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范本

改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范本

改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范本
改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范本

总说明书

一、概述

金梅路、江汽大道位于合肥市北部组团内,为联系长丰县岗集镇和双凤工业区的重要通道,目前双凤工业区经济、社会发展飞速,岗集镇发展相对滞后,本项目的建设将为促进城市不同组团之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实现城市不同组团之间的功能互补,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带动沿线城镇经济社会发展。

金梅路、江汽大道老路路基宽约41米,位于大房郢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目前老路路面破损严重,车辆通行困难;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环保措施缺失,仅一级水源地设置有标识牌,道路雨水未经处理直排至临近沟渠,对大房郢水库水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完善水源保护区环保措施,同时为改善岗集镇、双凤工业区沿线群众出行条件,本项目改建迫在眉睫。

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地理位置图

本次设计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位于长丰县岗集镇和双凤工业区境内,起点位于蒙城北路,终点位于老合淮路处,路线长度约9.0公里(其中岗集镇金岗大道至合淮路段约655米直接利用,仅完善现状交通设施;不含老年河桥200米)。

1、设计依据

1.1 相关文函

(1)、立项文件

(2)、《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3)、《合肥市北部组团发展规划》2007年8月

(4)、《长丰县岗集镇新城区片区及卧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年3月,《长丰县岗集镇排水专项规划》(2010-2030年)

(5)、《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专家组意见

(6)、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

1.2 采用规范

(1)、道路工程: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J/T F20-2015)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2)、排水工程: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 )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棍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 )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

《合肥市排水设计导则》

《合肥市城市道路检查井盖座技术导则》

(3)、桥梁工程: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201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范》(CJJ74-99)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4)、照明工程: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2009)

(5)、交通工程:

《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65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道路交通信号灯》及其第一号修改单(GB 14887-2003)《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GA-T 50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04)《机动车测速仪通用技术条件》(GA 29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GA/T 491-2004)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 493-2004)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T 514-2004)

《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 651-200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 652-2006) 《机动车、驾驶员及违法管理等相关数据库规范》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833-2009).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GA/T 870-201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 25280—2010)

《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2009)

(6)、绿化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T75-97)

《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2年第100号)《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2007)

《园林植物栽在技术规程》(DBJ08-54-96)

《合肥市绿化施工导则》

《合肥市行道树施工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以及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7)、概预算专业:

建设部2007年《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07年);

《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安徽省单位估价表》2000年;

其他相关强制性条文、标准及规范。

2、设计标准

(1)、K0+000(蒙城北路)~K1+672 (金梅路)段:

本段长约1.672公里,位于双凤工业区范围内,为市政道路。依据《合肥市北部组团发展规划》,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55米,道路横断面采用主、辅道断面,主车道为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主车道为60公里/小时,辅道为40公里/小时,汽车荷载等级为城-A级,标准横断面具体布置为: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3米+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1.75米+中央绿化带4米+机动车道11.75米+绿化带4.5米+辅道5.5米+绿化带2米+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3.5米,临近梅冲水库侧不设置辅道。

(2)、K1+672~K7+127与金梅路、江汽大道共线段:

本段长约5.455公里,为与金梅路、江汽大道共线段,双凤工业区道路名为金梅路(K1+900以东路段),岗集镇内道路名为江汽大道,现状路基宽度40米,除老年河桥外,其它路段均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目前老路损坏较为严重,排水设施不完善,无环保措施。

本次设计不突破现有路基宽度,按照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32.0米,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具体横断面布置为:0.7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3×3.7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2米中央分隔带+0.5米路缘带+3×3.75米行车道+2.5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行车道及硬路肩正常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

其中老年河桥段(K5+035-K5+235)因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根据环评意见,本段本次维持现状,桥梁两端设置过渡段与现状桥梁进行衔接,老桥段建设另行单独报批。

(3)、K7+127~K9+000(老合淮路)段

本段位于岗集镇规划区范围内,长约1.873公里。依据《岗集镇路网规划》,江汽大道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

根据现状调查,江汽大道(金岗大道至老合淮路段)按照双向6车道标准完成了老路改扩建,该段道路红线宽度为45米,具体布置为: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3米+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2米+中央绿化带4米+机动车道12米+绿化带3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2.5米,该段于2011建成通车,根据检测资料,老路使用状况良好,本次直接利用。

K7+127- K8+345(金岗大道)段与已建成段建设标准、断面布设保持一致,道路红线宽45米,双向6车道,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市政段:城-A级)。

本次金岗大道至老合淮路段完全利用,仅完善该段交通安全设施。

(4)、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及涵洞为1/100。

3、测设简况

3.1 准备工作

根据相关会议精神,我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标准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勘测设计程序,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各项工作安排。首先准备本项目的前期工作资料,安排控制测量、测地形图、老路检测等工作;根据本项目特点结合其他类似改建工程经验认真编制、执行《勘察设计工作大纲》,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和技术质量要求。业主委托相关单位编制本项目有关专题报告,我公司及时提供有关工程资料。

3.2 初测外业

我公司首先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对路线方案进行优化。同时对金梅路、江汽大道老路状况进行全面检测,掌握路基、路面及桥涵工程实体现状质量,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需的资料和依据。在认真研究,精心准备后,进行初步设计外勘工作,并实测道路平、纵、横等数据资料,并据此对交通组织方案及平纵技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进一步深入调查、复核了沿线水系、路网、管线、高压电力线塔架及悬垂高度、房屋等建筑物位置、高程,并进一步与合肥市规划局、水务局、长丰县交通局、属地政府等主管单位及相关设计单位进行了积极沟通交流,收集雨污水、管线、水利、城市防洪、桥梁及道路竣工资料、规划等基础资料,外业调查资料的完善为初步设计内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路线方案、环保措施方案及重点工程设计等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广泛征求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为保证勘察质量,我公司组织检查组进行了中间检查、外业验收。根据检查验收意见,进一步在补充调整完善有关资料后结束外业工作并及时转入内业开始进行初步设计编制工作,设计含道路、排水、桥梁涵洞、照明、绿化、标志标线及信号监控、设计概算。

4、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等

4.1路线起终点

路线起点位于双凤工业区蒙城北路与现状魏武路交口,终点位于岗集镇江汽大道与老合淮路交口。

4.2 中间控制点

路线东起蒙城北路与已建魏武路交口,向西沿规划魏武路线位布设路线(梅冲水库与凤梅家园之间),后接现状金梅路、江汽大道,沿老路布设路线,终点位于老合淮路,路线全长9.0公里。

中间控制点主要为双凤工业区、与蒙城北路交叉处、凤梅家园、梅冲水库及其溢洪道、合下线沿线

高压线、现状老路、大房郢水库及其保护区等。设计结合各控制点、沿线土体总体规划及路线其他可能的路线走向进行了详细的方案比选,确保了方案控制的合理可行。

4.3 沿线主要城镇

行政区划沿线起始桩号长度(m) 合肥市

双墩镇K0+000~K2+013 2013

长丰县岗集镇K2+013~K9+000 6987

4.4 沿线主要河流

沿线主要河流为:梅冲水库溢洪道、老年河、三岔河。

水库:梅冲水库、大房郢水库

4.5沿线主要公路、铁路

相交道路主要为蒙城北路、金桂路、金梅路、JAC大道、金岗大道、老合淮路,其他被交路均为乡村道路,利用道路主要为金梅路、江汽大道。

5、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5.1工可评审意见

2016年8月18日,合肥市工程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受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委托在合肥市组织召开了《金梅路、江汽大道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评估会,工可评审意见同意本项目总体方案、建设规模。

5.2评审意见执行情况

5.2.1道路、桥梁

(1)、路线走向基本合理,应做好与远期规划的衔接。补充论述魏武路起终点位置及可能的路线方案。

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初步设计阶段做好近期实施段落与远期路线方案的衔接,补充远期魏武路西延可能的路线方案及终点选择。

(2)、结合城市规划及目前建设条件、功能需求,论证公路路段市政功能设施内容及本次设计或预留情况。

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初步设计阶段考虑本项目虽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但魏武路整条道路均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岗集与双墩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结合前期管线协调会精神,本次公路段需在同步敷设弱电、燃气和给水管道,同时在中分带设置路灯。

(3)、补充全线划分为两个技术标段的理由,建议进一步优化公路路段技术指标。

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补充论述本项目分段、采用不同技术标准原因。

(4)、本项目临近一级水源保护地,应明确水资源保护及应急方案。

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初步设计阶段加强临近一级水源保护地保护及应急方案。

(5)、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路面结构方案比选。

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加强路面方案比选。

(6)、加强项目周边路基填料调查,合理确定路基填料及处理方案。

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考虑本项目位于大房郢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严禁在保护区范围

内设置取、弃土场,初步设计阶段结合道路周边城市建设情况,确定取、弃土场位置,并进行路基处理方案比选。

(7)、进一步优化路线交叉方案及交通组织设计。

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优化路线交叉方案及交通组织设计。

(8)、优化跨越现状水系的桥梁设计。

执行情况: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本阶段对跨越三处现状水系的桥梁进行优化设计,其中对于跨越梅冲水库新建桥梁,根据河道宽度并参照桥位处上下游桥梁跨径,桥梁采用2x13m跨径桥梁;对于老年河桥及三岔河桥,根据洪评结论提出的要求,该项目提升为一级公路标准后,设计水位按百年一遇水位考虑,现有桥梁标高不能满足水位要求。通过对改建后老桥结构安全验算,老桥梁板及桩基长度不能满足改建后桥梁承载能力要求;同时桥墩布置于水流方向夹角20度,老桥桥下过水断面偏小,因此本次改建采用对老桥拆除重建的方案,新建桥梁采用3x25小箱梁。

