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轻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_(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11年5月3日发布)

轻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_(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11年5月3日发布)

轻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2011年5月13日发布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承担着繁荣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促进城镇化建设、美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未来5年以至更长一段时间是我国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轻工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既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又处于调整结构、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转型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轻工业已经进入到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刻不容缓、毫不动摇地加快轻工业发展方式转变。转变轻工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快、实”两个字上下工夫,加快转变,取得实效。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主要成就、经验与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轻工业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总体上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仍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民生产业之一。

(一)主要成就

1、生产快速发展,产业链更加完整

2010年轻工业总产值13.86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业的19.6%,比“十五”末期增长190.1%,“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3.74%。工业增加值3.87万亿元, 占全国的24.15%,比“十五”末期增长192.15%,“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3.91%。生产与销售同步增长,工业销售产值13.54万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190.12%,“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3.74%。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1180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210.0%,“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5.39%。其中利润总额7362亿元,占全国的17.4%,比“十五”末期增长248.05%,“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8.33%。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电饭锅、电热水器、搪瓷制品、家用吸排油烟机、软饮料、灯具及照明装置、玻璃保温容器、纸制品、罐头、不锈钢日用制品、日

用陶瓷制品、塑料制品产品产量增长了1-2倍。我国已经成为轻工世界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生产要素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逐步形成了由生产、经营、科研、检测、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育各方面组成的完整体系和与之配套的物流、销售等的完整产业链。一方面相关行业之间相互融合,联系更加紧密,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焕发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一批新兴行业、新产品发展速度很快,新型塑料、健身器具、现代化妆品、装饰、礼品等行业产品从多方面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外贸出口强劲,比较优势明显

2010年,轻工全行业出口355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22.53%,比“十五”末期增长83.12%,“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2.86%。出口交货值20972.8亿元(人民币),比“十五”末期增长77.66%,“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2.18%。“十一五”期间,轻工业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最低为76.6%,最高达142.2%。家具、家用电器、日用陶瓷、文教体育用品、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皮革、电光源与灯具、制笔、乐器、玩具、眼镜、羽绒等行业出口额名列世界前茅。轻工产品在世界贸易量中的比重,时钟占到97%,小家电80%,空调器、微波炉、羽绒服占70%,自行车占65%,日用陶瓷占60%,电冰箱、鞋占50%,洗衣机占45%。自行车、陶瓷等行业出口产品单价比“十五”末期有所提高。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很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造纸、自行车、饮料、电池、陶瓷、皮革、家具、家用电器、化妆品等行业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3、就业不断增加,惠民成效显著

2010年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万个,占全国企业数的29.1%。就业人数2320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5.6%,比“十五”末期增长34.84%,“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6.16%。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3500万人。同时,轻工业70%的行业、50%的产值涉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2亿多农民直接受益,对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多轻工业中小企业为农民工和城市基层劳动人员提供了大

量就业岗位,已成为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民生产业。随着家电下乡等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不仅扩大了农村市场,满足了农村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也促进了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轻工业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4、坚持自主创新,产业水平提高

轻工行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高新技术改造轻工传统产业,提升轻工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有关轻工的科技项目、技改“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大幅度增长。造纸、家用电器、塑料、皮革、乳制品、饮料、照明电器、陶瓷、日用化工、电池等行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关键设备和成套装备并进行了消化吸收,形成了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使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装备制造业整体制造技术和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国产装备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生产的一般需求,成为轻工业生产的主要支撑力量。行业已经形成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建立了相应科研机构,配有一定的科研基础设施。26个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9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13%。“十一五”期间,科研开发取得积极成效,全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环保节能节材电冰箱压缩机关键技术、环保增强增韧皮革鞣制整饰化学品制备技术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654项。新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品种花色日益丰富,功能更趋完善。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2498项,对食品、造纸、电池、皮革、塑料等行业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支持了食品检测能力建设、重点装备自主化化和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推进了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提升和产品结构调整。

制修订行业标准取得新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1182项,行业标准639项。组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3个,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47个。部分行业承担了国际标委会组织秘书处工作,牵头起草国际标准。全行业质量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大批企业实施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端产品加工的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

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就。品牌集中度、品牌附加值、产品利润率进一步提高,品牌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创造出海尔、格力、波司登、茅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的轻工中国名牌产品

663个,占全国34.6%,其中“十一五”期间培育427个。国家质检总局和名推委还先后评出海尔冰箱洗衣机、格力空调、波司登羽绒服4个中国世界名牌,占全国40%。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缝制机械行业自有品牌出口比例由“十五”末的45%已经提升到目前的70%左右。

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经过64个职业鉴定站培训,共有39305人获职业技能培训证书。

5、推进节能减排,绿色轻工初现

轻工全行业将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一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陶瓷、日用玻璃、造纸、味精等耗能、耗水、污染较多的行业对进行技术改造,延长窑炉炉龄,提高水的循环利用效率,使综合消耗有所降低。吨日用玻璃产品耗标煤由2005年的0.52吨标煤,下降到2010年的0.44吨标煤,味精吨产品的耗水量由2005年的200吨,下降到2010年的80吨。造纸、发酵等行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二是通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能耗标识管理、节能产品认证、节能惠民工程等措施促使企业生产绿色节能产品。以财政补贴形式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灯3.6亿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对造纸、制糖、皮革、酿造、家电、塑料、电池、照明电器、玻璃、陶瓷等行业从源头、生产过程、废物利用、产品使用及产品回收等不同层面上,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建立了资源循环链,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

