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ANUC_0i_Mate_MC数控加工中心电气设计和调试

FANUC_0i_Mate_MC数控加工中心电气设计和调试

FANUC_0i_Mate_MC数控加工中心电气设计和调试
FANUC_0i_Mate_MC数控加工中心电气设计和调试

前言

数控机床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传感测量、机械制造、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的发展和运用,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时代,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管理方式,使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的CAD/CAM、FMS、CIMS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数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核心标志,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的数控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机床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数控机床的产品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在国内市场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国内市场对各类机床产品特别是数控机床有大量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却有不少国产机床滞销积压,国内机床产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我国数控机床自主发展的势头。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有经营上、产品质量上和促销手段上等的原因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产品(包括基型、变型和专用机床)的开发周期长,不能及时针对用户的需求提供满意的产品。

本论文采用的是FANUC数控加工中心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FANUC数控加工中心的电气原理图、PMC程序的编制和简单系统的调试等。电气原理图与PLC程序设计是这次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指导老师和验收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3)

1.1 选题背景 (3)

1.2 FANUC数控系统概述 (4)

1.2.1 FANUC数控系统的主要类型 (4)

1.2.2 FANUC数控系统的特点 (4)

1.2.3 FANUC 0系列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5)

1.2.4 FANUC 0i系列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5)

1.3 FANUC数控加工中心的创新与应用 (6)

第二章 FANUC加工中心电气原理图的设计 (6)

2.1 常用电器的选型 (6)

2.1.1 伺服电机的选型 (6)

2.1.2 低压元器件选择 (7)

2.2 电气原路图的基础知识 (8)

2.2.1 电气原理图 (8)

2.2.2 电气原路图的构成要素 (8)

2.2.3 电气原路图的画法规则 (8)

2.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 (9)

2.3.1 电气原理图中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和接线端子标记 (9)

2.3.2 电气原理图 (9)

2.4 电气原理图电路示例 (12)

第三章 FANUC PMC程序的设计 (14)

3.1 概述 (14)

3.2 PMC的地址 (15)

3.3 PMC程序的结构 (16)

3.4 基本指令 (16)

3.5 功能指令 (18)

3.5.1功能指令的格式 (19)

3.5.2部分功能指令说明 (20)

3.6 FANUC数控加工中心PMC的分析 (24)

3.6.1 I/O分配表 (24)

3.6.2 PLC完成M功能信号的处理 (25)

第四章系统的调试 (27)

4.1 FANUC Oi Mate-MC数控系统操作面板 (27)

4.2 参数的显示 (28)

4.3 用MDI设定参数 (29)

4.4 重要参数的设定 (30)

4.4.1 有关“SETTING”的参数 (30)

4.4.2 有关轴控制/设定单位的参数..........................32

4.4.3 有关存储式行程检测的参数...........................35

4.4.4 有关进给速度的参数.................................35

4.4.5 有关加减速控制的参数 (35)

4.4.6 有关伺服的参数 (35)

4.4.7 有关DI/DO的参数 (36)

4.4.8 有关MDI、显示和编辑的参数 (37)

4.4.9 有关程序的参数 (39)

4.4.10 有关螺距误差补偿的参数 (39)

4.4.11 有关主轴控制的参数 (40)

结论 (41)

致谢 (41)

参考文献 (42)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加工中心(Machining Center,简称MC)是一种备有刀库并能自动更换刀具对工件进行多工序加工的数控机床。它是适应省力、省时和节能的时代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气动技术、拖动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测量及传感技术以及通讯诊断、刀具和应用编程技术的高技术产品,将数控铣床、数控镗床、数控钻床的功能并聚集在一台加工设备上,且增设有自动换刀装置和刀库,可在一次安装工件后,数控系统控制机床按不同工序自动选择和更换刀具,自动改变机床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轨迹及其他辅助功能,依次完成多面和多工序的端平面、孔系、内外倒角、环形槽及攻螺纹等加工。由于加工中心能集中完成多种工序,因而可减少工件装夹、测量和调整时间,减少工件周转、搬运存放时间,

使机床的切削利用率高于通用机床3~4倍,达80%以上。所以说,加工中心不仅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而且是数控机床中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机床。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性能良好的传感器的出现和运用,加工中心的功能日趋完善,这些功能包括:刀具寿命的监视功能,刀具磨损和损伤的监视功能,切削状态的监视功能,切削异常的监视、报警和自动停机功能,自动检测和自我诊断功能及自适应控制功能等。加工中心还与载有随行夹具的自动托板进行有机连接,并能进行切削自动处理,使得加工中心成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自动化工厂的关键设备和基本单元。

1.2 FANUC数控系统概述

1.2.1 FANUC数控系统的主要类型

FAUNC数控系统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类:

(1)高可靠性的Power Mate 0系列。

(2)普及型CNC 0—D系列。

(3)全功能型的0—C系列。

(4)高性能/价格比的0i系列

(5)具有网络功能的超小型、超薄型CNC 16i/18i/21i系列。

1.2.2 FANUC数控系统的特点

FANUC数控系统是控制单元与LCD集成于一体,具有网络功能,超高速串行数据通信。

FANUC数控系统以其高质量、低成本、高性能、较全的功能,适用于各种机床和生产机械等特点,在市场的占有率远远超过其他的数控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在设计中大量采用模块化结构。这种结构易于拆装,各个控制板高度集成,使可靠性有很大提高,而且便于维修、更换。

(2)具有很强的抵抗恶劣环境影响的能力。其工作环境温度为0~45℃,相对湿度为75%。有较完善的保护措施。FANUC对自身的系统采用比较好的保护电路。

(3)FANUC系统所配置的系统软件齐全。系统所配置的系统软件具有比较齐全的基本功能和选项功能。对于一般的机床来说,基本功能完全能满足使用要求。

(4)提供丰富的PMC指令。提供大量丰富的PMC信号和PMC功能指令,这些丰富的信号和编程指令便于用于编制机床侧PMC控制程序,而且增加了编程的灵活性。

(5)具有很强的DNC功能。系统提供串行RS-232C传输接口,使PC和机床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够可靠完成,从而实现高速的DNC操作。

(6)提供丰富的维修报警和诊断功能。FANUC维修手册俄日用户提供了大量的报警信息,并且以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

1.2.3 FANUC 0系列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FANUC 0系列的主要功能及特点有以下几点:

(1)采用高速的微处理器芯片。

(2)采用高可靠性的硬件设计及全自动化生产制造。

(3)丰富的系统控制功能。

(4)高精度的控制。

(5)全数字伺服控制结构。

(6)全数字的主轴控制。

1.2.4 FANUC 0i系列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FANUC 0i系列的主要功能及特点有以下几点:

(1)FANUC 0i系统与FANUC 16/18/21等系统的结构相似,均为模块化结构。主CPU板上除了主CPU及外围电路之外,还集成了PROM&SRAM模块、PMC 控制模块、存储器和主轴模块、伺服模块等。其集成度较FANUC 0系统的集成度更高,因此0i控制单元的体积更小,便于安装排布。

