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从中发现有不少新药问世,例如肾素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新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效,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症,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症,由于现代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使高血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由于现在仍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高血压发展出现重要脏器的损害,因此正确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5大类,即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肽II受体阻滞药(ARB)、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另外近年出现的降压新药有肾素抑制剂、中性内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双重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一氧化氮合酶类降压药、糜酶抑制剂;除此以外,还出现了治疗高血压的疫苗,对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1. 应用广泛的降压药

1.1CCB CCB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其主要通过阻滞L-钙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扩张动脉而降压,还具有改善冠脉、肾脏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根据目前相关的循证医学资料,主张首选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两地平等,其降压疗效确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强,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也是联合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其优选适应证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左室肥厚、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疾病、妊娠。CCB的不良反应较少,如踝部水肿等。

1.2ACEI ACEI具有很强的类效应,拥有最广泛的降压治疗优选适应证,包括高血压及/或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房颤、糖尿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代谢综合征。不良反应有咳嗽、过敏性血管性水肿、肾功能不全加重、高血钾和致畸形。目前主张选用长效ACEI制剂,如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对于经济困难者才使用卡托普利。

1.3 ARB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确立了ARB有效的降压药物地位,不仅用于不能耐受ACEI患者的替代降压治疗,还可直接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ARB 的禁忌证与ACEI大致相同,但无致干咳作用,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稍低于ACEI,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十分值得注意的是,ARB类药物的适应证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除具有高血压、心室肥厚、非糖尿病蛋白尿等适应证外,缬沙坦和坎地沙坦尚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预防;而氯沙坦有较强的促进尿酸排泄作用,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最新的KYOTO HEART和JIKEI HEART研究、V ALUE-Asia亚组分析表明,缬沙坦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达标作用,而且还具有显著的降压外靶器官保护作用,因此,缬沙坦的临床适应证与ACEI基本一致,可用于多种心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对那些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而言,是个

既安全又有效的选择。

1.4 β受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可对抗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抑制。肾素释放,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近年来发现,β受体阻滞药在糖脂代谢方面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新发糖尿病增多,部分抵消了其降压的益处。β受体阻滞药降低肱动脉压作用与ACEI/ARB和CCB差异无显著性,但在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方面却弱于后者。因此,英国和欧洲等多个高血压指南不再将β受体阻滞药列入单药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对于下列患者仍然优选β受体阻滞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高血压伴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心脏神经症、社会心理应激者、焦虑者、围手术期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肾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青光眼等。值得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药作为降压药,不应再使用阿替洛尔,应优选长效β受体阻滞药如长效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和阿罗洛尔,它们对β受体选择性更强,后二者兼有扩管、抗氧化、促进一氧化氮(NO)合成、改善凝血状态及保护内皮细胞等多种功能,且代谢方面的不良反应很小。

1.5 利尿药利尿药可排钠,减少血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疗效肯定,在防治心血管事件中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利尿药的不良反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导致低血钾、高血糖、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可抵消利尿药降压所带来的部分益处。因此,一般不主张将利尿药列为一线降压药单独使用,而是作为ACEI和ARB联合降压治疗的优选药物。利尿药特别不适用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严重心肌缺血及低血钾患者。用于降压目的的利尿药,主张选择小剂量弱效利尿药。

2.降压新药

2.1 肾素抑制剂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物,在体内的作用是促进血管紧张原转化成为血管紧张素I(Ang I)。通过抑制肾素的活性,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限速过程受阻,导致体内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含量下降,进而引起血管舒张,水钠排出量增加、血压下降,其优点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如最近开发的非肽类肾素抑制剂A-74273、Q992等。优点是仅对高血压病人有降压作用,对正常血压无影响。这一类肾素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高血压病的理想药物。

2.2 中性内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双重抑制剂血管紧张素与转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ACE达到降压目的,但是在降压过程中,机体可代偿性的使心钠素(ANP)产生减少,机体对该药产生耐受现象,甚至降压失效,ANP具有利钠、利尿、舒张平滑肌、降低血压的作用,是维持正常血压的重要调节因子。多数高血压患者体内的ANP水平异常,由于ANP在体内主要通过定位于肾小管刷毛缘的中性内肽酶(NEP)的作用而降解,因此抑制NEP活性可以抑制因使用ACE抑制剂引起的循环ANP水平的代偿降低,故NEP和ACE双重抑制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降压作用。近年已开发的此类双重抑制剂如CGS30440等。试验结果予示CGS30440等双重抑制剂有望成另一理想降压药。

