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高考数列专题 求数列最值、范围、恒成立问题、放缩法

2016高考数列专题 求数列最值、范围、恒成立问题、放缩法

2016高考数列专题  求数列最值、范围、恒成立问题、放缩法
2016高考数列专题  求数列最值、范围、恒成立问题、放缩法

上海市2019届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数列

上海市2017届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 数列 一、填空、选择题 1、(2016年上海高考)无穷数列{}n a 由k 个不同的数组成,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对任意*∈N n ,{}3,2∈n S ,则k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2015年上海高考)记方程①:x 2+a 1x+1=0,方程②:x 2+a 2x+2=0,方程③:x 2+a 3x+4=0,其中a 1,a 2,a 3是正实数.当a 1,a 2,a 3成等比数列时,下列选项中,能推出方程③无实根的是( ) A .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有实根 B . 方程①有实根,且②无实根 C .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有实根 D . 方程①无实根,且②无实根 3、(2014年上海高考)设无穷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若()134lim n n a a a a →∞ =++ +,则q = . 4、(虹口区2016届高三三模)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q q <满足,且24 344,3,a a a a =+=则12lim()n n a a a →∞ ++ +=___________. 5、(浦东新区2016届高三三模)已知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 533S S =,则53 a a = 6、(杨浦区2016届高三三模)若两整数a 、 b 除以同一个整数m ,所得余数相同,即 a b k m -=()k Z ∈,则称a 、b 对模m 同余,用符号(mod )a b m ≡表示,若10(mod 6)a ≡(10)a >,满足条件的a 由小到大依 次记为12,,,,n a a a ??????,则数列{}n a 的前16项和为 7、(黄浦区2016届高三二模) 已知数列{}n a 中,若10a =,2i a k =*1 (,22,1,2,3, )k k i N i k +∈≤<=,则满足2100i i a a +≥的i 的最小值 为 8、(静安区2016届高三二模)已知数列{}n a 满足181a =,1 311log ,2, (*)3, 21n n n a a n k a k N n k ---+=?=∈?=+?,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大值为 . 9、(闵行区2016届高三二模)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2 2|2016|n S n a n (0a >),则使得1 n n a a +≤(n ∈* N )恒成立的a 的最大值为 . 10、(浦东新区2016届高三二模)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2n n n a n =-?+,* n N ∈,则这个数列的前 n 项和n S =___________. 11、(徐汇、金山、松江区2016届高三二模)在等差数列{}n a 中,首项13,a =公差2,d =若某学生对其中连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欧阳勇 摘要: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卷,压轴题很多是数列型不等式,其中通常需要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它不但可以考查证明不等式和数列的各种方法,而且还可以综合考查其它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原则。处理数列型不等式最重要要的方法为放缩法。放缩法的本质是基于最初等的四则运算,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其优点是能迅速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难点是变形灵活,技巧性强,放缩尺度很难把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面对这类考题时,往往无从下笔.本文以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的证明为例,探究放缩法在其中的应用,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在黑暗是摸索的学生带来一盏明灯。 关键词:放缩法、不等式、数列、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主体: 一、常用的放缩法在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1、裂项放缩法:放缩法与裂项求和的结合,用放缩法构造裂项求和,用于解决和式 问题。裂项放缩法主要有两种类型: (1)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某个数列的相邻两项的差,在求和时消去中间的项。 例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412 2333n n n S a +=-?+,1,2,3, n =。设2n n n T S =, 1,2,3, n =,证明: 1 32 n i i T =< ∑。 证明:易得12(21)(21),3 n n n S +=--1132311()2(21)(21)22121n n n n n n T ++= =-----, 11223 111 31131111 11 ()()221212212121212121 n n i i i n n i i T ++===-=-+-++ ---------∑∑ = 113113()221212 n +-<-- 点评: 此题的关键是将12(21)(21)n n n +--裂项成1 11 2121 n n +---,然后再求和,即可达到目标。 (2)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3)n n ≥项之和,然后再结合其余条件进行二次放缩。 例2 已知数列{}n a 和{}n b 满足112,1(1)n n n a a a a +=-=-,1n n b a =-,数列{}n b 的

数列综合应用(放缩法)教案资料

数列综合应用(1) ————用放缩法证明与数列和有关的不等式 一、备考要点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的压轴题中, 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 综合运用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 这类问题常常用到放缩法,而求解途径一般有两条: 一是先求和再放缩,二是先放缩再求和. 二、典例讲解 1.先求和后放缩 例1.正数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满足 12+=n n a S ,试求: (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 1+=n n n a a b ,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 为n B ,求证:21

