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简答第一章

1.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略四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2.列举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朗望。

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5.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共青团活动,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开展活动来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4)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5)班主任工作。

6.简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1)知道。(2)领会。(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7 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8 教学中怎样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一,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第二,教师要公平公正客观地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

第三,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

第四,教师要时刻反思,多换位思考。

9 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10 .简述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12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包括:(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①人的发展是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必须通过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②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完成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任务,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的。(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13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误。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1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错误。理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5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6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错误。理由: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17论述遗传素质的含义及其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特点、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遗传素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决定人的发展

18 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错误。理由: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19 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井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 说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21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请评析这个观点。

这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环境决定论看到了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差异、发展方向与水平。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人的知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无不与周围环境有关。

但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遗传的因素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制约着人的个性差异,制约着人的发展阶段和过程。而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对环境具有选择和改造功能。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发展,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片面的分析每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它们之间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地发展变化,致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我们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和把握务因素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2对人的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主观能动性是指人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等。遗传、环境、教育等只是为个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完全在于个体本身。人的能动性首先表现为对环境具有选择和改造功能;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23 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

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4 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错误。理由: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正确。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或教育者承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和调节环境对人的影响;教育可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地对人施加影响;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与其它自发的、随机的环境因素相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6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所以教育只能完全依附于政治经济制度。

错误。理由: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7 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错误。理由:虽然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点,但它也是对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术师。

问题: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参考答案】(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

①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②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

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早期环境的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因此儿童期的发展对后期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育条件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2)①齐白石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及他的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品质是他成才的关键因素。

②在外部环境不利时,要创造条件,勤奋努力,逆流而上,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同样也能取得成功。

29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有哪些?(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30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错误。理由: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教育目的也不同。

31 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发展。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影响,而是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影响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尽管在当今教育过程中也有一些阻碍人的身心发展的现象,比如“应试教育”等,但那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违反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带来的后果。所以教育本质上是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

32 请说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33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能特点制定的各

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4 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错误。理由:题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35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较严厉。错误。理由:题干所指是斯巴达的教育。

36 政治制度是如何制约并影响教育的?

(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

(2)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目的;

(3)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内容;

(4)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制度:

①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

②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37某研究者要确认某学校学生课业是否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研究思路:(1)给书包称重;(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试指出这三种分别用的什么研究方法,并列举出各自的优势。

这三种都属于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访谈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第一种是测量法;第二种是观察法;第三中是问卷法。测量法的优点是客观、具体、实证,能用具体为数据说明问题;观察法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真实自然,在收集数据方面能够收集到研究对象不能直接报告或不肯报告的资料;问卷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控制;便于整理和统计分析;匿名,结果真实;取样范围大。但每种方法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所以应该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

38 人是社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人

错误。这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观点。教育目的应由社会的要求来确定,全部教育都是为了建设和完善社会这一目的的实行和实现。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人。这种说法看到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完全抹杀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过程中的作用,排斥教育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这是不正确的。

39 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错误。这是对美育进行了错误的理解。美学教育或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的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升华,审美保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内容和形式的一种表现。

40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正确。这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辩证统一的理解。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几方面缺一不可。但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它包括学生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全面发展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特殊组合和具体表现。个性发展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发展是以个人合乎本性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必须通过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而达到。

41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请评析这个观点。

这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环境决定论看到了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差异、发展方向与水平。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人的知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无不与周围环境有关。但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遗传的因素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制约着人的个性差异,制约着人的发展阶段和过程。而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对环境具有选择和改造功能。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发展,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片面的分析每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它们之间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地发展变化,致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我们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和把握务因素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4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正确。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或教育者承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和调节环境对人的影响;教育可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地对人施加影响;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与其它自发的、随机的环境因素相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3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因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这种想依靠教育来救国的思想是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也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教育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除了受教育的影响之外,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教育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独立的思想。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因素影响,也不可能单独依靠教育的力量来改变社会发展进程。完全脱离社会变革来谈教育变革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44 小陈是某实验中学初三的一名学生。临近中考,学校搞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一个分数线,规定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学生都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

