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内部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内部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内部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内部资料)

法律部分

1.法制、法治及依法治国的比较

(1)社会主义法制(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社会主义法制中心环节:依法办事

(2)社会主义法治(基础和前提:民主,核心:严格依法办事,关键:权力制约)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②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④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⑤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

⑥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3)依法治国

①前提→是有法可依,②核心→是依宪治国,③关键→是执法必严,④必要保证→是违法必究,⑤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⑥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本原则)、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原则: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内容:

?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3、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适用和法的执行

(1)法的实施: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适用和实现。

(2)法律监督:对法律的执行和实施的监督。

法律监督体系的主体:国家机关(核心地位)、社会组织(重要力量)、公民(基础)

法律监督的实质以人民民主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法治为原则,以权力的合理划分与相互制约为核心,以中

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对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活动的合法性实施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是法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在领导体制上,行政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都是双重领导制

法律监督的分类:

国家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核心)

社会监督:各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舆论的监督、群众的监督

(3)行政监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主体(党、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则作为行政主体,而被监督的对象则就称为行政相对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其行政行为和执行行政决定、命令情况等。(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一般监督(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审计监督)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政党的监督(政协)

司法监督(法院和检察院)、社会监督(媒体监督)

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4、法人、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

法人特征:独立的社会组织、具有独立的财产、承担独立的责任。

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而产生,代表企业法人行为的自然人。(可有多个)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厂长、董事长等)。(没有正职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职负责人担任法定代表人,设没有董事长的法人,经董事会授权的负责人可作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只有一个,直接代表法人对外行使职权)

法定代理人:根据法律规定,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一定手续或外在表现形式,其行为视为法人的行为,如法人终止时的清算组。

4、行政救济

行政救济的特征:

(1)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2)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3)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行政救济的种类:申诉、控告、信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调解。

诉讼外救济:行政复议(最基本、最重要的诉讼外救济)、信访、行政投诉

诉讼内救济:行政诉讼(最权威、最有效的救济制度)

5、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仲裁和行政裁决

(1)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特征主要有:

行政复议以行政争议和部分民事争议为处理对象;

行政复议直接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行政复议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

行政复议以书面审理为主要方式(也可实地审理,为辅);

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行政复议以行政机关为处理机关。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独立复议原则;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一级复议原则(行政复议实行一级终结复议制);书面审理为主原则

?合法与合理双重审查原则;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

行政复议停止执行的情况:

●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情况: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规章;(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

?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仲裁、调解或者处理;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复议前置的情况:(只能先申请复议后,对复议结果不服再进行行政诉讼)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审计决定之日起15日内先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议, 治安管理处罚上级公安机关裁决前置

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前置、工伤保险案件

对价格违法的处罚(经营者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

行政复议机构是指复议机关内设的具体办理有关行政复议工作的机构。

●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

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当事人可以作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

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直属机构)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

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2)行政诉讼(审理的是行政案件)

特有原则:

●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基本原则: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使用民族语文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辩论原则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

?香港和澳门不适用中国(内地)行政诉讼法

?有关行政诉讼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

?中国行政诉讼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侵犯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之外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则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地域管辖:

法律冲突规则: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最高人民法院向中国人大常务

委员会提出审查要求;

?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或其他上位法相抵触的,人民法院向国务院或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审查建

议;

?地方政府规章同部委规章不一致,或部委规章不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向国务院申请解释或裁决。

受案范围:(具体行政行为:对特定对象或人的行为)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证和执照,

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的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无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违法要求履行义务、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抽象行政行为、重复处理行为、民事调解行为和民事仲裁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终局行政行为(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3)行政裁决和行政仲裁区别和联系

行政裁决:行政机关依法律、法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和行政合同有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为。

行政仲裁:纠纷双方当事人按事先或事后达成的协议,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争议的事实和权利义务作出判断和裁决。

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的联系:

?都是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断。

?处理对象都是民事争议。

?都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

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的区别

?适用的法律不同:仲裁依据《仲裁法》,裁决依据职权和行政法规

?法律的后果不同:裁决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利的过程,而仲裁不是;对裁决不服可申请复议或起诉,

对仲裁决定不服可提起民事诉讼

?受理的依据不同:仲裁实行协议管辖,裁决实行强制管辖

?裁决的机构不同:仲裁是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庭,裁决是由行政管理机关作出

?裁决的性质不同:仲裁是对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

纷作出裁决;而行政裁决是由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其职权,以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进行的裁决。

