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雕刻技法及古代吉祥物

常见雕刻技法及古代吉祥物

常见雕刻技法及古代吉祥物
常见雕刻技法及古代吉祥物

雕刻技法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优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主要雕刻技法:

平刀块面法、圆刀雕琢法;

浮雕、浅雕、阴雕、透雕、镂空雕刻、通雕、立体圆雕

平刀块面法:

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刀刀相符、爽气不腻。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路,肌肉减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它

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

圆刀雕琢法:

由于圆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作为浮雕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表现手法。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

浮雕:

是在木料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形象凸起,雕刻技法上属于“阳文”。它的操作原理与篆刻艺术中的“朱文印”相同。所不同的是篆刻是单线条的,而浮雕则要分层次,尽量表现出装饰题材的立体感。浮雕是一种在平面上的浮凸表现,分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形式,如表现对象的压缩体形凹凸不到圆雕的二分之一称为浅浮雕。它接近于绘画,线条较流畅,有清淡、静雅的艺术效果。以此类推,如表现对象的压缩体形凹凸超过圆雕二分之一,就称为高浮雕。它接近于雕塑,画面构图丰满,疏密得当,粗细相融,玲珑剔透。浮雕的装饰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胜于其他任何一种木雕表现形式。尤其是深浮雕,能表现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具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通雕:

是在浮雕、镂刻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法。画面可以多

层次地镂通,重重叠叠,因此通雕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容纳性和高度的表现力。是在古建筑中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木雕艺术形式。如门窗、厅堂隔扇的裙板、天花板以及梁柱等,普遍运用浮雕工艺。朴素的造型上雕以古拙幽雅的图案花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

浅雕:

最适合表现在大面积的板料上。拙政园内“三十六鸳鸯馆”中,隔堂屏风的花窗裙板上有浅雕兰花、竹、石、博古等图案,有清静素雅之感,令人心旷神怡。

阴雕:

又称“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种手法.正好与浮雕相反。这种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经过上色髹漆后的器物上施工,这样所刻出来的器物能产生一种漆色与木色反差较大、近似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富有意味。这种技法主要雕于髹漆家具,同时又是漆器家具常用手法。透雕:

将花板底子镂空的一种工艺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透雕深受建筑木雕的影响,因为这种雕刻将底子镂空了,能产生一种穿越木质感觉的视觉,具有浮雕的灵秀之气。纯粹意义上的透雕完全用镂弓镂出,在家具中往往用粗犷的纹饰处理。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独板上常镂出各类形状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现变化,又不失简洁的主观追求。

圆雕:

是一种完全立体的雕刻,前、后、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体的形象来。它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的雕塑艺术.它的形态随着观看视线的移劝而不断变更,每个角度皆具备完美的形式感。作品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植物,题材以吉祥为主,供人们欣赏为目的。它只用于家具局部,如端头、腿足、柱头等部位。以广式家具最为常见,是清代木雕的主要特征之一。

锼空、镂空雕刻:

锼空雕刻是用钢丝锯条锼割花纹,镂空雕刻是用凿子等工具雕镂出空洞。锼空雕刻具有玲珑剔透、视线不受障碍等艺术特色。用锼空雕刻的图案花纹由于受锼空的制约,必须经过精心制作,使其富于图案化。用锼空雕刻装饰古建筑的窗格、栏杆、挂络、飞罩等,能表现出古拙、玲珑、清静、雅洁的艺术效果。我国绝大多数的古建筑中都饰以锼空、镂空雕刻艺术,具有典型的艺术风格。如北京乾隆花园里的“三友轩”,轩内雕镂精细,西山墙有一大方窗,用紫檀木透雕松、竹、梅为窗格,寓“岁寒三友”之意,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木雕工艺品。

镂空雕刻在古建筑的木雕装饰中,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镂空雕刻配合浮雕,习惯上又称透雕和镂空雕刻(镂空是用凿子雕凿),它是木雕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要经绘图、镂空、凿粗坯、修光、细润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而成。因为它有比较匀称的空洞,能使人醒目地看雕刻的图案.视线不受障碍,玲珑剔透而有强烈的雕刻艺术风格,极富于装饰。

透空双面雕:

透空双面雕就是用一种图案,进行正反两面雕刻,两面都能欣赏到同一图案,新奇玲珑可爱,类似苏州的双面绣。还有一种能在一块花板上,正反两面雕出不同的图案,出现不同的题材,这就需要艺匠有高超的智慧和巧妙的构思。透空双面雕大多施工于条案档板、门窗板、隔扇、衣架等两面都可以欣赏的家具。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正反图案相同,只不过一正一反而已;另一类是正反图案相异.这种透空双面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即便整件家具散架了,其雕刻板也可作为单独艺术品珍藏。

立体圆雕:

以圆雕和透雕技法为主,立体圆雕通常是在一些亭阁上雕一些花篮、倒挂狮子之类的题材。如江苏扬州平山堂里的“西园”内,在“天下第五泉”旁边的一座亭子,每一角的飞檐下雕有一只立体花篮。这种立体花篮的做工虽不精细,但造型之美是无可非议的。虽然立体圆雕最适宜表现的是专供欣赏的小件陈设工艺品;但是大型的古建筑,特别是帝王的宫殿,用立体圆雕装饰的部位还是不少。如北京故宫内的建筑木雕装饰,一些形象生动的木雕金龙、凤凰等,便是运用立体圆雕来表现的。

古代图案代表的寓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的首饰上都有文字和图案。文字可以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图案则代表了很多的寓意!以下是一些图案的归类和其寓意:

人物篇

1.如来:即如来佛,是万佛之组。有通天彻地的本领。常有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

2.达摩:达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风风火火渡江来”的说法。是中国禅宗的初祖.常有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

3.佛: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常取材于大肚弥勒佛造型,是解脱烦恼的化身——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4.观音:观音慈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

5.钟馗:扬善驱邪。常有钟馗捉鬼的造型。

6. 财神:招财进宝之意。

7. 八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庆寿。八仙是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钟离、曹国舅、蓝采和。有时用八仙持的神物法器寓意八仙或八宝。八种法器是葫芦、扇子、鱼鼓、花篮、阴阳板、横笛、荷花、宝剑。

8.罗汉:有18罗汉、108罗汉造型。均是驱邪镇恶的护身神灵。

9. 寿星老:寓意长寿。

10 刘海:与铜钱或蟾一起寓意刘海戏金蟾或叫仙童献宝。

动物篇

1.龙:祥瑞的化身,与凤一起寓意成双成对或龙凤呈祥。

2.凤:祥瑞的化身,与太阳梧桐一起寓意丹凤朝阳。

3.羊:洋洋得意,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

4.羲之爱鹅。王羲之是晋代书法家,从家鹅游水中悟出用笔之法,于是养成爱鹅之癖。

5.蝉:一鸣惊人。

6.熊:与鹰一起寓意英雄斗志。

7.虾:弯弯顺。

8.龟:平安龟或长寿龟。与鹤一起寓意龟鹤同寿。带角神龟即长寿龟。龟也代表了坚定。

9.蟾:蟾与钱谐音,常见蟾口中衔铜钱,寓意富贵有钱。与桂树一起寓意蟾宫折桂。常有三脚蟾与四脚蟾之造型。

10.仙鹤:寓意延年益寿。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与鹿和梧桐寓意鹤鹿同春。

11.獾子:寓意欢欢喜喜。

12.狮子:表示勇敢,两个狮子寓意事事如意。一大一小狮子寓意太师少师,意即位高权重。

13. 喜鹊:两只喜鹊寓意双喜,和獾子一起寓意欢喜。和豹子一起寓意报喜。喜鹊和莲在一起寓意喜得连科。

14.驯鹿:福禄之意。与官人一起寓意加官受禄。

15. 麒麟:麒麟送子。祥瑞兽,只在太平盛世出现。

16. 蝙蝠:寓意福到。五个福寓意五福临门。和铜钱在一起寓意福在眼前。与日出或海浪一起寓意福如东海。

17.貔貅:据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是金银财宝,自然浑

身宝气, 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不过,吃多了要拉肚子。有一天,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 结果打到屁股, **就被封住了。从此,金银财宝只进不出。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 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貔貅的习性懒懒地喜欢睡觉,每天最好把他拿起来摸一摸,玩一玩,好象要叫醒他一样,财运就会跟着来。据记载,貔貅是一种猛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龙、凤、龟、麒麟、貔貅),称为招财神兽。貔貅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传说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称为“帝宝”。又因貔貅喜食猛兽邪灵,故又称“辟邪”。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貔貅有二十六种造型,七七四十九个化身,其口大,腹大,无肛门,只吃不拉,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同时可以镇宅辟邪,专为主人聚财掌权。古贤认为,命是注定的,但运程可以改变,故民间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

