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

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展改革委、网信主管部门,各有关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各有关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

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是推进我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为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精神,落实《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办高技〔2014〕1770号),加快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重点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和评价对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引导支撑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坚持以实效为导向、标准为基础、创新为动力、评价为抓手,着力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强化标准应用实施,形成并不断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智慧城市评价工作的引导与规范作用,指导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有序。突出国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整体规划的科学性,协调各方资源,统筹管理,充分发挥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集中研究机构、企业和专家的力量,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实施。

合理安排,分步实施。建立健全开放发展、动态更新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支持核心关键急需标准、基础通用标准、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的研制。鼓励成熟的部门及地方率先开展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验证及试评价工作,总结经验,为在全国范围智慧城市评价标准应用推广的全面推开形成样板。

示范推动,标杆引领。鼓励地方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应用实施工作,支持标准应用实施的试点、示范。充分结合地方特色,集中优势资源,科学准确评价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形成标杆,以点带面,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应用水平。

三、主要目标

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核心和急需标准,确保智慧城市涉及的总体、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标准基本健全,到2017年完成20项急需的智慧城市标准制订工作,到2020年累计共完成50项左右的智慧城市领域标准制订工作,同步推进现有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和应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大力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推动智慧城市标准应用及试点示范。

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城市发展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成城市智慧化水平的提升。2015起至2016年同步开展整体指标及成熟领域分项试评价,2018年初步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实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实施和应用。

四、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一)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梳理现有相关标准和研究标准需求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智

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等七个大类。标准体系框架详见图1。

(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能力类指标和成效类指标组成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若干二级指标评价要素。2015到2020年通过试评价工作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试行稿见图2,2020年正式发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图1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试行稿)

图2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试行稿)

五、重点任务

(一)建立并完善标准体系

基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制定智慧城市术语、参考模型、评价指标、顶层设计、数据融合、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网络安全等基础性、关键性标准。进一步征集地方、产业的智慧城市标准化需求,深入分析智慧城市相关现有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优先支持急需的智慧城市基础性、共性标准立项和研制。同时,收集标准示范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和新需求,促进标准制定与实际应用结合,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二)建立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总体要求》(详见附件1、2),开展各领域分项评价指标的研制工作,鼓励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评价指标较为成熟的部门于2015年底发布第一批3-5个领域的分项评价指标,并逐年扩展其他领域的分项评价指标研制工作,加快形成我国整体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和完善智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工作机制和手段,鼓励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工作平台,提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效。

(三)推动标准体系应用实施

宣传贯彻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工作思路,开展重点及核心标准应用示范,促进地方和城市知晓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和方向,了解智慧城市目前可用的标准资源。结合地方标准化需求,编制智慧城市标准应用指南,开发智慧城市标准咨询培训和标准服务支撑工具,支撑地方实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

(四)推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

结合分项评价指标和相关标准制定,同步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落实评价指标的应用实施,鼓励地方依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开展自评价工作,促进地方智慧化水平的提升。2015年至2018年,由相关部门依据所制定的分项指标,组织开展年度智慧城市分领域评价工作。2019年至2020年,国家统筹开展智慧城市综合评价工作。

(五)开展宣贯培训工作

加强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宣贯工作,积极开展智慧城市标准的培训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宣传培训活动、高峰论坛、研讨会等,加大智慧城市标准及评价指标的宣传力度和范围,提高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

(六)大力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

继续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结合我国已取得的国际标准化地位、国际标准研究等成果,发现并吸纳地方标准化领域的人才,向国际输送我国专家力量,使国家标准化工作与地方紧密结合。将我国智慧城市取得实效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和优秀案例推向国际,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顺利接轨,进一步夯实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工作机制

按照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国家“促进智慧

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充分发挥“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及“国家智慧城市

标准化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加强智慧城市标准化综合协调,形成从

标准研制、宣贯、评价、认证的长期长效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

关政策及管理手段配合完成标准应用实施的推进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

各有关部门及地方在各类专项中给予智慧城市标准的配套资金支持,促进形成多渠道资金投入、多主体参与的格局。

(三)重视人才培养

地方积极配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

施宣贯培训工作,选拔一批地方标准化工作人才参与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研制工作。

(四)推进国际交流

支持有关单位参与和主导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推进国际城市间标准化合作机制的建立,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附件: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制定的总体要求

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5年10月22日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试行稿)

