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指引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指引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指引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指引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指引

(初稿)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

违反《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即为专利侵权行为。

第一章案件受理

2.1.1受理

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因请求人请求而启动。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对请求人的请求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

立案审查应当在自接受当事人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

2.1.2当事人

2.1.2.1请求人

请求人应当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1)专利权人是指该专利权的合法所有人。

(2)利害关系人包括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专利权的合法继承人。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提出请求;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请求的情况下,可以单独提出请求;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不能单独提出

请求。

2.1.2.2被请求人

被请求人应当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1.2.3共同请求人或被请求人

专利侵权纠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共同参加案件的处理:

(1)涉案专利权有2个以上专利权人的,全体共有专利权人为共同请求人,部分共有专利权人明确表示放弃有关实体权利的除外。

(2)被请求人为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为共同被请求人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1.3立案审查

2.1.

3.1受理审查内容

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2)有明确的被请求人

(3)有明确的请求事项和具体事实、理由。

(4)有证据证明被请求人涉嫌实施了专利侵权行为。

(5)属于受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管辖范围和受理事项。

(6)当事人任何一方均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并且双方没有仲裁约定。

立案后发现请求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撤销立案通知书,并通知不予立案。

2.1.

3.1.1请求人的资格

请求人的资格审查,适用2.1.2.1的有关规定。

2.1.

3.1.2本国请求人

请求人是个人的,应当要求其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并与原件进行核对。

请求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书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请求书的附件中应当包括以下材料,并将其作为请求书的附件:(1)加盖本单位公章的法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效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2.1.

3.1.3外国或者港澳台请求人

请求人是外国人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提交所在国公证机关的

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请求人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2.1.

3.1.4本国申请人与外国或者港澳台申请人共同申请专利的请求人

本国申请人与外国或者港澳台申请人共同申请专利的,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提出处理请求,本国请求人适用2.1.3.1.2的规定,外国或者港澳台请求人适用。

2.1.

3.1.5请求人是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的

请求人是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出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正本,并提交复印件。

2.1.

3.2明确的被请求人

被请求人的资格审查,适用2.1.2.2被请求人的有关规定。

明确的被请求人一般指有确定的被请求人姓名或者名称,有确切的住址或者地址。

2.1.

3.3请求书

请求人应当提供请求书正本一份并按照被请求人的数量提供相应

请求书副本。

请求书应当记载以下内容:

(1)请求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的姓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其他事项,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

(2)被请求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的姓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其他事项。

(3)请求事项、理由和侵权事实,其中,侵权理由如:侵权分析对比;侵权事实,应当说明侵权的基本情况,如: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购买被控侵权产品时间、地点以及过程等。

(4)附证据材料清单。

(5)请求人的签章。

(6)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请求人提出的请求事项,不得超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法定职权范围。

2.1.

3.4授权委托书

请求人可以委托1至2人作为代理人,委托他人作为代理人时,必须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载委托事项和权限。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请求、进行和解,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授权委托书记载的委托权限为特别授权的,应当要求请求人明确特别授权的具体事务。未明确委托权限的,应当对其能够代理的和不能代理的行为予以明确。

在国外或者港澳台形成的授权委托书,应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办理公证、认证或其他证明手续。授权委托书为外文的,应当附中文译本。中文译本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翻译机构翻译,由翻译人员签名并加盖翻译机构公章。未提供中文译本的,退回其授权委托书并通知其在指定期限内将中文译本和授权委托书原件一并提交。

2.1.

3.5专利证明文件

2.1.

3.5.1专利证书、专利公告文本

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提交专利证书、专利公告文本(公告页、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等)复印件,并提供专利证书原件以供核对。

2.1.

3.5.2专利法律状态证明

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出具专利登记簿副本的原件,或者专利

证书和当年缴纳专利年费的收据等能够证明涉案专利有效存在的证明。

2.1.

3.5.3专利权评价报告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

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的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专利侵权纠纷,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出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作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

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在2009年10月1日之后(含该日)的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涉及专利侵权纠纷,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出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

2.1.

3.6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

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是指请求人提交的能够证明被请求人实施侵权行为的相关物证、书证等证据。

请求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是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交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经受理该案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权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提供该产品是新产品的证据。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处理程序中,只有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第一,依照专利方法制造的产品应当是新产品,所述“新产品”是在专利申请日以前在我国未曾出现过的产品;第二,被请求人制造的产品与采用专利方法制造的产品相同。

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提交被控侵权产品的实物及相关购物凭证的公证文书,因特殊情况无法获得发票的,应当要求请求人提交购物收据。

宣传画册、网站资料等形成证据链的,可以作为证明侵权产品的证据。

2.1.

3.7.1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

2.1.

3.7.1.1公证文书

执法人员对请求人提交的公证文书,只做形式上的审查。如果公证文书在形式上存在严重缺陷,例如缺少公证人员签章,执法人员可以要求其补正。

2.1.

3.7.1.2域外证据

(1)请求人提交外文证据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提交中文译本;未提交中文译本的,该外文证据视为未提交。

请求人可以仅提交外文证据的部分中文译本;该外文证据中没有提交中文译本的部分,不作为证据使用。

(2)域外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2.1.