18.大象:寓意吉祥或喜象。与瓶一起寓意太平有象。

19.鲤鱼:鲤鱼跳龙门。龙头鱼寓意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20.金鱼:寓意金玉满堂。

21.螭龙: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又叫螭虎。

22.猴子:猴骑于马上寓意马上封侯。与印一起寓意封侯挂印。大猴背小猴寓意代代封侯。

23.雄鸡:吉祥如意,常带五只小鸡寓意五子登科。

24.螃蟹、甲壳虫:富甲天下。

25.蜘蛛、海螺:知足常乐。

26.鹌鹑:平安如意。和菊花、落叶一起寓意安居乐业。

27.鳌鱼:龙头鱼身,是鲤鱼误吞龙珠而变成。寓意独占鳌头。

28.壁虎:必锝幸福。

29.青蛙:呱呱来财。

30.鼠:代表了顽强生命力,鼠聚财的本领也是数一数二的。和钱在一起,代表数钱。

31.十二生肖:护身符、辟邪,祈求平安和幸福。

植物篇

1.兰花: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兰花也象征了品性高洁。

2.梅花:和喜鹊在一起寓意喜上眉梢。松竹梅一起寓意岁寒三友。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

3.寿桃:长寿祝福。

4.豆角:四季发财豆,也称之为福豆。

5.葫芦:福禄之意。

6.佛手:福寿之意。

7.百合:百年好合。与藕一块称之为“佳偶天成。百年好合”。

8. 麦穗:岁岁平安。

9.莲荷:寓意出淤泥而不然。与梅花一起寓意和和美美。和鲤鱼一起寓意连年有余。和桂花一起连生贵子。一对莲蓬寓意并蒂同心。

10.竹子:平安竹,富贵竹。竹报平安或节节高升。

11.柿子:事事如意。

12.石榴:榴开百子,多子多福。

13.牡丹:富贵牡丹,与瓶子一起寓意富贵平安。

14.菱角:寓意伶俐,和葱在一起寓意聪明伶俐。

15.花生:长生不老之意。

16.葫芦:福禄之意。

17.树叶:事业有成。

18.缠枝莲:寓意富贵缠身。

其他

1.宝瓶:或花瓶,寓意平安。与鹌鹑和如意在一起寓意平安如意。与钟铃一起寓意众生平安。

2.风筝:寓意青云直上或春风得意。

3.平安扣:平平安安。

4.路路通:各路畅通。

5.磬:寓意喜庆。

6.谷钉纹:青铜器和古玉器常用的纹饰,寓意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7.宜子孙:玉佩中常用的文字。萱草即忘忧草亦有宜子孙之意。

8.百鸟图:寓意百鸟朝凤。

9.洞天一品:太湖石造型。宋朝书法家米芾喜爱的一块太湖石名洞天

一品。寓意书香门第,品性高远。

10.枯木逢春:玉石雕刻成朽木和新芽。

11.花好月圆:牡丹花和月亮。

12.麒麟献书:孔子救麒麟得天书、努力学习终成圣人。

13.君子之交:灵芝和兰草。

14.一品清廉:一茎莲花或一茎荷叶。

15.苍龙教子:一大一小两条龙或鲤鱼跳龙门、龙头鱼等皆为此意。

16.平升三级:花瓶中插三只戟。又有吉庆有余之意。

17.官上加官:鸡冠花上站蝈蝈或雄鸡和鸡冠花。

18.指日高升:鹤高飞日出或官人指太阳。

19.连中三元:常用荔枝、桂圆、核桃表示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

20.状元及第:常以童子骑龙图表示。

21.麻姑献寿:传说中的仙女,常用于祝贺女寿诞者。

22.文姬归汉:塞外的荒凉,一代风流才女欲去还休那难舍难分的历史瞬间,被定格在那如泣如诉的“胡笳十八拍”的幽咽中。

23.昭君出塞:传说王昭君是天上的仙女,来平息汉匈长年的战乱。昭君的下嫁在北方草原出现久违的太平盛世。

24.苏武牧羊:苏武荒原牧羊十九年,始终威武不屈、正义凛然。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25.岁寒三友:松、竹、梅。寓意患难挚友。

26.踏雪寻梅:雪景、梅花、人物。

27.犀牛望月:寓意翘首企盼。

28.仙山对弈:山野中老者对弈。

-------------------------------------------------------------------------

1.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的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明清圆雕件及玉牌子常用此图案。

2.鹤鹿回春: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

3.二龙戏珠:两条云龙、一颗火珠。《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还有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宋代至清代均有出现,圆雕、玉牌均有。

4.流云百福:云纹、蝙蝠。见于玉牌子上,清代晚期鼻烟壶上亦见。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福,即百福不断之意。

5.鱼龙变化: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一龙首鱼身,一鲤鱼翻越于龙门之上。古代传说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的额头,都是没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有圆雕动物,有玉牌子,明清常见。

6.福寿齐眉:蝙蝠、寿桃、荸荠和梅花。多见于玉牌子上。

7.松鹤延年:鹤和松树。《字说》:“松百木之长。”《札记?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象征长寿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

8.喜上眉梢: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古人以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见于清代花插及玉牌子上。又,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有清代圆雕件及玉牌子。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蛛”。多用于玉牌子上。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见于明清圆雕。两獾相嬉,叫“欢喜图”,明清圆雕;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之为“喜相逢”;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圆雕玉人多用。

9.马上封侯:一马上有一蜂一猴。以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峰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桂印、挂印封侯。多见于圆雕玉马及带钩,明清常见。

10.喜报三元: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试之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升腾的图案。此外还有

“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见于明清玉嵌饰及玉牌子。

11.麻姑献寿;麻姑仙女手捧寿桃。麻姑,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又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见于明清玉插屏及玉牌子。

12.福禄寿喜:蝙蝠、鹿、桃和喜字。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蝠”寓意幸福之“福”;借“鹿”寓意“禄”;寿桃寓意“寿”,加之以“喜”字,用于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之向往。多见于明清玉牌子。

13 长命富贵: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枝。雄鸡长鸣喻长命,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还有长命百岁之图案,雄鸡引颈长鸣,旁有禾穗若干。这些图案一般在明清玉牌子上多见。

14.五福捧寿:五只蝙蝠一个寿字。《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还有“五福临门”之图案。用于玉牌子,清代多见。

15.教子成名:一雄鸡引颈长鸣,旁有五只小鸡。以雄鸡教诲小鸡(子)鸣(名)叫,寓意“教子成名”。还有“五子登科”、“教

子成龙”、“望子成龙”、“一品当朝”等图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孙取得成功之业绩。用于玉牌子。

16.福寿双全: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之意。用于圆雕玉件及玉牌子。

17.万象升平:一象身上有万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万字在梵文中作Sinatra(宝利抹磋),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以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制定此字读为“万”。万象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之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图案。用于圆雕大象及玉牌子。

18.福寿三多:一蝙蝠、一桃、一石榴或莲子。《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入,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回:‘辞。’”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丁)为祝颂之词。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莲子”乃连生贵子之意。此图有圆雕玉件,亦用于玉牌子。

