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

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

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教学手段:

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

a、问: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答:谜底是人

(简单解释)将人的婴儿时期比喻成早晨,不能直立行走,需要用手来协助走路,如同四条腿;人的青壮年时期比喻成中午,这时人能够直立行走,使用两条腿;人的晚年时期比喻成晚上,这时人需要依靠拐杖行走,如同三条腿。如此,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b、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答: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天后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谁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忒拜人猜不出这个谜语,常受其害。俄狄浦斯在经忒拜城时与斯芬克斯相遇,他猜中的这个谜语:这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分行,年迈时拄杖行走。斯芬克斯听罢,十分羞愧,就跳崖而死(一说为俄狄浦斯所杀)。忒拜人感谢俄狄浦斯为他们除害,就让他当了忒拜国王。

c、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

答:埃及,距今4500年

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

2、授课

(1)提问思考

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

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

作为法老的陵墓

师:我们从图片上来看一看金字塔和它周围的游人的比例,可见金字塔的高度和宽度不是一般的大。我们从图片上也许感受不到什么比较特别的感觉,那么我们来看看真正身临其境过的游人的感受。

[学生朗读游记]

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

[讨论]

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分小组讨论,发表总结)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

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

[过渡]师:作为法老死后安息的地方,金字塔的内部被精心的装饰有许多壁画(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

壁画记录了法老或贵族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空白部分用文字填满,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够有权利习字。

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

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

[过渡]师:埃及的壁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

(3)埃及雕塑讨论欣赏

①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

这是从埃及美杜姆拉荷特普王子陵墓的地道里出土的保存最完整的人像雕刻,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都是着色的。这两尊雕像也不例外。因男人常在室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

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保持了皮肤的洁白,故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尤其是公主优美的身躯,虽有长衣遮盖,仍透露出女性的健美。为了追求人像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例如,这两尊雕像用铜作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出光辉。以致当人们初次在墓中发现这一雕像时,因人像眼睛炯炯发光,竟把发掘者吓跑了。

②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

埃及国王称为法老。面具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坦哈蒙死后所戴面具,发现于他的陵墓中。图坦哈蒙死时还不到20岁,面具与真人的面庞大小相称,恰好罩在他的脸上。面具由金箔制成,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前额部分饰有鹰神和眼镜蛇神,象征上、下埃及(上埃及以神鹰为保护神,下埃及以蛇神为保护神);下面垂着胡须,象征冥神奥西里斯。面具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图坦哈蒙的陵墓是在1922年发现的,保存完好,藏有数千件手工艺品和器物,包括黄金、珠宝、雕像等。面具高约50厘米,现藏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

(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

涅菲尔蒂是埃及第18王朝阿肯那顿法老(又称“阿蒙赫特普四世”)的王后。“涅菲尔蒂”在古埃及语中意为“迎面而来的美人”。这一雕像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1912年12月6日,一支德国考古队在古埃及第18王朝末首都阿尔玛纳遗址积沙中发现了这一雕像,除了一颗眼珠已失外,整个雕像基本完好,且色泽如新。1923年首次在柏林公开展出时,世界为之轰动。雕像所呈现的细长而又美丽的脖颈,高颧骨,纤秀挺直的鼻子,完美的五官,其造型完全可以和现代最美丽的女模特媲美。所以,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有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浮宫收藏的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另一件就是这座雕像。从时间上讲,这一雕像要比前一件早一千五百多年。更令人惊奇的是,2003年,英国考古学家弗莱切宣布,经过长达12年的研究,证实105年前在埃及帝王谷发现的一具木乃伊正是涅菲尔蒂王后。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者们,对这具木乃伊进行了X光扫描,并使用了先进的刑侦骸骨外表复合技术,用电脑先作出骨立体图,随后添加肌肉和器官,使其丰满成形,恢复头部轮廓。最后,由画家为头像添加皮肤、嘴唇、眼睛,着色,然后再戴上王冠。使从人间消失了几千年的古埃及艳后又显出了“真容”。其形象与这一雕像相比,两者太相似了,以致考古学家们也感到大吃一惊。由此可见,古埃及的人像雕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讨论思考]你比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3、总结

