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知识【自整理精华版】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知识【自整理精华版】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知识【自整理精华版】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知识【自整理精华版】

Chapter 3 Neoclassical Trade Theories

? 3.2 Reciprocal Demand Theory 相互需求理论

In our previous discussions in Chapter 2 and the above section, world prices after trade began were assumed to be at a certain level. For example, in the Ricardo model(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we assumed that 1 barrel of wine would exchange for 1 yard of clo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贸易平衡(P43):两国进行交换,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各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但是要求两国相互需求的商品价值相等,贸易才能稳定均衡。

? 3.3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要素禀赋理论

Q:如果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同,为什么还要发生贸易?

A:要素禀赋的充裕度不同——成本。

H-O理论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发展,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核心:两国技术水平相等,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原因:

①两国间要素充裕度不同;

②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的要素商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的产品。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 theorem(P50):

The unit prices of labor and capital in Japan are 10 and 5 respectively, while in China, they are 4 and 7. Therefore the relative price of capital to labor(the price of capital, interest)in Japan (5/10)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China (7/4), i.e., (r/w)J<(r/w)C(资本密集:利率很低). In othere words, Japan is relatively capital abundant(密集) and China is relatively labor abundant.

? 3.4 The Leontief Paradox里昂惕夫之谜

按照H-O理论,美国是一个资本丰裕而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国家(P51),其对外贸易结构应该是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20世纪50年代初,美籍苏联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根据H-O理论,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一难题称为里昂惕夫悖论。

里昂惕夫悖论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但它对原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对国际贸易主流思想的反思,推动了二战后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诞生。

Chapter 9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9.1 Type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与上3个阶段对应地,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程度,分为:

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ariff arrangement)/Stage 1

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自由贸易区(Free market area)/Stage 1

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Stage 1

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共同市场,如欧洲共同体(Common Market)/Stage 2

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Stage 3

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Chapter 11 International Trade Terms 11.1 Incoterms 2010

CFR、FOB、CIF这三种外贸报价方式的共同点:

1,卖方负责装货并充分通知,买方负责接货;

2,卖方办理出口手续,提供证件,买方办理进口手续,提供证件;

3,卖方交单,买方受单、付款;

4,装运港交货,风险、费用划分一致;

5,交货性质相同,都是凭单交货、凭单付款;

6,都适合于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

CFR、FOB、CIF这三种外贸报价方式间的不同点:

1,FOB:买方负责租船订舱、预付运费;办理保险、支付保险;

2,CFR:卖方负责租船订舱、预付运费;买方负责办理保险、支付保险;3,CIF:卖方负责租船订舱、预付运费;办理保险、支付保险;

Chapter 13 International Cargo Transportation

?13.1 Modes of Transport

Ocean transport

1)Liner transport: the transport of cargoes from one seaport to another along

regular maritime routes according to a schedule.

运费:Weight, Measurement, Ad Val. (商品价值,价格).

Example: Company A exports 100 cases of Good X to London. The volume and gross weight per case are 40cm*30cm*20cm and 30kg respectively. Good X is classified as Class 10, the freight for which is calculated on W/M. The tariff shows that the basic freight rate for Class 10 is 222, with 10% port surcharges.

Total weight: 0.03M/T*100=3M/T √

Total volume: 0.4*0.3*0.2*100=2.4M^3 ×

Total freight=total weight*(basic freight rate + surcharge)=3*222*(1+10%) 2)Charter transport(租船)- tramp service(不定期)

Voyage charter(航程佣船), which is commonly used, means transport vessel or vehicle charter for one or a specified number of trips (voyages).即定点,班次和时间.

A charterparty(租船合同) is required.

?13.2 Major Shipping Documents

Bill of lading (B/L)

It is a transportation document issued by an ocean carrier(承运人,船方)to a shipper(托运人,货主) with whom the carrier has entered into a contract for the carriage of goods.

The B/L performed as a receipt(收据) for the goods, an evidence of contract of carriage(货运证明) and document of title to the goods(所有权).

提单的分类(Page226)

Chapter 14 International Marine Cargo Insurance ?14.1 Perils(风险)and losses

Average(海损)and charges

海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

①按损失程度可分为全部损失(又可分为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和部分损失。

船舶或货物全部遇难沉没,或烧毁、炸毁等为实际全损;

船舶遇险后,虽未达到全损的程度,但救助费和修理费两项或其中之一项将高于船舶或货物获救后的价值,从而无救助价值即为推定全损。

部分损失是船舶或货物在遇难后只受到局部损害的损失。

②按损失负担关系可分为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

?14.2 Ocean marine cargo clauses of the CIC(中国保险条例) 1. Basic ocean marine cargo insurance

1)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 (FPA平安险):由自然灾害引起的,不保

2)With Average (WA水渍险):FPA + partial losses of the insured goods caused by weather, lightning, tsunami, earthquake and/or flood.(FPA只保全损引起)

3)All Risks(一切险):,WA + general extraneous(外来的) risks.

