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病部分总结

流病部分总结

流病部分总结
流病部分总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应注意,定义中包含着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四个完整的内容。

2.多病因论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单一的,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只不过在不同疾病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而已。

3.群体诊断这是相对于个体诊断而言。流行病学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频率的描述,在人群基础上获得的疾病及健康状况的结论即群体诊断。

4.描述性研究根据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分布情况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的规律,从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5.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它是用不同的数字符号代表有关病因、机体与环境的各项因素,然后抽象地用数学模型或电子计算机仿真,进行理论研究,来研究流行病学的规律性,定量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6.暴露也称暴露因素,指接触到或具有某个研究因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暴露通常用来代表一切可能与疾病危险有关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

简答题

1.请简单叙述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

2)现况调查一般不能验证假设,但可以为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假设依据。

3)从研究方法本身对于病因的论证强度来看,实验性研究高于队列研究,队列研究高于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高于一般的描述性研究。

4)实施队列研究之前,最好先有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阳性结果。

5)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都是为了评价暴露与疾病的联系。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疾病并探求既往的暴露,队列研究评价暴露并随访疾病的发生,横断面研究同时评价疾病和暴露的情况。三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2.请简述你对流行病学学科的认识。

1)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导学科。

2)流行病学是从事公共卫生的专业人员用以研究疾病的基本科学工具,也是卫生科学研究人员所接受的对待卫生服务的有效性,以及医学干预的有效性的极好工具。

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扩展了流行病学的内涵和研究范围,而且对其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行病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与病因,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即通过应用现代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疾病的分布与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揭示疾病的致病因子和研究其病因。现代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使病因研究不再仅停留在整体、器官和细胞层面,而且可以深入到蛋白质、核酸和基因水平。确定病因甚至在获得病因线索后,按照流行病学理论,就可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措施,这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也是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对于传染病主要采取针对三个环节的措施;对于非传染病,应进行三级预防。

4)流行病学是联系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甚至有的专家提出,应当将医学看作公共卫生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

5)现代流行病学面临的威胁不是来自于新技术的应用或个体和微观分析方法的使用,而是由于这些技术可能限制流行病学家发现适合流行病学研究的问题的范围,而拘泥于所谓高新技术的应用上,从而迷失方向。在新的世纪之交,应当避免上个世纪之交出现过的类似情况。当时,流行病学被生物学所替代,结果使人们对于社会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出生率等的变化缺乏理解。

3.学习流行病学应当具备的3个主要观点。

1)群体观点;2)概率论的观点;3)比较的观点。

4.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有

1)群体观点

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

3)比较的观点

4)疾病多病因论的观点

5)概率论的观点

6)预防为主的观点

5.如何理解流行病学的“群体观点”?

1)流行病学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疾病和健康状态,研究疾病的发生及动态分布,从人群角度宏观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

2)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是群体是“群体诊断”,是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状态的概括。

3)通过群体诊断,发现群体中存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提出预防对策或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名词解释

1.病因模型是指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的概念模型,或者是表明疾病发生过程的模型。

2.因果联系某一事件的频率或者性质的改变,会引起另一事件的频率或性质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两者呈因果联系。

3.间接因果联系又称为继发联系,是指两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但是由于两事物都与另外一种因素有关,从而导致两者在统计学上的关联,这种联系称为间接因果联系。

4.共变法可以看成是求同法的特例(如等级资料、定量资料)。是指某种因素的出现和消长动态与某种疾病的出现和消长动态同步,可以是提出该因素与该疾病有联系的假说的依据。

5.类推法如果所研究的疾病分布与病因已清楚的其他疾病的分布特点相似,便可提出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的假说。

6.病因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其中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发生的频率就下降。本考题的要点是流行病学病因定义中的三方面内容:①病因作用机体后所致的结局是发病。②病因是相对频率事件。③还要考虑病因是多种的。

论述题

1.如何认识病因假说建立时使用的逻辑推理法(Mill准则)?

2.判断因果联系的8条标准是什么?分析其在病因判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什么是求同法。

4.举例说明什么是共变法。

5.病因研究的过程序分为几个部分?其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6.如何理解病因判断中的关联强度?

7.如何理解病因网模型?

8.请阐述充分病因与必要病因的局限性,学习它有什么意义?

1.在流行病学研究中Mill准则属于建立病因假设的思想方法,它包括5个方面:求同法、类推法、求异法、共变法、排除法。如果病因假设中没有包含真正的病因,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确证病因。

2.判断因果联系的8条标准是:联系的强度、联系的时间顺序、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特异性、分布的一致性、剂量反应关系、实验证据、生物学的合理性。

在8条标准中,联系的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和广义关联强度(联系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和分布一致性),是必须具备的标准,两个方面不可缺少。广义关联强度包括三个方面,只要具备一个方面即可说明问题,它反映的是疾病结局的概率是否有升高。

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可重复性)和生物学的合理性是病因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符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联系的特异性标准也是推断因果联系的依据之一。例如特定的病原体和相应的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吸烟与肺癌中鳞状细胞癌的特异联系。特异性与多因多果并不矛盾。肺癌的病因除了吸烟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吸烟也不只是肺癌的病因,还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病因。有特异性,增加了因果联系的可能性,但是没有特异性并不能排除因果联系。

实验证据(终止效应)论证强度较高,是比较严格的标准。能够提高论证强度的标准还有联系的重复性标准。

3.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相同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如在肝癌病例(A)中发现均有或相当部分有乙肝病毒感染标记(a),表明乙肝病毒是肝癌的影响因素。各病例可能还有其他特征(如B,C,D,E……),但肝癌(A)特征是共同的;各病例可能还有其他暴露(如b,c,d,e……),但乙肝病毒感染(a)是共同的。

4.设A1,A2,A3……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a2,a3……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才可以应用共变法。

如在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中,随着吸烟剂量(等级)a1,a2,a3的增加,肺癌的优势比(OR)或相对危险度(RR)也增加,即呈共变或剂量—反应关系,所以支持吸烟为肺癌的病因。

5.整个流行病学病因探找的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

(1)根据研究背景构想可能的病因模型

(2)通过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来自于生态学研究、横断面调查等研究方法)提出病因假设,分析流行病学(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方法)或流行病学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验证假设

(3)根据病因判断标准做出综合评价: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暴露终止效应。

6.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同弱关联相比,该关联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将更强,因此这种混杂是容易被识别出来的。另一方面,弱的关联更可能是未识别的偏倚所致。

总之,有时间先后的统计关联说明暴露可能为危险因素,而关联强度越大,则为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关联强度的测定,根据资料的性质或来源可以有:优势比OR(病例对照研究),相对危险度RR(队列研究)等反映分类资料的关联指标。

7.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病因网的每一个节点是前面若干因素的结果,又是后面若干结果的原因之一,最后的“总节点”就是疾病终结局。这就是病因网模型,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

8.单一的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一种病因可导致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可能有多个病因所引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仅仅能找出并只需要找出主要病因的“组合”,而这种病因“组合”很难说明是否是充分的。流行病学研究是寻找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因此流行病学的病因研究是对危险因素测量其“使疾病发生率升高”的程度。传染病的特定病原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必要病因。对于一般的慢性病,从疾病的名字或者定义上,我们不可能得到“必要病因”的启示。但对某些按照“病因”分类的慢性病,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必要病因。总之,对于按照病因进行分类的疾病,该病因就是它的必要病因,并且正因为有该病因才被分类为该种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对某种疾病可以归因于某种危险因素的比例,可看成是“必要性”测量。对于按病因分类疾病,该病因的必要性肯定为100%。换句话说,必要病因只是必要性等于100%的特例。我们可以测量病因的必要性或必要的程度,而不必刻意追求“必要病因”。学习传统的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概念,是帮助我们澄清模糊思想,加深对概率论因果观的认识,绝不是要求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寻找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第三章疾病的分布

名词解释

1.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占人口数的比例。

3.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的时间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在一些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中经常使用罹患率描述疾病发生情况。

4.感染率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占人口数的比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5.续发率在某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内该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6.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7.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衡量某地区一定时间内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指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是按不同病种、人群特征计算的死亡专率,可反映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代特征的某病的死亡率。在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代死亡率时要注意标化。

8.生存率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随访满n年的病例的比例。

9.潜在减寿年数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

10.散发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11.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短时间主要是指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爆发往往是通过共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或有共同的传染源引起。

12.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13.长期趋势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及病原体型别同时发生显著变化。无论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都可观察到这种变化。14.自然疫源性疾病指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这种情况称自然疫源性。这些疾病称自然疫源性疾病。这类疾病流行的地区称自然疫源地。

15.疾病分布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 16.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的发病数量多少,以及各病例之间的联系程度。

17.地方性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

或只在某一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这种状况成为地方性。

18.统计地方性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发病率在某些地区长期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该地区自然条件无关,称统计地方性。19.自然地方性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这种情况称自然地方性

20.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这种情况称自然疫源性。

21.输入性疾病又称外来性疾病。凡本国不存在某病或曾经有,现已经消灭,现有的该病病例是从国外传入的,称输入性疾病

22.周期性有些疾病每隔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发生一次流行的现象,称为疾病的周期性。

简答题

1.研究疾病分布有何意义?