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孩子才16岁多,这么小就流向社会,今后可咋办?”针对此事,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家庭、学校、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学生享有受教育权,任何单位与个人都不得剥夺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或机会。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它不是选拔教育,而是国民基础教育。学校不得以选拔考试为借口将适龄儿童、少年拒之门外。

45 观察法只能得到教育现象表面性的和感性的材料,所以在教育研究中要少用观察法。

错误。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方法。虽然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但它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真实自然。所以,观察法不但是是教育学、心理学,也是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46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错误。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人的知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无不与周围环境有关。但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自发的、零星的、不系统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正因为这样,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既可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向坏的方向发展。

47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它辩证地反映了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对立继往开来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受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生产力、政治制度、文化与人口发展。但是,教育与社会这些因素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它可以超越也可以落后这些方面的发展。所以,教育又是相对独立的。

48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正确教育不仅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而且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49 教育完全是一种消费性的事业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教育还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而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则证明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所以,教育不是一项消费性事业。

50 1984年4月,美国“全国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宫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运动。呼吁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请回答:

(1)该材料体现了学制改革趋势哪个方面的发展?这个理念最早由谁提出,其特点是什么?

(2)当前学制改革还具有哪些趋势?

体现了终身教育的趋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目标。终身教育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和生活化的特征,其目标是组织一个提供终身学习的完善体系,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学制改革趋势: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扩大义务教育范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以及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51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模仿性。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动物是没有教育活动的,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最根本特征就是其社会性和目的性、意识性。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区别就在于其社会性和意识性。

52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的。

53 简述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来实现的。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教育行动的指南。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而且还能对不符合教育目的的发展给予引导,使受教育者的发展与预定的方向相一致,并且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来说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期望,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理想性,

它对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它一方面激励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激励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

54 结合我国建国后提出的教育方针分析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如何促进中学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历次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来看,尽管略有调整,但是基本上反映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指导;

(2)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注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中学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端正办学思想,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加强学校德育,强化育人意识,优化育人环境;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因校制宜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55 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家庭、学校、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点是强制性。学校有为儿童按受教育创造条件的责任,家长也要履行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任何情况都不能剥夺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56 简述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来实现的。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教育行动的指南。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而且还能对不符合教育目的的发展给予引导,使受教育者的发展与预定的方向相一致,并且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来说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期望,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理想性,它对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它一方面激励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激励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教育

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

57 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58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9 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用来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一种方法。

错误。历史研究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是指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提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

60 教育目标受政治经济生产力影响,但与文化没多大关系

错误。教育目标受政治制度影响,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度。而社会生产力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向教育提出要求。同时,一定的文化类型即社会主流文化也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如“学而优则仕”就受我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

61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正确。这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的一个表现。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为政治服务的。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培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以促进社会政治发展。政治民主化与国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国民素质越高,这个国家的民主程度也会越高。而国民素质是由教育所培养形成的。

62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成长都依赖于教育,所以教育是万能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也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教育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除了受教育的影响之外,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教育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只会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63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过分夸大了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生产力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的结构、也对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产生一定影响。但同时,教育也受社会其它因素如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的制约。

64 教育目的也就是各学校的教育目标。

错误。教育目的是对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标准要求的预期设想和规定。教育目标或称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或不同专业培养人格的具体要求,是这些学校或专业培养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具体标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表现为各级各类学校甚至各专业、学科及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或教学目标,并以课程计划等文件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教育目的具有核心指导性、概括统一性;教育目标具有具体多样性、实践操作性。

65 新课程强调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正确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65 政治制度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正确。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内容,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好的政治制度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而不好的政治制度会成为教育发展的羁绊,阻碍教育的顺利进行。如教育机会与权利是否平等以及平等的程度如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开明程度具有直接的关系。

66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正确。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而在学校,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最全面、最集中、最经常的活动,也是最基本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67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因此,它又称强迫教育或免费义务教育。

