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样板

文献综述样板

文献综述样板
文献综述样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测井电缆长度标定张紧装置性能研究

学生姓名:片成荣

学号:08041516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5

指导教师:张金中

2012年03月15日

11

【前言】

仪器或电极系,下放到钻孔中进行各种地球物理测量,并随钻孔深度进行模拟的图形显示或数字记录,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达到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目的的测量方法叫做测井。

电缆在测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测井电缆的深度标定是采用标准井法完成的。标准井内下有套管,首先,对套管进行深度标定,每一套管接箍都有一个标准深度,形成标准深度的套管井。在此基础上,把测井电缆下放到井内,以每小时2500至3000米的速度上提电缆进行磁定位深度测井,在测井的同时,在地面上对运动的测井电缆每隔25米注上一个磁记号,并连续将整盘电缆全部注磁完毕,即完成一套电缆的深度标定。传统测井电缆的深度标定方法需要建一口标准井,而且标定过程复杂、费时。

针对用标准井标定测井电缆的种种缺点,设想如果用模拟的方法比如用滚筒模拟标准井对电缆进行标定,但是用滚筒模拟标准井在地面标定测井电缆时,必须使电缆保持在标准井中对应深度的张力。因此,对电缆张紧装置的性能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张紧装置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设想的可实现性。

【正文】

第1章测井

1.1 测井的定义

仪器或电极系,下放到钻孔中进行各种地球物理测量,并随钻孔深度进行模拟的图形显示或数字记录,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达到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目的的测量方法。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又称完井电测,以获得各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原始资料。测井现场施工如图所示。

图1.1 井场施工图

1.2 测井的目的

测井的目的可以给人们提供在产液或注水过程中有关井内流体的特性与状态的详细资料,而这些资料关系到该井的有效利用。其主要用处有:

1.尽早评价完井效果。

2.尽早测定井内故障。

3.取得生产层与注水层的详细资料。

4.更好的监控储集层的产量。

5.研究水侵、油井见水、油水界面推进与机械漏失等情况、

6.评价注水效果

7.为修井、油井大修和二次或三次采油方案提供依据。

1.3 测井的重要性

由马克尔(Marcel)和科纳德2斯伦贝谢(Conrad schulmberger)兄弟发明的第一个测井仪(测量电阻率)是于1927年9月在法国皮切尔布朗(Pechelbronn)进行测量的。从此,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大量高级测量技术和设备得以研发和发展,并受到了解释方法的强有力支持。测井在储集层岩石孔隙度、饱和度评价和深度对比方面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最近,测井数据作为普通地址信息来源的价值愈发受到重视。事实上,地质家们已经认识到,测井技术能够像眼睛和地质仪器观察露头一样观察地下岩石。通过测井,我们可以测到大量的物理参数,这些参数与钻开地层的地质和岩石物理性质有关,而这些性质通常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对岩样的研究得到的。此外,测井还告诉我们储集层的岩石孔隙中是什么样子的流体。总之,在油田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测井是确定和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解决一系

列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直接为石油地质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各项资料和数据。

1.4 测井仪器

常用的测井的仪器设备有:各种下井仪器;电缆、绞车、井口装置;地面测量、记录和控制系统等。

测井测量时通过探测仪仪器(电子线路胶室)实现的,井下探测仪用装在测井车或海上测井拖撬上的绞车电缆下入井内。测井车或测井设备是一个包括有记录设备(光学的或磁带的)、控制面板,还可能会有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实验室。

1.5 普通测井车中的设备

1)主绞车:可装有长达26000英尺(8000米)的多芯钢丝铠装电缆,有几吨的允许拉力。

2)辅助绞车:装有较细的单芯电缆,通常用于有井口压力的情况(主要是在生产井或修井作业方面)。

3)绞车司机控制面板

4)地面测井面板对侧下井仪器进行供电和控制,处理接收的信息和发送信息到记录设备(照相记录设备、磁带记录器)、深度测量系统、发电机、冲洗胶片用的暗室、打印机等。

井下仪器从简单的带有电电极的棒体到装在承压金属壳内能在高温下工作的复杂电子线路系统,井下仪器的复杂程度有很大不同。所有的井下仪器

至少有探测器、接收器、或传感器构成。为了测量诱发现象,还需要一个源或者发射体。这些元件都装在井下探头上,井下探头可能还具有液压或者机械系统和某些电子线路。

图1.2 电缆图1.3 测井绞车

图1.4 滑轮图1.5 数字测井仪测井仪器由专用测井电缆送到井下,测井时绞车滚筒牵引电缆将仪器匀速上提,被测地层物理参数由仪器获取后,经过缆芯传送到地面的记录仪器进行记录,将采集的相应物理参数,按一定的深度比例和横向比例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将得到测井曲线。

