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孙丽霞

(佛山市博物馆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提高展览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和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事业发展到今天,它已不是一个单单的收藏、研究、陈列的科研单位,更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一个承担了“终生教育”、“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机构,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博物馆的这一功能,是我们目前博物馆人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认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国际博物馆学研究的重心也逐渐由“物”的收藏保护转向了“物”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博物馆开始由收藏中心向传播知识文化的教育中心转变。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一直被忽视的社会教育功能成为了当今博物馆的一个核心职能。这一变化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全球一体化的速度加快,所有这些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要不断地提升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几年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长期的教育需求。同时这种社会形势也要求博物馆从“曲高和寡‘中走出来,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融入社会飞速前进的大潮中。这样博物馆和其它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的公益机构一样就必然要承担起其社会教育的职责。博物馆拥有的教育资源就是它拥有既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物”,这些“物”经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研究发掘,陈列展示,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以其特有的直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向人们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教育,培养民众的公共意识。这些方面,博物馆事业一直比较发达的欧美、日本发展得更为迅速。近些年来,我国的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许多博物馆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品德教育基地,成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了民众自我学习,文化休闲的场所。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不断创造条件,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博物馆教育成为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推动博物馆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提高展览水平,是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关键环节。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如何办好一个展览,较好地完成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首先从展览选题和内容上讲,展览的主题要与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当地的民俗、艺术、文化活动相结合,不是象以前有什么文物、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办什么样的展览,而是要贴近社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展览,我们就办什么样的展览。2005年11月亚洲艺术盛会---亚洲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市举办。佛山市博物馆结合盛会“弘扬亚洲艺术”的主题,推出了反映佛山地方民间艺术的“佛山木版年画剪纸专题展”不仅吸引了与会的各国高级文化官员和演艺

人士,也吸引了当地广大群众的关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个性化的需求,展品的布置、陈列的形式、手段等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除了运用传统的文物、图片、文字说明、模型、局部场景复原等来布置展览外,许多的声、光、电技术、多媒体技术、数码技术都运用到了陈列展示之中,这些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加全面的、准确的展示展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展品与观众的交流程度,也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地方历史博物馆展览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能够真实再现历史。英国的约克市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发掘了约克市铜门区一处十世纪的街区遗址后,以创造性的思维,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作了全面的复原,人们通过“时光隧道”来到这里,可以看到十世纪的街道、房屋、渔夫、商人等生产生活场景和用具,听到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维京人的语言,甚至曾飞翔在这片天空中的小鸟的歌声。这种极富创造性的展示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独特而新颖思维,以及其它许许多多国内的国外的有益的经验与方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用以提升我们博物馆陈列工作的水平。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

博物馆的服务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识到我们不是观众的管理者,而是观众的服务员,从一个关心观众、理解观众、帮助观众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让观众看到我们的展览是多么得吸引人,也要让观众感到我们的服务是多么得主动热情、耐心细致。让观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成为一次身心愉悦的体验和休闲。

讲解员是观众跨入博物馆首先面对的人,做好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讲解员首先要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真正了解博物馆陈列的主题、内容、目的,了解展品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要了解观众,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使用不同的讲解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讲解起来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也才能吸引观众,启发观众,教育观众。讲解员要争取做专家型的讲解员,这已经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

新形势下,除了做好基本服务工作外,新技术手段的服务也要跟得上去。例如展厅的语音导览系统、电脑触屏查询系统、博物馆网上的咨询和意见回馈及其它网上服务、多媒体演示系统,这些现代化设施既可自助使用,又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能够为观众参观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让他们能更充分享受博物馆的展览资源。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文化休闲的潮流,其中博物馆成为了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这一社会需求,博物馆应该抓住机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设施,让观众不仅能在展览厅轻松自如地学习,还可以在展厅外的休闲场所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就设立了文化服务处,其宗旨就是支援博物馆展览、典藏,推广教育等业务,扩展博物馆文化影响层面,为社会大众提供具有文化艺术气息的休闲场所,并借此争取较充裕的经济来源,协助博物馆发挥整体作用。为此相应增加了咖啡厅、茶坊、休息长廊等设施,供民众休闲放松。国内许多博物馆,尤其是新建和扩建的博物馆都十分重视文化休闲环境的建设,馆区宽敞优雅、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寄存服务、文物鉴赏服务、纪念品服务、餐饮服务配套齐全。上海博物馆、湖南博物馆还尝试在博物馆展览开放区域引进国际通行的五星服务标准,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

三、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赢得全社会的认知

博物馆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教育资源,但是如何让社会了解博物馆,让广大民众接受博物馆的教育呢?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请观众走进来,博物馆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就是我们要主动用多种形式或手段推广宣传博物馆,推广博物馆内的种种展览、文化活动;同时博物馆的展览要紧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的热点、焦点相结合。请进来就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将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

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文博知识普及、当地博物馆概况介绍、陈列展览的推荐,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让博物馆贴近社会,贴近民众,让民众有了解博物馆,了解自己生活地区的历史文化的愿望,也就是接受教育的愿望。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国博物馆》、《故宫》及专栏节目《国宝档案》等播出之后,社会反响非常大,非常受欢迎,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博物馆的教育空间,也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上海博物馆就十分重视展览的宣传工作,每个专题展览他们都要做周密的宣传策划,展览信息频繁出现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吸引了观众,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也是博物馆宣传工作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不仅要结合专题展览举办相关的讲座,请知名专家的学术性讲座,还应该定期举办文博知识普及讲座,文物鉴赏讲座、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活动举办种种讲座。这种讲座应该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成为百姓文化生活中重要内容,成为百姓自觉接受社会教育的一种途径。

