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发动态-太原地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研发动态-太原地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2010年07月30日“三大基地建设”

相关信息汇编

第五期

研发动态

宝钢输出高速冷轧在线检测系统

宝钢自主开发的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系统,将用于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热镀锌机组。日前,项目合作启动会举行。这是该系统首次实现技术输出。

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系统由宝钢股份冷轧厂、研究院联合开发。该系统能够适应冷轧机组运行速度快、作业环境恶劣的特性,解决肉眼难以觉察带钢表面微小缺陷的难题,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2004年,系统率先在宝钢股份1420冷轧产线投入使用,后在宝钢股份冷轧厂、冷轧薄板厂多条产线及梅钢、宁波宝新等冷轧生产单元陆续投用,缺陷探测率达到100%,有效杜绝了因缺陷造成的轧制断带、设备损坏、机组停机、用户异议等问题。去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广州JFE于去年提出关于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系统的合作意向。经过多轮考察、技术交流及谈判,宝钢在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胜过另外两家海外竞争对手。宝钢股份冷轧厂、研究院将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宝信软件提供设备、工厂设计,及相关技术服务。

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系统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不少同行相继前来

学习取经,一些其他生产性行业厂商也提出合作需求。目前,与国内其他钢厂的一些合作项目正在洽谈当中。

宝钢自主集成全数字脉冲加热技术

日前,经过综合大修改造的宝钢股份2050热轧产线3号加热炉提前一个半月实现一次点火成功。此次改造首次采用了由宝钢自主集成的全数字脉冲燃烧技术,该技术先进节能,且改造过程也更加注重将经济与低碳化有机结合。

宝钢股份热轧厂3号加热炉于1989年投产,运行时间长达19年,超过了一代炉龄。由于设备劣化、腐蚀严重,加热能力和能耗指标均落后于同龄新炉,不利于节能环保和工艺技术的持续提升。为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宝钢股份热轧厂、宝钢工程、十三冶等单位组成项目团队,于去年上半年启动了3号加热炉综合大修改造项目。

改造后的3号加热炉真正成为绿色装备:加热炉燃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全数字脉冲燃烧技术,可自动调控燃烧所耗能量,达到均衡燃烧的目的;由重油、煤气混烧改为煤气燃烧,可降低烟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采用先进的低碳烧嘴,使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浓度每立方米不超过200毫克。此外,水梁和立柱采用汽化冷却,节约大量净环水;汽包产生的蒸汽经蒸汽过热器过热后并入车间蒸汽管网,节约大量热量,预计每年可回收蒸汽5.993万吨;炉体砌筑采用复合炉衬,强化隔热,减少热损失;炉子采用热工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既节约燃料,又提高钢坯加热质量等。

政策法规

工信部颁《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6月18日透露,由工信部组织制定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已经相关部门会签完毕,近期将对外公布。下一步我国将开展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条件较好的第一批规范企业名单也将很快正式公告。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工信部正在积极落实相关工作,拟定实施工作方案。

目前,工信部正在组织各地编制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制定和规范审批办法,并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具体审批办法,使审批工作能够规范操作有序进行。同时,工信部将布置各地抓紧制定2010-2011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并对条件成熟的方案组织审批和实施。笔者了解到,工信部还计划近期召开“全国钢铁工业工作会议”,具体布置加快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工作,分解目标和任务。

李毅中:下半年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减排等六项工作

7月2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形势,研讨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谋划“十二五”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重点难点工作任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苗圩、娄勤俭,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郭炎炎,部党组成员、国家烟草局局长姜成康,部党组成员刘利华,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总工程师苏金生,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上海市副秘书长肖贵玉出席会议。李毅中作了题为“把握形势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报告。会议由奚国华主持。

李毅中在报告中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业经济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开始放缓。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增速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增速同比加快10.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4、5、6三个月环比分别增长1.03%、1.09%和0.72%。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9.4%。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各地区加大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9.6%回落到17.2%,其中6月份增长11.8%,比上月减缓4个百分点,回落速度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1.2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中小企业运行态势改善。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54万亿元,同比增长81.6%,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2.4%,销售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4.62%上升到6.07%;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8651万人,同比增加540万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1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2.2%;吸纳就业人数达到6673万人,增长7%。