2. W/W (warehouse to warehouse)clause仓至仓条款,CIF条件下

From the time the goods leave the warehouse for commencement, to final warehouse at destination, or until the expiration(终结) of 60 days as of(自…起) the insured goods are unloaded (if the shipment fails to reach the aforesaid warehouse).

若转运到合同未载明地点,保险合同提前终止。

?14.2 Export insurance practice in China (Page245)

Insured amount=CIF(or CIP)*(1+additional rate,10%)

CIF=CFR+I

=>CIF/CIP price= CFR/CPT price

I=CIF(1+addition rate)*Premium rate 1-premium rate*(1+addition rate)

Chapter 15 International Payment

?15.1 Instruments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

Bill of Exchange(draft), Promissory note, Cheque(支票)

?15.2 Remittance and Collection

?15.3 Letter of Credit

As previously noted, international payment can be made in several different ways:

①(Remittance M/T,T/T) by the buyer remitting payment before the seller makes shipment;

②(Remittance D/D) by open account whereby the buyer remits payment at an agreed time after receiving the goods.

③(Collection D/P) by documentary collection through a bank in which case the buyer pays the collecting bank in exchange for shipping documents which would include, in most cases, the document of title to the goods.

跟单信用证(Documentary Credit)是凭跟单汇票或仅凭单据付款的信用证。此处的单据指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单据(如海运提单等),或证明货物已交运的单据(如铁路运单、航空运单、邮包收据)。

运作流程:

(1)开证申请人(Buyer)根据合同填写开证申请书并交纳押金或提供其他保证,请开证行开证。

(2)开证行(Issuing bank)根据申请书内容,向受益人开出信用证并寄交出口人所在地通知行。

(3)通知行核对印鉴无误后,将信用证交受益人。

(4)受益人审核信用证内容与合同规定相符后,按信用证规定装运货物、备妥单据并开出汇票,在信用证有效期内,送议付行议付。

(5)议付行按信用证条款审核单据无误后,把货款垫付给受益人。

(6)议付行将汇票和货运单据寄开证行或其特定的付款行索偿。

(7)开证行核对单据无误后,付款给议付行。

(8)开证行通知开证人付款赎单。

信用证方式特点:

(1)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self-sufficient instrument)。信用证不依附于买卖合同,银行在审单时强调的是信用证与基础贸易相分离的书面形式上的认证;

(2)信用证方式是纯单据业务(pure documentary transaction)。信用证是凭单付款,不以货物为准。只要单据相符,开证行就应无条件付款;

(3)开证银行负首要付款责任(primary liabilities for payment)。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它是银行的一种担保文件,开证银行对支付有首要付款的责任。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 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 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P46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 . 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9.10,P42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 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P43 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P45(多选考点。07.01,0710,08.10,)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50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 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 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 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 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 (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 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 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 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 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 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 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八五”计划——(1991-1995)机电产品在各类商品贸易中增长最快,成为贸易额最大的一类商品。 “九五”计划——(1996-2000)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这时期我国制定了“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出口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比例】 “十五”计划——(2001-2005)继续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 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内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以数量增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 有品牌的商品出口。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内容:加快培养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doc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总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总复习 一、本课程主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1、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定义、特点、基本类型和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它既包括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括无形商品(劳务、技术、教育、咨询等)交换。这种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看,称为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P1、2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联系与区别: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从这一点说,两者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着眼于某个国家,即一个国家(地区)同其它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后者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P1、3 国际贸易特点 基本特点:贸易主体的两重性。 国家干预,限制严格 信用风险 汇率风险 具体特点情况复杂,风险很大价格风险 运输风险 政治风险 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影响 地区制约,需求多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市场影响 文化传统对市场影响 出口贸易 商品流向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 商品形态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 直接贸易 国际贸易基本类型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 专门贸易 现汇贸易 记帐贸易 易货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 对外贸易额、国际贸易额、贸易量;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惯例。 2、国际贸易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比较成本理论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自由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2=600 边界如下所示: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 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一、五章): 1.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 察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家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3.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又称为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货物 与/或服务)与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 一。 4.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 易量。 5.贸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国家进行对外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总贸易体 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专门贸易体系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 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境内的货物计入进口贸易,凡通过办理海关手 续出口的货物计入出口贸易。 6.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 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7.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直接贸易。 8.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过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运往 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9.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与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之 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10.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与/或进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 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 表示。

