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7月1日起生效的船舶公约规则规范

2010年7月1日起生效的船舶公约规则规范

2010年7月1日起生效的船舶公约规则规范
2010年7月1日起生效的船舶公约规则规范

2010年7月1日起生效的

船舶公约规则规范及修正案简介

编辑:冯慧君、任丽

2010年6月

目录

说明..............................................................................................................III 2010年7月1日起生效. (1)

1.《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0修改通报 (1)

2.《材料与焊接规范》2010修改通报 (2)

3.《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10修改通报 (2)

4.《国内航行海船入级规则》2010年修改通报 (3)

5. IACS《双壳油船共同结构规范》2008 版修改2(RCN) 2 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2008

版修改2(RCN) 2 (3)

6.《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2010) (4)

7. SOLAS公约2004年修正案 MSC.163(78)、MSC.170(79)和MSC.214(81) (4)

8. SOLAS公约2006年5月修正案MSC.201(81) (4)

9.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修正案 MSC.206(81) (5)

10.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规则)修正案 MSC.207(81) (5)

11. SOLAS公约2006年12月修正案 MSC.216(82) (5)

12.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修正案 MSC.217(82) (6)

13.《国际完整稳性规则》(2008 IS规则) MSC.267(85) (7)

14. 1974 SOLAS公约修正案附件1 MSC.269(85) (7)

15. 1966载重线公约1988议定书修正案MSC.270(85) (7)

16. 救生设备规则(LSA规则)修正案 MSC.272(85) (8)

17. 国际船舶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修正案 MSC.273(85) (8)

18. 救生设备试验建议案(MSC.81(70))修正案 MSC.274(85) (8)

19. 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 MEPC.176(58) (8)

20. 修正的NO x技术规则2008 MEPC.177(58) (9)

21. 经修订的MARPOL附则VI MEPC.180(59) (9)

22. 经修订MARPOL 附则VI港口国检查导则MEPC.181(59) (10)

23. 确定符合经修订的MARPOL附则VI 的燃油取样导则MEPC.182(59) (10)

24. 经修订的船上残余燃油硫含量监测导则MEPC.183(59) (10)

25. 经修订的废气清洁系统导则MEPC.184(59) (10)

26. VOC 管理计划制定导则MEPC.185(59) (10)

27.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执行指南 A.1022(26) (10)

28. IACS UISC35(Rev.2,2009.09)固定探火及报警系统 (11)

29. IACS UISC233(新,2009.02)LSA规则——救生艇外部颜色 (11)

30. IACS UISC234、LL76、MPC96(新,2009.04)新建船初次法定检验 (11)

31. IACS UR G3 (Corr.1,2009.12)液化气体货物和处理用管系 (11)

32. IACS URZ7(Rev.16,2007.11)船体入级检验 (11)

2010年8月1日起生效 (12)

1. MARPOL公约2004年修正案MEPC.115(51) (12)

2. IACS UI MPC87 MARPOL73/78的附则I (12)

2010年10月1日起生效 (13)

1. SOLAS公约1992年10月修正案 MSC.24(60) (13)

2. SOLAS公约1995年修正案SOLAS公约缔约国会议(1995年11月)(2004综合文本)

(13)

2011年1月1日起生效 (13)

1. 综合航行系统( I N S )性能标准修正案MSC.252(83) (13)

2. 国际海运固体散货规则(IMSBC规则)MSC.268(85) (13)

3. 1974 SOLAS公约修正案附件2 MSC.269(85) (14)

4. 2000高速船规则修正案MSC.271(85) (15)

5. 1974 SOLAS公约修正案MSC.282(86) (15)

6. 1974 SOLAS公约1988年议定书修正案 MSC.283(86) (15)

7. MARPOL附则I修正案-新增第8章MEPC.186(59) (15)

8. MARPOL附则I第1、12、13、17和38条以及IOPP证书的修正案MEPC.187(59) (16)

9. 船舶极地水域航行指南A.1024(26) (16)

10. IACS UR W13 (Rev.4 ,2009.10)钢板及宽扁钢许用厚度负偏差 (16)

2011年5月1日起生效 (17)

1. MARPOL附则V规则5(1)(h)关于更宽广的加勒比海区域特殊区域的生效日期的确立

MEPC.191(60) (17)

2011年7月1日起生效 (17)

1. IACS UR W22(Rev.5, 2009.12) 近海系泊链 (17)

2011年8月1日起生效 (17)

1. MARPOL公约1978年议定书附则的修正案 MEPC.189(60) (17)

2. 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MARPOL公约1997年议定书修正案(北美排放控制区域)

MEPC.190(60) (18)

2012年1月1日起生效 (18)

1.2009年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构造和设备规则(2009 MODU规则)A.1023(26) (18)

2013年9月27日起生效 (18)

1. MARPOL公约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 (18)

2015年7月1日起生效 (19)

1. 关于与SOLAS规则II-2/12要求的等效喷淋系统认可导则的修正案(第 A.800(19)号决议

MSC.284(86) (19)

说明

针对本公司建造的船舶产品,本简介收录了2010年6月以前国际海事组织各次重大会议上通过的并于2010年7月1日及以后开始生效的有关公约修正案及其新的强制性规则,其中包括2010年3月份召开的第60届环保会(MEPC.(60))通过的决议;中国船级社编制、修订的规则规范,还有国际船级社协会所制订的统一解释、统一要求等。

本简介按每项修正案或公约生效的时间(或修正案实施的最后期限)顺序排列,并给出了下列主要信息:

1. 修正案生效日期;

2. 通过该项修正案的决议号;

3. 内容简介。

本简介根据IMO、IACS、CCS、LR、RINA、GL及DNV的有关资料整理而成,生效日期如与公约规则及修正案正文所述有别,皆以正文为准。在应用公约修正案时,要按照规则的完整条文执行。

编者

2010年6月30日

2010年7月1日起生效

1.《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0修改通报

中国船级社在根据近年来开展的科研、对IMO/IACS等相关国际标准的研究、总结用户反馈的使用经验等工作的基础上,对2009年版的《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做出的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为满足船舶入级服务的需求:增加“Holds Nos. xxx May Be Empty With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SOLAS XII/14”(xxx货舱空舱航行限制)、“Fly Ash Carrier”、“Sugar Carrier”、PSPC(V、C)、“浮油回收船”、“DP”等反映船舶类型、特征等的附加标志,同时修改了与这些附加标志相关的技术要求。

2、纳入了截止到2010年7月生效的、经修订的IACS统一要求:如E20(船用电气设备的防等级)、P4(船用管系的试验)、Z7s和S10s(半硬涂层的使用)、Z10.3(化学品船近观检验和测厚)、Z23(增加了防污底系统和PSPC的检验)等要求。

3、根据公约或规则要求的变更做出的修订:如按IMO A.997(25)决议增加了锚链舱、锚链管、排放垃圾滑道检验的要求;按芬兰瑞典冰级规则修订了冰区加强的要求的细则。

4、根据CCS科研工作成果做出的修订:如根据对浮油回收船专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对浮油回收船规定的适用范围、分类、危险区的划分、构造和消防及相应的附加标志等要求有较大幅度的修改;明确了浮油回收船中机械装置中相关系统的要求;电气装置中移动式浮油回收设备和回收油泵的要求;新增了回收闪点高于60℃浮油的规定等。根据“动力定位系统研究”项目的成果,对UPS、电罗经、垂直面参考系统等的配备进行了明文规定;增加了动力定位系统中的功率管理系统的要求,提出了功率管理系统冗余配备要求;对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的布置及转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对DP-3操纵室的布置及设备的备用情况进行了规定;明确DP-2和DP-3附加标志的船舶应进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并规定了分析的范围;对DP-3附加标志的船舶在主配电板的连接及分段上、电缆和管系的布置上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5、根据船舶设计、审图、建造、检验等有关单位的反馈意见,经分析总结后做出的修订或增加内容:如船体结构(舱口盖、海底阀箱等)腐蚀磨耗控制值;焊缝布置和结构布置有关要求;舵杆与舵柄键连接的规定;客船中舱底泵衡准数的计算方法;电控柴油机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的系统要求;在温度35℃时,螺旋桨油压无键安装最大推入量计算要求;电缆填充物和纤维编

织禁止使用棉材料的规定;发电机组原动机安全、控制和报警系统供电要求;发电机屏设置的要求;泵舱碳氢化合物气体浓度探测系统的采样时间间隔的规定;辅柴油机控制、安全和报警系统动力源监视要求等。

6、少量文字编辑性修改。

2.《材料与焊接规范》2010修改通报

中国船级社在结合对近年来对国际船舶材料与焊接技术标准发展的研究,以及总结现场检验经验和处理用户的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原规范做出的修订。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为适应双相不锈钢发展的需要,在材料性能试验中专门增加1节用于评定双相不锈钢耐点腐蚀性的试验方法;新增1节“钢-铝过渡接头”主要规定了钢-铝过渡接头的制造要求和出厂检验项目,以满足高速船使用的要求;考虑由于环保的要求,水润滑轴承在造船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的情况,对水润滑高分子轴承的试验项目及衡准进行了规定;根据目前玻璃钢船建造中使用结构胶粘剂取代手糊成型的情况,增加了对结构胶黏剂的强度规定;根据今年推出的IACS Rec.104-105,对有关焊工证书及其有效期的条款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改;对水下焊工考试的评定方法与适用范围作了较大的改动,以协调水下焊工考试和陆地上焊工考试的差异,并满足海工发展的需求;对其他现场反馈的问题进行修订。

3.《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10修改通报

中国船级社2006年首次颁布《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以来,根据结合对近年来对国际船舶技术标准发展的研究、结合国内航行船舶特点而开展的科研活动所得到的成果、以及总结现场检验经验和处理用户的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原规范做出的修订。

修改的主要内容涉及:

第2篇中船体结构用钢、船体结构焊缝布置、舵杆与舵柄的键连接、高强度钢的使用、船体结构布置、燃油舱和货油舱有关布置、散货船检验通道、航行冰区加强、驳船、挖泥船等的相关技术要求;

