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

希望小学2014年秋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张恒松

次备人:罗安梅蒙建东邬娟

备课时间:2014年9月24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 角=()元

2 角=()元 1 分=()元

1 分米=()米 1 厘米=()米 1 毫米=()米

二、教学例 1:

1、师:这是一把米尺,我们截取了一部分,仔细观察,1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同桌之间说说你的想法。

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每份是1厘米,也就是1米的1/100,写小数就是0.01米。

板书:1分米=10/100米=0.1米。

那么1厘米呢?

师:如果把4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

如果把12厘米改写用米单位的数是多少?

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4厘米=4/100米=0.04米

12厘米=12/100米=0.12米

师:仔细观察,这里我们得到的都是几位小数?(两位)

前面所对应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分母都为100)

师:继续研究,你还想到了多少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小数随机写,

师:现在你发现分母为100的分数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2位)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一说?(分母为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2、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和意义: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1 读作:零点零一 0.12 读作:零点一二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 0的小数的方法: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师:那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呢?

我们继续观察刚才那把米尺,把他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1毫米是1米的1/1000,还可以写成0.001米。(板书1毫米=1/1000米=0.001米)那40毫米、105毫米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大家试试吧。

板书:1毫米=1/1000面米=0.001米

40毫米=40/1000米=0.040米

105毫米=15/1000米=0.105米

师:请大家观察这一行分数和对应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师:如果分母是10000的分数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

4、进一步体会三位小数的读法和意义:

0.001 读作:零点零零一

0.040 读作:零点零四零

0.105 读作:零点一零五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5、揭示小数的意义,进行分数和小数的转化。

师:我们来看……

什么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呢?

生答(屏显):分母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师:为什么要加省略号?(后面还可以是10000等等)

再从右往左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这里我们是不是也要加上省略号?(加)

师:为什么?(可以有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

师:其实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生先独立填写,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出小数的意义。

2、练习五的 1-5 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什么知识需要提示大家?

六、作业布置:P35:练习五2、4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1毫米=1/1000米=0.001米

40毫米=40/1000米=0.040米

105毫米=15/1000米=0.105米

0.001 读作:零点零零一

0.040 读作:零点零四零

0.105 读作:零点一零五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二次备课的有关问题

关于二次备课的有关问题 课堂教学思路: 课标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但我们提倡问题引领教学,问题应贯彻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思考才是学习,思源于疑。 1、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只有问题才能使学生产生疑惑,引起认知冲突,才能调动学生思考。 2、用问题检测、反馈学生思考学习的情况,从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用问题诱导学生再思考,从而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次备课: 首先再次明确什么是二次备课。一次备课是编写学案的过程;二次备课就是在学案的基础上,教师备出上课的方案。 二次备课怎么备? 校本教研的重心就是二次备课,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独立备课。以教师个人为主体,独立开展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课标、学情、教材、学案。 研究课标:要准确解读课标,分解课标;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实质与内涵;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在该教学内容中的具体要求和呈

现形式;把课标的精神实质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研究学情:主要研究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习惯等;在三维目标要求上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现有程度上的最佳生长点;在全班学生知识能力基础上,加强对群体与个体、兴趣与习惯、情绪与环境、手段与背景的综合分析,通过学情研究做好因材施教的充分准备。 研究教材:主要是准确把握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研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材中的表现形式以及编者意图;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在促进学生发育、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研究学案:要按照课标、教材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学案。要研究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是否合理,并认真进行取舍、修订并加以充实、完善。要重点研究问题的策划、设计和呈现,研究问题的策划是否科学,是否有针对性、时效性;设计是否合理;难易度是否适中,是否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呈现形式是否恰当,问题最恰当的呈现形式是什么等。关于问题的取舍,应该是舍得少,取得多。学案一般设计

最新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分类与整理第六周

的呢?这些结果可以怎样清楚地表示出来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按不同标准分类。 出示例2情景图。 师: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生1: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分一组,小孩分一组。 生2:按男、女分:男的分一组,女的分一组。 生3:按高矮分:高的分一组,矮的分一组。 生4:按左右分:左边的两家人分一组,右边的两家人分一组。 …… 2.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 (1)引入。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把这些人可以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 高矮分,按左右位置分……选择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会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那用什么办法可以清楚地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呢? 生1:用文字。 生2:用图形。 生3:用数字。 生4:用表格。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老师要告诉你们,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 最清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表格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2)出示表格。 过程 与 方法 数师:请同学们先按年龄把这些人分组,看怎么分?每组有多少人?把结果填在表(一)中。

