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庖丁解牛》练习题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庖丁解牛》练习题

课时达标训练11庖丁解牛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肩之所倚.( yǐ )莫不中.音( zhònɡ )

B.砉然向.然( xiǎnɡ )技经肯綮.( qìnɡ )

C.批大郤.( xǐ )岁更.刀( ɡēnɡ )

D.导大窾.( kuǎn )发于硎.( xínɡ )

解析:C项,“郤”应读“xì”。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

D.黫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解析:B项,导:顺着、循着。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介词,替;介词,被。B项,介词,从;介词,比。C项,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修饰。D 项,均为介词,用。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

C.技经肯綮之未尝

D.善刀而藏之

解析: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D项,“善”通“缮”。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

..迟

B.虽然

..,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

..,批大郤,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

..见全牛也

解析:A项,“行为”在文中是两个词,“行”意为“动作”,“为”是介词,意为“由于,因为”;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项,“虽然”在文中是两个词,“虽”意为“虽然”,“然”是代词,意为“这样”;今义为转折连词。C项,“天理”在文中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指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答案: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鱣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饡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前进。

B.官知止而神欲

..行神欲:精神活动。

C.批.大郤,道大窾批:击。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

解析:A项,进:超过。

答案:A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项,介词,因为;介词,用。C项,介词,因为;介词,向。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解析:B项,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答案: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 2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3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析:( 1 )好,喜欢。道,自然的规律。进,超过。( 2 )以,用。官知,器官。神欲,精神。( 3 )无厚,没有厚度。恢恢,宽绰的样子。游刃,移动刀刃

答案:( 1 )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 已经)超过( 一般的)技术了。

( 2 )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 3 )用很薄的( 刀刃)插入有空隙的( 骨节),宽宽绰绰的,刀刃的移动必然是有余地的

啊。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肋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 古国名)人之亡与?林回( 假国之逃民)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 选自《庄子今注今译·山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公任往吊.之吊:慰问。

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C.为其布.与布:财帛。

D.绝学捐.书捐:捐献。

解析:D项,捐:抛弃。

答案:D

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 )

①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②辞其交游③逃于大泽④伐树于宋,削迹于卫⑤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解析:①说明孔子招致祸害的原因,④叙述孔子在宋国和卫国被驱逐。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

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本文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解析:D项,结论不正确。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答案: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 2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解析;( 1 )饰,装扮。知,有才能。明,彰显。揭,举着。( 2 )亲,亲近。绝,断绝。故,原因。

答案:( 1 )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 2 )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参考译文: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

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

( 太公任又问: )“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

太公任说:“我曾说过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谋求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

孔子问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

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孔子说:“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闲适自得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可是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反而更加深厚了。

四、语言运用

14.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都吸引了无数人参与,所评选出来的人物也感动着整个中国,感动着整个世界。中共中央文明办受此启发,以深情的目光回望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推选出了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辛弃疾、关汉卿、鲁迅等“感动中国”的人物。请你参照示例,依据高中课本的相关内容和自己对他们的理解,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讲究文采,评价角度准确、得体,100字左右。示例:

庄子

九千里豪情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光耀日月,曳尾涂中,逍遥尘世。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一部《庄子》,深邃宏阔,那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那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怎能不令我们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选择人物:

颁奖词:

解析:撰写颁奖词,首先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之物,人物事迹点到为止,人们自然心领神会;其次,要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要体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意味。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同时还要求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答案示例:( 1 )李白一星升起,灿烂了整个盛唐。他飘逸,欲上九天揽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美酒挥洒自己的性情,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李白,在气势恢宏的大唐景象中舞动着洒脱浪漫、傲岸挺拔的动人身影!

( 2 )司马迁身陷囹圄,缘于赤胆忠心;身遭奇辱,在隐忍中默然前行。梦未竟,信念不倒,意志永存!他用血泪和幽愤,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以山的刚毅和正直书写了中国三千年的沧桑。壮哉,伟哉,中国的“史学之父”司马迁!

15.下面一封求职信,有许多表述不妥之处。请仔细推敲,提出三点修改意见。

①我是一个有三年以上工作的广告设计师,②很希望能到贵公司以求发展。③虽然我的学历不高,④但希望贵公司领导不要唯“历”是图。⑤附上我设计的几份广告,⑥相信你们会慧眼识英雄而量才聘请我的。⑦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指导和帮助

解析:①“有三年以上工作”不搭配;②“以求”多余;④表达不得体;⑥“慧眼识英雄”表达不得体,“聘请”是邀请别人任职,此处应改为“录用”。

答案:①“工作”后加“经验”或“经历”;②中“以求”删除;④“不要唯‘历’是图”应改为“能唯才是举”或“重视真才实学”等;⑥中“慧眼识英雄而”删除,“聘请”改为“录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