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学院:

指导老师:

目录

1.前言 (2)

2.实习的目的 (2)

3.实习的意义 (3)

4.实习的要求 (3)

5.实习时间 (4)

6.实习地点 (4)

7.实习工具 (4)

8.实习地点概况 (4)

9.实习内容 (5)

10.标本采集 (6)

11.昆虫标本采集方法 (7)

12.实习体会 (7)

13.意见与建议 (8)

1.前言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两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实习的目的

(1)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进

一步丰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习性、种类、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良好素质与情感;

(5)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3.实习的意义

(1)通过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

(2)通过野外综合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新能力;

(3)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对植物界生物的认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实习的要求

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生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植物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

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和动物,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5.实习时间:2012-07-13——2012-07-18

6.实习地点:林芝地区林芝县八一镇

7.实习工具:标本夹采集箱枝剪号签记录签捕虫网三角纸袋铲子望远镜 GPS

8.实习地点自然概况

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内与昌都、那曲、拉萨、山南等地市相邻,外与印度、缅甸接壤,平均海拔3100米,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所有山脉都呈东西走向,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雅鲁藏布江从朗县进入林芝地区,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形成了林芝地区奇特的雪山和森林的世界。

林芝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这里与西藏其他地方不同,温暖湿润,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2022.2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因此,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林芝的森林面积约为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1%,为中国第三大林区,西藏森林的80%都集中在这里。广茂的原始森林蕴藏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林芝产品及珍奇动植物资源。整个林芝地区由南向北,几

乎集中了从海南岛到北极地区的各种植被,现已发现和证实的就有3500多种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9.实习内容

7月13日,8点在实验楼前集合,出发赶往林芝八一镇,下午5点左右到达林芝高职

7月14日,8:30步行到达措木及日景区,遗憾的是,没能进入景区内部,但景区周围还是有许多值得学习和认识的动植物

7月15日,坐车到达色季拉山口,大约4700米左右,有点不适应高海拔和低温度的环境,然后爬山到达山顶

7月16日,坐车到达喇嘛岭,进入神圣的佛教圣地,转入后山的高大树林

7月17日,步行到达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后面,进行最后的实习结果检测,下午自由活动

(1)措木及日景区:

这里位于E 29°40′876″,N 94°22″148″,平均海拔3093米。措木及日景区位于八一镇东北角,据八一镇2公里处,景区景观带长约18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内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景区内树满

青山、河流纵横,有规模巨大、终年碧绿苍翠、林木葱茏的原始森林和漫山遍野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

(2)色季拉山:

这里位于N 29°37′044″ S 94°39′019″,色季拉山位于林芝地区县城以东,是尼洋河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其山口海拔4728米,是川藏线上有名的地标。属于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温度逐渐降低,而降水不断的增加。在这一带有草毡层和高山草甸。高山草甸的分解者作用弱,并且还存在许多的植物。站在色季拉山口,除了满眼的经幡,还可远眺尼洋河风光、无边的林海和南迦巴瓦神山的英姿

(3)喇嘛岭:

属红教,是林芝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的藏传佛教场所。垓寺依山傍水,佛殿庭院掩映绿荫之中,院内藏犬成群。整个寺院形状内呈正四角,外底层屋檐共有二十角,第二到第三层屋檐为八角,佛殿高20余米,内径10余米,上覆金顶,呈塔形,四面墙体分以白蓝红绿四色涂之,非常漂亮。喇嘛林寺有著名的莲花生大师践石遗迹,寺内精美的壁画也堪称藏东一绝。

10.标本采集:

①根据采集目的,选择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

②采集完整的标本:除营养器官外,还必须具有花或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因为花、果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

③采集草本植物,应采带根的全草。即要挖取地下部分如根茎、匍匐枝、块茎或根系等。

④对人类有毒,易于过敏的植物,如漆树等,采集时要慎重。

⑤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爱护资源,特别是稀有植物。

⑥必须及时认真作好野外记录,如植物产地、生长环境、性状,叶、花、果的颜色,有无香气和乳汁,以及采集日期等都必须记录,它对于标本鉴定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在野外采集标本时,应尽可能地随采、随记录和编号,以免过后忘记或错号等。野外记录的编号和号签上编号要一致。采回后应根据野外记录签上的记录,抄在固定记录本上,作为长期保存和备用。

