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把握保险业面临的新形势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

正确把握保险业面临的新形势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

正确把握保险业面临的新形势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
正确把握保险业面临的新形势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

保险研究2011年第1期INSURANCE STUDIES No.12011正确把握保险业面临的新形势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

吴定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100033)

[摘要]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保险业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防范化解风险,维护保险市场安全稳定;加强改进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大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发挥保险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应该认识到“十二五”时期保险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处于矛盾和问题凸显期;是保险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2011年保险监管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加大市场规范力度;坚持防范化解风险不放松,促进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强化保险公司的资本约束;加强资金运用监管,维护保险资产安全;加强法人监管,强化法人机构的管控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着眼长远,认真谋划和促进行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保险业;“十二五”;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11)01-0003-09

一、2010年保险业的基本情况

2010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险市场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1 11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527.7亿元,同比增长33.6%;人身险保费收入9912.6亿元,同比增长30.8%。保险赔付2812.6亿元。保险公司预计实现利润总额576.7亿元,同比增长25.1%。保险总资产达到4.9万亿元。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从科学发展理念入手,继续巩固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形成的转方式、调结构的行业共识。引导保险公司在指导思想和经营目标上,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战略和盈利模式上,更加注重承保和投资相匹配、业务拓展和内部管理相适应;在考核指标和费用政策上,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导向,更加注重理性经营、集约管理。各公司科学发展的主动性不断提高,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逐步增强。

二是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提升发展质量。通过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偿付能力约束作用等方式,促进风险保障型和内含价值高的业务发展。1 11月,非寿险投资型业务继续平稳回落,家财险、工程险等业务较快发展,同比分别增长27.8%、38.1%。健康、养老等保障性强的传统业务日益受到重视,银行保险业务继续向期交业务转型。寿险新单期交保费同比增长34.1%。

三是鼓励产品和渠道创新,不断提高行业科学发展能力。支持保险公司针对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努力挖掘市场潜力,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全年报批报备产品9800多个。在继续发挥传统销售渠道优势的基础上,电话销售得到快速发展,1 9月电话销售占车险业务的5.3%。网络销售等符合年轻群体消费习惯的新兴销售模式也得到探索和拓展,不同渠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目前,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成效逐步显现,车险业务扭亏为盈,寿险业务内含价值不断提升。

(二)防范化解风险,维护保险市场安全稳定

一是发挥偿付能力监管在风险防范中的核心作用。督促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充实资本金,改善偿付能力状况,共有46家公司增资331.7亿元,8家公司发行次级债225.5亿元。对3家偿付能力严重不达标的保险公司停止批设新的分支机构。目前,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保险公司7家,比年初减少1家,不达标公司的偿付能力关键指标有明显改善。

二是把资金运用监管作为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制定实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的政策规定,规范保险资金运用行为。加强资金运用现场检查,排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和投资性产品风险,严肃处理违规行为,维护了保险资金运用安全稳健。

三是把强化内控监管作为风险防范的基础工作。发布《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督促保险公司建立健全内控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董事会、管理层、内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督促保险公司构建更加科学的内控管理机制,制定有效覆盖各关键环节的内部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内控标准和流程,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估和风险分析工作。督促保险公司树立依法合规理念,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及培训,培育合规经营文化。

四是建立健全全过程的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和现金流监测制度,改进风险识别和预警制度。推行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进一步健全防范风险的应急工作机制,完善风险应急和控制制度。发挥保险保障基金作用,对发生重大风险的公司,完善风险处置和救济制度。通过派驻监管工作组、推动公司重组等方式,妥善处置了个别公司的风险。

(三)加强改进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

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在公司治理监管方面,出台《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范保险公司股权流转,强化股东义务。制定《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确定了保险集团公司监管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在业务监管方面,修订《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和《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出台《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促进保险公司规范经营。在高管人员监管方面,修订《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严格高管人员准入标准。在透明度监管方面,出台《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明确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在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方面,建立完善保险服务标准和赔付程序公开制度,制定电话营销行为标准。一年来,共制定和修订9项部门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同时,对现行的1100多件保险监管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废止230多个规范性文件。

二是强化监管执行力。重点从法人、高管、问责三方面入手,强化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大法人机构监管力度,强化对公司监管的事前介入,监管人员参加相关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100多次。定期向公司通报监管意见,向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隐患较大的6家公司主要股东进行风险提示。加大高管人员监管力度,建立不良记录档案,目前有1545人次的高管人员被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建立高管人员轮训制度,目前已培训602人次。贯彻落实《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及实施细则,在全行业开展两个准则落实情况自查自纠。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制定实施《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对3起重大案件责令公司进行问责,对48名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开展保险公司案件清理,清理出案件1764件,累计问责机构1251家、个人4777人。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改进法人机构分类监管,对10家C类、7家D类公司采取了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建立分支机构分类监管制度,各保监局对辖区内分支机构进行了首次分类评价。研究探索宏观审慎监管,定期召开监管季度例会,加强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跟踪研究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召开首次保险监管国际联席会议和第七次中美保险对话,与外资保险公司的母国监管机构加强交流沟通和监管合作。指导行业建立车险信息共享机制和保单承保理赔信息自主查询制度,2010年以来累计查询522万人次,促进了信息透明和数据规范,提高了承保理赔环节数据真实性。探索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现场检查工作。

四是改进监管手段。研究出台信息化工作管理指引和保险行业标准,推动全行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改进监管,开发信访投诉和偿付能力监管信息系统,推广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应用。出台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统计制度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统计制度。配合会计准则2号解释的实施,扩充改造保险统计信息系统,着力建设全覆盖、标准化、系统化的保险信息统计体系。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增

