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样技术需要掌握的公式

抽样技术需要掌握的公式

抽样技术需要掌握的公式
抽样技术需要掌握的公式

需要掌握的公式

201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李锋

我整理的本学期需要掌握公式如下,有的公式有重复,可能有疏忽,欢迎指正。

1. 均方误差 = 方差 +偏倚的平方

MSE (θ?)= V (θ?)+ B 2(θ?)

2. 如果u α是标准正态分布的双侧分位数(Z α/2)

?()d u S αθ=

3.简单随机抽样的简单估计量

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 ∑===n i i y n y Y 1

1? 总体总量的简单估计 ∑=?=?=i y n

N y N Y N Y ??

总体成数的简单估计 n a p P ==? 总体某种特征单元总数的简单估计 Np A

=? 4. 总体均值的置信度为1-α的近似置信区间为

,y u s y u s αα??-+????

5.成数的正态近似置信区间

p u p u αα?-+??

6. 成数的样本方差

pq n n s 1

2-= 7. 给定精度要求为估计量y 的绝对误差限d 是确定样本量

N n n n d S u 002

01n +=??

? ??=α

8.对分层随机抽样:

h

h st st h h st st y N y N Y y W y Y ∑==∑==?? 9. 比例分配

n W n h h ?=

9. 不考虑费用的最优分配,也叫奈曼分配

n S W S W n h

h h h h ?∑= 10. 线性费用函数下最优分配:

n C S W C S W n h h h h

h h h ?∑=//

11. 整群抽样总体(样本)均值:

M

y n y y Y i ===? 12. 整群抽样设计效应

22()1(1)()b C srs S V y deff M V y S ρ==≈+-

13.比估计量

x

y R =? X x

y X R Y R ?==?? X x

y X R Y R ?==?? 14. 回归估计——差估计β0=1

d

d d d y N Y x X y y Y =-+==??

15.回归估计——样本回归系数b 2?)()(?x yx

lr

lr lr

lr s s b y N Y X x b y x X b y y Y ==--=-+==

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规律

数值计算方法 实 验 报 告 实验序号:实验一 实验名称: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规律 实验人: 专业年级: 教学班: 学号: 实验时间:

实验一 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规律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并初步分析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 2.观察有效数字与误差传播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使用MATLAB 的help 命令学习MATLAB 命令digits 和vpa 的用途和使用格式; 2.在4位浮点数下解二次方程01622=++x x ; 3.计算下列5个函数在点2=x 处的近似值 (1)60)1(-=x y , (2)61) 1(1+=x y , (3)32)23(x y -=, (4)3 3)23(1x y +=, (5)x y 70994-=. 三、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包含三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1.在内容1中,请解释两个命令的格式和作用; 在matlab 中采用help 语句得到:

1、digits用于规定运算精度,比如: digits(20); 这个语句就规定了运算精度是20位有效数字。但并不是规定了就可以使用,因为实际编程中,我们可能有些运算需要控制精度,而有些不需要控制。vpa就用于解决这个问题,凡是用需要控制精度的,我们都对运算表达式使用vpa函数。 例如: digits(5); a=vpa(sqrt(2)); 这样a的值就是1.4142,而不是准确的1.4142135623730950488016887242097 又如: digits(11); a=vpa(2/3+4/7+5/9); b=2/3+4/7+5/9; a的结果为1.7936507936,b的结果为1.793650793650794......也就是说,计算a的值的时候,先对2/3,4 /7,5/9这三个运算都控制了精度,又对三个数相加的运算控制了精度。而b的值是真实值,对它取11位有效数字的话,结果为1.7936507937,与a不同,就是说vpa 并不是先把表达式的值用matlab本身的精度求出来,再取有效数字,而是每运算一次都控制精度。 2.求解方程时,分别使用求根公式和韦达定理两种方法,并比较其有效数字和相对误差; 用求根公式解得:x1=-0.015,x2=-62.00 用韦达定理解得:x11=-0.016,x22=-62.00 x22=x2,x11=1/x22

