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细胞生物学C复习资料

【1】细胞膜与物质的转运

一、名词解释

1.cell membrane(细胞膜)

也称质膜,是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物质组成的生物膜。

2.biological membrane/biomembrane(生物膜)

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结构的统称。

3.unit membrane(单位膜)

不同的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一种较为一致的“两暗夹一明”的3层结构,即电子密度较高的内外两层(2nm×2)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3.5nm)。

4.amphipathic molecule(两亲性分子)

像磷脂分子那样的,既具有亲水的极性头部,又具有疏水的非极性尾部的分子。

5.head group(头部基团)

磷脂分子中亲水的小基团位于分子的末端与带负电的磷酸基团一起形成的高度水溶性的结构域,极性很强。

6.integral/intrinsic/transmenbrane protein(整合/内在/穿膜蛋白)

有的膜蛋白通过α-螺旋(也有β-片层)一次或多次穿膜而镶嵌在脂双层中。

7.extrinsic/peripheral protein(外在/周边蛋白)

是一类与细胞膜结合疏松(非共价键)、不插入脂双层的蛋白质,分布于质膜的胞内侧或胞外侧。

8.lipid anchored/linked protein(脂锚定/连接蛋白)

与外在蛋白类似位于膜的两侧、不穿膜,但以共价键和脂双层中的脂质分子结合。

9.the fluidity of cell membrane(细胞膜的流动性)

是指构成细胞膜的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是保证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

10.liposome(脂质体)

脂质分子在水相中会自发形成脂质双分子层。为了避免其两端疏水尾部和水的接触,游离端往往可以闭合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稳定的中空结构,称为脂质体。

11.phase transition(相变)

由于温度的改变导致膜状态的改变。在相变温度以上,膜处于流动的液晶态。

12.cell coat(细胞外被)

指细胞膜中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细胞外的分支或不分支的寡糖链,分布在非胞质面,成为细胞活动和细胞间识别的重要功能基础。其蛋白质和脂质部分参与了细胞膜本身的构成。

13.cell surface(细胞表面)

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的统称。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14.lipid rafts(脂筏)

磷脂双分子层中含有一些由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富含胆固醇和鞘脂,并聚集了特定种类的膜蛋白。由于鞘脂的脂肪酸尾比较长,因此这一区域比膜的其它部分要厚,更有秩序、较少流动,称为脂筏。

15.fluid mosaic model(流动镶嵌模型)

1972年由Single和Nicolson提出。主要论点是,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液晶态特性:既有晶体分子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构成了膜的连续流动性主体。膜蛋白以各种形

式镶嵌在其中。糖类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附着于膜表面。这一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不对称性和脂类与蛋白质分子的镶嵌关系。

16.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膜运输蛋白)

一些相对较大的极性或带电的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这些物质的运输需要有特定的膜蛋白的介导,这些蛋白称为膜运输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17.carrier protein(载体蛋白)

能和被转运的分子结合,通过其自身构象改变,允许物质穿过膜而进入另一侧,从而完成物质的运输。

18.channel protein(通道蛋白)

形成贯穿脂双层的水溶性通道,使一些特异性的物质经过它从一侧进入另一侧,从而完成物质的运输。

19.passive transport(被动运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20.active transport(主动运输)

由载体蛋白介导,物质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21.Na+-K+ pump(Na+-K+泵)

是一种离子泵,又称Na+-K+-ATP酶,是细胞膜上进行主动运输的一种载体蛋白。它利用自身对ATP的水解提供能量,逆浓度梯度一次可将3个Na+泵出细胞、2个K+泵入细胞,以维持细胞内高钾低钠的状态。

22.Ca2+ pump(Ca2+泵)

是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可以进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也称Ca2+-ATP酶。它利用自身对ATP的水解提供能量,逆浓度梯度将Ca2+向细胞膜外转运。其每水解1分子ATP转运2分子Ca2+,最终维持了细胞内低Ca2+环境。

23.proton pump(质子泵)

在一些细胞的质膜和部分细胞器的膜上存在质子泵,也称H+-ATP酶。是一种进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能水解ATP使质子逆浓度梯度转运。

24.simple/passive diffusion(简单/被动扩散)

一些疏水的小分子和不带电的极性分子不需要膜运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能顺浓度梯度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25.facilitated diffusion(易化扩散/帮助扩散)

一些极性、带电分子借助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构象改变而顺浓度梯度转运的运输方式,其过程不消耗代谢能。

26.co-transport(协同运输)

是一类由Na+-K+泵或质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 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其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于A TP的水解,而是由电化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包括共运输(symport)和对向运输(antiport)。

27.ligand-gated channel(配体门控通道)

一些门控通道,仅在细胞外的配体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引起通道蛋白构象改变才开放,如乙酰胆碱受体。

28.voltage-gated channel(电压门控通道)

一些门控通道,需要膜电位发生变化才开放。如钾通道、钙通道、钠通道、氯通道。29.stress-activated channel(应力激活通道)

通道蛋白感受应力而改变构象,开启通道使“门”打开,离子通过亲水通道进入细胞,引

起膜电位改变,产生电信号。如内耳毛细胞。

30.vesicular transport(囊泡运输)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由膜包围形成囊泡,通过一系列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过程。这不仅发生在质膜,也存在于物质的胞内运输。此时,囊泡以出芽的形式,从一种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又定向地与另一种细胞器融合的过程,其过程伴随物质的运输。

31.endocytosis(胞吞作用)

是通过细胞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的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转入细胞内的过程。可以分为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32.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摄取细胞外物质,形成有被小窝进而形成有被小泡入胞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33.clathrin(网格蛋白)

也称作成笼蛋白,是一种高度稳定的纤维状蛋白。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二聚体,3个二聚体进而形成三腿蛋白复合物。36个三腿蛋白复合物聚合成六角形或五角形的篮网状结构,覆盖于有被小窝(有被小泡)的胞质侧表面。还可以牵拉质膜向内凹陷,参与捕获特定的膜受体聚集于有被小窝处。无特异性。

34.adaptin(衔接蛋白)

是组成有被小泡包被的一种蛋白质,介于网格蛋白和配体-受体复合物之间,参与包被的形成并起到连接作用。具有特异性。

35.dynamin(发动蛋白)

细胞质中一种可以结合和水解GTP的特殊蛋白质,在膜囊芽生时,可以帮助囊泡与本体断裂而形成。

36.coated pits(有被小窝)

细胞膜上受体集中的特定区域,具有选择受体的功能,其凹陷处胞质侧具有网格蛋白和衔接蛋白。

37.phagocytosis(吞噬作用)

细胞吞入较大的固体颗粒或大分子物质形成吞噬体(吞噬泡)的过程。

38.pinocytosis(胞饮作用)

细胞吞入液体和小溶质分子形成胞饮体(胞饮小泡)的过程,形成囊泡较小。可以分为液相内吞和吸附内吞。

39.regulated secretion(调节性分泌)

