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政府创新经验推广的难点何在——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评述

地方政府创新经验推广的难点何在——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评述

地方政府创新经验推广的难点何在——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评述
地方政府创新经验推广的难点何在——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评述

创新扩散读后感

(一)扩散 “创新的扩散”首要内容就是扩散,扩散是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扩散的实质是个人通过信息交换将一个新方法传播给一个或多个他人。它是特殊类型的传播,所含信息与新观念有关。创新的扩散需要四个要素,即创新、传播渠道、时间、社会系统。其中,传播渠道是信息从一个个体传向另一个体的手段。在扩散研究中将时间作为一个变量,并将其分成创新决策过程、个体或单位比其他系统成员采用创新更早或更晚的程度、系统中的创新采用速度三类。而社会系统则代表着扩散必须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系统内。 扩散研究在学术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扩散研究的成果被收入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营销学、消费行为学、农村社会学及其他领域的教科书中。扩散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解创新的特别有用的方法,这是因为创新是一种其结果相对容易区分的传播信息。扩散研究通过追踪研究一个新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体系结构中的渗透和传播,人们可以更准备地了解社会创新的过程。扩散研究把重点放在追踪创新通过某个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的做法使行为变化过程更加充满活力。扩散研究有益于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对利用科研成果有切实的帮助。扩散范例可以使学者把他们的经验型结论以更具理论性的高度概括的形式重新加以阐述。 (二)创新 本书着重讲述了创新的过程以及创新的属性和采纳率、创新性及采纳者分类、创新代理人和组织内部创新。 1.创新的过程包括创新的产生、创新-决策的过程、创新的结果。 第一,创新的产生,即创新-发展的过程包括几个环节:意识到问题或需要,基础和应用研究,发展,商业化,扩散和接受,结果。 (1)创新-发展的过程通常始于意识到某种问题或需要的存在,这种意识刺激人们去开展研究和开发活动,从而创造一种解决问题或需求的创新措施。 (2)基础知识源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被认为是发展科学知识的原始研究,应用研究则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者是基础研究成果的主要使用者。 (3)创新的发展是把新思想纳入某种形式,满足潜在接受者的需求过程。 (4)商业化是指创新产品的生产、制造、包装、市场推广和发行,是从研究出的理念向产品或市场的销售服务的转换。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模拟考试及标准答案

重庆市公需科目《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模拟考试及答案(7-12套) 第七套 一、推断题(每题1分) 1.创新确实是国家竞争力 错误 2.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要紧看该国有无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或产业群。 正确 3.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条件与国家竞争力无关。 错误 4.一国的竞争力要紧来自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享赋的投入。 错误 5.产业竞争力确实是某一单一产业自身的竞争力。 错误 6.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是形成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

正确 7.创新组织不同于学习型组织。 错误 8.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基础技术、新兴技术和高技术领域,以合作进行研究开发为主。 错误 9.集成创新过程包含了集成主体积极能动的优选行为过程是集成创新的关键。 正确 10.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三代创新过程模型。 错误 11.不稳定时期企业创新的焦点在与产品创新,企业研究开发支出较多,研究开发的目标比较分散,专门难取得较高的经济回报 正确 1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静态风险,比较单一。 错误

13.企业创新资源多元化整合的过程,也是企业创新网络建立的过程,创新资源和创新网络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企业创新。 正确 14.实施创新活动是指将创新思想通过多个进展时期,变成外部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或企业内部使用的工艺和方法。 正确 15.创新小组是指为完成某一项创新项目而成立的一种创新组织。 正确 16.从企业治理的角度来看,界面治理问题可分为企业间的界面治理问题、项目间的界面治理问题和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界面治理问题三个层次。 正确 17.要保证一个创新项目的完成,需要创新的领导者、支持者和专业人才。 正确 18.创新的来源只与企业自身相关。 错误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考试试题

2010-2011年接着教育公需科目《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第五套 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推断题(每题1分) 1.提升国家竞争力需要依靠国家的创新能力以及以市场引导、利益驱动的消化汲取科技成果的社会创新能力。(正确) 2.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要紧看该国有无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或产业群。(正确) 3.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条件与国家竞争力无关。(错误) 4.产业竞争力确实是某一单一产业自身的竞争力。(错误) 5.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在于持续改善生产工具。(正确) 6.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正确) 7.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可能性单方面作用的结果。(错误) 8.链环回路模型中第5条路径是技术推动模型所描述的情况。(错误) 9.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三代创新过程模型。(错误) 10.主导设计的出现,产品标准逐步形成,标志着创新进入稳定时期。(错误)