19.三星高照:三位老神仙。古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寿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幸福、富有和长寿。亦有图案为一老寿星、一鹿、一飞蝠的,称之为“福禄寿”。多用于玉插屏及玉牌子上。

20.三多九如:蝙蝠、寿桃、石榴、如意。《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风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曰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名“天

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此图有圆雕玉件,亦有玉牌子出现。

21.多福多寿:一枝寿桃数只蝙蝠。明清玉牌上常见此图案。

22.岁岁平安:穗、瓶、鹌鹑。以“岁岁(穗)平(瓶)安(鹌)”之谐音借意表示人们祝愿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明清玉牌图案。

23.福寿无边:蝙蝠、寿桃和盘长。玉牌子上常用。

24.福在眼前:蝙蝠与一枚古钱。古钱是孔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亦称“眼前是福”。多用于圆雕动物件及玉牌子。

25.寿比南山: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之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用于玉件上装饰图案及玉牌子。

26.平安如意:瓶、鹌鹑、如意。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而称“平安如意”。用于玉器皿上图案及玉牌子。

27.年年有余:两行鲇鱼。“鲇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余。用干明代圆雕玉鱼及清代大玉碗底图案、玉牌子等。图案为两条鲇鱼首尾相连者,童子持莲抱鲇鱼者,均称“连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子持鱼者,皆称‘吉庆有余”。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用于玉牌子上。

28.一路平安:鹭鸶、瓶、鹌鹑。另有图案为鹭鸶、太平钱的叫一路太平。以鹭鸶寓“路”,瓶寓“平”、鹌鹑寓“安”,祝愿旅途安顺之意。见于明代玉带板上,清代亦有雕成牌子的。

29 福从天降:一娃娃伸手状,上有一飞幅。以天空飞舞的蝙蝠即将落到手中,寓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天赐洪福”等。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人堂’、“天宫赐福”等图案。用于圆雕人物件及玉牌子。

30 事事如意:柿子、如意。《尔雅翼》:“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柿”与“事”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万事如意”。有圆雕件,亦有玉牌子和器皿图案

31.龙凤呈祥:一龙一凤。龙的传说很多,《史记?高根本纪》开始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是时雷电洒冥,太公往视,则见呢龙干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科。”凤凰在《淮南子》一书中开始称之为祥瑞之马,雄田凤,雌回凰。龙凤是人们心中群害瑞乌,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采仪,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用于玉牌子较多,也用于玉花插件,此图案清代使用极多。

32.诸事遂心:几个柿子和桃。几个柿子窝为“诸事”,桃其形如心,表示诸多事情都称心如意。用干清代玉雕器m上及玉牌子上,也有圆雕件。

33 岁寒三友:松、竹、梅或海、竹、石。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原,他曾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海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是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明清两代的玉器皿上常用此图案,亦用于

玉牌子上。

34.必定如意:毛笔、银锭、如意。“笔”、“必”谐音,“锭”、“定”同言,再加如意,借意为“必定如意”。用于王牌子较多,明清两代常见。

35.太师少师:一大狮子,一小狮子。太师,宫名,周代设三公即大师太植大保,大师为三公之最尊者;少师,宫名,周和春富之属,即乐师也。以狮与师同啻,寓意不师少师,表示辈辈高官之愿望。宋至清代都有此圆雕玉器。图案为一大龙、一小龙者,称之为“教子成龙”,“望子成龙”。有明清圆雕动物件及玉牌子。

36 八仙过海:八个仙人手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即李铁据、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益采和、韩湘子、曹国重。八仙故事多见干后、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八仙厌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据说,八仙在厌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跨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开,竞相过海,以显神通。多用干插屏及圆雕山子和笔架。

37.群仙祝寿:众多仙人各持礼物。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寿诞之日,各路神仙来祝贺,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见于玉插屏及圆雕山子和圆雕笔架。

38.渔翁得利:鹤蚌相争状,旁立渔翁。《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渭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屋,而鹤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回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

而并禽之。”’比喻双方相待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多见于明清圆雕人物玉器以及玉牌子。

39,平升三级:瓶上插有三戟。“瓶”与“平”同音,“戟”“级”。“平升三级”乃表示它运亨通,祝愿连升三级之意。多见于明清玉牌子。

4O.嫦娥奔月:一仙女人月宫状。嫦娥,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前吃后,遂奔月宫。见于明清玉牌子。

41 四海升平:四个娃娃抬起一瓶。四个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之善民愿望。多见于明清圆雕玉器。

42 流传百子:开嘴石榴或葡萄、葫芦。旧时传说,周文王有百子。以石榴子多表示百子,还有“子孙葫芦”之说。有“百子图”、“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图案,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春”等愿望。圆雕人物石榴。

43.八宝联春:八件宝器。“八宝”分两类;佛家八宝有**、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孟长八件宝器,俗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道家八宝,即八仙护身法宝,为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八件宝器。八件宝器相连接的图案称之为“八宝联春”或“八宝吉祥”。用干明清玉牌子和玉器皿上。

44.宫上加富:雄鸡和鸡冠花。圆雕和玉牌子上都有使用。

45.麒麟图:一兽,头上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

生火,其状如鹿、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倾。”“砸”同“籁”即沼泽。汉代跨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地毯及文物中的麒麟图案,多为“麒麟送子”、“麒吐玉书”等。因麒麟是瑞兽,又借喻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麒吐玉书皆有杰出人工降生的寓。有圆雕的玉麒麟,也有牌子状玉麒麟。

46,四艺图: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工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进学识,提高雅兴。图案中“四艺”的造型设计古朴、优雅,富有韵律感。用于玉牌子上。

47.玉堂富贵: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用干玉牌子上。

48 博古图:鼎彝钟磐、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各种器物造型,种类繁多。博古图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博古图由《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宣和博古图》共三十卷,书成于宣和五年(1123)后,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古代铜器,共二十类八百三十九件,集宋代所出青铜器的大成,故谓博古。用干明清插屏、玉牌子。

49.五世同堂:五个柿子和海棠花。图案以谐啻寓意,表示古人期望升宫、富贵、五代团聚的美好愿望。多为圆雕团状件,也有用干玉牌子上的。

50.英雄斗智:一鹰一熊作争头状。《本草》:“虎鹰翼厂丈余,能搏虎。”《诗?小雅》:“维熊维罪,男子之祥。”鹰与英、熊与雄同音。猛禽凶兽相斗,二勇相争,智者胜。还有一松树上落一鹰,地上有一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03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教学目标 以雕塑、工艺、建筑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并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向学生展开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的辉煌画卷。让学生欣赏艺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及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中国不同朝代及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 对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背景、审美及艺术表达方式的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同学们出去旅游过吗?见到过一些文物古迹和艺术品吗?它们来自于哪个朝代?都有哪些特色?你知道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故事吗? 学生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想法进行发言和讨论。 如果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介绍的相似可进行补充或纠正。 先入为主的导入方式,抛出多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旅游的经历可以迅速使学生进入课程情境中,并有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二、展开新课 中国古代的艺术发展过程 1、中国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期(距今6500年前) (1)雕塑代表:半山人首器盖、陶人头 (2)工艺代表:玉鹰、舞蹈纹彩陶盆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的播放向学生展示了远古文化的魅力。学生通过欣赏来思考,在这些精美的作品有哪些艺术特点?作品的背后又反映了当时社会有怎样的文化?你能从这些作品背后能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吗? 除了老师展示的作品之外,你还知道其他新石器时期的艺术品吗?他们的有哪些艺术特色?一个时期的艺术表现是这段时期历史背景发展的缩影,它浓缩了那个时代的经济、文

