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本无七十二候之说。《逸周书·时训解》乃以五日为一候。澄作《礼记纂言》亦引《唐月令》,分着五日一候之义,然不闻更有此书。其说以《经》文所记多指北方,非南方之所习见,乃博考《说文》、《埤雅》诸书,兼访之于农牧,着为此编。然考证名物,罕所发明。又既以蝼蝈为土狗,又载鼯鼠五技之说,自相矛盾。既以虹为日映雨气,又引虹首如驴之说,兼采杂书,亦乖解经之法。疑好事者为之,托名于澄也。

○立春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雨水

雨【去声】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候鴈北。【《月令》《汉书》作鸿雁北】鴈,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鴈自彭蠡而北矣。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惊蛰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仓庚鸣。庚亦作鶊,黄鸝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畱黄莺莺儿。皆一种也。鹰化为鸠。鹰,鷙鸟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鷙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

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春分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元鸟至。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清明

清明,叁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叁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桐始华。桐,木名,有叁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叁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田鼠化为鴽【音如】。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鴽鹑也,似鸽而小。《尔雅》释鸟鴽鴾母。郭注酓鸟也,青州人唿为鴾母。鲍氏曰,鼠阴类,鴽阳类。阳气盛,故化为鴽。盖阴为阳所化也,虹始见【去声】。虹,虹蜺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螮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谷雨

谷雨【去声】,叁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萍始生。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历解》曰,萍,阳物,静以承阳也。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戴胜降于桑。戴胜,一名戴鵀。《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

○立夏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鵶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小满

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荼即茶也。故韵今茶,注本作荼】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谓之秀,荣而不实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蔡邕月令以谓苦蕒菜,非。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芒种

芒种,【上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鵙【音局】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翺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後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夏至

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鹿角解【音骇】。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後,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

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蜩【音调】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螿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螿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於盛阳感阴而鸣。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小暑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鷙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大暑

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燿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土润溽【音辱】。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立秋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处暑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白露

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鸿【《淮南子》作候】鴈来。鸿,大鴈,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元鸟归。元鸟,解见前,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羣鸟养羞【《淮南子》作群鸟翔】。叁人以上为众,叁兽以上为

羣,羣,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秋分

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蛰虫坏【音培】。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寒露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鸿鴈来宾。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後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霜降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见而陨霜。豺祭兽【《月令》作豺乃祭兽戮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蛰虫咸俯【《淮南子》作俛】。咸,皆也,俯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

○立冬

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小雪

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大雪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鶡鴠不鸣。禽经曰:鶡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

《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鶡,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馀录》作鴈,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臣,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叁月也。

○冬至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

○小寒

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鴈北乡【去声】。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鴈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後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雉雊【音姤】。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後有声。

○大寒

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鸡乳育也。马氏曰,鸡,木畜丽于阳而有形,故乳在立春节也。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水泽腹坚。陈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附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通行本)

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本无七十二候之说。《逸周书·时训解》乃以五日为一候。澄作《礼记纂言》亦引《唐月令》,分着五日一候之义,然不闻更有此书。其说以《经》文所记多指北方,非南方之所习见,乃博考《说文》、《埤雅》诸书,兼访之于农牧,着为此编。然考证名物,罕所发明。又既以蝼蝈为土狗,又载鼯鼠五技之说,自相矛盾。既以虹为日映雨气,又引虹首如驴之说,兼采杂书,亦乖解经之法。疑好事者为之,托名于澄也。(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礼类存目)

二十四节气解读

二十四节气解读 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1]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雨水: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惊蛰: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春分: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清明: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另外还有很多以“清明”为题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清明》。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农历二十四节气详解

农历二十四节气 节气起源 农历是阴阳合历,自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完整写入农历,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是农历(阴阳合历)标度太阳运动的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和农历的阴历成分无关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气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本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4] ,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0101立春、0201惊蛰、0301清明、0401立夏、0501芒种、0601小暑、0701立秋、0801白露、0901寒露、1001立冬、1101大雪和1201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 0102雨水、0202春分、0302谷雨、0402小满、0502夏至、0602大暑、0702处暑、0802秋分、0902霜降、1002小雪、1102冬至和1202大寒等12个中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七言绝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口诀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散文:《诗话春分》

