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传导机制

历年基准利率调整一览表

历年基准利率调整一览表: 一览表_2011-2019央行银行贷款利率表 调整时间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一至三年(含三年)三至五年(含五年)五年以上 1991.04.21 8.10 8.64 9.00 9.54 9.72 1993.05.15 8.82 9.36 10.80 12.06 12.24 1993.07.11 9.00 10.98 12.24 13.86 14.04 1995.01.01 9.00 10.98 12.96 14.58 14.76 1995.07.01 10.08 12.06 13.50 15.12 15.30 1996.05.01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 9.18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0 10.53 1998.03.25 7.02 7.92 9.00 9.72 10.35 1998.07.0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12 6.39 6.66 7.20 7.56 1999.0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22 5.58 5.76 5.85 6.12 2006.04.28 5.40 5.85 6.03 6.12 6.39 2006.08.19 5.58 6.12 6.30 6.48 6.84

2007.03.18 5.67 6.39 6.57 6.75 7.11 2007.05.19 5.85 6.57 6.75 6.93 7.20 2007.07.21 6.03 6.84 7.02 7.20 7.38 2007.08.22 6.21 7.02 7.20 7.38 7.56 2007.09.15 6.48 7.29 7.47 7.65 7.83 2007.12.21 6.57 7.47 7.56 7.74 7.83 2008.09.16 6.21 7.20 7.29 7.56 7.74 2008.10.09 6.12 6.93 7.02 7.29 7.47 2008.10.30 6.03 6.66 6.75 7.02 7.20 2008.11.27 5.04 5.58 5.67 5.94 6.12 2008.12.23 4.86 5.31 5.40 5.76 5.94 2010.10.20 5.10 5.56 5.60 5.96 6.14 2010.12.26 5.35 5.81 5.85 6.22 6.40 2011.02.09 5.60 6.06 6.10 6.45 6.60 2011.04.06 5.85 6.31 6.40 6.65 6.80 2011.07.07 6.10 6.56 6.65 6.90 7.05 2012.06.08 5.85 6.31 6.40 6.65 6.80 2012.07.06 5.60 6.00 6.15 6.40 6.55 2014.11.22* 5.60 6.00 6.15 2015.03.01 5.35 5.75 5.90 2015.05.11 5.10 5.50 5.65 2015.06.28 4.85 5.25 5.40

第三章 信用与利率

第三章信用与利率 1.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 2) 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3) 商业信用的运动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上与产业资本的运动状态相一致。 4). 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达成协议建立信用关系,无需信用中介机构的介入。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第一,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 第二,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第三,信用范围上的局限性 第四,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吸收存款等形式集中各方面的闲散资金;二是通过贷款等形式运用这些资金。 4.银行信用的特点:1)是一种间接信用2)以货币形态提供的3)期限灵活4)范围不断扩大 5国家信用的特点:(1)信誉度高(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具有相同的资金来源(3)一种直接信用形式(4)不以盈利为目的。 6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工商企业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劳务;另一种是由银行直接向消费者个人发放贷款,用以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及支付旅游费用等。 补充.民间信用 1民间信用的形式有直接的货币借贷或实物借贷,也有通过自发组织的协会、互助储金会等进行的借贷,还有由中介人担保的借贷等 7利息的计算方法 (1)单利法I(利息额)=P(本金)×i(利率)×n(借贷期限)S(本金和利息之和)=P(1+i×n) (2)复利法(将上期利息转为本金一并计息的方法) S=P×(1+i)n I=S-P 补充利率的作用 (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引导个人的投资行为。 (3)聚集社会闲置资金。 (4)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 (5)稳定物价。 (6)平衡国际收支。 8.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国际间资本流动实现的 .

