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圈之理论与实务

文学圈之理论与实务

文学圈之理论与实务
文学圈之理论与实务

文学圈之理论与实务

台湾小语会理事长吴敏而

文学圈是一个协同探究和阅读的团体。它的过程是在每个人选择读物之后,先独立阅读,再分享个人对文本的响应,然后共同决定探究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这个定义有几个重点:

第一是“协同”,即是同侪的平等讨论。教师身分特殊,不宜加入讨论,只是协助学生学会文学圈的经营而已。

第二是“探究”,所谓探究就是允许甚至鼓励多元的思维方向,对表面的初步想法保留质疑态度。

另一个是“选择”。文学圈所用的读物和讨论议题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学生并非为了固定要被考核的知识而阅读,而是为了练习阅读理解和思索而阅读,因此,应让学生多点自主。

大约是1982年,美国一位五年级教师KarenSmith的同事离职时留了一箱子书给她,箱子里有些书是相同的,有些只有单本,多数都是青少年小说。KarenSmith将它摆在一旁忘了,却被学生发现,自动选书阅读,并且自发的成立小组讨论所读的故事内容。当时,KarenSmith正在修硕士课程,觉得很有趣,于是告诉她的教授KathyShort。KathyShort 到教室观察记录这个现象,又请她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来参观。1986年KathyShort的博

士论文,替这个现象取名叫LiteratureCircles,随后,她所出版的书都介绍文学圈在语文教学的应用。

由此可见,文学圈是一个让学生乐于阅读的方法。跟朋友聊天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聊天的话题,当然是朋友间共同感兴趣的,不是教师所设定的。跟朋友一起看电影或是同看一本小说之后,大家可能说说主角个性,演员长相,逗趣的对白,剧情的迂回转折等等。看到特别精彩的书或电影,也会跟没看过的人说说它的重点,以及个人的评价和推荐。朋友间有了这样愉快的互动,以后自然就会多多相约看电影、看书了,这就是文学圈的自发性。

再继续谈文学圈的发展。1994年,HarveyDaniels出版一本介绍文学圈的书,他加入任务单,帮助学生做讨论前的准备,使得文学圈在教学应用上更具结构,但也同时失去了学生的自由度和自发性。这本书出版之后,文学圈就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演变和扩展,增加了应用范围和形式。到了今天,已经没有一种正宗的运作方式,发展成为一种很有弹性的读书会。

由以上发展史可知,文学圈并不是从思想家的理论推论出来的。不过,它的成功以及它受到欢迎,跟许多理论都有相关,以下介绍四个相关较密切的理论。

Rosenblatt(1938)的《LiteratureasExploration》这本书里面,有两个很有影响力的想法。第一个想法是”读者响应论”(ReaderResponseTheory)。Rosenblatt认为文学的诠释没有绝对的对或错,而且每个读者由于背景和其他特质,对文本的解读应有不同,所以她不同意教授文学的时候,过于强调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诠释。她鼓吹教授文学时让学生带入个人的意义,做合理的解读。文学圈的重要特色,就是开放文学解读给学生,教师不导读,而要注意学生推论是否有充分的言论支持。

Rosenblatt的第二个想法叫“交易互动论”(TransactionalTheory)。读者从文本获得新的意义,阅读时也把个人的意义带进文本理解,所以阅读是个人和文本的交易互动。Rosenblatt鼓励她的学生阅读文学时做自由的响应,她认为教师的作用是要协助学生从

个人响应发展出更深广的分析和反思。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的阅读策略,而不是把专家的想法传授给学生。

依照Rosenblatt的理论,学生进行文学圈的讨论时,教师需注意学生讨论的深度,听听学生是否从文本中提出支持自己响应的证据,在文学圈结束之后,协助学生增强讨论时的弱点。

Vygotsky的时代和理念跟Rosenblatt的差不多,只是Vygotsky的书《MindinSociety》在1978年才由俄文翻译成英文。Vygotsky的理论是“社会互动建构论”(SocialConstructivistTheory),他认为同侪互动是儿童内化过程的开始,所以教师除了配合学生的发展区进行教学外,还必须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互相协助练习的机会,他说:

儿童文化发展的每种功能进行两次:第一次是社会化过程,之后才是个人的发展。

Vygotskky的意思是:教师教了一项操作或思想,并不是马上进入学生的思考系统或有能力去运作,学生可能“知道”这个知识,但是不能发挥作用,它必须透过同侪的互助和影响,反复使用之后,才能内化成为精熟的自动化能力。

在文学圈里,同侪的看法、意见和反思,与读者的响应产生共鸣和激荡,正是Vygotsky 推荐的社会化学习情境。

JohnsonandJohnson的“协同学习”理论,跟一般的“合作学习”理论有所不同。有些合作学习只是分工,把该做的、该学的,由个人获得之后再跟小组分享、合并,但是协同学习重视探索和小组成员的想法,他们以学生的想法为核心,所以个人想法比探索的结果重要,也比表达的技能重要,更比共同完成的作品重要;小组互动当中,他们强调彼此的默契、尊重以及和谐运作。文学圈里,所强调和重视的也相同。