分泌蛋白合成后,先储存在分泌泡中。只有当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刺激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瞬间提高,分泌泡才移动至细胞膜处,将里面的物质排出细胞外。这种分泌途径只存在于分泌激素、酶、神经递质的细胞内。

40.constitutive secretion(结构性分泌/连续性分泌/固有分泌)

分泌蛋白合成后,转运至GC,经加工、修饰、分选形成分泌泡,随即被运往质膜,将分泌物迅速排出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包括膜蛋白、驻留蛋白等。

二、简答题

1.简述组成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1)蛋白质(40%)(细胞膜特性、功能的决定者;具体来讲,膜蛋白可以作为酶、运输蛋白、连接蛋白、受体):主要包括外在蛋白、内在蛋白和脂锚定蛋白。

(2)脂质(50%)(脂双层构成了膜的基本结构,形成了对水溶性分子相对不通透的屏障):主要包括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糖脂(细胞识别和信号转导)和胆固醇

(调节膜的流动性,加强膜的稳定性)。

(3)糖类(2%~10%)(参与细胞识别、信号转导等功能):主要包括糖蛋白和糖脂。

2.膜脂在水里形成什么结构?为什么?脂双层具有生物膜理想结构的哪些特点?

(1)膜脂是双亲性分子,其极性头部亲水,非极性尾部疏水。因此在水相中可以自发将亲水头部暴露在外,疏水尾部隐藏在内。

(2)可以形成2种构造——球状分子团和双分子层。双分子层还会进一步形成脂质体(可以用于膜功能的研究以及运载体)。

(3)特点:①自我组装。②构成分隔两个水溶性环境的屏障。③连续,具有自相融合形成封闭式腔室的趋势。④柔韧可变形。

3.简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及优缺点。

(1)内容:1972年由Single和Nicolson提出。主要论点是,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连续流动性主体:既有晶体分子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其中,有的嵌在里面,有的附着在表面。糖类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附着于膜表面。

(2)优点:①强调了膜的流动性。②强调了膜的不对称性和脂类与蛋白质分子的镶嵌关系。

(3)缺点:①忽视了蛋白质分子对脂类分子流动性的控制作用。②忽视了膜的各个部分流动性的不均匀性。因此又有人提出了晶格镶嵌模型和板块模型。

4.简述细胞膜的主要特性及其生理意义。

(1)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是指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2)膜的流动性是指构成膜的脂类和蛋白质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是保证膜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

①质膜的流动性由膜脂和膜蛋白运动两个方面组成。

②膜脂的运动方式——侧向扩散、旋转运动、翻转运动、弯曲运动;膜蛋白的运动方式

——侧向扩散、旋转运动

③膜具有流动性的意义:A.是保证细胞膜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物质运输、细胞识别、

信号转导等功能都有赖于膜的流动性)。B. 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生命活动(如跨膜运输)都将停止,膜内的酶丧失活性、代谢终止,最终将导致细胞死亡。

④影响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A.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相变温度以上,能使

膜流动性降低;相变温度以下,能阻止晶态产生,防止流动性突然降低。B.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大。C.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D.膜蛋白的影响。镶嵌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小。(膜蛋白的流动性因为其与细胞骨架相连而受到限制,也因与相邻细胞膜的蛋白相结合或与细胞质基质相结合而影响流动性。并且膜蛋白流动是有区域性的。)E.其它因素,温度、pH值、离子强度、金属离子都会影响。

(3)膜的不对称性是指膜的内外两层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很大差异。

①膜脂的不对称性是指膜脂在两层中的种类、含量和比例有差别。例如,磷脂虽然在两

层中都有分布,但含量、比例不同;胆固醇趋向于均匀分布;糖脂位于非胞质侧。

②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绝对的,没有同一种蛋白质既分布在膜内层,又分布在膜外层;

穿膜蛋白穿膜时的方向性也造成其分布的不对称性,其两侧亲水端的肽链长度、氨基酸种类和顺序不同。

③糖类的不对称性是指糖类仅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注意:如果是在内膜系统则仅分

布于膜腔内表面)。

④膜具有不对称性的意义: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和生命活动的有序性,为细胞膜完成

复杂的生理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保证。

5.以Na+-K+泵为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机制,并阐明其生物学意义。如果用化学试剂阻遏会

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产生的影响其实就是生物学意义反着说)

(1)Na+-K+泵是细胞膜上进行主动运输的一种载体蛋白,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大亚基是催化部分,在其胞质侧有Na+和A TP的结合位点;外侧有K+和乌本苷的结合位点。

(2)此种ATP驱动泵通过构型变化而实现运输功能。在膜内侧,3个Na+与其结合,刺激ATP分解使自身磷酸化并发生构象改变,Na+结合位点暴露到膜外侧,Na+与其亲和力降低,被释放到胞外;同时,K+与其亲和力增高,2个K+与其结合使其去磷酸化并发生构象改变,K+结合位点暴露到膜内侧,K+与其亲和力降低而被释放到细胞内。

总的结果是,一次转运,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转运3个Na+,向胞内转运2个K+。

(3)总之,主动运输的机制是在膜载体蛋白的介导下,由A TP提供能量,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

(4)生物学意义:(最直接的意义)维持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状态;维持膜电位;调节渗透压;控制细胞容积;驱动协同转运。

(5)细胞内约有1/3以上的能量是被Na+-K+泵消耗的。各种影响细胞代谢的因素,如低温、毒素(乌本苷、氰化物),都会影响其正常活动。

6.简述葡萄糖载体蛋白的转运机制。

(1)葡萄糖载体蛋白的结构特点:由12个α-螺旋的跨膜蛋白片段组成,主要含疏水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5kD。

(2)转运机制:葡萄糖载体蛋白介导葡萄糖的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将其从高浓度运输至低浓度。它的转运功能通过自身构象改变实现。葡萄糖先与载体蛋白结合在细胞膜外,使其构象发生改变并将结合位点转入膜内,最终将葡萄糖释放到胞内,随后载体蛋白构象复原,完成转运。

7.举例说明协同运输的机制。

(1)定义:是一类由Na+-K+泵或质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其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于A TP的水解,而是由电化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如果两种物质运输方向相同,则叫做共运输;相反则叫做对向运输。

(2)共运输最常见的是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细胞外2个Na+顺浓度梯度靠转运体进入细胞的同时“带入”逆浓度梯度转运的1个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Na+又被Na+-K+泵泵出,使细胞内外Na+浓度得以维持。可见,这种转运方式的能量实际上是由Na+-K+泵消耗ATP间接提供的。

(3)对向运输最常见的的是Na+-Ca2+和Na+-H+交换载体。当Na+顺浓度梯度在载体蛋白介导下入胞时,细胞内的Ca2+和H+逆浓度梯度被转运出细胞,这是细胞内维持低钙和调节pH值的重要方式。进入细胞内的Na+又被Na+-K+泵泵出,使细胞内外Na+浓度得以维持。这种转运方式的能量实际上也是由Na+-K+泵消耗ATP间接提供的。

8.小分子和离子物质跨膜被动运输的方式有哪些?

