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核心

(二)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石和发展方向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地”是指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地理环境整体。人类活动是人地关系巨系统中的主体与中心。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人和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

②人类利用自然的农业阶段;

③改造自然的工业化阶段;

④人和自然共生阶段。

二、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理论的中心内容:共生思想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基本目的:寻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

一、社会地域分工的规律是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地域分工规律是经济规律的一个特殊的变种,是由各国间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任何商务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

二、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源泉

(一)生产要素多样化的新特点

(二)生产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

(三)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产生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

贸易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古代环地中海贸易中心区及其演变

14世纪欧洲形成的主要贸易中心区有:

⑴地中海贸易区;

⑵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

⑶罗斯贸易区(包括基辅、诺夫哥罗德等城市);

⑷汉萨贸易区(德意志北部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⑸不列颠贸易区。

亚洲的主要贸易区有:

⑴东亚贸易区;

⑵东南亚贸易区;

⑶南亚贸易区。

二、地理大发现促使区域贸易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 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容、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2. 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市场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而萌芽,随着产业革命的胜利而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展而最终形成。

一、产业革命推动区域贸易中心由局部向全球发展

(一)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二)大机器生产引发了人类运输史上的重大革命

(三)大机器生产使国际地域分工和国际经济联系内容发生变化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

(一)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二)交通运输设备和通讯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市场经济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资本输出成为殖民主义者扩大国外市场和争夺原材料的主要方式。

一、国际区域经济集团化

指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平等、自由和互利的原则,在共同战略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对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对外采取贸易保护,以实现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超国家的经济组织。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区域经济集团化兴起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建立区域性经济集团已形成全球性趋势

1. 8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集团出现第二次高潮。

2. 形成北美、欧洲及亚太呈三足鼎立之势。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世界经济知识化

(二)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

当代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

一、21世纪初,跨洲际经贸合作组织迅速增加

二、国际贸易仍维持北美、欧洲、亚洲三极主导格局

(一)世界货物贸易地区分布高度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经济体

1. 从货物贸易占世界进出口的份额看:三洲共占80﹪以上。

2.从区域经济集团与主要国家所占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份额看均占50﹪以上

(二)在世界服务贸易的地区构成中,北美、欧洲、亚洲占有绝对优势。

三、国际经济贸易地理格局的新变化

(一)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 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发达国家

2. 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二)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贸易增速缓慢

(三)全球经济力量转移,新的多极中心正在形成

第四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

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多种要素,这里仅指与人类经济贸易活动有关的主要要素,而不是自然环境的整体。

第二节人文环境与国际贸易

人文环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与周围社会人文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包括人口,民族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历史、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对国际贸易有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一、人口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是市场需求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人口的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的迁

移与地区构成等因素综合起来构成影响一个国家市场容量的基本因素。

(一)人口的数量

(二)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劳动技能、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三)人口的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

(四)人口迁移及地区构成

二、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语言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宗教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商务礼俗诸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政治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经济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及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二)人均国民收入(人均GNI)

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综合指标。它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世界银行按照人均国民收入的高低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类。2008年的标准为:

1.低收入国家,指2008年人均GNI为935美元及以下的国家。

2.中等收入国家,指2008年人均GNI为936~11455美元之间的国家。

它们又可用进一步划分为:

下中等收入国家,指2008年人均GNI为936~3705美元之间的国家。

上中等收入国家,指2008年人均GNI为3706~11455美元之间的国家。

3. 高收入国家,指2008年人均GNI为11456美元及以上的国家。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通常用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主要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就是要多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比较劣势的商品,因此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建立在本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的。

纵观世界各国三次产业的变化大致分四个阶段。

1.产业结构呈一、二、三阶段国家处于农业社会阶段。

2.产业结构呈二、一、三阶段,国家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时间,初步形成较强的工业基础。

3.产业结构呈二、三、一阶段,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

4.产业结构呈三、二、一阶段,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即后工业化社会。

三、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一)消费水平

1. 实物消费量指标是从实物消费方面衡量消费水平的基本指标

2. 劳务消费量指标是从消费服务方面衡量消费水平的基本指标

3. 价值消费量指标是从货币形态衡量消费水平的基本指标。

第五章国际物流运输方式

第一节国际物流运输

一、物流运输的定义

物流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运、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二、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定义:国际物流是组织货物在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或转移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

三、国际物流运输的重要作用

(一)国际物流运输在国际物流中起核心作用。

(二)现代化物流运输对国际物流合理化起关键作用。

(三)国际物流运输的先进水平和能力是国家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

四、国际物流运输的特点

(一)物流环境复杂。货物运输难度大

(二)国际物流运输需要以最低成本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国际物流运输以电子数据交换(EDI)为基础

