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论文

农村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论文

农村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论文
农村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论文

农村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农村土地粗放利用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状需求,节约集约利用才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需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组成和基础,在我国人地矛盾日益严峻条件下,农村土地粗放经营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土地整理活动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整理背景,土地整理的要求,以及对相关土地市场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对农村土地整理的实际运作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引言

21世纪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世纪。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财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是解决当前人地矛盾突出的必由之路[1]。我国土地资源相当紧缺,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及浪费相当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我国面临耕地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等一系列土地利用问题。大力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耕地产能,农村土地整理势在必行。农村土地整理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综合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在环境代价和资源代价最小的情况下所取得经济最大收益的一种发展方式[2]。一般是指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整理过程中,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土地可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国家措施,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一致,尽可能地保持和提高农村土地的生产性能与生态功能,以便同时达到保持或提高生产服务、降低生产风险、保护自然环境潜力和防止土壤退化、保证与提高土地的数量与质量,从而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与农地生产质量。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保护问题是我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最突出的问题之一[3]。

1 农村土地整理背景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原有土地利用地块零碎和产权变更使土地地块零碎,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需要重新规划和调整土地产权,及土地的利用方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耕地锐减、土地景观价值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与社会经济可持续要求的矛盾越来越大[4]。因而,通过土地整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减轻生产力发展中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粮食生产满足人口需求的一大举措,是实现耕地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是根据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需要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土地现状进行重新规划和整理的运作过程[5]。

2 农村土地整理的要求

农村土地整理通过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拆迁、农田防护等工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及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实现对田、水、路、林、村的全面规划与综合整治,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相连”的现代化农业园区,使农业生产与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也有力地增加了后备耕地的储量, 提供城建用地, 有利于耕地占补动态平衡[6]。土地整理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耕地质量的不断提高、城乡土地利用环境的极大改善,实现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土地的持续利用[7]。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及改变土地权属关系,有效地满足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整治与资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作为一切资源之首的土地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 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整理具体措施

3.1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国家现行工业反补农业制度,目的在于提高农民耕种的积极性然而在农

村地区大片的耕地荒芜,无人耕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家中的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本肥沃的土地现在变得异常的贫瘠,丛生的杂草替换了作物,土壤也因年久未翻变得异常的坚固,杂树根紧紧的抓住土壤使其结块,良土基本上不具备再肥沃的可能,这就是当前大多数农村的现状分析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从事农业生产收益太低特别是旱地耕作地区,由于缺乏灌溉体系,成片的望天田无法保障耕作的收益,进而荒芜,杂草丛生。

3.2农村土地整理面临的问题

由于征地补偿机制、就业安置措施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许多农民在被征土地之后“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造成大量“伪城市化”农民对土地产权的决策和参与度被严格限制,被动地接受国家在征地中制定的补偿基准和分配方案,处于劣势地位,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虽然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设计可基本满足其被征地后的生活需要,但“标准低、覆盖窄、管理乱”,以及征收目的混乱、征收程序失当、征收补偿过低是现状格局。

3.3 农村土地整理具体措施

农村土地整理有如下的具体措施:

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

2)土地平整与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

2)农地改造

4)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

5)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6)规划地界,确定权属

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 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展望

4.1 农村土地整理推进

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是财富之本,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8]。土地整理发展态势不平衡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西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农村土地整理总体上是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

内地推进,区域间差异始终存在由于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内陆农业外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同时各地在农业内部发展也不一致,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快,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东西沿海的农村土地整理发展比较快,因而有一种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的态势[9]。但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整理也有发展快的地区这种差异性决定着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将沿地区逐步推进。

4.2 农村土地整理探讨

(一)农村居名点整理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数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10]。农村居民点整理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指投资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需要整理的农村居民点进行资金、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的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指土地整理在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从社会角度出发,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作贡献与影响的程度生态效益体现为生态移民和退宅还林将减少对生态的污染、改善地下水的质量,对生活污染源进行治理和实行道路绿化,打造优美居住环境[11]。应当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前提上,兼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12]。

