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疾病诊疗规范

眼科疾病诊疗规范

眼科疾病诊疗规范
眼科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眼睑病

第一节眼睑皮肤病

一、眼睑湿疹

(一)定义及分型

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局部皮肤涂抹滴眼液、眼膏或其他不能耐受的刺激性物质时,常呈急性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溢泪、慢性泪囊炎、卡他性结膜炎等则可引起慢性湿疹。(二)诊断

1.病变部位痒感明显。

2.急性者初起时,睑皮肤肿胀充血,继而出现疱疹、糜烂、结痂。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形成脓疱、溃疡。慢性者,局部皮肤肥厚、粗糙及色素沉着。少数可并发结膜炎和角膜浸润。血液中常有嗜酸粒细胞增多。

(三)治疗

停用有关药物,去除致病因素。局部糜烂、渗液时,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局部丘疹而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已干燥的病变可外用氧化锌糊剂或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全身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去氯羟嗪(克敏嗪),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重症患者可加用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并作对症处理。

二、眼睑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palpebral dermatitis)

(一)定义

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其第一、第二支,在其分布区域发生伴有炎性的成簇疱疹。各年龄及性别组均可出现,但多见于老人及体弱者。

(二)诊断

起病前常先有发热、疲倦、全身不适、神经痛、畏光、流泪等前驱症状。3天后,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皮肤肿胀、潮红、群集性疱疹。水疱可变干结痂,痂皮脱落后常留下瘢痕及色素沉着。病变区域可留有长期的感觉消失或异常。皮损局限于神经支配区域,不超过鼻部中线为眼睑带状疱疹的最大特征。有时同侧眼的角膜与虹膜也可同时累及。继发感染者,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

(三)治疗

发病初期局部可涂1%甲紫(龙胆紫)液或氧化锌糊剂。也可用0.1%—0.2%碘苷(疱疹净)液湿敷或3%阿昔洛韦眼膏涂布。适当休息,给予镇静、止痛剂,以及维生素B1、B2。重症患者,为增强抵抗力,可用丙种球蛋白及转移因子。预防继发感染,必要时全身使用抗生素。出现角膜炎、虹膜炎等并发症时,局部应用抗病毒药和散瞳药等。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herpes simplex of the eyelid)

(一)定义

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这种病毒通常存在于人体内,当身体发烧或抵抗力降低时,便趋活跃。因发烧性疾病常常可以引起单纯疱疹发生,故又名热性疱疹。(二)诊断

病变多发生于下睑部位,并与三叉神经眶下支分布范围符合。初发时睑部出现簇状半透明小泡组成的疱疹;约在1周内干涸,以后结痂脱落,不留下痕迹。但可复发。发病时有刺痒与烧灼感。如发生在近睑缘部位,亦有可能蔓延到角膜。病变基底刮片,常证实有多核巨细胞。(三)治疗

1.涂1%煌绿酒精后涂氧化锌糊剂或抗生素软膏,以加速干燥结痂过程。

2.病变蔓延至角膜,见单纯性角膜疱疹的治疗。

四、眼睑丹毒(erysipelas)

(一)定义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急件炎症。面部丹毒常易累及眼睑,上下眼睑均可发病,并向周围组织蔓延。

(二)诊断

其典型症状为皮肤局部充血(鲜红色)、隆起、质硬,表面光滑,病变边缘与正常皮肤之间分界清楚,周围有小疱疹包围,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特征。眼险常高度水肿,不能睁开,患部剧烈疼痛和压痛。耳前和颌下淋巴结常肿大,全身伴有高热。在病变过程中,如发现深部组织硬结化,应视为睑脓肿的前驱症状。睑部丹毒除可由面部蔓延而来以外,还可因睑外伤或湿疹继发性感染所致。抵抗力较强的患者,病变可于几天之内自行消退,但大多数情况,不经彻底治疗则病变可迁延数周之久.愈后无免疫力,遇到寒冷或创伤时,在原发灶上易复发。多次复发的结果慢慢会变成睑象皮病。

至于所谓坏疽性丹毒是一种较严重的丹毒感染,一般都原发于眼睑部。这种丹毒可在几小时或几天之内引起眼睑深部组织坏死,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硬痂皮,几周后脱落。

睑部丹毒可通过面部静脉或淋巴组织向眶内或颅内蔓延扩散,造成严重后果。有的病例由于眼球和眼眶组织的破坏,而导致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以致失明。

(三)治疗

1.局部紫外线照射,同时肌肉或静脉给大剂量青雷素。

2.卧床休息。

第二节睑缘炎

一、鳞屑性睑缘炎(squamous blepharitis)

(一)定义

在理化因素刺激、全身抵抗力降低、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屈光不正等诱因下,眼睑腺体分泌过多,合并轻度感染时可引起睑缘炎。

(二) 诊断

1.睑缘局部刺痒,或无明显症状。

2.睑缘可充血、肿胀,并有点状皮脂溢出,睫毛根部附有鳞屑。皮脂与鳞屑常混合成黄色蜡状分泌物,干后结痂。除去痂皮后,可见睑缘潮红,但无溃疡。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炎症长期不愈,可导致睑缘肥厚、变钝、泪小点外翻,从而发生溢泪、慢性眼睑湿疹等并发症。

(三)治疗

去除病因及各种诱因。用生理盐水或3%重碳酸钠溶液轻轻擦去痂皮,然后用2%黄氧化汞(黄降汞)眼膏或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擦、按摩睑缘,每日3次。痊愈后须继续用药2周以上,以免复发。

二、溃疡性睑缘炎(ulcerative blepharitis)

(一)定义

发病诱因与鳞屑性睑缘炎基本相同。葡萄球菌常为本病致病菌。多见于患有全身慢性病及贫血的儿童。

(二) 诊断

1.症状较鳞屑性睑缘炎更严重。

2.皮脂分泌更多,睑缘皮肤、睫毛根部有脓疱及黄色痂皮,睫毛粘集成束。除去痂皮后,露出睫毛根端及出血性溃疡面。睫毛毛囊炎性破坏及睑缘瘢痕性收缩,可引起秃睫或睫毛乱生,甚至倒睫。炎症长期不愈,可导致睑缘肥厚、变形、溢泪、下睑皮肤湿疹或下睑外翻。

(三)治疗

用生理盐水或3%温硼酸溶液每日清洗睑缘,除去痂皮,并拔去患有毛囊炎的睫毛,然后涂用2%黄氧化汞或抗生素眼膏。本病比较顽固难治。因此,治疗务求彻底,切不可任意中断,必要时可考虑应用自身疫苗或葡萄球菌类毒素疗法。

三、眦部睑缘炎(angular blepharitis)

(一)定义

眦部睑缘炎由摩—阿(Uorax—Axenfeld)双杆菌引起;缺乏核黄素者好发本病。体质衰弱、贫血、结核等慢性病常为其诱因。

(二)诊断

睑缘及附近皮肤轻度充血、糜烂,双眼外眦部多见。常合并眦角性结膜炎。

(三)治疗

0.5%硫酸锌滴眼液对本症有效,每日4—6次。临睡前涂用2%黄氧化汞或抗生素眼膏。口服核黄素。

第三节睑腺病

一、睑腺炎(hordeolum)

(一)定义及分类

系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根据发病部位不同,

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化脓性细菌(以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引起睫毛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外麦粒肿;而引起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则称内麦粒肿。(二)诊断

1.外麦粒肿睑缘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近外眦部者常伴有颞侧球结膜水肿。数日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脓点,溃破排脓后痊愈。炎症严重者,常伴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或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内麦粒肿眼睑红肿较轻,但疼痛较甚。眼睑红、肿、热、痛,睑结膜面局限充血、肿胀,2~3日后其中心可见黄脓点。自行穿破,脓液排出后痊愈。

(三)治疗

脓肿形成前,应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脓肿成熟时需切开排脓。应注意对外麦粒肿,其皮肤切口方向应与睑缘平行;对内麦粒肿,则其睑结膜面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随血流进人海绵窦引起脓性栓塞而危及生命。

二、睑板腺囊肿(chalazion)

(一)定义

是睑板腺排出管阻塞、腺内分泌物滞留,刺激管壁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二)诊断

1. 多偶然发现,一般无显著症状。囊肿较大时,可有沉重不适感,部分则有异物感。

2.单发或多发,上睑尤多。眼睑皮下可扪及圆形、边界清楚、与皮肤不粘连的肿块,无压痛。相应的睑结膜充血,呈紫红或紫蓝色。如有继发感染,则其表现类似睑腺炎。反复发作的老年患者,应警惕睑板腺癌和横纹肌肉瘤之可能。

(三)治疗

囊肿小者,可不予处理,任其自行吸收或消散。也可局部热敷。或用2%黄氧化汞眼膏涂布并按摩,以促进囊肿吸收。囊肿大者,需手术刮除,睑结膜面的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

三、睑板腺阻塞

(一)病因

睑缘炎、慢性结膜炎或其他原因造成睑板腺排泄管阻塞,分泌物积存日久而钙化。

(二)诊断

1.患者可有干痒感,有时有异物感。

2.透过睑结膜可见点状及线条状黄白色凝聚物,日久形成小结石。

(三)治疗

病因治疗的同时可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膏,并按摩。小结石突出于睑结膜面时,可在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用尖锐小刀或注射针头剔除。

第四节眼睑与睫毛位置异常

一、倒睫(trichiasis)

(一)定义

为睫毛倒向眼球的不正常状态。毛囊周围瘢痕收缩,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睑内翻(如睑缘炎、睑腺炎、眼睑外伤等)均能造成倒睫。多见于沙眼。

(二)临床表现

患者可有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等不适感觉。多表现为眼睑痉挛,局部结膜充血,角膜浅层混浊,新生血管形成,甚至出现角膜溃疡。

(三)治疗

首先予以病因治疗。倒睫少时,可用睫毛镊拔除,或行倒睫电解术,彻底破坏毛囊,以免再生。倒睫多时,则需手术矫治。

二、睑内翻(entropion)

(一)定义及分类

睑缘向眼球方向内卷,睫毛部分或全部倒向眼球的反常状态。按病因分类,可有以下几种:1.痉挛性睑内翻系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所致。好发于下睑。老年人多见。另外,结膜炎、角膜炎的刺激,长期包扎眼睛也可成为本病诱因。

2.瘢痕性睑内翻系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常见于沙眼后,眼睑局部炎症或外伤也能发生。

3.先天性睑内翻系内眦赘皮、鼻根部发育不良、肥胖所致。常见于婴幼儿下睑内侧。4.机械性睑内翻睑发育异常、无眼球、小眼球和眼球萎缩,因对眼睑失去支撑力量而出现睑内翻。

(二)诊断

1.异物感、疼痛、流泪明显。

2.睑缘内翻,部分或全部睫毛倒向眼球,直接摩擦角膜、结膜。结膜充血明显。可发生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视力亦可减退。