68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正确。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或教育者承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和调节环境对人的影响;教育可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地对人施加影响;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与其它自发的、随机的环境因素相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检测试题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测试题 一、填空 1、学前教育学阐述的是0—6岁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2、学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的教育,即0—3岁的学前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有两种实施形式,一种在家庭中实施,一种由社会组织实施。 4、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所以学前教育在教育具有领先性的特征。 5、由社会实施学前教育思想起源于欧洲。 6、19世纪后期学前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 7、柏拉图在《理想国》《法律篇》中阐诉了他的教育观。 8、《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名代表作。 9、《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献给父母与儿童的良好教材。 10、《爱弥儿》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名著。 11、《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代表作。 12、福禄贝尔的代表作《人的教育》。 13、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的把游戏列入教育历程中的教育家。 14、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15、学前教育发展自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马里兰根宝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为起点。 16、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7、蒙特梭利基本教育思想发现儿童,自由的原则。 18、在蒙特梭利有准备的环境中,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教育,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 19、精神分析理论有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20、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成熟理论。 21、格赛尔做的双生子爬阶梯试验说明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22、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提出,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既依赖于内部条件也同强化榜样学习所起的作用有关。 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近几十年对学前教育影响最大的观点。 二、简答 1、简述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 答:(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2)恩物引起儿童的活动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是什么? 答:(1)教育即生长(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3、心理分析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答:(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3)道德教育应该顺从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 (4)给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4、成熟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贡献? 答:(1)量表提出的年龄常模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教育依据 (2)教育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掌握“最佳时期”促进儿童的发展 (3)教育应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论述 试论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 答:(1)发现儿童(2)自由的原则

河北大学333教育综合经验总结分享

河北大学333教育综合经验总结分享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我以345分的总成绩考入了河北大学教育学专业,实现了自己的研究生梦。回顾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半年时间,痛苦与快乐并存,真的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在考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幸存了下来。我想在此分享一下我考研成功的经验,给14年考研的同学们,希望你们够在14年考研中取得成功。 一、英语 首先是英语的复习,我是在12年的5月份开始准备的英语,一开始的时候,很痛苦,四年都没怎么学英语了。我买了一本海文的英语单词,里面把考研的单词由易到难分了五级,一级词汇比较简单所以很容易入手。我的单词和阅读是同时进行的,每天先看半小时的单词,只看不记,大概能看十页,然后做一篇阅读。单词大概一个半月就看完一遍,然后又进行了第二遍第三遍,每看一遍我都会把已经熟悉的单词划掉,这样书就被我越看越薄了。 阅读我直接看得张剑的英语真题解析,第一遍只看文章,把文章里的单词都标注背下来,然后一句一句的看翻译;第二遍做题,做完题后看解析,然后再把文章翻译一遍,把每一道题研究透;第三遍的时候看的是海文发的的真题解析,每天看两篇阅读,也是做题看解析分析文章;第四遍的时候每天看四篇阅读,是看的星火的真题解析,拓展一下答题思路,保持语感。 完型翻译和新题型我没有太当回事,时间充裕的时候拿出来做做,做的时候也是把文章中的单词弄懂,然后一句一句的看翻译。我英语木有过六级,基础不