(2)采用全字符键盘,可用B类宏程序编程,使用方便。

(3)用户程序区容量比0MD系统大一倍,有利于较大程序的加工。

(4)使用编辑卡编写或修改梯形图,携带与操作都很方便,特别是在用户现场扩充功能或实施技术改造时更为便利。

(5)使用存储卡存储或输入机床参数、PMC程序以及加工程序,操作简单方便。

(6)系统具有HRV(高速矢量相应)功能,伺服增益设定比0MD系统高一倍,理论上可使轮廓加工误差减少一半。

(7)机床运动轴的反向间隙,在快速移动或进给移动过程中由不同的间隙补偿参数自动补偿。

(8)0i系统可预读12个程序段,比0MD系统多。

(9)与0MD系统相比,0i系统的PMC程序基本指令执行周期短,容量大,功能指令更丰富,使用更方便。

(10)0i系统的界面、操作、参数等与18i、16i、21i基本相同。

(11)0i系统比0M、0T等产品配备了更强大的诊断功能和操作信息显示功能,给机床用户使用和维修带来了极大方便。

(12)在软件方面0i系统比0系统也有很大提高,特别在数据传输上有很大改进,如RS-232串行通信波特率达19200bit/s,可以通过HSSB(高速串行总线)与PC机相连,使用存储卡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1.3 FANUC数控加工中心的创新与应用

加工中心是典型的集高新技术与一体的机械加工设备,它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设计、制造水平,因此在国内外企业界都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加工中心已成为现代机床发展的主流方向,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中。与普通数控机床相比,加工中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 工序集中

(2) 加工精度高

(3) 适应性强

(4) 生产效率高

(5) 经济效应好

(6) 劳动强度低、工作条件好

(7) 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加工中心适合加工形状复杂、加工工序多、精度要求较高、需要用多种类型的普通机床和众多的工艺设备,且需经多次装夹和调整才能完成加工的零件。

第二章FANUC加工中心电气原理图的设计

2.1 常用电器的选型

2.1.1 步进电机的选型

步进电机是电气元件选型的依据。机床的机械设计完成后,根据各个坐标传动系统的机械数据以及该轴的设计指标,可以选择出合适的步进电机,

合理的选择步进电机是从驱动机械设备的具体对象、加工规范,也就是说从机械设备的使用条件出发,经济、合理、安全等多方面考虑是电动机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步进电机选型的三大前提为:

(1)传动方式

(2)步进电机负载的大小

(3)步进电机的转速

依据以上准则选定的各个电机的型号为:

主轴电机:A068-1446-B103 X轴电机:A06B-0077-B103

Y轴电机:A06B-0077-B103 Z轴电机:A06B-0077-B403

2.1.2 低压元器件选择

低压元器件是指工作在直流1200V、交流1500V及以下的电路中,以实现对电路或非电对象的控制、检测、保护、变换、调节等作用的电器。

1、电源

根据自动装配机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实际输入输出设备的情况。系统选用交流220V 50Hz的电源为气泵供电。并经直流变压器变为24V直流电源为控制系统PLC、手动按钮、传感器及电磁换向阀线圈供电。

2、按钮

按钮在低压控制电路中用于手动发出控制信号。它由按钮帽、复位弹簧、桥式触头和外壳等组成,按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分为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和复位按钮等。

启动按钮带有常开触头,手指按下按钮帽,常开触头闭合;手指松开,常开触头复位。启动按钮的按钮帽采用绿色。停止按钮带有常闭触头,手指按下按钮帽,常闭触头断开;手指松开,常闭触头复位。停止按钮的按钮帽采用红色。复合按钮带有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手指按下按钮帽,先断开常闭触头再闭合常开触头;手指松开,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先后复位。

3、低压断路器

低压断路器俗称自动空气开关,由操作机构、触头、保护装置(各种脱扣器)、灭弧系统等组成。它相当于刀开关、熔断器、热继电器、过电流继电器和欠电压继电器的组合,是一种既有手动开关作用又能自动进行欠电压、失电压、过载和短路保护的电器。低压断路器的选用依据一下几点。

(1)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线路、设备的正常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

(2)断路器的极限通断能力应大于或等于电路最大短路电流。

(3)欠电压脱扣器的额定电压应等于线路的额定电压。

(4)过电流脱扣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线路的最大负载电流。

4、低压开关

低压开关又称低压隔离器,是低压电器中结构比较简单、应用广泛的一类手动电器。主要有刀开关、组合开关以及熔断器式刀开关3种。

低压开关主要在电源切除后,将线路与电源明显的隔离,以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熔断器式刀开关由刀开关和熔断器组合而成,故兼有两者的功能,即电源隔离和电路保护功能,可分断一定的负载电流。

2.2 电气原路图的基础知识

2.2.1 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是一种反映电子设备中各元器件的电气连接情况的图纸。电路图由一些抽象的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通过对电路图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就可以了解生产机械及设备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2.2 电气原路图的构成要素

一张完整的电路图由若干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主要包括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连线以及注释性字符等。

1、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是构成电路图的主体。各种图形符号代表了组成电路的各个元器件。各个元器件图形符号之间用连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反映出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

2、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是构成电路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强调图形符号的性质,同时也为了分析、理解和阐述电路图的方便,在各个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旁,标注有该元器件的文字符号。例如“QS”表示隔离开关,“KA”表示继电器等。

3、注释性字符

注释性字符也是构成电路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说明元器件的数值大小或者具体型号。

2.2.3 电气原路图的画法规则

除了规定统一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之外,电路图还要遵循一定的画法规

则。

1、电路图的信号处理流程方向

电路图中信号处理流程的方向一般为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即将先后对信号进行处理的各个单元电路,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方向排列,这是最常见的排列形式。

2、连接导线

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导线在电路图中用实线表示。导线的连接与交叉,如横竖两导线交点处画有一圆点,表示两导线连接在一起;两导线交点处无圆点,表示两导线交叉而不连接;导线的丁字形连接。

3、电源线与地线

电路图中通常将电源引线安排在元器件上方,将地线安排在元器件下方。

2.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

为了清晰表达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便于使用、安装、调试和检修控制系统,通常根据机械运动形式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将电气控制系统中各电气元件及其连接关系,按照电气设备和电器的工作顺序,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达出来,这样绘制出来的图就是电气原理图。

2.3.1 电气原理图中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和接线端子标记

机床电气原理图中,电气元件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必须采用IEC的通用标准或国家最新标准,即GB/T4728—1996~2000“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和GB/T6988.1~4—2002 “电气技术文件的编制”、 GB/T6988.6—1993 “控制系统功能图标的绘制”、 GB/T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并按照GB/T6988—1977“电气制图”要求绘制出电气原理图。

2.3.2 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是用来表示电路各个电气元件导电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

理的图。此图应根据简单、清晰的原则,采用电气元件展开的形式绘制而成。它不按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来画,也不反映电气元件的大小、形状和安装位置,只用电气元件导电部件及其接线端钮来表示电气元件,用导线将电气元件导电部件连接起来,以反映其连接关系。

现以图2-1FANUC加工中心原理图来阐明绘制电气原理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图2-1 FANUC加工中心电气原理图

(一)绘制电气原理图的原则

(1)图中所有的元器件都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2)电气原理图的组成

电气原理图由主电路和辅助电路组成。主电路是从电源到电动机的电路,其中有刀开关、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与电动机等。主电路用粗线绘制在图面的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信号电路及保护电路等。它们由继电器、接触器的电磁线圈、继电器、接触器、接触器辅助触点、隔离开关、其他控制元件触头、控制变压器及控制开关等组成,用细实线绘制在图面的右侧或下方。

(3)电源线的画法

原理图中直流电源用水平线画出,一般直流电源的正极画在图面上方,负极画在图面的下方。三相交流电源线集中水平画在图面上方,相序自上而下依L1、L2、L3排列,中性线(N线)和保护接地线(PE线)排在相线之下。主