6、发展产业集群,布局得到优化

轻工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销售、配套完整体系,具有同类产业高度集中、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特点,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和轻工特色区域发展到200多个,是“十五”期间的2倍,年产值约1.5万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的14%左右,涉及就业人数达1000万人。这些集群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有的占当地经济的50%以上。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还与调整区域结构、产业转移相联系,在有序转移,有效承接过程中,四川、湖北、安徽等中西部省市轻工业在承接东部沿海省市产业转移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几年总产值年均增幅30%左右。家电、皮革等行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布局,取得一定成效。

(二)主要经验

1、积极争取政府对行业的指导和支持是发展轻工的关键

在坚持运用市场机制的同时,推动发展行业必须争取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国务院颁布实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一系列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继改革开放之初对轻工业实行“六优先”政策之后,国家对轻工业的高度重视、具体指导和支持,对轻工业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导是发展轻工的基础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对市场的感受和反映最敏感,利益关系最紧密。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实施政策、调整结构、完善营销战略、自主创新、强化内部管理、整合资源、引进高端人才、设立研发中心等诸多方面积极探索,这是持续发展的内在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

3、始终坚持从轻工行业实际出发是发展轻工的前提

轻工业行业多、中小企业多、行业相关性小、企业差异大。推进轻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既要重视扩大内需,又要注重发挥优势,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既要重视政策普惠各个行业,又要推动发展重点行业;既要重视做强大企业,又要重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适应市场,又要引导、开拓市场,把巩固发展传统消费同积极开拓、培育新消费热点结合起来;既要重视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同科技自主创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

4、自觉发挥行业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发展轻工的保障

行业组织具有熟悉企业、了解行业、同政府联系密切的优势。行业组织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提供准确的行业信息,有利于促进政府制定政策措施的精细化,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存在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足

多数行业整体研发能力不强或水平不高,行业关键技术、应用基础技术研究、技术装备国产化缺乏有效统筹组织,关键技术装备、部分行业关键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技术创新战略性规划,自主知识

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较少。缺乏高水平科技研发人才和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尚未形成有效的高、中、初级梯次技能人才队伍,缺乏创新的基础。科研经费筹措困难,国家对轻工科技投入不足。

2、结构性矛盾突出

生产结构不尽合理。现有生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而高水平供给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原有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地位下降,缺乏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同质化产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部分行业的产能只有60%得到利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产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形势严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严重超标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屡禁不止,食品包装材料等问题突出,直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在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行业利润率低于全国工业水平。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主要生产能力分布东部地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4省占全国轻工的50%以上;部分地区过分强调发展重化工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出口结构不尽合理。出口绝大部分产品还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

3、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轻工行业面临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造纸、酿酒、发酵等行业面临通过调整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的艰巨任务。电池行业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环节的环保问题突出。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轻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轻工行业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方式转为主要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竞争。轻工业发展仍面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1、扩大内需等政策引导带动消费需求增长

近年来,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实施一系列拉动内需等方面政策,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国家把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保证,为轻工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

长将大于7%的目标。轻工产品和日常消费密切相关,与收入水平具有高关联性。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企业退休人员和优抚对象等群体的补助水平,实施家电下乡,扩大下乡产品范围,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增加了居民收入,增强了居民消费能力,带动和引导了消费需求。三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改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投资环境,同时带动塑料建材等配套行业发展。四是国家对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还将为改善居民社会保障、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形成与释放创造有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仍是轻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我国轻工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二五”时期,经济全球化还将在曲折中继续深入发展,仍将为轻工业发展提供诸多机遇。一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二是有利于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推动轻工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四是有利于利用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促进轻工业调整结构。

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各国经济和消费需求的恢复,轻工产品需求总量仍将保持增长。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全球对消费品需求的恢复和增长,也将拉动市场对轻工产品需求的稳步增长。

3、消费模式的转型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是消费升级加速,享受型消费开始起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轻工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不仅数量增加,消费升级的速度也加快。已由数量增长逐步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行,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倾向转型的态

势日益增强,消费结构正向更高层次转化。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消费水平将得到一定提升,进入加速转型升级阶段。从2008年开始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目前,超过3700美元,居民消费处于加速转型释放的时期,消费市场的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享受型消费、服务型消费、精神层面消费尚属起步阶段。二是我国人口与消费总量占世界人口与消费总量的比重仍不相称。据测算,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但消费总量却只占世界的4%。特别是农村轻工产品拥有量偏低。2008年年底,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洗衣机49.1台,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一半。三是特殊人群消费增长。新增人口的拉动作用呈逐年加大趋势。据测算,每年约有700万左右的新增人口,婴童用品消费需求每年约300亿元,拉动零售额增长0.5个百分点。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近十年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迈入老年型社会,200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平均预期寿命73岁,而且80岁以上高龄人口也以平均年百万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对适应老年人的需求的轻工产品的研究、开发还不很够。四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住房消费去泡沫化,投机、投资型住房消费减少,改善型、保障型住房在一段时期内仍有需求。未来5年,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会继续带动家具、家电、室内装饰等一大批轻工产品的消费。