三是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外贸出口加快恢复。随着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内需市场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内销部分增长34.9%,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86.9%,比2009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3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35.2%和52.7%。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8.4%,比2008年同期增长8.5%。消费品工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21.9%、30.2%和29.2%。

四是工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增幅同比回落

6.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4.9%,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得到较好控制,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由去年同期的25.6%回落到16.3%。技术改造对优化工业投资结构作用增强,2009年中央财政下达的4441个技术改造专项贴息补贴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6326亿元,截至5月底完成投资3443亿元。2009年技术改造结转项目投资计划全部下达,安排专项资金43.22亿元。

五是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上半年,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的9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电子制造业、国防科技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20.6%,分别加快21和10个百分点;电信业和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9%和29.1%,分别加快3.6和6.4个百分点。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上半年,东中西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7%、20.7%和17.6%。工业节能减排取得进展,部分“两高”行业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前5个月电厂火电标准煤耗、吨钢和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9%、2.7%和1.1%。二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扭转了一季度的上升态势。

李毅中表示,工业经济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根据目前情况预测,下半年增速略高于10%,全年增速可达到13%左右,年初提出的11%预期目标可以完成。下半年,全系统要继续落实好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需要突出抓好六项重点难点工作:

一是加强工业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十一五”前四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0%。根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十一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5.61%,今年单位GDP能耗需下降5%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还须下降7%。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召开了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和任务分解。各省区市及时分解目标任务到地市、县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紧迫性,下更大力气做好下半年工作。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是解决工业领域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必须痛下决心,落实措施,坚决完成任务。一是严格工作进度。尽快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二是严格落实政策。加快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界定标准,认真执行环保、能耗、安全、质量、土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未完成任务地区和企业的行政处罚力度,实行区域限批。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四是坚决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同时,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行业分类指导。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重点,分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三是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围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力抓好国发3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会同财政部下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7.7亿元,有关部门出台了16个配套文件。山东、河北、海南、黑龙江、吉林、上海、广东、江西等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小企业度过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困难时期。目前还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受到不公平待遇,用工紧张、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创新能力不强、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生产工艺落后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帮助小企业克服困难。突出解决融资难问题,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要求,推动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和领域的具体措施,尽快将有关政策落到实处,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加强引导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要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此外,要会同统计等部门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争取年内颁布。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质量品牌建设。一要加强产品标准和对标达标工作。重点对比分析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异,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提高采标率,稳定提升产品质量。二要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研发推广适应不同需求的新产品,引导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抓住3G发展、三网融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新机遇,开拓新型消费领域。三要开展创建自主品牌工作。以家纺、服装、家电、汽车等行业为切入点,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产业聚集区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

研究出台指导工业产品品牌建设政策措施。四要开展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对黑龙江乳制品、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企业试点的指导,开展示范推广,扩大到其他地区、扩展到其他产品。制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通用要求和企业诚信评价准则,切实推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作。五要推动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抓好六部委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落实,研究规范我国工业产品自我声明的实施意见。督促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通过开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和“质量兴业”等活动,促进地方和行业质量进步。

五是扎实推进三网融合。去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广电总局拟订了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并经国务院发布,第一批12个试点地区(城市)名单也已公布。要落实好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的部署要求。要积极稳妥抓好试点,探索有效的业务运营模式,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要加强规范和引导,推动试点示范。要积极引导三网融合与信息化工程和行业应用相结合,带动相关技术、产品、软件的研发和生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同时,继续推进信息网络的发展,加快3G和TD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宽带网络、宽带业务应用,推进物联网发展,推进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核心产业布局与重点项目建设。

六是切实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在加快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李毅中在报告中强调,要积极谋划“十二五”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他指出,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各项规划,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具有重大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完成了45项重点课题、42项一般课题和11项部省合作课题,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研究提出了部规划的框架体系。各项规划编制正在按计划开展。各省市也都在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十二五”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各项规划编制中要重点把握好几个重大问题。一是明确“十二五”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框架体系。二是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的关系。三是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态体系,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做好下半年工作,李毅中提了五点要求。第一,要加强形势跟踪分析研判。第二,要攻坚克难狠抓重点工作落实。第三,要把握工作的渠道、切入点和着力点。第四,要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要坚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管好规划、管好政策、管好标准,加强行业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社团的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第五,要抓“三定”职责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目前各省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要进一步落实“三定”规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磨合,促进各项职责到位。要加快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集中精力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管好,依法履职,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李毅中最后指出,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圆满完成全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行业动态