6.各种诉讼时效

(1)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

(2)短期时效,时效为一年: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3)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4)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5)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6)诉讼时效的中断: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

(7)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因胁迫结婚),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8)行政复议申请人应自知道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60日内提出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9)复议申请人如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1)行政法: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6个月。

纳税人超额缴纳税款,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

3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12)民法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判决不准离婚,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宣告死亡的条件:下落不明满四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满4年,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7.派出机构和派出机关

派出机构(职能部门)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例如:公安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例如:规划分局和环保分局

审计署在各地的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税务局)税务所、(工商局)工商所

派出机关(人民政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

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派出机关是独立的行政主体,独立承担责任。派出机构原则上自身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派出机构获得法定授权,可取得行政主体资格

8.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情形: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适用依据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

●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9.行政许可、行政反馈、行政沟通等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划分:

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以有无法定形式要求为标准,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以其启动是否需要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为标准,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请求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和应请求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法定的行政机关

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被委托的其他行政机关

可不设行政许可的情形:

●关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

●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

●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行管理的事项

●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的事项

行政许可的分类:

?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

?以许可的目的形式为标准,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以许可是否附加必须履行的义务为标准,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

?以许可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

行政许可的形式: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

行政许可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监督原则

(3)行政反馈: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

(4)行政沟通:行政体系与外界环境之间,行政体系内部各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信息。(行政沟通是行政协调的基础)

行政沟通的基本功能:收集功能、维持功能、革新功能、监控功能、协调功能

(5)行政协调: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6)行政调解:行政机关主持,不具有强制性,不具有可诉性,调解的对象是特定民事纠纷。(法院调解、

民间调解)

(7)行政程序: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过程的总和。

(8)行政责任:因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的承担者为行政主体(行政处分)和行政相对人(行政处罚)

10.行政处罚、行政处分。

(1)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行政处罚:行政拘留、劳动教养(人身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行为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财产罚);警告、通报批评(申戒罚)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调查取证;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听取陈述、申辩或者举行听证;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的原则:处罚法定原则、处罚(不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公正、公平原则、处罚救济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过罚相当原则

(3

(4)党内处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1.无效的民事行为和行政行为

(1)无效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不可能实施的行为;

行政主体受相对人胁迫或欺骗作出的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不明确或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A.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B.行政行为不适当。

(2)无效的民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重大误解、显失公平

?因欺诈、胁迫、趁人之危而做出,损害非国家利益的

(4)无效婚姻:(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都是自始无效。)

●重婚的、未到法定婚龄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5)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12.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情形:

●奖金、补贴、津贴;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保险赔款;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13. 行政组织:由国家设定、依法从事国家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的国家组织,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的合称。

行政组织法:指有关规定行政机关的结构、组成、权限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组织法由行政机关组织法、行政机关编制法和公务员法构成

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行为法既是程序法,又是实体法(两个基本属性:实体性和程序性)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法律解释的目的为了促使法律的正确适用

15.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16.继续犯或持续犯:非法拘禁罪、窝藏罪、遗弃罪、窝藏脏物罪

17.法的一般分类:

●国内法与国际法:按照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

●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

●一般法与特别法: 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

●实体法与程序法: 按照法规定的具体内容的不同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

18.单方法律行为:订立遗嘱、放弃继承权、撤销委托代理、免除债务、追认无权代理

19.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条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0.新的证据:

(1)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2)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21. 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的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1)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2)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3)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授权性规则: 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

义务性规则: 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规定人们应为或勿为一定行为的规则

命令性规则: 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禁止性规则: 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

法律规则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广义的法律规范(法律)包括: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技术性规定和法律规范22.数罪并罚的原则

?吸收原则:是指对一人所犯数罪采用重罪吸收轻罪或者重罪刑吸收轻罪刑的合并处罚规则

?并罚原则或相加原则:指将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各罪刑罚绝对相加、合并执行的合并处罚规则

?限制加重原则:是指以一人所犯数罪中应当判处或已判处的最重刑罚为基础,再在一定限度之内对其

予以加重作为执行刑罚的合并处罚规则

(对犯数罪的有期徒刑犯、拘役犯、管制犯采用的是限制加重原则。)

