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6B章 电讯(管制干扰)规例三

第106B章 电讯(管制干扰)规例三

第106B章电讯(管制干扰)规例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第106B章电讯(管制干扰)规例的主要内容。

(a)“已界定的频率范围”(defined frequency range) 就属于附表2所提述的器具类别或细分器具类别的任何器具而言,指在该附表中标题为“频率范围”的一栏内就该类别或细分类别而指明的频率范围或(如有多于一个的话)任何一个频率范围;

(b)“给定距离”(given distance) 就属于附表2所提述的器具类别或细分器具类别的任何器具而言,指该附表就该类别或细分类别的干扰场强限度和就有关的频率范围而指明的距离。

(1993年第153号法律公

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注:

*“《1993年电讯(管制干扰)(修订)规例》”乃“Telecommunication (Control of Interference) (Amendment) Regulation 1993”之译名。

第106B章第8条噪声电压及场强的测量及计算

就本规例以及就干扰电压、干扰场强、干扰功率及介入损耗的测量及计算而言─

(a)局长是唯一作出测量的主管当局;及

(b)局长须决定使用的测量器具,测试的方法及在何种情况下进行测试,以及从测量器具所提供的读数计算干扰电压、干扰场强、干扰功率及介入损耗所使用的方式;并须向申请关于本款所提述的任何事宜的资料的人,提供该资料。

(c)局长可就测试或检验大量生产的器具,以决定正受调查的器具是否符合第7条的规定,而使用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建议的统计抽样方法。 (1993年第153号法律公告)

(1993年第153号法律公

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注: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乃“International Special Committee on Radio Interference”之译名。

第106B章第9条蓄意干扰

(1)任何人为干扰任何电讯器具的运作的目的而使用任何器具,即属犯罪,一经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罚款$20000及监禁12个月。 (1994年第256号法律公告)

(2)不论该器具是否属第2条所指明的任何类别的器具,而如属任何上述类别,亦不论其是否符合第7条所提述的规定,且亦不论是否已就其发给第5条所指的通知,或如已发给,则亦不论该通知是否已予更改或撤销,本条均适用。

第106B章第10条附表的修订

(1)除第(2)款另有规定外,局长可不时藉宪报刊登的命令,就第2(1)条所指明的任何类别器具,修订附表1所指明的详情,或在其中加入新详情。 (1993年第153号法律公告)

(2)未得总督会同行政局事先批准前,不得根据第(1)款作出效力是会对或就任何类别的器具施加下述的干扰限度的命令:即就该等器具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 (Comite international special des perturbations radio-electriques) 并未作出建议的干扰限度,或比起该委员会的建议所表明的容许限度能容许更低的干扰的干扰限度。

(3)就第3条而言(但不就本规例任何其他条文而言,除非命令内有所规定),根据本条作出的任何命令,在由命令于宪报刊登的日期起计6个月的期间或于命令内指明的较长期间届满前,不得开始实施。

第106B章附表1为施行第7条而定的干扰电压、干扰场强、干扰功率或介入损耗的限度

[第2、7及10条]

第I部

内燃机的点火器具

基于在10米的距离上30兆赫至1000兆赫的频率范围内测量得的准峰值测量结果而定的辐射干扰限度。

频率范围(兆赫)

场强限度

(准峰值)

分贝(微伏/米)

30- 75

75- 400

400-1000

34

34-45[1]

45

附注: [1] 限度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地递增。

第II部

资讯技术设备

1. 在0.15兆赫至30兆赫的频率范围内对A类设备*所定的电源终端干扰电压限度。

频率范围

(兆赫)

干扰电压限度分贝(微伏)[1]

准峰值

平均值

0.15至0.5

0.5至30

79

73

66

60

附注: [1] 下限适用于过渡频率。

2. 在0.15兆赫至30兆赫的频率范围内对B类设备**所定的电源终端干扰电压限度。

频率范围

(兆赫)

干扰电压限度分贝(微伏)[2]

准峰值

平均值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1、法的最基本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共同意志; 2、社会主义法以国家意志形式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 3、居住在我国的外国人,在某些问题上适用于他本国的法律; 4、《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公布,2002年11月1日起生效; 5、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6、安全生产执法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公开,联合执法,惩戒与教育相结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在同一类问题上,特殊法优于一般法; 8、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 9、地方性法规由省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10、《安全生产法》基本原则:人身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社会监督、综合治理; 11、《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加强管理、防止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 12、《安全生产法》调整范围:除香港、澳门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13、《安全生产法》排除适用:已发现的,特殊法中未做出规定的问题; 1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 1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6、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责任的决策人; 17、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19、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依照执业标准; 20、安全资金投入应以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 21、高危行业(无论有多少从业人员)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2、300人以上的非高危行业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3、300人以下的非高危行业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委