4、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为轻工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蕴含着对轻工产品巨大的消费空间和潜能,轻工业要紧密依托城镇化,满足扩大消费需求,促进行业平稳较快增长。按照国际惯例,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属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据测算,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9年的46.6%,我国的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农村人口由82.1%下降到54.3%。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高于7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城镇化率也在60%。“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每年平均增

长0.8个百分点。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消费逐渐占据了消费主导地位,自2000年以来,城市消费已经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8%。城市消费占总体消费比重达70%左右,这种趋势逐步得到稳固和加强。近两年,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净增加1000万人。如果按年消费需求60%用于商品性支出,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1个百分点。

5、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国际金融危机刺激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推动着世界产业变革与结构调整。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联网等为标志带动的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正在深入推进,在某些领域可能会产生革命性突破。受产业化应用驱动,此轮技术创新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为轻工业产品升级换、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围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所形成行业、产品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周期性增长的支撑点。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为轻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需求提供了重要机遇。发展绿色产业也有利于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目前,家电、电池、皮革、造纸等行业建设绿色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为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的步伐,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重要契机。

(二)面临的挑战

1、世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产业安全形势严峻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轻工业过分依赖外需存在巨大风险,原有的以资源消耗和需求拉动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十二五”期间,我国增加外贸出口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制约因素,调整国际、国内需求结构紧迫性加大。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复苏,但基础并不牢固,多年积累的矛盾解决需要较长时间,同时,自然灾害频发,区域性政局动荡等因素可能会制约轻工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世界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其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将发生变化,居民储蓄率有所提升,消费率随之下降。

“十二五”期间,贸易摩擦将演变为轻工产品出口面临的常态环境,而且贸易领域的争端开始向汇率、金融体制等宏观层面渗透。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措施会继续干扰我国对外贸易。一是除了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外,发达国家可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为借口,设置诸如碳关税等绿色壁垒。二是随着“走出去”轻工企业越来越多,一些国家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和增加就业,有可能加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防范和限制轻工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2、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成本要素波动成为常态

能源、原材料供应关系趋紧。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石油、粮食、食用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金砖四国”为代表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对初级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增加。从总体上看,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人力成本上升。随着国内收入水平的增长,工资水平的提高,人力成本将会上升。物价总水平的相对持续上扬将对消费品工业进一步发展构成巨大压力。随着劳动力、原材料、土地以及研发投入等各项成本的相对持续上扬将对轻工业进一步发展构成巨大压力,产业转移趋势愈加明显。

国际汇率的不稳定还将持续。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汇率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受到重创,单一美元地位受到挑战,其他地区性货币地位将逐步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将会继续发生变化。

3、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占经济的比重超过50%,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随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到来,我国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国际上全球主流消费市场正在向健康、节能、环保、低碳和个性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将提出阶段性减排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相应减排的目标。发达国家可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为借口,设置诸如碳关税等绿色壁垒,使得造纸、皮革、电池、照明电器、家电、玩具、家具等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为紧迫。

4、轻工业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在轻工业,新的以技术为主导的竞争优势还没有形成,轻工业“中国制造”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环节。在技术、资本和知识密

集型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则被国际跨国公司家控制。轻工产品品牌建设待进加强,产品质量还有一步提高,特别是食品事故时有发生。

(三)发展趋势

1、结构面临加快调整,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完善

原料结构更趋于多元化、节约化和可持续化;产品结构更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向多层次、个性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生产技术向创新、节能、环保迈进,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重视,轻工产品将朝着更加节能、环保、健康安全的绿色化方向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作用更加凸显,消费者将更加注重品牌、个性化和差异化,更加注重安全、质量;营销模式随需求变化更趋多元化、精细化、智能化;企业经营模式更加多样化;企业间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更加迅速,在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链之间从相互博弈、竞争向规范、合作转变;二、三产业之间更加协调;轻工生产性服务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产业转移向纵深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加快

当前,世界消费品制造产业分布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轻工业越来越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产业链向横向和纵向方向延伸。一方面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利用其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受成本、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快将加工制造环节向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轻工行业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加快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行业扁平化趋势明显。

顺应世界消费品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国内轻工业进一步深化布局调整,沿海省份制造环节将进一步向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和国外进行梯度转移,沿海省份并逐渐由零散式转移向集群式和链式转移的方向发展。

3、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全球范围内的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深入进行,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呈现出企业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多样化、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特征。信息技术在轻工领域广泛应用和深度渗透融合,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会融合的轻工生产体系之中,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将成为轻工产品

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模式从大批量生产向精细化、柔性化、定量化方向发展。设计、研发更趋于绿色化、高端化和全球化。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突破必将对轻工行业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带来深刻影响,与之相适应的新兴轻工产品、行业具有巨大的潜力。网络营销比重逐年加大,替代部分传统市场。