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

片段影像播放总结

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 教学目的: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教学: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尝试练习(一)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古埃及的金字塔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 皇帝 法老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三)古代青铜器艺术 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莲鹤方壶) 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课题]: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材]: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课型1]:新授课[课型2]: 作品鉴赏 [课时]:一课时[授课方法]:讲授、举例 [学具准备]: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教具准备]: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 具、PowerPoint美术鉴赏课件。 [授课日期]: 10月 11 日至10月 18 日 [授课班级]:高一(B1、B2、B3、B4、B5、B6) [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 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使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发展演变以及古埃及美术造型风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主备人]:黄娟 [教学时间安排]:(前25分钟)中国讲述我国商代至魏晋时期,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及社会背景。(后20分钟)外国讲述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及社会背景。[板书设计]: 出示课题:礼仪与教化 一.中国美术部分 1、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 2、古代青铜器艺术 3、古代雕塑艺术 4、古代中国画欣赏与讲解 二.外国美术部分 1、古埃及美术 2、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3、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4、金字塔的原始作用? 5、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 6、古埃及绘画总结、 7、埃及雕塑讨论欣赏 8、小结 三、本课小结 四、课后作业

站姿、坐姿、走姿礼仪教案2012.12.8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云阳教师进修学院邓建全左茂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基本掌握站、坐、走三种礼仪的基本要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模仿操作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礼仪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品质。【重点、难点】 规范的站姿、坐姿、走姿的基本要领及训练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理论结合实践、启发式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规范的站、坐、走姿的要领。 【课前准备】 1、收集音乐视频资料。 2、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你会正确的站、坐、走吗?(任意抽三位同学表演这三种姿势) 二、教学过程: (一)规范的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个人的自信,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并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1、标准站姿的基本要领。 (1)头正(2)肩平 (3)臂垂(4)躯挺 (6)身体重心主要支撑于脚掌、脚弓上 (7)从侧面看,头部肩部、上体与下肢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2、手位 站立时,双手可取下列之一手位: (1)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2)右手搭在左手上叠放于体前

(3)双手叠放于体后 (4)一手放于体前一手背在体后 3、脚位 (1)“V”字型 (2)双脚平行分开不超过肩宽(3)小“丁”字型 4、几种基本站姿

男士的基本站姿: (1)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双膝并拢,两腿绷直,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V”字型。 (2)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脚平行分开,两脚间距离不超过肩宽,一般以20厘米为宜,双手手指自然并拢,右手搭在左手上,轻贴于腹部,不要挺腹或后仰。(3)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脚平行分开,两脚间距离不超过肩宽,一般以20厘米为宜,双手在身后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贴于臀部。 女士的基本站姿: (1)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双膝并拢,两腿绷直,两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V”字型。 (2)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面带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共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造》,了解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之前,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 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 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二)、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

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没有秩序会怎样? 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 (学生讨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 师:刚刚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 礼仪与教化 三)、新课: 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礼仪与教化。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造,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体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师:1)、教材P18——P19中主要介绍的是什么美术作品?(青铜器) 2)、在同学们的印象中,青铜器都运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饮食、酒、礼、乐、水、兵等) 3)、何为青铜? (纯铜与锡、铅的合晶,熔点低,硬度大,这样有便于制造精细,复杂的各种器具) 1、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8——P19 自主学习:A、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哪三件青铜器? B、三件青铜器分别是哪个朝代的? C、三件青铜器造型纹样的特点? A、师:教材文字中主要介绍的三件青铜艺术品是? (司母戊鼎、大盂鼎、莲鹤方壶) B、师: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大盂鼎是西周时期,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 (青铜工艺最早出现——夏朝 运用及工艺技术发展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商周到春秋战国) C、同学们对比分析三件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完成表格。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教学目的: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教学难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讲课类型:欣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教学: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尝试练习(一)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古埃及的金字塔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 皇帝 法老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三)古代青铜器艺术 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