化、信仰和审美。 但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讲解作品时要从历史背景入手对作品进行剖析,然后再对艺术形式与特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为了学生尽快的理解作品的含义。并为学生对下一阶段作品的欣赏打下基础。 2、中国艺术的发展时期——夏商、先秦、两汉时期 (1)雕塑代表: 夏商时期作品:三星堆青铜面具、四羊方尊 秦汉时期作品:秦始皇兵马俑、汉代仕女俑 (2)工艺代表:错金银云纹青铜犀牛尊(西汉)、击鼓说唱俑(东汉) (3)建筑代表:秦长城、阿房宫夏商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石器渐渐被历史淘汰,青铜器的广泛使用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青铜器不光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效率,它的可溶性和塑造性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夏商的青铜时代打开了历史新的一页,诠释着人类文明的辉煌。 秦汉时期是中国艺术大发展时期,艺术表现手法日益成熟、多样、细腻。大量优秀作品涌现,为后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使几段时期的作品相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并通过作品的区别来诠释文明的进步,并通过文明的进步引出艺术在历史中的价值。 3、中国艺术鼎盛时期:唐宋时期 (1)雕塑代表 龙门石窟(唐石窟)、昭陵六骏、侍女彩雕 (2)工艺代表 唐三彩、玫瑰紫釉花盆 (3)建筑代表 唐式建筑:包括魏晋和宋代早期。建筑本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下建筑,也就是陵墓。其代表有唐代的乾陵。二类是地面建筑分为砖石建筑,比如塔寺等,如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和大雁塔等。宋代建筑代表有晋祠、保国寺、开元寺塔等。设问:大家知道唐宋的审美观吗?两个朝代的审美观有所不同吗?是什么造成了两个朝代审美的差别?唐宋时期的艺术品又有哪些相似之处? 唐宋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玉雕技艺中的十大特点

玉雕技艺中的十大特点 玉器由原始的打制、简单的琢磨直至精雕细刻,传承数千年。。玉雕技艺由最开始的小件如清代、民国时期的烟嘴、手镯等简单的小件,发展为建国后70年代制作中等件,80年代至90年代制作大型玉雕作品。其工艺特点有因料施艺、废料巧作,剜脏去绺、化瑕为瑜、巧用巧色、浮雕、圆雕、镂空透雕、镶嵌组装等工艺,形成玉雕之工艺特点。 一、圆雕: 又称“园身雕”,属三维立体雕刻。前后左右各面均须雕出,观赏其物不分正面、侧面,可以从四周上下任何角度欣赏,器如实物,只是比例差异而已,有实在的体积。圆雕工艺应用最广的品种是素活类和人物类。北玉圆雕工艺闻名全国,器身与器盖比例合适,配件精致,修饰华丽、富贵。通体作品形同实用器物,然而却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二、内雕: 内雕是较复杂的工艺。在一块玉料上雕刻里外二层或三层景物,玉雕业称之为“绝活”。从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由于工具条件所限和玉雕工艺尚不娴熟,内雕技艺一直空白。20世纪70年代后,玉雕艺人探索内雕技艺,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其作品有李洪才设计的“俏色蝠蝠篓”。篓内雕有两只蝠蝠翘首外望。另外的作品为球形物体,内有三层或四层,层层雕景或纹饰,并可转动欣赏,堪称玉雕绝技。 三、因料施艺: 因料施艺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艺。玉雕为工艺创作,无定形。玉雕需想象,并注于玉石之上,无涂改性。每部作品均需从料性、颜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鸟、花卉、动物创作中更是因料设计,独辟蹊径。玉雕工艺悠久,其因料施艺之工艺日臻合理。历史上只以小件为主,制品单一,数量有限。随着工艺的进步,技艺的提高,因料施艺的技能越来越高,作品更丰富多彩。其玉雕形状、作品大小、色彩合理利用等均为因料施艺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四、剜脏去绺: 脏、绺是玉器制品中之大忌。剜脏即把玉中的杂质去掉,使玉更纯洁、明亮。玉雕大件难以找到通体皆无一杂质的玉料,要尽其所能剜脏,余其形状,根据其特征设计作品,最大限度地用料。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玉体或再次或多次显露杂质,或黑色或白点或米粒状杂质等,尤其是在正面的主要部位,这是设计人员最难处理的问题,均要尽力处理掉或“遮住”。玉制作品很多因剜脏而改变作品的原定结构,既去掉脏斑又使其结构造型趋于合理,煞费玉雕者之苦心。 五、废料巧用: 废料巧用其目的为珍惜玉料资源,降低作品成本,创造出与成品料同等价值或高出成品玉料价值的玉雕工艺品,尤其在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玉资源,“废料巧用”更是难能可贵。 六、俏色巧用: 俏色巧用为玉雕琢工艺的一大特点,为玉雕界普遍应用。玉色以绿色为主,

寿山石雕刻名家

寿山石雕刻名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共十一位,三位已故。) 周寶庭 男,(1906.5.14—1989.7.14)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壽山石雕名藝人。小名依季,又號異臂,福州人。師從名藝人林友清、鄭仁蛟。創立“周派",技法既有東門尖刀深刻,剔透靈巧,又有西門圓刀薄意,古樸典雅,擅長仕女與印鈕、古獸雕刻。 周寶庭 ,1906年5月14日出生於福州市郊東門後嶼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5歲時,他父親把他送到壽山石雕“東門派"名藝人林友清處學藝,4年滿師後因不滿足於已掌握的技術,至25歲又拜夀山石雕名匠鄭仁蛟為師。鄭仁蛟經常帶他到“集古齋"等古董店雕刻仿古印鈕,臨終還以平生技術結晶《古獸圖稿》相贈。周寶庭感激不盡,再加上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但把師傅那一套技術全學到家,而且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雕刻題材樣樣精通,尤其擅長于仕女與古獸的雕刻。他雕刻的古獸,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使其更具生命力;他雕刻的人物,善於保留原料特質,構圖飽滿、古樸典雅、富有神韻,且刀法以渾樸見長。 解放後,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認真研究壽山石雕東、西門兩大流派的藝術特色中。大膽地在東門派精巧靈通的基礎上,吸收西門派古樸淳厚的優點,形成自己刻工精細、刀法嚴謹、構圖新穎、意境深邃的藝術風格。1955年,他又積極回應國家號召,帶頭組織一個18人的“後嶼石刻生產小組",將自己的住房騰出來作為工廠,並親自擔任技術指導和產品檢驗工作,還讓妻子出來燒水煮飯、搞好後勤。1956年,福州西門石刻生產合作社成立時,他又擔任工務主任,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也首次榮獲福州市“名藝人"稱號。 1961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來閩視察並到福州石雕廠參觀時,周寶庭受到接見。董老在參觀工廠裡擺出來的數十件壽山石雕精品時,反復端詳、揣摩他雕刻的那件《九螭虎穿環》,說是“群螭屈曲盤旋,穿環靈動自然,圓滑晶瑩,古樸可愛,難得可貴"。 “文化大革命"期間,周寶庭被當作工藝美術界壽山石雕的“反動技術權威"遭到批判,但他仍然以廠為家、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從不荒廢自己的專業,為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傳統