4、研究、引导、创造消费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国家扩大内需,依靠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的政策引导下,有广阔发展空间国内市场的支撑,我国轻工业仍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到2020年,围绕建设更加美好的小康社会,轻工业的发展将紧密结合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消费内容的科学性和文化性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产品。从产品设计理念到提供服务方式,再到用户观念的更新等各个方面都将进行创新,引导和创造消费将成为主流。企业将通过深入了解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心理需求,依靠技术进步、成功的产品创意和市场策划掌握市场的主动权。生产型企业将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由传统生产销售模式转变为生产型服务模式。

5、商业模式创新是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及商业环境变的更加不确定的今天,如果企业将自己局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等环节,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它的商业模式。企业要根据变化而进行的一种能够为客户创造或增加新的价值的企业经营方式创新活动,其实质就是进行企业价值创新,通过价值创新颠覆原有市场竞争规则,创造出企业新的市场空间,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创新体系是一个综合体系,如果技术创新不跟其他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就很难发挥作用,很难真正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仅能适应物联网和新技术的要求,还能达到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的目的。因此大力引导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是轻工加快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轻工行业以实现建设世界轻工强国和绿色产业的为目标,经全行业共同努力,轻工业为实现上述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电池、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羽绒等一批在总量和生产技术水平上已经走向世界大国的轻工行业,向实现世界轻工业强国的目标迈进了一步;造纸、食品、制盐、塑料、五金制品、缝制机械、照明电器、钟表、眼镜、日用陶瓷、日用玻璃、日用搪瓷、乐器、室内装饰、玩具、文体用品、制笔和日用杂品等一批产量和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大国的行业,经过努力,在“十一五”期间为实现冲击世界强国的目标奠定基础;轻工机械装备、衡器、日化、洗涤、化妆品等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潜能的行业,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通过自主创新,努力加快缩小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工艺美术、文房四宝、民族乐器、民俗玩具、少数民族用品等一批传统行业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十二五”期间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总体目标是通过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提升轻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贡献,为轻工业进入世界强国行列夯实基础。

(一)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加快”上见实效。研究消费需求变化,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提高有效供给水平;实施人才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培育发展新兴行业,拓展完善产业链;加强特色区域建设,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提高有效承接水平,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保障消费安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建设低碳绿色轻工生产体系。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稳定社会做贡献,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轻工业强国目标夯实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目标取向

——规模总量。“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5年达到24万亿元左右;

——利税总额。保持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左右;

——稳定拓展出口。保持年均增长7.5%左右,到2015年达到5000亿美元左右;

——增加就业。改造提升轻工业,发展新兴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保持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25%—30%的比例;

——自主创新。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左右,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

——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减少8%,氨氮减少8%,单位增加值用水降低30%;

——特色区域。提升现有特色区域的质量和水平,将特色区域产值提高到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

(三)主要任务

1、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紧紧围绕保障民生和扩大内需的任务,研究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借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经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满足城市消费品的更新换代需要;增加文化、体育、休闲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大对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的支持力度,支持各种类型的展览展销活动,积极发挥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皮革、家具、五金、家电、塑料、文体用品、缝制机械、制糖等行业重点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专业流通市场的作用。鼓励工商合作开辟新的市场空间,鼓励企业发展“品牌联盟”、“网络销售”,创新发展模式。

巩固开拓国际市场。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推进由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品牌输出转变,引导企业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主动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保持传统出口市场稳定,在保持欧美市场稳定的同时积极开辟东南亚、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鼓励家电、皮革等有条件的企业“集群式”

走出去,优先进入俄罗斯、巴基斯坦、法国等国家经贸区,在境外投资设厂,采取收购、租赁、合资合作等投资方式设立实体、物流中心、分销中心和专卖店;建立预警和应对机制,利用多边和双边对话机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主要出口市场贸易环境的稳定。

2、着力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鼓励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准确分析和把握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开发能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引领和扩大消费。

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在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积极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提高集中度和企业规模效益;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结构合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鼓励、组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提高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家用电器、家具、皮革等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国际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行业,优先发展新型动力与储能电池、农副产品深加工、农用新型塑料、塑料建材、节能环保电光源、智能家电、礼仪休闲等行业,抢占能够引领行业未来的制高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重点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和服务环节。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改造提升步伐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落实自主创新相关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支持行业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面向市场、服务产业,加强自主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手段建设,积极推动标准实施;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推进轻工业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化;构建企业间技术转让的交易平台,把科技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按市场需求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轻工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食品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应用;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绿色、安全、智能化、网络化的多功能产品。

围绕产业升级,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为重点,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人才团队。依托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产学研联盟等建成一批高科技人才培养成长基地。

4、重点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挑战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对造纸、味精、发酵、制革等重点行业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力度,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对部分产品建立通用能效标准及标识。推进产品生态设计,严格材料消耗标准。加强重点领域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制定和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评价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把节能降耗减排的理念落实到工业设计、生产、管理、消费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加强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皮革废弃物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旧产品回收与综合利用。推动浓缩型洗涤剂等低碳、节能、减排产品生产,促进绿色发展。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限制过度包装。

