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_李文武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_李文武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_李文武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_李文武

第39卷第10期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Vol.39 No.10 2011年5月16日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May 16, 2011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

李文武1,游文霞1,王先培2

(1.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为提高电力信息系统防范攻击能力,实现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生产控制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和市场营销系统三类电力信息系统以及开放互联电力信息系统的特点及面临的安全威胁,总结并评述了国内外对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根据电力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安全要求,指出未来应重点对生产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互联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和安全管理开展研究,并指出了具体研究方向。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安全威胁;生产控制系统;安全管理

Survey of cyber security research in power system

LI Wen-wu1,YOU Wen-xia1,WANG Xian-pei2

(1.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Reusable Energy,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China;

2.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Cyber security research in power system is reviewed to prevent attacking and guarantee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s' safe oper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ecurity threats of 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arket operation systems and open interconnected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r

,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related to cyber security in power system is surveyed from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iew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ecurity demands of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s it suggests that the study on the cyber security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in

,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 and interconnected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 should be focused in the future, and the concrete research direction is pointed out.

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0677047).

Key words:power information system;cyber security;security threats;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secur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M769;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3415(2011)10-0140-08

0 引言

电力行业很早就采用计算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现代电力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已建成生产、管理、营销等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有效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优质和经济运行。各类电力信息系统由于信息共享和协作已经实现互连,网络通信协议也逐步采用开放通用的TCP/IP协议,这使得非法者可以采用各种攻击技术在信息空间(Cyber Space)对电力信息系统进行攻击,破坏电力系统信息安全(Cyber Security in Power System),影响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甚至导致系统振荡或大范围停电。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7047);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杰出中青年项目(Q20091307)

美国已将电力系统作为未来网络战攻击目标之一。由于保密原因,许多电力信息系统遭受攻击的事件未曾报道。为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批准了一项保障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研究计划。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在近几年也资助了多项与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课题。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自本世纪初也对本课题开始研究[1-2]。相关成果见诸《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等电气工程的主要杂志和会议。IEC等国际组织也针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需求,正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程。SEL、RFL、ELECTRA、南瑞等电力设备的生产厂商和集成服务提供商也在开展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产品预研工作。

李文武,等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 - 141 -

本文在分析电力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威胁的基础上,以电力行业需求为导向,总结并评述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提升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整体水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1 电力信息系统及安全威胁

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络为基础,实现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传输的应用系统[3]。电力信息系统面向电力企业,按照应用领域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生产控制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和市场营销系统[2]。

生产控制系统直接服务电力生产,主要包括SCADA/EMS、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电厂监控系统、微机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很高,通信平台采用电力调度通信专网。现代电力生产控制已经从现地控制转向以工业网络为基础的集中控制阶段。生产控制系统在可靠性方面已经采取了防电磁干扰、冗余等措施,但是在高频、微波等各种通信链路上仍然存在冒充、篡改、窃收、重放等类型的网络威胁,严重影响到电力生产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一致性。另外,生产控制系统在调试及维护阶段有设备提供商的工作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进入电力生产控制系统,出于商业竞争或政治目的会置入逻辑炸弹、蠕虫等恶意代码,破坏电力生产控制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行政管理系统用于电力企业内部日常事务管理,典型系统有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系统等。行政管理系统间接服务电力生产,需要从生产控制系统中获取电力生产信息,因此通信也采用专用电力数据网。相比电力生产控制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比较开放,使用人员类型众多,存在通过U盘泄露信息的可能。该类系统由于采用UNIX、Windows多种类型的操作系统,系统漏洞较多,如不及时打补丁会造成系统不稳定乃至瘫痪。另外,该类系统同样也存在网络威胁以及编程漏洞,但整体而言信息安全重要等级比生产控制系统要低。

市场营销系统是联系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电力物资供货商等的纽带,典型系统有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招投标应用系统等。由于需要和电力企业以外的实体进行信息交换,因此该类系统必须接入Internet。市场营销系统更加开放,威胁呈现多样化,攻击者会在物理、网络、系统程序、应用程序等各个层面破坏信息保密性、信息完整性、信息一致性、不可抵赖性、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

由于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的需要,各类电力信息系统实现了互联,形成开放的电力互联信息系统。电力互联信息系统存取点众多,包含以上三类电力信息系统的所有威胁,且威胁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性,对电力互联信息系统的攻击多样化。

因此,如不采取安全措施,非法者可能在电力信息通信、存储、加工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对电力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因此必须开展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我国电力企业已将信息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部分,制定了各种信息安全预案,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2 研究进展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面向具体行业,实现安全目标应以密码学、访问控制、网络安全等信息安全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采取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手段,因此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总结并评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由于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以应用为导向,因此技术方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力信息系统以及互联电力信息系统分别叙述,管理方面则重点论述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标准、规程等研究进展。

2.1 生产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生产控制系统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信息系统。按照《电力系统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生产控制系统位于生产控制大区,和电力其他信息系统在网络物理层实现隔离,涉及电网调度的生产控制系统实现纵向认证。目前电力生产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微机保护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和SCADA系统等。

IEC61850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国际标准,但并不涉及安全问题。文献[4]基于IEC61850标准,利用电力企业广泛推行的公钥基础设施/权限管理基础设施(PKI/PMI),结合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提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用户远程访问时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解决方案。文献[5]采用普通或代理的数字签名模式,实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控制中心和变电站IED(Intelligent Electric Device)的身份认证和信息完整性,其核心是数字签名技术,主要优点在于使用和发展并重,适合现有以及采用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文献[6]则根据基于IEC 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IED计算资源的有限性和通信的实时性,提出了基于口令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IED之间的身份验证方案,满足电力系统数据与安全通信标准

- 142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IEC62351的安全认证需求。文献[4-6]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不同实体之间的认证进行了深入全面分析。通信系统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据传输的基础设施,文献[7]利用分布式系统脆弱性理论,提出网络环境下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脆弱性评估方法,实现对系统安全性的综合量化,对安全策略制定起指导作用。文献[8]结合生存系统分析(SSA)方法和概率风险评估(PRA)方法,提出适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态势分析的风险分析与概率生存评估(RAPSA)方法。文献[7-8]从系统整体研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文献[9-10]给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入侵防护的建议,文献[11]则对数字变电站中信息处理及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了分析。