11.扇贝型产品生命周期要紧指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地延伸再延伸,这差不多上因为产品创新。(错误) 12.产品生命周期是能够延长的。(正确) 13.Kahn将部门间的跨职能协同整合区分为互动、合作和跨职能协调三种类型。(正确) 14.要保证一个创新项目的完成,需要创新的领导者、支持者和专业人才。(正确) 15.技术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如何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正确) 16.技术创新能力不是某一单项能力所能概括的,而是多项能力的综合和集成。(正确) 17.元器件创新是指创新导致一个或多个元器件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严峻阻碍整个系统的结构。(错误) 18.创新小组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任务,企业高层主管对创新小组充分授权,完全由创新小组成员自主决定工作方式。(正确) 19.动态联盟是一种有确定边界的静态性网络组织。(错误) 20.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接着教育学习,其中公需科目学习应达到20学时。(正确)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模拟考试题题型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创新就是国家竞争力 正确 错误 2.提升国家竞争力需要依靠国家的创新能力以及以市场引导、利益驱动的消化吸收科技成果的社会创新能力。 正确 错误 3.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就是一国的整个国民经济。 正确 错误 4.潜在综合国力测定实际上是对未来综合国力发展趋势的预测。 正确 错误 5.破坏性创新可能导致新竞争规则体系的建立。 正确 错误 6.创新不仅有有形创新,还包括管理理念、技术等方面的无形创新。 正确 错误 7.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可能性单方面作用的结果。 正确 错误 8.链环回路模型中第5条路径是技术推动模型所描述的情况。 正确 错误 9.产品衰退表示无法再生。公司无法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

正确 错误 10.以创新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替代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反映技术投入的强度将更为合理和完整。 正确 错误 11.技术发展的难以预测性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复杂性有一定影响。 正确 错误 12.内企业大多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组成,他们基本上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正确 错误 13.由于重大的技术创新伴有很大的风险,因此新事业发展部又称为风险事业部。 正确 错误 14.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支持基础研究,根据企业中长期战略基础结构,形成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 正确 错误 15.开放式创新认为企业在发展新技术的时候,应同时将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有价值的创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确 错误 16.创新过程中的集权是指在创新过程中把较多的决策权集中到项目高层主管人员手中。 正确 错误

17.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年度累计时间应达到90学时(或规定学分). 正确 错误 18.《继续教育证书》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 正确 错误 19.专业技术人员应邀讲授继续教育课程,按实际授课时数的三倍认定学时(正确)。 正确 错误 20.专业技术人员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经正式出版或行业系统正式使用的著作或翻译资料按每万字10学时认定,其中第一作者按全学时认定,参加者按序依次递减20%认定。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 素质 效果 行为模式 综合能力 22.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于(D )。 军事竞争 技术竞争 企业竞争 产业竞争 23.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

创新扩散理论

創新擴散理論 Theory of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國立嘉義大學生物事業管理所 研究生 張雅卿 摘要 擴散到底是什麼,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它的應用。有些人常不解為什麼一項好的發明,或一個可以造福個人或眾人的觀念,在推廣的時候,沒有想像中的容易;而相對不好的產品,卻可以繼續大行其道。 進步的科技與快速的研發,加速產品生命發展的腳步,更激烈了市場爭戰情勢,企業須不斷進行創新以取代進入衰退期的產品與事業、降低所面對之風險。然而並非所有創新事物皆得以為廣大市場所接受,曾有學者估計過, 新產品上市時的失敗率約為75% ,於僅有四分之一的創新可能成功的情況下,企業進行商情分析時莫不謹慎,有鑑於此,許多學者紛紛投入潛在市場的預估、新產品採用與擴散行為之研究,所以在此心得中,主要會針對企業的角度,探討創新擴散理論的應用。 一、為何要創新 「創新」是一種可以使企業資產再增添新價值的活動。當前企業普遍採行的持績改善,自廣義的定義,也可以被視為是一種「創新」,亦即企業的創新活動在本質上就包含持續改善產品、製程、客戶服務等 (陳志龍,2005)。 近年來,隨著網路及通訊科技的蓬勃發展,使得全球的經貿環境快速的變化,顧客的需求朝著多元化及個人化發展,市場區隔化越來越明顯,使得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當企業降低成本的效用偏低、企業的獲利空間有限時,提升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價值,藉以區隔市場其他產品以創造利基市場的創新活動,就成為企業一項最好的競爭優勢。因此企業若要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掌握競爭優勢,企業本身就要不斷地創新,利用創新來加強企業競爭力與適應力。「不創新,即滅亡」已成為今天企業奉為圭臬的一種說法。創新雖有較大的風險,但若企業不敢冒這種風險以創造未來世界,其實是冒另一種看不見的更大風險。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题库