设西藏保监局,启动监管机构延伸试点,在河北唐山、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山东烟台和广东汕头设立保险监管分局。开展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属地监管试点。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在行业自律、培训服务、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加大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一是突出现场检查重点。财产险方面,重点检查数据不真实、理赔不规范、准备金提取不合规问题,开展能繁母猪保险、东北特大旱灾理赔情况专项检查。人身险方面,重点开展银邮代理业务、内控合规、销售误导检查和意外险市场整顿工作。保险中介方面,重点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专项检查。财务方面,重点检查偿付能力信息真实性、合规性和会计准则2号解释执行情况。

二是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通过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综合性检查等方式,增加了现场检查频度和力度。

1 9月,监管机构共派出1480个检查组,对1486家次保险机构开展了现场检查,保险公司检查覆盖面达到16.8?。对5家保险集团公司和总公司开展综合性检查。国务院派驻国有保险公司监事会认真开展业务和财务监督检查。

三是严肃处罚违规行为。1 9月,共处罚保险机构681家次,其中责令停止新业务39家,吊销营业许可证47家。责令撤换高管71人,其中责令撤换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3人。及时将违法违规受处罚的情况在网上进行公开披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2010年以来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4件。

经过前一阶段的整顿和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初步好转,保险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数据真实性进一步提高。财产险公司虚假批退、虚挂应收保费、虚假赔案明显下降。人身险公司销售行为逐步规范,销售误导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五)发挥保险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是服务和支持“三农”。农业保险覆盖的农户数达1.29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7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3.2%。承保品种由水稻、小麦等5类主要粮食作物扩展至林木、油菜等经济作物,保障范围由种植业、养殖业扩展至农房、农机等多个领域,地域由初期的6个试点省区扩大至所有省区市。农村小额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24个省,目前参保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

二是促进对外贸易。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在鼓励出口和投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风险保障金额9223.1亿元,同比增长68.8%,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出口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22%。

三是参与社会风险管理。重点推进旅行社责任、环境污染、安全生产、校方责任、医疗责任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发展,在化解民事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 11月,责任保险保费收入108.8亿元,同比增长26.5%。推进科技保险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在青海玉树地震、黑龙江伊春空难、上海高层住宅火灾等重大灾害事故中,保险业积极履行赔付责任。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事件中,保险业较好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累计提供保险保障3000多亿元,保障人数近500万人次。

四是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养老和健康保险服务水平。发挥保险公司专业优势,大力拓展企业年金市场。结合医疗体制改革,规范保险机构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服务。1 11月,健康保险保费收入623.9亿元,同比增长19.7%。97%以上的企业选择养老保险公司作为受托人,保险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占45%以上。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2010年保险业取得的各项成绩,不仅是一年来全行业艰苦努力的结果,也是在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尽管行业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总的来说,行业内外公认的事实是:“十一五”这五年是保险业面临形势最复杂、经受考验最多的时期,是发展变化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的时期。

回顾这五年,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保险业总体陷入低迷、业务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我国保险业正确判断、有效应对,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4.2%。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保险业既坚持业务的稳健经营,防止了业务大起大落,又

实现了经营效益和投资收益的稳定增长。五年来保险机构共实现投资收益7201.2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超过6%。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保险业全力以赴,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促进了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和灾后重建。五年来,面对极为复杂的形势,保险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了一系列困难,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行业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

回顾这五年,保险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抓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难事。发挥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的作用,争取国务院发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保险从行业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完成《保险法》的全面修订工作,完善保险经营的基本行为规范和保险监管的主体框架,为保险业科学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法律环境。推动实施交强险制度,开启了我国法定保险的先河,确立了运用保险手段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利益的保障机制。探索推广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财政、税收各项政策支持的农业保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主要粮油棉作物的承保面积覆盖面达到33%,对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努力开拓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途径,涌现出“湛江模式”等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做法。多次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继放开境外投资、基础设施、股权和不动产投资,投资范围基本接近成熟保险市场水平。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化解历史包袱,利差损、车贷险等历史遗留风险逐步得到解决。不断加强改善监管,初步构建了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框架,在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开展的金融稳定评估中,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完备性和有效性给予了积极评价。积极推动国际保险监管合作,举办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发起建立亚洲保险监管合作机制,当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执委和审计委员会成员,我国保险监管已经从对国际监管规则的简单模仿和被动接受,逐步成为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回顾这五年,保险业实现了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行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理念不断更新,“就保险论保险”的传统思维定势被打破,“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行业发展的视野更宽,空间更大。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2010年保费收入是2005年的2.7倍,总资产是3.2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目前已有保险公司146家,比2005年增加53家,形成了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协调发展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大部分公司已经实现业务数据大集中、大后援,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内部管控不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已经基本实现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运作。一大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精算法律、保险监管的专业人才队伍快速成长。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五年间,保险业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累计达1.26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95倍。目前,保险业共为人民群众未来医疗和养老积累准备金3.4万亿元。经过五年的努力,保险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时期的更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行业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

回顾这五年,“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使我们对发展好保险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保险业发展客观规律办事。必须注重运用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既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依靠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形成推动行业发展的合力。必须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业生命线,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保险市场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推动保险事业向前发展。

二、当前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2010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总体谋划和全面部署。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复苏动力不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甚至可能出现反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保险业要立足行业实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认真分析和把握行业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保险业发展新局面。

