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气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补气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补气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补气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补气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end angry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教学单位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

姓名马艳

学号_ 200831208013

年级_ 2008级__

专业中药学

指导教师张吉仲

职称副教授

2011年12 月

目录

引言-------------------------------------------------------------------------------------------- (5)

1. 常用补气药的化学成分---------------------------------------------------------------- (5)

1.1人参的化学成分----------------------------------------------------------------- (5)

1.2黄芪的化学成分--------------------------------------------------------------- (6)

1. 3 党参的化学成分---------------------------------------------------------------- (6)

1. 4白术的化学成分---------------------------------------------------------------- (6)

1. 5 甘草的化学成分---------------------------------------------------------------- (7)

2.常用补气药的药理作用--------------------------------------------------------------- (7) 2.1人参的药理作用--------------------------------------------------------------- (7)

2. 1.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7)

2. 1. 2 抗肿瘤作用--------------------------------------------------------------------- (8)

2 .1.

3 抗衰老和益智作用------------------------------------------------------------ (8)

2. 1. 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8)

2. 1. 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8)

2. 1. 6 抗休克的作用------------------------------------------------------------------ (9)

2. 1. 7 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9)

2. 1. 8 对肝脏的作用------------------------------------------------------------------ (9)

2. 1. 9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9)

2. 1. 10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9)

2. 1. 11 其他药理作用---------------------------------------------------------------------- (10)

2. 2 黄芪的药理作用--------------------------------------------------------------- (10)

2. 2.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0)

2. 2. 2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11)

2. 2. 3 对机体代谢的作用----------------------------------------------------------- (11)

2. 2. 4 其他药理作用----------------------------------------------------------------- (11)

2. 3 党参的药理作用--------------------------------------------------------------- (12)

2. 3.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2)

2. 3. 2 提高机体适应性的作用----------------------------------------------------- (12)

2. 3.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2)

2. 3. 4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 (12)

2. 3. 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3)

2. 3. 6 对内分泌的作用--------------------------------------------------------------- (13)

2. 3. 7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13)

2. 3. 8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3)

2. 3. 9 其他药理作用------------------------------------------------------------------ (13)

2. 4 白术的药理作用---------------------------------------------------------------- (13)

2. 4. 1 调节胃肠运动------------------------------------------------------------------ (13)

2. 4.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3)

2. 4. 3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13)

2. 4. 4 抗肿瘤、抗衰老及抗氧化的作用------------------------------------------ (14)

2. 4. 5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14)

2. 4. 6 其他药理作用------------------------------------------------------------------ (14)

2. 5 甘草的药理作用---------------------------------------------------------------- (14)

2. 5. 1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14)

2. 5. 2 镇咳去痰的作用--------------------------------------------------------------- (14)

2. 5. 3 解毒作用------------------------------------------------------------------------ (14)

2. 5. 4 镇静作用------------------------------------------------------------------------ (14)

2. 5. 5 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溃疡、解疮作用--------------------------------- (14)

2. 5. 6 对肝脏的作用------------------------------------------------------------------ (15)

2. 5. 7 其他药理作用------------------------------------------------------------------ (15)

2. 6 补气药中微量元素的Fe的药理作用-------------------------------------- (15)

2. 7 补气药的神经保护作用------------------------------------------------------ (15)

3. 补气药的开发状况--------------------------------------------------------------------- (16)

3. 1 人参制品的开发状况---------------------------------------------------------- (16)

3. 2 黄芪的开发状况---------------------------------------------------------------- (16)

3. 3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补气药的开发状况---------------------------------- (16)

4. 补气药的临床应用------------------------------------------------------------------- (16)

4. 1 人参的临床应用-------------------------------------------------------------- (17)

4. 2 黄芪的临床应用-------------------------------------------------------------- (17)

4. 3 党参的临床应用------------------------------------------------------------- (17)

4. 4 甘草的临床应用------------------------------------------------------------- (18)

4. 5 以补气药为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18)

4. 6 补气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18)

4. 7 重用补气药治疗气虚崩漏症---------------------------------------------- (18)

4. 8 益气升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18)

4 . 9 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胆囊炎--------------------------------------------- (18)

4. 10 健脾益气法治疗男性不育症-------------------------------------------- (19) 结语----------------------------------------------------------------------------------------- (19)参考文献----------------------------------------------------------------------------------- (19)

补气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end angry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摘要:综合讲述了补气药中一些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开发状况以及临床应用,从而了解补气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Comprehensive tells fill gas in some commonly used medicin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hemistry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end angry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关键词:中药补气药理成分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Fill gas Pharmacological Composition

引言:“补气”是补法之一,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又称益气。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气虚则脏腑功能衰退,补气能增强脏腑功能,治疗由气虚所致的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根据不同脏腹的气虚证临床表现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

能治疗气虚病症的药物称为补气药,也称为益气药。补气药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及脾气虚等病症。

脾为后天之体,生化之源,脾气虚则神疲倦怠,大便泄泻,食欲不振,脘腹虚胀,甚至浮肿、脱肛等症;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足,则少言懒言,动作喘乏,易出虚汗。凡是呈以上症候,都可用补气药来治疗。

补气药又常用于血虚的病症,因为气旺可以生血。尤其在大失血的时候,必须运用补气药,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以固当”。所以,临床上有“血脱益气”的治法。

常用的补气药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

1. 常用补气药的化学成分

1.1 人参的化学成分

人参含有多种皂苷,挥发油,多糖类,生物碱,氨基酸,无机元素,维生素B1、B2、C 等成分。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按它的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一是人参二醇类皂苷,如-Ra1、-Rb2、-Rg3等;二是人参三醇类皂苷,如-Re、-Rf、-Rg2等;三是齐墩果酸,为苷元的人参皂苷。

人参含有的糖类成分主要包括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有一定生理活性的人参糖类成分是人参多糖,人参多糖主要有酸性多糖和葡聚糖,都含有一定量的多肽。

人参中还含有生物碱、挥发油、无机元素、氨基酸等成分。人参中含有12种以上的生物碱,如N9-formy1 、harman 、norharman、腺苷、胆碱等,含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20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有些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及酶类物质。

1.2 黄芪的化学成分

黄芪含有糖类、皂苷类、黄酮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

黄芪多糖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其中葡聚糖又包括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

目前已经从黄芪及其同属进缘植物中分离出40多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芪皂苷、异黄芪皂苷、乙酰基黄芪皂苷、大豆皂苷等四大类,其中黄芪甲苷是一种羊毛酯醇形的四环三萜皂苷,是黄芪皂苷类化合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药材的定性定量指标。

黄酮类成分是黄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黄酮类成分多达30多种,其中黄酮有5种,异黄铜有12种。主要包括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素异柠檬素、轻基异黄酮、异黄烷、芒柄花素。

黄芪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天冬酰胺、天门冬酸氨、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多达25种。黄芪中还含有生物碱,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及无机元素等成分,无机元素如Sc 、Se 、Cr 、Mn、Co 、C。

1.3 党参的化学成分

党参含有三萜类化合物无羁萜、蒲公英萜醇乙酸酯、α-菠甾醇及其葡萄糖苷、△7

豆甾烯醇及其葡萄糖苷、菠甾酮、另含苍术内酯Ⅲ、苍术内酯Ⅱ、丁香醛、丁香苷、香草酸、5-羟基-2-吡啶甲醇、α-呋喃羟酸、正己基-葡萄糖苷、乙基-α-D呋喃果糖苷,以及烟酸、四种杂多糖及单糖等,还含有党参苷Ⅰ、党参内酯和党参酸。此外,尚含少量挥发油,另含微量生物碱、维生素B2和菊糖。