第3篇中螺旋桨油压无键安装(温度35℃时)最大推入量计算、邻接并支撑螺旋桨的轴承长度、可调螺旋桨桨叶紧固螺栓计算、曲轴扭转振动许用应力、热油系统,船壳板连接短管壁厚、客船舱底泵衡准数的计算、轴系校中等的相关技术要求;

第4篇中发电机组原动机的系统供电;载运危险货物船舶附加要求、载运闪点60℃以上货油,且不加热或加热温度低于其闪点15℃以上的油船的附加要求、电缆填充物和纤维编织禁止使用石棉材料的规定等的相关技术要求。

同时也对《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06)进行了少量的文字编辑性修改。

4.《国内航行海船入级规则》2010年修改通报

在全面审议2006年版“规则”的完整性、适宜性,确定国内航行老旧油船、散货船及化学品船的附加检验要求,并协调修订《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及相应的法规要求等工作的基础上,对2006年版的“规则”做出的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为适应现阶段水上交通安全政策(交通运输部2009年第14号令),修订了老旧油船、散货船和化学品船的检验要求;

2、根据规范使用的反馈意见及与《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及相应的法规要求协调,修订了入级范围与条件,相关附加标志,船舶搁置检验,螺旋桨轴与尾管轴检验,锅炉检验,船舶重大改建、修理和改装的检验,船体结构腐蚀磨耗控制值以及“浮油回收船”、“动力定位系统”等附加标志检验等内容。

3、少量文字编辑性修改。

5. IACS《双壳油船共同结构规范》2008 版修改2(RCN) 2 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2008 版修改2(RCN) 2

《油船共同结构规范》2008 版修改 2 涉及第2、4、6、8、9、11 节和附录A、B、C,修改内容包括:1、船级社的角色和责任;2、空气中日平均最低温度的定义;3、甲板室和上层建筑的定义;4、不等臂长肘板的臂长要求;5、高应力开口的补板;6、结构构件的材料等级分类;7、腐蚀保护及腐蚀增量的应用;8、焊接;9、屈曲评估所用的船体梁剪应力;10、无底凳槽型舱壁要求;11、主要支撑构件强度要求;12、晃荡和船首冲击强度评估;13、FEM 评估;14、甲板设备及支撑结构的要求;15、 货舱和边界的测试要求;16、极限强度;17、疲劳评估;

《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2008 版修改 2 涉及规范的第1、2、3、4、9、10、11 章,修改内容包括:1、露天甲板载荷(与UR S21 一致)和非露天甲板载荷、2、舱口盖、3、舵面积推荐公式、4、空船重量、5、防止抓斗钢丝绳划槽的保护措施、6、永久性通道、7、IACS Rec. 47、8、焊接、9、载货量曲线、10、船体构件的钢级使用。

中国船级社将该RCN2内容作为《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9)第9 篇和第10 篇的修改通报。

6.《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2010)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是促进船公司和船舶发展自我完善的安全文化,然而,近年来PSC滞留结果分析显示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有效性尚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原因是船员流动性大,频繁更换,并缺乏对船员有效SMS熟悉和培训,以及公司缺乏有效的监控,并未及时提供岸基支持。本规范旨在将PSC滞留结果与SMS认证控制相联系,以利于加强促进公司和船舶提供安全意识、有效实施体系要求的责任性。为此,本规范在2006版规范的基础上,主要修订以下内容:(1)严格证书撤消和失效条件;(2)增加因PSC滞留导致的附加审核要求;(3)增加认证合同前评估;以满足当前船舶管理体系认证管理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促进公司SMS的运行的有效性,提高航运安全管理水平,并符合ISM修正案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7. SOLAS公约2004年修正案 MSC.163(78)、MSC.170(79)和

MSC.214(81)

第V章 航行安全

第20条 航行数据记录仪

新增2–航行数据记录仪,要求从事国际航行的现有货船应设有简易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要求如下:

“2为了帮助海难调查,从事国际航行且受 1.4条规定约束的现有货船应按以下期限设有航行数据记录仪,它可以是一个简化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

.1 对2002年7月1日之前建造的20,000总吨及以上货船,在2006年7月1日之后第1次计划坞修日,但不晚于2009年7月1日;

.2 对2002年7月1日之前建造的3,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20,000总吨的货船,在2007年7月1日之后第1次计划坞修日,但不晚于2010年7月1日;和

.3 如果货船在上述.1和.2所述的实施日期之后两年以内将永久退役,主管机关可对这些船舶免除.1和.2的要求。”

8. SOLAS公约2006年5月修正案MSC.201(81)

涉及章节:II-2章、III、IV及V章

第II-2章:

1、在第9.4.1.3.3之后补充认可的水雾喷嘴;

2、对经MSC.31(63)次会议修正的第15条末尾一句进行了修改。

适用于乘客≥12的客船和总吨≥500的货船。

第III章:

1、对客船增加了配备婴儿救生衣的要求:对于航程少于24 h的客船,要求配备乘客总数的2.5%的婴儿救生衣,航程超过24 h,则要求为每个婴儿配备一件;

2、如成人救生衣设计没适合大尺寸人员(体重140 kg,腰围1750 mm),则还应提供足够数量的适用这些人的救生衣。

适用于乘客>12和总吨≥500的所有船舶(除婴儿救生衣为客船外)。

第IV章:

删除了涉及到 1.6 GHz示位标的内容。同时,关于极轨道卫星的相关定义已不能准确反映COSPAS-SARSAT提供的业务(COSPAS-SARSAT同时提供中轨道静止卫星服务),对相关文字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适用于乘客>12和总吨≥300的所有船舶。

第V章:

考虑到海上置换压载水可能引起的盲区或水平视野的下降,在第V章第22条“驾驶室可视范围”中新增了保持撩望等措施;

适用于LBP≥55且总吨≥150的所有船舶。

9.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修正案 MSC.206(81)

对整个第5章进行了修改,主要新增对控制装置的联锁要求,新增对CO

2

灭火系统(如高压钢瓶的ISO参考标准、安全装置、安装后试验以及低压CO

2

结构、压力试验和检验、安全阀、压力表和关闭阀、制冷装置、故障声响和视觉警报等)的要求。

适用于乘客>12和总吨≥500的所有船舶。

10.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规则)修正案 MSC.207(81)

对个人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衣、救生服及防暴服)的有关标准进行了全面修改。主要包括增加了婴儿救生衣的有关标准;对成人救生衣提出了适合大尺寸人员(体重140 kg,腰围1750 mm);救生衣及防暴服有关材料及性能标准;特别是提出了救生衣水上试验性能应根据“试验样衣”(Reference Test Device—RTD)进行评估的要求。

适用于所有船上的救生设备。

11. SOLAS公约2006年12月修正案 MSC.216(82)

涉及章节:第II-1章、II-2章、III章

附件2:第II-1章/第41、第55条

(1)第41条末尾增加“客船所有舱室内均应有辅助照明,并清晰显示出口,照明时间不小于30分钟” 的要求;

(2)新增第55条机电设备的替代设计和布置要求。

适用于乘客≥ 1 2的客船和总吨≥500的货船所有船舶。

附件3:第II-2章“客船安全”

主要涉及安全区域和安全中心的定义(第 3.51、3.52条)、探测和报警(能够远端单独识别每一个探测器、触发探测器)(第7.2.4、7.5条)、控制烟气蔓延(安全中心与驾驶室可共用一个通风系统)(第8.2条)、火灾的限制(中庭的保护、安装在开敞甲板的烹调设备排气导管、载客超过36人客船主洗衣间的通风系统)(第9.2.2.6、9.7.5.1.2、9.7.6条)、围闭处所和开敞甲板的深油烹饪设备的灭火配备(第10.6.4条)、脱险通道(梯道环围直接出入口、脱险通道的标志)(第13.3.2.3、13.3.2.5.3条)以及新增第21条“海难阈值、安全返港和安全区域”(适用范围、目的、海难阈值的定义、支持安全返港所必需的系统、安全区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用于医疗救助的替代处所等)、第22条“火灾后应保持运行的系统设计衡准”(适用范围、目的、所要求的各系统及其性能和功能要求等)、第23条“客船安全中心”(适用范围、布置和位置、设计、通信、安全中心设置的实施控制和监测的各安全系统的类型以及通风等)等有关规定。有关客船规定和第23条适用于所有客船;第21条和第22条适用于船长120 m及以上或具有3个及以上主竖区的客船。

附件3:第III章

1.第4条第3款有关新颖救生设备或装置认可要求,改为主管机关应确保:

1)设备应至少达到等效于SOLAS III和规则要求的安全标准,并按IMO制定的指南进行评估和试验;

2)装置应按第38条成功地进行工程分析、评估和认可。

2. 新增C部分第38条替代设计和布置要求,规定了如果经替代设计和布置方法确定的船舶的救生设备和装置符合预期的相关要求并等效SOLAS III安全标准,可以偏离SOLAS III/B部分规定的要求,并明确了按MSC.1/Circ.1212通函进行工程分析。

适用于乘客≥ 1 2的客船和总吨≥500的货船。

12. 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修正案 MSC.217(82)

主要涉及第9章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新增客船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远距离和逐一识别每一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且布置不能超过一个主竖区的要求)。

适用于乘客≥12的船舶。

13.《国际完整稳性规则》(2008 IS规则) MSC.267(85)

在 A.749(18)和MSC.75(69)的基础上,将完整稳性规则进行了结构重组。其中衡准部分分为Part A(强制性)和Part B(建议性)。Part A适用于货船、客船,并包含以下船舶的特殊要求或替代衡准:5000 dwt及以上的油轮、装载木材甲板货的货船及装载散装谷物的货船。Part B适用于渔船、方驳、超过100 m的集装箱船、近海供应船、特种用途船及移动式钻井平台。

适用于所有L≥24 m的船舶。

14. 1974 SOLAS公约修正案附件1 MSC.269(85)

1. 对2002 年7 月1 日及以后,但2010 年7 月1 日之前建造的船舶其通风导管应采用不燃材料。

2. 对耐火分隔开口上的保护,规定了2010 年7 月 1 日及以后安装上船的无门槛的门框结构的A 级防火门底部间隙不超过12 mm,而B 级防火门底部间隙不超过25 mm 的要求;