第二章测井电缆

2.1 电缆的作用

由上述可以看出测井电缆的重要作用:1).输送测井仪器,并控制井下仪器的速度。2).是井下仪器与地面处理和记录设备之间的电气接口。3).深度测量。

2.2 井下仪器的输送

电缆外部有承受载荷的铠装,它由两层以相反方向缠绕的螺旋状钢丝绳构成。多芯电缆的典型直径为15/32英寸(11.8毫米),单芯电缆为7/32英寸(5.5毫米)。电缆具有以下物理特性(均为多芯电缆的数值):

a)地面张力可达八吨,但是在张力很大的情况下会发生非弹性变形(电缆断芯)。在实践中,不会遇到张力高于3~4吨(井下仪器重量为1500磅的情况下)。

b)能够绕过装在钻台构件上的相当小的滑轮或导向轮,典型轮径为4英尺。

c)必须能够承受岩石的摩擦和腐蚀。

在一般工作条件下,电缆的寿命可以下井二、三百次。

单芯电缆:来自地面面板的控制信号、供电以及特殊传送方式构成的来

自井下的几个测量数据通道,都要共同使用一个导电线芯。

多芯电缆:一般都是七芯电缆。每一根都用聚丙烯、聚四氟乙烯、橡胶等套封材料绝缘起来。在地面的绝缘必须优于10兆欧才能在高温情况下保持有效的性能。供电、指令控制和数据传送,必须采用适当的缆芯组合,以减少信号衰减和道间干扰。

图 2.1 多芯电缆剖视图

以下的资料取自B.Chauve著的《点测井电缆》(“The Electrical Logging Cable”)(巴黎,1977)一书,列出了橡胶绝缘电缆的某些电特性:

1)在20摄氏度的情况下电缆电阻为36±1.5欧姆/千米。

2)与铠装之间的最小绝缘电阻:

20摄氏度300兆欧/千米

100摄氏度2兆欧/千米

150摄氏度0.1兆欧/千米

175摄氏度0.04兆欧/千米

3)与铠装之间的电容(橡胶绝缘):在1000赫兹时为0.263±0.05微法/千米。

4)相邻两个电缆芯之间的电容≤0.03微法/千米。

5)介电击穿电压试验≥1000伏(50赫兹/分钟)。

6)标准电缆长(5千米)的信号衰减:

1 千赫兹7分贝;

10 千赫兹30分贝;

100 千赫兹55分贝;

200 千赫兹90分贝;

对电缆的要求一般是:

1.有较强的抗拉强度

2.有良好的韧性盘绕在绞车滚筒上

3.必须多芯,导电、绝缘、抗干扰性能好。

4.缆芯的绝缘材料必须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防脆化的良好性。

电缆的缆芯,一般为7芯和3芯,也有单芯的,外皮用钢丝铠装,麻包和橡皮等形式。目前比较常用电缆是国产七芯电缆和进口电缆美国维特电缆。

第三章测井电缆长度标定

3.1传统电缆标定

电缆的运动控制着记录胶片或磁带的运动,而电缆的运动的信息经过标定的导轮传送给机械的或电气的驱动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选择磁带速度或记录胶片的深度比例。在一定电缆张紧力下,在每100英尺或25米的电缆上做一个磁性记号。当电缆通过导向装置时,这些记号可以被探测到,作为精确的深度控制的参考,以便对导向轮的不精确性进行修正。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电缆的伸长系数较低,在测井的张力条件下,电缆的弹性伸长很小,并能通过自动或人为地调整手柄,予已修正。

自从采用自燕伽马测井信号作为深度信息后,在完井中就不要求再进行深度剃量了,但对建立油田的构造图还是需要深度值的。利用剥井电缆来洲量深度的方击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井口滑轮槽的电埴长度束确定深度;二是在已知井口扭力扣升l蓦针盅条件下由检测电缆上的磁标来确定电缆的长度.目前第二种方击得纠广泛的应用,在井中.电缆受到的拉力并不总与电缆定标时所受的拉力相同,一般州井司还没确立电缆拉伸王鼻的校正过程,并且王牟泣有统一标准。

3.2深度控制原理

测井时,钻孔深度是依靠电缆来丈量的,为此在电缆上要作机械的或磁性的深度记号标记。深度是测井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电缆做深度磁记号是保证测井资料深度准确的重要手段。确定深度最明显的方法是测量井眼

中电缆的移动,计算出电缆的拉伸长度,以确定电缆末端测井仪的实际深度。在美国,深度测量以英尺为单位,而其他一些国家以米为单位。常规的做法是建立一口深度标准井,然后以标准井套管标准接箍为依据,在井里给电缆做深度磁性记号。具体做法是:电缆每隔一定距离(一般是25m)做一个磁记号,在钻台方补心上放置一个磁性记号器,当电缆磁性记号经过记号器时向记录仪发出深度记号。因此,测井记录的深度是从钻台补心的顶面开始计算的。另外一种做法是以编码器的脉冲个数来确定25m的距离并进行深度记号标定。这两种方法标定的深度记号都会产生累积误差及深度记号大小不一的现象。测井数据采集一般在仪器上提的过程中进行。这种方法保证了测井电缆深度的准确,但成本较高。