2.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疾病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存在差异?

4.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形成疾病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疾病季节性分布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7.形成疾病长期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8.如何判断某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

9.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区别?

10.死亡率与病死率有何区别?

11.判断地方性的依据是什么?

1.探索一种新的疾病或者健康状况通常首选的方法是描述性研究,疾病分布的研究重点是对某种新的疾病三间分布特征的描述。这有助于认识疾病的流行规律和疾病流行的特征;提供疾病病因线索,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途径;确定人群健康状况,确定卫生服务的重

点,为合理地制定疾病的防制、保健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2.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及重点保护对象;探索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分析传染病的年龄分布动态,了解人群的免疫状况;制定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等。

3.对于大多数传染病来说,年龄分布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在一些非传染病中年龄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机体暴露于致病因子的强弱、暴露开始的年龄、暴露时间的长短及遗传易感性有关。

4.男女传染病发病率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暴露机会不同造成的。非传染性疾病在性别分布的差异,可能与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生理解剖特点的差异、环境、行为及心理等因素有关。

5.该病的传播机制是否容易实现,是否有足够量的易感者;该类疾病的病后的免疫力,流行后人群免疫水平持续的时间长短;新生儿的增加,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病原体的变异及变异的速度。

6.疾病的季节性受当地气象因素、媒介昆虫活动力和数量、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及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生产条件、生活方式、卫生习惯及医疗卫生水平的影响。

7.疾病长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而导致致病因素和宿主均发生变化的结果。8.地方性疾病大多具备如下特点:居住在当地的各人群组该病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其它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组该病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的健康人在当地居住一定时间后可发病,其发病率同当地居民相似;自该地区迁出的居民,经一定时间后,该病发病率可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发生类似的疾病。

9.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期间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出现情况.

10.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①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病死率并非真正的率,只是一个比值。②粗死亡率反映一个人群的总死亡水平,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疾病死亡专率可提供某病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上的死亡变化,常用于探讨疾病的病因和评价防制措施,对于病死率高的疾病可代表发病率;病死率常用于急性病,用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它受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影响。

11.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

①居住在当地的各人群组该病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组该病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

③迁入该地区的健康人在当地居住一定时间后可发病,其发病率同当地居民相似;

④自该地区迁出的居民,经一定时间后,该病发病率可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

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发生类似的疾病。

论述题

1.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2.何谓移民流行病学?移民流行病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某社区有10万人,2000年各种死因死亡者共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病300例,原有核400例,其中500例男性,200例女性。同年有60例结核病死亡,其中30例为男性。社区的粗死亡率及结核病的死亡比、病死率、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各是多少?

1.(1)横断面分析:即描述某年或若干年的不同年龄组的某病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潜伏期短和病程短的急性病或传染病的年龄分布,但在描述一些慢性病时,因其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时间距发病时间可能很长,并且致病因素的强度在不同时间可能有变化,这种分析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2)出生队列分析:是以

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对不同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常用于慢性病的年龄分布,该方法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它可以明确地显示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的时代特点及暴露经历三者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的作用。

2.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移民流行病学分析原则是:①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②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③介于二者之间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均起作用。

3.(1)该区粗死亡率为1000/10万

(2)结核病的死亡比是60000

(3)结核病的病死率为60/700

(4)结核病的死亡率为60/10万

(5)结核病的发病率为300/(100000-400)

(6)结核病的患病率(700-60)/10万

第四章现况研究

名词解释

1.现况研究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调查的主要指标是患病率。

2.抽样调查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随机抽取部分对象作为代表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全体被研究对象的状况。其目的是根据调查所得的样本资料估计和推断被调查现象的总体特征。

3.单纯随机抽样按随机化的原理,直接从含有N个单位的总体中,抽出N个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每个抽样单元被抽中的机会相等。

4.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把总体中的全部调查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起来,按固定顺序和间隔抽取样本。

5.分层抽样即先按照某些人口学特征或某些标志(如年龄、性别、住址、职业、教育程度、民族等)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

6.整群抽样抽样时被抽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这些群体是从相同类型的较大群体中随机抽取的,被抽到单位的所有成员都是研究对象。群体内个体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7.多级抽样从总体中先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元(例如省、市),接着从抽中的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单元(如区、街),再抽取范围更小的单元。

8.随机误差由于观察对象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样本又不可能包括总体的全部信息。抽样产生的样本指标(即统计量)与总体指标(即参数)之间存在差异,又称抽样误差。

9.偏倚又叫系统误差,指研究结果或推论偏离真实值的现象,或者导致这种偏离的过程。偏倚可以发生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实施或分析阶段,可以高于真实值(正偏倚),也可以低于真实值(负偏倚)。

10.敏感问题指涉及个人(或单位)的隐私或利益的问题以及大多数人认为不便在公开场合表态或陈述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一些违法或犯罪的行为。

11.普查指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调查或检查。时间较短,一般为1~2天或1—2周,最长不宜超过2—3个月,特定范围指某一地区或某种特征的人群。

12.选择偏倚指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选择条件的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差。包括无应答偏倚、入院率偏倚和幸存者偏倚等。

13.信息偏倚指在观察、收集和整理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

14.预调查为评价开展大规模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预先在一小范围内用所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试验的一种调查研究。

15.无应答偏倚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由于其各种特征,如身体素质、暴露状况、患病情况、嗜好等可能与应答者不同,由此产生的偏倚。

16.选择性偏倚在调查过程中,被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随便找其他人代替,从而可能破坏调查对象的同质性,而引起的偏倚。

17.幸存者偏倚又称存活者偏倚,在现况研究中,调查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因此不能概括某病的实际现况所引起的偏倚。

18.回忆偏倚由于调查对象对过去的事件或经历回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例如病人因曾经受疾病的折磨,故能较准确地回忆过去的暴露史,而健康的调查对象由于没有疾病的经历,因此不介意过去的暴露史而将其遗忘所引起的偏倚。

19.报告偏倚由于调查对象在回答问题时,有意或无意地夸大或隐瞒某些信息而导致的偏倚。如调查性乱史等情况时,可能会有相当部分的被调查者不能如实报告,此时也可以称为说谎偏倚。

20.暴露流行病学中暴露不仅包括那些使人群患病机会增加的因素,还包括使患病机会减少的因素,即保护因素,如低盐饮食对高血压。另外,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所发生的事件也属于暴露的范畴。凡是研究者所感兴趣的变量都可视为暴露因素。暴露不仅限于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外界因素,也包括机体内部的因素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简答题

1.某医院某病患者中95%为A型血。所以,A型血的人易患该病。请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对10000名在校学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研究表明:喝果汁而不喝牛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长发育。7000名按时喝牛奶的5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152.6cm,而3000名按时喝果汁的5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只有152.5cm。其差异非常明显(P<0.0001)。以上说法是否正确? 3.抽样调查是现况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为保证抽样调查结果对总体具有最佳的代表性,请问应注意哪些问题?