(二)农用地整理

土地整理目标必须是多元的,包括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在产业化土地整理系统中,整理的目标要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13]。分析农用地整理可持续性判别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农用地整理实践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资源、经济、社会、生态、景观五个方面建立可持续农用地整理的判别标准确定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选取方法,从农用地整理的资源、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效益五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释义,建立可持续农用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宜的量化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对农用地整理的可持续性进行定量化研究。

对农用地的整理实施责任到户,保证质量,合理规划,严格管理的原则

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14]。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划块经营,集约管理在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土地划块经营,发展集约型农业优化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率由村委会或政府部门统一规划,通过专家论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耕种,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合理分类,优化配置对耕种良田要加强管理,确保优种优收。

(三)农村土地整理方向

农村土地整理沿着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向推进,促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农村居民点占地逐渐减少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5]。

首先制定科学的用地标准,根据法律法规确定适宜的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把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建设规划,既要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证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生产生活需求其次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地。在现有房屋的基础之上,规划引导,尽最大可能保证村庄的街道畅通,杜绝“死胡同”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尽量统一房屋建设,营造良好的村容村貌再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根据个村庄不同的情况,通过政府拨款、集资、融资、村民义务工等方式,积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给排水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使土地资源真正地造福居民另外,还应通过培训教育、义务劳动等方式,努力维护好已经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的设施同时,也应栽些花草树木,提高居住环境水平最后盘活建设用地资源,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搞好无人村旧宅基地复垦和荒芜土地复耕、利用。农村土地整理是一项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民的积极参与,使得土地整理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推动着其向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发展[16]。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村土地整理是为寻求合理利用土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在推进农村土地整理模式研究过程中要不断以新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武装自己,在探讨过程中不断吸收经验,与此同时,各个地域的整治应遵循因地制宜、动态平衡原则,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模式的布局应该统筹规划,发挥集聚效应,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实现三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万茂.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经济,2002,12(4).

[2] 谭淑豪,曲福田.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主要矛盾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4(78).

[3] 周永康.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N].人民日报,1999,06(25).

[4] 杨庆元,张占录.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J].区域经济,2001,06(98).

[5]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 2001,6(102).

[6] 吴怀静,杨山.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27).

[7] 廖赤眉.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土地,1999,(2) .

[8] 廖赤眉,李澜,严志强,陆永岗.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25(1).

[9]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 .地理科学进展, 2001,06(102).

[10] 何英彬,陈佑启,杨鹏,许新国,余强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对耕地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07-25(7).

[11] 张淳,周方,张慧翀.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32).

[12]刘晶妹,张玉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1999-11-06(13).

[13] 涂建军,杨庆媛,周宝同.农村土地整理产业化模式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2005(1).

[14] 王如洲. 土地整理与耕地总量平衡[J].中国土地,1999,(2).

[15] 鹿心如. 我国土地整理的实践与发展[ N].中国土地资源报,1999- 01- 15(3).

[16] 卢小红,关欣,刘义畅.新时期我国农村土地整理模式与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9(10).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标准格式与编写、报送要求 A、封面格式 ×××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 推荐单位: 编制时间: B、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业主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整理土地的价值分析 第五章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第六章规划方案 第七章建设地点、建设条件与环境保护第八章实施计划 第九章招标方案

第十章总投资估算及投资使用计划 第十一章资金筹措方式及融资方案分析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 附件与附表 C、正文编写要求 第一章总论 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概要 二、项目范围与编制依据 三、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描述) 第二章项目业主 主要内容包括: 一、有效营业执照涵盖的全部内容 二、基本情况介绍 三、最近三年的资产情况、债务情况、经营情况以及在建工程情况 四、附件:营业执照、银行信用证明、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及其他与项目业主相关的附件等。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的由来 二、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整理土地的价值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 一、整理土地的位置 二、区域总体规划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整理土地的价值分析 第五章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内容 二、建设规模 第六章规划方案 以经过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第七章建设地点、建设条件与环境保护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地点

二、建设条件 三、环境保护 第八章实施计划 一、拆迁安置方案 (一)整理土地及人口现状 (二)拆迁安置方案 二、前期工作计划 三、建设工作计划 第九章招标方案 一、招标的内容 二、招标方案 第十章总投资估算及投资使用计划 一、估算的范围 二、估算的依据 三、总投资估算 四、投资使用计划 第十一章资金筹措方式及融资方案分析 一、资金筹措方式 二、融资方案分析