3.2斯伦贝谢测量深度

斯伦贝谢测量深度,是计算下入和拉出井眼的电缆长度,所采用的三种方法是:转动刻度轮、电缆上的刻度记号、拉伸长度校正。

3.2.1转动刻度轮

如果测量轮精确的周长是已知的,那么记录下轮的转数,便可确定电缆在轮上通过的长度。用转数乘以轮的周长便可确定轮的位移。然而,如果电缆在轮的周围重叠起来,电缆的直径实际上改变了测量轮的直径,因此将影响轮的周长及测量精度。斯伦贝谢采用了一种精确的测量系统,即测量轮骑在电缆上,并与电缆相切,使得轮与电缆不存在弯曲,在这个系统中,轮的半径不受电缆绝对直径的影响,因此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

①测量轮

②电缆

图 3.1 相切测量系统

3.2.2 电缆上刻度的记号

尽管相切轮系统有良好的精度,但是象轮尺寸的变化和电缆的滑动等因素将会使系统产生误差。若要校正这些误差,则需要用精确地参考值同测量轮的读数值相比较。基于这种原因,斯伦贝谢在电缆上设置了一种磁性记号。在测量轮装置上利用测量轮读数值和记号检测器,可将100英尺的增量全部累加到从第一个磁性记号到仪器零的长度上。测量轮读数值的误差靠监视磁性记号和控制任意误差来校正。换句话说,是迫使测量轮的读数值同记号一致。深度测量的精度取决于设置这些磁性记号的精度。因为我们整个深度测量完全参考100英尺磁性记号,因此每月应重新设置电缆磁性记号,以保证高的精度。

3.2.3 拉伸长度校正

增加电缆张力便会产生一种称为电缆拉伸长度的误差。电缆拉伸长度是由仪器和电缆的重量引起的,并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电缆的拉伸增加了磁性记号之间的长度深度显示值小于真实仪器深度。电缆生每隔100英尺的

磁性记号是在电缆张力为1000磅的情况下设置的。任何大于1000磅的张力都为引起长度误差。反之,任何小于1000磅的张力都将引起长度收缩。在某一特定深度上,可以通过电缆张力确定拉伸长度。因此,要获得精确地测量值,必须在测量前对拉伸长度和收缩量进行校正。对于电缆的拉伸应该记住的一点是:电缆永远恢复不到原来的长度。这是我们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做电缆记号的原因之一。新电缆的伸长量大于用过的电缆,所以要经常检查芯电缆的记号,直到两个记号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一种处理方法是在第一次下井前对新电缆做记号,在第一次下井后,以及每次测井后,使用过的这部分电缆比原来都要伸长一些,直到电缆老化为止。

3.2.4 吊装中的变化量

可能引起深度误差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吊装过程中引起的变化。吊装的变化量来自三个方面:测井车的滑动;地滑轮的变化量;游动滑车的变化量。

A.测井车的滑动

测井过程中,测井电缆的张力可能会使测井车向井架方向移动,这种情况会使深度读书小于实际仪器深度,其变化量为1 :1 。

B.下滑轮的变化量

下滑轮通常是用井链连接在井架的低位结构上,如果没有牢固可靠的铁链固定,随着电缆张力的变化,其位置可能改变。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需要采取正确的吊装步骤。

C.游动滑车的变化量。

游动滑车的位置变化使深度以2:1的变化量发生变化。例如,游动滑车

移动1英尺,深度读数将于实际深度相差2英尺。

深度的测量正是依据排列在电缆上的100英尺磁性记号,然而还没有比这些记号更精确的方法。遗憾的是,磁性记号易受不利变化的影响很大。因为这些记号不是永久不变的,所以任何套管的磁性都将消弱记号的磁性。另外,由于电缆的拉伸持续不断,使得电缆不会总是恢复到原有的长度。尤其是新电缆容易产生这种情况,所以新电缆每测井5次重新做记号一次,直到电缆“老化”为止。目前,有三种普通的做记号的方法:

1)手动做记号;

2)自动打标装置(AMT);

3)组合双深度轮(IDW)。

用国际标准批准的镍铁合金钢尺对电缆手动打标是最精确的但也是最慢的方法,如果按正确的方法测量,精度可达到0.5/10000,事实上,CMD 和IDW的精度是对照手工做电缆记号来检查。电缆做记号的标准是在1000磅的张力,75°F条件下所做的100英尺记号。

在做记号过程中,叉杆装置保证缆绳的张力保持在1000磅,并且叉杆把450磅的重量悬浮于摆动装置上。当电缆从车间绞车拉回测井车卷筒上时,操作员可监视他的重力。按叉杆的设计,如果重力是浮动的,即不在一个定值时,其张力约为1000磅。当以合适的张力拉动时,大部分装置具有确定重量的目标点。TD-K可连接在滑轮与阵体之间,以帮助操作员监视张力。事实上,当IDW给电缆做记号时,需要使用张力装置。

测井电缆深度记号标定应具备如下装置:

——作业井架;