11.昆虫标本采集方法

网捕法:网捕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方法,进行网捕的工具是捕网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另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12.实习体会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动植物的观察与了解,走进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使我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同时也让我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了书本的内容,也学习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小组协作,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阅历!尽管在这

一过程上,天气炎热,同学们汗水不断,十分辛苦,但大家都不怕劳累,乐在其中,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13.意见与建议

首先,我希望我们的实习地点能够多一些,挑选地理位置偏差大的区域,这样可以方便对同种动物在不同生境下进行特性的比较。

其次,我们应该有多一些的专业老师为我们进行讲解,以扩宽同学们的视野。

最后,实验器械多一些,以够同学们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 念 ..................................................................... .. (1) (一)课程性 质 ..................................................................... .. (1) (二)基本理 念 ..................................................................... ..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 标 ..................................................................... . (2) (一)学科核心素 养 ..................................................................... . (2) (二)课程目 标 ..................................................................... (3)

三、课程结 构 ..................................................................... (3) (一)设计依 据 ..................................................................... (3) (二)结 构 ..................................................................... . (4) (三)学分与选 课 ..................................................................... .. (4) 四、课程内 容 ..................................................................... (4) (一)必修课 程 ..................................................................... . (4) 模块 1 分子与细 胞 ..................................................................... .. (4)

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细胞是 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 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性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 然 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内容要求】 概念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 酸等 ,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 生物大分子 1.1.1 说出细胞主要由C、 H、 O、N、 P、 S等元素构成 ,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 指中水一然

[附录 ] 附录 2 教学与评价案例 案例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的制订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 能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 , 以及运用反馈调节原理 , 能初步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3·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结构以及数量关系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模型,并制作简易生态瓶。 4,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案例 1 评析 养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学习的宏观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 ,要根据实际上课具体内容 ,确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习惯了以三维目标来描述教学要求和意 图 ,教师在对应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时或许会感到困惑。本案例旨在示范如何依据核心素养来制订一节课的教学 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的。目标1 着重体现了“生命观念”的要素 ;目标 2 着重反映了“科学思维”的要素 ;目标 3 和 4 分别着重指向 "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目标之间相互也有交叉 ,每个目标中可能还含有对其他素养 的要求。核心素养几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学生品格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落脚点。 案例 2 筛选分离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出分离目标菌的思路。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出分离目标菌的方案。 3.能依据方案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和分离、培养方法初步分离出目标菌。 二 .教学思路 提出课题讨论思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 三 .教学过程 活动任务活动目的 利用视频或文本介绍几种分离、筛选!工程菌种的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实例 ,认识寻找、分离菌种的应用价值,提出课题。 选取哪种土样筛选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的概率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较大 ?为什么 ?如果要分离其他微生物 ,应该到哪路。里去寻找 ? 提出分离尿素分解菌 (或其他目标菌 ) 技术路线 , 用科学思维提出、论证合理、可行的的设计思如土样的选取和处理 , 培养基的选择、配制和灭路 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可查阅资料 ),展示、交流方案针对具体问题 ,根据现有实验室条件, 设计可操作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主题及具体要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主题及具体要求 来源:锡山区教育局点击数:150 日期:2009年10月10日 生物十大主题及具体要求 推荐一、科学探究 1、理解科学探究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中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注重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水平,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作为本课程的学习成果,每个学生要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知识 获得相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相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动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水平 准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水平。 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水平。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水平。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水平、实践水平和创新水平。 初步学会使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注重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生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 一、科学探究 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实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为了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水平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水平的形成需要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所以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但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 1.理解科学探究 教学中,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升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实行分析和判断。 ·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表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水平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六年制本硕连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又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了解生物技术企业运作管理规律,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药卫生、生物工程、食品化工、环境保护和相关的企业及政府部门独立从事新产品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主要方向 1. 医药生物技术 2. 农业生物技术 3. 微生物生物技术 4. 海洋生物技术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校规校纪,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发展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状况,有较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所学专业,有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制备与分析及生化制药、微生物检测和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进展;有较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比较流利地进行听、说、读、写),英语通过4-6级考试,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1—

