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诉讼:诉讼是一种有效的“公力救济”方式;诉讼是一套法定的程序;诉讼是一个运作过程;

诉讼基本上是一种三元结构系统;

刑事诉讼:狭义的刑事诉讼,仅指刑事案件起诉至审判的诉讼程序。广义的刑事诉讼,指国家为实现刑罚权所实施的全部具有诉讼意义的行为。

我国的刑诉有如下特征:刑事诉讼是法定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

刑事诉讼是诉讼主体遵循诉讼规则的相互作用过程;

刑事诉讼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的法律。在我国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事

诉讼法指一切有关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狭义的刑事诉讼法是指刑事诉讼法典。按照不同

的角度分类,刑事诉讼法可属于程序法、公法、基本法。

目的:为了保护刑罚的正确实施,惩罚罪犯,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任务:确保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作用:保障刑法的正确实施;保障公民的人权,促使国家刑罚权的行使乃至司法过程“形式合理化”;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

特征:私人告诉,不告不理;原告和被告的诉讼地位平等,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义务;

法院或其他裁判机构在诉讼中处于消极的仲裁地位;神示证据制度。

神示证据制度:根据神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这种审判制度被称为神示证据裁判制度。

以获取神的启示作为断案的方法,是神示裁判制度的证据制度下的本质特征,故该证

据制度称为神示证据制度。包括诅誓,水审,火审,决斗,卜筮,十字证明等。2、外国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

纠问式诉讼的本质特征是:(1)司法机关主动追究犯罪;(2)实行有罪推定;(3)刑讯逼供制度化、合

法代;(4)书面审理成为庭审的主要方式;

法定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又称形式证据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一切证据的证明力的大小及对它们的取舍和运用,都由法律先明文加以规定,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不得自由评断和取舍,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运用证据查证案件情况,只需符合法律形式规定的各项规则,并不要求符合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

3、近代辩论式诉讼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

近代辩论诉讼制度特点:(1)起诉与审判职能分开,不告不理;

(2)实行无罪推定原则;

(3)控诉、辩护、审判三足鼎立;

自由心证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又称“内心确信证据制度”,是指法律对不作预先规定而由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加以自由判断的证据制度。

第三章刑事诉讼机关中的专门机关

人民法院

性质: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

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并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行政纠纷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

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

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并教育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

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职责:(1)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逮捕、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2)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以调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保

证判决的顺利执行;(3)收缴和处理赃款、赃物及其孳息;(4)行使某些判决和裁定的执行

权;(5)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等。

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

性质: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是武装性质的行政执法机关。

任务:维护社会的治安秩序,预防犯罪,侦查和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保卫人民民主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职权:1、对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立案、侦查、预审;

2、对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权进行拘留,对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依法批准或决定的拘留、逮捕负责执行。

3、对于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及有关机关决定暂予

执行的罪犯,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监督或考察。

国家安全机关的任务和职权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人民检察院

性质: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依法监督、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和尊严。

任务: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时,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职权:1 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2对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3 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

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4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对于执行机关的执行刑罚活动是否合法,进行法律监督。

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审判公开原则:1、参与原则2、中立原则3、对等原则4、理性原则5、及时原则6、终结原则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

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

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无罪推定原则: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未经法院依法判决确定有罪的情况下,根据法律应推定其无罪,或者假定其无罪。(详细见p92-93)

第七章回避

回避的人员范围: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

回避的理由:第二十八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

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

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

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回避的申请:属于回避人员范围内的人员自行回避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当记录在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回避要求,应当书面或者口

头提出,并说明理由,应当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回避的决定:( 1 )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本法院的院长决定;(2)检察人员的回避,由本检察院的检察长决定;(3)侦查人员的回避,由本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决定;(4)法

院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委员会讨论院长回避问题时,由副

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5)检察长的回避,由本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

察委员会讨论检察长回避问题时,由副检察长主持,检察长不得参加。(6)公安机

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检察机关的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7 )书记员的回避,

