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物联网产业是对现有信息产业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被称之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产业浪潮。物联网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数字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产业空间巨大,是广东省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之一,也是东莞市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东莞高度重视发展物联网产业,积极谋划、及早部署,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一、发展背景

(一)东莞市经济得改革开放之先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集粗放型增长与低附加值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其中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和化工的八大支柱产业尤为突出,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1.50%、12.29%、9.51%、5.64%、2.6%、1.57%、3.24%和2.46%,在各自领域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但在众多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加工贸易企业,随着近年来企业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逐年减少,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八大支柱产业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缓,甚

至负增长,进而严重影响到全市经济增速,可见,促进八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关系到整个东莞的经济前途。而当前各支柱产业普遍存在粗放发展、附加值较低、缺乏知名自主品牌、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同时也正是行业信息化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通过发展物联网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升生产效率,品牌建设能力及管理和制造过程的科技含量,已成为促进东莞市传统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二)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支柱产业升级是东莞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有助于建设高效东莞、品牌东莞

物联网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最佳模式,通过这种结合可以达到异业整合、产业升级的良好效果。物联网通过对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监管,比传统围绕人员沟通的信息化更适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根据前期应用试点结果,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可提升整体生产效率30%,相关质量指标17%~35%,有助于建设高效东莞;

传统制造业使用物联网技术改进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在传统产品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如智能家电,智能卖场等,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创建品牌,更好服务于自主品牌建设,实现传统支柱产业的破局跨越,有助于建设品牌东莞。

另外,物联网产业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也将带动传统产业向节约化、精细化转型,推进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三)物联网产业成为广东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东莞市积极落实,已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

广东省早在三年前就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并在2008 年年底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率先将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写进了该发展纲要。东莞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全省战略安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制定了多项配套政策,使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可享受到这些政策的重点扶持。同时,东莞市围绕本地物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空间、本地产业和技术基础(传感终端RFID等技术资源)、技术支撑平台(云计算平台资源)、投融资支撑体系等各方面因素,制定了较为成熟的发展规划。

同时,东莞传统制造业和配套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东莞发展物联网产业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物联网产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预计在未来五年通过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占据产业制高点,东莞可新增产值超过500亿元,不但能进一步稳固东莞在全省以及全国信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能全面提升东莞经济整体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东莞市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为牵引,走出了一条物联网应用产业化道路

首先,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的工业化进程为东莞造就了国内一流的先进机械制造和现代电子制造平台,东莞的加工配套能力强,物流速度快,市场化程度高;同时,东莞的服务业水平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强,居住环境和交通环境不断改善。上述软硬条件构成了国内难以复制的优良产业环境,是东莞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次,东莞市八大支柱产业在相应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混流生产,订单到售后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成为传统产业的改进重点。而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实现异业整合正满足了产业发展的切实需求,从而带来大量的应用支撑。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显示,在电气机械制造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订单响应时间可缩短20%~30%,生产线生产节拍可缩短20%,生产线物料齐套率可提升20%,物料配件库存量可降低30%。东莞物联网产业通过应用牵引,已经形成了产业发展良性循环的雏形,初步实现了物联网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同时,东莞市加工贸易企业密集、物流市场需求活跃,物联网应用产业化土壤肥沃,依靠东莞加工贸易、物流发达的自身优势,物联网应用产业化已初现规模。如“智能虎门港”建设,采用物联网

的技术架构,以RFID及其它传感技术作为各生产、管理环节的数据快速自动采集终端,通过网络传输,传送到港口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融合,业务处理层的管理系统从数据中心取得数据,送往云计算中心进行运算,利用云计算中心的资源完成数据计算、分析,应用层根据需求进行系统智能化处理,从进出港口自动化、作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着手串联成整个港口的智能化,满足海关监管要求,实现快速通关和港口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全通透的掌控,打造高水平、高智能化、高效率、高服务质量的智能化港口。虎门港现已经初步建成了港区生产调度管理、海关监管、区域数据中心、服务信息平台、环境监测等几大方面的物联网应用,每一个方面又包含若干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都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项目,以物联网港口应用为牵引,促进了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二)东莞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具备良好的物联网创新平台作为技术支撑。东莞已经具备了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的能力,拥有一批物联网实践经验丰富、技术世界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平台。在物联网关键技术上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在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上走在全国前列。

物联网基础技术: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国内顶尖研究团队,成功组织了国内独家首条全自动

