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

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

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
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

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对装甲兵的建设与发展历来极为重视。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从留苏人员中抽调一批骨干到苏联东方大学军事训练队坦克专业技术班学习;抗日战争初期,更是明确地提出组建现代化机械兵团的任务,并于1936年6月1日在延安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摩托学校,任命刘鼎为校长,主要开设了装甲和航空两个专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学习特种兵知识,培养技术骨干;1937年7月,中共中央派陈云到新疆,与盛世才的部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撤消红四方面军西路军番号,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新疆总支队,主要任务是学习特种兵技术。总支队一大队第4排编设为装甲排,学习装甲车、火炮、轻重机枪和战术。中共中央抽调留苏人员在东方大学学习、成立延安摩托学校和组建新疆总支队,为筹建装甲兵部队储备了人才,其中很多人成为后来人民装甲兵的领导骨干。在苏联学习过的许光达首任装甲兵司令员,孙三、刘大祥首任东北坦克大队大队长和副大队长,李国华首任战车师第二副师长兼教导团团长,延安摩托学校毕业的林彬成为装甲兵副司令员,在新疆总支队学习过的王崇国首任华东坦克队队长,李志明、李春林、冯家数等在装甲兵部队或机关都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由于缺乏必要装备,抗日战争时期未能组建坦克部队。

东北坦克大队诞生

1945年8月侵华日军投降后,在东北地区遗弃了一批重武器装备和器材。我军进入东北的部队立即着手收集日军遗弃的装备,组建自己的坦克部队。1945年9月,延安炮兵学校奉命开赴东北,朱瑞校长在大队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军委的重要指示:“在东北边境地区和铁路沿线各战略要点,日寇遗弃了大批的火炮和坦克、装甲车,我们炮兵部队必须乘此机会壮大起来,并着手建立人民的坦克部队,实现人民军队多年来的愿望。”经过长途跋涉,炮校于11月中旬抵达东北。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在接见时指出:自己动手,武装自己。11月1日,中央军委电示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林彪,第一政治委员彭真并炮兵学校校长朱瑞,政治委员邱创成,要他们派出得力干部接收保管日军在沈阳的技术兵种学校,并注意搜集飞机、坦克和大炮。东北人民自治军立即给所属单位发电,为适应目前要求,须训练大批汽车司机、坦克手,并随时听候调用。遵照中央军委和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指示,各单位迅速派出人员在沈阳及东北广大地区搜集日军遗弃的坦克装甲车辆和油料器材。

解放军装甲兵创始人朱瑞

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干部高克奉命在沈阳搜集坦克。11月中旬他在沈阳原日军坦克装配修理厂(即918厂)侦察敌特活动情况时发现了保存较完好的日式坦克,立即向自治军副司令员吕正操作了汇报,并主动要求带人去收缴坦克。吕副司令员同意了他的请求。尔后,高克带领几名战士进厂,冲破敌伪人员的盘查和封锁,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开出了两辆坦克。几天后又在沈阳搜集到2辆装甲车、2辆牵引车、1辆汽车,并组织日伪技术人员将车辆全部修复,临时组成一个装甲车队。11月13日辽北省政府电告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在四平发现坦克。司令部干部霍舒亭奉命带一批技术工人前往四平东哈福山区,在辽北省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奋战,搜集到4辆坦克、1辆汽车、6车皮坦克器材和部分油料,由铁路输送到西安(今吉林省辽源市)。

收集日军遗弃的战损坦克

但此时东北的形势很快起了变化,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持下分海陆空3路向东北地区大举运兵,并于11月下旬占领了山海关、锦州等要地。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指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以便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为此,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于11月底撤离沈阳,并命令坦克向通化地区转移。装甲车队于28日离开沈阳,当行至沈阳郊区小轿子屯时发生故障,难以继续前进,留用的原日伪人员破坏大部分车辆后逃散。高克为确保仅存的一辆坦克,积极与上级和兄弟部队取得联系,等待接应。由陕甘宁边区移驻东北的延安炮兵学校已经抵达沈阳。朱瑞校长指定曾经在苏联东方大学军事训练队坦克专业技术班学习过的孙三、刘大祥专事收集日军遗弃坦克的工作。军政干部学校的毛鹏云也在沈阳地区搜集坦克,并汇集在一起。炮兵学校得知高克被困在小轿子屯,立即派遣刘大祥带领一个警卫排前来接应,高克带领最早收集到的一辆坦克安全到达沈阳东郊炮兵学校驻地马家湾子。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

东北坦克大队成立时的第一辆坦克

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在炮兵学校设一个坦克大队,以培养建设装甲兵的人才。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命令各部将搜集到的坦克、器材、油料和技术人员,集中到炮兵学校统一使用。据此,炮兵学校于1945年12月1日,在马家湾子驻地召开会议,朱瑞校长宣布成立坦克大队,孙三任大队长,毛鹏云任政治委员,高克、霍舒亭、刘大祥任副大队长。全大队30余人,1辆坦克(四平搜集到的坦克未运到),隶属炮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坦克部队诞生。东北坦克大队成立后,于当月移驻吉林省通化县。

东北坦克大队组建初期全体成员合影

为确保在四平搜集到的坦克、器材不被破坏,彭真和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罗荣桓于12月4日给吉林军区副司令员万毅发电:“由四平运至西安之4辆坦克,望设法用火车运至通化。”吉林军区按电示,令保安第3旅派人护送。霍舒亭率领的车队于12月中旬顺利到达通化,编入坦克大队。与此同时,坦克大队在抚顺、铁岭一带又搜集到柴油、汽油、机油等300余桶,也运到通化集中。这些坦克、器材、油料,为东北坦克大队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1946年2月3日,通化发生残余日伪人员叛乱事件,留在坦克大队的部分日伪人员企图开出坦克参加暴动,幸被及时发现,予以制止。这一事件极大地震动了全校,使上下普遍意识到由战斗骨干掌握技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为此,炮兵学校立即抽调30多名学员到坦克大队学习技术,并吸收少数修理工人参加,迅速建立一支可靠的技术队伍。此时,全大队已有80余人,日式坦克5辆,履带牵引车8辆、汽车22辆,经过军事技术训练具有了一定作战能力。1946年5月,坦克大队转移到黑龙江省宁安。7月,移驻东安,接收了西满军区移交的坦克9辆、汽车2辆和牡丹江军区移交的坦克6辆,改称战车大队,下辖3个坦克队和汽车队、警卫连、材料库、修理厂,全队400余人。有各型坦克20辆、牵引车10辆,装甲车和汽车30辆。全体指战员在器材短缺、情况多变、人员分散、教材、教员都难以保障的艰苦条件下投入了战备整训,克服重重困难,学技术、练战术,为今后遂行作战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战长春

1946年4月初,吉辽军区所属部队及第7师包围了由伪军和地主武装改编的国民党军占领的长春,发现孟家屯有一批被苏军撤离时炸毁的大小日式坦克约80辆。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吉辽军区司令员周保中,特请曾在苏联东方大学军事训练队坦克专业班学习过的蒋泽民负责检修坦克。蒋泽民带领10名解放过来的坦克修理工和汽车驾驶员,经反复查找,从破烂坦克堆里选出两辆尚未完全炸坏的坦克,苦干七、八个昼夜,于4月12日修复了一辆坦克。随即又在解放人员的指引下,挖出了坦克所缺的机枪4挺、57炮身4件以及这些枪炮所需的弹药。

14日凌晨,蒋泽民带着修好的坦克和4名乘员由孟家屯开到长春东郊的二道河子,此时东北人民自治军已将长春围得水泄不通,攻城战斗正在进行中。周保中司令员看到修好的坦克,高兴地前后左右观看,并指示没有他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动,只有在攻城遇到坚固障碍时坦克才能投入战斗。蒋泽民了解到,长春守敌为原伪满军“铁石”部队的残部,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地下先遣军”,又收罗大批伪满时期的警察、宪兵、特务和地痞流氓,扩编成一些杂牌部队,加上我军推进长春时逃到市内的地主武装,总数约三万多人。这些敌人虽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但依托城区建筑物防守,仍有一定战斗力。吉林军区77团1个营在二道河子西北的宋家洼子附近合围一个地主大院的敌人,久攻不下。蒋泽民奉命带领坦克配属该团增援部队前往加入战斗。第一次攻击开始后不久,由于枪炮发生故障而被迫撤出战斗返回二道河子。下午三点钟,枪炮、弹药重新检修完毕后,蒋泽民率坦克掩护步兵沿原路对大院发起攻击。4发炮弹准确摧毁4个暗堡歼灭了大部分敌人,少数残敌逃到铁路大桥下,被长春军分区司令员曹里怀指挥的部队全部消灭。