博物馆既是积累人类历史文明的殿堂,也是建设人类现代文明的基地。我们现代博物馆的定位就是社会公益性机构。走到社会中去,开展公益性活动是博物馆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博物馆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必由之路。从对青少年,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到定期对全社会免费开放,最后全部免费开放,这是一条现代博物馆应该走的路,是最实惠、最彻底的公益行为,这样才真正能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走上街头的免费咨询,派送文博宣传资料,免费组织的收藏培训、文物鉴赏活动,出版地方考古、历史、民俗文化教育书籍,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等等这些公益活动的开展,就是在架起一座座博物馆与社会,与广大民众沟通的桥梁,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做好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我们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旺盛期,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进行的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博物馆向他们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这项工作在全社会来讲,博物馆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博物馆每年都应该和当地学校联合为学生制定一套详细的参观学习计划,根据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参观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展览。引导他们参观时,要结合孩子的好奇、好动等特点,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为他们讲解,与他们沟通;特别要注意给他们多一些参与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国已有数百个博物馆、纪念馆被各级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它们在青少年的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可以把流动展览、文博知识讲座、文博知识竞赛、文博图书推荐活动办到学校中去,学校也可以在博物馆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博物馆真实直观的资源

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教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很多学校的课程都是在博物馆完成的。我国南通博物苑、镇江市博物馆都与市内的许多中、小学签订了教育基地协议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也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这些年来,我国博物馆界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这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把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让全社会认识博物馆,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资源有一个更广阔的发挥天地。

参考文献:

1.李萍高清《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南方文物》 2004. 1

2.张誉腾《当代博物馆探索》台北南天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3.郑海燕《浅谈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国文物报》 2005.7.29

4.李琴《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博物馆印象》河南省博物院网站“文物之旅”

5.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调研课题组《东南地区博物馆新思维撮录》

《中国文物报》2005.8.18

6.王文建《台湾历史博物馆工作初探》

7.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调研课题组《政府、社会、博物馆人:携手

打造新时期的文化殿堂》《中国文物报》 2005.7.29

博物馆教育特点的功能发挥

三、博物馆素质教育的特点 基于对博物馆本质、原则、宗旨、受众面等相关因素的综合考量,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以下几点: 教育对象的全民性与社会性。博物馆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不同于程式化的学校教育,不受性别、年龄、出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条件的限制,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确立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宗旨的良性运行机制,突出社会性、全民性和普世性的特征,使大众共享免费资源,共建美好生活。 教育媒介的实物性与直观性。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博物馆高度关注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起信息化、多元化的知识性动态平台,展示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对象与标本,以“人”与“物”的互动交流为中心,以展品、藏品及其他辅助设备为载体,触发参观者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促使他们通过观察、阅读、听讲、触摸及操作等方式,接受、加工、记忆信息,进而完成整个认知过程。 教育的自主性与终身性。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具有绝对意义上的自主性。只要公民个体有提高自身素养的意愿,就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去博物馆汲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创意。同时,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在时限上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和无限性的优势,可以真正打造互动交换最频繁、最持久的“社会课堂”。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愉悦性。“公民素质”的涵义十分宽泛,只有博物馆这样包罗万象的教育场所,才能提供最全面、最深刻的教育内容。博物馆是真正意义上“人类社会的立体教科书”,常常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协助公民实现素质的提升与完善,故而在具有丰富性的同时又具有愉悦性。 教育形式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公民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是在完全自主、自由的状态下接受科学文化、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与熏陶,而博物馆恰好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博物馆往往采取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形式,开展展览、参观、培训等教育活动,使受教者不受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也没有竞争、淘汰等外在压力,足以在开放的条件下完成自我学习和教育。 特点: 博物馆教育的开展首先要以实物为基础,组成形象化的陈列展览,然后才能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因而博物馆教育显示出以下特点。 (1)以陈列展览为基础,受陈列展览的制约,但同时又对陈列展览有反作用,有相对独立性。以组织联络观众为例,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陈列展览好,观众就会多,反之就会少。讲解也是同样,陈列展览内容好,一般讲解效果就好,反之就差。也就是说,陈列展览好,其它工作诸如:宣传、组织观众、讲解等就好做,成功率会高。当然,这里都不能排除观众的欣赏水平、宣传效果、服务质量等其它因素。但它们和陈列展览比较都是次要因素。同时教育工作又不是绝对从属于陈列展览的,它对陈列展览有一定的反作用,具有相对独立性。仍以组织观众和讲解为例,如果宣传联络群众的工作及时见效,相应地也会增加一些观众,如果讲解生动感人,也会为陈列展览增光生辉。

