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_董冬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_董冬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_董冬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_董冬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GDPJ 10—201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1月

目 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底图规格 (2) 3.1数学基础 (2) 3.2底图模式 (2) 3.3数据内容 (2) 3.4数据格式 (2) 4技术要求 (3) 5作业流程及步骤 (5) 5.1技术流程 (5) 5.1.1数字普查底图 (5) 5.1.2纸质普查底图 (6) 5.2作业步骤及要求 (6) 5.2.1数据准备 (6) 5.2.2数字普查底图 (7) 5.2.3纸质普查底图 (8) 6质量控制 (9) 6.1检查要求 (9) 6.2检查内容 (9) 7底图输出 (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纸质普查底图图廓整饰 (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地理国情要素符号设置 (12)

前言 本文件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规定之一。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文件起草组成员:郝科铭 殷福忠 梁安宝 曲 平 王 刚 李 军 汲旭生 岳 昊 王明亮 张 俊 夏立福

引言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环节,是内外业衔接的关键点,基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者基础地理信息与必要的专题数据,叠加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用于外业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的充分利用,可提高外业调查的效率,减少外业工作量,对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针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需求,参考现有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依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底图制作的规格、技术要求、生产流程和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数据组织与成果汇交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9月17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普查背景 (1) 1.2 编写依据 (2) 1.3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2) 2 普查目标、任务与时点 (2) 2.1 普查目标 (2) 2.2 普查任务 (2) 2.3 普查时点 (3) 3 普查范围、对象与内容 (3) 3.1 普查范围 (3) 3.2 普查对象 (4) 3.3 普查内容 (4) 4 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法 (9) 4.1 总体技术路线 (9) 4.2 主要数据源 (10) 4.2.1 多源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10) 4.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11) 4.2.3 行业专题数据资料 (12) 4.2.4 其他参考资料 (12) 4.2.5 主要数据源和资料的利用 (12) 4.3 数学基础 (12) 4.4 数据精度与一致性要求 (13) 4.4.1 平面精度指标 (13) 4.4.2 分类精度 (14) 4.4.3 数据现势性 (15) 4.4.4 属性精度 (15) 4.4.5 数据一致性 (15) 4.4.6 数据接边原则 (15) 4.5 数据采集一般要求 (16) 4.6 主要技术方法 (17) 4.6.1 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 (17) 4.6.2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 (17) 4.6.3 外业调查方法 (19) 4.6.4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 (19) 4.6.5 统计分析技术方法 (19) 4.7 普查各工序作业方法及要求 (20) 4.7.1 资料收集整理 (20) 4.7.2 多源遥感影像处理 (21) 4.7.3 内业信息采集 (22) 4.7.4 外业调查底图制作 (23) 4.7.5 外业调查与内业数据处理 (23) 4.7.6 不同任务区数据的协调性检查和处理 (24)

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1] 2地理国情普查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2] 3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4普查的时间安排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成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 5工作要求 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础测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报送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结果要逐级上报,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对在普查中所获得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保密。 6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三个方面,即从不同角度对基本地理国情、综合地理国情和分专题的地理国情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 地表形态数据反映地表的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数字高程模型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自然营造物和人工营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地表覆盖不同于土地利用,一般不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等。地表覆盖通常采用规则格网形式的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进行描述。 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信息(以下简称地理国情要素)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如城市、道路、设施和管理区域等人文要素实体,湖泊、河流、沼泽、沙漠等自然要素实体,以及高程带、平原、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通常采用要素模型(也称作对象模型)来进行描述,按照其空间特征分为点、线、面、体四种基本对象。 综合考虑上述三类信息,提出本次地理国情普查使用的内容分类对象及采集指标。本文件未涵盖完整的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指标体系。 地理国情信息分为12 个一级类,58 个二级类,135个三级类。[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内容表达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内容表达 B.1 地表覆盖分类 地表覆盖分类采用面域色叠加符号或代码注记方式表达,见附录C。 B.2 重要要素 重要要素表达要求如下: a)重要要素叠加在地表覆盖分类之上; b)图式符号按照附录C执行; c)各符号之间应保持0.2mm以上的间隔,符号交叉和结合表示者除外; d)当图幅内地物密度过大、图上表示有困难时,在保持密度对比特征的前提下,对符号进行取舍; e)自然地理要素与人工建筑要素矛盾时,移动人工建筑要素; f)主要要素与次要要素矛盾时,移动次要要素; g)独立地物与其他要素矛盾时,移动其他要素; h)要素重要性相当时,根据周围环境移动一方或同时移动双方。例如:两条同等级的道路间距小于0.2mm时,双方同时向外侧移动; i)境界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的,境界符号在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上不间断表示,并正确表示岛屿、沙洲的归属;河流符号内表示不下境界符号时,境界符号在河流两侧不间断交错表示; j)境界以共有河流或其他线状地物为界,境界符号应在其两侧交替表示; k)境界以河流或其他线状地物一侧为界,境界符号在相应的一侧不间断表示。 B.3 地表覆盖分类与重要要素叠加处理原则 地表覆盖分类与重要要素叠加处理应遵守以下原则: a)重要要素中的道路以线型符号形式叠加在地表覆盖分类的道路面上,地表覆盖分类中的道路面未压盖部分宽度小于0.2mm时,修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至二者统一,未压盖部分宽度大于0.2mm时,不做处理; b)堤坝同时存在时,重要要素中的堤坝不表示; c)水域同时存在时,重要要素中的水域不表示。 B.4 注记 注记表达要求如下: a)字体、字大、颜色按照附录C执行; b)注记的字间隔不宜超过字大的五倍; c)较长的河、渠每隔15cm-20cm重复标注名称; d)注记过于密集时,采用简注名称、或字大缩小一至二级、或舍去注记; e)名称注记与符号冲突时,移动名称注记; f)在颜色较重区域,注记表达不清晰时宜采用套白表示; g)地表覆盖分类的代码注记采用代码后三位表示(水域不表示代码注记); h)地表覆盖分类图斑面积较小,可不叠加符号或代码注记,仅面域色表示; i)地表覆盖分类图斑面积较大时,代码注记或符号应间隔表示。 B.5 晕渲表达

