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育种教案3

遗传育种教案3

遗传育种教案3
遗传育种教案3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作物遗传育种的性质和任务、发展概况及趋势,掌握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育种的代表性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育种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遗传育种的代表性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

学时数:2

一、作物遗传育种的性质和任务:

(一)性质:是遗传学和作物育种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是研究作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改良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科学。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各种生物的共同特性,二者又总是同时出现。

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叫遗传。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矮秆小麦品种的后代仍然是矮秆;长毛兔的后代毛仍然长。世界上的生物亿万种,每种生物都具有使其子代保持与亲代相似的本能,从而保持了各种生物的相对稳定。

为什么生物的子代能够发育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呢?简略地讲,是由于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子代接受了从亲代传下来的成套遗传物质,子代按照这套遗传物质的规定,发育成与亲代相似的各种性状。生物的各种性状,如小麦的长芒与短芒,红粒与白粒;抗锈病与感锈病等都由相应的遗传物质控制着,这种控制各种性状的遗传的基本物质单位,通称为“基因”,例如长芒与短芒基

因,红粒与白粒基因,抗锈病与感锈病基因等。基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各种生物的性状也具有相对稳定性。

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异性叫变异。任何生物或任何品种,其子代写亲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既有“大同”,又总是有些“小异”。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生物个体,也没有绝对不变的物种,其根源就在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生物性状的变异,有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叫"可遗传的变异";有的不能遗传给后代,叫"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变异。外界条件的作用是变异的基本条件,但必须通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变化才能遗传给后代。

例如,我们在营养光照特别好的地方选得了一株穗大粒多的植株,下一年种到一般大田里,一般表现不出上一年那样穗大粒多的性状,这是因为这种变异只是外界条件造成的暂时影响,而没有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缘故。不遗传的变异在育种上无效,但在良种的丰产栽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二)作物遗传育种学的任务:阐明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及表现规律,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具体是:

l、根据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探索利用作物种质资源;

2、选育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新品种、新作物;

3、在新品种繁殖和推广中,保持和提高种性。

(三)作物遗传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遗传的物质基础、育种的遗传基础,变异的来源,育种目标

的制定及实现;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利用、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技术及运用;杂种优势利用;目标性状的选育方法;育种各阶段的田试技术;新品种审定和推广等。

二、作物遗传育种发展

(一)遗传研究方面

遗传学同其他科学一样,也是人们在长期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在古代人们已经注意到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我国在春秋时代就有"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的记载。劳动人民在长期认识自然和生产活动中,还学会了一些改造生物的方法,选出了许多动植物新品种,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发展的需要,又推动了人们对遗传变异的探索。

19世纪中叶,西欧一些国家对家畜、家禽和农作物应用杂交的方法选育出了一些优良品种,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原理作了一些解释。然而真正科学地对遗传变异进行系统研究是从奥地利的孟德尔开始的。孟德尔利用豌豆为试验材料,经过8年的研究,于1865年发表了著名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说,指出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由专门的遗传物质遗传因子决定的,而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独立遗传,从而奠定了遗传学的科学基础。同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但在当时孟德尔的论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00年才由荷兰的费里斯、德国的柯伦斯和奥地利的柴马克三人分别在不同地点,以自己的实验证实了孟德尔的试验结果,重新发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这一年被公认为是遗传学作为一间独立的科学建立并开始发展的一年。

对遗传学的形成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还有美国的摩尔根。他

和他的同事从1910年起以果蝇为材料,结合细胞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定律,并把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具体落实到染色体上,于1926年发表了著名的"基因论",创立了基因学说,提出了基因的连锁与交换规律,这一规律同孟德尔定律合称为遗传的"三大规律"。摩尔根所奠定的染色体基因学说,被称为经典遗传学。以后遗传学就以基因学说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到各个领域,建立了众多的遗传学分支和完整的遗传学体系。

40年代以后,遗传学研究普遍以微生物为材料代替了过去常用的动植物,着重研究基因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复制、变异等原理,并证实了遗传物质就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核酸(DNA)。1953年英国学者克利克和美国学者华特生通过X射线衍射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从而为遗传物质--DNA的自我复制找到了理论依据,明确了基因就是DNA分子链上的各个微小区段,使遗传学研究发展到分子水平。

从70年代开始,遗传学进入了人工分离与合成基因的新阶段,并利用细胞融合、转化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朝着改造遗传物质结构的新水平迈进。

总之,遗传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生命力很强的学科。它的分支几乎渗透到生物学的所有顷域,成为生物科学的中心。目前遗传学已发展到三十多个分支,如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发生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人类遗传学等。其中分子遗传学已成为主物科学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学科。遗传工程就是在分子遗传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间高新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来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必将导致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二)作物育种方面

1、品种资源工作方面:我国现已掌握60多作物,30多万份植物资源,全世界拥有种质资源 610万份,我国约占1/20。

2、育种途径、方法和技术方面:除常规育种外,育种新途径有:(1)杂种优势利用(玉米、水稻、棉花等);(2)远缘杂交;(3)理化诱变;(4)组织培养;(5)细胞融合;(6)基因工程等。

马铃薯、香蕉、甘薯等作物的脱毒苗,已达到工厂化生产水平,马铃薯脱毒复壮种薯,可提高产量30-50%;脱毒香蕉一穗可达上百斤。

空间育种为人类展示出美好前景:1987年,粮、菜、花种子放进第9颗返回式卫星;1996年100多种种子,随第17颗返回式卫星上天。截止1998年,利用返回式卫星已8次成功地搭载了粮、棉、油、蔬菜、花卉、林木、瓜果等种子300多种。