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研究

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研究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摘要: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工程受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变化无常的气候、破碎的土地资源、不均的水资源分布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对六盘水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的研究,探讨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的内容、方法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六盘水 引言 我国正在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耕地大量被占用,这就要求政府在实际中做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土地整理是保持土地供需动态平衡的最重要的途径。土地整理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不同的地貌环境,土地整理的进度和方法也是不同的。特别我国西南丘陵地区的的复杂地理特性给我们的土地整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所以这就需要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因地制宜,合理的设计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地整理方法,达到土地整理的效果。 一、土地整理现状 (一)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耕地数量日益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2)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3)土地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 (4)耕地占补平衡注重与数量平衡,未能达到质量平衡。 (二)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不同 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在我国,系统进行土地整理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土地整理的一些工作还处于自发状态,这就导致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土地来说,其整理应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整理模式,以达到整理的目的,使土地达到高效利用。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平原区与丘陵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工程量的设计和计算不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浅析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浅析 发表时间:2019-07-19T14:51:00.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李兰臣 [导读] 摘要:土地的开发整理主要应用在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耕地质量的不断提升之上,但是这种类型的土地开发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做法,在许多方面还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土地的开发整体为基本立足点,系统全面的探索土地在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并根据这些已经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于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 郓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土地的开发整理主要应用在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耕地质量的不断提升之上,但是这种类型的土地开发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做法,在许多方面还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土地的开发整体为基本立足点,系统全面的探索土地在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并根据这些已经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于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问题;措施 引言 土地的开发整理是项长期又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在瞬间达成,我们只有正视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才可能让我国的土地整理进入到更为规范的轨道中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福。我们所研究的土地开发整理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同需要,对土地与城市规划作出一定的调整。在这个调整的基本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当我们对这些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处理之后,我们就可以致力于提升所有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的生态环境。同时,国家也对土地的开发整理制定了法律上的相关要求。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十多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增强我国耕地的面积、提升耕地的质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别的问题,我们也将针对这些发现了的问题一一进行探讨,提出改进的方法。 1 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程序 土地的开发整理一般都是遵循以下几种方式具体操作进行,首先,我们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专项的规划设计,其次,我们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我们要对这个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进行具体的立项,第四,我们要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预算的基本编制,第五,我们要进行土地项目的招投标工程,第六,我们要进行项目工程的具体施工,第七,针对土地发展的已施工工程,我们要对其进行验收,第八,我们要对实行了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工程进行整理后土地的交付与使用,最后,我们要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出最后的评价。 2 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工程开发整理规划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目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对耕地进行补充时实行‘占一补一”的政策。但由于这种补充耕地的方法具有较大分散性和局部性,同时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这就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整体进程受到了较大的制约。通过对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使“占一补一”土地整理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的影响因素较多,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实施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任务时,其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任务的利益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导致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耕地开垦费则高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单位投资额度,所以利益驱使下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则各国土资源部门更侧重于对本级的占补平衡任务的完成,对于耕地总量动态上的平衡在申报及实施中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建设用地较多,所以这种现象体现的更为明显使我国的耕地安全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2.2 没有准确进行战略重点定位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对其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需要以土地整理为主,以此作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战略重点定位,基本农田作为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整理工作,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和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提升我国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但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时,无论是申报还是实施时都过分多的强调新增耕地任务的完成,而对耕地质量问题则缺乏重视,认为对质量进行确定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不仅麻烦而且费时、费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土地后备资源缺乏的地区,则为了完成占补平衡的目的,则存在着过度开发土地的情况。 2.3 现行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滞后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其项目专项资金主要是由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组成,而且实施‘缴用挂钩”的原则。同时支付模式是由于国库进行逐级转移支付的,这就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要想实现大规模的实施则会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在项目资金支付中由于存在着诸多的环节,不仅使资金拨付效率受到影响,而且诸多报批环节的存在,也导致资金在拨付及使用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错位,拨付中诸多环节的影响了资金的及时性,所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则会存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使进度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在我国地方发展中过分的对财政进行依赖,所以这部分项目资金在拨付过程中被截留及挪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项目资金的安全性受到影响。而且对于申报单位工作的积极性也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无法实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预期的效果。 3 解决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大好事,因此要将这项工作长期有效的发展下去,这就要求国土工作人员树立依法、按规划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多给群众讲解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自觉性。 3.2 加强技术培训,建设专业队伍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并且要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必须到位。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平时多看书、多学习农业、水利和交通等方面的业务知识,领导要经常给工作人员提供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和学习,工作人员才能不断的研究耕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解决,只有这样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才会慢慢有所提高。 3.3 完善法制体系 土地整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法规政策来保证。当前各地除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法》、《基本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总结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高官铺等七个村基 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二标段) 施工管理工作总结 云南庞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00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施工管理工作总结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布置 三、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 四、施工总进度 五、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六、施工质量管理 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八、工程施工管理大事件