简述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简述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博物馆的定义 根据《国际博协章程》第2条,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收藏、研究、教育,也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藏品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科学研究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工作基础,首先研究的藏品,这样才能揭示其所具有的科学、历史及艺术价值,从而发挥着物与人(藏品与观众)之间的中介作用。博物馆教育是在藏品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收集和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基石,也是 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建国60年来,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自然标本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馆藏文物已经有900多万件;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 它不同于学校,从幼儿园儿童到老年人,从一般群众到盲人、残疾人,从团体观众到外国旅游者,博物馆都为他们敞开着大门。博物馆不仅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而且提供的知识内容也具有多样性。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古老石器到宇宙飞船,从过民族文化到印第安人的风俗,都可以在博物馆得到反映。可以说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实物的“图书馆”,民族记忆的殿堂。它对少年儿童是一个充满新奇和幻想的天地,对成年人也是补充新知识、研究学问的场所。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一系列的陈列展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4、科学研究。博物馆的实物资料,本身就是具有某一价值的,再加上博物馆工作者对其搜 集整理鉴定研究,才成为藏品,因此它也蕴含了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劳动。博物馆是科研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实物资料的基础。 5、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提高,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人们周末文化 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补充其他知识的好地方。一些博物馆还发展为景点,作为当地的名片之一。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工作的时候指出:我国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国家博物馆正是因循了十八大精神,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以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为己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内涵与现状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的论述,指明了博物馆作为传播和解读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无疑要在面向大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同时,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亦即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是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观众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因此,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主要的职能和手段。一座好的博物馆,必定是面向公众开放、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场所。这是近现代以来人类对博物馆的一个普遍共识。如何有效的教育並吸引公众,也正是国博人不懈的追求。 为此,国家博物馆设有专门的社会教育宣传部,下设开放服务工作室、宣教服务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影剧院管理科,可以说是博物馆对广大观众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践者之一。那么观众就是受教育者,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对象。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经过改扩建以后的国家博物馆,无论从整体建筑,展品数量、质量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社会教育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中,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重要文化基础阵地的作用,做了可贵的实践。 1、百年国博纪念活动让公众更加认知博物馆 20xx年7月是国家博物馆为建馆一百周年。为了纪念国博,宣传国博,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高调亮相媒体。国博社教部与央视联手合拍摄了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于2013年1月1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播出,该片以详实的史料和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镜头,展现了国博走过的沧桑之路;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及《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也在此期间正式出版,国博百年纪念邮票也上市发行,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国家博物馆还

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

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 陈刚 摘要: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博物馆领域深入实践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博物馆应用普及的必然结果。本文简单回顾了数字博物馆发展历程,分析了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的智慧博物馆发展模式,最后讨论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集成应用对智慧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 近年来,博物馆领域新技术应用发展极为迅速。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泛在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新技术应用大量涌现。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网络博物馆、掌上博物馆、新媒体博物馆、泛在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尤其是以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为特征的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将“物”转化“数字”,极大地增强了博物馆展示的表现能力和交互能力,拓展了博物馆展示时间和空间。数字博物馆的核心是数字资源,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传播与展示构成了数字博物馆的主要内容。但是,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只是手段,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服务才是数字博物馆发展的根本目标。“以人为本”理念在博物馆的深入实践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博物馆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推进了“以数字为中心”的数字博物馆向“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博物馆的发展。 1、数字博物馆发展回顾 数字博物馆早期发展主要受到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强调以藏品资源数字化为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最早的数字博物馆实践是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的“美国记忆”计划。该计划预期将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的数百万件有关美国历史和文化的手稿、书籍、印刷文本、影像及录音等资源数字化,建立数据库,通过

10.博物馆教育和服务

10.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博物馆教育 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由承担社会教育责任的社会文化机构博物馆为满足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要求而组织的非强制性教育。博物馆教育注重对学习者多种智能的综合开发,注重以非强制手段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博物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并不仅是博物馆展览的讲解和导览,还要为观众创造学习氛围,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提供多种学习手段,使观众的学习结果和博物馆教育目的相吻合。 *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演变 1、萌芽时期和中世纪的博物馆以保存、研究为目的,仅供少数人观赏,其教育职能很不明显。 2、古代收藏传统发展到中世纪时,教会、教堂、修道院以及教会学校是收藏宗教文物的重要场所。利用教会的收藏宣传宗教的教义,扩大教会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博物馆教育行为的萌芽。 3、18世纪末,法国将卢浮宫变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此后,博物馆成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其教育职能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什么不是阿什莫林博物馆?) 4、19世纪50年代,德国日耳曼博物馆釆用的组合陈列法被视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博物馆教育的开端,区别于过去将藏品保管和展示合为一体,而是将藏品从库房中提取出来,另辟陈列室,按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陈列,有计划地对观众施以影响,这就形成了博物馆教育行为。与此同时举行的伦敦万国博览会也扩大了以实物教育为特征的博物馆的影响,使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开始为有识之士所认识。 5、虽然19世纪的近代博物馆已经具有了收藏、科研和教育职能,但是教育职能的真正崛起和博物馆大众化方向的奠定,还是在20世纪特有的历史条件中形成的。 (1)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成为各国国民教育的主旨,而博物馆恰恰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好场所,于是博物馆教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这一时期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纷纷兴建了一批博物馆。 (2)1937年巴黎大学创办的“发现宫”是博物馆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知名典型,它打破传统科技馆静止的陈列,面向观众表演或现场进行科学实验,并向观众提供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设备,把博物馆科普教育的职能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3)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博物馆为全民所有强调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强调苏联博物馆是向人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最为典型的是莫斯科技术博物馆。 6、20世纪以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学生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教育系统。 博物馆教育的特征 1、公众性 ①博物馆以公众为服务对象,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其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使命。 ②博物馆教育是平等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出入于各个陈列空间,参加博物馆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吸取科学文化知识。 2、社会性 博物馆教育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博物馆高度关注全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突出了最广泛的社会性特征。通过,创造了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课堂”,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公众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3、终身性。 博物馆教育在时限上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和无限性的优势。博物馆教育内容广博,是公众终身学习的重要设施,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发展趋势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发展趋势研究 旅游业的发展为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博物馆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博物馆在成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和旅游休闲空间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了城市的核心吸引物和打卡地。博物馆和旅游的融合,是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融合,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对于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阿克伦艺术博物馆在2015年7月创建了Bud and Susie Rogers Garden,艺术馆邀请艺术家利用这个空间,以创新的方式扩大与艺术的对话。整个花园也可以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临时和永久的艺术装置、表演、特别活动、音乐会、儿童和家庭教育计划、野餐、瑜伽、放松、户外午餐等,博物馆与市民形成良好互动。