4月15日上午,周保中司令员派蒋泽民驾驶坦克送信给辽吉军区副司令员陈光和曹里怀的临时指挥所。当时,陈光、曹里怀正指挥第69团向伪满皇宫守敌一个营进攻。由于皇宫围墙坚固、炮台高筑,进攻受挫,自治军部队只能在远处对其形成包围。坦克正好派上用场。下午,按照曹里怀的命令,蒋泽民驾驶坦克引导步兵冲击,以抵近射击摧毁了敌炮台,并加大油门猛冲,用车体把边墙撞开半扇门大的口子,步兵迅速突进,守敌感到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部队未遇抵抗顺利攻占了皇宫。16日,另一辆修复的坦克和运送炮弹、柴油的汽车也到达临时指挥所。指挥所命令两辆坦克继续掩护步兵向守敌进攻。坦克以猛烈的炮击消灭敌火力点,配合步兵先后攻占了火车站前广场和大同广场。第二天,向据守在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大楼里的敌人发起攻击,包围了楼房,一炮将一个较大的楼房工事炸毁,迫使100名守敌在坦克面前举枪投降。18日晨,各路攻击部队均突入市中心,会师于大同广场。市区内只剩下伪满中央银行里的敌人还在凭借坚固建筑顽抗。自治军将大楼团团围住,坦克炮接连发射。中午时分,一发坦克炮弹直接从楼窗中射入爆炸,给本已处于山穷水尽地步的敌人以极大震撼,自知再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被迫打开大门举着白旗投降。

吉辽军区两辆坦克长春之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坦克第一次参加战斗。坦克在战斗中发挥了威力,支援步兵一一攻占了目标,对整个战斗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是装甲兵作战史的起点。但在撤出长春向北转移时没有铁路输送,以至油料耗尽,不得不在拆下机枪后忍痛将坦克烧毁。

东满剿匪

日伪投降后,在东北溃散的伪满州国军队、山林警察和土匪被国民党收编为“地下先遣军”,主要盘踞在东满和北满地区,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严重障碍。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东北我军迅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清剿土匪、进行土地改革上。1946年春,谢文东匪部两个旅在牡丹江地区占据绥阳、东宁两个县一带的地盘,活动十分猖獗。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令牡丹江军区与第359旅进剿,并令东北坦克大队参战。坦克大队按照总部批准的“拿学校当部队,变部队为学校,边训练边参加战斗,在战斗中成长”的方针,由高克副大队长带领4辆100式坦克进入林海雪原。6月3日13时进剿绥阳匪部的战斗打响,坦克队的任务是配合步兵突破当面之敌,攻占县城。高克决心采取2辆坦克正面进攻、2辆坦

克侧翼迂回的战术,引导步兵冲击。从侧翼迂回的2辆坦克与步兵沿着公路互相掩护交替前进,当推进到距敌200米时,突然遭到左前方小高地上机枪火力拦阻,步兵被迫停止前进。坦克迅速瞄准及时开炮支援,打掉了这个火力点。在向纵深推进约一公里左右后,发现左前方高地上有两门敌山炮正在向我进攻部队射击。当即以一辆坦克火力掩护,另一辆迂回敌炮兵阵地后方,正面攻击的2辆坦克也冲了上来。高地上的土匪见一下子来了4个“大家伙”,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步兵趁势从左侧猛攻,与坦克形成钳型夹击,很快占领了高地,全歼了这股土匪,缴获山炮2门。赶来增援的一火车敌人尚未下车即遭到我军火力猛烈攻击,眼看情况不好,赶紧一溜烟跑了。绥阳城里的土匪见势不妙,连夜烧掉弹药库,丢下伤员,弃城逃往东宁。

准备参加东满剿匪

5日,高克由率领14名坦克手和2辆坦克转战南下,配合牡丹江军区进剿东宁匪部。先头步兵在通沟遭敌伏击,坦克立即前往支援。在距敌二、三百米的一条小河边,以准确连续的炮火摧毁敌重机枪火力点,掩护步兵一举拿下了东山头。为防止东宁敌人逃跑,牡丹江军区命令坦克队绕过通沟,向西南方向穿插,直取东宁。经过一天的奔袭,坦克队进抵东宁城郊。部队利用夜幕发起攻击,坦克掩护两个尖刀连从城西突入,消灭了沿途的机枪火力点,一举攻占敌团部。黎明时,攻击部队占领东宁县城,歼敌1个团,约千余人,缴获10辆汽车、3挺重机枪和椅披弹药、油料、器材。拂晓后,敌人在炮兵掩护下从城北反攻,被坦克和步兵击溃。这次抗敌反扑,坦克队又缴获了一门92式步兵炮和6挺重机枪。

向东宁开进

在东满剿匪中,东北坦克大队的干部乘员英勇顽强,与步兵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尽管这是小战斗,但意义重大,既通过实战锻炼了部队,鼓舞了士气,提高了军事技术,初步学会了步坦协同作战的方法;又使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及有关部队指战员看到坦克的突击作用,更加重视和支持坦克部队的建设。

德惠激战

1946年秋,东北民主联军针对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实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计划,决定以南满部队在临江地区迎歼进犯之敌,以北满地区的主力待机南渡松花江,在长春、吉林以被地区寻歼敌人。据此,第2纵队5师于11月深入长春地区破坏铁路,封锁交通。20日,该师骑兵连发现德惠县郊的靠山屯附近国民党军新一军第149团2营和地方武装一部远离主力,孤军深入。2纵司令部即电告“东总”,拟先消灭这股敌人。21日,“东总”决定由第5师配属火炮12门担任围歼靠山屯之敌的作战任务。同时鉴于坦克在东满剿匪作战中显示的作用,特将东北战车大队从东安调到德惠参战。东北民主联军刘亚楼参谋长专程到东安视察。了解训练情况,观看9辆坦克的战术演习。战前,林彪司令员专门接见了战车大队指战员,并明确指示要在实战中锻炼成长。战车大队奉命以第1队1区队7辆坦克配属步兵第5师15团进攻靠山屯之敌,并决定以3辆坦克支援第15团3营歼灭靠山屯外围据点田家粉房守敌傅德辉部。田家粉房距靠山屯约2.5公里,由地方武装傅德辉部460余人据守,村中央有个大粉房,呈梯形院落,墙高围厚四角筑有炮楼,墙外四周还有碉堡。正当15团3营连续进攻未果之时,3辆坦克恰好赶到。孙三大队长带领全体乘员查看地形后命令:展开时2号车在中、1号车在右、3号车在左。攻击目标为粉房大院。主要任务是协同步兵营,打开通道,消灭机枪火力点,掩护步兵进攻。11月23日18时战斗开始,3辆坦克迅速向大院冲去。3号车率先冲到围墙下,撞垮了大门旁边对步兵威胁最大的一个碉堡,在倒车时由于夜间视度不良,掉进了水坑。1号车在跟进过程中也掉进了水坑。于是两辆坦克原地坚持战斗,继续以炮火支援步兵进攻。守敌见此情景,集中火力向2号车和跟随步兵射击。2号车因紧靠墙根,不便于发扬火力,同时步兵也被高墙上的机枪压得抬不起头来。来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孙三大队长果断命令2号车乘员开着坦克撞开粉房大院大门,用机枪压制住企图堵上缺口的敌人,紧接着将高墙上的土炮楼和周围的碉堡一个一个掀掉,步兵端着刺刀在一片喊杀声中冲进院内,全歼了守敌。