一、工程概况 “云南省祥云县云南驿镇高官铺村等七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是国家投资重点项目,也是大理州祥云县土地开发整理史上,规模大、面积集中、档次较高的重点整理项目。我标段(2标段)项目区位于祥云县云南译镇,涉及高官铺、北淜、云南译等三个村民委员会。施工项目有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三个部分,完成土方开挖46494m3, M7.5浆砌石501.13m3,C15埋石混凝土浇筑7226m3,PE管道安装2662m,土方回填14976.2m3,土地平整2130亩,素土路面碾压 41708m2,砂砾石铺垫41708 m2,管涵10座。 我标段工程于20010年10月28日开工,2010年5月30日完工,施工期间,项目部在现场质量管理方面,不仅确保了优良的内在质量,而且也确保了美观的处观。同时搞好运行控制,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编制施工方案,并认真执行施工方案,加强检查的力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将管理工作做到实处,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正常进行。 二、施工布置 1.建筑材料及设备 我标段施工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水泥、块石、钢筋等,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水泥主要在大理州弥渡县宠威有限公司采购,块石在云南驿镇云南译村采购,标段区内有丰富的石场碎石土料,满足了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所需的砂砾石。 2.规划布置 我标段主要材料在每一个施工点都有临时仓库。施工配套的设施在集中的仓库施置;施工过程中不设弃渣场,弃渣都用于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及沟渠的回填。