3. 除载客超过36 人客船的货物处所以外,通风导管应使用钢质或等效材料,对2010 年7 月1 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上的长度不超过2 m 且有效截面积不超过0.02 m2 的短导管,如不采用钢质或等效材料,则应由阻热不燃材料建造,可以内外表面采用具有低播延特性的贴面材料,其发热值不超过45 MJ/M2;

4. 对于厨房排气导管,要求在导管上端增设1个挡火闸。

5. 2010 年7 月1 日及以后建造的载客超过36人的客船需要设置一个独立驱动或由主电源和应急电源供电的能够重新充装的空压机,并对呼吸器的容量作了规定。

通过在SOLAS 第II-1 章Reg.5 中引用2008 IS Code Part A 而使2008IS Code Part A 成为强制性要求。

15. 1966载重线公约1988议定书修正案MSC.270(85)

1966载重线公约1988议定书引入2008IS规则,在第1章总则第1条船舶的强度和稳性中明确2010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应至少符合2008IS规则A部分完整稳性要求,2010年7月1日之前建造的船舶保持符合主管机关接受的标准。同时,在第3条定义中增加2008IS规则定义

适用于船长L≥24 m的所有船舶。

16. 救生设备规则(LSA规则)修正案 MSC.272(85)

1.明确货船的救生艇乘员假定重量为82.5 kg,而客船救生艇保持75 kg。用于货船和/或客船的救生艇,应清楚标识;

2.自由降落救生艇的承载容量以平均乘员质量82.5 kg 计算,以确保提供座位,不会妨碍推进或任何救生艇设备的操作。为避免降落过程中的人员损害,规定座位形式(不可折叠型)、尺寸包括坐板与靠背之间的角度、永久固定、座位表面、形状、坐垫(包括背部)及其厚度、护头侧垫、前后座位距离,以及安全带等要求;

3.救助艇及充气式救助艇的平均乘员假定重量改为82.5 kg。

17. 国际船舶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修正案 MSC.273(85)

1.对ISM 中的1.2、5.1.5、7、8.1、9.2、10.3作了修改;

2.特别对12.1规定船岸内审周期不超过12个月,但例外情况可延长不超过3个月;

3.新增SMC证书有效期规定:

1)SMC证书到期之后进行换证审核,新证书有效期自换证审核完成之日起到自原证书到期日起不超过5年的日期有效(小于5年);

2)完成换证审核,新证书不能签发或签发后不能送上船的情况下,可以在原证书上签注不超过5个月有效期。

3)船舶在SMC到期时所在的港口无条件进行换证审核,可签署航行的展期,并不能超过3个月。

适用于乘客>12,总吨≥500的船舶。

18. 救生设备试验建议案(MSC.81(70))修正案 MSC.274(85)

为协调LSA规则的救生艇乘员假定重量改变,救生设备试验建议案(MSC81(70))涉及乘员假定重量的条文均作出相应的修正。

19. 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 MEPC.176(58)

MARPOL附则VI文本全面修订,修订内容主要涉及:补充定义、增加排放技术试用船舶的免除条件、消耗臭氧物质系统的记录、修订和补充柴油机NOx 排放Tier I、II、III标准、修改燃油硫含量标准、补充对产生VOC物质的船舶的VOC管理计划、燃油可获得性的相关要求等。其中:

(1)柴油机NOx排放标准分如下3个层次:

Tier I:即现行全球区域标准,适用于2000.1.1-2010.12.31建造船舶上的柴油机;以及1990.1.1-1999.12.31建造船舶上的单缸排量且输出功率>5000 kW的柴油机;

Tier II:全球区域标准,适用2011.1.1及以后建造船舶上的柴油机;

Tier III: 排放控制区(ECAs)标准,适用于2016.1.1及以后建造船舶上的柴油机;在ECAs外航行时,可按TierII标准排放。

(2)SOx排放标准:

燃油硫含量全球顶限(Global Cap):

- 4.50%, 2012年1月1日前;

- 3.50%, 2012年1月1日或以后;

- 0.50%, 2020年1月1日或以后;

对上述0.50%的标准,到2018年IMO将审议确定该燃油的可获得性。如果结论为不可行,该标准将推迟至2025.1.1生效实施。

燃油硫含量区域标准(regional standards):

在ECAs内:

- 1.50%, 2010年7月1日前;

- 1.00%, 2010年7月1日或以后;

- 0.10%, 2015年1月1日或以后;

(3)VOC管理计划需主管机关批准。

适用于所有船舶。

20. 修正的NO x技术规则2008 MEPC.177(58)

根据经修订的MARPOL附则VI文本,对NOx技术规则全面修订。主要纳入原先的统一解释内容,MEPC.132(53)通过的修正案内容、修改台架试验条件、排气量计算公式、补充直接测量和检测方法要求、新增现有柴油机NOx排放检验发证要求。 该修订文本将影响到EIAPP证书的格式、台架试验条件和程序、计算验证公式及计算软件(如有)等。具体内容详见CCS技术管理处(2009年)通函第027号总第356号:关于执行《经修订的MARPOL附则VI》及《1997NOx技术规则》和《2008 NOx技术规则》的通知。

适用于所有船舶。

21. 经修订的MARPOL附则VI MEPC.180(59)

着重对VOC控制检查内容以及船舶焚烧炉和蒸汽排放控制系统的相关部分作了修订:

增加VOC plan的检查、对书面的燃油转换操作程序检查、采用直接测量和检测方法的操作手册检查、ODS记录薄、现有柴油机NOx追溯要求的检查、NOx 后处理装置的检查;同时删除对焚烧炉装置的相关部分检查。

适用于400总吨及以上的所有船舶。

22. 经修订MARPOL 附则VI港口国检查导则MEPC.181(59)

根据以MEPC.176(58)决议通过的经修订MARPOL附则VI,对其港口国检查导则进行相应的修改。

适用于所有船舶。

23. 确定符合经修订的MARPOL附则VI 的燃油取样导则MEPC.182(59)

根据经修订的MARPOL 附则VI 相关要求,对燃油取样导则做相应修改。主要包括:取样方法、取样部位、样品的封存和处理等。

24. 经修订的船上残余燃油硫含量监测导则MEPC.183(59)

根据经修订的MARPOL 附则VI 相关要求,对船上残余燃油硫含量监测导则做相应修改。主要修改了三年滚动平均值的检测和计算要求。(与检验发证业务无关)

25. 经修订的废气清洁系统导则MEPC.184(59)

在MEPC.170(57)决议的基础上补充了经修订的MARPOL 附则VI 中所有不

同燃料硫含量对应于硫化物等效排放比率的值(SO

2/CO

2

(%));同时将原

“SECA”定义改为“ECA”;对方案 B 体系下的发证、EGC 装置能力的验证文件要求、对pH 值的检测以及其他等效NOx 测量仪器等条款进行修订。

26. VOC 管理计划制定导则MEPC.185(59)

根据经修订的MARPOL 附则VI 第15 条要求,每艘原油油船应备有主管机关批准的VOC 管理计划。因此IMO 制定了“VOC 管理计划制定导则”。该导则主要包括:VOC 计划目的、应考虑的内容、负责人员职责、培训等。

27.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执行指南 A.1022(26)

《主管机关实施国际安全管理章程的准则(GUIDELIN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ISM) CODE BY

ADMINISTRATIONS)》IMO最早是以A.788(19)决议案采纳主管机关实施国际安全管理章程的准则,后经A.913(22)决议案予以修订,本次大会又采纳A.1022(26) 决议案,废除A.913(22),并决定自2010年7月1日起生效。本决议案的主要內容分为4部份:1.范围及适用;2.验证符合ISM章程;3.发证程序;4.附录—ISM章程发证安排的标准。

28. IACS UISC35(Rev.2,2009.09)固定探火及报警系统

此次修改更好地反映了FSS规则第9章2.2动力供应源的实质内容,新的全面解释主要有两层意思:

1.为了保证固定探火及报警系统电源的连续性,两路独立的电源在切换时不应该导致系统失电,可用蓄电池临时供电来保证;

2.蓄电池或应急配电板可作为该条款中要求的应急电源来使用。

适用于2010年7月1日及以后批准的SOLAS公约船的探测和报警系统。

29. IACS UISC233(新,2009.02)LSA规则——救生艇外部颜色

对LSA规则中救生艇外部颜色的要求作出统一解释,‘Highly visible colour'只包括强彩色,白色、灰色等非彩色不再允许。

适用于SOLAS公约船。

30. IACS UISC234、LL76、MPC96(新,2009.04)新建船初次法定检验

对IMO决议A.997(25)关于新建船舶初次法定检验的要求(UR Z23未涵盖部分)作了统一解释。

适用于2010.7.1及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船舶。

31. IACS UR G3 (Corr.1,2009.12)液化气体货物和处理用管系

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于2009年12月通过了统一要求UR G3的修订版(Corr.1 Dec.2009),该版本改变了原有版本的生效日期,改变如下:

G.3.6条关于泵和管系部件的要求适用于如下条件船舶:

1、 产品的检验申请在2010年7月1日及以后;

2、 安装在2010年7月1日及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新船上。

即日期由原来的2010年1月1日变为2010年7月1日。

32. IACS URZ7(Rev.16,2007.11)船体入级检验

使要求与其他UR协调一致。

适用于所有船。

2010年8月1日起生效

1. MARPOL公约2004年修正案MEPC.115(51)

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

经修正的附则IV对生活污水在海上的排放、船上控制生活污水排放的设备和系统、码头港口接收生活污水设备的要求以及检验、发证等方面作了规定,还包括了一份船旗国政府主管当局颁发的《国际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的样本。

新附则从2005年8月1日起适用于从事国际航线400总吨及以上的所有新船及载客超过15人的所有新船。

对现有船将在修正案生效后的5年后生效(2010年8月1日)。

附则要求船舶应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或粉碎消毒装置或生活污水储存柜。

只有当船舶生活污水经认可的污水处理器处理并经认可的粉碎、消毒系统处理后,方可在最近离岸3海里处排放,或当船舶生活污水经认可的污水处理器处理,但未经粉碎和消毒的,可以在最近离岸12海里处排放,否则禁止将生活污水排入海中。