4.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限定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好各门选修课。 5.本专业为“国家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基于本专业的特点,必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训练并重,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撰写工作。 三、毕业认定与学位授予、本科学位修业年限 实行阶段淘汰制,三年级课程结束后,根据德、智、体三方面的综合评估,不适应六年制继续培养者转入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学习。根据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153学分,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理学学士学位证书。本科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 公共必修课36 23.5% 本科阶段 公共选修课16 10.5% 本科阶段 专业必修课71 46.4% 本科阶段 专业选修课30 19.6% 本科阶段,限选课至少15学分 毕业总学分 153(44) 100% (实践教学学 分) 课内总学时2648 第一学期在不同专业所学的相关学分可以转入。 五、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生物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营销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 —2—

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新版-精选.pdf

一.模块1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细胞是 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 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 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性,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然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内容要求】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 生物大分子 1.1.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指中水一然

[附录] 附录2 教学与评价案例 案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的制订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能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 以及运用反馈调节原理, 能初步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3·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结构以及数量关系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模型,并制作简易生态瓶。4,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案例1评析 养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学习的宏观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实际上课具体内容,确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习惯了以三维目标来描述教 学要求和意图,教师在对应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时或许会感到困惑。本案例旨在示范如何依据核心 素养来制订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的。目标1着重体现了“生命观念”的要素;目标2着重反映了“科学思维”的要素;目标3和4分别着重指向"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目标之间相互也有交叉,每个目标中可能还含有对其他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几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学生品格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落脚点。 案例2 筛选分离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出分离目标菌的思路。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出分离目标菌的方案。 3.能依据方案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和分离、培养方法初步分离出目标菌。 二.教学思路 提出课题讨论思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任务活动目的 利用视频或文本介绍几种分离、筛选!工程菌种的 实例,认识寻找、分离菌种的应用价值,提出课题。 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选取哪种土样筛选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的概率 较大?为什么?如果要分离其他微生物,应该到哪里去寻找? 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出分离尿素分解菌(或其他目标菌) 技术路线,如土样的选取和处理, 培养基的选择、配制和灭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用科学思维提出、论证合理、可行的的设计思路 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可查阅资料),展示、交流方案针对具体问题,根据现有实验室条件, 设计可操作

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陆城中学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生物统计学课程简介-2008

生物统计学 课程代码:81036000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 英文名称:Biostatistics 学分:2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生物类和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课程主任:刘建讲师硕士 课程简介:(标题黑体、五号) 生物统计学是综合性大学中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介绍讲述清楚生物类试验的内容与要求、明确本课程与试验研究关系,让学生学习与理解试验设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教学中力求深入浅出地把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中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讲解的清晰易懂。对于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常见方法的介绍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有可操作性。统计分析对试验设计的反馈作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尽可能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做一些习题,上电子计算机做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得到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践教学环节:(标题黑体、五号) 本课程含有16学时的上机实验课,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设计一定复杂程度的试验方案,解决毕业论文和今后工作、学习中遇到的一定复杂程度的生物学问题。

课程考核:(标题黑体、五号) 为必考课程,考试形式:闭卷 指定教材:(标题黑体、五号) 《生物统计学》(第二版),杜荣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标题黑体、五号) 【1】生物统计学李春喜、王文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卢纹岱、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三版。