微机保护系统是保障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系统。IEEE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委员会(PES PSRC)专门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继电保护信息安全问题[12]。报告首先指出微机保护系统在变电站、电厂已经和电力监控及自动化系统实现互联,运行人员、系统生产厂商、调试人员等对微机保护有数据访问的需求,由此带来许多安全问题;接着分析了微机保护通信的特点,指出微机保护需要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采用VLAN、IP包过滤等安全措施,最后以线路纵联保护为例,分析了在不同应用方式下,抵御拒绝服务(Deny of Service)和流量控制(Traffic Manipulation)攻击需要采取的解决方案。文献[13]专门研究了差动微机保护,指出差动保护通信要求专用网络、很小的时延和消息验证机制,提出对称流加密方案,并说明在微机差动保护中不能采用动态密钥交换机制。文献[14]则给出了基于上下文的电流微机保护信息安全防御方法,采用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通过对同一变电站电压电流的上下文信息来识别运行故障和恶意攻击。该方法紧密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状况,是微机保护信息安全新方法的探索。由于微机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年又资助了两项微机保护信息安全的研究项目。

SCADA系统是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文献[15]使用攻击树(Attack Tree)对电力SCADA系统的脆弱性进行定量建模,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安全漏洞的组合,发现潜在的入侵场景,以采取相应对策。攻击树建模借鉴了可靠性理论中的故障树分析方法,可以将可靠性与安全性结合起来分析。文献[16]利用离散系统仿真工具-Petri网从系统、场景和访问点三个层次评估SCADA系统的脆弱性,并以具有口令保护和防火墙的SCADA 系统和IEEE 30-bus为例,评估网络攻击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紧密结合了SCADA系统服务对象。文献[10]则具体列举了SCADA系统的六种入侵场景和入侵后果,并评价了SCADA安全防护中不同安全措施,有助于SCADA系统的整体安全。文献[17]针对SCADA通信瓶颈,提出了支持广播通信的密钥管理协议。

电网安全有赖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运行。文献[18]提出利用分片-冗余-分散(FRS)的弹性技术改造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双服务器系统,使其具有容入侵的能力。文献[19]提出将电网安全和信息安全集成建模评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脆弱性,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步骤。

除此之外,文献[20]利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提出二次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化设计方法;文献[21]以某电厂实时系统为例,给出了提高实时系统安全的对策;文献[22]探讨了电力广域通信网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文献[23]提出应用角色访问控制模型应用于电力调度两票管理系统。文献[24]使用证据理论,结合 ISO 17799标准对电能自动抄表系统进行了信息安全评估。文献[25]论述了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中信息安全的防护与应用。

由于生产控制系统是电力行业最重要的信息系统,总体而言,对该类系统的研究较多,但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外,其他生产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研究均不够全面深入。

2.2 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安全

行政管理系统是电力企业日常事务管理系统,其系统架构和其他企业的行政管理系统基本一致,相应的安全措施也具有互通性。电力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档可信传输和访问控制。

为避免电力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采用简单的用户名/口令机制控制变电站操作票等敏感文档传递的缺点,文献[26]提出利用公钥算法对文档进行电子签名,增强了文档传递的安全性,且签名和文档可同时存档,但方案需要公钥基础设施(PKI)的支持。文献[27]提出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即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在多媒体数据中嵌入隐蔽的标记,为电力文档收发双方之间建立起可靠的信任关系,实现用户身份认证、文档真实性、完整性检查等服务,提高了文档在不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传递的可信度。

文献[28]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策略应用于电力企业ERP系统中,在角色、操作和数据等维度上对权限控制进行细化,实现了多级管理员体系,并将企业的实际岗位情况以及企业的业务部

李文武,等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 - 143 -

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所开发系统中的特定角色一致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角色、操作和对象的多级管理及细化控制,增强了系统的安全管理性能。

2.3 市场营销系统信息安全

市场营销系统信息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力市场运营系统。该系统接入Internet,采用B/S结构,当信息通过HTTP协议传输时,容易遭受窃听、篡改、伪造、中断等攻击。文献[29]提出利用SSL (Secure Socket Layer)协议来抵抗攻击,并给出了软件配置、代理机制和SSL开发包等三种实现方案。用SSL协议增强安全性适用于任何基于TCP/IP的应用,但是该机制使用公钥算法,因此需要PKI的支持。文献[30]针对电力市场中用户类型众多、访问权限各不相同且受市场规则变动的影响,提出基于J2EE架构的应用层安全访问控制机制,并设计了安全性高,配置灵活,能够将权限管理与应用开发彻底分离的控制中心应用层用户访问控制方案,但该文提出的技术路线仅适用于J2EE架构下安全访问机制的实现。文献[31]则提出了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十条安全设计原则,并在调度中心侧、广域网和电厂侧进行安全体系设计及网络互连设计,是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

电力行政管理系统和市场营销系统由于不直接和电力生产关联,且这两类系统的安全措施大多可以借鉴其他信息系统,因此相关研究较少。

2.4 互联电力信息系统安全

互联电力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复杂异构的电力信息系统组成的大规模、广域分布和分级递阶的大系统,影响其安全的因素是多维的[32]。对互联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体系设计、容入侵及网络安全设计方面。

安全体系设计要解决三个问题:如何根据安全策略获得安全需求、如何将安全需求映射为安全体系、明确安全体系满足安全需求的程度[32]。文献[33]分析了风险管理方法、遵循安全设计指南方法、形式化验证方法、“发现修改”方法、预防性安全设计方法等现有安全设计方法应用在互联电力信息系统时的特点和不足,并总结了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过程、安全需求分析方法、可生存系统分析方法的可借鉴之处。电力信息系统比电力物理系统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34],风险管理作为一个能用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安全设计方法,文献[35]提出电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划分安全域,但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不能直接应用到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体系设计。文献[36]则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力信息系统建模和安全体系定量评估的系统化方法,其中安全体系设计语言用于建立电力信息系统的抽象模型,风险自动分析算法和相对安全度定量评价指标用于减少安全体系设计的主观性。文献[37]侧重各类安全设备灵活配置和协调,提出了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电力数据网络柔性安全体系。

传统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重在防范,而没有考虑到电力互联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破坏后的生存性问题,使用容侵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文献[38]提出一种使用冗余和多样性的容侵体系结构来检测和屏蔽已知和未知的攻击,并能对受损的服务器自行恢复,有效地加强了电力互联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性。文献[39]提出的基于容侵技术的电力企业网络安全体系模型则兼顾了网络服务性能和网络安全两方面的因素,利用成熟的误用检测技术和防火墙技术防御已知的入侵行为,对于未知的入侵行为采用异常检测技术进行评估、追踪和分析。文献[40]则结合某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实际情况,提出一个基于测控结合的三层结构容入侵模型,在本地、子网和企业网三个层次分别监测控制简单、联合和复杂的网络攻击。该模型同时为了保障容入侵系统本身的安全,提出利用心跳信息监控各组成部件,并利用表决器诊断技术判断系统是否正常。