3.7.1.3港澳台证据

请求人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2.1.

3.7.2相关证据材料的审查

2.1.

3.7.2.1证据材料提交时间

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在提交请求书的同时提交有关证据材料。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要求其在举证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提出

延期提交证据材料的请求,并说明原因。对于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案件合议组提出意见,经办案处(科)室负责人审定后,报局领导审批。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2.1.

3.7.2.2外文证据的初步审查

执法人员在接收当事人提交的外文证据时,应当审查其是否提供中文译本;未提供中文译本的,退回其外文证据并通知其在指定期限内将中文译本和外文证据原件一并提交。中文译本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翻译机构翻译,由翻译人员签名并加盖翻译机构公章。

2.1.

3.7.3证据材料的签收

(1)执法人员在接收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后,应当审查其是否是原件;不是原件的,应当将复印件与原件核对后,在复印件上加盖“核对无误”公章,并由核对人签章。

(2)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的,应当对证据材料进行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

(3)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时,执法人员应当填写《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清单》,并由当事人签名确认。《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二联,第一联附卷,第二联交当事人。

2.1.4立案步骤

2.1.4.1接收材料,出具清单

执法人员接收请求人或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后,根据2.1.3的规定进行初步审查。符合受理要求的,由执法人员对有关复印件与原件进行核对,加盖“核对无误”公章并签名。将提交文件的名称、份数、页数、原件或者复印件、收件时间以及提交证据材料情况填写《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二份,由请求人或其代理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2.1.4.2审查与报批

请求人提交证据材料完毕后,执法人员应当根据2.1.3的要求进行立案审核,提出是否立案的意见,并填写《立案审批表》,经办案处(科)室负责人审定后,报局领导审批。

2.1.4.2.1批准立案

执法人员认为符合立案要求的,提出立案的意见或者建议报办案

处(科)室负责人审定。办案处(科)室负责人经审查认为可以立案的,应当指定3名或3名以上单数执法人员作为案件合议组成员,包括合议组组长一名和合议组成员若干,报局领导审批。

经局领导批准,同意予以立案的,案件合议组组长应当负责对案件编写案号,制作《受理通知书》、《答辩通知书》等文书。

2.1.4.2.2不予立案

执法人员认为不符合立案要求的,提出不予立案的意见或者建议报办案处(科)室负责人审定后,报局领导审批。局领导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的,执法人员应当制作和报批《不予受理通知书》,在收到请求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请求人。

《不予受理通知书》应当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应告知当事人如不服本通知,可以在60日内向有行政复议权的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3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就请求处理的事项另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1.5送达文书

批准立案后,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在收到请求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请求人送达《受理通知书》;在立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

《请求书》及其附件的副本送达被请求

人,并以《答辩通知书》的形式要求其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被请求人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进行处理。

送达应当有送达回证,由执法人员和被请求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日期。

2.1.6答辩书

(1)答辩书提交时间:自被请求人收到请求书副本和《答辩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答辩期间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作出书面答复。

(2)答辩书提交数量:提交正本一份,并按当事人数量提交副本。

(3)答辩书形式:答辩书上无被请求人签名或盖章的,应当通知被请求人在3日内重新提交,否则视为未提交答辩书。

(4)被请求人是个人的,应当要求其提交身份证明;被请求人是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要求其提交工商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证明。

(5)当事人提供证据,应当要求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第2节调查收集证据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根据需要依职权调查核实有关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查取证。

2.2.1申请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查收集证据

2.2.1.1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申请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查收集证据:

(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2)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2.2.1.2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程序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请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查收集证据,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认为符合依申请调查取证条件的,应当按照申请进行调查取证;认为不符合依申请调查取证条件的,可以不按照申请进行调查取证。

2.2.2现场检查

立案后,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依法对案件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对被请求人有关被控侵权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情况进行调查,查清相关事实。

2.2.2.1现场检查时可以采取的方式

(1)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合同、账册等有关文件。

(2)询问有关当事人和证人,调查与案件有关的情况。

(3)采用测量、拍照、摄像等方式进行现场。

(4)检查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抽样取证。

(5)涉嫌侵犯方法专利权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被调查人进行现场演示。

2.2.2.2现场检查前的准备

在现场检查前,执法人员应当完成下列工作:

(1)阅读和研究案卷,了解案情,掌握需要调查的主要事实。

(2)研究确定现场检查的时间、分工和内容,应当重点查清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处置方案。

(3)准备必需的文书、文具和执法装备,如相机、摄影机、录音笔等

(4)是否需要联络其他单位进行联合执法

(5)调查被请求人的具体地址

(6)确定是否需要通知请求人到场参与现场检查

(7)需要准备的其他事项。

2.2.2.3现场检查的程序

2.2.2.

3.1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

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应当告知当事人享有查验执法证件、要求执法人员回避的权利,并且应当履行配合检查、如实回答执法人员

询问、按照执法人员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的义务。

2.2.2.