3.目标性状的选育方面:在抗病育种上,小麦抗锈病;玉米抗大、小斑病;水稻抗白叶枯病;棉花抗枯、黄萎病等育种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品质育种方面,玉米、小麦、大麦高蛋白、高赖氨酸选育;油菜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选育;提高棉花纤维长度、强度选育等获得较大进展。

三、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趋势

l、育种目标要求提高(多样化的育种目标);2、加强种资源的研究(优异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3、广泛采用先进仪器和现代化技术,对目标性状进行鉴定分析;4、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技术。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5、多学科联合攻关,多技术、途径并用。

本章小结:

一、作物遗传育种的性质和任务:

是遗传学和作物育种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是研究作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改良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科学。

阐明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及表现规律,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作物遗传育种发展

1、遗传研究方面;

2、作物育种方面。

三、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趋势

1、育种目标方面;

2、品种资源方面;

3、育种技术和方法方面;

4、多学科配合方面等。

思考题:

一、什么叫遗传和变异?二者关系如何?

二、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代表性成就有哪些?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的:掌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细胞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理解和掌握高等植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及作物繁殖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细胞分裂的过程及遗传意义,配子形成过程及作物繁殖方式。

难点: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

学时数:6

第一节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

一、形态特征: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对生物的繁殖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从细胞学方面进行遗传研究的主要对象。

1、细胞分裂中期、后期的染色体形态:课本P8图。

各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位臵是恒定的,因而着丝点的位臵直接关系染色体的形态表现。(见上图)

2、染色体长度及长臂与短臂的比率,是识别染色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染色体数目:

1、各种生物的细胞核内都有特定数目的染色体,其数目的多少,依不同生物的“种”而异。每一种生物核内的染色体数都十分稳定。

2、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中都是成双成对存在的。通常以“2n”表示各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例如玉米每个细胞中各含有20个即10对染色体,可以2n=20个=10对表示。每一对染色体在形态结构上彼此相同,称为同源染色体;不同对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染色体的数目恰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而且是成单存在的,通常以“n”表示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例如,玉米雌、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10个,用n=10表示。不难看出,在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中,必有一个是父本精子带来的,一个是母本卵子带来的。在有性繁殖时,通过受精作用,使雌雄配子中成单的染色体又恢复成对,从而保证了生物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如下表:

三、染色体结构:

(一)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染色质的组成:(1)DNA:占染色质重量的30-40%;(2)蛋白质:组蛋白含量比例与DNA相近,结构上起决定作用;非组蛋白与基因的调控有关。(3)其它:RNA和一些脂类。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核小体(八个组蛋白分子上绕有1.75圈DNA)+连接丝构成染色质。

核小体结构模型图

每个核小体的核心由八个组蛋白分子(H2A、H2B、H3、H4四种组蛋白各二分子)组成八倍体,其上绕有1.75圈DNA双链,连接丝(组蛋白H1结合在连接丝上)将二个核小体串联起来,形成念珠状结构。

(二)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染色质螺旋化的

四级结构模型):

1、核小体:染色体的一级结构,DNA经盘旋后分子长度压缩了7倍;

2、螺线体:染色体的二级结构。核小体长链经螺旋化形成中空的线状结构,使DNA分子长度又压缩了6倍;

3、超螺线体:染色体的三级结构。是螺线体螺旋化形成的直径400nm的圆筒状结构,使DNA分子长度又压缩了40倍;

4、染色体:染色体的四级结构。由超螺线体进一步螺旋化和卷缩成为染色体。使DNA分子长度又压缩了5倍。

由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四级螺旋化,DNA分子长度压缩了近8000-10000倍。

(三)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染色质中染色很浅的区段。复制早于异染色质,表现活跃的遗传功能。

异染色质:染色质中染色很深的区段。复制晚于常染色质,只对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起作用。

第二节细胞的有丝分裂及遗传意义

生物的繁殖以细胞分裂为基础;对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长发育也通过细胞分裂实现。

体细胞分裂的方式可以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两种。

从第一次细胞分裂开始至第二次细胞分裂起动的一段时间,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 前一次分裂的中期到下一次分裂的中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间期

细胞并不总是处在分裂状态,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只有处在生长部位的细胞才能分裂,而且,即使是生长点的细胞也并不一直处于连续不断的分裂之中。对于某一细胞而言两次分裂之间有一段间隔时期,这一段时间称为分裂间期。

(一)生理生化活动活跃:

1.遗传物质的复制间期结束时,DNA的含量比间期开始时增加一倍;

2.分裂准备足够的易于使用的能量;

3.细胞在间期生长,使核体积和细胞质体积达到最适的平衡状态。

(二)间期又可以划分为三段:

其主要根据是遗传物质DNA复制的进程:G1期,S期和G2期。

G1期是DNA合成前期,是细胞分裂周期的第一个间隙,是DNA 合成的准备时期(First Gap).