5.2.2排水工程

1、初期雨水处理设施及应急池设计方案应明确工艺流程及规模。

答复: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明确初期雨水处理设施及应急池设计的工艺流程及规模。

2、排水管道应采用柔性接口型式。

答复: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排水管道采用柔性接口型式。

3、排水工程及管线综合设计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

答复: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和前期管线协调会精神,优化排水及管线综合设计方案。

二、建设条件

1、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本工程沿线途经主要控制性城镇及规划区有双墩镇、岗集镇。此外,合肥市近期出台合肥市新桥国际机场空港产业园、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规划对本工程路线方案选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线位选择充分考虑沿线各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该区域乡镇连接为一体,形成相互协调的经济走廊带和城市规划发展轴。按照合肥经济圈的规划要求,未来在经济圈内将逐步形成合巢、合六、合淮、合桐的同城化发展,打造合巢、合六、合淮、合桐安4个工业走廊带,形成1条环巢湖生态经济带。与此对应,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满足经济圈规划的要求,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对于合肥市近期道路交通建设而言,首要的任务是加强重要组团、镇区之间的干线公路建设。

本项目建成后将加快沿线城镇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乡镇建设的发展。

2、项目区域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拟建项目线位位于合肥市长丰县内,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该区域重要的经济走廊带和城镇规划发展轴,对项目区域内经济发展和规划具体极大的推动意义。

(1)、本工程起点顺接东段已建成魏武路,终点位于老合淮路,目前魏武路(蒙城北段-文忠路)段全线通车,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城市路网布局,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有重要意义,对改善北组团交通出行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2)、项目与合肥市的总体规划思路保持一致,有利于规划进一步推行。

3、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对项目的影响

3.1地形、地貌

本次拟改造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北部。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丘陵,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本次拟改造项目境内地形较起伏,呈岗冲相间状。

3.2地层分布及特征

本项目区地层区划隶属中朝准地台、江淮台隆。沿线在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

地层及白垩系(K)基岩。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出露地表,第四系上更新统(Q3)地层隐伏于地下,拟建线路段基岩埋深较起伏。

3.2.1土体

(1)、第四系全新统(Q4):为黏土。黏土呈软塑~可塑~硬塑状,局部坚硬状,天然地基承载力一般小于260kPa。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为黏土。黏土呈可塑~硬塑状,局部坚硬状,天然地基承载力一般大于220kPa。

3.2.2岩体

根据钻孔揭露及沿线出露情况,沿线主要分布为白垩系(K)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及砂岩,岩体风化蚀变强度不等,钻探揭露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取岩芯呈短柱、柱状。

3.3地质构造

拟建路线经过区域属中朝准地台、江淮台隆。江淮台隆以北为典型的“华北型”地层,以南属秦岭褶皱系的“槽相”地层。区内深、大断裂有肥中深断裂、蜀山断裂、六安深断裂。这些断裂已基本上稳定,第四纪以来未见活动。

3.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主要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与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控制,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在不同的地区具有显著的差异。

3.4.1地下水的类型及含水岩组

根据公路沿线地下水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和含水岩组的岩性、水理性质、埋藏条件等分类,沿线的地下水属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含水岩组的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含水岩组和中深层含水岩组。

3.4.2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直接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植被、岩性、构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控制。工程沿线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通过地表渗入各含水岩组的不同赋存空间,以河流、蒸发及开采等形式向外排泄。由于地形地貌、构造、岩性及地下水埋藏条件不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的方式及强度也不相同。

3.4.3地下水的腐蚀性

场区属Ⅱ类环境类型。拟建场地土无污染迹象,根据附近工程资料,场区地下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项目区域大气影响深度为3.15m,急剧影响深度为1.42m。

3.5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3.5.1不良地质

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影响本工程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3.5.2特殊性岩土

根据钻探揭露及现场踏勘,拟改建道路沿线存在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软(弱)土、填土及膨胀土。

(1)、软土和软弱土

软土指天然孔隙比≥1.0,天然含水量大于或接近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等,其压缩系数>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30kPa。比软土性质稍好但对建筑物仍有不利影响需进行人工改良的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称为软弱土,一般为软塑状态或松散状态。软土和软弱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承载力不足和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开裂、路基变形、路堤滑移等。

沿线软土和软弱土主要分布于拟建路线塘底、河床、古河道及沟渠,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变化不大,规律性较差。建议对其进行挖除换填处理。

(2)、膨胀土

膨胀土是指的是具有较大的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特性的高液限黏土,对路基的破坏作

用不可低估,并且构成的破坏是不易修复的。为了保证道路在较长时间内路基的稳定和路面的平整度,达到安全.舒适行车的目的,必须解决因膨胀土而造成的一系列工程问题。

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条文说明4.3.4,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类如下表:

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类表1

3.6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拟建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综合判定拟建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3.7路基土分布及特征

(1)、一般路基:

根据现场勘探及附近场地勘察资料分析,拟建地段地基土为第四系全新统(Q4)与上更新统(Q3)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层素填土(Q4ml):灰褐色、灰色,松散-稍密,稍湿,以可塑状态黏性土为主,含碎石子、碎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K0+450-K1+180段素填土,层厚1.3~8.5m;K1+180~K6+690段素填土主要分布于老路两侧土路肩处,层厚0.60~2.2m。

①2层种植土(Q4ml):灰褐色、灰色、褐色,松散,稍湿-湿,以可塑状态黏性土为主,孔隙率大,含大量植物根系。主要分布于拟建路线范围耕田内,层厚0.50~0.70。

①3层填筑土(Q4ml):杂色,上部约0.3m为沥青路面结构层,下部混碎石子。主要分布于拟建路线范围老路及房屋区内。

③层黏土(Q4al):灰黄色、黄色、褐色,可塑状态,含铁锰氧化物,局部夹软塑状态黏土薄层。主要分布于拟建路线中心桩号K0+450~K1+200段及K4+600~K6+690段,层厚0.60~6.40m,层底高程为24.90~41.60m。

④层黏土(Q3al):黄褐色、褐色,硬塑-坚硬状态,含铁锰结核。全线均有分布,该层未钻穿。

各层土的分布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所示。

(2)、软土路基:

根据现场勘探及附近场地勘察资料分析,软基路段为K0+450~K1+100段,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1层素填土(Q4ml):灰褐色、灰色,松散-稍密,稍湿,以可塑状态黏性土为主,含碎石子、碎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K0+450-K1+180段素填土,层厚1.3~8.5m。

①2层种植土(Q4ml):灰褐色、灰色、褐色,松散,稍湿-湿,以可塑状态黏性土为主,孔隙率大,含大量植物根系。主要分布于拟建路线范围耕田内,层厚0.50~0.70。

②层淤泥质黏土(Q4al):灰色、青灰色,软塑-流塑状态,局部夹可塑状态黏土薄层,有异味,含少量腐殖质。主要分布于拟建路线中心桩号K0+450~K1+100段,层厚0.70~3.60m,层底高程28.50~

36.60m。

③层黏土(Q4al):灰黄色、黄色、褐色,可塑状态,含铁锰氧化物,局部夹软塑状态黏土薄层。主要分布于拟建路线中心桩号K0+450~K1+100段及K4+600~K6+690段,层厚0.60~6.40m,层底高程为24.90~41.60m。

④层黏土(Q3al):黄褐色、褐色,硬塑-坚硬状态,含铁锰结核。全线均有分布,该层未钻穿,揭露层厚1.30~9.40m,最深层底高程23.20m。

各层土的分布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所示。

4、沿线环境敏感区(点)、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4.1生态环境

拟建项目地处江淮分水岭,总体地面较为平缓开阔,道路两侧用地界外以绿化和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为主,故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侵占农田和绿地。

4.2水环境

项目跨越水体较多,本项目路线主要跨越3条河流,分别为梅冲水库溢洪道(K1+253处)、老年河(K5+125处)、三岔河(K6+195处),其次本项目沿经梅冲水库下游、大房郢水库上游,其中大房郢水库为合肥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项目部分段落临近一级水源保护区,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

(1)、施工期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间产生的施工泥渣、机械漏油、泥浆、施工物料和化学品受雨水冲刷入河等情况将影响水质;以及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施工场地施工废水排放等。

水环境的保护主要通过在施工营地采用临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化粪池)进行处理,同时严禁将废弃物、施工材料扔弃、堆放在水体中和水田旁,防止污染水田、阻塞河道;对施工机械进行必要的防护,防止油料泄漏进入水体;桥梁施工时建议采用围堰法进行桥梁施工,并设置临时沉淀池,处理钻柱泥浆水,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排放,沉淀污泥作妥善堆置;边坡开挖时要及时护坡、清理,以防水土流失等手段实现。

(2)、营运期水环境污染源主要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以及危险品运输事故产生的环境风险对水环境的影响等。

1)加大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监控,通过设置标志牌、警示牌,采用限速、禁行等手段,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安全。