重庆事业单位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考试 完整题库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创新在理论上的超前性决定了它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导力量。正确 2.提升国家竞争力需要依靠国家的创新能力以及以市场引导、利益驱动的消化吸收科技成果的社会创新能力。正确 3.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在于持续改善生产工具。正确 4.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之间(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的交互作用的网络。正确 5.技术推动模型中科技进步的动力产生于需求,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错误 6.单一的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引模型是交互作用模型的特殊情况。正确 7.过渡阶段技术与产品的变化非常快,产品创新同时面临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错误 8.扇贝型产品生命周期主要指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地延伸再延伸,这都是因为产品创新。错误 9.产品衰退表示无法再生。公司无法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错误 10.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我国实施了1986年开始的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火炬计划。正确

11.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要重视创新组织结构的优化正确 12.解析技术创新管理的复杂性构成,是总结技术创新管理影响因素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正确 13.引进型积累的特点在于独特性、探索性和超前性。错误 14.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产品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相对降低,企业的销售额迅速上升,利润也迅速增长。错误 15.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三种可能:盈利、损失、不盈不亏。正确 16.创新过程中集权的主要优点有创新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有利于针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还有助于创新人员间的学习和交流。错误 17.创新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经验丰富则集权程度更大,反之,分权程度更大。错误 18.《继续教育证书》不得擅自涂改、伪造。正确 19.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未参加培训者可直接参加考试。错误 20.专业技术人员出版着作(译作)或发表论文,经正式出版或行业系统正式使用的着作或翻译资料按每万字10学时认定,其中第一作者按全学时认定,参加者按序依次递减20%认定。错误 2.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就是一国的整个国民经济。错误

创新扩散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 (重定向自) 目录 [] ? ? ? ? ? ? [] 什么是创新扩散模型? 创新扩散模型是对创新采用的各类人群进行研究归类的一种模型,它的理论指导思想是在创新面前,部分人会比另一部分人思想更开放,更愿意采纳创新。这个模型也被称之为,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或多步创新流动理论(Multi-Step Flow Theory)创新采用曲线(Innovation Adoption Curve)。 “创新扩散理论”是美国学者(E.M.Rogers)提出的。埃弗雷特·罗杰斯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时间或事物。” 而一项创新应具备相对的便利性、兼容性、复杂性、可靠性和可感知性五个要素。另一美国学者罗杰?菲德勒则认为创新还应当包括“熟悉”这一要素。 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和落后者。 创新扩散包括五个阶段:了解阶段、兴趣阶段、评估阶段、试验阶段和采纳阶段。 ?了解阶段:接触新技术新事物,但知之甚少。 ?兴趣阶段:发生兴趣,并寻求更多的信息。

?评估阶段:联系自身需求,考虑是否采纳。 ?试验阶段:观察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 ?采纳阶段:决定在大范围内实施。 创新扩散被定义为以一定的方式随时间在社会系统的各种成员间进行传播的过程。这样,扩散过程就由创新、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四个要素组成。由此可见,传播渠道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下图所示 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可以用一条“S”形曲线来描述。在扩散的早期,采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当采用者人数扩大到居民的10%~25% 时,进展突然加快,曲线迅速上升并保持这一趋势,即所谓的“起飞期“;在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整个过程类似于一条“S”形的曲线。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早期采用者为后来的起飞作了必要的准备。这个看似“势单力薄”的群体能够在人际传播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劝说他人接受创新。在罗杰斯看来,早期采用者就是愿意率先接受和使用创新事物并甘愿为之冒风险那部分人。这些人不仅对创新初期的种种不足有着较强的忍耐力,还能够对自身所处各群体的展开“游说“,使之接受以至采用创新产品。之后,创新又通过意见领袖们迅速向外扩散。这样,创新距其“起飞期“的来临已然不远。