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习题集 生物统计学课程组编写

第一章概论 1.什么是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解释并举例说明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 3.误差与错误有何区别 4.田间试验有哪些特点保证田间试验质量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 1.试验指标试验因素因素水平试验处理试验小区总体样本样本容量随机样本总体准确性精确性 2.什么是次数分布表什么是次数分布图制表和绘图的基本步骤有那些制表和绘图时应注意什么 3.标准误与标准差有何联系与区别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形式上有何不同为什么说他们的实质是一致的 5.平均数与标准差在统计分析中有什么用处他们各有哪些特征 6.试验资料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7.简述计量资料整理的步骤。 8.常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有哪些 9.算术平均数有哪些基本性质 10.总体和样本差的平均数、标准差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1.在对果树品种调查研究中,经观测所得的干周、冠高、冠幅、新梢生长量、萌芽率、花数、果数、座果率、单果重、产量等一系列数量资料,哪些是连续性数量,哪些是非连续性数量 -1 试根据所给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 13.根据习题12的次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和多边形图,并简述其分布特征。

14.根据习题12的资料,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15.根据习题12的资料,计算中位数,并与平均数进行比较。 16.试计算下列两个玉米品种10个果穗长度(cm)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解释所得结果。 24号:19,21,20,20,18,19,22,21,21,19 金皇后:16,21,24,15,26,18,20,19,22,19

生物园简介

生物园简介 生物园是一个教与学的重要基地,是露天的生物学课堂和实验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生物园可以加强教学与实验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学技能和一定的生产技能以外,还有利于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可以在园中自行观察和试验、处理资料以及研究试验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原生动物-草履虫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腔肠动物-水螅 水螅是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常附着于池沼水草枝叶和石块上;通常营出芽繁殖。水螅喜欢在清洁而含氧多的淡水中生活。扁形动物-血吸虫 血吸虫寄生于多数脊椎动物,卵穿过静脉壁进入膀胱,随尿排出。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体内。 扁形动物-涡虫 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等为食物。 环节动物-蚯蚓

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 软体动物-蜗牛 蜗牛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几种接近的颜色,一般有条纹。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蝗虫 蝗虫俗称“蚱蜢”,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棘皮动物-海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结构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 老虎英文名:Tiger 猫科豹属 熊猫英文名:Panda 熊科大熊猫属 梅花鹿英文名:Sika deer 鹿科鹿属 乌龟英文名:Tortoise 龟科乌龟属 非洲象英文名:African Elephants 象科非洲象属 斑马英文名:Zebra 马科马属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 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基础课 学时:56学时,3.5学分 适用对象:农学、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草业科学等本科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 统计学是论述收集、分析并解释数字信息的科学,生物统计学则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一般统计学。统计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正确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先开课程的重点是讲述没有量纲或单位抽象的数量规律,为生物学科应用这些规律打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从而提炼新的生物信息的过程。教学重点是通过生物现象的数量观察、对比、归纳和分析,揭示那些困惑费解的生物学问题,从偶然性的剖析中,发现事物的必然性,指导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本课程的难点是概念较多、理论抽象、系统严密、实践性强、公式复杂、符号繁多、计算量大,因此,教学安排上除精讲48学时外,有针对性的安排上机操作8学时。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生物统计学与数学有密切关系,现代统计学用到了较多的数学知识,研究理论生物统计学的人需要有较深的数学功底,应用统计方法的人也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统计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几乎生物学科所有的门类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掌握生物学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知识有利于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基本要求:理解什么是统计?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的关系,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内涵;统计方法能解决生物学科中哪些问题,了解生物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精品文档 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莱西市城关中学张春松 1.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迅速。如:2011年7月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框架》,并即将颁布《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2)国内对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科学教育的发展;(3)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有标志性的进步,可以说与全球同步。 2.我国初中生物学课标修订要点 2.1. 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1)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及学生学习方式等重大方向、思路和框架等方面保持稳定; (2)执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课程决策程序,确保《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高质量; (3)基于研究成果修改或补充,新课标有以下四方面的变化变化:–课程性质 –内容标准中对适合各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2.2. 原《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 他有关应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以提高学生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 要领域之一。新《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增加的内容: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富的知识体系,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其精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它既要让学生理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获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其学习成果是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特别指出,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属于理科,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理解,防止死记硬背。 2.3.《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表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0个重要概念,其中包括8个核心概念)(10个一级主题共