汇率变动对价格的传导机制探析

科技经济市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其变动首先会引起一国进出口商品定价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而通过支出转换效应对贸易收支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汇率是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经济变量,随着金融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汇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汇率传导的含义和传导机制,以揭示汇率-价格机制运行的内在关系。 1汇率传导的含义 汇率价格传导也称为汇率的传递弹性(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lasticity),是指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与之相关价格因素的变动。汇率价格传导是理解汇率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描述汇率与价格关系的主要形式,即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水平改变的程度。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汇率传递给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一些学者主要从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变动的效应来定义汇率传递。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Ohno(1989)认为“传递概念是指汇率变动反应在进口价格上变化的程度”。根据M ann和Hooper(1989)的定义,狭义的外汇价格传导是指进口价格对名义汇率波动的变动率,即汇率波动所引起的进口价格的变动。广义的汇率价格传递是指因汇率波动而对国内价格产生的多因素、多层次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对汇率传递的界定给予更为丰富的涵义,把汇率传递效应从进口价格扩展到出口价格和国内一般物价水平,如M enon(1995)、M cCarthy(2000)等把汇率传递定义为“国内价格水平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一般来讲,可以将汇率传递定义为按照目的地货币表示的贸易商品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2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机制 汇率价格传导机制是指名义汇率波动引起价格水平变化的渠道和路径。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价格水平有重要影响,而且其对于不同的价格指标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是不同的。Goldberg 和Knetter(1997)将汇率价格传导机制分为直接传导机制和间接传导机制。直接传导机制是指汇率的波动对于进口品价格的直接影响作用;间接传导机制是指汇率变动对于国内其他价格的间接影响,如工业品出厂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等。其传递路径如图1所示。 图1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路径 2.1直接传导机制 汇率变动会引起不同国间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其最直接影响到的是进口商品价格,然后通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产生影响。 首先,由于进口商品中包含了消费品,汇率通过影响进口商品中的消费品的价格进而影响消费者价格。汇率变动对进口消费品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汇率变化对进口消费品的影响将是完全的,但由于市场不完全、配送成本等因素的存在,汇率对进口消费品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一国进出 汇率变动对价格的传导机制探析 李文星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泉州362332) 摘要:汇率价格传导,即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与之相关价格因素的变动。汇率传递效应不仅影响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汇率传导效果是否完全,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汇率的波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汇率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汇率传递;价格;传导机制 作者简介:李文星(1981-),男,福建南安人,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经济研究 趨趷 2011年第3期

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interest rate mechanism/mechanism of interest rate)是指竞争过程中利息率变动与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形式,主要是在资金和资本市场上发生作用的机制。是利率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互相制约关系及其推动利率运行的自动调节功能。 利率机制 interest rate mechanism/mechanism of interest rate 国家 中国 资金 信贷资金 目录 1利率机制的作用 2利率机制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3利率机制效应分析 ?利率管制的效应分析 ?利率市场化的效应分析 4我国利率机制效应分析 ?首先, ?其次, 5主要因素 ?⑴利润率的平均水平 ?⑵资金的供求状况 ?⑶物价变动的幅度 ?⑷国际经济的环境 ?⑸政策性因素 1利率机制的作用编辑 利率机制的主要作用是: (1)调节整个社会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并使二者趋于平衡; (2)体现资金成本,促进企业合理运用资金、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3)在利率与利润率的比较和对立运动过程中,使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 (4)利息与价格共同调节宏观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5)利率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 2利率机制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编辑 利率机制主要包括利率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利率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指利率的形成及决定因素,利率的作用机制是指利率在一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对资金价格的调节作用,也即利率如何调节储蓄、消费和投资的流向和流量,达到以资金流引导实物流,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带动经济增长。 利率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因为影响利率形成机制的因素,正是利率作用机制中利率调控的因素,比如储蓄、投资等。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使利率机制有效发挥传导作用,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利率市