2)通过设置事故应急池、雨水调蓄池、雨水截流井对初雨进行截流、收集,直接排至污水管或通过初期雨水泵站提升后排放,既可解决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也可作为运输泄露危险物质的收集、防护装置,以最大程度保护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事故应急池由闸门井和应急池组成,正常情况下,闸门井内通往事故应急池的闸门处于常闭状态,通往出口的闸门处于常开状态。下雨时,雨水通过闸门井排至初期雨水截流井,前20min初期雨水通过初期雨水管排至调蓄池,后排入污水系统,当雨量逐渐增大时,自动控制装置逐渐关闭,后期干净雨水直接排入出口水系。

当突发事故时,管理单位通过控制中心,对闸门井进行远程遥控操作,关闭通往出口的闸门,开启通往事故应急池的闸门,切断与水系、污水管的联系。有毒有害物质可储存于池中,待事故处理人员进行外运处置。

在临近水体内种植芦苇、菱、蒲草等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体作用。

(3)、市政段污水管道均接入现状污水管网,蒙城北路至金梅路段污水最终排至蔡田铺污水处理厂,JAC大道至合淮路段污水近期往南排至望塘污水处理厂,远期排至岗集污水处理厂。

(4)、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废方均采用集中堆放,将堆体顶面推平,然后将原地表表皮和腐质土均匀铺于其上,用于还耕或造田、造林。弃土场、取土场上撒草籽,种植乔木,株距为10米,以达到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考虑本项目位于大房郢水库本次设计取、弃土场地均位于水源保护区外设置。

4.3声环境

拟建项目沿途有生态绿地,农田及居民住宅区,存在噪声敏感点,道路运营阶段噪声主要由车辆行驶产生,夜间车流量相对较小。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柔性、吸噪的性质,可降低噪音影响,对于噪音敏感点,通过种植绿化带形成隔音绿篱减噪。

建设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施工噪声和运输车辆的辐射噪声,这部分噪声虽然是

暂时的,但由于拟建项目施工工期长,施工机械较多,这些施工机械一般都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等特点,如不加以控制,往往会对附近的村庄等声环境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因此对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1)建筑施工单位和个人应采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使施工作业向周围环境排放的噪声符合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2)建筑施工作业排放噪声可能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工程开工前十五日内向对该项目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报,说明工程项目名称、建筑施工场所和施工期限、可能排放到建筑施工场界的环境噪声强度和拟采用的防治措施;

3)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应避免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3:00~7:00)施工;

4)选择低噪声的工艺和施工方法。

4.4社会环境

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沿线人民群众的物资、信息、科技等的交流,能促进其生产方式的优化、改善居住环境,并可对突发的自然灾害进行最快的救助。同时,本项目的建设,为项目沿线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使项目沿线投资环境得以改善,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路侧经济带的逐渐形成,有利于城市化发展和区域内资源的开发,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项目沿线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这是最主要的影响。

对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为少量征地、房屋拆迁、建设期杆线迁移,以及局部排灌水系的调整等。本项目基本沿老路而行,沿线征地、拆迁较小,项目建设对沿线水利、电力等设施影响较小;为避免对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蓄水工程的干扰,减少因工程建设而改变的排灌水系,确保水系畅通;压占时采取工程措施,保证原过水断面面积。桥型设计注重美观,桥位设计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条件好、河流较窄的地段,确保不压缩河道,从而避免水土流失。路线穿过的自然沟渠均设置桥涵,使该地区水流通畅。

5、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状况

本项目的远景交通量由趋势型交通量(相关公路转移)、诱增交通量和城市交通量组成。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最终结果单位:辆/日,小客

6、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项目的影响

本项目位于城市规划区和老路用地范围内,新增占地比较少。在总体设计及各分项设计中重点关注节约土地、合理用地、土地改造和土地建设的问题,在各分项工程方案设计比选过程中,严格贯彻“最严格耕地保护”的原则,开展土地工程设计,尽最大努力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对周边土地的永久占用,确保临时占用土地的有效恢复。

本项目路为老路改扩建段落较长,路线用地和取弃土用地都相对较少。初设阶段我公司主要遵循下述原则进行:节地设计、土石方调配,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尽量移挖作填;位于保护区外集中取弃土,充分临近区域房建工程建设的弃土,以减少施工方和取土坑、弃土堆用地;采用新型桥梁结构,降低桥头引线长度和填土高度;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路堤高度;对集中取弃土的取土场(坑)和弃土场(堆),给排水管网及其他地下工程用地,如仍能恢复使用的,列为临时用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复垦,恢复利用。

在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总体指标、路基工程用地指标、交叉工程用地指标方面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要求。

7、区域内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

7.1铁路

项目影响区内的铁路为淮南铁路、水蚌铁路,南北方向,在长丰县县城水家湖镇和合肥北城设有火车站,火车站距离本工程路线距离较近。本工程与铁路联系紧密,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公铁联运。

7.2水路

本项目靠近滁河干渠,其为限制Ⅵ级通航航道,可以较为方便的实现公水联运。

7.3航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际4E级枢纽干线机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高刘镇,距合肥市中心31.8公里。机场总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航站楼面积为10.85万平方米,跑道长3400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100万人次。新桥国际机场服务于合肥都市圈城市,并辐射全国大部分地区。三期全部建成后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成为具备亚洲目前最高飞行区4F等级的机场,可供世界上目前已投入商务运营的所有飞机起降。结合物流大道与本项目可实现较为便利的公空交通转换。

8、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土:本项目为老路改扩建项目,缺方量较大,采用取土坑集中取土。考虑项目位于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取土坑拟设置在双墩镇,结合房建项目综合确定,该区域土质主要为低液限粘,含水量低,呈硬塑~半坚硬状,是良好的路基填土材料。

?石料:舒城石料厂,石质坚硬致密,质量稳定,储量丰富,生产各种规格的碎石。用于本项目路面沥青砼抗滑表层用石料;肥东县桥头集石料厂,石质为灰白色石灰岩,块状构造,坚硬致密,石质良好,风化轻微,岩性均一。

?砂:舒城砂料厂,有大型捞砂船,机械和人工捞取,常采捞,交通方便,道路运输状况良好。

?水泥:巢湖水泥厂位于巢湖市区,该厂规模较大生产多种标号水泥、产品,产品规格齐全质量稳定优良,为国有产品质量免检企业,合宁,合芜高速公路都广泛使用该厂的产品。

?石灰:凤阳石灰厂、淮南八公山石灰厂所产石灰质量稳定合格。可用于本项目可用于本项目路基,路面工程。

?钢铁: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规模较大,生产历史悠久,产品规格齐全,质量稳定优良。

?沥青:芜湖沥青厂,该公司规模教大,生产历史悠久,产品规格齐全,质量稳定优良。

?工程用水用电:项目所经地区河渠密布,公路建设用水便利。工程用电与沿线地方电力部门协商,就近解决,并应考虑自配发电机,以备急用。

本项目区域路网密集,路况良好,各类型筑路材料均可通过公路运抵本项目。本项目区域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9、老路使用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并对老路的竣工资料及养护资料进行收集,结合老路检测报告,对老路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

9.1总体利用

本次设计本着“功能满足要求,节约工程造价”的原则,全线基本采用原有老路线形。

道路纵断面利用老路纵面线形,综合考虑设计洪水位、被交道路标高、周边地块高程等因素。

9.2 路基、路面

9.2.1 路面

本项目老路全线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现场踏勘并结合老路检测资料,老路破损严重,路面多处出现严重病害,路面整体使用性能大幅下降。根据我公司以往旧路改造设计经验,本次提出老路冲击压实后作为底基层、挖除新建、面板病害修复后作为底基层三个方案进行比选,考虑到造价、工期、实施难度等因素,最终采用挖除新建方案,挖除的老路结构层经过破碎筛分可以作为路基填料使用,也可以作为再生混凝土的原料。

9.2.2 路基

老路路基经受重载交通多年碾压致密,路基整体强度较好。本次老路冲击压实加铺段路基设计充分利用老路路基强度,避免盲目开挖造成工程浪费。

9.3桥涵结构物

根据现场调查及检测资料,现状涵洞不满足一级公路排水流量要求,且多数涵洞淤积严重,为保证路基排水顺畅,设计对原老路涵洞采用拆除新建。

三岔河桥(对应路线桩号约K6+199处)为左右幅分离式桥梁,桥梁全长45m,桥梁单幅宽度为0.5m+8.0m+0.5m。上部结构为3×13.0m钢筋砼空心板,左右幅各7片空心板;下部结构均为柱式墩和轻型桥台;桥面铺装为水泥混凝土。

桥梁检测结果如下:

桥面系状况良好,局部护栏混凝土老化剥落露筋;上部结构主要部件中的空心板砼表面平整,色泽光亮,但第2跨所有空心板底板均有不同程度的横向裂缝,部分裂缝已沿着腹板向上延伸和发展,第1跨、第3跨由于底板重新涂刷了防腐涂料,未见有裂缝反射至涂层表面,次要部件中的空心板铰缝个别未施工或脱落;下部结构中部分桥台护坡塌陷塌陷严重;个别支座存在脱空和开裂现象。最终评定三岔河桥为三类桥

9.4 安全设施

老路现状已设置有部分标志牌,但从现场踏勘情况来看,多数标志牌版面破损、弯折、反光膜反光效果较差、标志版面距离地面净空不符合规范要求、杆件锈蚀等问题,环保标志不完善,在老路改建过程中,对沿线现状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标志牌进行拆除重建。