1.不正确,这是一种构成比,没有在率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学分析,且可能有入院率偏倚。2.不正确,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统计学意义,还要考虑到生物学意义,在本题中两组学生身高相差只有0.1cm,虽然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但生物学意义不明显。3.当现况研究中人群总数过大时,将不易达到精密、迅速。抽样调查通过抽取一定的样本,根据样本的统计结果来推断总体的信息,反映总体的特征。所以,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对信息的推断影响很大。首先,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样本量,调查对象过多,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而样本含量小,抽样误差大,代表性差,又不易得到预期的结果。其次,要遵循随机化的原则,即每个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综合上述两点并灵活应用,才能使样本对总体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论述题

1.何为无应答偏倚?产生无应答偏倚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

2.对于现况研究所获得结果下结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无应答偏倚指研究对象中那些没有按照研究设计要求参加研究,因为无应答者在某些特征方面与应答者有所不同而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倚。无应答的原因可能有身体健康状况、对健康的关心程度、对调查内容是否感兴趣、受教育程度、患病、迁移、死亡等。控制方法主要有:对偏倚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纳入与排除的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比较无应答者与应答者的基本特征有无明显的差别;尽量随访无应答者。

2.首先,检查核对原始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填补缺漏,删去重复,纠正错误。其次,我们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分析指标,如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同时按规定的标准,对全部调查对象分组归类。不但要描述分布特征,还要做影响疾病分布因素的分析及某些与疾病有关的可疑因素关联性分析,与其他人群比较时还应注意可比性。同时,我们要注意防止偏倚。现况研究中的偏倚主要有:无应答偏倚、选择性偏倚、存活者偏倚以及信息偏倚等。第五章队列研究

名词解释

1.队列研究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某种结局(一般指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结局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的实际情况,研究的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这种研究可信度高、偏倚少,但费时、费人力、物力、财力。

3.历史性队列研究 研究工作是现在开始的,而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的。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决定人群对某因素的暴露史,然后追查至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这种方法省时且耗资低。

4.观察终点 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至此就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了,常为规定疾病的发生或死亡。

5.累积发病率 指某一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病例数与时期开始总人数之比,用于反应发病率的累积影响。

某病n 年累积发病率=年内的平均暴露人口数年内的新发病例数

n n ×100000/10万

6.发病密度 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其分子是一个人群在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则是该人群的每一成员所提供的人时的总和。

发病密度=?年数观察期内的观察对象人

病数

某人群在观察期内的发100000/10万 7.相对危险度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说明暴露使个体发病的危险比不暴露高多少倍,或者说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d c c b a a I I o

e

++= 8.即归因危险度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表示暴露可使人群比未暴露时增加的超额发病的数量,如果暴露去除,则可使发病率减少多少(AR 的值)。

AR =)

1(-=+-+=-RR I d c c b a a I I o o e

9.标化死亡比 它以全人口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数,再用实际死亡数与之比较而得出,如果SMR>1,则暴露人群的死亡率大于一般人群。 SMR=该人群理论死亡数研究人群实际死亡数=全人口死亡率暴露人口研究人群实际死亡数?

10.失访偏倚 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迁移、外出、不愿再合作而退出或死于非终点疾病等原因脱离了观察,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而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失访偏倚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失访率的大小和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失访情况的差异。

11.观察的终止时间:指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的时间,也可说此时整个研究工作到达了终点。

简答题

1.简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2.如何防止和处理队列研究中的失访问题?

3.分析队列研究资料时,可采用哪些率的指标?

4.试述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原理。

5.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6.队列研究中失访偏倚难以避免,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1.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2.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

3.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等。

4.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

病的结局,从而判断该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

5.优点:可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可证实病因联系;结果稳定;可了解基线率;不存在回忆偏倚。缺点:耗资大、实施难度大;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失访难以避免。

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失访偏倚的控制问题。对于队列研究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论述题

1.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

2.某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获得以下资料,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I e=0.96?,非吸烟组肺癌年死亡率为I0=0.07?,全人群中肺癌年死亡率为I t=0.56?试计算RR值、AR值、AR%、PAR、PAR%,并分析各指标的流行病学意义。

1.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自己的看法,且又知道研究对象糖的既往摄入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式,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对两组在不同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

2.本题主要考查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及各种指标的计算。RR=I e/I o=0.96?/0.07?=13.7,表明吸烟组的肺癌死亡危险是非暴露组的13.7倍;AR=I e-I o=0.96?-0.07?=0.8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肺癌死亡率减少0.89%;AR%=(I e-I o)/I e×l00%=92.7%,表明吸烟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92.7%;PAR=I t -I0=0.56?-0.07?=0.4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全人群中的肺癌死亡率减少0.49%;PAR%=(I t-I o)/I t×100%=87.5%,表明全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87.5%。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2.匹配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匹配可提高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并能控制某些混杂因素。

3.入院率偏倚当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或对照时,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对照是该医院的某一部分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可能因种种原因具有不同疾病的人入院率有所不同,因此而产生的偏倚。

4.匹配过度就是将一些被研究因素或者因果链的中间变量,或者将一些不必匹配的因素作为匹配因素,而造成得不出研究结果(如将被研究因素作为匹配因素),或者真实的结果被歪曲(如将与被研究因素密切相关的中间变量作为匹配因素),或浪费工作量(如将不必匹配因素作匹配)。

5.分层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时,为了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和检测效应修饰作用,可根据某特征把研究对象分成几个亚组(层),例如按年龄段分层,或按吸烟与否分层研究大气污染和肺癌的关系等。

6.OR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可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是无暴露者危险性的倍数。是表达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的重要指标。

简答题

1.病例对照研究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病例对照研究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相对小,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的评价。

缺点:易出现回忆偏倚;外部变量的控制可能不完全,混杂因素不好控制;选择对象时易出现选择性偏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难以判断;没有办法确定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疾病的发病率;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此外,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只能计算OR。

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时疾病已经发生;

(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回顾性获得;

(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由果推因;

(5)根据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3.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

(1)病例组的选择

诊断要可靠,尽量使用金标准;被选择的病例必须具有暴露于调查因素(可疑病因)的可能性;此外,应尽量选择确诊的新病例。来源为被研究的总体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或者随机样本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或医院住院或门诊病例一个时期内符合要求的连续病例。

(2)对照组的选择

对照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即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将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可以选择研究的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中具代表性的非病例;医院中其他疾病的病人;亲属、邻居、同事、同学等。同时还应注意对照不患有与所研究疾病有相同已知病因的疾病。4.病例对照研究中有哪些常见的偏倚?如何控制:

(1)选择偏倚: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人群而产生。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主要是合理地选择病例与对照。若不能从整个总体人群中选择所有或绝大多数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则应尽可能地从各类医院中选取病例,从多科室多病种选择对照。

(2)信息偏倚:主要有回忆偏倚,其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弱点,很难避免。但某些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回忆偏倚的大小。例如对同一个被调查者可前后多次询问,或者由不同的调查员询问,然后比较其结果。

(3)混杂偏倚:病例对照研究常遇到很多混杂因素,其可能掩盖或夸大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的估计。控制的方法有三:①用匹配法进行研究,将混杂因素作为匹配因素;②分析时,用分层分析法,按混杂因素进行分层;③进行多因素分析。

5.举例说明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某年春季,在某地女性青年中发生了上百例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病例,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她们的月经期。该病既往在该地十分罕见。调查者询问了其中50例TSS病例发病前1个月卫生用品的使用情况和品牌;同时又让每例患者各自提供3名无TSS的女性朋友,进行同样问题的调查。结果发现TSS病例比她们的朋友更多地在月经期间使用某一品牌的月经棉。该年9月份市场上禁销该品牌月经棉后,TSS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病例对照研究。

论述题

2001年1月~12月,在西安市某口腔医院门诊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关系”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照选自该口腔医院门诊的非口腔粘膜白斑病就诊者,如:镶牙、补牙、洁牙、牙周炎等患者。病例和对照的配比条件:同性别,年龄相差在2岁以内,西安市居民,并且近10年来一直居住在该市。结果为:病例与对照均吸烟者共45对;均不吸烟者20对;病例吸烟而对照不吸烟者共25对;病例不吸烟而对照吸烟者共10对。(1)如何分析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无关联?

(2)如何计算和解释关联强度?

(3)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如何下结论?为什么?