【教案】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教学目的: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讲课类型:欣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教学: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尝试练习(一)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三)古代青铜器艺术 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莲鹤方壶) 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尝试练习(二)观察课本P19页,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四)古代雕塑艺术 秦代、汉代的雕塑艺术的讲解(展示图片) 1、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如《兵马俑》) 2、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如《立马》(西汉) 尝试练习(三) 展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浮雕,学生根据书本的介绍进行辨认。 (五)古代中国画欣赏与讲解 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洛神赋图》则表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若即柔离的爱情。 (六)小结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一) 中国青铜艺术 庐山区第一中学章震宇 教学目标: ?通过对青铜器皿的介绍,了解中国夏商周的青铜艺术; ?学会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中国的青铜艺术;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认知。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夏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中国青铜器的造型与纹样、文字。 ?从造型,纹饰,文字三方面来鉴赏青铜艺术。 讲授新课: 导入(思考1): 观察下面两张图片,同是 青铜器,但它们一个来自 现代,一个来自古代,它 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 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强 的特点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提到的“吉金”就是指精纯美好的青铜。 烧制温度约在700℃-1000℃。在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青铜艺术以其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奇诡的造型和独特的纹饰,显示出其神秘、狰狞和严厉之美。

一、主要铸造方法(影片介绍制范法): 制范法、失蜡法和金银错等。 1、四羊方尊(制范法): 高58.3cm,口每边长52.4cm,重34.5公斤。口方沿大,腹部四角铸高浮雕长卷角羊,羊的造型近于写实,全身纹饰充满神秘。该尊集线刻、浮雕、圆雕为一体,器形庄严雄伟,形象真实高贵。标志了商代工匠高超的造型能力,是中国青铜艺术的重要代表作。 2、莲鹤方壶(春秋)(失蜡法): 高118厘米 宽54厘米 重64.28公斤 3、虎噬鹿器座(金银错): (思考2:) 1、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会乱 2、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礼仪与教化 二、实例:鼎(青铜器中听的最多的礼器之一) 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于煮、盛肉食和调和五味。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鼎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进人封建社会以后,鼎就失去了这种性质。 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相传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以后成为传国的重器,所以“问鼎”是比喻图谋篡权政权。 在中国古代,用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根据贵族等级,祭祀时对鼎的数量和形式都有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依此类推,而普通人都不能用,如果超越上面的规定,是犯罪的。 《楚王问鼎》书本P18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响水第二中学胡为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二、课时分配:本课总三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PPT课件、教科书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美术。提问:“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二)问题探究 2、提问:在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就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3、为什么美术作品会被作为宣扬统治阶级思想的重要手段呢?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4、欣赏青铜器代表作品,讨论它们的功能,并且请学生完成学生作业表格。 (1)《司母戊方鼎》、拓展“楚王问鼎”的故事。 (2)《大盂鼎》:祭祀、内有铭文。 (3)《莲鹤方壶》、《十五连盏灯》拓展青铜器铸造工艺:范模法、失蜡法。 (4)《编钟》反映青铜制作技艺高超。等 5、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为什么?进一步研究教材中的材料,完成“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 如:A、饕餮纹样有何不同?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B、找出以下鼎在形制与图案上的变化,结合历史知识,说出你的理由。 (四)巩固反馈 6、学生填表格。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7、下课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等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二、课时分配:本课总三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PPT课件、教科书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美术。提问:“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二)问题探究 提问:在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美术作