三、总体设计

1、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根据本项目所处的区域工程特点,总体方案设计全面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土地、规划等工程建设环境,贯彻“技术可行、实施可能、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吸收国内外及项目区域内的其他道路工程的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将本项目建设成“安全畅通、自然和谐、节约资源、科学示范、兼顾发展”的新理念之路。在设计中突出以下总体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

(1)、总体要求: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勘察设计新理念,坚持“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指导思想,将本项目建设成“技术高、质量优、投资省、效益好、示范性强”的优质工程。

(2)、总体设计:加强总体设计,坚持多方案比选论证,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有效降低工程建设及运营成本,兼顾交通需要和城市发展。

(3)、路线设计:认真做好路线方案比选,灵活选取路线平纵指标,力求路线线形与地形、环境相协调,做到线形指标的连续、均衡,体现“安全、环保、和谐、灵活”的理念。

(4)、路基设计:合理确定路基型式,结合项目区域特点优化路基排水和防护设计,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尽量节约占地,体现“质量保证、经济实用、生态自然、维护方便”的设计思想。

(5)、桥梁: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美观示范”的要求,同时还要遵循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便于施工以及可检测、可维护、可更换等因素,体现节约型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6)、环保景观: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尊重自然,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恢复,塑造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道路景观,体现断面、平面、空间三位一体的综合效果和动静结合、时空转换全方位立体环境景观。

2、路线起终点论证,及与其它道路的衔接方式

2.1路线起终点论证

(1)、起点

根据规划部门意见,并结合北城区路网现状,本次起点设置于蒙城北路与已建魏武路交口处主要缘由如下:

1)根据规划,该节点与蒙城北路为十字交口,向东可穿过淮南铁路,沿现状魏武路可至瑶海区、肥东县,而金梅路向东为断头路,淮南铁路更未预留该路通行条件,从交通上分析,选择魏武路与蒙城交口交通转换更为便捷。

2)规划魏武路建设条件优良,有利于二级水源保护

区排水系统建设需要。

根据环评意见,本次金梅路、江汽大道位于二级水源

保护区的初期雨水需要提升排至蒙城北路,可选择路线有

2条,一为规划魏武路,二为现状金梅路。

该段魏武路为新建工程,规划道路红线为60米,道路南侧建筑基本退让了道路红线,为道路建设预留了较为充裕的空间,有利于布设调蓄池、泵站。

金梅路为现状道路,道路红线仅40米,两侧建筑密集,沿线无空间布设调蓄池、泵站,沿老路布设管道需要挖除老路,工程造价较高。

因此,根据排水系统建设需要,选择规划魏武路路线方案更为有利。

(2)、终点:项目终点较为唯一。

本项目江汽大道段终点接老合淮路,与老合淮路

交口为T型交口。

根据合淮路改建工程资料,老合淮采用主线上跨

本项目,并在主线桥两侧采用辅道与江汽大道平交。

2.2与其它道路衔接方式

项目与现状蒙城北路、金桂路、金梅路、JAC大道、金岗路等5条主要市政道路交叉,本次均采用平交方案衔接,终点处与老合淮路辅道平交并下穿老合淮路主线桥。

沿线乡村道路经归并后顺接本项目。

3、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

3.1 本项目相关技术标准确定的依据

①、土体利用规划

根据双墩镇和岗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本项目起点至金梅路段、JAC大道至终点段两侧土地规划为建设用地,金梅路至JAC大道为现状道路,两侧规划为基本农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②、总体规划

根据合肥市城市用地布局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项目起点至金梅路段、JAC大道至终点段两侧地块规划居住用地,金梅路至JAC大道段两侧规划为绿地。

城市用地布局总体规划

依据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结合现状道路宽度、排水方案、两侧地块开发建设情况,并结合

起点魏武路

起点蒙城北路

终点江汽大道与合淮路交口

与JAC大道交点与金梅路交点

本项目起点与蒙城北路交

本项目

按照市政断面进行设计,与K1+672-K7+127公路段通过交叉或过渡段进行顺接。

3.2 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采用情况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主要技术

指标按下表控制。

主要技术控制指标

设计洪水频

—1/100 1/100 1/100 注:根据《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对于横断面布置机动车道最小宽度的规定,考虑本项目大型客、货车比例相对较高,本次车道宽结合远期城市快速化改建,市政段主路采用2个大型车道,1个小客车专用道;一级公路段采用3个大型车道。

4、路线总体设计方案

4.1 路线走向简介

路线东起蒙城北路,自梅冲水库与瑞龙花园、凤梅家园之间向西而行,上跨梅冲水库溢洪道、下穿合下线(110Kv)等高压杆线后接现状金梅路、江汽大道,沿老路布设路线,下穿K7+600附近220Kv 高压线,与JAC大道、金岗大道平交,终点位于老合淮路,路线全长9.0公里。

4.2 老路段绑宽方案

受双墩镇、岗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约,公路段平面线形设计无法拟合老路中线,单、双侧绑宽路基型式频繁交替,部分路段绑宽宽度难以满足压实要求,设计对路面进行挖除,尽可能利用老路基。

老年河桥南幅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本次该段维持现状,老桥双向4车道,宽20米,桥梁两端采用渐变段与之进行顺接。

5、安全设计措施

在主线及被交道路上均设置了交叉路口告知标志及人行横道标志;对于小型平交口,在主线上设置了交叉路口告知标志,在被交路上则设置了减速让行标志,用于提醒过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

本次设计特别注意在大型平交路口及人口密集村镇段,设计信号灯控制交通流;在桥头高填路段、经过较大的沟及水塘的路段、以及填方排水沟外有大量民房的路段相应做了护栏设计,以加强通行安全;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和一级水源保护区之间设置预告标志、禁令标志,公路段全线设置防撞护栏,防止初期雨水、危险品泄露污染饮用水。

本项目路线平纵指标能够满足车辆安全、快捷行驶的运营要求,安全性较好。通过准确及时的交通诱导、合理有效的安全防护、可靠美观的隔离封闭、清晰明了的夜间交通为目标,进行正常的安全设施设计,即能满足实际运营需求。

6、道路横断面布置方案

(1)、K0+000(蒙城北路)~K1+672 (金梅路)段

本段长约1.672公里,路基宽55m,标准横断面具体布置为: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3米+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1.75米+中央绿化带4米+机动车道11.75米+绿化带4.5米+辅道5.5米+绿化带2米+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3.5米,临近梅冲水库侧不设置辅道。

(2)、K1+672~K7+127与金梅路、江汽大道共线段:

本段长约5.455公里,路基宽32.0m,路基具体横断面布置为:0.7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3×3.7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2米中央分隔带+0.5米路缘带+3×3.75米行车道+2.5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行车道及硬路肩正常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

其中老年河桥段(K5+035-K5+235)因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根据环评意见,本段本次维持现状,桥梁两端设置过渡段与现状桥梁进行衔接,老桥段建设另行单独报批。

(3)、K7+127~K9+000(老合淮路)段

长约1.873公里,路基宽45米,路基具体横断面布置为: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3米+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2米+中央绿化带4米+机动车道12米+绿化带3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2.5米,其中K8+345(金岗大道)~K9+000(老合淮路)段老路路况良好,本次直接利用,仅完善该段交通安全设施。7、沿线桥梁、涵洞设置情况

本段共设各类桥梁2座,全线各类涵洞36道。

老年河桥建设单独报批,不纳入本项目建设范畴。

8、沿线交叉工程与当地生产、生活需要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适应情况

交叉构造物设置的标准、位置、数量及交叉方式,不仅对连接沿线交通、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开发区建设、方便周围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通过与路线纵面设计的相互配合,对降低路基填土高度,控制工程规模,将产生重要影响。

本项目为一级公路,均为平面交叉。对于与本项目相连接的重要地方道路采用渠化平面交叉。交叉间距的控制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规划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置。

纵观全路,沿线各种交叉的设置既能满足各交通流的现状及发展的要求,与各交通方式达到协调统一,又能与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相适应,并较好地统一在公路的总体设计中。

9、全线土石方情况、取弃土方案

9.1全线土石方情况

本项目沿线老路岗冲相间,起伏较大,因为老路改扩建,且位于水源保护区范围,严禁位于保护区内设置取、弃土场。

9.2取弃土方案

本项目虽然是改建工程,老路挖方段两侧可利用土方较少,沿线土方均需要外借,弃方均需要外弃。本次在岗集镇建设用地范围设置取弃土场。

10、占用土地情况及节约用地措施

10.1占用土地情况

道路全线永久性占地673.31亩(含原有公路占地),其中新征用地445.32亩,全线临时占地36亩,不含取土临时占地与路基挖方综合设计。

沿线占地情况一览表

10.2节约用地措施

项目所经区域土地基本以基本农田、苗圃和城镇规划用地为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群众利益,采取如下对策措施,最大限度节省用地。

⑴坚决按照公路用地指标要求指导设计,贯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⑵深化总体方案研究,优化平纵面线形,减少取土场用地。

⑶局部地质较好路段的填方路基,可适当设置路堤墙或矮脚墙来收缩坡脚,减少占地。

⑷加强路基取土综合设计,加强生态恢复和复垦设计,改善土地灌溉条件,使土地质量得到保证。

⑸加强临时用地复耕还田措施。

11、与沿线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情况

综合公路建设期及运营期对沿线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并结合项目所处区域的特点,将工程、经济、环保三者融为一体,综合考虑,严格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原则。以同时具有保护环境功能的主体工程设计为主,以治理声、气、水对环境污染所设置的环保工程为辅,妥善处理好主体工程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从路线方案、技术指标的运用上合理设置,而不过多依赖环保工程来弥补。