2.3咪唑啉受体激动剂研究表明,脑组织内有能特异地识别咪唑啉类化合物的就是咪唑啉受体(IR),IR大体分为I1和I 2两种亚型,其中I1受体是参与降压机制的受体。现在已经有一些选择性较高的I1受体激动剂试用于临床,如莫索尼定、利孟尼定。

2.4钾通道开放剂(PCOs)PCO,是一类特异性增强细胞膜对K+通透性的化合物,分为ATP敏感钾通道开放剂和混合开放剂,它们均能引起舒张压下降和反射性心动过速。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提高其降压效果及减轻水肿和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代表药物主要有吡那地尔、尼可地尔等二氮嗪衍生物及3-吡啶衍生物KRN2391等。

2.5多巴胺受体缴动剂多巴胺能选择性的产生血管舒张和正性肌力的作用,现在主要用于高血压治疗药物是非满多巴,极少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有改善肾功能优点,因有可能成治高血压危象一线。

2.6 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ET受体拮抗剂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其有两种受体:A 和B受体。近期研究主要在ET的两种受体和两种受体联合治疗之间。如加拿大公司研发生产的

波生坦片(全可利)即为双重血管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即对ETA和ETB同时有效,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肺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或可用于由硬皮病引起的肺高压的降压。本片对ETA受体的亲和力高于对ETB的亲和力。

2.7 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可通过调节其受体1A和2A。5-HT必须激动相应的受体才能起到作用,其中与降压有关的受体主要为2A和3。当受体3激动时,可引起肾脏、肺组织的收缩而达到持续时间较长的降压作用,当激动2A受体时,可引起血压微量下降。

2.8 含硒化合物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在对有机硒类化合物的研究中发现部分含硒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高血压效果。如多巴胺单氨合酶(DBM)底物类似物苯基氨乙基硒即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在对该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并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新化合物HOMEPAESE即为可供口服且生物利用度良好的第一个含硒化合物类降压药。

2.9 髓脂素髓脂素为肾上腺素分泌的激素类成分,其I型结构可在体内经肝脏P450转化为具有活性的髓脂素II。髓脂素II具有明显的抑制交感神经张力的作用,可改善血管收缩,促进水钠平衡,还具有利尿剂的作用,是一个具有潜力的降压药。

2.10 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神经肽Y(NPY)为活性肽类物质,参与人体的激素分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优力安肽即为新一代肽类生理调控剂。除此之外,NPY 还可以抑制儿茶酚胺样血管收缩作用,引起血管血压升高。根据这一机制,研究者发现,通过抑制NPY受体(分为Y1,Y2和Y3三种类型)可产生降压作用。其中抑制Y2型受体可产生较为明显的降压作用。目前开发的此类药物按其机制可分为肽及其类似物、非肽类小分子拮抗剂及生物工程类药物。

2.11 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P物质(Substance P,SP)广泛分布在中枢组织和外周神经组织中,包括三种亚型:NK1,NK2和NK3,其中NK1具有较高的受体选择性。大量研究表明,这类物质具有类似于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作用,为前景广阔的药物,代表药物有CP-96345和RP-67580。

2.12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已被证明能够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还有大量临床证据表明,他汀类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存在的问题尽管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它同其他药物一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便秘、腹泻、头昏、皮疹等反应,更为严重的是其可能会对肝肾功能、肌肉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神经系统和肿瘤发生的作用。他汀类药物的降压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通过增强血管壁对舒血管物质(如NO)的敏感性和降低对缩血管物质(如ET)的敏感性而发挥调节血压的作用,主要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下调血管紧张素I型(angiotensin I,AT I)受体,调节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途径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2.13 其他①一氧化氮合酶类降压药:血管内源性一氧化氮(NO)具有较好的扩张血管的作用,对其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有望成为新的抗高压的药物靶点。②糜酶抑制剂:有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血栓素A2除部分由ACE途径生成外,其余大部分通过非ACE途径转化而成,包括借助糜酶组织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的作用等。因此,对糜酶途径的抑制作用研究有望成为降压药物的新机制。

3.高血压治疗的新动向

新的高血压治疗手段包括调控转录的药物、基因治疗、新的线粒体能量通道内储酶的抑制剂以及新的药物和测量技术等。

3.1治疗高血压疫苗的出现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是高血压病人降低血压的第二代强效药物。目前,开发的疫苗均着重于诱发产生抗血管紧张素I或II的抗体,从而模拟ACE抑制剂或受体阻断剂的作用。目前正在评价的疫苗有血管紧张素I或II肽化学偶合蛋白载体或偶合到病毒样颗粒的疫苗。疫苗引起低血压的可能性很小,因为ACE抑制剂和受体阻断剂在很高剂量下,都不能使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之下。

