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小说欣赏》第1---7单元 实用教案

《中国小说欣赏》第1---7单元 实用教案

《中国小说欣赏》第1---7单元 实用教案
《中国小说欣赏》第1---7单元 实用教案

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至第七单元教案详细实用用心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第一课《曹操献刀》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三、课时计划二课时

【教法设计】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学法指导】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第一课时

任务:鉴赏选文,分析第四回中曹操形象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

《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终于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间各个社会集团三间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生动画面,表现了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由哪一方来统一天下,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成为表现全书思想内容的关键。

2、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

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3.补充介绍: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

4.《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它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斗争的方式有公开的,有隐蔽的。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和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袭,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5.《三国演义》的主题。

对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1)正统说,即所谓的"尊刘抑曹"。

(2)“拥刘反曹”反映人民的愿望。

(3)“忠义”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

(5)讴歌封建贤才说。

三、解读文本

㈠梳理情节

⒈概括故事梗概(理清结构):

要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

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

⒉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示例: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

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仰奇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起疑杀无辜陈宫识操

㈡文本中人物形象分析

(方法提示:①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⒈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⑴借刀:

问:“曹操借刀”这一情节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它能反映出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语言描写

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说明曹操识大义,谋大略,勇猛与胆识——体现其英雄的一面。

⑵献刀

A操径入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C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⑶路遇陈宫

操言:“我是客商---”

奸诈,狡猾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有大志(语言描写)

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⑷错杀伯奢

问:曹操为何要杀死吕伯奢全家?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从中又能体现他的什么性格?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多疑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烘托)

体现其多疑、狡诈、残忍与自私的性格特征——奸枭的一面

⒉总结

本文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四.探究讨论

根据本章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

五、考题: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字数在150字到200字。

董卓专权,朝廷重臣议论如何除掉他。曹操借王允宝刀,说要假意献给董卓希望乘机刺杀董他,王允给了他刀。曹操藏刀来到董府,等到一旁伺候的吕布走后,与说些闲话,乘董卓不耐烦倒向床上时拔刀企图行刺,被董卓从镜子中发现。曹操忙撒谎说是来献刀的,然后把刀呈给董卓,自己急急忙忙逃跑了。董卓醒悟曹操来意,急忙命人捉拿曹操。

第二课李逵负荆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阅读资料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

1、作者

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

2、内容和主题思想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

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4、故事梗概

5、节选前后的主要情节

三、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第1段)——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李逵、燕青回山寨路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上山要与宋江决裂。

发展(第2-7段)——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李逵大闹山寨,发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对证。结果是假松江所为,李逵负荆请罪。

高潮(第8-12段)——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李逵与燕青捉到假宋江,救出刘太公女儿。

结局(第13段)——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四、分析李逵性格特征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金圣叹

(一)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2)“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的出。”

参考:当他听说宋江抢夺民女时,顿时火冒三丈,直呼宋江的大名,甚至当着宋江的面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大骂宋江“畜生”。回到梁山砍到黄杏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并警告宋江,若不还人家女儿,早晚都要杀了他。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的展示了李逵的性格——崇尚正义,嫉恶如仇,即便是对他最崇敬的宋大哥也是如此。其实这是李逵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

(二)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1、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1)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参考:李逵出身于农民家庭,目不识丁,日常生活中的说话都是粗话的。

(2)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3)“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4)“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参考:对于燕青的提醒,李逵听不进去,因为他耳朵里听不进一个“奸”字,他认为宋江之前都去东京兀自找李师师,到了这里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对事情的真伪根本不做判断,只听刘太公说是“梁上泊头领宋江抢了女儿”的话,就采取了行动,最终差点掉了脑袋。

2、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1)“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参考:当听到宋江霸强民女之后,李逵直回梁山伯找宋江,此时在他心里的宋江已经不是大哥了,而是“畜生”。到了梁山,不分青红皂白,先“拔”出大斧,“砍”了杏黄旗,接着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几个动词把李逵的粗蛮鲁莽、不分是非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1、语言描写

(1)“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2)“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3)“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

参考:当对证之后,知道抢夺民女之事不是宋江所为,只好认赌服输,毫无怨言地准备接受军令状,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展现我们面前,表现他的敢作敢当的性格。

2、动作描写

(1)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参考:当听到宋大哥说,只要捉住那两个假宋江就可以恕罪时,李逵这时就“跳”起来,说到“我去”。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李逵那副急于戴罪立功的神情和体会那种迫切的心理。

(2)“李逵那里睡得著,爬起来坐地。只听得庙外有人走的响,李逵跳将起来。”

(3)“李逵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

参考:“跳”这个动作表现出李逵急于给自己将功补过心理,更能看出是他的直性子才会如此频繁出现这样的动作。

(四)小结

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我们发现,有些行为只有李逵做得出,有些话只有李逵说得出。我们认识了李逵个性鲜明的特点: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粗蛮鲁莽、不分是非;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五、布置作业

1、完成《金榜》练习。

2、阅读所发的资料。

板书设计李逵负荆

一、《水浒传》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第1段)——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发展(第2-7段)——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高潮(第8-12段)——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结局(第13段)——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三、李逵性格特征

1伸张正义、嫉恶如仇。2、粗蛮鲁莽、不分是非。3、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3、讨论《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一、导入

二、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一)学生阅读所发的资料,勾画出相关描写的语段或语句。

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七回扑天雕双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二)《水浒传》中李逵之形象

李逵的性格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义”和“蛮”,表现出“纯义至蛮”的特点。

所谓“纯义”是说李逵的心里只有“义”,至少是一切以“义”当先,他的“义”是纯粹的,并无一己之利。

所谓“至蛮”,是指李逵粗豪鲁莽到了无以富加的程度。李逵外号“黑旋风”,他的粗豪鲁莽夹杂着威猛,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有诗句为证:“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第三十八回)

1、性格之“纯义”

(1)重义气。

对待朋友,他情义之浓到了两肋插刀、不顾性命的程度。

如:劫法场救朋友。他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最前头。(第四十回)

(2)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这是对受欺压百姓的同情和打抱不平的精神。

如:他听说宋江抢了民女时,就大骂宋江“畜生”。他的这种打抱不平的行为是无私的。(第七十三回)

再如:听说李鬼有母在堂,便送他十两银子做本钱。(第四十三回)

(3)维护梁山聚义事业,是他“义”的集中表现

在李逵眼里,梁山聚义不仅是结义兄弟同甘共苦的义举,也是为民除害、替天行道的义举。所以凡是与梁山聚义相违的事情,他就坚决反对。他是最积极提倡聚义的人,也是梁山上反招安最激烈的人。

如:当宋江被迫与官军对抗时,他跳起来叫道:“都去,都去,但又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第四十一回)

再如:他的理想就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第四十一回)。

再如:当最后宋江自知吃到毒酒后,来找李逵,对他说到“朝廷赐酒与我吃,如死,却是怎的好?”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第一百二十回)

李逵的“义”是纯粹的,但他的“义”又“纯粹”到近乎盲目的地步。如他将宋江视为义的化身,对之崇拜得无以富加。他平时因为宋江的拘管而按奈性子的事很多,而无奈接受招安和无怨无恨地认可宋江的药酒便是典型的例子。“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第一百二十回)

2、性格之“至蛮”

(1)粗蛮鲁莽

李逵的一言一行常常带有粗鲁之气。本是个善良之人,对下层百姓具有同情心,但因他粗鲁,坏脾气也经常撒在一些下层人身上。

如:“原来这寿张县离梁山泊最近,若听得‘黑旋风李逵’五个字,端的医得小儿夜啼惊哭,今日亲身到来,如何不怕!”(第七十四回)

再如:在酒楼因误会了酒保欺负自己,便“李逵听了,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第三十八回)

有时候李逵的这种粗鲁野蛮到了不讲道理,甚至是失控的状态。

如:滥打滥杀,劫法场时杀得性起,“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连晁盖都叫不住。(第四十回)

再如:三打祝家庄时,“他杀的顺手,提着双斧直入已经投降的扈家庄,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将庄院门一把火烧了,却回来献纳。”(第五十回)(2)李逵形象中的细心、机智、天真、风雅等特点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从而使他的粗心鲁莽的性格更为凸显。