S 期是DNA的合成期(period of DNA synthesis)。

G2期(post DNA synthesis )是DNA 合成后期,是DNA 合成后至细胞核分裂开始之间的第二个间隙(Second Gap )。G2期与G1期相比DNA 含量增加了一倍。

二、细胞分裂期

根据核的变化,分四个连续阶段:

(一)前期:细胞核内出现长而卷曲的染色体,以后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有两根染色单体,这表明此期染色体已经自我复制,但染色体的着丝点尚未分裂。这时核仁和核膜逐渐模糊不清。从两极出现纺锤丝。(如下图)

(二)中期:核仁、核膜消失。各条染色体均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从细胞两极伸出纺锤丝,连接着各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整个空间形状象一个纺锤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散在一个平面上,而染色体的臂分布在染色体的两侧。这时染色体形态最为典型,最适于检查和计数染色体。

1、极早前期

2、早前期

3、中前期

4、晚前期

(三)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开,各条染色单体独立。随着纺锤丝的收缩牵引,分别移向两极,因而两极各具有与母细胞相同数目的染色体。

(四)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周围出现了核膜,染色体又变得松散细长,核仁重新出现;接着细胞质分裂,在纺锤体的赤道板区域形成细胞膜。此时,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各个子细胞又恢复为间期状态,并将继续进行新的分裂。

三、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一)基本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因而子细胞与母细胞的染色体数完全相同。

(二)遗传意义:

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在遗传物质上与母细胞完全相同,因而生物体的各个部分的每个细胞,均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这样就使每一物种在个体发育中保持着遗传的稳定。植物进行无性繁殖时,从同一个体的不同部分所产生的后代,都能保持与母体相同的遗传性状,其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节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遗传意义

一、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过程中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殊分裂方式。

它包括连续地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其中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为复杂。(见下图)

(一)第一次分裂:

1、前期I(第一前期):这一时期为时较长,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细线期开始进入分裂期,染色质逐渐浓缩成细线状,交织成网。

偶线期各对同源染色体纵向靠拢,进行准确地配对(又叫联会)

粗线期染色体变粗变短。此时可以明显地看出每个染色体已经复制成两根染色单体,但着丝点尚未分裂,仍是一个。这样每对染色体都包含4条染色单体相互缠绕在一起。由同一个染色体复制成的两根染色单体,称为"姊妹染色单体“;不同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则互称为"非妹姊染色单体"。在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染色体某些区段的交换,这种交换导致了基因交换。

双线期染色体继续变粗变短,各对染色体因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相互排斥、背离,而出现交叉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某些染色体片断交换造成的。

终变期染色体浓缩到最粗最短的程度,这实际上就是DNA

蛋白质纤丝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点。此时交叉点逐渐移向染色体末端。各对染色体分散在核内,可以一一区分。

2.中期I (第一中期)核仁、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并与各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接。各对同源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着丝点分别对向两极。

中期I和前期I的终变期是观察鉴定染色体的最好时期。

3.后期I 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各对同源染色体相互分开,分别移向两极。两极中各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由2n到n的转变,但这时着丝点没有分裂,每个染色体仍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4.末期I 染色体移向两极,形成两个核,同时细胞质分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子。

(二)第二次分裂:

1、前期II:紧接着末期I,变化不太明显。

2、中期II:染色体的着丝点又整齐地排列在每个二分子的赤道板上,并且着丝点开始分裂。

3、后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开,并在纺锤丝的牵动下移向两极。

4、末期:在两极形成新的核,细胞质也分为两部分。这样,每个孢母细胞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形成了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子”或“四分孢子”,每个细胞核里各含有n个染色体(见图)。

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遗传及其变异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证了各种生物染色体数目及其遗传物质的稳定。

由于减数分裂只发生在配子形成之前,所以通过有性繁殖产生的雌雄配子,其染色体数都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每个配子中各含有n个染色体。当雌、雄配子通过受精结合为合子时,便又恢复为2n个染色体。

(二)形成多种多样的染色体组合方式,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的后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彼此分开,并移向两极,至于哪个成员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所以各个非同源染色体都有可能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形成多种多样的染色体组合方式。(见下图)

说明:

①1和1’,2和2’,3和3’表示三对同源染色体;1、1’与2、2’与3、3’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②在减数分裂的后期I,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后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被拉向两极,在所形成的子细胞里,各含有三个非同源染色体,或是1、2’、3和1’、2、3’;或是1、2、3和1’、2’、3’;或是1’、2、3和1、2’、3’。….

(三)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染色体节段的交换,上面所载的基因也随之交换,这又进一步增加了所形成的不同配子间的遗传差异。这是连锁与交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重要原因。

第四节配子的形成及受精

一、高等植物配子的形成

植物有性繁殖是通过亲代产生的雌、雄配子相结合,再进一步分裂分化而产生后代的过程。而雌、雄配子的形成是紧接着减数分裂进行的。

由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孢子在雄蕊里的叫小孢子;在雌蕊里的叫大孢子。大、小孢子还要经过二、三次细胞分裂才能分别产生雌、雄配子

(一)雄配子的形成:

在雄蕊的花药里,由小孢子母细胞所形成的每个小孢子的核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一个管核和一个生殖核。生殖核再经过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精核(雄配子)。所以,一个成熟的花粉粒含二个精核,一个管核,各含有n个染色体。

(二)雌配子的形成:

在雌蕊子房里胚珠的珠心内,由一个大孢子母细胞所产生四个大孢子中,靠近珠孔的三个都自然解体了,只有远离珠孔的一个继续发育,通过三次孢子有丝分裂,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八个核的胚囊。在成熟的胚囊内,中间有两个极核,靠近珠孔的一端有三个核,中间的一个为卵核(雌配子),它的两边有两个助核(助细胞)。胚囊的另一端有三个反足核(反足细胞)。胚囊内的八个核各含有n个染色体。