1.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变复数后的读音

在清辅音后读[s] 在元音及浊辅音后读[z] 以[s] [z] [d?] 结尾时读[iz] 2. 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①单数与复数同形的名词 sheep 绵羊fish 鱼deer 鹿Chinese 中国人Japanese 日本人 ②词尾加-en或-ren ox-oxen 牛child-children 小孩 ③改变词内元音字母 man - men 男人woman - women 女人foot - feet 脚goose - geese 鹅tooth - teeth 牙齿mouse-mice 老鼠

二次备课需要关注的六个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c7768712.html, 二次备课需要关注的六个问题 作者:金刚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1期 编者按:2019年9月25日-27日,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教学展示活动在无锡举行,本次活动从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评选活动获奖课中选取12节课进行展示交流。为了更好地厘清二次备课的概念、明确二次备课备什么和怎么备,本刊本期邀请了本次活动小学三个水平段的评委和执教教师基于活动体会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也希望更多的体育教师可以参与到该话题的研究和讨论中,交流经验,积极撰稿投稿,共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以编写教案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准备活动,是教师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的基础工作。二次备课则是在教学实施后,进一步研读课程标准,在磨课、研课、思课的基础上,对已有教案的反思和改善,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路径。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为贯彻中共中央“强化体育课”要求,巩固本省体育与健康学科“研读课标、研究教材,规范教学行为”活动成果,在全省开展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评选活动。笔者有幸成为水平一的评委。本次水平一参评的教学设计共计275篇,其中一年级124篇,二年级151篇,涉及的21个项目基本全覆盖水平一的全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来自全省各市,可以清晰地了解江苏省各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其呈现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共性,值得广大教师关注、借鉴和参考。 一、关注评选要求,完整规范设计 本次二次备课评选活动是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组编写的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广大参评教师认真研读评选要求,深入了解评选要求各个要素,严格按照评分细则进行教学设计,规范教学设计内容。 一级指标共3个:单元教学设计(20分)、单元计划(10分)和学时教案(70分)。二级指标11个:设计思想(5分)、教材分析(5分)、学情分析(5分)、教学要求(5 分)、单元目标(5分)、课时分配(5分)、学时目标(10分)、重点难点(10分)、开头结尾(10分)、手段方法(20分)和组织调控(20分)。 参评教师教学设计非常完整,不仅包含以上的必备要素,有的教师还能分别把握住其中的要点,并在设计思想中从“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个评价标准方面来阐述本单元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教材分析中能表述出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与已学知识的关联以及对教材“重点”的分析。

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需要怎么写呢大家还在四处寻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出来的关于集体备课计划相关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喜欢的话可以借用哈! 集体备课计划: 一、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备课组集体研究、讨论教师讲课内容,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集体备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新性,以澄清教师的种种困惑为目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是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

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最终希望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讲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教学方法,讲课艺术,逻辑结构。 4、寻找现行教材与现数教材的最佳结合点。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时间:集中备课定在双周二下午,每次备课不低于40分钟。(如有变动可另行通知)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带二次备课区)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 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4、全班汇报: 5、看课本第五页的图画,你有哪些“小问号”? (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颜色? (2)鸟类是怎样繁殖的?...... (3)全班汇报,共同揭秘。对于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师生一起解决。 三、拓展活动(课后作业) 在课后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集体备课第二次教案

商都五中数学组集体备课第二次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备课教师:张守平授课班级:24班 课题:19.2.3正方形 课时安排: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会运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正方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论证能力. 2.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正方形性质的过程中,发现正方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与性质.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研究了平行四边形家族里两个特殊的成员-----矩形、菱形,在其家族里还有一个成员,其形状、性质最为特殊,可以说它遗传了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同学们猜猜它是谁? 生:正方形. 师:对.它就是我们非常熟悉而又陌生的正方形。说其熟悉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它,在课本里从幼儿园就接触它了。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仅仅是认识它而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它。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它,了解它,看它究竟有何特殊性质!(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师:演示课件,从定义出发,展现把一个任意四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所需添加条件的全过程;请同学们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 生:(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3)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正方形.