“细心”小说中并不多见。

如:“李逵道:‘他这一去,必然报人来捉我,却是脱不得身,不如及早走罢。我大哥从来不曾见这大银,我且留下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子,放在床上。大哥归来见了,必然不赶来。’”(第四十三回)

“机智”就更是少见。书中基本没有关于他的施展计谋的内容,相反倒是有些他对机智反感的描写。

如:他看不起细作(间谍)工作。打祝家庄时,宋江要派细作,他笑道:“量这个鸟庄,何须哥哥费力,只兄弟自带三二百个孩儿杀将去,把这个鸟庄上人都砍了,何须要人先去打听。”宋江喝道:“你这厮休胡说!且一壁厢去,叫你便来。”李逵走开去了,自说道:“打死几个苍蝇,也何须大惊小怪。”(第四十七回)

“天真”也所剩无几。

如:在寿张县乔坐衙,算是他最表现出“天真”的个性了。但是在断案中,他竟说:“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第七十四回)

3、小结

梁山好汉没有粗鲁野蛮超过李逵的人。其实他性格的“至蛮”是与“纯义”紧密相连的,相互映衬的。一方面,重义者必直爽,直爽者多性急,性急者多粗鲁,粗鲁者多野蛮。一方面,粗鲁者必性急,性急者多直爽,直爽者多重义。所以义越纯,蛮性就越烈。这就是《水浒传》中李逵丰富的性格特点。

三、比较研究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1、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2、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四、《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水浒传》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原因之一就是对既真实又带有强烈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小说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虽然人数众多,但每个人的面目都很清晰,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人物大都是草莽英雄,他们又多带有传奇色彩,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石秀跳楼救人,花荣箭无虚发等等。但作者在写这些时,又将传奇行为置于真实的基础之上,不给人以虚假之感。比如写武松打虎,先写他因醉酒而壮着胆子上冈,又写他得

知有虎后碍着面子硬着头皮上山,再写他发现老虎后慌乱中打折哨棒而不得不徒手搏虎,最后写他打死老虎后用尽力气而又遇两虎时失声惊叫等等,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2、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

《水浒传》将许多人物统合在“忠”与“义”的矛盾统一体中,同时又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增加了性格的立体感,使人物更富于个性化。

比如宋江本是郓城县押司,家庭富足,受父亲的封建传统思想熏陶极深,因此他虽然仗义疏财,结识不少江湖好汉,但并不主张造反。他的性格中既有忠孝的成分,又有对江湖义气的追求。在上梁山前,他为了江湖义气,私自将官府缉捕生辰纲要犯的消息通报给晁盖等人;在杀死阎婆惜后,又因为要尽孝于父亲,便到处躲藏不愿落草为寇。但他最终还是受到造反者的“牵连”,处在激烈的思想矛盾之中,直到报效朝廷无望,无路可走才上了梁山。上山后,他一面用义来投合李逵、武松等江湖好汉的野性,一面又用忠来满足朝廷降将的心理平衡,从而使他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领袖人物。但是他又始终不能与封建正统思想决裂,一旦有了适宜的气候,又念念不忘朝廷招安,如此等等,都充分显示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除了宋江,整部小说中,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可以说是描写得最为突出的。

3、多使用白话文,使人物语言个性突出。

金圣叹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这句评语点明白话对于语言个性化的重要性。

五、讨论《水浒传》的小说主题。

1、“忠义”说

2、“农民起义”说

小说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尽管领导这支义军的主要领袖并不出身于农民,且在思想上打着“忠义”的烙印,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些领袖出身于“庄稼田户”和其他下层劳动人民,他们有一种“兀自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的气概和“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梁山义军的基本队伍是一大批庄客佃户、农民渔夫。他们在官逼民反,组织武装队伍,提出政治口号,开展军事斗争,以与封建的国家机器相对抗。这就清楚地规定了梁山义军的基本性质是农民起义。

小说作者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沿着“乱自上作”“造反有理”的思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难能可贵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3、“市民的意识与追求”说

长期以来,广大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水浒》中的不少英雄都是“力”和“勇”的象征。他们空手打虎,倒拔杨柳,杀贪官污吏,拒千军万马,一往无前,“敢于大弄”。他们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神机妙算,出奇制胜。特别是当这种勇力和智谋表现在为百姓抱不平、申正义时,更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鲁智深的“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说“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都由于建筑在保护弱者的基础上而更加激动人心。小说中的李逵、阮小七、鲁智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了人性的“假道学”“大头巾”的虚伪做作、心胸狭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水浒》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带有一定的市民意识,与后来涌动的个性思潮息息相通。至于小说反对钱财的积聚与贪求,强调“疏财”以成“义士”;追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向往兄弟间“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市民的思想和感情,使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的气息。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中国古典小说中有“四大粗人”形象:《水浒传》中的李逵;《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岳飞传》中的牛皋。他们都是“粗”人,但每个人的“粗”又是各不相同。请大家试着做些简单的探讨。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一、李逵之形象

1、性格之“纯义”

(1)重义气(2)伸张正义、嫉恶如仇(3)维护梁山聚义事业

2、性格之“至蛮”

(1)粗鲁野蛮(2)有勇无谋(3)

二、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2、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

3、多使用白话文,使人物语言个性突出。

三、《水浒传》的小说主题。

1、“忠义”说

2、“农民起义”说

3、“市民的意识与追求”说

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

单元目标

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通过讲解、讨论、点评、写作、对比阅读等方式学习长篇小说的鉴赏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理解小说主题。

加强古典文学修养,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能形成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应为单元学习的重点。而学生用现代观念对小说的审视,以及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应为学习的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

本单元为中国古代神鬼小说,选取了《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相同及不同。

1、《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

的主要特征。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课文《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节选《西游记》。这段故事,孙悟空和红孩儿斗志斗勇,情节曲折复杂,颇有趣味。虽然只是节选,但是人物的塑造却非常鲜明,唐僧的迂弱、孙悟空的精明强干、猪八戒的贪吃懒惰、沙僧的执着忠诚都通过各自的言语、行为表现的生动形象。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等。

课文《香玉》《王六郎》节选《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作者刻画了许多本是花妖狐鬼的异类幻化成的女性形象,她们容貌艳丽、温柔多情,在这类小说中,有一个序列很值得注意,即写花精的几篇小说,主要包括写牡丹花的《葛巾》《香玉》,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香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既写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表现了他们与绛雪之间纯真深挚的友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至情。《王六郎》是蒲松龄吸取了民间故事的营养,加以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创作的水鬼故事。其内容主要是通过水鬼王六郎和渔父许氏真挚的交往,歌颂了真正的友谊。通过真挚的人鬼之交表达对真挚友情的渴望。

【相关资料】

1、解读“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的《孔氏志怪》等。(“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志怪小说可以举干宝的《搜神记》作为代表。现存20卷,是明朝人重新辑集的残本,还混入了一些可疑的篇章。该书收集了许多晋朝以前的神怪故事,成为一部汇编性质的小说集。其中一些优美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董永》、《三王墓》、《韩凭妻》等,长期在民间流传,有的还曾编成戏曲和白话小说。志怪小说比较完整的还有相传是陶渊明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刘敬叔的《异苑》、吴均的《续奇谐记》等。其他的书大部分都散失了,只有一部分佚文收集在《古小说钩沉》里。不过,当时人并不把它当作小说来写,如干宝《搜神记序》说,他写书的目的是用来“发明神道之不诬”,就是说在他看来神是实有的。所以,当时人把这类志怪书当作历史著作。现在我们把志怪杂传称作小说,一方面是参照了宋朝以来书目的分类法,另一方面,也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源流来看的。因为正是从六朝的鬼神志怪里,孕育出了唐代的传奇小说(唐代传奇当然还受了史传文学的影响),如《古镜记》、《枕中记》、《柳毅传》等就是志怪故事的新发展,而唐代传奇才是中国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

2、神魔小说的全景观照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由于文化地位较低,受到正统文人的轻贱,作者之间缺乏必要、足够的交流和沟通,因而难以形成西方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流派。不过由于题材较为集中,每一主要题材下都有一批作品,因此也可依照题材的不同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分成若干流派(有的研究者将其称作类型),如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公案小说等。毕竟题材的不同往往意味着描写对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区别,它必然会带来写法及风格的差异,这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创作的一个民族特色,值得深入探讨。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偏重作者版本的梳理考证及小说社会文化功能的挖掘分析,对小说自身的诸多特性则重视不够。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较多地关注这一问题。就神魔小说而言,虽然其具体作品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受到研究者较多关注,但流派整体上的观照还比较缺乏。在此背景下,胡胜博士《明清神魔小说研究》一书的出版弥补了神魔小说研究的不足,同时也体现了近年来古代小说研究的新趋势,所以被列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