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电力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文献[41-44]设计了不同的网络安全方案,综合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物理隔离装置等。文献[45]探讨了入侵诱骗的网络安全方法,深化了对电力系统信息网络攻防的认识。为建立电力行业的安全保障基础体系,文献[46]设计了电力PKI。文献[47]对某电厂二次网络系统采用链式防护结构,构成电厂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由于互联电力信息系统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因此互联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研究较多,大多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而不侧重具体的安全技术,但尚未有成熟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2.5 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的实践表明“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可见管理的重要性。国内外许多部门或组织为保障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发布了相关标准、规定、规程等。上世纪九十年代原电力工业部和国家保密局就发布了《电力工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国家经贸委和电监会本世纪初也分别发布了《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定》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其核心是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即电力信息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

- 144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区,电力调度数据网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共信息网的安全隔离,在生产控制大区与广域网的纵向交接处设置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者加密认证网关及相应设施[48-49]。作为配套,电监会还给出了包括各级调度中心、变电站、发电厂等配套的六个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各电力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安全规程。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 27001标准规定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 要求与信息安全控制要求,是一个组织的全面或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的基础,可以作为第三方认证的标准[50]。而与之配套的IEC 17799标准提供了一套综合的、由信息安全最佳惯例组成的实施规则,主要内容包括11个安全类别、39个控制目标和133项控制措施[51]。IEC 27001和1779标准已在我国电网企业开始试点应用[52]。另外,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 技术委员会(IEC TC57)第15工作组(WG 15)正在针对现有的变电站通信标准,拟定包含TCP/IP协议,制造报文规范协议(MMS)和对等通信协议的安全规范IEC 62351[53]。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2003至2006年专门成立进行电力信息系统和内网安全研究的D2/B3/C2-01工作组,发布技术规范,并应用于某电力公司[54]。CIGRE 2006年至2009年又成立D2.22工作组,并发布了适用于电力公司信息安全框架、风险评估和安全技术的规范,将基线控制、逻辑图等引入电力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中[55]。

NERC、ISA、NIST、DOE等组织也开始进行电力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国内外高度重视标准、规程等的制定,同时也关注其实施,使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3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是国家基础设施,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等级,要重点突出,强调安全过程、注重整体效果。电力行政管理系统和市场营销系统和一般信息系统类似,安全防范有成熟经验。而生产控制系统是工业专用信息系统,互联电力信息系统是“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研究尚不深入。笔者认为未来应重点对生产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互联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和安全管理开展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1)生产控制系统方面,首先应研究各计算实体的安全。生产控制系统大量采用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作方式是循环扫描,且具有大量的输入输出接口。另外,生产控制系统中为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CPU协同完成计算任务。和普通PC和服务器不同的体系结构,使得生产控制系统的计算实体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防御方式不同。其次要研究生产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生产控制系统使用的通信协议有别于民用网络,应详细研究IEC 60870标准定义的远动通信规约等应用于EMS、DMS等系统中可能遇到的攻击类型,保障协议安全。

(2)互联电力信息系统方面,首先应重点关注不同电力信息子系统之间网关设备,包括物理隔离器、路由器等安全,研究这些网关设备的渗透测试方法。其次研究在不同利益主体下,电力信息安全基础设施PKI的建设,重点是认证机构(CA)的交叉认证。最后,我国正在进行智能电网建设,为适应电网的柔性结构,实现可重组的信息流,互联电力信息系统所包含的信息子系统将更多,耦合也将更紧密,必须超前研究适合智能电网的坚固、灵活、抗攻击以及自防御的信息交互平台[56]。

(3)安全管理方面,首先应加快不同类型电力信息系统相互关联的信息安全标准集建设。其次要研究适合预警、保护、决策、响应和恢复(WPDRR)的过程管理机制,增强电力信息系统的主动防御能力。最后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重点是评估什么、如何度量以及如何取值的现场问题以及风险计算的数学模型,使得电力信息安全的具体技术布置合理有效。

4 总结

本文以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为主题,从生产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市场营销系统信息安全、互联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和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需要综合利用电气工程、信息安全及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既有重大现实意义,又有发展前途的课题。本文旨在梳理该领域发展脉络,为今后发展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1]胡炎,董名垂,韩英铎. 电力工业信息安全的思考[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7):1-4,12.

HU Yan, DONG Ming-chui, HAN Ying-duo.

Consider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for electric power

industry[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2,26(7):1-4,12.

[2] 李文武,王先培,孟波,等. 电力行业信息安全体系

结构初探[J]. 中国电力,2002,35(5):76-79.

LI Wen-wu,WANG Xian-pei,MENG Bo,et al. The

李文武,等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 - 145 -

early study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rchitecture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J]. Electric Power,2002,35(5):76-79. [3] 贾晶,陈元,王丽娜.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M]. 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JIA Jing,CHEN Yuan,WANG Li-na. Security and

secrecy for information system[M].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9.

[4] 段斌,刘念,王健,等. 基于PKI/ PMI 的变电站自动

化系统访问安全管理[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

(23):58-63.

DUAN Bin,LIU Nian,WANG Jian,et al. Access

security management of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s

based on PKI/PMI[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23):58-63.

[5]段斌,王健. 变电站自动化信息交换安全认证体系[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9):55-59.

DUAN Bin,WANG Jian. A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system of substation automation information exchange[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9):

55-59.

[6] 廖建容,段斌,谭步学,等.基于口令的变电站数据

与通信安全认证[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0):

1-5.

LIAO Jian-rong, DUAN Bin, TAN Bu-xue, et al.

Authentication of substation automation data and

communication security based on password[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0):

1-5.

[7] 刘念,张建华,段斌,等. 网络环境下变电站自动化

通信系统脆弱性评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

(8):28-33.

LIU Nian,ZHANG Jian-hua,DUAN Bin,et 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network-based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8,32(8):

28-33.

[8] Taylor C,Krings A,Alves-Foss J. Risk analysis and

probabilistic survivability assessment(RAPSA):an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power substation hardening[C].

//ACM Workshop on Scientific Aspects of Cyber

Terrorism,2002:1-9.

[9] Oman P,Schweitzer E, Frincke D. Concerns about

intrusions into remotely accessible substation controllers

and SCADA systems[C]. //27th Annual Western

Protective Relay Conference,2000(4):73-96.

[10] Oman P,Schweitzer E,Roberts J. Safeguarding IEDs,

substations,and SCADA systems against electronic

intrusion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Western Power

Delivery Automation Conference,2001(1):86-96. [11]吴国威. 数字化变电站中信息处理及网络信息安全分

析[J]. 继电器,2007,35(12):18-22.

WU Guo-wei. Information disposal and network security

analysis in digital substation [J]. Relay,2007,35(12):

18-22.

[12] IEEE PSRC C1 Working Group. Cyber security issues

for protective relays[C]. //IEEE PES General Meeting,

2007:1-8.

[13] Allen Risley,Jeff Roberts,Peter Ladow. Electronic

security of real-time protection and SCADA communications[C]. //5th Annual Western Power

Delivery Automation Conference,2003:12-37.

