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脂工艺

油脂工艺

油脂工艺
油脂工艺

油脂的制取和加工工艺

油脂工业是我国油粮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农业生产的后续产业,又是食品工业、饲料工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基础产业,肩负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的双重任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油脂的制取

在制取油脂之前,首先需要对油料进行预处理,油料是油脂制取工业的原料,油脂工业通常将含油率高于10%的植物性原料称为油料。

1.1预处理

何为预处理?即油料提油前的一系列处理工序称油料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清理、破碎、软化、轧坯、膨化。不同的油料需要的预处理方式不同,预处理与油料品种有关。比如,大豆的预处理需要清理、破碎、软化、轧坯、膨化,这些完整的过程;而花生的预处理则只需要清理、破碎、轧坯。

1.1.1油料的清理

油料在收货、运输。贮藏过程中,都有可能混上各种杂质。比如在收获时混上植物的根、茎、叶,泥土,瘪粒等,油料一般含杂1~6%,最高10%,这样看来除杂是十分必须的。

除杂的方法有以下

A、利用油籽和杂质在线性尺寸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例:筛选除杂。

B、利用油籽和杂质的比重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例:水选。

C、利用油籽和杂质气体动力学性质差异进行分离;例:风选。

D、利用油籽和杂质机械强度的大小不同进行分离;例:碾磨,撞击,水溶。

E、利用油籽和杂质的导磁性能的差异进行分离;例:磁选。

1.1.2油籽的剥壳及去皮

油籽主要由果仁、皮、壳等所组成;油料的含油脂部位主要集中在果仁之中,壳和皮含较少的油脂,且油脂的质量较低,全籽含油是仁和皮壳的平均含油量。通过剥壳可以提高油脂和饼粕的质量;提高出油率,降低油份损失;提高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磨损;使得皮壳便于综合利用。油籽的剥壳方法有,揉搓剥壳、撞击剥壳、挤压剥壳、磨擦剥壳等,可以用圆盘剥壳机、离心剥壳机等进行剥壳。

油料剥壳后需要进行仁壳分离 ,可以用.螺旋筛、.螺旋筛、圆打筛、圆筛等,也可以用籽壳分离机和比重去石机进行分离。

1.1.3油料生坯的制备

生坯制备的步骤:

A油籽的破碎,将大颗粒破成小粒度颗粒。

B油籽的软化,对油料进行温度和水分调节

C 油籽的轧坯,将颗粒块油料轧成薄片。

D油料生坯的干燥,对生坯进行干燥,以达到制油工艺的要求。

油料破碎的方法和设备:油料破碎的方法有挤压、碾磨、撞击;油料的破碎设备有,对辊破碎机、圆盘破碎机、锤式破碎。油料的软化需要达到温度和水分的调节要均匀以及油料的硬度要适宜的要求。软化设备有软化螺旋输送机、层式软化锅、卧式软化锅、软化调质塔。

1.1.4油料的轧坯

轧坯的目的是为了破坏油籽内部的细胞结构,减少油料细胞对油脂的束缚力,提高出油效率;减小物料厚度,增加油料的表面积,提高油脂流出面,缩短油流出的路径。使油籽达到最大的一致性。轧坯要求生坯薄而均匀;粉末度要小;不露油。轧坯的设备有直列式轧坯机,如三辊轧坯机;对列轧坯机,如单对辊轧坯机。

1.1.5油料的挤压膨化

油料膨化的目的是为了破坏油料的细胞结构,破坏油料的细胞结构可改善油脂提取效果;

可以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可以降低能量消耗,提高混合油浓度,降低湿粕含溶量;提高浸出毛油质量,减少非水化磷脂的含量;降低生产成本。

油料膨化的工艺过程:首先,生坯的调节,大豆、米糠生坯可直接膨化,而菜籽、棉籽干燥后才能膨化,主要是因为温度和水分。接着,生坯的膨化,可干膨化,也可湿膨化。最后,膨化料的干燥和冷却,主要是为了调整膨化料的温度和水分。

2制油

油料经过预处理之后就可进行取油,这时制得的油叫毛油。毛油可通过压榨、浸出等方法制得。

2.1压榨法取油

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中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取油方法称为压榨法取油,压榨取油之前通常要对料坯进行蒸炒,将生坯炒成熟坯。压榨毛油中含有一定量的饼屑,在油脂精炼之前须进行除渣。故典型的压榨工序包括蒸炒、压榨、毛油除渣。

压榨取油过程中,榨料坯的粒子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致使其中油脂的液体部分和非脂物质的凝胶部分分别发生两个不同的变化,即油脂从榨料空隙中被挤压出来和榨料粒经弹性变形形成坚硬的油饼

2.1.1压榨法制油的基本原理

压榨过程中,压力、黏度和油饼成型是压榨法制油的三要素。压力和黏度是决定榨料排油的主要动力和可能条件,油饼成型是决定榨料排油的必要条件。

优点: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适应性强,生产灵活,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缺点:油饼残油量高,出油效率较低,动力消耗大,零件易损耗。浸出法制油就是用溶剂将含有油脂的油料料坯进行浸泡或淋洗,使料坯中的油脂被萃取溶解在溶剂中,经过滤得到含有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油。随着浸出发取油技术的发展,油脂制备的现代化方向也必然由浸出取代压榨(1)。

2.2浸出法制油

2.2.1浸出法制油的原理

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择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使其与经过预处理的油料进行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溶解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这种方法便溶剂与它所溶解出来的油脂组成一种溶液,这种溶液称之为混合油。利用被选择的溶剂与油脂的沸点不同,对混合油进行蒸发、汽提,蒸出溶剂,留下油脂,得到毛油。被蒸出来的溶剂蒸汽经冷凝回收,再循环使用。浸出法制油之所以比压榨法制油科学、先进,是因为它具有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生产条件好、粕的质量高、油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等无可比拟的优点。

浸出法制油的过程,一般分为5个基本工序。即:①浸出前对油料的预处理;

②预榨浸出或直接浸出;③萃取液(混合油)经蒸发、汽提、脱溶,将溶剂与油脂分离;④浸出后的物料(粕)经蒸发脱除溶剂;⑤溶剂经回收后再利用(2)。

2.2.2油脂浸出的具体工艺方法

一、浸出器

(1)工艺流程

油料经过预处理后所成的料胚或预榨饼,由输入设备送入浸出器,经溶剂浸出后得到浓混合粕和湿粕。

(2)浸出设备浸出系统的重要设备是浸出器,其形式很多。

(3)间歇式浸出器--浸出罐。

连续式浸出器--平转式浸出器、环形浸出器、卫星式浸出器、履带式浸出器等。

二、湿粕的脱溶烘干

(1)工艺流程

从浸出器卸出的粕中含有25%~35%的溶剂,为了使这些溶剂得以回收和获得质量较好的粕,可采用加热以蒸脱溶剂。

(2)脱溶烘干设备对预榨饼浸出粕的脱溶烘干多采用高料层蒸烘机,对大豆一次浸粕的脱溶烘干,宜采用D.T蒸脱机。

三、混合油的蒸发和汽提

(1)工艺过程

混合油过滤-→混合油贮罐-→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汽提塔-→浸出毛油

从浸出器泵出的混合油(油脂与溶剂组成的溶液),须经处理使油脂与溶剂分离。分离方法是利用油脂与溶剂的沸点不同,首先将混合油加热蒸发,使绝大部分溶剂汽化而与油脂分离。然后,再利用油脂与溶剂挥发性的不同,将浓混合油进行水蒸气蒸馏(即汽提),把毛油中残留溶剂蒸馏出去,从而获得含溶剂量很低的浸出毛油,但是在进行蒸发、汽提之前,须将混合油进行"预处理",以除去其中的固体粕末及胶状物质,为混合油的成分分离创造条件。

(2)过滤让混合油通过过滤介质(筛网),其中所含的固体粕末即被截留,得到较为洁净的混合油。处理量较大的平转型浸出器内,在第Ⅱ集油格上装有帐篷式过滤器,滤网规格为100目,浓混合油经过滤后再泵出。

(3)离心沉降现多采用旋液分离器来分离混合油中的粕末,它是利用混合油各组分的重量不同,采用离心旋转产生离心力大小的差别,使粕末下沉而液体上升,达到清洁混合油的目的。