(三)治疗

病因治疗基础上,根据不同病情选择矫正方法:

1.对先天性睑内翻,轻度者可随年龄增长趋向自愈,不急于手术。也可用短小橡皮胶布粘贴于下睑内侧皮肤,以起牵拉作用。重症者可用眼睑皮肤—穹窿部穿线法矫正。

2.轻度痉挛性睑内翻和睑板不甚肥厚者,可作631法矫正。睑板肥厚者,则选何兹术式为宜。对老年人的痉挛性睑内翻可行下睑皮肤切除术。重症者可加眼轮匝肌部分切除术。 3.瘢痕性睑内翻的矫正方法,常用的有睑板楔形切除术、睑板切断术、睑板切除术。

4.机械性睑内翻,可试配义眼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联合义眼植入,既改善外观,又同时治疗了睑内翻。

三、睑外翻(ectropion)

(一)定义及分类

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的反常状态。根据不同病因,可分为:

1.瘢痕性睑外翻眼睑局部炎症或外伤尤其热烧伤、化学伤后形成瘢痕,收缩牵拉所致。

2.痉挛性睑外翻多由眼轮匝肌痉挛所致,常见于眶脂丰满的幼儿或青年的下睑,结膜肥厚性变化、水肿或眼球高度突出时,也可发生本症。

3. 老年性睑外翻眼睑皮肤松弛所致,仅限于下睑。

4.麻痹性睑外翻面神经麻痹所致,仅见于下睑。

(二)诊断

1.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一,溢泪为主要表现。轻者仅睑缘后唇稍离开眼球,睑结膜并无外露(又名睑缘外旋)。重者可使泪点外翻。局部皮肤湿疹。眼睑闭合不全可使暴露的结膜干燥、充血、肥厚,角膜上皮干燥、脱落,甚至引起暴露性角膜溃疡。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睑、结膜、角膜。

(三)治疗

在病因治疗基础上,要求溢泪患者向上轻拭泪液。有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暴露者,应在结膜囊内涂以大量眼膏,保护眼球。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作睑缘缝合术。对痉挛性睑外翻者可采用包扎疗法。对老年性睑外翻者可施行睑缘缩短术。对病程已久的麻痹性睑外翻者,可作外眦部睑缘缝合术。对轻度瘢痕性睑外翻者可选择―Z字‖形缝合术。重症患者则在彻底切除瘢痕组织后,用游离植皮或转移皮瓣矫治。

四、内眦赘皮(epicanthus)

(一)定义

内毗赘皮是遮盖内毗部垂直的半月状皱折,在所有种族3—6个月的胎儿是常见的。发生在胚胎3、4个月,较为合理的学说归因于颅骨及鼻骨之发育不良,使过多的皮肤形成皱折。(二)诊断

内毗赞皮经常是双侧的,皮肤皱折起于上睑,呈新月状绕内毗部走行,至下睑消失。少数病人由下睑向上伸延。例外的可以是单侧的。皱折亦可很宽,有时遮蔽内毗部,偶有遮盖鼻侧眼球影响一部分视野者。患者两眼距离较远,鼻子低平,常误认为是内斜视。有些无精打彩的外貌。在鼻梁上皱折中捏起皮肤内眦赘皮可暂时消失。

本症常合并上睑下垂、睑裂缩小、内斜视及向上运动障碍以及先天性睑缘内翻。少数病例泪阜发育不全。

(三)治疗

轻者不需治疗,为美观可行整形术。如合并其他先天异常者应酌情手术矫正。

五、眼睑闭合不全(hypophasis)

(一)定义

睑裂闭合受限或完全不能闭合,导致眼球部分外露的反常状态,又称―兔眼‖。严重睑外翻、先天性上睑或者下睑过短或缺损、眼球病变或眶内占位病变造成的眼球突出、面神经麻痹则可引起麻痹性睑裂闭合不全。

(二)诊断

1.临床表现除原发病表现外,有不同程度的溢泪。除有碍美观外,暴露的角膜干燥、上皮脱落、混浊,甚至发生暴露性角膜溃疡。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情况。

(三)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可采取局部保护措施,结膜囊内涂大量抗生素眼膏,并以眼垫覆盖或作眼部―湿房‖。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必要时可作中央性睑缘缝合术。

六、上睑下垂(ptosis)

(一)定义及分类

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睑裂变窄。按病因可分为:

1.先天性上睑下垂(congenital blepharoptosis) 系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发育异常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2.后天性上睑下垂继发于眼睑本身疾病、神经系统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主要有:

(1)麻痹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多为单眼。

(2)交感性上睑下垂:米勒(muller)肌功能障碍或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后者常致霍纳(Horner)综合征。

(3)肌源性上睑下垂;多见于重症肌无力。

(4)机械性上睑下垂:眼睑本身病变使眼睑重量增加所致。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先天性上睑下垂者,双侧居多,可伴有眼睑其他先天异常或眼外肌麻痹;后天性上睑下垂者,则常有原发病的相应症状。

(2)自然睁眼向前平视时,双眼或单眼上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若双眼瞳孔被遮,则患者视物呈仰头姿态或眉弓抬高,额部皮肤出现较深横皱纹。有时可伴有内眦赘皮、小睑裂等畸形。严重的先天性上睑下垂者可影响视功能发育,日久则发生弱视。重症肌无力所致者有晨轻夜重的特点,常伴其他眼外肌无力现象,眼球运动亦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情况,必要时验光检查。对重症肌无力可疑患者,可作新斯的明试验,以明确诊断。肌注新斯的明0.5mg,15~30min后症状缓解者为阳性。

(三)治疗

1. 先天性上睑下垂未完全遮盖瞳孔者,可择期手术矫正;完全遮盖瞳孔者,应尽早手术矫正,以防产生弱视。提上睑肌肌力良好(8mm以上)或中等(4—7mm)者,可考虑作提上睑肌缩短术;肌力弱(0—3mm)者,可选择利用额肌力量的手术,如阔筋膜悬吊术、眼轮匝肌悬吊术等。

2.后天性上睑下垂,应先作病因治疗,无效时再行手术。伴有其他眼肌麻痹或重症肌无力者,手术应慎重。

七、双行睫(distichiasis)

(一)定义

双行睫为先天性睫毛发育异常。Begle及Szily认为是远祖遗传征象之一。此种现象常在动物中发生。为显性遗传。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在正常睫毛后方另发生一行睫毛,此睫毛由睑板腺口内长出。数目少者3—5很,多者20余根。可在若干睑板腺口内无睫毛发生。常见于双眼上下睑,亦有只发生于双眼下睑或单眼者。此副睫毛细软短小、色素少。但亦有与正常睫毛相同者。排列规则,直立或向内倾斜。常引起角膜刺激症状。因副睫毛较细软,角膜上皮长期受刺激已能适应,所以有的儿童直到5—6岁因外观上有轻度―红眼‖症状,才引起家长的重视。裂隙灯检查时角膜下半部可被染色。偶有合并睑缘外翻者。

2.病理检查发现本病之睑板腺缺如,该处被睫毛囊所代替。

(三)治疗

如副睫毛少可行电解术。马庆询(1981)曾对7例(14眼)患者行毛囊摘除术,系将毛囊随同副睫毛一并摘除。远期效果符合眼睑生理的功能与外观。

八、先天性睑裂狭小症(congenital blepharophimosis)

(一)定义

先天性睑裂狭小症的特征为睑裂较小。Waardenberg认为系胚胎3个月前后由于上颌突起发育抑制因子量的增加与外鼻突起发育促进因子间平衡失调,故两眼内眦间距离扩大、下泪点外方偏位。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诊断

1.临床表现本症之睑裂左右径及上下径皆较正常明显的变小。有的横径仅13mm,上下径仅1mm。常伴有内毗角之异常。

2.本症合并的其他先天异常合并鼻梁低鼻根部宽者较多。有合并内眦赘皮及上睑下垂者。亦有合并小眼球、小角膜、泪小管延长及泪小点向外偏位者。有的合并不同程度之智力缺陷。(三)治疗

可行外眦切开内眦成形术,亦有行隆鼻术者。合并有上睑下垂者行睑下垂手术。

九、先天性眼睑缺损(congenital coloboma of the lid)

(一)定义

先天性眼睑缺损为较少见之先天异常。文献报告中女多于男。

(二)诊断

单眼者较多见。上睑缺损较下睑者多见。亦有右上下睑缺损伴左下睑缺损或双眼上下脸对称的四个缺损者。眼睑缺损的部位以中央偏内侧者占绝大多数。缺损之形状多为三角形,基底在睑缘,亦有呈梯形或横椭圆形者。有报告内眦及外眦部缺如者,其缺损之幅度占睑裂之3/4,其宽度最大者为7mm。

(三)治疗

我国宁金龙等(1982)曾利用睑缺损部本身的睑板及睑组织设计推移或滑行的带蒂组织瓣修复上睑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

十、睑球粘连(symblepharom)

(一)定义

睑结膜与球结膜间发生粘连,多由化学伤、灼伤所致。一些严重的眼病,如沙眼、溃疡性结膜病,以及复发性翼状胬肉也可发生本症。

(二)诊断

1.临床表现睑、球结膜粘连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症状。粘连面积大者,常引起眼球运动障碍而出现复视。累及角膜瞳孔时,可影响视力和仪容。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情况。

(三)治疗

1.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采取预防睑球粘连的措施,结膜囊内涂大量眼膏,用玻璃棒经常分离创面,或在结膜囊内放置硅橡胶薄膜等。

2.形成睑球粘连后,较轻者常无明显症状,不需治疗。范围较小的,可分离粘连后作自体结膜移植。范围较大的,则选自体口腔粘膜移植。对严重的角膜粘连者,可同时作板层角膜移植术。

第五节眼睑肿瘤

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有色素痣、黄色瘤、皮样囊肿、血管瘤、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等;恶性肿瘤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眼睑恶性黑色素瘤等。

一、色素痣(nevus)

(一) 概念

出生时即有,婴儿期生长较快,成年期渐趋静止。少数在青春期出现。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多见于外眦部睑缘,表面扁平或稍隆起,色泽及大小不一。表面平滑、不隆起、没有毛发生长者称斑痣;高出皮肤表面,其上有毛发生长者称毛痣;在睑缘上突起,呈乳头

状,色较黑,呈米粒或豆大者称乳头状痣:分占上、下睑各半,闭眼时合二为一者称分裂痣。在外来刺激下也可恶变。

2.检查仔细检查眼睑局部情况。必要时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助确诊。

(三)治疗

一般不需治疗。一旦近期增长迅速,色素加重,表面粗糙,兼有出血倾向时,应警惕恶变可能,尽早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切除范围应包括其周围部分的正常皮肤。