3.2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研究探讨药物反应及遗传异质性相互关系的药物遗传学和运用基因组

检测技术研究与药物反应相关的整个基因谱的药物基因组学为合理的处方高血压用药奠定了基础,药物遗传学的不断发展,降低了新药开发费用,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不同个体的药物疗效。基于更精确的遗传标志物已用于辅助诊断和更安全有效的分子机制来指导高血压治疗。

4. 高血压的联合治疗法

高血压的联合用药(1)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利尿剂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从而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的阻断作用,增强其疗效。(2)以钙通道阻滞剂(CCB)为基础的联合用药:CCB有直接扩张动脉作用,因此与ACEI同用,ACEI有扩张动、静脉作用,尤其扩张静脉作用与CCB有协同降压作用,并能抵消一部分双氢吡啶类CCB引起的踝肿等不良反应。在对血管、肾脏保护方面2药有协同作用。另外,在两类不同的CCB上。双氢吡啶类与非双氢吡啶类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3种以上药物合用(1)经典的“三联”治疗:20世纪70年代提出“三联”组合,即血管扩张剂产生的水钠潴留可被利尿剂所抵消,而利尿剂加快心率的作用被β受体阻断剂所抵消,不良反应小;(2)ACEI+噻嗪类利尿剂无效时,加水溶性β受体阻断剂比脂溶性β受体阻断剂更好;

(3)CCB+ACEI无效时,应考虑加利尿剂优于β受体阻断剂,CCB与噻嗪类利尿剂虽然无明显协同作用,但加入ACEI阻断RAS可使三药协同作用;(4)ACEI+CCB+利尿剂+α受体阻断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组合,α受体阻断剂目前常用的是中枢α受体激动剂--可乐啶。

参考文献:

[1] 黄瑾. 高血压的临床药物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5B):158-159.

[2] 周炜, 郭小梅. 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J]. Herald of Medicine, 2010, 29(1):36-39.

[3] 陈秀香, 王正春, 罗菊珍, 等.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18):114-116.

[4] 张杏颜.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6A):147-148.

[5] 邱玲瑞.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新进展[J].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2012, 10(16):62-63.

[6] 王一锦, 徐彤彤.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 医院综述, 2010, 16(5):725-727.