RFID封装生产线的工程化研发,自主突破了物联网中间件平台技术和制造行业物联网应用软件研制工作,在国内率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异业整合,在实现产业转型的同时带动既有产业升级。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学研战略联盟、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RFID)研究开发中心均落户东莞。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设计开发出各种频段、适合不同行业使用的RFID读写器和天线,拥有有源电子标签、基带解码算法等相关核心知识产权,成功实施了包括虎门港电子监管通道、服装RFID生产线管理、手机移动支付等一系列典型物联网应用。

云平台技术:2009年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投入2亿元自主研发的“云计算”平台在东莞投入使用,国内先进的云计算平台为物联网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芯片技术:在芯片设计方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开发出符合ISO 18000-6B/6C标准的电子标签芯片,为电子标签的国产化、低成本化开辟了道路。

另外,在物联网交通应用,物联网与传统工业领域结合方面,也得到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的积极参与,从而使东莞市在物联网技术储备上逐步走到全国前列。

二是具备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作为产业支撑。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以实际产业的应用为牵引目标,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

的物联网发展道路。围绕生产自动化,数字城区,智慧物流等具体应用,东莞市物联网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端到端产业链基础。与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聚焦在传感器、RFID等传感网领域不同,东莞物联网产业基地将聚焦围绕应用的端到端产业链发展。目前在物联网端到端产业链中,东莞市在各个环节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如传感网与物联网中间件平台领域的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读写器领域的东莞太平洋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标签领域的永洪印刷、盈德电子,应用软件领域的凌康科技,微电子及控频选频器件领域的惠伦顿堡电子有限公司等等。

三是具备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作为基础支撑。东莞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发达,截至2009年11月,本地网中继光缆纤芯长度达到610556.95芯公里,接入网光缆长度达到17088公里,接入网光纤芯长度达到1124256芯公里,移动基站数目达到10990个,已形成空中、地面、水下的立体通信传输网络,我市开展的骨干传输网、3G(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城市、数据存储灾备、高性能云计算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已初步构成了满足数据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基础网络体系,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如全市“平安东莞”项目安装视频监控点达10000多个,覆盖全市重要公共区域。我市在物联网存储计算能力、通信带宽保障、终端普遍接入等方面已经具备省内一流的配套设施,成为物联网技术

发展,应用落地,市场化运作的有效基础支撑。

四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及产业政策体系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在科技领域,我市出台了《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科技东莞的意见》,由市财政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符合“科技东莞”工程配套政策规定的物联网产业项目,均可优先给予财政资助支持。如申请我市企业研发投入资助(每年最高资助额600万元)、企业工程中心(资助额国家级500万元、省级300万元、市级100万元)、企业技术中心(资助额国家级500万元、省级300万元、市级100万元)、重点实验室(资助额国家级500万元、省级300万元、市级100万元)、科技贷款贴息(贴息额每年最高150万元)、技改技创(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额200万元)、配套项目(在国家、省、市资助资金合计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50%的额度内,对获得国家财政资助的,市财政按1:1的比例配套资助;对获得省财政资金资助的,市财政按1:0.5的比例配套资助),同时,还在专利、知识产权、税收补贴、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

在产业领域,我市已出台了如《东莞市信息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东莞市网络新媒体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我市

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无线城市”建设方案》、《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均将物联网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其中,《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是我市信息产业尤其是物联网产业引进、培育大项目政策机制的重要抓手,对加快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一批高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增强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后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一)缺少有重大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化应用

东莞在物联网领域起步较早,在物联网应用与关键技术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并实现市场化应用。但目前一些先进的核心技术成果、应用方案并没有完全体现到行业信息化中,还没有形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示范应用。

(二)需要培育物联网行业龙头企业

东莞目前虽然在物联网技术、平台、应用方面有很强的积累与实践,但缺乏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需要通过培育扶持,打造多家具备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三)物联网产业链缺乏有效整合

东莞物联网产业链资源齐备,目前通过行业协会松散式管理,缺乏一个核心的纽带将产业资源整合起来,单兵作战,因此没有形成突出的产业规模,对物联网产业的推广和发展形成一定制约,难以打造有较大影响力的示范项目。

四、东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到2012 年,初步建立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整、集聚度高、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物联网产业,巩固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物流业的领先优势,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和运营服务平台。

1.东莞市物联网与电子信息产业的短期目标为,到2012年实现产值4500亿元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11.2%。其中,物联网服务、物联网通信、物联网器件与装备以及物联网应用产值500亿元,并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增产值500亿以上,全市物联网相关产业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值的20%以上。