5、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发展轻工特色产品

推进质量和品牌建设。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质量第一”的意识,紧紧围绕品种、质量、品牌、服务四个重点,逐步形成“政府指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诚信”的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用市场化的方法推动品牌建设,制定创名牌规划,要从创造名牌产品逐步向名牌企业、名牌生产基地、名牌产业集群拓展。推动和支持质量共性技术攻关,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管理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支持企业争创名牌扩大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支持自主品牌出口。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质量有保证、产品可追溯,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加快建立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满足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安全监管的需要。通过政府指导、行业组织推动和企业自律,加快建立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消费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目标,实施特色名牌战略,在特色食品、工艺美术、少数民族用品、文体用品等行业中,培育一批民族品牌;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支持传统技艺和人才的传承与保护,支持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支持工艺美术与特色旅游工艺品创新发展。

6、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精做优中小企业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在家电、塑料、家具、皮革、饮料、乳制品、酿酒等基础较好的行业,加快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提高重点企业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增强对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通过对上下游关联企业的联合、重组,推进产业链整合,发挥产业链优势;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具有技术、市场、品牌等资源的境外企业。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多渠道缓解融资难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民营企业重视、做好接班人培养问题。

7、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提升集群建设水平

以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等多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行业差异化发展,优化轻工在全国的总体布局;合理、有序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移,实现区域间的良性互动和适度均衡,形成与地区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相适应、主导产业特色优势突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东部地区要加速产业升级和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中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有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做大行业、企业规模;西部地区要依托资源优势,积极特色优势行业。

产业集群是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空间优势、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集聚与转移等措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培育形成一批产业符合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链比较完善的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基地,促进

轻工行业在梯度转移中合理布局和差异化发展。按照面向产业、需求导向、盘活存量、政府引导、开放发展的原则,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完善产业和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集群的质量和档次,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加快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实现产业集群整体转型升级。

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原则,建设一批适应轻工业发展的原料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或采用定标准、定收购等方法,与原料供应商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8、不断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轻工企业的实际,积极鼓励、指导和推动轻工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工作。要促进轻工企业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来布局,要切实抓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推荐、审定和推广宣传工作,在轻工企业中形成全员关心、参与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并逐步推进轻工企业开展管理创新与其他创新相结合的全方位创新。要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继续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强化以降本增效和持续改进为核心的精益管理,下大力气改变部分轻工企业管理粗放的状况。要尽快引入新的现代管理理念,促进轻工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下大气力推进轻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指导和促进轻工企业依托互联网市场和消费人群,依靠国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的政策支持,把信息化作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推手,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转型,形成轻工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要运用现代技术加快提升轻工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爱岗敬业、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健康向上、自强不息、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9、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主导,为各行业培育多方面人才。根据轻工行业对人才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涉轻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相结合,增强轻

工领域工业设计、产品技术、工艺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型研发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两化融合人才。鼓励企业强化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实施高、中、初级梯次发展战略,并建立规范的人才引进、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机制。通过采取参加新技术应用知识培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科技交流等措施,培育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一支高端复合型的科技创新领头人队伍,切实提高行业科技人才的地位和影响。继续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提升企业关键岗位持证上岗比例,使产品设计、制造到应用层面的产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的轻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轻工企业管理人才,开展好轻工行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加强对企业管理团队的诚信道德教育,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转变和提升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企业职业道德水准,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做好评选、推荐优秀企业家的活动。

四、政策建议

(一)保持和发展轻工业出口优势

轻工业是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的产业,无论是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就业,还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发展中国家中的市场,我国轻工产品都具很大的潜力。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和外贸服务体系,鼓励优势企业和优质产品出口,加强应对贸易摩擦与争端的协调服务,帮助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利益,提高企业外贸出口水平。

(二)加强政策引导

强化产业政策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行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落实家电行业转型升级、制革行业结构调整、家电自主品牌建设等指导意见和农膜、日用玻璃准入条件,研究制定铅蓄电池、制革、钟表、照明电器、太阳能热水器等行业发展指导意见或准入条件。正确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给予民间投资轻工业更宽松的政策,深入发掘轻工业发展的内生增长力,促进传统轻工行业产业升级,推动轻工业在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有效引导行业的区域布局协调发展,努力以增量调整促存量调整,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有效承接、推动布局优化。对产业转移的转出方和接纳转移

的转入方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给予支持,在服务方面给予方便。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

(三)大力加强轻工创新体系建设

继续加大对轻工业科技投入,统筹组织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家电、电池、皮革、照明电器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将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生物工程、塑料、钟表精密加工、节能电光源等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化项目。集中力量开发造纸、食品、塑料等行业高端装备,提高自主化水平。择优支持、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示范和推广效应显著、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和成熟度较高的技术成果和自有品牌的产品产业化。在食品企业中建立研发检测中心,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包装,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监控,保障食品安全。

(四)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

轻工产品品牌影响力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相当一部分优质轻工产品因缺乏自主品牌,只能靠贴牌发展,产品附加值低,迫切需要加强对品牌的培育。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发展自主品牌战略,在政策上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切实采取多种扶持和鼓励措施,培育发展轻工自主品牌,提高优势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覆盖面。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为自主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自主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加大保护力度。引导支持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出国(境)参展、海外并购、设厂及工业园区建设等活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企业联合建设海外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自主品牌企业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体系及品牌推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五)重视轻工业原料基地建设