3.2检查

执法人员进人现场后,应当对被请求人的生产场地、贮存仓库、陈列展示柜台等有关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对相关的产品、模具、模板、专用工具以及包装物等物品予以测绘、拍照,或者对现场检查过程予以录音、录像。

2.2.3收集证据

(1)执法人员对涉嫌侵犯专利权的产品予以清点,抽取样品。被抽取样品的数量应当以能够证明事实为限。执法人员应当填写抽样取证物品清单,载明抽取样品的数量、规格、型号等,由被调查人和执法人员签字或盖章,一式二联,第一联附卷,第二联交被调查人或者有关人员。被调查人拒绝签字或盖章的,应当记载在现场检查笔录中,并由其他在场人员签名。被调查人和其他在场人员拒绝签字或盖章的,由执法人员在抽样取证物品清单上注明情况。

(2)对于无法进行抽样取证的证据,应当拍照、录像或者进行证据登记保存。

(3)涉及方法专利的,要求被调查人进行现场演示,应当对生产

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拍照和录像。

(4)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档案、图纸、资料、账册等证据,复制件应当要求被调查人签名或加盖公章,同时注明“经核对与原件一致”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检查笔录。

2.2.4证据登记保存

现场检查中,对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不适宜提取或者难以提取的证据,执法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登记保存,并在7日内对登记保存的证据作出处理决定,例如对于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决定进行鉴定。对不能作出其他处理决定的,应当决定解除登记保存。

2.2.5制作检查笔录

现场检查时,执法人员应当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同时可以使用录音、录像设备进行记录。

现场检查笔录应当交由当事人及有关人员核对、确认,并要求其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及有关人员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现场检查笔录上注明原因,并可以要求其他在场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予以证明,其他在场人员拒绝签字或盖章的,由执法人员在现场检

查笔录上注明情况。

2.2.6 现场询问笔录

执法人员根据案情需要,可以现场询问被请求人并制作现场询问笔录。

2.2.6.1现场询问笔录需记载的主要事项:

(1)案号、执法人员姓名、制作的时间、地点。

(2)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和身份证号、职务和所负责的工作等。

(3)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生产的产品、产品的销售地(国内、国外的具体地点)等。

(4)被控侵权产品的基本情况,包括:

①被控侵权产品的名称、型号。

②被控侵权产品的生产时间(从何时开始生产)。

③被控侵权产品的生产数量。

④被控侵权产品的库存数量(成品、半成品)。

⑤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情况。

⑥其他。

行政裁决的概念

行政裁决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2010-11-11 14:08:23 来源:中国大律师评论:0点击:299 [提要]本主要介绍了行政裁决的概念、特征,以及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法规,行政裁决的八个种类。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裁决的主题具有法定性。行政机关只有获得法律授权,才能对授权范围内的民事纠纷案件进行审查并裁决,没有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决定和裁决某些民事纠纷案件。 二、行政裁决的特征 1、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行政裁决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但是并非任何一个行政机关都可以成为行政裁决的主体,只有那些对特定行政管理事项有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经法律法规明确授权,才能对其管理职权有关的民事纠纷进行裁决,成为行政裁决的主体。如《商标法》、《专利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对侵权赔偿争议和权属争议作出规定,授权有关行政机关对这些争议予以裁决。 2、行政裁决的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有关。当事人之间发生了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是行政裁决的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大,行政机关获得了对民事纠纷的裁决权。但行政机关参与民事纠纷的裁决并非涉及所有民事领域,只有在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对该民事纠纷进行裁决,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 3、行政裁决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争议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后,可以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法定的期限内向特定的行政机关申请裁决。没有当事人的申请行为,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启动裁决程序。 4、行政裁决具有准司法性。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裁决时,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决民事纠纷,有司法性质,同时又是以行政机关的身份裁决争议,具有行政性质。因此,行政裁决具有司法性和行政性,称为准司法性。 5、行政裁决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裁决,是对已经发生的民事纠纷依职权作出的法律结论。这种行政裁决具有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裁决而引起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对此,除属于法定终局裁决的情形外,当事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三、行政裁决的种类 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裁决的种类有:

我国行政程序立法模式选择

我国行政程序立法模式选择 民主政治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必须有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程序法。我国目前行政程序法的状况怎样?如何加强、完善我国行政程序立法?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应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法体模式以及建立哪些基本制度?本文作者就这些问题阐述了有关看法和主张。 一、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 我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行政监察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规范政府行为、控制滥用权力、保护公民权益的行政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我国向法治国家的道路迈出了一大步。 我国行政法的立法虽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相对于我国经济、民事和刑事立法来说,仍落后不少,相对于世界法制发达国家的行政法立法来说,更是存在着差距。这种落后和差距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很不发展,不仅缺少全国的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而且很少单行的专门行政程序法律文件,行政程序的规定仅散见于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之中。这些规定很不集中,很不统一。而且有的法律、法规有相应的行政程序规范,有的法律、法规则仅有行政实体规范而完全没有任何行政程序规范。在现行几百上千件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文件中,较集中规定了行政程序的法律文件仅有下述几件:(1)198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3)1988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4)1990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法规、规章备案规定》;(5)1990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行政监察条例》;(6)1992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7)199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订);(8)199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行政复议条例》(修订)。 分析我国整个现行行政立法和上述载有有关行政程序规范的各项法律文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特别是行政程序立法,存在着下述问题:(一)重实体,轻程序。 现行行政立法多只注重解决行政管理的实体问题如行政机关的权限、职责,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政行为的条件、标准等;而忽视对相应管理行为的