《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1

《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单元的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境。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此外,本单元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一下子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我在选择学具是注意了这一问题,这样就避免了给教学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很多标准。学生选择的标准一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食物之间的不同,否则每一个食物好像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二次备课 (1)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_三_______年级下册时 间 2015年2月单位沂南四小主备人王晓艳 课题19、蚂蚁课型新授课参与备 课人员 王世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 题. 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蝴蝶,蜜蜂的身体结构,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 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 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学情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他们发现新鲜的 东西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 课程在这一时期是培养其学习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素 养的重要时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 兴趣和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图片;昆虫标本;放大镜、羽毛(可用毛笔、 试管刷等代替),大头针,泡末塑料,小刀等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一.观察蚂蚁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 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 生:蚂蚁 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 步观察,这样可以用直观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观 捉蚂蚁”,观察蚂蚁 的生活。 组织学生“

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 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喜欢蚂蚁吗?你想知道关于蚂蚁的什么知识呢?生1:蚂蚁的身体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2:想要了解蚂蚁喜欢吃什么? 生3:蚂蚁记路吗? ...... 察探究打下基础,同时感知认识 动物的乐趣。以谈话方式导入:同 学们,找到小蚂蚁的踪迹 了吗?谁来说说你是在 什么地方发现的?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师:由于蚂蚁身体很小,又到处乱爬, 我们很难观察它。同学们想一想,我 们用什么方法观察蚂蚁? 学生讨论交流:,交流方法: 1)拿食物引诱它,不让它乱跑,再用 放大镜观察。 (2)用樟脑球在纸上或桌上画个圆圈, 把蚂蚁放在里面,用放大镜观察。注意: 由于樟脑球有毒,严禁入口;接触过樟 脑球后要洗手。 (3)把蚂蚁放在水中的泡沫塑料块上,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尝试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启学 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科学学习 的主体。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集体备课材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乐天小学董立萍 一、教学内容: 各知识点分布(知识树)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五大分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教材在第一节中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两个知识点。教材在第二节中除了“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知识外还增设了“小数性质的2 个应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第三大分支中包含了3 个小分支,分别是变化规律、变化规律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第四大分支是小数与单位换算,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第四大分支中包含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 、“亿”作单位的数。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本单元教材解读: 1 、这一单元的知识链条. 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本套实验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特点:从数学知识体系的纵向来看,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学生认识人民币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小 数、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 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五六年级学生认识小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数学知识

体系的横向来看,本单元的知识设置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整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再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同时,本册教材共安排了52 课时的教学内容,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就占了15 课时,由此可见这部分内容的重要。 2、将本单元的各版块具体解读如下:板块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主题图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组进行测量,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测量,测量后让学生分组报告测量结果。在小组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况,比如拿米尺量讲桌的长:量1 次,即量出1 米后,余下的部分不够1 米。说明测量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不够1 米的部分如果仍用高级单位米作单位记录,就要用小数表示,体验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必要性。在这里,除了可以量黑板的宽和讲桌的长外,也可以选择整米长的物体来量,通过对不同结果的比较,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 例1 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先通过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再通过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 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然后通过毫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三个层次的内容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在具体教学时也可以分两步进行:1、认识一 位小数。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什么叫二次备课 所谓的“二次备课”一方面是指:在常规备课的基础上,依照本人及本班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成功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授课前通过再学习,通过再翻阅教参和课辅材料等,对已有的教案进行适度调整。另外还有在上课之后进行二次备课,如果把通常说的备课看作课前的准备工作的话,这种准备工作一般是经验的乃至主观的,其实际效果只有通过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再备课,即对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通过再认识,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二次备课是内容的再丰富,教学风格的再创新,精彩设计的更完美体现,不是机械地抄录和拷贝,也就是说要上好一堂课,只有反复琢磨,用心研读,再三修改才能真正备好课,只有备课扎实,才能上课有效。 一、二次备课的方法: 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