(1)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无关联分析:

2χ=60.52510)12510()

1(2=+--=+--c b c b ,P<0.05

结果表明,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关联。

(2)计算和解释关联强度:

OR =c/b=25/10=2.5

35.5,17.15.26

.5/96.11/12==±±χZ OR

OR 的95%可信限为1.17~5.35。

其意义为:吸烟患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2.5倍,此危险性的95%可信范围在1.17~5.35之间。

(3)结论:在西安市,吸烟可能是患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患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2.5倍。但尚需要进一步证实。

从案例中给出的部分研究背景资料看,此项研究病例和对照的代表性均不强,且存在着明显的偏倚。如:仅选择一所医院进行研究,显然所收集的病例很难代表西安市口腔粘膜白斑病患者的吸烟暴露情况,当然对照也无法代表产生口腔粘膜白斑病患者的非病例人群。因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对本病认识水平的不同,有部分患者很可能不会因口腔粘膜白斑病而就诊。另外,选择牙周炎、洁牙等患者作为对照时,由于吸烟也是牙周炎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而且吸烟常常导致牙结石的形成和牙体着色,因此进行洁牙,这就有可能造成对照组中吸烟的暴露率明显高于西安市普通人群,从而导致吸烟和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的关联强度的低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病例和对照的代表性,克服不同的偏倚的影响,进行更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提高结果的可信程度。

第七章 医学研究中的误差和偏倚

名词解释

1.误差 广义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狭义的专指随机误差。指样本测量值与总体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2.偏倚 指系统误差,研究的结果或推论偏离真实值,或导致这种偏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在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或发表过程中,能够导致结论系统地与真实值有所不同的任何趋势。系统误差的原因在于研究者、研究条件、设备及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3.选择偏倚 指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的结果偏离真实的情况。

4.信息偏倚 指在收集研究人群的暴露和结局资料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其结果是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5.混杂偏倚 当研究某种暴露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这种现象即混杂偏倚,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混杂因素。

6.伯克森氏偏倚 利用医院资料进行研究时,因为各种疾病或各种不同情况的人入院率或就诊的机会不同而产生的偏倚。

7.现患—新发病例偏倚又称奈曼偏倚 通常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和现况研究中的调查对象多选自现患病例,该病的死亡病例及轻型病例或不典型病例不是难以调查就是不易发现,因而研究所获得的某种因素与某病的关系就会与新发病例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而出现偏倚。

8.检出征侯偏倚偏倚也称暴露偏倚 当选择纳入病例时,部分病例会因为某种与本病无关的症状和体征,而促成本病的发现。结果在分析时这部分人中某种疾病的检出率人为地提高了,甚至还可能得出这种疾病与该因素有一定关系的错误结论。

简答题

1.试述误差与偏倚的关系,为什么需要设法控制各种偏倚?

误差属机会造成的随机误差,偏倚为系统误差,可以说偏倚是研究过程中的失误,它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可能得到与事实相反的结论。它既然是失误,当然应当设法克服

或控制,而偏倚从理论上讲,也是能够控制的。

2.常见的偏倚有几种,请分别予以解释。

常见偏倚有三种,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选择偏倚主要发生在研究设计阶段。选择偏倚指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的结果偏离真实的情况。信息偏倚也叫观察偏倚或测量偏倚,是指在收集研究人群的暴露和结局资料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其结果是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混杂偏倚指研究某种暴露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的现象。

3.简述控制混杂偏倚的主要方法。

限制、匹配、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4.简述控制信息偏倚的主要方法。

尽量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尽量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论述题

1.流行病学中年龄常常是造成混杂的一个变量,部分原因是因为许多疾病的发生都随年龄而改变。疾病的风险随年龄而改变的现象常常认为是年龄的效应。把年龄作为疾病发生危险性的一种效应有什么意义吗?或者考虑年龄的效应本身被其他因素混杂更敏感吗?

2.假设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可以扩展到无限大,此时可以消除哪种来源的误差?不能消除哪种来源的误差?假定随机试验可以无限大,哪种来源的误差仍会保留?

3.请解释混杂因素和潜在的混杂因素之间的差别。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不会成为一个混杂因素?

4.一名研究者认为,左利(人称左撇子)是危险的,因为左利手死亡的平均年龄比惯用右利手的人低得多。该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1.年龄本身不是一种病因,只是标记着自出生以来的时间历程,在此期间病因产生效应。例如,当一个人变老时像动脉硬化这样的退行性过程发生。因此,年龄最好看作是一种被混杂的因素(也是一个混杂因素)。年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来识别病因,这些病因混杂了年龄的效应,但是当我们不能识别时,我们可以用年龄来替代这些因素。因为年龄只是自出生以来经历的时间的一个标记,它并不导致疾病,但是它与许多因素密切关联,如生物学的退行性变、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弱,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体力活动等。年龄的效应被这些因素所混杂。

2.无限大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随机误差将被消除,但是系统误差不会去掉。理论上如果所有的混杂因子都能被识别,就可能消除混杂,而在一般的研究中由于缺少充分的数据使控制混杂受到影响。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具有无限大的数据不会影响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一个无限大的随机试验没有随机误差和混杂,因为随机分组将达到均匀地平衡。如果存在系统误差,则确定误差不会被“无限大”所影响。

3.在研究中,检查其他暴露与所研究疾病的关系时,危险因素是潜在的混杂因素。然而,如果在研究人群中该危险因素在各暴露组中分布相等,它不会是一个混杂因素。例如,在高强度、高重复的工作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的影响的职业研究中,糖尿病和肥胖都是腕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但是,除非糖尿病和肥胖在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群中,比在其他人群中更普遍,否则它们不会使联系发生混杂。

4.不正确。总体而言左利手比较年轻,因为过去许多左利手被劝说改成了右利手。近年来,这种劝说不太常见了,因此使左利手的比例年轻人中比年老人中多,左利手和右利手人群有不同的年龄分布。因此左利手和右利手之间死亡率的比较应当是同年龄之间比较,而不是平均死亡年龄的比较。

第八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名词解释

1.传染过程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表现出群体发病的特点

3.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

4.人群易感性指人群作为一个总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5.疫源地指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的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

6.同源爆发发病者同时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

7.人兽共患病人类罹患的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人畜共患病,又称动物性传染病。8.垂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引起的传播。

9.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0.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体内排出并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11.冰山现象指当人们感染了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后,临床上能够被观察到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如同冰山外露于海面上的尖顶部分,数量很少,而感染后绝大部分感染者在临床上很难被观察到,这就好比隐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庞大山体,无法被人们窥见。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冰山现象”。

简答题

1.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的区别有哪些?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过程不一定都导致传染病,而传染病的发生必然有传染过程,是在个体中发生的,是一种纯生物学现象;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表现出群体发病的特点。

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应用:

(1)潜伏期的长短能够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较短的传染病流行常呈爆发型,表现为来势猛、平息快,如流行性感冒等;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的流行持续时间较久。

(2)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此可追踪传染源并确定传播途径。

(3)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一般期限为常见的潜伏期增加l~2天,对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的留验或检疫时间,需按最长潜伏期来确定。

(4)根据潜伏期可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如麻疹的易感接触者,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施行被动免疫才有效。

(5)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如实施某项预防措施以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后发病数下降,则认为可能与该项预防措施有关。

3.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共同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②各种特征的人群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

③若水源经常被污染,则流行多表现为慢性过程,若系一次性大量污染,常可导致某种传染病的爆发或流行;

④当对水源采取净化措施后,该病的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⑤患者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较轻。

4.传染病爆发的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类型:

(1)同源爆发:感染者同时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

(2)连续传播性流行:是指致病性病原体从一个易感者体内传至另一个易感者体内,并不断形成新的感染者的过程。

(3)混合型流行:是同源爆发与连续性流行的结合型,其特点为开始表现为一个同源爆发,而后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而继续流行。

5.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生物学基础,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都不可能发生。同样,三个环节若孤立存在,也不能引起疾病的传播。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并存,相互联系,才能导致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论述题

根据下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本次流行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2.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本次流行有没有可能是通过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的?