电路垂直于电源线画出,控制电路与信号电路垂直在两条水平电源线之间。耗电元件直接与下方水平电源线相接,控制触头接在上方电源水平线与耗电与元件之间。

(4)原理图中电气元件的画法

原理图中的各电气元件均不画实际的外形图,原理图中只画出其带电部件,同一电气元件上的不同带电部件是按电路中的联接关系画出,但必须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并且用同一文字符号标明。对于几个同类电器,在表示名称的文字符号后加上数字序号,以示区别。

(5)电气原理图中电气触头的画法

原理图中各元器件触头状态均按没有外力作用时或未通电时触头的自然状态画出。

(6)原理图的布局

原理图按功能布置,即同一功能的电气元件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而下或从左到右的原则绘制。

(7)线路连接点、交叉点的绘制

在电路图中,对于需要测试和拆接的外部引线的端子,采用“空心圆”表示;有直接电联系的导线连接点,用“实心圆”表示;无直接电联系的导线交叉点不画黑圆点,但在电气图中尽量避免线条的交叉。

(8)原理图的画质要层次分明,各电器元件及触头的安排要合理,即要做到所用元器件最少,耗能最少,又要保证电路运行可靠,节省连接导线以及安装、维修方便。

(二)关于电气原理图图面区域的划分

为了便于确定电路图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图中的位置,可在各种幅面的图样上分区。每个分区内竖边方向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编号,横边方向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编号的顺序应从与标题栏相对应的图幅的左上角开始,分区代号用该区的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有时为了分析方便,也把数字区放在图的下面。为了方便读图,利于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常在图面区域对应的上方标明该区域的元件或电路的功能,如图2-1所示。

(三)继电器、接触器触头位置的索引

电气原理图中,在继电器、接触器线圈的下方注有该继电器、接触器触头所在图中位置的索引代号,索引代号用图面区域号表示。其中左栏为常开触头所在图区号,右栏为常闭触头所在图区号。如图2-1所示。

(四)电气图中技术数据的标注

电气原理图中的电气元件的相关数据,常在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文字符号下方标注出来。如图隔离开关文字符号QS下方标有0.4A,该数据为该隔离开关的动作直流值范围。

2.4 电气原理图电路示例

根据所选电机、电气元件和导线等,再结合机床本身的系统绘制出电气原理图,现以部分电气原理图为例,如下图2-2(1)主板原理图、2-2(2)强电原理图、2-2(3)I/O输入原理图所示。

图2-2(1)主板图

分析:此主板是由驱动接口、I/O接口、RS232通讯设备和MDI组成的。

图2-2(2)强电图

分析:此图讲述的是冷却系统和自动润滑系统,由空气开关控制,熔断器作短路和过电流保护作用,在三相电源下,正常的工作。

图2-2(3)I/O输入接口图

分析:此图是I/O输入接口,分别控制了刀库进、退;刀杆松、紧;回参考点;对X、Y和Z三轴方向的限位;刀位计数和刀库定位。

详细FANUC加工中心电气原理图见附录1。

第三章FANUC PMC程序的设计

3.1 概述

数控机床用FANUC PMC有PMC-A、PMC-B、PMC-C、PMC-D、PMC-G和PMC-L 等多种型号,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FANUC数控系统,组成内装式的PLC。PMC 编程使用惯用的继电器符号和简单的逻辑指令\功能指令来编制梯形图,其读/写存储器RAM主要用于存放随机变化的数据、表格等,接有锂电池能实现断电自保,输出负载能力一般小于5VA,最大可达25VA。FANUC PMC的输入信号是来自机床侧的直流信号,规格为30V,16mA。直流输出信号有两类:一类是晶体管集电极开路输出的无触点信号,可驱动机床侧的继电器线圈,最大负载

电流为200mA,额定电流为40 mA,工作电压小于30V,这类输出带继电器线圈时,应在线圈反向并联续流二极管;另一类为干簧继电器的有触电输出,触点容量为额定电流小于500 mA,电压小于50V。这两类负载带白炽指示灯负载时,应接入限流电阻。

在FANUC系列的PMC中,有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两种指令,型号不同时,只是功能指令的数目有所不同,除此以外,指令系统是完全一样的。

在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执行中,用一个堆栈寄存器暂存逻辑操作的中间结果,堆栈寄存器有9位,如图3-1所示,按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原理工作。“写”操作结果压入时,堆栈各原状态全部左移一位;相反地,“取”操作结果时,堆栈全部右移一位,最后压入的信号首先恢复读出。

图3-1 堆栈寄存器操作顺序

3.2 PMC的地址

PMC程序中的地址,也就是代号,用于代表不同的信号。不同的地址分别有机床侧的输入(X)、输出线圈(Y)信号,NC系统部分的输入(F)、输出线圈(G)信号,内部继电器(R)信息显示请求信号(A),计数器(C),保持型继电器(K),数据表(D),定时器(T),标号(L),子程序号(P)。地址号的开头必须指定一个字母表示信号的类型,字母与信号类型的对应关系如表3-1所示。

表3-1 地址字母与信号类型的对应关系

字母信号的种类

X 由机床向PLC的输入信号(MT→PLC)

Y 由PLC向机床的输出信号(PLC→MT)

F 由NC向PLC的输入信号(NC→PLC)

G 由PLC向NC的输出信号(PLC→NC)

R 内部继电器

A 报警显示请求信号

K 保持型继电器

3.3 PMC程序的结构

顺序程序一般由第一级程序、第二季程序及若干个子程序组成。

在PMC程序中使用子程序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做到结构化设计,以方便日后查找、调用和管理。将每一个功能类别的程序归纳到每一个子程序中,也就相当于将不同类型的文件归类到不同的文件夹中。使用子程序的结构增强了程序的可读性,当程序运行出现错误时,易于找出原因。

一般数控机床的PLC程序处理时间为几十毫秒至上百毫秒,对数控机床的绝大多数信息,这个处理速度已足够了。但对某些要求快速响应的信号,为适应不同控制信号对相应速度的不同要求,第一级程序仅处理短脉冲信号,如急停、超程、进给暂停等紧急动作。

第一级程序每8ms执行一次。在向CNC的调试RAM中传送程序时,第二级程序被分割,第一级程序的执行将决定如何分割第二级程序,若第二级程序的分割数为n,则顺序程序的执行顺序如果3-5所示。可见,当第二级程序的分割数为n时,一个循环的执行时间为8nms,第一级程序每8ms执行一次,第二级程序每8×nms执行一次。如果第一级程序的步数增加,那么在8ms内第二级动作的步数就相应减少,因此分割数变多,整个程序的执行时间变长。因此第一级程序应编得尽可能短。

图3-2 顺序程序的执行周期

3.4 基本指令

基本指令共12条,基本指令和处理内容如表3-1所示。

表3-2 基本指令和处理内容

指令处理内容

1 RD 读指令信号的状态,并写入ST0中。在一个梯级

开始的节点是常开节点时使用

2 RD.NOT 将信号的“非”状态读出,送入ST0中,

在一个梯级开始的节点是常闭节点时使用

3 WRT 输出运算结果(ST0的状态)到指定地址

4 WRT.NOT 输出运算结果(ST0的状态)的“非”状态到指

定地址

5 AND 将ST0的状态与指定地址的信号状态相“与”后,

再置于ST0中

6 AND.NOT 将ST0的状态与指定地址的信号的“非”状态相

“与”后,再置于ST0中

7 OR 将指定地址的状态与ST0相“或”后,再置于

ST0

8 OR.NOT 将指定地址的“非”状态与ST0相“或”后,再

置于ST0

9 RD.STK 堆栈寄存器左移一位,并把指定地址的状态置于

ST0

10 RD.NOT.STK 堆栈寄存器左移一位,并把指定地址的状态取

“非”后再置于ST0

11 AND.STK 将ST0的ST1的内容执行逻辑“与”,结果存入

ST0,堆栈寄存器右移一位

12 OR.STK 将ST0的ST1的内容逻辑“或”,结果存入ST0,

堆栈寄存器右移一位

如RD100.5,其中,RD为操作指令码,100.5为操作数据,即指令操作对象。它实际上是PMC内部数据存储器某一个单元中的一位。100.5表示第100号存储单元中的第5位。RD100.5执行的结果,就是把100.5这一位的数据状态“1”或“0”读出并写入结果寄存器ST0中。图3-3所示为梯形图的例子及用编程器向PMC输入的程序语句表。

