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检测: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

必修1检测: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

必修1检测: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
必修1检测: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

(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1895年,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

以清军惨败告终,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2)影响:

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借口

镇压义和团。

3.过程

(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进犯受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英勇打击侵略者,联军被迫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德国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结果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图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2.巧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一条主线: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两个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3)三个特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和“以华治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题一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史料探究]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赔款的2.3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掏干了。

材料二

漫画展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惟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

(1) 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哪些危害?

(2) 综合上述信息探究,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提示:(1)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拓展升华]

《马关条约》的危害

(1)《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3)《马关条约》新开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最远到达西南。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剧了帝国主义向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点训练]

1.“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简单地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解析:选C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说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引起了戊戌变法,使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发展到政治制度层面。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故选C。

……主题二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史料探究]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

以说明。

(3)综合上述史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提示:(1)相同点: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同点: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

(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

[归纳总结]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4)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点训练]

2.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解析:选C从“20世纪的大幕拉开”“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以看出,这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最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例1]《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解题思路]

[答案] D

[题组冲关]

1.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①正确;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正确。②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④发生于《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2.“战斗开始不久,旗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整个舰队就失去了指挥……”针对材料所描述的战况,下列相关叙述最准确的是()

A.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B.此次战役我方主力丧失殆尽

C.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抢占了朝鲜全境

D.此次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解析:选A材料中提到的战役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要求避战保船。日军围攻威海卫,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由此可以看出B、C、D三项不正确,A项符合史实。

[例2]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解题思路]本题解题的关键词是“光绪二十七年”“入都”。

[答案] D

[题组冲关]

3.右图是当时的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各国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

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的抗争

D.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

解析:选A漫画显示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但显示了中国人民蕴含强大力量,使列强没有完全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故选A。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反侵略的斗争。提取题干信息:清政

府完全听命于侵略者的体现。《辛丑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外国入侵中

国,而清政府却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使中国完全沦为“洋人的朝

廷”。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清政府软弱腐朽日本蓄

意侵华

――→

甲午

战争

――→

《马关

条约》

――→

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大大加深

――→

义和团

运动――→

八国联

军侵华

――→

《辛丑

条约》

――→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形成

[关键必背]

(1)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中央电视台在插播山东各城市旅游广告时提到威海的刘公岛,说“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其实刘公岛还承载着一段历史。它承载的历史是()

A.1894年,日军在此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B.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就是在此打响的

C.刘公岛见证了北洋海军由成立到全军覆没的一段惨痛历史

D.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此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

解析:选C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

2.将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马关条约》被迫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处于长江上游。故选C。

3.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B.列强办厂的特权

C.开放的口岸D.赔款的数额

解析:选B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日本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这是以往不平等条约中所没有的。而A、C、D三项早在《南京条约》中就已经出现。

4.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

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甲午战争——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解析:选C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从材

料“惟有死守,据为岛国”“图固守以待转机”可以判断是台

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

故C项正确。

5.“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故选C。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选D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材料主张对中国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体现这一要求的是《辛丑条约》中“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的条款,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所述条约均不涉及对中国进行军事占领的内容。

7.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解析:选B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和“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可知材料信息反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的“弱者”是中国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即“弱者”成为“木

偶”。故选B。

8.如图为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仪”。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中,浑仪曾被侵略者掠往海外,1920年才归还。当年这场战乱所造成的恶果是() A.中国的领土所有权进一步沦丧

B.中国完全被西方列强瓜分

C.中国内地被置于列强军事控制之下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八国联军侵华及其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由此可知选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

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材料二……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

——乔纳森·斯潘塞《改变中国》

(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6分)

(2)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后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6分)

(3)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外扩张的要求进行分析;并从列强、朝鲜、中国等方面归纳出有利的外部环境。第(2)问,根据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进行列举。第(3)问,结合义和团在北京抗击外国侵略以及失败的史实回答。