3.为什么从61年12月底就恢复了对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的正常供水,但到62年2

月份病例数才开始减少?请你解释一下。

1961~1962年,某市发生了一次甲肝流行,通过对本次甲肝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从61年10月份开始该地区出现大量病例,直到62年2月份才开始减少;该市共有五个城区,其中有A、B两个城区的甲肝罹患率明显地高于其他城区及该地区以往的甲肝平均发病水平;此次发病的特点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且工人的发病比例较大(主要集中在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经过初步调查,怀疑水源是导致本次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遂对水源开展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饮用工业水的人群罹患率比较高,而且大部分病人是该市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的职工及家属,所有病人都有饮用这一区域工业水源的历史。对该工业水源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现了甲型肝炎病毒,到此,本次流行的病因已经明确。1961年7月份,该市由于遭受到暴雨,导致市内主要的供水河出现了河床淤积,取水口被泥沙堵塞,因此于7月18日停止了对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的供水,同时开放了钢铁公司的工业水管与自来水管衔接处的水阀,用原来的自来水管道向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供应工业用水(该水未采取净化消毒处理,于河下游取水后只作沉淀处理即向各工厂配水),直到61年12月底恢复正常供水。

1.本次流行的传播途径为经饮水传播。(注意与疫水传播的区别)

2.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及垂直传播。本次流行不可能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因为本次甲肝流行的特点不符合接触传播的流行特征,故认为本次甲肝的流行不可能是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的。

3.因为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而甲肝的潜伏期常见为15~50天,平均为30天。本次甲肝流行的时间变化规律正好符合这一特点,当这一地区水源污染的因素消除后,经过一个该病的平均潜伏期,病例数便开始减少。

第九章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

名词解释

1.高危策略即针对高危险暴露的个体的策略,旨在消除其对危险因素的特殊暴露。2.初级卫生保健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应用技术上适宜,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能接受的方法,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充分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国家和社区依靠自力更生和自觉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

3.健康促进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的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和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其实质是健康教育+环境支持。

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主要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本身一般无传染性。

5.扩大免疫规划20世纪70年代WHO提出,其规划要求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计划相结合,防制天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其中心内容一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使每个儿童在出生后都有获得免疫接种的机会;二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

6.国境卫生检疫为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国际通航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进出人员,交通工具、货物,行李和邮件实施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这种综合措施称为国境卫生检疫。

7.预防接种(vaccination)利用生物制品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之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抵抗力,保护易感群体以预防传染病。它是实施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8.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以完全清除传染源播散、留下的致病微生物。一般说,致病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的疾病,才需要终末消毒。

9.二级预防对疾病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的一类措施。

简答题

1.制订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传染病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根据WHO规定疫苗禁忌证的范畴有哪些?

4.非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哪六个方面?

1.概括地说,制定疾病预防策略的主要依据有:1)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布和自然史);2)疾病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程度;3)疾病有无特效的防治方法;4)当地对预防控制疾病的支持程度(政策、资源和社会参与)等等。

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要求,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当地政府需要立即组织力量防治,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后,可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2)停工、停业、停课;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3.凡有以下四种情况者可作为常规免疫的禁忌证:1)免疫缺陷、恶性疾病(肿瘤、白血病等)及应用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不使用活疫苗;2)接种对象正患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疾病,应推迟接种;3)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者,不应继续接种;4)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如癫痫、婴儿痉挛等,不应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4.根据监测目的而异,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群体中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水平变化的情况;2)针对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群体中进行行为危险因素及其有关知识和态度的监测;3)监测支持人们行为改变的政策、媒体导向和支持措施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爆发疫情、新发或不明原因疾病流行、人畜共患病动物间流行或爆发;2)急性中毒(食物、化学、职业);3)环境污染、放射事故;4)自然灾害;5)生物恐怖、人口大规模流动、动乱、暴乱等突发社会事件导致的疾病爆发或流行;6)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导致的群体反应、偶合事件。

论述题

试述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中的地位。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活动,它有最主动、最有效、最经济、覆盖面最广大的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健康教育对树立人们新的健康理念、积极预防疾病、不断追求生活和生命的更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健康知识越多,自我预防保健能力越强,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办法越多。我们必须掌握这一有效武器,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卫生资源。

第十二章筛检与诊断试验

名词解释

1.筛检在大量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通过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和其他方法,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其目的和意义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病人。2.真实性指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无疾病)相符合的程度。

3.特异度(真阴性率) 指真阴性数占非病人数的百分比,即用某项筛检或诊断试验正确识别非病人的概率。

4.假阳性率(误诊率,第一类错误,α) 即用某项筛检或诊断试验将实际无病者误判为阳性的概率。

5.假阴性率(漏诊率,第二类错误, ) 即用某项筛检或诊断试验将实际有病者误判为阴性的概率。

6.阳性似然比(+LR)=真阳性率/假阳性率。阳性似然比越大,试验的真实性越好。

7.阴性似然比(-LR)=假阴性率/真阴性率。阴性似然比越小,试验的真实性越好。

8.可靠性指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往往同随机误差有关。而真实性往往与方法、仪器本身有无系统误差等因素有关。

9.阳性预测值(+PV)=a/(a+b)×100%,所有阳性结果中真阳性所占比例,表明受试者如为阳性时,其有该病的可能性,即阳性结果的正确率。

10.阴性预测值(-PV)=d/(c+d)×100%,所有阴性结果中真阴性所占比例,表明受试者如为阴性时,其没有该病的可能性,即阴性结果的正确率。

11.多个试验同时进行,只要有一项结果阳性就判为阳性,称为平行试验。

13.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被试验判断为阳性的百分比。

简答题

1.筛检试验的应用原则:

①所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地患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疾病;②所筛检的疾病应有进一步确诊、治疗或预防的方法与条件;③疾病的自然史明确,有较长的潜伏期或领先时间;④筛检方法应简便、快速、经济、安全,预期有良好的收益。

2.选择筛检/诊断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①早期诊断有利于预后的疾病,如乳腺癌的诊断,应选择灵敏度高的试验;②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确诊及治疗费用较贵时,如肝癌的诊断,则可选择特异度较高的试验;③当假阳性(α)及假阴性(β)的重要性相等时,一般可把诊断标准定在α、 β最小处(即“α+ β”值最小),此时约登指数最大(可作ROC曲线找最佳截断值来确定)。

3.影响筛检或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

①受试对象自身生物学变异(如生理、心理等因素);

②试验方法的变异(如仪器、试剂、时间、温度等条件);

③观察者变异。

4.评价筛检或诊断试验真实性的常用指标有:

灵敏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误诊率(假阳性率)、漏诊率(假阴性率)、似然比和约登指数。

上述真实性评价指标均不受患病率的影响。①对于单一试验而言,当试验的灵敏度升高时,其特异度往往下降,误诊率升高,漏诊率下降。②似然比是综合性评价指标,它同时反映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若试验的真阳性率升高,假阳性率下降(即灵敏度、特异度均升高),则阳性似然比升高,阴性似然比下降。③约登指数也是综合性评价指标,它也同时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其值越接近1,试验的真实性越好。④真实性好的试验要求:灵敏度高,特异度高,误诊率低,漏诊率低,阳性似然比高,阴性似然比低,约登指数接近1。

5.评价筛检或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常用指标有:

①变异系数(CV),该指标适用于计量资料的可靠性分析。CV越小,可靠性越好。②符合率,该指标适用于计数资料的可靠性分析。符合率越高,可靠性越好。③Kappa值,该值表示不同观察者对某一结果的判定或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情况下对某结果判定的一致性程度。Kappa 值范围在+1与-1之间,Kappa值越高,一致性越好。

6.筛检或诊断试验预测值的影响因素包括试验的真实性和人群的患病率。

①患病率一定时,试验的灵敏度升高,特异度下降,阳性预测值下降,阴性预测值上升。②当筛检或诊断标准(界值)确定时,即灵敏度和特异度一定时,随患病率升高,阳性预测值也升高,而阴性预测值则下降。

7.筛检或诊断试验的联合分为平行(并联)试验和系列(串联)试验两种。其中平行试验是将多个试验同时进行,只要有一项结果阳性就判为阳性;而系列试验则是先后进行一系列试验,只有全部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判为阳性。

8.与单一试验比较,平行试验的灵敏度升高,特异度下降,假阳性率升高,假阴性率下降;系列试验则相反,其特异度和假阴性率升高,灵敏度和假阳性率下降。

XX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XX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一:XX学年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 马街小学XX学年 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防控项目,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进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将一年来的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组织机构,根据各级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安排,县教育局再次强调和部署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后勤等为成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分工,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各位教师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加快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步伐,在短时间内务求实效,使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我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建设学校十分

注重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的建设,设置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主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常见慢性病防治、饮食卫生及根据季节变化的疾病防治知识等,增加全体师 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促进不良健康行为转变,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提高师生的健康意识,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分别利用世界卫生日、结核病防治日、世界无烟日等节日组织人员在学校多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通过课程建设与咨询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 四、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资料收集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宣传栏的内容、活动场地等进行检查督导,使各位教师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按照要求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各项资料分类归档,从而不断完善健康教育材料。 总之,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从而让广大师生能够形成好的健康习惯,实现天天健康,天天向上。 篇二:XX年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 XX年南白塔卫生院慢病管理 年终工作总结