1947年2月21日,北满部队集中12个师及3个炮兵团再渡松花江,二下江南,向长春、吉林以北之敌进攻。为了确保战斗的顺利,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再次命令东北战车大队,以第1队4辆坦克配属6纵17师50团1一个营攻打德惠东南望河堡的国民党新1军50师1个加强连。2月27日18时,战斗打响,4辆坦克成一线纵队前进(按坦克按行军顺序称呼为1、2、3、4号车)。1号车是辆小侦察坦克,2号车和3号车是日本97式战车,1队指导员蓝曼乘2号车,2区队区队长刘树旺乘3号车,4号车是100式战车(即97式改),是大坦克,1队队长李自群和1区队区队长贾怀彦乘坐。这4辆坦克行至一座桥时,1号车顺利通过,2号车刚登上桥头就轧爆了反坦克地雷,坦克履带被炸断,无法前进。此时3号车迅速绕过桥头开到左边河滩,在查清2号车毁伤情况后,3号车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炸坏的2号车拖到隐蔽处,立即绕道前进,1队指导员蓝曼即换乘3号车。在3号车抢救2号车时,4号车已从桥侧绕上去了。最先过桥的1号小坦克一马当先,冲到坡上,用机枪向敌人扫射,敌人集中战防炮向它射击,1号车灵巧躲避,虽然也挨了几炮,所幸并无大碍。紧接着4号大坦克开了上来,守军非常慌张,急忙调转火力,4号车立即陷入一片火海,车前车后,弹雨如注。车上炮手靳志熟练操纵坦克炮,向敌人的炮兵阵地进行压制射击,15分钟内发射炮弹30发,打哑了敌人的战防炮,摧毁了进攻正面的3个地堡。战斗中,4号车被敌火炮击中,装甲板裂开,驾驶员受伤,车内乘员被震的头昏眼花,但仍精神高涨,奋勇作战。

接着,4号车和1号车分别带着步兵打进屯内。3号车带着两个步兵班随后跟进,进入300米开阔地,遭到敌人猛烈火力拦阻,步兵跟进距离较远,所以伤亡很大,到达屯边时,两个班30多人竟只剩下1名战士。3号车很快摧毁了五六个地堡,残余之敌溃退到屯东北角小庙的大地堡群里。由于向守敌喊话无效,

3号车不到两分钟打出十几发炮弹,掀开了5个大地堡的顶部,剩下的一名步兵战士机灵地绕到敌人地堡群侧翼,用冲锋枪封锁住地堡出口,40多个敌人被迫缴枪投降。步兵后续部队及时赶到,一举攻占了望河堡。

这两次战斗,是东北战车大队在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指挥下参加的重要战斗,表明坦克部队的作用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战略区的领导更加重视和关怀战车大队的建设和发展。由于乘员们经过临战前的艰苦训练,战斗中英勇果断,猛打猛冲,给敌人杀伤和精神威胁很大,发挥了坦克的突击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田家粉房战斗中,由于天黑,地形勘察不仔细,致使两辆坦克先后掉入水坑,影响了战斗进程;望河堡战斗中,坦克冲击速度过快,造成步坦脱节,步兵遭敌火力封锁和杀伤,没有了步兵的协同,对坦克自身也很不利。通过这两次战斗,战车大队进一步经受了实战的锻炼与考验,战斗力有了新的提高。

1947年6月和11月,战车大队先后参加四平攻坚战和哈达湾战斗,但因战局变化,均未能投入实战。

日制97式和97改式坦克简介

成立战车团

为了适应坦克部队参战的需要,1947年10月初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发出命令,以战车大队为基础扩建战车团,任命孙三为团长,毛鹏云为政治委员,李自群为参谋长。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处、供给处和卫生处。受客观条件限制,军事工作和技术工作没有分开,没有专设技术部门,行政领导既管作战训练也管技术工作。全团编战车第1、2、3连、警卫连、修理工厂,共500余人,坦克20辆,牵引车10辆,装甲车和汽车30辆。1948年4月,由东北炮兵司令部拨来学员200名,建立了第4、5、6战车连。牡丹江军区独立2团调来干部、战士200名,成立了第7、8汽车连。从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调来79人,组建机械连,隶属于修理工厂。由于连队增多,为加强领导方便管理又成立了3个营部,使全团指战员达到900多名,有坦克20辆、牵引车10辆、装甲车和汽车40多辆。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的第一个战车团,在装甲兵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战车团成立后,认真进行整军备战。全团进行土改教育,开展诉苦运动,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决心杀敌立功。为提高全团战备水平,战车第2、3连先后到东北广大地区搜集到坦克车体20余个,坦克发动机13部,各种器材、零件40余车厢。修理工厂对全团车辆尤其是第1营的每辆坦克进行认真检修,保证随时参加战斗。1948年6月至9月上旬,全团又开展了大规模的军事技术训练,除实弹射击外,主要是演练连排进攻战术,尤其注重了野战中的村落进攻和城市攻坚中的巷战,以及如何以火力支援和掩护步兵进攻、怎样和步兵、炮兵、工兵搞好协同的问题。从而为辽沈战役作好思想上、技术上和军事上的准备。

锦州攻坚

东北野战军经过1947年夏、秋、冬季三次大规模攻势作战,共歼国民党军38.8万余人,扩大解放区30.7万平方公里。冬季攻势后,部队进行了扩充与休整。到1948年8月,总兵力已达103万人,其中野战军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包括二线补充兵团)33万人。各部队开展了大练兵和新式整军运动,军事和政治素质大为提高。此时,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获得解放,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解放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有了较快发展,人力物力比较充足,东北战场的形势更有利于解放军。东北国民党军遭到人民解放军连续打击后,其总兵力虽然尚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孤立地区内,处境非常困难。1948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发起辽沈战役,首先在东北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定了“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主力南下北宁线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队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战役于9月12日发起。

锦州是东北的咽喉要道,是东北国民党军的主要补给基地。首先夺取这一战略要地,既可以断绝东北与华北国民党军之间的联系,便于解放军两翼机动作战,同时可以封闭卫立煌集团于东北,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锦州守军为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集团7个师约10万人。城内设置中央守备区、中纺公司、交通大学、日伪神社和老城5个核心据点,城市周围筑有高3.8米、宽1.8米的临时城防墙,沿四周城墙每隔50米筑有一个大型土木质发射点,城墙外有宽5米、深3米的外壕,壕外设有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并埋设了大量地雷。

10月4日,在攻克兴城、绥中、义县后,东总指挥第2、3、7、8、9纵并6纵17师共16个步兵师以及炮兵纵队包围了锦州,于10月8日开始清扫外围战斗。

奉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东北战车团战车第1营和汽车第7连从黑龙江东安经哈尔摈铁路输送到阜新,再经100余公里的履带行军,进至锦州东北的小河北地区集结。受领了以下作战任务:王怀庆副营长率坦克第2、3连及1连1个排共11辆坦克配属2纵,其中8辆坦克加强第5师,3辆加强4师;张昌明营长率坦克第1连4辆坦克配属3纵,并集中加强担任主攻任务的7师。接着,参加了步兵纵队组织的现地勘察,选定了进攻出发阵地,明确了突破口的具体位置和支援步兵冲击突破、以及向纵深发展进攻的具体协同动作。战车第1营现地勘察时,在帽儿山指挥所受到罗荣桓政委和刘亚楼参谋长的接见。罗荣桓鼓励大家,一定要支援步兵打好锦州的攻坚战,经受住这次决战的考验。刘亚楼则一再要求做好战前准备,把情况切实搞清楚。10月13日晚,各坦克分队隐蔽前出,占领距敌前沿约1公里的小王屯和石油化工厂进攻出发阵地,并用秫秸、柴草等进行了严密伪装。

渡过大凌河向锦州开进

10月14日10时45分,炮兵的第一次破坏性射击结束,转入10分钟监视射击,步兵4个连开始进行爆破作业。这个时候,5师首长指示“坦克上来”,原意是让坦克进至前沿指挥所后面,好待炮兵第2次破坏性射击结束后不失时机地发起冲击。但坦克部队指挥员误认为是攻击开始的命令。遂成两路纵队高速通过我军前沿阵地,开始冲锋。15团担负突破任务的尖刀分队见坦克开始冲锋,也就跟着发起了冲锋。这样一来,整个步炮坦协同计划被意外地打乱了。正在前沿指挥所的5师参谋长汪洋立即同炮纵1团团长黄登保和师炮兵营营长郭允升紧急研究对策。为了不至误伤我尖刀分队和坦克,决心改变计划,取消第2次破坏性射击,集中火力打城墙内纵深200米的敌人,步兵提前发起总攻。吴国璋师长和石瑛政委经过简短研究,同意了汪洋的意见。炮兵迅速以加倍火力对城墙内纵深200米地段进行急袭射击,步兵立即发起冲击。

