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案+1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案+1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案+1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案+1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填图,讨论;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及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填图能力,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不同,必然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饮食、交通运输工具和民居等方面,其中民居最能直接体现主人环境的地域差异。下在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有哪些学习目标吧!

2.呈现目标

二、新课学习

(一)活动1,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不同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看课本上的图片结合课本文字分小组来完成下列表的比较吧。 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看课文,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葬地区

分布范围 地形

气候 温度带

年降水量

<400毫米

高寒气候 干湿情况

植被

落叶阔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二)活动2,看图L ,结合我国地形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四大区域分界线。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可以点评。

(三)活动3,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生看图Q-X ,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概括出我国四大区域的生产、生活的差异,并把图与各地区联系起来,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分布范围地形特点耕作制度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主要水果民居特点图形编号

北方

地区

南方

地区

西北

地区

青藏

地区

2.学生填表,教师引导,并引导分析民居形成的原因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

3.师生共同小结: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同学们以上我们通过看图分析了我国四大区域的生产、生活上的差异。下面我们进行一下小结吧!

区域内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民居特色 饮食习惯 交通工具

三、结论总结

四、课堂练习

1.北方地区民居的没有的特点是( )

A .屋顶坡度较平

B .墙体较厚

C .室内有炕

D .屋顶坡度较大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岭——淮河一线 B .800mm 年平均等降水量线 C .2月均温0℃等温线 D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3.以牧业为主的地区是( )

A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4.北方地区的农作物耕作制度一般是( ) A .一年两熟 B .一年三熟

C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5 .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 ( ) A .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B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C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D .柴达木盆地四周绿洲 6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A .高温多雨 B .干旱 C .寒冷 D .湿润

7.暑假琳琳由呼和浩特乘火车到乌鲁木齐去旅游,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 )

北方地区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南方地区

北方和南方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差异 1.生产:农业发展

2.生活:衣食住行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1.生产:农业发展

2.生活:民居

西北和青藏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差异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参考答案:

D C C D B B A

五、作业布置

通过学习自然环境对南北方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填写下列表格。

比较项目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主食

传统运输

传统民居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一)列表比较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

(二)结合我国地形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

(三)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概括出我国四大区域的生产、生活的差异

2.分析民居形成的原因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

3.拓展迁移

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 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对应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平原、高原、山地B南方地区——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C西北地区——山地、丘陵D青藏地区——高原、山地 3.北方地区中,各地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A均在地势第三阶梯上B河流均有较大的含沙量 C农作物均为一年两熟D1月份平均气温均在0摄氏度以下 4.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区的是() A四季有花常见雨B旱地麦浪泛金黄C大漠黄沙驼铃响D青稞美酒锅庄舞 5.黄河干流流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1)北方地方(2)南方地区(3)西北地区(4)青藏地区 A(1)(3)B(1)(3)(4)C(2)(3)D(2)(3)(4) 6.某中学初一(3)最近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说他们那寒假长达40天,滑雪是他喜爱的运动。他可能来自() A杭州B深圳C哈尔滨D珠海 7.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 A阴山——黄河—线B巫山——长江一线C南岭——珠江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 9.四川盆地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10.我国耕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存在差异B耕作制度存在差异C光热条件存在差异D降水量存在差异 11.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B气候C海拔D气压带和风带 6.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C.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 D.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7.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藏地区海拔最高,气候严寒,冰川广布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第 1 课时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我国有哪些不同的地理区域? 2、我国可划分哪四大地理区域? 3、尝试划分不同的地理区域。 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 (二)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哪些同学去过别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自己的家乡有何不同? 通过第一个活动设计,学生的兴趣高涨,顺理成章就引入《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五带、地形区、工业区、温度带、干湿地区等的划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三)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2-3,思考下列问题,约10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请你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你的家乡所在的地理区域。 (在长江中游南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鱼米之乡”的美称。) 2.读P3图5.2:说明划分区域的理由? 山区——海拔在500米以上,颜色、等高线密;——林区。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坦。——农耕区(农作物分布)。 3.读P4图5.4:说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限。 四大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 以北,东临黄、渤海季风区的北部,一月00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以南,以东, 东南部临、海季风区的部,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 山—阿尔金山以北非季风区,西北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 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课堂活动 1.读P5图5.5:请你说出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它与四大地理区域的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说明

《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岭—淮河线,四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容要求第一知道“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理区域”各区的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四理区域的位置、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理区域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四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故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结合导学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制简易“中国四理区域图”,准备地区景观图片,导学案。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下册课本、地图册、彩笔。 七、教学过程: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2.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3.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温度带)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年等降水量线。 (4)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等温线,该线以北河流会结冰,以南则不会。(5)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气候和气候的分界线。 (6)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地区和地区的分界线。 (7)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和(植被)分界线。(8)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和(耕地类型)分界线。(9)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河流有无冰期的分界线。 注:秦岭为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而秦岭-淮河线

3.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和(河流)一致。 4.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5.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第级与第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6.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用代表以下地理事物的字母填图。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其中跨经度最宽的地区是,气候最温暖湿润的。(填名称)(2)①是(山脉)②是(河流) 7.连线 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南方地区 北京西北地区 上海青藏地区 8.绘制四大地理区域简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01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