大学-关于通信的论文解析

通信电子战系统现状及应对 自海湾战争以来,电子战的威力已被世界所公认。电子战是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一个攻防兼备的双刃“杀手锏”,其作战目的是降低或削弱敌方战斗力并保持和增 强己方战斗力。电子战要“消灭”的不是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是通过攻击或瘫痪敌方的,军事信息系统和降低敌方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攻击效率,使其丧失战斗力。电子战使用的武器不是枪炮、飞机、军舰、导弹等有形的硬杀伤武器,而是一种无形且有声的电磁能和定向能。电子战往往是在明火执仗的战争之前发起,战争尚未打响,电子战已先期进行。因此电子战是一种先机制敌、不见“刀光剑影”的特殊战争。电子战发展的历史虽不到百年,但其成功的战例却充满着不同时期战争的历史舞台,从日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战役,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直至海湾战争,电子战都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威力。人们从这些成功的战例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并根据现代战争的发展和高技术进步的推动,不断地深化对电子战理论、作战思想、作战方法和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把电子战这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从电子战发展现状、电子战发展趋势、电子战发展对策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综述,并对我军电子战研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电子战主要包括:即电子支援措施(ESM、电子对抗措施(ECM、电子反对抗措施;通信对抗措施既是电子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通信的伴生物,它的主要任务是:截收、检测、测向定位和识别敌方的通信信号,进而采取通信干扰措施,达到阻止破坏或削弱敌人C4I系统,同时又要保护己方通信畅通是双方在通信领域内为争夺制电磁权而展开的电子对抗,专家认为:未来战争,交战双方谁赢得了制电磁权,谁就赢 得战争的主动权,乃至整个战争。 一、外军通信干扰系统现状 外军通讯干扰系统主要包括固定、载式、和便携式三种,由于载式(车载、机载、舰载系统良好的机动性,能够尽可能的靠近被干扰的通信系统,因此应用的比较广泛。 (一车载式系统: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标准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40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标准版) 第一节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有明确规定。 一、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国就明确提出实行劳动保护政策。即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 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 1987年1月26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劳动法(草案)》规定我国劳动保护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02年颁布施行的《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既是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应遵循的最高准则。 二、在工作中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安全生产方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方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人的生命权是人的其它一切权利的基础。只有劳动者的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生产才可能顺利进行。 (2)“安全第一”,是相对于生产而言的,即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得生产”。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劳动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冒险作业。 (3)在生产活动中,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越是生产任务忙,越要重视安全,把安全工作搞好。否则就会引发事故,生产也无法正常进行,这是多年来生产实践证明了的一条重要经验。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

补充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 教学要求:1、掌握我全生产方针。 2、了解安全生产主要法律法规。 3、了解安全生产主要法律制度。 4、理解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 5、掌握特种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教学重点:1、掌握我全生产方针。 2、掌握特种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教学难点:1、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2、从业人员的权利。 3、正确贯彻事故追究制度。 课时分配:本章共用2课时,第一、二节用1课时,第三节用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前,首先学习一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新授: 第一节我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在《中华人民全生产法》中有明确规定。 一、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国就明确提出实行劳动保护政策。即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 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 1987年1月26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劳动法(草案)》规定我国劳动保护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02年颁布施行的《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既是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应遵循的最高准则。 二、在工作中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安全生产方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容: (1) 方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人的生命权是人的其它一切权利的基础。只有劳动者的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生产才可能顺利进行。 (2) “安全第一”,是相对于生产而言的,即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得生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朱军王培国 (成都军区) 摘要:综述了卫星通信网中使用的CDMA、抗干扰、MPLS等技术和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卫星通信CDMA 抗干扰MPLS 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作为中继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条件的约束、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灵活机动、能多址连接且通信容量较大等优点,在全球许多领域应用效果很好,尤其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卫星通信网络的定义 卫星通信网络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的网络。其中,地面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的通信站,也称为地球站。通信卫星的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卫星通信网络分为延迟转发式通信网络和立即转发式通信网络。 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属于低轨道时,对于相对较远的地面站而言,要进行远距离实时通信,除采用延迟转发方式(利用一颗卫星)外,也可以利用多颗低轨道卫星进行转发,这种网络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网络。 2 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2.1 CDMA技术 CDMA(码分多址)系统通过采用话音激活技术、前向纠错(FEC)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扇区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使CDMA系统容量大幅扩大,同时,它还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更好的话音质量和更低的功耗以及软区切换等优点。CDMA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特别是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