坦克群按预定计划向突破口方向城北铁路桥洞口冲击,6辆配属主攻方向上第15团的坦克在一侧,2辆配属助攻方向上第14团的坦克在另一侧。由于第2次破坏性射击取消,铁桥两端的大碉堡和8个小碉堡尚未完全摧毁,步兵在桥前几百米开阔地冲击时遭到敌人猛烈射击,前进受阻。坦克穿过密集的弹雨冲到桥下,也因通往市区的3个桥洞被守敌堵死而无法前进。为了迅速打开突破口,坦克用车体撞击桥洞,因土墙太厚而几次撞击未果。于是撤至有利地形以抵进射击的战法接连摧毁了桥洞两侧的明碉暗堡和3节旧火车车厢上的火力点,掩护步兵爆破和冲击,迅速打开了突破口。配属3纵的4辆坦克,在支援步兵冲击时陷入沼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突破敌人防御后,配属第2纵队的11辆坦克先后突入市区,掩护步兵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按照战前确定的行动计划,坦克采取前三角或后三角队型,顺着街道攻击前进。协同步兵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坦克以抵进射击消灭步兵前进道路上的火力点,摧毁街边路口的明碉暗堡,为步兵开辟道路,由北向南争夺每一个街巷、院落。支援15团的坦克和步兵密切协同,先后攻占了油化厂仓库、降落伞仓库和商品仓库,进至交通大学附近。国民党军约1个营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并趁攻击部队调整部署时在炮火掩护下实施反冲击。战车团李自群参谋长同15团团长樊洪协商后命令2连向南街道攻击前进打敌反冲击,3连掩护步兵攻打大院。坦克同步兵紧密配合,以猛烈的炮火和履带碾压粉碎了敌人的反冲击,进而全歼了该处守敌。15团继续沿大路向东发展进攻,在红十字医院再次遭到敌人阻击。坦克迅速前往支援,连打带轧,消灭敌一个团,尔后配合步兵向火车站前的中央大街发展进攻。

锦州战斗中支援步兵巷战

14团进入市区后,团2梯队2营迅速进入战斗,担任主攻任务。守敌以密集的炮火拦阻,并出动1个团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实施猛烈反击。伴随14团战斗的坦克分队当即支援步兵英勇作战,击毁敌坦克2辆,攻占国际仓库,歼敌1个营。此时,部队伤亡增大,该团各营营长、副营长已大部伤亡,团政委任茂如多次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17时,2营攻至国际仓库以东天德合烧锅(酒厂)大院。守敌1个营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设防工事进行抵抗。5师参谋长汪洋亲自勘察地形、选定突破口,和14团副团长王扶之一起研究了战斗部署和步坦炮协同计划。王扶之统一指挥2营和2个炮兵连,3辆坦克则由汪洋组织指挥。汪洋亲自召集坦克分队指挥员进到据点附近侦察地形,研究确定要摧毁的地堡的具体目标和数量,坦克的战斗队形、前进道路,以及和步、炮兵协同动作的方法、步骤、讯号。尔后按计划发起进攻,坦克炮火抵近至几十米射击指定目标,有效地摧毁地堡工事,并掩护步兵冲击。7连3班长沈敬德用炸药包炸开围墙后,副团长王扶之指挥2营和1营2连迅猛突入院内。步、炮、坦密切协同,激战40分钟,全歼守敌一个团部和一个营,俘敌500余人。2营仅伤亡20余人,堪称第四野战军战史上成功使用坦克的一个典型战例。

配属3纵7师的坦克1连4辆坦克在攻击之初曾一度陷入沼泽,后在连长刘树旺指挥下从城东北突入城区,与步兵一道直插火车站。在距火车站几百米处,步兵遭敌碉堡群火力拦阻。4辆坦克一齐突击,将火力最猛的几个土木质地堡压垮,步兵趁势发起冲锋,一举占领了火车站。随后,坦克又相继支援步兵攻占了白云公园、邮管局、市公署和中央银行,全歼了守敌,与各路攻击部队会师。

锦州新城的战斗结束后,战车第1营主动请战,以6辆坦克配属7纵攻打老城,其中4辆加强20师,2辆为预备队。步兵发起攻击后,从右翼进攻的2辆坦克沿护城河边前进,以准确的火力摧毁城墙上的碉堡和火力点,一直打到棉花仓库。从左翼进攻的2辆坦克穿过护城河,突破街垒,一直打到高塔。在激战中,1辆坦克负伤、1辆坦克滑入护城河、1辆坦克滑在河边。滑在河边的坦克在车长陈跃华指挥下,用机枪猛扫对面的碉堡,压制敌火力。此时,只剩下董来扶驾驶的坦克(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还能机动作战。他驾驶铁骑冲到城墙跟前,将东面城墙上的碉堡逐个予以消灭。当坦克中弹,机油散热器被

打坏时,他仍毫不迟疑驾驶受伤的坦克坚持作战,与炮手紧密配合将护城河两侧残存的碉堡、火力点全部摧毁,为步兵扫清了进攻的障碍。黄昏时,进攻部队全歼了老城的一万守敌,锦州宣告解放。由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后董来扶荣立一等功,所驾驶的坦克被授予“功臣号”坦克光荣称号(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50年8月,董来扶被中央军委授予“坦克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了全国英模代表大会。

董来扶与“功臣号”坦克

“功臣号”坦克

锦州攻坚战结束后,战车团经过短时间休息即奉命挥戈东指,向黑山县胡家窝棚一带开进,参加辽西会战。由于战役进展神速,战车团尚未展开,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歼灭了廖耀湘集团和周福成集团,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向沈阳机动

锦州攻坚战中,坦克用于主要突击方向,直接支援第一梯队步兵冲击,以强大的火力、快速的机动力和坚固的防护力,为步兵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打开突破口,掩护步兵向纵深发展进攻。在市区巷战中,坦克及时支援和引导步兵攻克顽抗的核心据点,打垮敌人反冲击,掩护步兵全歼守敌,为夺取锦州城作了重要贡献。但配属3纵突破的4辆坦克在攻击发起时一度陷入沼泽,未能完成预定任务,暴露了在地形选择和工程技术保障上的问题。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战车团奉特种兵司令部命令,在沈阳改编国民党军东北装甲团和战车3团1营的两个坦克连,一个汽车排,共接收各型坦克21辆,装甲车103辆,运输汽车20余辆,人员1040名。同时调来北满二线兵团独立第2团700人,大连汽车学校180人,东北军政大学400人。由于装备、人员增加,根据东北野战军总部指示,11月30日,以东北战车团为基础,增建装甲团和教导团;并以松江前方指挥所为基础,从辽北军区和战车团抽调部分干部,于1948年12月10日成立装甲部队指挥所(后改称战车指挥所),隶属于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建制领导。指挥所机关编司令部、政治部和供给部,孙三任参谋长,牟永春任政治部主任,下辖战车团、装甲团、教导团及直属分队。战车团辖2个战车营6个战车连,1个汽车营及警卫连、修理工厂,团长丁铁石、政委毛鹏云;装甲团辖3个装甲营7个装甲连及保养连,团长胡鉴、政委张兴;教导团辖2个学员营及警卫连、保养连,团长李国华、政委黄彬森。战车指挥所及所辖部队共4000余人,坦克87辆、装甲车106辆,汽车150辆。

在沈阳缴获的国民党军装甲车辆

天津突破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战车部队稍事休整即随野战军主力入关。为了将华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中央军委于1948年12月上旬决定发起平津战役。首先将敌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5个据点,封闭其南下和西逃的一切道路。按先打两头、孤立中间的方针,在新保安歼敌35军、在张家口歼敌11兵团。随即兵锋东指,决定集中东北野战军5个纵队共22个师,连同特种兵总计34万人,附重炮538门、坦克30辆,装甲车30辆,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兵器夺取天津。天津有200万人口,东距塘沽50公里,西距北平120公里,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区狭长,有海河经市区流入渤海,国民党军长期设防,工事坚固、火力配备完善。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指挥第62军(欠1个师)、第86军等部10个师及非正规军共13万人,附山炮、野炮、榴弹炮60余门,凭借"大天津堡垒化"的防御体系进行固守。