11.1与沿线环境协调情况

公路建设必将对沿线自然景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将这种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或变害为利,使其与自然景观达到最大限度的协调。针对本路段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将工程、经济、环保三者融为一体,综合研究。在定线过程中反复比较,使平纵线形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合理布设桥涵,不

打乱原有水系,避免过多地破坏自然地貌。

11.2环境保护对策

(1)、在勘察选线过程中,根据公路等级、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配合好城镇规划、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注重水土保持、生态及特殊设施保护等,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加强对饮用水源、对灌溉、养殖水塘的保护措施,并采用护栏、绿化等隔离措施保护水质免受污染。

(2)、总体设计:

公路在选线时尽量与地形、地物、乡镇规划相协调,做到公路与周围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的协调和融合。路线平、纵、横组合得当,线形均衡、行车安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对于低填、浅挖路段的坡脚、坡顶取消折角,采用贴切自然的曲线自然过渡。减少填挖土方量,少占农田,对路线较长距离侵占农田段,采用支挡构造物收缩坡脚,减小路基占地宽度。避让水土保护良好的地区,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3)、桥涵构造物设计:深入了解沿线自然河沟、农业灌溉系统、群众通行道路布置情况,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水文计算和科学论证,合理确定构造物型式,把道路建设造成的自然阻隔和生态阻隔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跨河桥梁采用钻孔桩时,应尽量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式,减少泥浆排放量;对岸坡上的桥梁,采用挖孔桩施工时,施工中应注意对弃渣的处理,避免弃渣流入湖内污染水质。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施工机械严重漏油,污染水质。

(4)、排水系统设计:本项目地区年降雨量大,且涉及水源保护地范围,加强路基排水系统设计以避免和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本工程市政段(K0+000-K1+672.453段)设置雨水口及双排雨水管,分别收集路面及地块雨水,防止污染引用水源。公路段(K1+672.453-K6+870段)路基排水设施采用“防、排、截、疏”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双排边沟,沿土路肩和边坡设置纵向排水沟,分别收集路面雨水和地块雨水。由于本项目位于水源保护区内,为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于出口处设置雨水处理站。雨水处理站兼顾初期雨水和事故应急池调蓄容积,即可用于初期雨水沉淀,又能蓄纳一次事故污染物容量,避免对水体的直接污染。雨水处理站中的雨水经进水井、格栅进入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液经溢流堰排入出水井,最终排入自然沟塘。经沉淀池沉淀后的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较低,不会改变受纳水体的水质类别和使用功能,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很小。当发生事故时,管理单位通过远程遥控将出水闸门关闭,整个处理站作为事故应急池使用,同时派出事故处理人员到达现场,抽吸应急池内储存的污染物并及时运往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

(5)、噪声防治设计:噪声主要来自车辆发动机噪声、振动噪声和轮胎噪声等,设计时以工程减噪为主,辅以环保措施降噪。采用柔性路面结构,降低路面与轮胎的摩擦声、减少路面对噪声的反射、吸收更多噪声。提高平整度要求、力求路面接缝平顺、采用连续桥面结构、采取有效防治桥台跳车措施,以减少车辆振动噪声。另外,在公路两侧种植绿化林带,形成一道绿色防噪墙,既有利于路侧景观也可以减少公路噪声对沿线人群、动物的影响。

(6)、取弃土场设计:设计过程中,对沿线的土地资源,如:耕地、荒山、岗地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根据路基土石方施工的调配情况,结合当地农田水利规划及土地资源开发规划情况,合理设置取土场位置及容量。取土场进行生态恢复设计,确保施工结束后能够让群众所用,取土场要求全部复耕。

12、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由于本项目部分路段属于老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施工对老路交通的影响较大,除路基、路面工程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外,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尤为重要。

本项目加宽段的路基、路面采用“分段半幅施工”方案,施工及交通组织过程为:

(1)、由于本项目老路面挖除后新建路面段长度为6.81Km,需分段施工,结合设计中分带开口位置进行分段。

(2)、逐段半幅封闭半幅施工,交通流转移至相邻区段的另半幅,实行对向双车道限速行驶。

(3)、每段半幅路面下面层施工完毕后,再将交通流转移至另半幅,按上述步骤进行另半幅施工,过程中对封层进行修复。

(4)、所有路面下面层施工完毕后,排除病害并处理后再对全线统一加铺上、中面层。

(5)、新线路段对交通干扰较小,仅对主要相交道路做相应的保通设计。

13、各种筑路材料的采用情况

沿线筑路石料分布广泛,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材料当地均可生产,除上面层玄武岩和砂料需远运外购外,其它材料均可从当地购买。本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交通方便,可以通过汽车直接运达本项目施工现场。

全线主要筑路材料采用情况如下:

(1)、土料:取土坑。

(2)、石料:舒城石料厂、肥东县桥头集石料厂等。

(3)、路面上面层碎石:明光市玄武岩料场。

(4)、天然砂:舒城砂料厂。

(5)、石灰:凤阳石灰厂、淮南八公山石灰厂

(6)、水泥:巢湖水泥厂、芜湖市郊白马山水泥厂。

(7)、钢铁: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8)、沥青:安徽环宇沥青库(芜湖市)。

14、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采用情况

在本阶段的项目勘察设计中,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公路GPSRTK测量与传统测量相匹配,应用于外业测量,采用公路工程带状控制测量的GPS布网方法,GPS水准测量等。

2、采用航测、三维数字化地形成图技术,运用数字地图进行路线平面方案的比选及平纵面综合设计;在数字地模上,对路线平纵组合设计,路线与环境的协调及大型构造物方案等进行检验与评价;利用专业软件进行运行车速检验,检验设计的正确、合理性。

3、桥梁结构耐久性的研究:

(1)、针对空心板结构施工时铰缝质量难控制,运营期间铰缝连接强度达不到设计效果容易形成单板受力,影响桥梁寿命的现象,我公司专门成立项目组研究并开发出低高度预应力砼密肋简支T梁以替代在中小跨径中使用的空心板。

(2)、针对桥梁伸缩缝处易积水,容易损坏的特点,我公司经研究,通过在伸缩缝前一定范围内设置横向排水槽,以便路面和伸缩缝内的积水排出,从而延长了伸缩缝的寿命。

15、设计概算

二、编制依据

1、交通运输部JTG/T B06-01-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额》。

2、交通运输部JTG/T B06-02-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3、交通运输部JTG B06-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4、交通运输部JTG/T B06-03-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5、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文件皖交建管函〔2014〕52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公路工程人工费单价标准的通知》。

6、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文件,皖交基【2007】17号《关于调整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通知》。

7、交通运输部2011年第83号公告《关于公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局部修订的公告》。

软件开发-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总体设计 (3) 2.1需求规定 (3) 2.2运行环境 (3)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3) 2.4结构 (3)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3) 2.6人工处理过程 (3)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 3接口设计 (4) 3.1用户接口 (4) 3.2外部接口 (4) 3.3内部接口 (4) 4运行设计 (4) 4.1运行模块组合 (4) 4.2运行控制 (4) 4.3运行时间 (4)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4)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4)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5) 6.1出错信息 (5) 6.2补救措施 (5) 6.3系统维护设计 (5)

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使用ERP管理架构,对医药公司各部门进行管理。 1.2背景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提出者: 开发者: 用户: 计算机中心: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根据本系统内部的各职 能部门的要求,方便快捷的实现同其他机构软件有机连接,使资源最大化利用。 1.3定义 提示: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英文缩写的原词组。如: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GSP:Good Supplying Practice《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HR:Human Resourses人力资源技术 OA:Office Autoation办公自动化 IM:Inventory Management库存管理 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artal企业信息门户 1.4参考资料 有关的参考文件: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1.实训教学PPT及相关ERP项目文档; 2.软件开发标准按照机房配置统一标准。

项目改造方案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总用地239610㎡,总建筑面积38059.96㎡;容积率0.159。 停车场小型停车位1071辆,其中改建方案新增531辆。大型停车位54辆,其中改建方案新增4辆。 改造的体育场总座位数为49850座(VIP区除外),建筑高度51.5m。 二、设计依据 1、援竣工图设计文件。 2、育场改造项目工程内容确认书。 3、实测地形图。 4、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及规定并结合几内亚的具体情况。 5、现场踏勘了解的现场情况。 三、设计标准与等级: 1、建筑物耐久年限:主体为框架结构,结构使用年限50年以上,等级相当于甲级。 2、抗震设防烈度:7度 3、消防耐火等级:二级 4、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四、本次方案设计的设计范围: 对现有建筑功能、场地设施、周边环境进行完善与提升,成为一座现代化、高水准的国家体育场。达到FIFA赛事要求,通过赛事验收。2023年作为主会场,成功举办非洲杯。具体改造项目如下: 1、主体建筑局部调整与改建。 2、新增行政管理用房、售票亭及岗亭。 3、场地景观规整及设计。 4、与改建相关的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强弱电设计、暖通及空调设计、体育工艺设计及工程估算。 五、总体改造说明 现状外场仅能满足停车、道路、围护等功能需要,对于举办洲际赛事存在不足。从满足非洲杯赛事的需求出发,进行以下改造: 首先为满足赛事形象需要,在西南侧设置建筑主广场。主广场设计为对城市开放的市民广场,满足不同时间活动、集散的需要。并完善售票、岗亭等功能。 其次对现有场地功能进行完善与提升,增加停车位数量。主要人流出入口设置集散广场。靠近用地东南入口增设一处赛场管理用房。对现有训练场进行场地铺设。 第三为满足日常商业运行的需要,在适当部位增加商业面积,为今后的商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六、建筑改造说明 建筑现有土建情况良好,外立面局部存在污损情况。卫生间、运动员入口等部分区域尚不能完全满足赛事需要。从满足非洲杯赛事的需求出发,进行以下改造:首先看台部分统一增设座椅,并根据几内亚国旗色彩,设定不同分区的色彩布局。进一步烘托了热烈的比赛氛围。VIP区域增设部分安全护栏。 其次赛场上下的卫生间设施,已不适应现今的使用需求,也将进行全面改造。更换坐便器、小便斗、花洒等卫生设施,更换墙面、地面、隔间装修。 第三其次对运动员更衣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调整运动员入场通道至建筑中部。并对原有内装修已损坏部分进行全面翻新。 第四对其他部位门窗、涂料等设施进行翻新。增设标识系统。