二、受精

雌、雄配子形成后,植物就能开花授粉并能受精结实。授粉,就是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受精,是指雌、雄配子相结合。

种子植物受精过程的特点是“双重受精”(双受精)。胚囊中的卵与花粉管送来的两个精子当中的一个结合为合子(2n),这是双受精的一重;胚囊中的两个极核共同与另一精子结合成“胚乳细胞核”(3n),这是受精的另一重。

三、直感现象

直感现象是指在杂交的情况下,由母本植株所结的种子或果实,直接表现出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1、胚乳直感

例如,将黄胚乳玉米的花粉授于白胚乳玉米雌蕊柱头上后,所结的果穗出现黄胚乳的籽粒;又如,以糯性胚乳水稻作母本,普通非糯性的水稻作父本进行杂交后,由糯质母本所给出的稻谷胚乳则成为非糯性的。

2、胚直感

如将种子胚尖无色的普通玉米花粉授于种子胚尖为紫色的玉米雌蕊柱头上后,所结的果穗出现胚尖无色的籽粒。

胚乳直感和胚直感,均称为花粉直感。

造成花粉直感的原因:由于胚和胚乳是双受精的直接产物,能够直接受到父本遗传物质的影响,从而在杂交当代母体上就有可能出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植物遗传育种习题

第四章种质资源 名词:种质、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同源平行变异率、种质保存、双圃制、就地保存、迁地保存、利用保存、初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 填空: 1.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式有、、和。 2. 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3.影响种子老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4. 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5.用于保存种子的短期库,一般可存放年左右。 6.用于保存种子的中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7.用于保存种子的长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8.种质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和。 9.种质资源生物胁迫敏感性评价的方法、和。 选择: 1.()通常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广泛的适应性,是各种育种目标的基本材料。()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2.()指那些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的,在局部地区栽培的品种。()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3.()是第一个最大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 A.中国起源中心; B.中亚起源中心; C.地中海起源中心; D.中美起源中心 4.()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A.迁地保存; B.种子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利用保存 5.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6.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繁殖和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保护区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7.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材料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8.种质资源工作的中心环节()。 A.资源收集; B.资源利用; C.资源保存; D.资源评价 9.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的评价,()用于制订比较明确的分级标准的性状。 A.级差评价法; B.百分率调查评价法; C.状态归类评价法; D.模糊三级评价法 10.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评价,如果实的纵径、横径,节间的长短等,取样量应不少于()。 A.10; B.20; C.40; D.60 11. 对种质资源比率性状的评价,如自交结实率、病叶率等,取样量应在300-500之间,不少于()。 A.50; B.100; C.200; D.400 判断: 1.权衡种质资源的丰度,在于其遗传的多样性,不在于蕴藏的数量和质量。() 2.种质资源和品种资源属于同一概念。() 3.园艺植物的无性繁殖,很容易导致成千上万的基因被少数基因型所替代。() 4.现在栽培的果树、蔬菜和花卉均起源于相应的野生植物。() 5.瓦维洛夫指出,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学最重要的内容。()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答案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填空题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和。而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 是、、和 细菌转化噬菌体感染植物病毒重建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法 2.______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_______。Griffith转化因子 3.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无毒的R型细胞(活R菌) 32 4.AlfredD.Hershey和MarthaChase用P 35 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 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______。 全部遗传信息 5.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 ______也是遗传物质。RNA 6.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______;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 称______。 单倍体二倍体 7.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 颠换 8.______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Col 9.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重组形式有4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10.当DNA的某一位置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突变,因为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_______,能清除或纠正不正常的DNA分子结构和损 伤,从而阻止突变的发生。 修复系统 11.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_______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 基本培养基 12.两株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混合培养后才能在基本培养墓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而未混合的两亲菌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长出的原养型菌 落是两菌株之间发生了遗传_______和_______所致。 交换重组 13.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 而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普遍性局限性 14.基因突变具有7个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细胞遗传学完整版答案讲课教案

《细胞遗传学》复习题 第一章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染色体识别 1.什么是花粉直感?花粉直感是怎样发生的?作物种子的哪些部分会发生花粉直感? 花粉直感又叫胚乳直感,植物在双受精后,在3n胚乳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由雄配子供应的一份显性基因能够超过由母本卵核或两个极核隐形基因的作用,杂交授粉当代母本植株所结的种子表现显性性状。 胚乳和胚性状均具有花粉直感的现象。 2.什么叫基因等位性测验?如何进行基因等位性测验? 确定两个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的测验为基因的等位性测验。 将突变性状个体与已知性状的突变种进行杂交,凡是F1表现为已知性状,说明两对基因间发生了互补,属于非等位基因。若F1表现为新性状,表明被测突变基因与已知突变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3.原位杂交的原理是什么?原位杂交所确定的基因位置与遗传学上三点测验所确定的基 因位置有何本质的不同? 根据核酸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外源核酸探针,与染色体经过变性的单链DNA互补配对,探针与染色体上的同源序列杂交在一起,由此确定染色体特定部位的DNA序列的性质;可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 第一步,制备用来进行原位杂交的染色体制片;第二步,对染色体DNA进行变性处理;第三步,进行杂交;第四步,信号检出和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第五步,显微镜检查。 原位杂交是一种物理图谱绘制的方法,它所确定是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三点测验是绘制连锁图谱的实验方法,它是利用三对连锁基因杂合体,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确定三对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排列顺序以及各个基因的相对距离。 4.什么叫端粒酶(telomerase)?它有什么作用? 端粒酶是参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复制的一种核糖核蛋白酶,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其本质是一种逆转录酶。 作用:它以自身的RNA作为端粒DNA复制的模版,合成出富含G的DNA序列后添加到染色体的末端并与端粒蛋白质结合,从而稳定了染色体的结构。 端粒起到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复制和基因DNA不同,每复制一次减少50-100 bp,正常体细胞染色体缺乏端粒酶活性,故随细胞分裂而变短,细胞随之衰老。人的生殖细胞和部分干细胞染色体具有端粒酶活性,所以人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末端比体细胞染色体末端长几千个bp。肿瘤细胞和永生细胞系具有端粒酶的活性。端粒酶的活性是癌细胞的一种标誌,可以作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靶子。 5.染色质修饰和DNA修饰如何影响基因的表达? 染色质修饰包括: (1)组蛋白的化学修饰:组蛋白乙酰化使之对DNA的亲和力降低,降低了核小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异染色质中组蛋白一般不被乙酰化,而功能域中组蛋白常被乙酰化;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基因组活化区域。 (2)核小体重塑:核小体的重塑影响基因的表达,核小体的重新排列,它可以改变核小体在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排列,从而增加启动子的可接近性,调节基因的表达。基因激活伴随着DNA酶I敏感位点的形成,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激活伴随着DNA酶I敏感位点的形成。DNA修饰包括:(1)DNA甲基化(2)基因组印记 甲基化是指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将一个甲基添加在DNA分子的碱基上。DNA甲基化修