——天滑轮、地滑轮;

——深度记号面板;

——消磁器;

——注磁器;

——深度信号发生器;

——深度记号接收器。

测井电缆深度记号标定应按如下条件:

——往磁器至深度信号发生器的距离为25m;

——不同规格(型号)测井电缆应配置相应直径的地滑轮和标准重锤;

——井筒内应灌注清水,井筒内液面距井口不大于150m;

——上提、下放测井电缆时应保持速度均匀,上提速度不大2000m /h;下放速度不大于4000m/h。

测井电缆深度记号标定装置按图示意安装。

图3.2 测井电缆深度记号标定装置安装示意图

第四章测井电缆张紧装置

4.1 张紧装置性能

张紧装置是电缆传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主要性能是:1.保证足够的张紧力以及驱动装置依靠摩擦力传动所必须传递的摩擦牵引力,防止电缆打滑。2.补偿塑性变形与过渡工况时电缆伸长量的变化。由于负载变化会引起电缆长度发生变化,张紧力有变小趋势,需要张紧装置来维持电缆传送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小张紧力。

4.2井口滑轮

井口滑轮是测井、射孔、井壁取心作业中井口专用设备。井口滑轮是用来改变电缆运行方向的设备,电缆通过它下井,并带动它转动。它可以与其他井口专用设备(张力计等)配合使用,计算电缆在井内运行速度和指示深度,并能反映电缆所承受的拉力。

滑轮直径至少为电缆粗钢丝直径的400倍。滑轮和张力轮的凹槽应当与电缆紧配,接触面在135-1500弧度,过宽会使电缆压扁、破坏绝缘,过窄会加快钢丝磨损,也会使绝缘变形。可见,电缆对张紧装置的性能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这与电缆在测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

而在所有目前使用的张力装置系统中都有一些通用的部件:

①悬吊装置(TD-K或TD-M);

②电缆绞盘和电缆,他们将悬吊装置电性地连接到测井设备的面板上;

③测井设备中的信号处理面板,可以是TDP-F,TDP-K或TDP-G。

并且,对于哪种悬吊装置可与哪种面板配套使用还有限制:

①TD-K(悬吊装置)可同TDP-F或TDP-K一起使用;

②使用TD-K时,悬吊装置可安装在上部或下部滑轮上;

③TD-M可同TDP-G或TDP-K联用,目前只有少量的TD-M在现场使用;

④TD-M有5000#拉力极限。因此,它应用在下滑轮上。

注意:张力装置靠发动机蓄电池驱动,因此,当不使用时,应将面板开关转到“OFF”

【总结】

长期以来,测井中采用两种探度测量系统。第一种是对井口精轮系统的刻度来确定深度,井口滑轮与测井电缆切向接触且随着电缆的移动而转动,由此可确定电缆移动的深度;第二种是在恒定的拉力下等间隔的在电缆上做上磁标记,测井过程中通过对磁标记的检测而获得测量深度、电缆与滑轮的滑动及测量过程中电缆受到的拉力,而电缆所受的拉力在电缆上提和下放时是不同的。在第二种系统中,即使对磁标记的检测是准确的,还是需要进行拉伸校正,因为电缆在井中受到的平均拉力不同于定标时的拉力。

而且建立标准井是费时费力的,再加上标定过程复杂,导致传统电缆

的标定需要改进。为了克服以上用标准井标定测井电缆的缺点,可以采用滚筒模拟标准井对电缆进行标定。用滚筒模拟标准井在地面标定测井电缆时,必须使电缆保持在标准井中对应深度的张力。电缆张力只能施加于滚筒,不能直接施加于电缆,张力的变化还必须随电缆的长度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研制一套模拟电缆在标准井中由于自重所产生的张力的装置及其调节控

制系统。

采用滚筒替代标准井进行电缆深度标定,电缆张紧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提供最大张紧力应满足标定7000m 电缆的要求,即电缆自重63kN减

去井中液体的浮力约20kN。所以电缆张紧系统必须提供大于43kN张力。按最大缠绕直径为1m计算,电缆张紧系统必须提供大于22kN.m的制动力矩。

2.实际标定时的最大制动力矩应任意设定。

3.电缆张紧系统应从设定的最大初始制动力矩实现连续可调,使系统提供的制动力矩与电缆长度对应。

用一个滚筒模拟标准井做记号的张力,地面做记号时,在地面电缆的长度始终保持电缆在标准井中同一深度时的张力,张力只能施加于滚筒,不能直接施加于电缆。张力的变化应与电缆的运动速度(测速)即电缆的长度变化而变化。能实现电缆由自重所产生张力的模拟,并能通过改变制动力矩实现电缆张力精确控制的功能,电磁涡流制动器和风冷式气控盘式制动器(即伊顿WCB辅助制动器)都可以实现。但是,电磁涡流制动器在低转速工况下制动力矩很小,在零转速条件下其制动力矩为零。因此,以选用伊顿WCB辅助制动器为好。

而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要点主要有:

1)电缆的张力准确性关系到做记号深度的准确性,如果电缆的张力不准确,可能出现做记号测井深度超差,整套设备不能用。

2)电缆的张力只能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可能的控制方法就是随电缆的深度变化来进行控制。

3)直接靠机械摩擦来产生张力的可行性有待试验论证。因为它要持续不断的产生张力,需要考虑摩擦材料损耗、发热强度衰减、张力线性变化等因素。

4)误差。误差来源可能比较多,比如测量轮周长误差,电缆抖动误差,电缆拉伸误差,测量误差等等,导致数据不准确。所以,在整个试验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该将误差降至最低,否则设计无法成功。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经济学院1988年版。 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194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4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第四讲公共行政学的丛林时代 拉斯韦尔:《政策科学》。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文献综述-浙江大学现代教务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本论文的题目是《我与我们:从豆瓣网看网络交往中的身份建构》,作为本研究的理论视角,网络交往中的身份建构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本研究的典型例证,对“豆瓣网”等研究的文献梳理也不容忽视。 一.身份的概念阐释 身份是在某一语境下,回答一个人或一群人究竟是谁的问题。 “身份”一词来源于西方文化,译自“Identity”,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Identity最早用于代数和逻辑学,意为同一或相同;后来与哲学中的认识主体问题发生关联,指物质、实体存在上的同一性质或状态;埃里克森(E.H. Erikson)最早将其引入心理学,作为社会心理分析的技术术语来使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角度对身份进行了多维分析。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认为身份具有可塑性,借助外来因素能完成自身身份的建构。1社会心理学家Tajfel和Turner区分了个体身份和社会身份,认为社会身份的取得来自群体成员资格。2美国学者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认为,为了建立我们的身份,必须寻找对立面,即建构“敌人”,从对“敌人”的想象中寻求我们自身的形象。3 综合对身份概念的阐述,它有两个相互对立的意思:一方面是“本身、个性”,即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实体的个人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鲜明个性;另一方面是“相同性、同一性”,即自我归类,强调与他者共有的素质或状况。简要地说,身份既揭示了“我们”是谁的问题,又区分了“他们”是谁。总之,身份是建立在对我和他、我的社会和他的社会区分的基础上,是一个求同存异的建构过程,因而对身份建构的研究也就是对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关系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媒介角度的身份建构研究数量少、发展慢 身份建构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关于“我是谁”的身份建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总体说来,从不同学科出发,身份建构的研究可归为以下几类:社会学领域关于性别、种族、阶级、亚文化等群体身份的建构;文学领域从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角度的文化身份建构;哲学领域关于主体和身份的探讨;人类学领域关于族裔的身份研究;教育学领域关于身份建构的教育研究。 虽然相关研究由来已久且数量颇多,但比较而言,从媒介角度切入进行有关身份的构造性研究 1张旭鹏文:“论欧洲一体化的文化认同建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 2 Tajfel H, Turner J C.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 Psychology of Inrergroup Relations. Chicago: Nelson Hall, 1986:16-17.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一)选题地缘起和意义 引言 1.选题缘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将大量地精力投入到如何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上,对就业难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医疗等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地关注力度不够,政府职能地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国有经济结构地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地改革,政府过去传统地管制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地现实情况,迫切需要进行全面地政府体制改革,转变 出:“. 南) 等现象严重,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造成了大规模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地这些严重失衡,说到底与政府制定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同时期地方针政策,与政府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与政府地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公共行政管理能力,有着密切地、甚至决定性地关系④.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地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地范围,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服务上来,建设以公平、公正、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切实改进地方政府某些不良状态地迫切要求.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停留在管制型政府地官本位、权力本位地理念之下,地方政府地“单边主义”和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导致地政府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使得