五、国际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

国际物流运输主要分为国际水路运输(包括国际海洋运输及国际河道运输);国际陆路运输(包括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和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国际航空物流运输;国际管道物流运输,以及在综合利用多种单一运输方式的优点基础上形成的复合运输方式。本章重点讲以下三种运输方式。

①海洋运输

②国际集装箱运输

③国际多式联运

第二节国际物流海洋运输

一、国际海洋运输的作用与特点

(一)作用:

1. 海洋运输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总运量75﹪以上是由海洋运输完成的,我国对外贸易运输海运量占总量90﹪。可见远洋运输是完成国际物流的坚强后盾。

2. 海洋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海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特点:

1. 运量大。

2. 通航能力大,受限制少

3. 运费低廉。

4. 对货物的适应性强。以上特点使海洋运输基本上适应各种货物的运输。

5. 风险较大,运输速度慢。

二、世界主要大洋航线

(一)太平洋航线

(二)大西洋航线

(三)印度洋航线

(四)北冰洋航线

三、国际海运中的重要海峡及运河

﹙一﹚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

﹙二﹚直布罗陀海峡

﹙三﹚马六甲海峡

﹙四﹚巽他海峡

﹙五﹚龙目海峡和望加锡海峡

(六)霍尔木兹海峡

(七)曼德海峡

(八)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

(九)莫桑比克海峡

﹙十)尤卡坦海峡、向风海峡、莫纳海峡

国际海运的重要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北海—波罗的海运河)

第三节集装箱运输

一、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国际贸易运输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物流运输普遍采用的重要运输方式。

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一)高效率的运输方式

(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

(三)高质量的运输方式

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

(一)集装箱专业化

(二)船舶大型化

(三)港口深水化

(四)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三、集装箱港口布局新特点及世界航运业中心的调整

(一)大中心港成为物流运输核心

(二)世界运输中心港自西向东转移

第四节国际多式联运

一、国际多式联运概述:

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地点支付的货物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具有其他物流运输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①长距离运输,全程运输由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手续简单,节省费用;

②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质量;

③复式联运可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做到合理化运输。

二、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海陆联运,海空联运及陆桥运输

(一)海陆联运:是远东—欧洲多式联运主要运输方式,主要以航运公司为主。

(二)海空联运:又称空桥运输。

(三)陆桥运输

三、国际大陆桥运输线:大陆桥运输在国际多式联运中占用独特的地位,它是远东——欧洲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形式。

(一)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

西伯利亚大陆桥是利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及公路作为中间桥梁,将大陆两端的太平洋远东地区口岸与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以及西欧大西洋口岸连接起来的大陆桥运输线。

(二)新亚欧大陆桥运输

第一、地理位置适中,运输布局合理。

第二、辐射范围广大,气候条件适宜。

第三、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三)北美大陆桥

第五节国际物流的其他运输方式

一、国际铁路货物联运

(一)定义与特点:它是使用统一的国际联运票据,由铁路部门负责办理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铁路全程运送的货物运输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比较,铁路货物联运有以下特点:

1. 运行速度较快,货运速度每昼夜可达上千公里,远高于海上运输。

2. 运载量比较大,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

3. 有高度的连续性,铁路运输受气候影响小,能保持常年运行,并能定期的有规律的准确运行。

4. 运输中风险比海上运输小,安全可靠。

5.初期投资大,超过其他运输方式。

二、国际公路货物运输

(一)重要性及特点:

全世界公路线约达2 000万公里,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运输方式。

1.空间上灵活:实现了门到门运输,简捷方便,运行灵活,可深入到其他运输工具达不到的地方。

2.时间上灵活:可以根据货主要求随时启运,应急性强,是及时与港口、空运、铁路衔接,完成许多突击抢运任务不可缺少的运输方式。

3.服务上灵活:能根据货主要求,有针对性,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性质的货物运送。4.投资少收效快,是短途运输的重要力量。

5.公路运输局限性是装载量小,能源消耗大,车辆运输时震动较大,易造成货损。

三、国际航空货物运输

国际航空货运的特点:

1.运送速度快是航空运输最大优势

2.安全、准时,保证运输质量,货物破损率低。

3.机动性大,对灾区和边远地区急救及紧急货运,航空运输是不可缺少的。

四、世界管道货物运输

第一节亚洲主要经贸集团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

(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环境特征

1. 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齐全

2. 劳动力充裕,社会文化多样

3.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贫富差距悬殊

4. 产业结构类同,出口商品结构相似

(二)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前景

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一)南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环境特征

1. 地区差异明显,矿产资源较丰富

2. 社会文化环境复杂

3.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

(二)南盟合作的特点与发展前景

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一)中东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环境特征:

1. 国际交通要冲,石油资源丰富

2. 三大宗教圣地,民族分布集中

(二)欧佩克经济合作特点与地位:

1. 夺回了油价标定权,提高了石油出口税率,增加了产油国的收入。

2. 实行石油生产国有化,增加在西方石油公司中的股权。

3. OPEC的决定对国际油价有重大影响

4. OPEC成员国共同筹建数十亿美元,作为共同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特征:

1. 幅员辽阔,成员众多,差异显著

2. 经济发展方式多样性,市场开放程度多样性

3. 存在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

A. 东盟自由贸易区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澳新自由贸易区

D. “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E. “10+3” (中、日、韩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二节日本

一、自然环境的特征

(一)海岸线漫长

(二)多山的岛国

(三)水利资源及水产资源丰富

(四)资源匮乏,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现代化工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及原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二、人文环境特征

(一)人口老龄化是日本人口最显著特征

(二)民族语言单一

(三)商务礼俗与禁忌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经济发展水平:GDP世界第二位,人均高收入国家;外汇储备世界第二。

1. 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 21世纪日本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产业结构特征:

1. 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中心

2. 工业在GDP中比重下降

3. 农业在GDP中比重继续下降趋势

四、对外贸易特征

(一)世界第四贸易大国,外贸出口持续增长。

(二)出口商品中制成品占绝对优势,进口商品中制成品比重上升超过初级产品比重,居民消费倾向变化。

(三)主要贸易对象是东亚、东南亚、其次是美国及欧盟。

五、对外直接投资——重振经济的关键,重点投资第三产业

六、中日经贸关系——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

第三节韩国

一、自然环境的特征

(一)战略位置重要

(二)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

(三)丘陵低山多,气候四季分明

(四)自然资源匮乏,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

二、人文环境特征

(一)人口增长放缓,日趋老龄化

(二)民族、语言单一,韩国民族是朝鲜族,通用韩国语

(三)商务礼俗与禁忌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经济发展历程及特点

1. 20世纪60年代“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开发战略

2. 20世纪70年代实施“重化工业发展计划”:产业重心是重化工业(十大战略产业)

3. 20世纪80年代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加速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

4. 20世纪90年代经济融入国际化的时期

5. 21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金融、商贸全面发展的工业型国家)

(二)产业结构的特征:服务业与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化工业在制造业中占比重大,农业比重下降。

1. 农业

2. 工业

3. 服务业

四、对外贸易特征

(一)对外贸易地位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出口商品:制成品占绝对优势;进口商品:矿产品为首。

(三)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三大顺差来源:中国、美国、中国香港;

三大逆差来源:日本、沙特、阿联酋。

(四)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资特点。

五、中韩经贸关系

(一)双边贸易发展特点

1.中韩贸易高增长

2.贸易商品结构优化

3.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

(二)双边投资

(三)劳务合作

第四节新加坡

一、自然环境的特征

(一)战略位置重要,“远东十字路口”,新加坡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扼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

(二)植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匮乏

(三)旅游资源丰富

二、人文环境特征

(一)人口密度大,东南亚之最。

(二)民族众多、语言多样,新加坡是多元民族社会

(三)商务礼俗与禁忌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经济发展水平

(二)产业结构特征

一是完成从传统的转口贸易经济向出口导向的制造业的转变。60年代至70年代重点发展炼油业,修船、造船业、电子业等制造业。

二是完成了从制造业向综合服务业的转变,80年代中期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当时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新加坡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四、对外贸易特征

(一)是世界上签订多边及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二)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三)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第五节印度

一、自然环境的特征

(一)国土辽阔

(二)资源丰富

二、人文环境特征

(一)人口众多

(二)民族、宗教众多、语言异常繁杂

(三)商务礼俗与禁忌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印度经济发展特征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特点:一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自独立以来主要时期都高于第二产业,并且第三产业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超过第一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稳步发展,形成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二是制造业比重过低成为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由于农业人口中60﹪滞留在农村,而印度发达的软件业对教育水平及专业水平要求高,无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社会就业压力,必须发展制造业才能大量吸收农村人口就业。

1. 农业

2. 工业: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工业、软件业、制药工业,珠宝加工业。

3. 服务业:服务外包业

四、对外贸易特征

(一)对外贸易的地位

(二)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三)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第六节沙特阿拉伯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一)沙漠王国、干旱炎热

(二)石油王国、资源丰富

二、人文环境特征

(一)人口增长快,外籍人口多

(二)伊斯兰教发源地

(三)商务礼俗与禁忌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海湾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以石油为主的经济。

(二)产业结构

1. 农业

2. 工业

3. 服务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

四、对外贸易特征

(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长期顺差

(二)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三)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第八章非洲主要经贸集团与国家

第一节非洲主要经贸集团

一、非洲联盟

二、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三、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四、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五、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六、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第二节埃及

一、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理位置重要,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二)资源丰富,非洲第四大产油国