2015学年生物学科教研基地校工作计划

2015学年生物学科教研基地校工作计划 市生物学科教研基地校(武平三中)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进行市生物学科教研基地校建设,进一步推进生物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优秀生物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教研方式,激活教研活力,深化教学研究,切实促进生物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学科教研基地交流平台,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研组建设、辐射示范、特色教研等为主攻方向,努力促进生物学科教育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科教研与实践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预期目标 创新校本教研机制,提高教研工作实效;利用优质学校资源优势,促进学科教学资源共享,打造学校乃至县市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我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使本生物学科教研基地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改革中心、教学改革示范、教学资源库区和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把我学校打造成全市有特色、内涵式发展的生物学科基地学校而打下基础。 三、实施措施 1、利用外出参观学习和“学习日”“实践日”等多种渠道,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大教研力度,优化教研组建设,建设良好组风;不断加强科研意识,以科研促教研;积极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创建本组特色。

2、带动、帮助本县其他学校开展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办与本学科相关的市县级教研活动,积极为各级教研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做好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学科辐射示范作用。 3、按计划实施“初中生物实验创新的实验研究”的市级教研课题的第一第二阶段相关工作,力促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具体活动安排: (一)XX.9—XX.1 1、积极申报龙岩市中小学生物学科教研基地校; 2、制定《XX—XX学年武平三中生物学科教研基地校工作计划》;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 4、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多途径的培训; 5、积极承办协办武平县生物学科会议; 6、曾德添师参加生物学科国家培训; 7、努力学习并有效实践《生物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较高的生物素养; 8、成立“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兴趣小组和“创新就在身边”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9、按计划实施“初中生物实验创新的实验研究”的市级教研课题的第一阶段工作,力促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创新能力; 10、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县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争创本组教研特色; 11、本组成员进行生物实验器具创新,并积极申报相关的国家专利;

生物统计学课程设计范文

符号说明 编写中文 A1 大一 A2 大二 A3 大三 A4 大四 B1 男生 B2 女生 1、引言 1.1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体质普遍下降,健康状况普遍欠佳,坚持锻炼身体的意识不强,学生身体机能各项指标偏低,下肢力量较弱,耐力指标评价较低。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加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及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锻炼工作,落实《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我们就我校2011-2012学年度在校大学生的综合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客观反映和监测大学生的综合体质状况,根据大学生的综合体质状况提出合理、适宜的体育加强锻炼方案,切实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体质水平,并且检查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方面的效果,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为推进更适合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提供依据;并为其他高校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2、材料与方法 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有20多个学院,2万多名学生,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不同年级的课程安排相异,学习量各不相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差,不同年级的学生综合体质亦有不同。在本地区进行试验研究具有代表性。 综合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是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给予的,标准将每一测试项目所反映的身体素质状况按照体质健康要求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其中身高、体重权重值为0.10,肺活量权重值为0. 20,跑步权重值为0. 30,立定跳远权重值为0. 20,坐位体前屈权重值为0. 20。以此来衡量学生的综合体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1研究对象: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2011年度在校大学生。 2.2 、样本来源

生物学科基地申请书

一机一中生物学科示范基地 申报书

一机一中生物学科示范基地申请表 本学科教学研究已有基础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推荐认真负责并有一定业务能力的老师担任各年级教学的备课组长,形成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二、规范管理制度 1.认真组织好全组教师对市、办事处、校等各级各部门所发文件精神的学习与贯彻落实。 2.教研组工作有计划,计划实施过程中有检查,学期结束有小结。 3.教研组工作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积极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保证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注重工作实效,同时关注活动后的反馈。 4.组织教师学习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关注新教材的学习,课堂实践注重新理念的落实、新方法的探寻。 5.全组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按“三定”、“四统一”要求集体备课,不无故缺席。“三定”,即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即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考核。教研组长有职责检查各备课组的备课情况和教学情况。 6.教学实践体现生物学科科学性与实践性统一的特点,坚持学科领域中的德育渗透;重视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 7.全组教师能按要求上教学研究课。课前要求至少本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课后教研