答案:(1)为日本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列强的纵容、支持;朝鲜农民起义;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2)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朗诵)“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在近代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 1.教师提问: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现状) 2.材料引入: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开始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3.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国际形势) 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二)战争经过 1.阅读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日军分水陆两路入侵中国;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壮烈(感受爱国官兵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让学生谈感想。 提示:日军残忍如禽兽,清朝腐败无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日在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况 1.学生归纳思考:根据《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的危害。(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强调:《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目标导学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材料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割世界的潮流 英国加紧夺取殖民地是在1860——1880年这个时期,并且在19世纪最后20年还在大量地夺取。法德两国加紧夺取殖民地也正是在这20年间。现在我们看到,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 2.教师讲述:19世纪末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在世界范围内瓜分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说课稿 周村镇初级中学校李廷相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华师大2017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内容,主要侧重对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近代化知识进行了解。本课一方面起到了总结近代中国政治背景的作用,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生活,为下一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面不广泛,对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重要的近代企业以等知识时,基本不太了解。通过学习前几单元中国近代化战争的内容,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2.学生上课爱听历史故事,对历史课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并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学习张謇等近代民族企业家门的爱国

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1.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3.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学法: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六、说教学过程 1.让学生说说所认识的民族品牌导入新课,合作讨论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间、表现,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入手,利用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学生合作讨论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的时间、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过渡到这时期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张謇的故事,合作讨论状元张謇为什么热心办实业?启发学生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去讨论,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及时总结,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观看视频、讨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南张北周以及荣氏兄弟创办的企业。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由学生合作讨论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重点】:“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先精读一遍教材P15—P18中交流与发现,用红笔实行勾画,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预习后,A层同学结合探究案实行探究、尝试应用,B层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究,C层同学力争完成探究1、探究2和探究3的第一问,其他选作。 预习案 一、回顾复习:劫难中的抗争 二、预习完成: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 (1)、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就把__________作为基本国策,并提出对中国实行一场以“_________”的战争。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增兵朝鲜,侵略矛头直指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爆发:_____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因为1894年是农历_____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黄海海战:在激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壮烈牺牲。 3、威海卫之战:清军主帅________命令北洋舰队躲进________军港“_________”。 1895年,日军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 《马关条约》 1、签订:_____年4月,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在______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 2、内容:①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两③开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_____等。 3、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__________。中国社会________________水准大大加深了。 瓜分中国的狂潮:(请认真阅读“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目,完成相对应预习内容)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甲午中日战争后的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在中国强占________和划分_________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三、我的疑惑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场战争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无论从人口、版图、还是近代化的海军看大清国绝不逊色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天皇对此战毫无把握,找来首相伊藤博文,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咨询,下面是君臣三人的对话: 天皇:能打败北洋舰队吗? 伊藤.东乡:能。 天皇:理由? 伊藤:战斗力胜过清朝海军。 天皇:如何得知? 伊藤:北洋舰队纪律松弛,应战准备缺乏。 天皇:何以见得? 伊藤:士兵将衣服随意晾在船舷和大炮身上。 东乡:我曾上镇远、定远号上参观,管理混乱、纪律松弛,缺乏战斗力。随处摸几下,白手套变黑手套。而我军斗志高昂,纪律严明,官民齐心。明治天皇表示认同,决心开战,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二、新课讲授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先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出示材料:从日本、中国、朝鲜三方面讲解 1、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开始对外扩张,制定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2、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 3.导火索(直接原因):1894年5月朝鲜东学党起义 师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习题2 北师大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基础巩固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年月,结束于年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战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2.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中国在下列哪次战争中的失败(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是《》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 4.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 C.辽东之战D.威海卫战役 5.年4月,和日本首相、在日本签订了中日《》,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割、、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③开放、 、、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6.阅读下图:

请回答: (1)上图历史人物是,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他指挥向敌舰撞击,不幸中了鱼雷,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2)他的举动体现了的民族精神。 7.下列几项说明了《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下列各项中,《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不同点在于( )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哪次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强化提高题 10.《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 A.沙市B.重庆 C.苏州D.杭州 11.按时间长短顺序,排列侵华战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②③①D.③②① 12.清政府与哪国签订条约后,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 A.英国B.美国 C.日本D.法国 13.“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美国的殖民统治 C.日本的殖民统治D.法国的殖民统治 14.阅读下列材料: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同步解读 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不同之处: (1)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2)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原因分析: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说明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两者总体时代背景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但前者处于当时中国门户刚被打开,后者处于民族危机加深,面临瓜分危机。 (2)两者阶级属性相同,但运动的倾向性不同,前者处于外来侵略初期,更多地表现为反封建,而后者处于民族矛盾尖锐时期,更多地表现为反侵略。 (3)由于矛头所向各异,导致措施、口号、过程的差异。前者由于吸收外来宗教,并作为口号,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外来文化,如男女平等,教徒都是兄弟姐妹,

