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第16卷 第10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6 No.10 2007年10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Oct. 2007

109

文章编号:1008-8717(2007)10-0109-0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杨 艳 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状况分析;主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富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自1990年以来,校园文化建设日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但相对于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节奏来说,其建设水平还是略显滞后。最近几年,大学生层次多元化,校园环境日益复杂,校园与社会的界限日渐模糊,校园文化缺失带来的遗憾和考验日趋严峻。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从

2004年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来看,全国600余所高等院校只有35所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且都来自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高校,他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的已经炉火纯青,不需要刻意强调就能应对自如;有的已经形神兼备,稍下功夫就能达到功效;剩下的至少也可以谈得上有模有样。他们带来的是目标、是榜样,同时也是挑战和思考,还有更多高校没有迈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甚至有一些高校还没有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或有意识却抓不住根本和关键,事倍功半。与目前高校发展的态势相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形成了大致对应的梯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在不同科类的院校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山东农大的刘观浦同志于2004年7月在《农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及其对策》一文中发布了调查结论:目前,农业高校校风校训校歌建设与高校的地位和快速发展极不适应,三分之二的农业高校没有校风校训,全国农业高校中自己有校歌的屈指可数,农林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落后于其他类型地位相同的大

学,而且落后于一些办学历史长的实验中学和重点中学。同样,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进程中,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院校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和谐发展的轨道,渴望摆脱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谐校园文化 在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中,人们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众说不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说法,有“亚文化说”、“综合文化说”、“文化氛围说”、“精神环境说”等等,笔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解释是:校园文化是指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是一种在校园生活的成员所共同享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意识形态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它具有多元性、群体性、示范性、时代性、可塑性、实践性的特点,引导着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应该建立在“雅”、“和”的品位上,即:要以高尚、文明、美好的“雅”为主旨,要以博大、容与、海纳百川的气魄来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庞大系统,建设民主友爱、诚信公平、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睦相处的校园。

那么,何为和谐?和谐应该是一种秩序、协调、融洽、和美,不是一种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均衡。中国自古就崇尚“和为贵”,儒家思想讲求“允执其中”、“过犹不及”、“和衷共济”,“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灵魂之一。在古希腊,“和谐”的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调和在一起。哲学上讲,和谐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匹配。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首先是其内部构成层

收稿日期:2007-05-10

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间的协调发展。精神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而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建设也要体现精神文化的意义。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基础,是载体,精神文化是源泉,是灵魂,只有三者实现协调,才能推动高校校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主导文化与校园主体文化存在分歧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构建的,学校管理层利用其组织及制度等要素,通过教学、管理、服务等媒质作用,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而学生群体则通过自身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和行为特征等演绎校园文化的主体,主体与主导两者相互影响,保持一致性才能实现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但实际上两者往往存在分歧,甚至格格不入。造成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主导方向已落后于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需求和时代节奏;主导方式消极、强制,违背文化精神本质和大学生心理规律;教学、管理、服务育人工作未能发挥积极作用,缺乏应对外界思想冲击的有效措施,导致主导文化与主体文化无法达成良好的默契,使校园建设偏离轨道,或者造成主导与主体各走一边,影响了校园的和谐。

(二)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有的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单纯的娱乐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停留在较低层次上。这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入,缺乏明晰的建设目标,发挥不出校园文化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或宣传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物质功能,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这实质上是对校园文化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的表现。

四、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决定着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托之一。而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内化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外界的认可。笔者认为普通高等院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一)大处着眼,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的发展规划

校园文化作为附属于高校的一种社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目前,很少有高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削弱了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与办学定位不相一致。这种普遍现象的形成与高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是分不开的,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校领导班子要对校园文化有充分的认识,予以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远景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与各发展阶段要求相适应。

(二)特色为本,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园文化

培养目标是学校引导学生成才的旗帜,它决定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比如,理工科院校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工程师、科学家;文科院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医学院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生、医学家;师范院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教育家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落实各自的培养目标,同时,还要从学校的发展历程入手,发掘出有积极作用、值得学习和尊重、敬佩的人或事,使之成为一所高校积淀校园文化的重要根基,始终保持与众不同的特色,并且不断加以丰富,使其既具有个性,又体现时代性,同时也带有厚重感,产生更大的教育与启发力量。