二、黄色瘤(xanthelasma)

(一)病因

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高血脂有关。

(二)诊断

1.临床表现老年妇女上睑内侧多见,呈对称性分布。淡黄色、圆形或椭圆形、质软、扁平,稍隆起于皮肤面。生长缓慢,无任何不适。

2.检查仔细检查上、下睑内侧皮肤。

(三)治疗

无需治疗。为美观,可手术切除或用二氧化碳冷凝。

三、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一)病因

属先天发育异常,儿童多见。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多见于上睑外侧皮下,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软的肿块。与皮肤无粘连,但可与骨膜粘附。内含软骨、毛发、牙齿、腺体及脱落上皮等,周围有囊膜。

2.检查局部检查为主,生长于上睑内侧的囊肿,需与脑膜膨出相鉴别。

(三)治疗

手术切除。

四、血管瘤(hemangioma)

(一)定义及分型

先天性血管组织发育畸形,出生后即有。可分为毛细血管型和海绵窦型两种。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毛细血管型较多见。扁平或稍隆起,无痛。位置较浅,多在真皮内。呈鲜红色,深部者为浅蓝色或暗紫色。呈乳头状隆起的称草莓痣;扁平不隆起的称火焰痣。,

(2)海绵窦型见于青年人。位于皮下或真皮深层。境界清楚,球状突起,色蓝紫,质软,有包膜。头低位时,肿块增大,颜色加深。遍及半侧面部的血管瘤,如伴同侧脉络膜弥漫性血管瘤、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及青光眼等者称Sturge—Weber综合征。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仔细检查眼睑局部情况。必要时作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及眼压检查,甚至CT摄片。

(三)治疗

1.儿童毛细血管瘤有自行消退趋向不急于处理。瘤体迅速增大,尤其遮盖瞳孔引起弱视或反复出血、感染者需进行治疗。

2.毛细血管型,首选为肿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光、放射线治疗。

3.海绵窦型应手术切除。

五、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一)诊断

鳞状细胞乳头瘤为眼睑最常见良性病变。常有蒂,颜色与相邻近的眼脸皮肤相同。往往是多发,好累及睑缘,表面常有角化蛋白痂,显微镜下,可见指状突起构成,血管化结缔组织,外有增殖性上皮覆盖,表皮常棘皮化,足钉延长,有角化过度和灶性角化不全区域。(二)治疗

手术切除。

六、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一)定义

来源于表皮或毛囊的基底部,好发于下睑近睑缘处的内眦部。在眼睑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率占第一位。50~60岁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人。常发生在内眦睑缘移行部,呈丘疹样结节或类似色素痣,质硬,表面有鳞屑及痂皮。中央部可出现溃疡,逐渐扩大,基底坚硬而不平,边缘隆起并内卷。进展缓慢,很少转移至远处,但可向周围及深部蔓延,出现相应症状及体征。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助诊断。怀疑肿瘤细胞扩散时,应作X线检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如CT、脑部MRI等),以明确范围及程度。

(三)治疗

基底细膜癌对X线、Ra或Co放射治疗敏感。瘤体小时,可行手术切除或冷冻。晚期病例,可作眶内容摘除术,并结合放射治疗。

七、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一)定义

起自皮肤或粘膜上皮层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与粘膜交界处的睑缘。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50岁以上男性多见。

(2)睑缘皮肤与结膜交界处先出现局限性隆起,渐成乳头状或菜花状。中央发展成溃疡,基底硬而不平,边缘坚实并隆起、外翻。进展缓慢,全身淋巴转移少见,但可向周围蔓延或向深部发展,甚至累及颅腔,出现相应症状及体征。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助诊断。怀疑肿瘤细胞扩散时,应作X线检查、全身检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如骨ECT、脑部MRI等),以明确范围及程度。

(三)治疗

尽早局部手术切除并整复眼睑。晚期应作眶内容摘除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八、睑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一)定义

恶性黑色素瘤占眼睑所有恶性肿瘤的1%。虽然发病率相当低,但几乎所有皮肤癌死亡中,2/3是黑色素瘤所致。可起自原先存在的交界痣、复合痣或罕见地起自细胞性蓝痣,也可自行发生。

(二)分型

1.小痣恶性黑色素瘤

2.表浅扩散性黑色素瘤

3.结节性黑色素瘤

4.起自痣的黑色素瘤

(三)诊断

1.临床表现最初黑色素细胞增生是向水平方向伸延(非侵犯性水平性生长期),随之为侵犯(垂直方向生长)期。提示色素痣恶性转变的一系列预兆性体征有:①颜色的改变,特别是红、白和蓝的色调,以及突然变深暗;②大小改变;②表面特征的改变,如结痂、渗出、出血或溃疡;④质地改变,尤其是变软或脆;⑥症状改变,如痛、痒或压痛;⑥形状改变,如原先扁平病变迅速隆起,⑦四周皮肤的改变,如红、肿或出现卫星病变。

2.病理检查可确诊。

(四)治疗

彻底切除。

九、睑板腺癌(sebaceous cell carcinoma)

(一)定义

原发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多见于60岁以上女性。自觉症状少见。早期表现类似睑板腺囊肿,眼睑肥厚变形,皮肤和结膜完整不破。当肿瘤细胞突破睑板组织后,则呈现黄白色结节,并迅速形成溃疡,基底硬、易出血。可蔓延至邻近组织,也可发生淋巴转移。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助诊断。怀疑肿瘤细胞扩散时,应作X线检查、全身检查,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以明确范围及程度。

(三)治疗

早期广泛手术切除,晚期应作眶内容摘除术。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只能作辅助治疗。

第二章泪器病

第一节泪道病

一、总论

(一)定义

泪道狭窄或(和)阻塞为先天异常、外伤、炎症或异物、肿瘤所致。可发生于三个部位:泪小点狭窄或(和)阻塞、泪小管狭窄或(和)阻塞,以及较常见的鼻泪管狭窄或(和)阻塞。

(二)诊断

1.临床表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溢泪。长期拭泪可造成下泪点外翻、局部皮肤湿疹,有时有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表现。泪小点狭窄或(和)阻塞者,可发现泪小点开口狭小或(和)阻塞。泪道冲洗或探通,可了解泪小管、鼻泪管狭窄或(和)阻塞部位。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仔细检查外眼局部情况。泪道冲洗或探通可明确狭窄或(和)阻塞部位。有条件的,可行泪道造影检查。儿童患者可将2%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内,如泪道通畅,鼻腔分泌物被染成绿色。

(三)治疗

1.泪小点狭窄或(和)阻塞者,可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张。有明确异物时,则取出异物后作泪道冲洗。

2.泪小管狭窄或(和)阻塞者,可用不同粗细的泪道探针逐渐扩张、探通,切忌强行探通形成假道。也可采用穿线插管法。严重病例,可采用结膜泪囊吻合术、插管术。

3.鼻泪管狭窄或(和)阻塞者,可行探通插管术,也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或泪囊摘出术。

二、急性泪囊炎(acute dacryocystitis)

(一)定义

由慢性泪囊炎转变而来或因创伤和鼻粘膜感染而急性发生。致病微生物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病毒等。

(二)诊断

1.临床表现泪囊部(内眦韧带下方)红、肿、热、痛明显,常波及眼睑及颜面部。结膜充血、水肿,眼睑肿胀,颌下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全身可有发热、不适。白细胞显著增多。泪道冲洗不通。数日后局部形成脓肿,破溃排出脓液后炎症消退。易形成泪囊瘘管,并反复发作。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仔细检查外眼情况。排出物可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此外,应注意一般情况、体温,以及周围血象变化,并及时复查。

(三)治疗

早期局部湿热敷,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脓肿成熟时,应及时切开排脓,放置橡皮引流条。炎症消退后,可施行泪囊摘除或鼻腔泪囊吻合术。

三、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

(一)病因

主要原因为鼻泪管阻塞,多由沙眼及慢性鼻腔疾患造成泪道阻塞引起。致病菌以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为主。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泪溢使泪囊部皮肤潮红、糜烂,出现慢性湿疹表现。挤压泪囊区有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鼻侧球结膜充血。如泪囊区分泌物长期不排出,则泪囊可逐渐增大形成囊肿,突出于泪囊部。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仔细检查外眼情况,排出物可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三)治疗

经常挤压出泪囊内分泌物,频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用抗生素溶液做泪道冲洗,及时探通及扩张泪道。数次无效者,可考虑施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或泪囊摘出术。

四、新生儿泪囊炎(neonatal dacryocystitis)

(一)病因

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致。多为鼻泪管下端管腔被先天性残存膜封闭。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常为单侧。病情缓慢,症状较轻。患儿溢泪、分泌物增多。有时,泪囊区可略隆起,压迫泪囊有分泌物溢出。

2.检查仔细检查外眼情况,必要时也可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三)治疗

每日数次按摩泪囊,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以生理盐水高压冲洗泪道或仔细探通,可使鼻泪道通畅而痊愈。

第二节泪腺病

一、急性泪腺炎(acute dacryoadenitis)

(一)病因

由邻近组织炎症蔓延或远处的化脓性原发灶转移引起,也可为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病。未能找到病因时,则称为原发性急性泪腺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较少见。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单侧急性起病,以泪腺部疼痛开始,有流泪或脓性分泌物。眼眶外上方充血肿胀,炎性上睑下垂。邻近结膜充血水肿。泪腺触痛明显。眼球运动常不受限。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可出现体温升高、头痛不适等全身表现。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仔细检查外眼情况,必要时作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X 线检查、周围血象检查。

(三)治疗

局部热敷。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排脓,睑部泪腺脓肿从结膜切开,眶部泪腺脓肿从皮肤切开。

二、慢性泪腺炎(chronic dacryoadenitis)

(一)病因

由急性泪腺炎症转变而成,也可为结核感染引起。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双侧发病,进展缓慢。眼睑外上侧出现分叶状无痛性包块,质软。该处轻度睑下垂。肿胀的腺组织可限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而产生复视,但眼球突出少见。多不伴有流泪。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仔细检查外眼情况。切除泪腺作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必要时行PPT试验、周围血象检查、眼球突出度测定、X线检查等。

(三)治疗

从病因治疗着手。病因未明时,可试行放射治疗并结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激素。

第三节泪器肿瘤

一、泪腺多形性腺瘤(polymorphic adenoma of lacrimal gland)

(一)概述

上皮成分化生而成,肿瘤细胞成多形性,肿瘤组织有完整包膜。80%为良性。中年男性偏多。

(二)诊断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外上方眶缘或深处扪及质硬、结节状肿块,无压痛,易推动。眼球向鼻下方突出,向颞上方眼球运动受限,可产生复视、视力下降。良性者很少有转移,恶性者多为淋巴转移。眼眶X线检查,良性者一般为泪腺窝扩大,骨质增生;恶性者则常有骨质破坏。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充分了解眼部及相关淋巴结情况。切除物作组织病理检查可帮助诊断。必要时作眼眶X线、CT检查及眼球突出度测定。(三)治疗