寿山石雕艺人林谦培事迹

xx 石雕艺人xx 事迹 xx 石雕艺人xx 林谦培,清代同治、光绪间福建寿山石雕艺人。字继梅。福建侯官县人。 擅雕刻印纽、博古及圆雕人物,海兽尤为专长。喜以神话、仙佛作习题材,具 北魏遗风。人物体型微胖,头大身短,衣褶流畅简练,饰以线刻锦纹,须发开 丝染墨,画眉点睛,刀路清晰,卷曲纹理,有条不紊,备极传神。在继承杨 璇、周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和弟子林元珠创始了寿山石雕“东门流派”艺术风格。林谦培被尊为“东门流派”鼻祖。东门派主要分布在福州东郊,都采石之自然形态雕作人物。晚年积平生得意之作,拓描成谱。 xx 石雕传承人xx 林亨云,1930 年出生,福建福州人,自幼爱好雕刻艺术,早年从事木雕工艺,师从陈发坦,70 年代由塑造佛像进而从事木雕、牙雕、寿山石雕的创作研究,擅长人物、动物圆雕,以尤擅雕刻北极熊及金鱼著称。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习题材以动物为主,将木雕、牙雕技法运用到石雕中,他屡次应邀赴美 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其作品亦屡次在全国各种大展中获奖,其中 《海底世界》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特级名艺人。代表 作品有:木雕《熊》、寿山石雕《海底世界》、《金鱼》、《北极熊》等。 因家庭贫困,加之对雕刻艺术的热爱,13 岁时,林亨云就踏上了从艺之路。一开始跟着舅舅学习龙眼木雕。“刚开始学的时候,买进来的木头在雕刻之后仍以同样的价格卖出去,就为了用卖出去的钱再换新的材料,用来练手。”为了使雕刻作品惟妙惟肖,少年时的林亨云留意观察身边各种小动物的习性和体态,一边看一边模仿。经过十几年的刻苦钻研,20 多岁时,林亨云就蜚声艺坛。当时艺术界如此评价青年林亨云:“以擅刻动物著称,他所雕刻的熊,比例准确,形象逼真。”1970年,40 岁的林亨云开始研究寿山石雕艺术。从此,用艺术赋予石头生命,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林亨云一生经历丰富,石雕艺术自成一体,别具风格。他的特点在于不仅 掌握了石雕传统技法,而且吸收了木雕、牙雕的艺术长处。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摘要】: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曾占有主流地位。 【关键词】:古希腊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语言精练、古代哲学精神、 中国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形象大多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这个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魏晋的雕塑健朗和潇洒。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雕塑呈现丰富、端丽的风格,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装饰性是中国古代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

玉石雕刻加工详细步骤

玉石雕刻详细步骤制作过程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虽然目前玩玉原石者大有人在,且已分出玩肉与玩皮等族,但作为欣赏主体的玉件成品占有的市场份额还是高居首位。一块玉料原石雕成器件,就被赋予了明确的人文审美观,同时也为华夏子民所喜闻乐见。 玉石雕刻是一门很专业的技能,许多对此不了解的朋友还以为是类似石匠的锤锤打打,当看到了整个的操作过程,才知道全然不是那么回事。那么,一块玉料要经历哪些过程才会成为玉器的呢? 从大体上分,玉雕的过程可分为雕刻和打磨两个大的部分。 雕刻 当一块玉料到了雕刻的厂家,首先经历的是“相玉”,也就是观察分析玉料的成色、料质、绺裂、瑕疵等情况,决定制作什么?如何制作?有点类似于初步的设计。 决定如何制作后,大块的玉料可能会被要求切开。这就是“开料”。这时通常会用直径600mm以上的大锯片。现在玉石雕刻的工具基本都是采用电镀法制造的人造钻石粉工具。切割用的是压制的铁心圆片,在建筑行业里这类工具叫“水片”。 另一类工具是磨琢用的,形状及材质同牙医所用的钻牙器械是一样的。

开料后一般有个“整形”的过程,也就是将玉料整出需要的外形。对于籽料如果没有明确的瑕疵、绺裂,一般就不必整形了。 接下来是设计。由于玉料经切开整形后可能与预先的判断不符,这是的设计定稿才是决定性的。玉器分五大类:花鸟、人件、器皿、动物、天然瓶。而时下流行的手把件、挂件属于小件,分类在五大类之外。在雕刻技法上的分类有:圆雕(立体雕法)、浮雕、皮雕、镶嵌。两种分类法是互相包含的关系:五大类运用各种技法;各种技法可以单独或共同使用于五大类。 构思设计完成后就真正进入了雕刻部分。在此首先介绍一下雕刻机:雕机分为横机与软轴机两种。横机南北方大致相同,就是一台横卧的小型车床,工人双手捧着玉料进行操作。

浅谈玉器雕刻的俏色巧雕

浅谈玉器雕刻的俏色巧雕 说起玉器的俏色巧雕,就不得不先说说玉石原料的皮和色了。玉料刚开采出来的时候并不像人们后来看到的那样洁白无瑕,温润透亮,在未加工前,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往往在玉质外有 一层石质包裹物,俗称玉皮,这层玉皮质地远不如内里的玉 肉细腻致密,但往往由于玉皮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往往被 玉雕艺人保留下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将皮色融入 玉雕作品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巧雕的作品。 巧雕是指在不同的玉料中做分色雕刻。可以理解成巧色玉、巧做玉。巧雕,又称俏色雕,是玉工利用玉石的颜色、 皮色,纹理,使之融合到创作题材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的一种技法。 它要求玉工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题材的雕琢,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使作品的造与颜色达到完美 的艺术效果。巧雕是玉石工艺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玉石 行业难度极高的绝活。 自古以来雕玉之前,是要先去除玉皮、夹石、绺裂和色泽不好的部分,才能施以工艺。但是用玉皮的颜色作为玉器的巧色来点缀玉器,增加玉器的观赏性、艺术性,早在秦汉已有。而现今由于人们对玉石的喜爱,造成了玉石原料被无止境的开采,玉石原料越来越稀缺,作为一种能够很大程度保留玉石原有体积分量

的雕刻工艺,俏色巧雕被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于玉石雕刻之中,在现代绝大部分的玉雕作品中,都能看到俏色巧雕的影子,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玉器玉雕的主流。 在近日举行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 一件清代和田白玉俏色翠玉瓜,把件配随 形紫檀盒,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成交 价为142.65万美元。籽料圆雕藤柄瓜形, 旁巧雕翠绿小瓜,黑皮巧作瓜叶,瓜下褐 沁刻成蝴蝶。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 斑斓多变的玉器通过巧妙地雕刻往往令人 耳目一新,像这件和田白玉利用一侧的绿沁雕出一颗果实,加上原有的皮色,从整体到局部令人叹为观止。这件玉器曾经是著名收藏家许汉卿的旧藏。从收藏名家的玉器珍藏来看,俏色巧雕藏品的珍罕往往是考验眼力的重要标准。 除了利用玉石的皮色俏色外, 玉石本身可能多种颜色共存,为了 不破坏玉石原料的完整性和体积, 或是为了让玉雕本身更具欣赏价 值,玉雕师傅也会利用着多种颜色进行俏色。右图为一件翡翠弥勒,玉雕师傅巧妙地将墨翡部分雕刻成了袈裟,使一件厚度比较薄的挂件极具立体感。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中国历代玉雕技法研究

中国历代玉雕技法研究 中国玉器的文化历史古老而又漫长,博大而又精深,深远而又缓慢,是映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一。追寻其演变的内在规律和外部特征,是进入研究中国历代玉雕技法的重要途径。将玉雕历史分为七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做了详细的描述和总结。 标签: 玉器;玉雕;工艺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而中国玉雕工艺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技艺,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艺术精品,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瑰宝,享有“东方艺术”的美誉。中国的玉雕工艺的历史非常悠久,由旧石器时代玉石器到新时期时代玉器时期,已经开始慢慢由以简单的石器为主发展过渡到以雕有纹饰的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期。石器的发展导致了玉器的出现,随着历史的前进,玉雕工艺也不断的进步,并开始走向繁荣,走向成熟,走向世界的工艺雕刻的前沿。 把中国历代的玉雕技法大体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新石器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明清至近代时期。 1新石器时期——简单玉雕时期 河姆渡文化玉器:距今6800-7000年左右,玉器原料多以当地的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为主,但因制作水平不高,工艺不完善,欣赏工艺能力较低,所以多为光素无纹。多以玉璜,玉坠等小件饰品为主。 红山文化玉器:距今6000-5000年左右,玉器原料多为蛇纹石玉,多以通体磨光,采用圆雕,浮雕,钻孔,线刻等已开始日渐成熟。多以龙有关的各种动物图案为题材。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5000-4000年左右,玉器原料多为阳起石系列玉石为主,常见到浮雕兽面,采用减地浮雕和压地浮雕,有的两种间使,工艺繁复,令现代人叹为观止。文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出现了云雷纹、鸟纹、蛙纹等繁密精细的装饰花纹,其中以多种形态出现的神人、兽面复合图像最为重要。 龙山文化玉器:距今4000-3500年左右,玉器原料多为有颜色的和田玉和山东的玉石矿等。开始延续了良渚文化玉器的雕刻技法,工艺开始得到改善。以鸟形或鸟头形玉饰,玉斧、玉锛[bēn]、玉刀、玉凿、玉璇玑等为主的玉器。 2商周时期——玉雕工艺时期