全球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提供了条件,利用分布在中、低轨道的许多小卫星实现全球个人通信,已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根据导频信号的幅度实现功率控制, 减少用户对星上功率的要求从而增加系统的容量,减少多址干扰;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利用多个卫星分集接收,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改善传输的可靠性。此外,由于CDMA多址方式具有优越的抗干扰性能、很好的保密性和隐蔽性、连接灵活方便所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军事卫星通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抗干扰技术 现代军事斗争中,敌我双方对卫星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对抗越来越激烈。未来战争中电磁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卫星通信因其固有的特点而面临极大的威胁。由于通信卫星始终暴露在太空中,且信道是开放的,易于受对方攻击。因此,军事卫星通信中干扰和抗干扰是斗争双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已成为提高军事通信装备生存能力、确保军事指挥顺畅的关键。 卫星通信抗干扰主要通过传输链路抗干扰、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以及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等措施实现。 传输链路抗干扰主要有DS/FH混合扩频、自适应选频、自适应频域滤波、猝发通信、时域适应干扰消除、基于多用户检测的抗干扰、跳时(TH)、自适应信号功率管理、自适应调零天线、多波束天线、星上SmartAGC、分集抗干扰、变换域干扰消除、纠错编码和交织编码抗干扰技术等。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主要有光电隔离、硬件滤波、屏蔽、数字滤波、指令冗余、程序运行监视等技术。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可以通过建立软件化抗干扰硬件平台、建立智能化抗干扰软件应用系统,如:智能抗干扰系统、网络监测控制系统、专家策略支持系统等措施实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抗干扰、抗搜索、抗截获的技术是跳频通信技术,它是在现代信息对抗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各国军方对这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十分重视,不断加强对跳频抗干扰通信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目前,跳频技术装备正朝着宽频带、高速率、数字化、低功耗的方向快速发展,其信息战潜力巨大。 2.3 基于MPLS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体系构架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由于可将IP路由的控制和第二层交换无缝地集成起来,具有IP的许多优点(如扩展性、兼容性好),又可很好地支持QoS和流量工程,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网络通信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地面固定网MPLS技术逐渐成熟后,该技术已向光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扩展。现有的宽带卫星系统设计主要采用卫星ATM 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给不同的业务提供很好的QoS保证,并可利用面向连接的虚通路设计以及流量分类等方法为网络提供有效的流量工程设计。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判断题及答案70题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试题判断题及答案 1.在安全生产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要以《安全生产法》为依据,尊重科学,处罚要准确、合理,并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给出正确的整改意见,协助企业做好整改工作。 () 2?《安全生产法》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的最高层级。() 3?《安全生产法》是综合规范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法律,它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核心。() 4. 安全生产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组织制定并批准公布的,是为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或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而制定并颁布的一系列具体规定,是我们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监察工作的重要依据。() 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6. 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主要趋势是安全生产标准法律化。() 7. 法可以分为普通法与特殊法,是从法的不同层级上来划分的。() 8. 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取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9.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的是《劳动法》。() 10.安全生产法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以使举报监督制度化、法定化。() 11. 监督检查可以要求停止被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活动的正常进行。() 12. 当前在采矿业、建筑业中,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强迫劳动者与其订立“生死合同”,此合同无效。() 13.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 14.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项目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 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15.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 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16.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 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17.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 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7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18. 《安全生产法》第一次在安全生产立法中设定了民事赔偿责任,这是安全生产立法的一 大突破。() 19.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 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概述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概述 摘要现代通信的发展过程,卫星通信技术作为主要通信方式,在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干扰下,信号传输会随之受到直接影响,若要全面提升信息的传输效果,则应该加强卫星通信的抗干扰技术研究,同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了解,以促进现代通信的发展。文章首先分析卫星通信抗干扰,其次进行抗干扰技术的阐述,最后研究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是指:将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利用无线电波实现地球间的有效通信,以组成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系统主要包括:地球站和通信卫星。在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下,卫星通信技术随之取得明显进步,除了可以弥补其他通信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广泛应用音频广播和大众传媒等领域,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应进行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优化和完善。 1 卫星通信抗干扰的浅析 对于卫星通信来讲,可能会对其造成干扰因素比较多样化,按照其来源进行划分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通信系统干扰,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中,与以往技术相比较发现,其卫星间隔随之出现较大变化,即由5°转变为2.5°,在缩短卫星间隔的同时,使卫星间干扰明显增加。其次,卫星通信和地面系统之间存在干扰情况,其主要表现在无线通信方面,例如:调频广播或雷达系统等,同时还包括医院或工程等设备干扰[1]。最后,自然因素干扰,如雨衰等,在电波空中传输过程,在穿过雷电和雨水区域时,此区域内障碍物、雨滴的存在,均会对电波起到衰减作用,实际衰减情况和雨滴半径存在较大联系。与此同时,日凌和电离层的闪烁情况,均属于自然界常见干扰类型,如果电磁波出现在电离层中,往往会因为电离层缺少稳定特点,使其信号出现延迟突变等问题,最终造成电离层出现闪烁情况,需要工作人员予以重视。 2 卫星通信常见抗干扰技术 2.1 天线抗干扰技术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因其具有覆盖广的特点,使其经常面临不同干扰,在不同抗干扰技术在中,天线抗干扰属于比较常见技术,包括自适应调零技术等。对于智能天线应用,主要是按照无线信道变化进行天线图方向的调整,从而保证天线各项性能处于良好状态,以便于对不同干扰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在智能天线中,其构成部分包括:信号通道与天线阵列等,需要特别注意:短时间内对干扰方向予以判断,同时调至零标准尤为重要,要求人员对其予以重视[2]。 2.2 限幅技术