(4)混合油的蒸发蒸发是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剂汽化,从而提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即使挥发性溶剂与不挥发性溶质分离的操作过程。混合油的蒸发是利用油脂几乎不挥发,而溶剂沸点低、易于挥发的特性,用加热使溶剂大部分汽化蒸出,从而使混合油中油脂的浓度大大提高的过程。

在蒸发设备的选用上,油厂多选长管蒸发器(也称为"升膜式蒸发器")。其特点是加热管道长,混合油经预热后由下部进入加热管内,迅速沸腾,产生大量

蒸气泡并迅速上升。混合油也被上升的蒸气泡带动并拉曳为一层液膜沿管壁上升,溶剂在此过程中继续蒸发。由于在薄膜状态下进行传热,故蒸发效率较高。其设备为长管蒸发器。

(5)混合油的汽提通过蒸发,混合油的浓度大大提高。然而,溶剂的沸点也随之升高。无论继续进行常压蒸发或改成减压蒸发,欲使混合油中剩余的溶剂基本除去都是相称困难的。只有采用汽提,才能将混合油内残余的溶剂基本除去。

汽提即水蒸气蒸馏,其原理是:混合油与水不相溶,向沸点很高的浓混合油内通入一定压力的直接蒸汽,同时在设备的夹套内通入间接蒸汽加热,使通入混合油的直接蒸汽不致冷凝。直接蒸汽与溶剂蒸汽压之和与外压平衡,溶剂即沸腾,从而降低了高沸点溶剂的沸点。未凝结的直接蒸汽夹带蒸馏出的溶剂一起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回收。其设备有管式汽提塔、层碟式汽提塔、斜板式汽提塔。

四、溶剂蒸气

(1)工艺流程

由第一、第二蒸发器出来的溶剂蒸气因其中不含水,经冷凝器冷却后直接流入循环溶剂罐;由汽提塔、蒸烘机出来的混合蒸气进入冷凝器,经冷凝后的溶剂、水混合液流入分水器进行分水,分离出的溶剂流入循环溶剂罐,而水进入水封池,再排入下水道。

若分水器排出的水中含有溶剂,则进入蒸煮罐,蒸去水中微量溶剂后,经冷凝器出来冷凝液进入分水器,废水进入水封池。

(2)溶剂蒸气的冷凝和冷却所谓冷凝,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气体放出热量转变成液体的过程。而冷却是指热流体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但不发生物相变化的过程。单一的溶剂蒸气在固定在冷凝温度下放出其本身的蒸发潜热而由气态变成液态。当蒸气刚刚冷凝完毕,就开始了冷凝液的冷却过程。因此,在冷凝器中讲行的是冷凝和冷却两个过程。事实上这两个过程也不可能截然分开。两种互不相溶的蒸气混合物--水蒸气和溶剂蒸气,由于它们各自的冷凝点不同,因而在冷凝过程中,随温度的下降所得冷凝液的组成也不同。但在冷凝器中它们仍旧经历冷凝、冷却两个过程。

目前常用的冷凝器有列管式冷凝器、喷淋式冷凝器和板式冷凝器。

(3)溶剂和水分离来自蒸烘机或汽提塔的混合蒸气冷凝后,其中含有较多的水。利用溶剂不易溶于水且比水轻的特性,使溶剂和水分离,以回收溶剂。这种分离设备就称之为"溶剂--水分离器",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是分水箱。

(4)废水中溶剂的回收分水箱排出的废水要经水封池处理。水封池要靠近浸出车间,水封池为三室水泥结构,其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4米,封闭水柱高度大于保护高度2.4倍,容量不小于车间分水箱容积的1.5倍,水流的入口

和出口的管道均为水封闭式。

在正常情况下,分水器排出的废水经水封池处理,但当水中夹杂有大量粕屑时,对呈乳化状态的一部分废水,应送入废水蒸煮罐,用蒸汽加热到92℃以上,但不超过98℃,使其中所含的溶剂蒸发,再经冷凝器回收。

五、自由气体中溶剂的回收

(1)工艺流程

空气可以随着投料进入浸出器,并进入整个浸出设备系统与溶剂蒸气混合,这部分空气因不能冷凝成液体,故称之为"自由气体"。自由气体长期积聚会增大系统内的压力而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要从系统中及时排出自由气体。但这部分空气中含有大量溶剂蒸气,在排出前需将其中所含溶剂回收。来自浸出器、分水箱、混合油贮罐、冷凝器、溶剂循环罐的自由气体全部汇集于空气平衡罐,再进入最后冷凝器。某些油厂把空气平衡罐与最后冷凝器合二为一。自由气体中所含的溶剂被部分冷凝回收后,尚有未凝结的气体,仍含有少量溶剂,应尽量予以回收后再将废气排空。

(2)工艺设备石蜡油尾气回收法、低温冷冻法。

3油脂精炼

油脂精炼分为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工序,对于某些油还要加上脱蜡和冬化(脱固体脂)两道工序。各种精炼后的动植物油脂通过氢化、分提、醋交换、调合等几种手段(或几种并用,或两、三种配合使用)就可以得到成百上千种油脂深加工产品(3)。

根据操作特点和所选用的原料,油脂精炼的方法大致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发3种。在油脂精炼前首先对毛油进行处理。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3.1毛油的处理

3.1.1沉降法

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分离是最简单且最常用的分离方法。它是利用悬浮杂质与油脂密度不同,在自然静置条件下,使悬浮杂质从油中沉降下来而与油脂分离。所用设备简单,凡能存油的容器均可利用。但这种方法沉降时间长,效率低,生产实践中已很少采用。

3.1.2过滤法

借助重力、压力、真空或离心力的作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使用滤布过滤的方法统称为过滤法。

3.1.3.离心分离法

凡利用离心力的作用进行过滤分离或沉降分离油渣的方法称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效果好,生产连续化,处理能力大

3.2脱胶

脱胶是将毛油中所含磷脂等胶质加以去除工序,这是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共有工序。在化学精炼时,由于脱胶后附加有脱酸工序,可确保将残存磷脂去除殆尽;但在物理精炼时,如在脱胶时达不到磷脂残留量要求,在其后脱色工序中则不能保证完全去除,往往会对最终产品氧化

稳定性和风味等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尽管物理精炼具有无需脱酸,可减少废弃物和废水等优点,但现今对大豆油和菜籽油或品质较差油脂精炼,实际采用物理精炼实例较少(4)。

脱胶的方法很多,比如水化脱胶、酸炼脱胶等

水化法脱胶是利用磷脂等类脂物分子中含有的亲水基,将一定数量的热水或稀的酸、碱、盐及其他电解质水溶液加到油脂中,使胶体杂质吸水膨胀并凝聚,从油中沉降析出而与油脂分离的一种精炼方法,沉淀出来的胶质称为油脚。

脱胶工艺如下

过滤毛油→预热→加水水化→静置沉淀(保温)→分离→水化油→加水脱水→脱胶

粗磷脂油脚一回收中性一粗磷脂

3.3脱酸

未经精炼的各种毛油中,均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脱除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过程称为脱酸,脱酸的方法有碱炼,蒸馏、溶剂萃取等。

碱炼法是利用加碱中和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生成脂肪酸盐(肥皂)和水,肥皂吸附部分杂质而从油中沉降分离的一种精炼方法。形成的沉淀物称皂脚。用于中和游离脂肪酸的碱有氢氧化钠(烧碱)、碳酸钠(纯碱)和氢氧化钙等。油脂工业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烧碱。

蒸馏脱酸法又称为物理精炼,这种脱酸法不用碱液中和,而是借甘油三酸酯和游离脂肪酸相对挥发度的不同,在高温、高真空下进行水蒸气蒸馏,使游离脂肪酸与低分子物质随着蒸汽一起排出,这种方法适合于高酸价油脂。

3.4脱色

天然油脂都含有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棉酚等色素。类胡萝卜素对碱足够稳定,大部分能保留在中和后的油品中;而叶绿素、叶黄素与类胡萝卜素却不同,可与碱皂化生成碱性盐,即使经碱炼也无法将其从油中完全除去,使这些色素物质能共存于油中。另外,棉酚能使棉油的色泽呈棕黑色。油脂中这些色素的存在使油品质量变差,所以必须进行脱色处理(5)。油脂脱色的方法很多,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吸附脱色法,此外还有加热脱色法、氧化脱色法、化学试剂脱色法等。