东北装甲兵部队向关内机动参加平津战役

1948年12月14日,东北战车团1营坦克30辆、装甲团1营装甲车30辆、汽车7连汽车40辆首批入关。于1月初分别进至宝坻县大口屯和崔黄口地区集结,受领了支援步兵攻克天津的任务。具体任务是:以连为单位分割配属步兵纵队,以火力摧毁敌阵地前沿工事、火力点,支援步兵冲击突破;进入市区后以排或单车分散支援步兵进行巷战,全歼守敌。兵力部署如下:战车1营教导员蓝曼和副营长刘树旺率领战车1连10辆坦克和战车2连10辆坦克分别配属主要突击方向的1、2纵队,在城西和平门地段由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战车1营营长王怀庆和副教导员周懿率领战车3连以3辆坦克配属7纵,以4辆坦克配属8纵,在城东民族门、王串场一线由东向西突击。东西对进,会师于海河的金汤桥,尔后穿插分割,各个歼灭守敌。装甲第1营营长杨炬和副教导员王辉率领14辆装甲车配属9纵担任南面攻击之任务;另有16辆装甲车由前指分配到各主要突击方向上担负指挥、通信联络和运输任务。

各分队受领任务后,经过认真准备和现地勘察,于1月13日晚分别进至距敌2-3公里的待机地域。14日拂晓,分别占领攻击出发阵地。上午10时总攻开始。经过40分钟的炮火准备,摧毁了各突破地段敌主要工事。战车1连配属1纵,2连配属2纵沿胜利门、津保公路进攻,以猛烈火力摧毁敌前沿残存的工事、火力点,掩护工兵排除护城河外侧的地雷、铁丝网等障碍物并架桥,支援步兵越过护城河冲上城墙,从西面打开了突破口。战车3连配属7纵的3辆坦克支援19师在东局子,配属8纵24师的4辆坦克在王串场至铁路工人宿舍地段,以抵进射击摧毁敌前沿地堡,掩护工兵架好桥梁,支援步兵从东面突破了敌人防御。配属9纵的14辆装甲车在冲击时大部受阻于敌前沿障碍区,立即以原地火力支援步兵冲击。

天津攻坚战中坦克掩护步兵架桥

上午11时,各路大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市区向纵深发展进攻。由于市区街道狭窄、地形复杂,各突击部队纷纷要求坦克支援。突入市区的坦克群分散以排或单车支援步兵战斗。战车1连充分发挥坦克的突击威力,将大量街头碉堡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消灭了许多隐蔽在坚固建筑物中的火力点和守军,引导着步兵发展进攻。在中原公司附近,守军占据新旅社的高大坚固建筑,居高临下阻击2师进攻。步兵数次攻击均未得手。纵队副司令员曹里怀和师长贺东生分乘两辆坦克及时赶到,指挥一辆坦克撞开大门,步兵紧跟着冲进大院,全歼了守敌。接着,坦克又支援步兵攻克了中原公司。配属5团的坦克分队于当晚22时支援步兵攻占胜利桥后,迅速进至海河以东的民族路,支援6团围歼敌第86军军部,迫使守军1个团缴械投降。配属1师的坦克分队支援2团和3师一部,全歼了据守耀华中学的国民党军第43师师部和1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尔后折回,支援步兵沿小河北向西发展进攻,并全歼了海光寺内的敌92军和94军留守处之敌。在战斗中,“功臣号”坦克驾驶员董来扶英勇顽强,猛打猛冲,又荣立大功一次。

坦克支援步兵冲击突破

战车2连支援2纵突入市区后,一路扫清火力点和障碍物,接连消灭了自来水厂、鼓楼的守敌。2纵6师前进到海光寺附近敌指挥所时,遭守军猛烈抵抗,步兵被绵密的火网压得抬不起头,进攻严重受阻。指导员张云亭率领战车3排前往支援,在自己所乘坐的8号车中弹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战至黄昏,在车内已经看不清目标,全车又只剩下2发炮弹和一梭子机枪弹,为了及时准确地消灭阻碍步兵前进的火力点,让最后的弹药发挥最大的战斗效果,他不顾自身安危,将身体伸出炮塔门外观察指挥,很快压制了敌人火力,掩护步兵攻克敌人据守的建筑物。当他指挥坦克搜索前进时,不幸中弹牺牲。之后,上级党委追认张云亭为特等功臣,8号车荣立集体一等功。

坦克引导步兵进入市区战斗

战车3连配属7纵19师的3辆坦克,由民族路直插火车东站、金汤桥,摧毁了沿途所有街头堡垒,保障步兵顺利发展进攻。在回力球场附近,掩护步兵反复冲击,将军事压力和政治瓦解相结合,迫使国民党守军1个团缴枪投降。配属8纵24师的4辆坦克引导步兵沿小柳庄、中国银行、玉堂街一线向国民党守军进攻,仅10余分钟就摧毁敌40多个地堡,全歼守敌。由于战斗进展很快,配属9纵的14辆装甲车奉命在塘沽方向担负阻截任务,防止国民党军队从海上逃窜。15日晨5时,东西对进的主攻部队在金汤桥会师,天津国民党守军被拦腰斩断。至15时,守敌13万全部被歼,陈长捷被俘,战斗胜利结束,天津宣告解放。

天津攻坚战,27辆坦克、30辆装甲车参战,是解放战争中使用坦克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坦克与步兵、炮兵和工兵协同作战组织最好的一次。参战部队依据锦州攻坚战中取得的经验,无论是突

破城防的前沿战斗,还是进入纵深的城区巷战,坦克或引导步兵冲击,或以强大火力直接支援步兵冲击,都发挥了强大的突击作用。第2纵队在其军战史中高度评价坦克的突击力,“配合我军作战之坦克,在掩护步兵突破与纵深战斗中,皆起到很大作用。”坦克的参战,明显增强了整体的突击威力,将解放军的攻坚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也暴露出坦克在城市战斗中指挥观察困难,不便于发扬火力,步坦协同水平较低,战前有的地形观察不细,工程技术保障不周等问题。经过这次攻坚战,东北战车团又经受了一次严格的考验,进一步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经验。战后,丁铁石团长、毛鹏云政委撰写了《天津战役中坦克使用的经验》,刊登于1949年4月20日出版的《特种兵》创刊号上。

战车部队开进天津

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成立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东北特种兵战车指挥所部队为基础在天津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战车师,隶属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建制领导。师部由战车指挥所机关和大连汽车学校机关合并组成。调第44军副军长曾克林任战车师师长,野战军政治部副秘书长杨永松任政委,辽北军区副司令员赵杰任副师长,大连汽车学校校长李国华任副师长兼教导团团长,孙三任参谋长,牟永春任政治部主任。师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和卫生部,下辖战车团、装甲团和战车教导团,没有设立专门的技术工作部门。

1949年3月14日,战车师在丰台收编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国民党战车第3团2营、3营(欠7连)共1484人,坦克60辆,汽车173辆,特种车10辆;收编了国民党装甲汽车营第6营289人,装甲车37辆;收编了国民党高炮3团1个高炮连92人,37高炮6门,牵引车6辆。改编后的战车师共5500人,坦克120辆,装甲车143辆,各种汽车和工程车370辆。所辖战车团、装甲团、教导团在人员和装备上都得到了充实和加强,战斗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所属各团编制如下:

战车团:辖2个战车营6个战车连,1个汽车营3个汽车连及警卫连、通信连、运输连、高炮连、修理工厂。全团2200人,坦克100辆,高炮6门,高射机枪12挺,汽车和工程车200辆

装甲团:辖3个装甲营8个装甲连及警卫通信连、运输连、保养连。全团1400人,装甲车143辆,汽车40辆。

教导团:辖2个学员营6个学员连及警卫连、修理工厂。全团1400人,坦克20辆,汽车110辆。

1949年4月18日,中央军委颁发特种部队番号,该师暂称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所辖3个团依次称战车第4、5、6团。

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的第一个战车师,是当时人民装甲兵的最高战术单位。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开始向装甲化、机械化迈进,是装甲部队发展路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后记