重塑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

重塑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逐渐推进,在给我们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导致了社会结构的重组。在社会发展中政府逐渐让位于市场,政府由过去的大包大揽式治理逐渐向着政府、市场和社会并存的结构转变。在这过程中,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逐渐突出,而在对社区的治理中政府角色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社区治理的新状况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政府明确新的角色。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与社会体制的改革发展,我国建立在单位制基础之上的社区治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区主体呈现多元化;社区内的自治组织蓬勃发展;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政府与民众共同推进社区发展。 90年代初,我国在借鉴国外的社区治理方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社区建设思路。由政府统包的单位制逐渐放权,形成街居制的社区治理模式,加强政府在社区中的行政建设减轻企业的社区治理负担。整个社区的治理就是在行政化和社会化两个目标、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协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社区治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社区的环境、卫生、活动设施以及公共事务的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随着社区建设发展的深入行政化与社会化两种结构性的社区治理力量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的发展。 21世纪以来社区治理的社会化与行政化的对立日益显著,关于政府行政能力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的问题也逐渐突出,这就要求政府面对新形势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协调与社区中的其他组织间的治理关系,促进社区建设发展。 二、研究意义 自从90年代初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以来我国的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形成了上海、天津、沈阳等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但各个模式同样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对于政府在社区治理中重塑角色的研究对于当今我国社区建设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对于城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的治理,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中积累了不少影响社会发展的矛盾,而政府能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对自身角色的明确,充分疏导妥善管理将社会矛盾合理缓解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如今政府将政府职能转变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社区中的社会化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在社区治理中分担了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一新问题政府在通过自身在社区治理中角色的的转变调整,可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对于构建政社和谐互动的局面有促进作用。(三)有利于推动基层民主化建设。在街居制的框架下基层民主的参与度明显不高,这与我国政府在社区中的行政化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往的街居制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阻碍了基层民主的发展,所以在重塑政

浅谈我国行政裁决制度

浅谈我国行政裁决制度 论文摘要行政裁决愈来愈多的被应用到国家行政管理中,为了构建科学完善的行政裁决体系,本文从行政裁决定义、特点开始分析,总结了行政裁决的问题,探讨完善构建新型行政裁决法律理论,提出建设性的几点具体意见,希望进一步完善行政裁决的法律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制度。 论文关键词行政裁决行政管理行政机关 按照传统的行政权与司法权分立的原理,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司法机关处理民事纠纷,二者之间是互相独立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效率的追求促使传统的司法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行政裁决具有技术性强、程序简化、操作快捷的优势,在高速运转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彰显了行政裁决的独特管理手段。所以,国家为了最大效能的实现管理职能,通过立法的形式赋予行政机关处理特定的民事纠纷的权力,行政裁决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了。 关于行政裁决的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还很薄弱,有关行政裁决的概念,性质,特征等基本问题还没有理论上的统一和完善,而相关的行政裁决法律制度也尚未行之有效的建立,致使行政裁决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当前行政裁决概念 (一)当前行政裁决的概念 行政裁决产生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由行政机关解决特定的民事领域纠纷。因而行政裁决是在不应损害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即纠纷之前的合意),或只能是涉及维权性很强个人不易得到救济的民事领域前提下,法定行政主体实践的一些列具体行政行为。 总之,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当前行政裁决的性质 关于行政裁决的独特性质,目前理论界的研究主要包括: 1.行政裁决实施的主体是依法成立、授权委托成立的行政机关。只有合法的行政主体才能实施行政裁决行为,才能用行政裁决的管理方式履行行政职责。 2.行政裁决实施的基本前提是平等主体间民事纠纷与行政行为的实施有一定关系。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裁决以一定范围内的民事纠纷为特定条件,只有民事纠纷与行政行为有关的情况下,才能行使行政裁决行为。 3.行政裁决的首要程序是先行申请。在行政裁决的过程中,当事人的申请程序是裁决行为存在的必要程序和先决条件。如果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当事人的民事纠纷未向行政裁决主体主动申请,行政裁决主体无法实施受理、裁决等行为。 4.行政裁决具有一定的司法特性。行政裁决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的,在行政裁决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仲裁性,突出了绝对的法律效力。此外,这种行政裁决行为中有“不告不理” 等典型的司法程序,所以行政裁决具有司法性。 5.行政裁决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裁决对特定范围的民事纠纷进行仲裁,这种仲裁的行为是具体的、特定的;而且行政裁决内容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由此可见,行政裁决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C )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2、一般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B )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30日 B.60日 C.90日 D.1年 3、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B)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A.3日 B.5日 C.10日 D.15日

4、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D)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此期限的除外。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5、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B )内依法处理。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6、行政机关作出的下列行为中,(D)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A.对工作人员小李开除的决定 B.对公民王某错误刑事拘留 C.内部调整人员的决定 D.对于一起治安案件迟迟未作处理 7、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C)。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C)不服,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措施 C.行政处分 D.行政许可 9、下列对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行政复议申请,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应当在5日内审查是否受理 B.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 C.对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 D.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且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将有关复议申请材料发送被申请人 10、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查行政行为的( D )。 A.合法性 B.真实性 C.适当性 D.合法性和适当性 11、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A )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1000)