手术彻底摘除肿块,注意保持包膜的完整。恶性者应行眶内容摘除,并辅以放射治疗。

二、泪腺圆柱瘤(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lacrimal gland)

(一)概述

起源于泪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青壮年女性多见。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程较短。泪腺区疼痛发生较早。眶缘或眼睑皮下可扪及肿块,压痛,有粘连。眼球突出,运动障碍,但视力损害不显著。易向邻近组织蔓延,并侵人颅内。也可经淋巴或血行向全身转移。

(2)眼眶X线检查可见泪腺窝扩大及局部骨质破坏。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眼部情况。应常规作眼眶x 线检查、眼球突出度测定。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助诊断。必要时作全身特殊检查(如CT、MRI 等),术后则应定期复查。

(三)治疗

尽早行眶内容剜出术,力求手术彻底、仔细。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三、泪囊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dacryocyst)

(一)诊断

1.临床表现早期主要表现为溢泪。泪道冲洗、探通通畅后,但症状不改善。有血水或黄水从泪小点排出者,应高度重视。1个月或数年后,泪囊部出现无痛性肿块。肉瘤质地较软,上皮性癌肿,则质地较硬。后期,肿瘤生长超出泪囊范围向皮下及眼眶深部发展,从而可使皮肤表面出现溃疡。眼球移位或突出,肿瘤可延及鼻、面部,晚期可蔓延入颅内或经淋巴、血行全身转移。

2.检查常规检查视力。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外眼情况,测量眼球突出度、眼眶X 线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可疑病例可行泪囊碘油造影或尽早手术探查,切除物作活组织病理检查常能明确诊断。必要时作全身特殊检查(如CT/MRI等)。

(二)治疗

手术彻底切除为宜。手术范围取决于肿瘤范围及病理检查结果。乳头状鳞状细胞癌、未分化型癌及淋巴肉瘤等对放射治疗敏感,故术后放射治疗效果更佳。

第三章结膜炎

结膜炎(conjunctivitis)占结膜病首位,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易受风、尘、烟、热等刺激,也容易受到感染及外伤。同时,结膜富含神经血管,对各种刺激反应敏感。

结膜炎总论

结膜炎

一、定义

结膜炎(conjunctivitis)是结膜受病原体感染而发生的炎症。

二、病因

结膜炎的病因可根据其不同性质分为微生物性及非微生物性两大类;现根据其不同来源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1.外源性来自外界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寄生虫等,通过衣物、毛巾、昆虫等传播途径导致结膜炎症。各种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外伤均可成为致病因素。2.内源性由菌血症、全身过敏状态或全身代谢障碍引起。

3.局部组织病变蔓延邻近组织如角膜、巩膜、眼睑、鼻窦、泪器等部位的炎症蔓延而来。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患眼睛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发痒、摩擦感等。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则出现明显的畏光、流泪并有程度不等的疼痛及视力下降。

(2)体征

1.结膜充血表层结膜血管的充血,其特点是愈近穹隆部充血愈明显,而愈靠近角膜缘充血愈轻;形态呈网状,血管分支多,色鲜红,可伸入角膜形成角膜血管翳,淌滴用肾上腺素液之后充血很快消失。结膜充血与角膜、巩膜或虹膜睫状体的炎症造成的睫状充血有明

显区别,后者为深部前睫状血管的充血,其特点是愈靠近角膜缘充血愈重,愈近穹隆部充血愈不明显、血管走行围绕角膜缘呈放射状,分支少,推动结膜时血管不移动,滴用肾上腺素液后充血不消失。

2.分泌物分泌物除来源于杯状细胞、泪腺、副泪腺等外,还有白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物。分泌物的性质,可因不同病因而异。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量多且常为粘液性或脓性,早晨醒来常常上下睑粘着。病毒性者分泌物量少、呈水样或浆液性。过敏性者分泌物如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常呈红白色丝状。

3.结膜下出血严重的结膜炎在球结膜下出现点状、片状出血,色鲜红出血量多时呈黑红色,边界清晰。非大量出血者1—2周内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

4.结膜水肿重症结膜炎时,由结膜血管渗漏导致组织水肿。因球结膜及穹隆结膜组织松弛,水肿时隆起明显,严重者球结膜可突出睑裂外。而睑结膜与睑板紧密相连,水肿表现不显著。

5. 乳头增生为结膜上皮、血管过度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所致,使结膜表面不光滑,呈绒布状。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乳头中央部有伞状新生血管。常见于慢性结膜炎及沙眼,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时可见典型的石榴状乳头增长。

6.滤泡形成滤泡较乳头大,为淋巴细胞局限性聚集,隆起呈半球状,半透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见其边缘有血管包绕。多见于衣原体和病毒性结膜炎。

7.假膜与膜某些细菌感染(如链球菌、科—威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所致的结膜炎,常有一层白色膜,为纤维素与白细胞组成,粘附在结膜面上。此种膜容易揉去或用镊子剥离.虽有轻度出血.而无组织损坏,称为假膜;但白喉杆菌所致的膜纤维蛋白侵入组织深部。与结膜上皮交织在一起,不易分离,如强行剥离则必破坏组织引起溃疡,称为真膜。

8.―泡‖即疱疹,为淡灰白色实性小结节,周围局限性充血,破溃后形成火山口状溃疡,见

于泡性结膜炎。

9.瘢痕形成为绒状、网状或片状。见于手术后、化学伤或热烧伤、沙眼等。

10.干燥结膜面失去光泽和弹性,如蜡状,因腺体分泌障碍或维生素A缺乏所致,见于上皮性干燥症和实质性干燥症。

11.假性上睑下垂由于细胞浸润或瘢痕形成使上睑肥厚、重量增加而造成,见于沙眼或浆细胞瘤等。

12.耳前淋巴结肿大见于病毒性结膜炎。可有压痛,细菌感染者极少见。

13.结膜肉芽肿较少见,可见于结核、麻风和梅毒性结膜炎。

(二)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对于结膜炎病人,为了及早确定病原,并迅速筛选出最有效的治疗药

物,应作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以便确定细胞内有无细菌,必要时作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如无菌生长则应考虑为衣原体或病毒的可能性。可作实验室分离鉴定。2.细胞学检查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结膜炎细胞反应不同,故涂片或刮片查细胞对鉴别诊断颇有意义。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常表示为细菌或衣原体感染;单核细胞增多,常为病毒感染;有巨噬细胞则应考虑沙眼;若胞质内有包涵体则诊断为沙眼或包涵体性结膜炎;嗜酸粒细胞增多为过敏反应。上皮细胞角化则为结膜干燥的特征。

四、预防和治疗

(一)预防

1.结膜炎多为接触传染,故应提倡多洗手、洗脸,不用手或衣物拭眼。脸盆、毛巾、手帕必须专人专用,应经常日晒或煮沸消毒,防止传染。

2.对患有传染性结膜炎患者应行隔离。更不允许到公共游泳区游泳,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也必须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3.对工作环境条件较差者要设法改善环境、条件或带保护眼镜以防引起结膜炎。

4.对浴室、餐厅、游泳池要加强宣教和定期检查,加强管理。

(二)治疗

1.局部治疗

(1)不要遮盖患眼:因结膜炎时分泌物很多,遮眼不利于分泌物排出,且遮眼会使结膜囊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加重炎症。畏光者可戴防护镜。

(2)冲洗结膜囊:结膜囊内有分泌物,应行冲洗,其主要作用是清洁。可用生理盐水、2%-3%硼酸溶液或1:5000—1:10000升汞液。冲洗液需有适宜的温度。冲洗时要翻转眼睑,同时用手指推动上、下睑,以便彻底冲去分泌物。

(3)局部用药:①滴眼剂:可选用含抗生素和磺胺药的眼药水。药物的选择应根据致病菌对其是否敏感而定。重症者在药敏结果报告出来前可行几种抗生素合用。②眼膏:在结膜囊内停留时间较久,适用于睡前。③腐蚀剂:杀菌和腐蚀坏死组织。选用1%硝酸银涂擦睑结膜面,切不可触及角膜,随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对急性期分泌物多者效果尤显。

2.全身治疗严重的结膜炎病人,需全身使用抗生素、磺胺药物、抗病毒药物或其他药物。

第一节细菌性结膜炎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一、定义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acute catarrhal conjunctivitis)俗称―红眼‖或―火眼‖,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发病有季节性,夏、秋两季多见,多双眼发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结膜明显充血,有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有自愈倾向,病程多为2—4周。

二、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为kochweck杆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见到。

后两种细菌平常寄生于结膜囊内,不引起结膜炎。但在其他结膜病变及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有时也可引起急性结膜炎的发作。细菌可通过多种媒介直接接触结膜。其在公共场合、集体单位如幼儿园、学校及家庭可迅速蔓延,导致广泛流行。特别是在春秋季节,各种呼吸道疾病盛行,结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经呼吸道传播。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自觉患眼刺痒有异物感,严重时有眼睑沉重感及畏光、流泪、烧灼感。

2. 有时因分泌物附着在角膜表面瞳孔区,造成暂时视物不清,冲洗后即可恢复视力。3.眼睑肿胀,睑、球结膜明显充血呈鲜红色,以睑部及穹隆部结膜最为显著。

3.有大量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在结膜面可有假膜出现,又称伪膜性结膜炎。4.结膜下出血球结膜下散在点、片状出血。

5.角膜并发症主要是由kochweck杆菌引起。表现为卡他性角膜边缘浸润及溃疡,病变开始呈浅层点状浸润,以后浸润互相融合,遗留云翳。

(二)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可分离发现致病菌,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2.细胞学检查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增多。

(三)鉴别诊断

1.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睫状充血或混合亢血。角膜雾状混浊,瞳孔散大,眼压急剧上升,视力急剧下降,眼胀痛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

2.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睫状充血,愈近角巩膜缘愈明显,角膜后有沉着物,前房闪辉阳性,晶状体前囊有色素或部分虹膜后粘连,视力障碍。

3.病毒性结膜炎有水样分泌物,常合并结膜下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睑结膜有滤泡形成,角膜常有点状浸润。

四、治疗

在发病早期和高峰期作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确定致病菌,并作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治疗。一般病程晚期细菌学检查阳性率较低。保持局部清洁,不遮患眼,及时彻底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和交叉感染。

(1)冲洗结膜囊:对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1:5000—1:10000升汞液、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若分泌物不多,消毒棉签蘸上述溶液清洁眼部。