吸附脱色就是利用某些具有吸附能力强的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油中,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吸附油脂中色素及其他杂质,经过滤除去吸附剂及杂质,达到油脂脱色净化目的的过程。吸附剂种类有天然漂土、活性白土、活性炭

3.5脱臭

各种植物油都有它本身特有的风味和滋味,经脱酸,脱色处理的油脂中还会有微量的醛类、酮类、烃类、低分子脂肪酸、甘油酯的氧化物以及白土、残留溶剂的气味等,除去这些不良气味的工序称脱臭。

脱臭的机理是基于相同条件下,臭味小分子组分的蒸汽压远大于甘三酯的蒸汽压,即臭味物质更容易挥发。因此应用水蒸气蒸馏的原理进行汽提脱臭。水蒸气蒸馏脱臭的原理,系水蒸气通过含有臭味组分的油脂时,汽-液表面相接触,水蒸气被挥发的臭味组分所饱和,并按其分压的比率逸出,从而达到了脱除臭味组分的目的。

脱臭的方法有真空蒸汽脱臭法、气体吹入法、加氢法、聚合法和化学药品脱臭法等几种。

真空蒸汽脱臭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油脂内的臭味物质和甘油三酸酯的挥发度的极大差异,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气蒸馏的原理,使油脂中引起臭味的挥发性物质在脱臭器内与水蒸气一起逸出而达到脱臭的目的。

气体吹入法是将油脂放置在直立的圆筒罐内,先加热到一定温度(即不起聚合作用的温度范围内),然后吹入与油脂不起反

应的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油脂中所含挥发性物质便随气体的挥发而除去。

3.6脱腊

脱蜡是根据蜡与油脂的熔点差及蜡在油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变小的物性,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再经过滤或离心分离而达到蜡油分离的目的。

脱蜡从工艺上可分为常规法、碱炼法、表面活性剂法、凝聚剂法、静点法及综合法等。

4影响精炼油品质的主要因素

4.1温度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一般化学反应,温度每上升10℃,反应速度约增加一倍;对于油脂氧化速度,温度也起重要的作用。

4.2水分

它会引起和促进亲水物质(如磷脂、酶、微生物等)的腐败变质,加强酶的活性,有利微生物繁殖,导致水解酸败,增加油脂过氧化物的生成。

4.3光和射线

光,特别是紫外线,能促进油脂的氧化。这是由于光氧化作用,并能使油脂中痕迹量的氢过氧化物分解,产生游离基,并进入连锁反应,加速了油脂的氧化。高能射线(β—,γ—射线)辐照食品能显著提高氧化酸败的敏感性,通常将这种现象解释为辐射能诱导游离基

的产生的缘故。

4.4氧气

自动氧化和聚合过程是油脂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自动氧化和聚合过程的氧气吸收量是逐渐增加的。一般情况下,氧气的浓度越大,氧化速度就越快。在储存容器中,氧气的分压越大,氧化进行得越迅速。

4. 5催化剂

油脂中存在许多助氧化物质,微量金属,特别是变价金属有着显著的影响,它们是油脂自动氧化酸败的强力催化剂,由于它们的存在,大大缩短了油脂氧化的诱导期,加快了氧化反应的速度。

5精炼主要设备

5.1离心机

离心机是油脂精炼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国外主要是阿法-拉伐和韦斯伐利亚两家公司独占鳌头,也许是受中国引进第一套50t/d阿法-拉伐离心机及配套碱炼设备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同行都对阿法-拉伐离心机感兴趣。但随着对国外技术的进一步了解,人们发现同样具有优越的性能, 对于质量较差毛油用韦斯伐利亚离心机处理效果更好。

5.2过滤机

在油脂加工工艺中,过滤是实现固、液分离的一种必要手段。在现代油脂加工中用立式叶片过滤机。

世界公认的立式叶片过滤机当属荷兰Ama公司生产的产品。其

实,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的油脂精炼成套设备公司选用的都是该公司的产品。国内已有数家公司消化吸收了该公司的设备并生产出了类似的产品,经过若干年的实际应用与改进,质量已接近Ama公司产品的水平。

5.3蒸汽喷射泵

油脂脱臭所要求的真空残压通常在200-600Pa,这一点国内生产的真空泵完全可以达到,但是蒸汽耗量大。世界上油脂精炼行业应用最多的真空泵品牌当属德国的Korting。其产品以真空稳定,蒸汽耗量低而倍受业内人士的青睐。

5.4脱臭塔

国内最早用于植物油连续脱臭的脱臭塔为多层盘式脱臭塔,后又设计了卧式脱臭塔,目前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应用。但随着油脂设备的不断更新、规模的不断扩大,多层立式脱臭塔以其浅料层结构和各层真空不会互串、能适用于不同处理量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1]倪培德. 压榨法取油及有关理论问题[J]. 油脂科技,1982,01:27-42

[2]王瑞元. 浸出法是先进的制油工艺浸出油是优质安全的食用油[J]. 中国油脂,2004,02:5-6

[3]田仁林. 油脂的精炼和深加工[J]. 中国油脂,1986,02:28-31.

[4]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 油脂精炼技术最新进展(Ⅰ)[J]. 粮食与油脂

[5]严晞霆. 油脂精炼工艺技术的探讨与应用[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油脂加工工艺学习题及答案

一.分水箱的分水原理:(1)溶剂和水互不溶解(2)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不同 二.成品粕的评价指标(低温粕评价指标):1.粕残溶要求合格:粕残溶700ppm,引爆试验合格;2.蒸脱中尽可能使粕熟化:脱毒、钝化或破坏抗营养物,降低毒性。3.成品粕物理性质好:成品粕的粒度、流动性、含蛋白的等级性好4.用作食品蛋白质尽量少变性:要求蛋白的水溶解性高(NSI值要小)。 三.尿酶含量有什么意义?答:太低,过度变性, 四.溶剂损耗的分类:(定义以及一般的量)溶剂损耗的来源:1.不可避免损耗:(1)尾气:10g/m3折合20g/T (2)毛油:50ppm折合50g/T(3)粕:700ppm折合700g/T(4)废水:0.0007~0.0015% 折合0.15g/T合计:0.785Kg/T,实际生产中应为1Kg/T 2.可避免损耗:(1)跑、冒、滴、漏;(2)检修损失;(3)贮藏损失:自然挥发的量。 五:脱胶原理,加磷酸作用,脱蜡原理。脱胶:(一)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1.水化开始前:水分少,磷脂呈内盐结构,完全溶解在油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析出;2.在油中加热水后:磷脂分子结构转变为水化式,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1)单分子层:含水量少时,磷脂分子的极性基团朝向水相定向排列; (2)多分子层:随着水量增加,磷脂分子定向排列成烃链尾尾相接的双分子层,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与另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之间被一定数量的水分子隔开,成为片(层)状结晶体;(3)分子囊泡层:当水量增至很大时,磷脂分子就形成单分子层囊泡。(4)多层脂质体:最终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形结构?a?a?°多层脂质体?±它的每个片层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水。(5)絮凝胶团:磷脂在形成多层脂质体过程中还吸附油中其他胶质,颗粒增大,再由小胶粒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形成的胶粒越稳定含油量越低,越易与油脂分离。 毛油中的胶体杂质主要是磷脂,当油中水分很少时,其中的磷脂成内盐状态,极性很弱,溶于油脂,当油中加入适量的水后,磷脂吸水浸润,磷脂的成盐原子团便和水结合,磷脂分子结构由内盐式转变为水化式,带有较强的亲水集团,磷脂更易吸水水化。随着吸水量的增加,絮凝的临界温度提高,磷脂体积膨胀,比重增加,从而从油中析出,通过适当的分离手段,便能从油中分离出来。加磷酸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变成水化磷脂。脱蜡机理:1.蜡质的化学组份:油脂中的蜡是高级一元羧酸与高级一元醇形成的酯。是带有弱亲水基的亲脂性化合物。温度高于40℃时,蜡的极性微弱,溶解于油脂中;2.蜡质有比较高的熔点:随着温度下降,蜡分子中的酯键极性增强,低于30℃时蜡形成结晶析出,形成较为稳定的胶体系统;3.蜡质的结晶稳定性:持续低温,蜡晶凝聚成的晶粒,形成悬浊液。(与分提一样,冷冻结晶分类) 六.碱炼脱酸及其优缺点:1.中和反应原理:(1)烧碱中和游离脂肪酸: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2)钠皂为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其他杂质形成皂脚与油脂分离。(3)磷脂、棉酚与烧碱中和皂化反应形成皂脚。(4)少量中性油皂化:引起油脂精炼损耗增加。2.碱炼脱酸的特点(1)脱杂范围广:具有脱酸、脱胶、脱固杂、脱色等综合作用。(2)适应性强:适宜于各种油脂的精炼。(3)精炼损耗大:中性油皂化及皂脚中夹带油造成精炼损耗较高,耗碱,碱炼后水洗产生废水污染环境。耗用辅助剂,从副产品皂脚回收脂肪酸时,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环节,特别用于高酸值毛油精炼时,油脂练耗大,经济效果欠佳。 七:物理脱酸的优缺点:蒸馏脱酸法:1.蒸馏脱酸机理:游离脂肪酸蒸汽压远大于甘三酯蒸汽压,在高真空下水蒸汽蒸馏脱除,与脱臭同时进行。2.特点:(1)工艺流程简短;(2)节省辅助材料;产量高,经济效益好(3)避免中性油皂化和夹带损失;(4)避免废水的产生;没有废水污染。(5)精炼得率高:产品稳定性好;(6)直接获得精制粗脂肪酸;(7)但要求脱胶彻底。3.对原料油品质要求:经预处理达到:P≤5 ppm、Fe≤0.l ppm、Cu ≤0.01 ppm。简单说就是(1)得率高,产品为脂肪酸(2)但要求脱胶彻底。物理精炼的预处理包括脱胶和脱色。八:物理精炼化学精炼的优缺点:(和物理脱酸化学脱酸的优缺点一样) 九:压榨和浸出的优缺点以及对比:浸出方法的特点(一)出油率高,粕残油低,浸出粕残油1%以下浸出对低含油料尤为明显(二)粕的质量高: 1.便于直接使用作食品或添加剂2.便于提高饲料的营养和实用价值3.便于提高肥料的效率(三)加工成本低:并且浸出法生产随生产量的增加,加工成本趋向降低。(四)自动化程度高:1.劳动强度低 2.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五)环境条件好 1.封闭生产,无泄露2.无粉尘 3.生产温度较低(六)油脂质量好1.浸出毛油颜色浅2.浸出毛油脂溶性物质少,溶剂的选择性好3.浸出毛油的悬浮杂质和胶体杂质少(七)生产具有一定危险性1.易燃烧易爆炸2.液体或气体对操作人员身体的损害。压榨后饼中残油:3%一5%。压榨法取油具有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生产灵活、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等优点,但是压榨后饼残油高,压榨过程动力消耗大,榨条等零部件易磨损。 十.油料清理种类及优缺点:(1)筛选:利用油料与杂志在颗粒大小上的差别。借助含杂油料和筛面的相对运动,通过筛孔将大于或小于油料的杂志清除掉(2)风选:根据油籽与杂质在比重和气体动力学性质上的差别,利用风力分离油料中杂志的方法称为风选、可以用于去除油料中的轻杂质和灰尘,也可用于去除金属、石块等重杂,还