神魔小说的得名来自鲁迅先生,其渊源甚早,与宗教、民族、神话传说等文化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重要的小说流派之一,其奇特大胆的浪漫想象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形成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它又是一个蕴涵丰富的文化载体,可供宗教、民俗、人类学等多角度的开掘,从中可见人们复杂的文化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在强调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国度里,它代表着古代中国人思想的另一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因此,对此类小说的研究有其重要价值。与此同时,研究这类小说的难度也是可以想见的,正如作者本人所概括的:“作家身世的隐晦、作品年代的缺失、版本的杂乱、思想内容的深邃复杂,无不影响到对作品的准确评价、定位”。胡胜博士知难而进,多年致力于神魔小说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该书对神魔小说的分类、生成、流变、创作思想、地位及影响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作者在研读大量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神魔小说进行整体观照,为这类小说画出了一个全景图。此前的文学史著作或小说史著作在提到神魔小说时,往往着重于对其代表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的介绍,缺乏全景透视。该书则不然,采取纵横结合的方式,纵向上依照神魔小说发展演进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初兴、发展、变革、衰蜕和终结5个阶段。每个阶段则横向介绍此一阶段的各类作品,并对一些代表作品进行重点分析,既有整体的归纳总

结,又有局部的具体探讨。读罢全书,明清神魔小说的整体情况了然于胸。

作者视野开阔,方法得当。全书将神魔小说放在中国小说及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既注意其自身的各种特性,又关注它与其他文化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切入角度与神魔小说发展演进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因为这类小说除了文学功能之外,还有诸多社会文化功能。作者在探讨神魔小说的产生时,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从文学传统的影响、文化心理机制的影响和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对其内因进行深入剖析。对神魔小说的创作思想,则分“托神魔以刺世”、“借鬼怪以劝惩”、“以戏言寓诸幻笔”、“现民众闾巷间意”诸方面予以揭示,对神魔小说的特性有着更深的把握。

【学法导航】

一、小说鉴赏基本步骤

1、依托文字理清情节线索;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4、研究写作技巧,如语言特性、叙述角度节奏等

二、小说鉴赏的具体方法

1.人物鉴赏:顰笑言语见真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情节鉴赏:文似看山不喜平;(节奏、悬念、巧合、突转等)

3.环境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叙事技巧:笔端变幻风云生;(视角、详略、顺序等)

单元教学设计《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香玉》《王六郎》

【整体思路】

1、整体局部(单元整体把握局部课文解读;单课整体把握局部研读)

2、学时设计:把握情节赏析人物研讨主题

3、学生活动

自读感知个人内化互动探究能力形成

【学习目标】(略,参见“单元总说”之“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学习人物刻画,分析人物性格;鉴赏精彩描写,理解作品的意义。

【学时安排】6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活动内容】单元介绍及《西游记》介绍

【活动过程】导入新课

可从让学生演唱《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导入,通过歌曲来渲染研学情境把学生带到研讨文学作品的氛围中来。

(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进学生与名著间的距离)

【活动过程】

一、谈神说鬼

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神鬼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就你所了解的向老师和同学做一介绍。

2、《西游记》、《聊斋志异》同属于神鬼小说,根据你的了解和阅读,哪部小说的哪些情节或人物给你的印象深刻?谈谈你的看法。

3、《西游记》、《聊斋志异》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和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结合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发学生对这类小说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淀,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

二、大话西游

1、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你心中的《西游记》。(有关《西游记》作者、情节或自己与《西游记》的有关故事均可)

2、海选部分学生充当不同角色表演《西游记》中的一些精彩情节。

3、《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这四人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位,最不欣赏的是哪一位?为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4、你认为《西游记》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谁?谈谈你的理由。

5、《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与上一单元《三国演义》《水浒》中塑造的人物有何不同?

(通过以上环节引导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认识,并感知重要人物,浅层了解作品在塑造人物上“三位一体”的特点。教师要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的思路朝以上知识点思考)

6、完成学案“文本细读”中的部分题目。

三、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材料,以便课堂交流

1、汇集〈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精彩段落,并对其性格做简要分析。

2、查阅史料,分析〈西游记〉写人方面的突出特点。

3、搜集聊斋故事

第二学时

【活动内容】节选部分人物形象欣赏;了解《西游记》塑造人物的主要特点。

【活动过程】导入:

可以让学生讲述《西游记》中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是多个学生讲,目的是营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自读感知

让学生速读节选部分的内容,并复述故事情节。

(二)导读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跳读全文,勾画精彩语句或段落,思考小说写人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

(三)品读赏析

1、让学生跳读全文勾画描写孙悟空精彩段落(尤其是孙悟空与红孩儿斗智斗勇部分),并细读赏析,体会孙悟空性格特点。

孙悟空: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

2、学生结合语段,自行探讨猪、沙性格特点。

猪八戒:憨厚、纯朴而又食、色两欲……

沙僧:任劳任怨、老实本分、嫉恶如仇,在孙悟空与唐僧之间起到调和平衡的作用。

3、回顾全文,结合实例,谈谈在孙悟空身上是如何体现“三位一体”的写法特点的。

(四)悟读运用

1、《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写到车迟国国王迫害和尚,各府周县都张挂着御笔亲题的和尚的“影身图”,凡拿到一个和尚就有奖赏,所以都走不脱。此时忽然插进一句:“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此话看似风趣而夸张,实是对当时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在节选文本中也有这样的语言,试找出分析其社会意义。

(比如:山神土地所受的种种盘剥等一些语段,可让学生分析)

(通过此题实现文本现实意义的剖析,并达到文学作品与现实对接的目的)

2、《西游记》的主题一直是人们争执的焦点。建国以来,从"主题矛盾说","主题转化说"一直到近几年来的"安天医国,诛奸尚贤说"、"反映人民斗争说"、"西天取经本体说"、"歌颂反抗,光明与正义说"、"歌颂新兴市民说"和"宣扬'心学'、鼓吹投降说"等等。可谓是众说纷纭,争执不休。再看看眼下形势,新的观点、看法正在酝酿之中。你学过本文之后,结合你的认识你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哪一说?还是另有别说?

(设计此题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再认识,所以不求答案统一,只求言之成理,合乎文本即可)。

参考答案:

《西游记》是一部寓意性的神魔小说。通过"大闹三界"和"西天取经"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既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一些现状,又展示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所形成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勇于胜利的"西游精神",也突现了作者希望世道清平、社会安定、皇图永固、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和拯救乾坤的入世思想。假如说,这个结论不无道理,较为接近作品客观实际的话,那么,这不妨也作为《西游记》主题的又一说吧!

第三学时

【活动内容】表达与交流

【活动过程】

一、话题投放

西天取经的道路是艰险的,每一次劫难都是对取经队伍里每一个成员意志和品性的考验,更是一次痛苦的磨练。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也是如此吗?人的一生中,不是都有欲取之经,都有一条西天之路吗?学过本文,结合自身实际你有哪些感想和启示。

二、安排活动

1、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每组均在个人思考的前提下,形成小组的感想与启示。

2、在全班内海选主持人,并让其了解各组的情况。

3、全班内交流感想、体会。

三、写作(可在课下完成)

根据课堂的交流,结合个人的体会,自拟题目,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作业

1、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每一章回,大都以两个整齐的句子(七言或八言)作标题。如西游记九十九回的标题是“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回的标题是“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然后自拟两个七言或八言的句子来概括该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论平仄、押韵和对仗。

材料一: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材料二: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参考答案:材料一学谭学讴未穷欲归秦青高歌使徒谢返材料二卖马三旦无人问伯乐一顾价飚升)

第四、五学时

【活动内容】总体了解《聊斋志异》:故事内容,题材分类,人物形象,主旨意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聊斋》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引起学生兴趣,也为下面共同讲说聊斋故事,品评聊斋人物,营造氛围。〕