新版动物遗传育种学总复习试题【精】

遗传育种总复习 一、选择题。 1、染色体减数发生在下列哪个时期?【 A 】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C.有丝分裂前期 D.有丝分裂中期 2、A、B为两个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A 】 A、2 B、3 C 、4 D、5 3、导致母畜怀孕期间胚胎中途夭折或出生时死亡的基因称为()。【 A 】 A.致死基因 B.半致死基因 C.有害基因 D.显性基因 4、猪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C 】 A.60 B.46 C.38 D.66 5、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那么G的含量为( C )。【 C 】 A、19% B、25% C、31% D、不能确定 6、关于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C 】 A、突变一定有害 B、突变一定有利 C、突变一般有害 D、突变一般有利 7、A、B为两个不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C 】 A、2 B、3 C 、4 D、5 8、数量性状选择效果要好,需要()。【 C 】 A、遗传变异程度低 B、遗传力低 C、选择强度高 D、环境造成变异程度高 相关:要想数量性状选择效果好的条件:1、遗传差异大 2、选择差异大 3、育种值估计准确性高4、世代间隔小5、被选性状的数目N为3-5为宜6、遗传相关(回避同一个群体同时选两个相关的性状) 9、水牛的染色体数目是( 48 )条。【 B 】 A、60 B、48 C、30 D、24 10、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G+A的含量为()。【 C】 A、38% B、50% C、31% D、不能确定 11、染色体片段断裂后倒转180度重新连接,是()。【 A 】 A、倒位 B、易位 C、占位 D、重复 12、位于X染色体与Y不同源部分的基因表现出()。【 C 】 A、常染色体遗传 B、限性遗传 C、伴性遗传 D、限雄遗传 13、遗传参数中,衡量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比例的是()。【 C 】 A、遗传力 B、重复力 C、遗传相关 D、育种值14、黄牛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A 】 A、60 B、46 C、30 D、24 15、从细胞核内传递遗传信息到细胞核外的物质是()。【 C 】 A、D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16、要判断一个体在一显性完全的基因座位是否是杂合体,可以()。【 B 】 A、根据本身表现型 B根据测交结果 C、根据父亲表现型 D、根据母亲表现型 17、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儿子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18、遗传力的取值范围( )。【 C 】 A.2~3 B.0.5~1 C.0~1 D.1~2 19、真核生物的终止密码子是()。【 D 】 A、AUA B、AUG C、AGG D、UAG 20、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并识别密码子的物质是()。【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1、若100%的性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互换率为:()【 A 】 A、100% B、50% C、200% D、25% 22、Aa 个体可以产生几种配子?【 B 】 A、1 B、2 C、3 D、4 23、有一只能育的变性公鸡,用它与正常母鸡交配,它们产生的后代中性别雄:雌比例为()。【 B 】 A、1:2 B、1:3 C 、1:4 D、1:5 24、同型交配时能改变()。【 B 】 A.基因频率 B.基因型频率 C.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D.基因 25、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女儿为携带者的几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26、数量性状的特点是( )。【 A 】 A.需要测量 B.从外观可看出区别 C.由单个基因决定 D.变异间断分布 27、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是()。【 B 】 A、AUA B、AUG C、AGG D、UAG 28、反密码子位于()。【 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9、转录的产物是()。【 C 】 A、DNA B、染色体 C、RNA D、蛋白质 30、AaBb的个体能产生()种类型的配子。【 C 】 A、2 B、3 C 、4 D、5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A专升本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五大基本特征为:非致病性;;利于应用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复制型转座涉及到两种酶:一是,作用在原来转座子的末端;二是 ,它作用在重复的拷贝上。 3、大肠杆菌的RecA蛋白在DNA 复制和损伤修复中共行使三种功能,即、 和。 4、表达载体的四大结构要素:多克隆位点、、 和。 5、反转录病毒RNA基因组是,因此反转录病毒具有二倍体基因组。 6、λ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5分钟内环化,环状DNA分子先进行复制,产生约20个DNA分子,约16分钟后进行复制产生多连体分子。 7、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分析以及代谢途径的构建改造等都需要克隆目的 DNA,目前,获得大片段 DNA 序列的方法主要有:构建和筛选基因文库、PCR 扩增、、体外大片段 DNA 合成和组装,以及等方法。 二、判断题 1、假基因是一段DNA序列,与正常基因相似,但丧失相应的正常功能。 2、R/M体系:即限制与修饰体系,用于保护外源DNA在细胞内稳定存在。 3、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复制时,需要多种酶参与,可形成灵活的多种相关酶的复合体结构。 4、DNA的碱基配对时,氨式的A和酮式的T配对,氨式的A异构化为亚氨式时和氨式的C配对。 5、在微生物工业应用中,微生物菌种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菌种的分离筛选、菌种培育、菌种的保藏和退化菌种的复壮。 6、细菌染色体DNA 为环状形式,而真核生物中没有环状DNA。 7、目前发现的质粒都是cccDNA。