百度文库-典型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典型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是我国大宗油脂,其脂肪酸组成均以油酸、亚油酸为主,是人类主要食用油脂,如果油料品质好,制取工艺科学,则其毛油的品质是较好的。一般游离脂肪酸含量低于1%,经过粗炼即能达到普通食用油的品质,其精制油的精炼工艺也较简单。两种品级食用油的精炼工艺如下: 1.一级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 操作条件:过滤后的毛油含杂不大于0.2%,水化温度60-65℃,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3~3.5倍,水化搅拌时间30~40分钟,沉降分离时间不少于6小时,干燥温度不低于95℃,操作时极限真空6.6kPa(50mmHg).若有残留溶剂时,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脱溶温度160~170℃左右,极限真空为4.0kPa,脱溶时间需要3小时。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脱色脱臭)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6~18Be’,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

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 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吸附脱色温度95~98℃,极限真空为4.0~4.7kPa。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20分钟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2.5~5%,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大于70℃。脱臭温度180℃左右,极限真空为 0.67kPa(5mmHg),气提蒸汽通量30~50千克/吨油·小时,脱臭时间’6~7小时,柠檬酸添加量为油量的0.02%(配制成乙醇溶液)在90℃油温时加入,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安全过滤温度不高于70℃。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菜籽油 菜籽油是世界性的大宗油脂之一,是含芥酸的半干性油类,除低芥酸菜籽油外,其余品种菜籽制得的菜籽油均含有较高的芥酸,含量约占脂肪酸组成的26.3%~57%,高芥酸菜油营养结构不及低芥酸菜油,但特别适合于制造船舶润滑油和轮胎等工业用油。 由于制油过程中芥子甙在芥子酶作用下发生水解,菜籽毛油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含硫化合物,从而影响食用。一般的粗炼工艺对硫化物的脱除率甚低,因此,从卫生观点出发,食用菜籽油应该进行精制。目前市售菜籽油的品级有粗炼油、精制油和冷餐油,其精炼工艺流程分列如下: 1.一级菜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20-28Be’,超量碱为理论碱的

《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油脂精炼及加工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一、绪论 1. 当今世界四大油脂脱酸技术是什么? 2. 原油中的杂质分为哪几类? 3. 油脂精炼和加工的意义是什么? 4. 油脂精炼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二、油脂脱胶 1. 原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对精炼各工序有何影响? 2. 油脂脱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 影响油脂脱胶的因素是什么? 4. 水化脱胶各工艺中加水量应如何确定? 5. 磷酸脱胶的目的是什么?磷酸在脱胶过程中有何作用? 6. 精炼车间中如何检测脱胶油脂的质量? 三、油脂脱酸 1. 油脂脱酸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方法? 2. 试用化学动力学因素分析,间歇式碱炼为什么多采用低温浓碱法工艺? 3. 影响碱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 碱炼时加碱量及碱液浓度应怎样确定? 5. 什么是“威逊损失”?碱炼损耗由哪几部分组成? 6. 什么是“酸价炼耗比”、“精炼指数”、“精炼效率”? 7. 高速离心机达到平衡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8. 碟式离心机的油-皂分离效果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调节? 9. 间歇式碱炼工艺方法和连续式碱炼工艺方法有哪几种? 10.泽尼斯碱炼的特点是什么?影响泽尼斯碱炼的因素是什么? 11.混合油碱炼的特点是什么?影响混合油碱炼的因素是什么? 12.物理精炼的特点是什么?其局限性有哪些? 四、油脂脱色 1. 油脂中含有哪几类色素?油脂脱色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2. 脱色工段除脱色外,还有哪些辅助作用? 3. 理想吸附剂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生产中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 4. 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5. 吸附剂的初始脱色能力与持久脱色能力的选择应如何权衡? 6. 吸附脱色工艺有哪几种? 7. 工业生产中为什么均采用真空吸附脱色? 8. 脱色油过滤分离时的初滤液应如何处理? 五、油脂脱臭 1. 油脂脱臭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 脱臭损耗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降低脱臭时中性油的损耗? 3. 影响油脂脱臭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4. 脱臭中直接(汽提)蒸汽起何作用?对其质量有何要求? 5. 脱臭中直接(汽提)蒸汽的用量大小应如何权衡? 6. 脱臭工段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什么? 7. 脱臭工段常采用哪些间接加热热媒? 8. 脱臭工段对真空度有何要求?应选用哪种真空设备? 六、油脂脱蜡

玉米油精炼设备的工艺流程

玉米油精炼设备的工艺流程 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玉米油精炼设备的工艺流程! 首先第一步就是提胚,提胚是玉米榨油设备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玉米胚和胚乳抗粉碎能力不同,先用压轧设备轧碎胚乳,再用筛理设备筛出玉米胚。一般玉米可提取玉米胚4%~8%,要求提出的胚芽含水少,纯度高,无杂质,无霉变。 接下来是除杂,榨前要彻底清理,除去杂质,可用振动筛提纯,以除尽胚芽中的渣,粉等杂质,提高胚芽纯度。若胚芽中含杂质多,不仅浪费粮食,还会降低出油率。 刚提取的玉米胚芽,含水量在13%左右,与人榨水分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在压榨前要进行适当烘炒干燥,将胚芽水分降到9%以