二、安排活动

〔一〕讲说聊斋故事

全班分为三个大活动组,以组为单位聚集一起讲说聊斋故事,可概括主要内容,可讲述具体情节,各组主持人或小组长可记下故事的篇目。

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题材分类条目,如“歌颂爱情”、“揭露科场弊端”等。学生可把故事篇目依次列进去。(学生了解的故事可能都是零散的,让他们直接分类会有些难度,教师给列出类别,便于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就由零散走向系列,由个别趋向整体。)

(二)谈狐说鬼,品形象

1、“你能说出我讲的是谁吗?”一学生口头描述某个鬼狐形象的特点,以随时抢答的形式请其他学生说出姓名。(可提示学生尽可能选取性格鲜明突出的鬼狐形象描述,如活泼爱笑的婴宁,形体丑陋而心性善良的乔女……这一活动可增强学生对形象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凸出来。这个环节侧重于客观认识。)

2、“你最喜欢的鬼狐形象是谁?”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立起来,是对形象的进一步认识。这个环节侧重于主观认识。)

(三)说作者,论主题

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些形象?他要表达什么主旨?体现什么意图?”。这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状况有关联,教师可介绍作者及当时社会情况,引导学生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中奇异有趣的故事,把〈〈聊斋志异〉〉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深入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与恨,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悟的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把握形象的同时,挖掘主题意义。)

第六学时

【活动内容】

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欣赏,比较香玉与绛雪特点异同(以《香玉》为主,《王六郎》可让学生自读。),赏析两部小说。

【活动过程】

一、文本赏读

1、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可参考文后赏析------“冷”“热”“温”三种色调)完成“思考”二。

2、作者表达了两种“至情”------爱情和友情,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讨论,发言)

3、作者塑造了两个“花精”,你最欣赏哪一个?为什么?(比较鉴赏人物形象)

4、文本细节阅读见〈〈学案〉〉

二、比较鉴赏

根据节选部分的内容,结合你对《西游记》《聊斋志异》的了解,试比较同为神鬼小说的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明确两部作品在语体、塑造的神鬼形象、对现实影射方面的不同,达到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的目的)

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教案

中国小说欣赏《三言》教案

“三言”中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城市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有较浓厚的市井气息。其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最多,也最具特色。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了杜十娘因为爱情破灭而投江自尽的悲剧故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一个商人家庭婚姻的破裂与重圆,等等。另外,揭露官僚地主阶级的丑恶,描写知识分子的悲苦,歌颂普通人民的诚信和友谊,也是“三言”中常见的题材。下面两篇专论可供参考。

《三言》的艺术特点

《三言》中的明人作品,除少数是话本外,大部分都是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形式的白话短篇小说,故仍保有话本的传统特点,并不断地发展变化。拟话本是文人的拟作,它具有文人写作特点,其中比较优秀的或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往往是接近市民的文人所写,它们就兼有市民文学和文人写作的特点。

1.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画

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有了个性化的刻画,这种个性描写又能和人物的社会存在及时代特征相适应,因而形象更鲜明。《碾玉观音》中的秀秀和崔宁,就是典型的例子。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已由民间艺人的创作逐渐朝着作家文学创作的方向发展,其中优秀的作品,个性描写更为细致;宋元话本之较优秀者,已能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有时且能和环境气氛结合。明代拟话本的某些篇章,则尤为细致生动,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着重在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拟话本小说,善于把人物内心活动和生活细节描写结合起来,和人物的表情、对话、行动结合起来,绘声绘色,入微入骨。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作者叙述秦重的身世,从逃难到被卖做小厮到挑担卖油的经过,写得相当详尽。秦重的性格是紧扣着他的身份和遭遇来表达的,对秦重的内心活动,也刻画得十分细致。秦重初次见到莘瑶琴,“听得说是汴京人,触了个乡里之念”,于是一路走,一路痴想,把秦重的同情瑶琴、爱慕瑶琴以及痴心妄想亲近瑶琴的心理发展过程,曲曲传达出来。后来秦重积得银子,作者又这样地描绘:秦重心下想道:“除去了三两本钱,余下的做一夜花柳之费,还是有余。”又想道:“这样散碎银子,怎好出手?拿出来也被人看低了!见成倾银店中方便,何不倾成锭儿,还觉冠冕。”当下兑足十两,倾成一个足色大锭,再把一两八钱,倾成水丝一小锭。剩下四两二钱之数,拈一小块,还了火钱,又将几钱银子,置下镶鞋净袜,新折了一顶万字头巾。回到家中,把衣服浆洗得干干净净,买几根安息香,熏了又熏。拣个晴明好日,侵早打扮起来。这不仅运用了人物的内心独白,并且通过对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把秦重这个朴实的小商人性格刻画得十分逼真。作者对瑶琴性格发展的刻画,也是把她放在思想矛盾和人物冲突中来完成的。瑶琴从嫌秦重“不是有名称的子弟”,到决心和他百年偕老,这一性格的矛盾发展也是很自然很真实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心理刻画尤为精到,李甲狠心出卖杜十娘,与十娘在舟中谈话前后的大段文章,对人物个性描写都很成功。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此时此地的感情。有些心理活动,着墨不多,并无繁琐的独白,却深入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如杜十娘获知李甲已把自己出卖时,作者只用“放开两手,冷笑一声”八个字,就把十娘内心的失望、苦痛和坚强不妥协的性格表露出来。写李甲变心,却先写他“扑簌簌掉下泪来”“含泪而言”“泪如雨下”。但当十娘表示同意嫁给孙富时,却又立时“收泪”“欣欣似有喜色”。通过这简练的描绘,把这个纨袴子弟肮脏的内心世界完整地揭示在读者面前。

在用行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个性方面,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细节的丰富和具体。有些小说在关键性的情节中常能用大段的篇幅,一系列的动作和对话,精细地

塑造出活生生的形象。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服侍酒醉的瑶琴那一段描写为例:通过秦重一连串的动作,把秦重那种又惊又喜,战战兢兢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试看瑶琴酒醒后和秦重的对话:美娘(瑶琴)问道:“你是那个?”秦重答道:“小可姓秦。”美娘想起夜来之事,恍恍惚惚,不甚记得真了;便道:“我夜来好醉!”秦重道:“不曾。”美娘道:“这样还好。”又想一想道:“我记得曾吐过的,又记得曾吃过茶来,难道做梦不成?”秦重方才说道:“是曾吐来。小可见小娘子多了杯酒,也防着要吐,把茶壶暖在怀里。小娘子果然吐后讨茶,小可斟上,蒙小娘子不弃,饮了两瓯。”美娘大惊道:“臜巴巴的吐在那里?”秦重道:“恐怕小娘子污了被褥,是小可把袖子盛了。”美娘道:“如今在那里?”秦重道:“连衣服裹着,藏过在那里。”美娘道:“可惜坏了你一件衣服。”秦重道:“这是小可的衣服有幸,得沾小娘子的余沥。”美娘听说,心下想道:“有这般识趣的人!”心里已有四五分欢喜了。从两人的谈话中,作者把瑶琴恍恍惚惚的神情和秦重小心在意的心理,刻画得十分细腻,使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而他们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也完全符合这个处在万恶的旧社会最低层的妓女瑶琴和小商人秦重的身份和个性。

2.题材的扩展和生活素材的丰富

宋元话本的内容,直接采自现实生活者居多,脱胎于前人笔记或唐代传奇者较少。明代的拟话本,大都采用了前人笔记和传奇中的素材,如《太平广记》《夷坚志》《情史》等书,作了不同程度的加工。作者以大量生活素材和艺术描写,使作品的主题和细节更为具体丰富。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负情侬传》情节基本一致,细节则多所增益。其中十娘要李甲借贷赎身一段,原作不过二三百字,小说却敷演为二千余言,把李甲向亲友告贷的困难过程给以具体的描写,并添出柳遇春这样一个有侠气的人物,为小说生色不少。又如孙富劝诱李甲以及十娘最后对李甲的态度,骂孙富、投江等情节的描写都更加丰富和细致。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更充实完整。这是思想性艺术性得以进一步提高的关键之一。