1.4 白术的化学成分

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和多糖,还有其他的成分。白术所含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苍术酮等。白术总多糖相当突出,其中多糖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也是植物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白术还含有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树脂,白术三醇,维生素A

等物质。

1.5 甘草的化学成分

甘草内含有大量甘草甜素、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元,新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等成分。

2.常用补气药的药理作用

2.1 人参的药理作用

2.1.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人参对心脏功能的作用与强心苷相似,能提高心肌收缩力,若大剂量则会减弱收缩力并减慢心率。人参心脏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增减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

人参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从人参茎叶、芦头、果及主根等部位所提取的皂苷,对异丙肾上腺素造成的大鼠心肌坏死,均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使病损减轻,其中人参果皂苷作用最佳。有研究认为,人参总皂苷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促进心肌生成和释放前列腺素,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并通过抗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而保护心肌细胞。

人参对血管的作用,一般认为其为血管扩张药。人参对血管的作用因血管种类不同或机体状态而表现不同,有人认为人参对不同类别、不同生理状态下血管的不同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人参双向调节血压的原因。

人参对麻醉动物的血压,小剂量升压,大剂量降压,治疗量对病人无明显影响。人参的升压作用可能与肾、脾体积缩小、内脏血管收缩有关;而降压则是由于释放组胺所致。

人参或其提取物能显著的提高动物耐缺氧的能力,使耗氧速度减慢,存活时间延长,并能使心房在缺氧条件下收缩时间延长。人参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红细胞内2,3-DPG含量,调节心肌的环核苷酸代谢及糖代谢等因素有关。

人参或其提取物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保护和刺激作用,能使正常和贫血动物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增加。人参是通过增加骨髓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刺激造血功能。

人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通过对人参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人参皂苷能兴奋血小板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并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血小板内cAMP

水平显著提高。

人参尤其是人参皂苷Rb2能改善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于高脂血症、血栓症和动脉硬化有治疗价值。人参皂苷对正常动物的脂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能使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分解转化、排泄加速,最终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而当动物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人参皂苷均能使其下降。研究证明,人参皂苷Rb2对胆固醇有异化作用和促进排泄,对甘油三酯则促进其转入脂肪组织中。

2.1.2 抗肿瘤作用

人参中含有的多种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及人参挥发油具有抗肿瘤作用。有实验表明:人参可明显减慢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发展速度,保护癌旁肝细胞尤其是线粒体、内质网等亚微结构,减少癌前病变的发生,从而明显延长癌鼠生存期。人参本身具有抗肿瘤作用,同时亦是抗肿瘤增效剂。还有研究表明人参可促进骨髓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可增加骨髓细胞的分裂增殖,使肿瘤患者的白细胞回升。

2.1.3 抗衰老和益智作用

人参还有抗衰老和益智的作用。人参茎叶皂苷类似人参根,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人参二醇组皂苷和人参三醇组皂苷都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免于氧化损伤的作用;神经细胞衰老伴随着细胞膜的流动性改变,增加膜流动性是人参皂苷抗衰老作用机制的一个指标;实验观察到人参皂苷对老年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并证实脂褐素的增加和线粒体及其它细胞器的退化是衰老组织的一个变化特征,人参皂苷可延缓神经细胞衰老并降低老年发生的记忆损伤,提示人参皂苷具有稳定膜结构和增加蛋白质合成作用,因此人参皂苷可以提高老年人记忆能力。人参皂苷的抗衰老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衰老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有关,人参皂苷和一些酚酸化合物是人参抗衰老的主要活性成分,不同的人参皂苷抗衰老作用强弱不同,人参皂苷-Rb1和Rg2在抗衰老方面最好。

人参皂苷-Rg1和R b1是人参中益智作用主要成分,人参皂苷的益智作用和它的提高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2.1.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对正常动物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刺激作用。人参皂苷是免疫增强剂,亦是免疫调节剂。人参使各种抗原刺激后的动物抗体明显增加。

2.1.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人参皂苷Rb类有中枢镇静作用,Rb1、Rb2、Rc混合皂苷具有安定作用,Rg类具有中枢兴奋作用。人参皂苷对中枢的影响

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人参能提高工作能力,减少疲劳,这是人参兴奋中枢的结果,它使兴奋过程的疲惫性降低,表现为神经兴奋过程的灵活性加强,使神经疲惫程度降低,从而可消除各种无力综合征,显示抗疲劳作用。人参具有中枢拟胆碱活性和儿酚胺活性,能增强胆碱系统功能,增加Ach的合成和释放,同时提高中枢M-胆碱受体密度。人参能促进蛋白质、DNA及RNA的合成,人参易化记忆的作用可能主要与脑内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有关。人参对脑血流量和脑能量代谢也有明显的影响,还可使大脑皮层中自由的无机磷增加25%。人参果皂苷能提高脑摄氧能力,人参总皂苷,人参根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2.1.6 抗休克的作用

人参具有抗休克作用。人参果皂苷和人参芦头皂苷对失血性休克还有保护心、肝和肺等组织的作用;人参提取物(红参、糖参、20%乙醇渗漉,1:1浓缩)有抗胰岛素休克作用;人参总皂苷有促进胰岛素休克作用。

2.1.7 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人参可改变机体的反应性,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就是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反应能力,加强机体适应性。人参茎叶皂苷和根皂苷对物理性的、生物学性的及化学性的种种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能使紊乱的机能恢复正常,有人称其为适应原性物质。由于人参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因此对许多传染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1.8 对肝脏的作用

人参能增加肝脏代谢各物质的酶活性,使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从而增强机体对各种化学物质的耐受力。

2.1.9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人参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刺激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中的多种人参皂苷能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活性,其中人参皂苷Rb最强;人参具有促性腺的作用,对雄性和雌性动物都有刺激性腺的效果。

2.1.10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人参对糖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它对正常血糖及因注射肾上腺素和高渗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病均有抑制作用。人参的不同皂苷单体都能对抗肾上腺素、ACTH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而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人参提取物、人参多糖、人参多肽、人参茎叶多糖及人参非皂苷部分均有降血糖作用,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人参多肽降血糖作用除了具有促进糖原分解或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原作用外,主要是因为刺激了琥珀酸脱氢酶和CCD的活性使糖的

有氧氧化作用增强的缘故;人参多糖也可使丙酮酸含量增加,并抑制乳酸脱氢酶活性使乳酸减少;人参多糖还可以增强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人参对糖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葡萄糖性的高血糖症的血糖降低,又可使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症的血糖升高。

人参对蛋白质的代谢也有影响。有实验证明,人参及其皂苷对机体各组织的RNA和蛋白质合成均有促进作用;对细胞分裂活跃的组织如骨髓、睾丸,不仅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而且能促进DNA的合成及神经纤维生长的作用。

人参对脂质代谢也有影响。人参皂苷可以促进脂质代谢,促进大鼠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但当动物高胆固醇血症时,人参及其皂苷均能使其降低。

2.1.11 其他药理作用

人参除以上药理作用外,还有一些药理作用。如人参皂苷有多方面的抗吗啡耐受和成瘾作用;不同浓度的人参提取浓缩液对福氏痢疾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紫青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浓度较高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黑色曲霉菌、产黄青霉菌有抑制作用;人参茎叶对单纯胞疹病毒Ⅰ型感染细胞有保护作用;人参提取物对感染森林病毒的动物有保护作用,具有增强干扰诱导素产生的抗病毒能力;人参碱溶性多糖部分对盐酸/乙醇诱导的胃粘膜损伤有明显抑制作用。