RD X0010.2

RD.NOT.STK R0310.0

OR.STK

RD.STK R0402.4

RD.NOT.STK R0402.5

OR.STK

AND.STK

AND.NOT X0010.1

AND.NOT F0001.0

WRT R0310.0

图3-3 梯形图及语句表

3.5 功能指令

数控机床用的PMC指令必须满足数控机床信息处理和工作控制的特殊要求,例如,CNC输出的M、S、T二进制代码信号的译码(DEC);机械运动状态或液压系统动作状态的延时(TMR)确认;加工零件的计数(CTR);刀库、刀度工作台沿最短路径旋转和现在位置至目标位置步数的计算(ROT);换刀时数据检索(DSCH)和数据变址传送指令(XMOV)等。对于上述的译码、定时、计数、最短路径选择,以及比较、检索、转移、代码转换、四则运算、信息显示等控制功能,仅用一些操作的基本指令编程,实现起来将会十分困难,因此要增加一些具有专门控制功能的指令,这些专门指令就是功能指令。功能指令都是一些子程序,应用功能指令就是调用相应的子程序。FANUC PMC的功能指令数目视型号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PMC-A、C、D为22条,PMC-B、G为23条,PMC-L为35条。表3-3所示为PMC-L功能指令和处理内容。

表3-3 PMC-L功能指令和处理内容

序号

指令

处理内容格式

1用于梯

形图

格式2用

于纸带穿孔和

程序显示

格式3

用于程序

输入

1 END1 SUB1 S1 1级(高级)程序结束

2 END2 SUB2 S2 2级程序结束

4 TMR TMR T 定时器处理

5 TMRB SUB24 S24 固定定时器处理

6 DEC DEC D 译码

7 CTR SUB5 S5 计数处理

8 ROT SUB6 S6 旋转控制

9 MOVE SUB8 S8 数据“与”后传输

10 CODB SUB27 S27 二进制代码转换

11 COMPB SUB32 S32 二进制数比较

12 NUMEB SUB40 S40 定义二进制常数

13 DISP SUB49 S49 在CNC的CRT上显示信息3.5.1功能指令的格式

功能指令不能使用继电器的符号,必须使用图3-4所示的格式符号。这种格式包括控制条件、指令标号、参数和输出几个部分。

图3-4 功能指令格式及语句表

(1)控制条件,控制条件的数量和意义随功能指令的不同而变化。控制条件存入堆栈寄存器中,其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2)指令。功能指令的种类可见表3-2,指令有三种格式,格式1用于梯形图;格式2用于纸带穿孔和程序显示;格式3是用编程器输入程序时的简化指令。对于TMR和DEC指令在编程器上有其专用指令键,其他功能指令则用SUB键和其后的数字键输入。

(3)参数。功能指令不同于基本指令,可以处理各种数据,数据本身或存有数据的地址可作为功能指令的参数,参数的数量和含义随指令的不同而不同。

(4) 输出。功能指令的执行情况可用一位“1”和“0”表示,把它输出到1R 软继电器,1R 软继电器的地址可随意确定,但有些功能指令不用1R ,如MOVE 、COM 、JMP 等。 3.5.2部分功能指令说明

1、 顺序程序结束指令(END1、END2)

END1:高级顺序程序结束指令; END2:低级顺序程序结束指令。 指令格式:

其中,i=1或2,分别表示高级和低级顺序程序结束指令。 2、 定时器指令(TMR 、TMRB )

在数控机床梯形图编制中,定时器是不可缺少的指令,用于顺序程序中需要与时间简历逻辑关系的场合。

(1) TMR 定时器

TMR 指令为设定时间可更改的定时器,指令格式如图3-6所示。

图3-6 TMR 指令格式

定时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控制条件ACT=0时,定时继电器TM 断开;当ACT=1,定时器开始计时,到达预定的时间后,定时继电器TM 接通。

定时器可以由CNC 的CRT/MDI 单元进行设置。对于1至8号定时器,设定时间的单位为48ms ,对于9至40号定时器设定时间的单位为8ms 。对于定时器1至8,少于48ms 的时间被舍弃。定时器9至40设定的时间以8ms 为单位。任何余数都要被忽略。

(2) TMRB 定时器

TMRB 为设定时间固定的定时器。TMRB 与TMR 的区别在于,TMRB 的设定时间编在梯形图中,在指令和定时器号的后面加上一项参数预设定时间,与顺序程序一起被写入EPROM ,所设定的时间不能用CRT/MDI 改写。

3、 二进制代码转换指令(CODB )

T6113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日益提高,对加工机床特别是工作母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人们也将注意力集中到机床上来,数控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发展的产物,他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制造业的进步。机床的控制系统的优劣与机床的加工精度息息相关,特别是PLC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后,已经显现出它的优越性。可编程控制器PLC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自动控制。在机械加工领域,机床的控制上更显示出其优点。由于镗床的运动很多、控制逻辑复杂、相互连锁繁多,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时,需要的继电器多、接线复杂,因此故障多维修困难,费工费时,不仅加大了维修成本,而且影响设备的功效。采用PLC控制可使接线大为简化,不但安装十分方便而且工作可靠、降低了故障率、减小了维修量、提高了功效。 1.2 关于课题的一些介绍和讨论 1.2.1 设计目标、研究内容和拟定解决的关键问题 完成对T6113机床的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控制核心是PLC,并使其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加工范围扩大,控制更可靠。 研究内容: (1) T6113的电气系统(PLC)硬件电路设计和在机床上的布局。 (2) PLC程序的编制。 解决的关键问题:PLC对机床各个工作部分的可靠控制电气电路的安全问题的解决 1.2.2题目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目前数控机床以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其昂贵的价格是一般用户望尘莫及的,所以改造现有的机床以达

到使用要求是比较现实的,也是必须的。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造是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精度和其他加工要求,并且在实践中已取得的相当好的效益。 1.2.3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利用PLC作为控制核心,替代传统机床的继电器控制,使得机床的控制更加灵活可靠,减少了很多中间的机械故障的可能。利用PLC的可编程功能使得变换和改进控制系统成为可能。 1.2.4设计产品的用途和应用领域 镗床是一种主要用镗床刀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用于加工尺寸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特别是分布在不同表面上、孔距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如各种箱体,汽车发电机缸体等零件的孔。一般镗刀的旋转为主运动,镗刀或工件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在镗床上除镗孔外,还可以进行铣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平面等工件。因此镗床的工作范围较广。它可以应用于机械加工的各个领域,但因其价格比一般机床贵好多,所以在比较大的加工车间才可见到。 1.3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迅速发展的,从最早的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从简单的控制设备到复杂的控制系统,从有触点的硬接线控制系统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存储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精密测量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生产机械的电机拖动,已由最早的采用成组拖动方式,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自动化功能还是生产安全性方面都相当完善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主要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等组成,其控制方式是断续的,所以又称为断续控制系统。由于这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护容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至今仍是机床和其他许多机械设备广泛采用的基本电气控制形式,也是学习先进电气控制的基础。这种控制系统的缺点是采用固定的