[14] Su S,Chan W L,Li K K,et al. Context information-

based cyber security defense of protection system[J].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2007,22(3):

1477-1481.

[15] Ten C W,Liu C C,Govindarasu M.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cyber security for SCADA systems using

attack trees[C].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7:24-28.

[16] Ten C W,Liu C C,Govindarasu M.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cyber security for SCADA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s,2008,23(4):

1836-1846.

[17] Donghyun Choi,Hakman Kim,Dongho Won,et al.

Advanced key-management architecture for secure

SCADA communications[J].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2009,24(3):1154-1163.

[18]陈郑平,王先培,王泉德,等. 弹性文件系统在电力

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5,29(23):

80-84.

CHEN Zheng-ping,WANG Xian-pei,WANG Quan-de,

et al. Application of resilient file system in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5,

29(23):80-84.

[19] Ten C W,Govindarasu M,Liu C C. Cyber security for

electric power control and automation systems[C].

//Networks Cyber Engineering Workshop,IEEE System,

Man,and Cybernetics,2007:29-34.

[20]胡炎,辛耀中,韩英铎. 二次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化设

计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21):63-67.

HU Yan,XIN Yao-zhong,HAN Ying-duo. A method for

the structured security architecture design of secondary

system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3,27(21):63-67.

[21]陈思勤.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实时系统安全分析

及防护对策[J]. 电网技术,2004,28(11):72-75.

CHEN Si-qin.Security analysis of real-time systems in

Huaneng Shanghai Shidongkou No.2 power plant and

their protection measure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4,28(11):72-75.

[22] Oman P, Roberts J. Barriers to a wide-area trusted

network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electric power

disturbances[C].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2(1):12-19.

- 146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3] 孟建良,亢建波,庞春江. 角色访问控制模型在两票

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

(23):81-84.

MENG Jian-liang,KANG Jian-bo,PANG Chun-jiang.

Application of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intenance and switching scheduling system[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23):81-84.

[24]Lars Nordstr?m.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levels in pow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evidential

reasoning[J].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

2009,24(3):1384-1391.

[25] 刘静芳,陈赤培,罗杰. 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中信息

安全防护的设计与应用[J]. 继电器,2004,32(20):

33-35.

LIU Jing-fang, CHEN Chi-pei, LUO Ji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s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in

power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automatic system[J].

Relay,2004,32(20):33-35.

[26] 胡炎,董名垂. 用数字签名解决电力系统敏感文档签

名问题[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1):58-61.

HU Yan,DONG Ming-chui. Solving signature problem

of sensitive document with digital signature in power

system[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2,

26(1):58-61.

[27] 王先培,游文霞,王泉德,等. 数字水印技术在电力

系统文档可信传输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26(18):61-64.

WANG Xian-pei,YOU Wen-xia,WANG Quan-de,et 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ique to credible

delivery of documents in power systems[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2,26(18):61-64. [28]庞春江,庞会静. RBAC 模型的改进及其在电力ERP

权限管理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

(13):94-97.

PANG Chun-jiang,PANG Hui-jing. Improvement of

RBAC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mpetence

management of electricity ERP[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8,32(13):94-97. [29]胡炎,董名垂. 用SSL协议加强电力系统网络应用的安

全性[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15):70-73,

77.

HU Yan,DONG Ming-chui. Strengthening the security

of network applications with SSL protocol[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2,26(15):

70-73,77.

[30]宋燕敏,杨争林,曹荣章,等.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中

的安全访问控制[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7):

80-84.

SONG Yan-min, YANG Zheng-lin, CAO Rong-zhang, et

al. Study on security access control in electricity market

operation system[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7):80-84.

[31] 尚金成,黄永皓,黄勇前,等.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

统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J]. 电力系统自动

化,2003,27(9):15-19.

SHANG Jin-cheng, HUANG Yong-hao, HUANG

Yong-qian, et al.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olution

for electricity market operation system[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3,27(9):15-19.

[32] 胡炎,谢小荣,韩英铎,等.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设计方法综述[J]. 电网技术,2005,29(1):35-39.

HU Yan,XIE Xiao-rong,HAN Ying-duo,et al.A survey

to design method of 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5,29(1):35-39.

[33]胡炎,谢小荣,辛耀中. 电力信息系统现有安全设计

方法分析比较[J]. 电网技术,2006,30(4):36-42.

HU Yan,XIE Xiao-rong,XIN Yao-zho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xisting security design methods for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4):36-42.

[34]David Watts. Security & vulnerability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C]. //35th North American Power Symposium,

2003(2):559-566.

[35] Ericsson G,Torkilseng A, Smith J.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for an electric power utility-on

security domains and use of ISO/IEC 17799 standard[J].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2005,20(1):

683-690.

[36] 胡炎,谢小荣,辛耀中. 电力信息系统建模和定量安

全评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0):30-35.

HU Yan,XIE Xiao-rong,XIN Yao-zhong. Modeling and

quantitative security evaluation for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s[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10):30-35.

[37] 吴庆全,胡炎,董名垂. 电力数据网络柔性安全体系[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22(11):33-34.

WU Qing-quan,HU Yan,DONG Ming-chui. Flexible

security framework for power system data network[J].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2,22(11):

33-34.

[38] 王宁波,王先培. 容侵技术在电力系统数据网络安全

中的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10):35-38.

WANG Ning-bo,WANG Xian-pei. Application of

intrusion tolerance technology in power system data

network security[J].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4,24(10):35-38.

[39]孙夫胸,汪阳,余智欣,等. 基于容侵技术的电力企

业网络安全体系模型[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

(10):31-34.

SUN Fu-xiong,WANG Yang,YU Zhi-xin,et al.

Network security model of power enterprise based on

intrusion tolerance technology[J]. Electric Power

李文武,等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 - 147 -

Automation Equipment,2004,24(10):31-34. [40]王先培,许靓,李峰,等. 一种3层结构带自保护的电

力信息网络容入侵系统[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

25(10):69-72.

WANG Xian-pei,XU Liang,LI Feng,et al.A tri-level

self-protected intrusion tolerant system for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5(10):69-72.

[41] 王先培,熊平,李文武.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电

力企业信息网络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

26(5):60-63.

WANG Xian-pei,XIONG Ping,LI Wen-wu. Application

of firewall and IDS in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for power

enterprise[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2,26(5):60-63.

[42]李俊娥,罗剑波,刘开培,等. 电力系统数据网络安

全性设计[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11):56-60.

LI Jun-e,LUO Jian-bo,LIU Kai-pei, et al. Security

design for electric power data network[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3,27(11):56-60. [43]周亮,刘开培,李俊娥. 一种安全的电力系统计算机

网络构建方案[J]. 电网技术,2004,28(23):71-75.