2.2 黄芪的药理作用

2.2.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芪对心肌有正性肌力的作用,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包括三点,一是抑制心肌细胞膜,二是增加心肌细胞β1受体数目,三是抑制心肌细胞磷酸二酯酶,其中黄芪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磷酸二酯酶,增加cAMP含量,黄芪总苷和黄芪甲苷起主要作用。

有大量实验证明黄芪能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加快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恢复,对心功能损害和心肌缺血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芪中的黄芪甲苷、黄芪总苷和黄芪总黄酮对缺血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黄芪总黄酮通过抑制自由基生成和清除自由基而发挥正性肌力的作用,黄芪总苷可以稳定心肌细胞膜,黄芪可以提高心肌组织中NO的含量。

黄芪尤其是黄芪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和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黄芪有预防和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药物通过改善感染细胞的钙离子平衡,从而减轻钙的继发性损伤,并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减轻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黄芪不同剂量下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的作用;黄芪总苷有抑制血栓和血细胞的作用,黄芪总苷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cAMP水解减少,含量增高,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抗血栓形成,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2.2.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黄芪水提液可使肝炎患者的总补体和各补体含量升高。除多糖外,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生物碱及苷类均有促进抗体生成作用。黄芪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

黄芪可以促进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黄芪对T淋巴细胞可产生一定的影响,黄芪水煎剂可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引起的大鼠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黄芪穴位注射可使部分支气管哮喘儿的E-花结形成率显著提高,黄芪多糖可通过调节含量以及促进磷脂酰肌醇代谢,进而提高创伤后活化T淋巴细胞内IL-2mRNA及IL-2RmRNA的基因转录表达。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各种巨噬细胞产生的非针对某特定病原体的防御机能。黄芪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黄芪的提取物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有促进功作用,黄芪多糖能使小白鼠吞噬绵羊红细胞百分率及指数明显增加,黄芪多糖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GE2的释放,但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黄芪皂苷能促进淋巴结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生成。

黄芪对免疫功能有着较广泛的影响,有实验表明对机体免疫功能存在免疫调节作用。2.2.3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黄芪对核酸代谢有影响,黄芪煎剂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均有促进作用。黄芪对蛋白质的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黄芪可慢性促进小鼠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其中APS能明显增加小鼠脾脏的蛋白质含量。黄芪对内环核苷酸也有一定的影响,黄芪煎剂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和组织中cAMP、cGMP的含量,环核苷酸是黄芪影响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

2.2.4 其他药理作用

实验表明,黄芪多糖显著提高了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降低了血浆、脑匀浆及肝匀浆中过氧化脂质水平,说明了黄芪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黄芪有良好的抗辐射作用;通过体外抑瘤实验证明,黄芪总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和宫颈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芪有抗肿瘤的作用,而且对癌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黄芪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黄芪尚能抑制脂氧化酶,减少脂多糖的生成,提高肝脏谷胱甘肽含量,抗自由基、调节代谢、保护线粒体等;黄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黄芪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黄芪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的作用;黄芪总黄酮有类性激素样的功能;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

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芪多糖有降血脂的作用;黄芪有利尿的作用;黄芪具有降低血糖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黄芪对肺脏也有保护作用,黄芪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MDA的生成,清除自由基,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白细胞的肺内扣押而有效地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肺损伤。

2.3 党参的药理作用

2.3.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党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党参含有的酚类、甾醇、挥发油、多糖类、维生素B1、B2等成分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党参能增进和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过程,党参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可能与中枢的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党参有中枢抑制作用。

2.3.2 提高机体适应性的作用

党参能够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它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党参注射液给小鼠皮下注射,可使其抗高温能力明显提高;有实验表明:党参可使动物整体耗氧量减少,并能提高脑对缺血的耐受力或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有分析提示,党参既能有降低机体耗氧量的作用,也有增加供氧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药物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呼吸节律以及提高心输出量等有关;有动物实验表明:党参对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党参对垂体-肾上腺皮质有兴奋和调节作用。

2.3.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党参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表现在:党参有抗溃疡作用,党参正丁醇提取物对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最佳;党参有抗胃粘膜损伤作用,该作用与其增强粘膜的细胞保护作用、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有关,党参正丁醇中性提取物水溶性部分为抗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有效分离物;党参对胃酸、胃蛋白酶等胃粘膜损伤因子有抑制作用,有报告认为,这亦是党参抗溃疡作用的机制之一,党参的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基础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党参对胃肠运动也有一定的作用,这一结果可能是党参的皂苷成分对肠道运动调节作用所致。

2.3.4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

党参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表现在:党参能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还能抑制白细胞增高症的发展,党参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增加而增加。

2.3.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党参对心管系统有一定的作用。它能扩张周围血管而降低血压,又可抑制肾上腺素的升

压作用,有实验表明:100%党参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家兔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3.6 对内分泌的作用

党参对内分泌的作用表现在:通过实验,用100%党参水煎剂给小鼠灌胃、腹腔或皮下注射,均能使其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党参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2.3.7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党参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是,它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党参多糖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

2.3.8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党参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党参对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卡他双球菌、副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党参煎剂对嗜盐菌、鼠伤寒菌、沙门菌、志贺痢疾杆菌等有加速其生长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党参在高浓度时(1: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起促进作用,中等浓度和低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起促进作用。

2.3.9 其他药理作用

潞党参具有显著地镇痛作用,亦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党参和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其效果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环磷酰胺。

2.4 白术的药理作用

2.4.1 调节胃肠运动

白术可调节胃肠运动。有研究表明:大剂量白术水煎剂能促进胃肠运动,而且随剂量的增加作用也增加,这种效应主要通过胆碱能受体介导,受体可能通过某种间接途径参与其调节机制。

2.4.2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白术对免疫功能有作用,白术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改变T细胞亚群比例,白术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2.4.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术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作用。它能保护心血管,白术中的双白术内酯能明显降低离体豚鼠右心房肌的收缩力,同时减慢其心率,双白术内酯对豚鼠离体心房肌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

2.4.4 抗肿瘤、抗衰老及抗氧化的作用

白术有抗肿瘤和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白术挥发油有降低瘤细胞的增值率,降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能力及对瘤细胞的毒作用。白术还有抗氧化作用,可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可对抗小鼠及人红细胞自氧化溶血,还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2.4.5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白术对子宫平滑肌也有直接的作用。白术安胎的功效与其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白术的醇提取物对子宫收缩呈明显抑制作用。

2.4.6 其他作用

白术还有降血糖、利尿、抗菌、抗凝血,调节腹膜孔的作用。白术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白术对絮状表皮藓菌、星形奴卡氏菌、脑膜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5 甘草的药理作用

2.5.1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甘草具有增强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成分,甘草葡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甘草酸类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甘草中含有甘草新木质素、甘草西定以及一种非甘草次酸的苷元糖蛋白,具有抗过敏、非特异免疫增强以及类似盐皮质激素去氧皮质酮的作用。

2.5.2 镇咳祛痰的作用

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

2.5.3 解毒作用

甘草解毒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能结合吸附毒物以及皮质激素样抗应激反应,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力。甘草甜素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对抗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刺激反应,减轻细胞损伤,缓解毒血症的症状;甘草甜素的水解物-葡萄糖醛酸可与链霉素等化合物结构中的羟基和羧基结合生成不易被吸收的产物;甘草甜素具有表面活性。