?折衷原则或混合原则: 对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不单纯采用并科原则、吸收原则或限制加重原则,

23.(1)四种情形应不予行政处罚:

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

(2)应当依法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3)应当依法从轻或减轻行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过失犯罪的

从犯、胁从犯(或免除处罚)、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4)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行

●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预备犯(或免除处罚)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或免除处罚)

●未遂犯、教唆未遂、自首的犯罪分子

●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24.继承:遗嘱继承→法定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25.选举法

间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原选举单位监督)

直接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选民监督)

人大常务委员会主持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三千人

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26.贪污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以贪污犯的共犯论处。

贪污罪侵犯的客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复杂客体)

受贿罪侵犯的客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

金融诈骗罪的客体:金融秩序

盗窃罪:财物离开占有人的实际控制即构成盗窃罪既遂

侵占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向单位行贿罪: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各种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9.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要件的归责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等损害赔偿案件(由被告就免责事由进行举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公平责任原则

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

?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特殊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因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30.犯罪集团的特征:

●犯罪集团由三人或者三人以上组成

●有共同的目的、计划、分工和较固定的组织联系

●犯罪集团组成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一种或几种需要较多的人或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的重大犯罪活动。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

31.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954年9月20日,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宪法修正:

1988年4月12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3月29日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2)明确规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泽东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

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

三个代表:2002年十六大。

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就写入了党章。十八大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之外,应当公开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赔偿损失是因为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程序应当不公开审理

33.累犯

一般累犯必须同时满足:(1)前后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2)前后都是故意犯罪;(3)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新罪。

●缓刑考验期满又犯罪的人,刑罚并未执行,不可能构成累犯

●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罪,刑罚并未执行完毕,不可能构成累犯

34.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恐怖活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民诉解释》第2条

1.专利纠纷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行诉解释》第8条,“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1.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层人民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件

2.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

3.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

35.仲裁程序前置:劳动争议(不能直接提请诉讼)

36. 选举委托行为应具备的条件:

●经选举委员会同意、以书面形式委托、被委托人必须是选民

37. 行政法形式上的特点有两点:

行政法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数量众多,居各部门法之首

行政法没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38. 行政授权的依据是:法律和法规。行政许可:法律和行政法规(未确定)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规章

部门规章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警告和罚款(规章不可设定行政许可)

39. 法的制定: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40

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其他法律另有规定不能公开审理的案件

41.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法律体系: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社会法、军事法、程序法

程序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律师法、公证法、调解法

实体法: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

构成法律体系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法律部门

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组成单位: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

44. 依法行政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正性原则和行政责任性原则

45. 不正当竞争行为:

?市场混淆(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与知名商品相混淆,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伪造、冒用

各种质量标志和产地的行为。)

?商业贿赂(回扣、折扣、佣金、咨询费、介绍费等名义争取交易机会)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等所作的引人误解的不实宣传)

?侵犯商业秘密(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低价倾销(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四种除外情况:(1)销售鲜活商品;(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商业毁谤(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信誉、商品声誉)

?限制行为.(政府作出的)

46.法产生的主要标志:国家的产生、权利义务观念的形成、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

47.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程序的权利

49,宪政

宪政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民主、法治和人权

宪政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建立有限政府为宪政的基本精神

50.(1)法的作用: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指引作用: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评价作用:评价作用的对象是指他人的行为。

教育作用: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

预测作用: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

强制作用:规范作用的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

社会作用: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尔曼法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大陆法系:公法和私法)

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英美法系:普通法和平衡法)

54.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

●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

●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

55.我国领域内的犯罪: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犯罪行为:犯罪预备和实施行为

56. 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57. 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原则,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

养老育幼、照顾病残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

58. (1)行政给付的形式: 抚恤金、生活补助费、安置、救济、优待、社会福利

行政给付的基本原则:法定原则;公开、公平、平等原则;专款专用和效率原则;合理比例原则;国家保

障与社会扶助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原则;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给付的特征:

●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行政相对人以一定的物质帮助权益

●行政给付的对象是处于某种特殊状态之下的行政相对人

●行政给付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条件、行政给付是一种行政行为

(2)行政合同:指行政机关为达到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之目的,与相对人之间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

(3)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

行政征收:行政主体据法律,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的实施是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的。