ZHOU Liang,LIU Kai-pei,LI Jun-e. A comprehensive

project to construct secure computer network for power

system[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4,28(23):

71-75.

[44]皮建勇,刘心松,廖东颖,等. 基于VPN的电力调度

数据网络安全方案[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

(14):94-97.

PI Jian-yong,LIU Xin-song,LIAO Dong-ying,et al. A

security scheme for power dispatching data network

based on VPN[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4):94-97.

[45] 程渤,张新友,浮花玲,等. 基于主动诱骗的电力网

络安全提升策略设计与实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28(21):73-76.

CHENG Bo,ZHANG Xin-you,FU Hua-ling,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ecurity increasing

strategy based on proactive deceiving strategy for the

power network[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21):73-76.

[46] 余勇,林为民,何军,等. 电力数字证书服务系统的

设计及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0):

64-68.

YU Yong,LIN Wei-min,HE Jun,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ower digital certificate service system[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10):

64-68.

[47] 曾玉,马进霞,张立平. 某电厂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

案的设计与实现[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

(8):72-78.

ZENG Yu, MA Jin-xia, ZHANG Li-p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condary system security protection

scheme of a power plant[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09,37(8):72-78.

[48]国家电监会第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S].

北京:国家电监会,2004.

[49]国家经贸委[2002]第三十号令. 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

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定[S]. 北京:国

家经贸委,2002.

[50] ISO/ IEC 27001 :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

全管理体系-要求[S]. 2005.

ISO/IEC 27001: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techniques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S]. 2005.

[51]ISO/ IEC 17799 :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

全管理实施细则[S]. 2005.

ISO/IEC 17799: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techniques 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S]. 2005.

[52] 沈曙明. ISO_IEC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在电网企业中的

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4):8-11.

SHEN Shu-ming. Application of ISO/IEC information

security standards in electric power grid[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4):8-11. [53] Cleveland F. IEC TC57 security standards for power

systems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beyond simple encryption[C].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7:24-2.

[54] Ericsson G. Toward a framework for manag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for an electric power utility-CIGRé

experienc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07,22(3):1461-1469.

[55]Ericsson G. Information security for electric power

utilities(EPUs)-CIGRé developments on frameworks,

risk assessment,and technology[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09,24(3):1174-1181.

[56] The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Laboratory.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M]. Pittsburgh,PA,USA:NETL,2007.

收稿日期:2010-03-26; 修回日期:2010-07-19

作者简介:

李文武(197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

系统信息安全,水电站经济运行;E-mail:liwenwu555@ https://www.doczj.com/doc/608090005.html,

游文霞(1978-),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

统信息安全,电力市场;E-mail:you.wenxia@https://www.doczj.com/doc/608090005.html, 王先培(1963-),男,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

电力系统实时安全。E-mail:xpwang@https://www.doczj.com/doc/608090005.html,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产品按照功能分类主要包括: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产品、统一威胁管理产品、身份管理类产品、加密类产品、电子签名类产品、安全审计类产品以及终端安全管理产品等。主要产品的情况如下: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

浅析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 【摘要】 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所面临的考验也日益严峻。全文分析了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的几个主要来源及局域网安全管理所涉及的问题,并从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路和方法,增强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升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能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网络安全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逐步增加,信息网络已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的MIS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电能电量计费系统、SAP 系统、电力ISP业务、经营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可以说目前的电力资源的整合已经完全依赖计算机信息系统来管理了。因此在加强信息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同时,也要防范利用网络系统漏洞进行攻击、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攻击解密攻击、后门软件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网络上带来诸多安全问题。 如何应对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要把信息安全规划好,就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我们来谈谈软件这块,其实这块主要是指安全防护意识和协调指挥能力和人员业务素质。 作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架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企业网络的管理制度,没有任何设备和技术能够百分之百保护企业网络的安全,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网络使用管理规定。对违规内网外联,外单位移动存储介质插入内网等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架构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堆加的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安全管理问题贯穿整个动态过程。因此,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也应该贯穿整个过程。 通过贯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超前预想,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应急资源准备、保障措施准备,编制各现场处置预案,形成定期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常态机制,提高对各类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综合处理能力。 按照综合协调、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有系统、分层次的应急组织和指挥体系。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系统事件预防、应急处置、恢复运行、事件通报等各项应急工作。

校园网站风险评估综述

《信息安全工程》 ----校园网站风险评估 课 程 设 计 班级:0430801 学号:08490108 姓名:孔伟栋

校园网站风险评估综述 对于校园网站而言,解决信息安全的关键就是明白网站面临的风险所在。利用风险评估来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威胁,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这样才能保证校园网站稳定高效地为师生服务。 一.信息风险评估的特点和意义 1.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意义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指由于系统存在的脆弱性,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化业务和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人为和自然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风险,或者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 1.风险评估是分析确定风险的过程 系统的安全性都可以通过风险的大小来衡量。科学分析系统的安全风险,综合平衡风险和代价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建设的起点和基础 安全风险评估是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在信息系统中的运用,是科学分析理解信息和信息系统在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并在风险的预防、风险的控制、风险的转移、风险的补偿、风险的分散等之间作出决策的过程。信息安全建设都应该是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只有在正确地、全面地理解风险后,才能在控制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之间作出正确的判断,决定调动多少资源、以什么的代价、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去化解、控制风险。 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需求主导和突出重点原则的具体体现

信息安全及其前沿技术综述

信息安全及其前沿技术综述 一、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1、定义 (1)国内的回答 ●可以把信息安全保密内容分为: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沈昌祥) ●计算机安全包括:实体安全;软件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教科书)●计算机信息人机系统安全的目标是着力于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和人员安全维护。安全保护的直接对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安全保护的关键因素是人。(等级保护条例) (2)国外的回答 ●信息安全是使信息避免一系列威胁,保障商务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务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和商务的回报,涉及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BS7799) ●信息安全就是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保护。(教科书)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 (3)信息安全的发展渊源来看 1)通信保密阶段(40—70年代) ●以密码学研究为主 ●重在数据安全层面 2)计算机系统安全阶段(70—80年代) ●开始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研究 ●重在物理安全层与运行安全层,兼顾数据安全层 3)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阶段(>90年代) ●开始针对信息安全体系进行研究 ●重在运行安全与数据安全层,兼顾内容安全层 2、信息安全两种主要论点

●机密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 未经授权的人。 ●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 ●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可控性:就是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 二、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 信息、信息处理过程及对信息起支持作用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都是重要的商务资产。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保持竞争优势、资金流动、效益、法律符合性和商业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越来越多的组织及其信息系统和网络面临着包括计算机诈骗、间谍、蓄意破坏、火灾、水灾等大范围的安全威胁,诸如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入侵、DoS 攻击等手段造成的信息灾难已变得更加普遍,有计划而不易被察觉。 组织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的依赖意味着更易受到安全威胁的破坏,公共和私人网络的互连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大了实现访问控制的难度。