(一)“十二五”时期保险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仍然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从外部环境看,经济社会发展将为保险业实现快速增长提供强大支撑。“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社会财富和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经济结构和分配格局的调整,将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为保险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保险业可以在满足人民群众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从行业自身看,保险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基础差,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整体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2009年,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7%,我国为3.4%;人均保费世界平均为595美元,我国为121美元。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医疗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承担的比例,以及家庭财产保险、各种责任保险等主要险种的投保率,远低于成熟保险市场的平均水平。保险赔偿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仅为5%左右,远低于全球30%的平均水平。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3000至10000美元,是保险业的加速上升期。在这一时期,一些国家的保险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业务规模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批保险公司也抓住机遇,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机构。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要求出现多样化,对养老保健、医疗卫生、汽车住宅、文化教育等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将明显提高。这些消费领域都与保险业息息相关,需要保险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二)“十二五”时期保险业处于矛盾和问题凸显期

快速发展时期往往也是问题集中暴露时期。从国际上看,在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业务快速增长的阶段,保险市场容易出现市场秩序混乱、风险集中暴露等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市场在高速发展时期都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历史阶段。美国在20世纪初、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在逐步显现,一些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这既是保险业长期面对的任务,也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提出,当前全球保险业要重点防范长寿风险、利率风险和巨灾风险,这是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的三个宏观因素。现阶段,我国人均寿命逐年提高,影响利率长期趋势的因素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对这三种宏观风险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公司对资本的依赖性较强,补充资本金和改善偿付能力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防范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始终是我们的一个工作重点。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总量的持续增长和投资渠道的逐步放开,保险资产管理面临严峻考验和新的挑战。

市场秩序亟待规范。这些年来,保监会高度重视市场行为监管,总的来看,市场秩序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主流,也是大家所认可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秩序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不严格执行报批报备的条款费率,非理性价格竞争在一定业务领域还比较突出;销售误导、理赔难的问题社会反映还比较集中;经营数据不真实,虚假列支中介代理手续费和营业费用问题比较普遍,虚假退保、虚挂应收保费、虚假赔案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分支机构还出现虚假承保农业保险问题;非法集资、保险欺诈、商业贿赂等保险领域的司法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不仅会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破坏行业形象,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外部环境面临不确定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美国等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走向还不明朗。这些都给全球金融稳定和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同时,我国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都对我们准确把握形势、驾驭复杂局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十二五”时期是保险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

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说到底还是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保险业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继续走粗放发展的老路,现有的资本、人才等市场要素,支撑不了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模式;现有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渠道,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保险需求;现有的公司治理、内控水平和经营管理,应对不了全面开放和综合经营条件下的市场竞争;现有的诚信水平、法制观念和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意识,适应不了社会进步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在这方面如果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防范风险、规范市场秩序就很难从根本上取得成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无从谈起。

“十二五”时期是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全行业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实现全面转型。要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加快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要更加注重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广泛需求,加快实现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要更加注重行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诚信、优质和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加快实现从粗放开发资源向和谐利用资源转变。

总之,我们必须全面、准确、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保险业面临的形势,既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切实解决行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善于在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增强把握机遇的能力,努力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三、2011年保险监管的工作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的保险监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保险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保险业面临的新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着力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着力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着力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11年保险监管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加大市场规范力度

目前,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解决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十二五”期间,要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使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和规范。2011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把打击虚假经营行为作为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财产保险领域以车险和农业保险为重点,要在巩固已有监管成果的基础上,突出整治虚假批单退费、虚挂应收保费、虚列中介代理手续费、虚列营业费用和农业保险虚假承保、虚假赔案问题。通过加强监管,逐步解决条款、费率报备与执行不一致的问题。人身保险领域以银行保险为重点,突出整治账外暗中支付手续费和销售误导问题,同时对电话销售业务和团体年金业务开展集中治理。保险中介领域以保险公司中介业务为重点,突出整治利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弄虚作假、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等问题,同时对保险代理市场进行清理整顿。

第二,把加大查处力度作为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对2011年的现场检查工作,保监会机关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业务领域的检查方案,明确了检查对象、检查重点和时间安排。监管机构将按照检查方案,统筹监管力量,深入开展现场检查。对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以处罚责任人、停业、吊销许可证、追究上级领导责任为主,严厉处罚违规保险机构和违规人员。对于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把完善制度和强化执行作为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针对保险市场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具体监管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市场行为。一是完善中介业务管理规定。针对保险公司中介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布专门的规范性文件,明确总公司或省分公司对中介业务的管控责任,建立佣金和手续费集中支付制度。完善保险代理管理制度,制定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和汽车销售商代理保险业务的监管规定。二是完善保险公司财务内控制度。制定实施《保险公司财会基础工作指引》,加强财会内控管理,强化财会人员责任,防止财务造假行为。对于财务行为不规范、没有履行财务监督职能的财务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严格执行车险见费出单制度,研究推进非车险见费出单制度。三是健全

内部审计体系。在实施内部审计集中化、垂直化的同时,各保险公司要按照《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的要求,充实审计力量,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频率,切实加大对分支机构的审计监督力度。同时,为净化行业发展环境,中央纪委转发文件,对违规支付手续费等涉嫌商业贿赂和违反廉政规定的行为,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对2011年规范市场秩序的工作,各保险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监管要求。一是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照监管要求,查找违规经营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二是完善内控制度。针对存在的违规行为,要从激励机制、财务管理等方面认真分析原因,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三是强化制度规定的执行。要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合规工作,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意识,确保监管规章制度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对制度执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机构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坚持防范化解风险不放松,促进保险市场稳定运行