(1)简单扩散:定义略。

(2)通道运输:定义略。

(3)易化扩散:定义略。

9.小分子和离子物质跨膜主动运输的方式有哪些?

(1)ATP驱动泵:都是穿膜蛋白,在膜的胞质侧有1个或多个ATP结合位点,水解ATP使自身磷酸化,利用释放出来的能量将被转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可分为4类,P-型离子泵(形成磷酸化中间体)、V-型质子泵(真核细胞的膜性酸性区室,不形成磷酸化中间体)、F-型质子泵(线粒体内膜)、ABC转运体。

(2)协同运输:定义略。

10.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些?

(1)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定义均略。

(2)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调节性分泌。定义均略。

11.以胆固醇为例,简述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并解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1)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LDL)运输。LDL是一种球形的脂蛋白,由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磷脂和载脂蛋白ApoB100组成。

(2)ApoB100能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的受体,诱使尚未结合的受体向有被小窝聚集,并使有被小窝进一步凹陷最终形成有被小泡。随后,有被小泡脱衣形成无被小泡并和早期内体融合。在酸性环境下,LDL颗粒和受体分离。受体重新返回到质膜再利用,而LDL颗粒则被转到溶酶体后被酶消化,分解为游离胆固醇为细胞所利用。

(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患者编码LDL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LDL受体缺失或异常,不能摄取LDL颗粒,引起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并沉积,引发粥样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12.简述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中受体的去向。

(1)大部分受体可返回它们原来的质膜结构域被重新利用,如LDL受体。

(2)有些受体不能再循环而是最后进入溶酶体,在那里被消化,从而导致细胞表面受体浓度降低。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3)还有些受体通过跨细胞运输将被转运物质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这是一种将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相结合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

13.简述离子通道的特点。

(1)介导被动运输,双向转运,净通量取决于离子电化学梯度,通道蛋白在转运过程中不与溶质分子结合。

(2)对被运输的离子的大小和所带电荷有高度选择性。

(3)转运速率高。

(4)多数离子通道不是持续开放,受“闸门”控制。

14.*简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区别。

(1)定义不同。

(2)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的直径一般小于150nm;吞噬泡的直径则往往大于250nm。

(3)所有真核细胞都能以胞吞作用连续摄取溶液和分子;吞噬作用则只有某些特化细胞具有,且不连续。

(4)形成的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衔接蛋白、结合蛋白帮助;吞噬泡则需要微丝和结合蛋白。

【2】细胞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一、名词解释

1.*polyribosome(多聚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结合到一条mRNA分子上,成串排列,形成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单位。

2.endomembrane system(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中,相对于质膜而言,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细胞器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ER、GC、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转运小泡和核膜。

3.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RE(滑面内质网)

有些内质网表面因无核糖体附着而显得光滑,称为滑面内质网。

4.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粗面内质网)

有些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表面看起来很粗糙,称为粗面内质网。

5.microsome(微粒体)

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的由内质网碎片组成的封闭小泡,直径约100nm。

6.protein disulphide isomerase, PDI(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存在于内质网网腔,通过催化蛋白质二硫键的交换以保证蛋白质的正常折叠。

7.glycosylation(糖基化)

是指单糖或寡糖与蛋白质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8.Golgi complex,GC(高尔基复合体)

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而形成的复杂的囊泡结构,由小泡、扁平囊和大泡组成。

9.Golgi stack(高尔基堆)

每3~8个略呈弯曲的扁平囊整齐地排列堆叠在一起,形成的GC的主体结构。

10.signal peptide(信号肽)

是由信号密码所编码的,位于蛋白质N端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一般有15~30个疏水性氨基酸,可被SRP识别,在引导蛋白质到达目的地后一般会被切除。

11.signal patch(信号斑)

是位于蛋白质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序列在多肽链折叠后形成的一个斑块区,是一种三维结构,组成信号斑的不同氨基酸可以在多肽链上相距很远。具有与信号肽类似的作用。12.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SRP(信号识别颗粒)

是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7SrRNA组成的11S的核糖体蛋白,既能够识别特异的信号肽,又可以和核糖体的A位点结合。

13.docking protein(船坞蛋白)

即停靠蛋白。是ER上的一种整合蛋白,能够通过与SRP的识别而使核糖体结合附着于ER上。

14.lysosome(溶酶体)

由一层单位膜包被而形成的囊泡状结构,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可以消化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15.primary lysosome(初级溶酶体)

刚刚形成的只含水解酶(无活性)而没有底物的溶酶体。

16.second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与底物结合后的溶酶体,此时水解酶被激活开始水解底物。

17.residual body(残余体)

次级溶酶体到达终末阶段,水解酶活性降低,还残留一些未被消化和分解的物质,形成在电镜下电子密度高、色调较深的残余物。如脂褐质、髓样结构、含铁小体、多泡体等。

18.nucleoid(类核体)

过氧化物酶体中央含有的电子密度高、呈规则状的结晶结构,实质是尿酸氧化酶的结晶。

19.marginal plate(边缘板)

过氧化物酶体界膜内表面的一条高电子密度条带状结构。

20.endosome(内体)

是一类由细胞胞吞形成的异质性的去衣被膜泡。

21.membrane flow(膜流)

由于细胞的胞吞、胞吐作用和ER、GC的物质合成、加工、运输,使细胞膜发生移位、融合、重组,细胞内各膜性结构实现了相互转化。这不但在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上起重要作用,还使膜性细胞器的成分不断更新和补充。高尔基复合体是细胞膜流的枢纽。

22.autophagy(自噬作用)

细胞自身的细胞器或其碎片通过形成自噬体被溶酶体消化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内质网的结构、分类及主要功能。

(1)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形成的结构,有小泡、小管、扁囊3种基本结构单位。

这些结构相互连通。内质网腔是独立于细胞质基质的连续空间,内与核膜间隙相连。

(2)根据表面有无核糖体附着,分为SER和RER。

(3)RER上有许多核糖体附着,表面粗糙。电镜下多呈囊状或扁平囊状。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多且发达。主要功能是参与外输型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修饰和转运。

具体来说:①作为核糖体附着的支架。②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有丰富的GSSG、PDI、分子伴侣。③蛋白质的糖基化(N-连接)、酰基化。④蛋白质的胞内运输。

(4)SER上无核糖体附着,表面光滑。电镜下多呈管、泡样网状,某些部位可以和RER 相连。主要功能有:①脂质的合成与转运(包括膜脂)。脂肪分解物→SER合成新生脂类→与蛋白质形成脂蛋白→GC分泌。②糖原的代谢。如在肝脏中。③细胞解毒作用。