按照《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制定提供统一依据和参考。

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工作总则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能够体现智慧城市特点和特征,符合我国国情,经济适用、导向清晰,体现各部门管理及服务重点,满足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需求,并能适度与国际接轨,可用于合理、客观地评价智慧城市建设现实水平与未来方向,引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原则应包括:

人本性: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强调以人为本,从城市主体-人的需求和感受出发,评价民生服务的便捷化、公共治理的精准化、生活环境的宜居化和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反映智慧城市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科学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应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反映出智慧城市中最主要、最本质与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指标体现市民、企业等用户主观感受,评价方法和技术角度应尽量创新,以能获取有关数据为导向,尽量避免非科学性和非合理性的因素。

系统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系统全面,从多角度、多层次描述智慧城市发展程度。各指标之间具有逻辑关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反映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可操作性: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广泛代表性,方便操作,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与我国的社会背景、物质基础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与文化相适应,易于实践推广。

可扩展性: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开放的和可扩展的。对于原有其它领域内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技术可以融合到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同时,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技术也可以向其它领域或评价对象开放,在公开的使用环境中不断的成熟与完善。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为指导和推进我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具体评价工作的开展,提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能力类指标和成效类指标组成;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既包括来自不同分领域的、带有领域特色的指标项,也包括适用于城市整体评价、不属于特定领域的通用指标项。

图1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其中,能力类指标往往是客观性的指标,体现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发展机制、网络安全、创新能力共四个方面的保障水平;成效类指标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体现给市民、企业、政府等用户带来的实际影响和用户的主观感受,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及产业体系现代化共五个方面的城市建设成效。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根据图1中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提出如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图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图

三、总体框架说明

(一)总体框架组成

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中,能力类及成效类指标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均作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若干二级指标评价要素,每个二级指标评价要素代表对一级指标某一个侧重面的考量依据。各分项制定中可根据领域特性和需求、参考二级指标评价要素确定相应的二级指标项。总体而言,总体框架共包含9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评价要素。

(二)总体框架指标说明

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中,能力类4个一级指标是指用于评价城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一系列定性或定量的要素项,包括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发展机制完善程度。

成效类5个一级指标是指用于评价城市居民、企业及政府管理者本身所感受到的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性、宜居性、舒适性、安全感、幸福感等相关的一系列定性或定量的要素项,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程度、公共服务便捷化程度、社会管理精细化程度、生态环境宜居化程度、产业体系现代化程度。

36个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及其说明见表1。

表1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二级指标评价要素说明

(三)总体框架应用建议

根据《指导意见》各项要求,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提供了通用性、基础性、全面性指标分类,用于指导从城市某个纵向行业角度或某个横向方面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分项。

各分项可根据特定领域需求,裁减筛选总体框架中的若干一级指标、参考二级指标评价要素设立分项的相应一级、二级指标。相关要求参见《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制定的总体要求》。

附件2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制定的总体要求

(试行稿)

按照《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依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以下简称《总体框架》)制定本要求,旨在指导和规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的制定。

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设立目的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应可用于评价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特定领域建设中相关智慧化能力的保障水平,或用于评价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特定领域建设所带来的实际成效。

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旨在为开展智慧城市特定领域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以引导和推动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定领域智慧应用的规划和建设。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设立原则

除了满足《总体框架》所规定的人本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可操作性原则,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的设立还应重点满足以下原则:

导向性:分项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突出智慧城市的本质和特征,注重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成效,能够充分发挥对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

代表性:分项评价指标应体现本领域特点和《指导意见》中规定的领域相关要求,且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规范性:应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下,根据第三章规定的设立要求,制定分项评价指标。

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设立要求

(一)指标体系组成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应由能力类和成效类指标组成,共包含两个级别的指标,具体要求如下:

1、一级指标

参照《总体框架》中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中的一级指标组成及说明,各分项应从总体框架的9项一级指标中筛选部分一级指标作为分项的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名称可做适当修改,体现分领域特征。比如,总体框架中的一级指标“公共服务”,在智慧医疗领域可采用“医疗服务”作为该领域

相应的一级指标。

2、二级指标

在分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一级指标下,参考《总体框架》中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中的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及说明,结合领域特征,设立若干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作为具体操作中相关定性或定量的指标项,用于进行数据采集和开展评价工作。建议二级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且数量不宜过多。