通信抗干扰技术

工控系统的通信抗干扰技术 0 引言 一个工控系统常常由几台、几十台甚至更多的工业控制机组成各种形式的分布式测控系统。直接控制级(DDC)可以独立完成本地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主站负责系统的管理。所有的机器连接成网络互通信息,就可以完成以整体目标为宗旨的相互协调配合,达到更高的控制水平和管理层次。系统的通信因此就成为所有的机器协调一致的关键环节。对于工控系统的设计者来说,面对工业现场严重的干扰,提高通信网络的抗干扰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事。 1 给RS232C通信接口加装光隔电流环的抗干扰措施 RS232C是微机之间最常用的点对点串行通信接口,但RS232C的抗干扰能力很差。这是由于RS232C采用单端信号传输,而它的连接电缆把它所连接的两台机器的地又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当两个地线之间的地电位不一致时,就有共模干扰电压产生。于是就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甚至烧毁接口器件。如果给RS232C加装一个光隔电流环,就可以隔断两个地之间的联系,从而极大地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图1是RS232C加光隔电流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U1是工控机1的RS232C发送接口芯片1488,U2是工控机2的RS232C接收接口芯片1489。它们之间的通信信道已经由T1、T2组成的光隔电流环驱动。当工控机1发送“0”时,U1输出约+11 V,它使光隔管T1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使得T1的光电三极管导通,其发射极输出电流i。电流i通过通信线路,驱动光隔管T2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使得T2的光电三极管导通,其发射极输出电压约+11 V,接收芯片U2转换该电压成为TTL电平“0”。当工控机1发送“1”时,T1、T2截止,通信线路没有电流,T2的发射极输出-12 V,U2转换它成为TTL电平“1”。图中的C1、D2,C2、D3起加速作用。本电路经实际使用,可以构成几公里的通信。需要注意的是,光隔电流环的电源一定要选用与工控机电源隔离的电源。接地点D1、D2、D3各自独立于各自的体系,不能混接!由于工控机和外电路完全隔离,因此显著地提高了工控机的抗干扰水平。 图1 RS232C光隔电流环电路原理图 对RS232C进行光隔电流环改造,隔断了工控机与外界的电的联系,显著地提高了工控机的抗干扰能力。而且这种改造只是在插口上进行,不涉及到工控

军事短波通信抗干扰措施

【摘要】短波电台是部队通信装备中应用最多的设备,针对日益复杂的电磁应用环境和通信对抗挑战,本文从技术和使用角度阐述了电台通信抗干扰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短波电台通信抗干扰 短波通信通常是指利用波长为100―10m (频率为3―30mhz)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目前也有把中波的高频段(1.5―3mhz)归到短波波段中去,所以现有的许多短波通信设备,其波段范围往往扩展到1.5―30mhz。在许多国家,也把短波通信认为是高频(hf)无线电通信。 多年来,短波通信被广泛地用于政府、军事、气象、商业等部门,用以传送语言、文字、图像、数据等信息。尤其在军事部门,它始终是军事指挥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军事指挥决策部门与下级所属单位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也是构建我军c4i指挥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如何提高电台抗干扰能力,保护己方通信畅通尤为迫切。 一、短波通信干扰类型 能够对设备形成干扰的前提是在时间域对齐,频率域对准,空间域相同,能量域足够,这是干扰的总体原则,具体到各个干扰样式和原理,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信干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以上几种干扰措施是以前常用的干扰方式,随着通信设备的发展,有些干扰方式现在已基本不再使用,比如单频干扰或窄带连续波干扰,随着军事电台大量采用抗干扰措施,现在已少见单频电台干扰,但宽带噪声干扰、多音干扰和脉冲干扰、扫频干扰仍然应用较多。 此外,为了对抗跳频扩频通信、直接伪码序列扩频通信和混合扩频通信抗干扰能力强的新体制通信系统,出现了一些新的通信对抗技术样式,如宽带拦阻式干扰、跟踪引导式干扰、快速转发式干扰、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等。这些新的干扰样式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寻扎相应的对抗策略。 二、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体系、方法、措施可分为4类: (1)以扩频技术为主的频域抗干扰技术,如直接序列扩频( ds-ss),其关键参量是时间函数的相位;跳频( fh)的关键参量是时间函数的载频;ds/ fh混合扩频技术;自适应选频技术,当通信信道干扰严重时,通信双方同时改换到最优化频道;自适应频域滤波技术。其中,跳频技术是目前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措施之一,其原理是信息码同伪随机码模相加后,去离散地控制射频载波振荡器输出频率,使发射信号的频率随伪码的变化而跳变。跳频技术抗干扰能力得益于信号载波频率在很宽的频带内跳变,使干扰方难以跟瞄,但其瞬时带宽同定频一样。现阶段,中高速跳频技术仍是对付跟踪(引导)式和宽带阻拦式干扰的有效措施。有效提高跳频抗干扰效率的方法是:提高跳频速率、加大跳频带宽、变速跳频、适当增加跳频组网数目。跳频带宽宽,可跳频道数多,抗干扰能力就愈强。对于宽带阻拦式干扰来说,干扰效率与干扰的带宽成正比。例如对于10mhz中频带宽,信道间隔25 khz,共400信道,当干扰机对该跳频台实施10 mhz拦阻式干扰时,干扰功率平分在400个信道上,干扰强度仅为定频干扰的1/ 400。若带宽再增加,抗干扰力会更强。当前,跳频通信电台朝着跳频速率更快,跳频带宽更宽、智能化跳频的方向发展。 (2)以自适应时变和处理技术为主的时域抗干扰技术,含猝发通信、低速率通信技术、跳时(th)技术、自适应信号功率管理技术。跳时就是一种时分信道,用伪随机码随机选择信道工作时间,可视为一种伪码调制系统,它具有很好的远近效应一致性,模拟和数字体制都可使用。跳时的优点是用时间的合理分配来避开干扰,干扰机必须连续发射才可能收到效果,增大了干扰代价,也就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猝发通信是首先将正常速率的信息存贮