2.5.4 镇静作用

甘草制剂及其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等均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2.5.6 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溃疡、解疮作用

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其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能够抑制磷脂酶A2活性,阻止组胺等活性物质的释放,降低活性因子的反应性以及抑制抗体生成。甘草中含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解疮抗溃疡的

活性。

2.5.7 对肝脏的作用

甘草次酸对四氯化碳、半乳糖氨肝损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二氯化碳自由基生成及过氧化脂质生成的抑制作用显著;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直接降低脯氨酰羟化酶的活力,抑制胶原的合成,并具有抗炎、抗毒及抑制磷脂酶A2等作用,使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细胞坏死及炎症减轻,缓解临床症状;临床用SNMC注射液静住后,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能诱导干扰素的生成,增强免疫力;实验证实:甘草甜素能使鼠胸腺明显增大,对白细胞总数,尤其对嗜中性和单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能抗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急性中毒作用,能提高小鼠对静脉注射碳粒的廓清指数。

2.5.8 其他作用

甘草制剂治疗银屑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结核,高胆固醇血症,尿崩症,热淋尿痛以巩膜炎等眼科疾患都有一定的疗效。

2.6 补气药中微量元素Fe的药理作用

补气药中微量元素铁的含量较高,铁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主要参与氧和二氧化碳的输送和组织呼吸。铁与血的关系密切,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可见血与气关系密切。气虚病人往往食欲不振,神倦乏力,这正与体内缺铁有关,所以含铁较多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气虚证。

2.7 补气药的神经保护作用

补气药具有一些规律性的药理作用。像补气药同样也具有阻滞钙通道、清除自由基、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葛根具有升阳益气之功。研究指出,葛根总黄酮能显著对抗反复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钙离子含量;也有实验证实,葛根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有抑凋亡作用,认为此效应与抑制突触体钙超载,阻断钙离子内流和胞内钙离子的释放有关。

黄芪中的黄芪皂苷可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伤

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自由基损害;也有实验证实,黄芪具有消除幼鼠脑组织水肿,增加血流量,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的功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治疗作用。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降低动脉阻塞(MCAO)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保护神经元,减轻大脑缺血性损害;也有实验证实葛根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过氧化脂质

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一氧化碳合酶活性,减轻自由基反应对脑组织的损害,对缺血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与复苏效应。甘草中的甘草总黄酮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及拮抗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可抑制模拟缺血时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细胞释放谷氨酸,并促进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有效地降低细胞外浓度,从而减轻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保护神经细胞,所以人参皂苷有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

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补气药在很多方面都与神经保护剂有类似之处,且其毒副反应小,使用安全、经济。

3. 补气药的开发状况

3.1 人参制品的开发状况

人参以及它的制品目前在世界上已达数百种之多,随着人们保健的需要,人参及其制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如发展标准化的人参标准提取物,人参制品虽多,但质量差异较大,因此为确保疗效要发展标准化人参提取物;或者发展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残留的人参制品;人参单体化合物制剂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现在已经证明心律失常以Re和Rg2较强。由于单体皂苷作用不同,有必要制成单体皂苷制剂。

3.2 黄芪的开发状况

黄芪这味中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也很广泛。大量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已经证实,黄芪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并具有剂型多(口服液、冲剂、注射液)、用药方便等优点。对黄芪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研发黄芪的药用成分和充分利用黄芪治疗心血管系统的国际、国内市场的研发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3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补气药的开发状况

参芪脑保颗粒是通过抗脑缺血后的氧自由基毒性,改善微循环,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复方白术颗粒中,白术为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常用中药,药理研究认为白术能显著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抗自由基损伤,保护脑组织。生脉散是中医学益心复脉的优秀古方之一,以人参为主益气生津,气阴复则脉生。生脉散是通过降低因NMDA受体过度刺激产生的NO 浓度,发挥其脑保护的作用。甘麦大枣汤是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组成的,具有益气和中,养心安神的效果。药理研究指出,它具有类似巴比妥类药物的镇静、催眠及抗惊厥等中枢作用;另有研究指出,甘麦大枣汤加百合能提高小白鼠爬杆耐力,延长小白鼠在在缺氧环境中的生存时间。

4. 补气药的临床应用

4.1 人参的临床应用

参芪五味子片可以治疗卵巢早衰。卵巢早衰的病人脾肾两虚临床最为多见,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具有疏通、舒畅条达,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情志不畅则气机失调致肝郁气滞,临床见病人情绪激动亢奋,全身阵发性潮热、汗出。中药药理研究:参芪五味子片中的五味子通过补肾可调整女性激素水平,党参、黄芪通过补气血可提高卵巢早衰妇女的激素水平。参芪五味子片对卵巢早衰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半夏泻心汤合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用药时要顾护胃气,而人参是补气的嘉品。

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术后尿潴留,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遗尿症,复发性口疮,神经性头痛。

冠脉通合剂可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4.2 黄芪的临床应用

黄芪在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于心脑血管病变。黄芪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症状。

黄芪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促进肿瘤细胞死亡的作用,黄芪在临床上对于术后,放化疗后的患者复方可以起到不可代替的扶正固本的作用。

黄芪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能够保护肝脏,抑制脂氧化酶,减少脂多糖,从而提高肝脏谷胱肽含量,抗自由基、调节代谢、保护线粒体等,起到保护肝脏的目的。

黄芪还具有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机体代谢、降压、调节血糖、抗菌及抑制病毒的作用。

4.3 党参的临床应用

党参可以代替部分方剂的人参,用于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党参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与黄芪、甘草等配合,并对白血病及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的疗效;党参可以治疗肺燥声哑,脾肺两亏,与沙参、桂圆肉水煎,空腹服,有补元气,开声音,助力之功效,尤其对毒性症状较轻的肺结核患者疗效较好;党参可用于治疗泻痢、脱肛、气虚致内脏下垂等症;党参可用于治疗小儿口疮;党参还可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或呕吐腹泻,四肢无力等。

4.4 甘草的临床应用

甘草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肿瘤、高脂血症、阿狄森氏病、席汉氏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疟疾、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肌强直、血栓

性脉管炎、子宫糜烂、结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皮肤龟裂、艾滋病等等。

4.5 以补气药为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属于中医的“虚劳”范畴,其发病机理多认为是由于脾肾两虚所致。病人临床多表现气虚为主的症候,“气”在人体中的作用确定包含了白细胞在人体的作用,中医认为气血同源,气载血行,血在气中,气在血中不可分离,实质反应了现代医学所说的血的成份及功能,所以补气药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的疗效。

4.6 补气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中医认为,本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是风寒外感,常从宣肺化痰平喘入手治疗,但从虚症论治也好。大多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表现为寒邪直中肺经而出现的肺气郁闭症候,因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虚症,用补气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4.7 重用补气药治疗气虚崩漏症

气虚崩漏的发生,中医认为是由于气虚、血热、血瘀等损伤冲任,不能制约经血,导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此病气虚是病机的关键,脾气虚则统摄无权,肾气虚则封藏失职,脾肾气虚导致崩漏。崩漏日久,失血耗气,又加重气虚,终致气血两虚,阴虚血热,气虚夹淤。所以重用补气药可治疗气虚崩漏症。