(三)沙漠高原,干燥炎热

二、人文环境

(一)文明古国,旅游圣地

(二)伊斯兰教为国教

(三)商务礼仪与禁忌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经济发展水平:GDP连年增长,属中等收入国家

(二)产业结构:

1. 传统农业国,世界产棉大国。

2. 国民经济四大支柱:石油、旅游、侨汇,运河。

四、对外贸易特征

(一)对外贸易的地位

商品结构的特征: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原棉,纺织品等。

五、中埃经贸关系:中埃合作互补性强

第三节南非

一、自然环境特征

(一)战略位置重要,欧亚海上要冲。

(二)高原地形为主,气候类型多样。

(三)自然资源丰富。

二、人文环境

(一)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

(二)商务礼仪与禁忌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经济发展水平:是非洲经济水平最高,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属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二)产业结构特征:

1. 农业:有“非洲的粮仓”之称。

2. 工业:四大支柱部门: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业。

3. 服务业: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A.旅游业: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和就业部门

B.交通运输业:庞大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C.电信业:发展迅速

四、对外贸易特征:

非洲大市场的主要货物集散地,享有进入欧美及南部非洲市场准入优惠条件。五、中南经贸关系:

优势互补强,合作潜力大。

第七章欧洲主要经贸集团和国

第一节欧洲主要经贸集团

欧洲联盟

独立国家联合体家

一、欧洲联盟

(一)欧盟的形成和发展

欧盟一体化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组建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经过6次扩张,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27个国家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

(二)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理环境特征

1. 自然环境:三面环海,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在北温带

2. 人文环境:27国人口4.93亿(2007年),人口素质高

3. 欧盟的经济与特征:经济规模、国际贸易、跨国公司

(三)中欧经贸关系

1. 中欧双边贸易:2008年欧盟连续第五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 中欧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

二、独立国家联合体

(一)自然环境特征

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国家集团

大部分处在温带,自然资源丰富

(二)人文环境特征

常住人口2. 8亿(2008年初),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1.4亿人),最少的是亚美尼亚(323.8万人),各成员国均为多民族国家

(三)独联体经济特征

成员国通过经济恢复和体制改革,各国经济均已步入稳定发展阶段,2007年多数国家GDP 平均增速为9%,2008年各国GDP平均增长5%

(四)独联体贸易现状

1. 进出口增加:2007年前9个月,独联体国家对外贸易额为5765亿美元,其中出口3383亿美元,增加12%;进口2382亿美元,增加40%

2. 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

2008年中国与独联体国家贸易额最多的成员国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

第二节德国

一、自然条件

地形有高地、平原和山地,其中以平原为主

境内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利于航行

二、“德国制造”的人文精神

德国技术教育普及,全民族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德国人素有“经济人”的美称

“要干就要是最好的”是德国企业家始终坚持的经营宗旨

三、高技术的产业结构,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一)机、车、信、化四大支柱部门

1. 汽车工业

2. 机械制造业

3. 信息产业

4. 化学工业。

(二)欧盟的农业大国

(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

1. 交通运输业

2. 金融业

3. 旅游业

四、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

(一)商品贸易

1. 2008年商品进出口额

2. 主要进出口商品构成

3. 主要贸易伙伴国是西方工业国

(二)服务贸易及其会展业

(三)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

1. 对外投资区域集中在欧盟和美国

2. 对外投资的行业分布

(1)加工制造业

(2)金融保险业

(3)外贸批发与零售

(4)服务业

3. 吸引外资

五、中德经贸关系

(一)中德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占中欧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强

(二)主要进出口商品

1. 德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机械设备、汽车及其配件、

电子及化工产品

2. 中国对德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电器、机械设备、纺织原料及制成品、化学品

及玩具等

(三)技术贸易,双向投资和金融合作

第三节英国

一、自然环境特征

世界上海岸线最长和最曲折的国家之一

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境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

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二、人文环境特征

2008年全国人口6130万

英格兰人占总人口80%以上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经济发展水平高,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二)产业结构特征

1.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渔业发达

2. 工业

(1)能源产业

(2)化学工业

(3)制药业和生物技术

(4)电信业

(5)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业

3. 服务业

(1)金融服务业

(2)交通运输业

(3)旅游业

四、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

(一)进出口贸易

2008年商品贸易逆差1740亿美元

2008年服务贸易顺差840亿美元

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成员国和美国

(二)国际直接投资

(三)中英经贸关系

2008年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

第四节法国

一、自然环境特征

欧盟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三边临海,三边靠陆

全境80%的领土是平原和丘陵

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温带阔叶林气候

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二、人文环境特征

人口6447万(2008年1月),其数量在欧盟中仅次于德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经济发展水平是最发达的工业国之一