土地整理论文.doc

土地整理论文 ----- 浅析中国土地整理概况前言: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机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用土地整理与城市土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现阶段以农用土地整理为主,重点放在农村地区。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 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用土地整理地域特征指标、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整理目标指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指标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依此对我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分类。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调整农地机构,归并零散地;(2)平整土地,改良土壤;(3)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4)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5)复垦废弃土地(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理 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 1、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整理主要针对改变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的建设,进行渠道合理布局和硬化,整理后的农田灌水排水能耗降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整理后土地经营范围扩大,宜种性广,从而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可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土地整理中,现在土地整理从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转为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近年来,一些地区进行的土地整理改进了农村生产、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地合理利用和农民增收,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土地整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优质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布局不合理,据测算,通过对农村及城镇土地、灾毁土地、工矿区废弃土地等进行科学的土地整理,我国可以新增加耕地1亿亩以上,可见,我国土地整理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从开展土地整理地区的情况看,在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大力进行城镇存量土地挖潜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都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许多地方做到了平衡有余。 3、土地整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我国近七成人生活在农村,据测算,农民40%至60%的经济收入和60%至80%的生活必需品,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农民手中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农村地区,土地整理是集田、水、路、林、村于一身的综合性、全方位的土地建设活动。两者的目标大体一致,具体实践中也互相促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功不可没,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和重要支撑。 4、土地整理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繁荣。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2亿一1.5亿人,如何消化数量如此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是政府而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直至今日,我国劳动力总量仍在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解放出来,涌向城市,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在近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小康水平的重要保证,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尚不具备离开土地进入大中城市生存发展的能力,他们不敢轻易离开农村。而土地整理正好需要大量劳动力,推进土地整理,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尽管我国对土地整理的研究理论不足,许多地方开始土地整理的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显著效益表明,在我国开展土地整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整理中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利用粗放,废弃土地复垦率低 现在中国农村的宅基地基本上都是分散建设的,很少有成片的。家家户户基本上离得较远,而且农田大多数都穿插在宅基地之中。可以看出农村用地不合理,对于废弃土地的复垦率低下。一般都是荒废在那里,无人打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重工轻农,重城镇周边的发展,而忽略新农村建设。政府将大部分的规划指标都放在城镇周边和工业区,在村庄规划安排上指标很小,农民建房困难。同时政府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惜牺牲群众利益将民房周边的荒杂地划为耕地,从而减少了复垦地,造成群众的积极性降低。政府可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新建设农村,比如可以政府主导,农民参与,重新规划农村民房布局,可以将分散的民房安置在一起,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使腾出来的土地作为耕地,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由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两大类组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由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两大类组成。 记者在市国土局了解到,投资者既可以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获得建设用地指标,也可以在农交所购买建设用地指标。 现在土地综合整治的主体是农民集体和农户,是否参与、如何筹资、怎样建房、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都由农民集体和农户自主决定。其中涉及农民集体产权的由农民集体讨论决定,涉及农户产权的由农户自主决定,乡镇和村只是土地综合整治的组织者。 按照规定,整治项目立项需向当地县级国土部门申请,农民集体和农户可以自己作为申报主体,持立项批复到农交所挂牌,寻求投资者,如果不在农交所挂牌,能通过其他渠道找到投资者也可以。"企业在立项的时候,就可以参与进去,跟农民签订合同约定建设用地指标的归属。"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记者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户的集体建设用地很少,一般不作为整治项目的申报主体,大多数是整村推进,或者几个村联合申报,而且一般会委托他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申报,比如委托具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经验的社会投资人或者各县的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申报。 而如果投资者整理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比较多,用不完,就可以拿到农交所出让。得者不用,可以再转让。 指标落地必须要有项目 指标只是指标,不是土地使用权。要想取得集体建设用地,还需让指标落地。 就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实施整治项目的投资者,需要使用整治项目所在乡(镇)符合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的,可依法按程序,经批准后,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式,依据验收后确定的面积就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指标落地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类。首先,需要使用整治项目所在乡(镇)符合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的,可依法按程序,经批准后,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式,依据指标面积就地使用相应面积的集体建设用地。还有一种情况是,指标的异地使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规划的有条件建设用地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持有同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证书》。鼓励非公益性项目在符合规划的区域,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确需征收为国有土地的,依法实施征收。通过使用指标征收的国有建设用地必须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在成都市土地拍卖中心公开出让。 凡是要改变土地性质,把集体用地征用为国有用地的,必须获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凡是跨县使用的建设用地指标,不管是否改变集体建设用地性质,都必须获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其余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不跨县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只需成都市国土局批准即可。 在市国土局了解到,建设用地指标落地必须通过项目落地。 利益分配向农村倾斜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文章试从土地整理的角度出发,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的意义,并对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144-02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29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要落实《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国土资发[2003]69号),积极实施重大工程,促进项目布局的相对集中”。 通过土地整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增产增收。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后,农业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规模效益普遍提高;通过土地整理,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发展。通过土地整理,逐步实现了土地利用分区,彻底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缺乏规划、村庄“天女散花”的状况。 1贵州地区农田土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1.1贵州土地资源概况 贵州位于祖国西南,土地总面积17.62万km2,处于云贵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为高耸于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的一个强烈岩溶化的高原山区。山地占61.7%,丘陵占30.8%,山间平坝占7.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城镇化水平仅为17.21%。 1.2贵州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全省农用地面积14 373 341.72 ha,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1.60%;全省建设用地面积528 566.70 ha,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7 606.35 ha。占土地总面积的0.16%。其中,沟渠26 705.19 ha、水工建筑物901.16 ha,分别占水利设施用地的96.74%和3.26%);全省未利用地面积2 713 338.19 ha,占土地总面积的15.40%。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中,适 宜开垦为耕地的有8.08万ha,适宜开垦作园地的有17万ha,适宜种植林木的有40.25万ha,适宜发展畜牧的有73.41万ha,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十分必要。