寿山石雕的鉴赏及价值评估

寿山石雕的鉴赏及价值评估 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雕刻技艺和实践经验等诸多综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寿山石雕艺术正是如此。 雕制成工艺品的寿山石有非常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寿山石的原石,因为它的质地、颜色、光泽和纹路等,也自有它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寿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因为明洪武年间 (1368~1398年),建于唐光启三年(887年)的寿山村“寿山广应院”被焚于火。火后在“广应院”的故址留有许多寿山石,以后被称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游寿山寺》诗写:“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断珉”指被“广应院”僧人收藏过的“寿山石”。但其时收藏“寿山石”原石可能不是为艺术欣赏,而是为了雕琢之后制造器具。明末,曹学铨发现并开始收藏田黄石,至清代,“寿山石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于是在收藏寿山石雕品的同时,也掀起收藏寿山石原石的热潮。寿山石原石除了可以加工成价值连城的寿山石工艺品外,其本身的质地、纹理、颜色以及所派生的文化都极具收藏的价值。比如说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因为有“易金十倍”的价值,收藏一块田黄石,便是一个资产的“保险箱”,也可以说是财产数量的象征。因此从古至今不断有“千金买田黄”或是“万金买田黄”的例子,但更多的收藏是为了艺术的欣赏。现代寿山石收藏家仍有许多热衷于原石的收藏。1982年,美国—个教授“万金买田黄”,便是买了一块2两重的田黄原石材。台湾有一个收藏家,专门收藏寿山石中的“芙蓉石”。中国画家齐白石有“百石富翁”的佳话。他则穷搜广采,收藏了一千颗,而且是质量上乘的“中国三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被人戏称为“千石王子”。 寿山石雕品始见于南朝的石俑,但雕技粗糙,除了作石俑殉葬外,不见有收藏的例子。梁克家的《三山志》说,宋代寿山石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大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者则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宋代的寿山石雕艺术已经达到可以供玩赏的水平了。于是便有了“收藏”的历史。但大多数为宫廷及达官贵人所收藏。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刻印,并因此有寿山石印钮艺术的产生,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并一直影响到现在,成为一种历史性的社会风气。 赏石方法 赏寿山石重在“三看”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玉雕详细步骤

玉雕详细步骤 玉石雕刻详细步骤制作过程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虽然目前玩玉原石者大有人在,且已分出玩肉与玩皮等族,但作为欣赏主体的玉件成品占有的市场份额还是高居首位。一块玉料原石雕成器件,就被赋予了明确的人文审美观,同时也为华夏子民所喜闻乐见。 玉石雕刻是一门很专业的技能,许多对此不了解的朋友还以为是类似石匠的锤锤打打,当看到了整个的操作过程,才知道全然不是那么回事。那么,一块玉料要经历哪些过程才会成为玉器的呢, 从大体上分,玉雕的过程可分为雕刻和打磨两个大的部分。 雕刻 当一块玉料到了雕刻的厂家,首先经历的是“相玉”,也就是观察分析玉料的成色、料质、绺裂、瑕疵等情况,决定制作什么,如何制作,有点类似于初步的设计。 决定如何制作后,大块的玉料可能会被要求切开。这就是“开料”。这时通常会用直径600mm以上的大锯片。现在玉石雕刻的工具基本都是采用电镀法制造的人造钻石粉工具。切割用的是压制的铁心圆片,在建筑行业里这类工具叫“水片”。

另一类工具是磨琢用的,形状及材质同牙医所用的钻牙器械是一样的。 开料后一般有个“整形”的过程,也就是将玉料整出需要的外形。对于籽料如果没有明确的瑕疵、绺裂,一般就不必整形了。 接下来是设计。由于玉料经切开整形后可能与预先的判断不符,这是的设计定稿才是决定性的。玉器分五大类:花鸟、人件、器皿、动物、天然瓶。而时下流行

的手把件、挂件属于小件,分类在五大类之外。在雕刻技法上的分类有:圆雕(立体雕法)、浮雕、皮雕、镶嵌。两种分类法是互相包含的关系:五大类运用各种技法;各种技法可以单独或共同使用于五大类。 构思设计完成后就真正进入了雕刻部分。在此首先介绍一下雕刻机:雕机分为横机与软轴机两种。横机南北方大致相同,就是一台横卧的小型车床,工人双手捧着玉料进行操作。 软轴机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雕刻机械,电动机通过可弯曲的软轴传动,工人一手持操作手柄, 一手扶或持玉料进行雕刻。

玉雕知识总汇【工序 磨头 口诀 创意】

玉雕的工序 玉器雕琢主要包括选料、剥皮、设计、粗雕、细雕、修整和抛光等工序。 1、选料、剥皮 玉器雕琢有时是根据买主的要求来选择玉料和确定题材的,比如买者提出要订做中档的翡翠玉质的观音佛像,同时要求佛像手持玉净瓶呈站立资势,佛像高度在5寸左右,当然价钱要协商好。玉雕作坊就必须根据买者要求选择合适的翡翠玉料,将设计图案与买者商量双祀同意后就可以加工了。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玉料来设计,即所谓的”景材施艺”。玉料尤其是经过河水磨蚀过的砾石玉料,往往表面都有一层氧化层,比如翡翠表面常常为黑色、黄色、红色等包裹,里面是否有绿色?络裂和纹理如何延伸?雕琢前需要有所了解,这样才可能做好玉雕设计。当然玉石好的表皮,不能随意剥去,有时可以利用玉石表面不同的颜色进行设计雕琢好了可成为玉器的俏色,提高玉器的价值。 2、设计 玉器设计是雕琢玉器的关键。一般说来,设计者往往是根据玉料的颜色、玦度、纹理和形状来设计雕琢题材,选择适合玉料特征的题材,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根据玦度和玉料外形设计,不能浪费玉料;利用好颜色,使其产生最佳效果;尽量摒弃玉件上绺裂暇疵,要做到“挖脏这绝”、”变职为榆”。玉雕设计者可能就是执行设计的雕琢人,有时玉雕设计者和雕琢者为下同的两个人,这就需要执行雕琢的人要领会设计者的思想,同时应具备必须的技术要求,有能力把握雕琢玉件题材的特征,并对玉雕题材有所了解,尽量熟悉有关背景材料。这样才可能真正理解设计,雕琢出设计者所期待的玉器。最初玉雕设计图案可以画在纸上,也可以直接画在拟雕琢的玉料上。大型贵重的玉料雕琢,必须先画在纸上反复斟酌酝酿,设计完美后再落在干料上,雕琢者根据题材图案的线条进行加工。小件玉器加工可直接在料上勾样。雕琢过程中要璜开玉料内部出现的缎裂,要充分利用其内部的颜色,这就需要不断地修改玉雕设计要多次在雕琢的玉件上描图。当然原定主要的玉雕题材通常是不能改变的,只能调整有关局部内容,适当减少或增加部分雕琢内容。 3、粗雕 玉件勾好样后就可以粗取了,粗雕也可称为做胚,即按照设计要求将玉料雕琢成形,初步达到设计玉雕的基本造型。粗雕非常重要这一工序是整个玉雕是否成功的基础,我们知道玉料一旦雕琢,就很难回头,真可谓是”覆水难收”所以雕琢之前要慎重。为此玉雕行业在粗雕阶段就总结出许多经验其中“见面留棱”、”以方后圆、”打虚留实”、”留料备漏”、”先浅后深”等。粗雕最初要将玉料切割成若干大的玦面,然后将这些大面分割成若干小面面与面之间要有棱角,这些棱角存在可以及时调整玉雕造型,这就是所谓的”见面留棱”;雕琢圆形或球体时要采用微积分原理来加工,首先对玉料找祀,即将玉料切割成祀形或正方体,逐渐去角使得圆形或球体玉件面和棱越来越多从而也就越接近回或球体,这就是所谓的”以方后圆”玉器雕琢要由表及里。从浅到保地进行,也就是用工具勾出基本轮廓后再进一步完成造型,”先浅后深”的道理容易理解;玉刚过程中要保留好外形比如人物的头部、腿部、手肘等外露部分要留足余豪,一旦琢磨坏了无法补救,而身着衣物的折曲纹饰是雕琢的重点这就是”打点留实”的意思;雕琢时有可能为了回璜络裂,或遇见磕碰等意外,需要调整局部雕琢内容所以粗雕时必须留料备漏雕琢最后才可以将预留的余料去掉。颈短肩高也有“留料备调”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物雕琢时颈部要短肩头要高,在后期细刚完成后颈部长短才可能正好合适。如粗雕时人物颈部正好后期不断修整就可能使人物颈部变长,这时候就无法将其缩短了。玉器雕琢时要充分考虑到玉雕造型的特点,比如粗雕动物或人物的手足时要尽量留长,耳鼻头要尽量留大眼嘴却要尽量留小;粗雕时要留有余最,否则短了不能增长,小了不能变大,大了又不能