(二)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集聚区

1. 马赛工业集聚区

2. 里昂工业集聚区

3. 里尔工业集聚区

4. 图卢兹工业集聚区

5. 南特工业集聚区

6. 波尔多工业集聚区

7. 尼斯工业集聚区

(三)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

(四)服务业

1. 商业

2. 通讯服务

3. 旅游业

4. 交通运输业

5. 金融业

四、对外贸易

(一)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主要进口商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

主要出口商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

(二)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主要集中于欧盟内部,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德国

五、国际直接投资

2006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2006年是继英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引资国

六、中法经贸关系

(一)中法贸易现状

2006年中国从法国进口主要商品:航天器及其产品,机动车辆零件及其附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

中国对法国出口主要商品:无线电话、玩具、服装等

(二)中法相互投资

法国对中国直接投资

中国对法国直接投资

第五节俄罗斯

一、自然环境特征

幅员辽阔,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自然景观

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属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

二、人文环境特征

2007年全国人口

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总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国民受教育程度和高等教育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三、已获得恢复性增长的俄罗斯经济

(一)俄罗斯经济增长情况

(二)产业结构

1. 工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

2. 服务业

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

旅游业

金融业

四、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

(一)俄罗斯对外贸易特点

1. 目前贸易参与全球化程度很低

2. 在国际分工中,主要是出口生产原料,进口工业制成品

3. 是世界上武器出口大国

(二)俄罗斯进出口贸易现状

(三)俄罗斯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

1. 吸引外资

2. 对外投资

五、中俄经贸关系

(一)中俄双边贸易

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二)中俄经济贸易合作多元化

第九章北美洲主要经贸集团与国家

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二节美国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美国本土全部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面积大而位置适中地形、气候、河湖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二、人文环境特征

人口3.016亿(2007年),居世界第三位

移民国家

完整的教育体系

三、经济环境

(一)2006~2008年的美国经济状况

(二)产业结构

1. 高技术引领下的工业

工业生产规模庞大

部门结构齐全

工业结构的显著变化

2. 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3. 高科技占优势的服务业

交通运输和通讯

旅游业

金融业

四、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

(一)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

1. 2008年对外贸易额: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2. 进出口商品结构:高科技产品比重越来越大

2009年上半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世界超级军品出口大国

第三节加拿大

一、自然环境特征

地处高纬,冬季寒冷漫长

矿产、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二、人文环境特征

2008年人口3331万,平均每平方千米仅3人

移民国家,居民以英裔和法裔为主

多元文化

三、经济环境

(一)工业:西方工业强国

1. 采矿业:石油和天然气,金属矿、非金属矿

2. 制造业

3. 高科技产业

(二)农林牧渔业:世界农业大国之一

1. 种植业

2. 发达的畜牧业

3. 渔业和林业

(三)服务业

1. 交通运输业

2. 旅游业

(四)环保产业

四、对外贸易

(一)商品贸易

出口商品中,第一、二产业的初级产品占重要地位

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较高

(二)主要贸易伙伴

70%左右的商品贸易额是同美国进行的

(三)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五、中加经贸合作

(一)双边贸易

两国在资源禀赋、资本和技术、经济结构、生产和消费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二)双方投资

第四节墨西哥

一、自然环境特征

地处亚热带和热带

大部分国土为高原与山地

矿产资源丰富

二、人文环境特征

2008年人口1.077亿人

世界上讲西班牙语人数最多的国家

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

三、经济环境特征

(一)经济发展水平

拉美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国之一

属上中等收入的国家

(二)产业结构

1. 工业:采矿业、能源产业、制造业

2. 农牧业:种植业、畜牧业

3. 服务业:交通运输、旅游业

四、对外经贸关系

(一)对外贸易

1. 世界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

2. 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机动车辆和石油

3. 主要进口商品有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和矿产品

4. 主要贸易伙伴:美国、中国、德国、加拿大

(二)吸引外资

(三)对外投资

五、中墨经贸关系

(一)中国是墨西哥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二)双向投资

第十章拉丁美洲主要经贸集团与国家

拉丁美洲主要经贸集团

一、南方共同市场

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四国决定于1994年成立南方共同市场,2005年委内瑞拉为其成员国

二、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

成立于1960年,其成员为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巴拉圭、秘鲁和乌拉圭,随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相继加入

三、南美洲国家联盟

2008年12个联盟成员国领导人在巴西签订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宪章》

四、“玻利瓦尔替代联盟”