地理国情工作总结

地理国情工作总结 篇一:地理国情普查实习总结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2、地理国情普查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

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XX年至XX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3、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4、普查的时间安排 普查标准时点为XX年6月30日。XX年1月至XX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XX年7 月至XX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XX年7月至XX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摘要]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理国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部分,通过地理信息的调查可以全面掌握资源的分布情况。本文就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 一、前言 通过对地理国情的普查能准确的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的状况、人类的活动及分布。因此,在我国地理国情普查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和全面。 二、“地理国情监测”的内涵 地理国情指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本国土自然与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和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相关联的周边与全球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监测一词在这里应广义的理解为包括历史与现状调查,变化动态检测、资料整理加工及提供社会服务的一系列业务工作。从业务内容上讲,监测工作的服务性质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是为国家或区域(地方)的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宏观决策的基础信息;二是为经济社会的日常运转提供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三是为防灾救灾和应急时间处置提供现场指挥信息。也就是说,监测业务包括长远、日常和应急三个方面。 三、“地理国情监测”整体框架 地理国情监测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涉及的业务领域众多,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也差别巨大;在测绘系统内部也涉及到国家、省区、地市等不同层次的测绘生产和管理。通过地理国情监测业务的开展,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组织保障体系适应地理国情监测业务化运行需求,技术保障实现服务流程化、网络化、实时化、个性化,生产工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服务模式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模式实现全员参与、专业分工精细化。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测绘服务方式由基础服务,转变成基础与定制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从工程实现角度出发,地理国情监测包括国情监测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应用、分发服务等过程。在地理国情监测相关研究成果、相关文件要求等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为主导的地理国情监测整体框架体系。 四、地理国情的重要意义 地理国情是国情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情国力,安邦之基。做好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认识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多次开展经济、农业、人口等方面的普查、调查工作,为科学规划、制定国策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全面客观地掌握我国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

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设计书(DOC)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地理国情普查 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学号: 201092002125 姓名:游佳龙 指导教师:刘专、叶险锋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9日