含电子传递链。④Ca+的储存和浓度调节。如在肌肉中。⑤胃酸、胆汁的分泌和调节。

2.简述高尔基复合体的组成、功能和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特点。

(1)由一层单位膜包围而形成的复杂囊泡系统,有小泡(形成面)、扁平囊(最富特征性,由凸面到凹面依次为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CGN)、高尔基中间膜囊、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TGN))和大泡(成熟面)3种基本形态

(2)主要功能: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胞内物质加工合成的重要场所(糖蛋白的合成、多糖的合成、蛋白质的水解)、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的定向运输中的重要作用(分选结果:①运往溶酶体;②连续性分泌;③调节性分泌)。具体来说:

①CGN:分选来自ER的蛋白质和脂类,将其大部分转运到中间膜囊,小部分送返成为

ER驻留蛋白。同时,进行O-连接糖基化、酰基化。标志反应:嗜锇反应。

②MGS:糖基化修饰、多糖及糖脂的合成。磷脂合成。

③TGN:对蛋白质进行分选。某些蛋白质还会被进一步修饰和水解。

(3)分布特点:①围绕细胞核分布:神经细胞。②在细胞核附近趋极分布:输卵管内皮、肠上皮黏膜、甲状腺、胰腺细胞等具有生理极性的细胞。③细胞边缘:肝细胞。④分散分布:精细胞、卵细胞。⑤在分化发育成熟且具有旺盛分泌活动的细胞中,GC较发达。

3.简述溶酶体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

(1)结构特点:①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而形成的球囊状结构,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可以消化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②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③膜上具有质子泵,能维持膜内酸性环境。④膜内表面高度糖基化(lgpA/lgpB),防止

自身膜蛋白降解。

(2)根据不同的生理状态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异噬溶酶体、吞噬溶酶体)、残余体。基于其形成过程和不同发育阶段分为内溶酶体(GC芽生的运输小泡(含溶酶体酶)与晚期内体结合形成)和吞噬溶酶体。

(3)功能:①细胞内消化,获得营养成分。②吞噬细菌和病毒,防御作用。③清除细胞内衰老和多余的细胞器。④腺体组织分泌调控。⑤个体发育调控(蝌蚪、精子)。4.简述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1)结构特点:①也叫微体(microbody),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形成的圆球状细胞器,内含多种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是其标志酶。②具有高度的通透性。③不同于溶酶体的标志性结构——类核体和边缘板。

(2)主要功能:①解毒作用(最主要)。②调节氧浓度、氧张力。③参与细胞内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分解转化。

5.简述细胞内蛋白质运输途径、分选方式以及分选信号。

(1)运输途径:①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最初都在细胞质游离核糖体上进行,有2条运输途径。②一类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释放到细胞质中,其中有些蛋白质带有分选信号,被分别运送到细胞核、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中;另有一些蛋白质无分选信号,驻留在细胞质中。③另一类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开始合成不久,位于其N端的信号肽使核糖体附着于RER上并继续合成。新合成的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有的游离在内质网腔

)多次穿膜驻留蛋白的转运:在其多肽链上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开始转移序列和停止转移序列,但以内信号肽作为开始转移信号。

8.简述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过程。

(1)糖基化。①蛋白质在内质网腔中的糖基化过程是N-连接糖基化。糖分子首先连接到RER膜上的多萜醇分子上,装配成寡糖链并被活化,再被糖基转移酶催化转到暴露于RER腔面的新生肽链的天冬酰胺残基上。②在GC中要进行进一步的糖基化和修饰。

当蛋白质经过GC不同区室的扁平囊时,会被特定的酶依次切除或加上糖基。此外,在GC中还进行O-连接的糖基化修饰。③糖基化的作用:A.使蛋白质能够抵抗蛋白酶的降

解作用。B.引导蛋白质包装形成转运小泡,定向运输蛋白质。C.形成细胞外被,起识别、保护、免疫应答、信号传递的功能。

(2)蛋白质的水解。如成熟胰岛素的形成过程:ER中合成前胰岛素原→ER中切除信号肽成为胰岛素原→GC中水解多余肽段并折叠成为胰岛素。

(3)蛋白质分拣。在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通过COPⅡ包被的小泡转运到GC,经过进一步加工、修饰后,在反面高尔基网分拣,并以网格蛋白包被的小泡的形式转运到至溶酶体、细胞膜或细胞外。

(4)分泌包括结构性分泌途径和调节性分泌途径。定义略。

9.阐述溶酶体酶的合成与分选过程(这也是内溶酶体的形成途径)

(1)溶酶体酶在RER上合成并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后,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成面。

(2)在形成面中,部分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修饰,形成甘露糖-6-磷酸(M-6-P)这一分选信号。

(4)带有M-6-P标记的溶酶体酶进入成熟面时和M-6-P受体识别、结合,触发GC局部出芽和网格蛋白的组装,最终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囊泡。

(5)小泡在运输的过程中脱去网格蛋白形成无被小泡,与晚期内体结合,形成内体溶酶体。(内体是由胞吞形成的异质性脱衣膜泡。最初形成的内体叫早期内体,腔内的pH 值较高。当早期内体和细胞内的其它运输小泡结合后就形成了晚期内体。由于带来了质子泵,所以晚期内体pH值可以降到6左右,形成酸性环境。)

(6)在内体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M-6-P受体和M-6-P分离并返回高尔基复合体重新利用,溶酶体酶上的M-6-P去磷酸化,溶酶体酶成熟。

10.简述细胞内囊泡的主要类型、特点及作用。

(1)网格蛋白有被囊泡。①由GC产生的,主要介导从GC到溶酶体、胞内体、质膜外的物质运输;②通过内吞作用形成的,主要是将外来物质运送到细胞质或从胞内体运输到溶酶体。③特点:有网格蛋白、衔接蛋白、发动蛋白。

(2)COPⅡ有被囊泡。5亚基,产生于RER,负责从RER到GC的运输。运送时,往往会形成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间体,且具有选择性。

(3)COPⅠ有被囊泡。产生于GC,负责ER逃逸蛋白的捕捉、回收以及GC蛋白逆向运输。也有顺向转移的功能(但需要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间体介导)。

11.举例溶酶体与一些疾病发生机制的关系。

(1)肺结核:结合分枝杆菌外表有一层蜡质外被,可抵御溶酶体的消化作用,从而抵抗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侵袭,感染机体。

(2)硅沉着病(矽肺):SiO2被吸入肺组织,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吞噬性溶酶体,再形成硅酸。硅酸和溶酶体膜受体形成氢键,使其不稳定而破裂,释放酸性水解酶,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物质,降低肺弹性,影响肺功能。

(3)类风湿性关节炎:溶酶体膜脆性增加,溶酶体酶被释放到关节处的细胞间质中,使骨组织受到侵袭,引发炎症。

(4)Ⅱ型糖原积累症:缺乏α-糖苷酶,糖原代谢受阻。

(5)痛风: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得血尿酸盐含量升高,以结晶形式沉积与关节处,并被白细胞吞噬。被吞噬的尿酸盐结晶与溶酶体膜之间形成氢键,使其不稳定而破裂,释放酸性水解酶,引发炎症。

12.*简述ER和GC中糖基化的区别。

(1)ER中,寡糖链移到蛋白质Asn残基上,成为N-连接的糖基化。GC中的糖基化则是以O-连接方式结合到羟基上(N-连接的糖基化的最终完成也要在GC中)。

(2)ER中,单糖分子不是一个个加到蛋白质寡糖侧链的,而是自身先合成一条14个糖基组成的寡糖侧链,一起加到蛋白质相应部位形成的。GC中,则是一个个加上去的。

(3)ER中,糖基化反应简单;GC中,则以“流水线”形式进行,早期发挥作用的酶位于顺面,晚期的位于反面。

13.*临床上医务人员在抢救休克病人时,通常要给病人注射大量的糖皮质激素,目的是什

么?