其所属的机关不同,由本机关的负责人决定(8 )鉴定人、翻译人员的回避,根据

其所处的不同诉讼阶段,分别由该阶段主持进行诉讼活动的机关负责人决定

回避的效力:回避决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应当回避的人员须立即退出诉讼活动。法定的个人或组织不准许回避的,自行请求回避或被当事人中请回避的人员进行的诉讼

行为仍然有效。在复议期间,诉讼行为的重新开始和继续进行一般不受影响。回避

人员范围内的人员有法定回避情形之一却没有回避的,构成程序违法。

特殊情况:鉴于刑事侦查工作的紧迫性和特殊性,为防止延误侦查,规定对侦查人

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第八章辩护与代理

指定辩护:指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为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担任其辩护人,协助被告人进行辩护。

辩护的种类:自行辩护,委托辩护,指定辩护。(详细内容P141-143)

辩护人的范围: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一)律师;(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下列的人不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1)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

(2)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3)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

(5)本法院的人民陪审员;

(6)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7)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

(8)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员期间,不得执业。

(9)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两年内,不得以律师

身份担任辩护人。

第九章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证明对象:指公安司法机关和当事人在诉讼证明中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范围包括: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

免证事实:免证事实,就是不需要证明的事实,即公安司法机关不需要依靠证据可以直接予以认定的事实,因此控辩双方在法庭上也不必加以举证。对免证事实作出规定,有利于缩小证明对象范

围,减少证明环节,加快诉讼进程,提高诉讼效率。包括有:( 1 )常识性的事实。(2 )

自然规律和定理。(3)国内法律的规定及其解释。(4)司法职务上应当知悉的其他事实。

证明责任:(一)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是指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承担的提出证据证明白已主张的责任,如果不能提出证据或提出了证据但达不到法律规定的要求,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

后果。负有举证责任的有:1 . 公诉案件中公诉人负有举证责任,2、自诉案件中自

诉人负有举证责任 3,被告人除法律另有规定之外不承担举证责任。

(二)证明职责:证明职责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司法工作人员基于国家对其职责要求,

在刑事诉讼中应承担的证明义务。

在不同阶段的证明标准的不同:(老师说可出论述题,还说明在ppt上,但至今未发现)

第十一章证据的种类和分类(具体内容看教科书)

种类:第四十二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

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分类: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二、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三、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第十二章强制措施(内容巨多,自己看)

拘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案的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程序:1、由案件的经办人提出申请,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公安机关负责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民法院院长批准,签发拘传证(法院称为拘

传票)。

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2条的规定,拘传应当在被拘传人所在的市、县内进行。

公检法在本辖区以外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应当通知当地公、检、法机关,

当地机关应当予以协助。

3、拘传时,应当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执行拘传的公安司法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对

于抗拒拘传的,可以使用戒具,强制其到案。

4、被拘传人到案后,应当责令其在拘传证上填写到案时间。讯问结束后,应当由其在

拘传证上填写讯问结束时间。被拘传人拒绝填写的,公安司法人员应当在拘传证上

注明。

5、讯问结束后,如果被拘传人符合其他强制措施条件的,应当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如果不需要则应当将其放回,恢复其人身自由。

6、一次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

适用条件:

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监视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

制措施。

拘留: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

逮捕: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在一定时间内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并解送到一定场所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

第十三章附带民事诉讼

成立条件:(一)以刑事诉讼成立为前提

(二)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物质损失必须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

(三)被害人或国家、集体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的损失事实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四)具有赔偿请求权的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向司法机关提出了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

(五)原告必须具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能力。

第十四章期间与送达

送达的五种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由受送达人所在单位转交送达。

(见P250-251,补充公告送达,课本没有,可浏览相关网页,并关注电话和短

信送达,这是新趋势。)

第十七章侦查

侦查行为:分类:任意侦查行为与强制侦查行为,公开侦查行为秘密侦查行为,技术侦查行为与非技术侦查行为。

包括有: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察,侦查实验,搜查,

扣押物证、书证,查询、冻结存款、汇款,鉴定,辨认,通缉。

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

对案件中的部分事实情况作进一步调查、补充证据的一种诉讼活动。

不同阶段的补充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条、第140条和第165条的规定,补充侦查在程序上有三种,即审查批捕阶段的补充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和法庭审理