土地整理施工总结.doc

叶县2010年度常村乡等(3)批补充耕地项目施工档案工程竣工资料 工程名称:常村乡等(3)批补充耕地项目第八标段案卷题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农田水利工程 编制人: (共一册第一册) 河南华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质量评定资料 1、完成工程量清单 2、施工总结 3、单位工程验收签证 4、分部工程验收签证 二、工程管理资料 1、工程开工报审表 2、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进度报审表 4、原材料进场报审表 5、机械进场报审表 6、竣工图 7、施工月报 8、影像资料

叶县2010年度常村乡等(3)批补充耕地项目施工八标段 完成工程量清单

子长县史家畔乡沟道土地整治项目Ⅰ标段 施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子长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 陕西九鼎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我公司承建的子长县史家畔乡沟道土地整治项目Ⅰ标段工程,自二0一四年三月份开工以来,在整理中心的领导下,陕西九鼎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驻子长县项目部的正确指导下,当地村民委员会的密切配合下,经我公司参加本项目全体员工紧张有序的施工,该项目主题工程已完工,现将本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报告如下: 一、合同工程概况: 此项目位于子长县史家畔乡丹头及史家畔村,项目区位于秀延河的一级子沟丹头沟川道,以洪级地貌为主,海拔高程在900m~1100m左右,地面坡度6°~15°,属微坡地,土壤类型以黄棉土、淤土为主。距子长县城约50公里,隶属史家畔乡所辖。项目区所属的丹斗村和史家畔村两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丘陵地带,施工前交通十分不便,施工后交通便利、将大大改善当地村民出行耕作,边界清楚,土地权属明确。主要项目包括: 1、合同工程量: 土地平整工程:平整土地166048.41m3、客土回填197421.20m3、天面翻耕37.81hm2、田坎修筑61944.72m3. 农田水利工程:新修4.5m×2.6m排水干沟(一条)2375.90米、1.0m×1.5m 排水支沟(5条)693.90m 、新修排水暗涵92.00m及80m×80m闸门一座、坝体加固一座、溢洪道加固一座、排水干沟跌水及排水支沟汇水口、竖井及以上护栏修复。

当前我国农村。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村“新土地抛荒”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文献检索与综述报告 10政本李婷(16) 一、文献检索工具、方法、过程介绍 在陈久老师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者充分利用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读秀、万方数据等网络工具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原文的参考文献、二级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二级引证文献等收集到了更为丰富、全面的相关资料。此外,研究者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图书馆浏览了大量图文书籍。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我国农村抛荒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国内外土地抛荒现状,研究者采用了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导师指导法、网络查找法等文献资料收集方法,收集了我国自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土地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等资料,查询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抛荒惩罚性政策。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者通过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料发现,国外关于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国外专家是从农村土地流转的角度来研究土地制度问题,例如: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 东南学术. 2009(02)、美国关于土地征收补偿的规定及借鉴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农村抛荒现象的历史追溯:首先说明一下,本课题研究者在题目中使用了“新土地抛荒”的概念,是因为现阶段农村的抛荒与1990年代中后期因为农业税费负担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不同,这里看到的土地大量抛荒出现在税费改革之后,也就是2002年之后的土地抛荒。21世纪以来,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同时,许多农民不能满足田地带给自己的收益。在田里辛苦一个月还不如出去打几天工,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业有成之后大部分都留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他们将父母接到城市里,而家里的田要么给别人耕作,要么让它荒着。 为什么以往一直以农事为主,以耕地为生的大批农民要如此义无反顾地南下,为什么他们可以白白抛荒了这么多良田而宁愿背井离乡地在外地买粮,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可以承受离开亲人的艰苦,可以承受离开一直生养自己的土地而去他乡漂泊的辛酸?为什么近些年政府对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村里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什么取消了农业税农田却反而被抛荒了?为什么三农问题年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却换不来农村农民农业的根本性好转?这一问题引发了国内许多知名经济学家、各高校学者等人的关注。 2、综合介绍: 通过上网搜索,我发现国内对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如学术论文、期刊、图书、报纸等等,这让我可以借鉴到许多前人的经验成果。 通过整理,我将这些研究成果按照其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 一是最为普遍的农民自身原因类,如2008年8月19日新华网论坛上发表的《中国农村耕地严重抛荒的成因及对策》、刘键,陈雩桢发表在《四川农业科技》2002年第5期的《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剖析》、张光宏,梁丹辉在2008年10月发表的《建设新农村视角下的耕地抛荒问题研究》、2012-12-20 发表于中华粮网的《农田抛荒的反思》、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基础稳固 [期刊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2009(5)等。这些专家学者主要是从农民自身找原因,认为农村出现大面积抛荒的原因是农民期待更高的收益,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因此,要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提倡建设类似于社区的乡村; 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抛荒原因的文章,如周全绍在《宿州学院学报》发表的《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陈晓华在人民网发表的《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 甘肃农业2006(6)、胡家勇在经济学动态发表的《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这些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认为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从而达到闲置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完整版)