02任务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作品题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100 分。) 1. 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7章至第13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 小论文。 要求: 1.自拟题目。 2.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3.论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例论证。 4.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5.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试论行政许可法对政府信息化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多种角度分析了《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我国政府转型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化;政府职能;约束机制 一、《行政许可法》的初衷和政府信息化目标不谋而合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电子政务公共管理的目标和定位是:“科学管理”、“高效服务”、“规模适度”。规模适度是指对政府的规模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出现过于膨胀的情况。科学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活动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管理模式,尽量简化管理环节,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高效服务是指通过发展电子政务系统,拓宽政府对社会和工作的服务

领域和项目。而《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就是通过简化行政环节,缩减政府规模,达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效果。因此,两者在初衷上呈现出高度一致性。 二、《行政许可法》明确了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行政许可法》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一是将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化,规定了在行政许可范围内的政务公开的义务和具体做法,并要求对公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二是将政府的服务行政制度化,规定了在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公众服务和为公众负责的原则;三是提出了民主行政的信息化原则。要求信息公开时单位应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的方式听取公众的意见,公民也可以向相关部门提交具体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规定,体现了政府职能向民主型、服务型转变的方向。通过《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确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向是:程序民主化[1]。 三、《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政府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随着《行政许可法》的推行,其在推动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同时,也为政府信息化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众所周知,我国长期以来信息化发展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政管理环节过多、处理手续繁琐、处理效率低下等原因影响。因此在《行政许可法》中明确规定在全国人大、国务院、省级地方人大以及常委会可以根据法定程序设立行政许可,各级执行部门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的推行,从法律层面简化了行政审批手段,减少了行政许可事宜,取消了不必要的限制,消除了制约政府信息化发展的人为因素,提升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许可法》的推行和实施,能够帮助政府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形成行政许可的管理网、层级监督的监察网、公众需求的服务网。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升级。 参考文献: [1]曹缪辉,王太高.行政许可设定权的反思与重构[J].学海,2012,(4):129-135.

行政裁决(1)

浅议行政裁决 李亚利 管理科学系 08公共事业管理班学号:081444021 摘要:行政裁决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行政裁决的基本理论开篇,探讨了行政裁决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又针对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给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性意见,以期能找到完善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行政裁决;基本理论;合理性合法性;问题;完善方案 一、行政裁决的基本理论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 在我国行政法领域,对行政裁决的概念,由于解释者的角度不同,于是在理论界产生了最广义、广义、狭义三种不同的解说,其外延与内涵也有较大区别。最广义说认为,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某种特定程序,对特定人的权利义务作出具有法律效力决定的活动,这种行政裁决除了解决民事纠纷、行政纠纷外,还直接运用准司法程序对相对人实施制裁,提供救济。广义说认为,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行政争议的活动,它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一起构成行政行为这一整体。狭义说认为行政裁决仅指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即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目前,第三种学说已成为我国学界的主流,许多教材和法学著作都作出了与此基本相同的表述、笔者对这个定义也表示赞同,认为它比较准确地概括和说明了行政裁决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二) 行政裁决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行政裁决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但是并非任何一个行政机关都可以成为行政裁决的主体,只有那些对特定行政管理事项有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经法律法规明确授权,才能对其管理职权有关的民事纠纷进行裁决,成为行政裁决的主体。 2.政裁决的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有关。当事人之间发生了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是行政裁决的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大,行政机关获得了对民事纠纷的裁决权。但行政机关参与民事纠纷的裁决并非涉及所

下列()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下列()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 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c)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2、一般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b)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30日 b.60日 c.90日 d.1年

3、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b)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a.3日 b.5日 c.10日 d.15日 4、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d)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此期限的除外。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5、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b)内依法处理。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6、行政机关作出的下列行为中,(d)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

a.对工作人员小李开除的决定 b.对公民王某错误刑事拘留 c.内部调整人员的决定 d.对于一起治安案件迟迟未作处理 7、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c)。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c)不服,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措施 c.行政处分 d.行政许可 9、下列对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行政复议申请,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应当在5日内审查是否受理 b.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本科)3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本科)三 一、填空 1.政府的一般特征是公共性、普遍性、强制性和___。 2.中国的参政党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___、中国农工民主党、台湾 民主自治同盟、中国致公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___。(写全称)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职资格要件包括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资 格、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___周岁。 5.中央军事委员会由___选举产生。 6.上级人民检察院___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7.行政区划的特点有政治性、地域性和不重复性、综合性、___以及动态可 变性。 8.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属于___的权限。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层次包括自治区、____和____。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___、各部部长、各委员 会主任、审计长、____组成。 11.____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2008年的机构改革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___体制。 12.国务院总理的“三权一责”是指___、___、___、___。 二、简答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 1.论述我国行政区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什么是分税制?论述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和不足。 参考答案:

1、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偏小;市领导县体制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宪法依据、、城乡合治理论的缺陷、出现了新的条块分割、增加了一级管理层次、市管县的范围不够科学、造成虚假城市化现象等;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冲突;政区通名体系混乱;行政区划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不高;政府派出机构体制不顺。 2、分税制是指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之间,以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为基础、以税收划分为核心相应明确各级财政收支范围和权限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1994年改革首要目标: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分税制改革的内容: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建立税收返还制度:中央对地方净上划收入以1993年为基数给予地方政府税收返还,在此之后,税收返还在1993年的基数上逐年递增(系数:1:0.3);保留原体制的上解与补助办法,并在1995年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仍不清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收管理权限划分不合理;财政收入层层上移,下层政府收支矛盾突出;税种划分仍显混乱;中央、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仍欠规范。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扮演的角色与职能

试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扮演的角色与职能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功能。它主要涉及政府应该管什么,能够管什么,以及如何管和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从政治学原理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下,政府的角色和职能也各有不同。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主导,尊重市场规律。为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的角色和职能也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主要职能。 政治职能主要是维持公共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安全、保障人权与自由,它是政府职能的核心。 经济职能主要是政府是市场秩序的提供者(规划、引导、制定规则、纠正失灵)、市场秩序的仲裁者(监管),它是政府职能的重心。 文化职能主要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它是政府职能的基础。 社会职能主要是从事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公共义务教育、公共疾病防治、公共环境治理、完善各种社会

保障制度,它是政府职能的保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无论从管理方式,还是在职能关系、职能重心等方面,都应发生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在职能职责上,应由计划经济条件的“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在政府职能重心上,应由“管制”向“服务”的转变;在政府职能关系上,也应转变为主要理顺内外关系,在外部关系上,除了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事业单位的自组织地位外,主要是理顺党政关系及各国家权力之间机关的关系、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内部关系上,主要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和下级政府间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政府职能方式上,也应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从部门管理到行业管理的转变,从个别管理向一般管理的转变,从单一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转变,革新治理工具,由“黑箱操作”向“公开透明”转变。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扮演的的角色 (一)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一是提供纯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提供法律体系和公民权利保护;保证分配公正和经济稳定增长的财税金融政策、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政策;国防、外交、国家安全,政府要扮演好社会保护神角色,保护好国家安全;中小学义务教育、公费医疗系

关于行政裁决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行政裁决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行政裁决工作的调研报告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解决争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为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关于完善我区行政裁决工作机制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区行政裁决制度建设,我办专门成立调研组,对行政裁决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和书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赴xx 省实地了解行政裁决制度建设有关情况,研究了xx、xx等外省行政裁决制度建设的有关件资料,同时向我区各设区的市和区直各部门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办公室关于调查统计行政裁决工作情况的通知》,全面了解我区行政裁决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围绕行政裁决制度建立的目的、意义、框架和主要内容、行政裁决范围和原则、行政裁决程序、行政裁决工作机制的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区行政裁决制度建设的相关思路。 一、我国行政裁决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 (一)我国行政裁决制度建设现状 在国家层面,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统一的行政裁决制度,而只在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中作原则性规定,对行

政裁决的概念、性质、功能、范围等基本问题没有明确界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协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等等。这类法律规定有一个特点,就是明确用“裁决”表明行政裁决法律制度。与此相对的是另一种法律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

第十二章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

第十二章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 本章要点 本章分析了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的具体内容,讨论了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现实法律适用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行政裁决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行政裁决的种类,行政裁决程序,行政裁决的法律救济;(2)行政调解的概念,行政调解的种类、行政调解程序,行政调解的法律救济。 第一节行政裁决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裁决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角度来理解。形式上的行政裁决范围广泛,只要行政行为带有裁决的字样就是,这样会把行政机关解决行政主体之间关系的裁决也包括在内,所以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是实质意义上的行政裁决。我们认为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裁决民事纠纷,是由我国法律列举规定的,不在列举事项范围内的,不得由行政主体作出裁决。行政裁决是现代社会关系复杂化和行政权日益扩大的产物。行政裁决制度对于消解民事纠纷,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减轻人民法院的审判压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行政裁决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主体。行政裁决的主体是对与民事纠纷有关的行政事务具有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同时必须经过法律专门授权才能成为行政裁决主体。行政主体在行政裁决中并不是纠纷的当事人。 2、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纠纷。民事纠纷主要由司法裁决,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时,行政主体才有权裁决民事纠纷,民事纠纷包括民事赔偿纠纷、民事补偿纠纷、有关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纠纷等。需要指出的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纠纷进行的裁决不是行政裁决。 3、行政裁决具有准司法性。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以中立的第三者的身份对民事纠纷进行裁决。行政裁决一旦做出,不管此纠纷的当事人是否接受或同意裁决,都不影响行政裁决的成立和实施,从而不影响行政裁决应有的法律效力。 4、行政裁决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裁决是一种在法律特殊授权之后由行政主体行使的行政行为,同时行政裁决是对已发生的特定民事纠纷在行政上予以法律确认,使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法律关系确定下来,其行为具有行政行为的性质和特征。所以行政裁决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 在理解行政裁决时,需要把握行政裁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行政裁决和行政审判 行政审判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进行受理、审理、裁判和执行司法活动。两者的