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从体制上解决轻工业原料尤其是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推动轻工业与农业等上游产业的联合与合作,建立优质原料基地,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轻工优势企业建设原料基地,从源头上保障轻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食品行业要探索多种形式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的联合,推动农产品按工业标准化生产、管理。从扶持农业发展的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在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2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

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改革创新

大学生十二五规划论文

谈十二五规划的特点 于去年10月份,我们国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通过研读十二五规划建议,我们便不难会意识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经 济发展发式转变,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我国现在这种状态,十二五规划建议担出指导性的建议。"十二五”主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发式 ”。这也就是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的最大的特点。那么在这五年内,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基调,在“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发展还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国 强民富就难以实现,各类社会矛盾也难以根本解决。但发展方式在世界情况、国家情况和社会情况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中,不得不全面调整,走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的道路。 可以很明确地说,’十二五’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的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有促有控的转变,是调优调强的转变,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是发展的必 由之路,转变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发展理念的变革、 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战略性的转变,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与改革开放的要求一脉相承。 “十二五”规划的第二个特点是: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增加了两项内容,即第二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第九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即将这两方面单独立项 并上升为主体国家战略层面。 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呢?我认为,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只有把经济 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 ,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当然,扩大内需并不是要减少外部需求,而是继续拓展和稳定 外部需求的更加开放条件下的扩大内需。“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第一 主导战略优先布局。这是“十一五时期”爆发全球金融危机 给中国的一个重要启示。同时,也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国情实际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一个

国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国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一】 “十二五”期间,**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关心指导下,全局上下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努力破解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市五年中确定的大事、实事任务,以实际行动为宁东一号工程、机场三期、综合保税区、银川高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旧城改造、枣博园、城市新区建设、孵化园及全民创业园等国家、自治区、市属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市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整体呈现出重点工作成效突出,基础工作全面推进,执法监管力度到位,改革创新有所突破,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的特点。 20XX年以来,我局被国土资源部授予12336为民服务示范窗口;被自治区政府评为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被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评为“全区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被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先进集体三等奖”;被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评为“全区国土资源系统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先进集体”、“20XX年度全区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单位”“30万亩基本农田建设一等奖”;被**市政府评为“创新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政府授予“2009—20XX年度文明单位”称号,“三星级”党支部达标。 一、国土资源“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围绕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是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从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入手,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针对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期1997-20XX年)与宁东能源化工 基地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实际,我市率先编制完成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为22万亩。同时,为保障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高质量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完善工作、评估调整工作,并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二是圆满完成市区土地基准地价测算更新工作。继20XX年完成外业调查后,20XX年初完成了内业测算,确定了4个商业级别、3个住宅级别和3个工业级别的级别体系成果,更新总面积为18.97平方公里。基准地价更新成果于20XX 年经自治区、银川市评估验收。三是全力服务宁东基地及各类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自治区“一号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和资源保障主体,我局始终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全力以赴积极做好征地协调报批工作。为此,我局在宁东管委会特派驻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驻地为企业跟踪服务,及时办理用地报批手续,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十二五”期间,共依法审核并上报自治区政府审批各类建设用地145个批次,涉及项目用地203宗,总用地面积4230.84公顷。共为综合保税区、机场、宁东铁路公司、水洞沟电厂、211高速公路、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新区、创业园、307国道等226个国家、自治区、市属重点建设项目征(占)用土地12.05万亩。四是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充分认识规划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次遴选推荐申报表 推荐类型: 单册 全册 成套共册 书名: 书号: 主编: 主编单位: 出版社: 专业代码: 推荐单位: 填表日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一四年二月

填表说明 1.推荐类型请根据实际情况勾选,全册或成套教材,勾选后在后面横线上写明册数; 2.全册或成套教材封面的书名、书号、主编填写其中任一本即可; 3.专业代码指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专业类代码,四位数字; 4.全册或成套教材“一、教材基本情况”和“二、教材编者情况”须填写各个单册情况,请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表格; 5.教材“图书在版编目(CIP)”截图须从中国版本图书馆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d7538880.html,)“CIP核字号验证”中获取,如图所示: 6.“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直属高校和出版社免填; 7.佐证材料自愿提供,请报送复印件,所有材料一律不予退回; 8.申报表请单独装订,主编签字、推荐单位盖章后和佐证材料一式两份,于2014年5月30日前,寄送至“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次遴选工作办公室。

全册或成套教材目录(单册推荐教材不需填写)

一、教材基本情况 二、教材编者情况(包含主编在内的所有编者) *“单位”请规范填写全称,仅填写学校名称,不填写院系。 三、申报理由(按推荐类型填写,不超过1000字) 四、教材使用情况(不超过1000字)

五、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情况(不超过1000字) 六、所有教材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查询截图 七、佐证材料目录(不超过1000字) 八、诚信承诺 九、申报单位意见 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规划建议强调五个坚持