(2)1%硝酸银涂擦睑结膜面,然后用盐水冲洗。

(3)局部选用眼药水(膏),如0.25%氯霉素、O.3%氧氟沙星、0.5%林克霉素或10%—15%磺胺醋酰钠等,每l—2小时1次,睡前用0.5%四环素、0.5%土霉素眼膏或o.5%红霉素眼膏涂眼,防止眼睑粘着,同时使药物在结膜囊内保留较长时间。在并发角膜炎时,应按角膜炎处理。

治疗要及时、彻底,防止复发。

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一、定义

慢性卡他性结膜炎(chronic catarrhal conjunctivitis) 为常见眼病,多双眼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

二、病因

1.感染因素可为急性结膜炎未彻底治愈转变而来,或因致病菌数量少,毒力较弱而同时机体抵抗力较强,致使病变呈慢性迁延状态。常见的致病菌有莫—阿双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链球菌等。

2.非感染因素①不良环境刺激,如风沙、灰尘、强光和有害气体刺激等。②眼部刺激如:

倒睫、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等。③长期使用某些刺激性药物。④与屈光不正、睡眠不足、烟酒过度及刺激性饮食也有关。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的自觉症状轻重不一,因人而异。

1.主要症状为患眼痒、干涩感、刺痛、异物感、眼睑沉重及视力疲劳等,尤以晚间或阅读时明显加重。

2.睑结膜轻度充血,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者则出现睑结膜充血、肥厚、粗糙、有乳头增生,呈天鹅绒状。

3.有粘液性或白色泡沫样分泌物,量少,常聚集于眦部。如为莫—阿双球菌引起的炎症,常有口角充血、糜烂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取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可发现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2.细菌学检查取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可发现致病菌。

四、治疗

首先应去除病因,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消除不良卫生习惯,积极治疗倒睫、慢性泪囊炎、睑缘炎,矫正屈光不正等。可挤压按摩睑板,对睑缘分泌物的分解产物刺激睑板所造成的睑腺性结膜炎有一定疗效。

治疗可选用抗生素眼药水(膏)或磺胺类眼药水,每日4—6次,晚间可用抗生素眼膏。0.3%-0.5%硫酸锌眼药水对莫—阿双球菌有特效,亦可解除痒感,每日3-4次。

【疗效标准和预后】

1.疗效标准治愈后不留瘢痕,不影响视力,病变只限于结膜,角膜不受累。

2.预后病程长,难以根治。

淋菌性结膜炎

一、定义

淋菌性结膜炎(gonococcal conjunctivitis) 也称淋菌性脓漏眼或淋病眼,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传染性化脓性炎症。可发生于成人,也可发生于新生儿。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高度的眼睑、结膜充血水肿,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发病急,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短期内可形成角膜溃疡,进而角膜穿孔,造成失明严重后果。近年来,此病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病因

为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多因出生时通过患有淋菌性阴道炎母亲的产道时感染,成人多为自身感染。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有淋病病史或接触史。

2.发病急剧,眼睑肿胀,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3.分泌物中可查到大量淋球菌。

4.常伴有角膜溃疡、角膜穿孔。

(二)鉴别诊断

眼—尿道—滑膜综合征:本病原因不明,有细菌、螺旋体、滴虫及病毒感染等学说,眼部表现主要为化脓性结膜炎,但较淋球菌者为轻.常并有色素膜炎(葡萄膜炎)。同时伴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多发性关节炎。

【检查】

1.由于角膜有穿孔的危险,应彻底检查整个角膜,排除角膜周边溃疡(尤其上半角膜)。2.立即行结膜刮片革兰染色及常规培养加药敏。

四、治疗

1.用生理盐水、1:l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硼酸溶液冲洗结膜囊,开始可每5一l 0分钟冲洗1次,以后逐渐减至每半小时至l小时1次,直至分泌物消失。单眼患者,冲洗时将头向患侧倾斜,以免冲洗液流入健眼。

2.可频滴O.25%氯霉素、0.1%利福平眼药水,红霉素、杆菌肽眼膏,也可用0.3%氧氟沙星眼药水(膏)等。出现角膜病变时应用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散瞳,并使用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滴眼液。

3.全身治疗:首选青霉素,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也可用头孢菌素或大观霉素,还可用氨苄西林等。小儿用青霉素可按5万U/kg体重计算,肌内注射及静脉滴注。如角膜已受累,应用头孢抱曲松1g静脉推注,2次/日,根据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决定治疗时间。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可考虑环丙沙星200mg,静脉推注,2次/日。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孕妇和儿童。

4.四环素或红霉素治疗可能发生的衣原体合并感染。

【疗效标准及预后】

疗效标准

1.及时治疗,炎症消退后,睑结膜上遗留瘢痕。

2. 角膜浅层受侵犯时,愈后留云翳;形成溃疡,愈后则留斑翳;若角膜穿孔,则留粘连白斑。

3.视力受影响或严重影响,甚至丧失视力,新生儿常成盲童。

预后

淋菌性结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不良后果。

眦部结膜炎

一、定义

眦部结膜炎(angular conjunctivitis) 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结膜炎症,多双眼发病并伴眦部睑缘炎。

二、病因

1.莫—阿双球菌感染,也可为其他致病菌所致。

2.不良卫生习惯,理化因素刺激。

3.各种眼部慢性疾患。

4.屈光不正等均可诱发。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内、外眦部皮肤潮红、糜烂。

2.内、外眦部结膜充血,常与眦部睑缘炎并存。

3.发病时有眼痒,有粘液性或白色泡沫样分泌物,量少,常聚集于眦部。如为莫—阿双球菌引起的炎症,常有口角充血、糜烂等症。

(二)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可找到莫—阿双球菌。

四、治疗

1.原则去除病因,消除各种不良卫生习惯和理化因素刺激,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炎症,矫正屈光不正等。

2.治疗方法局部用抗生素或磺胺类眼药水,每日4—6次,晚上涂抗生素眼膏,0.3%硫酸

锌液滴眼效果较好,每日3—4次。1%硝酸银眼膏涂局部,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每日1次,可连续3~5日,合并睑缘炎者,可加用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

【预后】该病病程长,难以根治,且易复发。

第二节病毒性结膜炎

一、定义

病毒性结膜(viral conjunctivitis)由腺病毒或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是传染性很强的眼病。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一、定义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pidernic kerato conjunctivitis)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曾引起世界性流行,多发于夏季。现在各地仍有散发病例。本病特点为结膜大量滤泡,有时可伴伪膜形成。角膜发生上皮细胞下浅在圆形点状浸润。

二、病因

病原体为腺病毒感染所致,以腺病毒8型为主,接触传染。凡洗脸用具及眼接触的物品,皆可为传染媒介。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5—12日,平均约8日。常为双侧,可先后发病。患眼刺激症状显著,有异物感、刺痒、烧灼感及水样分泌物。病变累及角膜时,有明显畏光、流泪和视力模糊。检查时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和穹窿结膜有大量滤泡,尤以下睑明显。睑结膜面有假膜,角膜有圆点状浸润,直径约0.4-0.7mm,呈散在分布.伴有角膜知觉减退.不发展为溃疡,角膜混浊于数月内逐渐吸收、也有的持续数年之久。病情严重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角膜圆形薄翳,一般对视力影响不大。可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二)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取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无菌生长。

2.细胞学检查取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可见单核细胞增多。

3.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

(三)鉴别诊断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四、治疗

原则抗病毒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一、定义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EHC) 亦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引起过暴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其特点为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可伴有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害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常迅速蔓延流行。

二、病因

病原体为RNA病毒组中的肠道病毒70型,本病为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者用过的物品或与患者接触过的手而传染。主要传染途径为患眼-水-健眼,或患眼-手或物-健眼。多见于成年人,小儿较少。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急剧,潜伏期最短为2-3小时,一般为12-24小时。患眼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呈水样,结膜充血、水肿,有滤泡形成,结膜下点、片状出血,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发热、乏力、咽痛,耳前淋巴结肿大、触痛。常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二)实验室检查

①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无菌生长。

②单核细胞增多,病毒分离可发现肠道病毒70型。

③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在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可找到特异性颗粒荧光染色。

四、治疗

常用的局部抗病毒滴眼剂为5%吗啉双胍、0.1%疱疹净及0.2%阿糖胞苷、0.5%病毒唑眼药水,每1-2小时1次,配合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可防止继发感染。合并前色素膜炎者可予散瞳剂并适当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此外,肌肉注射恢复期全血或血清,能缩短病程并可预防角膜炎的发生。

咽结膜热

一、定义

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又称腺、咽、结膜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主要侵犯儿童。其主要特点是全身发热,并伴有咽炎、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和淋巴结肿大。多发于5~9岁的儿童。

二、病因

本病大多由Ⅲ型腺病毒感染引起,偶有腺病毒Ⅳ型和Ⅶ型感染。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染,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病。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5—6日。开始有高热(体温39—40~C),咽部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局部淋巴结肿大,同时伴全身症状如:肌痛、腹泻及头痛等。眼部烧灼感、流泪、异物感及浆液性分泌物。结膜充血、水肿,以下睑结膜和穹隆结膜为主,大量滤泡形成,发生角膜合并症较少,偶见合并点状角膜炎或角膜上皮下浸润。

(二)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无菌生长,单核细胞增多。

2.进行病毒分离可找到Ⅲ型腺病毒。

(三)鉴别诊断

1.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流行快、范围广,常发生角膜病变,为Ⅲ型腺病毒感染。

2.包涵体性结膜炎由沙眼衣原体中眼—生殖泌尿型即D—K型衣原体感染,在结膜刮片中可找到包涵体而无其他致病菌。无全身症状。

3.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多见于成人,无全身症状,刮片中可找到细菌。

四、治疗

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预后】

一般不侵犯角膜,偶见角膜浅层点状浸润并可发展到角膜上皮下浸润,但治愈后不留痕迹,故预后良好。

第三节衣原体性结膜炎

沙眼

一、定义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因在睑结膜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呈沙粒样,故称为沙眼。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解放前是我国致盲的首要眼病。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白内障 (一)术前检查和准备 1. 眼科入院常规检查 2. 验光(双眼) 3. 测双眼角膜曲率(电脑测量、手动测量相互参照,必要时可参考角膜地形图测量结果) 4. 眼科A/B 超检查 5. 根据验光(包括对侧眼)和A 超测量结果确定拟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注意A 常数) (二)入院医嘱 长期医嘱: 眼科护理常规 三级护理 普食 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0.1ml 点术眼4/ 日 裂隙灯检查1/日 临时医嘱:裂隙灯检查、视功能检查、散瞳查眼底、间接检眼镜检查、角膜曲率、医学影像工作站、血常规、凝血四项、尿常规、血糖、胸正位片、心电图、 (三)术前交待要点 1. 手术的目的是摘除混浊的晶体,植入人工晶体,提高视力。 2. 如同时伴有眼底病和其它眼病,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或不能提高。 3. 有可能不合适放人工晶体,最多见的原因是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术中医生根据情况植入不 同类型的人工晶体或不植入人工晶体。 4. 可能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角膜水肿失代偿和交感性眼炎,瞳孔可能变形。 5. 手术中若晶体核沉入玻璃体中,需尽快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6. 术后如有晶体后囊混浊,影响视力者需激光治疗或再次手术。 7. 有继发眼内感染的可能,虽然大部分经治疗能够好转,但仍极少数病人由于严重的感染,不仅 视力丧失,重者还可能丧失眼球。 8. 极少数有眼内驱逐性出血的可能,导致术中眼压突然增高,不能缝合切口,严重者甚至需要当 场摘除眼球。 9. 术后人工晶体发生排斥反应或偏位,甚至脱落。 10. 术后可能仍有屈光不正,需要配带眼镜才能达到最好视力。 11. 若人工晶体脱落或偏位严重,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需二次手术。 12. 术中和术后发生麻醉和心脑血管意外或全身其它意外危及生命。 (四)术前医嘱: 拟于明日X时X分在局麻下行X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冲洗结膜囊 剪睫毛 冲洗泪道 托吡卡胺眼液0.1ml点X眼1次/10分钟X 6次术前1小时 (五)术后处理: 1. 术后3天每天换药,检查术眼视力,观察前房的炎症反应情况,有无前房出血和晶体皮质 残留,虹膜有无后粘连,人工晶体位置有无偏斜,玻璃体是否混浊,眼底有无病变,眼压是否正常。 2?术后全身使用抗菌素3?5天,局部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点眼3?4周。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二 内科疾病诊疗规范)