2. IACS UI MPC87 MARPOL73/78的附则I

对经MEPC.141(54)决议修正的MARPOL73/78公约附则I第12A条的解释: (1)服务于燃油舱的阀或类似关闭装置的位置可以按照与燃油舱吸井类似的处理方式,即可位于距船底板距离不小于h/2的位置(见图示);

(2)根据燃油意外溢油性能标准允许布置在距船底板或舷侧板小于h或w 的位置的燃油舱,相应地其阀或类似装置可位于小于h或w的位置;

(3)燃油舱的空气透气管或溢流管不视为“燃油管路”,因此可位于距舷侧板小于w的位置。

2010年10月1日起生效

1. SOLAS公约1992年10月修正案 MSC.24(60)

第II-2 章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

第41-1.2.4条限制使用可燃材料*

1974年SOLAS公约前的装载36名以上乘客的客船按第41-1.2.4条要求,应符合第II-2/24条“限制使用可燃材料”的规定。

*注:在2000年12月的修正案生效前,本条参照现行第II-2章。

2. SOLAS公约1995年修正案SOLAS公约缔约国会议(1995年11月)(2004综合文本)

涉及章节:II-1/8-2

1997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载运400名旅客及以上,船龄大于等于20年的客滚船,残存能力A/Amax大于或等于97.5%的,应满足相关要求。

2011年1月1日起生效

1. 综合航行系统( I N S )性能标准修正案MSC.252(83)

对于在2011年1月1日及以后安装的INS,应不低于本决议所通过的性能标准;在上述日期之前安装的INS,应不低于MSC.86(70)决议通过的性能标准。

提出4个模块:模块A——综合航行信息要求;模块B——基于任务相关结构的INS的操作/功能要求;模块C——报警管理要求;模块D——文件要求。对于所有的INS和INS内组合的每一个任务,以模块化概念来确定其应满足的性能。

允许INS替代SOLAS V/19要求的船载航行设备,只要:

(1)INS满足相应设备的性能标准;

(2)相应设备性能标准中的相关任务,应满足本性能标准中规定的适用模块的要求。

工作站的设计、布局和布置应符合MSC/Circ.982《驾驶台设备和布置的人机工程学衡准的导则》的规定。

2. 国际海运固体散货规则(IMSBC规则)MSC.268(85)

MSC84批准的《国际海运固体散货规则》(IMSBC),取代MSC.193(79)的现有BC规则,2009年1月1日起自愿实施,2011年1月1日与1974 SOLAS VI和VII的修正案同时强制实施。

IMSBC规定了固体散装货物和固体形式散装的危险货物的安全装运强制规定,就危险品装运进一步与IMDG规则的协调。该规则也包含了装运固体散装货

物船舶的适装要求,就防火保护布置的详细要求与1974SOLAS II-2协调,特别是SOLAS II-2/19或II-2/54(对于200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

3. 1974 SOLAS公约修正案附件2 MSC.269(85)

涉及章节:II-2/A-1、E-16、G-19;VI/A-1、B;VII/7-5

第II-2章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的修正案:

A部分总则,第1条适用范围:

增加装运包装危险货物(除限制数量和不计数量的 6.2、和7类以外)的现有船舶应在2011年1月1日及以后的第1次换证检验应予以符合SOLAS II-2/19.3条要求,具体适用船舶如下:

1984年9月1日及以后,但2010年1月1日之前建造的客船和500 GT及以上的船舶;

1992年2月1日及以后,但2010年1月1日之前小于500 GT的货船。

同时也提出了免除部分要求的船舶,具体如下:

1984年9月1日-1986年7月1日之间建造的客船和500 GT及以上货船,如果满足MSC.1(XLV)通过的54.2.3条,可以不需19.3.3(探测系统)要求。

1986年9月1日-1992年2月1日之间建造的客船和500 GT及以上货船,如果满足MSC.1(48)通过的54.2.3,可不需19.3.3(探测系统)要求;

1984年9月1日-1998年7月1日之间建造的客船和500 GT及以上货船不需要符合19.3.10.1和19.3.10.2要求(滚装处所分隔);

1992年2月1日-1998年7月1日之间建造的客船和500 GT及以上货船不需要符合19.3.10.1和19.3.10.2要求(滚装处所分隔)。

E部分 操作要求,第16条,引用的BC规则协调改为INSBC规则。

G部分 特殊要求,第19章危险货物装运:

主要内容是表19.1的注修改:封闭货物集装箱装运4(易燃固体)和5.1(氧化物质)类液体货物,通风换气率可减少到每小时2次。表19.3除固体散装危险货物以外的不同等级的危险货物的要求应用,将 2.3(有毒气体)类危险货物细分为易燃和不易燃两类以及将 4.3(遇湿易放出燃气体物质)类危险货物细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类的不同要求,易燃的2.3类,以及闪点小于23oC液体的4.3类危险货物禁止在甲板下或滚装处所积载。

第VI章货物装运修正案:

第A部分 总则,新增第1-1条定义,对IMSBC规则和固体散装货物作出定义。新增1-2条除谷物以外的固体散装货物装运要求,明确应满足IMSBC规则相关要求,在第2条明确货物资料要求相应地应满足IMSBC规则第4节的要求。

第B部分标题改为“固体散装货物的特殊规定,并在第6和7条进行文字协调修改。

第VII章散装危险货物装运,增第7-5条明确固体散装危险货物装运,也应符合IMSBC规则的适用要求。

4. 2000高速船规则修正案MSC.271(85)

2000 HSC规则主要协调SOLAS II-2/19条修正,并对2011年1月1日—2002年7月1日之间建造的高速船具有追溯性,并在2011年1月1日及以后第1次换证检验予以满足。

主要内容是表7.17-3相关注的修改:封闭货物集装箱装运4(易燃固体)和5.1(氧化物质)类液体货物,通风换气率可减少到每小时2次。表7.17-3除固体散装危险货物以外的不同等级的危险货物的要求应用,将 2.3(有毒气体)类危险货物细分为易燃和不易燃两类以及将 4.3(遇湿易放出燃气体物质)类危险货物细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类的不同要求,易燃的 2.3类,以及闪点小于23 ℃液体的4.3类危险货物禁止在甲板下或滚装处所积载。

5. 1974 SOLAS公约修正案MSC.282(86)

涉及章节:II-1/A-1/3-5、C/35-1,V/19,VI/1、5-1

II-1/A-1/3-5:将现有的第2条修订为:从2011年1月1日起,对于所有船舶,应禁止新装含有石棉的材料。

II-1/C/35-1:增加2.6.3条,在车辆处所、特种处所和滚装处所配备的消耗备品必须遵守II-2/20.6.1.4和II-2/20.6.1.5。”

V/19:对以下两项强制性规定作了修订:1。驾驶台航行值班警报系统(BNWAS)的配备;2。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的配备。

VI:1、将标题改为“货物及燃油装运”;

2、VI/5-1:对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进行了修订,并要求船舶装运燃油或类似的散装货物时必须提供此表单。

6. 1974 SOLAS公约1988年议定书修正案 MSC.283(86)

该修正案对如下安全证书的设备记录格式增加驾驶台航行值班报警系统(BNWAS):

1)客船安全证书的设备记录(格式P);

2)货船安全设施证书的设备记录(格式E);

3)货船安全证书的设备记录(格式C)。

7. MARPOL附则I修正案-新增第8章MEPC.186(59)

新增MARPOL附则I-第8章-防止油船在海上过驳货油造成污染

1)适用范围:适用于2012年3月1日或以后的进行海上油类货物过驳作业(STS)的150GT及以上的油船,但不适用于固定或移动式平台包括FPSO或FSU对生产的油过驳或储存作业;

2)安全及环保的一般要求:任何拟进行STS作业的油船,应不迟于2011年1月1日或以后的船舶首次年度、中间或换证检验之日,备有一份需经主管机关批准的STS操作计划;该计划可合并到现行的SOLAS公约第IX章所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中;STS作业的记录应保留在船上至少3年供检查;

3)通告:在本公约缔约国领水或专属经济区内进行STS作业的任何油船,应不迟于STS作业的48小时前通知相关沿岸国;如果在STS作业发生时间少于

48小时的特殊情况下,应尽快通知。通告中应包括船舶相关资料、船舶估计到达时间(ETA)、STS作业时间、地点、作业方式、货油类型和数量等信息。

4)油船IOPP证书格式B:补充“8A款-海上STS作业计划条款”。

8. MARPOL附则I第1、12、13、17和38条以及IOPP证书的修正案MEPC.187(59)

1)第1条:增加“油渣、油渣舱、含油舱底水、含油舱底水储存舱”的定义;

2)第12条:补充油渣舱的相关要求,如设置专用油渣泵;无连接舱底水系统的排放接头,非油渣舱的含油舱底水储存舱、舱顶或油水分离器可设置带有手动操作自闭阀的泄放口(drains)用于收集沉淀水,或设置其他替代布置;

3)第12、13、17和38条: sludge被oil residue(sludge)替代。

4)IOPP证书:修改证书中记录油渣留存和处置方法的条款,补充含油舱底水舱的记录要求;增加“不适用20条和21条的船舶”的款项记录,如吨位小不需要符合,或设有双壳/双底保护但距离符合免除要求的船舶等。

5)油类记录薄:对记录薄A至H部分均做相应修改,主要涉及油渣收集、过驳和处置的记录,舱底水舷外排放记录以及记录项目的顺序修改。

9. 船舶极地水域航行指南A.1024(26)

船舶极地水域航行指南(GUIDELINES FOR SHIPS OPERATING IN POLAR WATERS).IMO过去曾以MSC/Circ.1056发布了”船舶在北极覆冰水域操作认可准则”,以后又扩大适用在南极覆冰水域。因为考虑到极区的环境,使得船舶有额外的需求而超过了现行公约(SOLAS & MARPOL)的规定,所以采纳了本决议案,适用于2011年1月1日以后建造的船舶。对于2011年1月1日之前建造的船舶也敦促在合理可行的情况下,遵守本准则,本决议案的内容分为4部分计16章:

第1章:一般原则;PART A构造规定:第2章:结构,第3章:舱区划分及稳度,第4章:住舱及逃生措施,第5章:方向控制系统,第6章:抛锚及拖曳布置,第7章:主机,第8章:副机系统,第9章:电机装置;PART B设备:第10章:防火安全,第11章:救生装置及求生布置,第12章:航行设备;PART C操作:第13章:操作布置,第14章:船员,第15章:紧急设备;PART D环境保护及损坏控制:第16章:环境保护及损坏控制。

10. IACS UR W13 (Rev.4 ,2009.10)钢板及宽扁钢许用厚度负偏差

1.要求一组临近板的平均测量厚度等于或大于钢板的名义厚度;

2.定义了平均厚度和测量位置;

3.规定如果钢板在钢厂未进行喷砂清理或预处理,船厂应在储藏和操作过程中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钢板在船舶建造前保持平均厚度。

信息化背景下船舶舷梯机械事故分析及安全处理

信息化背景下船舶舷梯机械事故分析及安全处理 摘要作者通过某轮在开航回收舷梯时出现故障致使舷梯下滑落水的事故案例,在充分考虑经济性及安全性后,组织相关人力,通过船舶自有的设备进行落水舷梯的吊升和系固,对事故原因从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及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 关键词船舶;舷梯;事故;分析 前言 舷梯是供船员、港口工作人员和引水员等最主要的安全可靠的登/离船的主要通道和重要设施。船舶舷梯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舷梯梯身和舷梯升降翻转固定装置两部分,其中舷梯梯身又分为梯架、踏步、踏步传动杆、上平台、下平台、栏杆扶手、护木、侧向滚轮、下滚轮及轴销等部件;升降翻转固定装置包括吊索、滚轮、横担、吊臂、传动管、支座及相关轴销、卸扣等部件。梯节为钢制的称为钢制舷梯,梯节为铝质的称为铝质舷梯。舷梯在船舶航行过程中被吊起,折拢固定于甲板边缘,使用时垂放于舷侧。舷梯使用和保养维护的正确程度直接关系到登/离船人员的人身安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Ⅱ-1章第3-9条款对船舶舷梯的型式、布置等均提出要求。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舷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1 案例介绍 某轮在国内某港口引水员登船后,在收妥安全网和栏杆的情况下,收绞舷梯的过程中,突然在没有任何的前兆下舷梯平稳的下滑直到落水后才停下来。事故发生后,船员利用绞缆机和多个手动葫芦等机械设备把舷梯平稳收在舷梯横梁上固定,再行把舷梯立起收妥后,顺利开航[1]。 2 事故勘察和处理 2.1 准备工作 事故发生后,调集相关人员到达现场。甲板部在水手长的指挥下准备船尾的引缆、钢丝琵琶头及尼龙绑扎带等,轮机部人员准备手动葫芦与卸扣等工具。 2.2 事故勘察 由于事故发生时,钢丝绳受力,舷梯下滑速度缓慢,所以舷梯没有受损。轮机部对钢丝绳、卷筒、马达及齿轮箱等舷梯设备检查确定,舷梯齿轮箱内齿轮断裂导致舷梯下滑。 由于时间关系,虽然有备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更换齿轮箱,最后船长和轮

船舶操纵与避碰

锚泊 锚泊程序: 首先根据海图和港口资料或气象大风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锚地,除非到指定的锚地,自选的锚地以硬度适中的沙底和黏土底质,且底质平坦的为好。无风浪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水域,锚位周围有足够的水深和旋回余地,静水域低潮时富裕水深要大于20%的船舶吃水,有涌浪的水域低潮时,水深要大于1.5倍的吃水和2/3倍的最大波高之和,且水深不能太深,不宜超过一舷锚链总长的1/4倍。最小水域半径在港外取链长与1-2倍的船长之和,在港内取船长加上60-90米。以某次本船单锚锚泊为例: 船舶重载,吃水9.5m,水深约20m,最大流速约2.2kn,风流合力的方向参照临近锚泊点的其它锚泊船的指向。备车减速驶向锚泊点,用舵调整船舶航向与参照的锚泊船一致,临近锚泊点200M时船速2kn,后退一倒车,船速降至0.3kn时停车,余速滑行至原定的锚泊点时下令右锚一节入水并打住,船后退时再继续松链,共松至四节甲板时通知驾驶台进车将锚链刹住,时,四节水面。待锚链得力后松弛回头,表明锚已经抓牢,即报告驾驶台,锚抛妥。督促并检查显示规定的锚泊信号。 从事捕鱼的船舶的特点及避让方法 渔船大多数是成群结队地从事捕鱼作业的。特别是在渔汛期间,拖网渔船所集结的范围有时可达数十海里。从事捕鱼的船舶除按《规则》规定显示相应的灯号或号型外,当它们邻近在一起捕鱼时,还将显示额外的信号,或者他们自定的相互联系的信号。因此,在渔船群集的渔场内,灯光闪烁,不易识别。捕鱼方式不同,使用的渔具也不一样,渔具伸出的长度也自然有较大差别。布设渔网范围的大小也不同,而且,一般也无特别灯号显示。目前在沿海仍然存在使用非机动船进行捕鱼的船舶。这些船舶设备简陋,显示灯号﹑灯型和鸣放的声号也不够规范。对这类船舶应引起特别注意。 ◆ 避让方法:(一)在海上与密集渔船相遇,应迅速判明其范围和动态,尽量绕行和规避,夜间尤其不宜从中间穿过。 (二)必须经过渔网区或无法绕行时,应加强了望,通知机舱做好绕行准备,收起计程仪和声纳换能器。 (三)一般都应减速通过,以免影响捕鱼作业或浪损渔具。 双船拖网避让方法:避让双船拖网渔船时,应在其船尾或两船外舷不少于 0.5n mile 处通过,切不可从两船之间驶过。当发现两船背向行驶准备放网时,应从两船上风流一侧驶过。应注意其放网的一舷,当发现其航向不稳时,则表明渔船正在放网或收网。 单船拖网避让方法:避让单船拖网渔船时,应从其船尾 1 n mile 之外通过 流网:避让方法:流网渔船带网漂流时,网在其船首方向,避让时应从其船尾通过,绝不能在其船首和网上通过。如果想从其船首网的端部通过时,应在认清

2003-11-29生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最新版含船舶号灯号型示意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告 第15号 关于《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2001年修正案生效的通知国际海事组织于2001年11月29日以第A.910(22)号大会决议通过了一项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修正案,根据该大会决议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第VI条第4款的规定,该修正案将通过默认接受程序于2003年11月29日生效。 我国是《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的当事国,在上述修正案通过以后,没有对其内容提出过异议。因此,该修正案将对我国具有约束力。 现将该修正案公告,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3年9月28日 1972 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经2001修正案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适用范围 1.本规则条款适用于在公海和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船舶。2.本规则条款不妨碍有关主管机关为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任何港外锚地、港口、江河、湖泊或内陆水道所制订的特殊规定的实施。这种特殊规定,应尽可能符合本规则条款。 3.本规则条款不妨碍各国政府为军舰及护航下的船舶所制定的关于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号型或号笛,或者为结队从事捕鱼的渔船所制定的关于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号型的任何特殊规定的实施。这些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号型或笛号,应尽可能不致被误认为本规则其他条文所规定的任何号灯、号型或信号。 4.为实施本规则,本组织可以采纳分道通航制。 5.凡经有关政府确定,某种特殊结构或用途的船舶,如不能完全遵守本规则任何一条关于号灯或号型的数量、位置、能见距离或弧度以及声号设备的配置和特性的规定时,则应遵守其政府在号灯或号型的数量、位置、能见距离或弧度以及声号设备的配置和特性方面为之另行确定的尽可能符合本规则条款要求的规定。 第二条责任 1.本规则条款并不免除任何船舶或其所有人、船长或船员由于遵守本规则条款的任何

IMO和IMPA关于新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要求已经生效1

本人从事船舶引航工作二十余年,通常是在引航员软梯或者组合梯上爬上爬下。目前在上海——长江引航交接中心工作,目睹了太多引航员攀爬引航员软梯的过程。风平浪静,摆放的引航员软梯规范时,他们像体操运动员一样的轻松;风大浪高,摆放的引航员软梯不够规范时,他们如杂技演员一般的惊险。如果软梯清洁又附合规定,下来的引航员一脸惬意;反之,如软梯油污不堪、残损破缺,下来的引航员满脸不快。其实,制作引航员软梯和如何摆放引航员软梯是有国际标准的,有问题的船舶大多是对引航员的安全不够重视或者对相关的国际标准不甚了解。摆放攀爬 IMO和IMPA关于新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要求已经生效 上海港引航站陆悦铭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可分为引航员软梯、舷梯、组合梯(舷梯和引航员软梯结合)。引航员软梯(Pilot Ladder),也称引航梯、引水梯(下面简称软梯),是引航员上下船舶的普遍手段和重要通道,攀爬软梯事实上是引航员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全世界的引航员在攀爬软梯上下船的过程中,发生过不少事故,轻的是引航员因此伤残,重的是引航员失踪、死亡。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促使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SOLAS)第一版在1914年浮出水面。随后,相继产生了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以及各类议定书和多次的修正案。国际海事组织(IMO)、

国际引航协会(IMPA)、世界各国船级社、航海界和各国的引航机构一直都非常重视引航员的登离船安全。一次又一次发生的引航员伤残事故,促使IMO、IMPA等制定、完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及其在船上的布置规则,并对船舶都是强制要求的。今年七月一日生效的SOLAS第V章全面修改了第23条,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是取消了机械式引航员软梯绞车的使用,对决议A.889(21)“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建议”的修改草案和引航员软梯以及组合使用的舷梯的型式有了一定的修改,并且发布了新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示意图。本文是根据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新的示意图、“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建议”和SOLAS有关条文等,结合本人在引航实践的观察和心得,作一介绍,供同行和航海人员一起探讨。为了方便介绍,本人把示意图分P1、P2、P3、P4、P5、A、B和C进行介绍。图1是IMO和IMPA关于新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示意图。