行政征收使所有权发生转移,而行政征用只是暂时取得使用权

行政征收是无偿的,而行政征用一般是有偿的

行政征收的主要内容:①税收征收;②建设资金征收;③资源费征收;④排污费征收;⑤管理费征收;⑥滞纳金征收;

(4)行政指导的原则:正当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必要性原则

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方而言.不具有强制力。

(5)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调查权、检查权、建议权、决定权(行政处分权)辅助职权:查询权、请求协助权、奖励权

(6)行政司法权:调解、仲裁、裁决和复议的权力。

行政优先权: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

(7)行政确认主要形式有:确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鉴证、行政鉴定

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是要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

60.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方法为标准,执行性强制措施分为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和直接强制执行措施两类。

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执行罚、代执行

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划拨、扣缴、强制收购、限价出售等

61. 行政赔偿(国家赔偿的主要组成部分)的途径:

●向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赔偿问题

●通过行政诉讼一并解决、通过行政赔偿诉讼解决

国家赔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和司法赔偿。)

国家赔偿的方式: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还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62. 行政司法行为: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

行政诉讼管理的分类主要有:(1)级别管辖:基层、中级、高级、最高人民法院(2)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共同地域管辖(3)裁定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转移管辖(管辖权的转移)行政法调整对象: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物权的客体:客体应当是有体物,物理形态可以是固态、液态或者气态等

63. 法律事实:符合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法律事实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可分为两大类: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国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家主席联合行使。

63.合同法的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先履行抗辩权

64. 行政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拘束力、公定力、执行力。

确定力: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公定力: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的当事人都应当先加以遵守或服从

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65. 行政立法的分类:(1)依据立法权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一般立法与特别授权立法;(2)依据立法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66.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决定

行政诉讼判决可分为:(1)维持判决;(2)撤销判决;(3)履行判决;(4)变更判决;(5)行政赔偿判决;(6)确认判决。

撤销判决适用的五种情形: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行政诉讼裁定: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针对行政诉讼的程序性问题所作出的裁判。

行政诉讼决定: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过程中就判决、裁定以外所涉及诉讼的事项作出的司法处理(管辖、期限、回避事项等)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精髓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概述;②.应用文特点;③.应用文的作用;④.应用文分类、撰写;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提示: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 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 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 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 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题600题及答案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 题600题及答案 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以上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复议;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 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该部门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对于有行政复议法第15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

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自接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8、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起诉。 9、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三)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四)法律规定。 10、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11、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呢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行政复议机关有权拒绝。 12、在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或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收集证据。 13、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在7日内依法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4、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否则应在7日内转送有权机关处理。处理期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1、行政处罚种类,是指行政处罚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有以下7种:警告;罚款;没收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措施中不包括拘役。所谓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方式,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 4、按照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事业单位可以划分为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城市公用方面的市政管理即属于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 5、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为23991.52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广义的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国国库券属于国外有价证券。经济实力越强的国家,其外汇储备未必就多,比如英国。 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五)选举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A项错误,区人大有权选举副区长,区人大常委会无权。该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七)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八)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十一)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免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批准任免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在省、自治区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免,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决定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任免;……” 7、行政领导体制类型主要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 8、“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代表的是我国的科技创新,而“中国制造”则代表我国普通的商品,分析题干可知,只有科技创新能力强,才能使我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底气变强,即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9、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和属性,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在的、主观的领域,包括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等要素;二是外在表现方面,即法律行为外在地客观表现为行动、手段和效果等要素。 10、如果通货膨胀是由成本推动开始的,即成本增加引起物价上升,这时成本增加,商品价格上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购买力下降,需求下降。如果此时没有刺激需求增长的措施,则经济萧条;如果需求增加则可以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11、《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12、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的实现过程。行政实施阶段是由行政管理工作的若干功能性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主要包括行政指挥、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协调等。而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 13、广义的民间组织是指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外的社会中介性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类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14、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即在辩证否定的全过程中,事物的发展总是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周期。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事物发展的周期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概念: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2)4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两种基本要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与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间的顺序)。(4)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算法的复杂度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线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几何,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其中逻辑结构反应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储存、链式储存、索引储存和散列储存四种方式。 数据结构按照各个元素之间前后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 (1)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结构性储存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 ·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 ·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照逻辑顺序存放的。 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 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原来第n个节点至第i个节点的一次往后移一个元素位置。 步骤二:把新节点放在第i个位置上。 步骤三:修正线性表的节点个数。 在最坏的情况下,即插入元素在第一个位置,线性表中所有元素均需要移动。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第i个元素的n-i个元素一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 步骤二: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 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原酸与删除运算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成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 ·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 ·栈低:栈顶的另一端。 ·空栈:栈中没有元素的栈。 (2)特点 ·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