国际贸易 许斌版 选择 判断 名词解释 简答重点汇总

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绝对优势 指一国的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高于另一国(生产1套服装,美国需要1个劳动力,而中国需要2个劳动力。美国在服装生产上对中国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既可以出自绝对优势较大的生产领域,也可以出自绝对劣势较小的生产领域。 (美国服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2倍,美国饮料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倍。 美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中国都存在绝对优势,但其饮料业优势更大,因此美国在饮料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美国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服装业的劣势相对较小,因此中国在服装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中的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额[钱,价值 ] 用价格指数调整,更真实贸易量[规模,剔除价格因素] 国家贸易额与世界贸易额 国家贸易额 = 该国进口额 + 出口额 世界贸易额 = (所有国家的进口额 + 出口额)÷ 2 1. 李嘉图模型表明每个国家中的每个人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解释:在李嘉图模型中工人、企业家和消费者为同一个(群)人, 因此一个国家获得贸易收益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从贸易开放中获益。 2. 李嘉图模型否定了绝对优势作为贸易基础的理论(√) 解释:李嘉图模型揭示了国际贸易类型取决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3. 在李嘉图模型中。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的差异(×) 解释:是由于国际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4. 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应用于两个国家,而不能应用与多个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形(×) 解释:李嘉图模型可以推广到多个国家多种商品的情形。 5. 李嘉图模型说明,贸易最终会导致不完全专业化生产(×) 解释:自由贸易将导致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6. 比较优势理论中,一国从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7. 一国从封闭经济转向自由贸易时,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外移(×) 解释:由于短期内一国不可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因此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不会移动,转向自由贸易时,变化的将是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及消 费者的效用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答:绝对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

S国际贸易理论复习总结重点

第一章 国贸的含义: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交易内容 二.商品流向: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三.贸易有无第三国: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四.贸易统计方法:总贸易体系(一般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特殊贸易体系) 五.贸易形式 六.清偿工具:自由结汇贸易(货币),易货贸易(货物),补偿贸易(实物)。 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又称对外贸易值。说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总规模。 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进口总额+出口总额 国际贸易额:用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世界各国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是衡量国际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通常用出口总额计算。 贸易量:用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国际贸易量:以一定基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额÷世界出口价格指数 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贸易依存度(外贸依存率或外贸系数):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际化程度。 外贸依存率=(X+M)÷GDP 贸易条件(贸易比价,交换条件):一国在对外贸易中,用某一货币衡量的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即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TOT=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100% 若TOT>100 贸易条件改善 TOT<100 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贸易利得的变化情况,但是相对基期而言的。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汇总汇编

国际贸易实务题型和重点 ?复习原则 基本概念(富有专业色彩) 题型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题 案例题 一、商品的品名与品质 (一)表示品质的方法 凭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 复样 凭文字说明表示商品的品质 对等样品 良好平均品质(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中等货而言) 品质的机动幅度(特定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可以机动) 品质公差(工业制成品中加工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为人们所公认的误差)二、商品的数量条款 ?公量 公量=商品干净重×(1+公定回潮率) 公量=商品净重*(1+公定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 ?数量的机动幅度 允许货物多装或少装的条款即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溢短装条款(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有些商品受本身特性、生产、运输或包装等条件的限制,在实际交货时不易精确计算。为了便于合同的顺利履行,减少争议,买卖双方通常要在合同制定时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条款,这种条款又称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所谓溢短装条款是指在规定具体数量的同时,再在合同中规定允许多装或少装的一定百分比。卖方交货的数量只要在允许增减的范围内即为符合合同有关交货数量的规定。例如在合同中规定"装运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Shipment Quantity5%more or less allowed)。 ?(1)明确规定(明确规定数量的机动幅度) ?(2)没有规定(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溢短装条款.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可以有5%的幅度.个数,件数计件的商品除外)?(3)大约(合同中有“大约”(Approximately or About)的字样是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有10%的机动幅度) 三、包装条款 ?运输包装(大包装、外包装) 便于仓储,便于运输,便于搬运) ?唛头(通常是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各国在编制贸易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采取的是()。 [A] 专门贸易体系[B] 总贸易体系 [C] 对外贸易体系[D] 国际贸易体系 2、在中国又把贸易顺差称为()。 [A] 出超[B] 正超[C] 入超[D] 反超 3、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自然条件[B] 资本流动[C] 上层建筑[D] 社会生产力 4、绝对成本理论的提出者是()。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赫克歇尔[D] 俄林 5、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是()。 [A] 国际生产价格[B] .国际价值 [C] 国别价值[D] 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 6、下列发盘有效的是()。 [A] 请改报装运期10日复到有效 [B] 你15日电接受,但以D/P替代L/C [C] 你15日电每公吨30英镑20日到付 [D] 你15日电可供100件参考价每件8美元 7、我国某出口公司于6月1日以电报形式对美商发盘,限10日复到有效。对方于9日以电报发出接受通知,由于电讯部门的延误,出口公司于11日才收到美商的接受通知,此时()。 [A] 除非我方及时提出异议,否则,该逾期接受有效,合同成立 [B] 不管我方是否及时提出异议,接受无效,合同不成立 [C] 只有我方及时表示接受,该通知才有效,否则,合同不成立 [D] 由电讯部门承担责任 8、开证行仅凭不附单据的汇票付款的信用证,称为()。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