欧洲钢厂不锈钢附加费年初以来首降

最近几周LME镍价低位不进,由此欧洲钢厂7月份不锈钢附加费下调,而此次附加费下降为年初以来首次。根据已公布数据及钢厂方面反馈,7月欧洲奥氏体扁平材附加费环比回落10%。

与镍价类似,过去几周钼价也疲软不振,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奥氏体附加费下调,同为钢厂月度合金附加费参考的铬铁价格也有较大幅度滑落,铁合金废料价格同样走低。

不过,考虑到欧元兑美汇率走软这一因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调对于欧洲买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奥托昆普已公布的7月附加费中,304材质为1633欧元/吨,316材质为2588欧元/吨,430材质为482欧元/吨,而上月附加费分别为1821欧元/吨,2888欧元/吨和470欧元/吨。蒂森克虏伯7月附加费也有类似幅度的下调。

早些公布的西班牙阿赛里诺克斯7月附加费则继续上调,其中奥氏体附加费环比上调幅度6-7%,铁素体环比走高15%。

钢铁业产能过剩难改变下半年国内钢价继续探底

继宝钢之后,国内两大钢铁央企——武钢和鞍钢公布了7月价格政策,将主流产品的出厂价下调了300元/吨—1200元/吨不等,三大钢厂悉数下调钢价,为今年来首次出现,而幅度之大以往也不多见。业内普遍认为,国内钢铁供应过剩的现象导致了钢价持续探底。

钢价持续下跌引发忧虑

国内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监测的数据显示,节前一周,西本——钢材指数报收于3860元/吨一线,一周微跌20点。在此期间,国内主要建筑钢材市场普遍回落,回落幅度差异较大。截至6月11日,华东区域上海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降至3780元/吨附近,较4月最高点回落约600元/吨;华南区域

广州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报在4030元/吨一线,一周累计下跌150元/吨,较4月最高点回落约600元/吨。

华北区域北京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收在4050元/吨一线,一周累计下跌160元/吨,较4月最高点回落逾700元/吨;西南成都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收在4090元/吨一线,一周累计下跌190元/吨,较4月最高点回落近800元/吨;华中武汉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收在4020元/吨,一周累计下跌40元/吨,较4月最高点回落约600元/吨。

而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截至6月11日,兰格钢铁价格综合指数为161.95点,环比下降8.43%,同比上升14.91%;兰格长材指数为178.84点,环比下降9.20%,同比上升11.26%;兰格板材指数为141.61点,环比下降7.24%,同比上升20.94%。自4月中旬开始下跌以来,钢价已持续下跌将近两个月,长材和板材全国均价已下跌633元。

供大于求钢价难掩跌势

钢价缘何持续下跌,业内人士认为供需矛盾或是钢价疲软的主因。 6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614万吨,同比增长20.7%;生铁产量5226万吨,同比增长14.3%;钢材产量7122万吨,同比增长23.6%。

5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81.1万吨,较4月份的184.7万吨,环比下降了1.95%;但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 1-5月,我国粗钢产量达到26890万吨,同比增长23.8%,照5月份的粗钢生产水平生产,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6.56亿吨。

西南证券的钢铁行业研究员刘吉吉分析说,这是因为钢铁的产量和用钢大户的需求量这两者的走向完全是背道而驰。现在钢铁业陷入这种被动的局面,在于它们前期有着过于乐观的预期。在3、4月份,国际铁矿石涨价的背景下,反而去拼命扩大产量。这种追求极限式的高速“奔跑”事实上是无法长期维持的。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王国清表示,如果国家在钢铁产量难以控制,国内需求难以有较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供应过剩的现象将更为严重。据兰格钢

铁信息研究中心测算,目前7个主要钢材品种中,有6个品种的市场成交价格低于其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将成为后期钢价止跌企稳的主要推动因素,但短期内钢材价格仍将延续下行走势。

权威专家:我国不锈钢行业面临三大问题

中国特钢协会不锈钢分会会长、中国钢铁企业网专家顾问李成日前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及国家有效的经济政策实施的基本动力。继续拉动今后不锈钢市场的动力。但依然需要克服面临存在的以下三大问题:

1、关注不锈钢产能的问题:不宜再盲目投资,根据政策淘汰落后产能。

2、提高不锈钢产品质量的问题:满足市场对内在钢质及外观表面和尺寸公差高质量的期待;提高工业用高质量的特殊品种及完整规格的配套产品。

3、揭露假冒伪劣不锈钢产品的问题:充斥在建材及五金制品上不符合国家标准并假冒美国201、202牌号的“所谓200”不锈钢,是易生锈且冷加工后出现延迟断裂的伪劣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诋毁了不锈钢的信誉。

企业动态

本钢X100螺旋焊管钢通过中石油检验并成为行业标准

日前,由本钢自主研发、填补国内钢铁行业空白的厚15.3mm、宽1550mm的高级别石油管线X100螺旋焊管钢,以其耐严寒、抗冲击性能高等特点,先后通过中石油的宝鸡制管厂、华北石油制管厂、西安管材研发所的各种理化性能检验,同时,其性能指标成为中石油此类产品的行业标准。

X100高级别石油管线钢作为国内外钢铁行业中的尖端产品,其高强度、高韧性、低温耐寒等理化指标要求十分严格。目前,世界钢铁行业生产该类产品的工

艺标准模糊。受热轧带钢轧机装备水平的限制,可以生产这类产品的国内外企业较少。

本钢技术中心自2009年开始研发高级别石油管线X100螺旋焊管钢。集团公司十分重视这一产品的研发。研制期间,该中心高强钢研发所专业技术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打破常规制订工艺操作标准,在炼钢厂、热轧厂、质管中心、集团公司制造部等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试验厂3次模拟试验,与现场生产设备磨合,逐步完善、修改各工序工艺操作标准后,仅用一年时间,分3次进行冶炼、轧制试生产,成功轧制出该产品中的难轧品种螺旋焊管钢。这一本钢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是目前国内同行业轧制X100高级别石油管线钢中最厚、最具应用前景的产品,目前国内尚无热带钢连轧机成功轧制先例,填补了国内钢铁行业空白。

由于X100螺旋焊管钢没有钢铁行业及石油行业标准,中石油3个单位和部门在对本钢高级别石油管线X100螺旋焊管钢进行制管理化性能检验后,将试验结果起草制订成为中石油此类产品的行业标准。这在本钢新产品研发史上尚属首次,成为本钢新产品研发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本钢高级别石油管线钢研制已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也表明技术装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本钢,围绕建设品种全、质量高的千万吨级精品板材基地发展目标,新产品研发效率快速提升,工艺转化程序更加科学紧凑,企业市场竞争实力显着增强。

目前,技术中心正与中石油相关部门探讨使用本钢生产的X100螺旋焊管铺设国家重点工程实验段的可行性。

科技创新案例

太钢,创新体系的金字塔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春天的早晨,坐车去太钢采访。今年的1月8号,太钢申报的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这是山西省企业的头一家,是山西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性事件。

不创新,能行吗?

“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一定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尽快地把科技能力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进而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市场的竞争,这种作用会越来越大。”太钢董事长李晓波说。

山西要转型发展,从战略角度讲,就是要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而如何转,实在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去太钢,就是要了解他们是如何构建企业创新体系的。

从太原市市中心去太钢,一路最大的感受就是,太原的市区已经和太钢紧紧地融合成一体,道路两旁不再是空旷的田野。十年以后,重回太钢采访,也感觉太钢的厂区天更蓝,树更绿。

“有学者认为,太钢是在山西这样一片依赖于资源经济的土地上,开出的依靠创新发展的奇葩。太钢为什么会走向创新的道路?”一见面,我们就问了太钢技术中心主任王立新这样一个问题。

“太钢处于太原的上风口,原来是太原的郊区,现在城市发展,已经把我们包围了。如果我们走粗放的数量型扩张的道路,必然带来相应的环境损害,必然不能与城市共荣。另外,矿石在海边,市场在南方,走数量型扩张的道路,物流成本十分高昂,压缩了我们的利润空间。结果就是,我们要不搬迁,要不关门,没有别的路可走。”王立新一项一项地给我们算账。

“所以,太钢必须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如果不上低污染高效益的产品,我们早就被挤出十大钢企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十分坚决。“在国外,也有一些冶金企业靠这种方式,与城市很好地共存共荣。”

创新,是太钢唯一的生路,这条路,他们是怎么走?