特别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斗争中,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纲领;后者“扶清灭洋”,对清政府认识不充分,带有笼统的排外,并曾被清政府利用,在斗争没有统一的组织、纲领。 (4)两者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前者成为亚洲革命风暴的高潮之一,后者是亚洲觉醒的前奏。 核心素养聚焦 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2.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3.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5.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方案一(普通校)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过程与方法 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同时也标志外国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表现了清政府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利益攫取要求的迎合,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两个条约内容和危害的理解,认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中国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可以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和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要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②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③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要点:①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过程;③八国联军侵华罪行。第三目“《辛丑条约》的签订”

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战争》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情景模拟等方法。 【学情分析】 课本内容高度简化,没有系统,前因后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层次靠后的班级学生。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构起一个简单的知识图表。 【板书设计】 一、甲午战争(1894--1895) 1、爆发原因 2、经过——黄海大战 3、结果 二、《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和内容:1895年 2、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测、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请几个同学跟大家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学生展示) 教师(选择性提问):1、甲午中日战争中在哪些地方发生了战役?2、你知道这场战争中有哪些爱国英雄人物吗? 二. 学习新课、感悟历史

利用课件展示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的地理背景。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教师: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 教师: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 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1、教师:请大家从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 学生:时间:1894年7月地点:朝鲜丰岛海面 教师简介战争的爆发。日本不宣而战,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2、战争的经过 教师教会学生根据战争形势示意图,找出战争发生的2个战场,及战役发生的地点。 学生归纳出两个战场:朝鲜与中国本土 战争的两个阶段: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 战争中四场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黄海大战)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邓世昌像。) 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是,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教师: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适当介绍慈禧太后、李鸿章的做法。)学生:妥协退让,避战求和。 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 教师: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 教师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师:《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地点及双方代表各是什么? 学生: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师生合作: 1.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并抽查部分学生,检验自学效果。 2.教师精讲点拨: 一、黄海大战: 【引导】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并让学生谈感想。 清国 朝鲜 日本

高中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必修2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基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原因;中日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二、能力要求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好!请看这幅历史图片,它记录了一段历史,一段令所有中国人永远不会忘掉的记忆。一百多年前,爱国官兵慷慨激昂誓死捍卫中华海疆,腐败清廷惧敌媚外横遭列强侮辱欺凌。今天我们就要重新剥开这已凝结了百余年的伤痛,回顾这场民族的灾难与屈辱。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它的爆发绝非偶然,是当时各种国际因素促成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加紧瓜分世界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众所周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垄断组织的产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极其尖锐,正是在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的大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1、日本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我们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由于改革很不彻底,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上为了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日本统治者精心炮制了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加紧扩充军事力量,多方面搜集刺探中国的军事机密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大家下去搜集一下日本大陆政策的相关内容就会发现大陆政策是相当宏伟的。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中日战争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面对日本扩张的动向,西方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表现出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这就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2、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有利的国际条件 就在日本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国际条件又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则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契机 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爆发后,日本一步步将清政府引入自己预设的战争陷阱,蓄意挑起争端。 面对日本政府的磨刀霍霍,清政府内部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和北洋大臣李鸿章却力主避战求和,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导致中日战争尚未爆发中国已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4、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丧失先机 二、经过

第4课 甲午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导学问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年 2、交战双方是和, 3、原因是:日本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 的梦想,因而发动侵华战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因此这次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4、经过: ①在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英勇地向日舰撞去,最后壮烈牺牲,他无愧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②在威海卫战役里,舰队全军覆灭,太后急忙命李鸿章赴日本议和。 ③日本屠杀居民,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二)《马关条约》 1、时间:。 2、该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和日本首相鉴订的。 3、《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比较