品就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直至士大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1、什么是青铜器? 2、欣赏青铜器代表作品,讨论它们的造型功能: ⑴《司母戊方鼎》、拓展提问讲述“楚王问鼎”的故事。 ⑵《四羊方尊》、《虎食人卣》拓展青铜器铸造工艺:范模法、失蜡法。 ⑶青铜器装饰纹样—饕餮纹(重点)、蟠龙纹等。 ⑷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为什么?进一步研究教材中的材料,完成“思考与交流”。饕餮纹样有何不同?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3、青铜器各个时期的主要工艺特点: ⑴商代青铜器的工艺特点: 造型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具有权力和礼仪的象征。 ⑵西周青铜工艺的特点: 神秘色彩淡化,风格趋向简朴、典雅之美。其所具有的礼仪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 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 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教学手段: 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 a、问: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答:谜底是人 (简单解释)将人的婴儿时期比喻成早晨,不能直立行走,需要用手来协助走路,如同四条腿;人的青壮年时期比喻成中午,这时人能够直立行走,使用两条腿;人的晚年时期比喻成晚上,这时人需要依靠拐杖行走,如同三条腿。如此,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b、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答: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天后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谁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忒拜人猜不出这个谜语,常受其害。俄狄浦斯在经忒拜城时与斯芬克斯相遇,他猜中的这个谜语:这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分行,年迈时拄杖行走。斯芬克斯听罢,十分羞愧,就跳崖而死(一说为俄狄浦斯所杀)。忒拜人感谢俄狄浦斯为他们除害,就让他当了忒拜国王。 c、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 答:埃及,距今4500年 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

站姿-坐姿-走姿礼仪备课教案

站姿-坐姿-走姿礼仪 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基本掌握站、坐、走三种礼仪的基本要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模仿操作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礼仪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品质。 【重点、难点】 规范的站姿、坐姿、走姿的基本要领及训练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理论结合实践、启发式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规范的站、坐、走姿的要领。 【课前准备】 1、收集音乐视频资料。 2、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你会正确的站、坐、走吗( 任意抽三位同学表演这三种姿势) 二、教学过程: (一)规范的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个人的自信,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并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1、标准站姿的基本要领。 (1)头正(2)肩平 (3)臂垂(4)躯挺 (6)身体重心主要支撑于脚掌、脚弓上 (7)从侧面看,头部肩部、上体与下肢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2、手位

站立时,双手可取下列之一手位:(1)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2)右手搭在左手上叠放于体前 (3)双手叠放于体后 (4)一手放于体前一手背在体后 3、脚位 (1)“V”字型 (2)双脚平行分开不超过肩宽(3)小“丁”字型

4、几种基本站姿 男士的基本站姿: (1)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双膝并拢,两腿绷直,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V”字型。 (2)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脚平行分开,两脚间距离不超过肩宽,一般以20厘米为宜,双手手指自然并拢,右手搭在左手上,轻贴于腹部,不要挺腹或后仰。 (3)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脚平行分开,两脚间距离不超过肩宽,一般以20厘米为宜,双手在身后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贴于臀部。

站姿,坐姿,走姿礼仪备课教案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基本掌握站、坐、走三种礼仪的基本要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模仿操作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礼仪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品质。【重点、难点】 规范的站姿、坐姿、走姿的基本要领及训练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理论结合实践、启发式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规范的站、坐、走姿的要领。 【课前准备】 1、收集音乐视频资料。 2、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你会正确的站、坐、走吗?(任意抽三位同学表演这三种姿势) 二、教学过程: (一)规范的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个人的自信,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并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1、标准站姿的基本要领。 (1)头正(2)肩平 (3)臂垂(4)躯挺 (6)身体重心主要支撑于脚掌、脚弓上 (7)从侧面看,头部肩部、上体与下肢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2、手位 站立时,双手可取下列之一手位:

(1)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2)右手搭在左手上叠放于体前 (3)双手叠放于体后 (4)一手放于体前一手背在体后 3、脚位 (1)“V”字型 (2)双脚平行分开不超过肩宽(3)小“丁”字型

4、几种基本站姿 男士的基本站姿: (1)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双膝并拢,两腿绷直,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V”字型。 (2)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脚平行分开,两脚间距离不超过肩宽,一般以20厘米为宜,双手手指自然并拢,右手搭在左手上,轻贴于腹部,不要挺腹或后仰。(3)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脚平行分开,两脚间距离不超过肩宽,一般以20厘米为宜,双手在身后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贴于臀部。 女士的基本站姿: (1)身体立正,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面带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 ——青铜时代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对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使学 生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面貌,丰富 相关知识,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领会我国青铜艺术的总体审美特征,了 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青铜作品的艺术特征和 艺术价值。 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有关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2.学具:教材及笔记本。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定学生纪律 一、导入 第 - 3 - 页共 3 页