诗话春分 聂难 春分,介于惊蛰和清明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又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在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意思有二,其一是说一天时间昼夜平分,各为 12小时;其二是说春分正值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春季。在这风和日丽、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阳春三月,泡一杯香茗,捧一卷诗词,走进诗人骚客笔下的“春分”节气,别有一番意味。 春分是一阙风光旖旎的婉约词。“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薛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这首描写“春分”的小词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踏莎行》,春分时节的新燕、百花跃然纸上,哪知青楼的歌声引得诗人愁,可惜了这美好的“春分天气”,词人由景到情,由情到景,借节气道尽了难言的心境。 春分是一个植树造林的好时机。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说明春分个植树造林的好时候。清初大诗人宋琬《春日田家》诗云:“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

春分。”夜半三更就起来喂牛,准备翌日春分种树。 春分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思乡诗。崔融诗《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云:“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道出了一个游子的思乡情怀,春分时节,诗人遥思的仍然是故园田间小路两旁的芬芳桃李。 春分是一场出人意料的三月雪。苏轼《癸丑春分后雪》中写道:“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春分后的雪让刚刚绽蕊的桃杏和刚刚脱下寒衣的人们都禁受不起,从而启迪人们,造物主操纵的阴晴冷暖,变幻莫测,不可预料。即便在已经很暖和了的时候,大家也必须准备着御寒的衣物。 春分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同样是写“春分”,但在《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中:“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却只用寥寥二十余字,将仲春景色勾勒得生动有趣,美不胜收。豆梅丝柳,日长蝶飞,清婉灵秀,含蓄质朴,仿佛淡淡的意境悠远的水墨国画,是古代“春分”诗词中少见佳篇。 随古诗词走进春分节气,品读诗人们在春分节气中的种种思绪,不禁感慨于今朝的大美春光,于是生活中的一切便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声律启蒙十灰(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目录 声律启蒙.十灰之一 (2) 声律启蒙.十灰之二 (6) 声律启蒙.十灰之三 (10)

声律启蒙·十灰之一 zēnɡduìsǔn,bìduìkāi 增对损,闭对开 bìcǎo duìcānɡtái 碧草对苍苔 shūqiān duìbǐjià 书签对笔架 liǎnɡyào duìsān tái 两曜对三台 zhōu shào hǔ,sònɡhuán tuí周召虎,宋桓魋 lànɡyuàn duìpénɡlái 阆苑对蓬莱 xūn fēnɡshēnɡdiànɡé 薰风生殿阁hào yuèzhào lóu tái 皓月照楼台 quèmǎhàn wén sībàxiàn 却马汉文思罢献 tūn huánɡtánɡtài jìyízāi 吞蝗唐太冀移灾 zhào yào bāhuānɡ 照耀八荒 hèhèlìtiān qiūrì 赫赫丽天秋日 zhèn jīnɡbǎi lǐ 震惊百里 hōnɡhōnɡchūdìchūn léi 轰轰出地春雷 【解析】 增对损,闭对开。增加对损失,封闭对开放。 延伸阅读:九阴真经是抄老子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是不是很眼熟? 对啦,这就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老顽童周伯通教郭靖背的《九阴真经》总纲的第一句。 事实上,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意即: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金庸先生以此为源,再自行发挥,就整出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看吧,有文化就是这么可怕!随便掉掉书袋,就能编出一段武林秘籍,唬得人一愣一愣的。 碧草对苍苔 碧草:青草。 [唐]李白《相和歌辞·陌上桑》诗云:“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唐]韩偓《寒食夜》诗云:“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 苍苔:深青色苍翠的苔藓。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诗云:“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书签对笔架 都是作为文具的对应,无需过多解释。 两曜(yào)对三台 两曜指日和月。 [南朝]梁元帝《纂要》云:“日、月谓之两曜。” [宋]陆游《园中观草木有感》诗云:“两曜如奔轮,疾去不可遮。” 三台相传天上有三台六星。在人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在天为三台,上台司命,中台司爵,下台司禄。另,古代供天子登高眺望的三种台阁也称“三台”。 [汉]许慎《五经异义》云:“天子有三台:有灵台以观天文;有时台以观四时施化;有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周召虎,宋桓魋(tuí)