好,所以下了很大功夫,没有报任何侥幸心理,踏踏实实的复习。最后考了56分,虽然不高,但是没给我拖后腿我就知足啦。 二、专业课 其次是专业课,因为我是跨专业,开始自己看书特别迷茫,一看书就走神儿,要不就直接睡着了。 先看的中国教育史,刚看到第三章的时候对第一章就没什么印象了,效率特别低,我本科学广告的,完全没接触过教育的东东,当时对考研甚至对自己的人生都失去了信心,差点郁闷的跳楼了。我无数次的告诉自己,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因为这可能是改变我命运的一次机会,我一定要抓住!(其实当时考研的动力说出来可能会让大家见笑,因为我的一个同学和我说他去相亲,开始聊得挺开心的,后来说到自己是一个不太好的本科的时候,那个男生敷衍了几句就走了。我当时听了很郁闷,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考研。) 后来,我选择报了凯程辅导班,开始看基础视频,感觉效率高了很多。每天下午都看三个小时,看着讲义,边听边做笔记,感觉老师讲的挺有意思的还不时的举一些例子帮助理解,不知不觉我对教育学还产生了兴趣。就这样一直把课听完我做了厚厚的一本笔记。算是一轮复习了吧。第二轮我把关键的章节挑出来又听了一遍加深印象。 然后,买了厦大版的大纲解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关键章节看书拓展大纲里没有的知识。第三论复习开始梳理知识点,把每一科按照不同的脉络整理了一本厚厚的笔记,这样后期背着就方便啦。在此期间还我还买了一本的习题库做了做。感觉还挺好的,里面的题覆盖了大部分的知识点,大题我认为重要的就抄在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得一部教育专著就是我国得(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得教育著作就是( )。 A、《论演说家得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得教育著作就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得作者就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得作者就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得著作就是杨贤江得(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与发现法得教育家就是( )。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得教育学著作就是(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得教育著作就是( ?)。 A、斯宾塞得《教育论》B、洛克得《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得《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得《教育学》专著得主编就是( )。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得各门教育学科总体,就是我们所称得( )。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 理 12、产生教育得最具基础性得条件就是( )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得进行 C、语言得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就是人类一种特殊得( )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 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得、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得学校教育,这就是( )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 育 15、孔子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得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她得思想集中体现在(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1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得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就就是( )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 牵 17、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得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得第一人就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夸美纽斯 D、赫拉克 利特 18、最早提出教育得目得在于按照自然得法则全面地、与谐地发展儿童得一切天赋力量得教育学家就是( ) A、裴斯泰洛奇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19、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得教育就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

河北大学2014版本科教育学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40101) 一、专业介绍 教育学专业是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其前身是1931年创办于天津的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本专业学科结构完整,学科重点突出,课程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丰富,具有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基础和内外条件。本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省级教师教育创新高地和河北省高校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外国教育史省级重点学科和外国教育史省级精品课程;下设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所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目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80%;校图书馆和院资料室有丰富的教育类藏书可供师生使用。本专业还与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教育史、高等教育学四个硕士学位点以及教育史博士点共同构成较为完善的教育学学位授予体系。在学院老前辈和当前广大师生的垦拓耕耘下,本专业积淀了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并已建设成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人格培养与知识能力同步提高,强调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共同体。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丰富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拥有良好社会品德与优良个性的能够在中小学校、高等院校、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科研单位、教育信息咨询与培训机构、教育产业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工作部门从事教学、管理、科研、咨询、培训指导、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产品设计等方面工作的教育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学技能、课程开发、教育科研、教育统计与评价、学校咨询、课件设计与网页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育评价、班主任工作等基本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教育文献检索、教育社会调查和数据处理、教育教学评价的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教育类课程专业教学和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工作能力以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了解世界及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8.具有从事教育管理和其他社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9.具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基本意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教案第一章

名师精编精品教案 授课班次与时间: 课题名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重点:教育学的定义、教育的三要素、教育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 难点: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发展 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 说明: 一、教案还应包含教具、幻灯、电化教学(若使用)使用手段的说明;新课内容小结; 作业布置;后记 二、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三、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他内容书写右边 四、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教学主要内容: 新课导入: 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学习教育学这门课? 1、作为专职教师学习教育学的必要性 2、作为家长学习教育学的必要性 3、作为社会其他角色必须学习教育学 通过案例“金表的故事”分析引导: 案例设疑:案例中的母亲与教师的差异何在?这种差异形成的知识背景是什么? 案例分析引导:差异在于教育策略,母亲是基于惩戒的教育,老师是基于引导和启发的教育。这种差异形成的知识背景是教师有深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等条件性知识,这是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分为三类:1、作为一种过程2、作为一种方法3、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在西方,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义务教育的实施充分说明现代教育具有() A.公共性 B.科学性 C.国际性 D.终身性 答案:A.公共性 古代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奴隶社会 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 A.古代 B.现代 C.近代 D.中世纪 答案:C.近代 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 A.特殊教育系统B.职业教育系统 C.学校教育系统 D.社会教育系统 答案:C.学校教育系统 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A.19世纪末 B.18世纪末 C.20世纪末 D.17世纪末 答案:A.19世纪末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墨子 答案:C.孔子 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答案:A.孔子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C.杜威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A.中庸 B.大学 C. 论语 D.学记 答案:D.学记 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作者是( ) A.中庸 B.礼记 C. 论语 D.学记 答案:D.学记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赫尔巴特 答案:B.洛克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关系 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