4.8 益气升阳法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根据其临床症候特征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心气亏虚,心阳不振,而脾气亏虚又是导致心阳不振的主要原因。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健脾生津、温肾助阳为补益心气、振奋心阳的捷径之法。临床上采用固本振心汤:黄芪、炒白术各15g,人参、当归、桂枝、陈皮各10g,鹿角胶10g,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

4.9 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胆囊炎

临床上用补脾利胆汤来治疗慢性胆囊炎。补脾利胆汤:黄芪、党参各20g,金钱草30g,郁金、鸡内金、茯苓、白术、姜半夏、陈皮、木香、枳壳、柴胡各10g,炙甘草6g。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中医多归属于“脘腹胀”、“胆胀”、“肋痛”、“黄疸”等范畴。慢性胆囊炎病因虽在肝胆,但在发病过程中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虚弱、升降失司被认为是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机。通过健脾益气法,以补代通,健运中气,恢复中焦枢机,以疏通胆淤,达到治疗的目的。

4.10 健脾益气法治疗男性不育症

临床上用健脾益气填精汤治疗男性不育症有较好的疗效。健脾益气填精汤:白术、茯苓、

菟丝子、当归、覆盆子、扁豆各15g,党参、陈皮各12g,紫河车、灸升麻各10g,黄芪、山药各30g,炙甘草3g。中医男科常见的不育症,一直以来从补肾为主治疗,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的不育患者因后天脾胃不健而造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无缘,水谷精微无以运化,则导致男子精血亏损而致不育。健脾益气填精汤能健补脾胃,增强体力,使气血生化有源,精血能生。

总结:补气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很多方面,补气要具有一些规律性的药理作用,如补气药的神经保护作用;补气药中微量元素铁的含量较高,可以用来治疗气虚证。补气药中常用的中药有很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人参,人参的不同成分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人参皂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有抗衰老和益智的作用等等。黄芪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等。还有很多补气药也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如党参,白术等。

参考文献:

[1] 刘仁俊.黄芪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6).

[2] 张亚莉.黄芪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2011,2,4(28).

[3] 秦雪梅,漆小梅,张忠鹏,等.内蒙黄芪地上部分多糖的含量测定[J].山西医药,1995,11(1):50-51.

[4] 石海莲,吴大正,胡之璧,等.黄芪皂苷甲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8):565-567.

[5] 温燕梅.黄芪的化学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28(6):879-883.

[6] 胡芳弟,封士兰,赵健雄,等.HPLC法测定黄芪中黄铜类成分和黄芪甲苷的含量[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3,9(3):173-177.

[7] 宿廷敏,王敏娟,阮时宝.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述.贵阳学院学报,2008,6(2).

[8] 王奇玲,李云义,齐辉,等.黄芪皂苷对离体工作心脏的肌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9):557-559.

[9] 郑仕忠,邹红波,王天宁,等.黄芪对小鼠心肌B受体影响初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17(1):78.

[10] 石瑞如,刘艳红,何路明,等.黄芪对老年大鼠脑M受体、心肌β受体等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1):27-30.

[11] 谭坤,尹明浩,.黄芪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现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

30(2):146-148.

[12] 周吉燕,樊琳,孔建龙,等.黄芪中不同提取成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功能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300-302.

[13] 英明中,李小鹰,孙存普,等.黄芪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5):304-305.

[14] 李论,柯俐,彭定凤,等.黄芪对心肌细胞缺氧时的作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2):79-80.

[15] 雷春利,陈羽,岳海涛,等.黄芪总苷对急性心肌梗塞犬缺血面积、心外膜电图、心肌酶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21(2):111-113.

[16] 何勇.黄芪提取物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2):100-102.

[17] 查益中.黄芪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J].中医杂志,2000,41(6):329.

[18] 闵小芬,李卫平,王绍斌,等.黄芪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及线粒体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2):216-219.

[19] 高建,徐先样,徐先俊,等.黄芪总皂苷抗血栓形成作用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2,24(2):116-118.

[20] 陈国辉,黄文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8,(17).

[21] 刘玉莲,杨从忠.黄芪药理作用概述[J].中国药业,2004,13(10):79.

[22] 宁康健,阮样春,吕锦芳.黄芪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1670-1672.

[23] 董晓辉,董竟成.黄芪注射液增强树突细胞的抗癌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1):25-28.

[24] 凌洪峰,苏丹,曹洋.黄芪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8):872-874.

[25] 宋洁,韩彦,董凯.黄芪对辐射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5(2):17-18.

[26] 许杜娟,陈敏珠.黄芪总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71-772.

[27] 王要军,朴启镇,孙自勤.黄芪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ICAM-1表达影响的免疫组化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1):49-51.

[28] 侯敬申,潘运龙,覃莉.黄芪注射液对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

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篇一: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cae)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为豆科云实属植物的干燥心材,有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抑制、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抗菌消炎、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降糖作用等。本文就近年来在苏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1 抗肿瘤作用 任连生等[1]研究发现,苏木水提物对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醇提物对人体肿瘤细胞hct-8、kb、a27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王三龙等[2]研究发现苏木提取物能诱导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徐建国等[3]将苏木抗癌有效成分(cae-b) 从腹腔和静脉两个不同途径作用于小鼠h22腹水瘤模型,结果显示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但腹腔注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注射。实验还发现cae-b体外对k562癌细胞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且呈一定量效关系。这些研究表明cae 提取液是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直接细胞毒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 2 免疫抑制作用 杨锋等[4]研究发现,苏木对sac诱导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ha诱导的人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生的il-2活性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苏木用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雷公藤。赖成虹等[5]用苏木醇提取物治疗实验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结果重症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认为下调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抑制n2achr抗原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其治疗机制。金鹏等[6]认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是苏木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3 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研究 篇二: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红花功效与作用 红花的功效: 红花又称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闭经、跌打损伤、关节酸痛、冠心病。果实入药,功效与花相同。孕妇忌服,有出血倾向者慎用。种子含油量高于大豆,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4%,有降血脂和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居食用油之冠。医药上红花油广泛用作抗氧化剂和维生素a、d的稳定剂。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藤茶降血压作用研究