③.放缩后为差比数列,再求和 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 )3,2,1()21(1Λ=+=+n a n a n n n .求证: 112 13-++-≥>n n n n a a ④.放缩后为裂项相消,再求和 例5.在m (m ≥2)个不同数的排列P 1P 2…P n 中, 若1≤i <j ≤m 时P i >P j (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某数), 则称P i 与P j 构成一个逆序. 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 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 记排列321)1()1(Λ-+n n n 的逆序数为a n ,如排列21的逆序数11=a ,排列321的 逆序数63=a . (1)求a 4、a 5,并写出a n 的表达式; (2)令n n n n n a a a a b 11+++=,证明: 32221+<++

三年高考(2014-2016)数学(理)真题分项版解析汇报—— 专题06 数列

三年高考(2014-2016)数学(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第六章 数列 一、选择题 1. 【2014高考理第5题】设{}n 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1>q ”是“{}n a 为递增数列”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对等比数列}{n a ,若1>q ,则当01q ”是”数列}{n a 为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C. 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容易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充要条件,本题属于基础题,充要条件问题主要命题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判断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第二种是寻求结论成立的某种条件是什么?近几年高考充要条件命题以选填题为主,表面看很简单。但由于载体素材丰富,几何、代数、三角可以随意选材,所以涉及知识较多,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题以数列有关知识为载体,考查了数列的有关知识和充要条件. 2. 【2015高考,理6】设{}n a 是等差数列.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若120a a +>,则230a a +> B .若130a a +<,则120a a +< C .若120a a <<,则2a > D .若10a <,则()()21230a a a a -->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等差数列及作差比较法,以等差数列为载体,考查不等关系问题,重 点是对知识本质的考查.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比较法,本题属于基础题,由于前两个选项无法使用公式直接做出判断,因此学生可以利用举反例的方法进行排除,这需要学生不能死套公式,要灵活应对,作差法是比较大小常规方法,对判断第三个选择只很有效. 3. 【2016高考新课标1卷】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9项的和为27,108a =,则100a = ( ) (A )100 (B )99 (C )98 (D )97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11 93627,98a d a d +=??+=?所以110011,1,9919998,a d a a d =-==+=-+=故选C. 考点:等差数列及其运算 【名师点睛】我们知道,等差、等比数列各有五个基本量,两组基本公式,而这两组公式可看作多元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可将等差、等比数列中的运算问题转化解关于基本量的方程(组),因此可以说数列中的绝大部分运算题可看作方程应用题,所以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列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 【2016高考理数】如图,点列{A n },{B n }分别在某锐角的两边上,且1122,,n n n n n n A A A A A A n ++++=≠∈*N ,1122,,n n n n n n B B B B B B n ++++=≠∈*N , (P Q P Q ≠表示点与不重合).若1n n n n n n n d A B S A B B +=,为△的面积,则( )

高中数列放缩法技巧大全

高中数列放缩法技巧大全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裂项放缩 例1.(1)求∑ =-n k k 121 42的值; (2)求证:2 1153n k k =<∑ . 解析:(1)因为 1 21 121)12)(12(21422+- -=+-= -n n n n n ,所以1 2212111 42 1 2 += +- =-∑=n n n k n k (2)因为22211411214121214 n n n n n ??<==- ?--+??- , 所以35321121121513121112 =+

数列放缩法高考专题

高考专题—数列求和放缩法 一.先求和后放缩 例1.正数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满足12+=n n a S ,试求: (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1+= n n n a a b ,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B ,求证:2 1 n n n n a a 4.放缩后为裂项相消,再求和 例5.在m (m ≥2)个不同数的排列P 1P 2…P n 中,若1≤i <j ≤m 时P i >P j (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某数),则称P i 与P j 构成一个逆序. 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 记排列321)1()1(Λ-+n n n 的逆序数为a n ,如排列21的逆序数11=a ,排列321的逆序数63=a . (1)求a 4、a 5,并写出a n 的表达式; (2)令n n n n n a a a a b 11+++=,证明32221+<++