(声明:所提供的标准合同或协议文本及具体条款,不是最终法律文本,仅供参考,不建议直接使用,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后再使用,就该合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乙方投资建设项目的合作相关事宜达成一致,特签订本协议。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二)、投资规模:该项目总投资达亿万元; (三)、建设内容:农村居民安置建设,康护中心,托老院,乡村度假酒店会所,现代农业观光,经营性租赁性住房,配套商业设施; (四)、项目位置、面积及区域范围:域; 1、该项目位于镇村社,其四界详见附件一:项目区域界线图。 2、该项目区域面积约亩,其中现代农业观光耕地面积亩,非耕地面积亩,具体以国土局实测为准。

二、用地方式 该项目由乙方全额出资对用地范围内进行一级土地整理,整理范围内的农用地和整理出的集体建设用地按相关土地流转程序流转给乙方使用,其中农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 三、项目整体合作模式 1、、由乙方作为本项目的投资主体,全面出资并负责实施项目的土地整治、开发、建设和经营;相关土地整治事宜及费用,由甲方指导村委会与乙方另行约定。 2、甲方确认乙方为本协议所涉及的土地范围内项目及农村综合土地整理通过实施“建设用地流转”依法获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用于项目的开发建设投资。 3、乙方负责组织编制该项目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等,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编制项目所需的资料,乙方在收到项目资料后完成项目规划编制并向甲方提交,甲方应在收到乙方提交的项目规划后及时审核通过,并向上级规划主管部门报批。 甲乙双方共同努力争取将该项目列为成都市或四川省重点开发项目,并争取相应的优惠配套政策。 四、双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甲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的约定享有相应的合作权益。 由甲方负责该项目的报审立项工作,以满足该项目的实施完成,相关费用由乙方承担。

浅谈土地整理在农村的重要作用

浅谈土地整理在农村的重要作用 土地整理是结合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使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将土地整理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建立科学的土地生态系统。土地开发整理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 一、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辖区的立项在建项目进行督导检查,特别是工程质量、进度、资金使用等方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应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和移交管护工作,及时和村级签订移交管护合同,明确各方职责,发挥项目设施的长效性,保证投资用到实处。 二、多措并举,灵活实施。农民、社会企业、金融公司等积极参与到土地整理项目中,拓宽项目实施的渠道和主体;其次要加强市场化运作,吸纳项目实施资金,兼顾投资方、村集体、土地所有者等多方的利益,从而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再次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土部门、乡村和农民群众等各个主体应明确职责,分清权利和义务,使土地整理项目走上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三、建章立制,合理利用。新时期土地开发整理的