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2、结合“活动”第一题第(1)、(2)问,引导学生就阅读“亚洲地形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3、判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o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已经分析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选择题 1、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 A、长春市 B、东北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北方地区 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3、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4、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5、“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北京市位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8、下列区域中,属于不同级别并且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森林 B、温带、热带、亚热带、寒带 C、省、市、县、乡 D、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吉林省、华北地区 9、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是:() A、第一、二位 B、第三、四位 C、第五、六位 D、第七、八位 10、北方地区的著名温带水果是:() A、香蕉 B、菠萝 C、柑橘 D、苹果 非选择题 一、连线题 请把下列地区与相应的民居连接起来: 北方地区四合院 南方地区竹楼 西北地区碉房 青藏地区蒙古包 二、探究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其中在不同的区域之间界线都突出了哪些主导因素? 2、尝试说出秦岭与淮河的主要地理意义。 3、举例说明我国不同类型的区域以及划分这些区域的标准。 4、说明我国居民身份证数字编码的含义。 三、综合题: 1.根据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填出图中四个区域的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①②两个区域的界线A其东段是________,西段是________。 3.联系所学过的农业地理知识回答: ①、②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两个地区内有哪些牧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A 3.D 4.A 5.C 6.A 7.A 8.C 9.A10.D 非选择题 一、 北方地区――四合院南方地区――竹楼西北地区――蒙古包青藏地区――碉房二、 略 三、 1.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 2.淮河秦岭 3.①为旱田②为水田 区域③内有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 区域④内有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

初一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教案

自然环境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自然环境》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唯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教材的整体结构实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节的立意《自然环境》在于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虽已接触了一学期的地理,但对地理知识只是肤浅的整体的了解,如:学生知道七大洲的名称,却不知在一个大洲的内部仍然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又是什么呢?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顺理成章的进行本节学习,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壮观的亚洲图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文体育活动,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重视对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三、三维目标确定及依据 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识图分析、小组合作,教师指导,领会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以及用歌曲渲染氛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亚洲地形、河流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本节涉及的地名多而枯燥,读图量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整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教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八(下)地理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1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o C ________ 河流封冻状况________ 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________ 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玉米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水运 1、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线是()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下图中能反映丙.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3、读右图,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属于该线的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o C等温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旱地、水田分界线 4、下列数据中,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o C B. 8o C C. -4o C D. 16o C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限的划分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地势 D.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6、下列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是() 7、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 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地势 8.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景 点,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 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 藏地区 9.下列山脉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巫山 B.南岭 C.武夷山D.太行山 10.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7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填空题 1.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和三大自然区。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5.西北地区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地形多为和,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由于降水少,屋顶一般建的比较。 6.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北的,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杂粮的主要产区。 7.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的主要产区。 8.青藏地区主要分布于上,地形多为和,地势高,以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等高寒农业及林业。 二、选择题 9.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 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10.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1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划分与下列地理要求有关的是()

A.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大于或小于10℃有关 B.与能否被夏季风影响有关 C.与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高于3 000米有关 D.与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800毫米有关 1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它们是我国1月平均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它们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它们是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13.根据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下列几组自然事项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由于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大多结冰 B.由于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 C.这里的气候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D.由于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充沛 14.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D.三年两熟 15.下列不是我国南方地区水果的是() A.山楂B.柑橘C.菠萝D.荔枝 三、综合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 6.10 p7 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

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学生心理分析 八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学生能力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思维特点分析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并且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师制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秦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七年级下册地理自然环境教案.doc

七年级下册地理自然环境教案 ,,xx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范文■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

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讲授新课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 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3.“造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学

自然环境 重点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自然环境重点知识 2 第一节自然环境教材内容详解 一、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跨纬度最广的洲,东西距离最长洲。 注意:不能说亚洲是跨经度最广的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二、亚洲的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还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三、濒临的海洋 亚洲北临北冰洋, 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四、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美洲为界; 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五、亚洲分6个地区 按地理方位来分,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以及东南亚和中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中国与其他各大区的位置关系是:中国北邻北亚,西邻中亚和西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五、亚洲地形 1.主要的地形区:亚洲中部有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帕米尔高原等,深棕色的颜色表明其平均海拔在3 000米以上; 亚洲四周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这些地形区都是由浅黄到浅绿的颜色,说明其海拔都在1 000米以下。 2.地形地势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六、河流 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黄河、长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湄公河、恒河、印度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2.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形成原因: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决定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 七、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三个突出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 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全书教材分析:分区地理中区域差异就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就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就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与基础。而第一节课又就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就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上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本节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性,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与民主性。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为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关注细节,重视评价,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四、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五、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设计

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课题】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2、说明秦岭—淮河的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基础梳理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1)依据、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 和可将我国划分为地区、西北地 区、和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经过— 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经过;划 分的主导因素。 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界线经过昆仑山脉、 山脉、山脉、、。划分 的主导因素。 (3)我们的家乡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 的。 二、秦岭—淮河一线 1、秦岭—淮河与1月℃等温线; 2、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 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封冻状况 主要的植被类 型 耕地类型 主要的粮食作 物 耕作制度 主要的经济作 物 (一)、学生阅读课文 自学; (二)、分组讨论交流; (三)、交流后集体回 答问题: 一、四大区域的划分 1、(1)地理位置、自然 条件、经济活动、人文 地理景观气候、北方、 南方、青藏; (2)、秦岭、淮河;气 候因素、大兴安岭、季 风因素、昆仑山、阿尔 金山、祁连山、横断、 地形地势因素。 二、1、0℃、800 (略) 通过学生 自学,培 养学生正 确表达和 分析能 力。 合作探究一、多媒体展示下图并提问:1、思考; 2、组织讨论; 3、组选代表说 出: 地形、气候、 气温、降水等。 提高学生 自我解决 问题的能 力和同学 间的协作 能力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故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结合导学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制简易“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准备地区景观图片,导学案。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下册课本、地图册、彩笔。 七、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