藤茶降血压作用研究 廖寅平1,王硕2,安丰轩1,葛智文1,兰毅1,张征1* (1.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柳州 545002;2.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英文名称为vine tea,葡萄科蛇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广西柳州市的融安、融水、三江等县均有大量野生资源分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姚新生院士实验室通过对大鼠饲喂藤茶水溶液,以研究藤茶对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藤茶对实验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但对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藤茶;降血压;研究;心率 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W.T.Wang],英文名称为vine tea,是葡萄科(Vitaceae Michx)蛇葡萄属(Ampelopsis)的一种野生木质落叶藤本植物,属于典型的类茶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据调查,广西柳州市的融安县分布大量野生藤茶资源,分布面积约2万亩,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资料显示,藤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护肝等功效。目前,运用药理研究的方法对藤茶的降血压作用进行研究还鲜有报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姚新生院士实验室用藤茶水溶液饲喂实验大鼠的方法,研究了藤茶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来源及处理:藤茶,广西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将藤茶分别按1:10和1:6的比例用开水浸泡30min,然后再煮沸5min,过滤,将两次滤液合并,置于热水浴上浓缩至0.5g/ 1ml。 1.2 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体重150~180g,雄性,共50只。湖南斯莱克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合格证号:SCXK2009 -0004号。实验温度:23~25℃,相对湿度:6 5%~7 0%。 1.3 饲料 普通基础饲料:配方略。 1.4 剂量分组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CAE)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为豆科云实属植物的干燥心材,有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抑制、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抗菌消炎、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降糖作用等。本文就近年来在苏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1 抗肿瘤作用 任连生等[1]研究发现,苏木水提物对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醇提物对人体肿瘤细胞HCT-8、KB、A27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王三龙等[2]研究发现苏木提取物能诱导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徐建国等[3]将苏木抗癌有效成分(CAE-B) 从腹腔和静脉两个不同途径作用于小鼠H22腹水瘤模型,结果显示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但腹腔注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注射。实验还发现CAE-B体外对K562癌细胞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且呈一定量效关系。这些研究表明CAE提取液是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直接细胞毒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 2 免疫抑制作用 杨锋等[4]研究发现,苏木对SAC诱导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HA诱导的人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生的IL-2活性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苏木用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雷公藤。赖成虹等[5]用苏木醇提取物治疗实验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结果重症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认为下调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抑制N2AchR抗原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其治疗机制。金鹏等[6]认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是苏木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3 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研究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a8825557.html,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勇唐方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第23期 [摘要] 厚朴酚是常用传统中药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厚朴酚的研究与日俱增,该研究综述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厚朴;活性成分;厚朴酚;药理作用;抗氧化 厚朴Mangnolia officinalis是传统中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Kampo medicine in Japan)广泛使用的一味药物,临床多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炎症和胃肠道疾病等[1]。自1973年日本人藤田 先后从原药材中分离得到2种主要活性成分厚朴酚(magnolol)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honokiol)后,国内外学者便对这2种成分展开了诸多研究[2]。既往研究证实厚朴酚具有中 枢性肌肉松弛,中枢神经抑制,抗炎,抗菌,抗溃疡,抗氧化,抗肿瘤,激素调节等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厚朴酚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该成分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指导。 1 厚朴酚的理化性质 厚朴酚的分子式为C18H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266.32,性状为白色精细粉末,单体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02 ℃,易溶于苯、氯仿、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易溶于苛性碱稀溶液。 2 厚朴酚的药理作用 2.1 抗氧化作用 厚朴酚的酚羟基易被氧化,而含有烯丙基的酚类化合物多具有清除O2-或羟自由基的能力[3],这些结构造就了厚朴酚具有出色的抗氧化能力,而这一特性也成为其他许多药理作用的基 础。 2.1.1 清除自由基 Zhao[4]等报道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均可有效降低硝基自由基ONOO-和单线态氧1O2,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Sun等[5]以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法(TOSC)证实厚朴中的3种有效成分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以丁香苷最强,其次是和厚朴酚及厚朴酚。 2.1.2 对抗脂质过氧化 Li等[6]以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预处理NCI-H460细胞(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24 h后以20 μmol·L-1的厚朴酚干预,证实厚朴酚可以有效对抗TBHP引起

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

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 核心提示: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生姜的主要成分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 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 、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 生姜的主要成分 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柠檬醛(Citral) 、芳樟醇(Linalool)、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 、壬醛(Nonyl aldehyde) 、d- 龙脑(d-Borneol) 等. 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Gingerol), 分解则变成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Shogaol)和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Zingerone) 、姜萜酮(Zingiberone) 的混合物. 又含天门冬素、哌啶酸-2(Pipecolic acid) 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 此外,尚含有树脂状物质及淀粉. 生姜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 在芳香健胃生药中,特别是姜科植物中多含有姜烯等萜类精油成分,是健胃生药的有效成分之一. 生姜煎剂对犬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抑制与兴奋的双向作用,最初数小时内抑制,以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 生姜煎剂(10%)1.2mg/ 只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盐酸性和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用消炎痛阻断PG合成后,生姜的保护作用消失, 说明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有关. 生姜能使胃蛋白酶作用减弱,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增强. 生姜可严重破坏胰酶中的淀粉酶使胰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著下降?还可抑制淀粉酶中的B -淀粉酶,阻碍淀粉糖化. 生姜可作用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有抑制胃机能及直接兴奋胃平滑肌的作用. 利用大鼠小肠还流法对磺胺脒的吸收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的水提取物有显 著的吸收促进作用,增强其生物利用度,充分发挥疗效. 生姜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的呕吐. 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呕效果,最小有效量为3mg, 对中枢性催吐药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故认为生姜有末梢性镇吐作用. 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 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 因引起的肠绞痛. 实验表明:生姜油对大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能使血清SGPT降低;对小鼠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并能降低BSP潴留量.生姜蜂蜜封存液5ml/kg给大鼠灌胃, 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亦有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GPT和SGOT明显降低,肝小叶 破坏、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亦较轻; 对60%乙醇所致之大鼠肝损伤同样有效. 2.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生姜醇提取物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正常人口嚼生姜1g( 不咽下) ,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 1.489 kPa(11.2mmHg) ,舒张压上升 1.862kPa(14mmHg). 对脉率则无明显影响.

风化作用对化石的影响

风化作用对化石形成的影响 摘要: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化石具有一定的生物特征,如形态、结构、纹饰和有机成分等能够说明地史时期生物的存在或反映生物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年代地层和经历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出地层所经历的地质构造等。 关键字: 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另一方面将水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或成为晶体,随着水流会逐渐渗进埋在泥沙中的骨内,填补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腐烂后留下的空间。如果条件合适,由外界渗进骨内的矿物质在牙齿和骨骼腐烂解体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机质,牙齿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为化石。由于化石中的大量矿物质是极为细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机质,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齿和骨骼原来的形态,连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组织形态都能原样保存。天长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还保存牙齿和骨头原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石头,这个过程被称作“石化过程”。 除了牙齿和骨骼外,有的动物的粪便也能成化石。例如,有的肉食动物吃肉时是连着碎骨一起吞下的,粪便里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烂,所以也能成为化石。脚印也能成为化石。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脚印。泥沙干后,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但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软硬不同,容易风化或破坏的程度也不同。一种物质被风化或破坏后,另一种物质便表现为脚印化石。 化石影响因素: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风化作用是地表或近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在原地产生碎屑、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其中分为: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 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孔隙水的冻胀、盐类的结晶等,使岩石崩裂破碎,但化学成分不变,也不形成新矿物,称为物理风化作用按物理风化作用方式(机理)又可进一步分为:(1)岩石的热胀冷缩作用岩石与其他物质一样,会热胀冷缩,但岩石又为热的不良导体,表层与内部之间温差产生的张力,不同矿物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张力,均可使岩石出现裂缝,使岩石破坏剥落。据观察,沙漠地带昼夜温差可达40℃,岩石上午外热内冷,傍晚内热外冷,如此反复,最终使岩石破碎。(2)冰劈作用(冻胀作用、冰楔作用)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体积增加(结冰体积可增大9.2%),撑裂岩石(图9-1),其理与北方