2.建设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成松山湖物联网创新技术与服务产业园区、松山湖新一代物联网通信产业园区、石碣物联网器件与装备产业园区、虎门港区域物流中心示范区,培育10 家以上在相应产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的骨干企业。

3.在应用示范方面,与东莞市的重点项目发展相配合,贯彻

东莞市新兴物流城市的定位,突出重点,充分利用虎门港背靠加工贸易企业云集的资源优势,利用2到3年时间,建设成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智慧港口。采用物联网的技术架构,以RFID及其它传感技术作为各生产、管理环节的数据快速自动采集终端,通过网络传输,把数据资源汇集在数据中心,根据需求送往云计算中心进行系统智能化处理,从进出港口自动化、作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着手串联成整个港口的智能化,满足海关监管要求,实现快速通关和港口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全通透的掌控,打造高水平、高智能化、高效率、高服务质量的智能化港口。

4.在物联网创新技术与服务产业方面,发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高校科研机构集中,研发环境与技术基础好、人才实力强的优势,以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的物联网技术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的云计算中心、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的传感器与IC设计中心等为核心,建设物联网技术创新平台,同时整合上述研究机构在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分析,以及东莞市质监局国家信息装备质量检测中心在产品检测等方面的资源,会同中国电信东莞分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东莞分公司、东莞银行等网络与金融资源,建设覆盖制造业、物流业、数字化宜居生活的物联网服务平台。

5.在物联网通信产业方面,东莞市要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

的通讯终端和网络设备的生产制造基地,并形成集上游材料、元器件研发生产,中游无线、光纤通讯设备制造,下游物联网终端、手机销售、通信应用、网络数字内容创意应用的整个产业链。

6 .在物联网器件与装备产业方面,要建设覆盖全国的物联网电子标签、传感器、以及制造装备的设计、生产基地,为全市、广东省乃至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基础配套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7.针对东莞优势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物流等产业聚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对制造业、物流业的升级改造,把东莞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以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为主导、以品牌化产业集群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

(二)产业布局和重大工程

1.产业布局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自主、合作共赢的原则,以现有物联网创新中心和物联网企业为基础,实现“一个基地,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三大应用园区”的布局。

(1)建设东莞松山湖物联网创新产业基地

东莞松山湖物联网创新产业基地将从RFID技术(传感器制造、标签芯片设计、标签封装设备、标签封装生产线、RFID读写器、

中间件、应用系统集成与开发)、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嵌入式智能技术、下一代通讯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等产业链相关方面聚集一批物联网骨干企业。

(2)建设东莞松山湖物联网创新服务平台

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东莞质检中心、中国电信东莞分公司、东莞银行等单位为依托,建立东莞市物联网创新平台服务中心,实现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物联网数字化设计服务、物联网制造信息服务、物联网检测与认证服务,提供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满足生产发展信息化和民生服务信息化的需求。

(3)建设智能制造应用中心

以虎门、石龙、长安、厚街、大朗等专业镇为依托,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产业中在以制造智能化为目标,建立高水平、高智能化的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园区。实现在制品识别、零部件跟踪管理、关键工具管理、内部物流管理等功能,实现混流制造解决制造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最大限度地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和转型。

(4)建设两个智慧物流应用园区

以物联网建设为发展方向,RFID技术及其应用为基础,并以

虎门港和常平物流园为依托,以物流智能化为目标,在2年至3年内推进虎门港物联网港口物流园区和常平物联网陆路物流园区建设,建立高水平、高智能化的物流物联网。实现智能仓储、智能货物分栋、智能通关、物流安全管理、基于公共平台的信息链接、实现与高雄港物联网系统间的无缝对接等物联网智能物流功能。

(5)建设一个智慧数字园区

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拥堵、能源紧张、治安恶化等问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和构建更加复杂的城市管理体系,通过物联网技术,充分利用数字化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无线化的随时随地的感知,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智慧。通过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进行物联网应用,实现城市监控系统、医院、交通部门与环保部门互联,建立智慧城区,并在东莞全市推广应用。

2.重点建设工程

(1)虎门港/常平智慧物流示范工程

智能物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在港口/陆地生产、管理等环节采用RFID及其它传感技术实现数据快速全自动采集,通过网络传输,把数据资源传送到数据池,汇集港口/陆地及其他周边企、事业单位数据信息共同构成区域性的数据中心,并以此信息资源为