二级指标可分为核心指标、扩展指标。核心指标是智慧城市分领域建设必须完成的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原则上不超过5项二级核心指标;扩展指标是体现智慧城市分领域建设效果的其他指标(如探索性、创新性等),作为可选项,建议每个一级指标下不超过15个二级扩展指标。

(二)指标选取要求

选取分项评价指标时,应遵循第二章的指标设立原则,并充分考虑该指标是否能体现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特征及是否适用于该领域当前发展阶段特征。此外,分项评价指标选取应满足以下四点要求:

1、具有明确的数据来源

选取分项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便利度,设立分项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同时给出每个二级指标所能采用的数据来源。可能的数据来源包括:权威的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委托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欢迎阅读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

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 (一)建设进展情况 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完成规划部署,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截至2012年9月,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22个,占比46.8%。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厦门等地方已制定形成智慧城市

发展的专项规划。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大致可分为社会应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总体来看,对社会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在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22个地方中,有16 , 1.84到 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应用准备不足、保障条件不配套的情况下,盲目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造成投入产出效益不理想,无法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严重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度和效果。 第二,城市运营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效取决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开展状况。当前,我国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宽带网络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 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 要求第15部分:低速无线个 域网(WPAN)媒体访问控制和 物理层规范 GB/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 息交换无线高速率超宽带媒体 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26229-2010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 息交换无线高速率超宽带媒体 访问控制和物理层接口规范 GB/T26230-2010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 络总体技术要求 GB/T28508-2012 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 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 GB/T17881-1999 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46-91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 范 CJJ100-2004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 元数据标准 CJJ/T144-2010地名信息交换格式GB/T 28226-2011 建筑物基础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元数据标准CJJ/T187-2012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15-2007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CJJ/T151-2010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 系审核指南 GB/T28450-201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 理评估要求 GB/T28453-2012信息安全技术引入可信第三方 的实体鉴别及接入架构规范 GB/T28455-2012 城乡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 GB50137-20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 GB50180-9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盘点智慧城市的六大标准体系.doc

盘点:智慧城市的六大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城市规 划的通用性,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 联互通、共享协同,推广最佳的技术和应用实践。 据悉,到2016 年,国内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其中,共性、关 键性标准涵盖的主要标准领域主要包括:数据与服务融合平台、主数据、数据挖掘分析、跨 系统信息交互、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维等促进系统、数据与服务融合等。 国内目前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制定的标准组织包括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林透露,目前已立项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包括《智慧城市SOA 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 6 项。 《智慧城市SOA 标准应用指南》,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 了智慧城市的SOA 应用参考模型及智慧城市建设中SOA 标准的综合应用建议,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运行和维护。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 市的技术参考模型、基本技术原则 6 和要求,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 目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是指导和综合应用智慧城市的具体技术、服务实现标准的依 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 1 部分:信息基础设施》: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评价对象、范围和指标,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其中评价指标中包括技术原则和要求以及设计与使用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 及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评价,是指导智慧城市具体技术、服务实现的标准依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 2 部分: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了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评价模型、评价指标。适用于智慧 城市整体规划及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项目建设与评价。本标准是评估后续智慧城市具体应用与 服务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 3 部分:建设管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 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标准中建设管理内容主要指城市建设中的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管网的建设标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 理运营理念,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协同化、智慧化,提供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信息安全技术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负责。目前相关资料较少,应该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数据资源集中和共享,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标准制定。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价标准体系试行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 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Smart Service Scoring System,4S),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教学、科研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在本评估范围内。 一、评估目标 (一)建立完善医院智慧服务现状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评估医院开展的智慧服务水平。 (二)明确医院各级别智慧服务应当实现的功能,为医院建设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指南,指导医院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应用智慧服务信息系统。 (三)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评估对象 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 (三)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医院应用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智慧导医分诊、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和结果推送、在线支付、床旁结算、生活保障等智慧服务,患者能够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相关信息。

中国某市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方案建议书(完整版)

xxxxx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xxx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6) 二、智慧城市概念 (8) 2.1.什么是智慧城市 (8) 2.2.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和作用 (8) 2.2.1.意义 (9) 2.2.2.作用 (11) 三、xxxx市基本情况与现状 (16) 3.1.基本概况 (16) 3.2.发展现状 (18) 3.3.存在问题 (18) 四、xxx市智慧城市发展目标 (19) 4.1.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 (19) 4.2.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9) 4.2.1.高标准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19) 4.2.2.高水平的城市数字化管理 (20) 4.2.3.高增长的城市信息化经济 (21) 4.2.4.高水准的城市数字化生活 (21) 4.2.5.高质量的城市数字化环境 (22) 4.3.智慧城市的建设原则 (22) 4.3.1.统筹规划、政府主导 (22) 4.3.2.需求导向、注重实用 (23)