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五个坚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中新网10月27日电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今日公布。《建议》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对此,《建议》以五个方面“坚持”提出了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附件: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一一年七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环境 (3) (一)发展现状 (3) (二)主要问题 (6) (三)发展环境 (7) 二、能源需求预测 (8)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10) 四、能源发展布局 (12) 五、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建设 (13) (一)主要任务 (13) (二)重点建设项目 (21) 六、保障措施 (22)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也是能源领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战略期。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和能源发展形势,广东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努力提升能源技术应用水平,积极扩展能源对外合作,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能源行业完成投资约5000亿元,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能源供应总体上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0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7亿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约8.7%;全社会用电量4060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7%。 1、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至2010年底,省内和西电东送电力供应能力合计约9400万千瓦,其中省内电源装机约7100万千瓦,西电东送约23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省内建成投产发电装机容量约3100万千瓦,西电东送新增送电能力1210万千瓦。全省原油加工能力达到4550万吨/年,比2005年增加近2000万吨/年。建成国内首个进口LNG接收站,全省天然气供应能力约90亿立方米。 2、能源结构明显优化。

国土部公告〔2011〕5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公告 2011年第5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 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的要求,我部对2010年11月30日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将清理后国土资源部单独发布或者牵头发布的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凡未列入本目录的国土资源部文件(包括原地质矿产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文件),原则上不再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国土资源部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序号名称文号备注 1 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号 2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 3 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9号 4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4号 5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9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9号 国土资源部、农业 部、统计局联合发 布 6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号 7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 8 国土资源部关于下达2010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0号

序号名称文号备注 9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 10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4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 国土资发〔2010〕44号 11 2015年)》的通知 12 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59号 13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60号 14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61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标准体系》和《国土资源“十二五”标准化发 15 国土资发〔2010〕63号展规划》的通知 16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8号 17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在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 18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4号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十二五规划心得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以五年 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度的中短期计划,在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度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存程度不停进步,现如今年我们已经迈入了xx年,我们国家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此 计划中,结构调整是主要目的,科学发展是主题,经济发展是主线,其中我认为以下个亮点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 1、 过去数年来提倡的‘强国’从十二五期间转为了‘富民’。梁启超曾撰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其实可以理解为‘民富国强’,只有人民都富饶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人民都强盛了,国度才是真正的强盛。做为人民党员的我们,肯定要高兴工作,多学各项技能,进步本身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复合型人才,创造成绩。 2、 生存在广东是幸福的,因为未来五年广东的发展蓝图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实为我党存眷民生的庞大办法,让我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庞大刻意。当人民的生活甘甜、居住环境清新、事业有成就、社会有人情、文化有咀嚼之时,幸福离我们还远吗? 3、 文明表现着文化素质,其实文明也体现着生存的富饶水平,当人民生存幸福了,文化的熏陶就会如春风吹过麦苗一样拂过民气,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做为一名顺德人,我非常支持“创

文明城市,建幸福顺德”这一发展目的,而且会从本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 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增强资源节省和办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相信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向“清、碧、蓝”的偏向发展,地球会更康健优美。做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关注党的目标门路并坚决执行,同时认真学习,快速进步本身,努力提高服务他人和动员他人的本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面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搏斗。十二五规划心得(2):党的xx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计划发起光显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法的攻坚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汗青意义。通过学习集会的精神实质,我深感责任的庞大,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范畴,在变化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同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间的决议计划摆设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现实工作中,变化工作作风,加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心得(3):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 对明白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必要着力办理的题目。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办理的水平怎样,取决于诸多

河北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河北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九年十二月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和谐河北建设,实现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一、能源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能源发展现状 1、能源资源状况 我省陆地及所属海域蕴藏着一定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冀中、冀北地区,全省累计探明保有地质储量165.6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6.8亿吨,经济可采储量21亿吨,其中炼焦煤资源占保有储量的60%。全省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800亿立方米。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304.4万千瓦,经济技术可开发量156.5万千瓦,主要分布于海河五大支流、滦河干流及其支流上以及西部太行山和北部燕山地区。 全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开阔地区和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和所属海域,陆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300万千瓦,近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70万千瓦。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树木枝桠、畜禽粪便、能源作物、工业有机废水和垃圾等,每年可转换为能源的资源约1500万吨标准煤。我省北部及中东部地区均属于太阳能

资源较丰富地区,此外全省地热资源、海洋能资源也较丰富。 2、能源发展情况 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万吨,居全国第位;原油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位;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位。煤炭生产企业由“十一五”初期的917家减少到不足家,单个煤矿平均生产能力接近万吨/年。全省单机容量在30万千瓦及以上容量万千瓦,占全省火电装机容量的 %。风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居全国第位;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居全国第位;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万平方米,应用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占市、县城区住宅面积的%;农村沼气利用万户,普及率达到%。新能源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达到1.2%。 3、能源消费情况 2010年全省能源消耗总量为吨标准煤,万元GDP综合能耗为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吨的平均水平。全省共消费煤炭万吨,原油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可再生能源万吨标煤,全省一次能源消耗总量折合标煤万吨。我省二次能源消耗主要是电力、焦炭、成品油,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亿千瓦时,生产焦炭万吨,成品油万吨,二次能源消耗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约 %。 (二)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我们踏上新征程--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前瞻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前瞻 2010年11月03日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10月18日,备受各界瞩目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作为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通过,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定了目标和方向。 又一个崭新的五年,中国需要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崭新规划。具体到国土资源事业,一个什么样的规划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已经初步定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服务能力。 新的航程即将起锚,?十二五?,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 国土资源?十二五?新起点:探索科学发展新思路 社会的进步往往是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变革为先导。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思想解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巨大成就。经