休克病人缺氧,造成细胞质pH下降,溶酶体不稳定易破裂,故注射糖皮质激素稳定溶酶体的膜,防止其破裂。

【3】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一、名词解释

1.cytoskeleton(细胞骨架)

是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状蛋白网络结构,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

2.nonexchangeable site(不可交换位点,N位点)

在α微管蛋白位点上结合的GTP通常不会被水解,称为不可交换位点。

3.exchangeable site(可交换位点,E位点)

在β微管蛋白位点上结合的GTP,在微管蛋白二聚体参与组装后立即会被水解成GDP;

当微管去组装后,该位点的GDP再被GTP所替换,继续参与微管的组装,称为可交换位点。

4.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MAP(微管相关蛋白)

是一类以恒定比例和微管结合的蛋白,决定不同类型微管的特性,参与微管的装配,是维持微管结构和功能所必须的成分。主要包括MAP-1,MAP-2,Tau和MAP-4。

5.actin-binding protein(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一类能和肌动蛋白单体或者纤维结合的、能改变其特性的蛋白。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不同的亚细胞结构,执行不同的功能。

6.intermediate filament associated protein, IFAP(中间丝相关蛋白)

是一类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间丝有密切联系,但本身不是中间丝结构组分的蛋白。作为中间丝超分子结构的调节者,可以介导中间丝之间交联成束、成网,并把中间丝交联到质膜或其它骨架成分上。

7.tread milling(踏车现象)

微丝或微管在一定条件下,其正端有亚基不断地添加的同时,负端有亚基不断地脱落,使纤维出现一端延长而另一端缩短的交替现象。

8.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微管组织中心)

包括中心体、基体和着丝点等,提供了微管组装所需要的核心,在微管装配中起着重要作用。

9.γ-tubulin ring complex,γ-TuRC(γ微管蛋白环状复合物)

由γ微管蛋白和一些其它相关蛋白构成,是微管的一种高效的集结结构,在中心体中是微管装配的起始结构,

10.*dynamic microtubule(动态微管)

细胞中有的微管存在的时间很短,发生快速组装和去组装。如纺锤体

11.*stable microtuble(稳定微管)

细胞中有的微管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可以构成一些特化的结构,如纤毛。

12.*cell cortex(细胞皮层)

在大多数细胞中,质膜下有一层由微丝和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结构。

具有很高的动态性,为质膜提供了强度和韧性,并维持细胞的形态。

13.*stress fiber(应力纤维)

是细胞内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纤维状结构,由肌动蛋白丝和肌球蛋白Ⅱ丝组成,具有肌节结构,与细胞运动有关。常和细胞的长轴平行,并贯穿细胞全长,既具有对抗细胞表面张力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又为质膜提供了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14.motor protein(马达蛋白)

细胞内有一类利用ATP作为动力沿着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进行物质运输的蛋白,

A.时间控制。如在细胞分裂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

B.空间控制。细胞内的微管组织中心(MTOC)提供了微管组织所需要的核心,包括中心体、基体和着丝粒等。生物体活细胞内的微管组装都是从MTOC开始的。以中心体MTOC为例,有“成核模型”——认为13个γ微管蛋白在中心体的无定形致密周质中螺旋状排列形成一个开放的环状结构。每一个γ微管蛋白都是微管生长的起始点(成核部)。

②影响因素:

A.MAP起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微管结构的作用。

*B.微管聚合蛋白能增加微管装配的起始点和提高其装配速度。

C.秋水仙素、长春碱、Ca2+、GDP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作用;紫杉醇、Mg2+、GTP

与微管蛋白结合→促进作用。

D.其它因素,如pH值、温度、压力等都会影响。

(3)组装方式:

①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原丝组成的不分支中空网状结构。主要由α和β微管结合蛋白组成。

②A.成核期:α和β两种微管蛋白先结合成异二聚体,游离的异二聚体以一定的方向添

加到γ微管蛋白环状复合物上,而且γ微管蛋白只和二聚体中的α微管蛋白结合,结果

5.*简述细胞的运动形式和基本机制。

(1)有3种,具体来说:

①细胞位置的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局部性的、近距离的移动和整体性的、远距离的移

动两大类。例如,纤毛摆动(精子运动、卵子在输卵管中的运动)、鞭毛摆动、阿米巴运动(人体内巨噬细胞、白细胞,仅有微丝参与)、皱褶运动(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与阿米巴运动区别在于其仅限于细胞的边缘区)。

②细胞形态的改变(与微丝、微管有关,与中间丝无关)。

③细胞内运动:胞质环流;膜泡运输;物质运输(轴突运输);染色体分离。

(2)基本机制(2大类):

①需要特殊酶(马达蛋白,水解A TP获得能量,沿着微丝或微管移动)。

②由于微管蛋白或肌动蛋白的聚合,组装成束状或网络而引起的细胞运动。

(1)细胞松弛素:真菌产生的一种代谢物(生物碱),可以切断微丝并结合在微丝(+)端,阻碍新的G-肌动蛋白的加入,从而干扰F-肌动蛋白聚合,但对解聚无影响。常用的细胞松弛素B(最强)和D。

(2)鬼笔环肽:由毒性蘑菇产生的一种物质,与微丝有强亲和力,使肌动蛋白稳定,抑制解聚,且只和F-肌动蛋白结合,不与G-肌动蛋白结合。

8.微管的特异性药物有哪些?怎样发挥作用?

(1)秋水仙素、长春碱:结合秋水仙素和长春碱的微管蛋白可以结合到微管相应的结

合位点上,阻止其他微管蛋白单体继续添加,从而破坏纺锤体结构,导致染色体不能分开。

(2)紫杉醇:结合到微管上,抑制微管解聚,稳定微管。

9.细胞内主要有哪三类马达蛋白?各自有什么作用?