2019年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信息安全行业 分析报告 2019年5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 (4) 2、主要法规和政策 (5) 二、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10) 三、行业竞争格局 (14) 四、行业壁垒 (15) 1、技术壁垒 (15) 2、资质壁垒 (15) 3、市场壁垒 (15) 4、资金壁垒 (16) 五、行业市场规模 (16) 六、行业相关公司 (19) 1、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 2、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9) 3、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七、行业风险特征 (20) 1、政策风险 (20) 2、市场风险 (20) 3、人力资源不足风险 (21)

服务器安全加固系统是以可信计算为基础,以访问控制为核心,对操作系统内核进行加固的安全解决方案。系统主要的原理是通过对文件、进程、服务和注册表等强制访问控制,采用白名单机制,抵御一切未知病毒、木马以及恶意代码的攻击,从而达到主动防御的效果,为现有操作系统及国产化操作系统打造安全可靠的应用环境,形成了第三方可信安全架构,构建了“内外兼防”的安全防护体系。 存储介质信息消除工具贯彻和落实国家保密局BMB21-2007 文件要求,实现对涉密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敏感信息进行深度擦除,是对涉密计算机的敏感信息进行安全清除的系统,兼容国产化操作系统。 数据库漏洞扫描系统是在综合分析数据库访问控制、数据库审计、资源管理、数据库加密以及数据库系统本身安全机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数据库系统本身存在的BUG 以及数据库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后,进而设计出的专业的数据库安全产品。本系统读取数据库的信息与安全策略并进行综合分析,在查出数据库中存在的漏洞后自动给出详细的漏洞描述、漏洞来源及修复建议,提供完整的数据库漏洞报告、数据库安全评估报告。用户据此报告对数据库进行漏洞修复,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库的安全。 数据库安全审计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的网络数据采集能力、强大的审计分析能力以及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如下目标:分析数据库系统压力;审计SQL Server、Oracle、DB2、Sybase 等多种数据库;实现网络行为后期取证。该产品适用于对信息保密、非法信息传播/控制比较关心的单位,或需要实施网络行为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电力行业生产、办公、服务水平,随着电力系统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据来自有关部门的资料,目前电力系统存在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已明显地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数字电力系统”的实现进程。研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制定电力系统信息遭受外部攻击时的防范与系统恢复措施,是电力行业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榕基入侵检测系统(RJ-IDS)是榕基网安公司除了漏洞扫描系统外的一条全新产品线,该产品是一种动态的入侵检测与响应系统,除了能对高速网络上的数据包捕获、分析、结合特征库进行相应的模式匹配外,还具有强大的行为和事件统计分析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可疑行为,及时发现来自网络外部或内部的攻击,并可以实时响应,切断攻击方的连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司内部的网络安全。 网络构架描述 国内电力行业某省级公司,随着业务需求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网络及系统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从保障业务系统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等方面考虑,必须升级优化现有系统,其中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是重中之重。 该公司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网络、局域网和互联网三个部分。电力系统网络是承载该公司与各个子公司内部业务交流的核心平台,局域网是该公司内部日常办公的主要载体,外部信息的获取和发 布通过互联网来完成。 该公司的局域网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核心交换机为Cisco Catalyst 6509。以千兆下联十多台设在各部门的百兆交换机,均为Cisco Catalyst 3524XL/3550系列交换机,并划分了多个VLAN;在网络出口处,该公司通过Cisco 7401交换机与Internet连接,Internet接入边界有最基本的安全设备,一台硬件 防火墙和一台VPN设备。 公司提供包括WWW、SMTP、FTP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目前开设了一个内部信息发布、员工交流站点和一个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站点,公司还架设了一个供300多人使用的邮件系统。同时公司还拥有很多的重要应用系统,其中包括企业OA系统和各种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大流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局域网内,因此局域网的压力很大;大部分的应用必须跨广域网,但由于应用刚刚起步,因此跨广域网的流量不很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广域网潜在的瓶颈将会严重影 响应用的普及;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以VPN相连。 安全需求分析

GBT22080:2016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号:JL-LHXR-007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风险评估小组 审核: 批准:

一、项目综述 1 项目名称: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项目风险评估。 2项目概况: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系统已经成支撑公司业务的重要平台,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公司安全直接相关。为提高本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和日常管理活动,防止由于信息系统的中断、数据的丢失、敏感信息的泄密所导致的事故,公司开展贯彻《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工作,建立本公司文件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3 信息安全方针: 一)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1.公司采用系统的方法,按照信息安全标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面保护本公司的信息安全。 二)信息安全管理组织 1.公司总经理对信息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负责批准信息安全方针,确定信息安全要求,提供信息安全资源。 2.公司总经理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检查、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 3.在公司内部建立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和信息安全协调机构,保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建立定期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安全要求和发展动态,获得对信息安全管理的支持。 三)人员安全 1.信息安全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全体员工都有保护信息安全的职责,在劳动合同、岗位职责中应包含对信息安全的要求。特殊岗位的人员应规定特别的安全责任。对岗位调动或离职人员,应及时调整安全职责和权限。 2.对本公司的相关方,要明确安全要求和安全职责。 3.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安全相关教育,包括技能、职责和意识等以提高安全意识。4.全体员工及相关方人员必须履行安全职责,执行安全方针、程序和安全措施。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如何解决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

如何解决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 引言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正朝着市场化运作逐渐过渡,围绕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指导思想,电力行业新的市场竞争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在这种格局中,电力信息化的建设也将在新环境下面临新的变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使公司的管理更加高效,使产品的成本可有效控制。但是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电子签名法的出台,为网络安全认证及信息安全传输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也为电力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 电力信息化是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力工业应用全过程的统称。电力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方向:1)用于对外招标采购的电子商务平台;2)用于办公和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3)用于电力生产和电网管理的软件系统。其中任何一个方向的信息化建设都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网络安全系统。 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到目前已经成为电力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研、设计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安全生产、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我国电力工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从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起步,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从八十年代起,我国电力信息化进入专项业务应用阶段。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等的建设与应用深入开展,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则刚刚起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电力信息化进入到加速发展时期,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型和综合型应用发展。为了实现管理信息化,各级电力企业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 1.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硬件环境已经基本构建完成,硬件设备数量和网络建设状况良好,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发电、输电、供电等各环节均有信息技术的应用。 电力信息化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厂站自动控制、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企业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服务支持系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等应用信息系统也在建设之中。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我国电力行业的电网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发电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电力规划设计能力和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2.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2.1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概述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安全可靠运行不仅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与供应,避免安全隐患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更是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电力安全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2003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国家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纳入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把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纳入电力安全生产体系,实行了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报表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2004年3月9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布实施的《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中,对于电力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电网经营企业、供电企业、发电企业要按照电监会关于电力安全生产信息报送的规定报送电力安全生产信息;当发生重大、特大人身事故、电网事故、设备损坏事故、电厂垮坝事故和火灾事故时,要立即向电监会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同时抄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电力安全生产信息的报送应当及时、准确,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XXX公司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历史版本编制、审核、批准、发布实施、分发信息记录表

