年后房奴成为社会流行词汇。目前 , 房奴现象已成为对经济宏、微观层面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房奴现象成因、危害性及其预防与化解策略等进行分析。 一、房奴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房奴现象始于2002年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复苏,伴随着房价快速上升而日渐严重。从现象上看,房价上升、居民踊跃购房、动拆迁、银行推动等因素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分析房奴现象产生的原因时,不仅要看到现象学上显而易见的直观因素,更要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即决定这一现象发生的体制性因素。 (一)房奴现象产生的直观原因 在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时,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直接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各种因素,我们将之称为直观原因。房奴现象产生的直观原因是那些可以直接用来解释房奴产生的经济现象,比如住房价格上升,居民超能力消费等。这些因素可以清楚地揭示房奴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因而能够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综合我国近年来经济、金融和社会生活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直观原因有: 1、住房价格快速上涨是居民债务负担沉重并成为房奴的首要原因 从2002年左右新一轮房价上涨周期启动以来,房价快速上涨(参见表1)。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涨幅惊人,已远远超出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远远超过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标准。目前,上海、北京等地的90平方米住房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数为30倍左右。而国外一套住房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数为:德国11.41、英国10.3、法国7.68、美国6.43,在人均土地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这个比例也不过是11.07倍。 表1部分大中城市2002-2005年房屋销售价格(商品房) 单位:元/平方米 2、居民消费观念“亚健康”是房奴产生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自习室占座现象的背后