下,以增加压榨效果。 榨时要保证料饼温度在100度左右,以便于出油,玉米胚芽含油量高,可采用两次压榨法,即在一次压榨后,将玉米胚芽粉碎,再次蒸炒,包饼,压榨,压榨中要经常注意清油路。玉米胚芽出油率一般为16%-20%。 玉米榨油设备榨出的毛油自然沉淀24小时后即可作为工业用油,如作为食用油,需进行精炼。 玉米油加工设备生产玉米油精炼的工艺,不论是采用榨油机压榨还是直接浸出和预榨浸出,其精炼玉米油工艺所用的设备基本相同。粗油—一般精炼工艺—过滤—水化—脱臭—精炼玉米油或者,粗油—特殊精炼工艺(碱炼—脱色—脱蜡—去杂)—精炼玉米油。 由于玉米油中含有游离脂肪酸、磷脂结合的蛋白质、黏液质等非甘油醋杂质,以胶体形态存在于玉米油中。这些胶状物质在加热过程

会产生泡沫,在碱炼过程会使油脂和碱液乳化,影响玉米油的精炼。所以玉米深加工设备在碱炼以前,首先进行水化脱胶处理。水化是在玉米油加热到75-80℃的情况下,加入对油5%-10%的水,加水的同时,必须进行搅拌,并加入适量的食盐,在水化过程,胶体膨胀并溶入水中,然后将含有胶体的水和油分离,达到水化脱胶的目的。 玉米油毛油往往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酸价一般在6左右,有的高达10。碱炼过程使游离脂肪酸和碱生成絮状肥皂,并吸附油脂中的杂质,使油脂进一步净化,这对于玉米油下一步的脱色或进行氢化有重要的影响。一般碱炼时采用烧碱,用烧碱脱酸效果好,同时还能提高油脂的色泽。 但缺点是会产生少量的皂化。如采用碳酸钠碱炼,能防止中性油脂的皂化,但所得油脂色泽较差。碱炼过程产生皂脚,沉降于碱炼罐的底部,很容易分离。

油脂精炼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摘要:叙述了国内油脂精炼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工艺技术指标及其与国外水平的差距。 我国的油脂精炼技术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不过,早期的油脂精炼仅停留在脱胶、过滤等简单的初级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了发展油脂工业,曾于1962年、1974年和1978年分别对油脂加工设备及工艺进行了标准化工作。 自1958年西安油脂化工厂第一次引进了国外的炼油成套设备以来,在此后的20多年间,我国的炼油工业几乎失去了与国外的交流。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至1986年的5年间,国内引进的油脂精炼生产线已超过了37套,其中包括物理精炼、化学精炼、脱色、脱臭、氢化、冬化、人造奶油、起酥油及代可可脂的生产与加工设备。 为了加速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原商业部曾组织了“消化吸收”工作,并于1987年由商业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率先在北京南苑油厂建成了我国第一条50 t/d 全连续油脂精炼生产线。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油脂行业由粮食部门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另外,“三资企业”在油脂行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油脂行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是空前的。 1 生产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日益临近,油脂工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就会使许多技术装备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受到冲击。其积极的一面是促使国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发挥国内的优势,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规模效益来说,规模越大,加工成本越低,效益越高。但它也受技术、交通、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但无论如何仅停留在80年代初我们所确定的50 t/d全连续油脂精炼及其以下规模的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从目前国内的状况看,自行设计并全部选用国产设备的炼油生产线已可达到200 t/d的规模。若与国外主机配套可以达到更大的规模,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2 生产工艺 2.1 脱胶及中和 有效的脱胶操作将有利于保证成品油的质量。脱胶的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方法有水化脱胶和酸炼脱胶。按国标二级油的标准,水化脱胶已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对于棕榈油等胶质含量较少的特殊油种仅用酸炼脱胶就可达到要求,这种方法又称干法脱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目标并不仅仅停留在如何最大限度

油脂加工工艺学

第一章毛油的组成、性质及预处理 毛油是一种以中性油脂为主要成分,且混有非甘油三酸酯 组分阶段的混合物。 第二章水化脱胶 一、水化脱胶的概念、作用 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的热水或稀碱、食盐水溶液、磷酸等电解质水溶液,在搅拌下加入到一定温度的毛油中,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凝聚沉降分离的一种脱胶方式。 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被分离出不溶的物质以磷脂为主,还有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糖基甘油二酯、粘液质和微金属离子等。 二、水化脱胶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一)水化脱胶的原理 在水化过程中能被凝聚沉降的物质以磷脂为主,磷脂中又以卵 磷脂为代表。这种磷脂属于“双亲媒性分子”,即在其分子结 构中,既有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又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当毛油 中含水量很少时,磷脂呈内盐式结构,此时极性很弱,溶于油 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沉降析出。水化时,在毛油当中 加入热水之后,磷脂的亲水基团则投入水相之中,水分子与成 盐的原子团结合,致使分子结构由内盐式转化为水化式。在水

化式结构中,磷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游离态羟基),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随吸水量的增加,磷脂由最初极性基团倾入水中呈含水胶束,然后转变成有规则的定向排列。分子中疏水基团在油相尾尾相接,亲水基团伸向水相形成脂质双分子层(又称液晶形式)。在脂质分子层中,水分子进入磷脂双分子层间,并未破坏磷脂的分子结构,却引起磷脂的体积膨胀,发生水合作用。有时脂质体双分子层还能自发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型结构————“多层脂质体”。多层脂质体的每个片层都是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部分充满水相和油相(O/W),若经高频声波处理,可变成磷脂双分子层围成的球状的单层脂质体。 水化后的磷脂和其它胶体物质,极性基团周围吸引了许多水分子之后,在油脂之中的溶液解度减小。吸水量逐渐增大,膨胀之后,双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片状和球状胶体彼此影响,有的甚至开成胶束。小颗粒的胶体在极性力的作用下,相碰后形成絮凝状胶团。同时水化后的磷脂能吸附油中的其它胶质,而使其颗粒增大,比重增大,为沉降和离心分离创造条件。 在磷脂中除上述水化磷脂之外,还存在少量的“非水化磷脂”。“非水化磷脂”即?——磷脂以及钙镁磷脂盐,具有疏水性,用常规的水化方法较难除去,这种“非水化磷脂”必须转化成“水化磷脂”才能产生水合作用。生产实践中往往事先添加少量磷酸或棕檬酸到油中,使?——磷脂等在酸的作用下,分子

油脂制取工艺流程(一)

油脂制取工艺流程(一) 摘要:大多数植物油料的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个别工序和设备型式的不同,但个别油料也采用一些特殊的油脂生产工艺。本章对大宗油料的通用生产工艺和个别油料的典型生产工艺作出阐述。 大多数植物油料的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个别工序和设备型式的不同,但个别油料也采用一些特殊的油脂生产工艺。本章对大宗油料的通用生产工艺和个别油料的典型生产工艺作出阐述。 第一节油脂制取工艺流程的选择 油脂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与油料品种、产品质量、副产品质量、生产规模、技术条件、环境保护等要求都有关。虽然工业应用的油脂制取和精炼工艺仅有几种,然而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配合和工艺条件却千变万化。为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油料加工技术的共性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提高油脂生产效果。 一、根据不同油料品种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 植物油料种类繁多,不同油料的化学成分、含量、物理性状有差别。因此,油脂生产工艺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油料品种。 1、根据不同油料的共性将其分类,这样就有可能选择几种典型方法来实现生产要求。例如,对绝大多数油料都可以采用压榨法取油;对高含油料采用预榨浸出;对低含油料采用直接浸出;对带壳油料采用剥壳后的取油;对高酸价毛油采用物理精炼等等。 2、为保留某些油料所含油脂的特殊风味,选择合理的油脂生产工艺。不少油脂或油料蛋白具有消费者喜爱的独特风味,为保持其产品不失去原有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应选择合理的油脂生产工艺和条件品。例如,芝麻油、浓香花生油、可可脂等油脂的生产,大多不能采用溶剂浸出取油,而需要采取高温炒籽和压榨法取油,采用低温油脂精炼、避免高温水蒸气蒸馏等。而橄榄油的最佳取油方法是鲜果冷榨法。 3、某些油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特殊成分,在选择油脂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时,必须考虑去除这些成分以改善其产品质量。例如,大豆中所含胰蛋白酶抑制素、尿素酶、凝血素等抗营养因子,在油脂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必要的湿热处理将其钝化,其饼粕才能饲用。棉籽中所含棉酚、菜籽中所含芥子甙、芝麻皮中所含草酸钙螯合物、葵花籽中所含的绿原酸和咖啡酸、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等。在加工这些油料时,要选择合理的油脂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力求在油脂生产过程中将其脱除或利于后序的脱毒处理。 4、避免油料中油脂或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品质劣变。某些油料如橄榄、油棕果、米糠等因脂肪酶含量较高而在油脂生产过程中容易酸败变质,故必须采用合理的工艺条件在加工之前或加工过程中对脂肪酶进行钝化,以提高产品得率和品质。又如桐油在高温、紫外光及硫、碘等元素的作用下易产生异构化,因此对桐籽的加工因选择低温、低水分、避免敏感元素等生产条件。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是高档食用油,能否将油菜籽脱皮冷榨生产工艺移植到油茶籽生产上来,还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油菜籽仁和油茶籽仁化学组成不一样,油菜籽仁含粗蛋白较高,为 30%左右,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约为17%,这与大多数油料籽仁的化学组成特点是一致的,即油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但油茶籽不同,其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仁的水分平均为8.7%时粗蛋白含量平均约为 9 4%,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为35.5%。采用脱壳、加水调质、冷榨工艺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是否可行有待实践检验。 宏日机械油茶籽油加工成套设备工艺:

主要工序设备和工艺参数: 清理采用两层振动筛,去除油茶籽中的大小杂质。大杂主要是未裂开的油茶蒲(或称茶包 )。 低温干燥采用平板烘干机,控制夹层加热蒸汽压力0.2M Pa左右,对含水分8%左右的油茶籽干燥至水分含量4%左右。尽量减少仁中的游离水分,以利于加水调质。仁中水分高,使榨料塑性增大,当榨料压力增大时,将使流油通道变窄,影响出油。 分级由于单粒油茶籽体积从 0.3 ~2.5 cm 不等,重量从0.461 ~1.4 6 3 g 不等,相差较大,决定采用分级将大小差不多的油茶籽汇集起来,为脱壳创造条件,分级采用振动筛。 脱壳采用撞击式粉碎机将油茶籽打碎,油茶籽壳较薄,且经干燥后水分较低,易于破碎。 仁壳分离仁壳分离主要有两个主要指标,即壳中含仁和仁中含壳。显然,壳中含仁越低越好,有利于原料的充分利用,提高出油率和出饼率。我们将壳中含仁率定为0.3%,由于前道采用了分级工序,要达到这一指标并不困难。生产稳定后,壳中含仁几乎检测不出。仁中含壳希望越低越好,但有两点需要考虑,其一是含壳率低了,榨油机榨膛容易被入榨料抱死,造成滑膛,压榨难于进行,即使是双螺杆榨油机也如此,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其二是应考虑饼的溶剂法浸出取油,当饼中含壳量少了,没有骨架,料层易被压实,溶剂渗透困难,导致粕中残油高,湿粕含溶高,影响浸出效率和溶剂消耗。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一、油脂精炼意义 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 2.改善油脂风味 3.改善油脂色泽 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 二、毛油组成成分 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 水分 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物 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素,脂肪醇,蜡 其它杂质:毒素、农药 三、脱胶 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方法是特殊湿法脱胶,是水化脱胶方法的一种。 油脂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电解质溶液加入油中,使胶体杂质吸水、凝聚后与油脂分离。其中胶质中以磷脂为主。在水分很少的情况下,油中的磷脂以内盐结构形式溶解并分散于油中,当水分增多时,它便吸收水分,体积增大,胶体粒子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胶团,由于比重的差异,从油中可分离出来。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水量 操作温度 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电解质 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 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四、脱酸 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

粮油加工工艺学考题

粮油加工工艺学思考题 1、植物油料的种类有哪些 植物油料是指:油脂含量达10%以上,具有制油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其分类方式为:(1)按照植物油料的植物学属性,分为:①草本油料:大豆、油菜子、棉子、花生、芝麻、 葵花子等;②木本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等;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油料:米糠、玉米胚、小麦胚芽;④野生油料:野茶子、松子等; (2)按照植物油料的生长周期,可分为:①一年生植物油料:油菜籽、花生、芝麻、棉籽、 大豆等;②多年生植物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松子、核桃等; (3)根据植物油料的含油量高低,可分为:①高含油率油料:菜子、棉子、花生、芝麻等含 油率大于30 %的油料;②低含油率油料:大豆、米糠等含油率在20%左右的油料;2、植物油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 (1)预处理方法:清理除杂、剥壳、破碎、软化、轧坯、蒸炒、膨化等; (2)原理 ①清理除杂:根据油料与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明显差异,可以选择稻谷、小麦加工中 常用筛选、风选、磁选等方法除去各种杂质。选择清理设备应视原料含杂质情况,力求设备简单,流程简短,除杂效率高; ②破碎:在机械外力下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 ③软化: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油料可塑性增加的工序。也是直接浸出制油时调 节油料入浸水分的主要工序; ④轧坯:利用机械的挤压力,将颗粒状油料轧成片状料坯的过程; ⑤蒸炒:生坯经过湿润、加热、蒸坯、炒坯等处理,成为熟坯的过程; ⑥挤压膨化:油料生坯由喂料机送入挤压膨化机,在挤压膨化机内,料坯被螺旋轴向 前推进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物料密度不断增大,并由于物料与螺旋轴和 机膛内壁的摩擦发热以及直接蒸汽的注入,使物料受到剪切、混合、高温、高压联 合作用,油料细胞组织被较彻底地破坏,蛋白质变性,酶类钝化,容重增大,游离 的油脂聚集在膨化料粒的内外表面。物料被挤出膨化机时,压力骤然降低,造成水 分在物料组织结构中迅速汽化,物料受到强烈的膨胀作用,形成内部多孔、组织疏 松的膨化料。物料从膨化机末端的模孔中挤出,并立即切割成颗粒物料; 3、植物油料的挤压膨化的效果 (1)使膨化物料浸出时,溶剂对料层的渗透性和排泄性都大为改善;(2)浸出溶剂比减小,浸出速率提高;(3)混合油浓度增大,湿粕含溶降低,浸出设备和湿粕脱溶设备的产量增加;(4)浸出毛油的品质提高,并能明显降低浸出生产的溶剂损耗以及蒸汽消耗; 4、机械压榨法制油的特点、机理及工艺 (1)特点:①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②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生产灵活;③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④但压榨后的饼残油量高,出油效率较低;⑤动力消耗大,零件易损耗; (2)机理:压榨过程中,压力、黏度和油饼成型是压榨法制油的三要素。压力和黏度是决定榨料排油的主要动力和可能条件,油饼成型是决定榨料排油的必要条件;(3)工艺:在压榨制油过程中,榨料坯的粒子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致使其中油脂的液体部分和非脂物质的胶凝部分分别发生两种不同的变化,即油脂从榨料空隙中被挤压出来和榨料粒子经弹性变形形成坚硬的油饼;具体来说: ①油脂从榨料中被分离出来的过程:Ⅰ原始物料在压榨的开始阶段:粒子发生变形并 在个别接触处结合,粒子间隙缩小,油脂开始被压出;Ⅱ压榨的主要阶段,粒子进