阶段的补充侦查。(选择重点了解)

审查批捕阶段的补充侦查

《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但六机关《规定》第27条对《刑事诉讼法》第68条的解释为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报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不另行侦查”。这一规定,实际上已取消了审查批捕阶段的退回补充侦查程序。

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1.补充侦查的情况有两种。即如果是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审查之后,需要补充侦查时,既可以决定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决定自行侦查,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协助。但是,如果是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的,则不能退由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140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268条和第269条规定,对于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从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中决定自行侦查的,应当在审查起诉期限内侦查完毕。

3.补充侦查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这既指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也包括人民检察院决定退回侦查部门补充侦查的案件。

4.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目的在于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案件久拖不决,提高诉讼效率。

5.《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第二百六十二条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处理;发现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被逮捕,应当撤销逮捕决定,通知公安机关立即释放。

第二百六十三条审查起诉部门对于本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发现具有本规则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退回本院侦查部门建议作出撤销案件的处理。

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5条和第166条的规定,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并提出补充侦查建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审理,补充侦查应当在1个月以内完毕。可见,法庭审理阶段补充侦查只有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建议,人民法院才能作出延期审理的决定。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就必须开庭审判。至于补充侦查的方式,一般由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协助。补充侦查的期限不能超过1个月。

十八章起诉

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一)审阅案件材料,(二)讯问犯罪嫌疑人,(三)听取被害人意见,

(四)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人的意见,(五)补充侦查。

提起公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按照普通程序向人法院提起公诉,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应自行补充)

不起诉的种类和条件:法定不起诉:又称为绝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

诉的案件或者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

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作出不将犯罪

嫌疑人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三种情况之一。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酌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又称相对不起诉或裁量不起诉。是检察官根据起诉

便宜主义对自己拥有的诉权的舍弃而决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的,

必须是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

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

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

3、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终止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

7、被胁迫诱骗参加犯罪的;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自首后立功的;

9、犯罪轻微又自首的或犯罪较重而有立功表现的。

(为了便于记忆,有以下记忆方法: 1.在国外受过刑事处罚 2.聋哑人、盲人 3.自首、重大立功 4.从犯、胁从犯 5.预备,中止 6.防卫过当、紧急避险。)

证据不足不起诉(体现存疑不起诉,疑罪从无的原则):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前

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没有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不能直接适用。

具有以下情形:(1 )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 )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自诉的三种类型:(1)告诉才处理案件(绝对自诉案件):包括侮辱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

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案,侵占案。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相对自诉案件):故意伤害案,非法侵入

住宅案,侵犯通信自由,重婚案,遗弃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严

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案(严重危害社

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十九章第一审程序

程序:庭前程序:对公诉案件的审查,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法庭审判程序: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的最后陈述,评议与宣判。

法庭调查:1、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再由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者

其诉讼代理人宣读附带民事诉状。

2、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

3、双方陈述后,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之后,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

4、审判人员根据需要可以讯问被告人。

5、出示核实各种证据。

规定:(没找着)

延期审理:延期审理是指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血于遇到了影响审判继续进行的情况,法庭决定将案件的审理推迟,待影响审理进行的原因消失后,再继续开庭审理。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2.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3.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4辩护人依照有关规定当庭拒绝继续为被告人进行辩护或者被告人当庭

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而被告人要求另行委托扩或者要求人民法院另行

指定辩护律师,合议庭同意的。

另外,被告人因患病隔神志不清或者体力不能承受审判的;人民检察

院变更了起诉范围,指控被告人有新的罪行,被告人、辩护人为准备答

辩,申请延期审理的;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在审理过

程中由于身体原因,审理无法继续进行的等。

中止审理: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作出判决之前,出现了某些使审判在一定期限内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时,决定暂时停止案件审理,待有关情形消失后,再行恢

复审判的活动。

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中止审理:

1. 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2. 起诉后被告人逃脱,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3. 在审理期间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情形的。

4. 不可抗力。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普通程序简易审: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

适用范围:被告人对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第一审公诉案件;