8、DNA结合蛋白常含有HTH结构。 9、Bam HI的酶切位点为G↓GATCC,Bgl II的酶切位点为A↓GATCT,所以可判断两者为同尾酶。 10、反义RNA指的是可以编码出目的蛋白的一段RNA序列。 三、名词解释 1、反向代谢工程 2、Z-DNA 3、严谨反应 4、基因的回复突变 5、操纵子 6、自主转移质粒 7、呼吸现象 四、简答题 1、T4噬菌体末端冗余ab的亲本病毒是怎样产生cd、de、ef等末端冗余的子代的? 2、简述切除修复的流程。 3、简述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转录终止模型。 4、已知Mgt05196p是一个重要的单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内的单位点N376S 突变可提高转运活性,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这一定点突变?请写出大体实验流程。 5、转座子的负调控机制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并简述复杂转座子Tn3的负调控机制。 五、论述题 1、详细论述单倍体酿酒酵母菌的a/α接合型转换机制。 2、某研究机构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发现其可很好地促进辣椒生长和预防真菌病害,属于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具有适合做微生物肥料菌种的应用价值。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更佳,用哪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改良此菌种?请列举至少四种方法,并详细介绍其原理。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B(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微生物规律,阐述微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科学,在微生物学和整个生物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

一、名词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2?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4.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5?个体发育:生物体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步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过程。 6.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命周期中,性状逐渐发生变化,这是细胞分化过程。分化的细胞通过遗传控制的形态建成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个体。所以,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7?系统发育:种群从原有的一种共同形态向另一种共有形态功能过渡的过程。是生物界共同的进化历程。 8?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观赏植物的泛称,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主要包括:园林树木、花卉、草坪草和地被植物。 9. 花卉:①狭义花卉:卉,草本植物总称,花卉--开花的草本植物--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②广义花卉:除草本花卉外,包括木本观花植物。 10?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育种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或良种繁育等途径改良观赏植物固有类型而创造新品种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11品种:(1)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DUS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⑵根据特异性(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可以和其它品种相区别的栽培植物群体,不因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重要特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法指南》)。 (3)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景士西)。 1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13.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在细胞分裂期形成特定的形态。细胞分裂间期称为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染色单体: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是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对应的空间位置上以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14. A染色体:通常把正常恒定数目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染色体:把细胞中除正常染色体以外,额外出现的染色体称为B染色体,也成为超数染色体或副染色体。 15?染色体组:生物为完成其生活机能所必需的包含了最小基因群的一组染色体,又称染色体基数(X)。 16?着丝点:着丝粒两侧的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的蛋白 17.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8?非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非同源染色体。 19?组型:又称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20. 组型分析: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组排列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又称核型分析。核型模式图: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 21.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22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时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其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减数分裂。 23?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24. 四合体:一个二价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也称为四合体。 25.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内或同株花朵间的授粉。 26?异花授粉:不同株的花朵问授粉。 27. 联会:减数分裂前期I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 28. 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29?双受精:一个精核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被称为双受精。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30.转录:以DNA双链之一为模版,将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碱基互补的方式记载到mRNAb的过程。 31 .翻译:以mRNA为模版,tRNA为运载工具,将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按照mRNAk的密码顺序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多肽,并进一步折叠起来成为蛋白质的过程。 32. 三联体密码:mRNAt,三个相连的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这样相连的三个碱基成为一个密码子,又称三联体密码。 4 种碱基可以组合成64种密码子,生物体内只有20种氨基酸,因此,多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到DNA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就是生物学上的中心法则。 33.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4. 经典遗传学:基因是突变、交换、功能的三位一体的最小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

————————————————————————————————作者:————————————————————————————————日期: ?

第二章 通径系数 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 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 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 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 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 (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 (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 )有个亲侄子(Y ),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求 X 与Z 的相关。 解: X Y Z 125 .0)2/1()2/1(44)(=+=XZ R