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综述

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综述 卫星导航系统,就是用于对目标定位、导航、监管,提供目标位置、速度等相关信息的卫星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定位精度非常高,如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精度可达厘米和毫米级;效率高,体现在观测时间短,可随时定位;全天候的连续实时提供导航服务。因此,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卫星导航系统有一个缺点,就是卫星信号的功率比较低,信道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各种干扰,导致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性能下降。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的关键技术。 1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的干扰主要有三种形式,欺骗式干扰、压制式干扰、欺骗式/压制式组合干扰。欺骗式干扰有针对民码的干扰和针对军码的干扰;压制式干扰有宽带压制式干扰和窄带压制式干扰。为了应对各种干扰,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能够精密测距,并且可以实现多址通信,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加。而对于连续波干扰、窄带干扰,就要采用带阻频谱滤波方法滤掉干扰信号。而对于宽带干扰,这些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一般选择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根据外部的信号强弱,自动改变各个针元的加权系数,从而对准干扰信号方向。 1.1 自适应滤波技术 自适应滤波技术是随着自适应滤波理论与算法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小均方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对自适应滤波技术起到的非常大的作用。除此以外,采样矩阵求逆算法也属于另一种自适应算法,直接矩阵求逆算法使得系统处理速度大大提升。 1.2 卡尔曼滤波技术 卡尔曼滤波技术是卡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卡尔曼滤波技术是在被提取信号的相关测量中利用实时递推算法来估计所需信号的一种滤波技术。这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随机估计理论,在估计过程中,用观测方程、系统状态方程以及白噪声激励的特性作为滤波算法。卡尔曼滤波技术不仅用于估计一维的平稳的随机过程,而且可以用于多维的非平稳随机过程估计。卡尔曼滤波技术实质上属于一种最优估计方法。虽然卡尔曼滤波技术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在计算机上实现。 2 抗压制式宽带干扰技术 2.1 压制式宽带干扰的工作原理 所谓压制式干扰,就是指干扰信号的强度远远高于经过扩散后的卫星信号强度,进而使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无法获取准确信号,从而达到干扰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压制式干扰有窄带压制式和宽带压制式干扰。窄带单频连续波干扰,是一台干扰机对卫星导航系统发射单频信号,当单频信号与用伪码调制的宽带进行混频后,就输出宽带干扰信号。宽带扩频相关干扰,原理是利用卫星信号的伪码序列与干扰信号的伪码序列的强关联性来干扰接收机的接受能力。这种干扰可以以较小的干扰功率就能达到有效干扰目的。 2.2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 阵列天线的结构决定抗干扰性能,阵列天线的几何结构对抗干扰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阵列天线的阵元间隔。第二,阵列天线的几何布局。第三,阵列天线的阵元个数。确定阵元间的相对距离,要考虑的因素有,较小的阵元之间的间隔形成的互藕效应,和半波长的阵元间隔形成的旁瓣。一般的阵元间隔选择半波长,能够有效避免大的旁瓣的产生,并且此时的互藕效应最小。阵列天线的几何结构布局不同,对应的最佳阵元的个数就不同。所以在进行干扰抑制性能的量化比较时,不能将阵元个数相同的,但阵元几何结构不同