4.3.3.以民为本、服务经济 (23) 4.3.4.统一标准、联合建设 (24) 4.3.5.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4) 五、xxxx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5) 5.1.智慧城市总体设计 (25) 5.2.建设主要任务 (26) 5.2.1.资源共享 (26) 5.2.2.服务民生 (27) 5.2.3.健康发展 (27) 5.3.重点项目规划 (28) 5.3.1.智慧基础设施 (28) 5.3.2.智慧政务应用 (30) 5.3.3.智慧民生应用 (33) 5.3.4.智慧产业应用 (36) 六、xxxx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39) 6.1.云服务中心 (39) 6.1.2.政务云 (43) 6.1.2.1.建设目的 (43) 6.1.2.2.电子政务基础云平台建设关键 (44) 6.1.2.3.电子政务云平台整体框架 (47) 6.1.2.4.电子政务云平台云服务 (49) 6.1.3.电商云 (65)

100分《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试卷

考试标题《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85 分 及格。 所属课程《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 倒计时49:41 您的得分:100.0!恭喜,您通过了《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根据本讲,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决策快速化。 正确 错误 2. 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管理智能化,是指建立共享和协同的工作模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提高公务员的办事 效率,降低办公成本,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 正确 错误 3. SMO是智慧市长办公室的英文简称。 正确 错误 4. SMO智慧市长办公室(Smartmajoroffice)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正确 错误 5. 本讲提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整合物流产业链中的货源、物流服务资源、仓储资源、金融保险、智能 交通、政务服务等信息建立云物流数据中心。 正确 错误 6. SMO功能的移动互联服务不包括远程会客。 正确 错误 7.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不关注园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与园区内的众多企业之间的关系。 正确 错误

8. 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服务泛在化,不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通过泛在网络,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 正确 错误 9. 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意图实现粗放向精细,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单一向互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正确 错误 10. 智慧交通的建设过程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314工程。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根据本讲,()不属于智慧政务的智慧点。 A. 智慧服务 B. 公平高效的交通管理 C. 智慧管理 D. 智慧决策 2. 智慧城管要建立三大机制,下列()不是本讲提到的三大机制之一。 A.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机制 B.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机制 C. 第一时间处置问题机制 D.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机制 3. 智慧城管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本讲关于该话题的陈述不包括下列()。 A.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通过泛在网络,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 B. 采用了最小城市管理单元的方式,整合应用了多项智慧城市技术 C. 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和执行分离协作的管理体制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卫健委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Smart Service Scoring System,4S),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教学、科研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在本评估范围内。 一、评估目标 (一)建立完善医院智慧服务现状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评估医院开展的智慧服务水平。 (二)明确医院各级别智慧服务应当实现的功能,为医院建设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指南,指导医院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应用智慧服务信息系统。 (三)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

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评估对象 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

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 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 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式与手段。智慧城市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实时采集、集约管理,构建以信息为中心、各主体共享协同的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有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100.0分 智慧城市,应用,考试

《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您的得分:100.0!恭喜,您通过了《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根据本讲,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决策快速化。 正确 错误 2. 智慧旅游建设的社会效益之一是:虚拟化增扩旅游服务的空间及时间。 正确 错误 3. 智慧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老人活动轨迹系统、生活档案记录系统、呼叫报警 系统和异常行为报警系统。 正确 错误 4. SMO智慧市长办公室(Smartmajoroffice)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正确 错误 5. SMO是智慧市长办公室的英文简称。 正确 错误 6. 本讲提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整合物流产业链中的货源、物流 服务资源、仓储资源、金融保险、智能交通、政务服务等信息建立云物流数据中心。 正确 错误 7. 智慧旅游最终目标之一是旅游服务内在化。 正确 错误 8. 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管理智能化,是指建立共享和协同的工作模式,对政府工 作进行监督和考核,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降低办公成本,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