综观东北装甲兵部队的解放战争战史,大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起点低,创建之初和战争前期的装备主要是靠搜集和修复日伪遗弃破旧车辆,后期随着战略决战的胜利,缴获了一批国民党军队装备,但总数仍然较少;技术弱,人员是从步兵和炮兵调来的战斗骨干,技术水平有限,缺乏使用坦克作战的经验;作战规模不大,指挥手段和战术运用也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以机动突击支援步兵作战,基本上没有和国民党装甲兵部队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装甲战。虽然东北装甲兵部队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没有达到一个现代化兵种的规模和要求。但这支年轻的部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实战中锻炼成长,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使用坦克作战的初步经验:将有限的坦克集中于主要突击方向;坦克加强给第一梯队,主要用于直接支援步兵作战;在作战中注意同步兵、炮兵、工兵的密切协同;根据坦克部队技术复杂的特点,专门组织技术和工程保障,作战准备时间应相对较长,以便抢修车辆、排除故障,搞好抢救和自救的组织准备和器材准备,力争有更多的车辆投入战斗等等。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 几大著名的战役(已有影视上映) 一、孟良固战役 50多年前,在沂蒙大地一个不起眼的山头上,打响了一场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惊心动魄的战役——孟良固战役。这次在我军战争史上歼敌并不算多的战役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是因为它在当时整个中国战局的棋盘上起了关键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使苦难的中国人民走出黑暗的尽头,早有准备的蒋介石又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内战一开始,陈毅、粟裕和张灵甫就成为一对难解的冤家,在全套美式装备、兵力古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下,我军作战多次失利,得意的蒋介石和张灵甫盘算着在山东临沂决战,为此他们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3个军共45万兵力集中于此,而当时我军兵力只有27万。 当时摆在陈毅、粟裕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与气势汹汹的蒋军决战,这是蒋介石和张灵甫梦寐以求的;二是让蒋军“集团滚动”过来,我们北渡黄河,卷着铺盖离开山东,这又正中蒋介石和张灵甫的下怀。此时的陈毅、粟裕陷入了两

难的境地。 战争本是军人的角斗场,但发生在沂蒙山区的这场征战,普通百姓却和子弟兵一同登上了战争舞台,他们手无寸铁,他们走上战场拿出的武器是他们几世几代用过的独轮车,是他们房前屋后的树木砍伐后做成的担架。 深明大义的沂蒙人民把维系军队战斗力的上百万斤的粮食放在成千辆的独轮车上,在上万人的肩膀上紧随我军南征北战。 二、济南战役 在解放战争史中,标志国共双方大决战的三大战役,在观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然而揭开三大战役序幕的一场攻城血战,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它就是五十多年前发生在齐鲁大地的济南战役。 1948年的济南,曾经是国共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影响,使它成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势在必夺的重要城市。为此双方尽遣名将出马,作为守方的蒋介石派出在抗战中战功赫赫的“黄埔三期第一将”——王耀武;而作为攻方的毛泽东则派出有“军中第一将”美称的粟裕和那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许世友。 决定攻守双方命运的决战,不知为何选在了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拉开了帷幕。双方军人各自为自己的命运殊死搏

4.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华公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一、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二、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三、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

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京津战役,中国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高中历史 解放战争的过程与意义1

解放战争的过程与意义 (2017-2018学年山东青岛模拟)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词反映的是 A.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 (1)解放战争的过程 (2)意义 ①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

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李宗仁回忆录》记载,他于4月22日晚由杭州返回南京时,“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平日最繁华的通衢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该回忆说明当时 A.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迫近城郊 B.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兵临城下 C.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 D.太平天国军队即将攻陷南京 中央军委下达命令:“沿黄河各县预备船只,准备载送我军渡河作战。”沿河的千余名船工、水手宣誓:“为了全国老百姓的总翻身,要用一切力量,把大反攻的部队,迅速摆渡到对岸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预备战略反攻 B.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实施战略转移 D.挥师南下,抗日反攻

下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该战役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D.标志着战略决战的结束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根据地图中的北平、天津可知这是平津战役。根据所学可知,平津战役标志着战略

解放战争时期有哪些著名英雄人物

解放战争时期有哪些著名英雄人物? 刘胡兰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人。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和六位老乡一起,在文水县的云周西村,被国民党阎锡山部残杀。那天,阎军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刘胡兰被捕。她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他说: “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阎军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六个农民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并大声痛斥敌人说:“死有什么可怕!”“我再活十七岁还是这个样子!”说完从容就义。事后, 毛主席为刘胡兰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赞扬刘胡兰光辉的一1947年2月2日,即刘胡兰烈士遇难二十一天后,我晋中解放军独二旅和独四旅的战士们,经过六分钟战斗,全歼了守敌,收复了文水县城,俘虏阎锡山军一千五百名,阎军七十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兼县长唐剑秋也被我活捉。 董存瑞董存瑞(1929一1948),河北怀来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扫除部队前进的最后障碍,他担任爆破敌人一座桥上碉堡的任务。当他冲到桥下时,发现没有安放炸药包的位置,眼看部队总攻时刻已到,他毅然托起炸药包顶在桥身,猛拉雷管,炸毁碉堡,完成任务,壮烈牺牲。

部队党委授予他“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郅顺义郅顺义,原热河丰宁县人。1948年春,部队攻打隆化时,他和董存瑞并肩战斗,董存瑞舍身炸毁大桥后,郅函义高喊“给董存瑞报仇!”的口号,用董存瑞留给他的炸药包,轰坍了敌人最后一个碉堡,炸开了围墙,为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隆化战斗结束后,郅顺义怀着给董存瑞报仇的决心,参加了昌黎、上庄蛇等一连串战斗,先后立大功四次,在他胸前挂着一枚毛泽东奖章,三枚勇敢奖章。1950年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柴学久柴学久,河北邢台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入党。他是一个爆破大玉,在历次战斗中,他用各式各样的作药,炸毁过敌人的土墙、碉堡、电网、桥孔、铁路..他所在的兵团,授予他“开路先锋”的荣誉称号。他富有创造精神,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先后制造了炸药包、炸药炮、标语弹、曲射炮筒,改装过延性炮弹、迫击炮发射炸药、渡河草包、浮桥、轻便桥等十多种爆炸大器和工兵建筑器材,对部队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刘四虎,原绥远省丰镇人,1946年参军,1947年入党。他所领导的班、排都勇于拼刺杀敌。1948年在宜川战役中,他单身冲人敌阵,与敌肉搏,刺死七个敌人。在他的头上、脸上、脖子上、咽喉、腹部、左眼、左手,都被敌人刺伤过,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国防教育宣传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全国解放战争是我国民主革命阶段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进行的一场决战。在这一时期,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遵循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先后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战役140多次,消灭国民党军队800多万人,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我军进行的歼敌10万人以上的重要的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主要有:东北冬季攻势(1947.12.15~1948.3.15);晋中战役(1948.6.11~7.21);辽沈战役(1948.9.12~11.2);济南战役(1948.9.16~24);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渡江战役(1949.4.20~6.1);甘肃河西战役及解放新疆(1949.7~9);广西战役(1949.11~12.12);西南战役(1949.11~1950.4)等。在上述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中,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最为著名。兹简介如下: 辽沈战役:指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我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解放战争当时已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我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决战部署,集中70余万兵力,首先攻打锦州,接着会战辽西,解放沈阳、营口。此役,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淮海战役:指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当时,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共80万人。我军参战的有二野、三野和一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战役过程中,我军先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了黄伯韬兵团17万余人,继而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12万人,在永城县东北地区围歼了杜聿明的三个兵团,此役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平津战役:指1948年11月23日至1949年1月31日,我军在平晋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北平、天津、张家口三个地区的国民党军60余万人,企图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我东北、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及地方部队100万人,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首先以神速动作将华北敌人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据点,接着围歼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使北平20余万守敌完全陷入绝境,同意接受和平改编。此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地区。 渡江战役:我军进行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加强了长江防线,并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0日夜起,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刘、邓、陈、粟、谭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以木帆船为主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 因着三大战役的成功,加速了全中国的解放,加速了新中国的成立。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时间,一起来看看吧,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从总时间来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分开来讲就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历时65天。 平津战役: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中国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这个小栏目中讲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三大战役先后顺序是:先是辽沈战役,然后是淮海战役,最后是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什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2]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中共将领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华民国国军发起进攻,以伤亡 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团部不计,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 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淮海战役简介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东北解放战争的过程