工程初步设计范文

工程初步设计

第四章结构 1.设计说明书 1.1工程概况: 1.1.1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白泉镇东交大街以北、规划路以东、溢洪道以西。 1.1.2总建筑面积:㎡。 1.1.3建筑物长58.3m,宽为16.64m,局部十三层:长为45.60m,宽为13.90m。 1.1.4本工程地主体十二层、局部十三层。 1.1.5建筑总高度为45.9m。 1.1.6建筑物各层层高:一层 3.6m,二、三层层高 4.5 m,四至十二层层高3.6 m,局部十三层层高3 m。 1.1.7主要柱网尺寸:7.2×5.7 m、7.2× 2.5m、7.2×8.1 m。。 1.1.8 本工程图纸中所标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0.000设在一层室内地面面层,假定其绝对标高为249.20m。 1.2设计依据 1.2.1使用年限:50年。 1.2.2自然条件: 1.2.2.1风、雪荷载见下表:

1.2.2.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见下表: 1.2.3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 6月27日提交的《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4建设单位提出的结构设计要求: 各类建筑物应按建筑的规模、功能与用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确定基础形式与地上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的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当地规划要求为原则,力求结构形式简单、节省投资。 1.2.5法律、法规、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TGT137-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建筑分类等级: 1.4主要荷载取值: 设计使用活荷载: 办公、会议室: 2KN/m2走廊、楼梯间、会客休息区: 2.5KN/m2行政服务大厅: 3KN/m2

工程设计方案范围和内容说明

合同附件一 XX项目工程设计范围和内容说明 一、XX项目概况、设计范围和工作内容: XX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XXXXX平方米。 本次设计委托范围和内容包括XX项目所有单体建筑、地下室、室内外配套设施(不含深化池)、道路、围墙、大门、挡土墙、护坡、综合管网、阳台、楼梯等分项工程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提供与本工程相关的后期设计服务及配合。 二、方案设计阶段 (一)主要工作内容: 设计人承担建筑方案设计、总图及竖向设计、综合管网规划设计、设计审批过程中的设计修改和变更,并协助发包人完成方案报批。 1、总图及竖向设计 ?场地分析 ?总体方案的规划构思和布局,以及竖向设计(能清楚反应地形与各建筑规划间 关系)、交通组织(含室外车位布置)、景观绿化构思。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 道路、广场的范围及控制标高。 ?边坡、堡坎的位置和高度。 ?地表雨水及生活污水的汇集组织方式。 2、综合管网规划设计 ?XX项目内部各种管网的规划布置及管廊走向、标高。 ?B5旁地下车库内部各种管网分别与单体建筑和大市政管网的接口位置。 3、建筑方案设计 ?各单体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彩色效果图。 ?地下停车位布置。

?各专业方案设计说明(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燃气、人防、消防、 环保、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设计说明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方案阶段技术交底及后期户型设计阶段有关咨询、外装饰材料选择建议。 4、工程估算书 ?投资估算书(由土建、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单位工程的工程估算和土石方、道路、广场、围墙、大门、室外管线、绿化等室外工程的工程估算两大部分内容组成)。 5、设计服务 ?审批过程中的总图、竖向调整及户型调整 ?因地形、地质情况变化、各工种协调而导致的总图、竖向调整及户型调整。 ?户型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需做改动时的户型调整(修改量不大于原设计的20%) ?提供室外装饰材料选择建议及外装饰材料样板。 ?就园林景观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提供咨询。 ?施工期间的现场巡访和涉及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修改、变更。 (二)方案设计阶段主要设计图纸 提供8份方案规A3文本(含设计说明及各专业设计图纸、效果图),2份电子文件、彩色效果图展板一套。 方案设计阶段所提交的图纸应满足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年版)和重庆市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的设计图纸: 1、总图及竖向设计: ?设计说明书。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图。 ?各向场地剖面图。 ?道路交通流线分析图及地面停车布置图。 ?消防总平面图。 ?综合管网布置图。 ?总平面景观绿化布置及分析图。 ?堡坎、边坡、斜坡建筑处理方式示意图。 ?彩色渲染总平图。(0号展板) ?功能分布图。 ?彩色鸟瞰图。(0号展板)

初步设计说明书

机场变电站至桑海、盘龙山线路工程综合部分施工图设计 第一卷第全册 总说明书(架空部分) 江西信能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南昌

签署页批准: 审核: 校核: 设计:

施工图设计卷册目录 第一卷第全册总说明书及附图(架空部分)第二卷第一册平断面图及杆塔位明细表 第三卷第一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 第三卷第二册机场变至桑海变地埋电缆部分第四卷第全册机场变至盘龙山地埋电缆部分第五卷第全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 第六卷第一册铁塔施工图说明书及附图 第六卷第二册

目录 1 总述 (1) 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1) 3 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2) 4 线路路径及进出线情况 (2) 5 气象条件 (3) 6 导线和地线 (3) 7绝缘子串和金具 (5) 8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6) 9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7) 10 杆塔与基础 (8) 11 对邻近弱电设施的影响与防护 (9)

1 总述 1.1 设计依据 本工程评审会议纪要(暂缺) 1.2 概述 本工程包括机场变~桑海变,机场变—盘龙山变2条110KV送电线路;分为架空、地埋电缆2个部分分别进行设计,本说明为机场变—桑海变110KV线路架空部分说明书,机场变~桑海变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3,长度为2.7958km,机场变~盘龙山110kV 送电线路(全为地埋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2,长度为2.7463km。 1.3设计范围及说明 本工程线路全长13.554 km,其中架空部分长10.758km,地埋电缆部分长2.796 km。桑海变电站构架至5#塔采用双回路共塔设计(与备用至桑海变间隔的线路共塔),5号至41号分支塔部分为单回路设计。41号至机场变为地埋电缆。地埋电缆部份见另册。 架空部分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JL/LB14-50/30良导体,一根为OPGW通讯光缆。 1.4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建成期限 建设单位:昌北国际机场集团公司 运行单位:南昌供电公司 施工单位:待定 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2.1主要技术经济一览表

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建设背景 从区域发展及企业自身发展角度简要阐明项目提出的的主要依据及理由。 1.2 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如种植项目之种植面积、作物种类、产量等;畜禽养殖项目之畜(禽)舍面积,养殖种类,畜禽存栏数、出栏数等;加工项目之车间面积,年生产能力等;流通类项目之库容、配送能力等。 1.3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 预期实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项目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第二章工艺设计 2.1 工艺技术方案 2.1.1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或路线 2.1.2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2.1.3工艺流程说明 包括工艺流程框图、各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或说明。 2.1.4 工艺技术可靠性和可得性 阐述所选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及经济实用性。2.2 设备方案

2.2.1 设备选型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选择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阐述拟选工艺设备和附属配套设备的依据和理由。 2.2.2 设备清单 编制仪器设备清单,将已有和新增分别列表;仪器设备清单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等。 2.2.3 设备来源 第三章建筑、结构设计 3.1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3.2 设计范围 3.3 设计内容及主要建筑(构筑物)清单 3.4 总图布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章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 4.1 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方案 4.2 给排水、采暖及通风建设内容 第五章电气设计 5.1 电气设计方案 含供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等。 5.2 电气设施设备建设内容 第六章农业生产措施及基础设施设计 6.1 基础设施设计

新建住宅小区变电所供电工程设计方案说明书

新建迎宾小区一期变电所供电工程卷册名称:变电所电气设计施工 批准: 审核: 编制: ** 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O—五年五月