集团云数据中心基础网络-详细规划设计

集团云数据中心基础网络详细规划设计

目录 1前言 (2) 1.1背景 (2) 1.2文档目的 (2) 1.3适用范围 (2) 1.4参考文档 (2) 2设计综述 (3) 2.1设计原则 (3) 2.2设计思路 (5) 2.3建设目标 (7) 3集团云计算规划 (8) 3.1整体架构规划 (8) 3.2网络架构规划 (8) 3.2.1基础网络 (9) 3.2.2云网络 (70)

1前言 1.1背景 集团信息中心中心引入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建设面向全院及国网相关单位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电力科研云,支撑全院各个单位的资源供给、数据共享、技术创新等需求。实现云计算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及云计算服务统一提供;完成云计算中心的模块化设计,逐渐完善云运营、云管理、云运维及云安全等模块的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的建设;是本次咨询规划的主要考虑。 1.2文档目的 本文档为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的咨询设计方案,将作为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 1.3适用范围 本文档资料主要面向负责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维护人员、工程师等,以便通过参考本文档资料指导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具体建设。 1.4参考文档 《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访谈纪要》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 《OpenStack Administrator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6d10049804.html,/) 《OpenStack High Availability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6d10049804.html,/) 《OpenStack Operations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6d10049804.html,/) 《OpenStack Architecture Design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6d10049804.html,/)

数字化校园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1.1.1.平台概述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即是统一的数据资源与交换应用服务平台系统,是对数字化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还包括数据交换平台,是实现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提供深层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系统的建设,以《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为基础,建立学校的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异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明确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的接口规范;保证数据的准确一致,“谁产生、谁维护”;建立可以提供为整个学校综合查询和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为学校的将来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为后续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通用数据库平台,保证新的系统建立在数据中心平台上时,不会产生新的分散数据。

图:共享数据中心架构图 1.1. 2.平台目标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设计将达到以下目标: ?建立全校性的共享数据中心; ?实现全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和一致; ?保证任何两个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业务数据; ?保证“谁产生、谁维护”,所有的数据都只有唯一的维护者;

?保证可以提供反映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 ?保证可以为整个学校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 ?为学校的将来的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 1.1.3.平台功能 ?主题数据库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采用作为国家标准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2012年版为中心数据库设计依据,并在对高校各业务系统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增减,并形成最终的该校的事实信息标准。 ?共享数据中心管理与监控 图:共享数据中心监控管理

共享数据中心库管理与监控系统基于严密的安全规范下,实现对元数据的管理、数据模型管理、数据中心监管等功能。其主要功能特性有: ⑴主题(数据子集)管理:可以灵活地随时修改、增加 和删除子集,以方便地将数据库表分配到其中的某个 子集中。 ⑵表管理:可以轻松地完成数据库表的增加、删除和修 改,也可以方便地添加和删除外键。 ⑶表数据管理:包括查询、导出、新增、删除、修改数 据等 ⑷权限管理:用户访问数据中心,对数据中心库表的权 限管理。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提供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 制(RBAC)机制,可以灵活地定义角色、用户和相应 的权限,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只有相关授权的用户,才可以进行对应的管理操作。 ⑸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手动和自动备份及备份还原;数 据库备份点查询。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发展建设方案word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发展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滨某某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建设,某某区公共行政权力实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技术载体和平台。按照标准化、制度化、时限化、电子化、优质化,建设好、管理好、应用好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履行为民服务工作程序、集中收费、明确责任主体的功能某某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建设、要逐步完善职能设置,转变传统观念,不断进行理念更新;推动机制创新,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部门协作机制,打破行政权力的条块分割;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组织原则,内部制度的保障机制;规范行政服务中心人员管理机制;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电子监查系统;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创新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

第一章总论 1.1 概述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投资性质 1.1.3 项目用途及类型 1.1.4 项目性质及责任主体 1.1.5 项目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1.2 建设概况 1.2.1 场址选择 1.2.2 原建筑类型及规模 1.2.3 项目建筑功能设计 1.2.3.1 建筑物东立面功能设计 1.2.3.2 一楼厅功能设计 1.2.3.3 二楼厅功能设计 1.2.3.4 三楼厅功能设计 1.2.4 项目电子系统功能设计 1.2.4.1 总体目标 1.2.4.2 功能目标 1.2.4.3 安全目标 第二章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与建设

2.1 公共行政服务窗口设置 2.1.1 行政职能部门窗口设置 2.1.2 部门窗口进厅事项、公共服务人员设置与管理 2.1.2.1 部门窗口进厅事项与管理 2.1.2.2 部门窗口公共服务人员设置与管理 2.1.3 公共服务分厅、分中心的设置管理 2.1. 3.1 公共服务分厅的设置管理 2.1. 3.2 公共服务分中心的设置与管理 2.2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网络工程建设 2.2.1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2.2.1.1 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2.2.1.2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 2.2.1.3 电子政务功能建设 2.2.2 电子信息共享网络建设 2.2.2.1 信息服务建设 第三章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工程建设 3.1 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3.1.1 行政电子监察主要功能建设 3.1.1.1 实时监察 3.1.1.2 预警纠错 3.1.1.3 绩效评估 3.1.1.4 决策分析

一加工中心操作入门知识(入门知识)

授课班级实训教师 授课日期星期 周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模块二:加工中心加工实训 实训模块二、加工中心操作入门知识 实训课题加工中心结构原理及种类性能课时3h 实训准备加工中心机床 实训目的与要求1.了解加工中心的结构原理2.了解种类及性能 3.了解金属材料处理工艺。4.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实训难点与重点1.加工中心种类及性能 2.量具的正确使用 3.加工中心开机和关机注意事项4.数控机床日常保养步骤 实训方式讲授:1.加工中心的结构原理。 2.加工中心种类及性能 3.常用量具的结构、使用与维护 4.数控机床日常保养步骤 演示:1.常用量具的结构、使用与维护2.加工中心开机和关机注意事项 3.机床的行程范围 4.机床的暂停和急停 操作:学员按照老师所讲的步骤进行操作 实训过程一、讲解内容2h 二、操作演示 1 h 三、操作训练0h 教研组长签名:日期

实训过程 一、讲解内容 一、认识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安装了数控系统或者说是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 数控技术(NC)——是利用数字化信息对机械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现代数控技术又称计算机数控技术,简称CNC 。 1.数控铣床的基本概念 按照其用途可分为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数控镗床、数控电火花机床、数控线切割机床等不同类型。数控铣床是以铣削加工为主,并辅有镗削加工,是数控镗铣床的简称。 2.数控铣床与普通铣床的相比的优点 ?加工精度高,具有稳定的加工质量; ?可进行多坐标的联动,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加工零件改变时,一般只需更改数控程序,可节省生产准备、 时间; ?机床本身的精度高、刚性大,可选择有利的切削用量,从而提 高生产率(一般为普通机床的3 ~ 5 倍); ?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3.数控铣床的组成 三、加工中心概述 1.加工中心的基本概念 加工中心(Machining Center,简称MC)是指在数控铣、镗机床上装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能进行钻、铣、镗等各种加工的数控机床。 镗铣加工中心是指在数控铣床基础上配上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机 床。镗铣加工中心根据铣床的主轴位置的不同,分为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范本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能够经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可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能够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V2.0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 Bychj a、 系统拓扑图 b、 4.5.1 设计目标 建立一个集中分散、异构、可扩充、可集成、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角度视图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复合数据库系统。它将成为政府各种业务系统、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是政府门户的信息中心,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和预测决策所需的数据仓库中心。 4.5.2 数据中心设计基础 4.5.2.1 现状分析