政府与公众之间地关系渐行渐远.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以发展经济、经营城市地名义进行圈地、兴建开发区,以公共利益地名义强行拆迁民房,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地政策缺少连续性,缺乏协调性和整体配套,让公众无所适从,“这些信号意味着在原有地制度路径下地改革所带来地额外收益地增加已接近临界值,不进行制度创新,就难以出现所谓地帕累托改进"@,就难以把中国地改革事业推向一个新地阶段,甚至政府地合法性也会遭到一定程度地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地全面转型,广人群众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地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广人群众越来越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没有腐败地政府. 2.研究意义 从实践方面讲,对我国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地现状与改进进行研究,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地十 @,1.2 (--) 1 国外( 化地 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阐述了企业家政府理论这一新公共管理地理想实践模式,主张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地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①.治理理论成为改革公共服务地~个重要理论.治理理论地创始人是詹姆士·N·罗回[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⑧\:一,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西瑙.他在《没有政府地治理》一书中提出全球治理地思想.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公共事物地治理之道》、《多中心与地方公共经济》等著作中提出多中心制度设计地理念.他们认为,高度地多中心与分化不会导致公共服务成本地提高.对此他们开 列了公共服务多种提供途径地清单:经营自己地生产单位、与私营公司签约外包、确立公共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 一、作者生平 老舍,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在《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提到他的生平主要见于《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编辑的《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第一辑(徐州师范学院,80年);吴重阳,陶立瑶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现代作家传略》(青海人民出版社,80年12月);[波]日比格涅夫·斯乌普什基等著,尹慧珉译的《老舍传记资料及其作品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80年3辑282页);此外还有王惠云和苏庆昌所著《老舍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版从是国内第一部老舍评传,对老舍生平研究有着开拓之功。胡契青和舒乙所著《散记老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版),有传有评,有忆有论,材料丰富,形式生动。舒济的《老舍年谱简编(《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2期),是老舍年谱中较为简明准确的一本。另有孟广来等所编的《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和曾广灿、吴怀斌所编的《老舍研究资料》(上、下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是老舍研究较为完整、系统的资料汇集。 二、作品整理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三、研究情况 《四世同堂》是老舍抗战时期重要的长篇史诗小说,也是老舍本人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小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共约100万字,创作周期从1944年直到1948年,历时近五年时间,其中小说的第一、二部《惶惑》,《偷生》写于重庆北培,而第三部《饥荒》则是老舍于1946年赴美讲学后在美国纽约完成的。不同于前期的抗战文学,小说并没有选取正面视角表现某一具体的战争场面,而是以宏大开阔的历史视野,选取以北平一个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为透视点,以胡同里四世同堂的祁家为描写对象,同时还兼顾十来户近邻,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战争不幸来表现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屈辱和伤痛,以此展现北平市民身上的保守苟安等性格特点,以及人们如何在战争中逐渐克服固有的人性弱点,逐渐觉醒的过程。 从1945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在《扫荡报》上连载时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评论。其中堵述初的《读<四世同堂>―第一部上半本<惶惑>》(《人民世纪》1946年4月第6期)对老舍这部新作“对于北平风物描写的精致”、“对于北平文化的看法”以及对于当时北平市民社会典型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评论。最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是《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的思想意义,宗鲁在《评<偷生>》①一文中对祁瑞宣的论析较有代表性:“在主题的思想内容上考察起来,那主人公祁瑞宣在伦理的家庭责任观念,和革命的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 1865 一1970 )发韧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德国的稗斯麦时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进步运动时代,都强调运用国家的力量管理社会,推动其进步。在美国,建国先贤——汉密尔顿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等思想, 伴随着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蹒跚向前,并且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规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效率”, 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事务大包大揽。这些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也确实是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良药, 使西方各国从原始资本的积累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理论意义上讲, 完整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存有三大理论支柱: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指出行政应当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政治不能去操纵行政。从此政治与行政的严格二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定下了主基调,之后百年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建立在它之上。 2.理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度学派) 如果说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公共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石, 那么传统行政模式中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它在形式上、方法上都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其他理论配合默契,有浑然天成之感.韦伯笔下的官僚制组织是一个拥有法理权威、严格规则、职责明确的层级体制。良好的效率通过组织本身的规则和程序获得保证。在传统公共行政时代,官僚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 确实为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运用以理性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它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判断和感情用事的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学派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官僚机制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僚体系的设计、激励、控制等运行管理和改造,包括人事、财政、技术使用及公共工程项目等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最关注的问题。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大型组织管理形式,这一点,在军队、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结构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官僚机制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但是,官僚机制也象市场机制一样,有使自己失灵的天敌,如人浮于事、臃肿、繁冗的程序等等。这些天敌会负面影响官僚机制的良性运作,需要得到管理和监督。 3.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泰勒(1911)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原则,该理论强化了人们对追求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注,从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追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中贡献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标准化的工作.这与僵化的等级制度、程序和先例相符合;二是广泛而严密的控制.与传统理论中公务员职业化、终生制完全吻合.

课题文献综述

《多媒体教学辅助中语文课的板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 究》课题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断翻新课堂学习,幻灯片、多媒体不断广泛运用于课堂,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冷落,淡出课堂。作为最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同样也越来越被淡化、忽略。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了。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简明扼要、生动直观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微型教案,通过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掌握知识的体系,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领会知识,强化记忆,启迪思维,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早在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就在《师范学校规程》中明确规定师范生必须掌握“黑板写法”第一次将教学板书写进了教学规程。黎锦熙先生在《新国文教法》中对语文板书作了介绍。解放后语文教学板书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在理论构建和具体操作上都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在众多教育家认为“所有的直观教学中要数黑板最普通、最重要、最灵活但也许就因为黑板过于被人们所熟悉以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也即是教师的板书时有时随意性较大或者即使设计了板书也没有充分发挥板书的应用价值。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切忌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

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

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 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一)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书店1999年版。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奥斯特罗姆等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书店2000年版本。 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版。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年版。 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C、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本。 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Sabtier:《政策过程理论》。出版社2004年版。 艾伦、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出版。 迈耶和布鲁德尼:《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何晓群和刘文卿:《应用回归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应国瑞:《案例学习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费斯勒、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 社1990年版。 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文献综述 (5)