阿克伦艺术博物馆OLIN 旅游是文化传播最直接的方式和介质,博物馆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知识层次、旅游行为和经济能力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于景区建设、博物馆发展也提出了不同以往的需求。从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看,博物馆旅游是以博物馆场所和博物馆内容为依托和载体,以文化为核心吸引物,将文化活动和游览观光有机结合,把一般的旅游观光上升到高文化含量的文化体验。 文旅交融的发展路径不仅让博物馆旅游迎来春天,更孕育了多样的产品业态,如灯光秀、品牌文创旗舰店、品质艺术餐厅、影视剧文化IP、智慧互动展陈、艺术会展节庆、室内外实景演艺等。

近几年,杭州、横店出现了“景区博物馆群”现象,之于全国都尚属罕见。以横店为例,这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不仅抓住了影片《鸦片战争》广州街拍摄基地建设的契机不断深耕,让原本的荒山荒坡荒滩蜕变成一个全球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影视产业的日益繁荣,催生并推动了横店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今,横店更是试图登攀博物馆文化这块高地,于2016年底正式出台《横店影视城泛博物馆群总体规划》,意在让人走完博物馆群后便能知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2016年,其电影放映机博物馆建成开放,2017年又相继开建明清宫苑明清御膳博物馆和清明上河图两宋市井风情馆。按规划,横店博物馆集群预计建设景区博物馆37座,未来还将基于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前提,加强VR、光、影、传媒等多媒体技术与手段以实现身临其境的“穿越”之效。不得不说,这种在景区内注入文化内

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 六

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六 是指博物馆通过收藏有价值信息载体和整理传播信息所发挥的社会作用。也就是说当提博物馆的功能时实际是说博物馆对社会的作用或效能。由于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保存对象、传播范围上有所差异,因此博物馆所发挥的社会效能也各有侧重。博物馆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延伸和完善的。现代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 第二、博物馆功能的内容 具体而言,博物馆的功能包括如下: 第一、保存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存可以说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功能。博物馆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最佳保存场所,外国的那些各种国家公园和中国的那些风景名胜游览区实际是露天博物馆。保存这个功能和博物馆的收藏职能密切相关,收藏是目的,保存是结果;收藏是行为,保存是功效。古代宫廷的收藏最初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保存,但是客观上保存了文化遗产。在今天,收藏在博物馆来说已经目的明确,就是为了保存人类社会发展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职能和功能统一起来,主、客观达到了和谐。但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中国是文物大国,但不是收藏大国,我们的博物馆馆藏量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无法比较。我们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我们还存在问题,博物馆保存功能的发挥还有很大空间。 第二、提供休闲娱乐。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所有的享受(无论物质和精神),都由少数的贵族向多数的大众演化,博物馆也如此。最先开放的博物馆仅仅接待那些有身份的贵族游客,到了后来,大众旅游兴起之后,博物馆的参观者身份才大众化,平民化。世界上有千奇百怪各种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存在的理由就是它们满足了人们对各种新奇事物探知的诉求。我们都说“真、善、美”是人们精神世界追求的总目标,博物馆就是展示真、善、美的场所。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和博物馆陈列展览职能密切相关,寓教于乐这个成语应该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座右铭,也是检验博物馆这方面功效的基本尺度。博物馆的展陈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必须面向观众,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注意研究建筑与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与制作、管理与服务、观众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力求营造最佳展示效果。博物馆举办展陈的前提是人家要看什么而不是相反,即“我”展陈什么“你”看什么。 第三、辅助教育。大家都说博物馆是学校的第二课堂,也就是说博物馆具有辅助学校教育的作用。这个说法至今仍旧是成立的。但是不完全,博物馆不单单是学校

探究“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之下的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升