我们还可以用唐传奇《李娃传》来和明拟话本《玉堂春落难逢夫》作对照,来研究拟话本对题材处理的长处。《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写作,显然受到《李娃传》的影响。但是前者却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如《李娃传》中竹林烧香骗走郑生是李娃亲自参加的,而小说中老鸨的“倒房计”却是瞒住玉堂春进行的。玉堂春在发觉中计之后,“泪不停滴”。郑生的中举做官,是由李娃亲自督励的,她期望郑生“连衡多士,争霸群英。”这种封建名利观念,在李娃身上是向封建制度彻底投靠;玉堂春本质上也是向封建制度投降了的,但在程度上则有不同,玉堂春也效法李娃,劝王公子“用意攻书”,但王公子的“发志勤学”,主要还是受到专制家长的压力,否则就难逃一顿毒打。玉堂春和李娃的主要差别,是在于她与封建势力的斗争。李娃对老姥的斗争,只是为了恢复郑生的“本躯”,而玉堂春对老鸨的斗争,却是为了爱情。两者相较,玉堂春的反抗比较坚强,老鸨用“倒房计”撇掉王公子,她却在城隍庙与公子私会,定计使公子二次进院;老鸨说她串通王三拐去金银首饰,她就大骂其“图财杀命”,要去刑部告状,并把老鸨王八的丑恶面目揭露在群众面前,逼得老鸨无计可施,只得写下赎身文书。这种针锋相对的尖锐斗争,显示了玉堂春坚强的性格,这在《李娃传》中是找不到的。后半篇写封建市侩势力的代表者──老鸨,不甘心失去摇钱树──玉堂春,想尽种种办法,把玉堂春卖给山西财主沈洪作妾,使玉堂春含冤受屈,历尽千辛万苦。故事情节曲折变化,波澜迭起,作者已摆脱了《李娃传》的窠臼。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艺术创作才能的。但是,玉堂春冤狱的平反和她在爱情上的最后胜利,必待王公子一举成名,然后得到家长的承认,而玉堂春所争取到的却只是妾的名分,显然,这是作者封建思想的表现,也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他的局限。因而,玉堂春这一形象,就因题材的处理改造没有能达到反封建的高度而暗淡下来,终于变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顺民。

3.结构体制

《三言》中的明人作品,继承了宋元话本的历史传统,不但原来作为说话人表演手段的

诗词、入话、头回等成为创作的结构形式,就是故事情节也都能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中发展,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脉络分明。而且矛盾一定“当场”解决,有头有尾,常常连次要人物的结局也交代个一清二楚。这样的形式,正是我国宋元话本小说所具有的民族形式,为明人所继承,所发扬。尽管明人的白话短篇小说已由说话人的口头转到读者的案头,而保留下来的这些说话人固有的表演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书场,亲聆艺人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这也是拟话本的一个优点。

4.语言的运用和提炼

明人作品,也深受宋元话本的影响,基本上保持口语化的优点。其中较优秀作品的文学语言,是结合着明朝的北方话和江南通用的口语、宋元的某些口语,以及某些比较浅显的文言,基本上尚能融合一体。其中完全口语化的部分,很接近现代的口语。像《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语言的通俗、生动,丰富多彩,尤其明显。

《三言》中的白话短篇小说之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上述的成就,第一是因为我国文学创作从唐传奇以来在长时期中积累了艺术经验,特别是塑造人物的经验,宋元话本更直接地提供了用群众口语塑造市民形象的经验和范例。第二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人物和现实生活的熟悉和爱憎分明的情感。虽然作者们并不是自觉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冲突中塑造人物性格,并使之个性化,体现出一定社会力量的本质。但由于他们熟悉生活,忠于现实,接受传统,并有一定的进步思想作为引导和动力,他们确实已经初步创造了某些现实主义的艺术形象。此外,因为作者是文人而又爱好民间文学,同情市民,就能把比较丰富的文学知识用到加工拟作中去,使某些作品具有主题思想比较鲜明,结构谨严,语言的文学性有所增强等优点。(选自《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作者胡士莹)

关于节选部分

一、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

小说开头以一首《鹧鸪天》词开头:“公子初年柳陌游,玉堂一见便绸缪。黄金数万皆消费,红粉双眸枉泪流。财货拐,仆驹休,犯法洪同狱内囚。按临骢马冤愆脱,百岁姻缘到白头。”然后把时间定格在明代正德(1506—1521)年间,礼部尚书王琼退隐,将回南京。临行前让管家王定讨帐,顺便陪三公子王景隆(小名三官)读书。书中交代:“景隆,字顺聊,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元是个风流才子。”

三个月后,王定把三万两银帐讨回,正待起程回南京,王三官提出要“到大街上各巷口,闲耍片时,来日起身”。二人来到街上,看不尽人烟富庶,车马喧闹。后来转到东华门附近的一个酒楼,遇到生得标致的一秤金家的丫头翠香翠红,又经酒保之口,说出一秤金的妓院里“更有十二分颜色”的三姐,号为玉堂春(小名玉姐)。于是,王三官不顾管家的劝阻,寻访玉堂春,与她“成婚”。王三官挥金如土,替老鸨还债、修房、置办首饰酒器,为玉姐造百花楼一座。管家王定为摆脱责任,只身回南京。王三官与玉姐如胶似漆,不可分离。一年之后,王三官三万银两花完,老鸨便怠慢下来,继而设计赶他出门,流浪街头。后来王三官寄宿王银匠家,终于因受不了银匠妻子的闲话而离开。于是,他信步漫游,走到关王庙前,进去将身世向关老爷诉说一番。他出来时,便遇到了卖瓜子的金哥。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节选的。

课文节选部分后面的情节是:王三官回南京,经家人调解,其父原谅了他。于是王三官在家潜心读书,中了举人、进士,家人为他娶妻。玉姐被老鸨设计,卖给山西商人沈洪。沈妻皮氏与邻人赵昂通奸,又妒沈洪娶妾,就在面条里下毒,毒死沈洪,反诬玉姐。皮氏贿赂知县,玉姐被屈打成招,押入死牢。王三官因思念玉姐,自请到山西为官,当上了山西巡按,到洪同县重新审玉姐一案,判皮氏凌迟,赵昂斩首,知县罢官。这时苏淮已死,只得追一秤

【交通运输】实用英语第一册教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Unit One A Teaching Objectives a. Contents of the text: Focus 1: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a lesson from the story—Look beyond the obvious and allow miracles to be created in our life. Focus 2: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rying. b. Key language points in the text: Focus 1: 1. Words such as graduate, purchase, hand,regret,desire may function both as a verb and a noun. 2. Present participle used as adverbials of time, cause and result, etc. 3. Absolute construction introduced by the preposition with. c. Vocabulary: Focus 1: 31 B-level words, 11 A-level words, and 4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listed under Vocabulary.

Focus 2: 30 B-level words, 20 A-level words, and 8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listed under Vocabulary. d. Comprehensive skills: Understand a passage at the pre-intermediate level of difficulty and on this basis, be able to write a summary of the text. e. Functions: Focus 1: Expressing Thanks. Focus 2: Writing a Thank-you Letter. B Procedures and Methods Eight teaching periods are needed to cover the present unit. 1. Period One and Period Two: Step One: a. Background information: Graduation Day in the West “There’s a time for joy/A time for tears/A time we’ll treasure through the years/We’ll remember always Graduati on

《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教案

《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教案 Unit One Greeting and Introducing People Teaching Objective In "Talking Face to Face",learn how to greet people and how to make introductions. In "Being All Ears", practic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o greet and introduce people with various relationships. In "Maintaining a Sharp Eye",master the key words and structures and learn the way foreign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particularly the way Americans meet and greet each other, both in informal and formal situations by reading through passage I; learn and practice how to introduce oneself by reading through passage II. In "Trying Your Hand", become knowledgeable on how to write a business card and fill in a passport with one’s personal information; review the basic sentence structure. Teaching Procedures Section I Talking Face to Face1.Warm- up: Expressions of greetings and responses to greetings: a. Greetings: 1) Hi! How do you do? 2) Hello, you must be Jack from America. 3) How are you? 4) Hello. How are things with you? How are you doing? 5) How is everything? 6) You are doing all right? 7) How it goes? 8) How is life, John? 9) Excuse me. Are you Kitty? b. Responses to Greetings: 1) How do you do? 2) Fine, just fine. 3) Fine, thank you. 4) Quite well. And you? 5) The usual. How about you? 6) So-so. And what about you? 7) Nothing particular. 8) Not too bad. 9) Nice to meet you.