保险持续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特性,决定了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尽管近年来保险业没有出现大的风险,但在任何时候对防范风险都不能有丝毫放松。特别是这些年我国宏观经济基本处于上升周期,保险业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一些风险因素在业务和资产规模扩大过程中得到了及时化解,很多新公司没有经历完整经济周期和行业发展周期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公司和高管人员对风险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的风险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公司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应对制度和机制。目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保险业面临的风险来源更多、传递更快、破坏力更大。全行业防范风险的责任比以往更重,任务也更加艰巨。

监管机构要发挥防范风险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在推动金融保险监管改革,其核心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险监管必须把防范风险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防范保险市场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维护国家金融保险市场安全稳定,不能出现任何闪失。二是要完善风险防范制度。继续强化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五道防线”,总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好的做法,完善风险识别和预警、风险动态监测、风险应急处置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三是防范风险传递。要高度警惕和关注风险的传递,避免风险由点到面、由局部向行业蔓延,由个别风险演变成行业系统性风险。要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变化给保险业造成的影响,防范其他金融行业风险向保险业传递。加大保险境外投资和跨境保险业务的监管力度,加强国际保险监管合作,防范境外风险向我国保险业传递。四是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推进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健康规范运作,健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基金参与风险处置的重要作用。对于发生重大风险的公司,研究探索市场退出标准和程序。

保险公司要发挥防范风险的主体作用。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在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是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理念。国际经验表明,定价和准备金不足、投资风险、快速扩张、流动性风险等是保险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是经营理念出了偏差,过分追求增长速度和短期收益。特别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知名保险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甚至破产的案例,教训十分深刻。各公司要切实从中汲取教训,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把稳健安全作为经营的首要原则。二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各保险公司要按照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要求,进一步规范风险管理流程,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努力构建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三是改进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各保险公司要注重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结合实际开展压力测试、现金流测试和情景模拟,对公司风险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强化保险公司的资本约束

以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和强化制度执行为重点,不断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一是完善资本约束制度。保监会将修订《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严格次级债的发债条件和认可标准,加强次级债的监督管理,提高保险公司核心资本的作用,纠正一些公司过度依赖次级债维持偿付能力和高费用支出的做法。二是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的约束力。严格执行《保险法》第102条关于财产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费不得超过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4倍的规定,督促资本金不足的公司增加资本金,限制业务发展规模,加大分保力度、减少自留保费,防止资本金杠杆率过高所带来的风险。针对目前部分公司违规虚假套取

费用、盲目扩张业务,导致经营亏损和资本消耗过快的情况,对偿付能力不达标且费用支出高、连续亏损的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将采取限制或停止经营新业务等监管措施。三是改进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在现行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框架下,继续完善偿付能力评估标准。同时,结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比较分析欧盟偿付能力Ⅱ、美国风险资本制度和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建立我国保险公司风险资本监管制度的建设方案。四是继续推进分类监管。进一步完善分类监管指标体系,增加手续费率、综合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等费用指标的权重,把费用支出较高的保险公司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和检查对象。同时,监管机构将根据分类结果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风险较大的C类和D类公司,加大监管力度,真正发挥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作用。

(四)加强资金运用监管,维护保险资产安全

落实2010年9月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安全、稳健、效益的方针,加强改进资金运用监管,促进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有机统一。一是完善监管制度。根据新《保险法》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继续整合保险投资管理政策,完善资金运用监管制度,细化监管规则,健全监管标准。继续推进保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防范资产管理风险。二是加强对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的重点监管。保险资金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属于非公开市场业务,投资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大,防范风险的要求更高。各保险公司要严格执行保险资产管理监管政策,增强依法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防止出现投资冲动。三是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制定发布《保险资产托管管理暂行办法》,推进托管进程,规范托管行为。各保险公司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产托管。四是加强风险控制。继续健全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机制,加强风险提示和预警,重点防范违规投资、盲目冲动和道德风险。坚持资产管理能力要求,推行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监管。加大资金运用现场检查力度,开展重点公司和重点业务检查,对违规运用资金的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依法严肃处理。

(五)加强法人监管,强化法人机构的管控责任

把加强外部监管与改进公司内部管理结合起来,重点强化法人机构和高管人员对分支机构的管控责任,增强保险公司加强内部管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加强公司治理监管。各保险公司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责任,提高董事专业素质,董事会要加强对公司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的管控。健全薪酬考核机制,根据国际金融监管趋势,保监会将探索建立保险公司稳健薪酬机制,将风险、合规等因素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加大综合性检查力度。2011年将选择有代表性的集团公司、产险公司、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中介机构,不断加强对法人机构的综合性检查,推动总公司提升合规意识并加强内控管理。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各保险机构要严格执行《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坚持处理事和处理人相结合,对出现严重问题的机构,依照规定追究上级机构直至总公司及有关高管人员的领导责任。要认真落实《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办法》,加强对董事和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经营成果真实性、经营行为合规性以及内控有效性的审计。四是加强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基于信息化的大集中管理,实现数据、财务和后援的集中管理,提高公司内部管控的技术水平和刚性约束能力。研究提高保险公司信息化验收标准,督促重点公司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保险电子商务发展与规范,加强信息安全工作。五是加强教育培训。完善高管人员培训制度,定期举办保险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培训班,重点进行保险法律法规培训,把培训考核情况与任职资格管理挂钩,增强高管人员依法合规意识。