学的教法和学法。 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二、第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前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 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 (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怎样备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节课”,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又始终不提要领的老问题。 “怎样评价一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又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新问题。 “怎样适应新课改,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难问题。 “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又是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的大问题。 “怎样备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节课”,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又始终不提要领的老问题。 “怎样评价一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又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新问题。 “怎样适应新课改,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难问题。 “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又是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的大问题。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有效备课的问题。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抓住有效备课的十个关键点。 一、教材分析抓住“课标”与“教材”的基准点。 基准点原指测量时的起算标准,我们借指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具体说就是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标是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体现。但由于作者对课标的理解不同,课标的呈现在不同版本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准确无误的理解课标真实含义与教材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别,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其次,教材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要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结构体系;选择典型案例与例题;收集教材研究的最新信息。再次,有效备课既反对自由主义的瞎吹胡侃,又反对实用主义的“学以致用”;既反对虚无主义的“用教材教”,又反对墨守陈规的“教教材”。抓住课标基准点,保证教学的大方向,抓住教材的关键点,保障教学的有效性。迷失基准点的教学是低效且无效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低效在于无序,无效在于无悟,负效在于无知。最后有效备课要有整体的计划性,不光备课时教案,还要备单元教案,主题教案,复习教案,对整个教学体系有清晰的宏观把握。可惜,许多教师恰恰就是就是习惯于只备课时教案,缺乏整体观念。 抓住基准点,就是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预设与生成、使用与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

小数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教案)

小数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教案) 宁春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设计意图: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想。此时的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可能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目的在于通过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图表示: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别用0、3、0、30表示。因为阴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③结合计数单位理解: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0、3=0、30。 (4)感知与体验: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办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简化小数意义的叙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果有学生问起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教师可以依其理解能力加以说明。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4、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本单元一些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教材在编排这些内容时,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留探索的空间。如,小数的读、写,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初步认识小数时已学习过,这里只是小数的数位增加了,读、写方法没有变。因此,教材先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试着读、写,在读、写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小数读、写的方法。同时,教材注意提供清晰的探索线索,帮助学生明晰探索思路,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更具针对性,提高探索效率。 5、突出法则、规律等内容的提炼。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涉及很多法则、规律等知识内容,如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单位换算、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等。教材在编排时注重引导学生提炼,突出提炼过程和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周二次备课教案

淮阴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于春华执教:郭输栋 教学时间:2015.9.6--2015.9.11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后再现场操作体验是否省力、费力。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先让学生找出三个点。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老师也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实际大小的示意图,便于直接比较。

加强二次备课 打造高效课堂

加强二次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在既定的教学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条件下,教师是否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今天在这里谈一谈如何通过二次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一、什么叫二次备课? 我们把课前的准备活动性质的备课统称为第一次备课,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期前的总备课、各个学习单元的备课,以及具体的每个课时前的备课,都属于第一次备课,我今天说的“二次备课”一方面是指:在常规备课的基础上,依照本人及本班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成功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授课前通过再学习,通过再翻阅教参和课辅材料等,对已有的教案进行适度调整。另外还有在上课之后进行二次备课,如果把通常说的备课看作课前的准备工作的话,这种准备工作一般是经验的乃至主观的,其实际效果只有通过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再备课,即对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通过再认识,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在单元教学及学期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应该及时进行再备课,以检查、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情况,进一步揭示教学规律,制定下一个阶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二次备课是内容的再丰富,教学风格的再创新,精彩设计的更完美体现,不是机械地抄录和拷贝,也就是说要上好一堂课,只有反复琢磨,用心研读,再三修改才能真正备好课,只有备课扎实,才能上课有效。 二、二次备课的方法:

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三、第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前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 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 (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4)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5)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 3、备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整理

星火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 三年级

主讲:叶娟娟教学目标: 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出示口算题) 66 ÷6=0 × 6=8 × 0= 28 + 0=0 ÷5=50 × 7=0 ÷2= 48 -9=0 ÷7= 4 × 0=178 ÷2 ≈ 1600 ÷4=700 × 8=900 × 2= 3 × 800= 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

3、提出问题: (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 (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 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 (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 二、探索新知 1、探究309÷3的算法 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 (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 ①并强调简便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 (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 (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 (5)出示练习402 ÷2=609 ÷3=808 ÷4=