全语言的理念

对于阅读,全语言认为它是一个猜测、推理、寻求意义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文学圈的讨论协助学生感受到自己猜测和推理的历程,把它做得更彻底。在讨论当中,希望每名学生都在寻求意义和建构意义。

语文学习方面,全语言重视学习内容的真实性和生活性;文学圈是个生活上终身可以进行的读书会,不局限在学校和教室的范围,富含生活性和真实性。

学习评估方面,全语言推动学生观察(kidwatching),所以当学生进行文学圈讨论的时候,假使教师在旁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探究情形,从而了解学生想法和能力,也就是使用全语言的教学精神了。

当然,文学圈对于学生思想的尊重与文化的配合,以及学生主控自己的学习,也都是全语言运动所在推动的。

接下来介绍文学圈的基本运作。首先要说明,由教师介入的文学圈,有别于学生自发性的读书会,在正式形成文学圈之前,应有一段准备时间,需要学生养成一些阅读习惯和策略;把文学圈纳入语文教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逐渐带进平常的教学中。

形成文学圈的准备

学生先习惯独立选书,大量阅读。教师只需要求学生在笔记簿中写出简单的响应,不限长短,不求完整,也不必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如果不信任学生会写笔记,也可以在课堂上辟出五分钟给学生写,让学生领悟到:不必花很多时间写,老师是真的不看。

学生需练习协同探究型的讨论。协同探究的讨论,可以先让每人阅读或说一说自己的响应,再由小组挑一个相关的话题来谈,逐步练习追问、接说、响应、举例、延伸等各种讨论模式。

在此介绍两个有效的方法:第一个是全班的示范。教师请几名学生做示范小组。这个小组讨论时,提醒他们面对小组成员说话,而不是面对老师或是观摩示范的同学。讨论大概五至十分钟后,教师分析学生讨论的情形。

第二个方法是拿讨论的记录分析给学生听,可以用学生的,也可以用其他真实或虚构的讨论稿。假使把这个示范录音下来,转成逐字稿,再跟全班做焦点的分析,效果会更好。分析时,帮助学生找出“接说”、“回应”、“离题”等等的例子。

教师本人也要准备,尤其是要形成个人大量阅读的习惯,最理想是以身作则,跟学生去一起阅读。此外,教师须练习停嘴,多听少说,非必要不加入学生的讨论,练习观察,跟学生一样,写一些响应和反思。

读物的准备

我建议每个教学单元准备一批图书,配合单元的主题挑选内容相符的群书。教学单元可以是任何学习领域,不限于语文或文学。图书的文类应尽量多元,例如书本包含小说、散文、诗歌等,散文包含说明文、记叙文、书信等等,也别忘了各种杂志、广告、小册子和绘本。绘本一直到上中学都可以用,因为阅读的程度也必须多元,有些学生看得快,有些看得慢,但是很深入;有些学生怕看字多的,有些学生认为绘本太幼稚了。因此,各适其所,教师不必控制内容和程度,只要种类多一点就好了。

此外,图书的数量要比学生数多,三十人的班级以四十至五十本为理想,五十本当中,大概有十本不同的文本;书的数量和重复文本的多寡,会影响到选择的自由度和学生挑书的方法。

图书以原装出版效果最好,必要时,散文和诗歌是可以用影印的。

学生挑书的方法

选书之前,学生需要浏览的时间,低中年级不必给太多时间,大概十分钟,把每本稍微翻一翻就可以了;高年级大概需要多一点时间,展示几天也无妨。教师替群书做介绍,对低年级尤其有帮助,低年级学生不会因为教师朗读过或是已经看过一本书就不愿意再次阅读,所以介绍的好方法是朗读每本书的一部分给学生听,来吸引他们的好奇。

教师应张贴书单和书本总数,让学生自行登记或向教师登记所想阅读的书,学生看了一小部分之后,若看不下去,可以换一本书,但是开始讨论之后,就不能换了。偶尔教师可以指定全班看同一本书(但是数量要足够人手一本),也可以指定群书中的哪一本是全班都要看的。不过,无论如何变化,教师还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阅读的方式

阅读以默读为主,让学生有机会练习不要逐字读,并且以一段和一章的意思为重点。朗读重点放在认字和发音,不是探究式的阅读,所以多采用默读。不过,低年级的学生仍可能需要朗读练习,逐渐建立流畅度,使认字较自动化,因此,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两、三人共读。所谓共读,即轮流朗读,每人读一小段或一页,再轮到下一个小朋友。

教师想把低年级的文学圈重点放在讨论小组互动时,教师可以先朗读给低年级学生听,再让他们自己默读,默读时,边看文字边思考一个问题,例如:你觉得狐狸很聪明还是很笨?你的理由从故事的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鼓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回应。响应跟一般笔记不同,响应不是帮助记忆的小抄,响应是阅读内容激发出来的感情、回忆、联想、组织、意见、批判等等;平常跟学生练习使用故事网、概念图、树形图、日志等方式把想法呈现出来,都是阅读响应的一种。