培智语文第一册教案.doc

教学内容:沪教版培智实用语文第一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自我,熟悉家庭、学校的环境和人员、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 2、学会饮食、穿衣、如厕等基本技能。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适应学校生活。 4、识读简单字词、会书写简单笔画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总课时: 65 课时 第一单元头手足 教学内容:沪教版培智实用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 第二课《耳鼻口目》。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身体部位并学会指认,了解其作用 2、识读字词、会书写笔画 3、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重难点: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识读字词 第一课人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P1-P3 教学目标: A组: 1.学习生字:人、头、手、足,会认读,理解意思。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头、手、足。 3.学习写基本笔画:点。 B组: 1.学习生字:人、头、手、足,会认读,理解意思。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头、手、足。 3.描写基本笔画:点。 C组: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读准音,理解意。 2.学习写基本笔画:点。 课时: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认读字词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坐得最神气!(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大公鸡》j q 大公鸡,真美丽,红红的鸡冠花花衣,每天清早喔喔啼,它叫我们早早起。

三、新授 看图理解图意 1、出示挂图:人 问:这是什么 师领读,学生齐认读(要求 A 组学生必须认读 B 组学生尽量认读。) 说话:我是人,你是人,我们都是人。 学生齐读 2、出示挂图:头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老师指名读 3、出示挂图:手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老师指名读 4、出示挂图:足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生答师小结:脚又可以叫足。(分清腿和足) 出示字卡:足 再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指名读, 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5、齐读四个生字:人头手足, 老师找个别学生读,纠正错误发音 四、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我们的身体部位:头手足,同学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部位,保持清洁,不要受伤。还认识了四个生字,希望同学们以后见到它们能够认读它们。 五、作业 A组同学自己复习书中图片含义 B组同学在帮助下复习书中图片含义 六、板书设计 图 1图2图3图 4 头手足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认自己身体部位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小白兔》t ai 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三、复习、新授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认

消费心理学教案

一、消费者群体概述 1、概念 群体或社会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通过一事实上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只有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和特征的社会成员才构成为一个群体 1)群体成员需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 2)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 3)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2、消费者群体的形成 1)因其生理、心理特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2)因外部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3、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体的消费心理 1)儿童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 我们将0~14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称为少年儿童消费群体。这一群体的消费者在人口总数中占有较大比例。 从世界范围看,年轻人口型国家中,0~14岁少年儿童占30%~40%;老年人口型国家中,儿童占30%左右。 2)少年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 (1)有成人感,独立性增强 (2)购买的倾向性开始确立,购买行为赵向稳定 (3)从受家庭的影响转向受社会的影响,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于少年儿童消费者群体这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企业可以根据对各类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了解和把握,采取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以便有效地刺激其购买动机,培养、激发和其消费欲望,从而大力开发这一具有极大潜力的消费市场。 首先,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 其次,企业注重商品的外观设计,增强商品的吸引力。 再次,企业要不失时机地树立品牌形象。 3)青年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在我国,青年一般指年龄在15~35岁的人。 青年消费者群体的特点 (1)人数众多 (2)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很大的购买潜力 (3)购买行为具有较强的扩散性 (1)追求时尚,时代感强 (2)追求个性,表现自我 (3)注重情感,冲动性强 (4)追求实用,趋向成熟 企业要想争取到青年消费者市场,必须针对青年消费者群体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针对青年消费者追求时尚的心理特征,企业应注重开发时尚产品,引导消费潮流。 其次,企业应注重个性化产品的经营。

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教案.doc

教案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1

教案书写规范与要求 一、以每次课为一个备课单元书写。 二、每一备课单元书写下列内容: 1.周次、课次、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2.简要说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授课手段(包 括与课程相关的上机和实验、课件制作等); 3.教学主要内容(教案主体)及教学方法手段; 4.作业内容。 注:其余授课电子版文件待本课程结束后,交教务处统一刻成光盘存档。

大学英语 1课程授课总体计划书 课程《新编大学实用英语英语教程》林立总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年 7 月第一次出版 采用 教材 教本课程是学校每个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各个专业学生学习高等英语教育的必备。 本教材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高职高 学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编写。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专业基础 目知识的增强,还需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得到听、说、读、写、译的提高。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具备套用口语句型的基本口语交流; 的在工具书的辅助下翻译基本的英文句子和文段;基础日程英文写作的掌握等一系列基础英语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规划的需求。 教材共分为四册,对于内容的难度的梯度都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设置。文章以一 般性阅读材料为主,在文章的长度和生词量的设计上梯次递进。在课文长度的 安排上,第一册分 8 个单元,每篇课文 300 字左右;第二册分 10 个单元,每篇 教课文 400 字左右;第三册分 10 个单元,每篇课文500 字左右;第四册分为 10 学个单元,每篇课文 600 字左右。难度也相应的由浅入深。在高中水平的基础上,(从第一册开始,逐步达到高度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包Colleges) B 级水平,从第二册第六单元开始逐步过渡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 括考试 A 级水平,第三册达到 A 级水平,第四册达到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 )四级实水平。 践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基本的语言掌握和运用能力,尤其是实际运用的能力。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平是: 环 ( 1)听:听懂基本的对话,和短的成段的文字。在整体理解听力材料的基础上, 节 提取特定信息完成练习和应对考试; ) ( 2)说:能应对基本的口语对话和交流,以应对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或者工作的 基 要求。 本 ( 3)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在高中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水平。通过课文学习,要同时课后适当补充一定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完成日常基本的阅读训练,培养 求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4)写:运用基本的词汇语法完成基本的英文写作,掌握基本的英文写作格式和 表达习惯,同时能够完成英文的基本情况的表格填写。能够表达清楚,语句 基本通顺,无重大语法错误,有恰当的格式。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教案

课程名称实用心理学授课班级人力资源 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2015/03/15 课时 2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应变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及处理措施心理学的起源及相关代表人物 教学用具与器材无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讲解提问(45分钟) 清点人数,组织学生准备开始上课,填写工作手册新课导入: 心理学这个起源于西方的学科,在中国成了新奇的玩意。有人觉得它很神,几个问题就能窥探别人藏匿多年的秘密;有人觉得它很深奥,不是谁都能明白;有人觉得它很假,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瞎掰蒙人的;有人觉得它很远,只是那些精神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它……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这个学期,我就要和大家一起进入神秘的心理学世界。 讲授新课: 很显然,与科学知识的产生相比,人类对人性的了解要晚得多。在西方文明史中,最古老的论述心理学的著作却是荷马的诗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些故事讲述的是爱情和真诚、激情与战争,因此,它必然包含着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并间接第反映了最古老的民族心理学知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心理学的历史也就与哲学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哲学家对三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些问题世纪上也是心理学家要回答的问题。 提问:哲学家关注的三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明确:一是关于灵魂的研究。二是认识论问题。三是人性与伦理的问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 法和时间分配 讨论法讲授法(25分钟) 提问:哲学家对这三个问题是如何回答的呢?请举例说明。 明确: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联系贝克莱:存在即为感知)苏格拉底——美德与善行。柏拉图——《理想国》,灵魂的分类亚里士多德——心理学是对灵魂的研究。 古希腊哲学中涉及心理学的人性思想还有很多,比如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学说,犬儒主义,以及受此影响的斯多葛主义;皮浪的怀疑论(联系休谟——世界不可知)等。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公元四世纪的时候,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思想被基督教的教义束缚起来。提问:中世纪有哪些心理学观念?请举例。 明确:第一,基督教哲学。古典哲学家和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认为,认识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也依赖灵魂。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又抛弃了其中与教义冲突的观念。第二,大众心理观念。女性

小学英语第一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英语第一册教案(人教版) 第1课时: Welcome back to school!(1) 【教学重点】学习字母D、E及相关单词。 【教学难点】认读字母,体会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3、大小写字母卡片(A--E)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演唱歌曲《Boy and girl》, 男生唱“I’m a boy and you are a girl.”部分,女生唱 “I’m a girl and you are a boy.”部分,比比看谁唱得更好。 2、看一看,猜一猜 请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出A-C几个大小写字母,其他学生猜一猜。 教师书空字母,让学生猜一猜。 3、说一说 播放A部分的Chant的动画,让孩子边说边演。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分别出示大小写字母Dd.让孩子用肢体语言表演。 分别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开火车认读。 教师指着字母D旁的趣味图片,问:“What’s this?”“It’s a dog.”带读单词。 教师出另一单词卡片“duck”,带读单词,孩子跟读练习。 D-d-duck-dog教师带读字母和单词。孩子小组里读一读。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大小写字母Ee. 注意学习eggelephant一词时,当问学生What’s this? 强调回答It’s an eggelephant.而非It’s a eggelephant.