乌桕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07-15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JJ5138) 作者简介:彭小列(1966-),女,湖南永顺人,高级实验师, 研究方向为动物生理,E -mail:pengxiaolie2005@https://www.doczj.com/doc/6a8825557.html, 。 乌桕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彭小列 1,2 ,易 能1,程天印 2 (1.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 要 乌桕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乌桕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乌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08)03-0001-02 Research Advances i n Chem i ca l Con stituen ts and Pharmacolog i ca l Effects of Sapium sebiferum Peng Xiaolie 1 ,Yi Neng 1 ,Cheng Tianyin 2 (1.College of B i ol ogy and Envir on mental Sciences ,J ishou University,J ishou 416000,China; 2.Veterinary Facult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 Abstract:Sapium sebiferum (L.)Roxb .is a p lant of Euphorbiacea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 oduced the recent p r ogress in the study of main che m 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 macol ogical effects of Sapium sebife 2 rum .The p r oble m s in the study were als o discussed . Key words:Sapium sebiferum ;che m ical constituents;phar macol ogic effecti on;research advance 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 .,别名木蜡树、乌桕籽、木梓、桕子柴等,为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为亚热带树种,分布范围广泛,在华东、中南、西南、华南及西北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乌桕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可用作木材、提取乌桕油作为化工原料、乌桕脂制作巧克力等。乌桕还具有药用价值,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凉、味苦、具小毒,叶、根、皮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利水通便、疗毒等,主治头痛、牙疼、水肿、湿疮、疥癣、蛇伤和肝硬化等病症。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乌桕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体外抑菌作用、抗炎 作用、降压作用、降胆固醇作用及促癌作用等[1-2] 。乌桕在国外作为外来种,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 当地植食动物的协同进化关系方面[3-4] 。本文对近 年来乌桕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总结,为乌桕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1 化学成分 分析表明,乌桕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灰分含量占总干重的6.13%~10.43%,蛋白质5.13%~11.45%,脂肪3.82%~7.24%,膳食纤维18.64%~31.34%,水溶性总糖13.21%~26.72%,水溶性多糖1.24%~4.37%;总黄酮1.41%~5.81%,总酸0.0004%~0.005%。微量元素含量(μg/g 干重)为:锌32.21~157.15,铜18.81~230.94,铁95.71~256.05,锰287.55~1412.69,为富锰植物;常量元素含量(mg/g 干重)为:氮10.48~23.41,磷0.93~2.04,钾3.75~10.06,钙 7.68~16.56,镁1.63~6.56[5] 。 氨基酸是乌桕叶营养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乌桕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异亮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它们合计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0%以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7种,其含量占总 — 1—第27卷第3期2008年6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 W ild Plant Resources Vol .27No .3 June 2008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绪论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 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 2.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答: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方法为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3.建筑物的地基: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部重 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 4.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 作用。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 盾或问题。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 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 1.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2.物理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 作用、地震)和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和 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4.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和条痕、光泽、硬度、解理与断口、 密度、弹性,挠曲,延展性。 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 其破裂面称作断口。 7.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分成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岩浆作用)、沉积岩(外力地质作用)和变质岩(变质作用)等三大类。 8.通常用结构和构造来描述岩石的形貌特征。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 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填充方式。 火成岩具有块状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识别岩石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 9.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是三大类岩石中在 地表分布最广的。最基本、最显著地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 10.沉积岩的形成途径: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以这种方式形成 的沉积岩称碎屑岩。二是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水溶液

风化作用对化石形成的影响

风化作用对化石形成的影响 摘要: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它对地质学家们远古时代的地史地貌,动、植物及其环境等研究起着不可的代替的作用,也是可靠证据。然而现在我们人类发现的化石无论是在品种,还是数量都还是非常的有限。这主要是:化石本身就不是很多。因为化石形成条件导致。化石形成条件:(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

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从(2)中看出风化作用在其中在化石形成中起着很大影响。 关键词:化石形成物理分化化学风化生物分化 风化作用是地表或近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在原地产生碎屑、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其中分为: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 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孔隙水的冻胀、盐类的结晶等,使岩石崩裂破碎,但化学成分不变,也不形成新矿物,称为物理风化作用按物理风化作用方式(机理)又可进一步分为:(1)岩石的热胀冷缩作用岩石与其他物质一样,会热胀冷缩,但岩石又为热的不良导体,表层与内部之间温差产生的张力,不同矿物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张力,均可使岩石出现裂缝,使岩石破坏剥落。据观察,沙漠地带昼夜温差可达40℃,岩石上午外热内冷,傍晚内热外冷,如此反复,最终使岩石破碎。(2)冰劈作用(冻胀作用、冰楔作用)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体积增加(结冰体积可增大9.2%),撑裂岩石(图9-1),其理与北方冬天水管受冻破裂相同。昼夜温差较大的高寒地区,更有利于冰劈作用的进行。(3)盐类结晶的撑裂作用毛细管把可溶性盐类带进岩石裂隙中,水蒸发后盐类结晶(体积可增大0.5%左右),天长日久,晶体长大膨胀,使岩石破碎,其理类似冰劈。 (4)卸载(荷)作用岩石、特别是岩浆岩形成于深部高压环境,当上覆岩石剥去后,压力减小,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岩石膨胀产生层裂,发生卸荷作用。例如河谷深切于基岩或人工采石,都可产生卸荷作用,形成的裂隙称为卸荷节理,常常平行自由面方向。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顾丽亚 摘要:目的: 综述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覆盆子药材,提高临床用 药安全和开发新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关于覆盆子的国内外文献。结果与结论: 覆盆子为中国药典收录的常 用中药,主要化学成分有萜类、黄酮、生物碱和酚酸类等,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血糖血脂、抗衰老和抗炎等 药理作用,进一步开展覆盆子中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覆盆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覆盆子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 Rubus chingiiHu 的干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覆盆子,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和养肝明目之功效,用于遗尿尿频、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目暗昏花等〔1〕。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已经对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好的对其开发利用,深入研究其治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仅对近年来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覆盆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二萜(苷) 、三萜(苷) 、黄酮(苷) 、甾体、生物碱等。 1.1 二萜(苷) Takashi 等〔2〕从覆盆子叶中分离得到 5 个 ent-labdane 型二萜糖苷: goshonosidies F1~ 5。见表 1 所示。 表 1 ent-labdane 型二萜糖苷化合物 化合物 Mr 分子式 goshonosidies F1 468 C 25H 40 O 8 goshonosidies F2 468 C 25H 40 O 8 goshonosidies F3 628 C 31H 48 O 13 goshonosidies F4 614 C 31H 50 O 12 goshonosidies F5 630 C 31H 50 O 13 1. 2 三萜(苷) 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的三萜(苷) 类成分有 14 个,见表 2所示。 表 2 覆盆子中三萜类成分 化合物 Mr 分子式文献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区别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区别?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70页,描述如下: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成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解析】 一、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在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突出的地区,岩石中的水分不断冻融交替,冰冻时体积膨胀,好像一把把楔子插入岩石体内直到把岩石劈开、崩碎。以上两种作用属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在原地。这种改变原有化学成分的作用称化学风化作用。 此外植物根素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 二、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 过程。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在干旱的沙漠区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有的像古代城堡,有的像擎天立柱,有的像大石蘑菇,这并非雕塑家们的精工巧作,而是风挟带岩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许东晖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许东晖,王 胜,金 晶,梅雪婷,许实波 (中山大学药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姜黄素利用酚羟基捕捉自由基,对辐射药物性肝损伤、氧化损伤起保护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起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IL-2、I L-4、I L-8、T N F-α等炎症因子表达起抗炎作用,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开发姜黄素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抗病毒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11173704 Advances in studie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curcumin XU Dong-hui,W AN G Sheng,JIN Jing,M EI Xue-ting,XU Shi-bo (La bo ra tor y o f Tr aditio na l Chinese M edicine a nd M a rine Dr ug s,Schoo l o f Pha rmaceutical Science, Sun Ya t-sen U niv er sity,G uang zho u510275,China) Key words:curcumin;antio xida tio n;a ntitumo r;a nti-inflamma tion;a ntiviral activity 姜黄素(cur cumin)是从姜黄Curcuma longa L.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姜黄是姜科姜黄属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粉末称为姜黄根粉,可作药用。姜黄的研究历史悠久,印度传统医学按现代医学术语认为,姜黄根粉可治疗胆疾患、厌食、鼻炎、咳嗽、糖尿病、肝疾患、风湿病和鼻窦炎。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姜黄可用于腹痛、黄疸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姜黄素为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证明,姜黄素具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近来姜黄素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其近年国外有关药理作用的研究作如下归纳、综述。 1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物体内的生理病理过程,不仅外源性氧化可以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 e ox yg en species,RO S)的堆积,而且细胞本身的有氧代谢过程中亦有RO S的产生。RO S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很容易与生物大分子反应,直接损害或通过一系列过氧化应激反应而引起广泛的生物结构破坏。为了减少有氧代谢过程RO S对机体的损伤,国内外学者设想用抗氧化药物抑制RO S的生物毒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姜黄素是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 姜黄素经口服后,在肠管的上皮细胞被吸收并转换成四氢姜黄素,Sugiyama等[1]经分子水平研究确证,四氢姜黄素捕捉自由基后,自身会降解成2′-甲氧基邻羟基苯丙酸类化合物,此化合物和四氢姜黄素都具有比姜黄素更强的抗氧化能力。Priy ada rsini等[2]证实,姜黄素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在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中起决定性的作用。1.1 对过氧化脂质的抑制作用:Sr eejaya n等[3]通过研究发现姜黄素可抑制辐射引起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可通过超离心与微粒体合并,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kila等[4]通过体内实验发现,姜黄素ig (250mg/kg)能显著抑制CCl4诱导W ista r大鼠肝纤维化,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大鼠体内血清谷草转氨酶(GO T)、谷丙转氨酶(GP T)和碱性磷酸酶(A L P)。笔者认为,姜黄素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起到保护作用。Reddy等[5]体内实验发现,姜黄素ig(30mg/kg)能显著抑制Fe2+(30mg/kg,ip)诱导的Wista r大鼠肝细胞损伤,降低Fe2+诱导的肝匀浆和血清过氧化脂质,提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其抗细胞毒的作用。Grinbe rg等[6]通过姜黄素对人红血球细胞及细胞膜的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发现,4~100μmo l姜黄素抑制H2O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物。虽然姜黄素单独应用不能改变血红细胞的Fe2+/Fe3+的比例,但可抑制Fe2+由于H2O2引起的再次氧化,因此姜黄素作为细胞膜抗氧化剂,能保护地中海贫血红细胞由于铁刺激而引起的损伤。 1.2 抑制亚硝酸盐诱导的氧化作用:Unnikrish nan等[7]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亚硝酸诱导氧化血红蛋白的作用,保护血红蛋白不被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其抗氧化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酚羟基乙酰化后抗氧化活性明显减弱,证实姜黄素是通过除去过氧化物、二氧化氮而发挥抗氧化作用。Br ouet等[8]研究发现,低浓度的姜黄素能抑制内毒素激活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N O S)的活性,体外培养巨噬细胞并用内毒素激活N O S,经姜黄素处理后检测培养液上清液中 收稿日期:2004-07-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170105);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 CET-04-0808) 作者简介:许东晖(1968—),男,博士,副教授,中山大学药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室主任,从事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开展姜黄素增溶研究。 Tel:(020)84113651 E-mail:Lsdb@zs u.ed https://www.doczj.com/doc/6a8825557.html,