(三)细节入手,着力构建校园文化精神的坚实阵地

1.抓好校风校训校歌建设

校风校训校歌是一所高校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理想、目标信念和优良传统的准确概括与生动表达,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发扬民主,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征集校风校训校歌。校风校训校歌提炼产生后,要大力宣传,让师生员工、校友都熟悉校风校训校歌的内容,增强认同感。

2.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要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优秀教师、校友的经历和成就,激励师生继承学校优良传统。要精心设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110

3.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

要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校出版社、宣传橱窗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4.搞好校园景观建设

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要组织师生广泛参与校园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

(四)氛围营造,开展具有人文气息的科技文化活动

高校要积极利用各种契机,结合师生的思想实际和发展要求,举行学术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开展健美操、武术、各种棋类、球类俱乐部等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广泛组织科技文化实践活动。既要有品位,又要体现层次性;既要有高水平的学术精品活动,又要有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从多方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增长才干,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协作的团队精神,有效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延保.校园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中国教育,2002

(13),(14).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3.

[3]关成华.北京大学校园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4]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求是,2004(18).

作者简介:杨艳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助理研究员。

(上接108页)手段获得。(2)商业银行贷学金。实际上就是目前我国正在施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其资金来源可以由商业银行出资获得,也可以由政府建立类似美国提出的“教育银行”的国营专业银行出资,政府出面给予担保和补偿。尽管目前国家采取招投标方式,以法律形式确定贷款银行,改变付息方式,延长还款期,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以求推进这一贷款工作。

3.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系统和国家助学贷款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出现了“信用危机”现象,要使国家助学贷款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系统。一是配合新一轮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以诚实守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强化银行、高校政府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同时学校可以协助银行系统建立面向大学生的联合诚信系统,将违约学生记录在案,并与将来的个人信用档案对接。三是努力建立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与大学生诚信挂钩的机制。

4.充分发挥“勤工助学”资助和育人的双重作用。首先,“勤工助学”作为最具有教育功能的资助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劳动、公平竞争、社会责任感等品质。其岗位的设立可以通过立足校内,开展如打扫公共教室和公用环境卫生、校园治安保卫以及其它临时用工等劳务型的勤工助学活动;其次,发挥贫困生的技能和特长,作为办公室助理参与学校服务和学校管理的服务型勤工助学岗位;再次,大力发展科技智力型勤工助学岗位,鼓励部分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兼作助教、助研、助管工作,这样既扩大了资助经费的来源,又发挥了这些学生的知识优势,使他们真正学以致用。另外,还应积极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如组织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利用假期参与企业的广告策划与宣传、市场调查、产品开发等。有条件的高校还应积极开辟相对稳定的勤工助学基地,创办勤工助学实体,使基金“增值”,努力做到资金的循环使用。

5.重视贫困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物质的匮乏是暂时的,精神的贫困才是最可怕的。要经常举办有关学习、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恋爱、择业等方面的讲座,同时在贫困生中树立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和宣传自立自强的先进事迹,帮助贫困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针对因贫困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他们及时进行心理测试和辅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其坦然面对贫困,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

情况与资助政策措施[N].2004年8月.

[2]范莉莉.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五十年[J].当代教育论

坛,2005年第1期.

[3]王尧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缺陷与对策[J].复旦教

育论坛,2004年第4期.

[4]李志德,沈红.美国高校收费对学生就业的影响[J].现

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1期.

[5]杜万波.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思考[J].绥化师专学

报,2002年第4期.