学生的笔记,只供讨论用,教师不必查阅或批改,但是鼓励学生互相分享。有些学生喜欢把笔记写在小纸条或废纸上,用完就丢。也有些学生很珍惜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喜欢

写在漂亮的小本子里,教师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笔记的处理方式。等到学生发现笔记很好用,除了帮助短期的记忆,还有回头参阅和回忆的价值,那时候,他们就会开始把笔记写在固定本子了。

讨论的过程

讨论是文学圈的关键活动。原则上,讨论的议题应由学生自行决定,但是,很多教师不放心,或是希望学生能够均衡的谈论各种文学要素,所以就会发任务单给学生。假使由教师提供任务单,应该是多样的任务,并且数目要超过小组的人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挑选任务。

为什么要有不同的任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不要让学生有机会立即做比较、找答案,有了答案就停止思考。假使每个学生的任务不同,旁人较会聆听、提问、思索、质疑,进而引发讨论;另一个原因是增加话题,任务分享了之后,学生较容易挑出小组要深入讨论的议题。

前述小组成员读相同的书,每人的任务单不同,但是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看不同的书,思考相同的问题。老师提出议题给小组,最好是会引起不同意见的,也最好有几个议题给小组共同挑选。为什么要不同的书籍呢?其中一个原因是让学生从多几个角度来探索相同的议题。另一个原因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了书稍作介绍,诱使同学看书。当然,教室需要有更多不同的书给学生挑选。

无论是教师指定议题或是学生自定义议题,教师都不主导讨论,这是文学圈的特色之一。其实文学圈的讨论也不一定是典型的讨论,有时候偏向分享日志或笔记,有时候偏向覆述故事大意,只要学生是在研究文本或是相关议题,教师都能接受;逐渐的,学生就会开始提出理由、互相补充,做延伸的推论,形成较典型的讨论。

教师不主导讨论,但会参加讨论,或是旁听其中几个小组,必要时替学生做一些澄清或提供进一步探究的方向。不过,教师参加讨论时,必须尽量少发言,多聆听,卸下引导的角色。

文学圈的讨论小组跟Johnson&Johnson提倡的协同学习小组也有点不同,因为文学圈没有分配角色。总而言之,文学圈的小组结构和讨论结构都不强,较接近聊天,所以也有人称它为booktalk或聊书。

运作时间和进度

视学生所看书的长度,以及教师希望学生探索的深入程度,一个文学圈的循环可能密集的在半天内完成,也可能断断续续的延长一个月。教师不必在意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进度;要求学生等待慢的学生或是追上教师指定的进度,都会浪费某些学生的时间,倒不如顺其自然。重要的是:不要忽略给每个学生阅读及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建议每个文学圈的步骤大部分都尽可能在上课时间进行,包括阅读的时间和写笔记和反思的时间,如此也让教师有机会观察学生运作的过程。部分的阅读和书写可以回家补充完成。

此外,以上运作的历程当中,假如教师注意到大部分学生欠缺文学圈运作时所需要的态度和技巧,可以穿插一些“迷你课”,例如,“如何问个好问题”,“如何让少说话的人有说话的机会”,“如何做两个意见的比较”……等等。一般的迷你课只需用十至二十分钟点出问题和解决方法,或是做一些检讨和提示。

全班分享

文学圈运作过程当中的任何时段,都可以做分享,因为全班分享是过程的一部份。为了分享,学生会进一步的去深入探索,所以值得鼓励。可是,小组全班的分享,是偶然的,不是必然的,而且不必每组都要分享,因为这些报告不是成果发表,也不是让教师做总结和评估的主要管道,学生的分享,可以视为下一步探究的开始。

教师的角色

开始尝试文学圈时,教师往往会过度的认真,未能摆脱一些根深蒂固的教学行为,因而破坏文学圈自由学习的重点,以下是一些教师不必要做的事:

不要引导小组讨论。有些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介入,但是文学圈的基本原则是放手给学生探索,以养成终身所用的探究模式,所以,教师需要适当的放手。

不要批改、查阅学生笔记或日志。

不要求“正确”的诠释。

不要指定讨论的问题。最理想的是连开放性的问题也不要指定,需指定的是学生从自己的问题中挑选一个来讨论。

不要求每人每次都发言。

不要求每人每次都有书面资料。

不过,教师也不是闲在一旁,可做的事很多,例如:

聆听和记录学生的话语,多考虑自己会如何响应,以及不同的响应的效果。

等待,再多点等待,计算自己等待的次数和时间。教师常急着给解释或解围的方法,或是冲动的去回应。文学圈是一个让教师有三思而后行的机会。

多写笔记,搜集学生对各议题的有趣想法,不但能多了解学生的发展和思维,更能充实自己思想库,以及给家长报告的素材。

提醒学生多问、多听、多求澄清、多回应和延伸。

提醒自己少插嘴,多允许学生选择发言不发言、要写笔记还是不写。

综观台湾目前的阅读教学,正在推动读书会,性质上少见趋向文学圈的方式进行,多半配合国语课本中的单元选材,在结构上较不具美国的弹性,且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学生的自主性较低。愿意试用文学圈型态读书会的教师,各有动机和目的,我猜想,教师主要的目的,是要教学生终身阅读的方法。以往采用阅读测验来衡量学生有没有读到教师希望他获得的内容,其间,算不上教阅读,因为理解力强的学生,只得到赞赏和鼓励,对于自身的理解力,并没有提升;而理解力弱的,是得到更多的测验来勾引他们阅读,希望他们自己抓到诀窍。

文学圈的阅读、讨论和探索,可能没有直接教学生阅读,但是最低限度让学生学会自行评估个人的理解,跟同侪愉快的分享自己的收获。观察显示他们的收获包括了建立书与个人的关系、形成团体探索的习惯、养成使用笔记作为思考的工具、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自信与自主学习的乐趣。

条条道路通罗马,种种途径教语文,引进文学圈的理论和实务,希望能对老师教学有所帮助,他山之石仅供参考,如何融入运用于教学之中,可得辛苦老师们了。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答案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第一批次 通俗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的指向和相似的建立基础。正确 “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是我国实践派美学代表性观点。错误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总纲是::“诗言志” 五四时期以写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誉为“对于旧礼教好像投掷了一枚炸弹”的现代诗人是:汪静之 曹丕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所讲的“文章”包括: 文学非文学各种应用文体议论文 “诗言志”中的“志”在古代主要是指:政治抱负 文学作为审美乌托邦,它所代表的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基本关系是:冲突与对立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徐干“时有齐气”,这意味着影响文学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环境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评论》 充分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有直接影响,并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的理论家是:泰纳 我国传统文论史上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一部文论著作是::《文心雕龙》 明确提出诗歌应“乐意戴着脚链跳舞”的现代诗人是:闻一多 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的态度主要是: 斥责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称为“革命好莱坞”的是:当代革命文学 第二批次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文心雕龙》。错误 白居易曾激烈主张“文章合为时而做,诗歌合为事而做”。正确 文革时期,被奉为“革命文艺”最高典范的艺术样式是:报告文学 中国当代战争文学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乐肉欲 作为人类整个心灵活动的产物,艺术作品通常表现为:感觉梦幻欲望情感 我国古典诗歌尽管主题的种类繁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农业诗政治抒情诗 中国古代诗歌中著名的叙事长诗包括:《孔雀东南飞》:《长恨歌》 30年代郑振锋、傅东华主编的《文学百题》一书把文学作品的体裁分为:散文诗小说戏剧 近代以来,在域外小说及文艺的译介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性 艺术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立发展道路不同于科学 中国当代革命文学的创作规范包括:“根本任务论”“三突出”“三陪衬” 过去长久以来,我们心目中作为文学艺术传统的典范的是士大夫文艺宫廷文艺民间文艺山歌 受古代农耕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文论在阐释诗的起源及情感表达方式时多采用:物感说 第三批次 1、现代新诗即摆脱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的束缚而来的。正确 2、中国历史上的圣贤英雄特别是在红色经典中与西方常常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往往都与女色女色无染日正确 3、当代中国革命战争文学所严厉批评和鞭笞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信奉活命哲学的叛徒 4、在《什么是散文》中主张把散文视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而把论文、宣言等斥于散文之外的人物是:朱自清 5、李泽厚认为美感的矛盾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主观直觉性客观功利性 6、在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的直接影响等方面有着相似的理论主张的人物是:刘勰、泰纳泰纳、孟德斯鸠 7、文学批评的核心应当是:文学性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与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与”得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得“兴观群怨”说对后来得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得影响. ①兴(文学作品得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得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得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得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得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得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得思想倾 向与感情心态。观世与观志就是读诗得两个重要方面。 ③群(文学作品得团结作用)“群”,就就是“群居相切磋”.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得作用)”怨"得主体就是对现实不良政治得批判。但怨得对象不一定都就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理现象得牢骚与感情上得不如意。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就是为得之。读诗不能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 响对词句得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得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 诗意得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得本意。对“以意逆志”得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得意见:一就是 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就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4、知人论世:孟子批评与欣赏文学作品得重要原则与方法。要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得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得时代状况。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得命题,意思就是说真正美妙得声音就是听不见得,真正美妙得形象就是瞧不见得。老子认为具体得声音只就是声音美得一部分,不就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您去想象全部最美得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得局限,故而就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得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得“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得影响.为中国古代艺术境界理论得产生奠定了哲学与美学基础。 6“坐忘”“心斋”:庄子提出得命题,就是对老子“涤除玄览"思想得继承与发展。虚静得方法就是心斋与坐忘。心斋就就是空虚得心境,即超越功利得审美心境、审美态度。坐忘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得出世思想与精神状态。原意就是讲对“道"得体认,须有空明虚静得心理状态。这一理论与审美心理、艺术心理就是相通得.在艺术创造或艺术欣赏时,也须空明虚静得心理状态。所以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说:“就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7得意忘言:出自庄子《外物》篇,她认为“言”得目得在“得意”,但“言”本身并非“意”,它就是不尽意得,“忘言”,并不就是排斥或抛弃言辞,而就是在理解“意”得时候,不拘泥于言辞所已表达得范围,而应由此去领会与把握“言外”得部分,获得更为丰富与完整得“意"。故必须“忘言"而后方能“得意”。“言”只能起一种暗示,象征作用.“得意忘言”这就是庄子解决言不尽意然而有要运用语言文字得矛盾之基本方法。认为语言可作为“得意”得工具,利用各种不同得语言,如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去获得“言外之意”。 8永明声律论:南齐永明时,由沈约、谢眺等人提出得关于诗歌语言得声音、韵律得理论。周顒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八病”,“平仄相间”等。沈约等将四声得区辨同传统得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形成永明体(新体诗)。永明体得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得即将出现。但在当时,就是有不同瞧法得,如钟嵘就认为过份讲究声律,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