观看课件小影片,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三、新授 (一)中国青铜艺术概说 中国青铜器艺术始于夏,盛于商,终于 秦,汉代仍有余绪,时间长达千年。商代晚 期至周代,可谓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青铜器的品种有如上重要特点: ?青铜礼器的品种大为增加。 ?酒器居多。 ?青铜器型制更丰富,且多变化。 ?纹饰丰富繁多。 1.纹饰形象主要以动物和神怪为素材 的兽面纹,通称为饕餮纹。 2.变中商的单叠花纹为三叠花纹,更显繁富华美之貌。 3.平面纹样与主体雕塑相结合。 4.出现了镂空与镶嵌。总之,鼎盛期 青铜器纹饰在几何构图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第 - 3 - 页共 3 页

的高度,整齐、对称、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 规律运用得十分娴熟,总体风格是镂金错 彩、繁富华丽。商代后期青铜器已出现铭文。(二)教材图例分析 1.四羊尊·商 整个器物的造型结构严谨,注意了不同角度的观赏效果。 2.司母戊鼎·商 为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礼器。 3.虎食人卣·商 4.大禾人面方鼎·商 5.莲鹤方壶·春秋 6.宴乐水陆攻战铜纹壶·战国 战国时期青铜器,。 7.错金博山铜炉·西周 8.利簋·西周 9.毛公鼎·西周 第 - 3 - 页共 3 页

高中美术教案--礼仪与教化

高一美术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单元课,由三课时构成 主要是要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1)认知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礼仪与教化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对礼仪与教化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及理性评价作品和表达自己感受和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礼仪与教化及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1)在时间上了解从商朝到魏晋时期美术作品。 (2)在空间上了解横跨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印第安的美术作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商朝到魏晋时期的美术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难点: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生活的局限性对主题的理解难以深入,探究作品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 4.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公关礼仪中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和手势礼仪

公关礼仪中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和 手势礼仪 仪态礼仪仪态是指人们的举止和体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和手势等。优雅的举止和体态,即可以塑造形象,又可以展示风采。(一)站姿:(1) 站姿礼仪站姿是人的最基本的姿态,是培养优美仪态的起点。规范而典雅的站姿是一种静态美,是发展不同动态美的基础。古人主张站如松,也就是说,规范的站姿应给人一种挺直高的感觉。(2) 站姿的基本要求1、头正、肩平、臂垂、躯挺、腿并。 2、男士站姿:叉手式站姿、背手式站姿、背垂手式站姿,V字步60 70 。 3、女士站姿:叉手式站姿、丁字步、(3) 站姿的禁忌1、站立时忌头歪、肩斜、胸凹、腹凸、背弓、臀撅、膝屈。2、忌双腿叉开超过双肩,双脚乱动或交叉地站立。3、忌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那样会给人一种敌对的感觉,貌似盛气凌人。 4、忌自由散漫,无精打采或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会显得拘谨,缺乏自行。 (二)坐姿礼仪:1、坐姿要点:(坐如钟)端庄、头正,膝盖并拢,入座要轻、稳、缓。2、坐姿的禁忌:(1)不要满座,不要抢座,频繁变换坐姿。(2)双腿不能抖动,脚尖不能伸出过远,脚尖朝上。(3)不可将整个人堆入沙发里。女士坐姿不可将双膝分开,或大腿并拢而小腿分开。(4)双手抱在胸前或脑后,或夹于大腿中间。(三)行走礼仪:1、行如风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2、行姿要求:轻盈自如,稳