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分析

第二节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引言 金融体系的重要宏观经济角色在于有效配置资源。资源的配置,其核心在于通过空间上的流动和期限上的跨时转换两种最本质的手段,使得资源在社会分工中的运用摆脱空间和时间上的束缚,达到运行于社会分工系统中的资源使用和价值创造的有效率的良性循环。一般来说,从比较金融体系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金融体系划分为机构导向型的金融体系和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体系两大类,不同的金融体系其资源配置的模式有所差别①。在机构导向型的金融体系中,金融资源的跨空间和期限配置主要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完成的,其契约特征是银行作为当事人与金融资源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契约,银行通过以负债的方式取得存款,再以资产的方式贷出去;在和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体系中,金融资源的跨空间和期限配置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的组织功能来完成,其契约特征是在金融资源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作为直接当事人所达成的契约,各种金融机构只是作为金融中介沟通供需双方的信息以及交易意向。我们此处所分析的,主要指的是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下的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这种传导机制的客观规律及其变化,主要是决定于市场功能本身。 从空间角度看,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为代表的三大相互关联的市场体系。三者之间的联系和传导机制非常复杂,而且与市场一样具有内在的变化性。就像我们在研究市场的时候以价格及其形 ①关于不同的金融体制下的具体金融特征,请参看有关比较金融体制方面的专着。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成为典型的代表一样,在分析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的时候,我们主要以货币市场的利率、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以及外汇市场的汇率作为指标,来分析通过利率、股票价格和汇率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变化关系,所反映的金融市场之间的内在传导机制。 从时间角度看,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即期的现货市场和远期市场两大类。即期的现货市场指的是金融市场中,所交易的金融资产标的物为市场中货币、资本类资产和外汇等基础性资产,这些交易合约在当期交割结算。即期的现货市场也可以称为基础产品市场;远期市场指的是金融市场中,所交易的标的物是建立在即期基础市场之上,所衍生出来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这些交易合约的交易对象是相对于即期的现货市场的基础产品而言的衍生金融产品,其存在意义以及交割时间都是在预期性的将来,所以称之为远期市场。正因为远期市场的产品是在即期的现货市场产品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所以两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着基于预期和期限结构的联系和传导机制。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本章的以下内容,主要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两方面,来分析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并从金融市场的行为传导性和金融市场一体化角度分析金融市场之间传导机制的一些客观规律。 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同时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一般来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融资期限、融资主体、融资目

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最新

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最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发挥利率杠杆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加强利率管理,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经营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部门,其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均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是经国务院授权的利率主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利率管理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各种利率是法定利率。法定利率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变动。 第二章利率的制定与管理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调整以下利率: (一)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三)优惠贷款利率; (四)罚息利率; (五)同业存款利率; (六)利率浮动幅度; (七)其它。 第六条金融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确定以下利率:

(一)浮动利率; (二)内部资金往来利率; (三)同业拆借利率; (四)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 (五)中国人民银行允许确定的其它利率。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履行下列利率管理职责: (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政策要求,制定利率政策和利率管理法规并组织实施; (二)领导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利率管理工作; (三)监督、检查金融机构执行国家利率政策、法规的情况; (四)协调、处理金融机构的利率纠纷和利率违规行为; (五)宣传、解释国家的利率政策及相关法规; (六)研究、制定、实施国家的利率改革规划; (七)监测、调控金融市场利率; (八)其他利率管理工作。 第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授权的范围内履行下列利率管理职责: (一)实施对辖区内金融机构的利率管理,指导下级行的利率管理工作; (二)及时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有关文件,对有关利率调整等内容的重要文件,应在生效日之前传送到辖区内金融机构,并严守机密; (三)监督、检查辖区内金融机构执行利率政策的情况,处理利率违规行为,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本辖区内利率政策执行情况;

利息计算制度规定

活期储蓄利息计算 一、计息的基本公式、计算天数、计息利率 1、计息的基本公式: 利息=本金X存期X利率 2、计息天数 活期储蓄存款的存期一律采用算头不算尾的方法,即从存入当日一直算到支取日的前一天为止。系统可按帐户每日的当前余额实行上浮利率。人民币或非英联邦国家货币按照一年360天,一月30天计算天数。英联邦国家货币按照实际天数计算。 3、计息利率 活期储蓄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0)三种,我国储蓄存款挂牌利率一般采用年利率或月利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折算为日利率进行计算,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年利率=月利率X12=日利率X360 月利率=年利率/12=日利率X30 日利率=年利率/360=月利率/30 活期储蓄存款计息利率按支取日挂牌公布的利率进行计算。 二、结息日 人民币活期储蓄每年6月30日为结息日,7月1日利息自动并入本金;外币活期储蓄每年12月20日为结息日,次日将利息转入本金,按照结息日当天挂牌公布的活期储蓄利率计付利息,结息日前销户的,按销户当天挂牌公布的活期储蓄利率计至销户前一天为