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 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偏重理论要求的一部分 文学批评兼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对其本身的评价与判断,即?°批评的批评?± (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 文学批评虽然着手于文学作品的解析,但却必须着眼于它的意识形态归属,以求确立某种批评者所遵奉和维护的那种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或权威性。这在文学思潮、运动和文学论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 美学观点的内涵: 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性 高度的真实性 进步的倾向性 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模式 传统批评模式 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现代批评模式 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一)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 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二)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 传统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 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 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 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

(完整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本笔记整理

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张少康本) 一、孔子的文艺思想 孔子的文艺思想可以用“诗教”来概括,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1、文艺与道德修养: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泰伯》)的基本原则。“兴于诗”。“兴”是兴起之意。修身要先从学诗开始。从学习《诗经》到掌握礼的各种原则规定,就是从具体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自己立身行事,严格地遵循礼的规定。“成于乐”。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的完成,还要通过音乐的陶染。这个“乐”,是浸透了仁的精神的先王之雅乐。 2、文艺与政治外交:孔子对文艺在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当时人们在政治、外交活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体现一定的礼节,都需要借助于赋诗来实现。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孔子借此句来概括《诗经》的特征。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思无邪”从审美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他赞美《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就是一种“中和”之美。 (三)文学的社会作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乃至知识学习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肯定。 (四)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 1、文质彬彬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质”是指人的内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仪表。“文质彬彬”要求人既具备“仁”的品格,又有“礼”的文饰。还提出“辞达而已矣”。(《卫灵公》)孔子主张要文质合一,文质相符。 2、尽善尽美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韶》乐的内容和形式是完善的,《武》乐歌诵武王伐纣,内容不够完善。孔子主张内容和形式并重。(五)论雅乐与郑声:孔子提倡雅乐,反对郑声。提出“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雅乐比较中正,郑声不合中正平和之意,不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孟子的文艺思想 (一)知言养气说:“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所说的“气”,是指作者所应具有的内在的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他认为只要作者具有这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就会写出富有充沛文气的作品。善于养浩然之气,就能知辞之正邪虚实,接下来便引申出知言的问题。知言是指能正确地使用语言文辞,能分辨文辞的优劣好坏。而这又是建立在养气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知言养气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 2、以意逆志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万章》上)指不能以个别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它是一种对文本的解读方法,在阅读鉴赏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五、简答题 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 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 6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7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有哪些? 8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 9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 10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 11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 1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13什么是话语? 1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 15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 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

17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 18“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 19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20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1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 22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 2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 25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26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 27什么是灵感和直觉? 28什么是突出与简化? 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 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 3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

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 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 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 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 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 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 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 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 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 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 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 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 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 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