如何二次备课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一、二次备课的必要性 1、什么是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是与一次备课相对而言的。教师参与的集体备课,所做的教学素材搜集、他人方案搜集、教学方案的初步制定等等准备性工作,都是初次备课,都应该归入一次备课。教师个体对一次备课所占有的资料及初步预设的教学方案的再备课,备课活动实现质的提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就是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时,教师对自己预设的初步方案进行重新审视,或增删或调整,是他人智慧与个体独立认识的有效组合,是教学素材的深入把握与有效使用,是基于具体班级具体学情的教学方案最优化。 2、为什么要进行二次备课 我们要肯定一次备课的积极意义,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一次备课存在的不足: 一是课堂教学目标易偏差。因先阅读他人方案,没有基于具体学情的定位,容易先入为主,课堂目标及追求会产生偏差。 二是易于搬抄,设置的课堂教学方案恰切性低。教师个体的素养积淀及课堂教学技能,与设想实施时所需的积淀与技能并不对等,实施时有出入有障碍难以实现。 三是所用教学素材往往感悟不深选择不精效用不高,易造成课堂上学生学习探究感悟流于浮泛,缺少深度。 如名师的成功教学方案,是适合名师特点的个性化设计,选用的素材名师有深入而独特的感悟,名师会有足够的魅力及课堂技能召唤学生积极参与。换成其他教师,个性特点不同,感悟不同,积累不同,名师方案就会失去意义。抄用这个名师方案,课堂教学的平庸暗淡或低效失败就在所难免。 3、二次备课的意义

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策略,现代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些纠结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师的备课就不会再被“丰富的资源”所蒙蔽,被“名师方案”所左右,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实现教学研究主体的回归。 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实践,教师的有效备课就能更上一个台阶。一位教师,开设公开课之前分发他的教案,最后一部分是“教学反思”。来听课的教师都有点纳闷:还未上课,何来反思?原来,他把一次备课之后再备课时认为应该如何调整增补的内容加上去。如果这位教师把小标题“教学反思”改为“二次备课”,这部分内容就明确了,再备课所拓展所显示的意义空间就可更广阔了。 通过这几年的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总结,我觉得二次备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 2、兴趣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指导性原则:根据学习目标就相关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4、预设性原则:根据导学案的编排对问题进行全面预设,同时要留有余地。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备课,二次备课能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我就谈谈二次备课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二次备课的方法: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新课程改革引发了我校转变备课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以“专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加强反思”的备课流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修订,达到教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教案,将教和学真正一体化。重点研究知识点如何攻破?环节如何过渡?情景如何创设? 一、课前二次备课的内容 一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 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二备活动设计。 (1)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的活动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问题的设计是否具备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3)活动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 (4)教案中设计的活动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三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 二、二次备课的方法和步骤 用红笔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增减相关的活动内容;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教案。 三、课后二次备课的侧重点 教学前设计与备课无论多么充分,毕竟是处于设想之中,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却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总不可能和设想一模一样,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情况发生,在与学生思想交流碰撞过程中,也有可能触发灵感。教后二次备课我认为主要可以侧重以下几方面: (1)备教学中得与失。记录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成功之举,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设计,可以在以后再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 (2)备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课堂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

集体备课【一等奖教案】 等式的性质

3 .1.2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化归”的思想。 重点:等式的性质 难点: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我们用估算的方法,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解吗? (1)3x-5=22;(2)0.28-0.13y=0.27y+1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天平实验,探索等式的性质1 问题1: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按课本图3.1-2的方法演示实验。 学生回答: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重量,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 问题2:你自己能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天平实验吗?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等式就像天平,它与上面的事实具有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就有“8-1=8-1”。 2、总结等式性质1 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这个性质? 如果a=b,那么a±c=b±c。 3、探索、总结等式性质2 问题:看课本图3.1-3,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得出规律:把平衡的天平的两边的重量,同时变为原来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天平还保持平衡。 归纳出: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 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c= b c 三、巩固知识 讲解例2 课本练习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等式的性质,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主要用到的思想是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注意等式性质1,一定要注意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才能保证等式成立。等式性质2,要注意等式的两边不能除以0。等式的性质是等式变形的依据。 五、布置作业 1、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挑水如同武术,武术如同做人。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3、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4、自信是所有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之一,要想成功,首先必须建立起自信心,而你若想在自己内心建立信心,即应像洒扫街道一般,首先将相当于街道上最阴湿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干净,然后再种植信心,并加以巩固。信心建立之后,新的机会才会随之而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