作者简介:刘贤锋(1974-),男,汉族,湖北洪湖人,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文学学

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文写作研究。

111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校园文化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导向、人格塑造及文化激励等综合性育人功能。下面是有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推进我校改革与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 ___、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___》(教社政[20xx]16号)的要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党的“xx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神文化建设

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传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坚持“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理念,塑造民大精神,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传承优秀大学文化,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同时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学校办学 ___优秀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 ___世界

关于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于学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教代会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可利用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设臵学校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调查报告

目录 前言 (2) 第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第二、研究方法 (3) 一、数据指标 二、样本变量 三、被试大学生对学校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和矛盾的认识 第三、研究分析 (4) 一、问卷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 二、被试特征变量对和谐校园建设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第四、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5) 一、研究结论 二、意见和建议 三、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调查报告样本 (10) 附录 (16)

前言 大学是社会的晴雨表。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指以校园为载体,以文化为纽带,把各种教育要素配合得适当与匀称,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知识、人与环境等多种关系相互协调,相互默契,形成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整体效应和优化的育人氛围。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南阳理工学院坐落在南阳市区白河游览区,前身是1987年创办的南阳大学;1993年由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校,定名为南阳理工学院;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拥有工、管、文、理、法、医、经济、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南阳理工学院将与时俱进,秉承“厚德、博学、求真、至善”的南工校训,弘扬“不甘示弱”的南工精神,以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以内涵建设为发展动力,努力将学校建成一所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和专科教育,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较高水平和鲜明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现代化和谐高校。 第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建立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分析数据库,以考察南阳理工学院本专科学生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满意度、态度,对学校和谐校园建设存在问题和矛盾的认识,而对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满意度、态度存在差异的假设。 第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指标 调查过程中,对学生的调查尽可能兼顾二、三、四年级学生对和谐校园建设的看法。之所以进行这样的选择出于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有一定的了解,与一年级的学生相比,能有针对地提出一些与学校发展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二. 样本变量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发给学生的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所调查的对象大学生变量包括性别、生源地、所在年级、所学专业。 三. 被试大学生对学校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和矛盾的认识 大学生对存在问题和矛盾的认识持不同的看法。通过描述性统计中的众数测量,我们发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中所表现的问题和矛盾由大到小依次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师资不足的矛盾、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使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制约.由此可见大学生认为,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表现为校园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学校所在地域使师生的发展受到局限等。

校园文化建设说明报告精编WORD版

校园文化建设说明报告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驻马店市第二十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说明报告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显性文化的标志,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主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促进作用。其具有美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的表层涵义,但更有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发展的深层内涵。 我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位置。既有长期确定目标又有近期目标,让校园文化建设彰显魄力,使校园在人文精神,人文环境方面得到协调、和谐的发展。 1、校园外部文化建设 学校在2010年就已经建成200米塑胶环形标准跑道,有标准的篮球场,运动场的围墙上画出不同的奥运彩色项目卡通,给人以健康向上,奋发图强的美感。新教学楼的一楼东墙写有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师誓言、学生誓词,西墙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楼上的“求真、尚美、励志、笃行”八个大字,适合教师、家长、学生的做人标准。廊梯文化丰富多彩,教育意义深远厚重。班级走廊有弟子规、小学生守则、名人简介等,楼梯口有安全标志和禁烟标志。让学生每天都在学习中提高安全意识。门口左右两侧写出普通话标语,要求学生时刻注重用普通话说文明语。操场东侧为学校的板报,有学校的公开栏,有少先队员自作的宣传内容。整个校外文化让人感觉有一种书香之气,严谨之风,和谐之韵。 2、教室文化 各班教室每班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主题。前面有班训、教师寄语、守则。后墙有黑板,是学生自己设计空间的园地。黑板两侧是学生自制的小报,学生定期更换,内容丰富、形式鲜活,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学生自己的作品,有学生的美术作品,有学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校园为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校园为目标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有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追求,对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而如何建设和繁荣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氛围,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为目标。 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有生命力的 具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

在大学校园,由于在校生基本是处于成年人的年龄阶段,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比较定型,也有了一个基本的大致轮廓。所以,在着力建设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的时候,应该以这个基本情况和实际为落脚点和出发点。 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可以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广西大学文学院的文演会,连续举办了7届,每一届都受到了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每一届都有不断的惊喜呈现在众多同学面前,每一届都能使得参与进来的同学专业素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得到一个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的一个平台。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精品活动,一年一度的班级特色活动也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好的发展现象。全院各个专业班级,以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大胆去实践和创新,既锻炼了专业知识的能力,也提供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锻炼的机会,也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类似这样的活动,诸如其他的高校也在持续、陆续开展着。 能吸引同学们的持续关注、能锻炼同学的综合素质、能不断提高影响力就是本身这个校园文化活动和建设具有强悍生命力的集中表现。 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必要的传播媒介 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除了广大师生以外,还需要必要的传播媒介。这里涉及到一个校园软文化建设的课题。