避碰规则,号灯号型,口诀

船舶避碰规则、号灯、号型判断口诀 一、避碰口诀 保持了望最重要,安全航速常记牢。发觉来船要警惕,方位不变危机来。避碰行动应显著,大得容易觉察到。如果环境确许可,变动向速避免小。采取避碰行动后,还应仔细验效果。倘觉避碰无把握,把船停住是一招。狭水道靠右外缘,妨碍他船不穿行。顺着分隔航道走,进出都应小角度。穿越尽量成直角,两端特别要警慎。互见对遇互向右,交叉绿灯让红灯。直航船应保向速,机动船让受限船。追越一直到让请,避免抢越他船头。倘有怀疑发警告,若让路船不让船。当机立断避碰撞。 视线不良发雾号,加强了望最重要。船位中心要有数,随时变速准备好。雷达测到他船时,判断险否第一条。若是存在有危险,避让行动应及早。正横前面来的船,应该避免向左转。必要时把船停住,直到危险过去啦。 二、号灯口诀 在航船,航行灯,机动船,有桅灯。红绿舷灯和尾灯,船长超过五十米。加上一盏后尾灯,拖轮前桅两桅灯,船尾另加一黄灯,拖带超过二百米。前桅三盏白桅灯,被拖船舶或物体,显示舷灯和尾灯,以上灯光有弧度。 (以下都是环照灯) 失控船,两盏红,搁浅锚灯加双红,船舶操纵受限制,垂直显示红白红,双红那边有碍物,双绿这舷可通航,看见垂直三盏红,这是限于吃水船。上白下红引水船,上红下绿是帆船。扫雷船,三个绿。桅顶两端各一绿。渔船拖网挂绿白,其他作业挂红白。渔具外超百五米,这个方向加白灯。气垫船体离水面,加示黄色闪光灯。锚泊船,白锚灯,小船船头挂一盏,大船两盏分首尾,船长超过一百米,还加甲板灯照明。 三、号型口诀 锚泊船,挂黑球,失控船两球上下挂。搁浅垂直三黑球。扫雷三球成三角,桅顶衍端各一球,拖带超过二百米,拖和被拖挂黑菱,船舶操纵受限制。上球下球中间菱。双球那边有障碍。双菱这舷可通航。机帆船,锥朝下。限于吃水圆柱体,从事捕鱼挂信号。两个圆锥尖对尖,小渔船,挂渔箩。渔具外超百五米,向着渔具锥朝天。 四.声号口诀 互见操纵鸣声号一短声,我向右。两声短,我向左。三声短我正向后退。追越船明企图。两长两短从左越,被追越如同意。鸣笛两次长短声,过弯道拉一长声。怀疑警告五短声,视线不良拉汽笛。船在航,一长声不动船,一长声。每次间隔两分钟,船舶操纵受限制。捕鱼失控和拖带,都是一长两短声。最后住人被拖船,紧接一长三短声。锚泊每分发声号,船头急敲钟五秒。船长超过一百米,首敲钟来尾敲锣。搁浅也敲钟五秒,前后另加三击钟。锚泊船还得鸣,一短一长一短声。

交通部关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规定

交通部关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规定 (发布部门:交通部发布日期:1995年01月09日实施日期:1995年03月0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宗旨 为加强上海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港口、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维护国家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水域 除另有规定外,本规则适用以下水域:(详见本规则第十七章第一百二十条) 一、黄浦江(简称里港) 二、长江口(简称外港) 三、杭州湾北岸水域(简称新港) 本条第一、二项的水域为狭水道。 第三条适用对象 本规则适用于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一切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船员、引航员和其它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一般原则 一、凡本规则未规定事项,依照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和我国政府认可的有关国际公约和规则办理。 二、关于避碰和信号部分,凡本规则和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未有规定事项,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国际信号规则办理。 第五条主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港务监督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船舶、设施和人员 第六条进港 一、船舶进入本规则第二条规定水域,应按船舶进出港口签证管理规定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定办理进口手续,并应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 二、核能(动力)船舶还应向主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接受特别检查和管理。 第七条离港 一、离港的船舶开航前应按船舶进出港口签证管理规定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定办理离港手续,并应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 二、除气象原因外,已办理签证或取得出口许可证的船舶,若在24小时内不能离港,应重新办理签证或申请出口许可,由此发生的交通等有关费用由船方承担。

施工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施工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项目部建立以第一把手为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2、组长要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业主的领导下对船舶的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 3、项目部及时将上级有关安全的法规、文件、通报或指示向船舶传达、贯彻,对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4、项目部督促、协助船舶建立、健全、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每季一次检查落实情况。 5、项目部对参与本项目施工船舶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船舶进场施工前,项目部应对施工船进行安全检查,对船舶证书不齐、船员无证书、船舶存在严重缺陷的船舶不得允许参与施工。 7、项目部每周对参与本项目施工的船舶实施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对存在的缺陷下达整改通知书,对不按期整改完成的,每督促整改一次罚款五百元,三次督促没有完全整改的将清除施工现场。 9、项目部每半年对船舶的全体船员进行一次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必要的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船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术素质,做好相应记录。 10、项目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总结上月安全工作情况,通报船舶安全检查情况,制定整改措施,布置本月安全工作。 11、要求船舶必须无条件服从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参与施工的船舶应持有合格有效的船舶国籍证书或船舶登记证书。施工船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配备足以保证船舶安全的合格船员。船上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合格的适任证书。 12、船舶必须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备,和必要的消防器材。在舱面作业时必须穿好救生衣,同时应做好防冻防滑工作。 13、船舶必须严格执行船机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时维修保养设备,确保安全运行。发生机损等重大意外情况须立即向项目部报告。对违反规定的,自愿接受项目部的经济处罚。 14、船舶每日施工前应先对所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具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水上施工前要及时了解作业区域内的水文、气象、潮位、风力风向。 15、船舶对施工现场的测量标志,各类安全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更动,如确实需拆除更动的,必须经工地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必要、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能拆除。 16、船舶作业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造成安全事故,船舶愿意承担所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17、如果发生水上事故,项目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分析事故原因,汲取教训,帮助船舶加强安全管理。

船舶搭设双梯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船舶搭设双梯安全管理规定(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船舶搭设双梯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 1目的 为规范船舶及海工(以下简称船舶)建造项目使用双梯管理,确保人员在登船过程中和紧急状态下的救援、疏散过程中的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船舶建造安全管理。 3管理要求 3.1各种类型登船梯、登船梯基座、登船梯甲板固定装置等必须经技术部门设计,经质量管理部门检验确认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2船舶建造项目在搭载和水下舾装阶段应搭设两部登船梯。其中一部登船梯做应急逃生使用,平时关闭,但要保证应急情况可随时畅通;船舶与船舶间的两部连接梯子可保持畅通状态;最外档的船舶应尽可能保持舷梯备用状态。

3.3所有的登船梯踏步应均匀无破损、甲板梯座尽量采用重块式结构,减少焊接对甲板的损伤;若采用焊接式结构固定,吊耳焊接应可靠;固定销应有防脱装置,转角空挡处的防坠落措施应可靠。两船间的登船梯应落实防物体及人员坠落措施。 3.4登船梯应在明显处标注最大允许负荷标志。 3.5登船梯的布置位置要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 3.5.1周围应相对宽敞无障碍物,方便作业人员的紧急救援、疏散; 3.5.2考虑布置在作业较集中区域,方便施工; 3.5.3考虑有可能出现重大危险的部位,保证出现紧急情况所有作业人员都能安全撤离现场。 3.6船与船之间的登船梯应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应有滚动装置并留有足够的余量,保证两船在相互移动时登船梯不脱节。 3.7连接码头与船舶的登船梯基座必须牢固可靠,保证其稳性。 3.8登船梯与水平的夹角原则上应小于45度,特殊情况应监护

船舶避碰规则灯型判断口诀

船舶避碰规则、号灯、号型判断口诀一、避碰口诀 保持了望最重要,安全航速常记牢。发觉来船要警惕,方位不变危机来。 避碰行动应显着,大得容易觉察到。如果环境确许可,变动向速避免小。 采取避碰行动后,还应仔细验效果。倘觉避碰无把握,把船停住是一招。 狭水道靠右外缘,妨碍他船不穿行。顺着分隔航道走,进出都应小角度。 穿越尽量成直角,两端特别要警慎。互见对遇互向右,交叉绿灯让红灯。 直航船应保向速,机动船让受限船。追越一直到让请,避免抢越他船头。 倘有怀疑发警告,若让路船不让船。当机立断避碰撞。 视线不良发雾号,加强了望最重要。船位中心要有数,随时变速准备好。雷达测到他船时,判断险否第一条。若是存在有危险,避让行动应及早。 正横前面来的船,应该避免向左转。必要时把船停住,直到危险过去啦。 二、号灯口诀 在航船,航行灯,机动船,有桅灯。红绿舷灯和尾灯,船长超过五十米。 加上一盏后尾灯,拖轮前桅两桅灯,船尾另加一黄灯,拖带超过二百米。 前桅三盏白桅灯,被拖船舶或物体,显示舷灯和尾灯,以上灯光有弧度。 三、以下都是环照灯 失控船,两盏红,搁浅锚灯加双红,船舶操纵受限制,垂直显示红白红, 双红那边有碍物,双绿这舷可通航,看见垂直三盏红,这是限于吃水船。 上白下红引水船,上红下绿是帆船。扫雷船,三个绿。桅顶两端各一绿。 渔船拖网挂绿白,其他作业挂红白。渔具外超百五米,这个方向加白灯。 气垫船体离水面,加示黄色闪光灯。锚泊船,白锚灯,小船船头挂一盏,