组内进行评议,重在指出不足,形成切磋研究的气氛。 8.注重教研组信息建设,按时完成各类报表。每学期都进行不少于5次的示范课,近期承担了“标准-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全市示范课 9.切实做好带教工作,在常规新教师带教的基础上,发挥组内老教师及校外优秀师资的力量,对组内青年教师进行提高性带教。 10.全组教师认真尽责做好考试命题和监考阅卷工作,力求不出差错。对于考试 反映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要进行分析,做好反馈信息的调控。 11. 全组教师能积极探索科研活动,按时完成教科研任务。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研究落实生物学科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教学工作,协调组内教师根据各年级的特点,拟定课程内容、授课教师,选用合适的教学材料。 三、落实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 (一)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 1、课程内容理解与处理 2、课堂教学把握和应变 3、作业训练的设置与评改 4、测试评价的设计 5、课程标准的解读 (二)专业能力 1、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落实 2、相关资料的获取与筛选 3、与学生的沟通 4、听课评课能力 教研成果教研质量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3版)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003-2-10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9)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4)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引领生物新课改 王荐(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无锡 21400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摘要:课程基地是江苏省的教育创新之举,它是新型教育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改变教学形式创造了鲜明的教学环境,围绕提升科学素养开设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基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学习场域,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课程基地生物课改功能 2011年4月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经过学校自我申报、专家评审,首批38所课程基地于当年批准建立,每个基地规划省、市、学校共同投入600万元。2012年又批准第二批50所,计划到2015年建成200个左右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在已建成的88个课程基地中,以生物、生态、环保、生命为主题的课程基地有14个,另有部分课程基地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如苏州中学的湿地文化课程基地、盐城一中的低碳教育课程基地、天一中学的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徐州七中的绿色能源综合实践课程基地等。1什么是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是江苏省一项教育创新之举,它是一个“以创设新型教学环境为载体,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以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为主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学习、自己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与学的新平台”。课程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让环境来改变师生学习方式。”以首批常州高中生物课程基地为例,它的硬件建设包括“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选择性学习课程资源以及五室二馆一园等校内实践基地和若干校外实践基地场所。”具体包括一个数字化学习网站和细胞实验室、分子生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生态实验室、组织培养室、模型制作体验馆、农业体验馆、遗传实验园等。添置了系列显微镜(数码、倒置、相衬、荧光)、凝胶成像分析仪、PCR仪、电泳图谱观察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化学元素分析仪(进口)等高端科研仪器。校外实践基地包括红梅公园、市污水处理厂、中华恐龙园、常州制药厂、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州三勤生态园等。南京市中华中学“生命、生活、生态教育课程基地”硬件建设为一馆三园四室:生命科学馆以生命起源和进化为主线,从生物多样性到生态环境的多样化,以化石、标本、模型、生态场景、灯箱图文、声光电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馆中感受和学习,实现知识性、系统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逐步形成了解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努力营造最佳学习情景。三园包括湿地生态园(主要体现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在池塘中栽种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园(栽种以耐阴性强,观赏期长的阴生植物),四季花卉园(将不同生态习性和不同花色、花期及叶色等观赏特性的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科学搭配种植,辅以不同的地被植物,集中展现植物多样性),四室指植物组织培养室、数码互动实验室、生物机能实验室、环境与生命实验室。课程基地的硬件建设突出了学科特征、专业特色、课程文化,提供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设施、仪器,师生可以利用课程基地各场馆的设施,自行探究或共同开发,通过整合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和网络远程教育功能,实现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学生可以在此动手、动脑、体验、探究、拓展学习内容,同时课程基地往往和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得到及时、准确、给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课程基地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中心、课程设施资源中心。 2课堂基地的功能 2.1课程基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倒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也为教师通过课程基地实施核心内容的直观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无锡辅仁中学依托四大科学探究中心,构建了“动植物细胞培养”、“育种机理”、“生态修复”、“微生物与发酵技术”四大核心课程模块。以育种机理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