大学生自习室占座现象的背后 在大学校园里,占座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考试前夕,自习室课桌上往往铺满厚厚的书本。对于占到座位的同学,固然很好;但对于未占到位子学习的同学来说,则全然不同。面对此种情况,同学们又很无奈:一来由于学校教室资源不足,二来由于自己没有提早来到教室。当来到自修室,转了一圈后,发现空荡荡的教室竟然已再容不下一个人时,任谁都会感到气愤,因此有些同学认为虽然觉得占位是不太道德的,但也是迫不得已,从而导致了占座群体的壮大,直到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有些同学还“聪明”得将占座推广到食堂,图书馆,还有公交车,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想要探究的占座现象的本源,绝不仅仅在于此。 我们也应看到,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3年内高校录取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增至2001年的260万、2002年的290万。这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喜讯。但事实表明,高校扩招不能太猛。如果在学校设施及师资等方面未做好充分准备的话,种种弊端便会接踵而至。现在社会上已出现文凭贬值,就业率不高等现象;校园内部也会出现种种矛盾,而大学生自习占位现象无疑是高校所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此外,占座现象的出现,跟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宿舍环境的影响。因为大学生自由时间较多,而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里,但宿舍人多事杂,并非学习之地。因此强烈呼吁学校整顿宿舍环境,让宿舍也变成一个学习的良好场所,以便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尽量缓解自习室座位不足的问题。同时他们也表示,对个人占位现象都能理解。因为这毕竟是一种爱学习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很强。但对于一人多占,甚至长期占位而不到这些行为,则应当强烈谴责。因为这样的人社会责任心不强,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关爱不够,是一种道德缺失的表现。这点学校不容忽视,应该对此类学生进行适当的疏导教育。试想:如果同学样能多关爱一下他人,多为他人想一点儿,彼此之间相互体谅一下,那么对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岂不容易许多? 占座现象的出现,除了跟学校及学生自身有关外,也与国家对高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中国高校的发展在全世界来讲都是最快的,但是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却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比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还要低,近年来还出现下降的趋势。2004年12月31日官方公布的数字表明:2003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28%,比上年减少了4个百分点,而我们早期定下的短期目标是教育经费占4%。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对于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我们又岂能忽视?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生占座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级思政三班 曹旭宇 学号:201202010412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关键词:占座;理性人;机会成本;微观经济学 在大学校园里,“占座”现象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的守候在教室门口,教室门一开,争先恐后的奔入教室,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我将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最佳选择。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中国房价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中国房价 刘英英 1102204112 淮阴工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几年中国房价一路走高,可谓是风光无限。但也让无数的潜在购房者望而却步,造就了无数的“房奴”为房梦而奔波。许多到了已婚年龄的80后青年一房难求,导致“蜗居”“蚁族”“裸婚”等现象的产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本文运用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浅析其原因和影响,以及其给人的思考。 关键词:供给与需求,生产成本,经济学,危害,措施 正文: 一)供给与需求的影响 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价格的变动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而且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必然会对住房产生大量需求,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在城市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买房、扎根、建立自己的家庭,导致了城市住房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更优越的居住环境静,这也促进了房产的需求。另外,投机炒房减少供给。受前几年房价涨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投机炒房的行列,低价买入然后弃之不用或出租出去,从而影响了市场的供给,导致了房产价格的增长。因此,近些年中国房价一路飙升。 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知,商品价格是指有市场上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价格。由于房地产供给的有限性和房地产商的极力宣传,大家错把需要曲线(需要是相当于对物品的偏好,并没有考虑支付能力等因素)看做需求曲线(需求是指既有愿望,又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如果没有支付能力,则不能将需要称为需求。形成需求有三个要素:对物品的偏好,物品的价格和手中的收入。),需要曲线的需求量大于需求曲线,同等供应曲线条件下,商品房的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形成了高房价。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房的需要量不断加大,而需要住房的居民收入的增长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商品房的高价位一次次被刷新。 按照常理推断,既然我国商品房价格形成是由市场需要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的,市场需求量被高估了,那么多开发的商品房进入市场会冲低商品房的价格并形成商品房滞销的局面。但现实为什么常常出现商品房热销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利润的趋势,大家认为商品房的价格会持续走高。因为按照现实中参照的市场需要量,商品房市场的供应量还较小,商品房市场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存在升值的空间。而且商品房是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随价格变动不敏感。同时,由于受土地等因素的制约,商品房不可能实现无限的供给,这就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对商品房升值的信心,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商品房极度热销的场面。 二)生产成本的增加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土地,甚至可以说地理区位因素可以决定房地产的价格及档次。