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 作者:金冲及文章来源:《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更新时间:2008-1-9 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国共双方进入这个原本比较陌生的地区后,都面对许多复杂的未知数和变数,因而多次变更原有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先入东北,但处境仍十分艰难。国民党军队在进攻初期拥有显然优势。经过九个多月的反复较量和检验,共产党实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把工作重心放在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上,终于站稳了脚跟,为下一阶段扭转整个东北局势奠定了基础。 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是指1945年9月东北局成立至1946年6月国共双方暂时停战。在东北解放战争全过程中,这个阶段的情况特别复杂:矛盾涉及国际国内方方面面;事态发展充满变数和未知数,而且急剧地变化着,常会发生出人意料的事情,双方都在摸索着前进,多次变更原定的决策和部署;国民党军队在进攻初期拥有显然优势,咄咄逼人地向前推进,共产党军队虽已先入东北,但环境陌生,立足未稳,又受到种种限制,处境十分艰难。经过九个月的较量,力量对比逐步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终于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形成双方相互对峙、此长彼消的格局,为下一阶段扭转整个东北战局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个阶段情况极端复杂,许多问题无论当时或以后,包括一些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人中间,都常存在争议。这些争论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其他方面,或者没有足够估计当时东北环境的异常复杂和迅速变动带来的影响。本文试图粗略地考察和探讨这个阶段东北局势是怎样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 一、抗战胜利前夜国共双方对东北问题的设想 中国有句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事先能不能有正确的预见和准备。 日本那样快宣布投降,对国共两党来说多少都有点意外,但总的趋势在1945年上半年已能感觉到了。那时相继召开的国共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东北在战后全局中的地位以及相应对策,两党的态度有相当大的不同。 中国共产党将东北问题看作战后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把极大的注意力投向这里。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将来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那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呢?我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胜利就有了

七上历史课本中的十一个有名战争以及课本重点 十

七上历史课本中的十一个有名战争以及课本重点十 1涿鹿之战:在涿鹿黄帝炎帝部落对蚩尤部落。黄炎部落胜。 2公元前1600年商对夏,汤战胜桀,夏朝灭亡。 3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兵攻商,双方在牧野大战,纣王被击败,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4城濮之战:公元前七十世纪末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5桂陵之战:公元前四世纪末期,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趁魏空虚,派兵攻打魏都,庞涓率兵回救,在桂陵中了齐军埋伏,大败而归。 6马陵之战:十几年后,齐魏有一次大战,魏军在马陵又中了埋伏,主力被歼。 7长平之战:战国末期,秦赵在长平一场大战,赵军中计,大败。主力四十多万大部分被坑杀。 8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去救被困巨鹿的起义军,项羽带兵破釜沉舟,大败秦军。 9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率兵十万,进攻曹军。两军在官渡对峙,后来,曹操采用谋士之计,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袁军粮草,袁军军心大乱,曹军趁机进攻,大败曹军。

10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带兵南下,想统一南北,结果被孙刘联军用计打败。 11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王苻坚率80万兵力,企图一举灭亡东晋,,两军在淝水对峙,秦军中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为让晋军过河一退就溃不成军,晋军趁机进攻,大败秦军。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境内约在17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重点考点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

盘点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142天歼灭154万蒋军

●核心提示:“14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从辽沈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 ●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2011年5月25日第12版,作者:新华社,原题:《三大战役定乾坤》 “14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从辽沈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光辉里程碑。 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电邀,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经过43天复杂而艰难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并公开发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此后,中国一度露出和平曙光,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协议。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武力消灭共产党的打算,很快撕毁了政协协议。战争亲历者、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说,国民党在完成内战准备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扬言要在三五个月内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争初期,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国民党军兵力达430万人,装备的是飞机、坦克;解放军兵力120万人,装备的多数还是“小米加步枪”。 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指出: 蒋介石的进攻不但必须打败,而且能够打败。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和解放区军民的信心。 全面内战爆发头8个月,人民解放军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速战速决的企图成为泡影。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到1947年底,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达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终结国民党22年的统治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 超的指挥艺术,正确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连续组织了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构成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就在三大战役进行期间,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和策划下,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仍愿意同南京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哪支部队最能打

解放战争哪支部队最能打? 按照师军规模衡量,红军最能打的部队是林彪或彭德怀指挥的,抗日战争是林彪的一一五师,不过也只是一次平型关最出名。那么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的第四野战军人数最多、歼敌最多、解放区域最多,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险些杀到曾母暗沙。再具体细分一下,按照师军规模衡量,最能打的部队不少,其中一支当属第四野战军麾下的独立二师发展衍生的部队。 能打的部队中,3纵是由鲁中军区和冀热辽军区的老八路组成,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韩先楚上将。3纵在东野中以神速奔袭闻名,被称为“旋风纵队”。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主要依靠的就是3纵。在辽沈战役中,3纵攻势凶猛,攻锦州,克义县,战辽西,歼敌3.9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全军大整编后,3纵改编为第四野战军40军。在进军中南的战役中,40军连战湘赣、衡宝、广西,登陆海南岛,建功赫赫。 3纵下面的独立二师是精锐中精锐。 师长是谁? 温玉成将军,(1915-1989)江西兴国人,家贫,曾放牛,不识字,十五岁参加红军。将军作战勇猛机智,指挥灵活果断,十九岁任团政委,长征中任师政委。1947年被选为“七大”代表,有“军政全优”之美誉。曾任人民解放军副

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戌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原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务。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大虎将”、“十位王牌军长”之一的开国中将温玉成。 有人如此形容玉成将军,虎背熊腰,方脸大眼,浓眉上挑。人言将军,演京剧武生不用化妆。 抗战胜利后,温玉成奉命赴东北,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南的阿城接收几支地方保安队,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独立二师,温玉成任师长。1946年5月,温玉成指挥仅有3000余人的独立二师,初次在盘石城参战便歼敌一个加强营。与此同时,敌守备海龙城的第二十一师撤往吉林,温玉成闻讯后,率部蹑尾猛追,于双阳县集昌镇,乘其不备突然猛攻,歼敌大部。后又对逃敌直追至双沟镇,逼其全部缴械。独立二师第一次参战,就捕捉战机而歼灭敌人一个师。温玉成用兵神速,被人们誉为“铁脚师长”。 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独立第二师师长。 1月初,我军一下江南,独立二师奉命在德惠以东担任打援,歼俘由焦家岭突围之敌新一军五十师一五0团百余人,并生擒该团团长谭荣生,这是我军在东北战场上俘获的敌王牌主力部队第一名师团级军官。2月初,我军再下江南,独立二师配属第六纵队担负攻坚德惠的任务。

淮海战役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

淮海战役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淮海战役的详细过程,希望大家喜欢! 淮海战役历时两个多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至22日,这个阶段里国民党军一再对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计划判断错误,共产党在国民党不知情的情况下扑向了徐州。因为国民党总司令官刘峙作战的能力不高,导致国民党军的布阵非常不利,共产党将黄伯韬的兵团歼灭,攻占了宿县,孤立了徐州。 第二阶段: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在这个阶段共产党歼灭了黄维兵团,因为其他的兵团怕被中国解放军攻击而拖延北进,这就导致黄维被孤立,位置十分突出。中国共产党没有像国民党那样乱了阵脚,而是根据淮海的形式吃掉了黄维的兵团,并挟持住了杜聿明的集团,还看住了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经过精密的战略布局,黄维的兵团被歼灭。 第三阶段: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这个过程共产党全力对抗上一阶段没有歼灭的杜聿明集团,经过分析为了取得成功,共产党先对其进行了孤立,后来完成了分割包围傅作义集团

后再对杜聿明集团发起了进攻,取得了胜利。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大面积区域中对国民党进行的有战略的进攻战役,淮海战役的成就是辉煌的也是来之不易的,经过了三个阶段,历时两个多月才取得了胜利,这份胜利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因为是他们的努力才成就了淮海战役的成功。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淮海战役中的参战方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实力相差很大,并且国民党还得到过美国的武器和金钱资助,实力比共产党强很多,但是共产党还是将国民党打败了,这其中的原因有几下几点: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淮海战役取胜的关键,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有很多兵团,但是中国共产党用正确的领导将他们一一歼灭,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淮海战役中毛泽东运用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这是淮海战役中的灵魂,给予淮海战役正确的精神指导。 3.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坚持武装斗争,为战争取得胜利付出了自己的血和汗,甚至是生命。 4.淮海战役中有着团结的力量,这次战役的革命统一战线非常广泛,让所有的共产党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国民党。 5.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地拥护共产党,给了他们很多的支持,正是因为这份支持和关爱,让共产党的力量更加的强大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淮海战役取得了胜利,它的胜利也带来了很多的积极意义,那么这些意义是什么呢?