探究“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之下的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升 摘要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诸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机构,而在博物馆的众多功能中教育和为公众服务又被视为中心和要素。因此,优化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博物馆在根本上和民主是一致的,同时考虑到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的特殊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应当被植入博物馆教育之中。本文试图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视角结合现实来考察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以人为本 正文 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会章》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从博物馆的定义中不难看出,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功能逐渐由单纯收藏、研究向教育转变,这三个功能的递进发展反映了博物馆理念的深刻变化,也 。 的限制而进行自我教育, 没有合格与否或竞争与淘汰的外在压力, 自由择取自己的需要,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基于这种自我教育的特点,优质的博物馆教育显然不能随心所欲地将外在的意志强加给教育对象,而必须以对象为中心来开展。因此,“以人为本”也是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的自由性所要求的。 那博物馆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需要通过怎样的道路来贯彻、实现呢?基于对现实中博物馆的考察,我认为有以下三点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以人为本”指向的是每一个个体,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和平等。这要求博物馆教育应努力保证教育对象即参观者的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扩大。我认为这其中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要求博物馆放低门槛,对更广范围内的人群开放,使更多人均等地享受参观和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求博物馆丰富服务的种类,给参观者提供更多与众不同的参观、体验机会。 2008年上海市宣传文化部门出台《关于本市博物馆、纪念馆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的实施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自2008年3月10日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等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虽然这些博物馆、纪念馆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但这种均等的参观和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博物馆也需在提供普遍教育机会的基础上,丰富博物馆教育的形式和种类。比如近年来上海科技馆就正在积极尝试。最近上海科技馆更是推出了国际博物馆普遍采用的模式——“会员制”,会员可享受最新科普大片预告信息、免费获得科普杂志等多元的教育服务,服务推出短短一周内,已有200人报名入会。总之,博物馆不仅要为更多人提供博物馆教育的机会,更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博物馆教育机会。 其次,“以人为本”理念核心是要维护人的尊严。这在博物馆教育中就体现为维护教育对象的尊严。博物馆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有一大前提,那就是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的需求。因为,传统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孙丽霞 (佛山市博物馆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提高展览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和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事业发展到今天,它已不是一个单单的收藏、研究、陈列的科研单位,更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一个承担了“终生教育”、“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机构,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博物馆的这一功能,是我们目前博物馆人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认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国际博物馆学研究的重心也逐渐由“物”的收藏保护转向了“物”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博物馆开始由收藏中心向传播知识文化的教育中心转变。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一直被忽视的社会教育功能成为了当今博物馆的一个核心职能。这一变化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全球一体化的速度加快,所有这些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要不断地提升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几年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长期的教育需求。同时这种社会形势也要求博物馆从“曲高和寡‘中走出来,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融入社会飞速前进的大潮中。这样博物馆和其它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的公益机构一样就必然要承担起其社会教育的职责。博物馆拥有的教育资源就是它拥有既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物”,这些“物”经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研究发掘,陈列展示,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以其特有的直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向人们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教育,培养民众的公共意识。这些方面,博物馆事业一直比较发达的欧美、日本发展得更为迅速。近些年来,我国的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许多博物馆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品德教育基地,成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了民众自我学习,文化休闲的场所。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不断创造条件,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博物馆教育成为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推动博物馆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提高展览水平,是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关键环节。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如何办好一个展览,较好地完成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首先从展览选题和内容上讲,展览的主题要与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当地的民俗、艺术、文化活动相结合,不是象以前有什么文物、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办什么样的展览,而是要贴近社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展览,我们就办什么样的展览。2005年11月亚洲艺术盛会---亚洲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市举办。佛山市博物馆结合盛会“弘扬亚洲艺术”的主题,推出了反映佛山地方民间艺术的“佛山木版年画剪纸专题展”不仅吸引了与会的各国高级文化官员和演艺