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来说,统一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模式是十分重要的。电子政务的构建,正经历着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方向转变,没有数据也就没有信息,也就没有政府网站及电子政府。数据中心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公共数据(信息)库、模型库、文件交换站以及发布信息的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各数据源将自己的数据上传给数据中心,而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实施自己的应用。 按信息的应用属性,可将电子政务的数据类型分为空间数据、基础数据、政务数据、专题数据和多媒体语音数据。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并建立人口、法人机构、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以及宏观经济四个基础数据库,将成为我国今后数年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由于我国政府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以及政务建设有一个发展过程,造成了政府各部门、城市各行业信息化发展步调不一,从而使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㈠、信息的共享、公开没有立发,信息采集、储存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 ㈡、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职能部门内部的信息相对封闭,产生了信息孤岛效应,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㈢、大部分单位业务应用系统还未形成一个内部资源共享、有效运行的整体,需要在电子政务设计建设的过场中进行整合和改造。 ㈣、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结构不合理,互连互通十分困难。 ㈤、安全性存在隐患,人门还不放心在网上共享数据。 基于以上问题,需要在法律、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行政服务中心排队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 行政服务中心智能排队管 理系统 改 造 方 案 网址:.xdjr,club 目录

1.前言1 2.系统概况2 2.1概况说明2 3.系统简介5 4.系统功能6 4.1概述6 4.2解决方案8 4.3功能实现9 5.产品介绍9 5.1概况9 5.2硬件产品介绍12 1.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现在的很多服务性的企业多提出了各种尊重客户、维护客户利益的制度与行为准则,“客户就是上帝”是现在的很多的企业对员工提出的要求。针对现在的市场情况,要想真正赢得客户,就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行为科学家发现:无序排队是影响客户流失的一条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等候超过十分钟,情绪开始急躁;超过二十分钟,情绪表现厌烦;超过四十分钟,常因恼火而离去。而其中如出现"加塞"、"插队"现象,情况还将更加糟糕。

个人化的服务已成趋势,储户呼吁尊重个人隐私,所以,近些年来"一米线"的服务已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站立等候已经过时,舒适的环境已成竞争的重要手段。传统柜台服务存在不安全隐患,偷盗密码已经不再是个别案例。多窗口类别的服务往往让人无所适从,储户盼望只排一个队,只接受"一对一"的服务。 很明显,营业窗口是形成服务性单位的公众形象的重要因素。公益性单位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解决长久以来的枯燥的排队问题,创造一个轻松的个性化的窗口环境,就显得日益重要。 2.系统概况 2.1概况说明 智能排队管理系统是为改善办事大厅和管理所存在的一些混乱、无序等弊端而开发的,系统能很好地解决顾客在服务中所遇到的各种排队、拥挤和混乱等现象,为顾客办事及员工操作带来莫大的方便和愉悦,做到人人平等,合理公正,秩序井然。同时也能对客户情况及员工的工作状况做出各种统计,为管理层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目标 1、设备不兼容,管理不方便 一楼行政大厅排队系统是由现有使用单位搬迁过来,与原有二、三楼的排队系统不同,无法 进行考核,LED屏无法与二、三楼兼容。因此无法

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

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13T17:23:35.3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作者:张健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今后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了将控制模块应用于各行各业,在自动化模块设计上要充分实现规范化设计,总结典型的设计思路,从而使典型设计起到部分标准和规范性的作用。 (13063819880924xxxx)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今后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了将控制模块应用于各行各业,在自动化模块设计上要充分实现规范化设计,总结典型的设计思路,从而使典型设计起到部分标准和规范性的作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水电站设计应用 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工程设计工作,它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设计工作对项目的工期、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竣工后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发展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对从事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对传统专业电气知识掌握纯熟,还要掌握学习不断发展的自动化网络知识,对计算机软件运用娴熟。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供应商、项目工程设计工作者或企业管理的所有电气设备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技术支持和调试。 1 电气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电气控制量与热工控制量相比在控制要求及运行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同点,电气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电气控制系统相对热机设备而言对信息的掌握不大,目标少,操控次数少,不过,速度更快,准确度也更高。 (2)电气设备保护自动装置对稳定性要求更高,更快速,并且,有一定抗干扰的能力。 (3)热力系统需要大容量来满足处理信息的需要,并且内部情况复杂,过程掌握十分严格,对于电控系统(ECS),强调数据提取和顺序的掌握作为主要方面,有助于实现连锁保护。 因此,机组的电气系统纳入DCS控制,要求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除了能够进行一般的启动和停止,对于异常问题的显现和控制的数据也要精确显示。并给出可行的操作意见,以及意外控制办法,使电气系统控制处于科学、有效、合理的情况之中。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2.1集中监控方式 这种监控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系统设计容易。但由于集中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受到影响。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伴随着监控对象的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增加,投资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由于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复杂,查线不方便,大大增加了维护量,还存在由于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2.2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等优点。由于各种现场总线(如 Lonworks 总线, CAN总线等)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而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又比较大,所有这种方式适合于小系统监控,而不适应于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2.3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I/0 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元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3 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OPC(OIJEforProcess Control)技术的出现,IEC61131 的颁布,以及 Microsoft 的 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未来的电气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IEC61131 已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标准,正被各大控制系统厂商广泛采纳。Pc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nternet 技术引发了电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正是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 IT 平台的融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加速着这一过程。Internet/Intranet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如人机界面和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正从单一的设备转向集成的系统。 4 提高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4.1保护电子设备的环境 潮湿、霉菌、灰尘、气压、盐雾和污染气体等恶劣环境都对正在使用的电子设备有很大的影响,较轻的表现为电子设备的灵敏度降低,严重的会使电子设备报废。在这些因素中,潮湿的影响最严重,特别是在湿度高、温度低的情况下,达到湿度饱和的情况下导致设备内部的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上出现凝露和产色现象,降低设备性能,致使设备不能使用;除此之外,当店子设备遭到潮湿空气后,材料会有一层水膜凝聚在表面,并且渐渐渗透到材料的内部,增加了绝缘材料的导电能力,降低体积电阻率,增加介质消耗导致电气漏电、短路甚至击穿,引发设备故障。 4.2切合实际开发控制 设备控制设备设计的开发阶段的关键是设备的可靠性,在设计的科学和切合实际才能产出实用的产品。所以在这个阶段,要认真研究设备、零部件、元器件的技术环境、技术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出设备的设计参数,从而制定使用的设计方案;然后在掌握了

IaaS私有云数据中心系统设计

IaaS私有云数据中心系统设计 IaaS私有云数据中心将逐步替代原有形态的企业数据中心,为企业日常IT等业务运营环境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当前云计算产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大型互联网运营商如阿里、百度等都已经提供了公有云业务,专门服务于中小型企业,为其提供基础IT建设与维护服务。而对部分大型企业和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用户来说,私有云则成为其自身IT建设的首选。 在云计算的三个层面中,上层架构的PaaS与SaaS要求更加贴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系统特征,因此系统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立化部署。而底层的IaaS 结构则具有更高的通用性与普适性,可以在大多数云计算数据中心中部署,为企业提供灵活的业务部署环境。本文将重点阐述IaaS私有云数据中心较为常见的基础系统设计结构。 1IaaS私有云数据中心整体系统结构 从架构上来看,IaaS私有云数据中心主要由7个部分组成: 计算虚拟化资源; 共享存储资源; 融合网络资源; 安全防护资源; 应用优化资源; 统一管理平台; 使用交付平台。 计算虚拟化资源与共享存储资源提供了云计算中最为基础的计算与存储系统,安全防护资源与应用优化资源提供了安全优化的附加增值服务,统一管理平台和使用交付平台为外部的用户与管理员提供了云计算资源管理使用的入口,融合网络资源通过连接整合将上述6个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云计算资源能够作为一个真正的整体对外提供IaaS服务。