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2]

第17课解放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 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认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国共两党的意图,所以是难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掌握,故又是一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为主,讲述为辅

中国最经典的战役

中国最经典的战役 在中国有过很多战争,但是你知道中国最经典的战役有哪些?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国最经典的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最经典的战役 四渡赤水 时间:1935年1月19日;;3月31日 地点:川、黔交界的赤水河 双方:红一方面军;国民党方面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黔军3个师。 结果: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意义:坚定的战役决心与灵活的战役行动相结合的典范;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这场战役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毛泽东军事思想从此走向成熟。 直罗镇大捷 时间:1935年11月20日;;11月23日 地点:陕北直罗镇 双方:红军第1、15军团;国民党东北军5个师。 结果:毙敌1000余人、俘虏5300余人,缴获各种枪3500余支(挺)。

毛泽东: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25日;;9月27日 地点:山西省灵丘县西南平型关 双方:八路军第115师;日军板恒征四郎第5师团21旅团一部。 结果: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全部辎重车辆 意义: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 时间: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 地点:华北地区 双方:八路军105个团;日伪军。 结果:毙伤日军第35师团步兵旅旅长;阪田泰次郎以下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虏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意义:开辟了敌后战场新局面,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和“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梦想。 辽沈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 地点:东北战场 双方:东北野战军;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 结果:歼灭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发展至今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世界格局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过去几千年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役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去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下面就去看看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十次著名战争:一、古战场上升起不灭的圣火——马拉松大战。 一名战士成了奥林匹克马拉松竞赛的创始人,一个激动人心的“荷马史诗”的战争续篇。这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90年,是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侵略战争。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当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两边都是泥沼地,雅典利用地形靠智谋获得胜利。 双方参战人数:希腊联军1.1万,波斯帝国约10万人。波斯军队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阵亡192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此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而言,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台阶,这也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

二、惊天动地的空前大厮杀——长平血战。 两千多年前的黄土高坡上,一位古代名将用青铜剑拨开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围歼战的序幕。公元前262年(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国国君韩桓惠王自知实力不济,不敢跟秦国较真,打算把上党郡让给秦国,以求息兵。上党地区军政一把手冯亭想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秦国,就写信给赵孝成王,表示愿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以为有便宜可占的赵孝成王派兵进驻上党,引发了此次战役。秦国名将白起率秦领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同赵国的军队开展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大获全胜进占长平。 参战双方兵对比:赵军包括支前民工超过45万,秦军正规军达60万再加上超过100万的平民。赵国被杀、和被俘后被坑杀40多万;秦军伤20多万。 长平之战赵国的军事力量基本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而秦国则扫清了统一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可以说是秦国在统一中国的大决战提前了。 三、名垂史册的光辉一页——坎尼会战。 骑在大象上的战争,巧借东风赢得了地中海畔的“龙争虎斗”。该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16年,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此前迦太基军队主汉尼拨入侵意大利,并且屡败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各大战役简介及纪念章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各大战役简介及纪念章 首取东北,大战告捷 辽沈战役我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以及地方部队共计103万人参战.而国民党军总兵力55万余人. 辽沈战役我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首先集中5主力纵队围歼锦州的国民党军范汉杰集团13万余人.逼迫敌60军曾泽生率部起义,继而使郑洞国率新七军投诚,解放长春.之后集中全部主力围歼由沈阳西援的廖耀湘兵团于辽西地区. 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役历时52天,全歼国民党军精锐47万2千人。模范奖章-东北人民解放军吉林军区 1947年-铁合金制正面模范 奖章-东北人民解放军吉林军区 1947年-铁合金制背面 解放东北纪念章 铁合金制正面

决胜淮海,扭转乾坤. 淮海战役我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以及地方部队共计60万人参战.而国民党军总兵力80万人. 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一:战略包围,全歼黄百韬第七兵团,逼迫何基沣,张克侠二个军起义.二:全歼黄维兵团,包围杜聿明下辖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的三个兵团。击退敌第六,八兵团的北援.三:全歼杜聿明下辖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的三个兵团. 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全歼国民党军精锐55万5千人。 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中原人民解放军 1948年11月5日-1949年1月10日-中原军区制-铜制正面 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中原人民解放军 1948年11月5日-1949年1月10日-中原军区制-铜制背面淮海战役纪念章-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赠

1949年-铜制正面淮海战役纪念章-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赠 1949年-铜制背面 特等功奖章-淮海军分区 1948年-铜制正面 特等功奖章-淮海军分区 1948年-铜制正面夺取平津,大局奠定 平津战役我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以及地方部队参战.而国民党军总兵力55万人. 平津战役首先歼灭新保安之傅作义主力第35军2个师.接着歼灭张家口突围之敌第11兵团所属7个师.之后围歼天津守敌陈长捷部13万人.天津解放,逼迫傅作义率守北平的国民党军25万人接受我军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全歼和改编国民党军精锐52万余人。 华北解放纪念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教材分析 从1946年6月开始,中国革命进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决战时刻。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本课列举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了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A、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读图梦里和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B、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以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C、通过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观点来肥西看待历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的探究,认识蒋家王朝覆灭是历史必然的,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从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新思考、用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党我军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反攻,埋葬了蒋家王朝,维护了国家统一,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2.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有关决策及作战方针的制定。 【教具准备】 地图册 图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活动比赛讨论等 【板书设计】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间: 过程: 二、三大战役 1、战略决策时机的选择 2 、辽沈战役 3、淮海战役 4、平津战役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渡江战役 A、国共北平和平谈判 B、渡江战役 (1)路线 (2)意义 C、南京政府的垮台 D、人民解放军向全国的胜利进军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教师提问: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十大经典战役”第十名:宜川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628393653.html, 参战双方: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一个旅。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 入选理由: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综合点评:严格意义上讲,宜川战役不能入选“十大经典战役”,甚至会落选“十大候补经典战役”。但考虑到西北我军兵力薄弱,彭德怀危难时刻主动请缨,以区区2.6万余人的野战兵力(仅有1、2纵)与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周旋九个多月,还屡有斩获,相继取得青、羊、蟠战役的胜利,实属不易。后来晋绥军区3、4纵划归彭德怀后又取得较大的沙家店、延清战役胜利。宜川战役是在西北野战军进行“新式整军”后,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大战役,此时西野主力已达7.5万人。其后的西府战役虽然收复了延安,但打的非常艰苦,自身伤亡很大,荔北战役可圈可点。1949年3月彭德怀奉命接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挥了总攻太原的战役。之后华北第18、19兵团统归一野,彭德怀部兵力已近40万,又相继发动了陕中、榆林、扶郿战役等,虽然重创了胡宗南,但战役组织和结果并不太理想。兰州、宁夏战役主要是消灭“二马”。相比之下,宜川战役应该算是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的代表作,冠名“十大”实为荣誉当选。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7分,技术指数8分,人气指数8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九名:鲁西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 参战双方: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四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32、58、66师及整编第63师一个旅,援敌整编第70师。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66师,整编第32、70师两个师部及三个半旅,整编第55师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省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迄河南省商丘、北至山东省临 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同国 民党军刘峙集团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 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南部战线形势发生有利于人民解放军 的深刻变化 1948年秋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 个战场上的胜利,特别是在东北战场上举行 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127万人增至300余万人;国民党军则由430万人下降至29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占有优势。 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南部战线,人民解放军1947年7月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过同国民党军1年的激烈较量,至1948年7月,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深刻变化。人民解放军力量有很大发展。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的中原野战军辖7个步兵纵队15万人;中原军区辖豫西、陕南、豫皖苏、皖西、桐柏、江汉、鄂豫7个军区20余万人;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华东野战军辖15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36万人;华东军区辖胶东、渤海、鲁中南、苏北、江淮5个军区30余万人。济南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主力位于济南、滕县(今滕州)之间,一部位于山东省临沂、夏庄(今临沭)地区和江苏省宿迁地区休整,积极进行新的作战准备。中原野战军主力于10月下旬解放郑州、开封,另一部活动于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北部地区。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已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战役上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中原、华东解放区空前巩固,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秋粮获得丰收,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增强。在国民党军方面,由白崇禧任总司令的华中"剿匪"总司令部辖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和第5(信阳)、第13(南阳)、第16(咸宁)"绥靖"区,共35万余人,主力分布在以汉口为中心的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确山至汉口段和长江北岸宜昌至安庆段。由刘峙任总司令的徐州"剿匪"总司令部辖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和第1(扬州)、第3(徐州)、第4(商丘)、第9(海州)、第11(青岛)、第12(新乡)"绥靖"区,共60万人。这是国民党军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战略集团,主力集结于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商丘至海州段、津浦铁路(天津-浦口)徐州至蚌埠段。由桂系将领控制的华中"剿总"和由蒋介石嫡系将领控制的徐州"剿总"之间存在矛盾,难以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