天基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天基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综述了卫星通信网中使用的CDMA、抗干扰、MPLS等技术和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卫星通信CDMA 抗干扰MPLS 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作为中继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条件的约束、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灵活机动、能多址连接且通信容量较大等优点,在全球许多领域应用效果很好,尤其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卫星通信网络的定义 卫星通信网络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的网络。其中,地面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的通信站,也称为地球站。通信卫星的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卫星通信网络分为延迟转发式通信网络和立即转发式通信网络。 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属于低轨道时,对于相对较远的地面站而言,要进行远距离实时通信,除采用延迟转发方式(利用一颗卫星)外,也可以利用多颗低轨道卫星进行转发,这种网络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网络。 2 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2.1 CDMA技术 CDMA(码分多址)系统通过采用话音激活技术、前向纠错(FEC)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扇区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使CDMA系统容量大幅扩大,同时,它还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更好的话音质量和更低的功耗以及软区切换等优点。CDMA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特别是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全球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提供了条件,利用分布在中、低轨道的许多小卫星实现全球个人通信,已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讲义_第六章_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第六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6.1 工业现场的干扰及对系统的影响 在对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过程当中,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干扰导致控制不准确或失常。很多从事计算机控制的人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他把经过千辛万苦安装和调试好的样机投入工业现场进行运行时,却不能够正常工作。为什么在实验室调试时就很好,到了现场就不行呢,原因就是在生产现场的工业环境中有强大的干扰,微机系统如果没有采取抗干扰措施,或者措施不力。(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比如设计本身的不完善导致出错,或者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对设备有所损坏,接线不正确等,但这类原因可以比较容易发现并迅速改正。)因此,抗干扰技术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干扰,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的积累各种抗干扰技术,可以分为硬件措施和软件措施。一个成功的抗干扰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相结合构成的。硬件抗干扰效率高,但要增加系统的投资和设备;软件抗干扰投资低,以CPU的开销为代价的,影响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实时性。 6.1.1 干扰的来源 微机控制系统所受到的干扰源分为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 1 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指那些与系统结构无关,而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决定的,主要是空间电与磁的影响,环境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也是外来干扰。外部干扰的主要来源有:电源电网的波动、大型用电设备(如天车、电炉、大电机、电焊机等)的启停、高压设备和电磁开关的电磁辐射、传输电缆的共模干扰等。 2 内部干扰 内部干扰则是由系统结构,制造工艺等决定的。内部干扰主要有:系统的软件干扰、分布电容或分布电感产生的干扰、多点接地造成的电位差给系统带来的影响等。长线传输的波反射,多点接地的电位差,元器件产生的噪声也属于内部干扰。 6.1.2 干扰的作用途径 1 传导耦合 干扰由导线进入电路中称为传导耦合。电源线、输入输出信号线都是干扰经常窜入的途径。 6.1.3 干扰的作用形式 各种干扰信号通过不同的耦合方式进入系统后,按照对系统的作用形式又可分为共模干扰和串模干扰。 1 共模干扰(共态干扰)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介绍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介绍 (一)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法 2、矿山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6、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8、江西省安全生产条例 9、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1、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200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安全生产法》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三是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 五是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六是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制度。 七是损害赔偿制度。 八是行政责任追究及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处罚制度。 2、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1年4月28日以国务院302号令的形式发布关于《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主要内容: (1)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 (2)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审批部门及人员对所涉及的安全生产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责任、监督检查责任和查处责任。 (3)明确了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后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及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3、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于2004年1月13日以国务院令第397号公布实施。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实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范围: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该条例规定的行政许可属于特许许可,而不是前置许可。 (3)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的条件:共13条。国家局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具体化。 (4)安全生产许可的程序。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4、“五同时”原则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5、“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

通信干扰

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综述 班级: 0108** 学号: 0108**** 姓名: ******

目录 一、通信干扰 (2) 1.1 通信干扰的特点 (2) 1.2 通信干扰的分类 (3) 1.3 信干扰的一般过程和影响因素 (5) 二、通信抗干扰 (6) 2.1概述 (6) 2.2通信抗干扰原理 (7) 2.3抗干扰技术 (8) 三、直接序列扩频 (8) 3.1 DS扩频技术基本原理 (8) 3.2 DS抗干扰性能分析 (10) 四、小结 (12)

一、通信干扰概述 1.1 通信干扰的特点 对无线电通信过程的干扰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诞生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如天线干扰和工业干扰等,但是人为有意的无线电干扰却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成功应用于战争研究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1.对抗性 通信干扰是为了破坏或扰乱敌方的无线电通信。其信号发射目的不在于传送某种信息,而在于用干扰中携带的信息去压制和破坏敌方的通信。 2.进攻性 无线电通信是有源的、积极地、主动地,他千方百计的“杀入”到敌方通信系统内部,所以干扰是有进攻性的。 3.先进性 通信干扰每时每刻都以敌方为对象,因此它必须跟踪敌方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并且设法超过敌方,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克敌制胜的通信干扰设备。 4.灵活性和预见性 作为对抗性武器,通信干扰系统逆序具备敌变我变的能力,现代战场瞬息万变,为了立于不败之地,通信干扰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必须注重功能的灵活性和发展的预见性。 5.技战综合性 通信干扰系统有如其他武器一样,其作用不仅取决于技术性能的优良,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战术使用方法。 6.综合对抗性 无线电通信系统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已从过去单独的、分散的、局部的发展成为联合的、一体的、全局的通信指挥系统。 7.工作频带宽 无线电通信干扰设备随着现代军事无线电技术的发展,需要覆盖的频率范围