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必要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地方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章及制度,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保障项目开展。同时结合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采取租赁、承包和大户流转等方式,提高对整理后土地的使用效率,发挥其最大效益,用土地整理项目造福广大人民。 四、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是治国安邦的基础。要实现耕地保护的基本目标,补充耕地的任务也很艰巨,因此土地开发整理对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我国特殊国情下,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五、土地开发整理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通过对农村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土地整理,对生产建设中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破坏的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才能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状况,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集约化利用程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土地开发整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多部门合用和参与的社会活动。从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高质量农田出发,立足于服务现代农业,服务农村规模建设,服务于农民多元化生产,从土地的数量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第一节工程概况 第二节编制原则 第三节编制依据 第二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第三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二节施工测量放线 第三节土地平整工程 第四节灌溉与排水工程 第五节田间道路工程 第六节模板及脚手架 第四章施工布置 第五章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第二节质量控制施工措施 第三节质量保证体系 第六章工期及进度保证措施 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 第一节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二节施工机械设备 第三节材料配备计划 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二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第三节冬雨季施工管理措施 第九章环境保护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十章地下管线及成品保护措施 第一节地下管网保护措施 第二节成品保护措施 第十一章附表(附图)及辅助资料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第一节工程概况 苍溪县2012年省投资彭店乡月山乡龙王镇三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 三标段位于广元市苍溪县彭店乡庙垭村,现对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如下。 第二节编制原则 一、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工程规范、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施组,满足招标方各项要求。 二、遵循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三、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四、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该标段工程特点,突出体现乡镇施工中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把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作为重点内容,制定专题方案,确保使施工对乡镇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体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施工作风和精神风貌。 五、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 使IS09002质量标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以长沙四县市为例摘要:通过对长沙四县市耕地利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 耕地闲置状况严重,达到总耕地面积的9.37%,主要是由劳动力短缺、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以及建设施工四个方面原因引起,已经影响到“两型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耕地闲置的危害性后,提出对策解决长沙市耕地闲置问题,优化耕地资源配置。 关键词:耕地利用;闲置问题;对策 导入语:湖南是农业大省,被誉为“鱼米之乡”,用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在粮食安全方面为我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机遇与挑战诞生在长株潭。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它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而在长沙农村地区出现的耕地闲置现象,主要是弃耕抛荒,破环了资源节约理念,阻碍了“两型社会”建设步伐。解决耕地闲置,提高耕地利用率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正文: 一、调查目的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转变,表现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资源向建设用地等其他用地的转变,这严重影响到了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耕地利用状况

不仅对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极具意义,而且也能给政府对耕地保护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二、耕地闲置现状 经过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村干部和居住在村里的部分农民的走访,发现在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着被闲置荒芜的问题,而且这一现象还很严重。长沙市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现有耕地面积24.68万hm2,其中水田22.43万hm2,旱土2.25万公顷。据调查统计,2007年全市耕地抛荒面积有2.3138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7%,其中季节性抛荒2.28万hm2,常年性抛荒338 hm2。季节性抛荒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常年性抛荒中,因外出务工无劳动力耕种抛荒面积为43hm2,承包户不愿转包造成抛荒面积1 hm2,土地整理未完工和被征用未开发99 hm2,因干旱缺水不能耕种面积为61 hm2,望天田67 hm2,煤田渗漏33 hm2,水系破坏34hm2[1]。 三、耕地闲置的原因 调查中发现,长沙市农民弃耕抛荒主要有以下原因。 1、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短缺。长沙地处省会,第二、三产业较发达,农民工工资上涨,一般人员每个工作日为50元,技术工80元[1],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加之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普遍认为“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宁可抛荒,也不耕种生产。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农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当前长沙市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用于农村灌溉的山塘水坝年久失修,有的排灌机械缺乏必要的维护,难以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农业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收入没保障,农户就干脆不种,任其荒芜。 3、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长沙个别村镇存在“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现象,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田,也不愿转让给别人种。主要因为少数地方仍未与农户签订并发放土地承包合同书,已签订的存在着手续不完善,程序不到位等纠纷问题,因此承包户不愿将耕地转包。由于土地承包管理不规范,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造成了部分农民弃耕抛荒。

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本要求和做法

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本要求和做法 2010-08-06 119

(三)加快村镇改造建设。以中心村(镇)为重点,通过对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成“规划科学、村容整洁、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农村新社区。 (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 (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通过优化村庄布局、节约集约用地,合理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保障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拓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筹措途径。 三、要求和原则 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加快发展村域经济,促进农村和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统筹,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规范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市场,鼓励企业、个人等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用地规模和布局,整体推进村镇改造、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建设。 (三)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村为主体开展,要在坚决守住耕地总量和基本农田红线、努力增加耕地的前提下,使农民群众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四)土地节约,人口集聚。实行开发与整理联动、复垦与盘活并重、增量与减量挂钩,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配套建设,促进人口向居住点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术方向 1.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土地资源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土地资源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规律;研究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土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布局、总体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和内部的关系,使土地利用与区域的自然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体包括土地资源区域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 3.土地利用工程研究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和优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总和。包括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防护工程、土地整治等工程。 4.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反作用规律,探讨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表现的资产特性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律。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