创新扩散案例

创新扩散案例 【篇一:创新扩散案例】 (一)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是由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大众传媒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一个创新扩散过程至少包含5个环节:知晓、劝服、决定、实施和确定。罗杰斯将采纳者分为五类:创新者、早期采纳者、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迟钝者。①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在创新扩散的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众传媒与人际交流的结合是新观念传播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的最有效途径。② (二)以微信的推广应用解析创新扩散理论的依据 2010年起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兴起了一场“对讲潮”,多种移动通信软件(如:微信、米聊、kiki和talkbox等)受到用户欢迎。③腾讯旗下的微信成了其中的领军者。它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微信的成功推广几乎囊括了创新扩散研究的主要元素,学生群体在接受这一新兴通信软件的过程中,会受到大众传播媒介、周边同学朋友和微信自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相较而言,大学生群体中微信的推广更符合创新扩散理论模式。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时间为2012年4月28日至5月5日,调查对象为重庆市主城三所高校的本科生。以配额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16名学生使用微信时间超过一年,属于早期使用者,因此对其进行了深度访谈。 研究发现 在被调查者中有73%的人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微信,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微信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知晓阶段 1.早期使用者获知微信的渠道 16位微信的早期使用者在微信推出后两个月内就开始使用,此种行动不是因为受到他人影响,而是因为大众媒介对微信的推广信息引

罗吉斯《创新的扩散》读后感

每个人都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刻;或者,苦闷地思索一个问题,搜竭枯肠,突然像脑筋点了盏灯似地,福至心灵,直贯任督二脉,想通了,难题就此迎刃而解。这样发现的新的现象,发明新的事物,就是创意。 我们每天都有创意:车上,走路中,甚至马桶上。即使醒来死气沉沉,了无生机的行尸走肉,他在睡梦中,有时也会倏地惊醒:「我刚刚想到了什么?」创意,就如同飘散在空气中的,五彩肥皂泡沫,绚丽灿烂,缤纷十色。可惜短暂。 大部份,创意的下场,也就如同肥皂泡沫一般:「拨」地一声,便没了。 通常用的借口是,没有时间。我们任由岁月空掷,没有去追求自己梦寐以求的创意,只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只愿安全地老去。 往往只有少数人,愿为这片刻的的兴奋,付出余生不悔。这样的人,学者用专有名词称呼他们:创新先驱。 拜这些少数人所赐,新的观念、新做法,或新事物,能够具备实质的形状或规模,为个人团体所接受,这就是创新。 创新改变了社会,改变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富兰克林发现电;爱廸生发明电灯;哥白尼发现天体运行的规律。这世界,这社会,因为创新,有时像齿轮缓慢,有时又像骤风,剧烈地改变了。 究竟,新的事物,新的观念,是如何地改变这个社会? 换一种说法,创意是如何地扩散,传播开来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人,不能不看一本书。这个人,就是罗吉斯。这本书,就是他写的《创新的扩散》。 我们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会弄清楚,自己究竟是那种人? 拿我自己来说吧。岁月在我身上,真是留下很惨烈的痕迹。简单地说,我似乎花了大半辈子,才发现自己毕竟不是个读书人。偏偏,在我的内心深处,最难忘的,还是小时,星期天清晨一大早,拿着妈给的十块钱,到马路边,四方大小的书报售票亭,买一份刚出炉的中华日报。那时候,走在路上,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忐忑,即便到现在,还好像在心脏里面跳动着;清晰的景像,历历在目,彷佛昨日刚发生。翻开报纸纸页,一股新鲜的油墨味道,自摊开的副刊窜出,不知有多开心:朱羽的无弦琴,古龙的天涯明月刀,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卧龙生的玉钗盟,还有夏盖仙的以蟑螂为师,何索的何索狂想、何索震荡,都是在类似的情形下,在小学到国中期间,囫囵吞枣地看完。虽然,不过些通俗文学,但也毕竟陪伴了,我由少年到青年的,许多快乐和寂寞的时光。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因为这些经验,偷偷地许下一个心愿:我想当个作家。 罗吉斯是个怎样的人?即使,我现在捧着他的书:《创新的扩散》,但是,仍然不明白。看起来,他似乎曾经是个平凡的人。由一九三一年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的农场以来,直到有次随学校老师参观爱荷华州立大学前,都乏善可陈,甚至根本没有打算念大学。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心意?我不晓得。 我唯一知道的是,感谢因为他这次的改变心意,才有了后来写成《创新的扩散》的罗吉斯。一本重要的书,我们就称之为经典。如果,当一个人已经过世,他的书,还能成为畅销书,那么,我们把这本书唤为经典,当然是无庸置疑。《创新的扩散》当然是经典。自从罗吉斯,这位全球知名的新闻暨传播学教授,在1962年以前,发表扩散理论以来,他便俨然成为其中领域的佼佼者。这个理论,被广泛运用到许多科目:企管、政冶、农业、医药、社会变迁、国家发展。罗吉斯终身致力于推展扩散理论的普遍使用,使它成为各种改革的理论架构参考。但是,他的济世悯人的胸怀,也许更令人可敬。虽然,我就只看过他这本书,不过,据说,他曾在访问中提到:「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因为有更好的跨文化关系而变得更美好,那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看到,我们今天了解的事情,远比以前