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宝坻六中 杨美娜

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窗口形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所在。为此,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 一、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从其真正内涵上出发,不能盲从校园文化包括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校园政治文化涵盖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等。校园物质文化是客观的实体,涉及到学校的各种基础设备设施、校园绿化、人文景观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一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理念以及作风建设等。校园制度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各种管理和考核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落实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管理,科学用人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人才来支撑,建议相关部门合理核算学校用人编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科学合理利用人才。 2、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考评结合,加强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措施来提供保障,建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为真正实现校园文化的科学建设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倡导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某一个领导、某一个老师、某一个学生的事情,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希望学校的全体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4、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

基于学生在校园抽烟、上课睡觉、迷恋上网、夜不归宿等个别现象表明,一些是学生当前课业负担较重,感到心情有些压抑;一些是学生家庭生活拮据,短暂而又漫长的读书生活难以坚持;一些却是因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感到乏味。而老师却因为校园生活单调无味而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打牌赌博等行为。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多姿多彩的业余活动,如基于学生举办和开展各种竞赛讲座、体育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展、社会调查和服务、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基于教师教研交流、教师论坛、体育健身、教工之家等,以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教师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真正目的。 5、注重舆论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科学发展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学校顺利发展强有力支柱,新闻报道及校园各种媒体,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舆论阵地,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注意舆论文化的宣传和导向,狠抓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新型的社会话题,科学高效的建设校园文化需要全民广泛的参与!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1.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把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校园文化具有引导作用,通过传授人类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校园文化具有辐射作用,通过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2.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始终体现先进性和永藻生机的源泉。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3.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化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办大学就要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新华出版社《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说明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说明报告 学校配有高标准的多功能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综合实践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功能齐全的的教学辅助用房。 学校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格,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更好地发挥校园的文明传承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根据我校实际,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说明如下: 一、校园文化总体情况 (1)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师生共同制订目标、班训、文明公约,纪律、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以良好的班级纪律为保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团结、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2)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室的布置,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体现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 (一)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以环境文化熏陶人、感染人。 1.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每个班级门上悬挂班级门牌,班内统一张贴三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小学生行为准则,教学楼一至三楼楼道悬挂弟子规、学生养成教育等文化、宣传标语。校园有有多个宣传栏(学校简介、学校特色、德育、少先队、教学、文艺活动、消防、美术、体育、宣传语),校园逐步成为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展示才能的大舞台。 2.让每个功能室都发挥育人功能 学校计算机室、科学探究室、图书室、美术室、舞蹈室、实验室、德育室等等,努力在齐全的基础上呈现学校亮点。 三、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以制度文化激励人、规范人 学校以“德为首、勤为先、人为本、和为贵”为校训,让“德才兼备、勤恳勤奋、务实求真”等优良品质成为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让“奉献、和谐、博爱、善教”成为教师的教学风气,让“文明、团结、笃学、创新”的良好习惯成为学生的学习风气。 学校文化是一条流动的河,需要在坚持中一代又一代教师共同积累、维护、调整与提升。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学校会不断进步。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山阳县小河口镇初级中学校长张存才 [文章摘要]深刻认识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正确处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关系;加强学校领导管理育人能力和优化德育工作;合理布局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加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力度;构建和谐民主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育人水平;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德育空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渠道开辟德育工作新局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 德育为首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民主科学和谐发展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化是其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摄取精神营养,增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校园文化氛围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熏陶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 1、物质表现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优雅的校园、宁静的教室、整洁的宿舍这些校园环境中的硬件,是学校各类活动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它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陶冶情操,享受美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宜人的物质文化形态,不仅能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而且使学校的建设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协调同步。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最基础、最形象、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2、精神文化 搞好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它除了具有培养学生的功能外,还担负着创造先进的科技文化的重任。它主要体现为学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创建活动,涉及到学生的理想追求、观念转变、道德修养、行为自律、心理优化、纪律约束等各个方面,从而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精神文化与其他几种文化是相互依赖、互为作用的,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主导地位,是衡量校园文化氛围优劣的主要指标。 3、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属于校园环境中的软件,它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特征,通过社会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知识活动、健身活动、娱乐活动、服务活动进行表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以自主活动为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由参加。形式灵活多样。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增强自信,勇于竞争,经受挫折磨练,努力追求成功,从而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弥补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综合发展,全面提高。 4、媒体文化 它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画廊、板报、以及校歌、校训等。这些媒体的内容,往往也带有该学校所特有的的文化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远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这些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思维震荡,而且还包括学生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或者