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供应量是有限的,而且每一区位的土地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见,土地在房地产市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首次分享者:天使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 摘要:大学的连年扩招,造成了大量教学基础设施的沉重的压力。其中图书馆的现象尤其的突出。占位现象的存在,给本来资源已经不足的图书馆造成更大的压力和浪费。为什么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座位情有独钟呢?我将从供给与需求,混合物品,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博弈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给与需求混合物品先发制人博弈 研究背影: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录取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增至2001年的260万、2002年的290万,直至今年,报考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这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喜讯。但事实表明,高校扩招不能太猛。如果在学校设施及师资等方面未做好充分准备的话,种种弊端便会接踵而至。现在社会上已出现文凭贬值,就业率不高等现象;校园内部也会出现种种矛盾,而大学生自习占位现象无疑是高校所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此外,占座现象的出现,跟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宿舍环境的影响。因为大学生自由时间较多,而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里,但宿舍人多事杂,并非学习之地。在西南和桂桂庙的自修室,同学们在埋头苦学的同时,外面却时而嘈杂,再加人没有人为因至少的压制,造成有些学生在自修室大声说话,严重的影响了学习者的效率。而图书馆因为有管理人员的约束以及在人们心里面已形成的保持安静的理念,因此图书馆为学子们提供了相对安静的环境,这是学生之所以对图书馆情有独钟的原因。具调查,70%的同学对图书馆自修情有独钟,80%的同学有过占位的现象,75.3%的同学都认为虽然觉得占位是不太道德的,但也是迫不得已。 占位现象一直存在,造成一方面座位资源的稀缺,而另一入面是占位对资历源的浪费严重。 几点假设前提: 1.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自我利益追求者。 2.人们都是机会主义倾向,即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已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公就会损人利已。 3.在长期的占位现象中,造成了同学们彼此对占位现象的认同的态度。 以下是对占位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之一:需求与供给 需求是指在特定的价格条件下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而供给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生产商原意生产的产品的数量。由于学校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他们提供座位不是用来钱的,这就造成了供给与价格的脱结,从而造成供给与需求的脱结。所以,图书馆的座位的供给与价格因素的完全脱结,造成供给对价格完全无弹性,供给曲线水平于X轴(X轴代表的是价格因素)。这就造成校方不会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占座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占座现象 姓名:刘志颖学号:201330300106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候在教学楼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教室,霸占座位。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考研一族的身上,本来就寥寥无几的自修教室,由于占座事件的存在,竞争显得格外的激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占座是否“违法”。无论是自己占自己的座位后走人还是帮别人占座位,这个“违法”么?个人觉得不“违法”。座位是公共资源,提供给大众,本身没有规定如何使用才算合法。座位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这是你拿那些占位者没有办法的原因。另外占位在某些时刻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类似与“抢占市场份额”,别人不仅为自己抢,还创造条件给别人抢,因为他们是合作关系。作为竞争者,你尽管早到了,但对于那些更早的到达的,你还是晚到了。难道要竞争对手手下留情?没办法的事。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座位作为一种资源,它的存在是稀缺的,而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从管理学的角度说这可以说是效果和效率的结合,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实现了最优产出。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占座”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非常普遍,无论是教室、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有学生早早的等候,希望抢到一个满意的座位。本文希望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分析,究其原因,并找到合适的对策,以缓解因“占座”带来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提高座位这一资源的使用效率。关键词:占座、资源配置、成本与收益、对策 一.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生并不选择需要看书的时机去占座位,因为那时占不到座位的几率很大,他们往往选择提前占座,将物品放在座位上以示“主权”,随后离开,在需要看书时再回来。这就使得其他需要当下看书的同学没有座位可坐。举一个例子,假如A同学下午有空,打算去图书馆看书,为了早占先机,上午便将书本放在座位上,尽管下午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而那些上午需要自习的同学,例如B早已被占座者的书本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B来说,当他看到桌上放着书本却没有人时,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是挪开书本,径自坐下;二是避而远之,重新找座位。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往往选择第二种。从经济学角度看,选择第一种的成本往往高于受益。首先,我们无法确定A是暂时离开还是很长时间后才回来,这就存在博弈的风险。如果很长时间才回来,那么选择坐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A只是因事暂时离开,等到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人所占,那么争执在所难免,严重的甚至发生拳脚之战。这样一来,对B来说既浪费了时间,有影响了心情,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个人的形象也会受损(毕竟是自己占他人的座位在先)。这种选择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受益来说实在太大,倒不如重新找一个座位。当然也有可能B 坐下后A不与之争吵,另寻座位,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这也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博弈,结果不能确定,如果B愿意承担博弈带来的风险,那么选择坐下也是可以的。 当B经历了多次因他人占座而找不到自习的座位,无法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时,作为理性人的B不禁会思考:不占座就意味着处于劣势,既然如此,为何我不选择占座呢?于是一个个不占座者慢慢加入占座者的行列,以往“自习者得座”的规则被打破,“占座者得座”的规则开始生效。这样一来,我们往往会发现,自习室或图书馆的座位上放满了用于占座的书包、书本、水杯······而真正坐在座位上自习的人却很少,想要自习的人找不到座位,失意而归。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用博弈论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用博弈论分析生活现象论文