清代的寿山石雕的历史及流派

清代的寿山石雕的历史及流派 清代,寿山石雕已经走过了萌发、成长、开花、初熟的千年历程,进入了昌盛期。不 但雕艺更加成熟,并且涌现了冠盖众石的崭新的石种——田黄石。此乃清时寿山石文化的鼎盛时期。清时的雕师因材施艺的水平普遍比前代提高了,能按寿山石材的形态、色质的不同,分别雕制印章、人物、动物、文具、器皿。印钮的制作也更加生动和多样化了。据清毛奇龄在《后观石录》所云,在他收藏的49枚寿山石印章中,单是兽钮就有螭虎、辟邪、狻猊、青羯、天马、獬貂、貔、貘等20余种钮式。如果以立、卧、蹲、倒等姿态细分则更多。此外还有山水、山鸟、人物、博古等其他钮式。 此时的雕刻技法,又日臻精进,且有突破。除了圆雕、高浮雕、薄意等常见外,尚出 现了阴刻和链条雕刻。1997年夏,被彩印成国家邮票发行的乾隆帝印玺《三链章》,就是此时的链条雕刻的杰作。 作为清代寿山石文化昌盛的标志,突出地表现在石雕艺坛上出现了技艺超前的一代宗师。关于这一点,首先要说到的是杨璇与周彬。杨璇又名杨玉璇,清康熙年间漳浦人,客居福州,精于寿山石人物、兽钮的雕刻。他首创了“审曲面势”的雕刻法,根据寿山石的丰富色彩依色巧雕,即所谓的“取巧”,使人物、动物、花鸟等的造型,达到形、神、情、趣兼具。他构思精妙,刀法古朴,是公认的寿山石雕的鼻祖。《达摩过江》是其代表作。像高约10厘米,达摩的左手提着衣褶,右手托着草鞋,头部微侧向前,显其过江之势,动感自然舒展。佛像面额饱满微笑,两眼圆睁,鼻宽且平,两唇略张,给人以全神贯注之感。衣纹雕刻得既贴切妥当,又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架裟上并有宝石镶嵌,可谓匠心独运。 与杨玉璇同时代的另一位石雕大师是周彬。周彬又名周尚均。他喜用夸张的手法刻兽钮,使其形态与众不同;印旁的博古纹多取青铜器纹样,并在纹中隐刻双钩篆字“尚均”,其精细的雕风令人叹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寿山石珍藏品,多为杨、周两人的作品。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多作为当时的福建地方贡品送京。 清代寿山石文化鼎盛的第三个标志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两部寿山石专著出现在这个时期。清康熙六年(1667)年福建侯官县著名学人高兆(字云客)自江左回乡,受友人“怀瑾握瑜(指 把玩寿山石),穷日达旦,讲论辨识”的影响,也被卷入了“寿山石热”中来。他分别从十余位友人处借览了140余枚寿山印石,进行研究分析,时经一载,于次年写就了世上第一部寿山石文化专著《观石录》,既记录了当时寿山农家“日数十夫,穴山穿洞,摧岸为谷”的采石场面和“逵路之间,列肆置侩”的售石活动,又介绍辨识各类寿山石的形性和色质,指出与石

寿山石的雕刻手法1

寿山石的雕刻手法1 圆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它是寿山石雕最古老、最基本的技法,也是“东门派”的主要技法。 寿山石的圆雕始于南北朝。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福州地区陆续发掘出的南北朝时期的殉葬品“人兽俑”等,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原始的寿山石雕作品。据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圆雕自南北朝以来一直是寿山石雕的主要技法,即使到了清初寿山石雕昌盛时期,雕制人物、动物也仍然以圆雕技法为主,只是这一时期的圆雕技法和古远的南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作品的艺术水平也是天差地别。享有盛名的杨玉璇、周尚均、魏汝奋、魏开通、董沧门等,虽然雕刻风格各异,却都是圆雕大师,他们的许多圆雕作品也都成为传世之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玉璇的《僧人卧像》、周尚均的《弥勒》、魏开通的《伏虎罗汉》等十几件寿山石雕作品,以及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杨、周、魏、董的传世之作,都显示了清初寿山石圆雕技艺的高超水准,坐势自然舒展,神态悠然自得,面额饱满,鼻宽且丰,两眼微闭,两唇微翕,欲言又止,表情异常生动,衣纹用刀十分流畅,富有动感,不论前观还是后看,都显得和谐自然,堪称圆雕杰作。从《数珠罗汉》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石雕艺人已善于利用巧色。他们不仅懂得用石材的有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用无色部分雕刻罗汉肌体,有的还在罗汉打坐的蒲团一描花巧填金粉。一代宗师杨玉璇还在罗汉服饰上镶嵌宝石,用以衬托雕像,使之瑰丽多彩。 清同治和光绪年间的“东门派”鼻祖林谦培,也是一个圆雕高手。他的圆雕作品多以仙佛人物为题材,风格受杨璇影响,并有明代德化瓷雕高手何朝宗的遗风。造像着重传神,造型颅硕身短。形象比较肥硕,衣纹如行云水,临风飘荡。“东门派”传人林元珠、郑仁蛟、林友竹等也是圆雕高手。林元珠还在圆雕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物和山水相结合的“立体雕”,用来表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情节。郑仁蛟则吸收木雕、牙雕、青石雕的长处,融于寿山雕之中,使其风貌焕然一新。 古代的寿山石圆雕作品多是独立的个体,如仙、佛、猪、羊、马等,体积也比较,通常是摆放在案几上的小雕件,或当扇坠、链坠等装饰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山石雕的题材不断拓宽,石雕技法也不断丰富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之上,出现镂雕、链雕。在表现内容上,也由独立的个体发展到人物、动物和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群雕,这就使得圆雕从技法到作品内容都更加丰富和完善。同一件圆雕作品,往往是圆雕、镂雕、链雕等多种技法融会贯通。如“东门派”大师冯久和雕刻的《猪崽满圈》,以一群母子猪造型来反映农家生活的兴旺发达;陈敬祥的《求偶鸡》,以鸡亢奋恣肆的形态和刀法的创新独到,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郭功森的山水雕《武夷风光》,集闽山闽水于咫尺之间,以小见大,意境无穷;林亨云的群鱼雕《海底世界》,无水鱼游,怡然自得,令人浮想联翩;林发述的《三仙醉酒》,似醉非醉,如诗如画;林廷良的《九宝连环章》,环环石链动,九章喜相连;王祖光的《荷花观音》,端庄娴静;还有《长征组雕》、《红色闽西组雕》、《井岗山会师》、更喜岷山千里雪》等等,这些艺术精品都是他们利用大体积的五彩斑斓的高山石创作,在纯熟运用圆雕技8法的基础上,融合其它技法完成的,是寿山石雕从造型、题材、技法到巧色利用上的重大突破。 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竺修订完“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钮雕 钮雕是专指印章上部钮饰的雕刻,属于圆雕的范畴,具有丰富的立体感,但它和圆雕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物像小,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10立方厘米以下;二是只表现物像的上方,而不像圆雕那样,需要全方位表现;此外,钮雕的表现内容多是动物,特别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如:螭、狮、龙、凤、虎、辟邪、饕餮、麒麟、驼、龟、熊、蝙蝠等,因此,钮雕也称为“兽钮”。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 一、圆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从前、后、左、右、上、中、下等各个方位雕刻物体的方法。所雕作品逼真如实物,特别富有立体感。 寿山石的圆雕始于南北朝,近年在福州地区不断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殉葬品“人兽俑”等,便是最原始的寿山石圆雕作品。之后寿山石雕仍以圆雕为最主要方法,特别是清代,长盛不衰,清初的许多寿山石雕刻大师都是圆雕大师,如杨玉璇有《僧人卧像》、周尚均有《弥勒》、魏开通有《伏虎罗汉》,这些圆雕杰作举世闻名,至今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因为圆雕最近于实物的主体,所以圆雕所要选择“石材”,都应该有如按实物比例的厚度。然后按比例“打坯”。圆雕是很讲究“打坯”的,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甚至要离开寿山石材,在泥土上“打坯”,完成并修订“泥稿”后,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选择石材的厚度是保证雕品有如实物的先决条件,然后在选好的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保证雕品的各个部件既能按实物的比例,更能比实物传神。圆雕要特别注意的是各个方位统一、和谐和融合。比如说雕人物,前方位雕的人物头部是男人,后方位就也应该是男人,而且大小要一