正确 错误 9. 智慧交通的建设过程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314工程。 正确 错误 10. 智慧物流的定位主要有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单式联运、建立云物流中心。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特色体现在平台公共化、流程社会化、资源节约化、服务标准化四个方面。 A. 智慧物流 B. 智慧社区 C. 智慧政务 D. 智慧旅游 2. 本讲提到,让社区现有的以及未来可能建设的设施、系统、功能等各种资源能()的为业主提供服务、为物业服务提供帮助。 A. 集中 B. 安全 C. 人性化 D. 集中、统一、安全、人性化 3. 本讲关于SMO愿景的描述不包括()。 A. 愉悦环境 B. 人性化服务 C. 健康工作 D. 及时决策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分以下几类: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已被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提出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 南京将提出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

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致力于创新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武汉城市圈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1/2的笔记本电脑和1/8的数码相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6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山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智慧XX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1、总体要求 智慧XX建设的关键是要抢抓全球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实现重大图谱和互 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多样化发展的机遇,突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以资源增和利用为核心,以满足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智慧XX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旨在打破个 部门、地区、行业的孤岛式运营,高度整合,高效共享城市资源,实现对城市的综合管理。智慧XX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形成统一的涵盖经济发 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定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2、总体框架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包括“五个层面、两大体系”,“五个层面”分别是智慧 信息基础设施层、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智慧领域应用层、智慧融合应用层和交互与展示层,“两大体系”分别是运行保障及标准规范体系和行宫计划系 统,具体如下图所示。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1234”具体为“一大库、二大中心,三大领 域、四大平台”,既以XX公共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 智慧XX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两大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满足政务管理、产业 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应用建设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智慧XX大数据平台、智慧XX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智慧XX只能门户服务平台 为核心,推进智慧XX建设。 智慧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政府以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其 中感知层包括:RFID、视频、传感器和手机等终端和设备组成的感知网络;基础 同喜网络层包括无线宽带网、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内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电信运营商IDC中心、市级政务数据中心、国家商务 部数据灾备中心等内容建设。信息基数设施以云台为架构,通过集约化建设管理,加强共建共享、节省投资、提高效率。 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重点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整合现存的多个委办局信息系统中的关键信息,形成XX公共基础数据库,打破部门、行业分割,实现城市级重要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利用。建设XX大数据平台,提供对整合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大数据等手段挖掘数据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建设应用能力支撑平台实现统一对外提供数据和工具服务。

最新100分《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试卷

考试标题 《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85 分及格。 所属课程《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 倒计时49:41 您的得分:100.0!恭喜,您通过了《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根据本讲,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决策快速化。 正确 错误 2. 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管理智能化,是指建立共享和协同的工作模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降低办公成本,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 正确 错误 3. SMO是智慧市长办公室的英文简称。 正确 错误 4. SMO智慧市长办公室(Smartmajoroffice)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正确 错误 5. 本讲提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整合物流产业链中的货源、物流服务资源、仓储资源、金融保险、智能交通、政务服务等信息建立云物流数据中心。 正确 错误 6. SMO功能的移动互联服务不包括远程会客。 正确 错误 7.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不关注园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与园区内的众多企业之间的关系。 正确

错误 8. 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服务泛在化,不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通过泛在网络,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 正确 错误 9. 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意图实现粗放向精细,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单一向互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正确 错误 10. 智慧交通的建设过程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314工程。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根据本讲,()不属于智慧政务的智慧点。 A. 智慧服务 B. 公平高效的交通管理 C. 智慧管理 D. 智慧决策 2. 智慧城管要建立三大机制,下列()不是本讲提到的三大机制之一。 A.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机制 B.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机制 C. 第一时间处置问题机制 D.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机制 3. 智慧城管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本讲关于该话题的陈述不包括下列()。 A.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通过泛在网络,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 B. 采用了最小城市管理单元的方式,整合应用了多项智慧城市技术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大"智慧" 要实现智慧城市就要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信息、知识、经验等资源和智能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让城市居住环境更宜人。运营商贝尔信指出,智慧城市的重点内容包括:夯实智慧基础设施、实施智慧运行、开展智慧服务、发展智慧产业。 (一)夯实智慧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高速宽带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同时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鼓励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与市政管理等部门沟通,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井盖路灯、地下管线、景点景观、建筑设施等城市部件的信息采集和运行监测。 (二)实施智慧运行 通过加强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在城市运行中的应用,实现智慧城市运行监测和智能安保应急,提高政府精准管理能力,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建立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在街道路口安装传感网络,自动监测车流量和车速,实现交通信号灯根据车流状况自动优化调整,提高道路交通的自适应能力。利用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加强对食品药品、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动态监控。 (三)开展智慧服务 通过实施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金融、智能社区、智能家庭等一系列智慧应用,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有效提高市民的满意度,真正将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大众。 智慧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普惠基石。一要整合政务资源,促进业务协同,提供优质的智慧政务服务;二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三要打通分散独立的各类社保系统,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四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实现医疗管理与服务的全程智能;五要智慧化管理社区多种元素,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发展智慧产业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准则体系(试行)-卫健委