基础,根据需求进行系统智能化处理。一方面服务于查验、物流、金融、保险、和其他中介、进出口和众多加工贸易企业;另一方面为区域性的安全生产、物流管理、环境保护、应急处理、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2)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通过政策与资金引导,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传统支柱产业与物联网新兴产业结合,以产业应用为牵引,打造工业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的示范应用,是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东莞市将从八大支柱产业中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东莞市物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并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将物联网应用到支柱产业的改造过程中去,同时实现东莞传统产业升级与向新兴战略产业转型历史性任务。

(3)数字松山湖智慧园区示范工程

数字城区:通过物联网将城市摄像头、感应器、消防中心、公安系统等互联,利用各类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火警、匪警,在逃,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快速响应。

数字交通:通过物联网系统,将道路状况、车辆信息与车载GPS、交通台互联,实现根据实时路况的自动行车引导,提升交通效率;以手机支付为发展契机,建立移动电子支付平台,通过应用整合建立城市和城际一卡通系统。

数字医疗:通过物联网建设电子医疗系统,实现自助医疗,远程医疗,信息与设备共享,提升全社会医疗水平。

数字环保:通过物联网连接各类环境传感器、环保部门,实现对污染的实时监控与处罚。

(4)物联网核心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工程

·RFID标签封装装备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东莞研究院的全系列RFID标签封装设备研发能力,大力推进RFID标签封装设备的研制与产业化工作。提高东莞物联网RFID标签生产企业封装装备的本土产业化水平,逐步成为未来物联网产业的高科技装备制造基地,促进产业升型。

同时基于低成本高科技装备制造能力,牵引传统电子产业、印刷产业向物联网标签生产领域拓展,促进东莞的传统产业转型。

·RFID读写器本土产业化工程

RFID读写器是集算法研究、软件开发、通信模块、高端制造为一体的物联网核心设备。从物联网应用产业链出发,有必要在东莞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读写器规模化研发、生产、销售。

RFID读写器占RFID产业链1/3,以2010年市场空间计算,有超过90亿市场空间。规模化的RFID读写器产业可帮助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抓住物联网建设的机会,在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核心部分,即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务上巩固已有优势。

·云平台本土产业化工程

依托松山湖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在云计算领域的深入积累,基于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通过技术指导,政府扶持,在云计算的终端、应用软件和超宽带通信基础设施上形成端到端产业链,促进云计算产业化应用,为物联网提供坚实的存储与计算能力。

推动东莞云计算平台拓展服务范围,涵盖两岸四地,为后续物联网应用的大范围联网、互通、互信提供坚实基础

·芯片本土产业化工程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开发的符合ISO 18000-6B/6C标准的电子标签芯片填补了国内物联网芯片的空白。芯片设计与制造能力直接关系到物联网中海量消耗品“标签”的降成本能力。通过建设产业化的芯片设计队伍,并通过政策、资金扶持进入规模批量生产,对东莞的科技水平提升,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市将从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首先加强对工业自动化,企业内部供应链,数字城区具有重要意义的芯片设计工作,培育和引入先进的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企业。

(5)东莞市物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工程

东莞市基于应用牵引的物联网发展模式,将建设统一的物联网

创新服务平台,为参与物联网产业建设的设备制造企业、研究机构、系统用户、专家个人提供一站式的技术、资金、基础设施服务。

(6)手机移动支付示范工程

手机移动支付将是第一个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而成熟的商业模式,能极大地方便人们进行小额支付,应用在如城市公交、商店POS、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缴费等,涉及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电信、银行、手机供应商、POS机供应商、系统开发商、系统运营商等多个行业和部门。随着3G网络的普及,作为东莞建设无线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手机移动支付平台,用3年时间实现手机小额支付示范应用。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建设方案章鱼大数据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章鱼大数据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开发建设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物联网行业现状 数字传感器的大量应用及移动设备的大面积普及,才会导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的极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结果,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2011年已经超过2300亿元,虽然和期望的“万亿规模产业”还有一定距离,但已经不可小视。其中传感器设备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RFID产业规模190亿元,M2M终端数量也已超过2100万个。另一个方面,我国的物联网企业也呈现出聚集效应,例如北京中关村