第三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创新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和认识农民在创新采用过程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掌握创新扩散的基本理论,并能够针对创新扩散的时效性规律和交替规律在创新扩散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宜的推广方法。 重点: 创新的采用过程各阶段农民的心理特点,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以及创新采用过程不同阶段推广方法的选择。 难点: 农业创新扩散曲线形成,S型曲线理论。 名家介绍: 埃弗雷特.M.罗杰斯,传播理论家,新墨西哥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系主任曾任估计国际传播协会会长,著有《创新的扩散》。本书研究了扩散的要素,扩散的研究史、扩散的贡献、创新的产生,创新的决策过程以及创新的属性和采纳率、扩散网络等。80年代著有《硅谷热》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1939年他在其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 { 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 一、创新的概念和特性 1.创新的概念 熊彼得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P=f(a,b,c,┅n),也就是说,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经济学角度) 罗杰斯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时间或事物(传播学角度)。 “创新”不同于“发明”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 创新则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2. 创新的五种存在形式: (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农作物品种引入新的地区;鲜牛奶高温灭菌耐贮藏) (2)采用新技术或新生产方法;(苹果套代技术的采用;玉米面玉米渣) (3)开辟新市场;(蔬菜当地消费出口创汇) (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南水北调) * (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国企股份制) 总之,应用于农业推广中的创新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变化。通俗地讲,只要是有助于解决问题,与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有关的各种实用技术、知识与信息都可以理解为创新。 3. 创新的特性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模拟考试题题型.docx

一、判断题 ( 每题 1 分 ) 1.创新就是国家竞争力 正确 错误 2.提升国家竞争力需要依靠国家的创新能力以及以市场引导、利益驱动的消化吸收科技成果的社会创新能力。 正确 错误 3.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就是一国的整个国民经济。 正确 错误 4.潜在综合国力测定实际上是对未来综合国力发展趋势的预测。 正确 错误 5.破坏性创新可能导致新竞争规则体系的建立。 正确 错误 6.创新不仅有有形创新,还包括管理理念、技术等方面的无形创新。 正确 错误 7.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可能性单方面作用的结果。 正确 错误 8.链环回路模型中第 5 条路径是技术推动模型所描述的情况。 正确 错误 9.产品衰退表示无法再生。公司无法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

正确 错误 10.以创新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替代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反映技术投入的强度将更为合理和完整。 正确 错误 11.技术发展的难以预测性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复杂性有一定影响。 正确 错误 12.内企业大多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组成,他们基本上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正确 错误 13.由于重大的技术创新伴有很大的风险,因此新事业发展部又称为风险事业部。 正确 错误 14.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支持基础研究,根据企业中长期战略基础结构,形成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 正确 错误 15.开放式创新认为企业在发展新技术的时候,应同时将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有价值的创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确 错误 16.创新过程中的集权是指在创新过程中把较多的决策权集中到项目高层主管人员手中。 正确 错误

17.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年度累计时间应达到 90 学时(或规定学 分) . 正确 错误 18.《继续教育证书》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 正确 错误 19.专业技术人员应邀讲授继续教育课程,按实际授课时数的三倍认定学时 ( 正确 ) 。 正确 错误 20.专业技术人员出版著作 ( 译作 ) 或发表论文,经正式出版或行业系统正式使用 的著作或翻译资料按每万字10学时认定,其中第一作者按全学时认定,参加者 按序依次递减 20%认定。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 每题 2 分 ) 21. 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 素质 效果 行为模式 综合能力 22.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于( D )。军 事竞争 技术竞争 企业竞争 产业竞争 23. 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