[7] 苑莉莉.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和并血脂异常的观察与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46):127-129.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而开发的新型抗高血压药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新药试用于临床或正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2.1 肾素抑制剂 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由340个氨基酸组成,在体内的作用是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原是它的唯一底物,因此,抑制肾素的活性可使肾素2血管紧张素2醛固酮系统的限速过程受阻,导致体内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Ⅱ)及醛固酮含量下降,进而引起血管舒张,水钠排出量增加,血压下降。由于肾素在体内作用单一,肾素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不太可能产生类似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而产生的干咳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发特异性的肾素抑制剂在高血压疾病治疗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早期的肾素抑制剂是一类肽类化合物,因其生物利用度低,故口服无效,相应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如肾素抑制肽。近年,着重于开发高选择性的、口服有效的非肽类药物。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肽类肾素抑制剂处在积极研究之中,并试用于临床, 如依那克林(enalkiren),雷米克林(remikiren)。enalkiren是一种二肽化合物,是第一个进行抗高血压临床研究的肾素抑制剂,口服无效。临床研究发现,在限钠的健康志愿者身上,静注该药后,血浆肾素活力(PRA)和AngⅡ水平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但血浆总肾素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上升。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身上静注不同剂量的enalkiren,也发现PRA被显著抑制,与健康志愿者身上的试验相似,只有剂量超过0.1mg·kg- 1时,才可引起血压下降,且在降压的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动过速。另一个肽类肾素抑制剂remikiren[7], 其降压作用强于enalkiren和CGP38560A,但 三者对RAAS的抑制作用相似。remikiren不同于早期的肽类肾素抑制剂,口服、静注均有效,然而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最近开发的非肽类肾素抑制剂,如 A274273[8],CI992[9]等,动物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降压作用,它们的降压作用与对PRA的抑制相平行,且克服了肽类肾素抑制剂口服无效或生物利用度低、消除快等缺点。这一类肾素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2]。 2.2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是体内主要的血管收缩因子,它可使血管收缩,同时也可刺激醛 受体阻滞固酮分泌增加,使血管内水钠滞留,引起总血管阻力上升,血压升高。AT 1 剂能在受体水平阻断所有AngⅡ的作用,所以比ACE抑制剂更完全地抑制AngⅡ的不利效应(如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增加、血管增生等)。最近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AT 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血管和肾脏有直接的保护作用,而且 1 受体阻滞剂作这种保护作用不依赖于药物的降压效应。这些特点无疑增加了AT 1 为降压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高危高血压患者。AngⅡ受体拮抗剂发展迅速,有不少已进入临床研究,如TCV2116,valsartan,eprosartan,tasosartan等。这些药物与洛沙坦一样,均可口服。经健康男性志愿者试验证明,TCV2116可对抗外源性AngⅡ引起的血压升高,其降压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TCV2116的降压活性几乎比洛沙坦大10倍。与洛沙坦相似,TCV2116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也有降压活性。valsartan也可对抗外源性AngⅡ引起的血压上升,口服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其t1/ 达8h,给药80mg可维持24h的降压效应。valsartan的体内代谢物活性极低。 2 eprosartan的特点是对尿酸排泄的影响不大。tansosartan与洛沙坦、TCV2116 一样,在体内产生的活性代谢物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该药作用时间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2.3 中性内肽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双重抑制剂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v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mmHg(18.6 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 mmHg(12 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 mmHg(21.3 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 mmHg(12.6 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 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 mmHg(12.1-12.5 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 mmHg(12.0 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高血压,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2]。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五类药物在降压效果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每类药物在作用机制、副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等影响方面则有明显的区别。利用优势互补原则,临床上经常使用联合用药来治疗高血压[3]。 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血压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合理使用传统的几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开发的更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试用于临床或处在积极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4]。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②不良反应少;③不增加( 甚至能改善)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④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服用方便;⑦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代药物有:肾素抑制剂,T型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拮抗药,咪唑啉受体激动药,基因治疗等。 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及存在的副作用 1.1 利尿剂(Diuretics) 噻嗪类利尿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线降压药。由于其价格低廉、降压效果肯定,常单独应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使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不仅降压效果明显,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减少原发性心跳停搏的危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另外小剂量利尿剂对血糖影响小,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长期使用大剂量利尿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高血压患者不断上升,血压管理与达标治疗,需要广大脉友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有充分的了解,故,今天先从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知识整理开始...... 一、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1 利尿药:常单独用于抗轻度高血压,也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长期使用此类药易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及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性欲减退等并发症,故一般在医生指导下间断使用。 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钾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钾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长期服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禁用,糖尿病病人慎用。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 钙拮抗药: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尤适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的患者。代表药为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等。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 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3 β受体阻断药: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因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代表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但不宜于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妊娠等高血压患者,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醛固酮分泌,缓激肽的降解减少,降低血压。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其他药物:依那普利, 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就是由AT1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 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 氯沙坦: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药理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6 降压中成药 牛黄降压丸: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由肝脏经络的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所致;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基因缺损而导致的疾病。在不升高血压的前提下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冠状血流量,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能力。山楂降压胶囊:采用阶梯降压靶向疗法,有效的治疗平肝降火,利湿化瘀。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之肝火亢盛证,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目胀,面赤,脉弦等。 其他药物:罗布麻茶、脑力清、复方七芍降压片等。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 2.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 3.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康宝得维)、拉贝洛尔(乐西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笨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各类降压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更应该记住它的禁忌症,尤其是绝对禁忌症,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1.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HCT即双氢克尿噻);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忌症:痛风病人绝对不能用,相对禁忌为妊娠。 2.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 禁忌症:因为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因此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绝对不能用,该类药物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绝对不能用,此外,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可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3. 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