行政复议答复书

行政复议答复书 答复人: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法定代表人: 单位地址: 复议申请人: 答复请求:维持答复人做出的唐住建拆裁字(2011)9号《唐山市住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屋拆迁行政裁决书》的具体行政行为 事实与理由: 一、答复人颁发的拆字(2010)第5号《房屋拆迁许可证》必备资料齐全,审批程序合法 2010年6月23日,唐山市路南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拆迁人)根据南湖生态城西北片城中村居民住房及其他非住宅进行拆迁改造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向答复人递交了唐山市城市房屋拆迁申请书(见证一),要求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拆迁人按照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七条的规定,提交了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路南发改备字(2010)3号】(见证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第130201*********号】(见证三)、关于出具南湖生态城西北片区拆迁改造项目用地意见的函【路南政函(2010)27号】及唐山

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南湖生态城西北片区拆迁改造项目用地的复函【唐国土资函(2010)122号】(见证四)、唐山市南湖生态城西北片区整体改造拆迁计划和拆迁改造补偿安臵方案》(见证五)、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复兴路支行资金证明及关于南湖生态城西北片区整体拆迁改造项目资金情况的说明(见证六)、房屋拆迁补偿安臵资金存放使用监督协议(见证七)。 2010年6月23日,答复人受理了拆迁人的拆迁许可申请(见证八),遂后在被拆迁区域多处张贴了行政许可听证通知书(见证九)。2010年6月28日,唐山市女织寨乡人民政府、路南区学院路办事处及拆迁人向答复人提交了参加听证会的利害关系代表、公信力代表、当地组织负责人人员名单(见证十)。2010年7月1日,答复人在路南区梁家屯派出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房屋拆迁许可前听证会(见证十一)。经书面审查和进行听证程序后,答复人认为拆迁人提交的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审批的五个必备要件,于2010年7月5日为拆迁人颁发了【拆许字(2010)5号】房屋拆迁许可证(见证十二)。当日,答复人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建设项目、拆迁人、被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搬迁期限、权力和义务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在被拆迁区域多处进行了张贴公布(见证十三)。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申请行政复议,也未向法院提出诉讼。2011年6月20日,申请人向答复人提出拆迁许可证延期申请。2011年7月1日答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管理)作业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作业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行政区划 3、国家行政制度 4、国家结构形式 5、特别行政区制度 6、政治协商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选举制度 9、国家行政组织 10、行政监督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参政议政 13、宪法 14、行政首长负责制 15、民主集中制 16、国家结构形式 17、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18、首长负责制 19、党组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 2、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什么是国家行政组织?国家行政组织设置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哪些优点? 5、简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6、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色。 7、我国的行政区划主要遵循哪些原则? 8、简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设置的基本原则。 9、简述特别行政区制度的主要内容。 10、简述我国政协制度的特点。 1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2、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哪些职权?

13、我国选举制度中规定的选举委员会的职责有哪些? 14、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16、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17、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论述题 1、试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与优点。 2、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如何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大制度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及其优点? 5、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主要有哪些? 6、试述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举措? 7、比较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 8、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内容。

临海市行政裁决程序规定(试行)

临海市行政裁决程序规定(试行) (送审稿)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裁决行为,促进行政机关合法、公正、高效行使行政裁决职权,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裁决制度试点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当事人申请,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居中对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裁决的行为。 涉及民事合同的纠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处理,不纳入行政裁决的范围。 第三条依法由市政府承担行政裁决职责的行政裁决事项委托所涉事项业务主管部门办理。依法由各单位承担行政裁决职责的行政裁决事项,由各单位明确内设行政裁决机构统一办理。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承担行政裁决职责的行政机关申请行政裁决: (一)土地权属争议; (二)林权争议; (三)采矿权权属争议; (四)水土流失纠纷; (五)水事纠纷; (六)渔港使用权争议;

(七)行政区域边界争议; (八)计量纠纷; (九)政府采购纠纷;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裁决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依照本规定申请行政裁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申请人。 与申请人产生特定民事纠纷的当事人为被申请人。 同申请行政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组织为第三人。 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裁决。委托他人代理的,必须向行政裁决机关提交由委托人出具的委托书。 第六条申请人申请行政裁决的,应当提供行政裁决申请书、相关证据材料和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裁决请求、申请行政裁决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第七条申请人申请行政裁决,可以口头申请,也可以书面 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裁决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裁决请求、申请行政裁决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并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 第八条申请人申请自然资源权属争议、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和补偿争议、政府采购活动争议等方面和市政府承担行政裁决职责行政裁决事项的行政裁决,可以向承担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工作流程范文

行政裁决工作流程

行政强制拆迁申请书

行政强制拆迁事前听证会程序 听证会开始 依据吉林市人民政府162号令《吉林市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办法》第七条“市建设委员会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前,必须组织听证”的程序要求,今天召开江南2号地拆迁项目行政强制拆迁听证会。现在我宣布听证会正式开始。 听证主持人:市建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即我本人; 听证员:市建委政策法规处××× 市建委拆迁办××× 听证记录员:市建委拆迁办××× 市建委法规处××× 当事人在听证中享有以下权利: 1、有对事实和证据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当事人可以出示有关证据,要求证人出席作证,可以要求质证;本听证会不因当事人举证、申辩、质证而作出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结论性意见; 2、当事人有放弃申辩和质证的权利。当事人放弃申辩和质证应向主持人声明。当事人未经主持人允许擅自退出听证的,视同放弃权利; 3、当事人对听证记录认为有遗漏或有差错,可以请求补充或改正,并可以注明意见; 4、当事人如认为听证人员及记录员与本次听证有直接利害