误差基本知识及中误差计算公式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 一.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范围。 (2)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数学期限望等于零。即: 误差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偶然误差要通过的一定的数学方法(测量平差)来处理。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gross error)(即:错误)的出现。 §2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一.中误差 方差 ——某量的真误差,[]——求和符号。 规律:标准差估值(中误差m)绝对值愈小,观测精度愈高。 在测量中,n为有限值,计算中误差m的方法,有: 1.用真误差(true error)来确定中误差——适用于观测量真值已知时。 真误差Δ——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有: 标准差 中误差(标准差估值),n为观测值个数。 2.用改正数来确定中误差(白塞尔公式)——适用于观测量真值未知时。 V——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一般为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有: 二.相对误差 1.相对中误差=

2.往返测较差率K= 三.极限误差(容许误差) 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即:。§3误差传播定律 一.误差传播定律 设、…为相互独立的直接观测量,有函数 ,则有: 二.权(weight)的概念 1.定义:设非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 1、m 2 、…m n ,则有: 权其中,为任意大小的常数。 当权等于1时,称为单位权,其对应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unit weight mean square error) m ,故有:。 2.规律: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故观测值精度愈高,其权愈大。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6-7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一、不等精度观测和观测值的权 在测量实践中,除了等精度观测之外,还有不等精度观测。此时,求多次观测的最或然值就不能简单地用算术平均值,而是需要用“加权平均值”的方法求解。 某一观测值或观测值的函数的误差越小(精度越高),其权越大;反之,其误差越大(精度越小),其权越小。一般用“”表示中误差,用“P”表示权,并定义:“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以公式表示为 (6-26) 式中,C为任意常数。等于1的权称为“单位权“,权等于1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一般用表示。因此,权的另一种表达式为 (6-27) 中误差的另一种表达式为 (6-28) 在测量工作中,为了使权的概念简单明了,一般取一次观测、一个测回或单位长度(1m 或1km )等的测量误差作为单位权中误差。 二、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一组不等精度观测:,其中误差为,则观测值的权为。按照误差理论,此时应按下式取其加权平均值,作为该量的最或然值: 上式可以写成线性函数的形式: 根据线性函数的误差传播公式,得到 上式可化为

因此,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6-29) 加权平均值的权为所有观测值的权之和: (6-30) 三、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 在处理不等精度的测量成果时,需要根据单位权中误差来计算观测值的权和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一般取某一类观测值的基本精度,例如,水平角观测的一测回的中误差等。根据一组对同一量的不等精度观测,可以估算本类观测值的单位权中误差。 如对同一量的n个不等精度观测,得到 …. 取以上各式的总和,并除以n,得到 用真误差代替中误差,得到在观测量的真值已知时用真误差求单位权中误差的公式: (6-31) 在观测值的真值未知的情况下,用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值代替真值;用观测值的改正值代替真误差,得到按不等精度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单位权中误差的公式; (6-32)

测站高差中误差

水准测量,一测站高差中误差为±3mm,若每公里观测16站,求每公里及K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多少 解:每千米的误差: ±√(16×3^2)=±4×3=±12(mm),即:±12mm/km k千米的误差:±√(k×12^2)=±(√k)12mm。 在最新版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提到有关监测等级的定义和精度要求,其中关于沉降监测方面提到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的概念。现我有一些疑问,特咨询大家: 1、在2007版的《建规》中提到关于变形等级为二级的精度要求,其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正负)。 问1:那么这里提到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如何求得,其计算公式有没有? 2、关于提到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我查询了本规范中对观测点的定义,它是这样描述的: 观测点observation point:布设在建筑地基、基础、场地及上部结构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形点。 问2:是不是可以认为,在判断某次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只需要求得变形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与之相比即可。而不用求得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相应的测站高差中误差? 3.、现在回到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如何定义监测的等级,如何判定它是按二级还是按三级来监测,是否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来。 我通过查资料,看到有这么一个推导过程: 沉降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类型。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其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容许变形值的1/10~1/20;根据这一原则,通常采用“以当时可能达到的最高精度“确定变形观测精度。按照上述要求,结合该楼的实际情况,基准网采用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沉降点的观测精度,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m=△k/t。式中,Δ为容许变形值,t为置信区间内最大误差与中误差的比例值;K为安全系数。估算时,通常采用K=0.05,t=2。参考以上资料与方法,最后沉降观测精度确定为最弱点高程中误差m≤+1mm。由此而确定沉降监测等级。 问:不知道这么做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或者还有其他方法来确定监测的等级。