浅 谈 博 物 馆 社 会 教 育 功 能 及 其 发 展 问 题

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及其发展问题 王文娟 【内容摘要】博物馆作为以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社会教育机构,也是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被誉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和人类教育的终身学校。因此,探讨博物馆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博物馆如何配合和适应社会教育并形成互动,走出一条馆社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之路,应是我们博物馆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第二课堂 一博物馆职责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四项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机构,它所承担的社会任务也是多方面的,是其他任何单一功能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收藏实物资料,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重任,一切业务活动的核心是传播交流信息和知识,使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为更多的公众所接受和共享。教育学家认为,人们最关键的是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途径是学习,因而学校教育最重要。人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懂得知识的运用,才能产生效果,因而社会教育也至为重要。人们把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定位于“教育”,以此作为最佳切入点。 其实我国博物馆教育一直服务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我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博物馆就是为了参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905年我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是为了“开发民智、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而诞生的,我国博物馆一直是使命型的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学术文集(2011年) 典定义才提出“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国际博协新世纪的战略规划重提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与历史使命,我国博物馆教育与社会变革紧密关系的经验,是应该重视和研究的。 二定位博物馆社会教育作用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现代化的进程,信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社会职能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博物馆开始由传统的对收藏文物标本的看重,变为对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即由以藏品为本的博物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新博物馆。这一过程在国际博物馆界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60年代以后,博物馆学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等研究“人”的学科汲取有用的成分居多,博物馆学研究的重心已从“物”的研究转移到“人”的研究上来。西方博物馆开始由“藏品中心”向“公众中心”转化,即由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向公众活动中心转化。如果说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社会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传统博物馆是以藏品为中心,以馆舍为基础,现代博物馆则是以人为中心,面向全社会的发展态势;传统的博物馆侧重藏品的保护与研究,现代博物馆则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主,两者兼顾,并行发展,以社会发展促自身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 国外的博物馆无论规模大小、档次高低,一切工作通常都是围绕着观众及社会教育来进行,围绕为人服务来展开,始终把人放在主体和中心位置上。博物馆通过改进展览、强化服务等手段,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吸引观众,引导公众来博物馆参观,并为公众提供各种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文化服务项目。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博物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公众与社会服务已成为当今博物馆的基本任务,国际博协远景规划规定:“虽然传统认为博物馆是文物收藏和文物保护的场所,但当代的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并逐渐成为社会变革的工具。”作为信息和交流的中心,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理想场所。在信息经济时代,中国的博物馆只有注重研究社会需求变化,才能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博物馆门庭冷落的现状才会有所好转,如果还是“孤芳自赏”,钻进“象牙之塔”,就有被社会所冷落、遭时代所淘汰的危险。避免或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坚持贴近观众、贴切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加大对社会开放的力度。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先后有浙江、北京、江苏、广东、上海的博物馆、纪念馆实行了对全社会免票开放的新举措,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观众到馆率成倍地增长,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对博物馆界面向全社会开放作出了表率。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的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对未成年人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对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实行免费或优惠参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春芽探索 博物馆是文化知识的载体,是儿童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里,将博物馆列入综合实践活动。 博物馆的教育价值 博物馆作为一种非盈利性质的社会文化机构,对人生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社会教育,其社会教育功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博物馆教育具有直观性。博物馆教育主要是建立在运用实物、模型、标本、景观、图片的基础上,以人类文明和大自然的可靠见证物为基础进行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比性和强烈的说服力。 第二,博物馆教育具有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是开放的。博物馆教育的对象具有全名性,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不受性别、年龄、出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限制。 第三,博物馆教育具有终身性。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现已是大势所趋,而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在时限上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和无限性的优势。博物馆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第四,博物馆教育具有自主性。博物馆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迫学习,只是为观众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主动学习,成为学习主体 第五,博物馆教育具有愉悦性。博物馆常常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协助公民实现素质的提升和完善,对公众的情感、精神教育也有所裨益。 博物馆对儿童教育的意义 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曾提出,理想的学校就应该像儿童博物馆,给孩子上课的,应该是各行各业里真正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真实世界,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教给孩子们真正实用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应对考试的技巧。

博物馆发展趋势

博物馆发展趋势 2014年4月19日,由我们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大三年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前往大邑县参观了建川博物馆和游览了安仁古镇。走入建川博物馆,整个氛围和面积都了我很大的冲击,被称为中国博物馆小镇的安仁果然不同凡响,打破以往对博物馆概念的狭隘理解,这里的博物馆大气、沉重、内涵丰富。建川博物馆聚落占地500亩,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通过这次课程实践的学习,我对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将运用我了解的知识对未来博物馆发展趋势做浅析。 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准。现今国家博物馆的基础设施较为陈旧和老化,与当今高科技时代的发展需求相比,改扩建的方案的出台将会是国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的启动,它是国民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和文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充分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增强。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的标准,首先应该是它陈列展览的水平和对公众开放的情况,第二个就是它的环境和服务。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这扇文化之门,达到传承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效果,它的展览内容、形式、服务等都应是颇费心机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参观博物馆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对此乐此不疲;而如何迎合大众需求是博物馆服务的方向。现在,中国的博物馆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人性化服务,更加亲切,相信不久的将来,博物馆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博物馆的设计是所有展示设计中艺术效果和技术含量要求最高的。现今的博物馆注重以科学技术和艺术为设计手段,并利用传统或现代媒体对展示物及展示环境进行系统的策划、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也是现代物质文明成就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是以招引、传达和沟通为本,现代展示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结合了美术、视觉传达和造型艺术,而且广泛涉及到制造、IT、电气等现代科技行业,并以静态的、动态和互动的手段使参观者主动地参与到展示活动中。现代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展示设计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也不断涌现,展示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发展趋势有几大特征: (1)现代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应讲求针对性、新颖性、贴近性和多样性。“针对性”指展览主题更具体,受众特定性更强。“新颖性”指展览主题的新颖独特,满足现代人的好奇心理。“贴近性”指贴近群众生活,对人们生活有现实的意义。“多样性”指展览主题的丰富多彩,以满足受众的多方面需求,并使博物馆永葆生机。大千世界任何人和事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因此都可能作为博物馆的展览主题,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关键在于有发现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2)在展示形式上,当今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展示形式的要素主要有展示空间布局、造型、版式、色彩、照明采光等。另外在材料质地选用上可以多样化。现代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利用材料本身的审美特质,可以无限地拓展材料的范围,而且也是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在利用材料的感性特质方面,可以说一种特殊的材料可以成为一个特殊时代的概括性的形象,也是营造整体气氛的一种手段。展览设计的发展与现代艺术是同步的,为观众创造最佳的视觉效果。