24节气与72侯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 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气为节气,时为季节,人们常说四时八节,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四季。《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八节:古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八节。《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孔颖达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必登观台,书其所见云物气色。”节气: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便是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个节气,连同十二个中气,总称为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

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秋立夏同。”立春是正月的节气,立,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天开始了。 雨水:每年阳历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木生者必水也,故立春之后继之雨水。”雨水是二月的中气,雨水以后,我国大部份地区雨量逐渐增加。 惊蛰:每年阳历的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蜇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是二月的节气,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将出土活动。我国大部份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有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每年阳历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为之春分。”也就说春分把春季的九十天分为两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二月的中气,此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份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这一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春分以后至秋分前,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从正东和正西,逐渐向东北和西北偏移。 清明:每年阳历的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是三月的节气,我国大部份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这一节气开始的一日为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谷雨:每年阳历的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有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是三月的中气,谷雨前后,一般天气较暖,雨量也较以前增加,是我国北方春季作物播种、出苗的重要季节,农谚有“谷雨前后,点瓜种豆”。 立夏:每年阳历的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开始。我国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四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大的意思。《易.家人》:“王假有家。”陆绩注:“假,大也。”立夏是四月的节气,是夏天的开始。这时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小麦开始吐穗,农谚“有立夏麦呲牙”。 小满:每年阳历的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是四月的中气,这时我国北方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 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 开始了。 雨水节气 雨水是24节[3]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 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 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惊蛰节气 传统上为春季,第三个节气。“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 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 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 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 温度。 春分节气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 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 (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 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 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 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清明节气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中国又将迎 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谷雨节气 进入公历四月的谷雨节气,跟早春二月时的雨水节气,虽同有一个“雨”字,但在涵义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雨水节气,不见雪花飞舞,静听春雨无声,意 味着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下雨。而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不过这谷雨的谷字不 仅指谷子这一种庄稼,而是农作物的总称。 按照二十四节气,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 着春将尽,夏将至,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 活动并不消停。 立夏节气 5月5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 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 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小满节气 小满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 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节气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 谷可播种也。”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 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 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正月)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侯,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 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黄鹂也。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 清明: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谷雨: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四月)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五月) 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六月) 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三侯,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 (七月) 立秋: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处暑: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八月) 白露: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一曰: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去也。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二候,蛰虫坯户;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九月)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霜降: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二候,草木黄落;阳气去也。三侯,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春三候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 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初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三候,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鱼陟,负冰陟升也。 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雨水三候 雨【去声】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初候,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 二候,候鴈北。【《月令》《汉书》作鸿雁北】鴈,知时之鸟, 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鴈自彭 蠡而北矣。 三候,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是为 可耕之候。 惊蛰三候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初候,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 是月始开。 二候,仓庚鸣。庚亦作鶊,黄鸝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 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 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畱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鷙鸟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 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 而化,故名曰鳲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 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鷙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 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 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 再复本形者也。 春分三候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通“间”,下同)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 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 初候,元鸟至。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二候,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 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三候,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 《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盖 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吳澄撰清道光六安晁氏木活字排印學海類編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崇仁吳澄伯清著 夫七十二候呂不韋載于呂氏春秋漢儒入于禮記月令與六經同傳不朽後魏載之于歷欲民皆知以驗氣序然其禽獸草木多出北方蓋以漢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師宿儒亦難盡識況陳澔之註多為謬說而康成穎達亦有訛處予因是廣取諸家之解并說文埤雅等書而又詢之農牧似得所歸然後并將二十四氣什之于槁以俟博識者鑑焉 立春 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東風解凍凍結于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遊而近冰故曰負 雨【去聲】水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獺祭魚獺一名水狗賊魚者也祭魚取魚以祭天也所謂豺獺知報本歲始而魚上遊則獺初取以祭徐氏曰獺祭圓鋪圓者水象也豺祭方鋪方者金象也候鴈北【月令漢書作鴻鴈北】鴈知時之鳥熱歸塞北寒來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陽氣既達候鴈自彭蠡而北矣草木萌動天地之氣交而為泰故草木萌生發動矣 驚蟄 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桃始華【呂氏春秋作桃李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倉庚鳴庚亦作鶊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栗留黃鶯鶯兒皆一種也鷹化為鳩鷹鷙鳥也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穀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癡而化故名曰鳲鳩王制曰鳩化為鷹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孔氏曰化者反歸舊形之謂故鷹化為鳩鳩復化為鷹如田鼠化為鴽則鴽又化為田鼠若腐草為螢鴙為蜃爵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復本形者也 春分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夏冬不言分者蓋天地閒二氣而已方氏曰陽生于子終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為陽中而仲月之節為春分正陰陽適中故晝夜無長短云元鳥至元鳥燕也高誘曰春分而來秋分而去也雷乃發聲陰陽相薄為雷至此四陽漸盛猶有陰焉則相薄乃發聲矣乃者韻會曰象氣出之難也註疏曰發猶出也始電電陽光也四陽盛長值氣泄時而光生焉故歷解曰凡聲陽也光亦陽也易曰雷電合而章公羊傳曰電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陽陰電非也蓋盛夏無雷之時電亦有之可見矣 清明 三月節按國語曰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桐始華桐木名有三種華而不實者曰白桐爾雅所謂榮桐木是也皮青而結實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斷角是也生于山岡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詩所謂梧桐不生山岡者是也今始華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閏年每一枝生十二葉閏則十三葉與天地合氣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為白桐也田鼠化為鴽【音如】按爾雅註曰鼫鼠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謂之田鼠本草素問曰鴽鶉也似鴿而小爾雅釋鳥鴽鴾母郭註鵪也青州人呼為鴾母鮑氏曰鼠陰類鴽陽類陽氣盛故化為鴽蓋陰為陽所化也虹始見【去聲】