细胞内有一类利用ATP作为动力沿着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进行物质运输的蛋白,称为马达蛋白。主要有3类:

(1)肌球蛋白:定义略。

(2)驱动蛋白:定义略。

(3)动力蛋白:定义略。

10.以肌球蛋白为例,说明马达蛋白介导膜泡运输的机制。

在ATP存在的情况下,肌球蛋白的头部结合在肌动蛋白丝上,通过水解ATP,朝向肌动蛋白丝的(+)端移动。这种移动不是连续的,每水解1分子ATP,肌球蛋白可以移动2~3个肌动蛋白亚基的距离,同时产生力量引起膜泡运输以及肌细胞中粗细肌丝的滑动。具体来讲:

(1)初始状态,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紧密结合,此时A TP结合位点是空的。

(2)当结合A TP后,肌球蛋白头部从结合位点脱离。

(3)ATP被水解为ADP和Pi后,肌球蛋白头部变构弯曲。

(4)变构的肌球蛋白头部结合到新的肌动蛋白丝位点上,但结合得不牢固。当Pi从ATP结合位点上释放出来,结合变得十分牢固。随后,肌球蛋白头部构象恢复,同时带动颈部和尾部朝肌动蛋白丝(+)移动。

(5)ADP释放,肌球蛋白彻底恢复原始状态。

11.*简述细胞运动的调节。

(1)G蛋白的作用。

(2)细胞外分子的趋化作用。

(3)Ca2+的梯度,趋化因子高的一侧Ca2+浓度低,即在细胞的前部Ca2+梯度浓度高,细胞后部Ca2+的梯度浓度低。

(4)药物。如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秋水仙碱、长春碱、紫杉醇等。

12.*简述变形运动的过程。

(1)通过肌动蛋白的聚合使细胞表面伸出片状或条状突起(伪足)。

(2)当伪足接触到一片合适的表面时,与基质之间形成新的锚定点(黏着斑)。

(3)位于细胞后部的附着点和基质脱离,细胞通过内部的收缩产生拉力,以附着点为支点向前移动,这一过程牵涉肌动蛋白丝的解聚。

13.描述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1)动作电位的产生。每一肌纤维上均有神经分支分布,神经冲动是神经细胞向外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肌细胞去极化并传至肌质网。

(2)Ca2+的释放。肌质网去极化后释放Ca2+到肌浆中。

(3)原肌球蛋白移位。在肌动蛋白细丝上,被原肌球蛋白占据的肌球蛋白结合部位暴露出来,此部位可以和肌球蛋白分子头部结合。

(4)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丝的相对滑动。

A.结合。肌球蛋白头部和肌动蛋白丝紧密结合形成强直构象(弯曲)。由于和ATP结合

而迅速结束。

B.释放。结合ATP使得肌球蛋白头部构象发生变化,与肌动蛋白丝脱离。

C.直立。肌球蛋白头部A TP被水解为ADP和Pi,引起肌球蛋白头部大的构象变化,使

头部沿肌动蛋白丝移动约5nm。此时,产物ADP和Pi仍紧密结合在头部。

D.产力。肌球蛋白头部微弱地与肌动蛋白丝新位点结合,释放出Pi,使得肌球蛋白的

头部与肌动蛋白丝紧密结合并产力,使ADP释放出来,肌球蛋白头部构象恢复。

E.再结合。在周期末,肌球蛋白头部又和肌动蛋白丝紧密结合,但此时肌球蛋白头部已

经移动到肌动蛋白丝新位点上。

14.简述细胞骨架和医学的关系。

(1)细胞骨架与肿瘤。肿瘤细胞中的微管数目急剧减少,分布也很混乱。微丝数也明显减少,常常出现成片的肌动蛋白凝集小体。中间丝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临床上常利用这一点进行肿瘤的鉴别。

(2)细胞骨架与Alzheimer病。在Alzheimer病患者的神经元中可以看到大量损伤的神经元纤维,它们由成对的螺旋状纤维和较直的纤维组成,主要成分是高度磷酸化状态的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失去其对微管装配的促进作用和稳定作用。如此,神经元微管系统受损,微管蛋白无法正确组装,神经原纤维缠结,引发此类疾病。

(3)细胞骨架与遗传病。如人类不动纤毛综合征,就是由于纤毛、鞭毛中具有ATP酶活性的动力蛋白臂缺失或缺陷引起的。

【4】线粒体与细胞能量转换

一、名词解释

1.mitochondrion(线粒体)

是由双层单位膜构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是细胞进行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都是由线粒体提供,故被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2.elementary particle(基粒)

又称ATP合酶复合体。是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的突出于内腔的颗粒。形态上分为三部分:头部(F1,突出至内腔中,5亚基,具有A TP合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成ATP)、柄部(连头部与基片,含OSCP,控制质子流)和基片(F0,嵌入内膜中)。

3.intracristal space(嵴内空间)

线粒体由于嵴向内腔突进而造成的外腔向内伸入的部分。

4.intercristal space(嵴间腔)

线粒体嵴与嵴之间的内腔部分。

5.translocation contact site(转位接触点)

线粒体的内外膜存在着一些相互接触的地方。在这里,膜间隙变窄,为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线粒体提供通道。

6.matrix-targeting sequence, MTS(基质导入序列)

又称导肽。是输入线粒体的蛋白质在N端具有的一段氨基酸序列,能够被线粒体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从而定向蛋白质的转运。完成转运后会被信号肽酶切除。

7.heat shock protein70, hsp70(热激蛋白70)

绝大多数的前体蛋白都要和一种被称为hsp70的分子伴侣结合,其作用是防止前体蛋白形成不可解开的构象,也可以防止已松弛的前体蛋白聚集。

8.autotroph(自养生物)

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可以被自身利用的有机物的生物。包括含叶绿素的植物和一些有光合作用的细菌。

9.heterotroph(异养生物)

动物细胞不具有叶绿体,它们以自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为营养,通过分解代谢而获取能量。实现这一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为线粒体。

10.cellular respiration(细胞呼吸)

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产生CO2,同时将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的过程。也叫细胞氧化、生物氧化。

11.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

由高能底物水解放能,直接将高能磷酸键从底物转移到ADP上,使其磷酸化生成ATP 的作用。

12.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

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所携带的电子经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

②酶含量多,多种,是细胞中含酶最多的细胞器。③含有DNA。

2.简述线粒体的遗传特征。

(1)线粒体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①其基因组只有一条双链环状DNA分子,是裸露的(不与组蛋白结合),称为mtDNA。②在一个线粒体中,平均含5~10个mtDNA,主要编码线粒体蛋白质、tRNA和rRNA。③mtDNA分为轻链和重链。共编码37个基因。其中13个是编码蛋白质的;其余24个编码2种rRNA和22种tRNA。重链上编码了2个rRNA、12个蛋白质和14个tRNA;轻链编码了1个蛋白质及8个tRNA。④线粒体基因组转录是从两个主要的启动子处开始的,分为重链启动子和轻链启动子。线