适应证: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中动脉粥样硬化;该类药物使用的比例非常大; 禁忌症:该类药物没有明显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等) 适应证: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ACEI 所致的咳嗽;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与ACEI类药物一样,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6. α阻滞剂 适应证:前列腺增生,高血脂: 禁忌症:绝对禁忌为体位性低血压,相对禁忌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上那么多药物,大家不可能全部记得住,药物说明书上列出的绝对禁忌症是需要大家重点注意的。当然,首选为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80%分布在基层(城镇社区/乡村),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关。因此,积极宣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高血压防治技术是必要的。本文仅就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做一简介。 高血压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危险。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得药物治疗新进展 摘要 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vi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得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就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与心、脑、肾等靶器官得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得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与逆转靶器官得不良重塑,这就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得发生与病死率得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得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得开展与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得进展,高血压得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就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与心、脑、肾等靶器官得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得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与逆转靶器官得不良重塑,这就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得发生与病死率得关键。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理想靶血压水平 目录 绪论 (1) 1 高血压患者得药物治疗 (1) 1、1 初始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应用 (1) 1、1、1 初始药物治疗 (1) 1、1、2 长效药物 (1) 1、1、3 小剂量联合用药 (1) 2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 (2) 2、1 利尿剂 (2) 2、2 β阻滞剂 (2) 2、3 钙拮抗剂(CCB) (2)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3)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3)

2、6 α阻滞剂 (3) 3 特殊类型高血压或并发症或合并症选用药物原则 (3) 3、1 老年高血压 (3) 3、2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 (4) 3、3 冠心病心绞痛或MI (4) 3、4 脑血管病 (4) 3、5 肾脏病变 (4) 3、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 3、7 高脂血症 (5) 3、8 妊娠 (5) 3、9 围手术期高血压 (6) 3、10 高血压危象 (6) 4 防高血压试验研究 (6) 5 CAMELOT试验亚组分析 (7)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文件提供了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抗高血压新药临床研究首先要遵循药品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同时也要遵循业已发布的其它相关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如:《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等。固定剂量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制剂的详细内容请参见《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从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固定复方抗高血压制剂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说明了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主要考虑的相关问题,在有效性评价上主要涉及一般原则,评价指标和标准,证明有效性的研究策略,在安全性评价上提出了除常规药物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外,强调了高血压药物需要特别关注的主要安全性观察和评价内容,最后介绍了复方抗高血压制剂的有关内容。本指导原则是建议性的,不是新药上市注册的强制性要求。二、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一)、临床药理学研究 1、耐受性研究应该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耐受性研究,研究中可以同时观察试验药物的降压效应、主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等,试验中需要制定明确的终止标准。 2、药代动力学研究应该进行详细的人体药代研究,抗高血压药物常用于老年人,因此要对老年人进行特殊研究,对于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应进行特殊研究。高血压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应该进行相关药物的药代相互作用研究。同时进行药代/药效研究,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 3、药效动力学研究应描述抗高血压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特点。药效动力学研究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作用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压、心搏出量、体循环血管阻力)、心率和心律(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神经体液参数(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及肾功能。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对以下参数可能有影响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冲动形成及传导、心肌耗氧量等。通常这些研究采用安慰剂对照。(二)、探索性和确证性临床试验应该进行探索性试验,探索药物的疗效强度和剂量范围等,随后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确证性临床研究中进行确认,并进行获益/风险的评估。在探索性和确证性临床试验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研究人群参加抗高血压新药研究的应为各种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试验中大多数应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最好同时患有收缩期高血压和舒张期高血压。在后期的试验中,患有伴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摘要 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vi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的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理想靶血压水平 目录 绪论1 1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1 1.1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1 1.1.1 初始药物治疗1

1.1.2 长效药物2 1.1.3 小剂量联合用药2 2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2 2.1 利尿剂2 2.2 β阻滞剂2 2.3 钙拮抗剂(CCB)3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 2.6 α阻滞剂4 3 特殊类型高血压或并发症或合并症选用药物原则4 3.1 老年高血压4 3.2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5 3.3 冠心病心绞痛或MI5 3.4 脑血管病5 3.5 肾脏病变6 3.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 3.7 高脂血症7 3.8 妊娠7 3.9 围手术期高血压7 3.10 高血压危象8 4 防高血压试验研究8 5 CAMELOT试验亚组分析10 结论10

Removed_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15

1 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 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3次检查核实后,按血压值的高低分为正常血压、临 界高血压和诊断高血压。 (1)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 12.1~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是。 (3)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 12.7kPa(95mm Hg)者为是。 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中明确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指出收缩压在120~139mmHg或舒张压在80~89mmHg 为高血压前期。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基本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其中,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中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鉴别诊断: 1、急、慢性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 3、嗜铬细胞瘤;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肾血管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确定 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确定高血压的存在; 2、是否继发性高血压; 3、确定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并分期。 测量 由于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一次测量血压升高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不一定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因此确定高血压的存在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1、血压测量的准确性血压测量的准确性不仅决定于测量方法是否正确,还要求尽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格活动、寒冷、精神紧张或饮茶咖啡等)的影响,因此测量血压时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测量前应先让患者安静休息片刻; 2)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测量均可,但被检手臂应放于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坐位者最好