成员国有委内瑞拉、古巴、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

第二节巴西

一、自然环境特征

拉美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

全境大部分处于热带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人文环境特征

2008年人口1.95亿,居世界第五位

多民族国家

三、经济环境

(一)经济发展水平

2008年GDP达934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12位(二)产业结构

1. 农业

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工业

实力和工艺均居拉美工业之首,部门齐全

3. 服务业:交通运输、旅游

四、对外经贸关系

(一)对外贸易

出口以工业制成品和基础商品为主

进口以资本货物、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为主

三大贸易伙伴是:美国、阿根廷和中国

(二)吸引外资

五、中巴经贸关系

双边贸易

双向投资

经贸合作发展空间很大

第三节阿根廷

一、自然环境特征

全境278万平方千米,为拉美第二大国

西部是以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

东部和中部是潘帕斯草原

从北向南分属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矿产、森林资源丰富

二、人文环境特征

2008年人口3914万

拉丁美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拉美国家中文盲率最低的国家

三、经济环境

(一)经济水平

2008年GDP 2330亿美元

人均消费水平位居拉美首位

(二)产业结构

1. 工业发达,门类齐全

2. 农牧林渔业

世界重要的粮食和肉类生产大国

为全世界消费市场提供超过10%以上的食品

3. 服务业

交通运输

旅游业

四、对外贸易

阿根廷是拉美地区较典型的初级产品出口国

主要贸易伙伴:巴西、中国、美国

五、中阿双边贸易

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两国贸易具有互补、互惠、互利特征

第十一章大洋洲主要经贸集团与国家

第一节大洋洲主要经贸集团

一、澳新自由贸易区

二战后世界最早的区域贸易自由协定之一

涵盖领域多(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效益最佳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之一二、东盟与澳新自由贸易协议(FTA)

第二节澳大利亚

一、自然环境特征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块大陆的国家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二、人文环境

2008年人口总数2130万

典型的移民国家

有多所世界知名度很高的大学

三、经济环境

(一)经济发展水平

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二)产业结构

1. 农业:农牧渔业发达

2. 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

3. 信息通讯产业:增长最快的产业

4. 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

交通运输业

旅游业

四、对外贸易

(一)2008年进出口商品结构

1. 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

2. 进口商品中以制成品为主

(二)2008年服务贸易概况

教育服务是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最大项目

(三)主要贸易伙伴:日本、中国、美国

五、中澳经贸关系

(一)双边贸易

(二)扩大经贸合作空间,相互投资

第三节新西兰

一、自然环境特征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古希腊,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贝卩是长安。 3.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 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5.人文地理包括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6.经济地理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以上在总论里面) 7.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 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以上在P9) 10.发展中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三种类型。(P11) 11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12世界上主要的多边国际关系包括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和东西关系。(这个 不确定) 13世界贸易中心分布主要在欧洲和美国。 14世界商品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15世界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6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包括外汇和黄金市场、证券市场17海上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量的80%,其特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易受天气影响和速度慢,适合于大运量的运输。 18铁路大陆桥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陆桥、新欧亚大陆桥、北美大陆桥、南美南咅E 大陆桥和非洲南部大陆桥。 19.日本吞吐量1亿以上的港口有神户、千叶和横滨。 20国际三大航空线是西欧-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和远东-北美的北太平洋航线。 21. 中国亿吨大港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22.2009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迪拜、广州、舟山、鹿特丹、青岛 23.按照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来划分,东亚和东南亚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 24亚洲地区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土耳其。 2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亚洲地区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发达国家和地 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余发展中国家。(不确定的) 25亚洲分为五个地理区,即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和南亚。 26^韩国的两个最大港口是釜山和仁川。 27韩国工业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产业、造船工业、 (P58)石油化学和能源、纺织服装工业。 28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电子产品、船舶、汽车、钢铁、化学 制品、服装和鞋类等。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一、国际关联 南北关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主要体现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 的关联)原料亚非拉,工业欧美日。南北关联存在的问题: 1.南方对北方的严重依附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2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重严重阻碍他们的经济发展。3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更加严重。(原因:苏联解体,战争,人权问题) 4.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5.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东西关联:原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关联,现在主要指东西方发达国家或 大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性质的关联。主要指五级关联:欧盟、中美日俄。A贸易战B投资战C 科技战 南南关联(从属的关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 展的一种新型的关联方向。(丰富资源,取长补短)主要体现在贸易合作、资金合作、技术 合作。1.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他们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2.有些有先进的技术的可以给别人借 鉴3.发展中国家资源互用,推动经济发展 二、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经济合作和发展组 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 国组织的概念及基本情况:(划线的为世界性的,未划为区域性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5.1 2.27,总部华盛顿.。宗旨:促进国际贸易 的扩大与平和发展,稳定国际汇总,避免各国之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 汇管制及通过外汇管制来调整各成员国收支的暂时失衡。 2.世界银行集团(TWBG):(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俗称,“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 的作用。)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开始运行,凡 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世界银行集团目前除世界银 行外其它五个机构是: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1945年年成立2世界金融公司(IFC),1956年成立 3国际开发协会(IDA),1960年成立 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1988年成立 5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1966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国贸地理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地理试题 一、填空题:15分(15×1) 1.古代最早国际贸易中心地区位于__________沿岸。 2.20世纪70年代,由于其经济高速发展,引起全世界关注,而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世界上被第一个命名的自由港是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自由港。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进口国。 5.海上运输是以船舶为工具,以__________为基地,以__________为行船载体来进行的。 6.__________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7.__________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__________”。 8.__________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 二、判断题:10分(10×1,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就是研究世界上各国家(包括国家集团)、各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2.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因素只有地理位置。() 3.集装箱运输是世界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多件货物装入一定规格的集装箱内,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营运方式。() 4.欧盟,是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最有成效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其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欧洲共同体。() 5.亚太地区的区域范围,广义为太平洋亚洲及大洋洲,狭义为太平洋沿岸国家。() 6.大陆桥运输就是利用大陆的铁路或公路作为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联合运输方式。海—陆—海。大陆桥就是陆起着桥作用。()7.二战后,日本大力提倡贸易自由化,提高关税,加强非关税壁垒,为其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宽松的市场。() 8.俄罗斯欧洲部分自然条件虽然优越,但从工业接近资源地的原则出发,俄罗斯今后工作布局应向西移。() 9.巴西是南美洲第一经济大国,有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居南美洲之首。() 10.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三、不定项选择题:30分(10×3,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 A.原始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D.奴隶社会 2.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有() A.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图表法 C.计算机方法D.数理方法 3.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有()