试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试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摘要:强化教育功能已成为近年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 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都要把“教育”功能放在突出位置。也使博物馆的工作有了明确 的目标和任务。本文阐述了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应该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功能应该做好几个方面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你想了解一座城市,就去参观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在这里你 能探寻到一个城市的前生今世,因为这个博物馆浓缩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浓缩着一个城市 的财富,浓缩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也浓缩着人类的智慧。能让你形象地看到 这座城市曾经铸就的辉煌,又能让你感受到这座城市今天发展的脉博。 随着博物馆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加,新时期如何发挥好博物馆 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需求,管理与创新成为博物馆面临 的紧迫任务。现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是,加强文物的收藏与征集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千载难遇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几乎每天都有重大的历史事 件发生,时时刻刻都能见证到不寻常的历史场景。如果我们缺少文物的收藏保护意识,对 身边那些见证历史瞬间的物品资料熟视无睹,不加珍惜的话,那么,若干年后,很可能就 会有许多当代文物从我们手中不知不觉地流失掉。到时候再想回头寻找这些文物,可能为 时已晚,只能空留无尽的遗憾。所以,不仅政府部门,第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应为 收藏与保护好现当代文物尽一份责任。这不完全是兴趣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延续 历史,保存历史的一种社会义务。博物馆在这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另外,在 文物的征集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必按部就班,完全按照古近代文物事后征 集的老方法进行。应该突破常规,有新的征集思路。如上海文管会01年在APCE(亚太经 合组织)会议刚结束时,就成功地征集到300多件与会议有关的实物资料,开拓了“文物 征集与重大活动的举办同步进行”的新的文物征集路子,在全国文物界受到好评。此举APEC会议留存的文物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的专业收藏保护,避免了文物的遗失和损坏,值得推广。 历史不会重复,但文物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是一笔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博物馆更要十分重视对文物的征集、收藏、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文物特有的教育功能。 二是,注重学术的研究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工作,编辑出版简介、画册是最常见的能 够反映本馆工作实际和经验的学术成果,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博 物馆展示自我,对外宣传交流的有效手段。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藏品的研究,博物馆不

浅谈如何更地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博物馆职能

浅谈如何更地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博物馆职能 [摘要] 博物馆作为解读和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它的教育职能对广大青少年及社会人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目前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过程中的特点与不足,从而提出提升我国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方法与对策,期待能够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有所帮助。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职能青少年 一、教育职能在博物馆工作中的意义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与物质文明相比,对国民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更为重要,更为根本。”作出如此总结,也是其认真研习我国历朝 __结果。然而过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__遗物遗迹,却能通过博物馆――这个特殊的社会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亲临其境”地回到历史中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人们了解历史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点;使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与变化。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同时,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表现在通过总结民族历史脉络、展示民族灿烂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唤起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一个没有文化归属感的民族是很容易被淹没的。博物馆通过保存、弘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让群众直观地体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从而在纷繁芜杂的外来文化和不良文化影响和渗透面前,能够保持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正确的文化理念。 二、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直接性。博物馆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主要为陈列展览中的文物,这些文物不同于只以文字或是插图来显示的教科书,更不同于任何艺术创作,它所展示给观众的是最为真实、直观的印象,这种印象可以直接的在受教育群体的脑海中产生更为深刻影响。 其次,它更具有社会性。博物馆的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它的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各阶层,因此,它能够对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产生广泛的教育影响。 再次,博物馆的教育兼容科学性和趣味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终目的是向观众传授知识与传递信息,因而其科学性是必须放在第一

浅谈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_1411

浅谈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398-01 博物馆教育是一种社会知识性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以其传播教育知识的广泛性、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和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为独特优势,从而成为公众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公众对博物馆的知晓度、认知度和满意度有所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大庆市博物馆秉承开门办馆的理念,与教育、宣传、旅游、文化、科技等部门积极协作,形成合力,完成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过渡,开创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本文将以大庆市博物馆为例,试探讨博物馆如何高层次、高水平地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以下是大庆市博物馆开展教育工作的几种卓有成效的方式: 抓住特殊时间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特殊节日,或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特别工作时段都成为大庆市博物馆开展教育工作的良好契机。该馆利用当地的《大庆日报》、《大庆晚报》等媒体,采取知识竞赛、文化专栏、纪实宣传片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如:在第三次全国文

物普查期间,协助电视台深入市、县、区做好大型电视纪实片探寻“大庆历史一万年”的采访和拍摄活动;以大庆市博物馆对东北第四纪古生物化石的收藏、研究、展示工作为题材的大型科学纪录片《洪荒大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广泛传播东北第四纪的古环境、古动物与古人类的历史文化知识。 承办大型主题活动,扩大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如:承办2015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的赛前新闻发布会及欢迎仪式,该活动的录像在全球80多个国家播出,宣传展示了大庆美好的城市形象;承办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5次学术年会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6次年会,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高校、文博系统90多家单位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会议,更广泛地传播大庆市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这些重要活动的开展,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层面上,对宣传大庆历史文化、树立城市形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举办临时展览,保持博物馆强大的吸引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大庆市博物馆不断推陈出新,策划并引进高标准、高品位、有特色的临时展览。陆续推出“尹庆根雕艺术展”、“北京名人名家书画展”、“最美龙江人――张丽莉先进事迹展”、“大庆油田工业遗产专题展”等临时展览,内容涵盖科学、艺术、历史等诸多领域。

文物博物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简介

文物博物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50406 专业名称文物博物馆服务与管理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历史人文通史、博物馆学、管理学基本知识,具备依据博物馆工作规范和博物馆管理特点进行文物登录与编目、服务项目策划及宣传推广、陈列讲解、中文专业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等能力,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类博物馆机构、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从事文物库房和藏品管理、展览策划和设计、陈列讲解、观众调查、群众教育活动策划与推广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清晰流畅、互动性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进行陈列讲解服务; 3.了解博物馆学和文物库房、藏品管理规程,能够进行文物登录与编目,掌握各类材质文物的保管方法; 4.了解博物馆学以及管理学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与实践技术,熟悉博物馆工作的基本流程与职业规范; 5.了解博物馆服务特点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具备服务活动策划、组织、主持与宣传推广的能力; 6.了解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中文专业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能力,能