临床常见病诊疗规范 内科疾病 1

目录 第一章心血管疾病 (1) 第一节高血压 (1) 第二节冠心病 (11) 第三节瓣膜病 (16) 第四节原发性心肌病 (24) 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 (26) 第六节心包炎 (28) 第七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0) 第八节心律失常 (32) 第九节心律失常的电治疗 (37) 第十节心脏介入性治疗 (49)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61)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1)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2)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 (64) 第四节肺炎 (66) 第五节肺部真菌感染 (68) 第六节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 (70) 第七节肺脓肿 (72) 第八节肺结核 (74) 第九节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78) 第十节结节病 (80) 第十一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83) 第十二节肺栓塞 (85) 第十三节胸腔积液 (88) 第十四节自发性气胸 (90) 第十五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93) 第十六节呼吸衰竭 (94) 第十七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96) 第十八节咯血 (97) 第十九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 (100)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123)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123) 第二节食管癌 (124) 第三节胃炎 (126)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 (129) 第五节胃癌 (132) 第六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133) 第七节溃疡性结肠炎 (135) 第八节克隆病 (137) 第九节肠结核 (139) 2

第十一节大肠息肉 (141) 第十二节消化道出血 (143) 第十三节慢性肝炎 (146) 第十四节肝硬化 (148) 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151) 第十六节肝肾综合征 (153) 第十七节胆道蛔虫症 (154) 第十八节急性胰腺炎 (155) 第十九节慢性胰腺炎 (158) 第二十节胰腺癌 (160) 第二十一节结核性腹膜炎 (161) 第二十二节有机磷中毒 (163)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 (165) 第一节周围神经疾病 (165) 第二节脊髓疾病 (168) 第三节脑血管疾病 (170) 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83) 第五节脱髓鞘疾病 (192) 第六节锥体外系疾病 (198) 第七节癫痫 (204) 第八节头痛 (210) 第九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14) 第十节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 (216) 第十一节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218) 第十二节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 (219)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 (229) 第一节红细胞疾病 (229) 第二节白细胞疾病 (237) 第三节出血性疾病 (251) 第六章肾内科疾病 (262) 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62) 第二节继发性肾脏疾病 (268) 第三节肾小管酸中毒 (272) 第四节肾间质疾病 (273) 第五节感染性肾脏疾病 (277) 第六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279) 第七节慢性肾功能衰竭 (281) 第八节透析疗法 (283) 第七章内分泌疾病 (297) 第一节垂体肿瘤 (297) 第二节尿崩症 (298) 第三节腺垂体机能减退症 (300) 3

眼科疾病护理_常规手册范本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眼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眼科病房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送至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与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以及护士长的,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2.病房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偏暗,保证病人充足睡眠。 3.遵医嘱进行分级护理。对视力极差及双眼包扎的患者协助日常生活。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以免烫伤、摔倒等意外发生。 4.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忌烟酒,忌喝浓茶。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大量吸烟还可引起咳嗽,发生伤口裂开、前房出血。大量饮酒可造成眼球毛细血管扩,眼部充血加重。喝浓茶由于过度兴奋,影响睡眠,易引起眼压升高。 5.新入院患者每日2次测体温、脉搏、呼吸,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1次,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入院时测体重和血压,每周一次并记录。 6.严格执行医嘱,按时使用眼药。 7.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眼手术患者与外眼手术患者分开病房收住。传染性眼疾应严格隔离,注意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清洁消毒,避免院交叉感染。 8.加强心理护理。对心理负担重、焦虑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9.健康指导:

1)指导并协助患者安排好生活,做到生活规律、禁烟酒。应充分休息,少阅书报,尤应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阅读。必要时佩戴有色眼镜保护。 2)疾病恢复期应选择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 3)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4)按时服药。坚持按时使用眼药,点眼前应洗净双手,预防交叉感染。 5)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第二节眼科门诊护理常规 眼科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眼科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给人民群众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的场所。必须由专科护士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做好开诊前准备、安排病人就诊、协助医师进行检查、搞好卫生宣教与护理指导等。 一、开诊前的准备 1.诊室准备:保持诊室的清洁、整齐、明亮、通风,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备双层遮光窗帘。检查视力表,裂隙灯及诊疗器械是否清洁、功能完好。备好眼药、75%酒精、棉签;补充办公用品和清洁消毒手溶液、擦手纸。保证医师能够集中精力询问病史,书写病历和诊疗工作。 2.预检分诊: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询问病史,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作出初步的判断,给予合理的分诊指导。做到尽可能按专业就诊,分诊准确,以免患者来回走动延误病情。 3.视力检查:向患者耐心说明检查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取得配合。检查后,把患者的视力分左、右眼准确的记录在病历本上,告诉患者诊室的位置。在检查视力的同时,应初步预诊。如为急诊患者,应按急诊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二、就诊秩序 1.候诊护士指导患者了解就诊流程:挂号→查视力→分诊→医生诊疗→交费→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口腔外科 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 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 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 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三)颊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 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 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 (五)咬肌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 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消化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一.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施工粘膜炎症。其发病主要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和食管对反流食物清除能力下降所致。 诊断标准 1.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着样疼痛,或向肩胛区、胸骨两侧放射。 2.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过敏或吐苦水,常有间歇性缓解。 3.食管镜检查和(或)食管吞钡检查有炎症特征者。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入院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者。 检查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1日内完成。 2.ESR ,ECG。3日内完成。 3.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食管滴酸试验,胸部透视,B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1周内完成。 4.出院前食管镜复查。 治疗 治疗原则:减少胃食管反流,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及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状态。 1.减少胃食管反流:包括少食多餐,少进高脂食物,避免餐后平卧,避免睡前2-3小时内进食,睡觉时枕头抬高等。 2.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①考来烯胺:4g,口服,3/日,减少胆酸对食管粘膜的破坏。②制酸剂:如氧化镁0.2-1 g,口服,3/日;氢氧化铝凝胶10-15mL,饭前1小时或睡前服,3/日。③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片0.2g,口服,3/日;雷尼替丁胶囊150mg,口服,2/日;法莫替丁胶囊每次40mg,睡前口服。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状态:①多潘立酮:每次40mg,饭前15-30min 及睡前口服。②西沙必利:饭前5-10mg,睡前5-10mg,口服。4.重症病人进内科治疗3月无效时进行外科治疗,一般采用胃底折叠术。对胃食管狭窄者须行食管扩张术。 住院天数 14-21天。

眼科诊疗常规

第一节眼睑病 睑腺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睑腺炎为细菌经睑腺在睑缘的开口侵入腺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通常称为麦粒肿。皮脂腺发生的感染为外麦粒肿,由睑板腺发生的感染为内麦粒肿。 外麦粒肿初起发痒,逐渐加剧,眼睑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热、痛,起于外眦部者症状更显著。内麦粒肿临床症状相对稍缓和。如致病菌毒性强烈,可伴有恶寒、发热全寻症状。 二、检查 (一)眼睑皮肤或睑结膜局限性红肿,扪之有硬结和压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二)成熟时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上出现黄白色脓点,会自行穿破出脓。 (三)严重时眼睑红肿范围扩大,可侵犯整个眼睑形成眼睑脓肿。 三、诊断标准 (一)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触之有硬结。 (二)睫毛根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面出现脓点。 (三)重者同侧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伴畏寒发热。 【治疗】 (一)初起痒感时频用冷敷。未成熟时采用湿热敷,每日三次,每次15分钟。 (二)抗生素眼液如环丙沙星眼水点眼,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三)清热解毒中药内服。 (四)如已成熟,出现波动感可转上级医院切开排脓,麦粒肿切忌用手挤压,因睑及面部静脉无静脉瓣,挤压致细菌进入血液。可引起海绵窦血栓,导致生命危险。 (五)耳前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全身体征者,应卧床休息,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疗效标准】 一、治愈脓头排出,伤口愈合,炎症消退。 二、好转脓头大部分排出,炎症减轻。 三、未愈脓头未排出,炎症加重。 睑板腺囊肿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睑板腺囊肿为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的睑板腺慢性肉芽肿。 睑板上可触及单个或2—3个无红痛之结节样硬性肿块,大如樱桃,小如绿豆。病程进行缓慢,可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小型者可自行吸收,有的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 二、检查 (一)睑板上可触及境界清楚的坚硬肿块,不红不痛,表面皮肤隆起,但与肿块无粘连。在正对肿块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 (二)囊肿自结膜面穿破可露出肉芽组织。 (三)反复发作者应转上一级医院行病理检查,以便与睑板腺癌鉴别。 三、诊断标准 (一)无自觉症状,眼睑皮下有无痛性结节,与皮肤无粘连。 (二)正对囊肿处之结膜面呈局限性灰红,黯红色,或有肉芽露出。 【治疗】 (一)小型睑板腺囊肿一般无需治疗,可任其自行吸收。 (二)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在转上级医院局麻下行睑板腺囊肿刮除术。 【疗效标准】 一、治愈肿块消失,伤口愈合。 二、好转肿块消失,伤口愈合不良。 三、未愈肿块未消失。 睑缘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睑缘炎是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因复杂。一般与细菌感染、理化刺激、屈光不正,慢性结膜炎、溢泪、隐斜,不良卫生习惯和身体衰弱有关。 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三种 (一)鳞屑性睑缘炎 1.睑缘红肿,睑缘皮肤表面及睫毛根部可见灰白色上皮鳞屑,睑缘表面有点状皮脂溢出,去除鳞屑与痂皮后可见发红充血的睑缘。 2.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病人自觉眼部刺痛奇痒。 3.病程迁延不愈者,可致睑缘肥厚,后唇钝圆,泪小点肿胀,外翻,溢泪。