第三章 群体的遗传组成 1、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 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 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8、简述哈代-温伯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 2 ,H=2p q,R=q 2。 9、决定兔毛色的基因中有三个等位基因。其中C 对c h 和c 都是显性,ch 对c 呈显性,C C、C ch 和Cc 都表现全身有色,c h c h 和c h c 都表现为“八黑”,即所谓喜马拉雅型,cc 表现为白化。江南种兔场中,全色兔占75%,八黑兔占16%,白化兔占9%,求C 、c h 和c 三种基因的频率。 解: 2 .03.05.0113 .009.05 .05.015.009.016.01)1()(22222=--=--=====-==+=+=--=+=++=+r p q A r p A H p p r q r qr q A H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科)》考试复习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 2.交换 3.种质资源 4.分子育种 5.品种保护 6.雄性不育 7.远缘杂交8.芽变 9.单倍体育种 10.杂交育种 11.多亲杂交 12.回交1 3.体细胞杂交1 4.实生选种1 5.选择育种 二、单项选择题 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 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 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 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 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 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 A. M0 B. M1 C. M2 D. M1和M2 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 A. 姐妹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 C. 等位基因 D. 双价染色体 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 A.1 B.2 C.3 D.4 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 A. 适当提早播种 B. 适当延期播种 C. 适当疏植 D. 补光延长日照 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 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 C. F1用于生产 D. F1用于留种 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 B. 育种 C. 选种 D.留种 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 A. 引种 B. 诱变 C. 选择 D.杂交 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 A. 种间 B. 属间 C. 品种间 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 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 A. 银杏 B. 水杉 C. 珙桐 D.鸡蛋花 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 梅花 B. 牡丹 C. 芍药 D.水仙 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独立的育种手段 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D.物种进化 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 A.很少产生嵌合体 B.便于运输和贮藏 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 D.可诱发孤雌生殖 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 A.可让其自交 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 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 D.不利用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

一、名词 1.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得科学;就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与表达规律得科学;就是研究与了解基因本质得科学。 2.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得现象。 3.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得差异。 4.表型模写:环境条件得改变所引起得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得变化相似得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5.个体发育:生物体得性状就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步形成得,这就就是个体发育过程。 6.细胞分化:在一个生命周期中,性状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过程。分化得细胞通过遗传控制得形态建成构成一个结构与功能完美协调个体。所以,细胞分化就是个体发育得基础。 7.系统发育:种群从原有得一种共同形态向另—种共有形态功能过渡得过程。就是生物界共同得进化历程。 8.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就是观赏植物得泛称,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得植物。主要包括:园林树木、花卉、草坪草与地被植物。 9.花卉:①狭义花卉:卉,草本植物总称,花卉--开花得草本植物--有观赏价值得草本植物。 ②广义花卉:除草本花卉外,包括木本观花植物。 10.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育种就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或良种繁育等途径改良观赏植物固有类型而创造新品种得一门科学。就是一门应用科学。 11.品种:(1)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与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得作物类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DUS :品种得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2)根据特异性(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可以与其它品种相区别得栽培植物群体,不因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重要特性(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法指南》)。 (3)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得优良、适应、整齐、稳定与特异性得家养动植物群体(景士西)。 12.细胞:细胞就是生物体结构得基本单位;细胞就是代谢与功能得基本单位:细胞就是生长发育得基础;细胞就是遗传得基本单位,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新得个体。 13.染色体:就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得物质,在细胞分裂期形成特定得形态。细胞分裂间期称为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染色单体:复制时产生得染色体拷贝。细胞分裂中期得染色体就是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得,两个染色单体在对应得空间位置上以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14.A染色体:通常把正常恒定数目得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B染色体:把细胞中除正常染色体以外,额外出现得染色体称为B染色体,也成为超数染色体或副染色体。 15.染色体组:生物为完成其生活机能所必需得包含了最小基因群得一组染色体,又称染色体基数(X)。 16.着丝点:着丝粒两侧得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得蛋白 17.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相似得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8.非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不同得染色体互称非同源染色体。 19.组型:又称核型,就是指染色体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得表型,就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得总与。 20.组型分析: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得基础上,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组排列并进行形态分析得过程,又称核型分析。核型模式图:将一个染色体组得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得图称为核型模式图。 21.有丝分裂:真核细胞得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得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得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与遗传性相同得子细胞核得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22.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就是在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时所发生得一种特殊得有丝分裂,因其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减数分裂。 23.二价体:联会得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24.四合体:一个二价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也称为四合体。 25.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内或同株花朵间得授粉。 26.异花授粉:不同株得花朵问授粉。 27.联会:减数分裂前期Ⅰ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得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得并排配对现象。 28.受精: 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29.双受精:一个精核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被称为双受精。双受精现象就是被子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特有得现象。 30.转录:以DNA双链之一为模版,将DNA上得遗传信息通过碱基互补得方式记载到mRNA上得过程。 31.翻译:以mRNA为模版,tRNA为运载工具,将tRNA转运来得氨基酸,按照mRNA上得密码顺序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多肽,并进一步折叠起来成为蛋白质得过程。 32.三联体密码:mRNA上,三个相连得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这样相连得三个碱基成为一个密码子,又称三联体密码。4种碱基可以组合成64种密码子,生物体内只有20种氨基酸,因此,多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高中生物-遗传学教案

遗传学专题 知识要点 1、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和优缺点); 3、遗传病以及遗传系谱图分析(常见遗传病遗传类型、系谱图分析专题)。 基础突破 考点整合一:遗传学三大定律 1.分离定律: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一组相对性状分离比3:1)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两组相对性状分离比9:3:3:1)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奠基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豌豆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1)成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 (2)选择了合适的实验材料。 豌豆:豆科蝶形花亚科,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3.连锁和互换定律:因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止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没有联会交换的情况下,总保持遗传上 的一致,这种情况称为基因的连锁。连锁的基因存在与其同源染色体交换重组的 可能,概率与基因距离有关,这种情况称为基因的互换。 【例1】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考大纲