公共基础知识1000题

公共知识综合测试1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 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A. 是否适应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 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 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D. 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 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 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 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3. 人民法院是()。 A. 国家权力机关 B. 国家行政机关 C. 国家审判机关 D. 公安机关 4.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单一制 C. 联邦制 D. 邦联制 5.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A. 集体负责制 B. 双重从属制 C. 主席负责制 D. 合议制 6. 凡属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进行解释。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最高人民法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各级人民法院 7. 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 A. 分散性 B. 统一性 C. 多样性 D. 程序性 8.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的行政主体管辖。 A. 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 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 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 D. 违法行为发生地 9. 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A. 特定的民事纠纷 B. 特定的行政纠纷 C. 特定的经济纠纷 D. 特定的刑事纠纷 10. 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 A. 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 B. 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C. 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D. 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 11. 公安机关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 A. 拘役 B. 拘留 C. 拘传 D. 逮捕 12. 代理人应为()的利益而行使代理权。 A. 被代理人 B. 自己 C. 代理人所在机构 D. 被告 13. 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 ()。 A. 占有、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B. 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C. 使用权利 D. 不能占有,只能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 14. 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 A. 指示 B. 请示 C. 批复 D. 命令 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公共基础知识-2法律法规(含答案)

电信法律法规 二、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贯彻政企分开和公平、公正的原则。 答案:对 2.电信资费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 答案:对 3.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位置、电信网码号等电信资源是无偿使用的。 答案:错(有偿使用) 4.电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对调查所得资料中涉及当事人隐私、商业秘密等事项有保密义务。答案:对 5.由于电信业务经营者检修线路、设备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影响或可能影响用户使用的,应提前48小时通告所涉及的用户。 答案:错(72小时) 13.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享有依法获得双倍赔偿的权利。 答案:错(仅有销售者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才有双倍求偿的权利) 14.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只能向产品的生产者索赔。 答案:错(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17.经营者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受到行政处罚,如果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答案:错(15日) 18.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答案:对 19.试用期并不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答案:错(包含) 23.用人单位可以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答案:错(不可以)

24.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不超过3个月的试用期。 答案:错(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25.在上下班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受到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 答案:错(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才能认定工伤) 57.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员工自己承担侵权责任。 答案:错(此种情况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58.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工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答案:错(此种情况由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补充责任。)59.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对 60.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答案:对 61.甲向乙转让一房屋,双方签订合同之日起,该房屋的所有权即发生变更。 答案:错(不动产转让以登记为准) 62.动产物权的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法律效力,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答案:对 63.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答案:对 64.抵押权是债权人因担保债权,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移交的财产,并可就其卖得的价金优先接受清偿的权利。 答案:错(此为质权的描述) 65.质权是债权人对已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在未清偿前加以留置作为担保的权利。 答案:错(此为留置权的描述) 66.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担,被代理人因此而受到损失的,可以向无权代理人追偿。 答案:对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

法律(一) 2011年天水事业单位招考“追求卓越培训班”冲刺资料(五) 第一部分《法律知识》考点精讲 第一讲法理学 1、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学说: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1)宪法: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前者制定修改基本法;后者制定修改基本法以外的。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部门规章 (5)地方性法规 (6)地方政府规章:是省级和较大的市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其效力等级低于地方性法规。 (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并由后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其它: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法律、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国际条约。 3、法的一般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一般是指习惯法。 ★法律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根法和普通法,法律效力低于宪法。 ★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和特别法。特别优于一般。 4、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一是法律调整的对象(首要标准);二是法律调整的方法(补充标准)。

