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利与弊

陈晨

合肥市肥西县南门小学上派分校,466022568@https://www.doczj.com/doc/6c6345872.html,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合理使用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然而现代课堂却过度依赖电化教学,不合理的滥用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科学课堂,利与弊

引言:全球的信息化带来了教育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备受推崇,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常规课都离不开它的帮助。小学科学课堂教育非常重视形象直观,多媒体集视频、动画、图片于一体,能够更加实现教育的直观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缺乏研究,致使多媒体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只有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合理、慎重、有效地加以利用,使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过去教学中,教师写,学生用眼睛看;教师说,学生用耳朵听,知识通过教师这个“媒体”传送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师就是传递“音”和“像”的多媒体。现在我们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应该叫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计算机作为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计算机带来的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各级学校,借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偏远的农村地区安装上了多媒体设备,农村的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感受到高科技给教育带来的改变。微课、翻转课堂、白板教学、畅言系统等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无一不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科学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的辅助教学,不仅优化了原有的教学手段,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帮助

1、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对小学科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学习科学、热爱科学课程的源泉,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就可以将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引发积极的学习行为。多媒体可以利用其趣味性优势,创设问题情境,增添课堂魅力。

例如:在学习《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时,我们跟随影片走进幽暗的土壤世界:相互纠缠的植物的根系、各自或忙碌或悠闲地昆虫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们……这些鲜活的生命让平时不起眼的土壤也鲜活了起来,这些比教师空口说的更让学生感兴趣。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太多这样的例子,很多课程的引入离不开一段精彩的视频、一段优美的音乐,或者一系列震撼的图片。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很短,往往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而多媒体能通过直观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些正面的情绪完全是学生内心激荡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外力作用形成的。

2、扩大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使课堂更高效

教育心理学者研究出来: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现代教师大可不必费劲“不烂之舌”,依靠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骨骼与肌肉》这一章时,有很多骨骼和肌肉的名称,如果是教师讲授,很多专业术语和生字需要板书,太浪费时间;如果依靠传统的挂图,字体太小,后排学生完全看不清楚。如果这时候我们制作一个人体骨骼、肌肉的动画,相信学生接受也就不是问题了。

又例如,在教授五年级《造房子》这一节时,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完成一个原创的房子模型,但是,借助多媒体可以。学生可以在机房,一人一机,下载“盖房子”的电脑游戏,自己设计外形、颜色,当然,更要考虑到承受力、稳定性……

3、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是绝对的领导者、管理者、指挥着,高高在上,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在这种关系下,学生不敢有任何质疑。然后,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教学,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嗅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三、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科学教学的伤害

1、视频、动画演示取代了动手操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科书上设计了许多易于操作、简单易行的实验,实验室也配备了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许多教师盲目依赖于多媒体,使学生失去了很多动手实验的机会。

例如,四年级上册在研究《空气的性质》时,需要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许多教师就是用课件演示,事先准备好的动画和素材完美无缺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这节科学课俨然成了一节动画欣赏课,学生完全体会不到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果、讨论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倘若教师能在课前准备好烧杯、水、注射器、纸巾等,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岂不是收获更多?

2、课件取代了板书,所学知识不系统

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粉笔似乎用的越来越少了,很多教师下课不再是满手白灰,直奔水池。这说明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重视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运用,却忽视了传统板书的作用。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罗列出学习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苏教版的小学科学教材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在教材呈现方式上,用了大量的图片代替了生硬的语言,且在书中尽可能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学生所要求掌握的科学知识水平。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矛盾,学生上课认真听课,课下习题却很多不会。例如:在学习《茎和叶》时,教材展示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茎,让学生观察其不同点,却没有给出结论。这时,就需要教师板书出茎的类型: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这些类型名称拗口且区别细微,如果教师不一一板书加强学生印象,仅靠多媒体展示结论和小结,一堂课下来,学生所能记忆的知识点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

3、内容花哨,重点被转移

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对影音和图片的兴趣远超文字,然而在

真正学习中,文字包含了更多的知识。这样就会导致:原本想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后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叶和花》时,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中有大量花儿的照片和视频,学生深陷于花儿的美丽、多彩,对花的结构和传粉过程就没有了多少热情,对普通平凡的叶子更是毫无兴趣。如此一节课下来,影响了整个教学内容的掌握。

4、会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倡导的“新基础教育”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然而,多媒体使用过度的课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被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固化了,有些教师甚至不顾学生学习时的突发奇想,只想着下一步的课件播放。这样,失去了课堂真正的本位,远离了教学目的。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应该盲目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把多媒体当作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让课件紧扣教材,让选取的素材更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避免多媒体干扰教学内容、分散学生注意力,避免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科学课堂,需要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杨立新:《迷恋成长》,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8页。

文章类

[3]黄建刚:《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用处》,《商情》2015年第34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