探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探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21世纪是科技生产力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是大学生成才的摇篮,高校的校园文化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毋庸置疑,特色的、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进而使之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高校方面应该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己任,弘扬高校办学理念,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新风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一、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具备广义含义和狭义含义,广义的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生存方式的总和,包括校园内的师生、管理者以及基于校园环境而形成的具备特殊文化属性的活动方式;狭义的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团体的价值、思维、行为以及氛围等,是凝聚高校的精神力量。从全局角度看来,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主要包括如下几点:第一,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基于人本理念,能够营造出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也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教学工作,能够有意识地从德、智、体、美、劳等等方面发展学生,学生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影响下遵循学习规律,针对性地提高发展自身。第二,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升华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性格,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逐步提高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理念,进而使之养成诚实守信、知法守法、勇于创新的优良品格。第三,能够提高高校的凝聚力,为高校发展夯实基础。校园文化是一种具备凝聚力的文化,能够基于一致追求将师生行为有机结合,一旦具备共同性的文化精神体系得以构建,那么高校的管理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高校的各项制度能够得以落实、高校师生的交流得以强化、教育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都能夠大幅度提升。如此一来,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增强,长久稳健的发展也能够得到保证。第四,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定。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复杂了社会环境,社会各界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不安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良好的、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民主、法制的问题解决办法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关系,进而促使校园安定、和谐。 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容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不仅能够反映出大学的精神面貌、校内师生的精神面貌,还能够集中地体现大学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是基于高校教学目标形成的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价值形态,是高校在落实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精神、物质财富总和。具体来说,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物质文化。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的硬件文化,包括学校的教育设施、学校的教学环境等。高校的校园物质文化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体现出高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价值、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高校师生,提高师生素质,净化师生心灵、陶冶师生情操。第二,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精神文化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基于高校全体成员的精神总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更是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政治信仰、求知风气、理想氛围、道德关系等无一不是校园的精神状态折射。虽然精神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进而提升办学特色,己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要有一条主线,突出重点;二要形成完整的体系,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条主线,就是突出时代主旋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德育工作;这个完整的体系,就是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管理,丰富第二课堂,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学校声誉等。 (一) 将德育目标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二者之间存在着辨正的内在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

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之一在于服务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实和发展了学校德育工作,而作为校园文化灵魂作用的学校德育又影响、改造和创新着校园文化。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的根本保证。 1.校园文化活动要贯穿德育目标要求 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德育的经常化形式和途径,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进步所发挥的重要渗透作用,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没有德育为主导,校园文化活动是松散的,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专门的骨干队伍,提出明确的目标,制定切实的规划、计划,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领导议事日程;倡导全体师生共同支持和参与。同时,校园文化活动也正是由于要服务、服从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并被充分利用而获得蓬勃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应反映和体现德育目标的内容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团结、教育、引导师生的有效方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紧密围绕德育目标这一主题。在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用校园文化特有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将德育目标贯穿其中,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位师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教育。用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 3.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又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等形式,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广泛