大船两盏分首尾,船长超过一百米,还加甲板灯照明。 三、号型口诀 锚泊船,挂黑球,失控船两球上下挂。搁浅垂直三黑球。扫雷三球成三角, 桅顶衍端各一球,拖带超过二百米,拖和被拖挂黑菱,船舶操纵受限制。上球下球中间菱。双球那边有障碍。双菱这舷可通航。机帆船,锥朝下。限于吃水圆柱体,从事捕鱼挂信号。两个圆锥尖对尖,小渔船,挂渔箩。渔具外超百五米,向着渔具锥朝天。 四、声号口诀 互见操纵鸣声号 一短声,我向右。两声短,我向左。 三声短我正向后退。追越船明企图。 两长两短从左越,被追越如同意。 鸣笛两次长短声,过弯道拉一长声。 怀疑警告五短声,视线不良拉汽笛。 船在航,一长声不动船,一长声。 每次间隔两分钟,船舶操纵受限制。 捕鱼失控和拖带,都是一长两短声。 最后住人被拖船,紧接一长三短声。 锚泊每分发声号,船头急敲钟五秒。 船长超过一百米,首敲钟来尾敲锣。 搁浅也敲钟五秒,前后另加三击钟。 锚泊船还得鸣,一短一长一短声。

船舶安全管理规定

船舶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污染,规范船舶安全监督管理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我 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船舶安全监督管理”是指海事管理机构按照本规则,为监督和核查船舶、船员及其相关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或我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以及我国加入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的规定,依法登轮实施的安全监督管理活动。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分 为船舶安全检查和船舶安全监督。 船舶安全检查,是指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技术状况、船员配备及适任状况、船上工作和生活条件等进行的监督管理,包 括船旗国监督检查和港口国监督检查。 船舶安全监督,是指海事管理机构登轮实施的除船舶安全检查之外的其他所有现场监督检查。 第三条船舶安全监督管理遵循依法、公正、诚信、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国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和授权开展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规则适用于对中国籍船舶以及航行、停泊、作业于我国管辖水域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船舶安全监督管理活动。 本规则不适用于军事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章责任与义务 第六条航运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对船舶及其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为船舶配备满足最低 安全配员要求的适任船员。 在船舶营运期间,航运公司应当履行安全管理与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确保船舶处于适航或适拖状态,按规定做好货物的积载隔离,对旅客开展安全教育。 第七条船舶应当满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要求,保证船员适任、船舶适航。船舶应当建立开航前自查制度。船舶在离泊前,应对船舶 安全技术状况和货物装载情况进行自查,填写《船舶开航前安全自 查清单》。 《船舶开航前安全自查清单》应在船保存二年。 第八条船长应当保证船舶和船员在开航时处于适航、适任状态,保障船舶满足最低安全配员,保证船舶的正常值班,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船舶安全航行和作业。 船长在海上安全、船舶保安、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方面,具有独立决定权,并负有最终责任。 第九条船舶检验发证机构应当确保检验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证其检验船舶具备安全航行、安全作业的技术条件,并为其开展的检 验业务负责。 第十条船舶应当始终保持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准确完整显示本船信息。 第十一条船舶、航运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船舶监督检查员(以下简称“船舶监查员”)做出专业判断。 第十二条船舶监查员实施船舶安全监督管理时,船长应当指派人员陪同。陪同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船舶监查员提出的问题,并按照船 舶监查员的要求测试和操纵船舶设施、设备。

船舶安全检查工作程序

编号:SM-ZD-27766 船舶安全检查工作程序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船舶安全检查工作程序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规范船舶安全检查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制定本程序。 A 部分通用部分 1 船舶安全检查员(以下简称“检查员”)登轮实施检查前,应根据船舶种类、建造时间、尺度、吨位、航区确定适用的我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强制性规范以及我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 2 检查员实施船舶安全检查时,应当向船方出示能够显示其身份和对应资质的检查员证件,表明来意。尚未取得相应资质的见习人员应向船方出示《海事行政执法证》。 3 船舶安全检查对船舶适用项目实施抽查,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3.1 船舶配员; 3.2 船舶和船员有关证书、文书、文件、资料; 3.3 船舶结构、设施和设备;

大型船舶收放舷梯注意事项

收方舷梯注意事项 收放舷梯注意事项 收 放舷梯前应对升降机械、钢丝绳、滑车转盘平台支架等进行检查,确 认设备完好丝、卷筒、吊梁无障碍后方可作业。 船靠离码头收放舷梯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作业人员默契配合。在浮动的梯子上进行收起、安装栏杆、护绳作业时,应先检查平台支架是否已可靠支好,并使用荡索,上舷梯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穿好救生衣。 舷梯落岸下踏板要避开障碍物,安放平稳,严禁扭曲。吊梁、链条要注意绞高或安放妥当,以免碰头和妨碍上下船。 由于潮夕、装卸货、码头环境等因素影响,舷梯不能放置码头时,要注意随时调整舷梯高度。当舷梯下踏板离码头较高较远时,不允许勉强上下。梯口值班人员负责调整舷梯和提醒上下人员注意安全,必要时应按规定加装桥梯。 由于涨落潮、移泊等原因需要松紧缆绳时,应绞起舷梯,收起桥梯,或专人看好梯口禁止人员上下。在无法使用舷梯时,要正确地搭设桥梯,必须绑扎牢固、装妥扶手、挂好安全网后人员方可上下。禁止从船舷直接跳上码头,或从码头直接跳上船。 舷梯、桥梯必须按规定张挂安全网。舷梯、桥梯处应有防坠落、防滑等安全指示标志。舷梯、桥梯的扶手、扶绳、阶梯必须保持清爽、干净、牢固,便于上下人员抓牢、踏实。 锚泊时上下舷梯、软梯,要随时调整好高度。软梯上部绑扎固定,必须有扶手,并在梯口备好带安全绳的救生圈及吊包绳。禁止携物太多和一手携物一手攀爬软梯。 禁止用舷梯吊运物品,禁止超载。 舷梯、软梯要经常保养,尤其是升降钢丝、转盘平台支架、栏杆、机械设备的制动部分等部件要保护完好,如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不得凑合使用。舷梯钢丝必须在滚筒上排列整齐避免由于钢丝叠绕、卡死造成舷梯急顿而发生事故。 安全网应由天然或合成纤维绳制成。绳的直径不得小于5毫米,网眼直径不得大于200×300毫米;悬挂绳直径不得小于10毫米;两绳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米。 安全网的尺寸要求:桥梯安全网应伸出左、右侧不得小于1.5米,舷梯安全网应按港监和有关部门的要求设定,船舶应备齐适用于各港口规定不同规格的安全网以备使用。 安全网要严格按要求设置,无论舷梯、桥梯与码头成直角或平行,安全网的上缘都应系在本船上,下缘系在码头上,左、右缘应超过舷梯或桥梯左、右1.5米。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适用范围 1.本规则各条适用于在公海和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船舶。 2.本规则各条不妨碍有关主管机关为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任何港外锚地、港口、江河、湖泊或内陆水道所制订的特殊规定的实施。这种特殊规定,应尽可能符合本规则各条。 3.本规则各条,不妨碍各国政府为军舰及护航下的船舶所制订的关于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或笛号,或者为结队从事捕鱼的渔船所制定的关于额外的队形灯或信号灯的任何特殊规定的实施。这些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或笛号,应尽可能不致被误认为本规则其他条文所规定的任何号灯或信号。 4.为实施本规则,本组织可以采纳分道通航制。 5.凡经有关政府确定,某种特殊构造或用途的船舶,如须完全遵守本规则任何一条关于号灯或号型的数量、位置、能见距离或弧度以及声号设备的配置和特性的规定,就不能不影响其特殊功能时,则应遵守其政府在号灯或号型的数量、位置、能见距离或弧度以及声号设备的配置和特性方面为之另行确定的尽可能符合本规则所要求的规定。 第二条责任 1.本规则各条不免除任何船舶或其所有人、船长或船员由于对遵守本规则各条的任何疏忽,或者对海员通常做法或当时特殊情况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而产生的各种后果的责任。 2.在解释和遵行本规则各条规定时,应适当考虑到,为避免紧迫危险而须背离本规则各条规定的一切航行和碰撞的危险,以及任何特殊情况,其中包括当事船舶条件限制在内。 第三条一般定义 除其他条文另有解释外,在本规则中: 1.“船舶”一词,指用作或者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包括非排水船舶和水上飞机。 2.“机动船”一词,指用机器推进的任何船舶。 3.“帆船”一词,指任何驶帆的船舶,包括装有推进机器而不在使用者。 4.“从事捕鱼的船舶”一词,指使用网具、绳钓、拖网或其他使其操纵性能受到限制的渔具捕鱼的任何船舶,但不包括使用曳绳钓或其他并不使其操纵性能受到限制的渔具捕鱼的船舶。 5.“水上飞机”一词,包括为能在水面操纵而设计的任何航空器。 6.“失去控制的船舶”一词,指由于某种异常的情况,不能按本规则各条的要求进行操纵,因而不能给他船让路的船舶。 7.“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一词,指由于工作性质,使其按本规则要求进行操纵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不能给他船让路的船舶。 下列船舶应作为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1)从事敷设、维修或起捞助航标志、海底电缆或管道的船舶; (2)从事疏浚、测量或水下作业的船舶; (3)在航中从事补给或转运人员、食品或货物的船舶; (4)从事发放或回收航空器的船舶; (5)从事扫雷作业的船舶; (6)从事拖带作业的船舶,而该项拖带作业使该拖船及其被拖船偏离所驶航向的能力严重受到限制者。 8.“限于吃水的船舶”一词,指由于吃水与可用水深的关系,致使其偏离所驶航向的能力严重地受到限制的机动船。 9.“在航”一词,指船舶不在锚泊、系岸或搁浅。 10.船舶的“长度”和“宽度”是指其总长度和最大宽度。 11.只有当一船能自他船以视觉看到时,才应认为两船是在互见中。 12.“能见度不良”一词,指任何由于雾、狸、下雪、暴风雨、沙暴或任何其他类似原因而使能见度受到限制的情况。

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中 国 船 级 社 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2006 --------------------------------------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指导性文件 GUIDANCE NOTES GD 05-2006

中 国 船 级 社 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2006 北 京 Beijing 指导性文件GUIDANCE NOTES GD 05-2006