(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把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工作制度机制,重点解决保险消费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整合监管资源。针对保险消费者利益保护工作的现状,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突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做法,保监会将探索设立专门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集中监管力量,理顺监管机制,创新监管举措,更好地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信息披露。各保险机构要严格执行《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加大相关信息公开的力度和频度,提高经营透明度,维护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三是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健全投诉举报的台账制度,将信访投诉多、解决不力的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对重要信访投诉举报案件的核查督办力度,重点查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件。对保险公司投诉处理情况进行系统量化的考评,依法严肃查处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加强消费者教育。加强对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逐步建立保险监管机构、行业组织、

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的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机制。

(七)着眼长远,认真谋划和促进行业科学发展

在做好2011年保险工作的同时,全行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科学规划未来一个时期保险业的改革发展。一是认真做好保险业“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保险业要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行业发展和监管实际,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高质量地完成“十二五”行业规划制定工作。二是继续推进保险业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各保险公司要结合行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公司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要继续调整业务结构,积极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体现核心优势的保障型业务。要促进集约化管理,实现从价格、规模竞争转向产品、服务和管理质量的理性竞争,增强盈利能力。三是深入推进保险业改革创新。继续深化国有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改革,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改制上市,优化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增强市场约束力。稳步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鼓励保险营销模式创新。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保险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形成促进行业发展的合力。四是全面提升保险业服务能力。加强行业情况交流,关注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动向。立足维护消费者利益,调整产品结构,创新产品研发,不断满足不同层次保险消费者的需求。鼓励和支持重点领域业务发展,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吴定富主席在2010年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刊发时适当作了文字处理。)

Abstract:Facing with a complex and volatil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2010,the insurance industry adhered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focused on transforming the mode of development,guarding against and miti-gating various risks and safeguard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insurance market,further enhancing industry regulation for better effectiveness,stepping up supervision actions for maintaining the order of the market,and mobilizing the risk protection role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o better serv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e should be aware that the12th Five-year period will continue to se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but many problems may become more prominent,and it will be a critical period for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The key regulatory targets for2011are:strengthen supervision of market behaviors and enhance market regulariza-tion;continue to keep a high alert on various risks and safeguard the steady running of the market;strength regula-tion on solvency adequacy and height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legal entities in internal control;innovate on the work mechanism and protect consumer interests effectively;make well-thought plans for the long-term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the insurance industry;the12th Five-year;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transforming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编辑:张佩]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保险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保险市场从改革开放恢复至今,已有三十年时光,这三十年是中国保险市场大发展的时期,这期间经历了完全垄断(1979年——1990年)、寡头垄断(1990年——2001年)、竞争程度加剧,但寡头垄断实质上仍未打破(2002年至今)的三个大阶段。(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历程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作者谢峰、辛春梅,《群文天地》2010年第3期)三十年的发展,让中国的现代保险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我们开始公民社会保险的探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改革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发展也初现端倪。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保险的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建议。 一、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及趋势 由于历史上国家实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注重农业的保护以及农民无法承受的高额税负,国家长期的以农养工政策让中国农民在建国后六十年的今天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农村教育水平低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而导致的大面积农用地落荒以及农民建房、政府征地导致的可耕地减少,这一连串的问题形成了农业问题的恶性循环,农民在改革开放中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所以当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的时候,农村保险市场的原始状态自然的显现了出来。所幸,中央政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这一恶性循环带来了转机,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新农村建设

的成果,农村合作医疗社的产生是中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雏形,据调查,农村98%的人都知道农村合作医疗。(数据来源于《我国农村居民保险需求意愿的实证》作者申曙光、孙健,《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5期,总第281期)如此,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趋势就是在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农民对保险知识的认识加深等条件成熟的时候中央政府出台新的法规,建立更完好的制度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比如国家财政与农民合作提高农民投保额度,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按比例合作解决保费中的政府补贴部分,农民再自行缴纳保险费中的少部分,以保证解决农民的因病返贫、家庭因病破产等问题,让老百姓真正相信保险的好处、认识到保险并不是骗子的把戏而是可以解决家庭、个人后顾之忧的实实在在的保障,这对于以后农村商业保险的深化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从1987年民政部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至今已有23年,这期间国家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但是至今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管理水平低、可持续性差、保障水平低的三大问题。(结论来源于博士论文库《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作者安增龙、指导老师罗剑朝)例如,现在农村老年人个人月保险金额才100元左右,在物价不高的年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难以为继,更不用说在物价高涨的时代,日常生活肯定没有保障,如果生病的话,连看病就医的钱都不够。所以,在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早已实现高福利社会的情况下,我国农村构建起基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大势所趋,首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只是20多年的进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进展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咨询题,保险市场差不多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几家独大,不利于竞争。在制度上,爱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保险监管亟待加大。关于一般民众来讲,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峻滞后。老百姓关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专门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增加透亮度,提升全社会的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而保险行业中,从业人员素养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全球当临金融危机,这对保险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此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加大人员治理,尽快完善保险市场监督机制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同时蓬勃进展、繁荣昌盛。 关键词:垄断,不完善,不健全,职业素养,保险意识 正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在空间和时刻上尽量减少风险而无法排除,因此了应对这种风险而产生了保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没有风险也就不可能产生保险。保险学的任务确实是揭示保险经济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形式及其本质,以阐明保险经济关系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保险学是为了研究识不风险,测定,转嫁,分散风险,最后达到减轻排除风险的目的。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明,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式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损害的一种融资方式。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