已有物联网相关企业600余家,无锡国家示范区有608家,重庆、西安等城市也有近300家。从区域发展来看,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2009年以前,可能没有哪家企业说自己是物联网企业。一夜之间产生的上千家物联网企业,他们的核心能力、产品或服务价值定位、目标客户和盈利模式都是如何呢?首先来看这些物联网企业从哪里来。现在的物联网企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前的公用企业转型,最典型的是电信运营商,他们有自己的基础设施,有客户资源,因此自然转型到物联网行业。除了电信运营商,一些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商、甚至是气象设施运营商,也都转型为物联网企业。第二类是传统IT企业,例如华为、神州数码,以及众多上市公司等。这一类公司也是在传统的优势积累基础上开拓物联网新业务。第三类是一些制造企业,包括传感设备制造企业,网络核心设备制造企业,还包括如家电等一批传统制造企业。这一类企业不能说没有大企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第二是嵌入式系统和智能装备,第三是软件与集成服务。 再来看我国物联网应用的领域。通过对多个部委和地区的物联网专项进行汇总,下图列出了目前提到最多,也是应用最成熟的八个领域。但是换个角度再看,不管是工业控制、供应链管理、精准农业,还是建筑自动化、远程抄表、ETC,其实都并不是新的技术领域,而是在物联网这个大概念下重新包装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总的来

大数据与工业物联网分析应用的四个重点

大数据与工业物联网分析应用的四个重点 来源:物联中国 从质量系统到制造执行系统(MES),从单个控制器到基本嵌入控制设备 (PLC)到复杂嵌入式设备,很多的制造性企业早已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以及数据采集的相关经验。随着成熟度日益上升,加之使用案例的延展,制造性企业在享受过去的成果的同时,也在慢慢掌握并且启用新的数据源,包括逐步开始着眼从资产/设备中增加数据。 李杰教授在8月3日的全球首席信息官论坛的发言中谈到,没有背景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不可用的,同样也是无法分析的。这也是工业物联网的融合全面多元数据的核心意义所在。这让我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那首传世佳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传世佳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花虽较为常见,但尤以西湖的莲花名声远扬。西湖六月风光有其特色,杨万里在诗句中并没有流露出对酷暑的不耐烦,而充分肯定了朋友林子方的高洁品格。如果没有那碧波万顷的西湖与荷叶的背景信息,现代的我们似乎很难体味诗人此刻的心态与心事。从今天的大数据分析角度来看,这与环境数据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借此来简略分析一下架构工业物联网的数据流构架与大数据。 我们不要太早地去设定框架 当企业在考虑采用工业物联网(IIoT)链接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个适合企业的案例或应用作为入口。这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惯性思维模式。但这似乎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因为我们很容易发现,要找到非常通用的、适合众多企业的单一使用案例并不存在。相反地,这些应用场景却分布在制造业企业部门的各个传统驱动要素里面,包括能源、可靠性、质量、生产、设计等等。换句话来讲,就是工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架构,可是,我们今天却给出了太多的框架。 过紧或过松的工程与制造公差所引发的故障导致客户无法享用产品或者是成品的货到即损质量问题等,都属于成功的工业物联网的应用案例。在结合多方实地调研以及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之后,我们发现,远程监控在这两年依然居于工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结合案例的首位。能源效率的管理紧随其后,而资产可靠性与设备智能所带来的质量提升则位居第三。业务转型措施被多数企业看作长期使用案例,更有可能成为明年及以后的目标。 正是这些早期的成功案例,使得新的应用创新以及应用的方向转变成为可能。例如,从出售资产变为出售能力等共享经济的模式。美国NSF智能维护系统中心主任李杰教授在《工业大数据》一书中指出,实现制造业的价值化,实现用户需求、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的配合,根据生产状况实现系统自我调整,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以及制造工业环保与安全是大数据工业制造的五大核心支撑。 重视显性因素和不显性因素的必要融合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区域集聚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区域集聚 2012-02-08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优化布局的重要机遇。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在总结国际物联网产业分布特点、发展成功举措,分析国内物联网产业分布特征及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2010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933亿元(不含应用层)。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 图1 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数据库 2011,08 环渤海地区是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得

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凭借该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深厚的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重点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城市发展格局与信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基本吻合 发展物联网产业需要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因此,目前国内将物联网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的重点城市,基本都为信息产业强市,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与信息产业重点城市的分布格局基本相吻合。 图2 2010年国内物联网产业重点城市分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 2011,08 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 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 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后来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 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 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 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 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 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 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世界 各国都看到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科技发展, 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推进本国的物联网发展。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 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 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 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 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 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 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 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 传感设备。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 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2011年12月,我国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 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图谱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 教授提出,即“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2005 年11 月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臵、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 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全面的感知能力和实现低功耗、小型化。主要技术有二维码、RFID、GPS/ 北斗导航等。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网络层的关键在于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主要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2G/3G/4G、LPWAN、LTE-M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人、组织或其他系统)的接口,是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它把物联网与具体行业需求相结合,提供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应用层的关键在于行业需求融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商业模式等。主要技术有大数据、云计算、各行业应用技术等。 三层架构的比较 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物联网行业发展环境研究