2计算虚拟化系统设计 为了使大量的服务器资源能够集成在一起,统一对外提供计算服务,必需部署软件的虚拟化系统来整合成云。因此在IaaS私有云数据中心内,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平台是该系统最为核心的组成内容。 虚拟化软件平台通常分为虚拟化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两个部分,业务平台部署在大量的物理服务器计算资源上,实现计算资源一虚多的虚拟化业务需求;而管理平台则通常会部署在统一管理平台组件内部,对业务平台所在物理服务器计算资源进行统一调度部署。 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主要提供分区、隔离、封装和迁移4个关键特性。 分区:在单一物理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 隔离:在同一服务器上的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 封装:整个虚拟机都保存在文件中,而且可以通过移动和复制这些文件的方式来移动和复制该虚拟机。 迁移:运行中的VM可实现动态迁移到不同物理机的虚拟平台上。 目前IaaS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业务平台有ESX/ESXi、Hyper-V、XEN和KVM四大主流软件产品。其中ESX/ESXi是VMware公司的私有技术平台,Hyper-V是Microsoft公司的私有技术平台。而XEN和KVM则是两款主流开源虚拟化平台,有诸多厂商(如Citrix、Redhat、Amazon等)的虚拟化平台产品都是基于这两款开源平台修改实现的。从基本功能支持与性能可靠性上比较,上述四款平台的差别不大。相对来说,XEN和KVM由于属于开源平台项目,更加符合目前软件行业趋于开源的整体发展方向,在IaaS私有云和公有云数据中心建设部署时被选用的也相对更多。其中XEN是2002年发布的早期虚拟化平台,KVM是2007年发布的新一代虚拟化平台,XEN在已有数据中心项目应用较多,KVM则由于其结构精简,且与Linux内核结合的更加紧密,在近些年新建的IaaS 数据中心中更受欢迎,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行政服务中心排队管理系统方案

行政服务中心智能排队管 理系统 改 造 方 案 网址:www.xdjr,club

目录 1.前言 (2) 2.系统概况 (3) 2.1概况说明 (3) 3.系统简介 (6) 4.系统功能 (7) 4.1概述 (7) 4.2解决方案 (8) 4.3功能实现 (9) 5.产品介绍 (9) 5.1概况 (9) 5.2硬件产品介绍 (12)

1.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现在的很多服务性的企业多提出了各种尊重客户、维护客户利益的制度与行为准则,“客户就是上帝”是现在的很多的企业对员工提出的要求。针对现在的市场情况,要想真正赢得客户,就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行为科学家发现:无序排队是影响客户流失的一条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等候超过十分钟,情绪开始急躁;超过二十分钟,情绪表现厌烦;超过四十分钟,常因恼火而离去。而其中如出现"加塞"、"插队"现象,情况还将更加糟糕。 个人化的服务已成趋势,储户呼吁尊重个人隐私,所以,近些年来"一米线"的服务已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站立等候已经过时,舒适的环境已成竞争的重要手段。传统柜台服务存在不安全隐患,偷盗密码已经不再是个别案例。多窗口类别的服务往往让人无所适从,储户盼望只排一个队,只接受"一对一"的服务。 很明显,营业窗口是形成服务性单位的公众形象的重要因素。公益性单位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解决长久以来的枯燥的排队问题,创造一个轻松的个性化的窗口环境,就显得日益重要。

2.系统概况 2.1概况说明 智能排队管理系统是为改善办事大厅和管理所存在的一些混乱、无序等弊端而开发的,系统能很好地解决顾客在服务中所遇到的各种排队、拥挤和混乱等现象,为顾客办事及员工操作带来莫大的方便和愉悦,做到人人平等,合理公正,秩序井然。同时也能对客户情况及员工的工作状况做出各种统计,为管理层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目标 1、设备不兼容,管理不方便 一楼行政大厅排队系统是由现有使用单位搬迁过来,与原有二、三楼的排队系统不同,无法 进行考核,LED屏无法与二、三楼兼容。因此无 法交替调换使用,造成管理不便。 2、使用年限长,故障率高。 LED屏超出使用年限,维修及故障率频繁。 且返修周期长,很多LED屏由于产品生产年限久, 已无配件可以更换。造成LED屏无法修复使用。 3、排队等候区客户听不清到呼叫信息 由于业务繁忙,声音吵杂,原有语音系统分布点不均,因此很多客户在等候区听不清呼叫,而错过时间办理业务,造成许多客户纠纷。

数控铣床入门知识(20200521125930)

一入门知识 本课题主要讲述的内容: 1. 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 2. 数控铣削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加工范围 3. 编程基础知识(一): ①机床的坐标轴及运动代号; ②基本指令; ③加工程序编制初步; 实训目的: 1.了解掌握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及基本指令和基础编程知识。 2. 了解掌握机床坐标轴的判别方式和动运代号,运动方向。 一、安全文明生产 (一) 文明生产 1. 严格遵守车间记律,准时上下班; 2. 操作结束要清扫机床和清洁量具; 3. 下班前要清扫工场、清点和清洁量具、清点和清洁刀具、清理整齐工件和毛坯; 4. 废品工件加工、折断的刀具必须回收,不得丢弃和藏幂; 5. 严禁不文明行为。 (二) 安全生产 1. 严禁在工场追逐、打闹、快速奔跑; 2. 严禁着拖鞋、高跟鞋,严禁着不符合工作服要求的服装(如

宽大的、衣领或套袖上有装饰带的),头发长的同学必须戴帽子,头 发必须盘在帽子内; 3. 操作机床严格按照老师规定的步骤执行; 4. 一台机床只能单人操作!同组其他同学在旁边只能观察操作 过程、口头指出错误,严禁动手!唯一的例外是:发生紧急情况时, 可代操作者拍按“急停”按钮! 5. 发生事故要及时停机,并马上报告老师处理;严禁私自处理!严禁隐瞒不报! 6. 对刀时要及时调整“进给倍率”旋钮(按键):刀具远离工件时(大于50mm),可用较大倍率;靠近工件时(50~10mm),必须用较小倍率(10%~20%);准备切到工件时(1~10mm),必须选用1~2%倍率档! 7. 加工工件过程:检查平口钳装夹是否牢靠→正确装夹工件→ 对刀、设置坐标偏置→登录程序→检查程序→提高坐标偏置(如G54)中的Z坐标偏置100mm(即 +Z 方向)→正确设置刀具补偿→选择“空运行”、“单段”之后,自动运行程序;观察走刀轨迹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取消“空运行”、恢复坐标偏置、保留“单段”→开始加工; 8. 切削前必须确认已经取消“空运行”、调整“进给倍率”旋钮(按键)到较低档、坐标偏置正确、“单段”已经选用。切入工件后 可取消“单段”、调整“进给倍率”到100%或适当倍率; 9. 加工过程必须值守在机床操作位; 10. 严格遵守学校颁布的《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 XX市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一期)建设项目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如下: 采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模式建立XX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通过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构建环境,并采用数据资源规划(IRP)的方法,对全市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采集、整合、汇交、更新、存储、管理、共享、应用进行全方位的规划,构建市级国土资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动更新”的数据中心核心数据库,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集成管理与更新,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共享服务与综合应用,形成科学合理的数据框架、服务框架和运行环境,为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管理、综合监管、辅助决策、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平台。 2、建设原则 XX市国土资源“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任务重、资金投入大,在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高点定位,统筹规划。 (2)整合资源,夯实基础。 (3)统分结合,以统为主。 (4)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5)边建边用,以用促建。 (6)保证安全,开放服务。 3、建设任务 (1)标准规建设