全球定位系统干扰与抗干扰技术报告

全球定位系统干扰与抗干扰技术报告 14空间 摘要:本文简述了GPS的发展状态,以及GPS的简单应用。重点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抗干扰这项技术,其应用原理、作用目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对全球定位系统抗干扰技术做出了展望和想法。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抗干扰技术。 1引言 在美国发动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而这些武器中的80%都采用了GPS精确制导系统。由于伊拉克使用了据说是从俄罗斯购进的GPS干扰系统,使多枚美国导弹偏离了轨道,从而引起了世人广泛的关注。自伊战以来,随着GPS技术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GPS干扰战术也开始活跃在战争的历史舞台上。 2GPS简介 GPS全称是Global Position System,直译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美国的军事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仰仗全球定位系统(GPS),而且这种依赖与日俱增。但是GPS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比较弱,而且以固定的频率发射,因此,军用GPS接收机很容易受到敌方的干扰。如此重要的应用系统,如果受到干扰,可想而知其损失何其巨大,进一步也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由此可知,发展全球定位系统抗干扰技术已然成为重中之重! 3GPS干扰和抗干扰技术 3.1全球定位系统抗干扰的新技术途径 为了防止敌方在战时通过干扰GPS信号削弱美方的军事优势,美国在继续提高GPS卫星导航定位精度的同时,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GPS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对GPS 的干扰可分为压制式干扰和欺骗式干扰两类。美军以往的对抗措施主要是改进GPS卫星星座、改进用户接收机和增设备份导航系统。目前,美国正在开发一些创新概念的全球定位系统抗干扰技术: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等部门已经完成了演示验证“机载伪卫星”(airbOrnepseudO—satellites,也称pseudolites)的“全球定位试验”(GPX)计划,正在进行技术向装备的转化,同时,美军还在研制“微机电惯性导航系统”(MEMS—INS) 作为GPS的备份,已取得一定进展。 3.2GPS的干扰分类 对于GPS的干扰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意的。在GPS的电子对抗中,已经有人提出组成立体GPS对抗系统,不仅有地面干扰站,而且有机载干扰机、平流层飞艇干扰机、无人机干扰机和星载干扰机等。从干扰技术体制上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星座的干扰有以下几种途径:(1)发射专用卫星对地面注入站发送的上行信号(S 波段)进行截获分析,寻求对导航卫星的有效干扰,使导航卫星不能正常工作或发射错误导航信息,从而使用户得不到精确的导航信息甚至是错误的导航信息;(2)扰乱导航卫星上的对日定向系统,使其不能让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准太阳,致使整个卫星电子设备因缺乏能源而不能正常工作;(3)扰乱卫星姿态三轴稳定系统或推进系统,使卫星天线辐射不能对准地面,从而使地面接收不到GPS 下行的导航电文或使卫星偏离正确轨道位置,降低GPS精度;(4)通过干扰使卫星微处理器无法处理和存储数据,或使存储器产生溢

信号抗干扰课程报告

《新一代无线通信关键技术》课程报告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发展趋势

摘要 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个人移动通信蜂窝小区的快速发展,使用户摆脱有线终端的弊端,实现实际的个人移动性。而完善的抗干扰技术,是保证通信有序和畅通的先决条件。在当今日益恶劣的电磁环境中,无线通信时常面临各种干扰,因此对无线通信的抗干扰技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现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所处的电磁环境相当复杂,这种干扰不仅有自然干扰,还有人为干扰。实际上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要求点对点的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更重要的是整个通信系统和网络要具有综合抗干扰的能力,衰落和干扰是制约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在任何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完成信息传输,尤其是面对极端恶劣通信环境中微弱信号检测时,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及抗干扰技术的综合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也已逐渐成为无线通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无线通信,抗干扰,综合抗干扰,研究进展