止。 计算利息的本金,以元为单位,元位以下的角、分位不计算利息,利息计至厘位,实际支付利息时计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三、系统处理 1、人民币/外币活期储蓄 (1)在每个批处理日,计算计息积数并进行累加。 当天处理日的积数=帐户的货币余额X计算天数 (2)在结息日时,当天处理日的积数计算完毕后,再按挂牌公布利率计算出应付未付利息(利息=帐户的货币积数X日利率),于结息日的次日过息到对应帐户,并将帐户的货币积数更新为零,打印利息清单。 (3)在办理销户交易时,系统不计算当天积数,按结息日挂牌公布利率计算应付未付利息,并打印利息清单。 定期储蓄利息计算 一、计算利息的公式和通则 1、利率。利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利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年利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如年息九厘写法为9%,即一百元存款一年可得利息九元。月利率通常以千分数表示,如月息六厘写法为6‰,表示一千元存款一月可得利息六元。日利率通常以万分数表示,如日息二厘一毫写法为2.1%00,表示一万元存款每天可得利息二元一角。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之间的换算关系: 年利率=月利率X12 月利率=年利率/12

第四章 利率及其决定

第四章利率及其决定 第一节利息 什么是利息 利息是货币所有者(或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者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或债务人)那里获得的报酬。若着眼于债务人的角度,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者货币资本所付出的成本或代价。从本源上看,利息是剩余价值或者利润的一部分。 人类对利息的认识 西方经济学把利息理解为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补偿由两部分组成: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机会成本是指投资人由于将钱借给张三而失去借给李四的机会以致损失的最起码的收入;风险是指在让渡资本使用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将来收益不落实的可能性。 现代利息的实质 利息是利润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利息体现了贷放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本家共同占有剩余价值以及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是利润中的一部分。 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已经被人们看作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被看作资本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按无风险收益率计算的利息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是借入了资本还是运用了自己的资本,经营者总是把自己所得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的所得。因此,利率就称为一个尺度:如果投资回报率不大于利率,则根本不需要投资。 收益的资本化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也不是真正有一笔现实的资本存在,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称为“资本化”。 资本化公式:P=C/r P为本金,C为收益,r为利率

第二节利率及其种类 利率系统 经济学家在著述中谈及的利率及利率李理论,通常是把形形色色、 种类繁多的利率作为一个综合整体而言的。 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 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 利息包含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利率=机会成本补偿水 平+风险溢价水平 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示。由于风 险的大小不同,风险溢价的程度则千差万别。 风险相对最小,因而可以称为无风险利率的,只有政府发行的债券 利率,即国债利率。无风险利率也称基准利率。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粗略的计算公式:r=i+p r名义利率,i实际利率,p通胀率 由于通货膨胀对于利息部分也有使其贬值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 名义利率需要调整。准确的名义利率的计算公式:r=(1+i)(1+p)-1 年率、月率、日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 额的比率。 利率的基本形式有年率、月率、日率。年率、月率、日率是按计算 利息的期限单位划分的。 按日计息,多用于金融业之间的拆借,习惯叫“拆息”或“日拆”。 中国传统的习惯,不论是年率、月率、日率都用“厘”作单位,如 年息5厘、月息5厘、日息2厘等。虽然都叫“厘”,但实际含义 不同,年率1厘,1%;月率1厘,0.1%,;日率1厘,0.01%。

货币传导机制综述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综述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a.一般性工具:①存款准备金制度②再贴现政策③公开市场业务。 b.选择性工具: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⑤特种存款。 c.补充性工具: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二、货币传导机制 A.利率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货币数量论、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凯 恩斯主义等主要学说。) a.货币数量论欧文·费雪 1911 年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其 主要观点是强调货币中性命题,即在V 与T 不变的假设条件下,根据交易方程式MV=PT,货币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同比例变动。揭示了货币与实质经济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 b.凯恩斯的理论主张主要包含在《货币改革论》(1923)、《货币论》 (1930)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三部著作中。 凯恩斯认为货币量与物价的联系是间接的,稳定物价的关键在于稳定现金余额实际持有量和银行存款实际余额持有量。物价的稳定,经济均衡,取决于储蓄与投资的平衡;而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可通过控制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的关系,即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量与利息率的调节来实现。该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概括为:M→r→I(或C)→Y,希克斯(J.R.Hicks)(1936)将其概括表述为模型IS- LM,后经汉森和萨缪尔森等学者的不断完善,形成了著名的IS- LM模型。 在IS-LM模型的框架内,Tobin(1969)提出了著名的Q理论。Bernanke 等人(1988)建立了货币政策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之间的理论联系。 c.新凯恩斯主义从消费者和生产者最优化行为出发提出了IS- 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强调粘性价格的模型中,货币不再是中性的,相关的政策效力依旧有效。 d.货币主义弗里德曼理论核心:在现实中存在极其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名义收入与物价水平波动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函数与货币供给函数的相互作用及其均衡状态,货币是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强调货币的“收入效应”和货币在更广的领域与各种资产(包括非金融资产)的“替代效应”;货币在短期是非中性的,而在长期是中性的;货币