健大方,有节奏感。3、基本行姿:(1)头正(2) 肩平(3) 躯挺(4) 步位直(5)步幅适度(6)步速平稳(7)膝盖朝前男士走姿:要抬头挺胸,显出稳健有力,显示出刚强、雄健、英武、豪迈的阳刚之气。女士走姿:收腹,摆动幅度小,走成直线,步态自如、均称、轻盈,显示出女性庄重,文雅的阴柔美。4、不同情境与不同着装德尔规范走姿。Dp114 5、行姿禁忌:(1)方向不定,忽左忽右,变化多端,手插口袋。(2)摇晃肩膀,低头驼背,扭腰摆臀(3)瞻前顾后,左顾右盼(4)速度多变,忽快忽慢(5) 脚蹭地面,发出声响(6) 忌内八字和外八字步伐(四)蹲姿:1、正确的蹲姿:上身保持正直,两脚合力支撑身体,靠紧向下蹲2、蹲姿类型:交叉式蹲姿、高低式蹲姿3、注意纠正不良蹲姿:(1)不要突然下蹲(2)不要有弯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动作(3)不要东张西望,捡东西时走到东西旁再蹲下(4)不要两腿叉开平衡下蹲(五)手势:1.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能或缺的体态动作,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形体语言;手势美是一种动态美,恰当的运用手势来表情达意,不仅可以衬托、强调关键性语句,还能为交际形象增辉。手能传递的信息很多,手势暗示的情感也不少,如招手致意、握手友好、拍手称赞、拱手答谢、手托是爱、手捧是敬、挥手是别、手指引路。 2、手势原则:手势明确、面带微笑、目光与对方交流,态度恭敬而友好。1、常用手势:(1)横摆式(2)双臂横摆式(3)前摆式(4)斜摆式(5)直臂式2手势禁忌(1)将手指指向别人,或将拇指指向自己的鼻尖,意味着自大或藐视对方(2 )不宜掌心向下挥动手臂,勾动手指招呼别人,双手叉腰,指手画脚。(3)折压手发出声响,打指响,用手指点

第二单元.2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共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造》,了解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之前,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 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 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 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

二)、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没有秩序会怎样? 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 (学生讨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 师:刚刚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 礼仪与教化 三)、新课: 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礼仪与教化。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造,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体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师:1)、教材P18——P19中主要介绍的是什么美术作品?(青铜器) 2)、在同学们的印象中,青铜器都运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饮食、酒、礼、乐、水、兵等) 3)、何为青铜? (纯铜与锡、铅的合晶,熔点低,硬度大,这样有便于制造精细, 复杂的各种器具) 1、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8——P19 自主学习:A、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哪三件青铜器?

礼仪与教化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说课稿 教学目标: 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认可的道德学说并成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围绕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忠、勇、孝、节、义而出现。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无疑是为了宣扬忠和勇,同时提醒人们防备入侵者。而画像石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祖先和死后生活的重视,这与“孝”的思想不无关系。这种思想也表现在当时在石棺上大量出现的孝子故事中。此外,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要求女性遵守特定的道德而创作的。 在世界其它地区出现的美术现象与中国类似。比如教材中谈到的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的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就是把这部法律以及统治者本人加以神化了,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遵从它。而古埃及的美术也是为了统治者——法老服务的。当时埃及的所有建筑、雕塑以及绘画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同时,教材还分析了埃及人独特的绘画观念。此外,古印度的药叉女神和印第安文明的雨神分别是这两个地区有代表性的美术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情况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差别,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们的统治者普遍运用神话来统治国家,这从遗留下来的作品中就可以比较明显的发现。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介绍人类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些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历史上所出现的一些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些分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这个时期以及这种类型的作品的主要内涵和处理手法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围绕这一主题来讲述。因为围绕这一主题便于就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

第二单元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共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造》,了解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之前,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 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 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二)、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没有秩序会怎样? 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 (学生讨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师:刚刚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 礼仪与教化 三)、新课: 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礼仪与教化。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造,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体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师:1)、教材P18——P19中主要介绍的是什么美术作品?(青铜器)2)、在同学们的印象中,青铜器都运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饮食、酒、礼、乐、水、兵等) 3)、何为青铜? (纯铜与锡、铅的合晶,熔点低,硬度大,这样有便于制造 精细,复杂的各种器具) 1、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8——P19 自主学习:A、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哪三件青铜器? B、三件青铜器分别是哪个朝代的? C、三件青铜器造型纹样的特点? A、师:教材文字中主要介绍的三件青铜艺术品是? (司母戊鼎、大盂鼎、莲鹤方壶) B、师: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大盂鼎是西周时期,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 (青铜工艺最早出现——夏朝 运用及工艺技术发展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商周到春秋战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