博弈论分析生活中现象 博弈论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各相关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假定条件下,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科学。其实博弈现象不只现身于经济领域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的,所以博弈论的思想不仅仅能够用来分析经济从而获得最大的盈利,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博弈论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获得最优的策略。 比如某一天你觉得应该是你女朋友的生日,但又不能肯定,如果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你可以送一束花,女朋友会特别高兴,你不送花,女朋友会埋怨你忘了她的生日如果不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你可以送女朋友一束花女朋友感到意外的惊喜,你不送花结果生活同往常一样。 生日非生日 买花 1 ,1 2 ,1 不买花-1,-1 0 ,0 确定今天是女朋友的生日或确定今天不是女朋友的生日,但你的最好行动都是买花。 谈到博弈论我们不得不说到囚徒困境,其内容大致为两名罪犯A 和B隔离审讯。如果两个都不招,因为证据不充分,两人都只能判1年。如果一方招了,属立功表现,功罪相抵,无罪释放;而另一方则属抗拒从严,判10年刑但如果两人都招了,则各判 5 年。结果大家都知道:两个人争先恐后地招了,结结实实地各判了5年。两个犯

人陷入的就是囚徒困境, A B 招不招 招 5 ,5 无罪释放,10 不招10,无罪释放 1 ,1 其结果就是A和B都招,判5年刑。如果两人协商后选择不招,但如果A或B其中一人招了,另一人就会判10年,而招的一人就会无罪释放,这样的诱惑足以让两名罪犯违背两人协议。而选择招。这样最有可能就是俩人都招。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博弈关系。矛盾冲突的结果也有三种情况负和游戏、零和游戏和正和游戏。“负和游戏”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游戏故也称为双输博弈。在人与人的交往时由于相互的冲突和矛盾不能达到统一交际双方都不让步,最后使交际活动不能展开,结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从中受损两败俱伤。如果是朋友,也会因不断发生“负和游戏”而逐渐疏远,夫妻间经常出现“负和”现象感情自然会受到影响。交际中之所以经常会发生“负和博弈”现象,大多是因为心胸狭窄,遇事爱使性负气,必然会出现“负和”局面。如果不使性负气,而是互相谅解,与人交往采取合作态度,便能使有矛盾和冲突的交际活动朝好的方向发展。在交际中如果遇到了和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想着退一步海阔天高,采取一种和对方合作的态度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负和游戏”的发生。至于“零和游戏”这种简单的“你输我赢”的思考方式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麻烦。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关系并不是简单

大学生占座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占座现象调查报告 摘要:在现在的高校中,学生在上课教室、图书馆和自习室占座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些场所,往往会发现“一人…坐?多位”、“人未在,书已到”的情况。后面的人只能望“座兴叹”。占座问题虽小,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问题背后反映出了学校对教室安排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更是当代大学生素质问题的一种体现。而对于占座现象的存在,每个人面对此事的态度也是不同。对此我们做了一次以问卷调查为主的社会调查,而后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究其“占座”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占座问题的相关措施,希望可以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关键字:大学生占座背景现象原因措施 一、调查背景:在大学生的圈子中,“占座”一词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反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经常能看到学生自己或委托他人利用个人物品在教室中进行占座,也有久占不用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在教室中寻到座位学习。对于严重的占座现象,不少学生抱怨学校人多资源少,也有不少学生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出质疑,那么到底是学校公共资源缺乏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素质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小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范围: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目的:通过本次对学生占座现象的调查,分析占座的现状、原因,了解大学生对于占座现象心理反应特征以及体现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四、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与统计调查相结合 2、收集资料方式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附: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结果表) 五、调查结果分析: 占座普遍存在,还比较严重,据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1.65%的学生都帮别人占过座,而没有占过的只是一小部分,占18,35%,说明占座现象在高校十分普及。下面我们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占座的具体情况。

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分析

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高校中图书馆自习室是一种十分普遍现象,它是指以放在座位位置的物品作为标识而取得座位资源的优先使用权的行为。“占座”行为虽然是学生为了更好地学习而不得不采取的利己措施,但是,它也给学校和图书馆带来了许多管理难题,更对学生自身产生不利。近几年,“占座”现象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同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童心成在《对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学生“占座”要从学校图书馆自身找原因,那么,解决占座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孙英隽、于晓曦的《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博弈分析与对策》中认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占座实际上是读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即“占座博弈”。“占座博弈”具有(占座,占座)和(不占座,不占座)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这是个人理解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导致了稀缺资源的非有效配置。在解决占座问题的措施中,他们提出来了“对号入座法”者这一新的解决方法。虽然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同样会带来问题,例如:对学生离开座位时间的长短不能确定,以及会耗费更多的成本。学者张毅红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占座”现象原因、危害及对策——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中,提出了解决“占座”现象的措施有: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教育,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这些措施对解决“占座”现象有很好的作用,以上学者的观点都对“占座”现象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他们提出的观点对解决“占座”现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综合分析以上观点,针对“占座”现象,本文也提出了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本文从“占座”现象的定义、“占座”产生的危害、原因、“占座”现象的纳什均衡分析和帕累托最优策略,最后,提出解决“占座”现象的可能性措施等各个方面对“占座”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对个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座位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占座”现象一直是当今个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了图书馆和谐的读书环境。本文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原因分析,以及“占座”现象反映体现的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策略,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占座”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来了解决“占座”现象的各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占座纳什均衡帕累托最优策略