藤茶

藤茶- 中药材 【药名】藤茶烘干藤茶 【别名】霉茶叶。 【功效】清热利湿;平肝降压;活血通络 【科属分类】葡萄科 【主治】痢疾;泄泻;小便淋痛;高血压;头昏目胀;跌打损伤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950m的山坡灌丛或山谷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等地。 【出处】《中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藤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降暑生津,祛风湿,强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缓解酒精作用等功效。长期饮用对皮肤癣癞,黄疸性肝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痛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护扶养颜等都有极好作用。 藤茶- 喝藤茶的功效 “茶友”们相聚,一个话题——饮用藤茶的体会及种种妙处,常会被提及。渐渐地我萌发了一个念头,想进一步了解藤茶,认识藤茶,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经过一番寻觅探求,藤茶面貌逐渐清晰凸现。现将我所了解的藤茶的情况与诸君细细说来,供各位作保健养生之参考。 藤茶学名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中文植物名为显齿蛇葡萄,是属于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地方名除了藤茶外,还有甘露茶、茅岩莓等。它主要分布在两广、两湖、云贵、江西、福建等省,生长在山坡混交林中,野生贮量大。 藤茶水浸出物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藤茶还含有大量的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这是藤茶具有某些医疗保健作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有学者研究认为:藤茶有消炎止咳祛痰作用,其祛痰止咳的作用与安妥明相似。实验表明,藤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食品中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此外,藤茶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藤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主体物质为二氢杨梅素,它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73.3%~91.5%,可减轻机体内氧化损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藤茶还能减轻动物肝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程度,有保肝护肝之作用。 长期饮用藤茶有无毒副反应,这是“茶友”们曾经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专家对广西藤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鼠身上未发现与毒性有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事实上,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长年累月饮用此茶,尚未见到饮用藤茶出现不良情况的报道。藤茶不含鞣酸,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不会夺取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铁质;藤茶也不含有咖啡因一类具有兴奋作用的化合物,故对于贫血、睡眠质量不高等人,且又喜欢饮茶而不敢饮茶者,藤茶也许是一种理想的代用品。 少数人饮藤茶后会出现一种微弱的催眠现象。有一友人描述如下:藤茶饮后犹如冬日坐在朝南无风的墙角,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慵懒舒适,伴随着一种淡淡的睡意。总之,藤茶既有普通保健之功,又对某些疾病有医疗或预防作用,长期饮用又比较安全。可以说藤茶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恩赐,“甘露茶”的说法并非妄语。不过根据有些“茶友”个人体验认为:此物虽属平和,阴盛阳虚者还需谨慎饮用。 三降 降血粘: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而起降血粘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可编辑)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维普资讯 ////0>. 丞堡匡堂瞳堂 . . . 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生出版社, .. , .,: . . 郭玲,钟学宽,周令望,等. 病毒致低硒低维 ,, : ? . 生素鼠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 .中国地方病防治 ,, ,. 杂志, ,: ? . 邓守恒,孙各琴.高硒情况下维生素对幼龄大鼠抗 .氧化作用的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 .邹秋萍,侯淑萍,王瑞珍.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卫文峰,张国成,许东亮,等.柴胡黄芩炙甘草对小瘤坏死因子一【的变化及维生素、的干预作用鼠心肌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 ?. 杂志, ,: .苗艳波,师海波,孙英莲.高山红景天总甙的抗衰老王雪峰,郭津津,魏克伦,等.小柴胡汤分解剂抗柯萨奇病毒感染及其对心肌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 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 ? .季宇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 .第一版.人民卫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 一 . 收稿日期: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臧亚茹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关键词】丁香;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十二碳三烯一卜醇, 一杜松油烯,【一石竹烯,对烯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基茴香醚等。此外,丁香中还含有山萘酚、鼠李素、齐墩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 果酸等黄酮成分。 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 抗菌作用及机理 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 丁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且抗菌谱广泛。张西玲等 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 通过对丁香、小茴香、肉桂、八角茴香四种中药挥发油 性状 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四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厘米,花冠圆球形,棕褐色 至褐黄色,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较低浓度时均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佳,以丁香、肉桂 感。 挥发油在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显著,挥发油在较高浓度时 化学成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