误差基本知识及中误差计算公式

测量中误差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 一.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范围。 (2)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数学期限望等于零。即: 误差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偶然误差要通过的一定的数学方法(测量平差)来处理。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gross error)(即:错误)的出现。

§2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一.中误差 方差 ——某量的真误差,[]——求和符号。 规律:标准差估值(中误差m)绝对值愈小,观测精度愈高。 在测量中,n为有限值,计算中误差m的方法,有: 1.用真误差(true error)来确定中误差——适用于观测量真值已知时。 真误差Δ——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有: 标准差 中误差(标准差估值), n为观测值个数。 2.用改正数来确定中误差(白塞尔公式)——适用于观测量真值未知时。 V——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一般为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有: 二.相对误差 1.相对中误差=

2.往返测较差率K= 三.极限误差(容许误差) 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即: 。 §3误差传播定律 一.误差传播定律 设、…为相互独立的直接观测量,有函数 ,则有: 二.权(weight)的概念 1.定义:设非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1、m2、…m n,则有: 权其中,为任意大小的常数。 当权等于1时,称为单位权,其对应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 (unit weight mean square error)m0,故有:。 2.规律: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故观测值精度愈高,其权愈大。

测角中误差

《工程测量规范》中,根据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网闭合差计算测量中误差公式 Mβ(测)=±√([fβ*fβ/n]/N) fβ:角度闭合差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个数 n:计算fβ时测站数 规范中规定四等导线测角中误差Mβ=2.5″,允许闭合差=2Mβ√n 现在有个问题,如果实测单个附合导线(N=1),实测闭合差为2Mβ√n, 然后代入Mβ=±√([fβ*fβ/n]/N)中求导线角度闭合差,则测角中误差为5″,超限 迷惑了,然道是单一附合导线不能用此公式计算测角闭合差还是其他的原因,为什么用规范中规定的值去反推会出现这种情况? 1、计算三角形闭合差、测角中误差(宜由20个以上三角形闭合差计算) 2、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 只有大规模作业才计算测角中误差和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具体要超过20个闭合差,单个的可以并入其他测区进行计算。 首先要明白中误差的意义(按N次观测的偶然误差求得的标准差称为中误差),单次测量显然是无法计算中误差的。公式没错,只怪你你当初读书没用功。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魔刀火火在2007-12-15 17:17:00的发言: 《工程测量规范》中,根据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网闭合差计算测量中误差公式 Mβ(测)=±√([fβ*fβ/n]/N) fβ:角度闭合差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个数 n:计算fβ时测站数 规范中规定四等导线测角中误差Mβ=2.5″,允许闭合差=2Mβ√n 现在有个问题,如果实测单个附合导线(N=1),实测闭合差为2Mβ√n, 然后代入Mβ=±√([fβ*fβ/n]/N)中求导线角度闭合差,则测角中误差为5″,超限 迷惑了,然道是单一附合导线不能用此公式计算测角闭合差还是其他的原因,为什么用规范中规定的值去反推会出现这种情况?

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计算表

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计算表 测站 后视 盘位 目标 半测回角值 一个测回角值 平均测回角值 半测回距值 (m ) 一个测回距值(m ) 平均测回距值(m ) 备注 JT3 JT2 左 JT4 2°09′10″ 2°09′03″ 2°09′05″ 113.574 113.576 113.576 右 2°08′55″ 113.577 左 2°09′04″ 2°09′07″ 113.575 113.575 右 2°09′09″ 113.575 JT4 JT3 左 JT2 176°35′00″ 176°34′58″ 176°34′59″ 193.465 193.467 193.465 右 176°34′56″ 193.468 左 176°35′03″ 176°34′59″ 193.460 193.463 右 176°34′55″ 193.465 JT2 JT4 左 JT3 1°15′39″ 1°15′43″ 1°15′42″ 306.922 306.923 306.923 右 1°15′46″ 306.924 左 1°15′44″ 1°15′40″ 306.922 306.922 右 1°15′35″ 306.921 计算: 1、测角中误差 (1) 测站JT3 112851290312v v v ?'"-?'"=?--==",222851290716v v v ?'"-?'"=?--==" 角度改正值 11()/214(12)2v v v =?-?=---=-∑″″″ 22()/214(16)2v v v =?-?=---=∑″″″ 观测角中误差2 22 v (2)2 2.832121 m -+=± =±±--"∑″″∈5±";