语言学基础知识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区别性特征:Design of features of language 任意性arbitrariness 指语言符号和它代表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 二重性duality 指语言由两层结构组成 创造性creativity 指语言可以被创造 移位性displacement 指语言可以代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及的物体、时间、观点 2、语言的功能(不是很重要)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施为功能performative 感情功能emotive function 寒暄功能phatic communication 娱乐功能recreation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3、语言学主要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接受过程,考查人类语言中的声音 音位学phonology研究语音和音节结构、分布和序列 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句法学syntax 研究句子结构,词、短语组合的规则 语义学semantics 不仅关心字词作为词汇的意义,还有语言中词之上和之下的意义。如语素和句子的意义 语用学pragmatics 在语境中研究意义 4、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5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 规定式和描写式:规定式:prescriptive说明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 描写式:descriptive说明事情本来是怎么样的 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synchronic研究某个特定时期语言 历时:diachronic 研究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和言语:语言:langue指语言系统的整体 言语:parole指具体实际运用的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 能力:competence用语言的人的语言知识储备 运用:performance真实的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中的语言使用 二、语音学 1、语音学分支 发音语音学articula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的产生 声学语言学acoustic phonetics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 听觉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怎样被感知 2 IPA(国际音标)是由daniel Jones琼斯提出的 三、音位学 1、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s 2、音位phoneme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征-文档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 、针对理论与批评的界定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对于批评、理论与文学等概 念与范畴予以了梳理与界定。首先,该书厘定了批评的范畴,指出:“从传统上看,文学批评家要么涉及理论批评,要么涉足实 理论批评 ( theoretical criticism ) 用批评。”[1] 具体而 系统阐释了有关艺术的性质和价值的理论、原则和宗旨。通过援引关于艺术的普遍美学和道德原则,理论批评为实用批评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框架。实用批评( practical criticism )[ 也称为应用批评( applied criticism )] 将理论批评的理论和宗旨应用到某个特殊的作用之中。”其次,该书肯定了文学理论的价值与功用,表明:“文学理论是任一类批评家或任一种批评形式的基础。 没有理论,实用批评就不可能存在。”该书认为:“掌握文学理论,有助于我们去分析对于任何文本的初始反应和所有的跟进反应,也能使我们通过手边文本去探究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情感以及最终的整体阐释。要弄懂我们为何会以某种方式对文本做出反应,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文学理论及其实际运用一一文学批评。” [2] 基于此,“文学理论因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观, 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为何以某种方式阐释文本。不妨想想我们这些 观众在剧院中可能就座的各个地点。根据我们的座位靠近舞

台的地方、离舞台很近的地方、舞台的最左侧、最右侧或剧院中 间――我们的视野, 我们对舞台上发生的事件的阐释因而将会有 所不同。文学理论以隐喻和字面意义的方式追问我们在阅读一个 文本时‘坐在'哪里。 在阅读过程中,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我 们?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对文学自身性质的理解?是我们的 政治、宗教或社会观点?还是我们的家庭背景?这些问题以及其 他类似的问题(和答案)将直接和间接地、有意和无意地影响我 潜在假设表达清楚, 我们这些读者就能为自己建立起一个明晰而 有逻辑的实用批评。 ”[3] 再者, 该书论证了文论的多元化特色, 认为:“由于没有一种文学理论能够解释每个人的概念性框架中 所包含的所有因素,也由于我们作为读者都拥有不同的文学经 验,所以不可能存在一种元理论(metatheory ) -------- 一种主宰性 或总括性的文学理论, 涵盖读者就某个文本提出的所有可能性阐 释。也不存在一种唯一正确的文学理论本身, 每一种文学理论都 对文本提出了有效的问题, 没有一种理论能够穷尽针对一文本提 出的所有合法问题。” [4] 二、依据诸种文论派别的阐述 该书针对当代西方文论诸种派别各自的独特走向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联性表明: “伴随 20世纪和 21 世纪的是五花八门的批 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在追问有关文本的问题,它们合理合法、 相互关联却又迥异有别。” [6] 同时,“各种不同的理论就文本 提出的有效而合理的问题, 经常千差万别。 每一种理论拥护着不 同的批评取向, 主要聚焦阐释过程中的某一个要素。 不过在实践 中,不同的理论也可以在文本阐释中针对若干个关切领域。 种理论可能强调文本本身, 坚信文本包含了所有获得阐释所必 需的信息。 这种理论将文本从其历史或社会背景中孤立出来, 集 中考察文本中诸如修辞手法 [ 修辞( tropes )] 、词语选择 [ 措辞 diction )] 和风格等文学形式。 另一种文学理论可能试图将文 本放置到它的历史、政治、社会、宗教和经济背景中去。通过将 文本置于历史视野, 这种理论声称其信徒可以获得一种文本作者 和文本原初的受众都会支持的阐释。 还有一种文学理论可能主要 考虑文本的受众。 它提出的们的阐释和阅读文本时乐趣的有无。 一旦将我们如何阅读文本的 比如,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论文