眼科、耳鼻喉科工作制度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眼科工作制度 1. 眼科工作的目的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认真贯彻党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通过临床医疗、预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解放盲人。 2. 全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既要热情、耐心,又要坚持“三严”(严肃、严格、严密);认真执行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3. 临床工作,认真执行眼科诊疗常规所规定的各项措施,认真执行各级医师“三级责任制”所规定的各项内容;认真执行交接班、查房、值班、病历书写制度及护理制度。 4. 门诊工作,坚持主治医师以上的专科门诊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

5. 科室工作程序,应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6. 科室工作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足之处。 耳鼻喉科工作制度1. 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在院长的领导下,由科室副主任和护士长协助对科室的医疗、科研、教学和政治思想工作等实行全面统一领导,并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2. 全科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3. 科室各级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4. 科室门诊工作: ①实行主治、副主任医师的专科门诊和住院医师24小时门诊负责制; ②门诊医师实行每半年一次的轮换制; ③坚持首诊负责制,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规定及时填报传

染病卡片; ④危重病人和老干部优先就诊,门诊护士要随时巡视候诊病人情况,做好妥善安排。 ⑤门诊医师必须仔细询问病人,书写门诊病历,三次门诊要做出确诊。 ⑥工作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遵守作息制度。 5. 病房工作: ①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和分级护理制; ②病房医师实行24小时值班负责制。非正常上班时间由值班医师负责急诊病人的接诊和处理。 ③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房制度。 科主任每周大查房一次,负责检查各级医师的病历书写、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及决定病人的出院、转院、转科及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处理等。 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随时修正住院医师的各种医疗文件,处理日常业务问题。住院医师每日上、下午查房2次,并对危重抢救病人负责到底。一线医师处理有困难时,立即向二线值班医师请示。值班医师每晚8时查房一次,病人病情临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 ④认真执行病历书写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⑤护士长负责病房管理及护理工作。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前病情估计和术前准备 第一节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V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I.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IV级病人的危险性极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第二节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 高血压病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 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 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 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 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 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 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 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 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 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评估(见表1)0 表1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 risk index,CRI)评估 评估项@ 指数 1病史 (1)年龄>70岁 5 (2)最近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10 2体检 (1)有主动脉瓣狭窄 3 (2)有舒张期奔马律、第三心音或颈靜脉充血 11 3 ECG (1)有非窦性心律失常 7 (2)室性早溥>5次/hnin 7 4 HQ气分析与生化检查 (1 )PaO2<60mmHg(8.OkPa) 或PaCO2>50mmHg(6.6kPa) 3 (2)血钾<3.Ommoi/L或 HCQ3- <20mmoi/L (3)BUN>17.85mmoi/L 或 Cr->265. 2mmol/L (4)ALT异常,有慢性肝病 5手术种类 (1)腹腔内、胸腔内手术 3 (2)急症手术 4 CRI指数点越多,其心脏危险性越大 三、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眼科常见病诊治讲课稿

眼科 泪道激光 【激光泪道成型术的原理及优点】 原理: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和电离效应,即一定强度的激光束照射软组织或骨组织,使之产生凝固或气化,达到止血和去除病变组织的目的。 优点:无须皮肤切口,无瘢痕,术中一般不出血或很少出血,手术损伤小,即使手术失败也不影响眼鼻部的解剖结构,仍可手术治疗。 【泪道阻塞的常见部位及病因】 1. 泪点狭窄或阻塞 2. 泪小管阻塞:多发生于泪小管内侧端进入泪囊或泪总管处。 3. 鼻泪管阻塞:最常发生在泪囊和鼻泪管交界处,病变可遍及鼻泪管大部和全部。 病因:先天畸形,炎症,创伤,瘢痕,肿瘤等所引起。 【泪道阻塞的检查方法】 1. 要检查泪点的大小位置,是否与眼球接触。 2. 泪道冲洗:以判断泪道阻塞部位。 (1)泪小管阻塞:水由原道返流。 (2)泪总管阻塞:针头不能触及鼻骨,水自下泪点注入从上泪点返流。 (3)鼻泪管阻塞:针头能触及鼻骨,水由下泪点注入自上泪点返流 3.泪囊碘油造影:造影剂充盈的下段为阻塞的部位。 【泪道激光成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泪点狭窄,泪小管、泪总管、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 禁忌症:无泪小点,泪小管离断,外伤后鼻骨错位,急性泪囊炎,泪囊摘除术后,泪囊肿物。【术前准备】 对单纯性泪道阻塞明确阻塞部位后,即可激光治疗,对泪囊有黏液或脓液者术前用生理盐水加妥布霉素冲洗泪道,1次/日,待冲洗液干净后再做激光治疗。 【操作】 0.5%爱尔卡因表麻,2%利多卡因0.5~1.0ml注入泪小管或泪囊,充分扩张泪点,将泪道探针缓缓进入泪道阻塞处,抽出探针插入导光纤维,在发射激光的同时,将空心探针和导光纤维作为整体在泪道内做上下运动直到阻塞物消失有落空感为止。将空心探针退到阻塞点上方生理盐水冲洗,彻底清除泪道内分泌物及血凝块,注入滞留药物。 【泪道内滞留药物的选择】 1. 典必殊眼膏,0.3%的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基质为羊毛脂。 2.潇莱威 3.透明质酸钠 4.红霉素眼膏,迪可罗眼膏 【泪道内支撑物的选择】 硅胶管,静脉留置针 【术后处理】 1.局部给予抗生素激素点眼 2.泪道冲洗:因泪道内残余典必殊眼膏,开始冲洗时可能不畅通,是否再次注入眼膏视冲洗通畅程度而定。 【并发症】 1.假道形成:最常见,如果出现假道,应停止操作两周后再进行第2次治疗

眼科质量与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眼一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1、科主任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水平和能力的项目,有临床工作统计资料,全员参与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过程 4、有眼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5、有眼科设备操作规程,员工能熟练操作眼科设备,有使用记录,定期保养,有记录,手术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6、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 7、有眼科手术方案确定过程和实施流程,有眼科医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医师分级管理制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临时改变手术方案时要按照程序进行,手术记录应在24h内完成 8、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9、履行各项告知程序,充分尊重患者权益,知情同意书由术者负责谈话及签发,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手术、处置、操作的必要性和目的及利

害得失等告知内容,并记录在同意书中,术中意外处理或改变手术方式时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向患者家属告知;对新开展的手术方法及其他特定范围的手术方法及其他特定范围的手术由具备资质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负责告知谈话 10、处理危急重症患者的应急反应能力,制定“眼科专业急救预案的标准操作规程”,对预案内容进行模拟训练,要求熟练掌握、反应迅速11、重要制度健全:具有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交接班、术前讨论等工作制度,要求科内员工了解并得到落实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儿童眼部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童眼部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睑腺炎(hordeolum) (一)定义及分类 系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化脓性细菌(以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引起睫毛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外麦粒肿;而引起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则称内麦粒肿。(二)诊断 1.外麦粒肿睑缘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近外眦部者常 伴有颞侧球结膜水肿。数日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脓点,溃破排脓后痊愈。炎症严重者,常伴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或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内麦粒肿眼睑红肿较轻,但疼痛较甚。眼睑红、肿、热、痛,睑结膜面局限充血、肿胀,2~3日后其中心可见黄脓点。自行穿破,脓液排出后痊愈。 (三)治疗 脓肿形成前,应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脓肿成熟时需切开排脓。应注意对外麦粒肿,其皮肤切口方向应与睑缘平行;对内麦粒肿,则其睑结膜面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随血流进人海绵窦引起脓性栓塞而危及生命。 (四)门诊标准流程

二、新生儿泪囊炎(neonatal dacryocystitis) (一)病因 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致。多为鼻泪管下端管腔被先天性残存膜封闭。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常为单侧。病情缓慢,症状较轻。患儿溢泪、分泌物增多。有时,泪囊区可略隆起,压迫泪囊有分泌物溢出。 2.检查仔细检查外眼情况,必要时也可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三)治疗 每日数次按摩泪囊,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以生理盐水高压冲洗泪道或仔细探通,可使鼻泪道通畅而痊愈。如泪道探通失败则手术。(四)入院标准 1. 泪道探通失败。 2. 无其他内科疾病。 (五)出院标准 1. 一般情况良好,溢泪消失。 2. 鼻泪管置管位置正。 3. 无需要处理的并发症。 (六)随访指导 患儿定期随访,1—2周进行泪道冲洗,3—6个月拔管。 (七)门诊标准流程

20种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常见病临床诊疗规范 目录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10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1-13 三、慢性支气管炎┅┅┅┅┅┅┅┅┅┅┅┅┅┅14-16 四、社区获得性肺炎┅┅┅┅┅┅┅┅┅┅┅┅┅17-22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28 六、急性胃炎┅┅┅┅┅┅┅┅┅┅┅┅┅┅┅┅29-30 七、慢性胃炎┅┅┅┅┅┅┅┅┅┅┅┅┅┅┅┅31-34 八、糖尿病┅┅┅┅┅┅┅┅┅┅┅┅┅┅┅┅┅35-38 九、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39-40 十、阴道炎┅┅┅┅┅┅┅┅┅┅┅┅┅┅┅┅┅41-47 十一、盆腔炎┅┅┅┅┅┅┅┅┅┅┅┅┅┅┅┅48-52 十二、下尿路感染┅┅┅┅┅┅┅┅┅┅┅┅┅┅53-55 十三、急性扁桃体炎┅┅┅┅┅┅┅┅┅┅┅┅┅56 十四、结膜炎┅┅┅┅┅┅┅┅┅┅┅┅┅┅┅┅57-66 十五、风湿热┅┅┅┅┅┅┅┅┅┅┅┅┅┅┅┅67-72 十六、软组织损伤康复┅┅┅┅┅┅┅┅┅┅┅┅73-74 十七、原发性高血压┅┅┅┅┅┅┅┅┅┅┅┅┅75-78 十八、肾结石┅┅┅┅┅┅┅┅┅┅┅┅┅┅┅┅79-81 十九、颈椎病┅┅┅┅┅┅┅┅┅┅┅┅┅┅┅┅82-84 二十、腰椎间盘突出症┅┅┅┅┅┅┅┅┅┅┅┅85-8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罹患。 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眼科、耳鼻喉科工作制度