新传理论17:创新与扩散

新传理论17:创新与扩散 1962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杰斯在对农村中新事物的采纳和普及过程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了研究报告《创新与普及》,不仅补充修正了两级传播、发展了多级传播模式,还提出了关于新事物传播的重要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 提出背景 (1)早期阐释者: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和佩姆伯顿 塔尔德提出“模仿法则”,集中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知晓、权衡,然后做出决定——接受还是抛弃某个文化特质。他认为,人类通过一系列的“暗示”过程,将事物的特性与人类“欲求”联系起来,这一决策过程存在某种“模仿法则”。 佩姆伯顿认为,创新被采用的基础是人们之间以某种形式的“文化互动”表现出来的偶然现象。他发现了某种特殊的S型采用曲线——正态积累曲线,生物增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速度等都存在着某种普遍的规律。他认为,“某个特质被人们接受的过程之所以呈现上述分布形式,是因为这一过程中的文化互动正好符合正态分布的条件。” (2)美国田园社会学的杂交玉米实验 社会学家布莱斯·瑞恩和尼尔·格罗斯(Bryce Ryan & Neal Gross)在衣阿华州艾奥瓦两个社区的农民中进行了推广杂交玉米种子的研究。他们选择两个社区对种植玉米的农民进行个人访问,试图解释为什么农民会改变种植习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决策产生了什么影响等问题。综合分析统计结果,研究者发现:创新的采用取决于既存的人际联系和对媒介的习惯性接触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理论内容 1962年,罗杰斯(Everet M. Rogers)和休梅克(Pamela Sheomaker)通过深入调查农村中新品种、新农药、新机械等新事物的采用和普及过程,出版《创新的扩散》。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对“两级传播”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补充,重点研究了社会进程中创新成果是怎样为人知晓以及如何在社会系统中得以推广的。 (1)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是指一种基本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观感受到的关于某个新主意的信息被传播。通过一个社会构建过程,某项创新的意义逐渐地显现。 (2)罗杰斯把采用创新的决定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技术创新 扩散的理论 、方法与实践

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本书的特点和独到之处在于理论上的创新性和对现实经济问题研 究上的开拓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学术思想方面,鉴于技术创新扩散问题涉及技术创新的产生、流通、应用等一系列相互关联 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用系统 分析方法加以研究,才能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因此,本书综合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 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 统一,同时注重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科学思想和研究分析 方法,去揭示技术创新扩散的基本经济规律。第二,在内容范围 方面,本书内容丰富、新颖,既介绍了国外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 成果,又反映了我国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进展;既有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模型方法研究,又有具体的有关地区、 行业和企业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特别是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传 统产业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 创新性的见解,与国内外同类著作相比具有独到之处。 内容简介本书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弹论、方法和实践问题,介绍了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的简史,对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的代表性理论流派及其 演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讨论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宏观和微观模型,对其性质、模型参数估计和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些新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并用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技术创新扩散机制和采用者的采用行为进行了 理论考橐和实证分析;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模式、政策措施和经验,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 历史、现状、制约因素、经验教训和发展机遇,并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改 造传统产业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本书可供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的理论工作者、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政府经 济和科技部门的管理人员、政策研究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事技术创新 活动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1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1-5章文字版(建议配合视频使用) 第一讲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一、创新能力与国家、区域竞争力 (一)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 创新即原始性的科学发现和原始性的技术发明,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创新是国际竞争力的源头。 1、国家竞争力的内涵 国家竞争力是指国家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国家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 2、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 (1)综合国力的定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2)综合国力的分类 综合国力有潜在综合国力与现实综合国力之分。

现实综合国力是指构成综合国力各要素已经具备的实力和各要素之间有机组合所显示出的整体实力。 潜在综合国力是指随着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由于某些要素实力增长,非物质要素水平与状况改善以及系统结构的变化致使整个要素系统组合功能增强的潜在能力。 (3)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 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条件往往突出地表现在国家竞争力上。 国家竞争力不仅包括综合实力,还包括实现综合实力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和运行整体的竞争力,以及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的成长能力。 从根本上说,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区别在于,经济价值究竟发生在社会的哪个地方。 3、技术创新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 (1)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 (2)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技术创新 (二)创新能力与区域竞争力 1、什么是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就是能支撑一个区域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即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

创新的40个原理

创新的40个原理 创新原理是在大量分析总结基础上,归纳出的不同领域问题解决的规律性方法。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下面对这40个创新原理做具体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原理1. 分割 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实例: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 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实例:组合家具 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 实例: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 原理2. 抽取 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实例:避雷针 实例: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

原理3. 局部质量 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 实例: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 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实例: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 实例: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 原理4. 增加不对称性 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 实例: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 实例: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 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 实例: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

原理5. 组合 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 实例: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实例:并行计算机的多个CPU 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 实例:冷热水混水器 原理6. 多用性 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实例: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 实例: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 实例: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