“文起八代之衰,泽被后世之功” ——解读韩愈的文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唐代中期出现文体文风改革的高潮,一方面缘于儒学思潮和政治改革的触发,即经世致用的需要促成了文体文风改革高潮的到来,另一方面与文章发展的内部规律密切相关。 以骈文而论,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至南北朝大盛,此后一直延续不衰。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但是发展到后来,弊端也逐渐明显。如对偶惟求其工,四六句型限制了内容的充分表达;用典惟求其繁,不少篇章晦涩难懂;一意追求华丽辞藻,内容空虚浮泛。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骈文是唐代前期普遍使用的文章样式,不过,唐代骈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自初唐四杰开始,不少作品已于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词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骈文去赘典浮辞,走向平易流畅的过程,反映出文风正在不知不觉的变化中。文风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散文领域中要求改革的愿望。这种愿望也表现在理论批评上,从初唐以来,不断有人对骈体文风提出批评。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德古文理论。 古文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章写作的两种基本语言表达方式,古文的名词是后起的,是针对骈文而提出来的,指骈文产生以前先秦两汉文章写作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的语言表达方式。古文的概念产生很早,汉人所说古文指先秦文献典籍,亦指先秦古文字,在六朝人说的古人,乃是泛指前代的文章。这些均与唐人所说古文不同。唐代古文提倡者所说的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文章那种与六朝骈文不同的、不讲骈俪对偶的单行散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古文并不绝对排斥骈文,也可以夹杂少量骈偶句,但以自由的单行散体为主。古文和骈文作为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应当是并行共存的,彼此也可以相互掺杂运用,事实上它们各自的发展都没有中断过,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侧重而已。骈文侧重于格式整齐的语言形式美,而且是一种绚丽铿锵、和谐对称的雕饰美;古文侧重于语言的自由流畅表达,讲究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生动简洁的本色美。 唐代古文的兴起和发展,并不是从简单模仿先秦、两汉文章而来,而是在政治革新的背景下,为了自由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继承和发扬先秦两汉文章单行散体的语言表达方式,经过长期创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出了一种生动、简洁、明朗、自然的文学语言和灵活自由、不受任何拘束、更符合当时人思维特征和思想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后,才确立了其重要历史地位的。唐代古文理论的提倡者和古文创作的实践者,如陈子昂、萧颖士、李华等,都是政治上颇有理想抱负,关心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不同程度改革思想的文人。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 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共四册)》由群贤厦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辅导经验,组织教学研发团队与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合作整理。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厦门大学考研同学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全书编排根据厦门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黄伯荣《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册) 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资料将结合提供的往年厦大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厦门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厦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中文系: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台湾研究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湾研究(台湾文学方向) 海外教育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适用科目: 701语言文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与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现代汉语》(黄伯荣增订五版)、《古代汉语》(王力校订重排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三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2016一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

2016一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2016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七体 2.建安七子 3.诗格 4.势 5.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6.宋诗派 二、分析题 1.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请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这段文字出自哪篇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3)试通过这段文字分析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2.宋张鎡云:“古文分三等,周为上,七国次之,汉为下。周文气雄,七国文壮伟,失于骋,西汉之文华缓,失于滞。东汉以下文无可取。” 根据其中提到的文章写一篇文学批评史。 3.分析下列作品的主旨及艺术特色。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三、论述题 1.论述唐朝诗歌批评对唐诗的影响。 2.《牡丹亭》中《惊梦》一节六支曲子如何刻画杜丽娘的心理? 3.分析《聊斋志异》小说中的诗性特征。 2017年广东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 1.诗《四始》 2.香草美人 3.有为而作 4.沈汤之争 5.境界说 二、材料分析题(每个20分) 1.给的材料是文心雕龙宗经篇,问作者和文章出处,然后分析理论内涵。 2.材料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问作者和时代,以及分析文论史上的意义。 3.给的是桃花扇最后一支曲子问出处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论述司马迁和班固对《离骚》的评论,并略作点评。 2.论宋人“以文为诗” 3.论《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郊寒岛瘦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①兴(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 ③群(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群”,就是“群居相切磋”。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怨”的主体是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但怨的对象不一定都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

理现象的牢骚和感情上的不如意。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读诗不能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 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 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 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4.知人论世:孟子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要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的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艺术境界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和美学基础。 6“坐忘”“心斋”:庄子提出的命题,是对老子“涤除玄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虚静的方法是心斋和坐忘。心斋就是空虚的心境,即超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不只是因为理论方法的新颖才成为研究对象 ?不是一个仅靠时间概念聚集的对象 ?20世纪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重构了一种有异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这个研究范式质疑甚至瓦解了传统的文学观念 学习的问题意识和要求 ?①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文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文学批评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合理、必要。 ?②由这些知识的更迭、转换所构成的文学研究谱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与之相应,学习要求也是两点: ?①掌握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②了解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和思考自己学习、研究取向。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参考书 ?①塞尔登、威德森、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伊格尔顿:国内译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即《文学理论导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塞尔登编著:《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研讨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 研究角度: ?各种文学批评知识和文学研究的演变趋势 基本内容: ?①重要的文学研究思潮的观点、理论、方法及其形成的知识背景 ?②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发展、演变的轨迹 1.导论 塞尔登: ?“60年代兴起的理论大潮无疑是对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道德主义传统的突破。”马尔赫恩: ?(20世纪文学研究)“对古老的文学批评世界是致命的。……它们瓦解了文学这一学科赖以建立的深层分类学和标准性原理,并以这一方式解构了文学全体的想象力。” 1.1 范式转换: 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 ?借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来说: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文学研究的“范式”(paradigm)转换。 ?“范式”转换意味着“世界观的改变” ?库恩论范式转换的意义:“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 范式构成 ?①“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共有的东西”,“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因素。 ?②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经受过相同的教育和专业训练。 ?③具有相近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 姓名: 学号: 班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班