粒体mRNA不含内含子,也很少有非翻译区。⑤mtDNA编码的蛋白质是在线粒体内的核糖体上翻译的,翻译的起始氨基酸为甲酰甲硫氨酸,遗传密码与核基因不完全相同。

⑥线粒体基因中存在2个重叠基因。⑦线粒体DNA的复制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

类似原核生物转录,有2个复制点,产生一个多顺反子,需要RNA引物,不受细胞周期的影响。

(2)但是,线粒体中大多数蛋白质仍然由核编码,它们合成后通过特定的方式转运到线粒体中。因此,线粒体的遗传体系与细胞核遗传体系构成了一个整体。

3.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中既存在DNA(即mtDNA),也有蛋白质合成系统。但由于线粒体自身的遗传系统贮存信息很少,构建线粒体的信息大部分都来自于核DNA。事实上,线粒体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核的遗传装置,如果没有细胞核的作用,mtDNA本身不能进行复制。所以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涉及两个彼此分开的遗传系统,是由细胞核和线粒体两个基因组共同协调控制,因此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4.简述核编码蛋白质的线粒体转运特点和具体转运过程。

(1)转运特点:①需要线粒体转运信号及其受体。N端含有基质导入序列(MTS)的核编码蛋白质与线粒体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最终将其运入线粒体。②在转运过程中,蛋白质在线粒体外发生去折叠,进入线粒体后发生再折叠。③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分子伴侣的协助。④转运耗能。

(2)过程:

【1】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去折叠。①折叠紧密的蛋白不可能穿越线粒体膜,因此必须先去折叠。②少数线粒体前体蛋白与称为NAC(新生多肽链相关复合物)的分子伴侣结合,增加转运准确性。③多数线粒体前体蛋白与称为hsp70的分子伴侣结合,防止前体蛋白形成不可解开的构象,防止已经松弛的前体蛋白聚集。④在哺乳动物的胞质中存在两种能准确结合前体蛋白的因子。前体蛋白的结合因子(PBF)能够增加hsp70对蛋白的转运;线粒体输入刺激因子(MSF)可以单独发挥A TP酶的作用,为去折叠供能。

【2】多肽链穿越线粒体膜。①前体蛋白在其N端有基质导入序列(导肽),能够被线粒体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定向蛋白质的转运。②通过Tom37和Tom70等数套受体的偶联转运,蛋白最终进入输入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

【3】多肽链在线粒体内重新折叠。①蛋白质跨膜转运至线粒体基质后,必须恢复其天然构象以行使其功能。②分子伴侣mthsp70、mthsp60、mthsp10等可以参与蛋白质的重新折叠与组装。

5.简述线粒体的增殖。

(1)线粒体增殖很简单,就是线粒体长大后一分为二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生长阶段(线粒体膜的生长,mtDNA复制,然后分裂)、分化阶段(线粒体内部酶的合成,建立能够行使氧化磷酸化功能的机构)。

(2)一般认为线粒体增殖的分裂方式包括3类:出芽分裂、收缩分裂和间壁分裂。

(3)线粒体的分裂不是绝对均等的,也受到细胞分裂的影响。

6.简述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可以分为3个时期。

(1)线粒体前期(诱导期)。诱导细胞凋亡的因子通过信号转导途径级联传递或损伤途径被激活的过程。由于不同的诱导因子有不同的作用途径,所以这一时期属于私有途径。

(2)线粒体期(效应期、决定期)。这一时期,线粒体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是线粒体控制凋亡的关键时期。一旦进入这一点,细胞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后续过程。

(3)线粒体后期(降解期)。从线粒体释放的蛋白质,激活蛋白酶和核酸酶,后者进一

步介导后续的凋亡机制。由于第二期和第三期是不同因素导致细胞凋亡的共同途径,因此被称为共有途径。

7.简述细胞呼吸的特点。

(1)细胞呼吸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一系列由酶系所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

(2)整个反应分步进行,能量也是逐步释放的。

(3)所产生的能量储存在A TP的高能磷酸键中。

(4)反应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进行。

(5)反应中需要水的参与。

8.简述葡萄糖有氧呼吸的主要步骤。

略。

9.简述化学渗透学说,并以此解释氧化磷酸化的基本过程。

由Mitchell在1961年提出。该假说认为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分布是不对称的,电子传递链同时起到质子泵的作用。当高能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释放的自由能可以将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抽提到膜间隙。由于内膜对质子不通透,从而使膜间隙内质子浓度高于基质,产生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在该梯度的驱动下,质子穿过内膜上的ATP 合酶顺梯度流回到基质,其能量促使ATP合成,完成氧化磷酸化。该假说体现了2个特点:1.需要定向的化学反应;2.突出了膜的结构。

10.概述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略。

11.线粒体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1)大分子的降解和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多糖分解为单糖。其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经过活化后进入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经过糖酵解生成2分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此过程净生成2分子ATP。

(2)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作用下进一步脱氢分解为乙酰CoA;脂肪酸活化生成的脂酰CoA经过氧化生成乙酰CoA。乙酰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在三羧酸循环酶系的作用下,经过4次脱氢、2次脱羧,最终彻底氧化成1分子GTP、2分子CO2、3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

(3)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脱下的电子传递到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链,经4个酶复合体传递给氧,使氧成为氧离子,再与基质中2个质子化合成水,完成氧化过程。在传递过程中,会逐级释放能量。在基粒上,ADP磷酸化形成ATP。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以形成38分子ATP(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4个+氧化磷酸化34个,不考虑两种NADH穿梭机制!)。

(4)综上所述,大分子物质蛋白质、脂肪和多糖经过上述3个过程彻底氧化,储存在其中的化学能经过磷酸化过程转变为A TP,完成能量转化过程。

12.简述线粒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1)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线粒体的变化。例如,人体原发性肝癌细胞癌变过程中,线粒体嵴的数目逐渐下降而最终成为液泡状线粒体。因此,线粒体常作为细胞病变或损伤时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成为分子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依据。

(2)mDNA突变导致疾病。mDNA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如无组蛋白保护、缺乏有效的修复机制等,使得mDNA很容易突变,进而引发疾病。这类以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缺陷为主要原因的疾病常称为线粒体疾病,例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的特征。