从“房奴”现象看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摘要:文章着眼于“房奴”现象,通过对“房奴”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看“房奴”现象对中国当前消费观念的影响,最后提出解决“房奴”现象带来的相关问题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房奴;房屋贷款;消费观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住有所居是民生之保障,是社会安定之基础。近年来,一部名叫《蜗居》的电视剧在全国各地陆续热播,并且在各地播出均获得收视冠军。片中展现的“房奴”问题引起了全国的热议,《蜗居》表达了现实社会中无数年轻人“买房难,住房难”的心声,抒发了他们的心理诉求。 一、“房奴”的定义 “房奴”一词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房奴”是指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为了解决居住问题,不得不采取借款和贷款的方式获取购房款,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需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的一种社会现象。高比例的还贷使家庭基本生活支出、教育支出、医药费支出和抚养老人的支出显著减少,使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 国际通行看法认为,如果月还贷额超过个人月收入的1/3,将出现较大还贷风险,并影响生活质量,而据焦点房地产网的一项最新调查,我国32.18%的人月还贷额占到了收入的50%,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奴”。他们在享受自有住房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 二、“房奴”产生原因 (一)传统观念及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住有所居是民生之保障,是社会安定的基础。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即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其中的住就是指对住房的需求,住房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人们归属感的重要保证。传统观念认为,房屋作为“家”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房屋作为实体财产也是自身实力的一种象征。在物质至上的婚恋观大行其道的今天,大部分人都倾向于用物质来衡量价值,所以女人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是否有房就成为评价男性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数。 (二)租房政策及法律的不完善 有专家指出,在欧美一些国家,年轻人一般大学毕业以后,大概十年以后才进入房地产市场买房子,购房人中35岁以上的人占大多数,而我国购房人中多数是25到35岁的年轻人。他们宁愿身负重压,贷款买房,也不选择租房,问题在于我国租房的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租房很没有安全感。如果中国能出台相关对租房者利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房奴”的压力会减轻不少。 (三)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分配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也日益提升,但是随着改革深入,职业铁饭碗被打破,住房分配政策的改变又唤醒了人们的风险意识。市场机制转变的过程中,住房资源由国家分配向由市场分配,而房屋具有居住和投资双重价值,使得房屋价格不断上涨。由调查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有大约10亿人居住在城市。中国进入超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青年涌入城市,随之而来的是住房的紧张,从而产生蜗居、蚁族以及蛋形蜗居等新生的社会现象。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至少有600万的大学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在城市工作,面临着结婚,成家,购房的实际问题,他们希望在梦想的城市立足,却缺乏充足

经济学分析占座问题

A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如何理解“理性人”的行为和机会成本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试着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本来早起就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发现那些占座的同学往往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座.当然,这可能声明这些同学比较细心周到.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报酬.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如果说,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那么是每天轮流还是固定人选好呢?答案是后者.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A习惯晚睡,因此早起半个钟头对他来说无异于酷刑加身,勉强爬起来完成“神圣使命”,可能将导致一天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相反,B习惯早起,占座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C不仅可以早起,而且拥有先进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占座对他来说更加容易.三者在占座这一行为的相对优势比较中,C大于B大于A.那么当在三人中作出选择时,C无疑是最合适的,而A也许可以利用晚睡的时间为大家提水,B也许可以利用早起时间去买早餐.于是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座位轮换制——另一种制度设计的优劣 抨击“占座”的人,往往会指出占座违背了公平的原则,每个人都应当平等的拥有占有好座位的机会.于是他们提出他们认为公平的制度-座位轮换制,即每人编号入座,每周逐排调动.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首先它的操作性较强,同时它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预期.你可以不必为占座操心,因为座位就在那里等你,因此你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其次,正如它的

经济学视角下学区房热现象分析

经济学视角下“学区房热”现象分析 [摘要]在日趋重视教育投资的当今社会,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就近入学”政策,这种教育资源配置的机制使得“学区房”成为获取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学区房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揭示导致学区房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资源正通过“资本化”过程不断蕴含在房价之中,其原因可以从供求关系和教育资源资本化角度来进行阐释,并从政府、市场、家长三方面缓解学区房热问题。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学区房,教育资本化 1.引言 凡是解决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教育资源配置中出现的“学区房热”现象。 教育最开始的出现是私人办置,如私塾、家庭教师等,但是随着政治制度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若教育资源完全交由市场调控,在市场中买卖双方自由竞争的特性下,教育资源将按照家庭背景进行分配,即富人受到更好地教育,穷人则受到劣质教育。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将会导致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并且教育资源本身具有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特质,所以市场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教育资源的分配,即市场失灵。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政府加入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干预,为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设置了一系列政策,使教育资源不完全受到市场控制,而是朝着人为期待的方向发展。其中,“就近入学”政策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该政策表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这一规定,引发了“学区房”概念的追捧热潮。 “学区房”主要指优质中小学对口小区的住房。2014年5月,教育部发文,要求19个大城市在2015年100%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这让“学区房”变得更加炙手可热。北京惊现用300万元买“卫生间”的新闻,不为别的,正是为了获得“卫生间”对口名校的入学资格;上海9平米的“亭子间”,因对口名校,出售单价高达9万元;在广州,地理位置相近、条件相当的两所住房,仅因为一个是“学区房”,一个不是“学区房”,单价相隔近万元;在武汉,“多家房产中介机构表示,好学校附近的房子既不愁租,也不愁卖,有家长投入百万就为一个名校指标”。 这些事实表明,相对于非学区范围内的住房,“学区房”往往有着更高的价格且涨幅更大,