新形势下的保险客户服务

2012年第4期下旬刊(总第478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4,2012 (CumulativetyNO.478) 近年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保险市场主体增多,消费者的保险意识、维权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点:一是客户谈判能力越来越高,忠诚度越来越低;二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满意度越来越低;三是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在这种新形势下,各家保险公司都在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创造竞争优势的问题。 一、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售前服务。一是传播保险知识。保险公司要通过媒体、组织宣传活动、设立咨询系统、网络等立体服务沟通平台、进入社区开展宣传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有关保险行业、产品的信息,增强民众的保险意识,普及保险知识,提供咨询服务。二是传递保险信息。当顾客在购买保险之前,保险公司可通过各种渠道将行业、市场情况、保险产品、保险条款内容等有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而且要求信息的传递准确、到位。尤其对责任免除、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条款的含义、适用的情况及将会产生的法律后果,特别要进行明确的解释与说明。三是做好风险规划与管理服务。保险公司要帮助顾客识别风险,包括家庭风险的识别和企业风险的识别,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帮助顾客选择风险防范措施,既要帮助他们做好家庭或企业的财务规划,又要帮助他们进行风险的防范。特别是对于保险标的金额较大或承保风险较为特殊的大中型标的,应向投保人提供保险建议书。 其次是售中服务。一是指导填写投保单。要耐心指导客户,提醒投保人应该注意的问题,切实维护客户利益,体现客户的真实意愿。二是接报案、查勘与定损服务。要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实务流程的规定,做好接客户报案、派员查勘、定损等各项工作,全力协助客户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秩序。在定损过程中,应坚持协商的原则,与客户进行充分的协商,尽量取得共识,达成一致意见。三是核赔服务。核赔人员应全力支持查勘定损人员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核赔。核赔岗位和人员要对核赔结果是否符合保险条款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核赔部门在与查勘定损部门意见有分歧时,应共同协商解决,赔款额度确定后要及时通知客户;如发生争议,应告知客户解决争议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是售后服务,指在客户签单后保险人为客户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一是防灾防损服务。这是财产保险客户服务的重要内容。保险公司应定期对保险标的之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向客户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对重要客户和大中型保险标的,应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专业化的风险评估活动。二是理赔服务。应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优质高效地履行赔偿和给付责任。三是增值服务。应为特定群体的客户或潜在客户提供与保险保障没有直接关系的延伸性服务,也就是保单以外的服务。四是契约保全服务。应做好保险受益人变更、保险金额变更、保险期限变 更等一系列维护工作,确保保单的有效性。五是咨询与投诉服务。应通过客户服务专线等多种渠道接受咨询和投诉,准确解答客户疑问,及时、公正处理客户投诉。 二、当前保险公司客户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据2012年3月一份媒体调查问卷显示,有38%的消费者认为当前整个保险市场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服务质量。有23%的消费者对保险合同存在不合理条款表示不满意;有15%的消费者对理赔手续过程复杂时间长表示不满意。影响消费者对保险企业满意评价的三个最主要问题是:销售人员强制推销产品(30%),保险合同存在不合理条款(23%),合同文本晦涩难懂(21%)。令消费者最讨厌的保险企业作风前三位是:保险后续服务不到位(38%),处理投诉不及时(28%),保险前后服务态度差别大(15%)。具体而言,目前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客户服务意识不强,社会满意度不高。有的保险公司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和市场份额,忽视了经营效益、客户服务,淡化了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2.客户服务的方式、手段比较粗放。服务方式局限于传统式、功能性、基础性的服务,日常提供的只是与保单有关的服务,只有当客户出险或缴费时才能享受,客户需要的一些延伸服务还远远不能得到满足。由于保险产品的无形性特点,客户希望投保之后仍然与业务人员保持一定的联系,但目前除非出险索赔,保险公司和客户双方的售后联系沟通很少。 3.保险产品创新力不够。客户购买保险的目的是以少量的保费支出获得不可预测风险的转嫁,从而满足转嫁风险的需求。这些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较大比例的市民没有购买家庭和个人保险,一定程度上反映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4.理赔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理赔时需要经过查勘、定损、核损、提交单证、理算、核赔、领取赔款各个环节,环节之间传递速度慢,理赔程序、环节过于繁杂,查勘定损理赔核批时限过长,导致赔案处理周期长,结案率偏低,从而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造成车险理赔投诉增多,影响了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造成公众对行业信任度、满意度的降低。 5.保险条款不够严谨。一些客户遇到保险事故,在对条款的理解上经常与理赔人员产生差异,从而引起争议。有些条款,即便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内部讨论时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的业务员在展业中存在误导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行业形象,也造成保单的失效率、退保率、投诉率居高不下。 三、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要加强教育宣导,增强服务意识。保险公司要把保护广大被保险人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细化服务内容,明确服务标准,加强服务基础建设和资源配置, 浅论新形势下的保险客户服务 阮凯丰 (中国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上海 200010) 【摘要】在保险产品同质化非常普遍、价格竞争空间日益变小的今天,努力创新客户服务是一种更有效、更长远的竞争手段,它在保险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通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能够增加客户对保险的了解和认识,满足保险需求,更加信任和支持保险公司,同时,也能提高保险公司的签单率、续保率、存续率,降低公司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保险 客户服务 作用途径 326 Times Finance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对策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27682804.html,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钟惠平 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保险业的概念、其市场、以及通过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让读者对保险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介绍由于早期保险业乱象导致现在我国保险业得不到广大民众的信任,接着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 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我们把从事保险工作的人称之为“搞传销的”,把保险销售员叫做“卖保险的”。“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搞传销的”和“卖保险的”是对中国保险业一种污蔑性的称呼,这里并不说明大多数中国人民无知和不尊重人,要知道,能让14亿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认可的这样一种评价,绝对不只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不了解所能一笔带过的,这些评价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并不得人心,这里我们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面临着三大挑战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面临着三大挑战 [导读]:中国保险业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成长后,在2011年面临极为严峻的新考验。具体表现在保费收入增速下滑,资本市场形势严峻,保险资金运用承受巨大压力。 保险业面临三大考验 中国保险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着与过去三十年完全不同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传统投资面临收益率下降的挑战。 保险业投资收益率下降将成为全球保险业面临的共同挑战。这是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全球出现金融压抑决定的。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金融市场的预期回报将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陷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比如,美国在2008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进入了漫长的去杠杆化和资产负债表衰退。2008年以来,占美国GDP近70%的消费者开支平均年化增长率仅0.2%。美国家庭净值从2006-2008年底损失了12.7万亿美元,但家庭按揭债务从2007年高峰仅减少了445亿美元。资产负债表衰退使得美国经济面临重蹈日本式失去十年的风险。欧洲经济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仍不得不紧缩财政,经济已处于衰退边缘。受发达经济体经济停滞的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面临下滑的风险,为此土耳其、巴西央行已分别于8月4日和31日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外需下滑、通胀仍在高位运行、房地产调控效果尚未显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的压力。在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的情况下,全球股票市场估值面临趋势性下调压力,股票投资进入低回报时代,中国也不例外。 全球经济已进入负实质利率的金融压抑时期。由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债务庞大,发达经济体不得不通过实施负实质利率的金融压抑政策减轻债务人负担。美国、欧元区、英国最新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3.8%、3%、4.5%,但基准利率却分别只有0.25%、1.5%和0.5%。中国也存在负实质利率的金融压抑。8月份中国的通胀率为6.2%,一年期基准利率为3.5%,十年期国债利率为3.86%。对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的保险资金投资而言,低利率意味着低回报率,负实质利率意味着占资产总量80%以上的固定收益组合难以保值。摩根士丹利预测,如果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维持在2%-2.5%,2012年美国寿险公司的盈利将降低5%。由于保险的资产与负债久期是金融业中最长的,因此受金融压抑的负面冲击也最大。特别是保险资产在会计分类中销售类、交易类占多数,资产价格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而银行资产大多以摊余成本入账,资产价格不受资本市场影响。金融压抑不仅使固定收益产品难以保值,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反映经济持续增长的股市估值也会下调,这在中国股票市场已得到反映。中国股票市场的估值已从2007年的60-70倍市盈率下降到目前的11倍左右,已与国际市场的估值接轨。 除估值与国际市场接轨外,中国股票市场还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原来靠高投资和高投入的