土木工程中的计算器统计功能简化等精度观测值中误差的计算(精)

土木工程中的计算器统计功能简化等精度观测值中 误差的计算 土木工程中的计算器统计功能简化等精度观测值中误差的计算 摘要: 介绍了如何利用CASIO fx-4500p计算器的坐标转换功能简化坐标正反算以及计算器的统计功能简化等精度观测值中误差的计算。 关键词: 测量坐标正算坐标反算白塞尔公式中误差 “测、绘、算”是测量工作者的3项基本功。在几年的测量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对计算器的功能掌握很生疏。测量学中的计算,计算数据复杂,计算量庞大,学生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错。如果能熟练并灵活使用计算器的一些特殊功能,就能简化计算并保证计算的正确与快速。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有关计算器使用的几点经验,以飨读者。(计算器的的型号很多,文中仅针对工程测绘中常用的CASIO fx-4500p计算器) 1 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坐标及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的坐标。 1.1 坐标正算的公式已知控制点A(XA,YA),αAB,DAB;计算控制点B(XB,YB)。其中XB=XA+ΔXAB(1)YB=YA+ΔYAB(2)坐标增量 ΔXAB=DAB×cosαAB(3)ΔYAB=DAB×sinαAB(4) 在坐标正算中,关键是坐标增量的计算,按照式(3)和式(4),ΔX、ΔY是独立进行计算的。利用计算器的坐标转换,则能同时得到ΔX、ΔY。 1.2 用CASIO fx-4500p计算器极坐标转换成直角坐标进行坐标正算计算器操作说明书中的符号与式(3)、式(4)的符号的对应关系见表1。表1 符号对应关系表计算器符号x y rθ公式符号ΔXΔY Dα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执行Rec功能。具体操作步骤见算例1。 1.3 算例1例:已知DAB=136.850 m,αAB=158°04′18″,求ΔXAB,ΔYAB。按照公式计算的结果为:ΔXAB=-126.949 mΔYAB=51.106 m利用计算器按键操作 见表2。表2 按键操作表步骤键操作显示画面1 MODE 4 D2SHIFT Rec( 136.85 ,158°04′18″) EXE-126.949 134 43 RCL W W=51.106 161 9 表2中步骤2显示画面的数据即ΔXAB,步骤3显示画面的数据即为 ΔYAB。 2 坐标反算根据两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其边长和坐标方位角。 2.1 坐标反算的公式已知控制点A(XA,YA),控制点B(XB,YB);计算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其中ΔXAB=XB-XA(5)ΔYAB=YB-YA(6)两点的边长 DAB=ΔX2AB+ΔY2AB(7)坐标方位角αAB= arc tgΔYABΔXAB(8) 坐标方位角α是指从坐标纵轴的正方向顺时针绕至该直线的夹角,且0°≤α≤360°。在测量上,以X轴作为纵轴,以Y轴作为横轴,象限顺序顺时针编排。在坐标反算

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很有用哦)

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很有用哦)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 一、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点: (1) 具有一定的范围。 (2)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3)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 数学期限望等于零。即:

误差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偶然误差要通过的一定的数学方法(测量平差)来处理。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gross error)(即:错误)的出现。 2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一、中误差 方差 某量的真误差,[]求和符号。 规律:标准差估值(中误差m)绝对值愈小,观测精度愈高。 在测量中,n为有限值,计算中误差m的方法,有: 1、用真误差(true error)来确定中误差适用于观测量真值已知时。 真误差Δ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有: 标准差 中误差(标准差估值), n为观测值个数。 2、用改正数来确定中误差(白塞尔公式)适用于观测量真值未知时。 V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一般为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有: 二、相对误差 1、相对中误差=

2、往返测较差率K= 三、极限误差(容许误差) 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即:。 3误差传播定律 一、误差传播定律 设、…为相互独立的直接观测量,有函数 ,则有: 二、权(weight)的概念 1、定义:设非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 1、m 2、…mn,则有: 权 其中,为任意大小的常数。 当权等于1时,称为单位权,其对应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unit weight mean square error)m0,故有:。 2、规律: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故观测值精度愈高,其权愈大。