国际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要点解答: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

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国际贸易地理练习题

国际贸易地理练习题(总论)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性质的边缘科学。 5、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世界各国中人口1亿以上有10个国家,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7、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8、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9、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国家类型四方面反映。 10、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中国。 11、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12、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各国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3、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4、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极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5、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南斯拉夫、到罗马尼亚。 16、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

国际贸易地理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贸易地理》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按照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划分为、 和三种类型。我国属于的类型。 2.目前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有、、、 、、、、、和。3.生产和贸易之间的关系是、和。 4.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是年由国在其港口城市建立的。 5.有些国家如和实行的是保税区制度。 6.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是于年由创立,目前称之为。 7.世界上设立经济特区最多的国家是。 8.运输工具为船舶的是运输。根据运输通道的不同可划分为和。9.运输工具为汽车或拖车的是运输。 10.世界海洋运输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从海区来看主要集中于两岸,其次是。11.英吉利海峡位于和之间。 12.在英国伦敦有一批货物,需要用轮船运送到美国纽约,应该走 航线? 二.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6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是:()A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B新加坡、日本、香港、韩国 C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 2.在三大产业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建筑业 B。畜牧业 C。旅游业 D。钢铁业 3.在三大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旅游业钢铁业 4.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美国、韩国 B。日本、意大利 C。巴西、中国 D。英国、巴西 5.中国没有加入以下哪个组织:() A 。UNCTAD B 。七十七国集团C。IMF D。IBRD 6.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由哪个国家建的。()A.意大利B。德国C。墨西哥D。美国 7.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边境贸易区是由哪个国家建的。()A.意大利B。德国C。墨西哥D。爱尔兰 8.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是由哪个国家建的。()A.意大利B。德国C。爱尔兰D。美国 9.世界上最早的综合型经济特区是由哪个国家建的。()A.意大利B。德国C。墨西哥D。巴西 10.机动灵活,简捷方便,应急性强,投资少,收效快,运载量小的运输方式是:()A.水上运输B.管道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

国际贸易地理简答题

一 1、简要说说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条件;水环境;地理位置 2、简要说明西亚地区石油储备、生产有何特点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其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39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一说为二分之一)。沙特阿拉伯藏量最大,已探明储量35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伊拉克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56亿吨,超过美国、独联体和欧洲的总和,占世界第二位。 可以大概地说,储量占世界一半,产量占四分之一 3、简要介绍铁矿石的生产分布及主要进出口国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 拿大、南非等国。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t,较2003年增长15%。从分布看,亚洲4.35 亿t,南美3.15亿t,大洋洲2.32亿t,欧洲2.46亿t,北美0.98亿t,非洲0.56亿t。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t、巴西2.8亿t、澳大利亚2.3亿 t、印度1.2亿t,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15国。中国和日本两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3.43亿 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52.5%。 ●出口:世界铁矿石出口地区主要是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将达15亿t。 4、日本、德国、美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及贸易伙伴国。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车辆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主要进口商品:燃料、矿物原料及部分工业制成品。主要贸易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及德国。 德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产品、汽车、化工产品、电子电器等。进口商品:化工产品、电子电器、汽车、燃料、粮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欧盟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西欧等。 5、简要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二、 1、论述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利用外资,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 而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争夺资金的矛盾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