油脂制取

Chapter1 1、油料种子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种皮、胚、胚乳。 2、油料种子细胞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3、油料种子的主要化学组分有哪些? 油脂、蛋白质、糖类、类脂物、水分及矿物质、其他成分 4、主要大宗油料有哪几种?其含油和蛋白在什么范围? 油料油脂含量蛋白含量 大豆(Soybean) 14-21 30∽50 葵花籽(Sunflowerseed)35-45 菜籽(Rapeseed)30-42 15∽20 棉籽(Cottonseed)14-18 25∽30 花生(Peanut)38-52 25∽30 芝麻(sesame)50-56 21∽23 Chapter2 1、油料的物理性质对油料储藏的意义有哪些? a. 油籽散落性使用a.确定输送设备,设计计算流管和设备布置 b.确定贮藏的形式:散落性好的油籽 包装c.仓库的设计计算d.检查贮藏效果,油料发霉,水份升高,被虫害造成散落性差。 b. 自动分级意义a.检查油料质量b.使筛选效率增高 c.使抽样化验不准 d.造成局部霉变发热 e.造 成生产工艺的不均匀性 c. 空隙度和密度意义a.制定贮藏的空气量和贮藏形式b.计算仓库量和料堆的合理高度 吸附性质(平衡水分、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意义a.水分的自调节作用,物料含水一致。 b.确定湿润或干燥的工艺 c.确定长期贮藏的条件、温度和湿度 d.根据吸附性能,进行气体贮藏 d. 导热性意义:a.采用长时间低温贮藏b.油籽的发热不易散发,导致发热 2、什么叫平衡水分,临界水分,它在贮藏中有什么运用? 油籽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吸附和解释的水量不会使含水量变化时的含水量称作平衡水分。运用:a 确定湿润或干燥的工艺b.确定长期贮藏的条件、温度和湿度c.根据吸附性能,进行气体贮藏 油籽呼吸强度急剧增加时油籽的含水量称为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在达到临界水分时不安全 3、油料贮藏时期有哪些生命活性,对油籽产生什么影响? 油籽的后熟作用:(1)简单分子物质合成高分子物质(2)油籽含水量降低(3)发芽率:成熟达80%以上(4)呼吸强度减弱,新陈代谢减缓(5)酶处于结合状态,催化作用降低 油籽的呼吸作用:高分子物质被消耗 4、油料贮藏发热、发霉的原因是什么? 发热的原因:a生物活性的作用:油籽本身的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b.物理学性质因素:油料堆的自动分级现象,造成相同物料的聚集,引发不良现象的集中。c、油料自身的组份:油料水份含量及水分均匀性、杂质含量、破碎粒含量、新油料的生理活性等。d、仓库的性能:仓房情况有仓房的防水性能、防潮性能、密封性能等e、储藏技术条件:料堆高度、通风密闭情况等 发霉的原因:a、劣变霉变:因为油料质量差而易受微生物侵害发生的霉变 b、结露霉变:因为料堆结露有利于微生物侵害而发生的霉变。大多在料堆局部发生。 c、吸湿生霉:因外界湿度大而使油料吸湿,受微生物感染发生的霉变。 d、水浸霉变:因为油料直接浸水或受雨,使微生物得以侵害而引起的霉变 5、微生物对油籽的破坏表现在哪几方面? A.微生物的催化作用:霉菌分泌各种酶,将油籽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贮藏物质分解成低分子物质,供自己生长繁殖B.微生物的异化作用:霉菌不断分解自身的储备物质,分泌出代谢产物,放出CO2、水蒸气及热能(即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6、油籽贮藏方法有哪几种,各自原理是什么? A.干燥储藏技术:水决定着:呼吸(Respiration)、微生物活性(microbe active)、生热(heat),因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精炼车间工艺描述: 600T/D精炼(适用于大豆油、兼顾菜子油、棕榈油) 从仓储灌区毛油输送泵输送至精炼车间的毛油经过毛油过滤器R202a除去粗杂后进入质量流量计,然后与脱臭油换热R304a进入板式蒸汽加热器R203加热到75-80℃±,与定量泵R204定量加入的80%的磷酸进入刀式混和器R206混和后进入酸反应罐R206a停留15-30min,通过输送泵R207输送至板式水冷却器R208 冷却至60-75℃±,与定量泵R210定量加入的稀碱液(物理精炼一般用1~3oBe′,化学精炼一般用10~24oBe′)进入变频调速刀式混和器R211混和后进入中和反应罐R211a停留30-45min,由输送泵R212输送至R213加热到90℃±,然后进入离心机分离。分离出来的皂脚进入皂脚罐输送至车间外,分离出来的油则进入板式加热器R216加热到92℃±,然后与热水R219(热水温度保持比油温度高5-10℃±)、8~10oBe′的柠檬酸进入离心混合器R221混合后进入离心分离机R222,废水进入油水分离箱R265由泵R265a到污水处理车间,油进入(三级真空系统)真空干燥器R217脱水,然后进入脱色工段。 碱炼油通过输送泵送至板式加热器R252加热至115~130℃±,进入(三级真空系统)白土混合罐R253,白土采用气力输送至白土罐R254、定量筒自动调节计时加入,混合15-30min后的油溢流进入(三级真空系统)脱色塔R255停留30-45min,通过输送泵R257输送进入立式过滤机R258中将油和白土分离(三台倒换使用),分离出的白土经过蒸汽吹干后含油一般能够达到25%±,油进入暂存罐R260中(三级真空系统),由输送泵R261输送到袋式过滤器R262再进入棒式过滤器R269中,然后进入脱臭工段。 经过精过滤后的脱色油进入析气器R302(三级真空系统),由泵R303输送

(完整版)粮油加工学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农产品: 种植业所收获的产品统称为农产品,包括粮、棉、油、果、菜、糖、烟、茶、菌、花、药、杂、种类繁多。 粮油加工学:以化学、机械工程和生物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粮油精深加工和转化的基本原理、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科学即为粮油加工学。 碾减率:糙米在碾白过程中,因皮层及胚的脱落,其体积重量均有减少,而减少的百分数称为碾减率,又称脱糠率。米粒精度越高,其碾减率越大。一般重量减少约 5-12% 稻谷初加工:将原粮稻谷按清理、砻谷、碾米的常规方法,制成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食用大米 (普通大米 )的加工过程称为稻谷初加工。留胚米:、稻谷精加工、免淘洗米、擦离碾白、面团流变学特性、饼干、质量热容、变性淀粉、砻谷、稻谷深加工、植物油料、粉路、焙烤食品、面团稳定时间、营养强化米、面团形成时间、麦路、面团衰减度、糕点、麦胶蛋白、碾削碾白、碾米、沉降值、淀粉糊化、粮油原料、葡萄糖值( DE ) 、淀粉老化、一次发酵法、逆流扩散法、蛋糕、淀粉糖、爆腰率、化学碾米、面粉营养强化、变性淀粉、组织蛋白、面筋质、锋角、钝角、淀粉糖、谷糙分离、润麦、自发粉、淀粉糖、稻谷爆腰率、油料、焙烤食品 1、蒸煮米的质量决定于、、、及。 2、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后能形成,根据溶解性的不同 可分为、、麦球蛋白、麦清蛋白和酸溶蛋白等五种。 3、小麦搭配的目的:① ;②。 4、米制品可分为三种:一是以,如米粉、米线、年糕等;二是以,如白酒、黄酒、米酒等;三是以,如米果、雪米饼等。 5、面包的配方原则:根据生产面包的与、 等特点,充分考虑各种原辅料对面包的影响,在选用基本原料的基础上,确定添加哪些辅助原料。 6、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两种;按皮色分,可分为两种;按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多少来分,可分为 7、面包与饼干、蛋糕的主要区别在于面包的基本风味和膨松组织结构,是主要靠发酵工序完成的,它有以下特点: ①、②、③、④。

葡萄籽油精炼成套设备工艺流程

葡萄籽油精炼成套设备的工艺流程是:毛油—过滤—水化—静置分离—脱水—碱炼—脱皂—洗涤—干燥—脱色—过滤—脱臭—加抗氧化剂—精炼油。 详细的技术要点是: 过滤:用油泵过滤机过滤葡萄籽毛油,以去除油中的固体物质。 软化:将油温升至50℃,加入浓度为0.5~0.7的煮沸食盐水,用量为油量的l5~2O%,边加边搅拌,终温约80℃,直至出现胶粒均匀分散为止,时间约15分钟左右。 分离:保温静置6~8小时,油水分离层明显时进行分离。 脱水:分离后的葡萄籽油转入水潜锅中,加热,使油温达l05~110℃,直至无水泡为止。 碱炼:首先将油温保持在30~35℃之间,按总用碱量的2O~50%加入30°Be的纯碱,防止溢锅,转速为6O转/分进行搅拌,待泡沫落下再按总用碱量的75~80%加入20~22°Be 的烧碱,搅拌,终温80℃。