文献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1.网络直播的概念及发展情况研究 网络直播概念的研究是绝大部分研究者在做与网络直播相关的研究的首要内容,有的研究者更是从当下的互联网、网络直播两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研究。虽然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的角度,方向的不同,对于网络直播给出的定义皆有所差异,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把信息传播与技术推广应用推向了更高的发展层次。也有研究者就网络直播的概念提出了以下观点: ①网络直播指的是以直播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视频服务类型。 ②网络直播是通过录屏工具或者手机在互联网平台上对表演、展示、互动等行为进行 实时呈现,是一种新兴的在线娱乐或服务方式。 而在网络直播发展情况方面的研究,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直播发端起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现场直播春晚,随后到2016年 Papi酱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到达了7435.1万人次的观看量,网络视频的发展重新定义了直播。同时有研究者就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观点: ①直播主体呈现多元化 ②直播内容由UGC向PGC转化 ③直播的平台化和服务化 ④直播平台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网络直播的特点分析 在网络直播特点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者研究得出网络直播有泛娱乐性,互动性,及时性,多样性以及媒体化这几方面的特点。而有的研究者则从传播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网络直播的特点 其研究得出: ①主播高度媒体化 ②目标受众明确,黏性较强 ③半碎片化观看 ④双向互动 ⑤弹幕文化

也有研究者从网络直播的整体现状着手分析其特点,得出以下结论: ①内容丰富,娱乐性强 ②目标受众明确,互动性强 ③主播多样化和媒体化,女性魅力强 3.网络直播的监督引导研究 由于网络直播门槛低的原因,诸多问题的出现让网络直播平台上的某些行为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很多研究者在网络直播的监督引导问题进行研究,不同的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提出的监督引导方法也不尽相同。 网络直播的监督引导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其中张旻在《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对网络直播现状与存在问题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从提高主播个人素养和完善政府监管这两个大方面对网络直播进行引导。而卢大振的《多管齐下破解网络直播监管难题》则着重从规范性的角度对网络直播的监督作用进行研究,其主要就网络直播监督的特点和网络直播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得出促进网络直播监督规范性的方法。 其中,在网络直播引导的措施方面,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在针对现如今良莠不齐的网络直播环境从法律监管,直播门槛,直播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4.关于网络直播中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的研究 以上有关网络直播研究涵盖了其特点,概念及发展情况以及监督引导,较为宽泛,接下来就对范围作进一步细化,探究一下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的信息流动性及互动性更强,极大地增强了人际交往的便捷性。大学生作为对新兴事物接受度很高的一个群体,对网络直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网络直播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陆思婷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从日常使用、心理感受、现实对比和利弊权衡等四个方面,系统地揭示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详细分析网络直播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魏婉秋表示,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模式,加强了人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分别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大学生之间由于网络直播的互动,加强社会交往行为,从而获得其他人的认同,进而实现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学生的人际

文献综述 当代中国实践企业型政府的可行性研究

《当代中国实践企业型政府的可行性研究》 文献综述 一、企业型政府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由于政府角色危机、财政危机、信任危机以及官僚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运动。这场政府再造运动涉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再造力度之深,可谓空前。综合看其产生的深刻社会背景如下:(一)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带来的现实压力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程度更大,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政府的应变能力,取决于政府的效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政府必须提出有效的、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政策,以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显然,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官僚组织已不再适应,建立政府管理的新范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另外,官僚体制由于自身的缺陷,受到人们普遍的质疑和批评,引发了政府的合法性危机。这迫使西方国家进行政府再造运动,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二)政府扩张使政府角色膨胀,造成政府失灵,从而使西方政府面临困境和危机 二战后,受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西方国家加大了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得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引发了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怀疑,造成了所谓的管理危机。而国家福利主义的推行,使得政府开支增大,这对政府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持续的财政赤字。可财政资源又相对有限,此时提高税收已不大可能,政府陷入了财政危机之中。危机和困境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并调整政府的角色问题。 (三)私营企业再造的成功经验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大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缩短,一些目光远大的公司对旧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及其背后的理念和原则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取得了成功。企业在管理理念、体制、方法、技术等方面都创造了成功的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益分析、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实行标杆管理、绩效管理,强调组织学习等等。私营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政府管理的落后、保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私营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再造之成功经验无疑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产生了积极示范效应并构成了巨大的再造压力。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转移、政府权威的日趋下降、工商企业再造经验的传播、信息技术的普及等因素,构成了政府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政府职能扩张和规模膨胀所导致的财政、管理和信任危机,则成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企业型政府的直接动因。面对这一形势,传统官僚制严格的等级制线性结构、对法律的过度崇拜、过于细致的专业分工显得日益僵化,力不从心,这进一步构成了行政改革的体制原因。作者认为,企业型政府是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是公共行政从传统官僚制向后官僚制转换的一种理想模式。这一主张,既非将政府同化为企业,亦非政府官员都由企业家来取代,而是用企业理论、企业家精神来影响和引导的政府改革,使未来政府更具有回应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企业型政府相关概念的界定 “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又称“企业家政府”、“企业性政府”和“企业家