2020传染病年终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工作在上级领导的的正确领导下,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工作重心,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重点的行动。下面是准备的传染病年终,欢迎阅读。 传染病年终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严防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对各乡镇初级中学、中心完小、半寄宿制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管理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形式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各学校及时开展了自检自查的基础上,由卫生监督所4人教育局1人组成5人联合督查组开展督查。检查按《方案》逐项进行现场检查后,召开由各乡中心校校长、学校校长、总务主任和食堂从业人员参加的整改会议,针对食堂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限期予以改正,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食堂予以行政处罚,对问题相当严重的坚决予以停业,待验收合格后方可重新开业。 同时在会议上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下发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

理制度》牌按要求上墙,并和学校、食堂直接责任人签订《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卫生监督部门、教育部门、学校、食堂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疫情报告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检查。 二、检查情况 全县辖区内共有63完小,11所初级中学,1所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有食堂的学校25所,此次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专项整治,共出动车辆11辆次,卫生监督员75天次,共检查了25所学校,43个食堂,15个小卖部,6个二次供水点,和25所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具体情况。检查的43个学校食堂持有效卫生许可证42个,持证率967%,从业人员93人,持有效健康证92人,持证率992%。统一下发《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牌43块,和学校及食堂接直责任人签定《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43份。 此次检查对22所学校40个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堂进行行政处罚,其中罚款24个,罚金4600元,限期整改38个,停业整顿2个。查出食堂内变质食品68公斤,查出小卖部食品过期及三无食品49公斤,并予以现场销毁。在学校传染病防治方面,此次检查中发现只有2所学校均建立了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我们为规范传染病管理,统一下发了《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共25份。 全县学校只有1所学校设立了卫生室,有专职校医1人,其它24所学校为兼职保健教师共24人。学校对传染病报告渠道均较为清楚,但在学生请假、病

幼儿园传染病报告及登记记录

鸿鑫幼儿园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控专项整治自查报告结核病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防控的重点传染病,结核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在群体环境下,如果存在结核病传染源,就特别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幼儿园是典型的群体环境,存在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的高风险,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定市教育局转发的关于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的要求,切实做好幼儿园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广大师幼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园进行了全体教师的宣讲工作和自查情况。 一、落实幼儿园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做到对结核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预防控制幼儿园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师幼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依法管理,科学防治。 组织领导组长:黄昌香副组长:曾洪莉 成员:幼儿园全体教职工

相关职责 1、组长负责幼儿园和托幼机构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督促与检查,建立孩子健康体检制度。 2、副组长组织开展幼儿园有关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3、成员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幼儿结核病疫情等相关信息。 三、有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1、积极利用健康教育课、微信等形式,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进广大师幼对结核病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我预案要求每班教师都要对幼儿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宣讲课,同时在微信家长群里给家长发宣传知识。增加营养,加强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勤晒被褥,不随地吐痰等。 2、我园设定的专门检察人员每天对教室、办公室、食堂、走廊和楼梯口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严格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督促幼儿家长及时接种疫苗无儿童预防接种证要及时予以补证。

2020慢性病工作心得体会

2020慢性病工作心得体会 20xx年在慢性病的工作上,强化管理制度,最大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确保辖区内重点人群都能够访视到位,进一步格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文明新形象。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慢性病工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xx慢性病工作心得体会篇1 为了落实市、县防病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根据县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联系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任务目标 1.执行35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 2.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必须建立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有效随访率达85%。 3.辖区内35岁以上户籍居民高血压发现登记率应达85%,糖尿病发现登记率应达2%以上。 4.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的上报资料准确、完整、及时。 (二)具体措施 1、有专人负责社区各项慢病防治工作。

2、发现可疑结核病人立即转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不准开抗痨药。 3、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全程督导治疗。规范服药率要达98%以上。并及时嘱病人按时做必须的检查和送痰复查,出现副反应及时处理或报告。 4、对户籍人口实施20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35岁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做好居民的周期性体检(一年一次或二年一次)。 5、掌握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有规范完整的病历档案和名册登记(高血压发现登记率达5%,糖尿病达2%),规范管理和随访率均达95%以上。每季、半年、年终的评估中等各项工作指标,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良好率和个案效果评估,均应达到要求。 6、掌握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并有花名册,健康档案等资料齐全,开展老人周期性体检工作,有开展工作记录及资料。 7、按要求对重点人群督导访视,并有记录。 8、按照慢性病防治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将慢病防治工作相关原始资料统计成报表,按时上报。 9、按照各类慢病防治的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20xx慢性病工作心得体会篇2 我镇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

2020年工作总结-传染病半年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总结-传染病半年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总结-传染病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传染病管理工作总结 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上半年预防保健科共进行传染病报告监督检查24次,查阅住院病人日志14563份,查阅门诊日志病人登记256532例次,急诊日志病人登记89523例次,全院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608例次、丙类传染病156例次,无传染病漏报发现。(见附表)s0100 一、工作中不断创新、在拓宽职能,为医院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使医院在同行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医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法定传染病等疾病实行院内网络直报,将报告时间从医生工作站端到中国CDC端缩短在5分钟之内。通过项目带动工作,对全市传染病预防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门急诊分别设立预检、分诊处,对就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 三、我院为浙江省SARS监测哨点医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 1 6月共接诊发热病人32923例次,发热肺炎病人549例次。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每周向省疾控中心报告绍兴市人民医院医院发热呼吸道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周报表;不明原因发热住院病例周报表。报告每月一次对病房和门诊做好自查工作,对传染病漏报和迟报的情况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处罚;积极配合绍兴市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在今年麻疹流行期间,我们从诊治邮电技校的几个发热皮疹病人中进行分析研究,考虑可能是麻疹病人,及时向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报告,进行调查研究,为及时控制麻疹在我市的大流行作出了贡献。 四、肠道门诊工作规范、各项制度健全到位,自5月1日开始到6月30日共接诊腹泻病人1035例次,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检”,共采集“02”培养标本1070份。成立医院“02”机动队,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五、做好肺结核病的管理传染病监督检查小组每周检查一次有关工作,并作好登记、统计工作,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今年1 6月全院共转诊肺结核病人198例,转诊率100%。其中涂片阳性患者12例、涂片阴性

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

XXXX年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高血压、2 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本辖区实际,我卫生院制定了《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我卫生院对本辖区内原发性高血压和2 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进行了筛查工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型糖尿病及重症精神病患者纳入了规范管理,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汇总如下: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协助本辖区卫生室为居民建立档案,我辖区目前现有 XXX 村民,规范建立居民建档人数为XXX 份,建档率在98%以上,档案项目填写基本齐全,健康档案使用更新及时。 二、认真落实慢病防治指导思想XXXX 年我卫生院大力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为重点的慢病防治工作,并结合控烟、控酒、饮食、心理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并开展了分别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科普讲座以及健康知识讲座,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以及高危人群进行随诊、随访工作并指导患者的用药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病情的发展请况。做到最大程度的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辖区慢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及高血压、 2 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人的管理。我辖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 在卫生院协助下进行本年度免费体格检查。并在饮食习惯用药及自我保健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对我辖区高血压患者和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年进行四次定期随访,并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每次随访进行面对面访视,询问病情及用药情况,使随访率达到95%以上。并在饮食用药运动心理等生活习惯方面进行指导。对重症精神病患者建档建卡配合专业机构人士给重症精神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并进行随访和指导。 六、来年慢病工作打算继续落实开展首诊测血压制度协调各科室,做到发现慢性病患者及时建档、建卡,按要求进行随访工作,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进行生活方式指导,促使其血压、血糖达标。

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与健康,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由于全校师生的大力协作,我校从未发现疫情,而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的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冯伟校长为组长,李勇老师为副组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促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青少年对各种传染病来说都属于易感人群,而且学校人员比较集中,稍为有所松懈,就很容易大面积的染上各种传染病,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就会受阻。这样不仅影响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把这些道理给学生讲清了,他们就会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重视传染病的防治。3.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平日的卫生宣传工作中,根据上级防疫部门、教委的有关精神,狠抓了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利用班会等宣传方式,作了甲肝、乙肝、结核、流脑、乙脑的预防知识宣传。并且在家长会上,对家长也进行传染病防治宣传。 4.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增强学生防病意识。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大扫除,消除垃圾、污物。每天利用课间,各班派学生对校园进行清扫,保持校园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污物,不参与聚餐活动,不到马路摊担进食。学校在四月份、十月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灭鼠、灭蝇,消灭了蚊蝇孳生地,切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