关系的,有权申请其回避。 ?拆迁人是否申请回避 ?拆迁单位是否申请回避 ?被拆迁人是否申请回避 当事人在听证中有下列义务: 1、有回答主持人询问和出示有关证据的义务; 2、发言应语言文明,尊重对方,不得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言论; 3、对听证记录在确认没有遗漏或差错后,应签字或盖章。 听证的焦点问题是: (一)是否依法进行了调解,是否依法作出了行政裁决; (二)是否有提供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权属证明或者补偿资金证明; (三)被拆迁人拒收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是否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提存证明; (四)是否提供了被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书。 现就上述问题进行听证,如果当事人对行政裁决有异议,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本次听证会不涉及此项内容。

国外行政复议制度

一、国外行政复议制度 行政复议制度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各国行政复议制度在概念和内容等诸多方面并不一致,不仅有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区别,即使是同属一个法系,英国和美国不一样,法国和德国不一样。 (一)概念 行政复议并不是国外行政法的概念,而是我国行政法学者的理论总结。德国的行政复议称为异议审查,它由“申明异议”和“诉愿”两部分组成。 在日本,行政复议称为行政不服审查,又叫行政不服申诉。日本的不服审查制度包括“异议申诉”、“审查请求”和“再审查请求”。韩国的行政复议称为行政诉愿,公民因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损害其合法权益时,都可以依法向原处分行政机关的直接上级行政机关提出请求撤销或变更原行政处分。 在法国,行政复议称为行政救济,包括善意救济和层级救济。善意救济是当事人向作出行政处分的原行政机关申请的救济;层级救济是当事人向作出行政处分的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的救济。在美国,行政复议是请求司法救济的前置程序。美国的行政复议包括部长救济和裁判所救济。 (二)复议的范围 各国复议范围一般限于具体行政行为,对于立法行为、国家行为不服的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救济。如根据美国的规定,当事人只能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裁决提起行政复议。日本行政不服审查的范围包括:行政机关的处分、其他相当于行使公权力的行为、不作为行为以及国家公务员对违反其意志给予的降薪、降职、休职、免职或其他明显的不利处分或惩罚处分。在韩国,公民对因中央或地方行政机关的违法、不当或消极的行政行为损害其合法权益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都可以提出行政诉愿。但对总统作出的行政行为不得提出诉愿请求。法国行政复议的范围比较宽,它包括所有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既包括行政机关制定普遍性规则的行为即抽象行政行为,也包括行政机关对具体事件进行处理的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 (三)复议体制 各国的复议体制并不相同,有的实行一级复议制,有的实行两级复议制。一级复议制是当事人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只能向司法机关申请司法救济,不能再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目前,多是国家都采用一级复议制,如美国、法国、韩国、奥地利等。二级复议制是指当事人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行政机关申请再复议。实行二级复议制的国家有德国、日本、西班牙等。我国的台湾地区也采用两级复议制。 (四)复议的管辖 管辖是指哪一类行政争议应当由哪一级机关进行复议的权限分工。各国关于管辖的规定也不一致,有的由原作出行政处分的机关管辖;有的由上一级机关管辖,还有的是由专门的机关管辖。在日本不服申诉的管辖根据不服申诉的形式不同而不同。在韩国,诉愿管辖机关为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直接上级行政机关。但对国务总理、各部部长或者总统直属机关的行政行为,应由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管辖。在法国,善意救济由作出行政处分的原机关管辖,而层级救济由作出行政处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管辖。英国根据行政争议性质的不同,由不同性质的行政裁判所管辖或者部长管辖。 (五)复议的审理方式 多数国家在审理方式上一般采用书面审理的原则,以开庭审理为例外。采用书面审理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奥地利等。在韩国,诉愿裁决应当依据书面材料作出,必要时也可以根据当事人口头陈述作出。但是英国和美国等普通法系国家没有书面审查原则的限制,复议机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重点

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幕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受全国人大监督,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维持社会稳定、保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诸方面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和能够发挥的功能。 政府职能讲的是国家活动的总的方向以及国家的使命和目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国家机关的活动及其任务的总和。 政府职能的双重性:阶级性和公共性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下列哪种政治关系属于广义上的"党政关系":(abc ) A 党与人大B党与政府C 党与社团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审判和检查机关的职务 多党合作的特点:1、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而非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的关系。

3、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4、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的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制原则 4.民主集中制或三权分立原则 思考:实际政治生活中党如何实现对人大的领导 1.提出方针政策,人大采取行动执行。 2.党就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直接向人大提出建议案,通过人大的立法把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 3.党对人大实行工作领导。党对人大常委会具体工作做出决议或发布指示,并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就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向党委请示汇报 4.党对人大实行组织领导。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其领导人的候选人由党组织推荐。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其他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及其组成人员的候选人也由党组织作出安排 国务院机构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