采用数据资源规划的方法,对市局的国土资源领域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国土资源数据容和特征、应用特点,将国土资源数据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区分和归类,按照一致性、集约性、独立性、完整性、实用性和适用性为原则,建立数据从采集、更新、管理、存储、服务的一系列规,保证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数据组织规、统一的空间数据数学基础、统一的数据分类代码、数据格式、命名规则、统计口径和服务方式进行建设,奠定XX市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 (2)核心数据库建设 在基础设施支撑下,按照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规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梳理、整理、重组、合并等,利用提取、转换和加载工具以及必要的手段,将处理、加工好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建库标准进行入库,数据按分层分类管理,形成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包括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数据资源目录、应用服务资源目录)、数据中心数据库群(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 (3)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建设 建设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依托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中的采集与更新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国土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及一系列数据服务组件、应用服务组件和依托于这些组件之上的“一图”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形成数据集成管理、联动更新、共享服务、“一图”应用的一体化平台,集中管理和以“一图“的形式集成展示土地、矿产、地质等各类国土资源专业信息,形成全面展示国土资源状况的“电子沙盘”;并综合应用各类国土资源信息,为不同科室和应用系统提供定制化的图形辅助审查和统计分析等服务,形成为业务办理人员和其他系统提供服务的服务仓库,奠定数据应用和共享服务的平台基础。 4、建设基础 (1)数据基础 XX市国土局经过多年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已经积累了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础地质、矿产资源规划和遥感影像等一批海量

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基础设施规划指南

避免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基础设施因过度规划造成的资金浪费

典型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基础设施最大的、可以避免的成本就是过度规划设计成本。数据中心或 网络机房中的物理和供电基础设施利用率通常在50%-60%左右。未被利用的容量就是一种原本可以避免的投资成本,这还代表着可以避免的维护和能源成本。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与过度规划设计有关的情况和统计数据。接下来,讨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后,介绍避免这些成本的新的架构和实现方法。 任何从事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产业的人都曾见过未被利用的数据中心空间、功率容量以及数据中心中其他未加利用的基础设施。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量化,对讨论中用到的术语进行定义是很重要的。 表1中定义了本文中有关过度规划设计的术语: 建模假设 为了收集并分析过度规划设计的相关数据,施耐德电气对用户进行了调查,并开发了一个简化模型来描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容量规划。该模型假设: ?数据中心的设计寿命为 10 年; ?数据中心规划有最终的设计容量要求和估计启动IT 负载要求; ?在数据中心典型生命周期过程中,预期负载从预期的启动负载开始呈线性增长,在预期生命周期一半的时候,达到预期最终容量。 由以上定义的模型得出下面图 1 显示的规划模型。我们假定,它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步到位”模式的系统规划模型。 简介有关过度规划设计的情况和统计数据表1 过度规划的相关定义

上图显示了一个典型的规划周期。在传统的设计方案中,供电和冷却设备的安装容量与设计容量相等。换句话说,系统从一开始就完全建成。根据计划,数据中心或网络机房的预期负载将从30% 开始,逐步增加到最终预期负载值。但是,实际启动负载通常小于预期启动负载,并且逐步增长到最终实际负载;最终实际负载有可能大大小于安装容量(注意:由于冗余或用户希望的额定值降低余量,实际安装设备的额定功率容量会大于计划安装容量)。 第143号白皮书《数据中心项目:成长模型》详细讨论了数据中心的规划以及制定一个有效的成长计划战略的关键要素。 实际安装数据收集 为了了解实际安装的情况,施耐德电气从许多客户那里收集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实际安装设备调查和客户访谈获得的。结果发现,预期启动负载通常只有最终设计容量的 30%,预期最终负载只有预期设计容量的80%-90%(留有安全余量)。进一步发现,实际启动负载通常只有最终设计负载的20%,而且实际最终负载通常为设计容量的 60% 左右。图 1 汇总了这些数据。根据设计值,通常的数据中心最终的容量设计比实际需要大 1.5 倍。在刚刚安装或调试过程中,超大规模设计甚至更加显著,通常在 5 倍左右。 与过度规划设计相关的额外成本 与过度规划设计相关的生命周期成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图 1 阴影部分指出了与投资相关的额外成本。阴影部分代表平均安装设备中未利用的系统设计容量的部分。额外容量可直接导致额外的投资成本。额外投资成本包括额外供电设备和冷却设备的成本,以及包括布线和管路系统的设计开销和安装成本。 对于一个典型的 100 kW 数据中心,供电和冷却系统有550万人民币(55元人民币/W )左右的资本成本。分析表明,这个投资的 40% 左右被浪费掉了,相当于 220万人民币。在使用早期,这个浪费甚至更大。算进资金周转的时间成本之后,由于过度规划设计导致的损失几乎等于数据中心50%的投资成本。也就是说,单单原始资本的利息几乎就能够满足实际资本一般的需求。 与过度规划设计有关的额外生命周期成本还包括设施运行的开支。这些成本包括维护合同、消耗品和电力。如果设备按制造商的说明进行维护,年维护费用一般是系统成本(投资成本)的10%左右,因此,数据中心或网络机房的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几乎等于投资成本。由于过度规划设计会产生未充分利用的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必须加以维护,所以会浪费很大一部分的维护成本。以 100 kW 数据中心为例,系统生命周期过程中浪费的成本约为 950万人民币。 0% 20% 40% 60%80%100%120% 012345678910 容量百分比数据中心运行年份 图1 数据中心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设计容量和预期负载要 求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像,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像,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 数据的一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 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设计要点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项目 建筑设计要点 (讨论稿) 一、概述 拟建设的***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座落于***大峪新城区毗邻本溪市规划建设委员会。详见辽宁朗钜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总平面。 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层,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二、气象条件 该区域海拔高度:约为140米; 气温:月平均最冷:-12.3℃; 月平均最热:24.3℃; 历史最高温度:37.3℃; 历史最低温度:-31.4℃; 冬季日平均温度:(≤+5期间)-6.9℃延续时间162天; 雨量:年降雨总量:797.2毫米; 日最大降雨量:109.6毫米; 雪量:最大积雪深度:350毫米; 风速:夏季平均风速:2.3米/秒,折成距地2米,1.4米/秒;

冻结深度:1.050米。(以上指标仅供参考) 三、设计要求及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本溪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总平面》。 2、现行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3、本文件设计要点。 (二)规划设计 1、设计说明书:应对整个方案的构思、特点及组织加以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并给出主要技术指标。 2、设计图纸:在充分表现整个方案的构思、特点及组织情况下,不应少于以下内容: ⑴总平面设计; ⑵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连接; ⑶综合管网设计; ⑷结合环境与建筑方案一同表现的鸟瞰图。 (三)环境设计 1、设计说明书:应对整个方案的构思、特点及组织加以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并给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设计图纸:在充分表现整个方案的构思、特点及组织情况下,不应少于以下内容: ⑴区域环境设计总平面图; ⑵区域环境设计的竖向分析;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