5、法律事实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一类是法律行为。 6、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法律议案的提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30人以上或者是一个代表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10人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除此以外的人提出都只能叫提出立法建议,不能叫提出法律议案。 第二,法律草案的审议。 第三,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这是法律制定程序中 宪法的修改要有2/3以上的代表的同意,法律草案要有 要注意到是指全体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四,法律的公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所以必须在法定的媒体上进行公布。宪法修正案由 7、法律的实施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法律遵守,法律遵守是最主要的法律实施方式;第二个方面是执法,国家行政机关主动的依照法律进行社会事务的管理;第三种为司法,法律适用;第四种为法律监督。 8、司法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其中以程序公正为重点。第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第四,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9、。★行政机关的监督。可以分为两类,即一般行政监督和专门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两种)。 10、法律解释 1.法律解释的分类 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正式解释,又称有权解释或法定解释。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和应用解释。这里法律解释,是指正式解释中的立法解释。 非正式解释是指不会产生实际法律后果的解释。包括学理解释和普法解释。 2、立法法关于法律解释的规定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专项练习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精选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物权法)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甲购买乙的一辆二手车,但双方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甲付款购车后,驾驶该车到某汽车 空调配件经销部丙处,购买汽车空调配件并安装。安装好并付清款项后,甲驾车离开。途中,因空调泵线圈短路引起电源线起火造成火灾,该车被全部烧毁。经有关部门认定丙作为汽车空调提供者对火灾负有间接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未生效,因为双方没有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B.甲取得该车的所有权,因为动产所有权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 C.甲不能向丙请求损害赔偿,因为其不是该车的所有权人 D.甲不可以向丙请求损害赔偿,因为该车转让没有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2、甲、乙、丙、丁共有一轮船,甲占该船70%份额。现甲欲将该船作抵押向某银行贷款500 万元。已知各共有人事先对此未作约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将共有轮船抵押应经过乙、丙的同意 B.甲将共有轮船抵押须乙或丙两者中的一个同意 C.甲将共有轮船抵押无须经任何人同意 D.甲将共有轮船抵押属于无权处分 3、赵某孤身一人,因外出打工,将一祖传古董交由邻居钱某保管。钱某因结婚用钱,情急 之下谎称该古董为自己所有,卖给了古董收藏商孙某,得款10000元。孙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李某借款20000 元,双方约定将该古董押给李某,如孙某到期不回赎,古董归李某所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钱某与孙某之间的古董买卖合同无效 B.孙某取得该古董的所有权 C.李某对该古董的占有属于无权占有 D.赵某可以直接请求李某归还该古董 4、甲、乙、丙合伙开一家小餐厅,甲出资1 万元加上自己的一间房屋,乙出资两万元,丙 出资1 万元。餐馆营业后1 年,甲因要出国定居照顾自己唯一的亲人舅舅,未来得及处理合伙事宜就出国了。此后其从国外来信称:自己在合伙中的财产不要了,但没有指定财产归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高频考点

本文档收录整理公共基础知识相关高频考点,并附有记忆口诀,完全可以应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的常识部分,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中国历史高频点 考点一:四大发明 指南针—战国:司南 北宋:用于航海(地理大发现)海上丝绸路(广州、泉州、宁波)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火铳、火炮 火炸药王:王泽山(2017 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唐代:雕版印刷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王选-汉字激光编排系统(被誉为“现代毕昇”) 考点二:中国医学成就 名医: 扁鹊:医祖,脉诊,四诊法(望、问、闻、切)、《难经》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华佗——外科圣手,麻沸散,五禽戏董奉——杏林春暖(杏林代指医学界) 著作:

《黄帝内经》——最早的医学典籍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 《千金方》——孙思邈“药王” 《唐本草》——第一部国家颁行的药典(又名《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东方的医药巨典” 李时珍(明朝) 考点三:中国农学成就 《氾胜之书》: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西汉,氾胜之)《齐民要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典籍(北魏,贾思勰)《王祯农书》: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元朝,王祯) 《农桑辑要》:最早的官修农书(元朝) 《农政全书》:农政思想,欧洲水利技术(明朝,徐光启) 考点四:中国数学成就 九九乘法表:春秋时期 《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西方)/商高定理 赵君卿(赵爽)做注 《九章算术》:中国第一部数学专著 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东汉,刘徽(注) 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缀术》 考点五:中国地理成就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600条重点知识记忆全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600条重点知识记忆全集 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以上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复议;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 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该部门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对于有行政复议法第15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自接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8、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起诉。 9、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三)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四)法律规定。 10、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11、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呢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行政复议机关有权拒绝。 12、在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或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收集证据。 13、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在7日内依法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在60日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