出示Let’s say部分的课件,教师反复点击字母和单词,学生模仿跟读。还可请学生上台点击任一字母或单词,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找朋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拿着字母D\E等大小写,给字母找朋友。 出示Let’s do部分动画。学生边看边尝试跟读,同时做动作。 8、小组围单位操练Let’s do部分的内容,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表演,评出最佳的小组并予以奖励。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listen and order the cards 学生根据教师说的顺序,排列大小写字母Aa Bb Cc Dd Ee。 读一读,分一分 孩子自己读新学的单词,根据读音分成两组。找出共同的字母。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帮单词娃娃回家 教师出示大小写字母A-E,设计成5个小房子。让孩子根据首字母把单词送回家。 第2课时: Welcome back to school!(2) 【教学重点】 teacher、student两个单词,“Come in. ”“I’m sorry.”“It’s OK”三个短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词、句和短语。 【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alk together

电大【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讲课教案

, 电大【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一 一、填空: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脑的功能、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学习形式。 3.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单选题: 1.以下哪一项不能正确描述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2.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想象)。 3.注意的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4.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发散思维的重要特征。(创造性)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已经记住了的东西,如果不再进行复习,保存量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下降的趋势,遗忘的速度会随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慢。他根据遗忘和时间的关系绘制了一条曲线,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遗忘曲线。 3.错觉:根据知觉时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把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称为错觉。4.MURKER学习策略系统:该学习策略系统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组:一组是基本策略系统,主要直接对学习材料的,该组策略主要又包括领会与保持策略、提取与应用策略;二是支持策略系统,主要用于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体系,维持适当的学习心态。该组策略又包括计划与时间安排策略、专心管理策略、监控与诊断策略。 四、简答: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现象包括几个方面:1.认知过程与学习;2.动机与情绪;3.心理特征;4.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5.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 2.良好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良好注意的品质包括:(1)大的注意广度;(2)好的注意的稳定性;(3)良好的注意分

大学英语口语课教案

大学英语口语课教案 【篇一: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案】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案 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期: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 18 教材《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第一册》 (let’s talk book 1) 授课教师大学英语口语精品课程组 授课对象 2008级普本 上课地点南、北校区、学院路校区 上课时间周一至周五 授课题目(teaching title): unit 12 foreign customs 授课类型(class type): lecturing and practice 授课课时安排(teaching periods): 2 periods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in this unit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1.master the basic vocabulary related to western wedding.

2.learn to describe the different manner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stoms. 3.learn the proper way to behave in western society. 本授课单元教学重点(main points of teaching): 1.instruct students to speak and behave properly in western society concerning some important events. 2.analyze the different manner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本授课单元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use cultural-related words to describe and compare the proper manne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vents.教学手段(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audios, videos, pictures, texts), blackboard. 本授课单元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time allotment): 1. warming-up activities (about 15 minutes) 1.1 role play: a typical western wedding (about 10 minutes) student are assigned the task in the previous class. they are asked to perform a typical western wedding. useful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should be collected before the class. (about 10 minutes)

实用语文第二册教案第一课-一二三

实用语文第二册教案 1《一二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 个字,会写“一、二、三”3 个字。认识1 种笔画“一”。 2、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开学到现在大家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还学了不少汉字。从今天起呀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汉字了。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看图。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图一),这是什么地方?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些什么?你们觉得这地方怎么样?(很美) 2、揭题。两个孩子在小山村游玩,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呀!有一首古诗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PPT播放《一去二三里》儿歌,听老师读一遍。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学习“一、二、三”字。让学生找找教室里面那些东西是一、二、三,出示音节让生拼读,强调“三”是舌齿音,并拼读“yi”老师说明。(单个“一”读第一声,如果“一”后面是第四声,那么“一”读一。第二声。跟老师读第一句。“二”、“三。”再拼读。老师说明:“二”和“三”有异同。单个读就读“二”。如果“二个苹果”应该读作“两个苹果”如果“第二”就读“er”, 三就没有什么变化,直接读作“san” 2、方法同上,分别学习“四”到“十”。指名拼读,口头组词。强调四的写字笔顺:先里头后封口。反复书空。随生字学习新笔画:竖弯、横折、点、竖弯钩、撇、捺、横折弯钩、竖。 3、(生字变换位置)现在这些字的位置变了,谁会读?这么多同学都会读,我们开火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又快又准。 4、记住了这些字,谁能用“十”字说一句话呢?点生(3~5 名);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下面每个同学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字说一

教育心理学教案模板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五章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计划课时: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掌握不良行为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掌握行为矫正的概念和原则。理解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了解各程序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以自学、讨论为辅。即利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讲授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重点:掌握不良行为出现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实。 教学过程: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生的不良行为决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课堂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就是注意──来自教师、同学或者两者,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想从腻味、挫折、烦躁和不愉快的活动中解脱出来。 (1)赢得教师的注意 有时候,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是为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哪怕是消极的注意。这一原因比许多老师想象的要更普遍。其解决方法也相当容易,尽量地忽视他们,当他们表现不良时只注意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如果实在无法忽视他们的不良行为时,只好暂时请出去,例如让学生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送到校长办公室,这将比斥责有效一些。事实上,斥责对其他学生而言起到了强化作用。 (2)同伴的注意 学生表现不良除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外,另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同学的注意和赞赏。青少年时期这一原因就更为普遍。忽视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是错误的。例如,一个学生将书放在头上晃来晃去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教师忽视了,这一行为就会继续下去,并且还可能鼓励其他人做出类似的行为;斥责,又只会吸引全班更多的注意,甚至更糟的是,增强了他在同伴中的地位。对于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做出以下两个反应:一个就是将犯规者从班上请出去,

最新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英语教案(全)

Lesson 1 Excuse me! 对不起! Lesson 2 Is this your…这是你的……吗?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主系表结构的陈述、一般疑问式 2.初步掌握询问“是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主系表结构 2.一般疑问句 3.代词小引 三、教学难点 1.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区分运用 2.主系表结构及其一般疑问句 四、教学标准 1.识别并简单运用主系表结构 2.掌握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回答 五、教学内容 1.语法点: 1)代词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2)Be 动词 3)一般疑问句 4)主系表结构this为主语,名词做表语 5)一般疑问句以及它的肯定回答 2.语言点: 1)打扰他人 2)表达谢意 3.语音:初步知识,字母、音标介绍 六、扩展练习 1.打扰他人的表达 2.表达谢意

Lesson 3 Sorry, sir. 对不起,先生。Lesson 4 Is this your…这是你的……吗?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运用主系表结构的陈述、一般疑问式 2.掌握询问“是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主系表结构 2.一般疑问句 3.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三、教学难点 1.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区分运用 2.主系表结构及其一般疑问句 四、教学标准 1.识别并简单运用主系表结构 2.掌握一般疑问句及否定回答 五、教学内容 1.语法点: 1)否定陈述句 2)Be动词的否定形式 3)代词的功能 4)一般疑问句及否回答 5)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2.语言点: 1)询问“是否”

2)表达歉意 3.语音:字母、音标介绍 六、扩展练习 1.询问“是否” 2.向别人道歉

《实用心理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实用心理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操作说明:2016年秋期电大把《实用心理学》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总分30.00) 1.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3.00分) A. 绝对感觉阈限 B. 差别感觉阈限 C. 绝对感受性 D. 差别阈限 2. 对学过的知识、概念、原理、公式等的记忆属于下面哪一种记忆() (3.00分) A. 形象记忆 B. 动作记忆 C. 语词逻辑记忆 D. 情绪记忆 3. ()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3.00分) A. 无意识 B. 情感 C. 意识 D. 个性 4. 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3.00分) A. 适宜刺激 B. 阈下刺激 C. 弱刺激 D. 强刺激 5. 1834年,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他认为()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3.00分) A. 最小可觉差 B. 感觉阈限 C. 绝对感觉阈限 D. 中等强度刺激 6. 遗忘的压抑理论是()首先创立的。 (3.00分) A. 费希纳 B. 艾宾浩斯 C. 斯滕伯格 D. 弗洛伊德 7. 1.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3.00分)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B.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 C. 《行为主义的方法》 D.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8.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终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00分) A. 冯特 B. 华生 C. 詹姆士 D. 罗杰斯 9. 观察力是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3.00分) A. 知觉能力 B. 认知技能 C. 智力 D. 思维能力 10. 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了()。 (3.00分) A. 运动知觉 B. 时间直觉 C. 空间知觉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版)Unit-1-Hello-Hi教案