(一)了解 1. 直接贸易: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的中间商参与的贸易活动。 间接贸易:指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商或更多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中第三国商人所从事的把商品从生产国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指贸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一国国境的情况。 2.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 内容:①人类的交换产生了分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一个国家 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后天的有利条件。③各国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各国从 贸易中获益。 意义和局限性:意义:绝对成本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 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绝 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 主要内容: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 相权取其轻,以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仍然能够得到贸易利益。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比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①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 提高了;③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分工,能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 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科学性:(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家 分工中获得利益;(2)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3)通过国 际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 局限性:(1)劳动价值论不彻底;(2)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只是一 种静态分析;(3)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4.新要素理论(p72):①技术要素说②人力资本要素说③研究与开发要素说④信息要素 说⑤管理要素说⑥规模经济说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76)弗农提出。(1)新生期(2)成长期(3)成熟期(4)销售下 降期(5)让与期 6.产业内贸易理论:(p79)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特点:①产品流动具 有双向性②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③产业内贸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相似的 要素投入。理论解释:①偏好相似论(林德)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 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两国消费者的消 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 贸易量越大。②市场结构论。 7.相互需求原理:约翰·穆勒提出结论: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即 两国两种商品各自的国内交换比率)内,实际的、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各自交 易对手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本国对于外国商品 的需求强度,则两国间两种商品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相反,如果本国对 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的 交换比率。 8.非关税壁垒特点:①灵活性和针对性②隐蔽性和歧视性③限制进口的有效性 9:“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己规定在某一时期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资料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1.具体内容: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居民与非居民间的资本或金融资产的转移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净误差和遗漏账户:人为设置的抵消账户,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平衡。 2编制原则: (1)、所有权变更原则(即经济交易记录日期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标准。指交易当事方在账目上放弃(获得)实际资产并获得(放弃)金融资产。)(2)、作价原则(在可以得到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对交易定值;债务工具大多按面值定值;货物进出口都按离岸价格(FOB)定值) (3)、复式记账原则(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 第二章外汇和汇率 汇率制度的种类:固定汇率适度(本币与外币比价基本固定,并且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浮动汇率制度(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 第三章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该国货币贬值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该国国内货币紧缩、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强 拉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国货币升值加剧国家间磨擦、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周期性不平衡。 2、货币价值变动: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性不平衡。 3、经济结构: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结构性不平衡 4、过度外债 5、资本投机 6、偶然事件:临时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黄金的输出入自动恢复平衡。 2、弹性分析理论:假设条件: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贸易商品的供给有弹性,而且弹性是无穷大、各国充分就业,国民总收入是不变的、只考虑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之后,只有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会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Em|+|Ex|>1 4、吸收分析理论(1、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2、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5、货币分析理论:假设条件: 1)一国处于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需求长期稳定 ,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2)国际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内成立该理论政策主张:R·E= Md-D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政策: 1、市场自动调节 2、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财政政策: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4、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目的。 5、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用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6、直接管制政策: (1)外汇管制:通过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市场的供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 (2)贸易管制:奖出限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篇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名词解释: 1. 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2. 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 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3.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值与该 国同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4.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通过一国的关境时,该国政府设置的海关 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5.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 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 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和压力,自动规定在某一段时期内某些商品 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7.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国际 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式, 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出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 解决本国出口商的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外国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 的支付货款需求的一种融资方式。 8. 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了使出口的货物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竞 争能力,在某些货物出口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9. 倾销:是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 低于成本价格将其产品抛售至另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行为。 10. 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它是用来表示 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确认风险,责任,费用的划分等问 题的专用术语。 11. 汇票:是一方向另一方签发,要求受款人在见票时或于未来某 一确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或来人支付一定金 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简答: 1. 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 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能获得利益。而另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实务题型和重点 复习原则 基本概念(富有专业色彩) 题型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题 案例题 一、商品的品名与品质 (一)表示品质的方法 凭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 复样 凭文字说明表示商品的品质 对等样品 良好平均品质(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中等货而言) 品质的机动幅度(特定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可以机动) 品质公差(工业制成品中加工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为人们所公认的误差)二、商品的数量条款 公量 公量=商品干净重×(1+公定回潮率) 公量=商品净重*(1+公定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 数量的机动幅度 允许货物多装或少装的条款即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