物联网行业发展环境研究

1.2经济环境1.4技术环境 1.1政策环境1.3社会环境 目录 物联网行业发展环境 PEST Analysis of the IoT Industry

物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的概念及产业架构 ?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 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架构主要分为四层,分别是感知层、传 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端广域局域 通信芯片 AI芯片控制芯片传感器识别技术 语音 识别 语音 识别 语音 识别 操作系统 ARMMbed 华为LiteOS AliOS Things SylixOS Free RTOS Win 10IoT Google Fuchsia RT –Thread Zephyr Tizen 电源管理 屏幕 天线芯片感知技术操作系统其它 管Wi-Fi/BLE/Zigbee UWB 短程通信 通信方案运营 广域通信 中安云网 eSIM 工业级无线通用模组 模组运营商 设备商 连接管理 爱立信DCP 沃达丰 GDSP平台 鸿雁星座 神州国信非授权频无线连接授权频谱无线连接卫星与量子 卫星与量子

安全 AI 与大数据 互联网厂商平台 通信厂商平台创业企业平台 IT厂商平台工业厂商平台 云 P aaS平台云端通用能力 用 智能家居智能 全屋智能智能门锁穿戴 智能工业 车联网 智慧物流 智慧农业 公共 事业 智慧 照明 智慧 停车 系统集成 智慧消防 智慧安防 智能家电 健康 智能 出行 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生产性物联网边缘计算 硬件载体 边缘计算 平台软件 华为IEF 阿里link Edge 西门子Industrial Edge 边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中位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V1.0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V0.2

目录 1.引言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预期的读者及阅读建议 (3) 1.4.术语 (3) 2.项目概述 (4) 2.1.项目背景 (4) 3.1.设计目标 (4) 3.1.1.技术规划路线建议 (4) 3.1.2.大数据软硬平台/网络架构规划建议 (5) 3.1.3.大数据应用集成点规划建议 (5) 3.1.4.大数据团队建设规划建议 (5) 3.1.5.大数据系统实施指导建议方案 (5) 3.数据平台总体架构规划 (5) 3.1.数据平台愿景 (5) 3.2.数据处理流程 (8) 3.3.主要功能 (8) 3.4.设计原则 (9) 3.5.平台建设路线 (9) 4.数据平台软件架构设计 (10) 4.1.数据平台结构图 (10) 4.2.数据采集系统 (11) 4.3.数据存储系统 (11) 4.4.离线计算系统 (12) 4.5.海量数据库系统 (12) 4.6.管理系统 (13)

5.应用平台架构设计 (14) 5.1.应用平台架构图 (14) 6.平台安全 (15) 7.平台监控 (15) 8.部署架构 (15) 9.平台运维 (15) 10.团队建设 (16) 10.1.运维工程师 (16) 10.2.应用开发工程师 (16) 10.3.通信协议开发工程师 (16) 10.4.基于Hadoop的开发工程师 (16) 10.5.数据开发工程师 (16) 10.6.数据挖掘工程师 (17)

1.引言 1.1.文档目的 本文档是关于xx公司物联网大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案。本文包括以下内容: 1.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2.五大子系统设计; 3.应用平台设计 4.平台部署架构设计; 5.平台运维及团队建设; 1.2.文档范围 本文档仅限于北京xx科技公司内部人员和直接协助北京xx科技进行大平台建设的相关人员阅读。 1.3.预期的读者及阅读建议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 1.北京xx科技的大平台项目相关人员; 2.直接协助北京xx科技进行大平台建设的相关外部人员; 1.4.术语 1.Hadoop: Apache的分布式框架。 2.HDFS : 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https://www.doczj.com/doc/6b6473885.html,Node : Hadoop HDFS元数据主节点服务器。负责保持DataNode文件存

物联网行业应用及技术

物联网的主要应用行业、有哪些终端、技术有哪几类 一、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产业应用广泛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实现了物体与物体的互联、物体和人的互联,具备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特征,使人类可以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生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物联网泛指物与物之间互连的网络及应用,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安防、电力、家居等领域,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部分,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感知器件和终端设备,感知器件包括RFID标签、二维码、各种传感器、摄像机等,网络