眼科工作制度 1. 眼科工作的目的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认真贯彻党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通过临床医疗、预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解放盲人。 2. 全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既要热情、耐心,又要坚持“三严”(严肃、严格、严密);认真执行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3. 临床工作,认真执行眼科诊疗常规所规定的各项措施,认真执行各级医师“三级责任制”所规定的各项内容;认真执行交接班、查房、值班、病历书写制度及护理制度。 4. 门诊工作,坚持主治医师以上的专科门诊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 5. 科室工作程序,应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6. 科室工作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足之处。

耳鼻喉科工作制度 1. 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在院长的领导下,由科室副主任和护士长协助对科室的医疗、科研、教学和政治思想工作等实行全面统一领导,并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2. 全科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3. 科室各级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4. 科室门诊工作: ①实行主治、副主任医师的专科门诊和住院医师24小时门诊负责制; ②门诊医师实行每半年一次的轮换制; ③坚持首诊负责制,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规定及时填报传染病卡片; ④危重病人和老干部优先就诊,门诊护士要随时巡视候诊病人情况,做好妥善安排。 ⑤门诊医师必须仔细询问病人,书写门诊病历,三次门诊要做出确诊。 ⑥工作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遵守作息制度。

5. 病房工作: ①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和分级护理制; ②病房医师实行24小时值班负责制。非正常上班时间由值班医师负责急诊病人的接诊和处理。 ③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房制度。 科主任每周大查房一次,负责检查各级医师的病历书写、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及决定病人的出院、转院、转科及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处理等。 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随时修正住院医师的各种医疗文件,处理日常业务问题。住院医师每日上、下午查房2次,并对危重抢救病人负责到底。一线医师处理有困难时,立即向二线值班医师请示。值班医师每晚8时查房一次,病人病情临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 ④认真执行病历书写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⑤护士长负责病房管理及护理工作。 6.由科主任安排和组织全科人员积极参加、完成科学研究及教学任务。 7.严格考勤制度,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

理疗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 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咯血的临床诊疗指南

咯血 【概述】 咯血系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 因其病因繁多,临床分类也不一样,通常可以按以下方法分类: (一)按解剖部位分类 1.气管支气管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结核、支气管结石、支气管癌、支气管腺瘤、外伤、支气管内异物等。 2.肺部疾病: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真菌病、肺寄生虫病(阿米巴、肺吸虫、肺棘球蚴病)、肺转移瘤、肺囊肿、肺尘埃沉着病、肺隔离症等。 3.心血管疾病:肺梗死、肺淤血、肺动脉高压、肺动静脉瘘、单侧肺发育不全、二尖瓣狭窄等。 4.全身性疾病:急性传染性疾病(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Good-pasture,s syndrome)、血液病、结缔组织病、替代性月经等。 (二)按病因分类 1.感染性疾病特异性感染,如结核;非特异性感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原虫等引起感染。 2.肿瘤良性、恶性;后者又可分为原发或转移性肺癌。 3.支气管—肺和肺血管结构异常支气管肺囊肿,肺隔离症,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等。 4.血液病各种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5.免疫性疾病肺损伤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病、Wegener's肉芽肿等。 6。物理因素外伤等。 如从发生频率高低看,最常见的疾病依次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此外,虽经详细检查仍有20%的咯血者病因始终难以明确。 【询问病史时应详细了解】 1.咯血发生急缓,咯血量、性状,是否同时咳痰,是初次还是多次,咯血前有无喉痒等。 2.伴随症状如发热、胸疼、咳嗽、痰量、痰性状、胸闷、出汗、恐惧、呼吸困难、心悸、与月经的关系等。 3.个人史和既往史结核病接触史、吸烟史、职业史、呼吸系统疾病史、心血管系统疾病史、传染病史、外伤史、其他系统疾病史等。 【体检】 观察咯血的量、性质、颜色,病人一般状态(特别是BP、P、R、HR), 神志,有无贫血,皮肤颜色,出血点,皮下结节,淋巴结大小,杵状指,呼吸频率,肺内呼吸音变化、有无哕音,心脏杂音、心率、心律,肝脾大小,下肢水肿等a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 1.三大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及其动态变化,血小 板计数,尿检中有无红、白细胞,大便潜血等。 2.凝血功能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di- mer等。 3.痰检查痰找抗酸杆菌、瘤细胞、肺吸虫卵、真菌等,痰培养。

眼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眼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一)睑腺炎(麦粒肿)/睑板腺囊肿(散粒肿) 检查 1.普通视力检查:眼科常规检查 2.裂隙灯检查:评价麦氏腺情况并翻转受累的眼睑(这样更 容易发现病变) 治疗 1.睑腺炎病变初期局部红肿明显时,可行局部冷敷 2.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眼膏 3.症状较重者需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4.脓肿或囊肿形成后可在局麻行脓肿或囊切除术 (二)睑内翻及倒睫 检查 1.普通视力检查:眼科常规检查 2.裂隙灯检查:检查是否有SPK、结膜和眼睑瘢痕 3.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观察睑结膜及角膜情况 治疗 1.单纯倒睫可拔除、电解或冷冻 2.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眼膏;促角膜修复 3.痉挛性睑内翻可采用临时治疗措施,可翻转睑缘使其离开 眼球,并用胶带固定在位,不需手术

4.除痉挛性睑内翻外的睑内翻可收入院行睑内翻矫正术 (三)泪囊炎 检查 1.普通视力检查:眼科常规检查 2.以棉签轻压泪囊区试行将分泌物由泪小点挤出 3.裂隙灯检查:观察结膜及角膜情况,泪小点位置是否正常 4.眼球突出度测量:检查眼球运动情况及是否存在眼球突出 5.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观察睑结膜及角膜情况 6.分泌物行革兰染色,细菌培养 7.眼眶及鼻窦CT:非典型或重症病例,以及对抗生素不敏 感甚至加重者 8.泪道冲洗:炎症急性期不要探测和冲洗泪道 治疗 1.全身应用抗生素,发热、急症者可收入院 2.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眼膏 3.热敷、轻轻按摩内眦部 4.切开排脓或引流,止痛药 5.收入院手术治疗(鼻腔泪囊吻合术、泪道置管术、泪囊摘 除术等) (四)结膜炎

检查 1.普通视力检查:眼科常规检查 2.裂隙灯检查:观察结膜及角膜情况 3.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观察睑结膜及角膜情况 4.实验室检查(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以便确定有无细菌, 必要时可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治疗 1.局部滴眼液:可选用抗细菌和抗病毒滴眼液 2.局部抗组胺滴眼液:止痒治疗 3.冲洗结膜囊:可用生理盐水,2%-3%硼酸或1:5000-1:10000 升汞液,冲洗时要翻转眼睑,同时用手指推动上、下睑4.严重感染病人需全身应用抗生素、磺胺药物、抗病毒药物 或其他药物,可收入院 (五)结膜结石 检查 1.普通视力检查:眼科常规检查 2.裂隙灯检查:观察结膜及角膜情况,观察结石大小、位置、 有无突出 3.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观察睑结膜及角膜情况 治疗 1.表麻下剔除结膜结石

主要疾病诊疗规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以下简称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对COPD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可阻抑病情发展,延缓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六安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张文东 一、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肺功能检查对明确是否存在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如果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70%,则表明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二、危险因素 COPD 发病是遗传与环境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已知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欧美研究显示,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形成有关。我国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肺气肿发病中的作用尚待明确。基因多态性在COPD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二)环境因素。

1.吸烟:吸烟是发生COP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吸烟者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患病后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被动吸烟亦可引起COPD的发生。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当吸入职业性粉尘,有机、无机粉尘,化学剂和其他有害烟雾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可引起COPD的发生。 3.室内、室外空气污染:在通风欠佳的居所中采用生物燃料烹饪和取暖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是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室外空气污染与COPD发病的关系尚待明确。 4.感染:儿童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与成年后肺功能的下降及呼吸道症状有关。既往肺结核病史与40岁以上成人气流受限相关。 5.社会经济状况:COPD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这可能与低社会经济阶层存在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暴露,居住环境拥挤,营养不良等状况有关。 三、发病机制 烟草烟雾等慢性刺激物作用于肺部,使肺部出现异常炎症反应。COPD 可累及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表现为出现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这些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气道和肺实质的结构细胞相互作用,进而促使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和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组织聚集,释放白三烯B4(LTB4)、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介质,引起肺结构的破坏。氧化、抗氧化失衡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以及自主神

眼科常见的10种疾病诊断与治疗

结膜炎 疾病简介 结膜炎占结膜病首位,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易受外界理化因素的剌激,也容易受到感染和外伤,但结膜本身也存在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等诸多的天然防御功能,对感染有相当的抵抗能力,对预防和抑制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结膜组织中弥漫分布着各种免疫细胞,如T 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是重要的免疫屏障;正常泪液中也含有多种抗菌物质,如溶菌酶、乳铁蛋白、分泌型IgA 和补体等,这些物质可清除致病菌,阻止细菌粘附到结膜表面,可限制细菌的繁殖,阻断感染过程。正常情况下结膜囊内可存有细菌,大约90% 的人结膜囊内可分离出细菌,其中35% 的人更可分离出一种以上的细菌,这些正常菌群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60%) ,类白喉杆菌<35%) 和厌氧的座疮丙酸杆菌,这些细菌可通过释放抗生素样物质和代谢产物,减少其他致病菌的侵袭。当致病菌的侵害强于宿主的防御机能或宿主的防御机能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如干眼症,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即可发生感染。 发病原因 结膜炎的病因可根据其不同性质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结膜炎症。 2.非感染性以局部或全身的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最常见,外界的理化因素,如光、各种化学物质也可成为致病因素。 疾病分类 根据结膜炎的病情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根据病因又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真菌性和变态反应性等;根据结膜的病变特点,可分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及假膜性结膜炎等。 临床表现 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是各种结膜炎的共同特点,炎症可为单眼或双眼同时/先后发病。1.症状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2. 体征结膜炎的体征是正确诊断各种不同结膜炎的重要依据。 (1)结膜充血:结膜血管充血的特点是愈近穹窿部充血愈明显,而愈靠近角膜缘充血愈轻,血管呈网状分布,色鲜红,可伸入角膜周边形成角膜血管翳,滴用肾上腺素之后充血很快消失。 (2) 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可因结膜炎的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脓性分泌物多见于淋球菌性结膜炎;粘液脓性或卡他性分泌物多见于细菌性或衣原体性结膜炎,常可坚固地粘于睫毛,使晨起眼睑睁开困难;水样分泌物通常见于病毒性结膜炎。 (3) 结膜水肿:结膜炎症致使结膜血管扩张、渗出导致组织水肿,因球结膜及穹隆结膜组织松弛,水肿时隆起明显;而睑结膜与睑板紧密相连,水肿表现不显著。 (4) 结膜下出血:多为点状或小片状,病毒所致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常可伴结膜下出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