历年房贷利率调整汇总

历年房贷利率调整汇总 一、1998年(1998年5月9日,《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起。)1998年5月9日《办法》出台,应在3月25日至7月1日之间,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年利率%) 信贷 1年期以下(含1年),7.02; 期限为1至3年(含3年),7.92; 期限为3年至5年(含5年),9.00; 期限为5年至10年(含10年),9.72; 期限为10年以上,最高不超过10.21。 公积金 贷款期限为1年至3年(含3年),4.68; 期限为3年至5年(含5年),5.04; 期限为5年至10年(含10年),5.22; 期限为10年至15年(含15年),5.76; 期限为15年至20年(含20年),6.3。 1998年7月1日至12月7日,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年利率%) 信贷 1年期以下(含1年),6.57; 期限为1至3年(含3年),6.93; 期限为3年至5年(含5年),7.11; 期限为5年至10年(含10年),7.65; 期限为10年以上,最高不超过8.03。 公积金 贷款期限为1年至3年(含3年),4.59; 期限为3年至5年(含5年),4.95; 期限为5年至10年(含10年),5.13; 期限为10年至15年(含15年),5.67; 期限为15年至20年(含20年),6.21。 1998年12月7日起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年利率%) 信贷 1年期以下(含1年),6.12; 期限为1至3年(含3年),6.39; 期限为3年至5年(含5年),6.66; 期限为5年至10年(含10年),7.20; 期限为10年以上,最高不超过7.56。 公积金 贷款期限为1年至3年(含3年),4.59;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马克思指出, 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 因此, 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润率决定利息率, 从而使利息率具有以下特点: ( 1) 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平均利润率有下降趋势, 因而也影响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由于还存在某些其他影响利息率的因素, 如社会财富及收入相对于社会资金需求的增长程度, 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等, 它们可能会加速这种变化趋势或者抵消该趋势( 2) 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 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就一个阶段来考察, 每个国家的平均利润率则是一个相当稳定的量。相应地, 平均利息率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 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 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平均利息率无法由任何规律决定; 相反, 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等因素, 在利率的确定上都可直接起作用。 二、古典的利率理论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等人对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终于提出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 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 从而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严格遵循着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的传统, 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因此被西方经