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 数列中的等式恒成立问题公开课复习学案.doc

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 数列中的等式恒成立问题公开课复习学案 目标:1)让学进一步掌握数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让学生领悟数列中的等式恒成立问题,逐步学会解决此类问题,并适当作出一些简单的总结,力求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使用主元意识整理数学表达式,提高学生运算求解的数学能力. 情境回顾: 在江苏高考数学试卷中,经常借以恒成立的数学背景来考察学生对数列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数列中恒成立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等式恒成立相关的问题;另类是与不等式相关的问题。今天主要研究数列中等式恒成立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综合性较强,尤其对于我们文科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慌张,明晰问题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点、及该知识点所对应的基本方法,更要讲究规范性解题.问题中的基本分我们一定要拿足拿实,比如常见数列多想“基本量”就是一种很好的解题策略,这是我们今后解题法宝 .此外,此类数列数学问题还会更多地兼顾考查学生整理运算的数学能力,题目中众多的参量与变量让我们眼花缭乱、伤透脑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突破的地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些江苏数学卷中的数列中等式恒成立问题. 典型例题 一、利用等式恒成立研究数列性质. 例题1.(2005江苏)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1,6,1321===a a a ,且对于任意*N n ∈,B An S n S n n n +=+--+)25()85(1都成立,其中A.B 为常数 ⑴求A 与B 的值;⑵证明: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练习.(2009江西)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n a ,5 4,2121==a a ,且对满足m n p q +=+的任意正整数,,,m n p q 都有.(1)(1)(1)(1) p q m n m n p q a a a a a a a a ++=++++求证:数列1{}1n n a a -+为等比数

高三数学必做题--数列放缩法

(1) 求数列 4的通项公式; 1 a a 1 (2) 若a ,设b n n 丄,且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求证:人 3 1 a n 1 a n i 3 n 1 a 2、已知数列 q 的前n 项和s n -,且a 1 1. 2 (1) 求数列耳的通项公式; (2) 令b n ln a n ,是否存在k (k 2,k N),使得b k 、b k 1、b k 2成等比数列.若存在,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2 3, a 3 5. ⑴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4、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1 2, a . 1⑵对一切正整数n ,设b n n (1) n a n a n 1 ,求数列 b n 的前n 项和S n . 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 k 2S n 2 n 1,2,3L

(1)求 a 2 ; (2)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5、对于任意的n € N*,数列{a n }满足 (I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n )求证:对于 n 》2,—— a ? a a i 1 a 2 2 , a n n -1 .2 L n 1 2 1 2 1 2 1 L 2 1 J a n 1 2n 2 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4S n a n 2a n ?(3)设 b n a n 1 S n i S n ,求证: b i b 2 b n

(1)求a i 的值; (2)求{a .}的通项公式; 1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a n 1 2 (2)求证:丄色更鱼L n 1 a 2 a 3 a ° (3)求证: 1 ~2 a i 1 ~2 a 2 a n ^,n N 2 7、已知数列耳满足a 1 2,a n 1a n 细1 1 0," N 8已知首项大于0的等差数列 a n }的公差d 1,且二 a n a n 1

一轮复习专题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

专题: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 学大苏分教研中心 周坤 一、单存在性变量 解题思路:该类问题往往和恒成立问题伴随出现(否则就是一个方程有解问题,即零点问题),可以先假设存在,列出一个等式,通过化简,整理成关于任意性变量(一般为n )的方程,然后n 的系数为0,构造方程,进而解出存在性变量,最后检验。 例1、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 n S =235n n +,在数列{n b }中,1b =8,164n n b b +-=0, 问是否存在常数c 使得对任意n ,log n c n a b +恒为常数M ,若存在求出常数c 和M ,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假设存在常数c 使得对任意n ,log n c n a b +恒为常数M , ∵ n S =2 35n n +, ∴当n =1时,则 1a =1 S =8, 当n ≥2时,n a =1n n S S --=2235[3(1)5(1)]n n n n +--+-=62n +, 当n =1适合, ∴ n a =62n +, 又∵164n n b b +-=0, ∴1n n b b +=1 64, ∴数列{n b }是首项为8,公比为1 64的等比数列, ∴n b = 118( )64n -=962n -, 则 log n c n a b += 9662log 2n c n -++= 62(96)log 2 a n n ++-= 6(1log 2)29log 2 a a n -++, 又∵对任意n ,log n c n a b +恒为常数M , ∴ 6(1log 2) a -=0,解得c =2,