校园文化建设简介

江南初级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简介 遵照阆中市教科局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我校紧锣密鼓地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按照 办学理念:发展为本精心树人 发展目标:雅致校园精品初中 校训:自强厚德求是 校风:爱课堂爱学生爱事业 学风:健康文明成才 价值观:学校对师生尽情尽义 教师对学生尽职尽责 学生对学生尽心尽力 的总体思路,深入展开,逐渐凸显办学特色和育人功能,形成“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志趣高雅、行为优雅”的雅致文化校园。 走进江南中学大门,是一片文化长廊,右侧是“迎着晨风问问,今天该如何努力;踏着夕阳想想,今天收获了什么”26个大字。它美观大气,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让全体师生明白不能虚度光阴。左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从孔子、孟子、二十四孝到现代人文理念,充分诠释了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 学生食堂宿舍的墙壁上有“为人生的幸福而学习,学幸福的人生而教育”十八个镏金大字,这是学校校长何大敏对全校师生的寄语。也是校长何大敏对全体师生殷切的希望。 食堂外墙的立柱是自迁校以来部分优秀学生的图片和成绩介绍,希望在校学子,谨以学长为榜样,秉承“自强、厚德、求是”的校风,“健康、文明、成才”的学风,竞显风流,成就精彩人生。 食堂以“文明、节俭、饮食安全”为主题的标语和图片宣传,教育学生“一粥一粒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学生宿舍的管理中,我校以军校文化为特色,深入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

食堂宿舍外的中心大道旁有六块展板,分别记载了学校校训、校风,行政领导,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学校特色,有效课堂展示,读书活动等内容,让人一进入校园就能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 学校教学楼是一幢四层建筑,每一层均布置一个文化主题,一楼主题为:文化瑰宝;二楼主题为:民族之魂;三楼主题为:科技之光;四楼主题为:追梦星空。 楼梯立壁墙安装规范美观的警示框,上书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温馨精警,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和教育性。引导青少年关注内心,关注德行,关注知识,不忘人民和国家,不忘人生的使命,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班级文化特色彰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班级环境是校园文化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班教室内容丰富、切合实际,搭建起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的自信倾注于画笔中,智慧流泻于精美的制作中。 教学楼以“三味楼”命名,体现出书的香味、学的趣味、成长的幸福滋味书;学生食堂宿舍以“思源楼”命名,取饮水思源之意,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以感恩之心敬奉师长;行政楼以“致远楼命名”,展示淡泊名利、静修师德、宁静致远、用心育人的境界。 学校操场的围墙上是以少年军校为题材,将丰富多彩的军人生活、寓意深远的军事论述、博大精深的军事知识、上天入地的军事武器、气贯长虹的英勇事迹、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自强不息的军人风采等通过军文化墙展示出来,营造出了浓郁的校园军事文化,形成强大的感染力,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浸润陶冶。 学校处处都体现出文化的品位,让身处其中的师生时时受到教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净化师生的心灵,陶冶着师生文明高尚的情操。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努力,用智慧建设出高品位、优品质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实现“雅致校园、精品初中”的办学目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美丽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美丽校园 长宁县教育局余益有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美丽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美丽长宁”的重要内容。 一、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显著 (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我县投资5772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0000平方米,三室(教、实、办)状况良好,教室宽敞、明洁,县城学校现代化设备齐全,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断充实。大力实施“一新、五化、十大工程”,创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明化”校园,校园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软件与硬件齐发展的双赢目标,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二)校园人文环境得到改善。集中开展校园环境治理“四个争创”专项活动:争创整洁卫生校园,狠抓脏、乱、差治理,校园环境洁净卫生、整齐规范、优美宜人;争创绿化、美化、亮化的优美校园,营造自然优美、体现学校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环境;争创节约环保校园,加强校园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净化学习空间;争创安全、文明、和谐校园,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开展防灾救灾演练,坚持“警校共育”,构建校园和谐关系,实现了师生全员参与,校园环境全面改造升级。