[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为哀悼那位英雄而写?你能否讲述一些关于他的事迹?本次战争中还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有何感想?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A.佟麟阁 B.邓世昌 C.戚继光 D.赵登禹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与《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 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与中英5、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课堂小结】:(请你回忆本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本节的知识体系) 【拓展延伸】: 台湾是1895年被日本割占的,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的怀抱,被日本侵占整整50年,请结合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给台湾中学生写一封 信,谈一下对今日台湾问题的看法。 【回忆收获】: 本节课学完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困惑?请都写下来吧。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甲午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甲午战争》教学设计 主旨:甲午之役是近代以来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华战争,广大爱国官兵虽然英勇抵抗,但清廷君主专制政体的腐败暴露无遗。战争的惨败加剧了民族危机,昭示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充满坎坷,同时也进一步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①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背景、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②整理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和资料的分析,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原理,推导出日本发动这场战争“国运相赌”的结论,初步习得根据间接史料推导结论的方法。 通过观看《时局图》,发现甲午战争以后列强瓜分中国形势的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英勇抗敌、以身殉国,这些动人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的民族气节和优良传统。 通过台湾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树立海峡两岸同胞骨肉情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的背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启示,《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第一篇:阴云密布-------战争背景 导入:战列舰、刘公岛图片,并作简单介绍。 提问:洋务派官员为什么要练兵制器? 设计意图:再现北洋海军辉煌时期,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但理解到专制政体与西方近代技术使用之间出现了矛盾。 幻灯片出示对比同时期中国“自强新政”与日本“明治维新”。

师: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清政府又是如何看待这场变革的呢? 设计意图:甲午海战前清朝在骄傲自大心态的驱使下,被蓄谋已久的日本借机抓住了把柄。 慈禧太后“今日令吾不欢者,吾将令彼终生不欢”。 设计意图:日本“国运相赌”、急不可耐挑起战争对比清政府的“歌舞升平”。 师:而此时朝鲜恰好爆发东学党起义,成为日本挑起战争的借口。起义平息后,日本拒不撤军,反而继续增兵。 对于日本的无理挑衅,清政府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过渡)正是因为清政府没有认真备战,而且下令入朝清军“严守勿动”,决定了清政府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1894年的夏天,历时近30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北师大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过程、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 中国狂潮的概况;Array提升要求: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学习邓世昌 爱国主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三、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年。 ①重要战役:在海战中,致远舰管带壮烈殉国。 ②结果: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双方签订《》。 2.《马关条约》 ①签订的时间:年;地点:; 签约双方代表:中方;日方。 ②《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A. B. C. D. ③《马关条约》的影响: A. B. 【合作探究】 1.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2.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要求题 【基本要求题】 1.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末代皇帝》 D.《甲午风云》 2.甲午海战纪念馆坐落在刘公岛,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艺术手段展示海战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如果你有幸参观,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邓世昌像 B.洪秀全像 C.北洋舰队图片 D.致远舰模型 3.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在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场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列强获得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多 D.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给日本巨额赔款 B.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C.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D.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提升要求题】 6.阅读材料,请回答: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①“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②“三军败绩”与“普天同庆”有何联系? ③“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 ④该条约规定割让哪些地方给日本? 7.阅读材料,请回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一副挽联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黄海大战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________、侵略________、称霸________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________,接着,又发动____________。 概况:1894年9月,中国____________执行护航任务,在____________遭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________为保护旗舰,为国捐躯。 知识点2《马关条约》 背景: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很快就侵占了____________,接着又夹攻北洋舰队基地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双方代表:________、伊藤博文。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两;允许日本在中国________;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____程度。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黄海大战 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辑冲重围,万火从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15年10月5日,考古学家在黄海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船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考古界。考古学家认为该沉船最有可能是邓世昌率领的() A.致远舰 B.超勇舰 C.经远舰 D.扬威舰 3.2015年11月1日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大型原创沪剧《邓世昌》,要重温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 知识点2《马关条约》 4.“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5.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 ..的是() A.邓世昌牺牲在黄海大战中 B.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北京条约》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的殖民奴役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理解《马关条约》的危害。 【方法点拨】 本课重点是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是《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运用比较法去理解、记忆,提高认知能力。 预习形成课 学习导航一、选择题 1、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2、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 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 C、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 D、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3、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而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突出表现的实质问题是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A、2亿元 B、2亿3千万元 C、2亿两 D、2亿3千万两 5、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左宗棠 6、《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位于内地最远的是 A、沙市 B、杭州 C、苏州 D、重庆 7、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扩大 B、索取的赔偿数额不断加大 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内地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9、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国”是 ①英国②德国③法国④俄⑤美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⑤ 10、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强租我国香 港地区的什么地方 A、旅顺、大连 B、胶州湾 C、“新界” D、广州湾 11、1898年爱国人士谢缵泰创制的《时局图》中, 其中俯卧在长江流域的“虎”代表的是哪一个侵略国家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2、《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特点是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到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