成为“国家队”的一员,意味着巨大的信任与荣耀。

今年的1月8号,国家确立在太钢设立国家不锈钢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平台。依托在哪个单位,哪个单位就算是正式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范围,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对于任何一个单位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信任与荣耀。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个研究方向,放在一个基地,以一个重点基地建设为主。过去,一般是放在大学里的。以前山西只有两家,一家在山西大学,一家在煤化所。后来,国家提出科技创新的主体从大学、研究院向企业转变,企业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为了适应这个要求,国家科技部就决定在大型企业中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立新介绍说。

太钢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假如国家在太钢设立以不锈钢为主的重点实验室,必将对太钢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太钢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引领不锈钢产业的发展。于是,从2007年开始,太钢筹划申请山西省第一家省级的重点实验室。三年之后,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太钢脱颖而出,国家确立依托太钢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要怎么建呢?要依托企业建立公开、公共的平台,公开科研项目和方向,解决前沿基础性的学术问题。国家为什么在太钢建?我认为国家认为太钢有实力,硬件设施好,软实力适合国家的要求,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成为了国家不锈钢研究开发的一支主要力量。所有太钢的申报如愿得到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将对太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王立新自豪地说。

作为一个NO.1,你好意思去模仿谁,又能够去模仿谁?

从世界来看,许多企业在成长初期,或多或少会采取跟随的战略,对行业领先者进行模仿,这虽然是为人诟病的通病,但也减少了企业创新的风险。

“但现在太钢是世界不锈钢产量最大的企业,作为一个NO.1的企业,你好意思去模仿谁,又能够去模仿谁?”王立新的目光逼视着我们,好像我们身后就是波谲云诡的世界市场。“太钢必须要有基础性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不管是在工艺方面与品种优化方面,都应有自己的原创性与超前性的东西来引领。”

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必然,这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障。为了便于我们了解,王立新随手在纸上画了一个金字塔,来解释太钢的技术创新体系。

“首先,金字塔的塔尖,是这个国家的重点实验室。其工作就是要有超前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要有围绕我们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我们国家不锈钢产业的发展方向,紧盯国际同行最新研发的重点,拟定的研发方向。下一层,是我们的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中心负责接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围绕销售市场,组织生产现场工作。技术中心连接大学和科研院所,目前已经与国内14个大学联合开办了各类实验室,太钢委托他们进行一些项目的科研攻关,同时外聘国外专家成为技术顾问,实现产学研、产销研的结合。这个层面之下,是各个工序、各个分厂的技术队伍,他们主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创新。这个层面之下,就是广大职工的创新,创效,小改,小革,群众的合理化建议。”

SBU,使得科研管理一竿子插到底,使得很好的科研决策能够很好的执行。

创新体系建立起来,但并不意味着创新就能顺利产生,为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太钢设立了战略经营单位,简称SBU。

SBU是StrategicalBusinessUnite的缩写,即战略事业单位,又称战略业务单元所谓战略事业单元(StrategicBusinessUnit,简称SBU),既可以指一家完全独立的中型企业,也可以是一家大公司或集团内的一个事业部门,只要这个部门能够独立规划自己的经营战略、有独立的经营目标,就可以被视为一个战略事业单元。

辛宪诚是太钢技术中心硅钢研究室的高级研究员,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解释SBU的作用。

“2005年的时候,浙江客户反映我们的产品不如别人的好。营销人员得到这个信息,马上就反映到我们这里。我们马上成立了解决这个问题的SBU项目组,迅速派人去了解情况,很快就发现问题。SBU于是组织开会,市场、制造、技术多个部门的人员在一起查清原因,起草方案。确定方案后,所有流程执行的都非常顺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问题就解决了,客户很满意,而且增订了我们的产品。SBU把市场、与生产现场和技术人员挂起钩来,让创新为生产销售服务。有了SBU,解决问题都是短、平、快。要是没有这样的组织,这样的可能要用到半年的时间都解决不了。”

编辑:张建英—————————————

联系我们:

单位: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址:金刚里西二巷赛德大厦805

邮编:030009 邮箱: tykjwx@https://www.doczj.com/doc/627369877.html,

电话:0351—3334338 传真:03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