行为金融学发展研究_程昆

收稿日期:2004-02-24 作者简介:程 昆(1965-),男,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和金融发展. 行为金融学发展研究 程 昆,潘朝顺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系,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效市场假说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 文章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行为金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分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 础,概括了行为金融学的主要模型并指出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 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4)02-0054-08 一、行为金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金融学是在对有效市场假说(E MH )质疑的过程中产生的。EMH 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法国数学家巴契里耶(Louis Bachelier )1900年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1]。在这篇论文中,Bachelier 认为股票的价格是无法预测的,在任何时候,股价上涨和下跌的概率都相等,当市场不再认同原有的价格时,价格会发生变化,但没有人知道市场何时会变,朝什么方向变化。Bachelier 认为在短期内,股价变动的幅度很小,长期内,变动的幅度会扩大,股价波动的幅度与时间区间长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例关系,类似于随机过程中的布朗运动。Bachelier 的论文当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并一度遗失,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萨缪尔森发现。1934年沃金(Holbrook working )发现商品期货价格变化是随机的[1],1953年肯德尔(Maurice Kendall )在《经济时间序列分析》中分析了期货和股票价格的变动,得到了和沃金一样的结论[1]。之后罗伯兹(Harry Roberts )、奥斯伯恩(Mosborne )等人发表文章,指出股价变化遵循随机游走规律,就像“醉汉走步一样”。沃金等人的实证发现具有革命性意义,但由于他们不是经济学家或金融学家,没有进一步探讨价格随机波动的原因,因此也没有引起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的注意。 1952年马克威茨(Harry .Markowitz )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了《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1],提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投资者进行资产组合投资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投资理论发展的基石,开创了金融分析中“理性人”这一首要假设条件的先河。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F and M .H .Miller )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金成本、公司金融和投资理论》[1],提出了MM 定理,奠定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篇论文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关系的同时提出了“无套利”分析方法,开创了现代金融学方法论上的革命。至此,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理性人和套利定价———开始定型。 遵循前人的研究方法,1965年法马(Eugene Fama )在《商业经济》中发表《股票市场价格行为》[2]一文,首次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在文中被定义为“在一个有大量不断互相竞争,尽量提高利润的理性玩家的市场,每一个玩家在这里都尝试预测个别证券的未来市场价值,任何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第3卷)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 RICULTURA 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 .22004(Vol .3)

经济学分析论文精华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经济学分析 (1) 对论文抄袭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9) 腐败行为经济学探析论文 (14) 关于房价问题的初步分析 (17) 建筑安全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23) 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课程论文 (31) 关于人大超市内伊利“大果粒”酸奶市场的分析 (39)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经济学分析 (4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经济学分析 【摘要】最近几年,各媒体频繁报道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而政府权威部门所发布的数据,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事实。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在我看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商品供给需求机会成本 【正文】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全国高校毕业生2001年117万人,2002年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280万人,2005年338万人,近五年高校毕业生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除毕业生就业需求外,还有其他的需求。据劳动部提供的数据, 2004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加之高校毕业生,2004年各类新增劳动力超过1300万。2005年全社会各

类新增劳动力约2400万。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应为900万个左右。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但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现象,因此,经济发展实际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900万个,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成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产品,而大学生就业,则是产品进入消费的过程。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能否进入消费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人力资源的使用主体对产品要有需求;二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主体必须提供符合人力资源使用主体需要的效用,即有效供给。这两个条件,是通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实现的。在双向选择选择的过程中,任何双方的需要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大学生就业就不能实现。其基本内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商品紧俏,是卖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供给方,需求方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商品滞销,是买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需求方,没有供给方选择的余地。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是商品,大学毕业生也是商品。高等院校是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方,用人单位是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是紧缺商品,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为供给方的高校,用人单位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紧缺商品,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