溢短装条款(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有些商品受本身特性、生产、运输或包 装等条件的限制,在实际交货时不易精确计算。为了便于合同的顺利履行,减少争议,买卖双方通常要在合同制定时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条款,这种条 款又称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所谓溢短装条款是指在规定具体数量的同时,再在合同中规定允许多装或少装的一定百分比。卖 方交货的数量只要在允许增减的范围内即为符合合同有关交货数量的规 定。例如在合同中规定"装运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Shipment Quantity5%more or less allowed)。 (1)明确规定(明确规定数量的机动幅度) (2)没有规定(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溢短装条款.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可以有5%的幅度.个数,件数计件的商品除外) (3)大约(合同中有“大约”(Approximately or Ab out)的字样是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有10%的机动幅度) 三、包装条款 运输包装(大包装、外包装) 便于仓储,便于运输,便于搬运) 唛头(通常是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成) 国际标准化组织(收货人或买方名称的英文缩写和简称;参考号,如运单号、订单号或发票号;目的地;件号,包括顺序件号和总件数) 销售包装(小包装、内包装) 保护商品,美化商品,起促销作用. 销售包装上一般附有装潢画面、文字说明和条形码标志。 装潢画面要有吸引力,但是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禁忌。 文字说明要符合国家的标准。 条形码(是一组带有数字的黑白及粗细间隔不等的平行条纹所组成,它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为计算机输入数据的特殊的代码语言)

国际贸易英文重点名词解释整理

(1)Immiserizing growth:the situation where a nation’s terms of trade deteriorate so much as a result of growth that the nation is worse off after growth than before,even if growth without trade tends to improve the nation’s welfare. (2)H-O theory:the theory that postulates that (a) a nation exports commodities intensive in its relatively abundant and cheap factor and (b) international trade brings about equalization in returns to homogeneous factors across countries. (3)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the part of the H-O theory that predicts,under highly restrictive assumptions,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will bring about equalization in relative and absolute returns to homogeneous factors across nations. (4)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it postulates that free international trade reduces the real income of the nation’s relatively scarce factor and increases the real income of the nation’s relatively abundant factor. (5)Specific-factors model:the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 change in commodity price on the returns of factors in a nation when at least one factor is not mobile between industries. (6)Leontief paradox:the empirical finding that U.S. Import substitutes were more K intensive than U.S. Exports.this is contrary to the H-O trade model,which predicts that ,as the most K-abundant nation,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import L-intensive products and export K-intensive products. (7)Differentiated products:the somewhat different products(such as automobiles)produced by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in the same industry or general product group. (8)Intra-industry trade: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of the same industry or broad product group. (9)Product cycle model:the hypothesis,advanced by Vernon,that new products introduced by industrial nations and produced with skilled labor eventually become standardized and can be produced in other nations with less skilled labor. (13)optimum tariff: the tariff that maximizes the net benefit resulting from improvement in the nation’s terms of trade against the negative effect resulting fro m reduction in the volume of trade. (14)Terms of trade effect of a tariff: the reduction in the price of the import commodity that results when a large nation imposes an import tariff. (15)Nominal tariff: A tariff calculated on the price of a final commodity. (16)Rate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The tariff calculated on the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 commodity. (17)Rybczynski theorem: postulates that at constant commodity prices,an increase in the endowment of one factor will increase by a greater proportion the output of the commodity intensive in that factor and will reduce the output of the other commodity. (18)Customs union: removes all barriers on trade among members and harmonizes trade policies toward the rest of the world. (19) external economies:Economists define external economies as productivity gains and costs reductions that an individual firm reaps from the expansion of other firms in the same industry. (20)Export subsidies: the granting of tax relief and subsidized loans to potential exporters,and low-interest loans to foreign buyers of the nation’s exports. (21)Trade gain: the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in each nation resulting from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and trading. (22)Absolute advantage: the greater efficiency that one nation may have over another 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