创新扩散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创新扩散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惠淑敏1,张志远2 1惠淑敏(1976-11),女,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 (650039) 2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国营红岗机械厂, (010076) huism1129@https://www.doczj.com/doc/617206509.html, 摘要:本文从创新扩散要素、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和创新扩散与其它学科融合三个 方面对国外创新扩散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创新扩散 理论在方法和应用两个层面的新研究领域和方向。 关键词:创新扩散,研究进展,展望 世界进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上个世纪相比有三个关键不同:竞争优势的来源从廉价的原材料转变为信息;企业竞争的范围从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传统的竞争优势,如丰富的原材料、廉价的劳动力和靠近市场,其重要性正在迅速丧失。与发达国家一样,创新以及创新扩散已经成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固然很重要,但从全社会的观点来看,扩散的意义要远大于创新本身。某种意义上,创新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扩散的广度和深度。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加速创新扩散,从而推动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创新扩散要素 创新扩散是一种创新通过某种渠道随着时间推移在社会系统成员中传播的过程,与其它传播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播的对象对于采用创新的个人或单位而言具有新奇性和不确定性(Rogers, 1995)。Rogers指出,一个创新扩散过程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创新、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创新可以是新观念、新实践或新物品,这种“新”并不要求创新在客观上有多大的新奇性和创造性,重要的是采用这项创新的个人或单位感觉到具有新特性。创新特征对扩散速度和扩散模式有很大影响,社会系统成员感受到的创新特征决定了采用比率。这些创新特征是:相对优势、协调性、复杂性、可试用性和可观察性。相对优势是创新与被替代的东西相比好的程度。并不要求客观上有很大的优势,重要的是个体感受到创新具有优势。协调性是感知到的创新与现有价值观、过去经历和潜在采用者的需要保持一致的程度。复杂性是感受到的创新易于理解和使用的程度。可试用性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创新可以试用的程度。可观察性是创新结果能够被他人观察到的程度。一项创新,如果潜在采用者认为其相对优势大、协调性好、可试用性强、采用结果好观察和较低的复杂性,那么该创新比较容易被采用。 创新扩散的传播渠道基本上分为两种:大众媒体和人际关系网络。大多数个体评估创新 - 1 -

创新能力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四、简答题 100、创新能力的内涵有哪些? 答案:创新能力的内涵有三重含义:一是形成或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或创意的能力;二是利用新思想、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流程或组织等各种新事物的能力;三是应用和实现新事物价值的能力 101、创新能力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创新能力的要素主要有综合性、独创性、实践性、坚持不懈,四大要素。 102、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一般由哪些能力构成的? 答案: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者、创新团队、创新机构乃至更大的经济或社会实体进行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一般由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103、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答案: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观察、想象、抽象、分析、类推、建模、展现、协作、更换思考维度、更换认识模式以及综合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创新者个人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锻炼,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自我锤炼;在协作中锤炼;在学习中锤炼。 104、创新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才能实现? 答案:创新需要三方面的人才:第一类人才有着梦想家的气质、多方面的知识贮备和全局观念,他们善于捕捉和产生新思想或创意,对创新组织的创新潜力有着全面而适当的了解,他们是创新蓝图的绘制者。第二类人才是工程师型的实干家,他们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成果或工艺。第三类人才在创新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方面则有着特别的禀赋,是企业家型的实干家。 105、简述天津地铁公司的创新模式。 答案:天津地铁公司的创新模式是一点两翼七条线:“一点”就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两翼”就是“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两个坚强的翅膀,“七条线”就是“研究发展、新线规划、工程建设、地铁运营、经营开发、财务融资、安全监察”七条创新主线。 106、简述中国重汽自主创新的四项措施。 答案:中国重汽自主创新的四项措施是: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107、简述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的创新活动的主要体现。 答案: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的创新活动的主要体现在(1)专有的地铁土压平衡盾构的动态设计技术;(2)盾构核心及关键部件的创新发明;(3)盾构监控系统;(4)施工配套产品的创新研制。 108、简述邢东煤矿自主创新的成因。 答案:邢东煤矿自主创新的成因:(1)现实需要提供创新压力,(2)企业的改革发展为研发矸石回填技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3)节能减、排环保工作的迫切要求推动实施煤矸石治理工程,(4)决策层的正确决策和持续支持。 109、简述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创新活动的体现。 答案: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创新之处在于:(1)创新设计了超大直径无平衡梁四排全滚轮的全回转支撑装置,采用四条环形轨道支撑旋转上部达万吨的重量,实现了万吨重量载荷的均匀分布。(2)自创大直径回转支撑平面和回转大针销轮加工工艺。(3)创新采用分体锻造与装配的技术,解决了吊重3750吨、自重超过100吨吊钩国内无法直接锻造的难题。(4)起重机臂架采用了高强度钢焊接的桁架结构,攻克高强钢的焊接工艺技术,通过对焊接变形以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控制起重臂的自重变形和焊接变形。(5)创新研制浮吊定位关键设备