层分为接入、传输两部分,应用层包括各种应用服务平台。较为成熟的应用领域有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安防监控、智能卡系统等。 1. 智能交通发展潜力巨大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摄像头及各种无线传感技术,通过对车流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使道路系统依靠自身智能将交通运量调整至最佳状态,保障交通安全、节能、高效。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在公路交通、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公交信息化三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智能交通产业保持高速增长。5月份交通部出台《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010年底,我国有36个城市上报城轨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为2500公里左右,总投资为1.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至2020年末累计投运里程将达到7000公里左右,城轨信息化市场规模超百亿。近年我国轨道交通总投入增速达222.9%,相关公司收入仅增长12%左右,这主要由目前市场集中度过低造成。随着轨道交通信息设备国产化率逐渐提高,并购重组将成为伴随行业发展的主题。 2. 视频监控助力“平安城市” 视频监控是物联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提出“平安城市”计划,将安防尤其是视频监控列为重点建设项目。2011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元,同比增长约16.9%。受益于平安城市建设及政府出台规定要求相关行业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安防视频监控不断向各领域渗透。2008-2012年我国安防视频监控行业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03%。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安防行业的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0%。 安防应用市场的发展,正在由单一、分散的建设模式,转向以行业部门统一规划建设为导向,以公安部门为主导或指导的发展格局。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信息安全行业,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行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加。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专注于信息安全主要是启明星辰,卫士通两家,而主营业务中涉及信息安全领域有东软集团,中国软件等。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优化布局的重要机遇。 在市场应用方面,2011年从整体来看,占据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工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 环渤海地区是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凭借该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深厚的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重点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 近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出现新的演变趋势: 一是产业发展“强者愈强”,资源要素将继续向优势地区汇聚集中。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作为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聚集地,企业分布密集,研发机构众多,产业氛围良好。同时,这些地区依托发达的经济环境与雄厚的地方财力,建设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这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和发展方向,并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大范围社会应用。得益于产业与应用相互促进形成的良性循环,未来优势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国内物联网领域的资源要素也将进一步向这些地区汇聚集中。优势地区在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二是产业分布“多点开花”,热点地区将不断蓬勃涌现。物联网产业广泛的内涵以及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得其能够在具备先发优势的地区之外,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除前文所述的重点省市之外,包括天津、昆明、宁波在内的众多国内城市也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此外,四川双流县、河北固安县、山东微山县等众多县级城市,也纷纷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大力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 三是产业演变“合纵连横”,区域分工将进一步明晰显现。虽然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但RFID与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相关软件,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几大产品领域的产业分布已经呈现相对集中的态势,国内各重点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产业分工格局也已初步显现。随着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整合也将随之进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格局也将进一步显现。总体来看,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将分别在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等几个层面确定各自的优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技术解决方案分析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技术解决方案分析 发表时间:2020-03-24T06:18:51.145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1期作者:苏冠明 [导读]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技术解决方案,是依托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使得技术和产品之间有机结合,相互赋能,从而最终打造综合能力产品建设的技术平台。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技术解决方案,是依托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使得技术和产品之间有机结合,相互赋能,从而最终打造综合能力产品建设的技术平台。这是一种采用自我建设和合作模式相互打造的交互式云化场景,也是一种虚拟的产品与交互体系相结合的技术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多种负能形成综合解决方案,最为常用的是:AI+BloclChain+Iot+Data。 关键词: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技术 引言:人工智能是一个举世瞩目的课题,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是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础之上的,早在2016年,人工智能就可以与人类的智力进行对抗,在举世瞩目的人与机器人围棋大赛上人工智能的序幕缓缓拉开。物联网作为第3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近来发展非常迅速,这两大创新的科技可以尝试结合,从而形成对未来科技的挑战与触动。 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的研究背景 人工智能是在1966年由美国计算机领域专家所提出来的概念,这是世界范围内的新概念是人工智能学科的起始,科学家和专家加入到新的领域进行研究和学习,在这一程度上人工智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认识,解决了以往认识狭窄并缺乏常识性认知的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再次被带入人们的视野,是直到2016年谷歌所推出的围棋机器人人工技术,他证明了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一个成指数型发展的增长状态。而今物联网提倡万物互联,IOT技术指的是通过各种传感器使用相关视频识别技术,支撑物与物之间的连接,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好的帮助,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人计算机和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将在未来打造出全新的智能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物联网,这种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被称之为AIOT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当下的领域之内应用非常火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认知 相对来说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还属于刚刚起步的萌芽阶段,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各个国家都从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内对于人工智能做出了全新的尝试。 (一)国外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美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非常领先的局面,拥有知名的IT公司,著名的美国谷歌公司、微软公司、IBM公司作为全世界知名的IT企业,成为世界领域内的巨头公司,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技术革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发明推出属于自己的领先产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谷歌公司在2018年推出了新款人工智能物联网芯片,这款Egde TPU具有比较低的功能消耗和较低的成本,而且最关键的是体积非常小。报道称,这一芯片的大小比一美分的硬币还要小,而且还可以有对应的软件与之呼应,从而可以使得传感器中获得的数据快速的被传送到云端。这为人工智能物联网提供了非常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在芯片的设备上执行指定搜集数据对于物联网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物联网所使用的传感器连接和数据搜集绝对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它应该还可以推出在本地非常实时的智能化决策,这才是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真谛。微软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产品Azune IoT Edge也是一种替代性的综合性产品,它可以把人工智能和自定义的逻辑部署在所有的这一设备明显更为先进,而且使用该服务模式能够使得整个物联网系统以更加高效而稳定的效率运转。 与此同时,德国在2011年率先提出了工业4.0时代的概念,认为信息化的革命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以精准和逻辑严谨著称的德国,提出了利用8年时间发展德国新工业时代的建议。而且认为德国政府在建立德国工业4.0时代之后,各项技术设施的设备建设都已经较为完备,为人们所能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务也越来越完善,而且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打造新的科技已经具备了智能物联网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厂技术。虽然目前德国并没有实现物与物之间万物互联的模式,但是有望可以实现工厂、消费者、产品结合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能够实现基于社会生产模式所建立的物联网模式。这是对于整个社会工业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日本的电子科技技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日本在2020年有望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00亿日元,并认为日本经济所面临的第4次产业革命战略必须要有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个核心方向。日本的知名企业已经把人工智能物联网与自身行业特点紧密结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完善智能产业的发展新方向。 (二)国内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 中国科学技术的实力不断加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IT企业也开始诞生,百度、腾讯、阿里、小米成为中国领域内非常著名的龙头企业,当然对于应用型人工智能物联网场景的研究一刻也没有停止。2017年小米人工智能物联网开发大会宣布与百度联手,从而能够对于中