第一章引言 1.综合抗干扰通信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猛,各种无线和移动通信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如工业、医药、传媒、安全、网络、个人通信等,有效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无线通信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一些极端通信条件下的无线通信应用已经融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和深空通信等。这些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功率受到限制,信号传播距离远,信道环境恶劣,接收端信号非常微弱,信噪比极低,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干扰。 无线通信各种自然和人为性的干扰信号,包括机器噪声,码间干扰,单音干扰,宽窄带干扰,多址干扰,天线之间的干扰等。各种形式的干扰信号为通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因此为了使信息能安全可靠地传输,必须在无线通信手段中采用各种抗干扰技术。深入研究抗干扰信号处理技术,通信系统、网络级综合抗干扰的内涵、相关要素和体系结构,研究综合抗干扰的基本理论,开发通信系统和网络的综合抗干扰技术,优化通信系统和网络的抗干扰性能,是通信信号处理和研究中的要点和重点。随着抗干扰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综合抗干扰通信技术的研究、发展与应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种扩频的、非扩频的,时域的、频域的、功率域的抗干扰技术与措施由于它们的抗干扰机理不同,目前尚无统一的抗干扰理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般面对多系统共存通信对高频谱利用率的要求,多天线技术能够利用阵列增益,有效提高抑制信道干扰的能力,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率,增大了系统容量。而基于多天线技术的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利用编码技术,除阵列增益以外,还能获得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抗干扰能力。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研究人员提出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 技术和基于OFDM 的多址接入技术OFDMA。应用中发现,OFDMA信号的缺点也明显,由于信号具有较高峰均比(PAPR)特性,为了保证发射机输出误差向量幅度(EVM)和杂散满足指标要求,需要发射机功放有较大的线性范围,从而导致发射机效率下降,不适宜在手持终端中使用。针对OFDMA的缺点,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上行链路的多址接入方案选择了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技术。与OFDMA技术相比,SC-FDMA有效降低了PAPR,发射机设计时可以选择较为廉价的功放,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同时延长了手持终端的可使用时间。 第二章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现状 1.无线传播环境 无线传播环境非常复杂:首先,无线信道对所有无线设备都是开放的,各种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共存于其中。其次,无线信号传播路径异常复杂,不仅有视距传播中的路径损耗,还会面临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如丘陵、山地或城市建筑群等。因此,无线信号到达接收端时,经过了信道畸变,并叠加了各种干扰。作为无线通信中的典型应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和深空通信是远距离。远距离通信过程中,无线信号经过路径损耗和多径衰落等影响,达到接收端时已经非常微弱。 伴随着个人移动通信服务的广泛应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获得了迅猛发展。从20 世纪80 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到LTE标准的制定,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如此短时间的更新换代,以及投资成本、用户群等因素,“第四代”将和“第三代”、“第二代”长期共存。为了各系统能够有效利用无线频谱资源,ITU-R为这些技术分配了相应的频段。但是,实际的多系统通信环境中,无线通信设备发射机输出信号存在带外

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综述

2011年第08期,第44卷 通 信 技 术 Vol.44,No.08,2011 总第236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36,Totally 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综述 张爱民, 梁书剑, 马志强, 付 健 (总参谋部通信训练基地,河北 宣化 075100) 【摘 要】未来信息化作战对军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军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对通信的需求,对典型的通信抗干扰技术和新型抗干扰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这些技术包括国内外目前已经实现的技术和正在探索和实验阶段的技术,主要是基于扩频技术的综合抗干扰技术,基于认知无线电的认知抗干扰技术和网络抗干扰技术等,目的是从技术层面对提升我军通信抗干扰技术水平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军事通信;综合抗干扰;智能抗干扰;网络抗干扰 【中图分类号】TN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1)08-0016-02 Overview on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nti-jamming Communication ZHANG Ai-min, LIANG Shu-jian, MA Zhi-qiang, FU Jian (Communication Training Base, PLA General Staff Headquarters, Xuanhua Hebei 075100, China) 【Abstract】The highly strict requirements are presented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the military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future information battlefield. Aiming at PLA IT construction, the typical anti-jamm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novel anti-jamm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including some technologies that are implemented or explored, for example, joint anti-jamming based on spread spectrum, intelligent anti-jamming based on cognitive radio and networking anti-jamming.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enhancement of PLA anti-jamming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 military communication; joint anti-jamming; intelligent anti-jamming; networking anti-jamming 0 引言 军事通信抗干扰已成为信息化作战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目前,美军和一些军事强国已实现了时域、频域、空域、功率域、速度域、网络域等多维空间的通信抗干扰能力,其抗干扰装备已覆盖了所有战术、战役和战略无线通信,甚至有的通信平台具备抗干扰能力[1]。本文结合外军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军军事通信抗干扰的实际需求,旨在对我军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1 综合抗干扰技术 1.1 跳频、直扩2种基本抗干扰体制组合应用的混合扩频系统 跳频、直扩这2种基本抗干扰体制的组合应用后信号的载波频率是跳变的,而每一跳又是一个直接序列扩频信号。采用这种混合技术增加了同步技术的难度,既要完成跳频图案的同步.又要完成扩频序列的同步。但系统的处理增益成为二者的乘积,大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2]。在技术实现上容易获得大于50 dB甚至更高的抗干扰处理增益。特别是在VHF/UHF及其以上频段更是如此。如美国的JTIDS 系统、意大利的HYDRA/ V、德国的SEM173~SEM193、瑞典的MRR、法国的ALCATEL111系列电台等[1]。 1.2 扩频和自适应天线调零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抗干扰系统 自适应天线调零技术可以达到很高的抗干扰增益,干扰信号越强对其抑制效果也愈明显[2],并且抗干扰增益与信息传输速率无关。扩频和自适应调零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抗干扰系统的处理增益是二者的和。目前国际上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卫星通信系统军事星(MILSTAR)系统除采用快速跳频外,还采用快扫描多波束自适应零位天线技术,它在感受到敌方干扰后能通过对相控阵天线的幅相控制迅速将天线方向图的零点指向敌方干扰机。自适应算法及信号测度的精度要求高,但是随着高速度FPGA和DSP器件的出现及相应EDA 收稿日期:2011-03-19。 作者简介:张爱民(1977-),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用无线通信与网络,通信抗干扰技术;梁书剑(1966-),男, 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用无线通信;马志强(1973-), 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网络;付 健 (1980-),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抗干扰技术。 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