脱皂:碱炼完毕后保温静置,待油皂分离层清晰,皂脚沉实时分离。 洗涤:用80~85℃软水雾状喷洒到温度为80℃左右的油面,水量为油重的l0%~l5%,并不断搅拌,直至洗净为止。 干燥:间接加温至95~105℃,时间约10~15分钟,水分蒸发完毕即可。 脱色: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炭等混合脱色剂在常压及80~95℃的条件下进行处理。操作时要充分搅拌,时间可持续30分钟。 过滤:在70’C温度下过滤,或自然沉降后再过滤。 脱臭:以蒸汽间接加热脱臭罐中的油至100℃喷入直接蒸汽。真空度为800~1000Pa,时间4~6小时,蒸汽量为40公斤/吨油。 加适量抗氧化剂:经过精炼的葡萄籽油外观色泽淡黄,晶莹透亮。经食用卫生检测及其它理化指标分析,其中含水分0.11% 、酸价0.22毫克KOH/克、

我国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6-25T17:20:20.3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吴志国[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油脂加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以及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现状、油脂浸出技术现状、油脂精炼技术现状。 防城港枫叶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538001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油脂加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以及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现状、油脂浸出技术现状、油脂精炼技术现状。 关键词: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油脂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1、能源消耗水平将大幅度降低 在未来科技发展中,降低能源消耗的技术将得到较大的快速发展,并将应用在油脂加工业中,特别是油料预处理车间的节电工艺和设备,如低电耗破碎机、低电耗调质器、低电耗油料输送设备。油脂精炼车间的蒸汽消耗较高,主要是脱臭过程中真空泵的蒸汽消耗较高。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企业节能意识的逐步加强,低消耗的真空设备开发将得到快速发展。 2、大型设备的加工能力和性能将较大提高 我国有些油料预处理和榨油的大型设备与国际发达水平尚有差距。我国大规模的浸出成套设备的大型设备的加工能力和性能将较大提高我国有些油料预处理和榨油的大型设备与国际发达水平尚有差距。我国大规模的浸出成套设备的。 3、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国一些小规模油脂加工企业预处理车间的除尘设施简单或没有除尘设施,车间卫生条件很差,严重危害工人的身心健康,污染车间内外环境;车间部分设备噪音较大,如风机没有减震设施,噪音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危害操作工人和周围人群的健康;有些企业预处理车间部分设备没有完全密封,有些设备由于管理不善,长期使物料外露,容易使油料和虫害、灰尘接触,影响产品的卫生。随着我国油脂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企业在车间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将逐步加大,我国油脂企业预处理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4、溶剂替代技术的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美国、欧盟推出混合溶剂浸出工艺新技术代替压榨工艺,该技术的应用比压榨生产方法提高了出油率,浸出毛油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巴西、美国开始研制用于浸出制油的大豆挤压膨化预处理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节能、降低溶剂消耗,比生坯直接浸出的产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豆粕蛋白质变性小,氨基酸损失少。 5、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随着我国创新体系的加快建立,膜分离混合油技术、膜分离尾气技术、酶法制油等油脂制取和精炼工艺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的发展。大豆加工工艺高新技术化、生产工程化正在发展。新型提取和分离技术、酶技术、发酵技术、挤压技术、包装技术应用于大豆加工业。如超临界 CO2 萃取油脂技术,不仅解决化学萃取后溶剂去除不全,给环境带来污染的问题,而且在工艺过程中避免了易燃、易爆溶剂的使用,操作安全,具有低温浸出的优点,同时最大的优势在于选择性萃取的油脂纯度高,无需精炼即可达到食用级要求,粕的蛋白质变性低、风味好。待其生产连续化和成本问题解决后,必将广泛代替现有技术。将膜技术用于混合油中溶剂的回收,大大降低能量消耗,提高油品质量。根据磷脂与甘三酯存在的形式及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不同,采用膜法脱胶,既减少环境污染及能量的消耗,又保证了油品及磷脂的质量。 二、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现状 我国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已经基本完善,如我国成套的油料预处理、榨油设备技术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成套设备的工艺性能、消耗指标、设备寿命等已经很完善,特别是中小规模成套设备我国有一定的优势,如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的预处理和榨油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油料预处理工艺新技术主要是大豆、油菜籽脱皮技术,棉籽剥壳、浓香花生油制取技术;关键装备的发展主要是大型预榨机、轧坯机、破碎机、清理筛、调质器、软化设备等的发展。 大豆脱皮技术飞速发展基于20 世纪80 年代起我国大力开发大豆蛋白,由于我国肉制品工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大豆蛋白产业的较快发展。由于蛋白质含量、产品卫生指标等需求,对大豆脱皮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始于“六五”期间,国家投入人力和财力开发大豆脱皮技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大豆脱皮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热脱皮、温脱皮、冷脱皮3 种。冷脱皮工艺路线长,设备投资大,能源消耗高,但是大豆蛋白不发生变性,因此豆粕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热脱皮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能源消耗低,蛋白质变性程度高,豆粕主要用作饲料。 三、油脂浸出技术现状 我国的油脂浸出技术日趋完善,我国已经掌握了油脂浸出的主要关键技术,如各种形式的浸出器、蒸脱机、蒸发系统、尾气回收系统、溶剂回收系统、粕处理系统等。有些中小型油脂浸出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世界各国对浸出设备的要求,并且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大型浸出设备的性价比在国际上也有较大优势。我国油脂浸出工业技术主要是负压蒸发技术的开发,蒸脱过程中大豆尿素酶的控制,自动控制技术,膨化浸出技术,以及生产规模的急剧增加使得大型装备得到迅速发展。 负压蒸发技术由于节能、大规模设备投资低、浸出毛油色泽好等特点,在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和消化吸收项目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改进,该技术在我国取得极大成功,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负压蒸发技术在我国制油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制油工业采用的负压蒸发技术从设备上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蒸汽喷射泵产生真空,一种是通过水环真空泵产生真空。从工艺上分有一蒸、二蒸和汽提全部采用负压,也有一蒸和汽提采用负压、二蒸采用常压的蒸发工艺。从节能角度出发,水环真空泵的总体能耗低于蒸汽喷射泵的总体能耗,但由于油脂加工企业的规模扩大,水环真空泵不适宜大规模生产线,采用蒸汽喷射泵形成负压的蒸发工艺得以大范围内推广应用。我国油脂行业已经掌握了负压蒸发技术,负压蒸发也在我国制油工业中得到广泛采用,使制油工业节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第六章:植物油制取

第六章植物油脂的提取、精炼与加工 一、名词解释 酸价:中和每l克脂肪中的全部游离脂肪酸所必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量。 脂肪的碘价:与每100克脂肪相结合所需碘的克数。碘价的高低反映了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这是由于不饱和脂肪酸里面的双键与碘发生化合作用,变成饱和的单键 。 皂化价是指中和每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同时中和与甘油化合的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脂肪酸与甘油结合的数量,可根据酯价来判断。 酯价就是脂肪的皂化价和酸价的差值。 油脂精炼机械法 浸出法浸出法制油是利用能溶解抽脂的溶剂,通过润湿渗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作用,将料之中的油脂浸提出来,然后再将混合油分离取得毛油,将含溶剂豆粕脱溶得到豆粕的过程。 溶剂比。“溶剂比”是指单位浸出时间内所用溶剂的质量与被浸物料质量的比值。 渗透速率 脱胶 脱色 二、选择题 1、菜籽油的生产方法应为( 124 )。 ①机械法②浸出法③水代法④压榨法 2、毛油加碱与油中游离脂肪酸中和后形成的沉淀物叫( 1 )。 ①皂脚②肥皂③精油④毛油 3、植物油的基本成分是( 1 )。 ①甘油脂肪酸酯②甘油③脂肪酸酯④游离脂肪酸 4、影响油脂粘度的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②PH值③水分含量④光照条件 5、利用混合油中油脂比溶剂的沸点高的特性可以进行混合油的( 2 )。 ①过滤②蒸发③萃取④结晶 6、浸出法制油对溶剂的基本要求是( 1234 )。 ①溶解能力强②易气化③化学稳定性强④不易燃烧爆炸 7、大豆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3 )。 ①色素物质②纤维素③蛋白质④可溶性糖 8、毛油脱胶指的是去除毛油中的( 1 5 )。 ①蛋白质②脂肪酸③纤维素④色素物质5、磷脂 9、毛油吸附脱色时可选用的吸附剂为( 1 3 )。 ①活性白土②三氧化铁③活性碳④氯化铁 10、大豆制油前进行软化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便于( 3 )。 ①破碎②蒸炒③轧坯④清理 11、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压榨制油设备是( 13 )。 ①水压机②杠杆榨油机③螺旋榨油机④预榨浸出机 12、小磨香油的生产方法为( 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