精度检测数据处理及中误差计算规定

数学精度检测数据处理及 中误差计算、评分规定 1.数据的修约 检测数据有效位数应与有关标准的规定一致,并按数据的修约规则修约,不足部分以“0”补齐,使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相等。 2.数据分析处理 2.1分析检测数据,检查各项误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凡误差大于2倍中误差的检测点应校核检测数据,避免由于检测造成的错误。确认无误后,其误差值应参加精度统计。 2.2凡大(等)于3倍标准中误差的检测数据,不进行中误差统计,一律视为粗差予以剔除。按粗差个数及地物的类别进行缺陷扣分(主要地物(类)以重缺陷计、其它地物(类)按次重缺陷计)。 3. 中误差计算规定 按单位产品进行精度统计。应计算的中误差主要包括:平面位置中误差、间距中误差、高程中误差。一般情况下要求同一参数测试个数不小于30个,当测试个数小于20时,用算术平均法计算中误差。 4.中误差限差值的计算: 按(1)式计算中误差限差值: M限=±√M2规+M2检 (1) 式中:M规-标准中误差M检-检测中误差M限---中误差限差值 高精度检测时:M检=0,M限=M规; 同精度检测时:M检=M规,M限=±√2M规。 4.1平面位置中误差 按(2)式计算: Mp=±√[?2x+Δ2y] /n (2) ?x、Δy——地物点在X方向、Y方向上的点位误差 4.2 相邻地物点之间间距中误差 按(3)式计算 Mn=±√(ΔSi)2/n (3) 式中:ΔS——相邻地物点间实测边长与图上边长的较差

n——检测间距个数 4.3 高程中误差 按(4)式计算: M h=±√[(Hi-hi)2]/n (4) 式中:Hi—检测点的实测高程hi—对应点的原高程值n—高程检测点个数 5.数学精度评分方法 数学精度采用下表的标准分档直线内插出质量分数;多项数学精度评分时,在单项数学精度得分的基础上,取其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

误差计算(带答案)

1、(C ) 2、(B ) 3、(A ) 4、(A ) 5、(A ) 6、(D ) 7、(C ) 8、(A ) 9、(C )10、(A )11、(C )12、(D )14、 (A )15、(B )16、(A )17、(B )18、(C )19、(C )20、(B )21、(A )22、(A )23、(D )24、(B )25、(B ) 第五章 测量误差(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 C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算术平均值 D .中间值 2、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后,将它们求和并减去180°所得的三角形闭合差为( B )。 A .中误差 B .真误差 C .相对误差 D .系统误差 3、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A )。 A .偶然性 B .统计性 C .累积性 D .抵偿性 4、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测得同一水平角角值为:173°58′58"、173°59′02"、173°59′04"、173°59′06"、173°59′10",则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A )。 A .±4.5" B.±4.0" C.±5.6" D.±6.3" 5、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 A ) A .高 B .低 C .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 .无法确定 6、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D )。 A .系统误差 B .平均中误差 C .偶然误差 D .相对误差 7、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等精度观测,已知测角中误差为10″,则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C )。 A .10″ B .30″ C .17.3″ D .5.78″ 8、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为:D1=72.36m±0.025m, D2=50.17m±0.025m ,比较它们的测距精度为( A )。 A .D1精度高 B .两者精度相同 C .D2精度高 D .无法比较 9、设某三角形三个内角中两个角的测角中误差为±4″和±3″,则求算的第三个角的中误差为( C )。 A .±4″ B .±3″ C .±5″ D .±6″ 10、设函数X=L 1+2L 2,Y=X+L 3,Z=X+Y ,L 1,L 2,L 3的中误差均为m ,则X ,Y ,Z 的中误差分别为( A )。 A .m 5,m 6,m 11 B .m 5,m 6,m 21 C .5m ,6m ,21m D .5m ,6m ,11m 11、某三角网由10个三角形构成,观测了各三角形的内角并算出各三角形闭合差,分别为:+9″、-4″、-2″、+5″、-4″、+3″、0″、+7″、+3″、+1″,则该三角网的测角中误差为( C )。 A .±12″ B . ±1.2″ C . ±2.6″ D .±2.4″ 12、测一正方形的周长,只测一边,其中误差为±0.02m,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D )。 A .±0.08m B .±0.04m C .±0.06m D .±0.02m 13、已知用DJ6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6″,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为( )。 A .±17″ B .±6″ C .±12″ D .±8.5″ 14、已知用DJ2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2″,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为(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