5.搞好卫生。督促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经常检查教室的三防设施:纱门、纱窗、纱罩,经常检查卫生,把握好病从口入关。 6.加强传染病的管理。把学生中患有传染病的学生进行登记并督促学生办好休学手续,由其家长带学生入院治疗,以免传染病在校园内扩散,并同时做好教室消毒工作,消灭病菌的繁殖。 由于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得扎实、得力,因此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今后我们将一如继往继续努力,把我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得更出色。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校开展了与春夏季节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宣传及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在接到上级文件通知以后,我校迅速组织以校长冯伟为组长,副校长李勇为副组长,政教处工作人员,食堂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由政教处具体牵头组织宣传防控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落实责任后,政教处制定了宣传防控工作方案,研究部署了形式多样的宣传防控方式,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1、利用升旗、课间操等集会时间开展全校性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讲。 2、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及巩固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

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一:学校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合肥市小庙中学XX年秋学期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为了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按照蜀山区教体局、区防疫中心的具体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开展校园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 1、学校成立了慢性病防控工作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部门主任、各班班主任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务处,领导小组重点负责全校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制定并审议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的宣传。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晰,责任清楚,各司其职,保障了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强了相关制度建设 学校将慢性病防控与卫生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结合,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如环境卫生制度、个人卫生制度、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制度等。制度的完善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的建设

1、加强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学校以区内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授课技能的培训。 2、加强了班主任的培训。作为慢性病防控重要成员的班主任培训必不可少。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例会上开设专门的培训版块,提高班主任教师慢性病防控的认识,了解基本的防控措施、学习面对突发状况的处理办法。 (三)建立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评价措施 学校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了学校内部的评价体系,将慢性病防控与班主任绩效工资、年度考核评价相结合,有效促进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深入,提高了实效性。 二、主要开展工作 (一)落实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健康教育实效性 1、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学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齐开足健康教育课,并配备必需的教学教材和教具。实现健康教育开课率100%。 2、进行课堂质量的监控。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常规性的质量监察。教师和班主任教学计划、教案由教导处、总务处安排专人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由教学部门组织专项的督导。 3、结合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提高健康教育

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2013年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我镇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县卫生局正确领导下,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帮助下,仅仅围绕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水平,保护全镇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工作目标,通过全体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镇卫生院始终把传染病防治工作当作全院工作的大事来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协调等。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传染病控制规划,使全镇传染病预防控制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二、严格疫情报告 一年来,我们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按照谁接诊谁负责的“首诊负责制”,所有门诊医生均能对接诊的传染病病人做到科学诊断、科学处理,及时填卡上报,疫情管理员定期上网报告、浏览疫情,同时加强了疫情的主动搜索,对所有传染病都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一年来,全乡报告传染病69例,乙类传染病29例、丙类传染病40例,基本杜绝了迟到、

漏报、错报现象的发生,为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了准确、及时的科学依据。三、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 我们对所有发现的传染病病例,都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严格的疫点处理措施,把很多传染病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了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一年来,共完成流行病调查9次,填写并上报流行病个案调查表9份,进行疫点处理9起。 四、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1、2013年全年,传染病科继续搞好日常结核病、肝病的治疗工作今年全院共转诊肺结核病人7例,其中涂片阳性患者1例、涂片阴性1例、排除结核菌5例。对违反肺结核病管理制度的医生作出相应的处罚。 2、搞好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共随访手足口病患者9名,有效地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 五、存在问题 1、疑似传染病订正报告的问题:省疾控中心要求我们疑似传染病100%订正。 ①个别医生思想上不重视,需要防保科同志经常督查; ②有的疑似传染病患者一次看病后不来了或者转院了,还有的患者无法从病原学中确诊,给订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在传染病报告中偶尔出现病人现住址不够详细的现象,主要是门诊注册或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

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三)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

XX年慢性病工作总结

XX年慢性病工作总结 我校利用现有资料,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从而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一、明确目标,健全网络 在XX年开学初,我校制定了《韩吉学校教师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对学校教师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做了明确的要求与安排,配备兼职的慢病防治人员,通过半年的工作,建立了教师慢性病防治报告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病例进行建档。 二、建立高血压档案 我校利用现有资料,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从而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我校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教师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教师的健康意识。 四、积极进行宣传,让广大教师都明白慢性病的危害。 五、大力宣传,普及慢病知识 利用高血压日、心脏病日、糖尿病日、精神卫生日、世

式的宣传活动,如印制专题宣传材料,张贴标语等。在活动日结束后及时将活动情况备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认真贯彻市、区对慢病综合防治的精神,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做好慢病综合防治工作,从而努力推动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篇二一、明确目标,健全网络 在开学初,我校制定了《学校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对学校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做了明确的要求与安排,配备兼职的慢病防治人员,通过半年的工作,建立了教师慢性病防治报告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病例进行建档。 二、建立高血压档案 我校利用现有资料,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从而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我校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师生的健康意识。 四、积极进行宣传,让广大师生都明白慢性病的危害。 五、大力宣传,普及慢病知识 利用高血压日、心脏病日、糖尿病日、精神卫生日、世

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精选3篇)

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精选3篇) 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1 春季气候干燥,是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近日,市教育局采取六项措施做好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学校各个部门、班级增强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坚决摒弃侥幸麻痹心理,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专人具体负责制,明确责任分工,层层落实,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是做好爱卫工作。积极做好校园及周边国卫巩固提升工作,清扫消毒全校各个场所,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重点场所的卫生整洁,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三是加强预警预测。严格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制度,认真做好晨午检、住宿生晚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工作,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及时上报信息。 四是做好预防接种查验。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新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对于未及时接种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要督促家长或监护人落实好补种补证工作。学校在发生流感等可预防传染病后,要配合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开展疫苗应急接种,防止流感等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 五是加强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传染病防控为

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师生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使其能够科学识别、预防传染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卫生防范意识。 六是营造社会氛围。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等途径,向家长宣传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呼吁家长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配合学校做好患病学生的管理工作,积极营造关注学生健康的社会氛围。 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2 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此我校开展了与秋冬季节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宣传及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在接到上级文件通知以后,我校迅速组织了领导小组,并由政教处具体牵头组织宣传防控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落实责任后,政教处制定了宣传防控工作方案,研究部署了形式多样的宣传防控方式,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1、利用升旗、课间操等集会时间开展全校性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讲。 2、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及巩固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3、利用手抄报、板报、展板、晓黑板等形式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杀手,它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变隐匿、并发症多、致残性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为了预防慢性病的长期危害,防止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区有关文件指示,我院紧跟形势,开展慢性病重点是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工作,现将工作情况做一总结。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筛查慢性病。 我院自8月份开始开展全乡29个行政村的居民健康档案创建工作,医院派遣一个体检小组在各个村卫生室为村民开展免费体检,体检内容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化验血糖、血常规、B超、心电图、胸透;咨询体检人员既往病史、饮食、运动、吸烟、饮酒情况,根据体检结果,诊断其是否有慢性病,对已诊断为慢性病或体检发现慢性病的患者,在其档案袋上分别用相应的标签贴出,高血压为红色,冠心病为黄色,脑卒中为蓝色,糖尿病为绿色。并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病管理规范中。经过健康体检,发现高血压病人1029人,比原来增加了481人,占建档人数的22.1﹪,糖尿病病人204人,比原来增加了73人。这说明我乡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发现率低,今后还要加大宣传,加强健康教育,让高血压病人主动测量血压,让农民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登记慢性病患者花名。

根据各村卫生室慢性病登记情况,收集整理并统计慢性病患者人数,高血压人数为548人,糖尿病人数为131人,但从居民健康档案的统计结果来看,高血压人数为1030人,糖尿病人数为204人,这说明我们以前的登记人数有点保守,统计数值偏低,没有做到及时发现,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漏洞,各种机制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建设。 3,实施门诊首诊测血压。 根据《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对全乡3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对第一次发现血压>140∕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以上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并将其纳入慢病管理中。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根据上级指示,加强了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建设,门诊测血压人数明显提高。 4,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我院响应上级号召,对全乡的乡村医生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培训时间长达半月,培训内容有高血压、糖尿病知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乡村医生和医院全体人员都收看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张慧敏教授的视频录像《从指南到实践——高血压药物治疗及发展》通过培训,增强了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认识,推动了慢病工作的进展。 5,按时随访,并填写随访记录表。 慢性病病程长,并发症多,而且需要长期服药,所以随访是慢病