精心整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 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 (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 (六)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患者在一定区域内的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居家产生的医疗健康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医院能够联合其他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四、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评分、整体分级的方法,综合评估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有效应用范围、技术基础环境与信息安全状况。 (一)局部应用情况评估。是对医院中各个环节的医疗业务信息系统进行评估。 1.评估项目:按照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应涵盖的基本服务内容,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环境,确定5个类别共17个评估项目(见附件1)。 分。 为100%,无实际应用则视为0。要求比例的项目,计算该项目在医院内的实际应用比例,所得比值即为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二)整体应用水平评估。是对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整体应用情况的评估。具体方法是按照总分、基本项目完成情况、选择项目完成情况得到评估结果,分为0—5级共六个等级(各级评估要求见附件2)。 (1)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评估总分。是反映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整体应用情况的量化指标,即局部应用情况评估各项目评分的总和,且该得分不低于相应级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式与手段。智慧城市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实时采集、集约管理,构建以信息为中心、各主体共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二是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三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四是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通过前端遍布城市的传感器搜集数据,在将这些庞大的数据

汇总形成信息,通过智能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从庞大的数据中寻找出其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知识或有价值信息,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化手段让城市运营更加高效便捷,最终形成智慧城市。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从以上图表中看出,每个地方(国家、城市)的智慧城市都有一个具体目标和重点。针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明确一个目标和重点,来规划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规划的8条原则: ●根据城市宗旨定义城市模型; ●分析城市结构,制定行动计划; ●重新思考城市的各个系统; ●提升城市服务的经济性; ●让城市更具可持续发展空间,吸引长期投资;

●构建宜居城市,为民众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打破组织竖井,重构组织架构; ●与其他城市一起协作。 全国信标委于2012年2月至5月对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城市和企业进行了实地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推动要素、问题和挑战、建设重点、支撑技术、智慧城市中SOA的应用状况及标准化需求等内容。本次调研了28家用户单位以及24家企业。 (1)智慧城市关注领域 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和用户目前最为关注的三个智慧城市应用领域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 (2)智慧城市实施领域 智慧城市项目实施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其中智慧政务应用实施最广泛。

100分《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试卷 (2)

错误 11707 7.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不关注园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与园区内的众多企业之间的关系。 正确 错误 11701 8. 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服务泛在化,不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通过泛在网络,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 正确 错误 11692 9. 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意图实现粗放向精细,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单一向互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正确 错误 11691 10. 智慧交通的建设过程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314工程。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1717 1. 根据本讲,()不属于智慧政务的智慧点。 A. 智慧服务 B. 公平高效的交通管理 C. 智慧管理 D. 智慧决策 11728 2. 智慧城管要建立三大机制,下列()不是本讲提到的三大机制之一。 A.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机制 B.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机制

C. 第一时间处置问题机制 D.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机制 11720 3. 智慧城管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本讲关于该话题的陈述不包括下列()。 A.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通过泛在网络,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 B. 采用了最小城市管理单元的方式,整合应用了多项智慧城市技术 C. 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和执行分离协作的管理体制 D. 实现了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11724 4. 智能家居体系建设包括()系统。 A. 家庭魔屏、家庭安防系统、室内环境控制和家庭娱乐 B. 家庭安防系统 C. 家庭魔屏、室内环境控制 D. 家庭安防系统、家庭娱乐 11729 5. 智慧城管要获取三大成效,下列()不是本讲提到的三大成效之一。 A. 日处理问题增加 B. 公众投诉量下降 C. 公众满意度上升 D. 完全由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处理 11712 6. 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是指服务泛在化、基础信息电子化、()、决策科学化。 A. 管理科学化 B. 管理数字化 C. 管理智能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