答案: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对苏联教育家是()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阿莫纳什维利 答案:C.凯洛夫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答案:D.礼、乐、射、御、书、数 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A.刹帝利 B.吠舍 C.婆罗门 D.首陀罗 答案:C.婆罗门 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A.明清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C.隋唐时期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答案:D.《学记》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教育学复习(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2、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区别: (1)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教职人员、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 (2)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为什么对教育是什么没有一致的看法?主要原因:(1)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解释就不同;(2)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对概念下定义主要是依据经验事实和历史事实;(3)不同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4)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变迁、文化背景不同,对教育的认识就不同;(5)一个根本性原因,是没有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 4、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夫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陈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为“定义性陈述”。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陈述:规定性定义(创造的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5、教育学 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释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6、教育的产生—几种较有影响的说法: (1)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完全起源于生物的本能。动物界的老猫教小猫抓老鼠也是教育。 (2)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是“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我们认可的观点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8、教育产生的原因: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年轻一带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根据社会化生存的特点向儿童传授社会生活的规则和准则,便成为满足维持生命的需要和满足延续群体生命的必要手段。 9、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教育产生的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另一个必要条件。 10、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1)教育的无阶级性; (2)教育的非独立性; (3)教育的原始性。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商代 C.夏朝 B.周代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 、五经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指()。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n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10.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古代印度的《吠陀 C.柏拉图的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想国》 1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4.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5.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首先提出。 A.保罗?郎格朗 B.杜威 C.洛克 D.卢梭 1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1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9.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答案

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教育的定义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的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从不同的聚焦度形成了教育的不同概念。 (1)从社会角度定义教育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外在客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显性的,还是潜在的,以外在的因素促进了个体内在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2)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 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个体内在的发展历程,看重个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教育是指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学习方式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习时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对教育的综合定义 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对教育的定义出发,将教育的个体化和社会化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综合性的定义,认为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将教育看作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之间的耦合过程,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同时还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教育的社会性特征。 总之,教育的定义是和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更能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教育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应该和教育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 1.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即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他/她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教育者不仅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学习者,即教育的对象。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

2020年河北大学教育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河北大学教育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20xx年研究生考试终于结束了,我以345分的总成绩考入了河北大学教育学专业,实现了自己的研究生梦。回顾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半年时间,痛苦与快乐并存,真的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在考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幸存了下来。我想在此分享一下我考研成功的经验,给14年考研的同学们,希望你们够在14年考研中取得成功。 一、英语 首先是英语的复习,我是在12年的5月份开始准备的英语,一开始的时候,很痛苦,四年都没怎么学英语了。我买了一本海文的英语单词,里面把考研的单词由易到难分了五级,一级词汇比较简单所以很容易入手。我的单词和阅读是同时进行的,每天先看半小时的单词,只看不记,大概能看十页,然后做一篇阅读。单词大概一个半月就看完一遍,然后又进行了第二遍第三遍,每看一遍我都会把已经熟悉的单词划掉,这样书就被我越看越薄了。 阅读我直接看得张剑的英语真题解析,第一遍只看文章,把文章里的单词都标注背下来,然后一句一句的看翻译;第二遍做题,做完题后看解析,然后再把文章翻译一遍,把每一道题研究透;第三遍的时候看的是海文发的的真题解析,每天看两篇阅读,也是做题看解析分析文章;第四遍的时候每天看四篇阅读,是看的星火的真题解析,拓展一下答题思路,保持语感。