目 录 第1章 总则 第1节 一般规定 第2节 申请与费用 第3节 责任及其限定 第4节 投诉与申诉 第5节 信息提供与保密 第2章 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第1节 一般规定 第2节 证书 第3章 国内船舶安全管理审核 第1节 一般规定 第2节 船上审核 第4章 NSM规则的实施 第1节 一般规定 第2节 NSM规则实施要求

第1章 总 则 第1节 一般规定 1.1.1适用范围 1.1.1.1 本指南适用于CCS进行入级和/或法定检验的国内航行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法定认证和自愿认证。 当本社作为主管机关授权的认可组织时,将代表主管机关签发/签署《安全管理证书》。 1.1.1.2 本社根据公司的申请实施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1.1.2 定义 1.1. 2.1 基于本指南的目的,除另有规定外,本指南所应用的定义如下: (1)《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规则):系指以交海发(2001)383号文件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 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 (2)法定认证;系指主管机关规定强制实施NSM规则的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3)自愿认证:系指除法定认证以外的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4) 公司:系指按《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规则)1.1.2所定义如下任何一个管理其船舶安全管理体系 所涉及的船舶的公司: ①船舶所有人、船舶管理人、光船租船人或已承担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有关 法律和法规规定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 ②构成组织的一部分并承担船舶管理职责的部门,在此情况下,该部门(或几个部门)负责船舶操作、维护和船员配备等所有管理活动。对于仅履行部分管理活动的组织不符合“公司”的定义。 ③与船舶所有人以管理合同或光船承租合同方式,承担了船舶的操作、维护、船员配备等责任的一个 独立的组织或个人。 (5) 主管机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管理机构。 (6) 安全管理体系(SMS):系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的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针所建立并文件化的体系。 (7) 审核:系指确定安全管理体系活动及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8)审核员:系指执行NSM规则要求的符合性验证的适任人员。 (9)审核组长:系指被授权领导审核组的适任审核员。 (10)观察结果(项):系指在安全管理审核期间所得出的,并能够被客观证据证实的的事实陈述。它也可以是审核员针对SMS提出的,如不纠正,将可能导致不合格产生的陈述。 (11)客观证据:系指根据观察、测量或试验得到的,且可证实的定性或定量的关于SMS要素的存在和实施情况的信息、记录或事实的陈述。 (12) 不合格①(不符合):系指有客观证据表明的不满足规定要求的观察情况。 (13) 严重不合格(严重不符合):系指可标识的对人身或船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对环境构成严重危险,要求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偏差,并包括缺乏对NSM规则有效和系统的实施。任何这些情况被认为严重不合格。 ①不合格、不符合和不符合规定情况系相同含义。

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办法(2016)

XX镇船舶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我镇船舶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国务院令第155号)及《云南省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75号)精神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我镇行政区域内行驶的自用船、运输船、渔船等,适用本办法。 自用船舶是指农民或者居住于我镇的其他人员用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非营业性运输船舶;运输船是指用于客货运输等经营性运输船舶;渔船是指用于鱼类捕捞、加工、运输等非营业性运输船舶;其他未作说明的船舶参照行业标准界定。 第三条镇船舶安全管理站作为XX镇人民政府船舶安全管理的下设机构,与镇安监站一并合署办公,具体负责辖区水域的船舶安全监管,各村、村民小组实行属地管理。 第二章监管职责 第四条镇船舶安全管理站船舶安全管理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船舶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规定;

(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船舶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船舶管理台帐和档案; (三)调控辖区内船舶的发展规模; (四)建立健全镇、村(社区)、船舶所有人三级安全管理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五)负责自用船舶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以及考核、年审; (六)负责自用船舶的检丈、年检、核发、注销《乡镇自用船登记证书》以及标识船名号、用途和载重线; (七)负责船舶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查处非法从事客货运输、超载等违法行为; (八)负责取缔、销毁辖区内“三无”自用船舶; (九)制定并完善附合XX实际的船舶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 第五条公安派出所负责自用船舶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妨碍公共安全和水上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协助配合镇船舶安全管理站销毁、取缔“三无”船舶。 第六条村民(社区)委员会船舶安全管理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自用船舶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将自用船舶安全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加强村民、社区居民安全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守法意识; (二)建立并严格执行符合本村(社区)实际的自用船舶安全管理制度;

船舶安全检查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5号2009年12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已于2009年10月29日经第10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盛霖 二○○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船舶安全检查活动,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水域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对中国籍船舶以及航行、停泊、作业于我国港口(包括海上系泊点)、内水和领海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安全检查活动。 本规则不适用于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 本规则所称“船舶安全检查”,是指海事管理机构按照本规则规定的程序,对船舶技术状况、船员配备及适任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以督促船舶、船员、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以及船舶检验机构、发证机构、认可组织等有效执行

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以及我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第三条船舶安全检查遵循依法、公正、诚信、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管理全国的船舶安全检查工作。 其他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开展船舶安全检查工作。 第二章船舶安全检查和处理 第五条船舶安全检查分为船旗国监督检查和港口国监督检查。 船旗国监督检查是指对中国籍船舶实施的船舶安全检查;港口国监督检查是指对航行、停泊、作业于我国港口(包括海上系泊点)、内水和领海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船舶安全检查。 第六条船舶安全检查,应当由至少两名安全检查人员于船舶停泊或者作业期间实施。 禁止对在航船舶进行安全检查,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从事船舶安全检查的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船舶安全检查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船舶安全检查资格证书。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配备足够、合格的船舶安全检查人员和必要的装备、资料等,以满足船舶安全检查工作的需要。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英)

1972 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 1972 (第1- 19条) 第一章总则Part A – General 第一条Rule 1 适用范围Application 1 本规则条款适用于公海和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 切船舶。 (a)These Rules shall apply to all vessels upon the high seas and in all waters connected therewith navigable by seagoing vessels. 2本规则条款不妨碍有关主管机关为连接于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任何港外锚地、江河、湖泊或内陆水道所制订的特殊规定的实施。这种特殊规定,应尽 可能符合本规则条款。 (b)Nothing in these Rules shall interfere in the operation of special rules made by an appropriate authority for roadsteads, harbors, rivers, lakes or inland waterways connected with the high seas and navigable by seagoing vessels. Such special rules shall conform as closely as possible to these Rules. 3.本规则条款不妨碍各国政府为军舰及护航下的船舶所制定的关于额外的 队形灯、信号灯、号型或笛号,或者为结队从事捕鱼的渔船所制定的关于额外 的队形灯、信号灯或号型的任何特殊规定的实施。这些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号型或笛号,应尽可能不致被误认为本规则其他条文所规定的任何号灯、号型 或信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2017) 第一条为了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水域污染,规范船舶安全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对中国籍船舶和水上设施以及航行、停泊、作业于我国管辖水域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安全监督工作。 本规则不适用于军事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 第三条船舶安全监督管理遵循依法、公正、诚信、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安全监督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船舶安全监督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和授权开展船舶安全监督工作。 第五条本规则所称船舶安全监督,是指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对船舶及其从事的相关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国际公约和港口国监督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规定而实施的安全监督管理活动。船舶安全监督分为船舶现场监督和船舶安全检查。 船舶现场监督,是指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实施的日常安全监督抽查活动。 船舶安全检查,是指海事管理机构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技术状况、船员配备及适任状况、海事劳工条件实施的安全监督检查活动,包括船旗国监督检查和港口国监督检查。 第六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人员、装备、资料等,以满足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第七条船舶现场监督应当由具备相应职责的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第八条从事船舶安全检查的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并不断更新知识。 第九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对船舶安全状况的社会监督机制,公布举报、投诉渠道,完善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为举报人、投诉人保守秘密。 第二章船舶进出港报告

IMO A 散货船装卸安全操作规则

(20)号决议 (1997年11月27日通过) 散货船装卸安全操作规则 大会, 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第15(j)条关于大会在海上安全规则及导则方面的职责, 忆及大会(17)~(19)号决议案通过的提高装运固体散装货物船舶安全的措施, 还忆及在通过(19)决议案时要求海安全委员会优先进行装运固体散装货物船舶安全方面的工作,并尽早地制定要求和建议,包括残存性标准、设计和建造标准、管理和训练、操作标准、检验要求和船/岸界面等方面, 注意到海上安全委员会在其第66届会议上以(66)决议案通过《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SOLAS)公约》修正案,其中包括关干散装货物装卸问题的第VI章第7条的修正条款; 还注意到海上安全委员会第66届会议批准了MSC/号通函关于海事主管机关和港口当局之间的联络, 对固体散装货船不断灭失,有时无迹可寻并导致严重生命损失,感到忧虑, 切记许多事故都是由于不正确的散货装卸引起的,安全装卸操作的改善可以防止今后此类事故的发生, 认识到提高散货船装卸安全的必要性, 还认识到这样的改善可以通过制定散货船装卸安全操作的综合规则来实现, 相信安全操作规则的应用将促进海上安全, 审议了海事安全委员会在其第66和68届会议上提出的建议, 1. 通过本决议案附则中的散货船装卸安全操作规则; 2. 要求各国政府尽早执行该规则,并将任何不符合通知IMO;

3. 还要求在其境内设有装卸固体散装货物港口的各国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执行: .1 要求码头经营人遵守有关船/岸合作的IMO规则和建议; .2 根据(19)决议附则第节的规定,要求码头经营人指定码头代表; .3 船长在任何时间都应对船舶安全装卸负责,装卸中的细节应以一致同意的装卸计划的形式得到码头经营人的确认; .4 在违反一致同意的装卸计划或其它任何影响船舶安全的情况下,船长有权命令停止装卸;以及 .5 当运输固体散装货物的船舶安全受到影响时,港口当局有权命令停止装卸作业。 4. 要求海上安全委员会继续对本规则审议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改; 5. 废除MSC/号通函和DSC/号通函。 附则 散货船装卸安全操作规则 目录 引言 1. 定义 2. 船舶和码头的适用性 3. 到港前船舶和码头之间的程序 4. 装卸货物前船舶和码头之间的程序 5. 装货和压载处理 6. 卸货和压载处理 附录1 港口和码头资料簿的建议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