论文: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XXX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必须针对高血压不同类型综合进行,并通过循征医学不断探讨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如不加以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发展相关的文献信息,综述了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抗高血压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供临床科学、合理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参考。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临床应用 0 引言 高血压指以体循环收缩压持续身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而开发的新型看高血压药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新药试用于临床或正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人类仍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今后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平稳降压、改善靶器官损伤、病人容易耐受、而且有较好效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 为了回应挑战,人们想了种种方法,其中新药的研制和应用是重要的一环,并已经获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将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利尿降压药 利尿降压药适合于各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当选用利尿药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药作为老年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药物。剂量应从小量开始,根据病情适当加量,尤其老年患者用强效降压利尿剂时,初始剂量应小,以防排钠过多、血压过低。利尿降压药分强效利尿剂、中效利尿剂和弱利尿剂三类。 1.1速尿 速尿通用名为呋塞米,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并发心衰者。

(整理)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匡长春,汤韧,王平(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430070) 摘要:目的:综述介绍近年来医院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帮助。方法:广泛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报道,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结果与结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拥有自身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并发症的高血压,高血压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111(2000)03-0139-04 高血压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高血压会引起患者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并与糖、脂质代谢紊乱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高血压发病机理及治疗药物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从现阶段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来看,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降压,还须考虑降低血压波动性(BPV)、增强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RS)、改善心率变异性(HRV)及血压昼夜节律等等[1],从而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消退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本文对目前医院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作个概述,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根据各种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作用部位,目前一般将抗高血压药物分为5类(表1):表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2各类抗高血压药物 2.1利尿降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是50年代后期引进的第一大类抗高血压药物,它与β-阻滞剂被建议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因为这两类药物在长期对照试验中被长期试验过,并能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其降压作用温和、确切、持久。噻嗪类利尿剂能减轻其它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它们的降压效力,还可减少左心室肥大,其效果比其它常用抗高血压药更明显,它们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选择药物。近期一些长期临床研究表明,在降低冠心病发作方面,小剂量噻嗪利尿剂优于较大剂量利尿剂。短期治疗期间,噻嗪利尿剂会增加血清胆固醇水平,而长期治疗期间(6mo~1a),其水平恢复到治疗前水平。90年代,美国高血压委员会及WH/ISH的指导原则中仍把利尿剂列为首选降压药物之一,但建议应用剂量应小。 2.2干扰肾上腺素能神经药物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药物中,除β-阻滞剂外,其它几类药物应用相对较少,而β-阻滞剂经过长期临床应用与对照试验,证明该类药物有效、安全,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且不断有此类新药问世。脂溶性β-阻滞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在肝脏中代谢、降解,并能穿透血脑屏障,此类药物被认为可有效降低猝死发生率[2]。水溶性β-阻滞剂以原形在肾脏中消除,血浆浓度更稳定。新一代的β-阻滞剂比索洛尔、贝凡洛尔、塞利洛尔等对β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资料显示[3],塞利洛尔是一种长效的β-阻滞剂,具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同时还兼有部分α2受体阻滞和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其减慢心率作用较轻,对老年及心率偏慢的高血压患者较为合适。每日服一次,降压效应谷/峰比值,均达到FDA提出的对长效降压药物的要求。塞利洛尔[4]还能扩张支气管,降低呼吸道阻力,这可能与其部分激动β2受体有关。 2.3钙拮抗剂药物钙拮抗剂按化学性质可将其分为4个大的亚类,根据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性不同,每个亚类又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5](表2)。 2钙拮抗剂的分类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_王蕴强