【5】细胞核与遗传信息储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细胞:是生命体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位杂交:确定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在上染色体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其极性端插入水相而非极性尾部面向空气界面,搅动后形成乳浊液,即形成极性端向外而非极性尾部在部的脂分子团或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主动运输:有载体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种转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转移序列:存在与新生肽连中使肽连终止转移的一段信号序列,可导致蛋白质锚定在膜的脂双层中。因终止转移信号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质,那么该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有一个终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部转移信号,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 P34cdc2/cdc28:是有芽殖或裂殖酵母cdc2/cdc28基因表达一种分子量为34X103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胞体和分泌泡等。 Caspase家族: 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或:由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分泌型胞吐途径:真核细胞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侧的细胞膜和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也可以这样回答:从广义上讲,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从狭义上讲,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两大类纤维成分)。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 钙粘素:属亲同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其中4个同源,均含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域,参与信号转导。 接合素蛋白:它既能结合网格蛋白,又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从而介导跨膜受体及其结合配体的选择性运输。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完整版)《行政组织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组织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功利性组织(教材P6):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教材P36) :里格斯创立了所谓的“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教材P43):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教材P128):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单向沟通(教材P190):单向沟通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6.主文化(教材P228):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7.单环学习(教材P212):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8.敏感性训练(教材P281):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第二部分: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3、学者(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A)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D)两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60、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发展? 在今天由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历史条件的复杂性和主观认识的某些偏差,致使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环节甚或较为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因此,需要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改革来加以解决和克服。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政治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任务。 (3)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理化与政治管理的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4)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发展。 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是什么? 英国的两党制主要是通过下议院选举来实现的,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这个组阁的政党便成为执政党,执政党和反对党在形式上界限分明。美国两党制主要是通过总统选举来实现的,通常把总统所属的政党称作执政党,美国两大政党之间政治分解不很明显。英国的两大政党采取集中制,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分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58、如何理解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单一制和联邦制作为两种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反映和体现的是国家权力集中的不同程度。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的国家,联邦制是由若干个联邦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二是中央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如何划分;三是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如宪法)为依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57、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有哪些?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这一权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威,形式上却有公共性,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权威;两者的利益构成和内容有所不同;两者在行为主体方面也不同。 5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受体,配体: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配体(ligand):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2. 细胞通讯,信号传导,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别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传导:相当于是将上面细胞的刺激冲动传向下一个细胞,起着一种传递承接的作用,生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改变。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4. 核孔复合体: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直径为50~100nm,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等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5.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 在细胞核的大部分区域,染色质结构的折叠压缩程度比较小,即密度较低,进行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浅,这部分染色质称常染色质.着丝点部位的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就折叠压缩的非常紧密,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情况差不多,即密度较高,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深,这部分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6. 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7.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8. 紧密连接,粘着带,桥粒,间隙连接: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行政组织学章节答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题库

名词解释 1. genome 基因组p235 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2. ribozyme 核酶p266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 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 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6.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p251(重新查!!!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饰等 7.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线 Leonard Hayflick利用来自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相反,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Hayflick等还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由于上述规律是Hayflick研究和发现的,故称为Hayflick 界线。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 界线。 8. 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p312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

形成性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功利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所谓“棱柱子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的。 形成性作业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向沟通 P190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 P228 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3.单环学习 P212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4.敏感性训练 P281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 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Cell Biology:广泛采用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应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将细胞的整体活动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动态的观点观察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期最终阐明生命的基本规律。 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大小约70nm 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叶。 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skeleton 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的热运动可以使分子从膜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另一侧,其结果是分子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转运。因无需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故名。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小分子物质沿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运动,是由膜转运蛋白“协助”完成的。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侧到高浓度侧转运,需要供给能量。ATP直接供能、间接供能、光能。 协同运输(cotransport):由离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利用跨膜的离子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使特定离子的顺梯度运动与被转运分子或离子的逆梯度运输相偶联。直接动力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梯度。 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大分子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胞吐作用:与胞吞作用的顺序相反,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它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外膜(outer membrane):单位膜结构,厚约6nm。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质,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直径2-3nm的亲水通道,10KD以下的分子包括小型蛋白质可自由通过。内膜(inner membrane):厚约6-8nm。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延伸到嵴的轴心部。宽约6-8nm。其中含有许多可溶性酶类,底物和辅助因子。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基质(matrix):内膜之内侧,类似胶状物,含有很多Pr.和脂类。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都在其中。另外还有线粒体DNA、核糖体、tRNA、rRNA、DNA聚合酶、AA活化酶等。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外被(outerenvelop):双层膜,每层厚6~8nm,膜间隙为10~20nm。外膜通透性大,细胞质中大多数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内膜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比外膜强,其上有特殊载体称为转运体,可运载物质过膜。 类囊体(Thylakoid):在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所形成的封闭扁平小囊。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 TP的过程,称为photophosphorylation 细胞质膜系统(cytoplasmic membrane system):是指细胞内那些在生物发生上与质膜相关的细

行政组织学作业答案

《行政组织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_____D______。 A.非正式组织 B.企业组织 C.行政组织 D.正式组织 2、行政组织是追求_______A________。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 公共价值的组织 D. 行政权力的组织 3、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B_____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A.泰勒 B.法约尔 C.卡斯特 D.梅奥 4、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_____C___。 A.组织气候 D.组织文化 C.组织环境 D.组织战略 5、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_______A________。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 管理级别 D.管理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___BD____。 A.营利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非正式组织 2、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____BCD_____。 A.行政的权力 B. 理性——法律的权力 C.传统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3、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_____ABCD_____。 A. 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 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 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 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4、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___A___和____B___,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 A.一般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工作环境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旧真题 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是指管理向全方位的信息化沟通的发展。 2、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争取比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3、品牌,即商品的牌子,商品的名字,是卖者的产品的某一名词、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 4、战略联盟P17 5、经营战略P148 6、市场营销组合 7、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它是由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的,由董事组成的一个集体领导班子。 8、品牌战略,指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9、标准化,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10、合伙制企业 11、企业精神 12、浮动工资制 13、质量体系认证 14、市场营销 15、资产负债表 16、质量体系认证 答:这是指由权威的公开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17、市场营销 答: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务活动。 18、资产负债表 答:从总体上概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也称为企业财务状况表。 19、公司制企业 20、战略思想 21、质量职能 22、人力资源管理 答: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23、劳动定额 答: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标准。 24、网络营销 答:指企业以因特网为核心,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进行市场环境分析、营销情报检索、物流流程管理、辅助营销决策,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营销目标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5、公司制企业 答:这是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 26、战略思想 答:战略思想是指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它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是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群众对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论述完整版

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处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 的积极性。 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 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 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 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 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 干小的社会系统 9、“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 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 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 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 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 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 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 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 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 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 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 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 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 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 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 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 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 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 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 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 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 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 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 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11、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 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 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 素。 12、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 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 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3、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 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 自然和社会因素。 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 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 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 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 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 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5、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 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 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16、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 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 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 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 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17、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 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 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 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 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 限是平等和相同的。 18、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 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19、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 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 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 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 结构”因素。 20、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 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21、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 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 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22、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 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 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 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 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 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 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 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 的组织结构体系。 23、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 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 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 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 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 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 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 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 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 系。 24、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 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 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 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 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 动。 25、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 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 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 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6、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 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 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 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 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 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 的人们的集合体。 29、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 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 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 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 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 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 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 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 则。 3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 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 系的紧密程度。 31、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 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 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 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 值标准。 32、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 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 标的行动过程。 33、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 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 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 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 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 活动过程。 34、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 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 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 量。 35、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 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 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 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 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 挥其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