新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诸多保险专家和学者对我国保险营销的研究关注的大多是国内外坏境和国内地区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保险营销研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保险营销发展的需求。本论文借鉴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立足于新形势下我国保险营销的现状,在充分分析国内保险业环境的基础上,以保险营销的特点为依据,探究我国保险企业营销策略新思路,总结出新形势下我国保险营销发展策略,同时为完善保险营销的研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形势客户需求保险营销策略 引言:根据《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关于保险业提出的明确要求:“优化布局,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鼓励保险业机构创新发展:着力优化保险业组织体系,形成市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格局。”2013年2月28日,保监会在官网披露,正式同意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等9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它突破国内现有保险营销模式,不设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众安在线获批筹建,是作为中国保监会鼓励保险业改革的一项举措,这是我国保险业在保险营销创新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就保险产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的产品创新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本论文将结合当前我国保险业面对的新形势,对中国保险营销现状进行研究,尝试探索出解决中国保险营销现存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且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美国西北大学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浦·考特勒的观点,他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交换。”这个定义把市场营销定义为企业的活动,它的基本作用就是“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与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取本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以便服务于市场。由此,保险营销就是与保险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保险人为了充分满足保险市场上存在的风险保障需求和欲望,而展开的总体性的活动。下面我将结合当前我国保险业面对的新形势,对中国保险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探索出解决中国保险营销现存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我国保险营销的现状 (一)、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还处于较高的垄断地位。 2013年4月,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海瑟在访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认为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速度将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并且在未来十年内有望赶超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以及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目前中国的保险渗透率很低,伴

保险业发展现状级趋势

保险业发展现状级趋势

作者:日期: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走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通常,衡量保险业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保险市场规模扩张的速度,而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又主要通过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来评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的增速来判断保险业的增长情况,表1提供了相关的资料。 下表显示,从1998年到2 0 0 2年1 —6月这一段时期,我国保费收入年均保 持两位数、且以加速度的方式增长,不仅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世 界保险业同期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我国保险在2 001年和2 002年1 —6月 的增长最为引人注目。在绝对额方面,200 1年全年和2 002年1 —6月分别同比 增长513.6亿元和590.4亿元。在增速方面,2 0 0 1年和2 0 02年1—6月保费 分别同比增长32. 2%、58.0%。这种高增长速度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199 0 —2 000年世界保险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 ,其中发展最快的亚洲新兴保险市 场1990~1998 年的增速也未超过1 6 %。? 表1 我国保费收入增长