Unit 1 Hello, Hi Unit Goals 1.Greet people and give responses: first meeting and meeting again 2.Exchange personal information: name/address/telephone number/job/study 3.Introduce people to each other 4.Meet people at the airport 5.Say goodbye to others 6.Say hello in different languages 7.Write a business card What should you know about 1.Etiquette of meeting and introducing people 2.Etiquette of exchanging business cards 3.Basic sentence structures Section I Talking Face to Face 1.Imitating Mini-Talks 2.Acting out the Tasks 3.Studying Emai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4.Following Sample Dialogues 5.Putting Language to Use Section II Being All Ears 1.Learning Sentences for Workplace Communication 2.Handling a Dialogue 3.Understanding a Short Speech / Talk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沈伟晔 部门:商学院 联系方式:电话: Email: 本学期教学安排及参考书目: 教学总学时:32 其中:讲课--24、课堂练习、讨论--4、心理测试--4 教材: 《管理心理学》刘永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其他参考书: 《管理心理学》(第三、四版)苏东水着、复旦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孙时进等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俞文钊着、甘肃人民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张昱编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王重明着、人民教育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孔祥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实用管理心理学》龚胤晖等编着、经济管理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感知历程与管理 第四章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 第六章情绪、挫折与管理 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应用 第八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九章群体的沟通与决策 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十二章组织心理与管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二.研究内容:(教材P4-5) 1、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管理 2、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三、学科性质:介于管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性的综合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材P11-15) 观察法:观察者所处情境——自然、控制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参与、非参与;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问卷法:常见问卷形式——是非式、选择式、等级排列式 访谈法:结构化、无结构化、半结构化 测验法:根据内容——智力测验、个性测验、态度测验、能力测验等根据方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根据方法——问卷测验、操作测验、投射测验 个案法: 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的必然性: 1、管理实践的需要: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管理者自身认识的提高和转变 2、管理学基础理论:(教材P29--38第一节) 人性论: z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z社会人假设与人群关系理论 z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 z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 z文化人假设与Z理论 z决策人假设 博弈论: 3、心理学科的发展(教材P38--43第二节) 精神分析心理学——心理学第一大势力 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第三大势力 认知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人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二、管理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理论背景,(教材P17-19) 1、心理技术学:闵斯特伯格 2、人际关系理论:梅奥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 4、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5、社会测量学:莫雷诺

新编实用英语1(第四版)教学大纲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基础部 《新编实用英语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9999010061 总学时:72 学时 实验学时:无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新编实用英语Ⅰ》是我院高职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所有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课。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人才培养计划中是必修课程。该课程理论与技能培养并重,相互结合,培养各类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翻译和阅读有关英语资料,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日常活动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笔头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为此,该课程将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2、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本课程培养人才的定位

该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与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日益国际化的需要。 (四)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扎实语音、语法、词汇和基本句型等语言基本功,强化并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词汇 认知 2500 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 1000 个词) 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 15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能进行英汉互译。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听力 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 120 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能理解具体信息,理解所听材料的背景,并能推断所听材料的含义。 4、口语 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有业务提出问题或做出简单回答,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变措施。 5、阅读 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数 3% 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 50 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基本正确。并且掌握以下阅读技巧: 1)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意思;

实用语文第七册教案

《实用语文》第七册 第一课反义词 教材分析 反义词是实用语文第七册教材中第一篇课文,主要通过反义词的学习,复习巩固掌握的词汇,理解反义词并将反义词运用到短语和日常用语中;第三册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图片的观察比较,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也复习巩固以前学习的词汇。 教学目标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及尝试操作,使B组学生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学生的词汇,B组生复习巩固生字。 2.使A组学生能将所学的反义词应用到短语、一句完整的话中,丰富词汇。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敢于尝试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 1、活动的图片若干份。 2、大、小胶圈各1个。 3、软球、木块, 冰水、热水,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准备: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今天的教室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生:后面来了很多的老师。 师:是啊,现在教室里坐着这么多同学,这么多老师,小王老师好害怕,好紧张啊!大家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不紧张? 师:那给我点掌声吧,鼓励鼓励我,就不紧张了。掌声,想起来! (生合着老师的口令鼓掌) 师:同学们,再大声点。(重复两次,吸引注意力,增强兴趣) 2、导入:

师:同学们都很棒!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吧。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上下、左右、前后) 今天,老师想让你们和我对着做,你们愿意吗? (师要求拍手学生跺脚,反之,师要求起立学生坐下,反之。) 二、基本部分 (师幻灯片呈现几组相反的照片,生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 1、板书课题:对,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反义词,它们是意思正好相反的词,它们叫反义词。(板书)(师生齐读) 2、B组生尝试,A组回忆学过的反义词: a.利用实物让B组生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出示大、小胶圈)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胶圈大,一个胶圈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板书)(师生齐读)师:同学们想想,刚才我们做的游戏有没有反义词?(师做动作提醒) 生:有。上下、左右、前后 b.A组说出学过的反义词 3、增强练习: a.(出示两幅人物图画)图片上的人物有什么不一样?引导生观察、尝试,并说了相应的反义词,各自表演不同的反义词,增强趣味。(生活中的反义词) (白——黑,长——短,多——少,开——关,里——外,高——矮,胖——瘦,哭——笑,睁——闭,冷——热,好——坏)(师生齐读、分小组读)b.巩固游戏:找朋友(帖图片到黑板上,A组生写出图片的内容,B 组生找到相反的词并连线) c.B组生练习写生字(大、小、上、下、多、少、白、长、)。 4、活动延伸:A组生应用反义词 a.引导生用反义词说词语,如:大苹果和小苹果,长铅笔和短铅笔等。 b.启发生用反义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如:爸爸是高个子,我是矮个子。 c.句子练习,如:老师帮我戴上了红领巾,我开心的(哭、笑)了。 冬天来了,外面好(冷、热)啊!

大学实用心理学教案3 学习心理

第三章学习心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习的内涵,正确利用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的概念、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考试心理 【教学难点】学习动机的激发、记忆与学习 【教学思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结合现实案例,传授学习心理学知识 【授课方式】PPT与板书结合课堂讲授 【课时】2课时 【启发式提问】让不同的人陈述各自对“学习”的认识及对学习方法的运用 【指定参考书】教育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冯忠良等著);学习的革命 【参考资料】期刊网查询 第一节学习概述 【本节要点】学习的概念;加涅“八阶段”论 一、学习的概念 广义:指人和动物由于经验获得引起的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专指人的学习,即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特点:接受性、间接性、最佳性、教育性、年龄差异性。 二、学习的过程及其阶段 (一)赫尔巴特“四阶段”论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1.清楚(明了):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建立创造条件 2.联想:在新旧知识间发生联想 3.系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观念体系 4.练习(方法):进一步应用,巩固联系 (二)加涅的“八阶段”论 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提出学习过程结构的八级阶梯模式:

(1)动机阶段:动机产生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始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即开始产生学习的愿望并付诸行动。 (2)领会阶段:学生已具备学习的动力,并注意同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如对来自感觉记录器的信息进行选择,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短时记忆,淘汰无关信息。这个过程是短暂的心理状态,称为心向,它起着定向的作用。 (3)习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的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4)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5)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6)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正迁移)问题。 (7)作业阶段:反应发生器激起反应器活动。使学习付诸行动,展现为新作业或新操作的完成。这一阶段是获得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表现。 (8)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加涅划分的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预期、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的发展过程。 (三)学习过程的“环状结构” 前苏联列昂节夫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环状结构。由三个基本过程构成:(1)定向环节:指出活动开始于外界环境的刺激作用。 (2)行动环节:是紧接定向环节的动作而来的,在定向环节的调节支配下发生。其作用是新的定向会付诸实施,对动作的对象施加影响。 (3)反馈环节:是执行环节动作结果的回归式内导系统,它可以提供反馈信息(指来自机体效应器官活动所发生的动觉刺激)和外反馈信息(指来自机体效应器官活动所引起的现实变化)。 三、影响学习的心理过程 (一)智力因素 一种认知能力 五种主要成分: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非智力因素 1.动力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