目录 1 工程概述........................................................ -1 - 1.1 设计依据................................................... -1 - 1.2建设规模.................................................... -1 - 1.3 设计方案概述................................................ -1 - 1.4设计范围.................................................... -1 - 2 电气系统运行及相关参数............................................. - 3 - 2.1接入系统方案.................................................. -3 - 2.2用电负荷计算.................................................. -4 - 3 电气一次部分.................................................... -7 - 3.1电气主接线.................................................... -7 - 3.2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9 - 3.3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电缆敷设.................................................... -10 - 4 电气二次部分.................................................... -10 - 4.1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 -10 - 4.2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1 - 4.3 0.4kV 系统................................................. -11 - 4.4电量计量及负控装置 (11)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2) 1.1项目概况 (12) 1.2设计依据 (12) 1.3设计原则 (12) 1.4产品规模及方案 (13) 1.4.1项目规模 (13) 1.4.2产品方案 (13) 1.5原料来源 (14) 1.6辅助设计软件 (14) 第二章技术经济 (16) 2.1 工程概况 (16) 2.2 设计依据 (16) 2.3主要经济数据 (16) 2.4表格 (16) 第三章总图运输 (18) 3.1设计依据 (18) 3.1.1.设计法规和标准、规 (18) 3.2设计围 (20) 3.3厂区概况 (20) 3. 3.1厂址位置 (20) 3. 3.2厂址交通条件 (21) 3.3.3 环境治理条件 (24) 3.3.4 产业基础条件 (25) 3. 3.5 公用工程条件 (25) 3.3.6 人力资源条件 (26) 3.4总平面布置 (27) 3.4.1总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 (28)

3.4.2 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31) 3.4.3 厂区总体布局概述 (32) 3.4.4 总平面布置的各项技术指标 (32) 3.4.5 工艺装置的布置 (33) 3.4.6 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设施 (33) 3.4.7 仓储设施的布置 (33) 3.4.8 运输设施的布置 (34) 3.4.9 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的设施 (34) 3.5 场运输设计 (36) 3.5.1 厂运输设计要求 (36) 3.5.2 本厂运输设计 (37) 第四章化工工艺及系统 (38) 4.1项目背景 (38) 4.2生产工艺的选择 (40) 4.2.1工艺方案的比较 (40) 4.2.2工艺方案的确定 (41) 4.3工艺简要流程图: (42) 4.3.1环氧乙烷生产 (42) 4.3.2乙二醇生产 (43) 4.4工艺路线简介 (43) 4.4.1环氧乙烷生产工段 (43) 4.4.2二氧化碳吸收工段 (49) 4.4.3乙二醇生产工段 (53) 4.4.4乙二醇精制工段 (63) 4.4.5乙二醇生产全流程 (65) 4.5催化剂的选择 (65) 4.5.1银催化剂的选择 (65) 4.5.2负载型双核桥联配合物催化剂 (66) 4.5.3碳酸乙烯酯水解催化剂 (66)

方案设计说明范本(2012试行版)

XXXX方案设计说明 1. 规划依据与参照 1.1设计依据 1.1.1重庆市规划局有关本项目的批复文件; 1.1.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 1.1.3业主提供的本项目CAD图; 1.1.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技术规定; 1.1.5国家及地方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 1.1.6业主与我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1.2气象资料 重庆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热冬冷,春秋多雨。平均气温18.30C,极端最高气温42.20C,极端最低气温-3.80C,最热月平均温度28.60C,最冷月平均气温70C。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7%,最冷月平均81%。 主导风向及频率: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4KN/m2,风向为东南风,全年C33N13,夏季C31N10,冬季C36N15,夏季年均风速1.6米/秒,冬季平均风速1.3米/秒,最大风速27米/分(1961.08.04)。 降雨量:年总量1051.5毫米,最大量192.9毫米,一小时最大量65.2毫米,年雷暴日数40.1日,最大积雪深度30毫米,无冻土,日照时间及百分率:年总量1257.6小时,28%,夏季197.4小时,44.7%;冬季45.3小时,14.3%。 2.规划背景 2.1项目位置 XXXX小区位于大学城内,场地北临规划中的城市道路,南靠沙璧路,西侧

为廊桥水乡三组团,东侧为重大西路。 2.2项目概况 本基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重庆大学城西南角。基地东侧为通往重庆大学的重大西路,南、北、西三侧均为规划中市政道路。地块内部有一条虎溪河贯穿于基地之中。规划总用地面积141461m2,其中虎溪河西侧地块面积为112855㎡,东西长约380米,南北宽约410米;东侧地块面积28606㎡,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375米。整个地块地势较为平缓,靠近河谷处地势低矮,其余局部高起,整体为西高东低走向,最大高差14m。 。 2.3基地自然条件 2.3.1 地形地貌 该规划区为地形较为平缓,北面城市道路为规划城市道路,相对地块标高较高,西面北高南低,南北总共四百多米,高差仅为7.4米。南面道路长513米,高差10米。一条虎溪河把该地块分成两部分,总体来说,场地内原始标高也没有太大的高差变化。 3设计内容和设计范围 3.1设计理念 以漂亮的虎溪河作为设计主线,串联起两岸的各个商业节点。西区主要以住宅和一些小商业为主;东区为综合商业和电影院,商业也以分零的小商业为主。滨河建筑以2层的小体量为主,犹如项链上点缀的颗颗璀璨珠宝。建筑风格现代简约,活泼精致,色彩丰富,局部点缀彩色玻璃和金属穿孔板,营造出丰富多姿的热闹商业气氛。 充分运用虎溪河的独特景观资源,将其打造成周边居民和学生使用的城市休闲客厅。在虎溪河岸布置木质甲板和休闲平台,吸引市民来此休闲运动、观景购物。虎溪河两岸分别设置亲水舞台和观演台阶,节假日里可举办露天演出和主题活动,进一步吸引周边人流。 利用虎溪河面同周边道路之间的高差,在B1层沿河布置亲水餐饮及精品零售,提供顾客独具匠心的滨水消费体验,同时也增加了地下车库使用的便捷性。 将水的元素引入河西侧的商业内街,在街道内部设置水池、瀑布、旱地喷泉

设计方案说明

隆安县宝塔工业集中区生活配套中心二区规划方案 设计理念说明 一、规划依据 a)隆安县发改委立项计划批文 b)项目土地使用书 c)隆安县建设与规划委员会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 d)当地基础资料 1)区域位置:本项目地处广西隆安县城内 2)气象:属Ⅳ气候区中小城市类,年平均气温20.7℃, 属夏热冬暖地区3)根据国家规范,以本地区冬至日9:00至15:00为时间依据计算日照时数 4)地形地貌:根据地质资料,本场地位于隆安县岩溶平原,原始地面波状起伏,地势高差较大。场区及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经过,构造 上处于相对稳定地带。 5)水文地质:根据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为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灰岩中。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6)抗震设防标准:本地区按非抗震设计 e)主要依据的国家现行建设法规、规范 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8)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0)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221-2007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二、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和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三、总体规划 1、总平面布局 小区内部由小区路网分隔为3个组团:高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含商业及配套设施)-专家公寓区,形成居住区-居住的组团结构,各组团之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间通过步行景观通道串联各个内庭,形成景观轴线和广场空间。组团封闭式管理,大区开放。三个组团高低错落,相互辉映,为城市又添加了一套美丽的景观天际线。以下是三个组团的对比分析。 专家公寓区因为层数少,所以密度低、环境好;建筑层数较低,所以通过楼梯就可以解决垂直的问题,居民使用也方便。低层住宅结构单一,平面布置紧凑,组合灵活,既能适应较大、标准较高的要求也能适应标准较低的居住情况。 多层住宅区优点在于:

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本

初步设计说明书本

工程设计责任人

附件 1 市***[201*]***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 2市人民政府渝府(201*)***号文,关于《关于***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3 市规划局渝规建审(201*)***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 4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1*)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同意***工程设计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 5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1*)***号文,《关于***工程设计(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 6 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设计说明书 1概况 1.1工程概况 表1.1 工程概况表 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年 1.2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1市***委员会,[200*]***5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1.2.2市人民政府,(200*)***号文,《***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1.2.3市规划局,重规建审(200*)***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 1.2.4 市规划局***年***月下达的本工程现状规划红线地形图;

1.2.5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0*)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工程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 1.2.6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0*)***号文,《关于***工程(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 1.2.7 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年***月***日下发的修建防空地下室设置意见书; 1.2.8 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渝(*)环准[201*]*号; 1.2.9 顾客提供的设计委托书、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及各种有关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双方会商纪要; 1.2.10 顾客提供的由***单位***年***月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11 有关部门批准并经顾客确认的由***院编制的本工程方案设计文件; 1.2.12 顾客与我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1.2.13 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法规、规、规程、标准; 1.3 建设场地概况 1.3.1项目区位:位于市奉节中心城区。 1.3.2工程所在地区气象条件: 气象台装置位置:北纬29 0 35‘;东经106 0 28‘。温度: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温度44.0℃;极端最低温度-1.8℃。降雨量:历年平均降雨量1081.7mm;最大小时降雨量65mm。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6%;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3%。风向:全年主导风向北风;最大风速28.4m/s;冬季风向C频率36%,北向频率15%;夏季风向C频率31%,北向频率10%。历年平均风速2.2m/s。基本风压

PC装配式建筑施工专项方案设计说明书

PC建筑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PC建筑特点和建造管理策略 1、PC建筑的特点和应用 2、建造管理策略 二、编制依据和总体部署 (一)、编制依据 (二)、总体部署 1、配备PC专职管理人员 2、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计划 3、现场总平面布置和总进度计划 三、专项方案 (一)、深化设计 1、PC建筑的结构特点 2、深化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3、深化设计的一些思考 (1)、PC连接的节点方式 (2)、构件尺寸确定 (3)、安装工艺的改进 4、PC深化设计完成时间 (二)、PC构件的加工 1、对构件厂的选择 2、模具的确定 3、PC构件的加工质量控制 (三)、PC构件的运输及现场堆放 1、PC构件的运输防撞防倾覆措施 2、PC构件的运输的装车要求 3、PC构件现场堆放场地的布置 (1)、布置位置的确定 (2)、堆放大小的计算 (四)、PC构件的吊装 1、吊装机械的选择 (1)、起吊能力和覆盖区域的满足 (2)、起吊及回转速度的满足 2、PC构件安装方案 (1)、安装前辅料准备 (2)、吊装前作业准备 (3)、吊装作业 (4)、安装固定及校正方法 A、柱 B、墙板 C、梁 D、叠合板 E、阳台 F、独立设置的空调搁 板 G、楼梯 (五)、PC构件与现浇接合的施工