检索综述性文献的方法

中文:“综述性”的表示有,研究、进展、综述; English: Review Summary Overview 找某领域大牛的综述的方法: 1.Google 搜索“invited review”or“news and views” a. “invited review”AND“interested keywords”这类综述性文献比较全面,SCI影响因子 较高,但是这类并不是就某个关键点展开详细的回顾和评论 b.“news and views”OR“news&views”AND“interested keywords” site:https://www.doczj.com/doc/617963061.html,,或者science、cell之类的网址,这类一般是大牛就某个突破性的实验结果或某个关键点展开详细回顾和评论性质的REVIEW 2.SCI 进入SCI网站,输入“interested keywords”,限定出版类型为REVIEW,cited by times,引用次数最多的一篇或者两篇就是综述 可以先在CSA(英国剑桥文摘)中用“Review”以及主题词获得摘要,再找全文。一般检索用CNKI、SCI、EI。 1.检索summary或者review 2.检索关键词找引用率较高的 3.找到引用率较高的文献之后就可以获得作者的信息,再去作者的主页上找综述 1.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 进行检索:首先检索某个专题文献,然后点击“分析检索结果”,在“根据字段排列记录:”下方的下拉菜单中点击“文献类型”,点击“分析”,勾选Review前面的复选框,点击“查看记录”即可获取所需要的高品质综述; 2.生物医学类综述文章可利用NCBI进行检索:进入NCBI网站,在“Search”下拉菜单中,点击进入“Pubmed”,再点击“Limits”,在“Type of Article”下拉菜单中找到“Review”并选中,然后在Search框中输入所需要的检索词或检索式即可获得相关综述性文章; 3.通过全文数据库获取综述性文章的方法:先进行专题信息检索,然后用“Review”进行二次检索,或者直接使用高级检索,将Review作为检索词进行组配同样可以获得综述; 4.利用中文全文数据库可以直接使用“综述”、“进展”等词对已有的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检索即可; 5.通过阅读优秀的硕博士论文的综述部分也可以获得某个领域的综述信息; 6.利用Google或Google Scholar,输入关键词+Review 或survey也可以获得大量综述性论文。

网上购物参考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分析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09年调查报告指出,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在我国4640万网络购物人数中,拥有本科学历的网民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达到36.7%。在网络消费水平方面,有关研究也表明虽然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但其网络消费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加上现在拥有电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品交易的频率不断增大。在网络购物渠道方面,三类网站是大学生的首选: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以及门户网站。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在人数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消费水平方面呈上升趋势。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我国网络购物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网络购物的研究,有很多关于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的研究,如呈雯(2006)通过对网络购物的优势以及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网络购物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网络购物在地域上发展相当不平衡;网站的功能设计和配套措施先对落后。她认为应该大力宣传网络购物优势,扩大网络购物的影响;整合传统实体销售,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同时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保障网络购物中的权益。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C2C网站如何在网络购物中得到每一个消费者信任,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他们的网站上进行购物。在C2C网络购物环境下,如果网站能够提高消费者对网站有用性的感知,就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有效地完成购买,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有用性的评价就会提高。宋小玉(2007)从理论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参考书】 年版 2.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年版 3. 《公共选择理论》,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罗森布鲁姆,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著,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7.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美]珍妮特?v?登哈特, [美]罗伯特?b? 登哈特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 惠特克著,宋安喜、 任睿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格莱德著,刘启君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美]卖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第三版)》,[美]迈克尔.L.瓦休等著,刘铮等译,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4 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教学大纲】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研读 上课时间:周六下午8-10节,地点:艺术中心402室 任课教师: 陈瑞莲教授、84036693 倪星教授、84038593 郭小聪教授、84034978 蔡立辉教授、34251601 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 教学目的: 自从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代 表性的论著和学说,它们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并直接奠 定了当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知识基础。本课程将对公共行政学发展 史中的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剖析经典著作的方法来学习和 研究各种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派,并对之进行批判性的选择和拓展,从而为本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博士研究生阅读文献和课堂研讨等方法, 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理论流派和经典著作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弄清各种理论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学

文献综述----研究性学习

文献综述----研究性学习 研究资料表明: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发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欧美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 1.研究性学习在中国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以上海、江苏等地为典型代表,现以上海的研究性学习为例,其发展轨迹为: ——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中小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其中的科技活动事实上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初萌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创造教育强调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等,都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但当时创造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小制作、小发明、创造技法学习、创造性思维训练等,对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较为有限。 ——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展开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使教学改革进入了课程开发领域,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上层下,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更趋活跃。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市西中学的“高中自研式活动课”、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七宝中学的“人与自然”系列研究等。这种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模拟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对传统的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突破。 2 .研究性学习在美国 美国国家教育经济中心于1998年制订了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和应用学习四个领域,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三个层次的国家标准,除规定了所有中小学生在四个领域学习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结果要求外,还特别强调了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在美国的大、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