创新的扩散读后感

创新的扩散读後感 每个人都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刻;或者,苦闷地思索一个问题,搜竭枯肠,突然像脑筋点了盏灯似地,福至心灵,直贯任督二脉,想通了,难题就此迎刃而解。这样发现的新的现象,发明新的事物,就是创意。 我们每天都有创意:车上,走路中,甚至马桶上。即使醒来死气沉沉,了无生机的行尸走肉,他在睡梦中,有时也会倏地惊醒:「我刚刚想到了什麽?」创意,就如同飘散在空气中的,五彩肥皂泡沫,绚丽灿烂,缤纷十色。可惜短暂。 大部份,创意的下场,也就如同肥皂泡沫一般:「拨」地一声,便没了。通常用的藉口是,没有时间。我们任由岁月空掷,没有去追求自己梦寐以求的创意,只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只愿安全地老去。 往往只有少数人,愿为这片刻的的兴奋,付出余生不悔。这样的人,学者用专有名词称呼他们:创新先驱。 拜这些少数人所赐,新的观念、新做法,或新事物,能够具备实质的形状或规模,为个人团体所接受,这就是创新。 创新改变了社会,改变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富兰克林发现电;爱廸生发明电灯;哥白尼发现天体运行的规律。这世界,这社会,因为创新,有时像齿轮缓慢,有时又像骤风,剧烈地改变了。 究竟,新的事物,新的观念,是如何地改变这个社会? 换一种说法,创意是如何地扩散,传播开来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人,不能不看一本书。这个人,就是罗吉斯。这本书,就是他写的《创新的扩散》。 我们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会弄清楚,自己究竟是那种人? 拿我自己来说吧。岁月在我身上,真是留下很惨烈的痕迹。简单地说,我似

乎花了大半辈子,才发现自己毕竟不是个读书人。偏偏,在我的内心深处,最难忘的,还是小时,星期天清晨一大早,拿着妈给的十块钱,到马路边,四方大小的书报售票亭,买一份刚出炉的中华日报。那时候,走在路上,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忐忑,即便到现在,还好像在心脏里面跳动着;清晰的景像,历历在目,彷佛昨日刚发生。翻开报纸纸页,一股新鲜的油墨味道,自摊开的副刊窜出,不知有多开心:朱羽的无弦琴,古龙的天涯明月刀,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卧龙生的玉钗盟,还有夏盖仙的以蟑螂为师,何索的何索狂想、何索震荡,都是在类似的情形下,在小学到国中期间,囫囵吞枣地看完。虽然,不过些通俗文学,但也毕竟陪伴了,我由少年到青年的,许多快乐和寂寞的时光。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因为这些经验,偷偷地许下一个心愿:我想当个作家。 罗吉斯是个怎样的人?即使,我现在捧着他的书:《创新的扩散》,但是,仍然不明白。看起来,他似乎曾经是个平凡的人。由一九三一年出生於美国爱荷华州的农场以来,直到有次随学校老师参观爱荷华州立大学前,都乏善可陈,甚至根本没有打算念大学。是什麽改变了他的心意?我不晓得。 我唯一知道的是,感谢因为他这次的改变心意,才有了後来写成《创新的扩散》的罗吉斯。 一本重要的书,我们就称之为经典。如果,当一个人已经过世,他的书,还能成为畅销书,那麽,我们把这本书唤为经典,当然是无庸置疑。《创新的扩散》当然是经典。自从罗吉斯,这位全球知名的新闻暨传播学教授,在1962年以前,发表扩散理论以来,他便俨然成为其中领域的佼佼者。这个理论,被广泛运用到许多科目:企管、政冶、农业、医药、社会变迁、国家发展。罗吉斯终身致力於推展扩散理论的普遍应用,使它成为各种改革的理论架构参考。但是,他的济世悯人的胸怀,也许更令人可敬。虽然,我就只看过他这本书,不过,据说,他曾在访问中提到:「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因为有更好的跨文化关系而变得更美好,那我们还有很长

创新思维案例分析

创新思维的培养--关注策略形成的过程 一、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