1.“感物说”与“神思说”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感物”与“神思”是魏晋南北朝文论中关于文学创作发生于构思环节的重要理论范畴,意在揭示文学创作构思缘起于具体的构思问题,二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1)“感悟说”的具体内容:先秦时代,一般用“物感”来解释创作活动。所谓“物感”,主要是指自然与社会现象对作者所产生的感染,所激起的情感。陆机的《文赋》强调情物相感对于创作产生的直接作用。陆机指出,文学创作开始于缘物情起,同时与作家的学养和人格精神相关联。这也是汉魏六朝的普遍看法。两晋时代的文学感物说,在南朝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梁代的钟嵘在《诗品序》中对诗歌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诗歌功能做了精辟的阐述。到了魏晋,人们对文学现象的认识超越了先秦两汉“物感”说的思路,注重从社会人事方面去寻找创作的动因。刘勰首先强调诗人感物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在《文心雕龙·明诗》篇强调了人心得感受是受到外在物候的变化的作用,从这点来说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陆机的《文赋》的观点是相契合的。但是在“物”的范围方面,刘勰比陆机更进一步。他扩大了“物”的范围,从外物到山水自然他进一步阐明了自然间的山水对感发文思的重要性。刘勰强调诗人感物必须以生命的体验来进入境界,写气图貌,贵在随物宛转,与心徘徊。魏晋南北朝的“物感”说,并不等同于现代哲学的反映论,它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观念之上的一种学说,影响到文学理论范畴,便是强调宇审间通过元气的交感,使自然景物与人类的思想感情得到互动。刘勰感物说还强调诗人的意象营造与传神写照,得益于感物的层次,他认为《诗经》所以堪为经典,就在于通过感物而传独写照《诗经》的描写达到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境界,成为经典作品不是偶然的。 (2)“神思说”的具体内容:“神思”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及状态,并不是单指艺术想象,也不是仅限于艺术构思阶段的思维活动及状态。刘勰认为“神与物游”是“神思”的基本特点,即想象活动与头脑中的各种形象相伴随,它体现了心物同一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作家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要把这些纷繁杂乱的形象转化成可见可感的语言文字,这就需要深厚的艺术积累。另还有情感性、虚拟性、艰苦性等特点。“神思”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古代文论范畴。 (3)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①“神思”说是在“物感”说之上形成的文论范畴。它主要讨论在“物感”的基础之上,文学创作如何进行构思与想象的。②都在揭示文学创作构思缘起于具体的构思问题。③“神思”是与“物感”相互交融的一种心灵活动,表现于文学想象与构思的各个方面。中心环节是要解决文学构思与想象活动中的言意之间的矛盾,形成完美的审美意象,完成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

暨南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

暨南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三言二拍 2、《人的文学》 3、元音 4、艺术直觉 5、黑色幽默小说 二、简答题(请在下列5题中任选3题完成,每题20分,共60分,多选不得分):1、简要阐述对“建安风骨”的理解。 2、简述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3、简述语言分化后的三种表现形式。 4、如何理解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简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三、论述题(请在下列5题中任选2题完成,每题30分,共60分,多选不得分。)

1、试述“安史之乱”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2、试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历史小说”与“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之间的差异,并作简要评价。 3、为什么说现代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4、如何理解“文学功能的整体性”这一命题? 5、为什么说《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试论这部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新祥旭备考规划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一定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诗言志《尚书·尧典》“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指诗歌表现出与政教相联系的人生态度与理想抱负,实质是把文艺看作是人的心灵表现。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最好的手段。 1.文艺与思想道德修养《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是以仁为中 心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阶段。 2.文艺与外交活动《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表达自己的意图,体现一定的礼节都需要借助赋诗来实现,如果不懂《诗经》不能灵活引申运用诗的意义,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就无法听懂别人的意图,也无法委婉表达自己的要求,善于熟练运用“赋诗”的方法,则能比较顺利取得政治外交的胜利。3.文学批评的标准《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是归 于正,提倡中和之美,内容与文学语言都应该委婉曲折,不能过于激烈过于只露。 4.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说《论语·阳货》“子曰:小子河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之名。” 兴:审美作用诗歌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兴奋,感情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 观: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 观客观内容,也观诗人的主观意图。 群:团结作用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怨: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对不仁的现象通过诗歌加以揭发。 5.文学内容与形式《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内容为主导,内容与形式并重,言有物,言有序。 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万章》上篇“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不能以个别的文字影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做到以意逆志,就需要“知人论世”,深入了解诗人生平、思想、品德、遭遇及所处时代状况。《万章》下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还有“知言养气”说,是其哲学重要组成。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美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最美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没有人为痕迹作用,进入虚静的心理状态。 庄子“天真”、“虚静说”、“物化说”、“得意忘言” “天真”“无乐之乐”“解衣般磅”“言意之表”对天然的事物予以肯定,主张“全之美”“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方法,是创造合乎天然的艺术的关键,废止人的感知,排斥人一切具体的认识实践活动,进入“大明”境界,从而从内心把握整个宇宙,洞察万物规律“物化”主观融入客观,不知是我还是物,物我不分,才能创造天真的艺术珍品 “得意忘言”《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