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三篇

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XX中学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我校为了牢固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与观念,积极做好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标准的建设,加强学校公共卫生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始终有一支卫生防病健康安全领导小组队伍。 一、晨检制度的落实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与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治要求,我校实行以预防为主,完善传染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学生健康晨检制度,对在校学生实施晨检。我校从“非典”传染病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着晨检制度,如有班级发现感冒人数略有增加时,或出现水痘等传染病及时报告并对该班级进行消毒。各班级老师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二、健康教育常规化 学校组建了健康教育管理网络。每年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为主的宣传工作,学校设有健康教育宣传窗,并定期更换内容。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平时利用校广播、学校黑板报、各班级黑板报、小报、班级主题会等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如爱眼日、无烟日、爱牙日、学生营养卫生、传染病的预防等等,教育学生勤洗手、勤讲个人卫生,多吃一些预防感冒的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 (一)增强传染病防病意识与观念

学校利用校广播、宣传画廊等宣传阵地,多方面、多角度地向教师、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宣传。 1.每班在健康教育课上宣传有关传染病的预防及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利用宣传画廊向学生宣传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3.卫生老师利用广播进行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主要内容有: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4.每班利用健康教育课时间上一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课,秋冬季疾病、手足口病。 (二)积极开展活动,提高健康意识 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切实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 1.积极、主动地预防感冒。在大范围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首先在学校范围内开展预防活动,在教室里熏醋杀菌,开窗通风。 2.加强体育锻炼,隔离重号病人等。其次要求学生督促家长在家庭里开展一定的预防措施。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和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疾病流行期,不宜到人口密集地和空气不流通处滞留; 3.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向学生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的知识、及季节性的传染病,并发告家长书,通过告家长书让家长对孩子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三)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能使人体获得对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学校继续推行常规计划免疫接种人人过关、计划免疫一律凭证入学的政策,使我校学生常规计划免疫接种率、计划免疫凭证入学率均达100%。对于外来借读生,做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定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 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了做好全县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报告管理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传染病报告率及各项疫情管理工作质量,使疫情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防病治病提供可靠的疫情信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根据疾控中心工作规范要求,以及云浮市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我中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监控制度 二、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制度 三、传染病报告信息分析与应用制度 四、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制度 五、疫情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六、疫情管理及直报系统维护技术指导制度 七、节假日疫情值班制度 一、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监控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登录系统,浏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疫情管理员必须每天至少2次登录系统查询,上、下午各一次。 3、查询内容包括从上次浏览后到本次的卡片及其近期病例分布,查询有无问题卡片及霍乱等特殊、少见病例。 4、关注有无聚集性病例,对可能暴发的疫情进行预警。 5、每次查询后认真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记录本》。 6、对以上监控中发现的各种异常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反馈到各医院。 二、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上网浏览情报告信息,对报告的卡片进行查询、审核。 2、审核时发现有问题的卡片要及时核对,确保疫情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每天至少上、下午各一次登录系统查询传染病报告卡片。 4、对初次审核后诊断等报告信息有变动的卡片,要及时进行订正。 5、定期进行查重,每天至少查重一次。 6、以上审核、查重、订正中发现的问题均要向领导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慢性病上半年工作总结

慢性病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慢性病管理工作半年总结 2014年慢性病管理半年工作总结 在各领导的支持下淳溪卫生院加强慢病预防控治工作力度,充分履行慢病预防控治职能,保障了辖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2014年上半年总结如下: 一、高血压病防治管理 实行门诊高血压病登记制度,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本院继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同时按照高血压规范管理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和《健康体检表》。至5月31日止共建立健康档案44624份,其中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5836 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随访9854人次。 二、糖尿病登记管理 2014年本院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同时对糖尿病疾病建立专项档案,管理糖尿病病人1416 人,并对糖尿病患者

进行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完成并填写《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和《健康体检表》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病人随访2325人次。 三、其它慢性病管理 2014年,已对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病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入慢性病专项管理,脑卒中管理478人,冠心病管理47人,恶性肿瘤532人,规范管理321人,进一步加强随访管理。 四、求真务实,科学防治,全面落实慢病预防控制工作 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是防治慢性病最佳投入效益的干预,加强辖区慢病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及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对慢病患者进行回访、跟踪,加强慢病管理对辖区居民生命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针对不同阶段居民健康状况、热点咨询问题,我们定期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向广大居民传递了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带领着居民群众,走出了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 1、开展辖区主要慢病的健康教育。今年上半年举办咨询、开展健康讲座30余次,受益居民1725人次。制作慢病防治健康教育板报2次。 2、进一步加大慢病健康教育力度。以三病防治知识为重点,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6全国疟疾日”“5.31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一: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将本学期有关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卫生负责人和班主任教师组成确保组织落实。 2、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充分认识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学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搞好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坚持了每天一扫,每周坚持检查个人卫生,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3、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各部门分头负责抓,形成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格局。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的负责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确保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教室的开窗通风,要求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教室的窗户要求一律打开,不管天气如何,下课时都要求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换气。 5、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卫生室经常利用广播、周

会课、黑板报等形式向师生、家长结合季节流行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增强师生、家长的防范意识。 6、坚持定期消毒,对学校走廊、楼道、教室进行全面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7、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坚持晨检制度,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注意观察或及时送医院检查就医,同时通知家长。如若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可能的,立即进行隔离,同时教室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待病愈并凭指定医院证明经卫生室检查同意后方可回校上课。 学校无传染病的疫情发生。. 酒务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组 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佃庄镇酒务学校 篇二: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采用多渠道,多方法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并将学校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教育计划,现小结如下: 一、成绩与经验: 沙眼患病率:与上学期相比明显下降,具体做法是发现有沙眼患者,通知家长,给予眼药水治疗。

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1 为认真落实商丘市教育局《关于关于加强春季学校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和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教体卫52号文)要求,及时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抓紧抓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和营养健康保障工作,维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有效防控流感等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八里堂中心校开展了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中心校建立了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预案。明确了报告人。要求各中小学也要成立组织机构,制定预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二、学习知识,落实措施。 中心校对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专题培训,在中小学生之间广泛

开展宣传活动,介绍传染病相关知识。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传染病人的排查、病人隔离落实情况、室内通风、消毒药品购置及消毒情况、晨检和学校环境卫生等。 1、加强了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了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隔离预防措施,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成为卫生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教育学生不吃“三无”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到校外流动摊点购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等。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症状、潜伏期、消毒等常识,保障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2、学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学生讲文明、爱卫生的习惯已基本养成。各班坚持室内通风换气制,教室每天坚持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对教室地面进行消毒。 3、学校建立了学生晨检制。执行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具体由班主任对到校学生进行晨检,密切关注学生出勤情况。如在班级中发现学生不明原因病情异常增多,立即汇报校长。发现符合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因

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xx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开展,200*年年初成立了独立的慢性病防治科。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健全网络 在200*年年初,县卫生局即制定并下发了《xx县2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对全县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做了明确的要求与安排,要求所有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监测,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慢性病防治人员,通过一年的工作,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慢性病防治网络。各乡镇每月上报慢性病报告卡和月报表。县慢性病防治科还利用例会等机会对乡镇两级开展了多次的慢病知识培训。 二、完善示范区建设,积累慢病防治经验 xx县付赵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于200*年9月正式启动,在对示范区居民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资料搜集后,在200*年对示范区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与细化。目前已为居民700余人建立了健康挡案,完成了对其的社区诊断调查,撰写了社区诊断报告。慢性病防治科工作人员每季度督导一次。 三、多方并举,探索慢病防治的新道路 200*年在中心领导的多方努力下,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先后在中国高血压病防治中心支持成立了高血压病防治海兴协作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了个人健康指导KYN项目,以上项目在我县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慢性病防止工作的开展,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探索了多种道路。 四、大力宣传,普及慢病知识 在高血压日、心脏病日、糖尿病日、精神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爱牙日、爱眼日、等重大卫生日期间,慢病科均举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印制专题宣传材料、上街咨询宣传、张贴标语等。在活动日结束后及时将活动情况上报省市主管部门。 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