高纲083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 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为农科动物生产专业各专业方向应考者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遗传学是密切联系生产,为生产服务的科学,是动物、植物、微生物育种的理论基础。动物遗传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关的各种已驯化和正在驯化的家畜、家禽、鸟类。鱼、蛙、蜂、蚕等的遗传规律及应用。由于遗传学,特别是分子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成就,以及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家畜行为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进展和新技术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更丰富了家畜育种学内容,为家畜育种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家畜育种学以动物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应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密切联系畜牧业生 产实际,推动畜牧业不断发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二十四章。要求掌应考者握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畜禽育种的基础知识,掌握选择原理、选配技术、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了解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种用价值的评定、畜禽育种的组织。掌握畜禽体尺测量、系谱编制、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计算等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应考者掌握遗传育种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方法,为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并为 应考者学习相关课程和专业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遗传育种学应有基本的化学、生物学基础,如畜禽解剖、生理生化等课程的知识。在本门课程中,遗传学(特别是动物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又是育种 学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简答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3园林植物育种学与遗传学、栽培学有何关系 4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5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6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7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8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 9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13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14如何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6简述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7试述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作用与要求。18单株选择法与混合选择法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加速实生选种的进程 20芽变有何特点 21简述嵌合体的形成过程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22芽变选种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3如何区分引种中出现的饰变与形变 24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引种成功 25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26试述引种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7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8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29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0杂交育种中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31如何解决杂交中自然花期不遇的问题 32采用不同繁殖方式的园林植物杂种后代的选择有何不同33远缘杂交有何意义 34与近缘杂交相比,远缘杂交有何特点 35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36如何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和难稔性 37简述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38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39比较杂交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点。

“遗传育种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和案例

“遗传育种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和案例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33―03 1设计思想 本复习教学中通过创设适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提取、整合、运用相关知识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本次专题复习通过巧妙设计问题的内容、形式和出现方式,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回顾旧知、发现新知;加强学生提取和组织脑海中原有的知识信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相应育种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图1)。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横向比较不同育种方式,以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目的、处理方法、依据原理和优缺点。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动植物育种问题上的具体操作过程,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是各种育种方式的目的、处理方法、依据原理和优缺点。 4教学过程 4.1联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拥有全世界1/4左右的人口。然而耕地面积却只占全世界的1/10,因此,粮食问题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如果你是这方面的策划者,你会从哪方面人手去解决这个粮食问题? 学生讨论结果: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 教师趁势引问:种植性状优良的作物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粮食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如何能够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呢? 学生回答:通过遗传育种,培育出性状优良的作物。 教师评价:同学们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生

动物遗传育种学资料整理

第二章 通径系数 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 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 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 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 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 (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 (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 )有个亲侄子(Y ),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 ),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 求X 与Z 的相关。 解: Z 125 .0)2/1()2/1(44)(=+=XZ R

第三章 群体的遗传组成 1、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 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 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8、简述哈代-温伯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 2,H=2pq ,R=q 2。 9、决定兔毛色的基因中有三个等位基因。其中C 对c h 和c 都是显性,c h 对c 呈显性,CC 、Cc h 和Cc 都表现全身有色,c h c h 和c h c 都表现为“八黑”,即所谓喜马拉雅型,cc 表现为白化。江南种兔场中,全色兔占75%,八黑兔占16%,白化兔占9%,求C 、c h 和c 三种基因的频率。 解: 2 .03.05.0113 .009.05 .05.015.009.016.01)1()(22222=--=--=====-==+=+=--=+=++=+r p q A r p A H p p r q r qr q A H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教案 适用园林、药用植物高职班 学校:楚雄农校 任课教师:罗春梅 二OO六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篇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计划学时:2学时属累计学时:1-2学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和关系,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A]组织教学 [B]讲授新课 第一节遗传、变异和环境 一、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即是一门研究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科学。 如:为什么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现象,这些都属于遗传学解决的问题。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关系 (一)遗传 1、概念:指亲代的性状又在子代出现的现象。 2、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使得子代按照遗传物质的规定,发育成了与亲代相似的各种性状。 3、遗传物质:指生物体的细胞内部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能自我复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遗传物质。少数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4、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链中各个微小的区段。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变异 1、概念: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或同一亲本的子代个体之间,有些性状彼此不同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很复杂的,在农业生产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在田间选择穗大粒多的变异植株为亲本,把它们的种子种下去后,在子代中有的保持了亲代穗大粒多的性状,有的却不能。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我们把能遗传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的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1)不遗传的变异 指生物性状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子代。 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引起,即环境条件仅能使生物的某些外部性状发生变异,而遗传物质并未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 指能够遗传的变异。 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故所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3)两种变异的区分及其重要性 两种变异主要根据其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进行区分,这两种变异有时容易分清楚,而有时不易分清。例如:象植物的花冠颜色、形状及籽粒颜色、穗色、芒的长短、茸毛的有无等这些性状,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小,若发生变异,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如:长芒小麦后代中产生无芒的变异,红粒高粱后代中出现白粒变异单株等。类似这样的性状变异,一般是能够遗传的。 而有些性状如穗子大小、植株高矮、叶色的深浅等,往往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类似这里边些性状发生就异,可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地力肥瘦不同造成,或者是由于两种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育种工作来讲,能够遗传的就异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只有从可遗传的变异中才能选育出新品种。 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两者是生命运动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生物界生生不息、世代留传和更新发展,不断进化。 遗传使生物性状得到相对稳定,但这种不变是相对的,通过变异使得这种稳定性遭到破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差异,产生新的性状,使生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