初候次候末候立冬

初候次候末候立冬 【篇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侯,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 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 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 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黄鹂也。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 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 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 清明: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谷雨: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三候,虹 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 穿雨影,则虹见。 (四月)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二候,蚯蚓出;蚯蚓 阴物,感阳气而出。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二候,靡草死; 葶苈之属。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 麦秋。 (五月) 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二候,蜩始鸣,蜩, 音蜩,

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

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径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 芒种和夏至节气天气相关性较好,所以关于这两个节气的气象谚语很多,例如: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贵)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农民对芒种节气的雨水很关心,故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很多。如下: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种闻雷,对农业生产好坏及未来天气均有一定的预示意义,反映在气象谚语中: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芒种打雷是旱年。(湘、豫) 芒种打雷年成好。(湘) 芒种闻雷美自然。(陕) 芒种节气的风和气温与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示意义,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湘)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苏、冀) 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湘) 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湘) 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浙) 芒种-农谚 芒种忙,麦上场。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二十四节气里蕴藏的气候密码

二十四节气里蕴藏的气候密码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 寒暑易季的气候, 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 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下面我们来看下 二十四节气里蕴藏的气候密码。 ▼ 春 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以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春分恰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天文学上划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夏 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治理日益繁忙。农谚曰:“立夏三朝遍地锄”。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划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治理。 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秋 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子,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这时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天气转为凉爽,昼夜温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这天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秋天。

今日春分,这样做阳气十足一年不生病,错过再等一年!