物联网发展概述

物联网发展概述 关键词:物联网概念原理智慧地球传感网感知中国 正文: 物联网现在已经成了时代的宠儿,这种这样物联网的字眼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任意在网站输入物联网都会出现很多搜索结果,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物联网网站,有各种的物联网会议,有各种的物联网应用,有各种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和投资,也有很多物联网的应用......总之物联网正在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IBM前首席执行官Gerstner提出的“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2010年会不会是物联网呢?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计算、存储等处理方式构成所关心事物静态与动态的信息的知识网络,用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基本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英文缩写,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三、物联网的起源 谈到物联网的历史起源,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组织——Auto-ID.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概念.2003年11月1日Auto-ID中心更名为Auto.ID实验室,致力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倡导为能够跨越整个供应链的操作方案制定公共的标准.EPC系统使用了数据接口组件的方式解决数据的传输和存储问题,用标准化的计算机语言来描述物品的信息.2003年9月Auto-ID中心发布的规范1.0版【4J中将这个组件命名为PML(物品标识语言,PhysicalMarkup Iamguage)Server.作为EPC系统中的信息服务关键组件,PML 成为描述自然物体、过程和环境的统一标准.在其后的一年中,技术小组依照各个组件的不同标准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修改了规范,于2004年9月发布了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1202 王XX 103061222X

这是个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产生,这些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而在此之后出现的技术革新——物联网,不仅取决于一些重要领域的动态技术创新,更代表着未来计算机与通信的发展方向。它势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的起源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就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 的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同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

“物联网”的概念。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中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物联网在我国才迅速升温,并受到业界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然,2009年通信展最热门的概念无疑是“物联网”,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了“物联网”及其应用,表明了实力强劲的电信运营商有涉入该领域的计划,“物联网”概念再次掀起新一番高潮,甚至与之相关的几家上市公司股票都涨停了。同时,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将会是继互联网以后的又一经济驱动器。” 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摘要 如今,物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个信息产业的新的发展高度。我国物联网还处在初始阶段,互联网产业发展存在许多困难。我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我国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探索,掌握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链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政策,产业链 Abstract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high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industry. But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hina is still in initial stage,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 China. In order to avoid things pure speculation,China has become the developed country technology marketplace,is necessary for our government to make feasible policy,break the bottleneck industry at present,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et policy and the future,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network,policy,industry cha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