完型翻译和新题型我没有太当回事,时间充裕的时候拿出来做做,做的时候也是把文章中的单词弄懂,然后一句一句的看翻译。我英语木有过六级,基础不好,所以下了很大功夫,没有报任何侥幸心理,踏踏实实的复习。最后考了56分,虽然不高,但是没给我拖后腿我就知足啦。 二、专业课 其次是专业课,因为我是跨专业,开始自己看书特别迷茫,一看书就走神儿,要不就直接睡着了。 先看的中国教育史,刚看到第三章的时候对第一章就没什么印象了,效率特别低,我本科学广告的,完全没接触过教育的东东,当时对考研甚至对自己的人生都失去了信心,差点郁闷的跳楼了。我无数次的告诉自己,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因为这可能是改变我命运的一次机会,我一定要抓住!(其实当时考研的动力说出来可能会让大家见笑,因为我的一个同学和我说他去相亲,开始聊得挺开心的,后来说到自己是一个不太好的本科的时候,那个男生敷衍了几句就走了。我当时听了很郁闷,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考研。)后来,我选择报了辅导班,开始看基础视频,感觉效率高了很多。每天下午都看三个小时,看着讲义,边听边做笔记,感觉老师讲的挺有意思的还不时的举一些例子帮助理解,不知不觉我对教育学还产生了兴趣。就这样一直把课听完我做了厚厚的一本笔记。算是一轮复习了吧。第二轮我把关键的章节挑出来又听了一遍加深印象。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 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解。 答: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对教育的定义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的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从不同的聚焦角度形成了教育的不同概念。 (1)社会: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外在客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 动; ②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③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2)个体: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个体内在的发展历程,看重个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教育是指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3)综合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教育的社会性特征。总之,教育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和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结合在一起的。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 答: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三种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 ①从广义上说,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②从教育综合性的定义出发,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 体社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 (2)学习者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以其接受教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的完成。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均不同。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前两者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主张主动去教;重视实践,类似于杜威的思想,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道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因此长期不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 (老子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主张“绝学”) “道法自然” 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 《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最早的一部教育学的文献资料) 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 有居学”,即课内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 3.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4.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道,喻也”,“道而佛牵,强而佛抑,开而佛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得学生灰心;主张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5.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遢等”,即循序渐进。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而著名;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2.柏拉图:①强调人受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到理性;②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③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①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②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 都得到发展的教育);③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教育学基础 整理 第一章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异:如果片面强调个体社会化一面,强调个体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无条件一致,忽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就会出现机械的灌输 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多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方面起不到一种引导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教育虽然包含着学习但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教育例如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学就很难说是教育同:以上概念的基本要素都是以青少年及幼儿为主体,都是个体社会化实践活动。 3.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能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2)能够根据自己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因此,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的态度和外在的行为的一种规定。 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学习者的特征:(1)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这是提出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基础);不同的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同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收到、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者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三要素当代的新特征:(1)越来越多的师范类院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性质的教育者;时代的进步对教育者也不断有新的要求,促进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时刻关注个人及社会发展需求。(2)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对象已经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所有社会公民,学习者的年龄扩大逐渐增大;学习者对教育者职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和提高。(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使得教育影响更加多样化 4.教育形态的划分:(1)按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2)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3)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可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具有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的特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A.时代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 D 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13.“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C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1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教育学原理笔记-第一章丨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原理笔记 参考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关键词:教育、学习、教育要素、教育形态、教育学、教育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之间的异同。 2.理解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要理解这三个要素在当代的新特征。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4.识记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阅读一篇/部他的代表作,理解他的主要学 术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论。 5.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找一找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或课程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6.访问一些校长和中小学教师,了解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改革中的价值。 学习评价 一、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理解)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双向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

体会。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 社会的个体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就不能被称为教育,因为这类行为大都是在自然或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双向建构方面起不到一种明确的“引导”“促进”和“加速”作用。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二、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结合实际)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种基本要素。 教育者:简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学习者:传统上人们将“受教育者”或“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相对“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但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对象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社会公民,“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学习者有学同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也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