济学者称为古典利率理论, 也被后人称为实际利率理论。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即利率提高, 投资额下降; 利率降低, 投资额上升; 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即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三、凯恩斯利率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人的流动性偏好两个因素。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记为M1=L1(Y)。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记为M2=L2(r)。货币总需求Md=L1(Y)+ L2(r)。货币总供给为为Ms(Ms由货币当局决定),当Md=Ms 时可以求均衡利率re。当利率非常低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会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四、可贷资金理论 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倡导。他们一方面反对传统经济学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而将利率的决定仅限于实际因素;另一方面又批评凯恩斯只强调货币供求而否定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的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可以归纳为: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改变了利率r,而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变化,而投资的增减则会进一步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这个过程可以直观地用符号表示为: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关键环节是利率。但上述分析是凯恩斯学派最初的分析,仅仅从局部均衡的角度,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并没有考察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没有反映出两个市场之间循环往复的反馈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凯恩斯学派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即一般均衡分析。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如果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会刺激投资,引起总需求增加,进而推动了产出和收入的相应增加。这是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作用,也是局部分析。第二,产出和收入的增加,必将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这时如果没有新增加的货币供给,则货币需求相对上升将导致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第三,利率的回升,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收入减少。收入的减少引起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则利率又会回落。这就是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往复不断相互作用。第四,以上的循环往复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均衡和商品市场均衡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这个点上,可能是利率较原先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先的均衡水平高。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则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用符号表示就是:M→E→I→y。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主导作用,而是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发挥着直接作用。货币供应量对名义收入的具体影响过程如下所述。过程步骤一:M→E 表示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其原理是:第一,根据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第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不包含任何的货币供给因素,因而货币供给的变动不会直接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化;至于货币供给,在现代货币制度中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主义将其视为外生变量。第三,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时,由于货币需求并不改变,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从而利率下降,公众支出增加。过程步骤二:E →I 表示的是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货币主义者认为这是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过程如下:第一,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即大于既有需求的货币供给,或用于购买金融资产,或用于购买非金融资产,直至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样将改变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乃至人力资本市场的均衡。第二,货币持有者对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会引起这些资产相对收益率的变动。如果投资于金融资产偏多,金融资产市值上涨,受益相对下降,从而会刺激对非金融资产的需求;如果对非金融产品投资增加,也就是说产业投资增加,那么既可能促使产出增加,也会促使产品价格上涨。第三,上述过程的结果必然会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不同资产的收益率又会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现状及趋势分析 090401 张一超090654012 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和最活跃的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中国“入世”后所面临的日趋激烈、复杂多变的多极竞争,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单一固定的利率管理体制和模式业已不能适应金融市场上资金需求和供给达到自然均衡的需要。 一、我国现行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问题。近几年,中央银行在完善利率管理体制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现行的利率管理制度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结构性缺陷突出。一是存贷款利率结构不合理,利率水平被人为地压得很低,存贷利率为零或负利差,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利率调节作用的发挥。二是利率结构不合理。多年来,我们基本上没有利率的风险结构,长短期信贷的利率档次也拉不开,致使许多企业运用信贷资金无风险约束机制,面且我国采取低利率的信贷政策,让银行背负着大量的改革成本,步人经营困境难以自拔,长期下去也不利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三是利率倒挂。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这是—种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倒挂。由此引出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尽管我国目首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证券市场利率四个不同层次的利率体系,但是并未建立起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有效利率传导机制,使得货币政策很难通过利率传导起作用。 (二)、两种价格体系的严重错位。经过改革.尽管我国在价格领域初步形成丁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竞争有序的价格形成及管理机制,但在要素市场领域,价格约束机制仍然比较僵化,特别是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资金,其价格表现形式—-利率仍然受到严格管制,不仅弱化了利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化引导功能,而且不利于利率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两种价格体系的严重错位。一是在强有力的金融抑制与严格的利率管制下,在总体上中央银行信贷规模内的资金控制价格与大部分商品市场价格调节的对立与背离;二是在强有力的金融抑制与严格的利率管制下,在金融体制上的国家银行信贷资金的控制价格与开放的资金市场资金价格及民间自由信贷价格的对立与背离。 (三)、利率决定权过于集中,管理过死。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和结构的确定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商业银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享有浮动权,商业银行的利率浮动空间十分有限,利率水平难以适应各商业银行自身成本管理的需要,并且难以满足千差万别的客户群体的需要。 (四)、利率调整滞后,运用不灵活。要发挥利率在宏观调控中作用,一是利率调整的幅度适当,能反映资金供求关系,调节社会信用资金需求以达到基本均衡;二是利率的调整要及时,反应要灵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a10735200.html,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理论 作者:罗莹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20期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传导到居民和企业,从而引起实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变量的变化,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使得在经济体内的各种经济变量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他们分别以不同的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形成了各自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主要分为“货币观”和“信用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货币政策的货币渠道: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以及信贷渠道:银行信贷渠道、资产负债渠道。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 第一,传统的利率传导渠道。利率渠道是凯恩斯学派中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凯恩斯提出在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执行货币政策的部门难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进而对投资起不到刺激的作用,所以他认为,可以通过变动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支出。1937年,J ohn Richard Hicks 和Alvin 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IS- LM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详细阐述了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货币供应量M增加,会导致利率R下降,进而减少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使得人们对耐用品和住房的购买需求增加,促进投资I的增加,带动收入Y的增加: M ↑→ R ↑ → I ↑→Y ↑ 传统的利率渠道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促使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之间重新调整,引起债券利率的变动,从而使得投资和支出也发生变动。它建立在以下假定的基础上的:第一,只存在货币和债券这两种金融资产,债券对货币不具有完全替代性,所以一旦货币供应量产生变动,就会促使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之间进行重新组合以及调整,随之使得债券和货币的利率产生变化,影响投资水平。第二,对于企业来说,以贷款方式进行融资和以债券形式进行融资,两种融资行为是无差异的,并且可以完全替代。第三,政策会使得短期利率产生变化,并且通过长期利率的变化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投资和支出。许多学者都认同在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利率传导渠道仍然未能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为此人们研究了其他的传导机制作为其补充或者替代选择。 第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货币主义学派驳斥凯恩斯主义强调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除了债券外,股票和外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股票是最主要的传导渠道,它通过投资的托宾q理论以及消费的财富效应两种途径来完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分析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分析