∴M = 29log 2 a +=11, ∴存在常数c =2使得对任意n ,log n c n a b +恒为常数M =11. 二、双存在型变量 解题思路:先假设存在,根据题目条件,列出一个含有两个变量(一般至少都为正整数)的等式,即转化为一个数论中的双整数问题,然后分离变量。如果可以分离常数,则利用数论中约数的知识列出所有可能情况,最后进行双检验,即对两个变量均进行条件检验;如果不可以分离常数,则利用分离出的变量所具有的隐含范围(如大于0)消元,进而构造一个不等式,解出另一个变量的范围,再列出求出的被压缩的范围里的所有整数值,分别求出对应的另一个存在性变量,最后进行检验。 例2、【2010南通一模】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5133349a a S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 (2)设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为n n n a b a t = +,问: 是否存在正整数t ,使得12m b b b ,, (3)m m ≥∈N ,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t 和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 51323439a a a +=?? =?,, ………………2分 即118173a d a d +=?? +=?,,解得112.a d =??=?, ……………………………………………………………4分. 故 2 21n n a n S n =-=,.…………………………………………………………………6分 (2)由(1)知 21 21n n b n t -= -+.要使12m b b b ,,成等差数列,必须212m b b b =+,即 312123121m t t m t -? =+ ++-+,………………………………………………………………8分.

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既含参数又含变量,往往与函数、数列、方程、几何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形式灵活、思维性强、不同知识交汇等特点. 考题通常有两种设计方式:一是证明某个不等式恒成立,二是已知某个不等式恒成立,求其中的参数的取值范围.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关键是转化化归,通过等价转化可以把问题顺利解决,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记得教学经验谈谈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构造函数法 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即构造函数法,然后利用相关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在一个含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需要确定合适的变量和参数,从而揭示函数关系,使问题更加面目更加清晰明了,一般来说,已知存在范围的量视为变量,而待求范围的量视为参数. 例1 已知不等式对任意的都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由移项得:.不等式左侧与二次函数非常相似,于是我们可以设则不等式对满足的 一切实数恒成立对恒成立.当时, 即 解得故的取值范围是. 注:此类问题常因思维定势,学生易把它看成关于的不等式讨论,从而因计算繁琐出错或者中途夭折;若转换一下思路,把待求的x为参数,以为变量,令 则问题转化为求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的值在内恒为负的问题,再来求解参数应满足的条件这样问题就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了。

二、分离参数法 在不等式中求含参数范围过程中,当不等式中的参数(或关于参数的代数式)能够与其它变量完全分离出来并,且分离后不等式其中一边的函数(或代数式)的最值或范围可求时,常用分离参数法. 例2已知函数(为常数)是实数集上的奇函数,函数 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Ⅰ)若对(Ⅰ)中的任意实数都有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知,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在上恒成立 注:此类问题可把要求的参变量分离出来,单独放在不等式的一侧,将另一侧看成新函数,于是将问题转化成新函数的最值问题:若对于取值范围内的任一个数 都有恒成立,则;若对于取值范围内的任一个数都有 恒成立,则. 三、数形结合法 如果不等式中涉及的函数、代数式对应的图象、图形较易画出时,可通过图象、图形的位置关系建立不等式求得参数范围. 例 3 已知函数若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高考数学真题分类专题六 数列 第十五讲 等差数列

专题六 数列 第十五讲 等差数列 2019年 1.(2019全国1理9)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4505S a ==,,则 A .25n a n =- B . 310n a n =- C .228n S n n =- D .2 122 n S n n = - 2.(2019全国3理14)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12103a a a =≠,,则 10 5 S S =___________. 3.(2019江苏8)已知数列* {}()n a n ∈N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和.若 25890,27a a a S +==,则8S 的值是 . 4.(2019北京理10)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5310a S =-=-,,则5a = ________ . n S 的最小值为_______. 2010-2018年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Ⅰ)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243S S S =+,12a =,则=5a A .12- B .10- C .10 D .12 2.(2017新课标Ⅰ)记n 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 648S =,则{}n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公差为 A .1 B .2 C .4 D .8 3.(2017新课标Ⅲ)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2a ,3a ,6a 成等比数列, 则{}n a 前6项的和为 A .-24 B .-3 C .3 D .8 4.(2017浙江)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则“0d >”是

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全总结

2010高考数学备考之放缩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裂项放缩 例1.(1)求 ∑=-n k k 1 2 142 的值; (2)求证: 3 51 1 2 < ∑=n k k . 解析:(1)因为121121)12)(12(21 422+--=+-= -n n n n n ,所以12212111 4212 +=+-=-∑=n n n k n k (2)因为??? ??+--=-=- <1211212144 4 11 1 222n n n n n ,所以35321121121513121112=+-?>-?>?-=?=+ (14) ! )2(1!)1(1)!2()!1(!2+- +=+++++k k k k k k (15) )2(1) 1(1 ≥--<+n n n n n (15) 11 1) 11)((112 2 2 22 222<++ ++= ++ +--=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例2.(1)求证:)2()12(2167) 12(1513112 22≥-->-++++n n n (2)求证:n n 412141361161412 -<++++