致。再比如说前方位的衣着是长衫,后方位的衣着就不能是短袖,而且衣摺、流线等都应该和谐、融合。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因为前方位是最主体的方位。主体成功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主体要是雕不好,雕好其他部位也就没有价值。 古代的圆雕多以单件实物为对象,如仙、佛、猪、羊、马等小雕件放在案头把玩;也可以作为小雕件,当扇坠、链坠等装饰物。近代创造了以人物、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立体雕”。《长征组雕》、《闽西组雕》以及郭功森的《武夷风光》、林亨云的《海底世界》等都是成功的大圆雕作品,宜于在大厅里摆设。 二、钮雕 钮雕是专指印章上部印钮的雕刻,起装饰印章作用。其雕法居于“圆雕”的范畴,有其丰富的立体感。但它另有特点:1.物像小。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10立方厘米以下。2.不表现物像的下方。这是与“圆雕”最大的异点。“圆雕”从各个方位表现物像,而钮雕就差“下方位”。“下方位”被印章的方柱所替代。3.钮雕的内容多以动物最主,特别是古代的动物,显得古雅不凡,如:螭、狮、龙、凤、虎、辟邪、饕餮、麒麟、驼、鳌、龟、熊、蝙蝠等。因此称“兽钮”,石雕口诀说:

石雕的技法

石雕的技法 圆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它是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与和谐,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待修订守“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都能条例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雕的题材不断拓宽,石雕技法也不断丰富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出现镂雕、链雕。在表现内容上,也由独立的个体发展到人物、动物和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群雕,这就使得圆雕从技法到作品内容都更加丰富和完善。同一件圆雕作品,往往是圆雕、镂雕、链雕等多种技法融会贯通。 浮雕与透雕 浮雕是在石料上面雕刻,使物像凸起的雕刻技法。它与圆雕最大的区别是,浮雕只从前方位表现物像的“半立体感”,后方位或贴在石料上,或根据石料层情况简略雕刻。要凸起物像,自然要铲去非物像的部分,如果铲去非物像部分的深度浅,那凸起的物像就也浅,这样的雕作就称为浅浮雕,反之则称为高浮雕。高浮雕比较接近圆雕。 浮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继圆雕之后出现的一种装饰性的雕刻技法,多刻于石壁或木柱的表面,如刻于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佛龛的石楣上的浮雕、陕西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浮雕等。 寿山石的浮雕始于明、清时期寿山石砚四雕和印章方柱的四面,虽然因为材料的缘故,在体积上和中国历代的浮雕作品相比,悬殊很大,但是中国传统的浮雕艺术对寿山石的薄意、透雕就是借鉴中国古代寺院、宫殿、亭台楼阁、小桥、村舍等装饰雕刻以及摩崖石刻、砖雕、木雕等技法发展而来的。 浮雕的选材十分讲究石料的色阶分明和石面宽大平整,因此最好选择色层分明薄形石料,利用外层石色雕刻景物,以里层石色作为衬底,形成自然套色。有两层色阶者,可以利用上层石色进行雕刻,下层作为衬底,或在衬底上刻薄意,犹如浮雕与璧画交相辉映。色阶有多层次的,可以用来雕刻高浮雕作品,这样,艺效果就更加理想。 在浮雕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像部分,而将背面部分进行局部或全部镂空,就称为透雕。透雕与镂雕、链雕的异同表现为,三者都高产有穿透性,但透雕的背面多以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单面透雕只刻正面,双面透雕则将正、背两面的物像都刻出来。不管单面透雕还是双面透雕,都与镂雕、链雕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镂雕和链雕都是360度的全方面雕刻,而不是正、反两面,因此,镂雕和链雕属于圆雕技法,而透雕则是浮雕技法的延伸。 薄意 薄意是寿山石雕的专用名词,也是寿山石雕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因其浅刻如画,所以也称“刀画”。薄意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耐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正因为这样,优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富有欣赏价值。薄意不仅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名冠寿山石界,而且因其雕刻技艺高绝而使作品独具艺术魅力。它和其他雕刻技法相比,不仅要求雕刻者掌握高超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功底,而且要求他们在书法、篆刻、国画、诗词音律等方面,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造诣、高远飘逸的艺术境界。

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教案

《中国古代雕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丰富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内容结构: 1、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的历史文物价值。 2、龙门石窟奉先寺的石刻造像群。 3、佛教造像中的形象在中国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古代随葬的俑对后世的影响。 2、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教学过程: 中国古代雕塑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种。其中,陵墓雕塑分为地上雕塑和地下雕塑两种。 一、陵墓雕塑 ?地下作为陪葬的佣。(汉、唐两代成就最高) ?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 (补充:世界八大奇迹 1、埃及金字塔 2、巴比伦空中花园 3、亚历山大灯塔 4、罗德港巨人雕像 5、宙斯神像 6、阿提弥斯神庙 7、摩索拉斯陵墓 8、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 (一)地下陵墓雕塑: 1、陶俑(秦始皇陵兵马俑) 俑,最初是替代奴隶殉葬的模拟品,后发展为替代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春秋战国时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多为陶、木俑,也有瓷、砖、石、金属俑。至宋代因流行纸冥器渐衰。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兵马俑,写实水平很高,其超乎寻常的气势,反映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意志,它以伟大的精神魅力展现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力量。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兵马俑群组成严整的军阵形式,守卫着秦始皇陵墓.他以宏大的群像,形象的再现了秦代的国威与军威.他不是以个体的艺术表现取胜,而是以气吞山河的整体气势显示着那强盛时代的精神力量,给予后来的观众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兵马俑的分类: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将军俑: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他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佣: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