一. 风险项目综述 1.企业名称: XXXXX公司 2.企业概况:XXXXX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及技术支持与 服务的企业。 3.ISMS方针:预防为主,共筑信息安全;完善管理,赢得顾客信赖。 4.ISMS范围: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网络安全产品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及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 二. 风险评估目的 为了在考虑控制成本与风险平衡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进行本次风险评估。 三. 风险评估日期: 2017-9-10至2017-9-15 四. 评估小组成员 XXXXXXX。 五. 评估方法综述 1、首先由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牵头组建风险评估小组; 2、通过咨询公司对风险评估小组进行相关培训; 3、根据我们的信息安全方针、范围制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程序,以这个程序作为我们风险评估的依据和方 法; 4、各部门识别所有的业务流程,并根据这些业务流程进行资产识别,对识别的资产进行打分形成重要资产 清单;

5、对每个重要资产进行威胁、脆弱性识别并打分,并以此得到资产的风险等级; 6、根据风险接受准则得出不可接受风险,并根据标准ISO27001:2013的附录A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7、对于可接受的剩余风险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得到批准。 六. 风险评估概况 根据第一阶段审核结果,修订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程序,根据新修订程序文件,再次进行了风险评估工作从2017年9月10日开始进入风险评估阶段,到2017年9月15日止基本工作告一段落。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1.2017-9-10 ~ 2017-9-10,风险评估培训; 2.2017-9-11 ~ 2017-9-11,公司评估小组制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程序》,制定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方法; 3.2017-9-12 ~ 2017-9-12,本公司各部门识别本部门信息资产,并对信息资产进行等级评定,其中资产分为 物理资产、软件资产、数据资产、文档资产、无形资产,服务资产等共六大类; 4.2017-9-13 ~ 2017-9-13,本公司各部门编写风险评估表,识别信息资产的脆弱性和面临的威胁,评估潜在 风险,并在ISMS工作组内审核; 5.2017-9-14 ~ 2017-9-14,本公司各部门实施人员、部门领导或其指定的代表人员一起审核风险评估表; 6. 2017-9-15 ~ 2017-9-15,各部门修订风险评估表,识别重大风险,制定控制措施;ISMS工作 组组织审核,并最终汇总形成本报告。 . 七. 风险评估结果统计 本次风险评估情况详见各部门“风险评估表”,其中共识别出资产190个,重要资产115个,信息安全风险115个,不可接受风险42个.

物联网信息安全模型综述

物联网信息安全模型综述 邵华1,范红1 (1.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北京100048)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不仅传统的安全问题继续困扰物联网,而且新的、特有的安全问题也不断呈现,这些均对物联网安全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安全防护对象以及方式对物联网信息安全模型进行分类,综述了当前比较流行的物联网信息安全模型,分析了现有安全模型优势与劣势,展望了物联网信息安全模型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安全模型 An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odel for IOT Shao Hua1, Fan Hong1 (The Fir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48)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rnet, should not only to face the traditional security issues, but also deal with new and specific security problem, which mad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ecurity mode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ecurity protection object and way to classify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model for IOT,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opular information security model for IOT,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security model, and predict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OT information security model. Keyword:Internet of things; information security; security model 1.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球有120亿感知设备连接物联网,预计到2020年,有近500亿设备连接物联网,而在2008年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设备将超过地球上人口的总和。如此众多设备连接上网络,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特别是当物联网应用在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如电力、交通、工业、制造业等,极有可能在现实世界造成电力中断、金融瘫痪、社会混乱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甚至将危及国家安全,因此伴随着物联网快速发展,物联网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安全模型最早可以追溯到1973年由Bell和Lapadula提出的机密性模型[1],但物联网涉及技术纷繁复杂、防护对象层次不齐,传统的安全模型已不再适用新的安全需求。近年来,人们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对物联网信息安全模型做了初步 1作者简介:邵华(1984-),男,湖北,安全工程师,硕士Email:haorrenhaomen@https://www.doczj.com/doc/608090005.html,; 范红(1969-),女,河北,研究员,博士后Email: ysfanhong@https://www.doczj.com/doc/608090005.html, 资助项目:国家发改委2012信息安全专项

信息安全培训及教育管理办法(含安全教育和培训记录表技能考核表)

信息安全培训及教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的信息安全水平,保证网络通信畅通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在公司安全体系框架下,本策略主要明确公司信息安全培训及教育工作的内容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对公司人员进行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论培训、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安全防范意识宣传和专门安全技术训练;确保公司信息安全策略、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顺利执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安全风险。 第二条本策略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 第二章信息安全培训的要求 第三条信息安全培训工作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且必须是能够覆盖全员的培训。 第四条分层次培训是指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如对管理层(包括决策层)、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和公司人员开展有针对性和不同侧重点的培训。 第五条分阶段是指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的不同阶段,培训工作要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信息安全培训要采用内部和外部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管理层(决策层) 第六条管理层培训目标是明确建立公司信息安全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获得公司管理层(决策层)有形的支持和承诺。

第七条管理层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聘请外部信息安全培训、专业公司的技术专家和咨询顾问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 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 第八条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目标是理解及掌握信息安全原理和相关技术、强化信息安全意识、支撑公司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第九条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聘请外部信息安全专业资格授证培训、参加信息安全专业培训、自学信息安全管理理论及技术和公司内部学习研讨的方式。 三、公司系统管理员 第十条公司系统管理员培训目标是掌握各系统相关专业安全技术,协助公司和各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维护和保障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公司系统管理员培训方式可以采用外部和内部相结合的培训以及自学的方式。 四、公司人员 第十二条公司人员培训目标是了解公司相关信息安全制度和技术规范,有安全意识,并安全、高效地使用公司信息系统。 第十三条公司人员培训方式应主要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

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应用的研究(新编版)

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应用的研 究(新编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82

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应用的研究(新编版) [论文摘要]通过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存在的网络安全问厦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并介绍应用于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安全技术。 [论文关键词】电力信息安全策略 在全球信息化的推动下,计算机信息网络作用不断扩大的同时,信息网络的安全也变得日益重要,一旦遭受破坏,其影响或损失也十分巨大,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对社会可靠供电的保障,是一项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及安全装置、厂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电力营销、信息网络系统等有关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多领域、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应结合电力工业特点,深入分析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体系,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力