?? 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归因于:(1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 迅速增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 )保险市场主体的迅速增加以 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保险公司对保险市场的开发,客观上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⑶由于改革的推进,市场的不确定性对社会主体影响的不断增强以及风险保障方式的变化,社会主体对保险的需求也有了较快增长。 当前,我国保险业除了保持高速增长以外,还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的特 点:⑴分红保险保费收入超常增长,传统寿险业务则有所下降。2002年1 —6 月,分红保险保费收入为6 24.1亿元,同比增长1 0 .6倍,传统寿险保费收入41 0. 5亿元,同比下降8.7 %。这表明我国投保人的保险投资意识有了明显增长, 不再单纯将保险看成是一种保障形式。(2)投资连结保险保费收入下降,退保率明显上升。2 00 2年1 —6月投资连结保险保费收入为4 1.1亿元,同比下降3 6 % , 退保率为4.9%,同比增长了4 .8个百分点。这与保险资金运用效果不理想、保 险公司无法完全兑现当初承诺有很大关系。分红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一增一降,一方面表明我国投保人更加成熟,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更加理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我 国保险公司只有不断开发出适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才能将保险市场的巨大潜 力挖掘出来。(3)财产险平均费率有所下降,保额增加,承保风险加大。2 0 02 年1 —6月财产险平均费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 4个千分点,保额增幅高于保费收 入增幅12.6个百分点。 、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社会对保险的认知度不高 从2001年1月开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保险学会共同组成的中国保险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 50个大中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摘要:纵观我国保险业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业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从保险业的发展现状、问题来分析,并且期望能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保险;现状;问题;发展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1、保险收入增长迅速 保险收入是衡量保险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的增速来判断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下表是我国保费收入近几年的统计 国的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2、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如此庞大的群体的生老病死,都需要保险来提供保障服务。可想而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的巨大。同时,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保险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居民财富的积累与购买力的增强,为商业保险积累了潜在的市场资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在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在整个国家,行业要发展的强烈呼唤下,保险市场的开发动力十足,而任务却艰巨,富有挑战。 二、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1、市场问题 从保险市场体系结构看,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体系结构还不够完善。我国保险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还处于初级阶段。保险市场的集中度都较高,目前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四家商业保险公司。虽然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有利于保险市场的稳定,但却不利于众多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使他们处于被大型保险公司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同时这种发展模式也不利于保险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保险市场效率的提高。 2、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保险深度是指一国一定年份直接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时是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保险密度是指一国平均每年人均保费数。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截止2011年,我国的保险密度为1046.64(元/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商业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比如,在发达国家,多数父母都会为子女购买各种类型的儿童保险,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健康医疗保险、教育储蓄保险等,提早为子女的生命健康和教育做好规划。可见,商业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过去20年来,世界保险业发展迅速,1990年全球保费收入为1.4万亿美元,到2009年达到4.06万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6%左右,接近同期全球GDP增长速度的两倍。目前,全球保费收入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发达国家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以上,保险业在现代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目前,在国际经合组织国家(OECD)中,保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0%。根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统计资料,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占纽约交易所投资总额30%。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金融企业117家,其中银行集团57家、保险公司55家、多元化金融公司5家。这55家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占金融业总营业收入的45%,利润占金融业总利润的34.7%。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世界范围看,保险是巨灾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40年来,商业保险在应对巨灾风险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比如,美 国“9·11”事件导致直接损失450亿美元,保险业赔款就达到220亿美元。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增多,保险的赔付也在不断加大。仅在2008年,全球因为地震、海啸、洪水、飓风等遭受的损失就高达269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偿525亿美元,占比20%。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前,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袭击、人口老龄化等新型风险不断涌现。在这种大背景下,保险业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管理的风险种类越来越多,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新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部分高福利国家,发现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维持高水平的社会保障,都在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很多国家通过发展商业保险,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和保障水平。

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 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差距意味着潜力,意味着发展空间。保险业发展中的不适应,迫切地要求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切实发挥保险应有的功能。 三、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趋势及实践 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保险业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保险业基础不断加强,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保险业正在转型,预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中国保险市场的概况

中国保险市场的概况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前不久在第四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上表示,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进展空间将更为宽敞。他说,依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中国将按照审慎的原则,逐步放宽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中国保险业将进入一个扩大和深化与世界保险业全面合作的新时期。 龙永图认为,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进展空间将更为宽敞。这是因为:第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经济将显现连续稳固的高速进展,经济的进展将制造更大的保险需求;第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商业保险在人民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失业救济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保险业的进展制造前所未有的空间;第三,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证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商业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个越来越富裕起来的社会,为保险业的进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治理学院院长李培均也认为,连续20年国民经济的连续健康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中国寿险业的进展奠定了基础。我国连续保持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GDP一直保持8%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容量宽敞,连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国民经济为寿险的进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社会保证体制改革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商业保险带来历史性进展机遇。我国是一个社会福利、保证较低的国家,社会养老缺口每年达313亿人民币。鉴于国际普遍实行现收现付制社会保证制度财政支持不堪重负的现状,以及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企业、个人共同构筑我国社会保证体系,适应新形式需求的社会保证制度为商业保险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家庭结构向小型化进展,带来庞大的养老压力。从业人员结构的改变、投资理念的转型,加大了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同时,公众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商业保险保证经济健康运行、稳固人民生活的作用正在得到普遍确信和认同。 据有关方面估量,201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可望达到2亿人。白领阶层是洋保险进入中国市场后大肆争夺的客户市场,而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白领持币待购洋保险。陈东升称,在国内保险公司存在同质化、缺乏竞争的情形下,此次泰康通过品牌定位、产品创新、服务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正是对加入WTO的一个应对措施。泰康人寿更加关注日益增长的工薪白领阶层,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住房、汽车、保险日益成为白领消费的时尚潮流,以及为那个潮流的到来做如此一个应对的预备,同时对日益增长的那个群体以后向往的生活、价值观的跟踪和描述。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30家左右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经营机构,另有100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建立了约200个代表处。在以后3-5年的一段时期,是保险竞争主体迸发、冲突和融合的时期。因此专家估量保险公司的数量平均每年以5-10家增长,到2005年可能接近100家(不含代理和经纪公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