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2、6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1、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

(完整版)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18、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地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9、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三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进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力、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和美国。 20、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1、服务贸易通常被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社会经济科学范畴,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在涉外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建立国际贸易空间(地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理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2主要内容编辑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

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3研究方向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大一第一学期我们开设了国际贸易地里这门课程,让我系统的了解了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我以后的路铺下了坚厚稳固的路基。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从收入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不同层面来看,每个国家的经济都因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而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各国经济间最为牢固的纽带。而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各国贸易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地理这本书大概可分为两个方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学期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很生动,课堂气氛感觉也很好,我们也会努力学好这门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课程,以加强我们今后的竞争力量。

最新实用贸易地理习题集

实用贸易地理习题集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 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史、政治及风俗习惯。 ( x ) 3. 国际贸易地理具有单一性、地域性、动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 x ) 4. 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边缘性学科,适用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的基本方法。( √ ) 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 ) 四、问答题 1. 请问国际贸易地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并说明其学科属性及其特点? 2. 请问国际贸易地理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 请问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有哪些学习方法? 4. 请分析国际贸易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 简介: 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 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

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苏伊士航线

国际贸易地理 苏伊士 运河及航线 班级:国贸141601 姓名:赵悦 学号:201416030136

一概况 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 苏伊士运河的建成使得非洲大半岛变成非洲大陆,埃及横跨亚非,西南亚、东北非以及南欧的贸易更繁忙。 当地时间(2015年)7月29日,新苏伊士运河疏浚工作已正式完成,已于(2015年)8月6日正式开通。 1.地理区位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3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能节约海上航程。 2.明渠路线 苏伊士运河是条无闸明渠,其全线基本为直,却也有8个主要弯道。运河自北向南贯穿四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Timsah)、大苦湖(GreatBitterLake)、小苦湖(LittleBitterLake)。两端分别连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红海边的苏伊士城。 3.河道里程 总长:190.25千米。从航路浮标至塞得港灯塔:19.5千米;从等候区域到南入口:8.5千米;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78.5千米;从伊斯美利亚到陶菲克港:83.75千米;提速区的长度:78.00千米。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特点. 答:①世界人口增长速率加快②世界各地人口增长很不平衡③全球城市化速度惊人。(P8)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包括哪11个国家?答:中国、印度、美国、印尼、 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和墨西哥。 3.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6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包括哪些?答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新加坡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答: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的生产和贸易,做出积极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预期经济相应的份额。P17 5.世界市场?答:世界市场是各国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场所。P21 6.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答:世界市场经历了从萌芽时起到迅速发展时期的两个阶段。 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包括18世纪60年代。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地贸易,为世界市场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从英国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供应世界市场需求的货物二、从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其他工业化国家。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连接起来,构成了世界各国市场及其在货物流通中产生的经济联系总体,世界市场终于形成。P21 7.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不包括p23第(七)条)。 答:一、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显著。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三、世界市场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四、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五、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所加强。六、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七、世界市场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P22-P23 8.什么是国际多式联运?答: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内河运输等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一种连贯的过程,来完成国际间的运输。 9.什么是美国微型陆桥?是指国外货物装船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再铁路运用输至美国落基山以东八个州等内陆地区。 10.国际大洋航线与近洋航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航行通过一个或属各海区的航线称为近洋航线;贯通一个或数个大洋的航线称为国际大洋航线。、 11.中国年吞吐量超过1亿的港口有哪些?答:上海、宁波-舟山、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12. 国际大洋航线有哪些?答:一、北大西洋航线二、北太平洋航线三、苏伊士运河航线四、巴拿马运河航线五、南非航线六、南美航线七、南太平洋航线八、加勒比海航线。 13.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地理、资源和人口分布有什么区别?答:朝鲜半岛北部为盖马高原,东海岸平直,多沙丘,少岛屿,少良港;南海岸与西海岸曲折,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地理》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技能课程。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本课程集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港口航线、主要国家地理概况于一体,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地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外经贸行业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及商品结构与主要国家的风俗等的相关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夯实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商务英语; 2、在修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 3、后续课程:进口业务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业务综合实训。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本技能、突出应用”。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外贸跟单、外贸制单、外贸业务三个职业岗位进

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外经贸行业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主题讨论法、头脑风暴、搭档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主要应用在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业务员来模拟实际商务洽谈过程以便学习各国的风俗礼仪。可以利用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练习。 案例分析法:地理位置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主题讨论法:不定期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搭档拼图法: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先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两人互相教授对方所学的内容。通过搭档拼图法,可以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并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海运的主要航线、港口和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流等基础知识;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经济结构、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商品结构、人文风俗等的能力。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贸地理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一)知识目标 能够指出国际贸易货物的主要海运航线、空运航线和铁路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