2015年3月第5卷第6期·综述·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王蕴强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医疗所,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各国患病率高达10%~20%。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引起高血压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肾衰、心衰等。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为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风险,稳定血压。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有单一用药,也有联合用药。高血压患者一般需终生服药。由于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及维持机制呈多重性,故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而单一药物血压控制率较低,副作用较大,故目前推荐一线药物的小剂量联合应用,并认为运动、减重、合理膳食、减轻精神压力等非药物疗法,可以减少降压药物用量,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基础疗法。本文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6-26-04 New progress in the drug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WANG?Yunqiang Department of Medical,Dalian Naval Academy of the PLA Political,Dalian 116001,China [Abstract] Hypertension is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the world rates up to 10%-20%.With the changes of the social life rhythm accelerate and biomedical model,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become the im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s have gradually been recognize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causing hypertension includ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kidney failure,heart failure.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s mainly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decreas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stable blood pressure.Drug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has a lot of,single drug,also has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General need lifelong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Because its etiology has not been clear,the onset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was multiple and so many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While the single drug,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is low,the side effect is big,it is currently recommended as first-line drugs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mall dose,and that the exercise,weight loss, a reasonable diet,relieve mental pressure and other non drug therapy,can reduce the dosag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impro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is the basis for treatment of mild and moderate hypertension.In this paper,drugs fo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new progresses. [Key words] Hypertension;Drug therapy;Research progress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各国患病率高达10%~20%。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1-2]。因此,有效的药物治疗可大大减少并发症,使得死亡率降低[3-4]。本文就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1 治疗的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的根治方法还没发现,研究显示患者的血压越高,其相应的寿命越短,而且易发生脑、心、肾等并发症。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可降低其发生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的发生和病死率[5-6]。所以降压治疗十分必要。 2 发病机制 对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多见的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电解质平衡失调、血管调节异常机制等。也有人提出遗传因素学说,但目前作用不明[7-9]。 2.1?神经机制 中枢神经和传出神经系统作为血压正常的调节部分,血压的负反馈调节主要通过减压神经实现。维持血压的重要环节包括血管运动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前肾上腺素受体(交感神经末梢突触)、突触后肾上腺素受体等。中枢神经和传出神经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血压都会明显升高[10-12]。 2.2?外周的自主性调节机制 目前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a+异常转运对部分高血压患者十分关键。此外,研究认为,与高血压病亦密切相关的还有高胰岛素血症[13-14]。

浅谈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刘畅 学号 1525763313001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药学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刘雪梅 日期 2017年3月28日

目录 引言 (1) 1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1) (一)全球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分析 (1) (二)国内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分析 (3) 2抗高血压常用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4) (一)利尿剂 (4) (二)β-受体阻滞剂 (5) (三)钙拮抗剂 (5)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 (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6) 3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趋势 (6) (一)抗高血压药的联合使用 (6) (二)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或遗传学 (7) (三)靶器官保护 (7) (四)待解决的问题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浅谈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摘要 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并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病变,导致脑卒中、主动脉瘤和冠心病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一旦患上高血压就要终身用药,十分不便。全球高血压患病群体正在不断增大,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当中,所幸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与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当中,先后出现了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抗高血压药物,并朝着联合用药、保护靶器官以及药物基因组学或遗传学方向发展,期望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给患者带来福音。因此,本文将以抗高血压药为研究对象,从抗高血压药的市场现状、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及其注意事项和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为有效治疗高血压疾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常用药物;注意事项;研究进展

常见抗高血压药不良反应一览

常见抗高血压药不良反應一览 利血平(利舍平、血安平、蛇根碱):1.不良反应有鼻塞、乏力、嗜睡、腹泻、胃酸分泌量过多、诱发溃疡病、震颤麻痹、忧郁等。妊娠期间可增加胎儿呼吸合并症。2.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患者禁用。3.用药期间发生明显抑郁症状应减量或停药。临近产期的孕妇不宜应用。 降压灵:注意临近产期的孕妇不宜应用。 肼屈嗪(肼苯哒嗪):超过400mg/日易产生副作用。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硬化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可乐宁(氯压定、血压得平、110降压片):1.不良反应为口干、嗜睡、便秘、乏力、心动过缓、头晕、头痛、恶心、直立性低血压及性功能不全等。2.注意长期服药可产生钠潴留。不可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3.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短暂升高而后持续下降。 卡托普利(开博通、甲巯丙脯酸、刻甫定):1.不良反应为恶心、眩晕、味觉减退、皮疹等,个别患者可出现蛋白尿、粒细胞缺乏症、肝功能异常等。2.过敏体质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依那普利(悦宁定、益压利、苯酯丙脯酸、苯丁酯脯酸、恩纳普利、依苏):1.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渴、咳嗽、倦怠、皮疹、心悸、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胸痛、白细胞减少、电解质紊乱等。2.对该药过敏、手术前、肾动脉狭窄、孕妇、哺乳期妇女、儿