湘潭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地理国情普查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 学号:201092002125 姓名:游佳龙专业:测绘工程 指导教师:刘专、叶险峰系主任:叶险峰 一、项目概况 1、项目来源与背景: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务院于2013年2月2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查清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2、测区范围及任务:测区范围为桃源县2000平方公里,项目内容包括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地理国情要素内业上图与编辑。 3、已有资料情况:测区内已有0.5米分辨率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数据、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1:1万数字高程模型、1:1万数字线划图、1:5万数字线划图,林业、水利等专题数据,内业解译成果和外业调查成果。 4、设计技术依据:见主要参考文献。 二、设计主要内容 1、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完成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完成已有数据导入、地表覆盖分类上图、属性录入、拓扑处理、生产技术流程设计。 2、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完成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地理国情要素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完成已有数据导入、地理国情要素分类上图、属性录入、拓扑处理、生产技术流程设计。 三、设计基本要求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分带采用3度分带,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比例尺为1:1万,按1:1万国际标准分幅。 2、设计方案可行,精度合理;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采用测绘新技术和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图式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图式 C.1一般规定 本图式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中地表覆盖分类和重要要素的符号、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 用户可根据制图区域特点和图面效果选取图式中适宜的符号和注记。如果图式中符号和注记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可调整图式中的符号和注记大小,调整幅度在10%~20%。 使用本图式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及用图需要增补符号。 C.2图式说明 C.2.1 符号的尺寸 符号的尺寸规定如下: a)符号旁以数字标注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b)符号旁只注一个尺寸的,表示圆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其粗度,两平行线是指含线划的宽度。符号上需特别标注的尺寸,则用点线引出。 c)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的夹角,没有标明的均以本图式的符号为准。一般情况下,线划粗为0.1mm,点的直径为0.15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划长为0.3mm,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45°或60°。 C.2.2 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 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规定如下: a)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的,该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b)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c)宽底符号定位点在其底线中心。 d)底部为直角的符号定位点在其直角的顶点。 e)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f)不依比例尺描绘的符号定位点在符号的中心点。 g)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中心线。 C.2.3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规定如下: a)独立地物符号除图式中规定按真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线。 b)符号按一定行列配置的称整列式,符号不按一定行列配置的称散列式。散列式一般按图式表示的疏密程度配置符号。面积较大时,散列式和整列式符号的间隔均可放大。 C.3地表覆盖分类符号 表C.1给出了地表覆盖分类的符号。 表C.1 地表覆盖分类符号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摘要]我国的地理国情普查包括多方面的基本要素,对普查意义、普查内容以及普查流程等有所了解是做好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介绍了我国地理国情普查所应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以期能够为对此感兴趣的诸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意义内容 1前言 地理国情是我国重要国情之一,它充分地体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演变历史与规律。对地理国情进行普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对资金、技术、人力等多方面要求都较高的复杂工作。在进行普查之前,需要对普查意义、普查流程以及普查范围等基本的要素内容进行了解和规划,以期圆满完成地理国情普查,并获得最为科学、准确、详尽的普查数据。 2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意义 在词典中对“地理”一词的解释包括五方面的内容:首先,地理指“土地、山川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其次,地理还指研究地理的学科,即“地理学”;第三个意义指的是区域和区划;第四个意思指地址;第五个意思指风水。而在我们地理国情普查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就是指地理的第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是研究地表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在空间分布、相互关系以及自身情况上的一些特点。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了解我国国情所不能遗漏的重要方面。就像是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的庭院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么他就不知道哪处院墙比较薄弱,容易给小偷可乘之机,也不知道哪个位置适合栽树,哪个位置适合养鱼,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国家对本国的地理国情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不仅会影响到国家发展的规划,更会给国家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地理国情普查能够帮助人们充分了解我国地理国情信息,帮助我们掌握我国的地表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情况。其次,这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在对我国的自然与人文方面地理要素情况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正确地开展一些常态化的地理检测,也才能够使我们掌握的地理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也能够帮助国家制定一些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并充分优化我国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3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与普查内容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学学科前言报告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年级:2015级1.地理国情普查意义与定义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对于权威、客观、系统、准确地掌握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信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应急保障及相关行业调查统计等工作,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及资源合理配置,推进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是空间化和可视化的国情信息。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2.地理国情普查对象与总体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主要包括以下:1)资料收集与整合。收集基础测绘成果及其他行业(国土、交通、水利、林业、土地利用、矿产、医疗、教育、宗教等)现势性好、规范程度高的各种专