(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文娱、体育等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认真落实德体卫艺和国防教育课程计划,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教材建设。继续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二、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掀起校园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建设美好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是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二是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四是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二)积极组织校园活动, 培育健康精神文化。一是要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教师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增强广大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 引导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 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二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三是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结提炼学校精神,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制订校训, 总结校风、教风和学风,谱写校歌,设计校徽、校旗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和灵魂,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范文一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 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 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 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顺利通过榆林市学校发展水平督导 评估 316 工程和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验收,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 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为重点,以打造“活力樊小、实力樊小、魅力樊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 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组 长:周恩宏副组长:刘金龙、王彦孝、王世雄成 员:刘世财、陈国江、 夏 雨、张虎玉、各班主任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 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 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 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 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 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 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 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室外环境布置。 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大门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校牌,正上方镶嵌校 标及各种荣誉牌匾;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创卫宣传栏 ;教学楼对面书写 “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 风和“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风,楼门上方书写“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校 园中心区域书写“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鲜红的党旗映衬下, 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两边为永久性瓷砖地图, 墙面依次设有“粉笔字作业、 园丁谱、 值周栏、公示栏、通知栏、组织机构、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等板块;办公区悬挂“校兴我荣、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途径探析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途径探析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建设途径。 标签:校园文化;和谐社会;人文关怀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是和谐文化的建设。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调整发展为“四位一体”??,即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出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高校作为技术研发、文明创新的文化机构,起着传承传统文化、开发创新新技术、全面服务社会、源源不断为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的作用。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能起到具强的辐射和指示引导范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更好地迎接机遇和挑战的需要。当前,高校迎来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必须应对高速的发展所带来的更激烈挑战和竞争。处于如此多变复杂的环境中,各高校必须认清形势,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注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在同类大学中脱颖而出。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 和谐校园是指构成这样一种状态或氛围:校园内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人与自然环境的诸事物间、人与社会的诸多要素之间均处于相对稳定、均衡发展的状态。和谐校园文化包括良好的学术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多彩的文化生活。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特征:规范性、开放性、系统性、超前性。 1.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规范性 人类创造了文化是,人又受文化的影响、规范和束缚。高校的人才培养有其计划性和目的性,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必须符合社会需要,能够承担社会建设的重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社会要求决定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具有鲜明的教育规范性。 2.和谐校园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开放性 校园文化的传承性体现在校园文化从历史中来,通过一代一代的校园人传承接力,并不断开拓创新,从而使校园文化发扬光大。若校园文化只注重传承,忽视社会的发展进步,将失去活力。社会文化与高校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高校文化处处体现社会文化的理念与思想,高校的校园文化也为社会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关于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doc

关于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作者:陈宗贵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2期 [摘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现实课题。构建和谐校园,既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为把高校建设成和谐校园和精神家园,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认识,强化四种意识,达成共识,凝聚力量,才能有效地实施和谐校园建设工程,加速推进建设进程。 [关键词]和谐校园强化意识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陈宗贵(1962- ),男,湖南常德人,东华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副教授。(江西抚州 344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052-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重任的高校,更应从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坚决贯彻落实。构建和谐校园,既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举措。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形态和运行机制等客观因素的变化,构建和谐校园的任务必随之更为艰巨。为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深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认识。从高校的特殊地位和工作特点出发,笔者认为,应强化四种意识,达成共识,凝聚力量,才能有效地实施和谐校园建设工程,加速推进建设进程。 一、强化学术意识,在求高的学术氛围中实现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首先要遵循的一项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就高校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把教师和学生看做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发展的依靠力量,通过教与学,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高校是名师汇聚、大师云集的地方,大学内在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就是它的文化影响,是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时间的积淀而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成才根基,这种文化通过其教师的教学及其学术成果的辐射功能对学生和社会产生影响。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它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一种精神活动,无论是大学师生之间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活动,还是师生之间的思想、意识、信念、品德的感染、同化、模仿、熏陶活动,都是一种学术活动。师生在学术活动中实现知识传递、智力开

校园文化建设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简述 一、公司简介 1、概要 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核心工程,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要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历史沿革、

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预期因素进行综合规划。 MI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其作用在于引导、规范、激励师生的价值追求,深化、规范、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铸 就学校的文化品牌。 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的视觉形象工程,通过个性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方案,对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主的基础要素和160多个应用要素进行规范,塑造独特的视觉新形象。它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100多种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

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 形象。 2、实施 核心元素:校徽、标准字、标准色。 2、实施 (1)学校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2)学校校本课程的指导与开发。

(3)学校专题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4)学生学习力训练:学校的主要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而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是其中的关键。学习力训练由学习力教育第一人余建祥先生 亲自主持训练。 环境起到 行系统规划,确定文化建设主题,营造个性文化氛围。主要包括: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会议室文化、宿舍文化、道路文化、景观文化等。 2、实施 (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