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 研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制定电力系统信息遭受内部外部攻击时的防范与系统恢复措施等信息安全战略是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指的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包括保密性、完雅性、可用性、真实性、可靠性、责任性等几个方面。 信息安全涉及的因素有,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 作为全方位的、整体的信息安全体系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反映了不同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应该实行分层保护措施,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物理层面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②网络层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毕红军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通信1204 。。。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许多信息都存在网络中,于是信息安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儿,谁都不想让我们的信息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 下面我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这方面讲诉我自己的理解,并结合我自己对淘宝网可能造成信息安全问题的某些方面来说明这些问题。 一,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 1.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保持。信息安全 风险评估则是指对信息和信息处理措施的威胁、影响和薄弱点以及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这是网上的一个例子,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A公司的主机数据库由于存在XX漏洞,然后攻击者B利用此漏洞对主机数据库进行了攻击,造成A公司业务中断3天。 其中资产是指主机数据库;风险则是数据库被攻击者攻击;威胁是攻击者B;弱点为XX漏洞;影响则是业务中断3天。) 2.风险评估原理: (1)对资产进行识别,并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赋值; (2)对威胁进行识别,描述威胁的属性,并对威胁出现的概率赋值; (3)对威胁的脆弱性进行识别,并对具体资产的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赋值;(4)根据威胁及威胁利用弱点的难易程度判断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5)根据脆弱性的严重程度及安全事件所作用资产的价值计算安全事件的损失; (6)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安全事件的损失,计算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织的影响,即风险值。 3.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1)评估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前期的准备和计划工作,包括明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范围,组建评估管理与实施团队,对主要业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信息系统等进行初步调研,沟通和确认风险分析方法,协商并确定评估项目的实施方案,并得到被评估单位的高层许可。尽管评估准备阶段的工作比较琐碎,但准备阶段中充分、细致和沟通和合理、精确的计划,是保证评估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这次老师课上让我们进行风险评估,前期也没有太多的准备和计划工作,我的评估目标是淘宝网,评估范围是淘宝网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现象,实施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导论课程报告 题目(中文):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11月04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进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新的信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为了提高信息社会的生产力,提供一种全社会的、经济的、快速的存取信息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因而,计算机网络这种手段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趋势更是可观。 信息时代,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使用,应将技术保护,管理保护与法律保护相结合起来,以防范有害信息的侵入,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安全操作系统,网络隔离技术,网络行为安全监控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使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关键字: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发展趋势信息安全重要性信息安全技术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计算机发展历史及趋势 (2) 2.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 2.2 计算机未来前景 (3) 第三章信息安全技术 (5) 3.1 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 (5) 3.2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5)

3.2.1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5) 3.2.2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6) 第四章总结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科技的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计算机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从开始的电子管时代发展到现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每个阶段都是巨大的飞跃。未来,计算机应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状,而且成为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资源有着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虽然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产生了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影响了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的防护控制技术和手段。因此,进一步研究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 计算机发展历史及趋势 2.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发展史是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计算机发展历史可分为1854年-1890年、1890年-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现在,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信息安全规划综述

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第一部分综述)

目录 1概述 (4) 1.1信息安全建设思路 (4) 1.2信息安全建设内容 (6) 1.2.1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6) 1.2.2物理安全建设 (6) 1.2.3网络安全建设 (6) 1.2.4系统安全建设 (7) 1.2.5应用安全建设 (7) 1.2.6系统和数据备份管理 (7) 1.2.7应急响应管理 (7) 1.2.8灾难恢复管理 (7) 1.2.9人员管理和教育培训 (8) 1.3信息安全建设原则 (8) 1.3.1统一规划 (8) 1.3.2分步有序实施 (8) 1.3.3技术管理并重 (8) 1.3.4突出安全保障 (9) 2信息安全建设基本方针 (9) 3信息安全建设目标 (9) 3.1一个目标 (10) 3.2两种手段 (10) 3.3三个体系 (10) 4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的原则 (10) 4.1标准性原则 (10) 4.2整体性原则 (11) 4.3实用性原则 (11)

4.4先进性原则 (11) 5信息安全策略 (11) 5.1物理安全策略 (12) 5.2网络安全策略 (13) 5.3系统安全策略 (13) 5.4病毒管理策略 (14) 5.5身份认证策略 (15) 5.6用户授权与访问控制策略 (15) 5.7数据加密策略 (16) 5.8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17) 5.9应急响应策略 (17) 5.10安全教育策略 (17) 6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18) 6.1安全目标模型 (18) 6.2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组成 (20) 6.2.1安全策略 (21) 6.2.2安全技术体系 (21) 6.2.3安全管理体系 (22) 6.2.4运行保障体系 (25) 6.2.5建设实施规划 (25)

工业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工业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促进新兴业态安全技术研发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加速IT 和OT 技术全方位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安全环境复杂多样,安全风险呈现多元化特征,安全隐患发现难度更高,安全形势进一步加剧。这一系列的技术和形势的变化,将促进威胁情报、态势感知、安全可视化、大数据处理等新技术在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创新突破。 (二)政策红利扩大产业市场政策红利有待释放,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处于爆发临界阶段。2016 下半年来,随着相关政策、法规、指南、标准的密集推出,相信会对机械制造、航空、石化、煤矿、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工业信息安全建设和产业发展掀起一轮带动效应。《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明确指出将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信息安全)作为主要任务。目前,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企业纷纷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未来重要发展战略,安全问题必然会成为其重要战略组成。未来随着各项国家法规政策的稳步推进,工业信息安全产业环境将持续优化,产业聚集效应将逐渐形成。因此,2019 年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市场规模在多种力量驱动下有望实现数倍放大,预计2018-2020 年将成为

工控安全合规性需求持续爆发的阶段。 (三)人才培训和意识宣贯成为行业重点 人才培训和意识宣贯需求猛增,有望成为工业信息安全行业重点。网络安全本质是人与人的攻防对抗,安全防护效果与防护技术体系和人工应急响应能力密切相关。与美国、日本、欧盟等比较,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战略和工业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起步较晚,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面临企业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薄弱、专业人才紧缺的现实情况,工信部组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2017 和2018 年度以《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为核心开展宣贯培训。未来一段时间,在顶层设计落实的不断推动下,省级宣贯培训工作的示范效应有望进一步显现,并逐步下沉到市、县级。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多元化市场化培训有望增加,工业信息安全意识宣贯和人才培养有望成为下一阶段行业重点。 (四)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协同互动 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及时性需要工业企业、工控系统厂商、安全企业、研究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等参与方进行紧密配合。未来工业信息安全厂商与工控系统厂商、IT 系统集成商将针对工业领域各行业的生产运营特征,加快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合作,形成有效的业务安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业务培训制度(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业务培训 制度(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业务培训制度(最新 版) 第一章信息安全政策 一、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非我司技术人员对我司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我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电脑负责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

我司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二、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1.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2.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3.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