————————————————————————————————作者:————————————————————————————————日期: 1

天津外国语大学 金融学论文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分析》 专业:涉外经济 班级:09707班 姓名:王永兵 学号:0907524030

一、利率管理体制的概念 利率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利率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制度.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管理当局利率管理的权限,范围,程度,措施及利率传导机制的总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而改变。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和最活跃的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中国“入世”后所面临的日趋激烈、复杂多变的多极竞争,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单一固定的利率管理体制和模式业已不能适应金融市场上资金需求和供给达到自然均衡的需要。 二、我国现行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问题。近几年,中央银行在完善利率管理体制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现行的利率管理制度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结构性缺陷突出。一是存贷款利率结构不合理,利率水平被人为地压得很低,存贷利率为零或负利差,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利率调节作用的发挥。二是利率结构不合理。多年来,我们基本上没有利率的风险结构,长短期信贷的利率档次也拉不开,致使许多企业运用信贷资金无风险约束机制,面且我国采取低利率的信贷政策,让银行背负着大量的改革成本,步人经营困境难以自拔,长期下去也不利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三是利率倒挂。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这是—种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倒挂。由此引出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尽管我国目首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证券市场利率四个不同层次的利率体系,但是并未建立起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有效利率传导机制,使得货币政策很难通过利率传导起作用。

综合思考题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 尽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不断发展,各种学派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不同看法,但归纳起来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变量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一)利率传递途径? 利率传导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但从早期休谟的短期分析、费雪的过渡期理论、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中所涉及的利率传导理论均未得到关注。直到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及IS-LM模型的建立才正式引起学术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水平i↓→投资I↑→总产出Y↑。? (二)信用传递途径? 威廉斯提出的贷款人信用可能性学说是最早有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途径的理论,伯南克则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渠道两种理论,并得出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即使利率没发生变化也会通过信用途径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贷款供给L↑→投资I↑→总产出Y↑? (三)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 托宾的Q理论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则提出了货币政策的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资产价格传导理论强调资产相对价格与真实经济之间的关系,其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股票)价格P↑→投资I↑→总产出Y↑。? (四)汇率传递途径?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个极为敏感的宏观经济变量,因而它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汇率E↓→净出口NX↑→总产出Y↑。? 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概述 1.凯恩斯学派的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枢,即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导致货币供求失衡进而使利率变化,而利率的高低又会改变投资水平,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实现对产出的调节。 2.信用供给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不但影响资金需求,而且影响资金供给,且后者决定了前者的信用可得性水平的高低。用“木桶理论”可形象地说明这一问题,“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由此我们可以说当供给不足,即信用可得性水平相对需求较低时,此机制有重要意义。 3.货币主义学派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利率的作用并不像凯恩斯学派所认为的那样举足轻重。该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两种效应:一是资产组合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资产的范围除包括凯恩斯学派所定义的金融资产外还包括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等形式,而资产范围的扩大冲淡了货币在金融领域的可替代程度,由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除会通过影响利率水平进而间接影响总产出以外,更重要的是还会通过对实物资产市场的冲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