对于指控被告人犯数罪的案件,对被告人认罪的部分。

下列情形除外:(1)被告人系盲聋哑人;(2)可能判死刑的;

(3)外国人犯罪;(4)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5)被告人认罪但经过审理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

(6)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不认罪或者不同意

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的;

(7)其他不适宜用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案件。

简化的具体方式:被告人可以不再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实进行供述。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被告人的讯问、发问可以简化或者省略。控辩双方对无异议的证据,可以仅就证据的名称及所证明的事项作出。控辩双方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

二、自诉案件审理的特点:

1 .对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

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2人民法院对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入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

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 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自行和

解或者撤回起诉

4.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后,对于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并提供有关证据而申请人民法院调

取证据,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可以调取。

5,在自诉案件审理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中止审理。

6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入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一)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二)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三)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四)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可能判处免予刑事处分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下列案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当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入刑事责任的案件;

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比较复杂的共

同犯罪;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被告人系盲聋哑人;其他不适宜用简易

程序的。

判决:判决是人民法院通过审理案件案的具体问题作出的处理决定。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在个案适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分为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

有罪判决:人民法院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时作出的判决,具体可分为定罪处刑判决、定罪免刑判决。前者是指法院作出认定被告人行为构成

犯罪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刑事处罚的判决;后者是法院作出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

成犯罪,又基于被告人具有法定免除刑罚情结而宣布对被告人免除刑事处罚的判决。

无罪判决:市人民法院作出的确认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因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判决。

裁定:市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和判决执行过程中,对程序性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

裁定于判决的法律性质与特征基本相同,区别如下:

1.适用对象不同:判决只解决案件的实体性问题,而裁定除了解决部分实体性问题外,主要是程

序性问题。

2.适用范围不同:裁定比判决的适用范围要广泛得多。判决只适用于审判程序终结时,包括一审

二审和审判监督程序,而裁定则适用于整个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

3.适用的方式不同:判决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而裁定则可采用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

4.上诉、抗诉的期限不同:不服从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0日,而不服裁定的上诉、抗诉期

限为5日。

决定:是公安检察院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一发就有关诉讼程序问题所做的一种处理。与上述不同之处在于,一般情况下,决定一经做出,立及发生效力,不能上诉或抗诉。某些决定,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法律允许当事人或有关机关申请复议、复核。分为口头决定和

书面决定,口头决定应记入笔录,与书面决定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章第二审程序

提起二审的主体:自诉人、被告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以及经过被告人统一的辩护人、近亲属,还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趣提出抗诉的是各级地方人民检察院。

全面审查原则:对于上诉、抗诉案件,应当主要审查下列内容:(1)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之间有无矛盾;(2)第一判决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量刑是否适当;(3)在侦查、起诉、第一审程序中,有无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

的情形;(4)上诉、抗诉是否提出了新的事实和证据;(5)被告人的供述、辩解;

(6)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以及采纳的情况;(7)附带民事部分的判决、裁定是否适

当;(8)第一审法院合议庭、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意见。(可自行补充)上诉不加刑原则:意义在于:1有利于保障被告人依法行使上诉权;2有利于维护上诉制度,保证人

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3有利于促使人民检察院履行审判监督程序。

适用问题:1对于一审宣告缓刑的判决,二审法院不得撤销原判决宣告的缓刑或者

延长缓刑考验期。

2二审法院可以使用比原判较重的罪名,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3二审法院队原判为数罪并罚的被告人上诉的案件,既不能加重实际执

行的刑期,也不能在不改变实际执行刑期的情况下,加重数罪中的一

罪或几罪的刑罚。

4共同犯罪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的,对

其他原审被告人,不得加重刑罚。

5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审判的刑罚畸轻,或者应当适用附加刑二

没有适用附加刑的案件,不得撤销第一审判决,直接加重被告人的刑

罚或者使用附加刑,也不能以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为理由发回第一

审人民法院重审,加重刑罚。

6对于自诉人和被告人同时提起的上诉,二审法院可以依据案件的实际

情况,依法改判,可减轻、可加重、亦可维持原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