高考数学数列不等式证明题放缩法十种方法技巧总结

1. 均值不等式法 例1 设.)1(3221+++?+?=n n S n Λ求证 .2 )1(2)1(2 +<<+n S n n n 例2 已知函数 bx a x f 211 )(?+= ,若5 4)1(= f ,且 )(x f 在[0,1]上的最小值为21,求证: .2 1 21)()2()1(1 -+ >++++n n n f f f Λ 例3 求证),1(22 1321 N n n n C C C C n n n n n n ∈>?>++++-Λ. 例4 已知222121n a a a +++=L ,222 121n x x x +++=L ,求证:n n x a x a x a +++Λ2 211≤1. 2.利用有用结论 例5 求证.12)1 21 1()511)(311)(11(+>-+++ +n n Λ 例6 已知函数 .2,,10,)1(321lg )(≥∈≤x x f x f 对任意*∈N n 且2≥n 恒成立。 例7 已知1 1211 1,(1).2 n n n a a a n n +==+ ++ )(I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 a n ≥≥; )(II 对ln(1)x x +<对0x >都成立,证明2n a e <(无理数 2.71828e ≈L ) 例8 已知不等式 21111 [log ],,2232 n n N n n *+++>∈>L 。2[log ]n 表示不超过n 2log 的最大整数。设正数数列}{n a 满足:.2,),0(111≥+≤ >=--n a n na a b b a n n n 求证.3,] [log 222≥+

(完整word)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doc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既含参数又含变量,往往与函数、数列、方程、几何有机结 合起来,具有形式灵活、思维性强、不同知识交汇等特点 . 考题通常有两种设计方式: 一是证明某个不等式恒成立,二是已知某个不等式恒成立,求其中的参数的取 值范围 .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关键是转化化归,通过等价转化可以把问题顺利解 决,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记得教学经验谈谈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一、构 造函数法 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即构 造函数法,然后利用相关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在一个含多个变量 的数学问题中,需要确定合适的变量和参数,从而揭示函数关系,使问题更加面目 更加清晰明了,一般来说,已知存在范围的量视为变量,而待求范围的量视为参数. 例 1已知不等式对任意的都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由移项得 :. 不等式左侧与二次函数非常相 的似,于是我们可以设则不等式对满足 一切实数恒成立对恒成立.当时, 即 解得故的取值范围是. 注:此类问题常因思维定势,学生易把它看成关于的不等式讨论,从而因计算繁琐出错或者中途夭折;若转换一下思路,把待求的x 为参数,以为变量,令 则问题转化为求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的值在内恒为负的问题,再来求解参数应满足的条件这样问题就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了。

二、分离参数法 在不等式中求含参数范围过程中,当不等式中的参数(或关于参数的代数式) 能够与其它变量完全分离出来并,且分离后不等式其中一边的函数(或代数式)的 最值或范围可求时,常用分离参数法. 例2已知函数(为常数)是实数集上的奇函数,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 都有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Ⅰ)若对(Ⅰ)中的任意实数 取值范围 . 解:由题意知,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在上恒成立 注:此类问题可把要求的参变量分离出来,单独放在不等式的一侧,将另一侧 看成新函数,于是将问题转化成新函数的最值问题:若对于取值范围内的任一个数都有恒成立,则;若对于取值范围内的任一个数都有恒成立,则. 三、数形结合法 如果不等式中涉及的函数、代数式对应的图象、图形较易画出时,可通过图象、 图形的位置关系建立不等式求得参数范围 . 例 3已知函数若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北京市201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突破训练 数列 文