独立或配合完成展陈项目评估、市场营销评估等具体工作。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文物保护法概论、中国通史、文物学、博物馆学概论、管理学、基础心理学、博物馆教育与服务、文献检索方法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文献检索、服务与管理活动策划等实训。在博物馆及社会教育部门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无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文物保护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文物与博物馆学

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的分众化

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的分众化 发表时间:2018-09-29T15:40:21.98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作者:陈莹[导读] 本文试着从市场营销、民众心理需求等方面来将博物馆的受众群体细分,让博物馆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新疆库尔勒市迎宾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841000 摘要:随时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博物馆已经从最初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其中最明显的是博物馆已经开始有了教育和服务的社会职能。为了能够推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服务职能有效的实现,本文试着从市场营销、民众心理需求等方面来将博物馆的受众群体细分,让博物馆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分众化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自2010年以来,发布了关于国家博物馆运作的相关文件,已经把博物馆的教育项目明确规定为重要考核目标,并在整个博物馆的考核指标内占比极重,甚至一度超过了藏品收集、学术研究等传统业务的考核,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也就是说国际开始重视起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2012年,重新新发布了更加详细的指导文件,极力推动博物馆进行教育项目的开发。 1.博物馆的专题讲座和论坛 博物馆如果想要推行教育项目,最先应该开展的应是专题讲座和论坛,这两个项目和博物馆自身特点十分相吻合,博物馆可以根据馆内特点,结合各种藏品,组织推动相关教育项目。到迄今为止,不少博物馆的专题讲座和论坛已经开始成熟运作,这种教育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2.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教育项目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最主要的受众群体是青少年,大力推动博物馆和中小学合作,开展教育活动,是所有博物馆极为重视的。许多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项目已进行了深入规划,也实现了深度合作,这对于学生掌握了解文物、历史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制约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破解方法 虽然我国博物馆和社会、学校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除了一些省会大型博物馆以外,国内还存在着众多中小型博物馆,不能满足参观者的学习需求,其主要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深入研究,学术支撑不足 博物馆除了陈列展示藏品外,还需重视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只有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示在博物馆内,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前来参观;同时博物馆自身也要进行一些改变,更新补充多年未经修改的讲解词,加强教育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知识储备。所以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是教育服务项目的基础,学术研究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博物馆教育项目发展的重要原因。 2.缺少创意,模仿粗糙 博物馆内优秀的教育项目,需要良好的创意做为支持。不少博物馆依旧处于简单的复制模仿阶段,只是为了达到上级制定的任务目标,模仿其他博物馆开展活动,甚至推广模式也争相模仿,完全体现不了自身的藏品特色,建立不了自身的品牌特色。 3.项目类型趋同,差异区分不足 博物馆教育项目在近年来的突出问题则是“同质化”。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同质化”表现在同一种教育项目的品种重复、替代性强、差异性小、区分度低。就目前而言,博物馆教育项目主要针对的中小学生,针对社区、家庭、教师或者社会其他群体的活动则较少。这种同质化的情况不利于观众的识别,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不能兼顾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游客的参观需求。 三、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项目分众化的建议和设想 博物馆和一些教育机构的教育方式不同,因为博物馆的参观者具有很强的自我选择性。群众完全可以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并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更加细化的选择自己去参与什么。因此,如果要充分实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就要给与群众更加多样的选择,把博物馆从“大众传播”的教育方式,转变成更加细致的“分众传播”方式。 1.受众群体的年龄分层 按照年龄分层的方式是最简单和直观的分层方式,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大致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未成年人主要是指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对于他们来说,博物馆应当以教育为主要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社教活动,馆内常设的展品内容、展示形式也应选择性的适合未成年人的认知,在他们欣赏藏品的同时,更要让他们了解藏品的文化内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立和策划专门面向未成年人展示的场馆和展览。 成年的跨度比较广,只要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都可以划分为成年人,成年人的参观需求集中于提升自我修养,参与学术研究或是专业和兴趣所需,因此,博物馆可根据其需求开展学术研讨会、挖掘深层次互动体验活动等。 2.教育人员的分众传播方式 能够把每一件藏品的故事、历史意义清晰的传达给观众,并且可以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采用不同讲解方式,是需要讲解员拥有高超的讲解能力和专业的业务水平的,因此,博物馆要大力提高讲解员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首先,可以让讲解员再次走进大学校门进行深造,提高自身历史文化底蕴;其次,博物馆可聘请退休大学教授等来馆担任讲解员,提升博物馆的讲解水平;最后需定期举行讲解员培训、交流和学习,为讲解员开设内容多样化的培训课程。 结束语:博物馆,不只是记录了历史、更加是承载着民族的地方。它的存在,教育意义更加重大。只有不断的推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服务的分众化,才符合现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加强和完善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应当不断的努力和改进,让博物馆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1]尹茜煜.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及其发挥[J].大众文艺,2018(04):52. [2]赵颖,戚颖群,何亮.分层教育对博物馆巡展提质升效的启示[J].自然博物,2017,4(00):59-6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