童禁用。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根据肾损害情况决定。4.与交感神经阻断剂和神经节阻断剂合用时应谨慎;与某些β-受体阻滞剂合用能增强该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与钾盐或含钾药物合用可引起高血钾症。 西拉普利(抑平舒):注意:1、对该药过敏者、腹水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2、老年人、儿童、双侧肾动脉狭窄及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慎用。3、使用该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引起血压急剧下降。 4、与非甾体抗炎药并用可影响该药的降压作用。5.其他与依那普利基本相同。 培哚普利(雅施达、哌林多普利、普吲哚酸):1.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渴、咳嗽、倦怠、皮疹、心悸、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胸痛、白细胞减少、电解质紊乱等。2.对该药过敏、手术前、肾动脉狭窄、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禁用。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根据肾损害情况决定。4.与交感神经阻断剂和神经节阻断剂合用时应谨慎;与某些β-受体阻滞剂合用能增强该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与钾盐或含钾药物合用可引起高血钾症。5.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可能对该药过敏,应谨慎;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用该药会影响肾功能;与噻嗪类药物合用可降低该药的血液浓度。 贝那普利(洛汀新、苯那普利):1.肾动脉狭窄、心衰、冠状动脉硬化或脑动脉硬化患者慎用。2.用药后出现面部水肿,应立即停药。对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并发喉部水肿或休克者应立即抢救治疗。3.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渴、咳嗽、倦怠、皮疹、心悸、

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3次检查核实后,按血压值的高低分为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和诊断高血压。 (1)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 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是。 (3)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 12.7kPa(95mm Hg)者为是。 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中明确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指出收缩压在120~139mmHg或舒张压在80~89mmHg为高血压前期。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基本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其中,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中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鉴别诊断: 1、急、慢性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 3、嗜铬细胞瘤;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肾血管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确定 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确定高血压的存在; 2、是否继发性高血压; 3、确定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并分期。 测量 由于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一次测量血压升高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不一定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因此确定高血压的存在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1、血压测量的准确性血压测量的准确性不仅决定于测量方法是否正确,还要求尽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格活动、寒冷、精神紧张或饮茶咖啡等)的影响,因此测量血压时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测量前应先让患者安静休息片刻; 2)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测量均可,但被检手臂应放于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坐位者最

2021年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研究文献综述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光明(2021.03.07) 题目名称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研究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完成日期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人类心血管疾病之一。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由于其病理损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及肾功能衰竭等重要生命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治疗高血压病的各种药物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病高血压治疗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正文 一、前言 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但是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却较低。据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者,城市为36.3%,农村为13.7%,而其中治疗率,即能得到治疗的人仅分别为17.4%和5.4%。即使接受了治疗,其血压的控制率(经治疗高血压能控制在140/90mmHg)城市为4.2%,农村为0.9%。由此医学专家们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会继续升高。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基础研究和治疗学等方面不断深入,国内外诸多大规模临床治疗试验取得的许多成果使得降压治疗能很好地纠正,也能改善高血压的各种病理生理状态,明显减轻靶器官损害,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各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优缺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本文就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及一些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予以一些介绍与评价。 二、主体 ㈠、高血压的病理机制: 目前关于高血压病的确切病理机制任有待进一步研究。大致来说,有以下一些学说:精神、神经学说精神源学说认为在外因刺激下,患者出现较长时期或反复较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是,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及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层下中枢活动的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舒缩血管中枢传出以缩血管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小动脉舒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血压上升[1]。遗传学说认为,高血压病患者有家族史的多,其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动物实验早已从大鼠中选出SHR 品系,高度提示遗传的作用[2]。钠摄学说认为,大量的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钠的代谢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在食盐摄取量高的地区的人群,如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而在食盐摄入量低的地区的人群,如在阿拉斯加的爱摩斯基人中,则几乎不发生高血压。限制钠的摄入可以改善高血压情况,服用利尿剂增加钠的排泄也可降低增高的血压[3]。 ㈡、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目标: 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指出: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血压达标,降低长期心血管总危险。大量研究表明,经降压治疗后,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血压水平降低,危险降低的更多。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至少应低于140/90mmHg,即血压控制目标值。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对于糖尿病及高危、极高危患者(如伴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应低于130/80mmHg。为使血压更易于达标,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心血管损害发生之前开始[4] ㈢、高血压病的选药原则: 当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有许多种类。无论选用何种药物,其治疗目的均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新指南强调,降压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药物是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参考以下各点做出决定:①治疗对象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②治疗对象是否已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尤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表现;③治疗对象是否合并有受降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④与治疗合并疾病所使用的药物之间有无可能发生相互作用;⑤选用的药物是否已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与病死率的证据及力度;⑥所在地区降压药物品种供应与价格状况及治疗对象的支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