北京市2016届高三数学文一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 数列 一、填空、选择题 1、(2013年北京高考)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2+a 4=20,a 3+a 5=40,则公比q =________;前n 项和S n =________. 2、(昌平区2015届高三上期末)已知数列}{n a 满足*134(1),n n a a n n ++=≥∈N ,且,91=a 其前n 项之和为n S ,则满足不等式1 |6|40 n S n --< 成立的n 的最小值是 A.7 B.6 C.5 D.4 3、(房山区2015届高三一模)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a =,12n n S a +=,则n S =( ) A .1 2 -n B .1 ) 2 3 (-n C .1 ) 3 2(-n D . 1 21-n 4、(海淀区2015届高三一模)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若36a =-,15S S =,则 公差d =________;n S 的最小值为 . 5、(海淀区2015届高三二模)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0()* N n a n ≠∈,1n n n a a S +=, 则31a a -= . 6、已知等差数列b a ,,1,等比数列5,2,3++b a ,则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 A .3或3- B .3或1- C .3 D .3- 7、设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420a a +=,则 3 1 S a ( ) A .2 B .3 C .4 D .5 8、等差数列{}n a 中, 2343,9,a a a =+= 则16a a 的值为 ( ) A .14 B .18 C .21 D .27 9、在等差数列{}n a 中,7916+=a a ,41=a ,则12a 的值是 ( ) A .15 B .30 C .31 D .64 10、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9418,7a a a +==,则10S = ( ) A .55 B .81 C .90 D .100

高考数学数列放缩法技巧全汇总

高考数学数列放缩法技巧全汇总

————————————————————————————————作者:————————————————————————————————日期:

高考数学备考之 放缩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裂项放缩 例1.(1)求∑=-n k k 1 2 142 的值; (2)求证: 351 1 2 < ∑=n k k . 解析:(1)因为121121)12)(12(21 42 2 +--=+-= -n n n n n ,所以122121114212 +=+-=-∑=n n n k n k (2)因为? ? ? ??+--=-= - <121121 2144 4 111 2 22 n n n n n ,所以 353211211215 1 31211 1 2 = + -?>-?>?-=?=+ (14) ! )2(1 !)1(1)!2()!1(!2+- +=+++++k k k k k k (15) ) 2(1) 1(1 ≥--<+n n n n n

2018年理数真题分类训练专题09 数列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原卷版】

第二章 数列与不等式 专题09 数列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压轴综述】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考查常以数列的相关项以及关系式,或数列的前n 项和与第n 项的关系入手,结合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展开,求解数列的通项、前n 项和,有时与参数的求解、数列不等式的证明等加以综合.数列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数列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问题的命题形式之一. 主要有两类:一是证明不等式恒成立,二是由不等式恒成立确定参数的值(范围). 以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或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多与数列求和相联系,最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或利用放缩法证明. 本专题通过例题说明此类问题解答规律与方法. (1)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如果是证明题,要灵活选择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如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等;如果是解不等式,往往采用因式分解法或穿根法等. (2)如用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求和后再放缩;一种是放缩后再求和.放缩时,一要注意放缩的尺度,二要注意从哪一项开始放缩. 【压轴典例】 例1.(2019·浙江高考真题)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4a =,43a S =,数列{}n b 满足:对每 12,,,n n n n n n n S b S b S b *++∈+++N 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n n a b 的通项公式; (2)记,,2n n n a C n b *= ∈N 证明:12+2,.n C C C n n *++<∈N L 例2. (2018·浙江高考模拟)数列满足 , ,……, (1)求,,,的值; (2)求与 之间的关系式 ; (3)求证:

全国卷数列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数列专题 高考真题 (2014·I)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1, , ,其中为常数. (Ⅰ)证明:; (Ⅱ)是否存在,使得{}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2014·II)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满足=1, . (Ⅰ)证明是等比数列,并求 的通项公式; (Ⅱ)证明: . (2015·I)(17)(本小题满分12分) 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设 ,求数列 的前项和。 (2015·I I)(4)等比数列 满足 ,135a a a ++ =21,则357a a a ++= ( )

(A )21 (B )42 (C )63 (D )84 (2015·I I)(16)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11a =-,11n n n a S S ++=,则n S =________. (2016·I)(3)已知等差数列 前9项的和为27, ,则 (A )100 (B )99 (C )98 (D )97 (2016·I)(15)设等比数列满足 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 (2016·II)(17)(本题满分12分) S n 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1 ,=28 记 ,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 如 . (I )求,, ; (II )求数列的前1 000项和. (2016·III)(12)定义“规范01数列” 如下: 共有项,其中项为0,项为1,且对任意, 中0的个数不少于1的个数.若 ,则不同的“规范01数列”共有 (A )18个 (B )16个 (C )14个 (D )12个 (2016·III)(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其中 (I )证明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II )若 ,求. (2017·I)4.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 A .1 B .2 C .4 D .8 (2017·I)12.几位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创业号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为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推出了“解数学题获取软件激活码”的活动.这款软件的激活码为下面数学问题的答案:已知数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