1、竖向结构PC构件与现浇的接合部 2、水平结构PC构件与现浇的接合部 3、竖向结构PC构件与水平结构PC构件的现浇接合部(六)、PC构件安装缝的灌浆 1、浆料的选择 2、注浆条件的保证 3、注浆工艺及检验标准 4、拟选注浆方案 (七)、成品保护措施 1、楼梯踏步 2、阳台 3、空调搁板 4、外立面线条等异性凸件 (八)、PC吊装计划安排 1、PC深化设计完成时间 2、PC构件安装 (九)、PC构件吊装安装的安全保证措施 1、人员的安全保证 2、机械设备的安全保证 3、施工工艺方法的保证 4、现场作业条件的保证 5、材料的安全保证 (1)、吊索具 (2)、外架用料 (3)、支撑固定件 四、PC建筑施工方案的小结 附件: PC厂家选择一览表 PC吊装队伍的业绩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编制深度

[资料]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A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项目报规方案设计说明

新益州新城(富士康生活配套区)公建配套项目报规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设计 一、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新益州新城(富士康生活配套区)公建配套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郫县同华大道附近,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90000平方米。计入容积率面积为110000平方米 2.基地现状 基地整体地形较为平坦,交通便利,开发条件较好。 二、设计依据 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GB50096-1999)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GBJ99-86)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JGJ39-87)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 50045-9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GB50067-9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规》(JBJ50-2001) 《商店建筑设计规》(JGJ 48-88 ) 《办公建筑设计规》(JGJ 67-2006) 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设计任务书及用地红线图 相关的国家及地方颁发的现行设计规程、规、标准、规定。 三、规划理念 本项目综合布局,强调自身景观的营造,提升配套档次。主题更加纯粹,更加强调中心庭院景观和创造大型的社区活动空间。基地周边均采用围合布置,使大部分用户能欣赏到庭院部景致,拥有良好的视觉享受。这样也保证了项目的高容积率与低密度,高绿化率的特点,而且能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1.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机动车从入口处直接到达地下室,园区区全部为人行道路,小区道路只在紧急时供消防车使用,从而真正做到人车分流。 3.生态社区:园区部环境以植被及大面积生态水景为主,力图营造“都市森林湖景”的感觉。 4.可持续发展:在各种用水、用电设备的选取中也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功能结构 业态丰富,不仅能完全满足本小区的日常的各种需求,还能完善整个区域的生活配套及提高整个区域的生活品质。 五、交通组织 1.车行系统 园区4米路幅的环路平时为人行步道,在紧急时可作为消防车通道,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分别位于车行主次入口附近,最大程度实现人车分流。 2.人行交通 通过区分人行与车行入口以及将小区环路基本设置,园区部完全实现了人车分流,人行交通主要通过人行主入口进入。园区环形道路为硬质铺装的景观路面,平时仅供人行,发生火灾时可作为消防通道使用,环路的各个景观结点之间设置了景观漫步道,供业主休憩之用。 3.机动车停放 由于本小区停车数量较大,因此考虑将大部分机动车停车设置于地下车库。 4.非机动车停放 小区非机动车大部设在地下室,避免机动车的杂乱停放对园区区景观的影响。地上一层局部地方设置架空层也可作为临时停车位。非机动车库主要设置在主楼的地下室。 六、绿化景观 1.环境设计理念 总体概念:在充分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努力营造适合人居、讲求生活品质、充满自然生趣的高档景观住区。

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总说明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总说明第一节工程概况 平阳县昆阳镇景观公园工程,位于平阳县昆阳镇镇政府前,本工程总面积约12110平方米,包括乔木、灌木、地被种植、土方、景观土建、水电等。 本工程实行包工包料承包,施工工期90日历天,工程质量要求合格。 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地势较平坦,场地较宽敞。地理位置与施工条件较优良,通讯方便,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第二节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如下: 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含招标答疑); 2、本工程现场踏勘资料; 3、现行行业及地方有关规和标准: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T-82-99 《市园林工程验收标准》(试行)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1-2008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02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GB/T50326-200l 《城市绿地设计规》GB50420-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003年7月第一版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003年5月第一版 4、本公司部各种文件、制度、和标准;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结合我公司自有的雄厚技术力量和具体情况而编制。 第三节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文字说明及图表中,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做到统一标准,规编制。 2、遵循设计文件和验收规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设计方案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验收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2×660MW烟气脱硫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2×660MW烟气脱硫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FGD068C–A0101-003-CR00 华能九台电厂一期1号、2号机组 (2×660MW)烟气脱硫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第一卷初步设计说明书 第三章工艺部分 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

目录 1.概述 (1) 1.1 系统构成 (1) 1.2 工艺系统设计原则 (1) 2.设计基础数据 (3) 3.装置性能 (8) 4.工艺系统描述 (11) 4.1 工艺描述 (11) 4.2 系统描述 (12) 4.3 机械装置描述 (22) 5.运行和维护说明 (28) 5.1 正常运行程序 (28) 5.2 启动和停运方式 (30) 5.3 变负荷运行说明 (35) 5.4 装置和设备保护措施 (36) 5.5 系统检修维护 (37) 6. 相关图纸和文件 (52) 6.1工艺部分附表 (52) 6.2工艺附图 (52)

1.概述 1.1 系统构成 华能九台电厂一期1号、2号机组(2×660MW)烟气脱硫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烟气脱硫系统(FGD)处理烟气量为电厂#1和#2机组(2×660MW)在BMCR工况下100%的烟气量,FGD系统由以下子系统组成: (1)吸收塔系统 (2)烟气系统 (3)石膏脱水系统(包括真空皮带脱水系统和石膏库) (4)石灰石制备系统(包括石灰石接收和储存系统、石灰石磨制系统及石灰石浆液制备和供给系统) (5)公用系统(包括工艺水系统、杂用气和仪用压缩空气系统) (6)排放系统 (7)废水处理系统 1.2 工艺系统设计原则 FGD工艺系统主要由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烟气系统、SO2吸收系统、排空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工艺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杂用和仪用压缩空气系统等组成。工艺系统设计原则包括: (1)脱硫工艺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的设备配置按照收到基硫0.25%考虑。 (2)脱硫装置采用一炉一塔,每套脱硫装置的烟气处理能力为一台锅炉脱硫设计煤种100%BMCR工况时的烟气量,石灰石浆液制备和石膏脱水系统容量按2X660MW机组统一规划,本期2X660MW机组的石灰石浆液制备和石膏脱水系统,脱硫效率按不小于93%设计。 (3)脱硫系统设置100%烟气旁路,以保证脱硫装置在任何情况下不影响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4)吸收剂制浆方式采用厂外来石灰石块(石灰石粒度小于20mm),在电厂脱硫岛内吸收剂制备车间采用湿式磨机制成浆液。 (5)脱硫副产品—石膏脱水后含湿量<10%,考虑全部综合利用。

方案报建说明

XXXXX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建筑说明 一、项目概况 XXXXX项目,为二级医院,位于XX省XX市XX环城东路北段,用地面积为17693.06㎡。总体发展规模为200床位,总建筑面积为45907.38㎡(暂定),其中一期建筑面积为:25577.46㎡,二期总建筑面积为20329.92㎡(暂定) 二、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XX市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该地块现状地形图; 规划设计文件及任务书; 现行的有关国家政策、标准、规范及地方基本建设规定。 三、设计立意 我们的设计理念为:“低碳环保的绿色医院” XXXXX设计借鉴国外医疗建筑的先进经验,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的合谐共生,科学合理规划、保障安全、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绿色医院”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性发展。推动医疗事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筑。 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高差,通过架空的地下室和临空面的应用,顺应了基地的自然地貌,不仅减少了工程土方量,同时保护了自然生态。 鉴于大自然有助于病患康复,医院将室内外空间和自然景观资源进行合并,通过采光天井及屋顶绿化,并结合了东西方医疗实践,为病患和家属提供了身心放松的环境。 四、整体规划设计 1、合理的院区规划结构 院区整体用地为不规则形式,主入口位于东侧环城东路北段。如何处理院区入口整体形象及病房安排为本次方案设计的重点及难点。 我们通过分析得出,正方形的建筑,能有效的解决入口形象与南向病房最大化两个重要难点,因此在设计中,我们把XXXXX最主要的住院楼布置于院区的中部,为方形建筑,从而达到各各面的均好性的立面效果,竖立了院区的整体形象。在沿街的的区域,我们安排了人流较多,也便于患者直接进入的综合门诊及口腔、美容中心。 在院区的南侧及西北侧,我们预留了两块用地,分别设计为康复中心及保健中心,为院区的二期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 院区的西北侧,我们把污水处理站及垃圾收集独立布置于西北侧一个区域,通过大片绿化与主要建筑隔开,让污染减少到最小。 2、清晰明确的出入口及交通流线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