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

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 来源:测绘局作者:时间:2017-08-22 8月18日下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联合发布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情况和普查公报,这是我省首次全面摸清地理国情家底。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杨宏山、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卢勇、省统计局总规划师张烨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次普查历时三年,对象为我省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辨率测绘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普查数据进行了统一时点核准。普查采用分辨率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结合基础测绘成果数据,收集国土、住建、民政、林业、农业、交通等多行业专题数据,获取了由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133个三级类、80万个地理国情要素、739万个地表覆盖图斑构成的高精度、全覆盖的海量地理国情数据。普查成果经跨部门专家验收和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经省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发布,欢迎社会各界多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自2013年12月18日启动,至2017年7月正式验收。陕西省成立了由23个部门组成的普查领导小组,普查办设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全省15家测绘单位参与普查,涉及约2000余人。普查工作得到了省发改委、工信厅、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审计厅、统计局、文物局、旅游局、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地信局、省武警总队、民航西北局、西安铁路局等23个厅委局的大力相助。 普查获得的主要成果数据包括: 1.查清了我省陆地国土各类地形地貌的面积和空间分布,陕西省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其中,低海拔(1000米以下)占34.55%,中海拔(1000米~3500米)占65.45%,高海拔(3500米以上)占比不足0.01%,即1/3在低海拔区域,2/3在中海拔区域。0°~5°坡度带占我省国土面积的19.09%,5°~15°坡度带占13.74%,15°~25°坡度带占21.55%,25°~35°坡度带占26.08%,35°以上坡度带占19.54%。平原、台地、丘陵、山地面积分别占我省国土面积的9.76%、11.69%、28.71%和49.84%。 2.查清了水田、旱地、果园、茶园、桑园、苗圃、花圃以及其他经济苗木8类种植土地的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总面积为4339 3.832平方千米,其中旱地3130 4.825平方千米,占全省种植土地面积的72.14%。 3.查清了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竹林、疏林、绿化林地、人工幼林、稀疏灌丛、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10类林草覆盖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总面积为150861.245平方千米,其中乔木林面积最大,为8215 4.219平方千米,占林草覆盖面积的54.46%。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先进集体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先进集体 事迹材料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组(以下简称“组织实施组”)是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内设机构,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粤办函〔2013〕505号)要求组建而成。组织实施组由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广东省地图院、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4家厅属测绘单位构成,是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组织实施的关键机构,负责省级普查工作的统一组织实施管理、技术管理、宣传以及指导、检查、协调下级普查机构等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难度大、责任重,组织实施组勇于挑起重担,充分发挥团队合力,无条件,不怕苦,不怕累,克难攻坚,全力以赴,完满完成了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各项工作。全面查清了我省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摸清了我省地理国情的“家底”。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数字高程模型、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地表覆盖分类、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等数据成果,编制了省、市、县统计分析系列报告、综合统计、图件图集等成果。建立了全省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专题性监测、应用试点,取得

了有特色、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2017年5月19日,项目顺利通过了以中国科学院龚健雅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验收,专家一致认为: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组织实施得力,成果质量优良,应用成效显著,技术创新突出,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们敬业奉献,执着追求,夜以继日地工作,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将组织实施组的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政治过硬,业务过硬 组织实施组精兵强将,实力雄厚,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组长为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院长,副组长为厅属测绘院、技术中心、地图院、档案馆分管生产的领导。组织实施组根据工作需要,先后设立了技术小组、资料收集分析工作小组、统计与监测应用小组、宣传小组4个小组,小组成员均由厅属测绘单位优秀技术和业务骨干组成,其中测绘高级工程师20人,注册测绘师25人。组织实施组全体人员均为中共党员,是一支政治理念坚定、业务素质良好、技术过硬、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奋勇争先的团队。他们政治素质过硬,乐于奉献,处处起到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目标一致,团结协作,一心一意地为完成好地理国情普查而努力。 组织实施组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地方国土部门及任务承担单位的一致好评,集体和个人均取得较多荣誉,主要包括:广 2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路线分析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路线分析 概述: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2010年国家测绘局党组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全面把握我国测绘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的测绘事业发展新方向,得到了李克强副总理的高度肯定。2010年12月,李克强副总理在对测绘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强调,要“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国务院对测绘部门提出的新要求,是测绘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是推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手段。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普查的对象和内容: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

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一地理国情普查整体技术路线分析 1.1 普查资料的预处理 本次普查所采用的基础数据资料有高分辨率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和其他专业部门的资料。 高分辨率影像是进行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工作底图,要对国家下发的卫片资料进行正射纠正。如果生产区域内存在多源影像数据,正射影像生产优先选用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更高、时相更靠近生长季、现势性更新的影像。 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业部门的资料进行坐标转换,图形和属性对照,为地理国情要素和地表覆盖分类影像判读和属性录入提供重要参考。 1.2 地理国情数据内业采集的方法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覆盖面广、工期短、任务重、要求高的任务。内业采集方法的选择和规划至关重要。传统的作业方法以野外判读为主,其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效率低。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作业要求,而基于高分影像的遥感技术室内判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影像解译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可以准确判读的地物到模糊地物、从大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编制说明-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网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 编制说明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017年11月

1.任务来源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于2016年下达了行业标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制定的任务,该项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 2.编制背景 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全面部署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是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图语言直观科学地展现地理国情要素的空间分布现状,客观反映地表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专题统计信息,为政府宏观决策、专业部分行业应用等提供有力保障。 在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为指导和规范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国测国发[2013]28号文《关于下达2013年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生产计划的通知》中下达了制定《地理国情普查图技术规定》任务,该项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目前,该技术规定已编制完成并印发(国地普办〔2016〕9号关于印发《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技术规定》的通知),正在指导各省生产单位开展普查图件编制。 为更好的规范普查成果图的设计与编制,指导生产单位应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图编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达了行业标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编制的任务。项目组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继续试验研究,完善普查成果图的内容与指标,将原有项目技术规定升级为测绘行业标准。 3.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等作为参编单位共同完成。 4.编制过程 标准立项后,项目组成立了标准编写组,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技术规定》、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件的基础上,着手准备该标准编写所需要的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