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经济的第一次转型。进入?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将为下一个30年的发展寻找新动力。在这个关键节点,更加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既有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中超脱出来,探索科学发展新思路。 总结?十一五?,我们看到,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主动提出,要加快建立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效显著。然而,在当前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仍有不少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仍然亟待转变。 怎么转?对于这个问题,国土资源部党组早已有了深刻的考虑,经过对新时期面临的形势研判分析,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从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 强化资源节约意识,促进资源利用向内涵集约利用转变。即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具体来说,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就是要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形成倒逼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机制,主要通过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来满足资源需要;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就是在继续加强和改进供应调控的同时,强化需求侧管理,减少低效利用资源的需求,禁止浪费资源和不合理利用资源的需求;实行差

十二五国家科技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 项目征集指南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精神,信息技术领域按照“以网络为基础、以计算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以安全为保障”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在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寻求基础性突破、掌握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延拓信息技术应用尝试与广度、支撑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在2011年和2012年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先进计算、网络与通信、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信息安全、微电子与光电子等主题方向征集备选项目。为做好2013年度信息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南方向与内容 1. 先进计算 1.1 面向大数据的先进存储结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基于新型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体系结构及数据组织、管理及运用等关键技术,形成智能存储系统平台技术和系列存储软硬件产品核心技术,构建相应原型系统及示范性应用系统。下设3个研究方向。 1.1.1 基于新型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结构与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针对现有存储性能和处理器能力之间的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结构和相关关键技术,探索其在存储系统与服务中的应用模式,建立相应的验证性原型。 1.1.2 面向大数据的智能存储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研究面向大数据的新型分布式存储架构及数据组织模式,包括大数据归约、元数据高效存储与分布式索引、全局数据共享、异构数据集成与融合;系统随应用环境变化自适应调整的智能存储技术、大数据并行访问优化技术;系统安全架构与方法;系统能耗感知及低能耗方法等,并构建原型系统. 1.1.3 新型存储方法与机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研究溯源存储(Provenance-AwareStorage)、存储虚拟化、自动精简配置、动态分级存储、重复数据删除、瓦记录存储等新型存储方法与机制,研发相关软件,以支持高效存储,建立应用示范系统。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66766人阅读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隐藏>> 13 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科教人才强国不是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7日晚浮出水面。第七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到1500字,22处讲“创新”,让人看到了执政党的孜孜以求。就在此前公布三个月前,新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四个多月前,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世;四年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这一系列中长期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都在不断呼唤“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讲“创新”要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特殊创新力的人,才能引领各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解决,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创新型人才”必然成为国家战略。“建议”也明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数字可证中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2009年,全国共有在校生2.6亿人,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以下。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979万。但要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则要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普及达到40%以上。而要实现有创新能力的人数呈规模效应的“人才强国”,远非几个文件所就能达到,需要全社会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珍视。今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时谆谆告诫教育者“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这显示出中南海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同样的困扰也存在于教育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无破解良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而这注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求索过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现在讲“创新”好像是个很时髦的词,其实创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讲中国缺乏创新就是缺乏像互联网那样改变世界的技术,而是要从教育基层的点点滴滴做起。教育部日前下令要求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时,强调“使横跨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在头一个五年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而这要求“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着力提高教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14 广州日报:您认为,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哪些新的亮点?辛鸣: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其一、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一五”再至“十二五”,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根本指针一直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始终。此前,有人曾对“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进行炒作,但实际上,这没有必要,因为它的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新兴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二,发展战略前后衔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强调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要求一直未变,只是在进入“十二五”之际,我们更加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

浙江省十二五能源规划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能源发 展规划发布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省能源需求的刚性增长和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并存。省政府近日印发的《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对我省“十二五”及今后20年能源发展的目标进行了量化规定。 2015年单位GDP能耗降到0.59 《规划》提出了我省“十二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即以能源安全保障为核心,以能源结构优化为主线,以节能环保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总量控制促转型发展,强化政府引导,完善市场机制,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能源保障和经济社会相适应,能源结构与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相协调。 节能环保方面:“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8%,到2015年达到0.59吨标煤/万元;到2015年,全省平均供电煤耗控制在305克标煤/千万时以下,电网综合线损率降到4.5%以下。 能源保障方面:全省能源保障总量到2015年为2.24亿吨标煤,年均增长约5.7%;到2020年为2.89亿吨标煤,年均增长约5.2%;到2030年为3.75亿吨标煤,年均增长约为2.6%。 电力发展方面:全省境内电力装机容量到2015年达到8500万千瓦左右,2020年达到11000万千瓦左右,2030年达到14000万千瓦左右;继续加大电网投入,“十二五”期间新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60座,新增变电容量17000万千伏安,到2015年,浙江主网变电站达到2603座,变电容量41000万千伏安,建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干,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运行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电网,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