今日春分,这样做阳气十足一年不生病,错过再等一年! 2018-03-21 点“道教”订阅? 道教传统二十四节气之春分酿酒扮酷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北斗星柄指正东方震卦,地支为卯(阳气升腾),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这时昼夜平分。持续时间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思,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昼夜几乎等长。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在华北地区民谣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斤。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地球分南北,身体

分阴阳!春分过好!方能一年顺遂健康! 春分作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阴阳相半也,春半日暖,昼夜平分,调节身体阴阳平衡,一年的身体保养就从春分开始!因此关注这个节气的传统习俗和养生知识十分必要。 移花接木 春分三候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1一候玄鸟至:大壮卦,九四。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周易·大壮卦》:“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象》:藩决不羸,尚往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互乾为玄。互兑伏艮为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玄鸟至。又属于雷水《解卦》,奎宿八度半。” 2二候雷乃发声:大壮卦,六五。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周易·大壮卦》:“六五。丧羊于易,无悔。《象》:丧羊于易,位不当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震为雷,为鸣,故曰发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二候又属于雷天《大壮

古诗中的24节气:惊蛰

古诗中的24节气: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惊是惊动,蛰是藏。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冬眠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意思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当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是因为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翻页】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在农忙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惊蛰时节,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因此,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在我们后边学习的唐代韦应物《观田家》诗中便讲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有谚语云:“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证明今年风调雨顺会有一个好收成。 【翻页】 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惊蛰节气里有哪些习俗吗?接下来,我们在一块了解一下惊蛰节气里的习俗。【惊蛰习俗】 惊蛰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吴澄 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吴澄著●目录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崇仁吴澄伯清著 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槀,以俟博识者鉴焉。 ○立春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雨水 雨【去声】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 候鴈北【《月令》、《汉书》作鸿鴈北】。鴈,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鴈自彭蠡而北矣。 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惊蛰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吴澄撰清道光六安晁氏木活字排印学海类编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崇仁吴澄伯清着 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槁以俟博识者鉴焉 立春 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雨【去声】水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候鴈北【月令汉书作鸿鴈北】鴈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鴈自彭蠡而北矣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惊蛰 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春分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元鸟至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清明 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

声律启蒙十灰

声律启蒙.十灰之一 (2) 声律启蒙.十灰之二 (6) 声律启蒙.十灰之三 (10)

声律启蒙·十灰之一 zēnɡduìsǔn,bìduìkāi 增对损,闭对开 bìcǎo duìcānɡtái 碧草对苍苔 shūqiān duìbǐjià 书签对笔架 liǎnɡyào duìsān tái 两曜对三台 zhōu shào hǔ,sònɡhuán tuí周召虎,宋桓魋 lànɡyuàn duìpénɡlái 阆苑对蓬莱 xūn fēnɡshēnɡdiànɡé 薰风生殿阁 hào yuèzhào lóu tái 皓月照楼台 quèmǎhàn wén sībàxiàn 却马汉文思罢献 tūn huánɡtánɡtài jìyíz āi 吞蝗唐太冀移灾 zhào yào bāhuānɡ 照耀八荒 hèhèlìtiān qiūrì 赫赫丽天秋日 zhèn jīnɡbǎi lǐ 震惊百里 hōnɡhōnɡchūdìchūn léi 轰轰出地春雷 【解析】 增对损,闭对开。增加对损失,封闭对开放。 延伸阅读:九阴真经是抄老子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是不是很眼熟? 对啦,这就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老顽童周伯通教郭靖背的《九阴真经》总纲的第一句。 事实上,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意即: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金庸先生以此为源,再自行发挥,就整出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看吧,有文化就是这么可怕!随便掉掉书袋,就能编出一段武林秘籍,唬得人一愣一愣的。 碧草对苍苔 碧草:青草。 [唐]李白《相和歌辞·陌上桑》诗云:“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唐]韩偓《寒食夜》诗云:“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 苍苔:深青色苍翠的苔藓。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诗云:“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书签对笔架 都是作为文具的对应,无需过多解释。 两曜(yào)对三台 两曜指日和月。 [南朝]梁元帝《纂要》云:“日、月谓之两曜。” [宋]陆游《园中观草木有感》诗云:“两曜如奔轮,疾去不可遮。” 三台相传天上有三台六星。在人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在天为三台,上台司命,中台司爵,下台司禄。另,古代供天子登高眺望的三种台阁也称“三台”。 [汉]许慎《五经异义》云:“天子有三台:有灵台以观天文;有时台以观四时施化;有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周召虎,宋桓魋(tu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